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文学、历史与宗教川教版.doc

时间:2019-05-14 14:3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历史文学、历史与宗教川教版.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历史文学、历史与宗教川教版.doc》。

第一篇:七年级历史文学、历史与宗教川教版.doc

文学、历史与宗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记忆《史记》的作者及写作时代

2、了解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和道教创立的基本情况

3、理解《史记》的体例、成就及影响

4、培养观察想象力和探究分析、归纳、评价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从我国农俗端午节引入对屈原的简介

2、介绍司马迁为了事业的成功而坚忍不拔、勇于进取的精神。

3、正确认识宗教与宗教文化的区别,了解古代中国文明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史学家司马迁的主要成就

难点:佛教、道教在中国的传播原因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突破:再现历史原貌,结合社会现象,把本课的重点放进历史和现实社会生活中进行分析,对于本课的难点,可通过展示一系列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屈原、司马迁头像图

2、道教圣地青城山的组图

3、布置学生搜集资料 学生准备:

1、收集附近的道教或者佛教文化场所及相关资料

2、查找屈原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在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欣欣向荣的学术思想,今天我们共同去了解战国到东汉时期我国文学、史学和宗教等文化内容的发展状况。

2、引导:大家都知道,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要过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而据传说,端午节是为纪念古代的一个人的,这个人就是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屈原。

3、简介屈原及《离骚》、引导学生了解屈原的故事。

二、司马迁与《史记》

1、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屈原的故事,那么在没有纸的战国时期,这些故事又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它们不同于传说,因为像武王伐纣、陈胜、吴广起义等等历史画面,被一部书生动记载了,这就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2、组织学生预习这部分内容,结合辅栏介绍,初步了解司马迁及其所著的《史记》。

3、简介司马迁的生平,并出示其头像图。

4、讲解:《史记》记述了从远古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130篇,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几种形式,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新体例。史学界对《史记》的评价,认为它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史学著作,对后来史书的编写有深远影响。鲁迅先生对《史记》也给了很高的评价,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充分肯定了《史记》不但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也是一部不朽的文学著作。

5、继续引导:正因为司马迁为中国史学作出如此大的贡献,后人为了纪念司马迁,在他的故乡韩城修建了太史祠,用于纪念这位伟大的史学家的不朽功绩。从阅读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司马迁

用心

爱心

专心 是在受了宫刑以后,坚韧完成了这部历史著作的,那么,我们要向司马迁学些什么呢?

6、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司马迁取得成功的原因

三、佛教和道教

1、引入:我国古代文化真是异彩分呈,前面讲了思想、文学、史学,接下来,我们将要了解宗教。在我国的西汉、东汉时期有两大宗教,一种是由国外传入的佛教,另外一种是土生土长的道教。

2、设问:为什么这两大宗教能很快地兴盛起来,佛教是怎样传入我国的,道教是怎样产生的,两教的教义一样吗?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组织学生阅读教材)

3、讲解佛教和道教的教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了解到佛教教义是慈悲为怀,主张忍耐、顺从,生死轮回有报应;道教主张修身养性,修道成仙。佛教和道教在中国传播的原因,一方面是统治者提倡,因为迎合了统治者麻痹人民、加强统治的需要。另外一个方面,饱受 困苦的人民在心理上得以安慰。宗教的传播麻痹了人民的反抗意识,成为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也带来了愚昧和迷信,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赞成部分。

4、展示我国佛教、道教场所的组图,让学生感受宗教文化在我国的兴盛。

5、小结本课 板书设计:

一、端午节屈原(《离骚》)

二、司马迁与《史记》 1.《史记》

①纪传体通史②本纪、世家、列传、书、表③史学价值④文学价值 2.司马迁成功的原因

三、佛教与道教

1.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产生 2.教义 3.影响

作业布置:

达标训练:

1.创造新的诗歌体裁——楚辞,著有《离骚》、《天问》等优秀诗篇,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的是

()

A.屈原

B.王昭君

C.关羽

D.杨守敬

2.《史记》是我国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第一部

()A 纪传体通史

B 纪传体断代史 C 编年体通史

D 编年体断代史

3.司马迁跟陈胜一样具有首创精神。司马迁的首创精神主要体现在()A 首创编年体

B 肯定了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 C首创纪传体

D 文笔优美,语言简洁,记述客观公正 4.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是

()

用心

爱心

专心 A 战国时期

B 秦朝

C 西汉末年

D 东汉末年 5.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A 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B 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 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D 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6.道教是产生于我国本土的宗教,在民间兴起的时间大约在()

A 秦朝时期

B 西汉时期

C 东汉时期

D 三国时期

7.道教之所以被封建统治阶级尊奉,是因为

()A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B 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统治的需要 C 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D 主张修身养性,得道成仙

8.洛阳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被佛门弟子尊为“祖庭”。后来,寺就成了中国僧院的泛称。这座白马寺建于()

A 秦朝

B 西汉

C三国

D东汉 9.材料解析:

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本纪以叙帝王,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然后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总汇于一编之中。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通过阅读上述材料,你能说出《史记》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吗?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二篇: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题(无答案) 川教版

2012年春季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历 史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项最符台题意,请将正确的序号填人答题框内。每小题3分,共60分)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A.唐高宗统治初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初期 2.小龙在图书馆借了一本(贞观政要)。在这本书中,他可以查到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期间的“治世”史实?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明太祖 3.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在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南宋 4.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A.夏朝 B.西周 C.秦朝 D.元朝 5.“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这里“罢丞相”的皇帝是

A.明太祖 B.明成祖 C.雍正帝 D.乾隆帝 6.以下关于清朝前期疆域四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东到太平洋 B.南到南沙群岛 C.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北岸 D.北至西伯利亚 7.“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 A.君主专制 B.重农抑商 C.闭关锁国 D.对外贸易 8.右图所示巨著的作者是

A.孔子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9.以曹、刘矛盾为主线,出色描绘了当时大规模的政治军事斗争的长篇历史小说是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10.徐老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朝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子”、“勾栏”、“交子”。他介绍的是哪一朝代的市民生活?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1.我国唐朝创制且闻名于世界的陶器艺术珍品是 A.唐三彩 B.青瓷 C.白瓷 D.青花瓷 12.民间流传的“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

A.全国的粮食只有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能够成熟

B.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的粮食熟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就解决了 C.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当时全国的重要米仓 D.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粮食不容易成熟

13.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赞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纸币最早出现于

A.北宋前期安徽地区 B.南宋后期山两地区 C.北来后期河南地区 D.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14.观赏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到 A.唐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B.元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C.宋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D.明代的社会生活面貌

1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古代,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今台湾)和澎湖列岛的专门机构是在

A.元朝 B.唐朝 C.宋朝 D.隋朝

16.现今,国家公务员招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下列皇帝中亲自出题面试,首开殿试之举的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7.王选被誉为“当代毕异”。北宋毕昇发明了

A.指南针 B.火药 C.造纸术 D.活字印刷术 18.“他的第一次远航,比哥伦布首航美洲早八十七年,比达·伽马开辟东方新航路早九十三年,比麦哲伦从美洲I航行到菲律宾早一百一十六年。~他”是中国古代的

A.鉴真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19.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发展的情况,你首选的资料是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唐本草》 20.哪位诗人的诗被誉为“诗史”?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陆游

二、材料分析题(21题l6分,22题12分,23题12分。共40分)

21、(16分)材料:拉萨市大昭寺前的广场上矗立着建立于公元823年的“唐蕃会盟碑”,这是汉藏两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拉萨市西藏人民会堂前的广场的“民族团结宝鼎”(青铜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2001年中央政府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向西藏自治区赠送的,表现的是民族团结、发展进步的主题。

从“唐蕃会盟碑”到“民族团结宝鼎”,历史就此跨越了一千多年。人们在历史中见证了汉藏人们团结友好的事实,同时也见证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一不容置疑与更改的事实。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说唐与吐蕃交往的重要史实。(6分)

(2)举出清朝加强对西藏管辖的重大措施。(6分)

(3)依据材料,指出“唐蕃会盟碑”与“民族团结宝鼎”所包含的相同意义。(4分)

22.(12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开放的国度。蜿蜒的陆海丝绸之路,成为中外交往的纽带:遥远而神秘的东西方国度,留下了中国使者的足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同题:

(l)丝绸之路的开通主要归功于西汉一历史人物的艰辛努力?(2分)

(2)唐朝时期,中印、中日文化交流中最能反映唐朝文化兼收并蓄和博大精深特点的两件史实是什么?(4分)

(3)明朝前期郑和七下西洋,其船队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4分)

(4)从古代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中,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2分)

23.(12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灿烂辉煌。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古代中国;灿烂的科技成就'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他们设置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图文材料。

【栏目一】杰出的古代工程建筑 它用一个大拱横跨皎河两岸,跨宽37.37米,拱高仅7.23米,桥面坡度平缓。大拱两肩各建有两个小拱,桥型显得匀称、轻盈。桥身两侧的栏杆、栏板还雕刻有石狮和龙形等花纹,十分生动精美。……

【栏目二】伟大的发明创造 它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后来欧洲的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提供了条件。

阅读材料,请回答:

(l)图一是我国古代哪项建筑?(2分)它是由谁设计和主持建造的?(2分)根据栏目一提供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该建筑有何特点(或它在建筑史上的地位)。(2分)

(2)图二是我国古代哪项发明?(2分)中国古代史上有许多发明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充实栏目二的内容请你推荐一项发明,并说出你推荐的理由。(4分)

第三篇:川教版历史教学设计

篇一:川教版历史八下《伟大的历史转折》word教学设计

第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教法、学法:教师教法:活动法,课堂讨论法

学生学法:小组合作,社会调查,学会收集整理资料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 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多媒体、图片

课前准备

1、教师: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和影视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

(1)课前预习,收集相关资料、图片(2)调查、访问经历过“文革”的人,了解文革前后的变化(3)结合政治课内容,谈谈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展

导入新课

复习有关内容: 1、“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毛泽东身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毛泽东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 a.他对党内和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把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把主持调整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 的当权派”,简称“走资派”。b.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夺取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的领导权,践踏了党内组织原则,破坏了民主法制,造成“打倒一切、全面内乱”的局面。)

3、“文化大革命”中出现过哪两个反革命集团?

教师讲授:林彪反革命集团于1971年“九一三”事件中覆灭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到1976年10月也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的**已经结束,但是“左”倾错误思想尚未彻底扭转。因此,当时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之中。怎样打开新局面?就是本课涉及的内容了。(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关于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定》,邓小平的再次复出,是这次会议最重要和最具深远影响的成果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为纠正“文化大革命” 以来“左” 的错误,为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的大讨论。从根本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这次讨论的影响重大,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作了思想准备

十一届三中全会

1、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

2、组织学生细读46页课文和插图,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先在书上作出明确标记,(a.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组织学生根据填图册第11页第2题思考:党的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什

么共同点?(都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这两次会议各产生了什么影响?(a.党的八大召开于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国内三大改造进入尾声的1956年。它对国内外形势和主要矛盾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任务,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可惜受到“左”倾错误思想干扰,国民经济出现重大挫折。b.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你怎样看待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这是深得人心的举措,彻底解除了“文

化大革命”强加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枷锁,使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2、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怎样加强?(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以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依法办事、有法必依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小结:“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人们可以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我国民族复兴大业走上了“快车道”。

布置课后作业:

建议学生收看cctv“今日说法”节目,了解“12.4”法制宣传日的由来,了解《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

篇二:川教版历史 九年级下册 第五课《伟大的十月革命》教学设计

第5课 《伟大的十月革命》

参赛老师:曾灵源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学习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历史事件的内容;知道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时间、标志、领导人和首都。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采取分组合作讨论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团结协作的能力与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苏联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首创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和艰巨性。

【重点难点】

重点: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授课类型】 新课。【教学时间】 1课时。

【新课导入】

导入新课(2分钟):老师展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肖像图片,学生简介上述人物,俄语的简短导入,老师引入新课。

【教学过程】 学习新课:(20分钟)

相片导入完后,进入新课内容第一部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参赛单位:浈江区犁市大为中学

一、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十月革命前夕,俄国国内形势(即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老师小结:指出十月革命前夕的俄国国内形势,即十月革命,也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发生的原因。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

(3)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对革命的筹备;(4)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

总之,十月革命前夕的俄国国内形势恶化,人民日益觉悟起来,要求“攻打冬宫”,革命形势成熟。

2、十月革命的爆发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十月革命开始的标志、革命的结果。(先由学生小组推选代表发言,然后老师点拨小结)

(1)十月革命开始的标志——1917.11.7.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依据: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揭开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苏维埃政权在各地纷纷建立起来。

(2)十月革命的结果——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对一对,比一比】让学生学会区分两次革命

学生答后,设问革命的果实是否已经到手?导入下面新课内容。

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1、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成立

2、巩固十月革命成果的措施:(1)经济上:

a 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实行国有,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①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等收归国有,实行工人对企业的监督,使国民经济的主要命脉掌握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②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从而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铲除了封建制度的社会基础。

b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了全国物力财力,为战胜敌人提供了保障。

(2)外交上:摆脱帝国主义战争,赢得了调整经济、建立红军、巩固政权的时机。1918.3.苏俄同德、奥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3)政治上:迁都,便于政府组织人民抗战。1918.3.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4)军事上:组建红军,粉碎了国内外敌人对苏维埃政权的进攻。

3、分析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a 对俄国历史的影响:它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 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b 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它使世界进入了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鼓舞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c 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在人类的现代化进程中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对俄国历史和世界历 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便是这一影响的生动写照。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课堂练习】相见ppt(6分钟)

课堂结束语: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根据俄国的具体国情,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制定了正确的革命方针、路线,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历史,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胜利后的俄国苏维埃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可贵的经验教训。列宁不愧为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

十月革命使人类历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社会主义的发展将具有长期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其探索有成功,也有失败。

篇三:川教版历史八下《朋友遍天下》word教学设计

第2课 朋友遍天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万隆会议;

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建交

教学难点 中美关系的演变,中国独立的、不结盟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条是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最后这两条线索合二为一,两者都为我国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我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了崭新的国际形象。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相关知识:中国是怎样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遭受外来侵略,腐朽的满清政府无力还击,被动外交,签定了《南京条约》、《天津 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地丧权辱国。)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国民党统治时期,所面临的“弱国无外交”局面仍然十分尴尬。新中国建立以后,如何在外交上确立独立自主的形象?请大家看书。(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材料分析](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材料二)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①从这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新中国建立后我们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②在这个外交政策下,我国的外交取得了哪些成绩?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万隆会议 1.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

a.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b.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苏联)

c.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教师指出:当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所以对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新中国采取了坚决支持的政策。而美国却是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处于敌对状态之下,所以要孤立和封锁新中国。为了打破这种封锁,新中国 的缔造者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终于打开了局面。

补充资料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有里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1、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缅甸、印度)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3、这些原则的意义怎么样?(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 的基本准则。)

4、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5、在这次会议上 遇到了什么困难?(这次会议的参加者是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都反对殖民主义的侵略,但因各国社会制度不同,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国家利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主张。)

6、在上述情况下,周恩来作出什么贡献?(他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7、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他坚决执行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外交能力出类拔萃,处理重大事情时既能从容不迫、风度翩翩,又能急中生智、灵活应变,及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平息了会议中的许多争论,扭转了会议航向。)

8、谈谈“求同存异”方针的意义。(这个方针不但能在社会制度不同的亚非国家之间架设友好相处的桥梁,也能使得许多本来敌对的国家和平共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当然也为新中国国际威望的迅速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归纳周恩来在建国初期外交活动的主要贡献: a.访问印度、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参加万拢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出席日内瓦会议,进行积极的外交努力,促成一系列和平协议的签定。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2.你对这件大事有什么感想?(为祖国的迅速崛起和兴旺发达而自豪)

3.这件大事引发什么热潮?(许多国家纷纷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中日两国就是在1972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

中美中日建交

1.原先美国怎样敌视新中国?(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政治上孤立。)

教师强调:他们的国务卿杜勒斯甚至下命令,不许美国官员在外交场合同周恩来握手。可是后来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怎样改善关系?

a.美国总统尼克松承认了新中国的发展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b.毛泽东批准用“小球影响大球”,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我国。c.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举行了会谈。1调整外交策略的原因是世界形势的急剧变化

(2)特别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建立不结盟的多边友好关系,增强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互助。

(3)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交流,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的共同发展。

练习:

以表格形式归纳新中国在三个时期的外交成就。

第四篇:川教版七下历史教学计划

2015~2016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川教版)

土桥中学 刘保容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年级共三个班的历史课教学工作。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校要求,以及初一年级三个班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任务

1.完成七年级下册的相关教学,即隋朝至清朝前期的相关知识点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形成清楚明确的知识构架。

2.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把历史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连接起来,比如地理知识和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全面评价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的能力。3.抓住岳飞文天祥等历史人物,四大发明等科学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二:教学重点难点

1.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君主专制加强的具象和影响

2.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发展的情况,导致中国近代社会落后的相关因素 三:学情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从五代十国到宋元明清,这个时候的中国历史的主题,是民族融合和共同发展。大唐盛世后,汉族地主再没能形成一统天下的强大政权,北宋的布帛金币输出求苟安,南宋的偏安,后来虽然有明朝的强盛,但远远没能达到汉唐的格局。相反,蒙古族和满族都入主中原,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强大政权。这种情况,使汉族和少数民族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社会生产能力,政治制度都有很大的进步。学习这段历史,要让学生抛开狭隘的大汉族主义,培养博大的包容的情怀,懂得什么叫共同发展。同时,这个阶段的中国历史气势恢宏,画面壮阔,教学中,要结合地理知识,跨学科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这个特点,可以不懂,但是要接触一下,什么叫大局观和统观全局。

这个时候的君主集权制度的加强,也是一个大问题。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点的同时,要让学生懂得,君主专制加强,是封建制度发展的必然,也标志着封建制度发展已走到极致,该制度给中国带来的是整个社会思想的禁锢和人为封闭,是近代中国的落后。

最后,经济重心的南移,也是一个大问题。要让学生知道,因为南方的自然条件更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迟早的事情,让学生分析影响经济发展的原因。2.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思维方法和习惯,都差不对。经过上一学期的努力,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很浓,对历史课很期待,算是好的起点。但是这一届的学生底子真心很差,具体表现在书写潦草,错别字连篇,句子写不通顺;坐不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太短;自行阅读抓不住重点;落实知识点到书上的时候跟不上老师的脚步;知识迁移能力极差,分析人物或者历史事件,一点都学不会······有老师说,好多学生都是来学校长大的,学不会没关系,反正以后出去打工,一样挣钱吗,别期望太多。可是,我为什么还是那么希望,他们能多懂一点呢,这个年级,教起来好辛苦。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1.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

2.做到教学五认真,要求课堂纪律,提高课堂质量。3.用好《中国历史填充图册》,认真处理上面的每一道题,及时反馈。4.坚持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增加课堂容量。5.加强对薄弱学生的价差和督促,处理好和学生的关系

6.复习阶段,精心组织好复习,用好时间,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五:教学安排

第1课:上期期末试卷评讲 第2课:繁盛的隋朝 第3课:“贞观之治”

第4课:女皇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第5课: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 第6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第7课:唐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第8课:第六学习主题复习,《中国历史填充图册》作业评讲 第9~10课:单元检测及单元检测评讲 第11课:辽宋夏金的并立 第12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13课:宋代的社会生活 第14课:成吉思汗和忽必烈 第15课:第7学习主题复习,《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相关作业的评讲 第16课时:单元检测及评讲 第17~18课时:半期考试及评讲 第19课时: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第20课时: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第21~22课时:明清事情的反侵略斗争 第23~24课时: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第25课时:封建帝国的危机 第26课时:第八学习主题复习,《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相关作业评讲 第27~28课时:单元检测及评讲

第29课时: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建筑奇观

第30课时:科学与史学巨著,唐诗宋词,明清小说 第31课时:石窟艺术,书法,绘画

第32~36课时:期末复习和经典例题评讲 期末考试。

以上为本学期教学计划。具体教学中,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尽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成绩。

2016年2月26日

第五篇:七年级历史第14课《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川教版

第16课

丝绸之路的开辟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西域的地理范围,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结果。理解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意义。掌握丝绸之路的起点和走向,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所起的作用。记住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职能并理解其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读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通过了解丝绸之路的开通的历史,联系当今我国提出的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初步学会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学习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西汉开辟丝绸之路是与外界的交流,国家的开放会促进国家的发展,同时明白国家的发达与强大是对外交流中受到重视与尊重的主要原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开辟。教学方法和手段 :

课堂设问一: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 学生回答:西域物产丰富,遥远而神秘,汉武帝想联合大月氏共同对付匈奴。

课堂设问二:概括张骞出使西域有几次,他的时间、目的、结果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第一次:公元前l38年从长安出发,经过13年,才回到西汉,向汉武帝说明西域各族人民想同西汉往来的意愿,受到汉武帝的重视。

第二次: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想联合乌孙一同打击匈奴,结果没成功,但是乌孙使者来到西汉,对西汉表示敬意。师:张骞出使西域会遇到哪些困难?体现了他什么样的高贵品质? 生:(回答)师:(注意引导)

师:由张骞我们想到了我们自己,他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我们都渴望成功,可是在学习上,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做作业时遇到了难题、这次考试考得不太理想等等,遇到这些问题时,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该向张骞学习,我们学习知识应该会学以致用。

师:虽然张骞没能完成汉武帝交给的出使任务,但是,张骞加强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促进人们的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因此开放,接受外来事物,能使国家强大起来,西汉的丝绸之路就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今天,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世界,积极吸收外来的精粹,促进自己的发展,不会落后于世界的发展 丝绸之路开辟后,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更加密切,交换的物品也丰富起来,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往来,西域各国纷纷同汉朝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为了更好促进东西方的交流,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府。

三、西域都护的设置

师:西域都护府设置的时间、作用、意义、生:(回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探究了张骞通西域的史实,理解了丝绸之路的作用。虽然,张骞已成为历史,古丝绸之路也不再辉煌,但一座新的欧亚大陆桥已经架设起来,这座新的欧亚大陆桥必将在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相信丝绸之路必定会重现辉煌!

下载七年级历史文学、历史与宗教川教版.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历史文学、历史与宗教川教版.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历史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七年级历史 、唐玄宗时,在农业方面,共修建了多处大型水利工程。南方水稻广泛采用栽培,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七年级历史★

    七年级历史 (下)第一单元测验试卷班级____姓名____座号____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1.隋朝的建立者是( ) A.杨坚B.杨广C.杨业D.杨勇 2.古代最长的运河是在哪个朝代修......

    宗教历史(5篇材料)

    没有信仰的人是没有灵魂的人---------题记宗教在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中都存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没有宗教。全世界60亿人中有宗教信仰或者相信有神存......

    川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2010年初中二年级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第1课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具有人民代表的性质,在普选的全国人大代表会召开前,中国......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2011年上学期xx中学八年级历史教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

    人教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1. 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2. 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3. 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宗教与文学论文

    浅谈道教与李白诗歌关系 学号 :10125406 姓名:张一凡 学院:影院 关键词:道教 李诗 自然 诗仙 摘要:唐代大诗人李白(公元701~762年)一生崇尚道教,不论是他“十五学神仙,仙游未......

    新疆的历史与宗教问题之

    新疆的历史与宗教问题之——“新疆”名称的由来 近代以来,由于清朝衰落,就在沙俄大肆侵吞我国新疆领土的同时,就连毗邻新疆的浩罕小国也产生了伺机吞并我国领土的野心。18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