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建坤农村调查报告
对太平寨镇红薯加工产业的调查
太平寨镇在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上始终坚持特色兴农的理念,不断摸索重点项目建设、休闲农业发展等新模式,结合立足当地自然优势,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等办法,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行动,该镇的红薯生产就是比较典型的范例。最近,我们对该镇以太平寨二村、四村为中心的红薯生产、加工和储藏情况开展了调查,就该镇红薯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思考。
一、发展现状
太平寨镇位于迁西县东北部21公里处,北邻宽城、青龙两县,东接迁安市,南临大秦铁路和三抚国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迁西县经济文化重镇之一。太平寨镇镇政府驻太平寨村。面积112平方千米,人口3.18万。辖29个村委会。太平寨镇太平寨镇立足山场广阔优势,不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结合地域特点主要农产品为板栗与红薯。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积极发展以鲜食为主的红薯生产,基地面积逐年增加,储藏和运销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红薯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成为太平寨地区结构调整的亮点。迁西县泓盛红薯专业合作社及迁西县盛农红薯专业合作社位为代表企业。
1、基地面积逐年扩大。该镇有种植红薯的传统习惯,但分布零星、散乱,选用的多是农户自留的土种。2004年春,该镇太平寨二村刘刚从山东引进适宜鲜食的新品种烟薯25,由少数农户种植,当年亩产均在4000斤左右,市场售价0.6元/斤;由于效益可观,2005年,该村已种植500亩;2006年,以太平寨四村为主,已发展到1000亩,户均3亩以上的种植户达110户。今年,该镇种植红薯的农户达到500户、占全镇40%,面积达0.8万亩、占全镇耕地30%。以红薯为特色的区域规模生产基地正在逐步形成。
2、储运能力不断增强。2009年鲜食红薯收获后,太平寨四村郭生尝试进行了简单短期储藏,加工成红薯干,提高经济效益。可以大幅度提升经济效益,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户发展生产、储藏增值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到2012年,就有少数农户改变平地堆放土藏法,依托山势建造新式大型储藏窖,储藏能力大大提高。2017年,从目前,全镇投入使用的大小储藏窖已达72个,红薯经纪人12人,预计今年秋储藏和运销红薯的能力将超过100万斤以上。
3、经济效益十分明显。(1)种植户。按每亩平均产量2500斤、每斤0.8元计算,亩产值2000元左右,扣除需投入的种苗、农药、肥料等成本400-500元,亩效益1500元左右,比种植玉米的净收入高600元左右。一村周文志户一家3口,2016年种植红薯10亩,纯收入1.5万元以上。如农户自家进行储藏增值,效益还要增加。(2)储藏户。按照一般储藏户测算,投资3万元建造一个储藏能力为10-15万斤的地窖,在扣除成本(包括收购、看护、用电、人工等)和耗损之后,每斤红薯可增值0.1元,2-3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3)加工户。据测算,5斤鲜红薯可以加工生产1斤红薯干;一斤红薯干批发价钱为8-9元,由于红薯集中收获和分批销售时,需要大量的人工,也使得当地的富余劳力找到了生财之道。
4、加工生产刚刚起步。2012年,由该镇二村人刘刚投资50万元兴建了一座大型存储地窖,建造了一家红薯加工厂,制作加工红薯30万斤,以9元-12元不等批发到北京、内蒙、深圳,当年回收成本,同时刺激了当地一批淘宝店主经营红薯的批发。
5、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由于红薯不仅可以加工成红薯干,也可加工成淀粉,粉条等,也可深加可广泛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纺织、塑料、染料等行业,市场需求量大,红薯制品深加工有较大市场潜力,发展前景极为广阔。专家预测,今后10年全球仅生物塑料用量就将达到3000万吨。同时红薯淀粉价格高并且稳定,每吨红薯淀粉可卖到3000多元,较其它淀粉高出1000多元。因此因地制宜发展红薯生产、储运和加工业,培植特色板块农业经济,这不仅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需要,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适应性农业的需要。
二、主要做法
1、利益的驱动。按照市场的经济规律发展要求调整安排农业生产,利益最大化是追求的原始动力。太平寨镇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本地实际,在利益的驱动下,红薯生产发展速度加快,目前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特别是新烟薯在太平寨已占到80%以上。
2、规划引导。太平寨镇地处丘陵山区、多旱少雨的立地条件出发,发展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等特点的红薯生产,是优化种植结构、发展适应性农业的必然选择。考虑到在土壤特性上的差异,为进一步丰富市场品种,不同地方栽种不同的品种,平地红薯多加工成淀粉,山地红薯多加工成红薯干,对红薯生产实施统筹规划,引导该产业进入有序发展轨道。
3、示范带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农民只对身边的人和事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认同。为此,在发展红薯生产中,每个村几个种植、运销和储藏大户做为村子的领头人,做好了种植榜样。引进新的设备,为降低红薯生产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2015年就有少数农户采用30匹的大型拖拉机,并对配套机具进行改造,可以一次性起垄1道,大大提升作业效率,结合山地多的特点部分农民引进微耕机及汽柴油高扬程水泵,扩大了种植范围,降低劳动强度。
三、存在问题
该镇红薯产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已成为制约该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瓶颈,必须正确认识,认真对待。
1、环境污染问题初现。目前储藏窖周围烂薯到处乱扔,气味难闻,影响周边农田及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另外加工区也有废水排放现象,若不妥善处理,势必会影响周围环境。
2、产品结构比较单一。目前,该镇产品缺乏统一品牌,虽然该镇红薯外销不错,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不利于产业的提升和增强市场竞争力,该镇目前仅有三家初加工企业,远远不能满足长期发展的需要。
3、生产水平有待提高。红薯在种植过程中易受病毒侵染而使种性退化,产量下降,品质降低。该镇引进的烟薯25号已4年,临近使用期下限,必须进行脱毒处理。
四、几点建议
当前该镇红薯生产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但多以“原料基地”为主,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组织化程度低,与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发展“一村一品”的产业要求差距甚远。因此,做大做强红薯产业,必须在规模、效益、组织领导上下功夫,必须在产量、质量、品牌和市场占有率上做文章。
1、明确目标,搞好规划。定位高才能起点高,规划好才能保证效果好。目前该镇红薯产业一定意义上说,仍属群众自发生产状态。应围绕如何推广实用技术、扩大基地规模、提升产业档次、优化发展环境等有所作为,要从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适应性农业的总体要求,做出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明确具体的奋斗目标,指导全镇红薯产业发展。规划要切实可行,紧贴镇情,不能好高骛远,偏离实际;目标要催人奋进,可望可及,经过努力能够实现。
2、规模生产,产业经营。红薯产业化可以是一个横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商业等多种行业参与的大产业,发展潜力大、效益高。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实行龙头企业+农户+科技的产业经营模式,兼顾企业、农户、农技三者利益。由农技人员培育良种、技术指导,农户集中规模种植,龙头企业(包括储藏)订单收购、加工,共同闯市场、争效益,努力培植“一村一品”,形成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的专业村、专业镇。
3、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红薯的最高产量可达4000斤,可见红薯的增产潜力巨大。为进一步规范红薯的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要做到:一是积极引进、试验、示范、筛选、推广优质高产品种;二是积极推广脱毒红薯种苗;三是积极发展春红薯;四是控氮增钾、控后促前(期),促其稳长、严防疯长;五是加强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
4、改善品质,提升档次。红薯本身具有良好的无公害基础,所以红薯生产基地要从种植开始,避免田间化肥、农药、激素污染;在加工过程中,尽量减少淀粉氧化褐变,不使用明矾等添加剂,生产出的淀粉、粉丝真正达到无公害精白粉丝和淀粉标准。再实行精美包装,申报商标,靠名、优、特占领市场,改变有规模无档次局面。
5、加强合作,共御风险。专业合作社或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是带领农民共闯市场、降低生产、经营风险的有效载体。目前无论从生产规模看,还是从农民经纪人的需求看,都迫切需要有这样一个市场中介组织,应尽快组建薯业协会或合作组织,靠协会沟通政府与加工户、加工户与市场间信息,规范行业生产经营秩序。协会或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可出台政策激励加工大户、经纪人等牵头组建。其活动经费可采取政府出一部分、加工户入股等办法筹集。协会或经济合作组织重点负责信息服务、产品质量检测、商标管理、市场购销,维护行业秩序,协调解决该产业在生产、购销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6、规范生产,防止污染。随着红薯产业的不断发展,防止环境污染问题应摆上议事日程,尤其要做好淀粉加工业的污水处理,这方面可借鉴外地的成功技术和工艺流程,从废水中提取饲料,既治污又能开发新产品,实现“多赢”。因此,淀粉加工业要生存、发展,必须规范生产,解决好污染问题,实现轻污染、高效益发展目标。污水治理属经营性项目,可采取招商或股份形式建设污水处理厂。
学生(签名): 2018年4月20日
第二篇:关于石马村的农村调查报告
关于石马村的农村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0年10月16日
调查地点:石马村
调查对象:石马村村民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观察、访谈
调 查 人:陈辉、刘孟林、秦玲、钱会会、时蕾
内容:关于石马村农村人口结构、村民职业状况以及土地结构与农业生产等的调查
我们小组于10月16日上午在李建梅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滁州市城郊石马村进行了关于农村状况一系列问题的问卷调查。
我们从博士学校下车以后沿着通往南京的主干道走了一段距离后就到了石马村。石马村位于滁州市城郊地区,交通比较便利,有通往市内的城际公交,也有通往南京等地的国道和省道;该村附近有顺风集团(混凝土)、磷肥生产厂等一系列的工厂,为该村村民提供了一定的就业岗位,同时也带来了不好的方面——环境污染。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石马村村民居住比较分散,大多三五户居住在一起,居住条件相对不错,住房多数以楼房为主。我们通过观察发现该村土地主要种植大棚蔬菜。通过对村民的问卷调查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该村人均土地很少,一户有着三到四口人的家庭一般只有一到两亩耕地且土地多为旱地。由于石马村离滁州市区较近,村民主要以种植蔬菜或外出务工获取收益,该村中也有村民进行奶牛的养殖。
由于石马村位于近郊地区,区域发展水平相对其他农村地区较高,村民受教育水平比较高,思想开放,计划生育抓得比较好,各家各户基本都是独生子(女)。该村的地势平坦,土地较少,人均耕地不到一亩,由于位于近郊地区,交通便利,土地主要用来种植蔬菜,也有小部分土地被荒废,但是蔬菜种植为各家各户分别种植,并不是大规模的集中种植,管理起来不太方便。由于种植蔬菜,村民收益相对不错,虽然在农药、化肥上有一定投入,但政府对土地也有部分补贴,总体而言,村民家庭年收入还是相对比较可观的。部分村民表示:经济收入除正常的家庭开销(大部分用于饮食和教育)外仍有结余可存入银行。
通过调查,我们还了解到石马村村居基础设施状况总体良好。石马村现仍未通自来水,居民的饮用水仍为地下水。对外交通很便利,有直接通往南京的外环路,而且乡间道路状况良好。石马村房屋建筑多沿道路建造,主干道两边的房屋较整齐。也有散落在农田中间的村子,村户之间间距较大,分布比较稀疏,且房屋建筑不够整齐。由于该村处于近郊
地区,交通便利,医疗条件也相对便利,外出购物也相当便捷。
第三篇:劳模马庆坤先进事迹
马庆坤2015 勤学求精,他不只是“工作狂”
在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动件制造厂,没有不知道马庆坤的。这位年仅27岁的青年农民工不仅维修手表换向轮模具的速度快、质量好,还结合生产实际,改进换向轮模具的工装工艺,使生产出来的手表零件精度更高、走时更精准,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许多工友把马庆坤当成楷模,伸出大拇指为他点赞。
“他是个工作狂,每次山东同乡聚会都找不到他,但是只要车间里的灯还亮着,生产岗位还有人加班,就一定能看到马庆坤兢兢业业工作的身影。”同寝室的员工说道。
2009年马庆坤应聘到海鸥表业集团动件制造厂。他凭借着勤学苦钻的执着精神,从一名普通操作工,成长为换向车间的模具专业维修人才,成为新模具冲压调整、模具修配等技术岗位的领军者。他所在的换向组主要生产高档全自动手表机芯中的关键零部件换向轮,技术要求精度高,操作难度大。2010年,换向组承担了高档表ST8000秒轮片的生产任务。秒轮片为关键难点零件,长达23道工序、复杂且加工难度大,上下序间工艺衔接关系紧凑。车间安排马庆坤一人独立完成ST8000秒轮片的全部生产工序。他顶住压力,保质保量的完成了ST8000秒轮片的生产任务,成为一名生产上的多面手。他不仅在操作岗位工作出色,在负责设备及模具保管工作中,同样做得井井有条。由于他表现突出,2010年10月被安排担任换向组维修工一职。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马庆坤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专门从事维修工作以来,更是全身心投入。在确保日常维修到位快、质量好的同时,对制约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关键问题点进行深刻研究,不断改进操作方法,并对生产中的问题积极反馈,提出了许多实用的改进方案。在2014年ST3300产品的试制生产中,换向轮的压合是个难点,压合间隙要求公差极高,产品合格率低,他结合实际改进了压床结构,按此生产出的产品达到了工艺要求,合格率达到了95%,较之前提高了35个百分点,为促进产品提质降耗,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作出突出贡献。
在换向车间里挂着这样一句标语:精品,我们的追求。马庆坤也总是以此标语鞭策自己,他用满腔的工作热情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把模具维修干到了极致。2013年马庆坤所在的班组荣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
天津市劳模—马庆坤——精益求精 奋力前行
全国劳模,共青团天津市委常委,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手表模具维修操作工。他从零开始学习,一门心思钻研技术,勇于创新,在确保日常维修到位快,质量好的同时,提出大大小小各种改进方案达到100多项,解决了制约生产效率和质量的难点问题。
1.钻研精细零件的北方大汉
出生在山东陵县农村的马庆坤,初中毕业后就辍学了,200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马庆坤误打误撞般来到天津,进入天津海鸥表业集团动件制造厂,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工人。
当时年仅21岁的马庆坤,丝毫不像同龄人那般每天喝酒泡吧,或是沉醉于网络游戏中。这个身形魁梧的山东大汉,每天有10多个小时都是和师傅呆在工厂车间里,和小指甲盖大小的精细零件打交道。
“我本身就没啥特长,好不容易遇到了一个对我这么好的师傅,恨不得24小时都用在学习上。”谈起自己的师傅孙光声,马庆坤感激不尽,“刚刚踏入职场的我,在师傅的带领和教诲下慢慢地成长起来,师傅是授予我职业本领,成就我事业的启蒙老师。他不仅教会了我业务本领,同时也教导我为人处世的经验,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无论是肯定还是教诲,都是对我的关心和呵护,师傅永远是我在工作中最崇拜的人。”
那段时间,马庆坤以工作狂般的热情和钻研精神,迅速掌握了工作要领,并使得自己的操作技术日臻娴熟。每次的同乡聚会几乎都找不到他,但是只要车间里的灯还亮着,一定能看到他兢兢业业工作的身影。
凭着一股子韧劲,再加上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很快,马庆坤从一名普通操作工,成长为换向车间的模具专业维修人才。
换向车间主要生产高档全自动手表机芯中的关键零部件换向轮,技术要求精度高,操作难度大。马庆坤承担的高档表ST8000秒轮片的生产任务为关键难点零件,长达23道的工序、复杂且加工难度大,上下序间工艺衔接关系紧凑。车间安排马庆坤一人独立完成ST8000秒轮片的全部生产工序,这就需要他学习更多加工方法,并协调好各个工序间的生产。马庆坤顶了住压力,一边阅读国内外期刊、搜索专业领域的最前沿技术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一边潜下心来,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车间的工作中,保质保量地完成了ST8000秒轮片的生产任务,成功地转型为一名生产上的多面手。
2.继承工匠精神的80后男孩
专门从事维修工作以来,马庆坤更是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尽管他的孩子从出生到现在已经3岁,但他只有每年春节回家才能和孩子见上一面,短短几天相聚就又匆匆回到厂里继续投身到车间生产当中。
在确保日常维修到位快、质量好的同时,马庆坤着力对制约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关键问题点进行深刻的研究,不断改进操作方法,并对生产中的问题积极反馈,提出了很多实用的改进方案。
特别是在2014年ST3300产品的试制生产中,换向轮的压合是个难点,压合间隙要求公差极高,产品合格率低。于是,马庆坤结合实际,改进了压床结构,按此生产出的产品达到了工艺要求,合格率达到了95%,较之前提高了35个百分点。
生产ST2100传动片槽镗工序时,总会有起棱角的情况,之前只能通过经常换刀来解决且效果不理想。马庆坤为了不耽误生产,就利用每天下班时间把床子拆下来研究,逐项查找原因,终于从弹簧力量不均上找到了问题,又反复试验最终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
此外,在确保日常维修到位快、质量好的同时,马庆坤海提出大大小小各种改进方案达到100多项,解决了制约生产效率和质量的难点问题,很多零件技术质量达到了瑞士同类产品标准,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每当和朋友聚会时,看到有人手腕上佩戴着我们的海鸥手表时,我心中都无比高兴和自豪。其实这些年来,我们民族品牌的许多产品的技术差距和欧洲那些知名品牌正在逐渐缩小,甚至很多技术水平基本和国际大牌无差距。我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支持民族品牌,毕竟‘国货当自强’啊!”马庆坤认真地说。
3.来自普通一线的青联委员
2015年,马庆坤当选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二届常务委员会委员;2016年,当选为天津青联委员,并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天津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谈起这些荣誉的取得,马庆坤颇为不好意思地说:“我真的是受宠若惊,其实自己只是一名‘草根’工人,做的也是最普通的工作。能够加入青联,对我来说是莫大的荣幸,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下子可以接触到社会上各行各业的杰出人士,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同时也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更加要以百分之二百的努力投入到工作中去,不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
作为天津青联的委员,马庆坤更是觉得荣幸之至:“我21岁只身来到天津,现在已经过去了7年,这座城市给了我太多的温暖和荣誉。我会尽自己所能,奉献出全部力量,来回报天津,回报信赖我的领导和朋友们!”
从没有一技之长的平凡农村男孩,到技术高超的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核心员工;从普通的基层操作工,到共青团天津市委常委、全国劳模;看似不显山不露水的马庆坤,始终在默默地拼搏,勤奋地前进,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出了人生最亮丽的底色。
第四篇:劳动模范马坤林
攻坚克难的举旗人
—石槽村煤矿劳动模范马坤林先进事迹
在石槽村煤矿112201首采工作面,巷道断层多、淋水大、矿井运输条件恶劣的情况下,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把压力当成动力,把挑战当成机遇,以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更要干好的气魄,带领广大员工,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安全顺利穿越了一条又一条断层带,月月超额完成筹建处下达的掘进任务,两个季度完成掘进进尺2035.6米;尤其是四月份提前30天完成了S112201胶运顺槽贯通工程,为矿井安全生产和早日投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5月21日,他担任掘进二队队长,安全顺利地完成了第三中车场井底煤仓浇筑工程;7月21日,他主持综掘二队全面工作,除了协助综采队完成皮带安装和皮带机头硐室浇筑工程外,安全掘进2167米,打造了112202胶运顺槽精品工作面。他连续两年被筹建处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员工”、“安全生产先进个人”,他就是该处综掘二队队长马坤林。
暖人心,举大旗,为首采工作面摆脱困境
去年年底,在S112201首采工作面主运顺槽地质条件恶劣,间歇性地出现溃水、溃泥、溃沙现象;外委施工队伍举步维艰,几个月见不到一寸进尺,严重影响到按期投产节点工期的危急时刻,石槽村煤矿筹建处综掘二队成立,马坤林同志调任该队生产副队长。
临危受命的生产副队长,他肩上的担子不轻啊!一头挑着党 组织、处领导、队长的信任,另一头挑着200多个家庭的重托。该队95%都是外单位整体划转的职工,划转后劳保、更衣箱押金、互助金等许多问题影响了员工的稳定及工作积极性。当时,主管生产的马坤林同志,凭他多年的工作经验,要带出一支能打硬仗、善打硬仗、敢打硬仗的队伍,带出一支不畏艰难,“嗷嗷叫”的队伍,必须要了解员工所想,消除职工的思想顾虑……
马坤林同志主动找队长和书记商量对策,坚持“抓生产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从生产出发”,注重做好思想工作,准确把握员工思想动态,起到了思想通,百事通的效果。他主动找划转员工谈心交流,深入细致了解情况,并将突出问题反映给队长书记,列入全队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他又建议组织员工为母亲身患癌症的员工杜效刚捐款6200元,帮助杜效刚渡过了难关,再一次用实际行动温暖了员工心。
上任的头一个月,马坤林同志几乎没有回过家,坚持在井下办公,在迎头仔细观察三个班作业情况。当他发现棚腿、棚梁分开架设有很多安全隐患,效率也不高时,他立即与队长沟通,采用梁子和棚腿焊接后再架设的新方法,仅这一招,不但安全上有了保障,单班架棚数量也增长了一倍多。他又针对设备开机率低的关键问题,给队长建议,决定把一部刮板输送机一分为二,中间再添加机尾和机头,既减小了电机负荷,又减少了断链、烧电机的影响;同时,对机电设备实行专人包机负责,从而使设备开机率提高了80%。设备正常后,马坤林同志与队长商议,又在 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安全质量标准化上下功夫。队长从处里借来3万元现金,作为超产奖励,有效提升了队伍的士气。在S112201主运顺槽施工中,迎头压力大、顶板淋水每小时六十多方,工作面如同水帘洞。马坤林同志振臂高呼:“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跟我上!”他和职工一起,一身水、一身泥,熬了一天又一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他的带动下,综掘二队采用“500mm小循环”掘进越过DF21断层,避免了一起冒顶未遂事故,月月超额完成处里下达的掘进任务,2月份该队全岩巷道掘进311米,超计划151米,圆班全岩掘进创造了13.5米的好成绩。
看着平坦整洁、缆线有序的巷道,来过的人无不由衷地感叹:“这支队伍能打硬仗!”
带队伍,抓班子,为首采工作面勇创佳绩
一个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队伍,必定有一个运筹帷幄、敢闯敢干的领导集体。针对DF22断层带,外委施工单位的决策层,曾经筹划从辅运顺槽开一条联络巷,然后通过反向掘进的方式穿越断层带。如果这样做,两条顺槽掘进等于是一条腿走路,可投产节点工期不等人啊!
“山雨欲来风满楼”,在节骨眼上,说什么的都有。他和队长在井下辅运巷一遍又一遍地观察,一遍又一遍地思考,一遍又一遍地从巷道的地质地貌对比分析,最后集体决定:在确保安全的状况下,小循环掘进方式硬“闯”DF22断层带。筹建处综掘 二队党员干部紧盯现场,通过完善各项激励机制,采用“三色”管理激励法、支护材料利用移动式托架架在二运后10米处……多项措施并举,创造了一星期越过DF22断层的奇迹。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全队员工的努力下,区队一季度完成掘进进尺1102米,超计划完成掘进进尺284米,并且提前四天完成了S112201辅运顺槽全面掘进工程;尤其3月份,本队完成掘进进尺704米,突破了筹建处月进尺最高纪录,突破了23平米断面,圆班掘进21米的好成绩;4月份单巷掘进487.6米,提前完成节点工期,安全上杜绝了轻伤以上事故,为筹建处早日投产注入了“造血干细胞”,振奋人心,鼓舞士气,为全处上下增添了必胜的信心和勇气;同时,S112201胶运顺槽提前30天贯通,综掘二队为筹建处早日安装、早日投产、早日完成80万吨的原煤产量,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铁手腕,筑防线,为重点工程保驾护航
5月21日,马坤林同志调到掘进二队担任队长。他第一次到井底第三中车场,直面直径9米,高45米的煤仓,他心里直犯嘀咕。煤仓仿佛一只呲牙咧嘴的猛虎,正在考验着新一任安全生产指挥官。在班前会上,他这样教导“三违”人员:“宁可开除一个健全的人,让他失业,也绝不让他自食苦果丢掉性命,或危害他人生命安全,这才是对生命的尊重……”他重新修订了区队安全管理制度,开展以“铁手腕、铁面孔、铁心肠”狠抓不安全行为活动,筑牢了安全防线,有效遏制了轻伤及以上事故的发 生,确保了筹建处重点工程浇筑施工,在安全有序状态下进行。
超前想,精心抓,为矿井投产鼓劲加油
7月21日,马坤林同志开始主持综掘二队全面工作。队长马坤林与书记商议,立即行动起来,召开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会议,超前筹措矿井采掘接续,“多快好省”赶进尺,以“三项举措”为矿井投产鼓劲加油。
一是以“包巷制”切实落实全员的安全生产责任。直面我矿下半年严峻的安全形势,安全生产的责任必须坚持一级保一级,一级为一级负责的高姿态,一级一级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真正地执行“安全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严防死守不发生轻伤及以上事故。针对我队施工的S112202辅运顺槽和主运顺槽,按照包巷制度承包到人的方式;在“查漏补缺”,确保安全的状况下,通过两巷开展劳动竞赛,激发班组多打进尺,超额完成矿上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的热情。
二是以“人才梯队”战略,打造“铁军”综掘二队。综掘二队是一支新组建的队伍,在首采工作面两条顺槽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全矿的好评。但是如何把这支“回民支队”的员工,打造成人人“精一会二懂三”,直至“五项全能”,打造成班班出则能战,战则能赢的“铁军”队伍,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综掘二队以自荐、班组推荐、管理人员举荐的方式,把被推选人加入《综掘二队人才梯队信息库》,将根据个人梯级,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逐步实施…… 三是以“赛马制”激发班组长民主管理的热情,调动“人才梯队”奋发向上的积极性,通过“公推直选”,把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善管理的人竞聘到班组长岗位上来;同时也增强了班组长的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
通过这三项举措,综掘二队员工士气倍增,截止11月13日,两条顺槽完成掘进进尺2167米,精心打造了110202胶带机头精品工程和112202精品工作面,为了早日完成矿井第二个回采工作面的贯通,我们不懈地努力着……
工作中的马队长心里总是牵挂着别人,春节自己坚守岗位,把团圆的幸福时刻留给了员工。为了筹建处早日投产,“家”对他来说,只是一个客栈。有时有事回家,只要是工作需要,他就立即驾车飞奔现场,三更半夜回家成了家常便饭,周末加班加点也习以为常。“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我一个女人来承担,但我知道矿上弟兄们需要他,我不能拖他的后腿,不能让他分心……”虽然她对马队长的“不顾家”有些怨言,但通情达理的妻子还是竭尽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
这就是马坤林,一个平凡岗位上的共产党员,一个带领矿工弟兄攻坚克难的举旗人。
第五篇:坤哥的暑期调查报告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暑期调查报告
论 文 题 目:关于我国花卉市场的调查
专业园艺
学生姓名曾坤
学号
完成日期2007年8月29日
【摘要】我国的花卉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在逐步地发展和壮大,已经成为我 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作为一名园艺专业的大一学生,由于平时在学校都只是接触一些理论方面的东西,对于园艺的发展和市场行情都很少有机会了解,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利用暑假的时间对园艺的市场情况做一次浅略的调查,并选择了在人们比较熟悉和喜爱的观赏园艺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调查能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园艺,从而使我们对未来的学习目标和就业前景有一个比较合理的判断。
一、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花卉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据中国花卉协会统计,1984年全国花卉种植面积有1.4万hm2,1997年增为8.6万hm2,2000年达到14.8万hm2;花卉产值由1984年的6亿元,增加到1997年的96亿元,我国的花卉生产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目前,国内花卉生产仍以城市绿化为主,据国家统计局授权农业部发布的关于2000年全国花卉生产的有关资料,绿化专用花木的生产面积占全国花卉生产面积的50%以上,只有10%左右的面积用于切花、切叶和种球的生产。但随着近年居民花卉消费的迅速增长,鲜切花、盆花生产占地面积也在迅速扩大。花卉生产种类仍以传统名花、绿化苗木为主。
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花卉进出口贸易有了较大的变化,花卉出口额逐年增加,但增长缓慢。据农业部发布的我国花卉产业统计报表,1998年出口额为3500万美元,1999年为2865.9万美元,2000年为2800万美元,2001年为8003.38万美元。花卉出口产品结构为:鲜切花以菊花、月季、百合、花烛等为主,主要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仅云南省2001年出口额达1540万美元,2002年前10个月就超过2000万美元;切叶主要有杨桐、棂木、富贵竹,出口日本、美国等地;观赏苗木出口以红枫、鸡爪槭、竹类、白玉兰等为主。资料表明,2000年全国鲜切花和切叶出口额占花卉总出口额的13%,观赏苗木占10%,盆栽植物占70%。总体来说,出口花卉产品中优质花卉较少,在国际市场上以价格竞争为主。
在花卉进口贸易方面则表现出:进口种类多、数量大、增长快速,进口时间由季节性变成近2年的周年进口。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花卉商品化生产起步晚,花卉生产技术和新品种选育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加之国际花卉生产格局的基本形成,为满足近几年来城市环境建设的巨大需求,花卉生产所需的大部分优质种苗、种球、种子及园林园艺机械都依赖进口。2001年全国花卉进口额约30亿元。
总的来看,我国花卉种植面积大,但生产效益差,出口花卉种类单调且数量少,出口增长慢,花卉进出口贸易逆差很大,花卉生产缺乏特色。
随着国内外花卉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花卉生产和消费具有巨大潜力,花卉产业发展有着良好的前景。由于我国花卉产业起步晚,目前在花卉生产、销售、流通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政策法规不健全,科技较滞后,限制了我国花卉产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入世后,随着花卉贸易国际全球化和自由化的加速,更加迫切地需要认识当前面临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民族花卉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花卉产业面临的瓶颈问题
1.生产规模小,专业化程序低
2001年国内花卉消费量较上年增长21.2%。据有关机构预测,我国花卉消费需求量每年将以20%的速度递增,较世界花卉消费量平均水平高10%。尽管国内花卉生产逐年扩大,2000年为14.8万hm2,有花卉生产企业21975个,但大中型企业仅占11.2%。总体上来说,生产规模普遍较小,专业化水平较低。我国花卉产业每公顷平均产值仅是荷兰的1.7%,以色列的5.9%,哥伦比亚的7.7%。正是目前花卉生产的状况造成国内市场上较缺乏优质花卉产品,从而导致国内市场对需求的优质草花种子、草坪种子、花卉种苗和种球、成品花卉及园林机械和园艺工具主要依赖进口。进口金额逐年上升,在1999年北京地区进口花卉有1000万美元,2001年北京进口盆花达400万盆,近2000万美元。2001年国内进口花肥、花药、园艺工具及园林机械的金额近1000万美元,占国内市场份额的70%以上;进口种子达5000万人民币。特别是入世后,关税下调,进口花卉的优质优价,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这将给民族花卉产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2.专业技术人员较缺乏
花卉产业上规模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从当前调查情况看,全国共有2万多个花卉企业,42万户花农,从业人员146万人,但从业人员中只有4.6万名技术员,占从业人员的3%,平均每户有从业人员3~4人。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花卉生产过程中,开展技术创新和科技推广较难,产品质量不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当前要实现我国花卉产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迫切地需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3.产业结构不合理
据世贸组织统计,1998年全球花卉贸易出口额超过74亿美元。产品结构为:鲜切花占60%,小盆花占30%,观叶植物占10%,其中鲜切花是花卉产业发展的主体。世界上许多花卉产业大国,鲜切花生产占产业的60%以上。近10年来,国内鲜切花和盆花生产虽然受到重视,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还不够。据国家统计局授权国家农业部发布的2000年花卉产业种植比例资料表明:草坪、种子、种球、观赏苗木生产占花卉总生产面积的56%,切花切叶仅占7%,盆栽植物占13%;绿化苗木、草皮、观叶植物占国内花卉产值的80%以上。国内花卉生产面积是世界总生产面积的1/3,而切花生产总量仅为国际市场的3%。这与当前国际花卉贸易的产品结构形成很大反差,没有充分发挥我国劳力资源优势,还需要大力发展切花和盆花产业。
4.产品流通体系不健全
我国花卉生产和需求存在着地区不平衡的特点,花卉消费常处于“南花北调”状态。目前,花卉流通体系尚不健全,花卉产品的主要流通渠道为: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花卉产销结合,花卉流通量较小,流通环节多,流通费用高,加之缺乏先进的花卉采后贮运、保鲜技术及花卉流通过程的质量监督,产品质量评估难,优质优价难实现,影响花卉的国内外贸易。现在全国有近800个花卉批发市场,南方建成有2个花卉拍卖中心,最大的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中心预计每天可成交300万-400万枝鲜切花,可解决南花的国内流通问题。但要与国际花卉贸易接轨,扩大我国花卉的出口,还要不断地完善流通体系。
5.缺乏生产标准化
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国内花卉生产标准化的有关法规,国内花卉生产方式较传统,生产技术,如栽培方式、病虫害防治方法、花卉保鲜、贮运及包装等技术落后,加之对国际花卉贸已要求的技术信息缺乏了解,造成我国花卉出口贸易遭遇“绿色壁垒”,如美国规定进口的盆景生产只准用泥炭、火山岩等介质,使我国用天然泥土栽培的盆景出口受到很大的影响。2001年湛江出口的富贵竹也遭遇包装、保鲜要求的技术壁垒。花卉生产标准化成为入世后我国花卉国际贸易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花卉产业的发展策略和措施
入世后,国内关税下调,国外花卉优质优价具有更强的竞争力,预计花卉进口还将增加,花卉产业面临挑战。从世界花卉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来看,花卉生产具有由高成本的发达国家向低成本的不发达国家转移、由传统花卉向新优花卉发展的趋势,而我国具有植物资源、气候资源和劳力资源三大优势,气候类型丰富,可生产的花卉种类多样;花卉种质资源非常丰富,拥有许多珍稀的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花卉,如兰属、杓兰属、独蒜兰属、百合属、飞燕草属、乌头属等,有着发展特色花卉的种质基础,具有巨大的花卉开发利用潜力;我国劳力充足而廉价,土地价格较低,有发展成品花卉的优越条件,现国内每单位花卉生产成本是日本的1/5,台湾省的1/3,明显低于东南亚及拉美国家。我们只有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正确定位花卉产业发展的方向,解决当前发展中面临的瓶颈问题,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重视花卉市场信息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健全流通体系,培育规范化的市场,建立竞争有序的良性环境,正确引导消费,解决供需矛盾,抓住发展契机,扩大花卉出口创汇,才能促使民族花卉产业走向特色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体地说,当前我们应做好以下工作:
(1)利用劳力资源、气候资源及土地资源,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国外拥有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花卉企业进行投资,带动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
(2)花卉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将重心转移到鲜切花和盆花发展上来,突出特色产品,创立品牌。在大力扶持鲜切花产业的同时,还要不断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
(3)对季节性生产出口的花卉,应加强花卉产业的信息管理,科学地进行市场预测,合理安排生产,了解国外贸易的技术要求和惯例,把握时机,扩大产品的出口创汇,走绿色产业发展道路。
(4)进一步探索具有中国花卉产业特色的生产经营组织模式,如荷兰的专业农业合作社管理制度、日本的农协组织管理体制都发挥出较高的经济效益,花卉产销分工协作专业化程度较高,目前我国推行的公司+企业+农户的经营组织形式还需进一步探索。
(5)加强对科研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结合野生花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培育花卉新品种,走花卉产品特色化的道路。
(6)健全花卉产品的流通体系,扩大花卉的市场流通量,进一步完善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于2001年4月实施的《主要花卉产品等级》条例,加强对花卉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实现花卉市场的公平竞争、优质优价。
(7)建立花卉信息网络,对花卉生产进行指导,规范市场体制,正确引导消费,充分了解国内外花卉产业信息动态,把握市场机会。
(8)加强对花卉品牌的知识产权管理,在市场竞争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9)制定国内花卉生产统一管理制度,规范生产过程,结合国际贸易的产品质量要求,对花卉生产方式、采后处理技术、包装标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标准化生产的要求,与国际贸易接轨。
以上调查和观点大多是通过参阅一些文献和书籍得来,比较客观和准确,总的来说,我们园艺还是一个前景很好的专业,但要真正做好它,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困难,学园艺比较苦,但我们只要秉承朴诚奋勉求实创新的求学精神,就能做得更好,就能将园艺专业发展起来,成为未来中国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