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木偶的故事》评课稿
《小木偶的故事》评课稿
《小木偶的故事》富有童趣,条理清晰,既适合学生独立阅读,又是把握主要内容、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材料。李少慧老师的这堂课很好地把握了教材特点,抓住了单元目标。
第一,这堂课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浑然一体,抓住“词语”这根线紧紧地把教学的各个环节串在一起。这课表情的词特别多,李少慧老师把“笑嘻嘻、亲热、温柔、痛苦、委屈、生气、龇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怜巴巴、放声大哭”指名读词,并在文中圈出来,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意思,以边读边做表情动作来理解词,最后以选词说话达到运用的目的。这一环节的设计感觉很好,学生因为有着各种表情演示,兴致高涨,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这样的教学中,既轻松又收效好,老师的解释已经显得多余。
第二、略读课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重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对于内容的理解应求“略”,求“放”,给学生以阅读、思考、质疑、交流的机会。因此,课堂教学结构要简约、要粗线条,为学生自主阅读开辟大块的时间与空间,纵观这堂课,李老师采取的是提纲挈领式教学。对于童话内容的理解,老师从略处理,让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从“小木偶身上发生了哪些事”入手,从整体上快速感知、理解。交流时指导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关于小木偶的四件事,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对全文形成比较粗略的整体认识。同时引导学生运用了“后来”“最后”等过渡语,连接了课文内容,这对培养学生思维、表达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很有启示。然后聚焦重点,围绕“笑给小木偶带来快乐了吗”这个问题进行想象、补白。教师对课文未做过多的肢解、琐碎的分析,还课文的完整性。重点拎出课文的一个关键句:“笑是很重要。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读课文从中找出理由,在体验小木偶的不幸的同时,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篇童话故事所蕴涵的哲理。
第三,教师对课文未做过多的肢解、琐碎的分析,还课文的完整性。拎出课文的一个关键句:“笑是很重要。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读课文从中找出理由,在体验小木偶的不幸的同时,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篇童话故事所蕴涵的哲理。其次要真切地体会人物情感,必须要达到情感的共鸣才能实现,但是因为现实的一系列原因,作为读者的学生与文章当中的主人公存在着审美上的距离,无法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去真正体会人物情感。李老师面对这个问题,采用了情感投射的方法,先让学生找出了有关小木偶因为“笑”而带来的痛苦、烦恼的句子。然后便让学生身处其中,她提出:“如果你是童话中的熊警官、小木偶,看到这些,听到这些,你会想些什么呢?”,让学生变身成为童话中的人物,设身处地思考,当你面对这一问题时,你会怎么说?怎么做?这样,就将学生的情感与主人公的情感融合在了一起,达到了共鸣,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课文中人物的真实情感。
如果说这堂课还有什么遗憾的是个人觉得指导朗读还不是很到位,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如果能引导学生根据语境读出表情,那就更好了。另外可以推荐学生读一读《木偶奇遇记》《翻跟头的木偶》等童话故事,这样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第二篇:《小木偶的故事》评课稿
《小木偶的故事》评课稿
《小木偶的故事》富有童趣,条理清晰,既适合学生独立阅读,又是把握主要内容、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材料。杨会老师的这堂课很好地把握了教材特点,抓住了单元目标。
第一,这堂课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浑然一体,抓住“词语”这根线紧紧地把教学的各个环节串在一起。这课表情的词特别多,如“笑嘻嘻、亲热、温柔、痛苦、委屈、生气、龇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怜巴巴、放声大哭”等,杨会老师让学生分别朗读课文中的每句对话,让学生体会每个角色的心情,既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帮助了他们理解课文。
第二、略读课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重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对于内容的理解应求“略”,求“放”,给学生以阅读、思考、质疑、交流的机会。因此,课堂教学结构要简约、要粗线条,为学生自主阅读开辟大块的时间与空间,纵观这堂课,李老师采取的是提纲挈领式教学。对于童话内容的理解,老师从略处理,让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从“小木偶身上发生了哪些事”入手,从整体上快速感知、理解。交流时指导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关于小木偶的四件事,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对全文形成比较粗略的整体认识。同时引导学生运用了“后来”“最后”等过渡语,连接了课文内容,这对培养学生思维、表达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很有启示。然后聚焦重点,围绕“笑给小木偶带来快乐了吗”这个问题进行想象、补白。教师对课文未做过多的肢解、琐碎的分析,还课文的完整性。重点拎出课文的一个关键句:“笑是很重要。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读课文从中找出理由,在体验小木偶的不幸的同时,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篇童话故事所蕴涵的哲理。
第三,要真切地体会人物情感,必须要达到情感的共鸣才能实现,但是因为现实的一系列原因,作为读者的学生与文章当中的主人公存在着审美上的距离,无法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去真正体会人物情感。杨会老师最后还增加了让学生表演的环节,让他们扮演其中的角色,这样就让学生真正达到了情感的共鸣。
总之,这节课十分精彩,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第三篇:《小木偶的故事》评课稿
《小木偶的故事》评课稿
钱琳
《小木偶的故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先进老木匠做了一个小木偶,并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笑嘻嘻的表情,以为只要会笑,小木偶就会永远快乐;接着与小木偶在着急、生气、委屈甚至是痛苦、伤心时总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因而在生活中遇到一系列挫折;最后写小木偶在女巫的点化下,拥有所有表情。
常老师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故事教学课,我感觉最成功的有六个方面。
一、借助表情,理解词语
这篇略读课文描写表情的词语特别多,在自读课文时,老师就安排学生勾划、朗读这些词,并把“板着脸、笑嘻嘻、愤怒、亲热、温柔、痛苦、伤心、着急、委屈、生气、龇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怜巴巴、放声大哭”这些词语出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读,然后让学生上台利用表情动作来理解词语,其他同学也忍不住自己做一做跟这些词相应的表情。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直观形象地理解词语意思,记忆犹新。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讲解词语的意思已显得多此一举了。
二、循序渐进,整体感知
讲到故事类的课文时,我们往往会说主要内容,但是这一类的课文到了高年级后往往呈现一种特点,那就是篇幅较长。课文的篇幅一长,对于学生来说,归纳起来就更加困难了。
常老师并没有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向学生提问文章的主要内容,而是通过循序渐进,拾级而上的方式,通过“小木偶身上发生了哪些事?”这样一个小问题,通过自读理解,同桌交流等方式,最后让学生把小木偶身上发生的四件事情连接起来,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清楚,一步一步地将学生从山脚引导到了山顶。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提炼文章要点的能力,也锻炼了他们连贯成段的能力。
三、分角色朗读,品味童话的语言
这是一篇对话较多的课文,常老师就把分角色朗读视为阅读本文的重要手段。指导学生朗读的语气应该因为不同的语境而变化。如,老木匠小木偶添上表情的语言,应读出一种自我陶醉的语气,突出老木匠的称心如意;小木偶见小红狐撒谎并诬陷他,就对警察说:“那是我的,我的,我的!”这句话时,应读出争辩的语气,表现出小木偶的气愤,声音要高而快;在读小木偶回答小白兔、老婆婆的话时应读出难过而又无可奈何的语气;而小红狐的话要读出很狡猾的语气,小白兔的话要读出嘲笑的语气,老婆婆的话应读出指责、难于置
信的语气。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积极投入到这个活动中来,老师又把评价分角色朗读的权利交给学生,发挥朗读的诊断、激励功能,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朗读的评价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有的同学就对朗读小木偶回答小白兔“脑袋疼”这句话的那个同学说:“你的语气这么平淡,头疼的感觉一点也没表现出来。”并自己作了示范。被评为同学受到启示,及时纠正了自己的不足。评价使分角色朗读更完美,学生也从中感受到童话语言的优美、生动、活泼。
四、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现实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教学能贴近学生生活,尊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就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对于理解某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果结合生活实际去分析,往往会更直接、更容易理解。《小木偶的故事》最后一自然段“老木匠说得对,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是本篇课文中含义最深刻的句子,老师充分指导读文,让他们在自由愉快的阅读中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学生不仅能结合小木偶的遭遇发表自己对这段话的看法,还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对这段话的理解。一个女生谈道:“笑是很重要的,笑能体现生活的快乐,但生活中除了笑还有一些复杂的情感:比如别人家里过喜事,就应该笑,别人家里过丧事时,就不应该笑。一个人不应该只有一种本领,还应学会其他本领。
五、续编故事,训练思维
教师要巧妙地利用文本中的留白,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在空白处放飞思绪,进入“虚灵”的佳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
老师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续编童话,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
六、注重平时,培养良好的积累习惯
从整节课学生发言的表现来看,老师注重了学生习惯的培养,注重了学生各项语文能力的培养,及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如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明白的词语,学生互相评价的能力,说出一些ABB,ABCC,AABB式的词语等等,无不体现了老师在平时对学生能力的训练。
建议:这一节课听后,有以下想法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1、各环节之间的过渡衔接还应更加流畅。
2、学生读书后的评价是否该在学生读完之后。
3、续编故事是否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
第四篇:小木偶的故事评课稿
《小木偶的故事》评课稿
《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童话以“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构思巧妙,让我们在同情小木偶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乐的真谛。学生理解课文并不难。张老师在本堂课中有以下几点让我感受很深:
一、突出课堂的趣味性
张老师在整堂课的设计中,都以学生为主体,为了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许多环节都极具趣味。在开始的导入环节,运用我演你猜的方式,让学生既了解了表情词语的意思,又感受到了课堂的趣味,从而使学生快速的融入到课堂之中。
而拓展环节的续编故事,打破了以往一些古板的模式,运用目录编书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之后能把自己编写的童话和名字写入目录中,让学生眼前一亮,从而激发了学生续编童话的兴趣,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具有扎实的语文味
1、较好突破教学难点
略读课文在展开教学时,不需要做到面面俱到,首先目标精简,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1、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2、理解小木偶的内心活动。尤其是文章中的最后一段“老木匠说的没错,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时是较难理解的。为了很好的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张老师她先引导学生联系开头老木匠说的“谁要是不会笑,谁就没法过快乐的日子。”来体会“笑是很重要的。”然后运用了多处补白想象的方式,通过想象小木偶的内心再通过一次次的朗读,再让学生联系文中小木偶的遭遇,来体会“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一系列的设计,巧妙却又浑然一体。很好的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
2、重在语言积累,运用
首先本课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对表情词语特别多。所以,张老师在导入时已经出示了一些表情词,接着让学生自己圈圈文中的表情词。再把书上的全部罗列出来,让学生认读,再抄写,在之后的续写中也让学生多用些表情词。从认读到积累到运用,学生在这节课中收获了不少表情词。其次在初读后,张老师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从“小木偶身上发生了哪些事”入手,从整体上快速感知、理解。交流时指导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关于小木偶的四件事,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对全文形成比较粗略的整体认识。同时引导学生运用了“后来”“最后”等过渡语,把课文内容进行连接,使文章浑然一体。四年级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但在平时的教学中,由于童话故事内容较长,学生总会说的不连贯或疙疙瘩瘩,张老师细致入微地指导了概括方式,更有助于学生以后概括文章大意。
在此,我也提出几点我觉得有待商榷的地方
1、在进行表情词语的教学时,教师只让学生读一读这些词语,是否可以解决一些较难理解的词语,比如“龇牙利嘴”“嘟嘟囔囔”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积累和运用。
2、在学生理解了句子“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或体验,以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3、由于《小木偶的故事》原文很长,课文只节选了开头的一部分。是否可以在学生续编了一部分以后,教师酌情介绍原文后面的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澥浦中心学校
陈卡明
第五篇:《小木偶的故事》评课稿
《小木偶的故事》评课稿
《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童话以“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构思巧妙,让我们在同情小木偶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乐的真谛。学生理解课文并不难。王老师在本堂
课中有以下几点让我感受很深:
亮 点
1、王老师整堂课都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和学生的关系十分融洽。
2、导入环节采用表演有关表情的词语,与本课教学内容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表演很生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置招募小演员的情景,让学生走进角色以主人公的身份感受表演的形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它不但有利于更深刻地感知课文,而且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再创造的有效手段。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课本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多种能力。学生们通过亲自理解、表演,是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深化、再创造的过程。
如果说这堂课还有什么遗憾。个人觉得有以上两个方面:
1、在学生理解了句子“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或体验,以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由于《小木偶的故事》原文很长,课文只节选了开头的一部分。是否可以在学生续编了一部分以后,教师酌情介绍原文后面的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