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实施学生评价
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实施学生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精神,是一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课程。课程的有效实施,必然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那么,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进行评价?
为此,我实施了“设计与制作”主题活动。首先,选择不同的评价项目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其次,提炼出哪些项目适用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哪些适用于学生自评或互评,哪些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的。通过“设计与制作”主题活动,我总结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评价的原则和标准、形式和内容。
评价的原则和标准
1.参与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亲身参与,强调对课时活动量的参与情况和参与态度的考核,即学生是否参与了活动的某些环节,是否主动、积极参与。
2.主体性原则。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突出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使评价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
3.过程性原则。评价的内容集中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和能力养成,而不是仅仅针对得出的结论,即注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发展程度。
4.多元性原则。包括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标准的多元和评价形式的多元。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家长,也可以是校外辅导员和旁观者。评价的形式有口头评价和量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有不同的方案,表现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
5.激励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评价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蕴藏的潜能和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和实践,激发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6.发展性原则。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也应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一个标准,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取得的一点一滴的进步。
评价的形式和内容
通过制定评价表来细化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项表现。该评价表包括三个层次的套表,分别为:贯穿于主题活动的总体评价表、在各个活动阶段的教师用评价表及学生用评价表。这三个层次的表格从活动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
活动过程中的各个要素。例如,在活动主题或活动项目的选择上,要评价学生选择的主题或活动项目的意义、学生在主题或项目选择和确定中的作用;在活动方案的制定方面,要评价学生制定活动方案的能力、活动方案本身的合理性程度、活动方案的具体化程度等;在活动的执行方面,要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具体的操作方式、参与实际情境的深度、资料搜集情况等;在活动的总结方面,要评价学生的活动报告、成果或产品等。
活动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例如,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学生思想意识方面,如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安全意识等。
该评价体系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评价理念:重过程、评价主体多元化、淡化量化评定。评价方式有教师口头评价、量表评价和学生口头评价、量表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体现在评价操作中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综合评价的有机结合。淡化量化评定则主要体现在摒弃百分制的量化甄别法上,采用优、良、合格、再努力不同表现层次的评定法。该评价体系既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更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活动过程的思想。
我将上述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贯彻到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使其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教师应该不断完善学生评价体系,使评价方式更灵活、多元,促进课程的实施和教师、学生的共同成长。
编辑
汪倩
第二篇:浅谈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学生评价
浅谈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学生评价
内容摘要: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评价的界定,目前还没有定论。我们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可概括为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表现、进展和变化,以及学生进行观察、描述、分析、解释的过程。这里不是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1 不是要对学生的活动结果做出或肯定或否定的判断,而是要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表现以及他们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理念
(一)正确看待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传统的学科教育评价往往过于注重结果,关心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只了解学生学会或知道了什么,而不知学生是怎样思考如何获得答案,只提出了学生成败的信息,而不知道或不关心学生成败的原因,更未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性意见和补救措施。2综合实践活动也注重结果,但更注重过程。强调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就是要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思维方法的合理性、操作程序的科学性、感受领悟的深刻性。至于课题研究结果本身的物化效益和价值,并不十分看重。有时,甚至是一个没有“结果” 的学习过程,起意义仍然不可低估。
例如:学生初次设计问卷到社会上去做调查,往往会碰到钉子,他们受挫后没有气馁,相反他们从中发现了问题所在,发现自己与人交往不礼貌等问题,并及时改进和调整,达到理想的状态,所以我们在评价他们时,只看最终的结果和统计数据,而没有看到他们背后思维的历程和过程中所经历的波折,就不能适时肯定他们的努力、智慧和成果,鼓励和强化他们这种积极思考,勇于发现问题的好习惯。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些课题,也可能最终没能得出一些像样的结论,但是学生认真的实践和主动探究就必然会有学生自身的收获。
(二)明确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定位
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是两种侧重点不同的方法。量化评价是强调客观、精确、简便、有效,因其简约而可行。但是,它所聚焦的是可测量的品质和行为,关注的是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忽视了难以测量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品质。质性评价是采用的描述、观察、分析、解释的方式,注意对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优缺点进行调查分析和解释,关注每个个体的心灵展现和真实感受。二者各有长短,并不是截然对立或否定的。3
相反,质性评价是对量化评价的反思,批判和补充,它本质上并不排斥量化评价,而是把它统整自身,在适当的评价内容或场景中依然使用量化的方式进行评定。4我们要做的是根据评价的对象和内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恰当的处理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的关系。学科课程主要是为了检查学生掌握和理解运用的不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而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动手实践。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发展,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探究欲望和深层次的发展能力。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就不应该采用分类划等的打分排队评价方式,而用描述、展示、交流、解释、对话等性质的评价方式就比较适宜。把评价作为一种潜能的挖掘,发挥和素养的养成,这样才能给评价要素的实现。对学生的课题研究不一定非要采用什么固定的程序和方式,可以根据课题的性质以及学生自身的兴趣特点采用灵活的形式。展示性的评价不一定非到在课题结束时进行,也可以根据当时的情景即时展示。小组可以把自己的突发灵感与其他同学交流,在想法或疑惑时,不限定时间和场所得把小组当前的研究状况拿出来欣赏、展示或咨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能力而非系统化的知识,所以
评价时不应过多的量化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判断作品的优与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和教训。我们要把评价看作学生进步和扩展学生经验的机会,让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在这里展现和巩固。
(三)促使内在评价和外在评价的共生。
一个人的最初的自我意识或自我评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别人的评价。所以教师要意识
到自己的评判会对学生可能产生的身心影响,尤其在强调多主题评价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适切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调整自己,使学生在集体中形成和谐的自我评价。新课改要求教师放下权威,与学生平等对话,但是教师也不能过分赞美,特别是就人不就事的赞美也是对学生的伤害,其危险性在于学生对自己的价值认识依附在别人所给予的赞同上。5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一定要在自己了解孩子的基础上作出描述和建议,不要为评价而评价,说些空洞不着边际的话。要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因为他们合作中有深入的接触了解,能根据合作的情况作出自己的判断,最重要的用一颗平常的心作出独立的选择和判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责任感。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的基本要素
在理念上清楚后,在实践中必须明确为什么评、怎么评、评什么、谁来评等问题。
(一)为什么评
评价是帮助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手段,其最终目的还是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和
健康成长。
1、评价是为了改进。
评价的本身不是目的,评价是为了引导并改进学生表现,最终促进学生成长。有关资
料显示,有些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看作是对课程统一管理,不管学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如何,提前印制许多表格作为“监控”,孰不知这种预设性太强的方式很大程度上会约束学生的思路和头脑。有些学校把评价仅仅作为学生结束的一个评定,给小组和个人一个等次和分数。这种评价都是太重视结果的表现。确实,资料建设对于形成档案记录、增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客观性很重要,但是太注重过程资料的齐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无效劳动,结果演变成一种资料建设、收集、整理的形式化过程。学生见到资料就收集:书本上的、报刊上的、网络上的,一律拷贝过来放进自己的成长袋。这种做法往往忽略了过程的自主性,忽略了材料的实际意义和价值。我们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独立思考,恰如其分的分析和解释学生活动中的表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点评指导,使学生能够总结、反思,并能超越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感悟、疑问和体验。让学生能够从中全面正确的认识自己,把握自己的行为,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评价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学生发展
评价的核心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重在学习方法、效果及学生收获,而不是看过程多
缜密、形式多丰富、资料多齐全,更不能把它当成一种给别人看或者可以展示的表演,而是让学生能够真正发挥自主性、受到锻炼、得到提高。我们必须把学生的发展看作评价的内在目的,和终极追求,要深刻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本质追求,把评价看作师生对话、民主协商的过程,看作师生共同成长的良好契机,实现评价促进、激励、引导学生发展的目的和功能。
(二)怎样评
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大大拓展了传统的考试和测验为主导的评价方法,出现崭新的的评价方法,如:档案袋评价,表现性评价等,给学生的评价带来活力和生机。
1、档案袋的评价
课改后,我校尝试着为每个学生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成长档案袋”,目的是:力求
通过学生材料的收集和本人对材料的反省,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学生,客观而形象地反映学生某方面的进步、成就及其问题,教会他们如何自我评估,如何坚持不懈,如何修改自己的功课,以及如何对自己的学习进展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能力;便于向家长展示孩子的努力和进步,有助于改善家校
关系;能够增强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力求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成长袋要装入的内容:
(1)上课的内容成果的收集。
(2)撰写成长日志。
(3)对自己成长记录袋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评价和反思。
操作策略及做法:
(1)教师明确目的,确定评价的内容及评价对象。
(2)教师确定要收集什么,确定作品收集的数量与频率。
(3)档案袋保存在教师办公室,有每班综合实践课课代表负责专门管理。
(4)开展后期研究,进行经验交流或成果展示。
建立“成长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也特别适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资料的积累,能让他们留下一个个脚印,一份份感动,一段段精彩,也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以便成为以后活动又一个新的起点,做到过程的连续和完整。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成长袋,这样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与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和成功的喜悦。
2、表现性评价
综合实践课表现性教学评价是一种形成性教学评价,它针对以分等和奖惩为目的的终
结性评价的弊端而提出来,主张面向未来,面向评价对象的发展。表现性教学评价是形成性教学评价的深化和发展。它由形成性教学评价发展而来,但比原始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更加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6原始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强调对工作的改进,而综合实践课表现性教学评价强调对评价对象人格的尊重,强调人的发展。
表现性评价研究的内容
(1)课堂生命观
课堂教学应视作师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中的生命意义在于使每一个生命
个体感受并获得新的成长和发展。让课堂充满师生的生命活力。
(2)课堂效能观
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学习内容、教育环境诸要素和谐、协调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得主动有效的发展。追求课堂教学状态的改善和教学效能的优化,让课堂教学富有成效。
表现性评价操作策略及做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
价以形成性、发展性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以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可采用作品(手工、劳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三)谁来评
提倡多种主体评价,改变教师操控学生言行的局面,使评价成为一个开放、民主、动
态的过程。不要拘泥一种形式,要获取多种信息,对学生进行全面真实的评价,使学生从中受益。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开展多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的,引导学生
互相欣赏,从与他人的交往中学到课本以外的东西。学会欣赏别人,发现自己的不足。
(四)评什么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努力改变传统的评价内容,把焦点转到课程本身的追求上来,兴趣的激发和维持,亲身的探究体验,与人合作的态度及精神,以及独立的思维等表现。把评价融入综合实践教学当中,培养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对道德的敏感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转变知识观,不应把知识仅仅看作是先人传承下来的固定文化遗产,而应该看到其背后所隐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追求。没有人学到一切知识,但是人人都能更好的开发自己的潜能,培养一生中继续生成和检验知识所必须的探究态度。7对于学生的未来来说,继续学习的技能和生存能力应该是最重要的结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是如此。
总而言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生评价要求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评价的目的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三篇: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学生评价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学生评价
发布:肖玲 时间:2011/10/9 9:39:27 来源:宁夏教研网 点击:
0
789 讨论: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评价的界定,目前还没有定论。我们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索,认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可概括为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表现、进展和变化,以及学生进行观察、描述、分析、解释的过程。这里不是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要对学生的活动结果做出或肯定或否定的判断,而是要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表现以及他们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理念
(一)正确看待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传统的学科教育评价往往过于注重结果,关心教学目标的达成清况,只了解学生学会或知道了什么,而不知学生是怎样思考如何获得答案,只提出了学生成败的信息,而不知道或不关心学生成败的原因,更未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性意见和补救措施。综合实践活动也注重结果,但更注重过程。强调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就是要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思维方法的合理性、操作程序的科学性、感受领悟的深刻性。至于课题研究结果本身的物化效益和价值,并不十分看重。有时,甚至是一个没有“结果”的学习过程,其意义仍然不可低估。
例如:学生初次设计问卷后完成实际的调查活动,往往会碰到钉子,他们受挫后没有气馁,相反他们从中发现了问题所在,发现自己与人交往不礼貌等问题,并及时改进和调整,达到理想的状态,所以在评价这样的活动时,若只看最终的结果和统计数据,而没有看到他们背后思维的历程和过程中所经历的波折,就不能适时肯定他们的努力、智慧和成果,鼓励和强化其中的积极思考、勇于发现问题的好习惯。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些课题,也可能最终没能得出一些像样的结论,但是学生认真的实践和主动探究就必然会有学生自身的收获。
(二)明确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定位
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是两种侧重点不同的方法。量化评价是强调客观、精确、简便、有效,因其简约而可行。但是,它所聚焦的是可测量的品质和行为,关注的是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忽视了难以测量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品质。质性评价是采用的描述、观察、分析、解释的方式,注意对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优缺点进行调查分析和解释,关注每个个体的心灵展现和真实感受。二者各有长短,并不是截然对立或否定的。
相反,质性评价是对量化评价的反思,批判和补充,它本质上并不排斥量化评价,而是把它统整自身,在适当的评价内容或场景中依然使用量化的方式进行评定。我们要做的是根据评价的对象和内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恰当的处理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的关系。
学科课程主要是为了检查学生掌握和理解运用的不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而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动手实践。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发展,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探究欲望和深层次的发展能力。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就不应该采用分类划等的打分排队评价方式,而用描述、展示、交流、解释、对话等性质的评价方式就比较适宜。把评价作为一种潜能的挖掘,发挥和素养的养成,这样才能给评价要素以实现。
对学生的课题研究不一定非要采用什么固定的程序和方式,可以根据课题的性质以及学生自身的兴趣特点采用灵活的形式。展示性的评价不一定非到在课题结束时进行,也可以根据当时的情景即时展示。小组可以把自己的突发灵感与其他同学交流,在想法或疑惑时,不限定时间和场所的把小组当前的研究状况拿出来欣赏、展示或咨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能力而非系统化的知识,所以评价时不应过多地量化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判断作品的优与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所获得的直按经验和教训。我们要把评价看作学生进步和扩展学生经验的机会,让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在这里展现和巩固。
(三)促使内在评价和外在评价的共生 一个人的最初的自我意识或自我评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别人的评价。所以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评判会对学生可能产生的身心影响,尤其在强调多主题评价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适切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调整自己,使学生在集体中形成和谐的自我评价。新课改要求教师放下权威,与学生平等对话,但是教师也不能过分赞美,特别是就人不就事的赞美也是对学生的伤害,其危险性在于学生对自己的价值认识依附在别人所给予的赞同上。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一定要在自己了解孩子的基础上作出描述和建议,不要为评价而评价,说些空洞不着边际的话。要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因为他们合作中有深入的接触了解,能根据合作的情况作出自己的判断,最重要的用一颗平常的心作出独立的选择和判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责任感。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的基本要素在理念上清楚后,在实践中必须明确为什么评、怎么评、评什么、谁来评等问题。
(一)为什么评
评价是帮助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手段,其最终目的还是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1.评价是为了改进
评价的本身不是目的,评价是为了引导并改进学生表现,最终促进学生成长。有关资料显示,有些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看作是对课程统一管理,不管学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如何,提前印制许多表格作为“监控”,孰不知这种预设性太强的方式很大程度上会约束学生的思路和头脑。有些学校把评价仅仅作为学生结束的一个评定,给小组和个人一个等次和分数。这种评价都是太重视结果的表现。确实,资料建设对于形成档案记录、增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客观性很重要,但是太注重过程资料的齐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无效劳动,结果演变成一种资料建设、收集、整理的形式化过程。学生见到资料就收集:书本上的、报刊上的、网络上的一律拷贝过来放进自己的成长袋。这种做法往往忽略了过程的自主性,忽略了材料的实际意义和价值。我们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独立思考,恰如其分的分析和解释学生活动中的表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点评指导,使学生能够总结、反思,并能超越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感悟、疑问和体验。让学生能够从中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把握自己的行为,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评价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学生发展
评价的核心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方法形式、效果及学生收获,而不是看过程重在学习多严密、多丰富、资料多齐全,更不能把它当成一种给别人看或者可以展示的表演,而是让学生能真正发挥自主性、受到锻炼、得到提高。我们必须把学生的发展看作评价的内在目的和终极追求,要深刻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本质追求,把评价看作师生对话、民主协商的过程,看作师生共同成长的良好契机,实现评价促进、激励、引导学生发展的目的和功能。
(二)怎样评
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大大拓展了传统的考试和测验为主导的评价方法,出现崭新的评价方法,如:档案袋评价、表现性评价等,评价带来活力和生机。给学生的评价带来活力和生机。
1.档案袋的评价课改后,我校尝试为每个学生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成长档案袋”,力求通过学生材料的收集和本人对材料的反省,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学生,客观而形象地反映学生某方面的进步、成就及其问题,教会他们如何进行自我评估,如何坚持不懈,如何修改自己的功课,以及如何对自己的学习进展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能力;便于向家长展示孩子的努力和进步,有助于改善家校关系;能够增强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力求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成长袋要装入的内容主要包括活动的成果收集;撰写的成长日志;对自己成长记录袋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评价和反思等。教师在进行指导时需要明确目的,确定评价的内容及评价对象;教师要引导学生确定收集什么,确定作品收集的数量与频率。档案袋可以保存在教师办公室,由每班综合实践课课代表负责专门管理。在后期,则要借助档案袋开展经验交流或成果展示等活动。
建立“成长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也特别适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资料的积累,能让他们留下一个个脚印,一份份感动,一段段精彩厂也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以便成为以后活动又一个新的起点,做到过程的连续和完整。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成长袋,这样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与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和成功的喜悦。2.表现性评价
综合实践课表现性教学评价针对以分等和奖惩为目的的终结性评价的弊端而提出来,主张面向未来,面向评价对象的发展。表现性教学评价是形成性教学评价的深化和发展。它由形成性教学评价发展而来,但比原始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更加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原始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强调对工作的改进,而综合实践课表现性教学评价强调对评价对象人格的尊重,强调人的发展。
表现性评价研究的内容涉及课堂生命观和课堂效能观。课堂生命观是指课堂教学应视作师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中的生命意义在于使每一个生命个体感受并获得新的成长和发展。让课堂充满师生的生命活力。课堂效能观指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学习内容、教育环境诸要素和谐、协调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得主动有效的发展。追求课堂教学状态的改善和教学效能的优化,让课堂教学富有成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表现性评价操作策略及做法应以形成性、发展性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以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可采用作品(手工、劳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三)谁来评
提倡多种主体评价,改变教师操控学生言行的局面,使评价成为一个开放、民主、动态的过程。不要拘泥一种形式,要获取多种信息,对学生进行全面真实的评价,使学生从中受益。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开展多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的,引导学生互相欣赏,从与他人的交往中学到课本以外的东西。学会欣赏别人,发现自己的不足。
(四)评什么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努力改变传统的评价内容,把焦点转到课程本身的追求上来,关注学生兴趣的激发和维持,亲身的探究体验,与人合作的态度及精神,以及独立的思维等表现。把评价融入综合实践教学当中,培养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对道德的敏感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转变知识观,不应把知识仅仅看作是先人传承下来的固定文化遗产,而应该看到其背后所隐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追求。没有人学到一切知识,但是人人都能更好的开发自己的潜能,培养一生中继续生成和检验知识所必须的探究态度。对于学生的未来来说,继续学习的技能和生存能力应该是最重要的结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是如此。
总而言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生评价要求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评价的目的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方案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健康发展。我校根据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特点和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学生评价方案
一、评价理念
我们提倡的评价理念是: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二、评价方法
1、注重过程
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要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小学生获得结果的过程,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表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方面的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小学生的依据之一。
2、尊重多元
我们提倡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鼓励并尊重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如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学生、家长、校外指导教师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切实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我们尊重学生的特有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成果,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进步,采用多把尺子评价学生,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注重反思
评价不是为了分等级,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要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就离不开学生的反思。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通过调动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学生自觉记录活动过程(特别是重要的细节),投入对问题讨论,在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中,主动审视自己学习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为,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三、评价的注意点
1、注重收集和分析学生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和数据。
要求学生注意收集和积累研究过程动态的、真实的和完整的记录,这些记录包括研究方案、调查材料、小型设计、实验观察数据、读书笔记、学习总结、心得体会等等。这些记录是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不可缺少的重要素材,也是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重要依据。
2、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提出改进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与学生的学习密切结合,与教师的指导密切结合;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与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3、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过程中需处理好几对关系(1)、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是重视过程的课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体验、收获是课程所追求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要重视实践研究报告和成果的展示,而且要特别重视选题阶段和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全过程每个阶段均在评价的范围之内;不仅重视课题研究的直接结果,而且要重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多种收获与体验、多种能力与品质。
(2)、个人与小组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之一是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意识,课程学习主要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因此,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应首先以小组成绩为基础,然后兼顾个人表现,通过自评和互评获得个人成绩。
(3)、评价周期与时空的关系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提供更多的机会,保持适当的弹性,让他们充分体验研究的过程,了解研究的方法。(4)、多元主体评价的必要性与实效性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广域的课程,它所涉及的主体是多元的:有教师、学生家长,也有其他社会主体。多元主体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首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习反思,有助于培养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其次,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与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最后,多元主体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
一、实施原则
1.遵循《中小学课程方案》的精神及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标准的原则和要求,体现内容上的联系性和实施上的独立性。
2.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
3.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4.每学期每个学生开展1-2个综合主题的实践活动。
二、课程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学校教务处具体管理,教研组、年级组、班主任、科任教师协助,对学生学习进行组织和指导,相互协调配合,使课程实施规范化、科学化。
(一)教务处职责:
1.成立课题甄选指导小组,负责学生课程学习指导。
2.制订教学计划,组织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和教师选课、制定课题,安排课时和教学场所。
3.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
4.对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定和最终认定。
(二)教研组职责:
1.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为教务处制订教学计划提供参与。
2.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向教务处提供修正建议。
3.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改进意见,与其他部门一起共同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定。
4.建立课程资源库,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
(三)年级组、班主任: 1.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日常管理,配合教务处做好协调教学的工作。
2.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非智力因素评定。
(四)科任教师:
1.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2.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日常管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定。
3.编辑教学案例,提交给教导处,作为教学成果评定的重要参考。
三、课程实施
学校建立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具体管理由教务处负责。
(一)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工作
1、成立项目研究组。项目研究组由各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可以对已经形成的方案作进一步的探究,也可以另行开发一个新课题。由组长召集,主要讨论课程进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保证活动的有效实施。
2、定期举行相应的实践活动。要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现象精心设计,形式丰富,对研究起到推进作用。
3、鼓励教师自主创新。有一定能力与经验的教师可以自主
4、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
课题研究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制定计划——搜集材料——整理分析——总结报告——答辩、交流——成果评定。
课题报告要有课题名称、成员和指导教师、课题调研成果、课题研究的价值、课题研究计划、活动过程记录(包括原始材料)、形成性的小论文或作品、参考文献等内容。
(二)综合实践活动日常管理
1、开学初,拟订学期研究计划。每学期开学的第一、二周,教务处组织教师参加项目研究组,经审核后开展活动。每个学期每位学生只开展1-2个主题研究活动。
2、积极参加研究活动,完成研究任务。每学期每位教师或项目研究组至少要有一份完整的案例研究。
3、教务处定期发布学习文章供教师学习参考,各指导教师要将研究的方案、反思、论文和班级研究特色活动资料定期上交教务处。教务处将组织专人定期检查,及时公布。
四、活动评价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的撰写要求做到纲目清楚,内容详实,便于实施。参加项目研究组的教师呈现的方案体现个人的研究思考,突出后续的研究方向。
2、研究过程扎实,能体现出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一个主题的研究结束后形成完整的案例。案例中有详细的活动方案或计划,研究的步骤,包括学生的资料卡、调查表、问卷、采访记录、照片、日记、研究小报告等,在活动评比中受到好评。
具体要求:
1、研究过程解决的是我们想研究什么,怎样研究的问题。有详细的活动方案或计划,研究的步骤,包括学生的调查表、问卷、采访记录、日记、研究小报告等,2、下载的资料要进行信息的加工、处理,把研究中比较重要的资料留下来而不是资料的堆积。可以制作信息卡,提供信息查询途径。
3、照片作为重要的研究过程资料的记录,要有文字说明,并加以挑选;同时作为电子文本加以保存。
4、关注学生的研究过程,教师、家长、社会的评价能适时进行。
5、资料记录比较清晰,以学生记录为主,色彩美观大方。用笔大致相同,以钢笔为主;用纸比较规范,以16K纸为主。
6、对优秀资料包学校将给予一定奖励,并留存学校档案室。
五、奖励机制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奖励
1、指导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研究过程扎实,能完成教研组布置的工作,每学期由学校负责发放一定的活动经费。
2、以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能力和效果为标准,对指导教师进行个人或团体的奖励。
3、凡在校级以上(包括校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案例、论文撰写、展示课、资料包等评比中获奖或发表的教师,学校给予相应的奖励。
六、队伍建设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职称评定、业绩考核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对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做出成绩的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予以表彰和奖励。
成立研究性学习学校指导教师小组。确定专门负责教师,统筹安排指导教师、课时;指导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学期研究性学习指导并对学生学习情况给予等级评定。学校组织教师针对活动中的具体问题开展专题性的研讨,提出解决的方案。开展推进研究性学习的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课程意识和课程设计能力。加强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研究是顺利实施综合实践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设置的课程,教师的教学以及学校对这门课程的管理都比较生疏,缺乏经验。为了尽快完善这门课程的建设,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研究予以充分的重视。
学校由教务处、教科室共同负责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研究,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和要求组织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理论学习和教学研讨,组织全校大型的学生成果展示或宣传活动,帮助、协调教师指导小组的组成并协助校领导做好教师教学和工作量的考核工作。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交流、研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经验、问题、成果。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论的指导和问题分析也应作为教研的重要内容,提高教师把握课程的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把参加教研活动的情况作为考核教师的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