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新高一历史合格考复习提纲

时间:2019-05-14 15:5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届新高一历史合格考复习提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届新高一历史合格考复习提纲》。

第一篇:2018届新高一历史合格考复习提纲

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

分封制: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同性亲族是分封的主体。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权利:政治上,设置官吏,军事上,建立武装,经济上,征派赋役,有较大独立性。宗法制: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特点(原则):嫡长子继承制。2.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历史作用

分封制: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②有利于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带有宗族色彩。

宗法制:作用: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3.始皇帝的来历和皇权的至高无上。

由来: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认为是“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将“皇”、“帝”两个人间最高的称呼结合起来,为自己的帝号,从此天子称为皇帝。

皇帝制度基本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4.秦朝中央官制与郡县制的内容和作用。内容: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

(三公:丞相-处理政事;御史大夫-奏章、诏令、监察;太尉-军事)中央官制作用:相互配合,彼此牵制,皇权中心,减少决策失误。郡县制作用: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5.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影响。(1)政治: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巩固国家统一。(2)经济: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发展(3)民族: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4)局限性: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6.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措施:颁布“推恩令”

作用: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7.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及其作用

(1)内容唐朝中央设三省:中书省:草拟政令 门下省:批驳审议 尚书省:执行政令(2)三省制作用: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8.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

(1)明朝内阁: 确立:明成祖在位时,正式设立内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性质: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作用:加强君主专制。

(2)清军机处 确立:雍正设置军机处。突出特点:军机大臣跪受笔录;机构简单;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9.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

(3)明清之际,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而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第二单元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从1840年至1901年列强侵华的史实。

鸦片战争 1840-1842 英国 签订《 南京条约 》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英法 俄美英法《天津条约》英法《北京条约》 焚烧圆明园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日本 《马关条约》 黄海海战中致远号管带邓世昌殉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1901年《辛丑条约》 在北京设立使馆区,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内容及其附件内容:(1)《南京条约》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协定关税④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2)《南京条约》①领事裁判权;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 ③居留通商口岸

鸦片战争影响。(B)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1)《马关条约》内容: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2)《马关条约》主要影响:

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②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③阻碍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内容及影响。(1)《辛丑条约》主要影响:(B)①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②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主要史实及意义:(1)开始: 1937.7.7 卢沟桥事变(2)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1937年9月,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标志着第二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3)两大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凇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共产党敌后战争:1937年,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中的首次胜利; 1940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4)结果:1945.8.15 日本无条件投降

(5)意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注意:中国胜利的最主要原因: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太平天国 1859年洪仁玕颁布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1864天京陷落,标志失败。(2)《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3)《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2.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

(1)背景: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组织:中国同盟会:时间:1905年 地点:日本东京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 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2)爆发:1911.10.10 武昌起义

(3)高潮:①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 ②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260年的清王朝统治结束,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4)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分析它所体现的民主精神、意义、。

①主要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内阁制。

②体现的民主精神:从君权到民权,从人治到法制,赋予公民人权与自由; 实行三权分立,保障权

力的 制约与平衡。

③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3.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①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最大功绩)②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打击了帝国主义 ④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五四运动及其历史意义

(1)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过程 :①爆发:第一阶段:中心是北京,主力是学生。1919年五月四日,北京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

②高潮:第二阶段:中心是上海,主力是工人。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结果:A、释放被捕学生;B、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C中国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3)意义:①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②五四运动中先锋是学生,主力是工人知识分子起领导作用。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中国共产党诞生及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1)条件: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2)成立:时间:1921.7.23; 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3)性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

(4)意义:给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阶段。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革命的史实 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1)国共合作: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基础:新三民主义 意义: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2)北伐战争: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大革命失败: 1927.4.12,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 1927.7.15,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失败标志) 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1)南昌起义: 时间---1927.8.1 人物---周恩来、贺龙、朱德、陈毅

影响: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2)八七会议: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3)湘赣边秋收起义: 时间---1927.9 人物---毛泽东

影响: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提出人物:毛泽东 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 红军长征。(1)原因: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战略转移。(2)时间 :1934.10,开始长征 1935.10,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 1936.10,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结束。(3)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铸成伟大的长征精神

 遵义会议(1)时间:1935(2)内容:纠正博古等人“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3)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解放战争

(1)重庆谈判:1945年8-10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确立和平建国方针。

(2)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3)粉碎全面重点进攻: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失败后,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解放军粉碎重点进攻。

(4)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5)三大战役:1948年,解放军力量超国民党,决战时机成熟。1948年9月-1949年1月相继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解放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6)北平谈判:1949年1月国共和谈,和谈破裂。

(7)国民政府覆灭: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渡江战役。

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确立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②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特点)。

它的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①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初步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②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政治协商 和民主监督。③1956年提出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④1982年中共十三大: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统战方针,进一步完善了多党合作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中国省级民族自治区有5个: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194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1965),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是最早建立的。注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两项基本政治制度

4、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与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两项基本政治制度

5、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99-100页)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982年中共十三大: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统战方针,进一步完善了多党合作制度1989年《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6、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1)确实保障人民参与政权的决策管理,促进国家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2)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3)只有实行社会主义法制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人民的民主才能得到更可靠的保障,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和统一。

7、“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102-104页)(1)理论:①1979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统一方针

②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2)实践:“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1997.7.1,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12.20,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3)意义:标志洗雪百年国耻;

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重要一步;

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4)两岸关系发展

1979年,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倡议实行通邮、通航、通商,1990年,台湾海基会成立;1991年,大陆海协会成立。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1993年,“汪辜会谈”(汪道涵和辜振甫)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胡锦涛主席会见他,双方重申“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的新发展。2008年12月基本实现“三通“。

7、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1)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民族复兴创造条件。(2)维护了港、澳、台地区的繁荣与稳定。(3)能够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第5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初期实行外交方针(108页)“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包括:“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2、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20世纪50年代)(109-110页)(1)(1949-1950):与17国建交,苏联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2)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问题的基本准则。

(3)1954年日内瓦会议:第一次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分参加,提高了新中国的声誉。(4)1955年亚非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3、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及影响(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重大成就)(113-114(1)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2)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3)1972年,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中日正式建交。

(4)影响:①在国际上掀起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②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4、新时期外交成就。(20世纪80年代)(114-115页)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②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③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第6单元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城邦制(22、23页)地理环境:山多、港多、岛多,海岸线曲折。

城邦含义:城邦面积狭小,人口不多,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部落;是具有共同地域和血缘的公民团体。城邦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2、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3-25页)

(1)三次改革:梭伦改革 克里斯提尼改革 伯利克里改革 梭伦改革内容: 1 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4个等级。

2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3建立五百人议事会。4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5 废除债奴制 影响: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克里斯提尼改革内容:

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2 设立五百人议事会3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 影响: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民主政治确立。

伯利克里改革内容:1 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他们也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3 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进一步扩大。4 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5 发放工资以及“观剧津贴”。影响: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雅典民主制的意义(评价):

积极:①雅典民主政治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②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保证了城邦的独立与发展。

消极:①雅典民主制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对妇女、外邦人、奴隶

而言,民主遥不可及。“”,②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的隐患。③狭隘的城邦体制,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日渐衰微,被马其顿所灭。4.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维系帝国统治的作用(26-28页)

(1)罗马法的主要内容:①保护私人财产 ②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作用: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社会矛盾。实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2)罗马法维系帝国统治的作用:

积极:① 罗马法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② 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稳固了帝国的统治。消极(局限性):罗马法也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5、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28-29页)(罗马法对世界的影响)

① 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对近现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资产阶级根据罗马法中的思想,制定出保障自己利益得法律。

②资产阶级还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 的有利武器。

第7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权利法案》(37页)时间:1689年 内容:限制王权,保证议会的权力。影响:(1)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统而不治”。

(2)确立了君主立宪法制。(3)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由人治转向法治

2、发展:18世纪中期,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国王成为虚位元首。(38页)(1)形成标志:形成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担任实际行政职责。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标志着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2)内阁与首相实行的原则(职责):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全体成员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3、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4、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是什么?(39页)(1)保留了君主,统而不治,是国家统一的象征;(2)议会权力至上,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3)首相实际上掌握国家大权。

5、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1页)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是怎样的?(A)

(1)主要内容:A、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中央与州政府分权,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B、国家权力上实行三权分立。C、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法律是全国最高法律(2)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按三权分立学说,把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

议会有立法权;总统有行政权;最高法院法有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

6、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5页)(A)(1)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2)行政权--总统、7年、可连任; 立法权-议会:(众议院-普选、参议院 9年-间选); 内阁-议会中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

7、《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主要有哪些?(46页)(A)(1)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皇帝(元首):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宰相(内阁首脑):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议会(立法机构):联邦议会(上议院)-首相为议长;帝国议会(下议院)-立法权(2)规定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8.德国君主立宪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是什么?(B)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政治体制,都保留了君主。

不同:英国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权力的象征,议会权力至上。德国皇帝却拥有很大实权,主宰议会,宰相对皇帝负责。

9.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作用:国内:①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性质)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②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调节、缓和了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国际: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在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有重大进步作用。第8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82-91页)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1)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2)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发展起来。

2、巴黎公社的主要史实及其经验教训及意义:(86页)(1)史实:1871年3月,巴黎公社成立。

(2)教训:①主观原因: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也没有同外省取得联系,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②客观原因:巴黎公社寡不敌众

③根本原因:政治、经济发展还不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3意义: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3、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88-90页)(1)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出现 ①爆发:1917年3月,二月革命爆发,推翻罗曼诺夫王朝。这次革命爆发在俄历二月,被称为“二月革命”。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结果: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四月提纲》发表:1917年4月

列宁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3)七月流血事件: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和平夺权无望。(4)十月革命:①起义爆发: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②建立政权:工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工兵苏维埃政府,即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

4、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91页)(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打击了帝国主义,鼓舞了国际民族解放斗争。(3)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4)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第9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美苏两极格局:

(1)形成的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

(2)形成的过程:①政治上: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目的),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②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又叫“欧洲复兴计划”),以扶植和控制西欧(目的)。军事上:1949年,美英等国成立“北约”。1955年,苏联等国成立“华约”。标志: 欧洲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3)美苏“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①直接影响:1949年德国分裂;1948年朝鲜分裂,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发动侵朝战争。越南战争。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②长远影响:

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4)冷战与两极格局的结束: 1991年底,独联体建立,标志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2、欧共体的形成(1)原因:①二战后,西欧国际地位严重下降,依附美国恢复经济,对抗苏联。②50年代,西欧生产力较快发展,要求从美国阴影走出。③各国实力无法与美苏相比,需要联合起来保障安全,发挥作用。

(2)成立:1967年,欧共体成立。

(3)影响:①经济上:西欧经济发展,实力增强。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②政治上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美国霸权地位削弱。

3、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⑴.原因(措施): ①政府进行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②重视教育,引进先进科学技术。③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用国家政权推动经济发展。④美国扶植。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提供有利的条件

(2)标志: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3)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经济多极化挑战美国霸权,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冲击两极格局。

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不结盟运动兴起,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级格局; 5.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和发展。(1)出现原因:①欧共体的形成及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也是对美苏两级格局的冲击;②不结盟运动兴起,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级格局; ③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④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2)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基本特点:

“一超(美国)多强(欧洲联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4)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发展 ①1993年欧盟的建立;②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③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 ④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

6.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①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必修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1、中国古代精耕细作之下有哪些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

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 隋唐:曲辕犁

2、列举中国古代先进的耕作方法。

春秋战国:垄作法 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

3、列举中国古代的水利灌溉工程或工具。

工程:战国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

工具:曹魏时期的翻车,唐朝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

4、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

① 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步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5、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的特点? 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6、怎样评价小农经济?

① 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② 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耕作技术,为精耕细作做出贡献 ③ 规模小、条件简陋,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封建剥削沉重,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中国古代手工业有哪几种主要经营形态?

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2、中国古代在冶金、制瓷、纺织业发展的表现?

冶金:原始社会晚期掌握冶铜技术,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两汉高炉

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利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灌钢法

制瓷:商朝出现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南青北白,宋朝出现五大名窑,元代进入彩瓷时期,青花瓷是彩瓷的一种,明清种类丰富,明代有斗彩、五彩瓷,清代有粉彩、珐琅彩等。纺织业:距今四五千年,中国已养蚕缫丝并有了丝织品;商朝已有织机;西周能生产斜纹提 花织物;唐朝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明清在苏杭等地设织造局

3、中国古代的民间手工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秦汉发展,魏晋南北朝遭到摧残,隋唐恢复和发展,两宋后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明中叶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1、简述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情况。

西汉开通路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市舶使,南宋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重要财源,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明清渐趋萎缩。

2、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占重要地位,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3、古代对外贸易的目的? 宣扬国威,加强海外联系满族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4、明清对外贸易萎缩的原因? 统治者实行海禁闭关政策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1、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的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

2、重农抑商的主要表现? 战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西汉武帝时推行货币官营,向工商业者征收重税等,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明清时期工商业空前繁荣,统治者仍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3、怎样评价重农抑商政策?

封建社会前期有利于农业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后期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4、海禁和闭关的原因?

明初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清初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5、海禁和闭关的影响?

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是中国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 开辟新航路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有哪些?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社会:寻金热,《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传播,很多人渴望到东方寻金 商业危机: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商路

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有哪些?

主观条件:葡萄牙、西班牙统治者的支持,教会鼓励传播天主教 客观条件:航海技术,造船技术的发展

3、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率船队发现美洲新大陆 1497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1519—1522年麦哲伦率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4、简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是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以西欧为核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1、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带来灾难,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1)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和经济的发展 海外市场的扩大;

(2)圈地运动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3)手工工场的技术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2、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性发明分别是什么? 珍妮机 蒸汽机

3、简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纺织机,蒸汽机,轮船,火车

4、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和标志?

1840年前后,机器制造业的出现标志工业革命完成

5、简述工业革命的影响。① 手工工场被工厂取代 ② 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③ 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两大对立阶级 ④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⑤ 客观上传播了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面貌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科学成果应用于生产

2、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和标志性发明? 1870年以后,电的发明和应用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电的发明和应用,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新交通工具和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化学技术的进步,钢铁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4、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主要发明?

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话、电车、电影放映机、汽车、飞机

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生产力迅速增长,工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垄断组织出现,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入侵

2、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

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纺与织分离,农业耕与织分离

3、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

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始终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4、洋务运动出现的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

5、洋务运动的代表人?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6、洋务运动的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7、洋务运动的口号?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8、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海军,建立新学堂派遣留学生

9、洋务运动的影响?

① 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 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抵制作用 ③ 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10、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

自然经济的解体,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11、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企业?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南沿海地区,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第10课 中国民资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时间和原因? 时间:甲午战后

原因: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影响?

民资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的原因?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事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实业的热情;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一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

4、短暂春天期间发展最快的是哪些部门? 以面粉纺织为代表的轻工业部门

5、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是在什么时候?原因是什么? 1927——1936年 国民政府推行新的经济政策

6、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原因何在? 日益萎缩时期 日本侵华及国统区经济的全面控制

7、解放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原因何在?

陷入绝境 美国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挤压,苛捐杂税和通货膨胀 第四单元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指的是哪三年?一五计划时期指的是? 1949-1952 1953-1957 2.一五计划内容及意义? a一化:优先发展重工业;

意义: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基,开始了我国计划经济发展模式;

b三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即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意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3.中共八大的时间,内容?

1956年,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课本51页)4.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意义?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会议上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从此,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5.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从哪开始,主要形式是?这种形式的意义?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6.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过程)?

背景:国内:改革遇到阻力;国际: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过程:1992年南方讲话;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基本框架,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7.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过程和特点? ①1980年广东的深圳(首先)、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为经济特区(排头兵 示范作用)②1985年确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③1984年决定开放大连、连云港、南通等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 ④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⑤此后内地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特点: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8.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上海浦东开发 第五单元

1.近代变化原因:

外:西方侵略;内:中国近代以来国内局势的变化,如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影响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服饰变化:(广州上海)的买办先穿西装,留美幼童揭开 “断发易服”的序幕。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带有反清革命色彩。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倡(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习俗变化: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新一代知识分子主张婚姻自主。由于中国农村还是小农经济主导,思想封闭,几乎没有变化。

第六单元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影响?

原因:贫富差距,股票投机,分期付款,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根本原因]。其特点:速度—来势凶猛、广度—范围广、长度—持续时间长、深度—破坏性大。影响:①加深了社会危机。②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实质,作用?

主要内容:整顿银行与金融业;调整农业政策;复兴工业[中心措施];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即“以 工代赈”。同时健全法制,为新政提供法律保障 特点: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和管制。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作用:①缓解了经济危机;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③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战后资本主义出现新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 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最重要的变化)。②西方福利国家得到发展。③第三产业蓬勃发展;④“新经济”成为一个新趋势。第七单元

1.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实质,作用,启示?

背景:1920年国内战争基本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带来严重的经济危机 和政治危机。经济政策必须调整,新经济政策出台: 内容:农业: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工业:解除了对大部分小型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

实质: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前提下,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利用市场和商 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作用: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启示:苏联的经济建设告诉我们,经济建设要从实际出发,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斯大林模式的实质,内容,评价? 实质: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内容:经济上工业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农业方面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评价:功绩:开辟了一种新型工业化模式,在较短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实施两个五

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到1937年工业产量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弊端:国民经济比例失衡,农民积极性不高,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第八单元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l.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① 1944年7月,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协定》得以签署。1945年12月,根据协定,联合国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美国控制了两大国际金融机构,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2.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① 建立:1947年10月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8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了解欧洲联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l ① 欧洲联盟的成立:1992年,欧共体12过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条约》正式生效,欧盟成立。

② 欧盟的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度。

③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1992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正式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3.了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情况

① 1989年11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堪培拉召开,标志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② 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中国台北和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③ 宗旨:1991年11月,《汉城宣言》,正式确立组织的宗旨和目标。

④ 自成立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 三个方面取得了成就。世界经济全球化

4.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l ① 世界贸易组织从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

1995年1月1日起,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标志着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

理解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l ① 作为国际性贸易组织,世贸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 市场开放,调节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 自由 化。它通过多边贸易,促使各成员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使贸易更加自由地进行,使各国通过贸易获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它还通过争端解决机制,为各成员提供建设性和公平合理的解决贸易纠纷的方案。

5.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经过l ① 1947年,中国参与签定《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创始员之一,后被台湾当局非法占据 ②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认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一把双刃剑。l ① 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②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必修三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1、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备注 影响

孔子 ⑴提出“仁”与“礼”的学说;⑵政治思想:主张“德治”(含民本思想);

⑶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⑷教育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

孟子 ⑴“仁政”学说;⑵君轻民贵。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

荀子

⑴“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 ⑵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

老子 哲学思想:⑴“道”是世界的根本;⑵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朴素辩证法)。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 “齐物”、“逍遥”。法家 韩非 ⑴“法”、“术”、“势”结合;⑵加强君主集权;⑶主张变法。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

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二、儒学的兴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阴阳家和黄老之学等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

2、成为正统思想:

1)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三、宋明理学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思想来源:三教合一(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程朱理学:(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

3、相关人物 创立者 集大成者

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明)王守仁(王阳明)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1、“异端”李贽:⑴批判程朱理学;⑵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⑴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⑵经济上: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⑶学术上:“经世致用”。单元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造纸术

发明:西汉。改进:东汉的蔡伦造成“蔡侯纸”。

1、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2、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

指南针 发明:战国——司南(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为久远)。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技术保证。火药 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实践有关。使用:唐末用于战争。改变人类作战方式;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印刷术

1、唐:公元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2、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

1、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

起源:殷商时代的甲骨文(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发展: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汉字演变的总趋势:由繁到简。

2、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 东晋:“书圣”王羲之,代表作有《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唐代: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②怀素、张旭擅长狂草。宋朝: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

3、绘画 中国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科。

⑴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⑵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1、《诗经》: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以现实主义为其创作风格,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⑴《风》:是《诗经》的精粹,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⑵《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贵族宴饮时的乐歌。⑶《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功德的歌颂。

2、楚辞: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其特点为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代表:屈原的《离骚》。

3、汉赋:汉代的一种文体。

4、唐诗 “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狂放炽烈,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

“诗圣”杜甫:现实主义,诗风忧国忧民。其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经历了离乱和漂泊。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5、宋词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

6、元曲: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

7、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西游记》(明代,吴承恩)、《红楼梦》(清代,曹雪芹)。单元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和维新变法思想)

1、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19世纪四五十年代)

⑴林则徐: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在广州主持禁烟时,收集西方信息,打探西方情报,编译西方书报。编译《四洲志》。

⑵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维新变法思想

⑴康有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⑵梁启超:发表一系列鼓吹变法的文章,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⑶谭嗣同:维新派中的激进派,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⑷严复:翻译《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共同点: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变法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⑸维新变法的作用:维新变法不仅是一次爱国运动,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二、新文化运动

1、直接原因:袁世凯为复辟帝制造舆论,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4、指导思想(旗帜):科学与民主。

5、主阵地:《新青年》。

6、中心:北京大学。

7、主要内容: ⑴前期: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攻击以孔子和儒学为代表的旧礼教、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鲁迅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⑵俄国十月革命后,宣传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

8、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①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创造条件; ⑴进步性 ②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③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⑵局限性:全面肯定西方文化,全面否定中国文化。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爱国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2、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面的贡献 ⑴著书立说:《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⑵展开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

⑶成立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3、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意义

⑴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⑵为中共诞生奠定思想、干部和阶级基础; ⑶为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单元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

伟人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历史功绩 辛亥革命 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改革开放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简称三民主义。

2、内容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孙中山

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所主张的社会革命。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 ⑴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⑵反映资产阶级和中国人民愿望⑶推动辛亥革命发展

3、评价 ⑴没有明确反帝主张 ⑵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4、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民族主义 突出反满,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 一是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 二是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

民权主义 抽象的“自由、平等、博爱”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谋求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 作用: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它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发端 : 国民革命时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形成 : 井冈山时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成熟 : 延安时期 《新民主主义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新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新的历史条件下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

1、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毛泽东思想的发展:⑴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⑵人民民主专政理论;⑶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⑷正确处理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

3、毛泽东思想的影响:⑴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⑵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⑷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

三、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2、邓小平理论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3、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年中共十五大。

4、历史意义:⑴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⑵指导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四、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历史意义: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⑵它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⑷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单元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1、“双百”方针(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内容: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意义: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2、“文革”使文化园地百花凋零。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逐步走向新的繁荣。

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1、建国初期:扫盲教育。

2、“文革”对教育事业的摧残。

3、1977年恢复高考。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与意义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 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1970年 用自制“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 1973年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为中国和世界的粮食增产做出重大贡献

1983 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向量运算1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 标志着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003年 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已经迈进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单元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一、智者运动(公元前5世纪中叶)——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智者学派——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普罗塔哥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2、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⑴“认识你自己”,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⑵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

3、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注重人、人性,尊重人存在的价值的一种文化传统。

二、文艺复兴(14世纪至17世纪)——西方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1、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三杰” ⑴但丁:《神曲》 ⑵薄伽丘:《十日谈》——“人曲”:讽刺教会的虚伪和腐败,揭露和批判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提出人类平等思想。③彼特拉克

2、文艺复兴高潮时期: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薄伽丘《十日谈》对人的赞美大多集中在人性的本能方面,而莎士比亚注重人的理性,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3、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⑴信仰上帝即可得救(“信仰得救”),无须教士和教会的介入,无须购买赎罪券——否认了教皇的权威;⑵人人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对话。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反对禁欲主义,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肯定人的价值作用

三、启蒙运动(17、18世纪)——西方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1、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意义

伏尔泰(法国)自然权利学说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学说(最早实践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

卢梭

“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 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直接影响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 德国 康德 思想自由

2、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比较

⑴共同点:都注重人的价值,性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⑵不同点

复兴 启蒙 14—17世纪 17、18世纪 地点:意大利 中心:法国

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发展 思想; 人文主义 封建专制主义

矛头;基督教神学 理学

影响;引发了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 引发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

内容;(复兴)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启蒙)提倡“理性”,旨在反对专制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单元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一、经典力学

1、伽利略:经典力学的奠基者,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

2、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

⑴内容:牛顿运动三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⑵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⑶历史地位:①完成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②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向前发展;③具有惊人的预见力和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如海王星的发现)。

二、量子论、相对论

1、普朗克与量子论

2、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3、意义:相对论同量子理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三、进化论

1、达尔文与进化论 ⑴形成标志:1859年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出版。⑵主要观点:①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②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③达尔文还提出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观点。

⑶历史意义:①思想上:挑战封建神学,否定神创论,促进思想解放。②科学上: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③政治上:进化论传入中国,对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2、赫胥黎:论证了人猿同祖论,促进了进化论的传播。

3、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根本分歧:生命是自然界进化的结果,还是上帝创造的产物? 根源:生产力的发展情况。古代生产力落后,人们对自然认识有限。

四、瓦特和爱迪生的主要发明及影响

1、瓦特改良蒸汽机

影响:使蒸汽机得到广泛的应用,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为工业、交通运输业(汽船、火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历史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机时代。

2、爱迪生:发明电灯。

意义:城市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物质、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3、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

五、网络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

2、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把人类带入信息文明时代。单元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一、文学

1、拜伦: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唐璜》。

2、巴尔扎克: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人间喜剧》(其中包含90多部小说,包括《欧也妮•葛朗台》等),被誉为“社会百科全书”。

3、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

二、音乐:贝多芬及其主要作品

贝多芬,德国音乐家,既将古典音乐推向新的高峰,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其代表作为九部交响曲,如《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等。贝多芬向往民主,追求自由、平等,因此作品中充满了时代精神,蕴含着革命的力量。

三、美术

1、凡高:后期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人物,代表作《向日葵》。

2、毕加索:代表作《格尔尼卡》。

四、影视艺术

1、电影: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了人类第一部电影,宣告了电影时代的到来。

2、电视:1926年英国贝尔德发明机械扫描电

3、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政府喉舌,商家招牌,大众耳目

第二篇:新高考学习心得

善用他山之石,琢磨教改美玉

伊川实验高中秦晓科

非常感谢伊川县教体局对教师成长的引领精心安排。才让我有幸参加新高考改革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的培训,有机会聆听专家优秀理念和具体有效的改革做法。

这几天的学习,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感悟:王晶华老师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努力、优秀、幸福的教育工作者。她给我们展示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具体而详尽地告诉我们了两个道理。第一,功夫从来在诗外,这告诉我们,只有处处留心,时时积累,你的成长才会更有厚度,也会更迅速有效。看到王晶华老师带着学生进行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带动学生积极地去了解、整理自己家族的发展情况,最终形成文字材料,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想到自己也曾经引导学生做过类似的努力,让自己的学生整理某个村子、某个街道的新春对联儿,然后形成自己对春联儿的认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间受益匪浅,当时还有一个学生把自己整理的关于新春对联儿的内容写入了河南省新课程改革小论文大赛的作品中,最终获得了河南省的一等奖。只是很可惜我仅仅领会到了王晶华老师说的第一点。而没有做到他所说的第二点,那就是用心去做一件事。在这方面我觉得自己做的特别不好,也有心想去做一件事,但是可能是家庭生活的繁琐,也可能是因为学校工作的繁重,就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初衷,把之前想做的事抛到了九霄云外,等幡然醒悟的时候,已悔之晚矣。王晶华老师的这节课让我深刻体会到,用心去带一个班,用心去教一个学生,用心去备一节课……这是一种幸福的体验。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幸福:不在彼岸,而是去在彼岸的渡船上。

王老师讲到尊重学生。她说千万不要低估学生的发展潜能,千万不能忽视学生的生长需求。高考改革具有阶段性,以往重视教育本身和社会需要,往往忽视学生个体需求和成长。这次基础教育改革就是要使教育回归本真。学生既是出发点,又是落脚点。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一切教育问题;要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发展而设计。我们要做到遵循人的成长规律,成才规律,真正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对待课改。

王老师讲到新高考改革的时候,都提到了人生规划。这个问题是我以往根本就没有想到过的,我感觉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让外部力量牵着鼻子走,根本没有从全方位考量为自己做好人生规划。我们不光要在新高考改革中为学生做好人生规划,更要在自己的工作生涯中为自己的人生做好规划。一个老师为自己做好人生规划,并且把自己的才华提升到最高处,完美的展现出来。这才是对学生的负责,才是真正的言传身教,才能够真正设身处地的为学生做好人生规划。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我没有丰富的人生经历、较高的人生领悟,但是我要善于学习、善于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在别人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切磋琢磨,把它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在自己工作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努力站上巨人的肩头,看的更高,走的更远,让我的山东之行名副其实!

第三篇:新高考学习心得

学会选择,共同进步 ——新高考学习心得

冯震江

让学校围着学生转,学生选择决定教师岗位

从2017年开始,全国开始推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逐步试行新的高考方案。语文、数学、外语必考,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中选择3个科目,参加高考成绩核算,部分省市可能还有技术科目,即“7选3”。

此外,中学教育开始实行走班教学,学生除了可以自主选择高考科目以外,还可以选择自己的任课老师、课程,这被他们称为“选科、选师和选课”。

在传统高考模式下,只有主动适应学校和老师的学生,才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可以说,在传统的高中学校中,学生是围绕学校转动的。那些有个性、有不同学习风格和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往往会被看成“异类”,认为他们的个性,只是出风头而已。高考新政下,学校将围绕学生转动,通过学生对高考科目、任教老师以及具体课程的选择,彰显自己的个性和学习风格,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从而获得与个人能力相适应的成长。只有学校办学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校资源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才可能真正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

每个教研组的工作态度与教育业绩,会汇聚成这个教研组的学术声誉,而教研组的学术声誉会成为学生是否选择这个学科作为高考学科的重要依据。学生的选择,将会影响到整个教研组有多少个教学岗位。由于学生有选择任课老师的权利,所以在同一个教研组内究竟特定老师能否上岗,上岗后可以教高考学科班还是学考学科班,每个班会有多少学生,都是由学生的选择决定的。

学校制定规则,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

在传统高考模式下,文综、理综是绑定的,在经历二选一之后,学生被分到某个行政班,从此只有班级排名的变化,偶尔有一些活动或者选修课程可以走动。所以说,不是高中教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是这样的教育体制已经把学生固化下来了,在不能“行动”的背景下要求学生“心动”,这多少还是违背了“心动不如行动”的规律。于是,如果学生学不好,往往会抱怨学校不好,或者是老师教的不好。而在新高考模式下,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选择,既可以让学生回避自己的短板,发挥自己的长处;又可以通过选择行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责任感。

借着选择的机会,把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学生在选择的前提下,有了挑选学校教育资源、组合自己擅长科目的机会,但也要承担相应的后果。谁选择,谁就得负责!如果选择后,学生没有取得好的成绩,学生就应该首先想办法来改变这个事实,而不是简单地把结果归因于老师教学水平太差。尽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但在当下,老师的教学水平是既定的,我们也要认可这个事实,更要告诉学生这个事实,让他们知道哪些方面要借助于老师,哪些方面要依靠自己。在学生选择的同时,学校还需要做好对学生的生涯指导,将选择的规则告诉,以及可能导致的结果告知学生。学校千万别指望只用一门课程给学生做生涯指导,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

此外,在选择的过程中,要让学生遵守选择的规则,要让学生明白选择的边界,在选择中明白你喜欢的课程或老师有可能别人也喜欢。学校只能在已有条件下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情况下,学校制定好规则,学生在这种规则下进行自主选择,并在学习过程中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

学生选科不完全基于兴趣,还有学校学科强弱

显而易见,本次高考改革最大的变化,就是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学生,尤其是学生可以选择哪些科目作为高考考试科目。面对升学的需求,学生如果完全按照自己兴趣选择,而不考虑就读学校在学科教学上的实力,以及自己在该学科的能力,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选了却考不上。当学生普遍把就读学校学科教学实力作为一个选择标准时,特定的某个学科或者几个学科就会成为该校的主导学科,慢慢的这些学科就会演变成这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当学生考虑自己的兴趣和具体学科实力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就得到了照顾。

具体到特定的学科,学生往往会选择学术声望高,态度积极,性格乐观,风趣幽默的老师。当然颜值高肯定也是天然的课程资源。这就要求老师要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与学生的交往方式,以及自己教学风格的可接受程度等。以前讲教师专业发展方向,总是说如何提高老师的学科水平、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当把“选师权”交给学生时,就等于承认了学生选择老师的标准,就是老师提高自己的重要依据。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让学生选老师,目的不是淘汰老师,而是让老师不断的发展自己,而学生的选择标准,就是老师的发展方向,至少是发展方向之一。

学生怎么学,学校怎么管

随着学生选科、选师与选课的深入,走班教学应运而生,顺势而为。可是,走班教学远不只是让学生走走,而是在改变教育中一些本质的问题,重新造就课堂生态模式。比如,在行政班教学中,这个班是班主任建好了的,学科老师去上上课就可以了;但在走班教学中,上课的老师得先得自己组建一个班,然后再给这个班的学生上课,否则这个教学班就是散沙一团。

在传统的行政班教学中,课堂教学目标主要是进行知识讲解,把学生学习和问题的解答放在了课后的作业批改和辅导上,这也是高中老师这么辛苦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知识讲解与问题解答相比较,不论是所花时间还是难易程度,都是不如后者的。可是,我们却把最重要的上课时间,拿去做了大量的相对简单的知识讲解,于是大家不得不再花大量的课外时间,来完成更为重要的问题解答工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提前一周把学生下周要学的内容告知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把知识的学习尽量在课前完成,把知识学习时形成的问题与疑惑带到课堂中来。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尽量减少知识的讲解时间,把课堂教学重心用在学生疑惑的解答和问题的解决上。

在走班教学的背景下,仍然靠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来解决学生的困惑与问题,这条路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而变得无路可走。同时,这也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的做准备,因为课堂会作为学生“厮杀”的阵地,谁预习得好,谁就能在课堂上先行一步,从而主导课堂,谁滞后一步,谁就会被淘汰。

此外,在高考新政下,由于把课程分为了不同的类别与不同的层级,教师也教着不同的学生与不同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管理的重心,就不再是教学管理,而应该是课程领导,学校管理课程内容,管理教学难度与教学进度,把课堂教学还给教师,让他们结合自己的个性与风格来展现自己,吸引学生,成就学生。这样既可以保证全校最基本的学科教学质量是得到保障的,还有助于学生在不同老师与不同层级的课程间进行再次选择或者转换。

高考的指挥棒,已经高高的举起,并指向了学生个性成长与学校特色办学的方向,这将深刻地影响我们的高中教育。学生如何在选择中学会选择,从而成就自我;老师如何在学生的选择中完善自我,从而实现自我;学校如何在挑战中抓住机遇,走向成功!2017年,我们拭目以待!

第四篇:新高考学习

8.16心得

上午八点整,化学学科教师济济一堂,聆听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闵行外国语中学吴金瑜老师关于《新高考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策略》的专题讲座。吴老师从2018上海高校的招生方式来看基础教育方式的改变,并以结合其身边的实案例,详细讲述了综合素养的重要意义以及综合素养的主要考察点。随后深入地阐述了新高考考试内容与方式的改变,由统一性变为选择性,文理不分科,学生可凭兴趣自由选择课程;由原来的一考变多考。吴老师也重点强调了在新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师角色的变化,由传统的教师变为导师,为每位学生的个性成长服务。最终得出新的教育的组织形式为:走班制与固定制相结合;班主任制与导师制相结合;个性化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间接知识学习与直接的真实体验相结合。吴老师通过一系列实际案例,让在座的诸位教师深刻认识到新高考的精髓。

下午三点整,我们迎来了来自湖北大学教育学院的叶显发教授关于《“课程履历”视野下重新发现课堂》的讲座。叶教授开篇以北京十一中学的成功案例为引,以一种跨界的思维谈教育,对新课堂下“两梁四柱”详细阐述,所谓“两梁”为从学科素养到核心素养,从课程履历到课程目标。“四柱”为人际传播,经验改造,有效信息,学科故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给学生提供有效信息,即新颖、有趣、强刺激的学科故事,激励学生主动有目的得学习。叶教授深入探讨教学过程中认知系统与人格系统的相互融通的重要意义。让我们更加明白要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保留孩子的自尊心,提升自信,进而完善人格。也更加意识到教师对学生的重要影响,让学生喜欢老师,进而喜欢上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叶教授平实饱满的讲座让在座的教师受益匪浅,在提高在扎实基础的同时,稳中求变。

第五篇:历史复习提纲

1、人类特有的本领:制造工具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中国云南元谋县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世界上最早的村落:西亚地区(约旦河谷)。

早期城市: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乌尔城)、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摩亨·佐达罗城、中国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

3、四大文明古国及主要的文明成果

1)、埃及(尼罗河):①公元前3000多年前创造象形文字②金字塔(古代埃及国王陵墓,胡夫)③狮身人面像(胡夫的儿哈佛拉)④人类历史第一部太阳历(罗马历法,公历)

2)巴比伦(两河流域)①象形文字②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空中花园”③太阴历:七天一星期,一天12小时,每小时60分,每分钟60秒

3)、印度(印度河流域):①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通用计数法②公元前6世纪,印度,佛教

4)中国:①商:甲骨文②青铜文化(司母戊大方鼎)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甲骨文:商朝,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5、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国家的阐释、文字的发明

6《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迄今发现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

7、最大的金字塔: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胡夫金字塔(高137米)

8、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

9、我们今天通用的公历的来历(埃及人第一部太阳历),阿拉伯数字的来历:古代印度人发明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10、世界三大宗教及它们的创始人、起源地和教义

1)佛教:公元前6世纪,印度乔达摩·悉达多,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

2)基督教:1世纪,巴勒斯坦,耶稣,忍受苦难,可以升入天堂

3)伊斯兰教:610年,麦加(阿拉伯半岛),默罕默德,只信奉唯一的“真主”安拉

11、雅典和斯巴达: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小亚细亚西海岸和希腊各地最重要的两个城邦。

12、西方文化之根、西方近代科学的源头:辉煌的古希腊和罗马文明造就了西方文化之根,古希腊人和罗马人创造出许多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成就,他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成为西方近代科学的源头。

13、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秦国①承认土地私有②奖励农耕③奖励军功④建立县制

14、百家争鸣及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春秋战国时期):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仁”的思想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

孟子,儒家学派代表,实行“仁政”

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非攻”、“兼爱”

韩非子,发家学派创始人,“法治”

孙武,兵家鼻祖,“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15、秦统一措施:①采用“皇帝”称号②建立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把全国划分为郡和县③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准文字—隶书④统一全国货币(圆形方孔钱)⑤统一度量衡制度

16、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赤壁之战奠定基础,魏,汉(蜀)、吴

17、帝国新政和“贞观之治”、“开元盛世”: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他把君主和人民比作舟和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②唐玄宗时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③唐太宗时沿袭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唐朝进一步完善隋朝创立的科举考试制度。

18、司马迁:《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飞撰写的一部史学巨著,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三千年的主要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9、丝绸之路和隋大运河:①张骞通西域以后,开通了一条从长安向西往中亚、西亚,直达欧洲的交通大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亚欧大陆桥是一条横跨亚欧大陆的洲际铁路,它东起中国的日照港、连云港,西至荷兰的鹿特丹港、安特卫普港,被成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②隋统一南北后,隋炀帝用了6年时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这就是京杭大运河。

20、古代科技的典范:宋元时间,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高峰。火药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发明。宋元时期,被应用于战争。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21、《马可·波罗游记》:13世纪末,意大利威尼斯有个叫马可·波罗的商人,写成了著名的《马可·波罗行记》。

22、丝路知多少:张骞出使西域;西汉设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的西域事务);玄奘西行(唐太宗时的高僧,居留域外17年,行程5万余里,携带657部佛学经典返回长安。还将自己的西行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马可·波罗来中国。

下载2018届新高一历史合格考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届新高一历史合格考复习提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必修一政治复习提纲1

    第1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一、夏朝:时间、政治制度(选择题) 二、商朝: 时间、政治制度、特点(选择题) 三、西周:时间 (一)分封制 1、含义:2、目的:3、对象:4、内容5、 影响 (积极、局限) (......

    历史必修一、二、三复习提纲

    2009届高三历史必修Ⅰ、Ⅱ、Ⅲ复习提纲 说明:依据《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历史)》整理。 中国古代史各时期知识点总汇 商 西周 政治制度: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 商......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的政治制度: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是禹,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开始于 夏朝, 启 即位后......

    新高一暑假作业

    新高一英语暑假作业一.仔细阅读并自学《新概念英语》课本L59-70。自学要求:1、摘抄好的句式结构,仿照结构造句。2、回答课后问题,完成摘要写作。3、学习“关键句型”及“难点”,......

    新高一工作思路(推荐)

    2008年新学期工作思路 2008年8月我将迎来我第三轮的班主任工作,对于新高一的工作思路,我按照总旨:班风的形成,设立了5个分目标,我的第一学期主要工作也会围绕这五个目标展开。我......

    新高一自我介绍

    新高一自我介绍1 时光荏苒,初中三年已经结束,高中的大门向我走来。这里我要自我介绍下,我叫xx,以前在初三是团支书,我认为我的优点是诚实、热心、性格坚毅。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

    新高一数学

    个性化小组课成绩成长成才新高一数学暑期衔接课教学计划 高中阶段数学与初中阶段数学相比知识结构上有很大的变化,从初中到高中的过度阶段是学习数学的一道坎,以至于有很多同......

    新高一招生(精选)

    新高一如何衔接暑假辅导是关键 初中升高中不仅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在学业上也有很大的变化。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进度、方法、习惯、心态等方面都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