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测试题
上海科学出版社八上物理期末测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图中反映力的作用效果是用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 音的 不同.(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图1
3.有甲、乙两金属块,甲的密度是乙的2/5,乙的质量是甲的2倍,则甲的体积是乙的()A.0.2倍
B.0.8倍
C.1.25倍
D.5倍
4.学习和生活中常用到下列光学器具:①显微镜 ②穿衣镜 ③潜望镜 ④远视眼镜 ⑤汽车观后镜 ⑥近视眼镜。其中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制成的是()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5.随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已实现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如图所示,说航天员处于静止,选择的参照物是
A.月球 B.地球 C.飞船 D.太阳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蜡焰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35㎝刻度处,对于此时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是放大的像
B.一定是缩小的像 C.可能是倒立的像
D.可能是正立的像
7.下列生活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安全用电,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须使用三脚插头与三孔插座 B.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热、潮汐能、核能等新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
试卷第1页,总5页 C.汽车观后镜中所成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D.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虚像
8.(3分)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
C.铜的密度是8.9×103kg/m3,表示lm3铜的质量为8.9×103kg; D.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10.(3分)据报道,三水驴友钱某与他的朋友们开着重型机车去云南、西藏等地自驾游,13天跨越50城.当钱某突然向前开动机车时,与之并排在路旁的朋友感觉自己在向后退,则钱某的朋友选择的参照物是()A.钱某 B.自己 C.路灯 D.地面
二、填空题。
11.为了方便盲人行走,在马路两旁人行道上铺设了有凸棱的盲道,在盲道上行走感觉脚有些不舒服,从物理学角度分析,是因为:_____________。潜水艇是人类研究海洋的重要设备,它的上浮和下潜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来实现的。在科学考试作图时,小亮画错了一个地方,于是就用橡皮轻轻地擦,没有擦干净,然后他稍使点劲就擦干净了。这是通过增大____________的方法来增大橡皮与纸之间的摩擦的。
12.光折射时,入射角增大,反射角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光从水中射到空气中时,入射角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折射角.1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14.“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大多数同学是唱着这支优美的歌曲长大的,歌曲中含有许多的物理知识.请同学们回答:(1)风使同学们感到凉爽,主要原因是流动的空气加快了人身上汗液的).(2)水面倒映的白塔是光
射而形成的 像(选填“实”或“虚”).
(3)小船静止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重力和
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 . 15.(2分)近视眼看不清
处的物体,若要能看清楚物体,可配戴上一副由
透镜片做成的眼镜. 16.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已知∠AOM=30°,∠BOC=90°,请计算:反射角等于,折射角等于
.
试卷第2页,总5页
17.瓶装饮料的瓶盖的外缘常有一些竖条纹,这样做是为了______,用手握住瓶子,让瓶身保持竖直,如果增大握力,则瓶子受到的摩擦力______(变大/变小/不变).在装水的饮料瓶的侧壁不同位置开小孔,如图所示,越深的孔水流得越远,该现象说明______.
18.在科技活动中,同学们准备自己动手制成弹簧测力计,它们选了A、B两种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绘出如图5所示的图像。若他们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____,若要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____。(填“A”或“B”)
19.如图所示是关于小猫和小聪的一幅漫画,图中两条光线的夹角是60°,则小聪观察小猫光路的入射角的角度是,此现象说明。
20.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这种不可见光是,有时,不把它对准电视机,对着墙壁按按钮也能控制电视机,(如右图),说明这种光线也和可见光一样,能发生 现象。小明通过学习,知道“色光只能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透明物体”,他想知道电视遥控器发射的这种不可见光是否能透过有颜色的透明物体,他想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那么他需要有图中所示的设备外,另外还需准备一些。请你说出他的具体做法:。(做法2分)
试卷第3页,总5页
三、实验题。
21.图甲圆柱体直径为 读数是___ _℃。cm;图乙是游码在天平标尺上的位置,其表示的质量是 g;图丙温度计的 22.(8分)如图所示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起来的,可以绕ON转动,ON垂直于镜面,让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
O
(1)先使E、F两块纸板在同一平面内,这时在F纸板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2)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这时在F纸板上(填“能” 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3)由(1)(2)可得出结论: ;
(4)使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法线ON,可观察到反射光线(填“靠近”或“远离”)法线,用量角器分别量出每一次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可得出结论:。23.(7分)星期天我校某班同学骑自行车去郊游,小明同学用同样大小的力推两名骑自行车的同学,结果发现质量较小的同学速度增加较快,质量较大的同学速度增加较慢.爱思考的小明猜想:物体速度增加的快慢可能与质量有关.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和其他同学到实验室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完成此实验时的要求是,.(2)将上表中所缺的数据补充完整.(3)分析实验数据,他们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并得出物体每秒速度的增加量Δv与其质量m之间的关系是: .(4)从这个实验可以进一步得出,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物体抵抗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5)在公路上快速行驶的自行车突然刹车,人会向前倾,请用物理知识解释这种想象.
四、作图题。
24.如图所示,重为G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用力F使其翻转,请画出物体重力示意图和力F的力臂.
试卷第4页,总5页
25.由同种某物质构成的大小不同的实心物块的体积、质量如下表,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图
3的方格纸一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该物质的密度是
g/cm.
五、计算题。26.(10分)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小明家住上了新楼房,新楼使用的是天然气,小明想:将一壶水烧开究竟需要
3多少天然气呢?他通过实践收集如下数据:水壶里放入2000cm、20℃的水,大火加热直至沸腾.又在物理书中查733到天然气热值为8×10J/m.[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c水=4.2×10J/(kg•℃)](1)水壶内装入水的质量为多少?
(2)烧开这壶水,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3(3)如果小明家天然气炉具的效率是40%,烧开这壶水,天然气需要放出多少热量?对应需要燃烧多少m的天然气?
试卷第5页,总5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A、拉力使弹簧伸长,发生形变,不符合题意; B、压力使跳板发生形变,不符合题意; C、拉力使弓变弯,发生形变,不符合题意;
D、磁铁吸引小铁球,使小铁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的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题目. 2.响度 音调
【解析】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 音的音调不同 3.C 【解析】解:甲、乙体积之比V甲 /V乙 =m甲/ρ甲 / m乙/ρ乙
=m甲×m乙 /ρ乙×ρ甲 =1 /2 ×1/ 2/ 5 =5 /4 =1.25.本题选C。故选B. 4.C
【解析】①显微镜④远视眼镜⑥近视眼镜(利用光的折射定律制成的)②穿衣镜 ③潜望镜⑤汽车观后镜(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制成的)选C 5.C
【解析】A、以月球为参照物,航天员和月球之间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不合题意; B、以地球为参照物,航天员离地球越来越远,位置发生了变化,不合题意;
C、以飞船为参照物,因为航天员固定在舱内,与飞船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航天员是静止的,符合题意.
D、以太阳为参照物,航天员和太阳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航天员是运动的,不合题意; 故选C. 6.A 【解析】
试题分析:由u>2f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 试题分析:A选项,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用三脚插头和三孔插座,将金属外壳接地,防止由于用电器漏电而引发的触电事故,选项正确。B选项,核能不是可再生能源,选项错误。C选项,汽车观后镜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选项错误。D选项,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选项错误。考点:安全用电 能源 光现象 8.C 【解析】 试题分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运动方向都是不变的,即速度的大小与物体 答案第1页,总6页 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 解: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个定值,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也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而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于物理公式,不能只站在纯数学的角度理解,还要考虑它的物理意义. 9.C 【解析】 A、密度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因物体的体积形状的改变二改变,故当砖切成相等的两块时,砖的密度不变。 B、铁的密度比铝的大,表示单位体积的铁的质量比铝的大。故一定体积时,铁的质量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铝的质量。 C、根据密度的概念意义,此选项正确. D、由m=ρv可知,质量由密度与体积决定,当ρ甲=v乙,ρ 乙=v甲时,甲与乙质量相同,10.A 【解析】 试题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 解:当钱某突然向前开动机车时,与之并排在路旁的朋友与钱某的位置不断发生着变化,以钱某为参照物,钱某的朋友是运动的. 故选A. 点评:关于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考查,一般由两种考查思路:①告诉研究对象及其运动状态,选取参照物;②已知研究对象与参照物,确定物体运动状态. 11.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增大;自身的重力;压力 【解析】 试题分析:盲道上凹凸不平,人踩上去时脚与地面接触面积小,压强大,所以感到不舒服;潜水艇在水面下上浮和下潜时浮力不变,靠充水和排水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考点:压强 浮力 摩擦力 12.增大 小于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填写. 解答: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且当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故本题答案为:小于;减小.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 点评: 13.2 【解析】只有刻度尺需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其他都不用估读。电能表最后一位是小数 答案第2页,总6页 考点:仪表仪器的读数 14.(1)蒸发(或汽化);(2)反;虚;(3)浮;平衡 【解析】(1)空气流动可以加快汗液的蒸发,而蒸发可以吸热,所以感到凉爽; (2)白塔反射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里,人才能看到白塔的倒影,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所成的虚像; (3)小船静止在水面上时,受重力和浮力作用,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因此重力和浮力是一对平衡力. 15.远,凹. 【解析】 试题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远处物体经过晶状体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进行矫正,使像重新落到视网膜上。考点:视力的缺陷及矫正 16.60° 30° 【解析】 试题分析:读题知∠AOM=30°,观图并据入射角定义知入射角∠AON=90°﹣30°=60°,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BON=60°.由∠BON=60°可知,反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BOM′=30°,又∠BOC=90°,则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COM′=90°﹣30°=60°,所以折射角∠CON′=90°﹣60°=30°.答案:60° 30°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17.增大摩擦 不变 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解析】 试题分析:(1)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在瓶盖上刻有竖条纹,是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手与瓶盖之间的摩擦力的. (2)当瓶子在竖直方向静止时,其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瓶子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手对它的摩擦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如果增大握力,瓶子还静止在手里,瓶子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重力不变,所以摩擦力不变. (3)水对容器壁有压强,越深的孔水流得越远,说明月深的水产生的压强越大,所以结论是说明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考点:摩擦力、液体压强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摩擦力的两个因素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是一道基础题。18.B,A 【解析】因为OA段和OB段是弹性形变,通过观察图象可知,甲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4N,而乙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6N,若他们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乙;当甲受到的拉力是4N时,弹簧伸长6cm,当乙受到的拉力是8N时,弹簧伸长4cm,说明甲受到的拉力虽小,但伸长的长度却长,若要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甲. 19.30°,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解析】 试题分析: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入射角的2倍,所以,入射角的角度是30°;小聪能通过平面镜看见小猫在偷鱼吃,小猫也能通过平面镜看见小聪在看它,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可逆。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光路的可逆性 20.红外线,反射。有颜色的透明物体,做法:分别用各种有颜色的透明物体包着遥控器,答案第3页,总6页 看遥控器是否能控制电视。 【解析】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这种不可见光是红外线,不把它对准电视机,对着墙壁按按钮也能控制电视机,说明这种光线也和可见光一样,能发生反射现象. 探究内容:电视遥控器发射的红外线是否能透过有颜色的透明物体. 材料:有颜色的塑料纸、电视机、遥控器. 做法:用有颜色的塑料纸包住遥控器,对着电视按按钮,看电视有没有反映. 判断方法:若对着电视按按钮,电视有反映,说明能透过,否则不能. 答:红外线;反射;有颜色的透明物体;分别用各种有颜色的透明物体包着遥控器,看遥控器是否能控制电视. 21.0.90;1.2;9。 【解析】甲中圆柱体的直径为0.90cm(或0.9cm);乙中是天平的标尺,游码对应的质量为1.2g,因为每个最小格是0.2g;丙中温度计的示数是9℃。【考点】长度的测量,天平的读数,温度计的读数。 22.能(1分)不能(1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分)靠近(2分)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分) 【解析】分析:(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可得出答案.要掌握实验的过程、现象及结论. (2)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此题中,反复测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大小,并比较,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先使E、F两块纸板在同一平面内,这时能看到反射光线; 故答案为:能. (2)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则她将纸板B向后折不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故答案为:不能. (3)在实验过程中,为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第一次实验的基础上,将反射面沿法线方向向前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能看到反射光线,结果反射光线不见了,这说明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 故答案为: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若将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法线ON,则入射角减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此题中,反复测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大小,并比较,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故答案为:靠近;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3.⑴实验桌面光滑水平;保证拉力一样 ; ⑵0.5; ⑶Δv与m成反比(或者写出关系式也可以);⑷力、质量;⑸略。【解析】 试题分析:(1)在本实验中,要使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不变,要求实验桌面光滑水平,且所挂钩码质量相同;(2)由表中数据可知:v1=0.5m/s,v2=1m/s,则Δv=v2-v1=1m/s-0.5m/s=0.5m/s;(3)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Δv×m=0.5(常量),故Δv与m成反比;(4)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在拉力不变时,质量越大,速度的改变量越小,质量是物体抵抗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5)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惯性),在公路上快速行驶的自行车突然刹车,车受力运动状态由运动变静止,但人由于惯性,保持原来向前运动的趋势,会向前倾。 答案第4页,总6页 考点: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与质量和力间的关系 24. 【解析】 试题分析:(1)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方向是竖直向下的.(2)用力翻转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找出支点,过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这个垂线段就是力臂.过重心,画一竖直向下的线段,标出箭头,记为G;用力F向左翻转物体时,以物体的底面的左侧为支点,过支点向力F的作用线画垂线就是动力臂,如下图所示: 考点:力臂的画法;重力示意图 点评:画力的示意图关键是找出确定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要牢记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与物体所处的状态和位置没有关系. 25. 【解析】分析:因为是同种物质,所以密度相同,任选一组数据,利用密度公式即可算出该物质的密度.在坐标上找到对应的点,再连接起来就可. 解答:解:因为是同种物体,所以密度相同,任选一组数据,该物质的密度ρ= =0.8g/cm. 故答案为0.8. 描点连线如图: 3 m4g = V5cm3答案第5页,总6页 . 26.(1)2kg(2)6.72×10J(3)1.68×10J 0.021m 【解析】 33试题分析:(1)水壶内装入水的质量为m=ρV=1.0g/cm×2000cm=2000g=2kg 3(2)烧开这壶水,水需要吸收热量为Q=cm(t-t0)= 4.2×10J/(kg•℃)×2kg×(100℃-20℃)= 56.72×10J 56天然气需要放出的热量Q=W/η=6.72×10J/40%=1.68×10J 6733需要燃烧天然气的体积为V=Q/q=(1.68×10J)/(8×10J/m)= 0.021m 考点:热值;热量的有关计算 答案第6页,总6页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和探索能力。八年级物理教师制定了教学工作计划,下面是写写帮文库小编收集整理关于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篇一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人所任教的班级,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看,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不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管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学生在玩中学,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三、教改措施: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的养成,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B.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C.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E.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F.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D.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不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E.有将自己的见解分开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地提书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F.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报护,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和责任感。 五、具体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 2、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式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CAI课件进行教学。 六、课时计划: 第六章:电压电阻 6课时 第七章:欧姆定律 6课时 第八章:电功率 6课时 第九章:电与磁 7课时 第十章:信息的传递 4课时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篇二 一、指导思想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 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 生活中的物理 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5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 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三、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各校都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以上项目每期至少各进行一次。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实际,反对离开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抽象的 讲条条、读条条。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博,努力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6、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单纯地掌握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已经发展起来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7、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要紧持启发式教学,反对 填鸭式 的满堂灌,要继续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与试验,开展讨论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开展开放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学习方法,要研究与运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四、具体措施: 1、继续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的工作。 2、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3、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 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6、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7、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突出 科学技术社会 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五、具体的安排: 周次、内 容、时间1、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4课时2、1.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3 声音的特性、4课时3、1.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5 声的利用、4课时4、2.1 光的传播 2.2 光的反射、4课时5、2.3平面镜成像 4课时6、2.4 光的折射 4课时7、2.5 光的色散 2.6 看不见的光、4课时8、3.1 透镜 3.2 生活中的透镜、4课时9、3.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课时 10、期中复习检测、4课时11、3.4 眼睛和眼镜 3.5 显微镜和望远镜、4课时12、4.1 温度计 4.2 熔化和凝固、4课时13、4.3 汽化和液化 4.4 升华和凝华、4课时14、5.1电流和电路 5.2 电流和电路、4课时15、5.3 串联和并联、4课时16、5.4 电流的强弱 4课时17、5.5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4课时 18、期末复习、4课时 19、期末复习、4课时 20、期末复习检测、4课时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篇三 一、基本情况分析 物理是八年级新开学科,多数同学感到新奇,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但也有不利的一面,有些同学听说物理难学,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减。这就需要教师在思想上作进一步纠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指导思想 本教材是经教育部直接领导由课程标准研究小组反复的研讨而完成的,在使用这套教材时,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不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六章分别是:一、走进实验室,二、运动和能量,三、声,四、在光的世界里,五、物态变化,六、质量和密度。具体章节又可分为:观察、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动手做、活动、我的设计、家庭实验室、走向社会、物理在线几大个板块。这样编排更有利于教育教学开展,更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和学好物理知识。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重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 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四周的物理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了解和认识。 四、教学目标和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五、具体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 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 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学习的轨道。 2、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激发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3、激发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困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课件进行教学。 六、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初步认识声、光等自然界常见的现象,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 应用。⑵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⑶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⑷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和方法 ⑴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⑵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⑷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⑸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书籍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⑹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 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⑵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不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⑷有将自己的见解分开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 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地提书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⑸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报护,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和责任感。 七、教改措施 1、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的养成,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予以耐心帮助,鼓励多做物理实验和参加物理实践活动,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 2018北京市海淀区初二(上)期末 物 理 2018.1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有露水 C.深秋树叶挂上白霜 D.冬天热水周围出现“白气”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A.米(m)B.米/秒(m/s)C.千克(kg)D.千克/米(kg/m)3.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33A.B.C.D.4.在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B.墙壁上的手影 C.瓶子在平面镜中成像 D.铅笔好像被折断 5.小明坐在沿平直铁路高速行驶的列车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铁轨 B.小明乘坐的列车 C.从他身边走过的乘客 D.路边的树木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C.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 D.市区内要求汽车“禁止鸣笛”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减弱噪声 / 18 7.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情况下,都应选地面作参照物 B.研究某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其他任何物体都可被选作参照物 C.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D.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8.在听音乐时,要判断是钢琴在演奏还是小提琴在演奏,依据的是这两种乐器发出声音的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9.下列物态变化中,放出热量的是 A.冰雹落到地面熔化成水 B.湿衣服中的水蒸发变干 C.洗澡时浴室里的水蒸气在镜面上液化成小水珠 D.衣箱里的樟脑球升华变小 10.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C.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D.在入射角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反射角随之不断减小 11.我们通常说“刘翔比你跑得快”,这句话的物理含义是 A.通过相同的路程,刘翔比你用的时间长 B.通过相同的路程,刘翔比你用的时间短 C.在相同的时间内,刘翔通过的路程比你的短 D.刘翔运动的速度比你运动的速度小 12.小明站在平面镜前3m处时能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当他向平面镜靠近1m后,则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 A.离镜面1m,像的大小不变 B.离镜面1m,像变大 C.离镜面2m,像的大小不变 D.离镜面2m,像变大 13.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装有同样多的水,把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实心球分别放入这三只杯子里,它们都沉没于水中,且均没有水从杯中溢出。已知三个杯子中水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甲、h乙和h丙,且h甲>h乙>h丙。对于甲、乙、丙三个实心球的密度大小的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球的密度最大 B.乙球的密度最大 C.丙球的密度最大 D.三个球的密度一样大 14.对于同种不锈钢制成的饭锅、饭盒、小勺,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做出了如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饭锅的质量最大,所以饭锅的密度最大 / 18 B.小勺的体积最小,所以小勺的密度最大 C.饭盒的体积比小勺的大,所以饭盒的密度比小勺的小 D.饭锅、饭盒、小勺体积不同,但它们的密度相同 15.如图所示,一本物理教材掉到了地上,小明和小红从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它,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理教材是光源,它发出的光射入了人眼 B.小明看到教材是由于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漫反射,小红看到教材是由于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C.小明看到教材是由于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小红看到教材是由于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D.小明和小红看到教材都是由于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二、多项选择题 16.下列生活中的一些措施,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A.给盛有水的杯子加盖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中 C.把湿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 D.把蔬菜放入冰箱的冷藏室保存 17.下列数据是小明对身边的一些物理量值的估计,其中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一位体重正常的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B.每节眼保健操的时间长度约为10min C.教室中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dm 18.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B.在阳光下能看到红、黄、紫等不同颜色的鲜花,说明阳光是由不同色光组成的 C.“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平静的湖面映出青山的倒影,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19.下列实验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能激起水花 B.将纸屑放到正在发声的喇叭纸盆上,看到纸屑在“跳舞” C.将正在发声的音叉去轻触静止悬挂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 D.将正在发声的手机密封在塑料袋内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 / 18 20.下表列出了不同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的密度及0℃条件下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通常大于它在同条件下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21.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s和运动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 B.在t=6s时,甲车在乙车前面1.2m处 C.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运动 D.乙车的速度大小为10m/s 22.如图所示为小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的频闪照片示意图,即通过频繁开启闪光灯在同一张照相底片上得到小车运动到不同位置的照片,已知相邻两次闪光的间隔时间均为0.1s,且第一次闪光时小车的前轮恰好从A点开始运动。根据照片测得各相邻闪光时刻小车前轮与斜面接触点间的实际距离分别为AB=2.4cm,BC=7.3cm,CD=12.2cm,DE=17.2cm。由此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所用时间为0.3s B.小车从A点运动C点通过的路程为9.7cm C.小车通过CE段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D.小车通过CE段的平均速度为1.47m/s 三、实验解答题 23.如图所示,物体A长度的测量值是________cm。 24.如图甲所示为探究某液态物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验装置,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_℃。记录不同时刻待测物质的温度值,并依据实验数据描绘出了该液态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态(选填“液”、“固”或“固液共存”)。 / 18 25.为鉴别某金属块的材料种类,小明先将该金属块放在已调好的天平左盘中,右盘中放砝码,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此金属块质量的测量值为___________g。将此金属块放入盛水的量筒中,放入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乙所示,通过计算可知该金属块密度的测量值是____________kg/m3。如果该金属块的材料是下面密度表中几种金属中的一种,那么可以判断出组成该金属块的金属可能是_______。 26.小明和小刚组成的探究小组研究在液体中的小木块的运动规律,他们在长约0.5m的细玻璃管内注入某种液体,把小木块放入液体中,用橡皮塞塞住管口后,取一些橡皮筋在管上做出等距离(10cm)的记号,如图甲所示。实验中,小明把玻璃管倒过来并保持竖直,当小木块下端在“0”记号线(如图甲所示最低端橡皮筋位置)时,小刚迅速启动停表开始记录小木块经过每个橡皮筋记号时停表的示数,并把小木块运动的路程s和相应的时间t记录在表格中,如下表所示。 (1)小刚在记录时漏记了一个数据,请你根据小刚的实验记录分析,表格中空白位置的数据应该为________s。(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如图乙中画出小木块运动的s-t图像____。 / 18(3)分析实验数据或图像可知,小木块运动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27.小明同学为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玻璃水槽中竖直放置的光屏由E和F两个半圆形光屏组成,其竖直方向的直径NOM为两半圆的分界线,其中光屏F可绕直径NOM在水平面内前后折转。 (1)实验时,先让光屏EF位于同一平面内,一束激光贴着光屏E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光屏F上可以看到折射后的光束。小明将光屏F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后,则在光屏F上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这说明折射光和入射光_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2)保持入射点O不变,多次改变入射光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他测量记录了如下表所示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小明将光屏F调至与光屏E在同一平面内,然后在玻璃水槽底部用另一只激光笔让光贴着光屏F沿BO射向水面时,可看到折射光沿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_。 28.小明在探究某种确定的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他通过实验测量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式:m =_________。 29.现有如下实验器材(如图所示):长木板、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小明将长木板左端置于水平桌面上,把木块垫在长木板的右端,利用停表、刻度尺测量了小车沿长木板从顶端由静止开始滑至底端的平均速度。然后他将垫在长木板下的木块向木板的左端稍移动一小段距离后,长木板的倾斜程度发生了变化,再测小车沿长木板从顶端由静止开始滑至底端的平均速度,发现与前面的测量结果不同。请你针对他的操作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小红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的高度h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u是否有关,选用如下器材:铺有白纸的泡沫塑料板、薄透明玻璃板、刻度尺、4根牙签、6根形状完全相同的圆柱橡皮泥(其中3根为红色、3根为黄色)。实验前她在白纸中间画一条直线MN,把带支架的薄透明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直线MN放置,使平面镜底边前沿与直线 / 18 MN重合,且使平面镜垂直于纸面,如图所示。之后小红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一根红色橡皮泥作为物体,放置在透明玻璃板前的白纸某位置上,在透明玻璃板后适当位置放一根黄色橡皮泥,改变黄色橡皮泥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黄色橡皮泥与红色橡皮泥的像完全重合,用刻度尺测量红色橡皮泥到平面镜前沿的距离u和黄色橡皮泥的高度h并记录在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中。 ②用牙签将2根红色橡皮泥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更高的新圆柱体,放在平面镜前更靠近平面镜的位置,同样用牙签将2根黄色橡皮泥连接在一起,调整这根新黄色橡皮泥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黄色橡皮泥与红色橡皮泥的像完全重合,用刻度尺测量红色橡皮泥到平面镜前沿的距离u和黄色橡皮泥的高度h并记录在表格中。 (1)请写出小红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_________。 (2)请你针对小红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的方法:____________。 (3)请说明根据测量数据如何判断像的高度h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u是否有关_________。 31.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竖直平面E固定不动,竖直平面F可绕竖直线ON前后转动,小平面镜M固定于平面E的底部且垂直于平面E,O点为小平面镜边缘中点与平面E右侧边缘的交点,A为带磁性的激光笔(可吸在竖直平面E上)。请你利用该实验装置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请写出实验步骤;(2)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实验步骤: 记录表格: 四、科普阅读题 32.阅读《气凝胶,改变世界的神奇材料》 气凝胶,改变世界的神奇材料 如图甲所示,把花朵隔着一层气凝胶放在3000℃的火焰上,几分钟后依然芬芳如故,保护它的神奇材料就是气凝胶。 气凝胶——它身轻如烟,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材料之一,有一种“全碳气凝胶”密度仅为0.16mg/cm3,比氦气还要轻。如图乙所示为8cm3的 7 / 18 “全碳气凝胶”压在花蕊上,花蕊几乎没有变形的情景。气凝胶还是很好的吸音材料,它可以在100Hz~6300Hz频段内高效吸音,大多数人能够听到频率为20Hz~20000Hz的声音,因此它是很好的降噪材料。科学家们研制出的一种称为“飞行石墨”气凝胶,是由多孔的碳管在纳米尺度下交织在一起三维的网状结构,它虽然极轻,但弹性却非常好,它几乎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气凝胶对有机溶剂有超快、超高的吸附力,现有的吸油产品一般只能吸自身质量10倍左右的液体,但气凝胶能吸收其自身质量250倍左右的液体,最高的可达900倍,而且只吸油不吸水,因此气凝胶的这一特性可用来处理海上原油泄漏事件。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气凝胶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材料之一。这里的“轻”实际上是指它的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符合题意的选项多于一个) A.质量小 B.体积小 C.密度小 D.单位体积的质量小 (2)“飞行石墨”气凝胶几乎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所以它看起来就呈现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黑色 B.白色 C.无色 D.彩色 (3)下列关于对气凝胶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符合题意的选项多于一个)A.气凝胶是一种质量很小的固体材料 B.气凝胶对超声波、次声波都有很强的吸音降噪效果 C.利用气凝胶的隔热性能可以制成建筑物的保温层 D.利用气凝胶可以治理被石油污染的沙滩和海水 五、计算题 33.小明是一名跑步运动爱好者,只要条件允许,他每天都要坚持慢跑30min。如果他在一次测试中以平时慢跑的速度沿直线跑完30m,用时10s,求:(1)小明慢跑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2)若小明用以上的速度连续跑30min,他通过的总路程是多少。 / 18 34.工厂用铁铸造零件时,先要用木料制成一实心的与待铸造零件大小及形状完全相同的模型,用这个木质的模型制造出一个模具,再将熔化的铁水倒入这个模具中,就可以铸造出所需要的零件了。已知所制成的木质模型的质量m木=3kg,所使用木材的密度ρ求: (1)木质模型的体积大小; 木=0.6×103kg/m3,铁的密度ρ 铁 =7.8×103kg/m3,不计铁水冷却过程中体积的变化。(2)所铸造出来的铁质零件的质量。 / 18 物理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A.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水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发生凝华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为答案。 D.冬天热水周围出现“白气”,“白气”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点睛:物态变化的判断,需要明确变化前和变化后的物态,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2.【答案】A 【解析】A.在国际制单位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故A正确为答案。B.米/秒(m/s)是速度的单位,故B不符合题意。C.千克(kg)是质量的国际制单位,故C不符合题意。D.千克/米(kg/m)是密度的单位,故D不符合题意。3.【答案】C 【解析】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应将温度计的感温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选项ABD错误,C正确为答案。4.【答案】D 【解析】A.桥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插入水中的铅笔好像被折断,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为答案。5.【答案】B 【解析】小明坐在沿平直铁路高速行驶的列车上,相对于铁轨、从他身边走过的乘客、路边的树木的位置都发生了改变,所以以铁轨、从他身边走过的乘客、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故A、C、D不符合题意。以小明乘坐的列车为参照物,小明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小明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为答案。 点睛: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得到结果可能不同。6.【答案】A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为答案。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音调与频率有关,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故C错误。 / 18 33D.市区内要求汽车“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7.【答案】B 【解析】A.参照物的选择应根据需要和方便来确定。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把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故A错误。 B.研究某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其他任何物体都可被选作参照物,故B正确答案。 CD.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运动的物体,应根据需要和方便来确定,故CD错误。8.【答案】B 【解析】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声音特色,不同的乐器由于材料和形状的不同,就会构成自己特有的声音特色。在听音乐时,要判断是钢琴在演奏还是小提琴在演奏,依据的是这两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故B正确为答案。9.【答案】C 【解析】A.冰雹落到地面熔化成水,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B.湿衣服中的水蒸发变干属于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 C.洗澡时浴室里的水蒸气在镜面上液化成小水珠,液化放热,故C符合题意为答案。D.衣箱里的樟脑球升华变小,升华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10.【答案】D 【解析】A.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A正确。B.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故B正确。C.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故C正确。 D.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入射角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反射角随之不断增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为答案。11.【答案】B 【解析】我们通常说“刘翔比你跑得快”,这句话的物理含义是刘翔的速度比你大。AB.由可得,通过相同的路程,因为刘翔的速度比你大,刘翔比你用的时间短,故A错误,B正确。 C.由s=vt可得,在相同的时间内,刘翔通过的路程比你的长,故C错误。D.刘翔运动的速度比你运动的速度,故D错误。答案为B。12.【答案】C 【解析】小明站在平面镜前3m处时能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当他向平面镜靠近1m后,小明距离平面镜2m。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 小明离镜面2m,像的大小不变。故ABD错误,C正确为答案。 点睛: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由于视角等因素影响,对像与物大小相等不容易理解,可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 18 13.【答案】C 【解析】由题,三个杯子中水面上升的高度h甲>h乙>h丙,则甲、乙、丙三个实心球的体积V甲>V乙>V丙,根据密度公式可知,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实心球,体积越小密度越大。故丙球的密度最大,C正确为答案。 点睛:正确判断三个实心球的体积是解答的关键。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装有同样多的水,把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实心球分别放入这三只杯子里,它们都沉没于水中,且均没有水从杯中溢出,球的体积越大,水面上升的高度越大,因此V甲>V乙>V丙。14.【答案】D 【解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制成的不同物体,其密度是一定的,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由题同种不锈钢制成的饭锅、饭盒、小勺,所以它们的密度相同。故ABC错误,D正确为答案。 点睛: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密度的大小等于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15.【答案】D 【解析】A.物理教材不能自行发光,所以不是光源,故A错误。 BCD.由于教材表面粗糙,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漫反射,小明和小红从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它,故BC错误,D正确为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 16.【答案】ABD 【解析】A.给盛有水的杯子加盖,与外界隔开,减慢了空气的流动,从而减慢了水分的蒸发,故A符合题意。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中,可减小蒸发面积,控制表面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减慢了水分的蒸发,故B符合题意。 C.把湿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D.把蔬菜放入冰箱的冷藏室保存,降低了蔬菜的温度,减慢了水分的蒸发,故D符合题意。答案为ABD。 17.【答案】AC 【解析】A.一位成年人的质量约为60kg,中学生的质量小于成年人,所以一位体重正常的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A符合实际。 B.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长度约为5min,因此每节眼保健操的时间长度约为10min 不符合实际。 C.教室中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0.8m,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半,故C符合实际。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dm=0.2m,故D不符合实际。 / 18 答案为AC。 点睛: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终再做出判断。 18.【答案】BCD 【解析】A.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太阳光是复色光,在阳光下能看到红、黄、紫等不同颜色的鲜花,说明阳光是由不同色光组成的,故B正确。C.“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潭底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人逆着折射光线会看到变“浅”的潭底的虚像,故C正确。 D.平静的湖面映出青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正确。答案为BCD。19.【答案】ABC 【解析】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能激起水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产生条件,故A符合题意为答案。 B.将纸屑放到正在发声的喇叭纸盆上,看到纸屑在“跳舞”,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产生条件,故B符合题意为答案。 C.将正在发声的音叉去轻触静止悬挂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产生条件,故C符合题意为答案。 D.将正在发声的手机密封在塑料袋内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说明液体可以传声,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ABC。20.【答案】ABC 【解析】A.由表可知,空气的密度小于铝的密度,而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声音在铝中的传播速度,故A错误。 B.由表可知,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而声音在氧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B错误。C.由表可知,铁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而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声音在铝中的传播速度,故C错误。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通常大于它在同条件下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故D正确。所以ABC符合题意为答案。 点睛:像类似通过表格数据归纳结论的,可以用个例排除以偏概全的结论。21.【答案】AC 【解析】A.已知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由 可知:; / 18 。 即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A正确。 B.由图像可知,在t=6s时,s甲=1.8m,s乙=0.8m,甲车在乙车前面s= s甲-s乙=1.8m-0.8m=1.0m,故B错误。C.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C正确。 D.乙车的速度大小为答案为AC。22.【答案】BCD 【解析】A.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共两个时间间隔,所以所用时间t=2×0.1s=0.2s,故A错误。B.小车从A点运动C点通过的路程sAC=sAB+sBC=2.4cm+7.3cm=9.7cm,故B正确。C.小车通过CE段的平均速度 ;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所,故D错误。,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运动,故以小车通过CE段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D.小车通过CE段的平均速度为答案为BCD。 三、实验解答题 23.【答案】2.34 【解析】由图可知,该刻度尺一个大格为1cm,一个大格又分为是个小格,所以分度值为1mm,物体A长度的测量值是2.34cm。 点睛:长度测量读数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4.【答案】(1).69(2).晶体(3).固液共存 【解析】(1)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69℃。 (2)该物质凝固时,温度保持80℃不变,具有一定的凝固温度,所以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晶体。(3)由图乙可知,在第6min时,处于凝固过程中,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25.【答案】(1).53.6(2).2.68×10(3).铝 【解析】(1)由图甲可知,金属块的质量m=50g+3.6g=53.6g。 (2)由图乙可知,金属块的体积V=40mL-20mL=20mL=20cm3。根据密度公式可得,该金属块密度的测量值是。 (3)根据密度表可以判断出组成该金属块的金属可能是铝。 / 18 3,故D正确。26.【答案】(1).6.0(2).见解析所示(3).0.05 【解析】(1)根据小刚的实验记录分析,记录时间每次间隔2s,所以表格中空白位置的数据应该为6.0s。(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用“描点法”画出小木块运动的s-t图像如下: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小木块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点睛:由图像可知,小木块运动的s-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小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27.【答案】(1).不能(2).在(3).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4).可逆的 【解析】(1)实验时,先让光屏EF位于同一平面内,一束激光贴着光屏E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光屏F上可以看到折射后的光束。将光屏F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后,则在光屏F上不能看到折射光,这说明折射光和入射光在同一平面内。 (2)①由题,保持入射点O不变,多次改变入射光AO与ON的夹角即入射角的大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也变大。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②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光由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在玻璃水槽底部用另一只激光笔让光贴着光屏F沿BO射向水面时,可看到折射光沿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点睛:用实验探究物理问题时要进行多次实验,有的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有的是多次测量发现变化规律,如题;有的是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28.【答案】2.7(g/cm)·V 【解析】分析表中数据,物质的体积变为原来的几倍,则质量也变为原来的几倍,即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由第一组数据可得,其余各组数据均符合m=2.7(g/cm3)V。3由此归纳出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式:m =2.7(g/cm3)V。 29.【答案】小车在长木板上运动的平均速度与木板的倾斜角度有关吗? 【解析】由题,他将垫在长木板下的木块向木板的左端稍移动一小段距离后,长木板的倾斜程度发生了变化,倾斜角度变大,再测小车沿长木板从顶端由静止开始滑至底端的平均速度,发现与前面的测量结果不同。由此可提出问 / 18 题:小车在长木板上运动的平均速度与木板的倾斜角度有关吗? 30.【答案】(1).实验步骤②中,没有控制物体的大小不变(2).实验步骤②改为:仍用步骤①的红色橡皮泥,只改变它到平面镜的距离u,调整步骤①的那根黄色橡皮泥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黄色橡皮泥与红色橡皮泥的像完全重合,记录相应实验数据u和h记录表格中(3).若二次测量的像高不相等,则说明像的高度h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u有关;若二次测量的像高相等,则说明像的高度h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u无关。【解析】(1)实验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的高度h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u是否有关。应保持物体的高度不变,改变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小红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实验步骤②中,没有控制物体的大小不变。 (2)实验步骤②改为:仍用步骤①的红色橡皮泥,只改变它到平面镜的距离u,调整步骤①的那根黄色橡皮泥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黄色橡皮泥与红色橡皮泥的像完全重合,记录相应实验数据u和h记录表格中。(3)若二次测量的像高不相等,则说明像的高度h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u有关;若二次测量的像高相等,则说明像的高度h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u无关。31.【答案】实验步骤: (1)使激光笔发出的激光束贴着竖直平面E照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绕竖直直线ON旋转竖直平面F,反复调整竖直平面F且使两个平面E、F在同一平面内,这时就可以在E、F上同时看到反射光和入射光。 (2)入射光与竖直直线ON的夹角就是入射角α,反射光与竖直直线ON的夹角就是反射角β,用装置上的量角器测量入射角α和反射角β并记录在表格中。 (3)改变竖直平面E上的入射光与竖直直线ON的夹角,保持入射光照射到平面镜上O点的位置不变,即只改变入射角α,仿步骤①的方法找到反射光,用装置上的量角器测量入射角α和反射角β并记录在表格中。(4)仿照步骤②再做4次实验,将α、β的相应数据记在表格中。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解析】(1)对于设计实验同学们往往感到很棘手,可以从实验目的出发,实验目的是利用该实验装置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那么需要的实验器材应该有光源,平面镜,用竖直平面E、F显示光的传播径迹,还要明确反射角、入射角的概念,有便于测量反射角、入射角的工具---量角器。实验步骤如下: (1)使激光笔发出的激光束贴着竖直平面E照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绕竖直直线ON旋转竖直平面F,反复调整竖直平面F且使两个平面E、F在同一平面内,这时就可以在E、F上同时看到反射光和入射光。 (2)入射光与竖直直线ON的夹角就是入射角α,反射光与竖直直线ON的夹角就是反射角β,用装置上的量角器测量入射角α和反射角β并记录在表格中。 (3)改变竖直平面E上的入射光与竖直直线ON的夹角,保持入射光照射到平面镜上O点的位置不变,即只改变入射角α,仿步骤①的方法找到反射光,用装置上的量角器测量入射角α和反射角β并记录在表格中。 / 18 为了得到普遍性规律,还要多次进行实验。 (4)仿照步骤②再做4次实验,将α、β的相应数据记在表格中。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四、科普阅读题 32.【答案】(1).CD(2).A(3).CD 【解析】(1)由题,气凝胶——它身轻如烟,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材料之一,有一种“全碳气凝胶”密度仅为0.16mg/cm3,比氦气还要轻。这里的“轻”实际上是指它的密度小。密度的大小等于单位体积某物质的质量,所以密度小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小。故CD为答案。 (2)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因为“飞行石墨”气凝胶几乎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所以它看起来就呈现黑色。故A为答案。 (3)A.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由 可知,气凝胶的质量还与体积有关,故A错误。 B.由题,气凝胶还是很好的吸音材料,它可以在100Hz~6300Hz频段内高效吸音,而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因此不能说明气凝胶对超声波、次声波都有很强的吸音降噪效果。故B错误。 C.因为气凝胶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利用气凝胶的隔热性能可以制成建筑物的保温层,故C正确。 D.由于气凝胶对有机溶剂有超快、超高的吸附力,能吸收其自身质量250倍左右的液体,最高的可达900倍,而且只吸油不吸水,因此利用气凝胶可以治理被石油污染的沙滩和海水,故D正确。综上所述,关于对气凝胶的说法,正确的是CD。 五、计算题 33.【答案】(1)3m/s;(2)5400m 【解析】解:(1)由 (2)若小明用以上的速度连续跑30min,由 答:(1)小明慢跑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3m/s;(2)他通过的总路程是5400m; 34.【答案】(1)5×10-3m3;(2)39kg 【解析】解:(1)已知木质模型的质量m木=3kg,所使用木材的密度ρ由可得,木质模型的体积 / 18 木可得,小明慢跑的平均速度 可得,他通过的总路程 =0.6×103kg/m3,(2)由题可知 V铁=V木=5×10-3m3,由由可得,所铸造出来的铁质零件的质量 答:(1)木质模型的体积大小为;(2)所铸造出来的铁质零件的质量为39kg; / 18 2018-2018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题 一年一度的期末考试即将来临,各位初一的同学们大家都是怎么去复习的呢?编辑老师建议大家要去根据课本知识点做一些练习题巩固,一起来做做这篇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题吧! 1.本试卷分选择题(共24分)和非选择题(共76分)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对应的数字标号涂黑.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答题一律无效.4.如有作图需要,可用2B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画清楚.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水中传播 B.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 C.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2.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按压弦的不同位置来改变发声的音调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色越好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小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3.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A.撞击声太小,入耳无法听到 B.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C.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D.月球受到撞击时不产生振动 4.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春天,冰封的湖面解冻 B.夏天,利用冰箱制作棒冰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5.下表为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由此判断,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应选用 A.酒精温度计 B.乙醚温度计 C.水温度计 D.水银温度计 6.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的现象,它 的形成和日食的道理相同.右图为形成金星凌日现象时的 示意图,金星的位置在 A.甲 B.乙 C.丙 D.丁 7.一束光线斜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它与界面成40。角+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的夹角恰好是90,则入射角、折射角分别是 A.40 50 B.40 40 C.50 D.50 30 8.近视眼镜的镜片属于下列哪种光学元件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凸面镜 9.光斜射到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砖上,在上、下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发生折射,下列关于光传播的四张光路图A、B、C、D中正确的是 10.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从飞机上拍摄地面的照片,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mm,则底片与镜头距离应该在 A.100mm以外 B.略大于50mm C.恰为50mm D.50mm以内 11.正在向南行驶的甲车上的乘客,看到向北行驶的乙车从旁边驶过时,感到乙车特别快,那么,这个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 A.甲车 B.乙车 C.地面 D.太阳 12.苹果熟了,从树上落下来.下列图像中可以大致反映苹果下落过程中速度v随时间t变化情况的是 二、填空题(本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13.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 ▲,台下观众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 ▲ 传播的.14.成语震耳欲聋从物理学角度看是形容声音的 ▲ 大,有资料显示,噪声每经过一块100m宽的林带可降低20~25分贝.新建的苏州火车站在两侧种着许多树木,这是为了在 ▲ 减弱噪声.15.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 ▲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 ℃~ ▲ ℃.16.寒冷的冬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内游客的嘴里不断呼出白气,这是 ▲ 现象;冰雕作品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少,这是 ▲ 现象.(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17.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 m/s,白光被分解成多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 ▲.18.小孔成像是利用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 ▲ 传播的原理,它所成的像是 ▲(正立/倒立)的像.19.黑板反光是由于光射到黑板上发生 ▲ 反射造成的,而全班同学都能看到讲台上的物体是由于光在物体表面发生 ▲ 反射的缘故.20.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是光的 ▲ 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是光的 ▲ 现象.21.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 ▲ cm,木块的长度是 ▲ cm.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一、力与运动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物体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3、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4、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和,方向与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公式:FF1F2。 5、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差,方向与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公式:FF1F2(F1F2).6、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的力叫平衡力。 7、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时叫二力平衡。 8、二力平衡的条件是:等大、反向、共线和同物。 二、压强 1、垂直作用在物体受压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受压面积是指两物体共接触面积的大小。 当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的大小 等于 物重; 当物体在斜面上时,压力 小于 物重.当物体在竖直面上时,重力与压力无关。 3、压力作用效果不仅与压力大小有关,还与 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 越大,则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 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叫压强,用字母P表示。 压强是表示压力 作用效果的物理学量。 F5、压强公式:P,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m2。S F变形公式:F=PS 或S。P6、压强的国际单位是帕斯卡符号Pa,其单位的换算关系是:1N/m2=1Pa7、液体压强的特点: 液体内部 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相等,液体内部的压强随 深度增加而增大.液体压强还与液体 密度有关,且随它 增大而增大。 8、液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而对容器 底有压强,且具有流动性而对容器 侧壁有压强。 9、液体压强公式:Pgh,变形公式:h 注意: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kgP。g。h表示深度,单位是:m.m310、液体产生的压强只与液体 深度和密度有关。 而与液体的 体积和质量无关。 11、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由容器及液体总重力和容器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决定。 12、上端 开口下部 互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13、连通器的特点:连通器内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液面总保持 相平。连通器的一个重要应用是 船闸。 14、帕斯卡原理: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大小不变的向各个方向传递。 15、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物体的 压强叫大气压强。 16、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 大气压 的存在。离地面越高,大气压越越低。 17、托里拆利 实验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18、15。 19、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倒插水银槽中后,管内水银柱下降,上方形成真空。正是大气压支持着管内760mm高的水银柱。 20、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升高而 增大,随气压降低而 减小。 21、液体和气体统称 流体,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庄强大。 22、飞机升空的升力就是机翼上下方所受空气流速而形成的压强差。 23、人吸饮料、钢笔吸墨水、离心泵抽水机抽水都是 大气压的作用。 24、面积单位换算关系;1m2104cm2,1cm2104m2.三、浮力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3.阿基米德原理: 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4.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 ρ液g V 排 由公式可知,浸在液体中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不仅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还与物 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浸浮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注意:体积单位换算关系:1m10cm,1cm10m.363363 5.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 G — 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阿基米德原理:F浮=m排g F浮 (3)决定式:F浮= ρ液g V 排.变形公式:V排液g。 注意: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V物 (4)平衡法: F浮= G物(适合漂浮、悬浮) 6.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2)F浮>G,上浮 (3)F浮 =G,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当ρ液 > ρ物时,物体上浮; (2)当ρ液 < ρ物时,物体下沉; (3)当ρ液 = ρ物时,物体悬浮。 7.浮力利用 (1)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2)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的,它所受浮力等于密度计的重力。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四、杠杆与滑轮 1、在力的作用下能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2、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 动力:使机械运转的力,用F1表示。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1表示。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2表示。 3、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乘动力臂等于阻力乘阻力乘阻力臂 公式:(字母)F1l1F2l2。 4、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时,我们说杠杆平衡。 5、调节杠杆在 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 6、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是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是费力杠杆,费力但 省距离;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天平是典型的 等臂 杠杆。常见的费力杠杆有;镊子和鱼竿。 7、使杠杆平衡时,力要最小,力臂要最大。最大力臂是从支点到杠杆上的 力的作用点。 8、杠杆在新条件下能否平衡是看:在新条件下杠杆左右两边的力乘力臂是否相等。 9、实验前调节杠杆平衡时,使用平衡螺母调节时采用方法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10、定滑轮的特点:使用定滑轮 不能省力,但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11、使用动滑轮可以 省一半 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的实质是 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 12、滑轮组的特点是既能 省力,又能 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承担重物绳子股数n的确定:直接看与动滑轮及框架接触的绳子股数。 113、有关滑轮组的公式:F=(G物+G动);S=nh,v绳= nv物 n S表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表示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1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计算公式: G物W有G物G物hη=×100%=== W总FSnFG物G滑 五、功与功率 1、力和物体在 力的方向上 移动的距离的乖积,叫机械功,简称 功,用字母 W 表示。做功的两个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有距离。 2、功等于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W3、功的计算公式:WFS,变形公式:F。S 功的国际单位是 焦耳,符号J。1J1Nm4、比较做功快漫的方法:做相同的功,比较 做功所用的时间;相同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 5、把一段时间内做的功与做功所用的这段时间的比叫功率。 用字母P表示。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W6、功率计算公式:P或PFv。导出公式有;WPt。t7、功率的国际单位 瓦特,符号W。1W1J,1KW=。 8、总功:动力或拉力所做的功(常用W总FS计算)。 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那部分的功(克服所需要提升重物所做的功即W有G物h)。额外功:对人们无用但不得不做的功(主要考虑克服机械自重做功)。W总=W有+W额 9、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叫机械效率。用字母η表示。 10、总功总是 小于有用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11、机械效率计算公式:η=W有W×100%,变形公式:W总有。W总 1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计算公式: η=W有G物Gh×100%=物=G物= W总G物G滑FSnF 13。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18(机械能= 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中,没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若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会不断减少。 六、小粒子与大宇宙 1.物体由分子或原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 2.原子由 原子核和 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 和 中子组成,质子带 正电,电子带 负电,中子不带电。 3.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粒子“夸克”组成。 4.分子动理论: (1)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间存在 间隙;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 斥力。 5.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 6、微观粒子从小到大的尺度: 夸克 → 质子 → 原子核 → 原子 → 分子第二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沪科版
第三篇:2018海淀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题
第四篇:2018-2018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题
第五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