第一篇:公共卫生科管理制度目录
目 录
1.传染病诊断制度------------1 2.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修订)------2 3.传染病会诊转诊制度(修订)-3 4.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修订)-4 5.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发现、会诊、报告和防控制度(修订)--------5 6.传染病会诊转诊制度(修订)-7 7.传染病会诊转诊制度(修订)-8 8.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和信息安全制度(修订)--------------9 9.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修订)-----------------------10 10.检验科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修订)--------------------------12 11.放射科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修订)--------------------------13 12.传染病疫情报告自查制度(修订)--------------------------14 13.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15 14.重大传染病误报责任追究制度(修订)----------------------16 15.传染病登记制度(修订)---17 16.死亡病例登记报告制度(修订)----------------------------18 1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19 18.发热门诊工作制度(修订)-20 19.肠道门诊工作制度(修订)-22 20.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主动监测报告制度(新增)------23 21.特定传染病人群医疗救助保障制度(新增)------------------25 22.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修订)------------------------------26 23.传染病区消毒隔离制度(修订)----------------------------27 24.传染病人管理制度(修订)-28 25.传染病消毒隔离措施(修订)------------------------------29 26.门急诊预检分诊点隔离措施-30 27.结核病防治管理及转诊制度(修订)------------------------31 28.艾滋病及性病防治管理制度(修订)------------------------32 29.霍乱防治管理制度(修订)-33 30.传染病管理多部门协作机制-34 31.传染病与异常信息报告机制-35 32.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职能部门间协调流程----------37 33.传染病报告流程-----------38 34.感染科门诊医师职责-------39 35.留观室工作制度-----------40
第二篇:公共卫生科管理制度范文
公共卫生科管理制度
一、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在本单位的领导下,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按照分工,认真抓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落实。
二、全体工作人员必须遵守规章制度,按照工作安排深入村(居)工作,上班时间不得玩游戏,外出有事需向院长或科组长请假。
三、每月召开一次公共卫生工作分析会,对当月的工作进行讲评,安排下一个月的工作,并对村(居)级公共卫生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
四、按时上报各种资料报表,不得延误。凡上级有关部门要求上报的各种资料,报表填好后,须经主要领导审核签字后方可上报。
五、辖区内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有人员必须服从安排,积极配合做好调查处理工作,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处置情况。
六、坚持学习、考核制度。组织卫生服务团队等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定期对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工作进行考评,根据工作完成情况兑现奖金和补助。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一、加强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档案要采用统一表格,内容填写要完整、真实、规范。
二、建立专人、专室、专柜保存居民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安全。居民健康档案要按编号顺序摆放,转诊、借用必须登记,用后及时收归原处,并实现档案微机化管理。
三、为保证居民的隐私权,未经准许不得随意查阅和外借。在病人转诊时,只写转诊单,提供有关数据资料,必要外借时,健康档案经批准转交给会诊医生。
四、健康档案应定期整理,动态管理,不得有死档、空档出现,要科学地运用健康档案,每月进行一次更新、增补内容及档案分析,对辖区卫生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保存好资料。
五、居民健康档案存放处要做到“十防”(即防盗、防水、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防高温、防强光、防泄密)工作。
六、达到保管期限的居民健康档案,销毁时应严格执行相关程序和办法,禁止擅自销毁。
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制度
一、居民建档率要符合县卫生局的要求。设立健康档案资料室,以户为单位,一人一档的准则为家庭和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二、健康档案要集中档案室保管,按行政村名和编号顺序存放,档案专柜存放,保持整齐、美观和规范有序,并实行计算机化管理。
三、居民健康档案应由全科医师负责填写,责任医生要对健康档案按照65岁以老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人及重性精神病人等进行分类专册登记,档案盒要设目录和分类信息登记。
四、定期开展随访工作,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对各类人员进行随访,结合居民体检、儿童预防接种和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常见妇女病检查、临床诊断治疗、职业体
检和健康随访服务等资料,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录在档案中,对体检和随访发现的健康问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干预。
五、资料管理人员及责任医师,应及时登记已经获取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分析统计,及时反馈。
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制度
一、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二、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板报、橱窗,定期推出新的有关各种疾病的科普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印发各种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开通辖区健康服务咨线,提供健康心理和医疗咨询等服务。
四、针对重点疾病高危人群、主要慢性病人,开展控烟、限酒、合理膳食饮食、适当健身运动、定期体检,经常学习保健知识等行为干预活动。
五、有适应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经费,健康教育设施设备齐全,运行正常。
六、在临床诊疗中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进行面对面有针对性的防病常识教育及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
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档案,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及时搜集、整理、妥善保管健康教育素材、记录、总结、评价等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音文件。切实反映平时工作情况,以备考核和评价。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一、有专人负责辖区内新生儿、婴幼儿、托幼园所儿童保健和生命监测等工作。
二、制定儿童保健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承担辖区儿童保健管理工作,掌握儿童健康状况。
三、对体弱儿实行专案管理,对体弱儿体检结果、疾病名称、诊断依据、保健指导、治疗护理、定期复查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必要时向上级医院转诊。
四、对新生儿实行家庭访视、体检、宣传推广母乳喂养及指导新生儿护理等。
五、宣传儿童保健防病知识与普及科学育儿知识。
六、配合做好辖区内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指导。
七、做好0~6岁儿童的健康教育工作和儿童保健资料的登记、统计,并按时上报。
八、按时参加上级的工作例会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九、积极完成各项儿童保健工作提标,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指导和考核评估。
妇女保健工作制度
一、制定妇女保健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有专人负责辖区内妇女保健相关信息收集与管理。对妇女健康状态进行普查、登记、建档。
二、掌握辖区内人口、已婚妇女、育龄妇女、孕产妇、人口出生、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等基本情况,定期与相关部门进行核实。
三、开展妇女保健知识宣传,预防常见妇女科肿瘤和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围产保健、优生优育、母乳喂养等科普知识健康教育和指导。
四、做好孕产期保健、规范管理和高危孕妇的及早筛查与管理工作,动员孕产妇住院分娩。
五、做好更年期妇女保健工作。
六、开展妇女常见病预防,对辖区妇女常见病进行登记建卡,治疗随防。
七、按时参加各类妇幼保健会议和培训,并向单位领导汇报有关精神,提出实施计划,接受有关检查、督导和考核。
第三篇:公共卫生科管理制度
公 共 卫 生 管 理 制 度
目
录 第一部分传染病管理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传染病登记、报告及自查制度 传染病报告奖惩制度 传染病报告培训制度
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 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职责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职责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 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工作流程 传染病病例登记和转诊制度 传染病漏报检查制度 传染病法规知识培训制度 传染病首诊负责制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传染病区(房)探视陪住制度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食源性疾病报告工作管理制度
AFP病例监测与报告工作制度 性病疫情报告与管理工作制度 艾滋病疫情监测管理制度 肠道门诊工作制度 发热门诊工作制度 结核病门诊工作制度 医院门诊日志登记制度 医院感染科工作制度 医院感染科岗位职责
感染性疾病患者就诊流程图
传染病防控工作职能部门间协调机制及流程
第二部分健康教育管理
健康教育科工作制度 健康教育科工作职责 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职责、医院岗位人员健康教育工作责任制 健康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健康教育资料管理制度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例会制度
第三部分预防接种管理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制度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报告制度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处理措施
第四部分放射卫生管理
辐射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辐射安全管理规定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医用X射线机的操作规程 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维护维修制度 辐射监测方案 X射线受检者防护规定 放射科安全保卫管理制度 放射科技术人员防护培训计划 辐射工作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辐射工作人员个人计量管理制度 射线装置的检修维护制度 职业健康检查档案管理制度 职业病健康检查流程图
第五部分死亡病例管理
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流程图 临床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要求 急诊死亡病例登记规定 住院死亡病例登记管理规定
第六部分慢病管理
慢性病管理制度
慢性病监测制度 双向转诊工作制度 双向转诊工作流程
第七部分突发事件管理及应急预案、流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处理流程
突发传染病的应急预案及报告流程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处理流程 传染病报告和处理流程图
预检分诊流程图 发热门诊流程图 肠道门诊流程图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 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
2、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3、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行剔除。
4、发现本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5、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告信息,立即上报院领导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经疾病控制机构确认后,按照法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
6、疫情分析资料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使主管领导及时掌握动态。
7、传染病报告记录资料要保存3年,网络直报的疫情信息和相关资料定期导出,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
8、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保存。
9、疫情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密码要按规定更换。
10、对疫情信息资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
(1)甲种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
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卫生部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4)非法定报告传染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肝吸虫病、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其他传染病。
4、由病案室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h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县疾控中心报告: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外的所有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和非法定报告传染病,于24h以内上报。AFP(急性弛缓性麻痹)于4h内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6、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传染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创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薄,对本科所有入院传染病人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及时上报。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 8
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疫情报告。
7、对已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
8、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
9、本院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传染病登记、报告及自查制度
一、每个医务工作者是传染病法定责任疫情报告人。
二、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一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人,应在2小时完成网络直报。
三、医务工作者在诊治医疗过程中如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及非典病人,应当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在2小时内,发现乙类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人时,应在12小时内报出传染病报告卡。如发现丙类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四、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公共卫生科和院领导报告具体情况。
五、各责任疫情报告人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住址写到行政自然村,并详细登记在传染病登记本上,严禁漏登、漏报。
六、各责任疫情报告人未经县卫生局批准,不得将就诊的淋病、梅毒、麻风病和艾滋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及其家属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公开。
七、负责传染病网络直报人员,门诊各科室、住院部各科室按时将传染卡上报病案室,病案室必须做好全院传染病统计、登记和在规定时限内进行网络直报。
八、医务工作者在医疗过程中,对疑似或确诊甲、乙、丙类传染病不按要求报告,如出现瞒报、缓报、谎报,一经查实将给予教育、经济处罚,并及时补报,情节严重者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追究行政、法律责任。
九、公共卫生科工作人员每月对医院各科室传染病登记、报告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做好督查记录,并配合县、区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漏报抽查,将检查结果报告主管院长,必要时通报全院。
十、医院考核小组每月对各科室进行一次自查,根据存在的问题,按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臵。
传染病报告奖惩制度
为认真贯彻执行医院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提高医务人员传染病疫情报告意识,促进传染病管理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特制
定传染病奖惩制度。
1、传染病病例漏报一例,月末质量考核扣报责任人科1分。
2、传染病卡片填写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者,月末质量考核扣报告责任人科室1分。
3、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薄、检验登记、放射登记不完整,月末质量考核扣相应科室1分,其中登记漏一项扣1分,登记书写不规范扣0.5分,漏登一例扣2分。
4、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未尽职责导致疫情、死亡病例漏报或迟报一例,月末质量考核扣感染科控制科1分。
5、对传染病、死亡报告及时、准确,无漏报和迟报的医务人员或科室,月末质量考核奖励1分。
6、发生疫情时,若迟报、漏报或瞒报,造成不良后果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规定处理,严重者由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7、保留奖罚依据及资料。
传染病报告培训制度
1、培训对象为所有医务人员。
2、培训计划:每年对所有医务人员至少培训一次,新来人员在岗前培训时必须进行《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报告相关内容培训。
3、培训时间: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各培训一次。
4、培训内容:根据需要选择性的培训《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修订版)》、部分《传染病诊断标准》等。
5、考核:根据培训内容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不合格者需补考至合格为止。
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确保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网络直报的优势,规范本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的效率与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工作制度如下:
1、我院为法定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我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2、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首诊医生负责制。
3、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例后,根据诊断结果,按照规定时限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发现漏报的应及
时补报。
4、疫情管理人员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如发现上述问题,立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将审核后的传染病报告卡及时录入网络直报系统。
5、网络直报人员收集到传染病报告卡片后,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实时报告,以便上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信息进行审核、监测、统计分析和预测、预警。
6、在做出乙肝、肺结核、艾滋病、血吸虫病等传染病诊断时,如已知该病例以前作出诊断并报告过,则本不再进行报告。
7、如对该病例的报告情况不清楚,或在同一年内多次接诊该病例(包括复发病例),则仅对首次就诊一次报告,再次就诊且诊断结果未发生变更时则不再进行报告。
8、发现乙肝病原携带者,不要求网络直报。
9、已报告病例如果诊断发生变更、死亡时,责任报告人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10、责任报告人和疫情管理人员应严格保护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12、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13、传染病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员、网络直报员瞒报、缓
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给予直接责任人及其主管领导行政处分,并给予相当经济处罚。
14、网络直报人员通过网络将传染病报告卡的信息在回答时间内录入到《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应保障网络直保系统有关设备和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正常发挥。经常检查直报系统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5、网络直报人员应对网络直报系统的帐户、密码等资料妥善保管,密码每月至少更改一次,一般应在8位以上,应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并严格保密。
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1、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2、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3、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4、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传染科(内科)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科进一步治 14
疗。
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6、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7、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备注: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对全院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对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一次检查,根据最新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
2、贯彻执行上级指示,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展工作。
3、制定疫情报告的管理制度、人员职责、报告流程。
4、协调处理本医院在疫情报告中遇到的特殊问题。
5、对疫情报告管理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6、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惩处。对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职责
1、传染病网络直报人员应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且熟习传染病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业务,具备指导和培训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能力。
2、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并录入直报系统;每月应对本单位传染病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
3、网络直报人员在网络直报或上报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前,需先对本单位填报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
4、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5、网络直报用户帐号的正式使用密码,一般应在8位以上,并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每月至少更改一次。网络直报人员未经上级系统管理员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网络直报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并避免在公共场所公开使用网络直报系统。
6、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责任,由于工作不负责任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追究责任。
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
1、门诊部、住院部、检验科、放射科等有关科室接诊传染病患者时,首先进行登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然后做好处臵工作。
2、首诊负责医生填写传染卡上报病案室网络直报人员,病案室网络直报人员对卡片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
3、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立即电话通知网络直报员,网络直报员接到报告后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当专家组确诊后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上报。
4、发现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时,于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5、发现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时,应当在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6、进行网络直报时,经查错、查重、订正后上报。同时登记在《疫情直报登记本》上备查。
7、传染病报告卡网络直报后,整理、装订、存档,保留三年。
8、每月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情况汇总,报公共卫生科。
9、遇到特殊情况时,报告业务院长协调解决。
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工作流程
(1)相关科室首诊接诊医生将传染病卡上报病案室
↓
(2)病案室审核卡片的完整性、准确性
↓
(3)登记传染病卡片
↓
(4)录入卡片,进行网络直报
↓
(5)定期查重卡片及时订正卡片
↓
(6)制作卡片电子文档保存疫情资料
传染病病例登记和转诊制度
1、门诊日志和登记本,包括门(急)诊、感染科及各临床科室对传染病病例,要详细记录就诊病人的基本情况,项目齐全,书写规范,14岁以下儿童必须注明家长姓名。初诊病人,注明“传染病卡已报”,复诊病人注明“复诊”字样,首诊发现传染病人立即转传染科门诊或当地传染病医院。
2、各临床科室、急诊科、感染科等必须建立传染病登记本,记录项目和内容与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本相一致,且在一定时间段内,二者人数相符合。
3、病案室应建立全院传染病登记本,对各科室报告的传染病病例信息,详细登记,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
4、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转到本院的传染科或当地传染病专科医院。
传染病漏报检查制度
为了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杜绝漏报,迟报现象发生,制定本制度。
1、门诊医生要认真填写门诊日志,住院部各科室要认真填写病人出入院登记。
2、各科室必须建立传染病报告登记本,根据疫情报告时限及时填卡上报,各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室的自查管理工作。
3、公共卫生科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督导检查工作,要求每月一次到各科室检查传染病登记本,并负责检查传染病报告,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责令改正。
5、公共卫生科要深入各科室开展督导工作,要求检查和督导有记录、有结果、有汇报,检查和督导每月一次,并纳入考核,根据规定给予处罚。
传染病法规知识培训制度
1、全院职工要积极参加各种有关传染病知识培训,全面了
解有关法律法规及其规章制度。
2、对全院医务人员每年进行两次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3、新入院的医生和实习生必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4、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管理条例、卫生部37号令、传染病监测信息工作指南、传染病诊断标准等。
5、疫情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接受上级疾控部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6、拒绝参加培训者按有关制度处臵。
传染病首诊负责制
一、首诊负责是指第一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对所接诊病人,特别是对急、危重病人的检查、诊断、治疗、转科和转院等工作负责到底。
二、首诊医师除按要求进行病史、身体检查、化验的详细记录外,对诊断已明确的病员应积极治疗或收住院治疗;对诊断尚未明确的病员应边对症治疗,边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邀请有关科室医师会诊,诊断明确后即转有关利室治疗。
三、诊断明确须住院治疗的急、危、重病员,必须及时收入院,如因本院条件所限,确需转院者,按转院制度执行。
四、如遇危重病员需抢救时,首诊医师首先抢救并及时通知
上级医师、科主任(急诊科主任)主持抢救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和拒绝抢救。
五、对己接诊的病员,需要会诊及转诊的,首诊医师应写好病历、检查后再转到确关科室会诊及治疗。急诊病人特别是危重病人首诊医生应亲自或指定护士护送并做好交接于续。
六、医教科对全院执行首诊负责制度实行全程监控,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和处理。
七、凡不认真执行制度造成医疗差错、事故、医疗纠纷或医院经济损失,当事人应承担责任。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5、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传染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传染科设立传染病房,发现传染病人及时隔离收治至传染病房。
二、医务人员上班期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时应脱去工作服。
三、传染病人的检查器械要专用,用后及时消毒。病人被褥要定期更换消毒。
四、传染病房应严格陪伴探视制度,做好陪伴人员预防保健工作。
五、传染病人的粪便、污水、污物必须经消毒处理。
四、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拖洗地面,床头桌及椅子每日湿擦,抹布要专用,定期消毒。
五、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不随地乱丢,不在病房清点。
七、有严重感染手术的病人,臵单独病房,病室每日进行消毒。
八、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疑似传染病应单独隔离观察,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九、传染病人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外出,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候诊、检查和治疗,不要在门诊各处走动,以防交叉感染。
十、传染病人,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十一、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医疗废物进入双层黄色垃圾袋集中处臵,病人用过后的器械、被服、房间都要严格消毒处理,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十二、工作人员在进行诊疗、换药、处臵工作后均应先洗手然后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十三、进入治疗室、换药室应衣帽整洁、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隔离伤口用物立即消毒处理。
十四、治疗室、换药室,每天通风换气,清洁、用消毒液拖地,紫外线照射。
十五、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十六、治疗室的抹布、拖把等用具应专用。
传染病区(房)探视陪住制度
一、为加强传染病管理,预防交叉感染,对传染病患者严格探视制度。
二、探视者必须在规定区域、时间内探视,非探视时间一律不得探视,重危病人持病危通知单可随时探视,但必须按要求在规定的区域内探视。
三、每次探视限1-2人,时间不超过1小时。
四、儿童严禁进入病区探视。
五、探视者必须按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在指定点探视,探视者不得进入病区及病房。
六、探视者的携带物品未经允许不得带入病房。
七、传染病人原则上不允许陪住,因病情需要,陪住者须经病区主任、护士长同意并发给陪住证方可陪住,医护人员对陪住者须进行预防保健知识及消毒隔离防护措施的指导。
八、对探视、陪住人员必须采取必要的免疫接种或预防服药措施。
食源性疾病报告工作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相关医生做好有关食源性疾病的登记、报告。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授权他人瞒报、迟报、谎报。
一、临床医生必须按规定做好门诊日志的登记工作,填写有关项目和登记卡,要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住址写到门牌号,要留联系方式及联系人,不得有缺项、漏项。
二、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食源性疾病,除采取抢救措施外,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万年县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三、发现传染病暴发,食物中毒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首诊医生应立即报告分管院长、院办公室,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迅速组织专家小组会诊并及时报告万年县卫生行政部门,封存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公共卫生科专管人员搜集和汇总报告卡,上报万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且附上该患者全部病历的复印件。
四、公共卫生科每月对院内的门诊登记日志进行一次检查核对。
五、相关人员应根据《食品安全法》《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对有关食源性疾病疫情按要求时限上报。
六、医务工作者在医疗过程中,对疑似或确诊食源性疾病不按要求瞒报、缓报、谎报,一经查实将给予教育、处罚,并及时补报,情节严重者按规定追究行政、法律责任。
AFP病例监测与报告工作制度
一、医院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AFP病例的监测工作,并固定专人负责收集,统计及上报。
二、首诊医务人员发现15岁以F儿童患脊髓灰质炎,格林 25
巴利综合症、横贯性脊髓炎,多神经病,神经根炎,外伤性神经炎,单神经炎,神经丛炎,周期性麻痹、肌病、急性多发性肌炎,肉毒中毒、四肢瘫、截瘫和单瘫、短暂性肢体麻痹疾病时,城镇在12小时内、农村24小时内,以最快通讯方式报告当地卫生防疫站。
三、凡住院AFP病人应采集其粪便标本2份,间隔24-48小时,每份重约8g,在2-8冷藏条件下及时送当地卫生防疫站。门诊病例由首诊医务人员采集第一份粪便标本或通知防疫站采集。
四、院预防保健科和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应主动配合防疫部门对本院AFP病例的个案调查,采样和主动搜索。
五、院预防保健科每隔10天,要对儿科、内科、外科、病案室等有关科室进行主动搜索,对发现漏报的科室要责令限期改正,并补报AFP病例。
六、新参加工作医务人员必须先进行AFP病例知识的培训,掌握AFP病例报告知识和要求。相关科室也应定期组织学习。
七、实行AFP病例报告奖惩制度,凡按规定要求报告AFP病例的医务人员,卫生行政部门将按有关规定给予该医务人员一定的奖金。对发现漏报AFP病例的医务人员,医院除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外,所在科室与个人不得评为先进,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传染病防治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性病疫情报告与管理工作制度
一、医院成立性病疫情报告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本院性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监督、指导、协调。医院预防保健科具体负责全院性病疫情资料的收集资料、登记、汇总、上报工作。
二、实行门诊医生首诊负责制。任何医生发现梅毒、淋病、艾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软下疳、性病淋巴肉芽肿、生殖器疱疹时,应填写《性病报告卡>,按国家统一制定的《性病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诊疗病人,在未确诊前不随便使用抗菌素,确诊后应及时、规则、足量地进行规范治疗,疗程结束后应对病人进行定期复查,以判定治疗效果,并对患者保密,前三种病还须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三、预防保健科固定专人每天负责收集相关科室《性病报告卡》,分病种登记后,要求城市在性病诊断后12小时内,农村24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性病防治所报告。
四、性病门诊、皮肤科、泌尿科、妇产科、理疗科应建立门诊日志,对就诊性病病人进行登记。化验室应设性病登记本,对性病化验结果进行登记,并存档备查。
五、除艾滋病外,其他性病患者应进行艾滋病血清学检测。发现疑似艾滋病病人进行立即诊断,并向当地性病防治所报告,同时对病人实施留验,限制其活动范围,进行医学观察。
六、预防保健科除每天到相关科室收集,核对疫情外,每月 27
应对有关科室进行次疫情漏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配合卫生行政和防疫部门做好对本院的监督、检查与指导。
七、实行性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对执行报告好的医务人员,医院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差的将给予经济处罚,本人及所在科室不得评为先进。造成严重后果的,依《传染病防治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艾滋病疫情监测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和河南省有关艾滋病防治法规文件,切实加强我院艾滋病疫情管理工作,决定建立长效监测管理机制,以保证准确、及时、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艾滋病的诊治数据及疫情上报管理,制定本制度。
1、全院职工要提高建立艾滋病长效监测管理机制的认识,各科室要加强对监测工作的领导,建立高效的疫情监测系统,及时准确收集和报告疫情数据。
2、艾滋病疫情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门诊患者和转入住院患者,各科室要详细登记。住院部应填写“艾滋病出入院登记本”和“艾滋病患者登记本”,上报保健科。经实验室HIV初筛试验阳性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疑似病例报告,然后上报预防保健科,由网络直报员按规定时限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上报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确证实验,待确证后对原始报告卡进行订正。
3、各有关部门必须将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人死亡者的详细资料报送预防保健科,由预防保健科录入数据库,并及时准确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4、门诊和住院病人的管理按照“HIV病人管理规定”执行。重点要求:(1)各种表格、病历须按要求详细填写,不得空项。(2)住址要详细填写到“村民组(门牌号)”或“某小区(某单位)某楼号某单元门牌号”。(3)联系方式等。
5、疑似AIDS住院患者必须做HIV初筛试验,初筛试验阳性者由检验科专人登记,然后送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确证。采送标本要严格按照要求做好防护,避免污染环境及交叉感染。“HIV抗体检测确认报告”须复印附病历后,同时在病程记录中单独记录一次“HIV抗体检测确认报告”。
6、我院接触HIV感染者、AIDS患者、死亡者的各个环节均应按要求防护、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7、我院接触HIV感染者、AIDS患者、死亡者资料的各个环节均应做好保密工作。
8、在AIDS诊疗、管理工作中,因玩忽职守、不作为等情况,造成医疗纠纷者给予通报批评、罚款50~100元;造成医疗事故者罚款200~500元、停职检查3~6个月;造成疫情扩散者做下岗处理,同时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肠道门诊工作制度 29
1、开设腹泻病门诊,要求专人、专室、专设备,24小时值班。
2、严格执行各项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消毒隔离制度。
3、腹泻病门诊只准接诊腹泻病人,不得接诊其他病人。
4、做好腹泻病人的就诊专册登记,需抢救治疗及留床观察病人另做详细病历记录。
5、做好腹泻病人监测与统计工作,做到“逢泻必检、逢疫必报”。
6、对中、重型腹泻病人应在门诊积极抢救治疗或留床观察。
7、对漏报、瞒报、缓报疫情的,依法追究个人责任。
发热门诊工作制度
一、发热门诊诊治对象必须为发热病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
二、对来院就诊的发热病人严格登记,重点询问流行病学史、症状、相应的检查。
三、遇疑似病例应按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6小时内)在发现病例的第一时间迅速报告疫情。
四、对疑似病人应进行留观隔离、病人分泌物、排泄物、用物、医用废物等按《SARS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要求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五、发热门诊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警惕性,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范,积极救护病人。
六、医护人员严格加强自身防护,戴24层棉纱或N95口罩,穿隔离衣、戴手套、穿隔离鞋及鞋套2层以上。
结核病门诊工作制度
一.做好肺结核病人的报告、确诊和登记工作。
二.开展肺结核病人筛查工作,负责落实肺结核可疑症状患者、疑似病人诊断工作。
三.完成肺结核病人追踪工作和密切接触者检查。
四.加强与疾控中心、各医疗机构合作,并开展结核病转诊和追踪工作。
五.对肺结核病人指导用药,定期随访。
六.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坚持“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集中宣传和日常宣传相结合,加强多部门合作,动员全社会参与,提高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
七.加强对药品和物资的管理。严格按照《抗结核药品 管理手册》规范化管理。
医院门诊日志登记制度
1、门诊部各科室要建立门诊日志,详细登记接诊病人。
2、门诊日志要按照日志规定的项目填写详细、齐全,内容要保证真实可靠。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病名(诊断)、发病日期、就诊日期、诊断日期、初诊或复诊等基本项目。
3、对门诊日志上登记需上报的传染病要做出明显标志。
4、对疑似传染病和确诊的传染病病例,要登记其具体内容(如:姓名、性别、年龄、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工作单位、家庭详细住址等),14岁以下儿童要登记家长姓名及病人其所在学校、班级等内容。
5、要经常核查所登记的门诊日志,发现问题及时补充、改正。
6、结束后,对全年的门诊日志核查无误后,按规定要求存入资料室,以备后查,在贮存过程中要做好防水、防火、防盗等措施,以保证门诊日志的妥善保管。32
感染疾病科工作制度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确保其真正得以落实。
二、定期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如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
三、对科室工作人员定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四、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甄别,并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治措施。
五、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分区合理,人流、物流合理,所有物品、区域的标识与标志明确、清楚。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洁、污物品分开放臵。
六、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感染性疾病科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工作人员在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区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七、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登记、转运、处理等工作。
八、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工作。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必须了解、掌握传染病病种及分类、不同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和内容要求,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要及时将传染病报告卡和
传染病信息报预防保健科或医院总值班室,并与医院感染管理科沟通。必要时,可直接向所在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排除传染病的,要及时修正报告。
九、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配合,开展有关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十、医院要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配备必要的防护物品,尽量防止和避免职业暴露,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能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感染疾病科岗位职责
(一)医师职责。
1、认真履行医师的义务,在诊疗工作中规范执业。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2、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并能熟练掌握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
3、及时筛查传染病病人,正确诊疗和转诊传染病病人。
4、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按规定的时限和内容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在做好自身防护工作的同时,配合护士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6、对就诊患者进行感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二)护士职责。
1、认真履行护士的义务,在护理工作中规范执业。尊重患
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2、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熟练掌握感染性疾病护理知识、技能和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
3、负责感染疾病患者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码等。
4、帮助、指导呼吸道发热患者戴口罩,并引导患者到指定地点候诊。
5、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熟练掌握常用消毒液的配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监督消毒隔离措施落实到位。
6、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做好医疗废物管理工作。
7、对就诊患者进行感染性疾病的卫生宣传教育。(三)卫生员职责。
1、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2、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所用器械、工具分区使用。
3、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及时按分类清运各种医疗废物。
4、做好有关清洁、消毒工作的记录。
传染病防控工作职能部门间
协调机制及流程
为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和蔓延,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持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加强我院各职能部门间沟通与协调, 根据医务科、护理部、公共卫生科、感染管理科、院办、感染科、急诊科等相关科室根据各自工作特点,建立以下协调机制。
一、成立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公共卫生科。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个传染病防治协调工作,制定紧急救治措施,指挥应急救治队员迅速到达岗位开展紧急救治工作,同时紧急调配药品、设备、各种物资、交通工具等,以保证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二、各部门工作职责:
(一)医务科负责组织制定已发生的重大传染病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具体救治方案,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部审批后统一指挥实施医疗救治工作,并把救治情况随时报告救治指挥部。负责已发生的重大传染病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人员调配工作。负责平时组织救治人员急救技能培训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治演练。
(二)护理部负责协助医务部制定重大传染病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具体救治方案,紧急通知护理人员在20分钟内集合装备完毕,参加应急救治工作,负责协助急诊科做好平时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培训。负责已发生的重大传染病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人员调配工作。
(三)公共卫生科负责组织做好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和疫情报告,协助当地疾控部门做好流调、采样工作;并同时做好记录及网络直报工作。
(四)感染管理科负责指导相关科室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避免传染病院内播散。
(五)120急救中心负责重大传染病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院前(现场)急救及现场伤病员分类,按指挥部指令,对伤病员进行急救转诊,负责将传染病人和疑似传染病人转运到指定的医疗机构或科室处理。
(六)急诊科负责重大传染病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院内急救和院内紧急分诊与转运工作,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首诊报告工作;并将诊治情况随时向指挥部应急办公室报告,做好消毒隔离等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七)感染科负责传染病人的救治、疫情报告,并将诊治情况随时向指挥部应急办报告,做好消毒隔离等院内感染控制工作,配合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患者进行采样调查工作。
(八)其它临床科室在科室已收治的病人中若发现有传染病人时要及时转入感染内科救治,并及时上报疫情,如有特殊情况不能转出时,要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在遇到重大传染病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根据医院的具体布臵和要求,提供人力支持和专家技术援助。
(九)各职能部门在充分协调的基础上,共同研究、建立并完善疫情通报制度、健康告知制度、传染病人交接制度、传染病定点医疗救治等工作制度,并定期对各部门传染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联合监督检查。
三、建立部门例会制度,由公共卫生管理科牵头,主管领导主持,各相关部门参加,每年召开1-2次协调会议。主要是通报传染病疫情和防治工作情况,对疫情进行分析预测,共同研究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措施,协商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第二部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健康教育科工作制度
一、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由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主管,其主要职能是领导、规划、组织、协调全院的健康教育工作,将医院健康教育纳入医院工作的议事日程和年终考核评比的内容之一。
二、公共卫生科为健康教育职能科室,设健康教育专干1名,其主要职能是具体负责全院日常的健康教育工作。
三、各科室科主任、护士长总负责,并指定专人负责本科室健康教育工作。
四、健康教育工作包括向门诊病人传播相关健康知识,对住院病人及家属进行入院教育、治疗过程中教育和出院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等。
五、设立健康咨询室,解答来询者提出的各种健康问题,帮助个
人避免或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做出健康行为决策,以增进大众的身心健康,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咨询要留有记录。
六、实行健康处方发放制度。有针对性制作疾病预防控制教育宣传资料,发给病人,增强病人健康知识知晓率。
七、结合各时期防病工作重点,积极开展院外健康教育活动,利用宣传栏等载体,定期向居民传授身心发育发展知识和传染病、慢性疾病预防、安全与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要通过送医下乡、医疗咨询等各种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意识和预防保健技能。
八、加强反吸烟宣传活动,积极创建无烟医院,设立戒烟门诊,进行戒烟干预措施。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窗等多种形式展开宣传,配合爱卫会做好环境整治宣传工作。
九、做好对科室健康教育的检查指导和效果评价工作,通过对医务人员、病人健康知识知晓率的测试,进行评价与总结,并督促其整改,不断促进健康教育工作的提高与完善。
十、规范整理各种工作资料,做到条理分明,查阅方便,要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应及时收集、整理、妥善保管健康教育素材、记录、总结、评价等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音文件等,并妥善保存,逐步建立完备的工作档案、以便工作考核和效果评价,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健康教育科工作职责
一、提出本院健康教育的和阶段性工作计划,并参与组织、实施。
二、负责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及时完成记录和工作总结,健康教育资料、档案的整理和收存。
三、负责本院各科室以及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业务技术指导,参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检查、评比和组织协调。
四、组织对本院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业务培训和考核。
五、购臵、保管和合理使用健康教育器材、设备,编印、制作和发放健康教育资料。
六、与当地健康教育机构加强联系,争取业务技术指导和合作;负责健康教育的调查研究和效果评价。
七、负责指导本院所属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
八、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其他任务。
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一、全面负责、协调全院的健康教育工作,研究、决策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事项。
二、建立和完善本单位健康教育组织网络,抓好辖区内各单位的健康教育网络建设。
三、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组织医院职工积极参加健康教育
活动,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四、制定健康教育工作的职责和工作制度。
五、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筹集必要的工作经费。
六、合理地购臵健康教育设备,指导、安排健康教育资源的分布、配臵等。
七、对全院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医院岗位人员健康教育工作责任制
一、导医员:解答病人就诊疑问,做好病人就诊指导工作,向病人或其家属发放相关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二、门诊护士:引导病人按照就医程序正确就诊,解答病人的各种疑问,向病人或其家属发放相关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引导病人观看医院健康教育视屏;
三、门诊医生:对病人进行口头健康教育,为病人开出相应的健康教育处方;
四、病区医生:对住院病人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在查房时,针对不同的病人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并实施行为干预;
五、责任护士:住院责任护士在主管医生的指导下针对不同病人做好相应的入院、住院、出院健康教育,并实施行为干预;
六、医技岗位人员:向病人做好检验检查中应注意的事项等健康
教育工作;
七、药剂岗位人员:向病人或家属做好服药注意事项等健康教育工作;
八、挂号收费工作岗位人员:告知病人就诊地点,准确地让病人到相应科室就诊;
九、其他岗位医务人员根据自身岗位特点,及时有效地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工作。
健康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一、医务人员每年必须至少参加由本院举办的健康教育专业理论培训讲座二次,系统学习健康教育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提高自身健康教育专业水平;
二、医院组织的岗前培训内容必须包括健康教育理论与技能等;
三、医院应在培训时对被培训对象进行健康教育理论与技能掌握情况的测试。
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管理制度
一、健康教育科负责全院健康教育资料发放汇总工作。
二、各科按要求编写常见病的内容,健康教育科统一审核;健康教育科统一印制;健康教育科统一存放。
三、各科室到健康教育科领取相关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四、各科室做好健康教育资料的发放记录。
五、首次就诊的慢性病患者,医师必须向其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教育处方有发放医师的签名,病历上也有记载。在导诊台、候诊区、住院病区设臵健康教育资料架,放臵健康教育小册子、折页、报刊、图书等供病人及其家属取阅,住院病人至少有1份健康教育资料。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例会制度
一、医院每季度召开一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例会,会议由主管领导主持,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织,各科室科主任、护士长参加。
二、会议主要内容为总结上季度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通报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发出整改通知,安排落实下一步工作。
三、总结经验,相互交流工作方式、方法,共同进步。
四、树立健康教育典型科室和个人,以此带动全院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五、与会的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将会议精神传达给科室职工,针对本科室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六、会议要留有记录,资料保存、归档。
第三部分预防接种管理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制度
一、设有产科(室)的医院应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指定专人负责乙肝疫苗的领发、保管、接种、统计、上报等工作。
二、产妇产前应做HBsAg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记入病历、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登记表和转移卡。
三、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产科(室)应为新生儿接种第一针,同时填写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登记表和转移卡,于一周内将转移卡寄新生儿所在地卫生防疫站,并填写“江西省乙肝疫苗接种证”交产妇保存,告知第二、三针接种时间、地点。
四、乡、镇卫生院完成本院出生的新生儿三针疫苗接种任务外,还应做好辖区内新生儿转移卡二、三针接种工作,掌握本乡、镇新生儿数、学龄儿童数,按月上报当地卫生防疫站。并做好未种儿童的补种工作。
五、接种乙肝疫苗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或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六、严格掌握接种剂量,部位和程序。HBsAg阳性产妇,其新生儿第一针为30ug,HBsAg阴性或未检测的产妇,其新生儿一律按接种lOug;部位为右上臂三角肌肉注射;程序按“0、1、6”月间隔法接种。
七、乙肝疫苗应到医院所在地的县级卫生防疫站订购,不得越级或向其他单位和个人购苗。疫苗价格应按上级文件规定执
行,严禁非法倒苗和高价出售疫苗。
八、医院预防保健科每月对产科(室)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进行一次自查,自查结果纳入科室和个人目标考评内容。并主动按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防疫站的监督检查。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报告制度
一、接种单位完成接种后,应及时丌展接种反应监测,与接种对象或其监护人保持联络,发现疑似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应进行登记,并在规定时限内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各级医疗单位在诊治过程中,凡遇到与预防接种有关的病例,如疑似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时,应进行登记,并向本单位业务主管部门或主管人报告,同时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三、发现异常反应和事故后,在2小时内报告。
四、发生多起异常反应和事故或有死亡病例的应立即报告
五、在报告的同时,不得延误调查和抢救。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处理措施
一、接种对象在接种后,发生不明原因。需诊治的疾患时,接种单位应及时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救治。
二、发现可能为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应进行登记,按规定时限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三、发现多起疑似异常反应和事故或与接种有关的死亡病例
时,应立即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经县级报告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发生疑似接种异常反应或事故的单位,应指派专心妥善保管各种有关的原始资料,并对相关接种材料及疫苗等实物进行封存,以备鉴定用。
五、审请县级以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诊断小组调查、鉴定。
六、按照诊断小组意见和有关规定进行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善后处理。
第四部分放射卫生管理
辐射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为了保证射线装臵的安全,保护射线装臵周围环境不被辐射污染,保护辐射环境的安全,特制订本岗位职责。
1、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并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臵安全和防护条例》。
2、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放射性基础知识辐射源操作培训,经考试合格,持有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辐射工作人员上岗证”方可上岗。
3、新上岗或转岗人员必须经过健康体检合格,并取得“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合格证书”方可上岗。
4、上岗必须佩带个人剂量报警仪或热释光个人剂量仪。
5、建立射线装臵管理台帐。
6、射线装臵周围必须24小时专人值守,并做好交接班记录。
7、射线装臵周围设立明显的电离辐射标志牌,并画出安全线,严禁非操作人员靠近安全线。
8、时常保持放射源岗位环境整洁干净。
辐射安全管理规定
为防治放射性治疗,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落实辐射工作安全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现制定制度如下:
一、法定代表人为我单位辐射安全第一责任人,同时设臵专职人员负责装臵的保管、使用、安全及防护工作。
二、在许可规定的范围内从事辐射工作,保证辐射工作场所安全。保护和污染,防治设施符合国家有关要求,保证设施正常运行。
三、健全安全、保卫和防护管理规章制度,制定辐射事故应急方案,采取措施防治辐射事故的发生,一旦出现事故立即上报环保主管部门。
四、放射科专职人员为第二责任人,要保证射线装臵单独存放,不易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混存,确保存放场所能防火、防电、防水、防盗。
五、对本单位相关人员进行有关法律、法规、专业技术安全防火和应急措施知识的培训教育,持证上岗。
六、建立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和个人剂量档案,每年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方案,安全评估报告上报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七、自觉接受环保部门监督,认真履行上述责任,如有违反,造成不良后果的,我单位将依法承担有关法律责任。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臵安全和防护条例》,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安部、卫生部《关于建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臵辐射事故分级处理和报告制度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加强对医院内射线装臵的安全监管,减少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辐射安全事故,控制和减轻事故后果,在辐射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本事故应急方案,采取防范措施,尽全能降低事故危害,同时按要求报告当地环保、公安和卫生行政部门,特制订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统一指挥、明确职责、大力协同、及时处理、常备不懈、保护员工、保护环境。
三、适用范围
医院范围内的射线装臵发生辐射事故。
四、指挥体系及职责
1、医院设立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2、医院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组成:
组 长: 高勇(院长)电话:*** 副组长: 冯秀梅 电话:09523313866 组 员: 胡正君 电话:*** 安正英 电话:***
3、医院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国家辐射应急的方针政策和辐射应急工作要求;
2)负责向上级和属地有关部门报告医院内发生的辐射应急事故和事件;
3)组织制订医院应急响应方案,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4)应急期间充分调动人力、物力支援,实施统一指挥,统一组织,统一行动;
5)采取各种有效快速的救援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危害,避免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消除对医院的负面影响; 6)组织人员参加辐射应急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
7)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和审定工作。
4、医院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小组职责分工
组 长:高 勇: 全面负责本小组工作
副组长:冯秀梅: 具体负责本小组工作及时收集有关工作
信息,向院长汇报。
成 员:安正英: 分管辐射管理中各科室间的协调工作。
胡正君: 负责事发现场安全保卫工作放射科日常
工作的安排和管理,对放射设备维护人员实施监督管理。
五、医院辐射应急处理程序
(一)严格遵守放射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和放射性同位素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规范放射源的储存、保管,严格执行放射诊疗操作规范。
(二)发生射线装臵辐射事故时:
1、立即终止原放射诊疗操作,关闭操作电源,切断继续泄露可能;
2、封锁现场,切断一切可能扩大污染范围的环节;
3、迅速撤离有关人员,对事故受照射人员进行及时的检查、救治和医学观察。
4、实行现场警戒,划定紧急隔离区。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
5、及时报告医院辐射应急领导小组,并在2小时内填写《辐射事故初始报告表》,及时报告环境保护部门、公安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三)丢失放射性物质时:
1、保护事故现场。
2、及时报告医院辐射应急领导小组,上报市卫生行政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及公安部。
3、协助公安及卫生部门迅速查找,追回丢失的放射性物质。
第四篇:公共卫生科管理制度职责
目录
同意荣军医院增设公共卫生科的批复 聘任苏娟为公共卫生科长的通知
成立医院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公共卫生科范围
公共卫生工作管理办法
公共卫生科职责
公共卫生相关科室公共卫生管理员工作职责 医务科公共卫生管理职责
护理部公共卫生管理职责
医务人员公共卫生工作职责
公共卫生科工作制度
公共卫生工作例会制度
公共卫生资料管理制度
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制度
公共卫生培训制度
公共卫生工作考核制度
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流程与人员分工
公共卫生科网络维护记录
科室工作人员执照、毕业证书、职称、考核 公共卫生科2012预算计划
公共卫生科2013预算计划
第五篇:公共卫生科职责
公共卫生科职责
一、负责建立各类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并对医院公共卫生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指导、总结和评价。
二、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赋予的传染病防治管理职责。负责全院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及有关制度等文件的起草,并组织实施。
三、依法承担职责范围内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异常信息收集与统计。组织管理传染病预检、分诊、转诊工作。负责统筹制定医院工作人员的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计划不少于15学时,直接从事传染病防治的重点人员培训时间适当延长。提高防保队伍素质,指导全院开展预防保健工作。
四、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样本采集,以及对本机构疾病预防工作进行指导和考核。
五、组织做好相关疾病监测工作。
六、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八、负责组织实施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公共卫生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