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著名大学的优势学科之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著名大学的优势学科之上海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
上交机械在国内久负盛名,数一数二,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培养出了诸如两弹元勋钱学森、王希季这样的优秀学者。上交机械与动力学院现有3名院士,9位长江学者,振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动力机械及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积极筹建制造科学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实力之强,与清华、华科、西交、哈工、浙大等皆难分伯仲。
船舶与海洋工程
上交船舶与海洋工程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拥有杨槱院士等众多优秀的专家学者以及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实力在国内傲视群雄,几无校可与之匹敌。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都凝结着上交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智慧。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上交控制科学与工程依托于自动化系,由张钟俊院士亲手创建,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拥有系统控制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力当在三甲之列。
电子科学与技术
上交电子科学与技术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拥有1名院士,2位长江学者以及“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上交电子在国内声誉隆重,实力亦足可位居前四。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上交材料在国内享有盛誉,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交大材料学院现有3名中科院院士,1名工程院院士,4名长江学者以及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教育部历年的学科评估中,上交材料始终稳居前五,实力之强,可见一斑。
能源动力工程
由翁史烈院士坐镇的交大能源历来实力雄厚,制冷及低温工程乃国家重点学科。上交能源的实力在国内可稳居前四,几可挑战清华、西交、浙大。
医学
上交医学院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发展而来,拥有11位院士,5位长江学者,在国内名列前茅。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俱在全国位居前列。
电气工程
上交电气工程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百余年来,培养了诸如江泽民及陆定
一、王安、朱物华等数十名院士。上交电气现由饶芳权、陈亚珠两位院士领衔,拥有电力传输与功率转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乃国家重点学科(培育)。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即用电子工程的手段来解决医学问题。上交医学与电子都实力强大,其生物医学工程自然也水平不俗,可列全国三甲。
信息与通信工程
依托于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上交信息与通信工程实力强劲,拥有张煦院士以及刘永坦双院士。下属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为国家重点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上交计算机实力雄厚,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五十余年来走出了茅道临、杨元庆等知名校友。上交计算机在软件方面极强,不但拥有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其ACM代表队更在“ACM国际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中两次封冠,乃亚洲唯一。
管理科学与工程
上交的管理科学与工程隶属于大名鼎鼎的安泰管理学院。其历史悠久,可追溯至1918年的交大铁路管理科;实力雄厚,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此乃管理类上海地区之唯一。
工商管理
地处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交大的工商管理系发展迅猛,连年被FT等杂志评得高分。安泰管理学院的声名更是遐迩闻名,在国内外均享有较高的声誉。
物理学
上交物理系历史悠久,中国第一个物理博士李复几便是交大的毕业生。百余年来,可说是名师荟萃,桃李芬芳,如裘维裕、吴有训、汪道涵等。如今,交大物理系拥有3名中科院院士,6名长江学者,凝聚态物理与光学是国家重点学科。虽然与北大、南大、中科大、复旦等都有着一定的差距,但交大物理系的实力亦可名列前茅。/
仪器科学与技术
交大仪器科学与技术在全国位居前列,在航海仪器方面尤具优势。
力学
拥有何有声院士的上海交大工程力学实力雄厚,在水动流体力学方面尤有优势。虽然与清华、北航、哈工等有着一定差距,但也能与北大、西交、大工等不相上下。
第二篇:中国著名大学的优势学科之山东大学
中国著名大学的优势学科之山东大学
数学
成立于1930年的山东大学数学系历史悠久、实力雄厚,著名数学家黄际遇便是当年的系主任。著名数学家潘承洞曾长期执教于此。数学一级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数论与信息安全两个学科的研究位列世界前列,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密码学与信息安全实验室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虽然与北大、复旦、南开尚有一定差距,但能与清华、北师等不相上下。
汉语言文学
山东大学历来以文史见长,中文系历史悠久、享誉全国。历史上拥有杨振声、冯沅君、高亨、陆侃如、萧涤非等众多前辈学者,在古典文献方面更是独具特色。综合实力可与南开、中山、华师等并驾齐驱,居于全国前列。
物理学
由王克明院士领衔的山大物理系历史悠久。凝聚态物理和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是国家重点学科,物理学院还与晶体材料研究所共同支撑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政治学
山东大学政治学实力不俗,当与武汉大学、华东政法等难分伯仲,在全国前十之列。
材料科学与工程
山大材料学是国家重点学科,中科院院士蒋民华教授曾任院长,拥有材料液态结构及其遗传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物学
山大生科院历史悠久、成就辉煌,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曾呈奎等先后担任过系主任。学院现有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具有挑战中科大、南大的实力。
电气工程
山东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国家一类特色专业。虽然与领先集团尚有差距,但随着学校对电气的重点培养,山大电气将会迎头赶上。
医学
山大医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创立于1891年的华美医学院,百余年来汇集了江清教授、周廷冲院士等大量的专家学者。现有工程院院士一人,长江学者3人。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内科学、妇产科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实验畸形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坐落于此。
第三篇:中国著名大学的优势学科之武汉大学
中国著名大学的优势学科之武汉大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
拥有三名院士的武汉大学的测绘学院由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发展而来,在夏坚白、陈永龄等一代又一代专家学者的辛勤建设下,代表了全国在该领域的最高水准,领先其他高校甚多。
水利工程
武汉大学水利工程学科前身即湖北水利电力大学,在三峡、葛洲坝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拥有三位院士以及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的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
公共管理
在教育部的排名中,武汉大学在该学科与复旦大学并列第一,甚至强于清华、北大。其在社会保障领域之实力在全国数一数二。虽然排名每年都会有变化,但武汉大学在该学科实力之强由此可见。
法学
武汉大学法学院在全国享有盛名,其实力当在五强之列。武汉大学两任校长、著名法学家王世杰、周鲠生先生曾兼任或专任院长。著名法学家韩德培教授、著名刑法学家马克昌教授、知名民商法专家马俊驹教授、知名国际法专家余劲松教授、曾令良教授曾先后出任负责人、系主任和院长,现任院长是知名国际法专家肖永平教授。
经济学
由自强学堂“商务门”发展而来的武汉大学经济学实力雄厚,无论理论经济学还是应用经济学水准均在全国名列前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经济学基地班是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
哲学
在朱光潜、萧萐父等众多哲学大师的代代熏陶下,珞珈山上弥漫着浓厚的哲学文化,其历史之悠久、实力之雄厚俱在全国一流之列,马克思主义理论更是数一数二。
新闻传播学
在浓厚的文化传统的熏陶下,武汉大学的新闻传播自然也实力非凡。虽然与复旦等尚有差距,但和清华、北大等已能不相上下,当在全国五强之列。
汉语言文学
珞珈山从来文采斐然,东湖畔自古诗意勃发。辜鸿铭、杨树达、黄侃、郁达夫、闻一多、沈从文、林语堂、朱东润、冯沅君、叶圣陶、朱光潜,不需别的,单单这些名字便足以振聋发聩。虽然近年来武汉大学文学院略有式微,然而其实力与声誉依然稳居全国一流之林。
历史学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积淀。李剑农、谭戒甫、吴其昌、杨人楩、唐长孺等史学名家先后在这里执教,严耕望、陈仲安、高敏、张泽咸、陈国灿、谢桂华、彭泽周(伊原泽周)等知名学者在这里毕业。
生物学 拥有3名院士、8位长江学者的武汉大学生科院名扬华夏,其在病毒学、植物学方面的学术成果尤其卓越。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即坐落于此。在2003年对抗SARS的斗争中,武汉大学生科院就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化学
由三位院士坐镇的武汉大学化学系历史悠久、享誉全国。虽然和北大、南开、南大等尚有一定差距,但也足以名列前茅。
地理学
武大的地理学实力雄厚。由于武汉大学出众的测绘实力,武大的地理在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方面尤其突出。
口腔医学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是全国著名的口腔医学教学基地之一,中南地区最大的口腔专科医院。其学术水准当在五强之列。
信息管理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是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信息管理教育与研究机构。在教育部2007—2009学科评价中,武汉大学在该学科雄踞榜首,并且得到了惊人的100分满分。可见武汉大学在该领域实力之强大。
第四篇:中国著名大学的优势学科之天津大学
中国著名大学的优势学科之天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在教育部的高校学科排名中,天津大学的化学工程连续多年位居第一,应用化学、制药等与化工关系紧密的学科也十分强劲。国家重点化学工程联合实验室、精馏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化工填料塔及塔内件技术、工业结晶技术推广中心等国家基地,这些都足以说明天大化工之强大。在科学院士余国琮、张春霆,工程院士王静康、沈家祥和双聘院士刘昌孝、邹竞、吴祖泽及美国工程院院士Ronald G.Larson、俄罗斯工程院院士Rury Breslav等国内外知名的学者的带领下,天津大学化工的实力傲视群雄。
测控技术与仪器
叶声华院士率领的天津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全国数一数二,甚至略强于清华。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就坐落于此。
建筑学
由彭一刚院士领衔的天津大学的建筑学长年稳居全国前四,虽然和清华大学略有差距,但和同济、东南相比绝对不相上下。该学院毕业生中多人成为国家级的建筑工程大师,在08年奥运会时担任鸟巢、水立方等重点场馆建设的中方主持人等。
光学
拥有著名激光与非线性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教授以及光电信息技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天大光学在全国绝对数一数二,足有比肩浙大、清华的实力,在激光、光电方面颇有优势。
能源动力工程
拥有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天津大学能动学科享誉全国,实力雄厚。中科院院士、中国首席内燃机专家史绍熙便是原天津大学校长,在内燃机方面天大数一数二,可与清华难分伯仲。
电气工程
天大电气拥有著名电力系统分析、规划与仿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余贻鑫教授。虽然和清华、西交、华科、浙大等组成的第一集团略有差距,但与哈工大、重庆大学、上交等难分伯仲。原清华校长高景德院士、著名企业家荣志健皆是天大电气的学子。
水利工程
由曹楚生院士、何其为院士、王浩院士坐镇的天大水利工程实力强大,乃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便是3个院士就足以说明很多。另外,教育部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监测工程研究中心便坐落于此。
船舶与海洋工程
天大船舶与海洋工程拥有学科建筑面积22833平方米,拥有设备2300台(件),价值5219万元,拥有有世界高校第二、国内唯一的大型冰工程实验室,先进的多功能方向谱港池、交互式三维可视化工程仿真平台、船舶工程和结构工程实验室等。虽然在船舶制造方面逊于上交、哈工程,但拥有谢世楞院士海洋工程上是数一数二。
土木工程
凡是以建筑见长的学校,其土木工程专业的实力都相当雄厚。因为只有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才能支撑起巍峨的大厦。天津大学的土木工程虽然不像同济大学那般傲视群雄,但也能在全国名列前茅。
管理科学与工程
天津大学在管理方面还是颇具实力的。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工科大学,天大的工业工程、工程管理以及物流工程更是数一数二。
第五篇:大学介绍之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七五””八五"重点建设和“211工程”、“985工程”的首批建设高校。经过百余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并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稳步迈进。
19世纪末,甲午战败,民族危难。盛宣怀先生和一批有识之士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在上海创办了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建校伊始,学校即坚持“求实学,务实业”的宗旨,以培养“一等人才”为目标,精勤进取,笃行不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已成为国内著名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东方的MIT”。抗战时期,广大师生历尽艰难,内迁重庆,坚持办学,不少学生投笔从戎,浴血沙场。解放前夕,广大师生积极投身民主革命,学校被誉为“民主堡垒”。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配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学校调整出一批优势院系、学科,支持国内兄弟院校的发展;五十年代中期,学校响应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历经西迁、两地办学、独立办学等变迁,为构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七十年代,学校先后归属国防科工委和原六机部领导,积极投身国防科研和国防人才培养,为“两弹一星”和国防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特别是直属教育部领导以来,学校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大胆推进改革:率先组成教授代表团访问美国,率先实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率先接受海外友人巨资捐赠等,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教学科研改革。1984年,邓小平同志亲切接见了学校主要领导和师生代表,对上海交通大学的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国家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以“上水平、创一流”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先后恢复和兴建了理科、管理学科、生命学科、法学和人文学科,1999年原上海农学院并入,2005年与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强强合并。至此,学校完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近年来,通过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学校高层次人才日渐汇聚,科研实力快速提升,实现了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与此同时,学校通过与美国密西根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办学,实施国际化战略取得重要突破。1985年开始闵行校区建设,历经20年,已基本建设成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学校园,并完成了办学重心向闵行校区的转移。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学校的各项办学指标大幅度上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交通大学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一百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20余万各类优秀人才,包括一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工程技术专家和医学专家,如江泽民、陆定
一、丁关根、汪道涵、钱学森、吴文俊、张光斗、邹韬奋、黄炎培、邵力子、蔡锷、王安、陈敏章、陈竺等。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200余位交大校友;在国家23位“两弹一星”功臣中,有6位交大校友。交大毕业生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机、最早的中文打字机等。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艘气垫船、第一艘水翼艇、自主设计的第一代战斗机、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第一例成功移植同种原位肝手术、第一例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等,都凝聚着交大师生和校友的心血智慧。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年轻的校友已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崭露头角。
学校现有21个学院/直属系(另有成人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技术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全日制本科生19596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9173人,博士研究生4629人;有专任教师2978名,其中教授72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8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5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6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1名。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43个,覆盖理、工、医、管、法、经、农、文等8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硕士点4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32个,涵盖全部12个学科门类;49个国家重点学科点,9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9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个国家实验室(筹),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重点实验室和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3个部门重点实验室,2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工程技术中心,2个国家“863”高技术网点开放实验室。2005年申请发明专利1049项,发表国际国内论文1338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169篇,EI收录论文2951篇;2006年科研经费达11.84亿元。2004~2006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15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9项。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5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和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的36个二级类;拥有工科物理、工科数学和电工电子等3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生命科学和集成电路等2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和教育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上海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3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2门,上海市精品课程78门;2001年和2005年,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项、上海市教学成果奖97项。2003~2006年,共有544人次的本科生获得国际级各类奖励48项、国家级各类奖励165项。
上海交通大学深厚的办学传统,奋发图强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国内外所瞩目。这所百年学府正乘风扬帆,朝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奋进。
住宿费为人民币1,200元/人·年
当前学费:5000元/年(普通本科专业)。
1、各学科学费情况:
①信息安全、建筑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护理学、营养学、致远学院各专业:人民币6,500元/年。
②我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继续实行按学分收费试点。平台培养阶段均按人民币130元/学分标准收费,每学年约50个学分左右;平台分流后按分流专业收费标准收费: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等专业,人民币6,500元/年;其它所属专业人民币5,000元/年。
③ 艺术类(艺术设计)、临床医学(法语班)专业:人民币10,000元/年。
④ 软件工程、微电子学专业:
一、二年级人民币6,500元/年;
三、四年级软件工程专业16,000元/年,微电子学专业12,000元/年。
⑤ 交大密西根学院所属专业:30,000元/年。
⑥工科试验班类(中外合作办学)所属专业:不高于45,000元/年(按上级最终核定批准数执行)。
⑦ 其他所有专业:人民币5,000元/年。
2、住宿费为人民币1,200元/年。
3、新生优秀奖学金
按《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新生奖学金实施办法》执行。符合新生奖学金条件的新生,应在报到后一个月内办理奖学金申领手续。
4、学校承诺:决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