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更好地将个人成长发展与祖国的繁荣进步有机结合起来
怎样更好地将个人成长发展与祖国的繁荣进步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我觉得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个人的成长发展能使我们更好的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事业当中,有利于祖国的进步,反过来祖国繁荣发展又能激励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促进了个人成长进步。
国家是由无数个个体组成,就像一个大集体,只有里面的个体成长进步,集体才会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努力奋斗,不断成长,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也促进了国家的繁荣进步,国家的繁荣会使我们拥有更大的成长空间。这就是习总书记所说的中国梦,将个人梦想与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国家梦想结合起来,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一致脚踏实地,从提升个人素质做起,砥砺自我,奋勇前行,共建祖国美好明天。
第二篇:将教科研工作与日常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将教科研工作与日常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人所共知,几年来,我们苏子沟中学教科研工作一直搞得有声有色,《英语情境教学模式》实验课题获得圆满成功;《寓科学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受到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表扬和奖励,并被授予“优秀科研基地”的锦旗;关晓军等五人在去年全市教学大奖赛上勇夺桂冠,我校因此也被市局授予“优秀教科研单位”;校本教研成果丰硕,胡天祥的语文科研小组被授予 的称号;中考连续六年获全县农村百名竞争人数、升学率综合单科成绩第一名,初
一、初二抽考连续多年稳居全县前列,这与我们长期以来将日常教学工作与教科研工作紧密结合是分不开,几年来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精选课题科学决策
科研课题是科学工作者的假想在现实中的检验。对教育教学来说,课是很多很多,是不是所有课题都适合我们去检验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科研人员的研究对象不同、目的不同、理论依据不同,课题就不同,有许多课题对教学是有冲击的,对学生的道德培养是有害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校领导是绝对做好了把关,从以前的《英语情境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到今天《寓科学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课题的选取,再到正在实施的《教学策略研究》都江堰市是我们经过认真研讨,科学决策的结果,务求科研项目能够促进学生品德的培养,能力的增长,能够促进学生品德的培养,能力和增长,能够适应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对这样的课题我们都进行试验,比如《英语情境教学模式》这一课题,我们在研讨过程中认为:语言的学习是应当有一定的的环境的,以前那种“Hew do you do”的英语虽然合乎英语语法规范,但严重脱离生活实际,是一种哑吧英语,而情境教学模式就是模仿实际的英语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在这机关报语言环境中学英语,说英语、用英语,能够培养他们的兴趣,如同身在英国,这和大学中的英语吧、英语角相同,近使学生用英语思维;对于《寓科学教育于课堂教学之》的课题,是基于新课改的目标是培养在学习科学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态度、价值观去分析、去探究,这和我们的科研课题——科学教育不谋而合。科学教育能更有针对性、更注重过程。我们去年承接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是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改精神。实施科学教育,就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去实施,这就是教学策略。总而言之,我们学校对科研课题的承接都是根据我校的物质条件、教学水平、学生身体、心理发展特点和新课改教学进行选择的,这点非常重要,斯大林说过“干部决定一切”领导的三拍遗害无穷,一定要慎之,所以,我校一贯精选课题、科学决策,以使课题的选择和实验对教育、教学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立足校本 将教科研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
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特点,有自身的民展规划、有自身的教育、教学方式。这些特点和长期规划在实施教科研的同时,必须坚持,否则就会迷失自我,邯郸学步。我校就是这样,在做好科研课题的同时,坚持校本教研,把握长期发展目标不放松,我校校长胡运广同志上任以来,就制订了校本培训原则、策略、方式和内容,坚持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在培训的同时倡导教师边自学,边教学,边掉以轻心,在反思中教学,在教学中反思,使教师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这一点,我校体会深刻,比如我校的英语在凌桂香、张涧等老教师的带领下,和指导下一批青年教师成长起来,使他们成为市、县都响当当的学科带头人;语文在张剑的培养下,都成为语文教学中的行家里手,而这种传、帮、带形式多样,随时随地,灵活方便,有针对性,这种“理论+经验”的方法使教师听了能懂,懂了能用,用了有效果,使教师有兴趣、有动力,我校还坚持教师校本教研全员参与和责任划分相结合,注重发挥教师的互助合作,提倡同科促进,不同科交叉的方法,注重将教科研成果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由于英语情境教学模式的巨大成功,提高了其它学科的极大兴趣许多教师将其方法进行了拓展,使其通用、通感;比如,初一数学教师张金枝在讲授《轴对称图形》时,先用多媒体画面显示出公园里的一些对称的亭台楼阁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几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蜻蜓在空中漫步等迷人景色,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领会对称的概念。在实施科学教育的实验课题中,三年政治教师关晓军没有直接讲授“责任”而是利用刚刚开过奥运会,学生还沉浸在奥运热情之中,借助奥运知识知多少的话题。点燃学生心中的激情,有的说奥运会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巨大收获;有的说奥运会是巨大的物资人力的巨大浪费;有的谈杜丽夺冠,有的谈刘翔的退赛对中国的巨大影响,从而以科学的态度引出“责任过一课题,水到渠成、匠心独具、方法科学。我校的教研活动决非为教研而教研,为完成任务而教研,而是为了如何发挥科研活动的本质目的,为完成领导为使课题,推动我校而精心选取,美术教师张铁军在实施《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时,为选择恰当的方法,寻求理论支持,他对以往的美术教学进行反思,采用激励的评价方式进行美术的欲望,这样学生才会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绘画的语言与外界交流,为学生的艺术才能搭架,三年来,多次美展涌现出不少美术爱好者,不少作品在市、县美展上获奖。每一个课题都是教师理论的提高,每一个课题,都能促进教师在教法上改进,每一个课题都能校本教研内容丰富。我校的成功离不开校本教研的长期坚持,离不开科研课题的推动作用,更离不开将科研课题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三、落实与督促并举检验与激励相推进
美好的愿望在中展现美好,科研课是在校本教研中体现作用。三年来,我校一直实施、长实施、真落实、长落实校本教研和科研课题的实施。并由主管教学的凌桂香校长主抓此事。从零七年六月,我校在实施英语情境教学科学教育两个实验课题的同时,还历时八个月的校本教研,时间不可谓不长,前一学期主要是通过全体教师听每个教师的课,学习其优点,不在于评价教师的优劣而在于寻求闪光点,象蜜蜂采蜜一样,吸取精华,每周四的业务学习就是寻找教师教学中每个优点,如何再学习从而再学习从而再实践,这次听课少的听了二十五节,多的达到三十七节,不用教就是看也看会了,教师都感到收获很大,第二学期是在普遍听课的基础上,评出骨干教师,组织所有教师学习,并要求教师写体会,写反思,使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在这次校本教研中张剑老师的五环训练脱颖而出,在零七年八月份的语文教师培训中,她作了《我是如何进行作文教学的》,的专题报告,后被收录在《玉都研训》中。从零七年九年到零八年六月的校本教研中,结合我校正在实施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我校开展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是以教研组为单位互帮互学,共同成长为目标,这次活动不仅使各教研组本学科理论得到提高,本学科的教学特点也表现淋漓尽致,使各教师感觉更亲切,更有价值,比如三年关凤君老师在听完数学组的课后,在县进修学校举办的青年教师说课大赛中以其试卷评析策略”勇夺桂冠。从零八年秋到零九年在春,我校为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利用多媒体、改进教学方法的教研活动,每一个教师都展示了一节层次不同的多媒体课,由于农村教师生活条件差,学校无场地,教师不但家中没有电脑,就连学校仅有的一两台电脑出没有机会摸,但通过这次教研促进了教师对现代教学的探索,提高了教师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信心。促进了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本次实验也涌现出了数位现代化教学高手。胡艳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了罗布泊今昔的环境巨变,以其富有感情的朗读,使人仿佛赶往罗布泊当年的风光旖旎,花团锦簇,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黄鹂恰恰啼的人间仙境,以及现在荒凉和苍茫,使听课者无不动容,深感环境保护的重要,她本人也因此和我校其它五人获鞍山市第一届教师大奖赛一等奖,为我校夺取“多媒体大赛团体一等奖”立下了汗马功劳,五人参赛,五人获奖,这在全市也极为鲜见,然而多年的真抓、长抓不懈是使这种鲜见成为必然。
通过连续多年的校本培训力科研活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互助协作的团体意识增强,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得到提高,科研意识、教学方法明显改进,实验能力也大有提高,因此营造出浓厚的科研氛围,课堂教学效率也空前提高师生都在这种活动中不断发展。
学校的教学成绩连续七年稳居全县之冠,连续三年被评为市级优秀科研单位。我校校长连续两年被评为省优秀校长,有百分这五十的教师承担科研项目,其中六人被评为优秀实验教师,其中一人被评为省优秀教师。学生有二十人荣获两届“创新杯”奖、书画作品有 人获奖,校园文化建设初露锋芒。更为可喜的是:社会尊师重教氛围日益浓厚。近三年来,吸引了四百多名有志学子前来我校就读,这是几年来我校重视教科研活动的结果,是将科研活,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第三篇: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3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遵循要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原则。面向全体,没有个体就没有全体,为了能让每个人都受益,我尊重学生已有经验并激活学生过去的经验,这是所有层次共同必须的一个环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帮助;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坚持对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要多给予帮助的基本原则,对学习比较好的要加大挑战;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在课堂中,我采用了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
我还下载了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一些情景视频。对不同的年龄段的学生采用使其感兴趣的情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
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学生制造一个课堂的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尊重学生的各种观点、创造,要做到和谐和民主。我下载一些有趣的英语故事以及经典的英文歌曲,让学干感受学英语的乐趣。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注意去聆听学生发言,并认真平等地与学生进行实质性交流,尊重每个学生的经验、观点和创造;其次是关注性格内向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给他们提供语言学习和展示的机会。再次为学生创了各种合作学习活动。最后要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此外,充分合理地运用各样教学资源,把课本知识进行延伸,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情。讲究策略,培养学生并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篇:怎样将班级文化与科技教育有机结合
怎样将班级文化与科技教育有机结合?
摘要:
“学校本身应当是一个快乐的场所,教室清洁明亮,饰以地图、图表和伟人照片,并有可供游戏、散步的空间,可供观赏的花园,使学生来到学校就觉得快乐”。——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这里所讲的是校园的物质文化形态,其实更使我们值得一提的是校园的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形态是校园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的保障,是学校的生命所在。为了丰富校园精神文化,营造活泼生动的校园文化,从而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很基础性的工作是创建具有特色文化的班级集体。我们这次的学习内容就是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班级文化包括很多部分,其中班级科技文化是班级文化的一个部分,是以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为背景,以班级科技教育为抓手,以班级管理者为主导,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在班级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这种方式和结果以具有班级科技特色的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为其外部表现,影响着班级全体成员的活动和发展。
一、在班级开展科技教育的重要性:
国家教委1992年公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计划》中明确指出,课程包括学科和活动两部分。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科和活动的整体功能。把科技活动列入课程,是调整课程结构的重要措施,也将中小学科技活动推向更新的高度。
1.大力开展青少年班级科技活动,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有利于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尤其是动手能力的增强、观察力的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增长,对学生的科学兴趣、志趣、志向的形成有显著的作用。
2.单纯的课堂教学形式,已难于满足新技术革命对未来劳动者的要求。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不仅是适应当前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也是适应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3.班级科技活动实现因材施教,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特殊需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有利于早期培养科学人才幼苗。
4.能有效地发挥班级科技文化的独特育人功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通过研究能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班级管理创新能力,有利于形成班主任工作的特色,对深化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理念有较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在班级开展科技教育的理论依据 1.集体教育理论。
学生班集体是一种特殊的教育主体,集体教育的基本思想是“为了班集体,并在集体中进行教育”。集体具有促进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功能。在集体中进行教育是集体教育的基本原理。现代班集体建设着眼于以学生发展为本,使班集体成为学生的精神乐园,成为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舞台,因而集体教育强调让学生集体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
2.文化涵育原理。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
学生总是生活于文化中,既接受文化的熏陶,又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创造自我。集体正是通过文化(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包括环境、气氛、班风、规范、人际关系、学风等)影响学生个体的,个体也正是通过参与集体文化的创新,发展自己的创造个性,习得基本的道德素质。通过班级文化即环境、制度和各种文化活动的创新过程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3.创新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等良好的道德品质。集体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班集体建设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的。班级科技文化建设研究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在班级开展科技教育的措施
1.研究班级科技文化建设的环境文化内容,创建科技特色环境,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班级科技文化环境对引导学生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品格、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班级科技文化建设的环境文化内容,就是要让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的物化形态和观念形态的科技环境建设,在科技环境建设的同时,既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发展,又在科技环境中受到教育。
(1)以“营造科技家园”为主题开展科技文化环境建设的活动。
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并不是脱离的,事实上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班主任要经常教育学生,保证教室环境布置的科学性。在教室布置的过程中,每一张装饰画,每一条标语,每一个细节都要慎重考虑,使教室内外充满一种整洁、舒适、宁静、典雅、和谐的书香气氛,形成一个美好的求学场景,给班级科技文化环境的建设提供有利的条件。
(2)充分发挥黑板报、科技园地、班级特色窗的科技宣传教育功能。班级每一期的黑板报均要安排一定的科技教育成分,可以是科普知识摘录,科学家的故事介绍,学生的奇思妙想选登等。在教室的后墙上,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布置一个科技园地,可让学生张贴自己科技作品的创意、功能的介绍。班级特色窗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中队,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尽量让学生自主选材。这样浓郁的班级科技环境氛围必然会发挥其科技宣传育人功能。
(3)精心布置班级科技角。(还可包含艺术角,将学生的艺术作品等陈列在上,进行艺术的熏陶。)
科技角的布置主要体现在科技物品的陈列、使用与育人功能的发挥。可以倡导学生捐赠一些科普书籍、报刊供同学借阅,可以陈列学生的发明作品供同学参观、学习,可以开展小种植、小养殖的观察研究活动。
2.研究班级科技文化建设的活动文化内容,让创新成为班级科技活动的主旋律。创造能力决定个体是否有能力在显著水平上显示出创造性的结果,还取决于他们的动机和气质特征,也就是创造性人格的问题。由此可见,创造性人格,即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多么重要。班级科技文化活动的创新对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形成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的研究将通过组织各种创新的文化活动,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潜能的舞台,锻炼学生组织管理、自主合作的能力,让他们获得新的体验。如可以定期开设科普知识讨论会,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科普资料上提供的有关知识和结论,开展小调查、小统计、小实验、小研究等班级科技活动,去验证其结论的真实性。3.研究班级科技文化建设的制度文化内容,使学生主动参与,焕发班集体的生命活力。
在以班级授课制为特征的教育过程中,班级制度是履行班级功能的标志,构成一个能动的班级实体;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教育目标的教育过程中,班级制度又是整合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诸要素,并最终内化为创新个性品质的载体。以文化为特征的班级制度强调的是学生与制度间的主体参与关系,而非被动接受。班级科技文化的制度建设将有利于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和创新。
1.要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班本课程制度。
创建针对学生实际的课程,比如科普书籍阅读课、创新方案设计课、身边事物研究课等。
2.要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组织活动制度。如让学生自由寻找在班级里的岗位,让学生体验多种角色,培养主人翁意识,提高组织能力和交往能力。又如每月开设一次“科普知识主题班会”,每学期评选班级的“科技特长生”、“科技进步生”等。学校评选“科技之星”等。
3.要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班级评价制度。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成长记录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班级内的各小组成员在科普学习、科技活动等各方面的点滴成绩都可以放进袋子里。每学期举行一次科技成果大展示,各组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本组一学期来的成绩,然后由学生自己投票评出“方案设计优胜小组”、“科技作品特色小组”、“科普知识进步小组”。通过这样的评价制度,力争促进学生合作、求异、创新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总之,进行班级科技文化建设的环境文化、活动文化、制度文化的实践与研究,必能使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和谐的发展。同时在研究中,还将重点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学生积极个性、良好品行的形成,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提高等。
第五篇:职业发展:将组织绩效与员工能力提升结合起来
职业发展:将组织绩效与员工能力提升结合起来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组织绩效与员工能力提升结合起来,将员工关心的职业发展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将传统人才管理模块与职业发展结合起来,这不仅是人才管理体系应对人才市场环境的必须举措,也是从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进阶到人力资本管理的重要标志。伯特咨询研究表明,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管理目标、发展阶段以及员工队伍的现状特点,遵循以下步骤来逐步完善员工的职业发展体系——
1、人才队伍胜任力盘点:这是传统模块中较为忽略的内容,但却是构建科学职业发展体系的基础,我们通过岗位、团队角色等组织架构节点的科学分析,拟定岗位胜任力要求(Position Profile),据此,开展在岗员工的胜任力评估工作,选择最优性价比的评价中心技术获得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作为职业发展规划的起点,也是企业人力资本量化管理的基础,能够让高管对这块最大的成本资源之一有一个更加清晰透彻的认知。
2、职业发展体系设计:根据岗位族群(Job Family)、岗位序列(Position Series)的规划,以“企业需要的员工能力提升”为主线构建组织的职业发展管理体系。这其中,近5年来最大的变化是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年资/工龄/学历等直观维度,充实行为指针/知识技能/绩效贡献等多维度、综合能力评估标准,实现企业发展动力与员工能力的同向构建。
3、员工晋升管理机制:依据企业人工成本核算、编制规划、岗位体系结构、职业发展通道规划等框架性原则,设计员工的晋升机制,包括薪资等级晋升标准、岗位等级晋升标准、组织能级晋升标准等,约定在晋升节点的评价方法、执行责任人、晋升后续追踪举措等关键要素,确保管理机制的完整与可执行性。
4、员工交流与信息互动平台:主要指协助企业设计职业发展信息化系统,一方面企业主导宣传职业发展的原则、标准与晋升通道,另一方面作为员工与各级管理者进行能力对照、制定职业发展计划、与人力资源部信息交互的平台。
伯特咨询研究显示,完善的员工职业发展体系有助于帮助企业——
1.增强凝聚力:良好的职业发展规划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人才吸引力度,让员工感受到组织的关心与责任感,更好地将个人意愿与组织期待的目标结合起来。
2.巩固企业绩效目标的实现:通过职业发展体系,从组织架构和岗位要求出发,进一步澄清明确了组织的用人标准,将个体能力与组织的绩效创造能力链接起来,有力支撑组织目标的实现。
3.鼓励员工自发培训与自我发展:通过明确的职业发展通道与能力要求,使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参照比对,进而激发员工不断提升、弥补差距的动力。
4.降低人力资源部的员工沟通成本:通过“明确标准”“形象化通道设计”“信息化平台沟通”等方式,澄清组织的管理标准,减少人力资源部频繁解释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