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保教学案例--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教学案例
连南县顺德小学 曾松新
教材说明:《自然之道》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群旅游者出于同情心,从食肉鸟口中救下一只幼龟,却使龟巢里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倾巢而出,导致成百上千的幼龟受到伤害。揭示了“自然之道不可违”的自然规律。学习本课,除了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学会理性地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去保护大自然,探究自然的规律。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增强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理解“道”。
1.这篇课文的题目比较抽象,所以,新课伊始,安排一个猜成语故事的环节导入,当学生猜出这个成语是“拔苗助长”时,追问:“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说出不顾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会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这时,引出课题“自然之道”。
2.追问:道指什么?(规律)什么是自然之道?(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规律)3.过渡:这篇课文向我们揭示了怎样的自然规律?又给 我们什么启示呢?
(二)初读课文,概括故事。
1.边读边思考:围绕自然规律,课文每一部分讲了什么 内容?
2.理清线索:我们和同伴本想救幼龟反而伤害了幼龟。迅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救龟?(3、4段)哪几个自然段又写幼龟受到伤害的?(5至8段)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课标》对四年级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学生概括完文章主要内容后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先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然后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导学“救龟”。
1.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1)什么是“愚不可及”?(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
(2)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读3~5自然段)2.“踌躇不前”在文中是形容谁的?找到那个句子,读 一读,再联系上文想一想什么是“踌躇不前”?(欲出又止)
3.“正在这时,一只嘲鸫用尖嘴啄它的头,企图把它拉到 沙滩上去,幼龟的生命受
到威胁。”同学们,此时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引导 学生体会作者和同伴当时急于救小海龟的心情。)4.自由读第4节,画一画游人和向导的不同表现。
(1)游人:紧张 焦急
(2)向导:极不情愿
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
样的。”(朗读体会若无其事)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 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把“极不情愿” 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四)自学“伤害幼龟”
1.(过渡: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 了一件好事,可是接着发生的事却出乎意料。)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课文5~8段描写了图中的内容。)
2.读5~8自然段,画出引发你深刻的感受的句子,并在 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
3.学生交流感受,教师随机出示重点句子。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结队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想一想幼龟鱼贯而出的场面是什么样?读读下文,幼龟为什么会鱼贯而出?)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① “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颓丧” ②由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 ③“我和同伴们”此时心情怎样?)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①感受向导此刻的心情,指导朗读,体会“悲叹”。②说一说向导为什么而悲?“幼龟的惨死” ③又在叹什么?“人类强行改变自然规律的无知”)
(五)讨论。
1.学到这,让我们再回头读一读向导最初说的那句话。
(出示)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①朗读。
②这句话看似普通却意味深长。同学们,联系向导前后说的话,你有什么问题?
2.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还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有的同学认为向导做的对。以此来让这些旅行者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可能更多的同学会说向导做的不对。不能以牺牲几十只幼龟的生命为代价来让人们觉醒。)
3.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向导的做法不对,他自己也知道,所以他才淡淡的说,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那么在这里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呢?”
(学生马上回答说是太平洋绿龟有保护自己的方法,教学难点由此得以突破。)。
(六)启示。
1.想象:当海滩上最后一只海龟艰难的爬进大海,看到那长长的沙滩足迹时,你最想说什么?(揭示中心:顺应自然,遵循规律,才能保护自然,造福人类。)
(七)板书设计:
23.自然之道
(顺应自然,遵循规律)
游人:紧张 焦急——震惊 悔恨
“救”
向导:极不情愿——悲叹…… 害!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十七日
第二篇:《自然之道》教学案例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四年级 语文 侯旭梅
教学目标 :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采用朗读,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借助想象等方法体会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然之道的含义,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3、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借助对文本空白处的想象,当堂练笔,提高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2、体会“我和同伴”看到“眼前的一幕”所引发出来的蕴意;
3、对文本空白处——食肉鸟怎样凶猛地啄噬幼龟的场面的想象,内化语言,感受自然之道,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难点:结合上下文,采用联系对比、换位思考、抓重点词等方法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太平洋绿龟的图片或生活习性等资料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品析体会——积累写话——课外深化 使用教材的构想: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质疑,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入三个场景,充分把握语文课的基础训练点,采取“以读促思,联系对比、换位思考、抓重点词”等方法,反复体会“我和同伴”的行为和“向导”的话语,揣摩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受到启示。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整合导入
1、阅读单元导读,了解本单元的主题以及要求,并粗略了解本单元要学习的课文。(从整体入手)
2、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今天,我们,就将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得到启示。
3、读题质疑。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
(预设:道指什么?什么是自然之道?)
二、自由朗读,疏通字词,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课文的情感。【设计意图:独立识字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检测学生能否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认读生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4、了解主要内容,理清线索。
(1)课文围绕幼龟离巢进入大海写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用“先……再(接着)……最后……”的句式训练说话。
5、质疑归纳
(1)分组提出问题,组内解决,解决不了全班提出。(2)全班质疑归纳。
为什么说“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中,你的收获是什么?能小结一下吗? 当堂测试
一、听写。
旅游 筑巢 幼龟 侦察 企图 蠢事 补救 悲叹 争先恐后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响彻云霄
二、互相说说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板书设计】
9、自然之道
“我们”救一只幼龟→ 误导众幼龟 →众幼龟被海鸟啄食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让我们和作者与七个同伴再次来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别忘我们的目的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回忆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归纳并随机板书。
【设计意图:可以根据故事的发生、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对四年级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在此设计了这一环节。】
2、引导看板书质疑。文中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难道救龟有错?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文本
(一)我们一起看救龟。
什么情况才需要救?(预设:紧急、危险,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1、自由读三、四自然段,想想从哪儿感受到情况的危险?
2、抓重点字词,理解品悟。(1)理解品悟“突然”
老师听出来了你强调了“突然”这个词,说说你的理由!是啊,出乎意料!始料不及啊!谁来读?(2)欲出又止”
“欲出又止”是个新词,知道它的意思吗?
它的“出”是为了什么?那么“止”呢? 想出来又不敢出来,这就是“欲出又止”。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的意思跟它接近,找找!(踌躇不前)(3)“啄”“拉”
“他用嘴啄幼龟的头”,多危险,多狠啊!谁来读?
3、演中促读,演中理解(1)小组表演。(2)上台表演。
(3)这个场面真令人紧张、揪心啊!你为什么要这么小心、谨慎呢?(指答)
小结:是的,幼龟对回到大海的渴望,对生命的渴望是如此地强烈!
4、设身处地,进入情境。
(1)你就站在旁边,看到眼前一幕,你想说什么?
(2)向导又是什么表现?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为什么又抱起小龟,放入大海呢?(预设:可以有多种见解。)【设计意图:让学生进入情境,设身处地地去想,可以很好地理解文本。旨在达成第4个目标。】
(二)进入情境,理解害龟
1、有了我们的帮助,那只幼龟顺利地到了大海。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自由读5—8段,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2、交流。
(1)抓住“鱼贯而出”“ 结伴而出”“ 结队而出”等词体会害龟。课件出示: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查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①谈“鱼贯而出”。课文中还有两处地方也写到了很多幼龟从巢中爬出来,你找到哪些词句了?(适机点击:结伴而出、结队而出)齐读三个句子。同学们,你们想一想,这三个句子都在写很多只幼龟从巢中爬出来,那么这三个词意思一样吗?能不能调换顺序呢?(交流)是啊,越来越多的幼龟争先恐后地爬出来,它们是多么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大海去啊!指导读好句子。
②“数十只”。“数十只”是多少只?(几十只)。那么在这件事情中,仅仅是数十只幼龟成为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2)从食肉鸟的表现体会海龟。
课文没有直接描写食肉鸟怎样凶猛地啄噬幼龟的场面,但我们仍然可以透过这些语言文字,看到当时的情景。现在,就请大家深入地、反复地研读这些句子,你从哪些关键词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你可以在句子中做做记号,写写批注。(预设:无遮无拦、饱餐一顿——幼龟们完全暴露在沙滩上,十分危险,让食肉鸟吃了个痛快。)有感情地读句子。
(3)从救龟的场面体会害龟。教学中,运用了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摘”、“抓”、“放”、“奔”、“奔跑”等一系列动词的作用。
(4)引导想象:现在,你们就是向导抱起的那只小幼龟,你想对“我和同伴”说什么?对向导说什么?(预设:游人的愚不可及:我本来没有什么危险,你还在紧张、焦急、甚至呼喊,你们是多么的愚蠢,不知其道而违背,还有情可原,但你们更不应该做得是知其道而违之。所以说你们是愚不可及的蠢。〕
【设计意图:这是文中的难点,及时换位思考想象是对人物的解剖,有利于上升主题。检测第2个目标的达成。】
3、面对此情此景,[出示句子:“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不会受到伤害。”]体会:“悲叹”、“愧疚、悔恨”之情。
好,下面让我们也学着向导一起发出悲叹:引读——“悲叹”句子。【设计意图: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它对领悟情感陶冶情操培养情趣很有好处。所谓读文悟道披文入情,强调的就是读。】
4、词语盘点,写话练习
此刻,你就是我们中的一员,你们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交流)我们深深自责,我们追悔莫及,因为我们自作聪明,好心办坏事,违背了自然之道。现在只能向绿龟表示深深的歉意,请拿起笔,可以给他们写信,可以写写你心里的感受,或是从这件事中受到的教训,得到的启示。
【设计意图: 文本始终是处于“召唤状态”,引领读者去填补它、激活它、创造它、完善它。想象是人类思维的翅膀,让学生在文本个性化的阅读中放飞想象,是学生走进文本,超越文本的实践活动。这个环节进一步落实第4个目标。】
三、回归“道”,提升文本理解。
是的,正是因为我们的好心,却干了这么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也正是因为我们的好心,让那些原本满怀着对生命的无限渴望,满怀着对大海无限向往的幼龟,那些刚出生后不久的小生命,竟然惨遭毒手,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事啊!这就是我们违背了[点课题:自然之道]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同学们,自然万物,都有着它自己生存的方式和规律,只有遵循了“自然之道”,(板:遵循)才能使我们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如果不按规律办事,就会造成我们无法想象的严重后果。这也正是这篇课文所传递给我们惨痛的教训。(可以让学生自由说)
四、作业:
1、描写食肉鸟凶猛地啄噬幼龟的场面。
2、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或其他自然现象。走入大自然,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
【设计意图:课内外知识的沟通,已悄悄拉开了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序幕,激发学生主动走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也让短短的40分钟不是划上圆满的句号,而是引导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板书:
遵循
自然之道 救? 害!
游人:紧张焦急——震惊悔恨
向导:极不情愿——悲叹…… 达标检测设计:
刚才的词语盘点,写话练习可以作为本节课的达标检测。教学反思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岛上所闻、所见、所做、所想为线索,描写了小海龟群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冲突场景。揭示了大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我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力求主线明确,目标定位准确,按照从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结构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力图让学生通过自主读文、感情朗读、对比体验等过程,理解文章内容。在课堂上,我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进入文本充分发表见解的平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占有大量的静心阅读的时间、解决心中的疑团,梳理阅读的感受,真正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放到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
一、成功
在这堂课的教学进程中,我曾多次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当时情境,与“我”同忧、同喜、同悲、同乐。听着学生们一句句如同真实般的描述,我知道孩子们读懂了,悟中明白了,也证实了这种想象教学也是一种手段,而且收到了良好的实效。同时,我抓住学生喜欢展示、乐于表演的特点,把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故事情节还原成鲜活的生活画面,学生兴高彩烈的表演,如情入境的感悟。当这些活动的画面在学生脑海中跳跃时,学生对词语的意思,对文章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
二、遗憾
评价缺乏有效激励。评价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催生剂。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无疑会唤起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的进取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虽明于心而未能及时明于行,致使学生不能及时得到激励,当课堂的生成不在预设范围之内,不能有效地调控课堂,以上存在的这些遗憾,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加以重视和改进的。
第三篇:《自然之道》教学案例
《自然之道》教学案例
表白寺镇孙耿小学
《自然之道》教学案例
【案例】
〖片段一〗师:让我们先回到我和同伴们做蠢事前所看到的那一幕,找找他们的哪些行为是愚不可及。默读课文3-4自然段,把有关的内容找出来,细细体会,在旁边写上批注。
读后交流:
生:(读文)“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这句话让我体会到他们的确愚不可及,从幼龟的举止中,已经知道这只龟是侦察员啊,为什么没有想到不要阻止它的行为呢? „„
〖片段二〗师:我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愚不可及了,作为了解自然之道的向导,何尝不自责呢?如果你是向导,你内心会怎样?(出示)
看到美丽的沙滩上充满了血腥,我(向导)心里难受极了:。
生1:我是学生物的,知道自然之道,竟然没有拦住这些无知的游客。我失职!
生2:我明明知道他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不制止,反而抱起那 只小龟朝大海走去,才导致这样的结果,可恨啊!
„„
〖片段三〗师:学到这,你一定对“自然之道”有了更多的感悟。
让我们当回作家给文章加上一句富含哲理的结尾,给人们以启示。
自然之道,奥妙无穷,这次经历让我深深地感悟到:
生1:自然之道,奥妙无穷,我深深地感悟到:违背了自然规律,大自然就会给我们惩罚。
生2:自然之道,奥妙无穷,我深深地感悟到:如果不了解自然规律,就会好心办坏事。
„„
——选自视频直播课四年级下册《自然之道》
【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
程。在这些对话之中最关键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它是其它对话的根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其实就是在情感的驱动下,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与作品人物对话,引发情感共鸣。在对话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打造有效对话:
(1)把自己当旁观者。
在阅读时,让学生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平心静气的读书中客
观地与文本对话,理解文章本意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片段一中的批注默读后的读书体会交流,就是一种不带个人主观色彩的与文本的倾心、真诚对话。
(2)把作品人物当自己。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读懂向导的懊悔、自责之情,片段二教学时,教者让学生假想自己就是文中的向导,想象自己在文中所描写的那种境界中会怎样想,把书读进心里,从而达到“文我一体”“文中有我,我中有文”的读书境界。换位体验,这是一种零距离的对话,学生在积极的体验活动中触摸着文本中角色的情感脉搏,获得真实感受。应该说,换位思考是让学生与文本真情对话的特别有效的教学方法。
(3)把自己当成作者。
在文本阅读时,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作者,走进语言文字,跟随作者作一次思想的旅行,就能帮助他们有效地感悟文本,让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变得更有价值。如片段三让学生当回作家给文章加上一句富含哲理的结尾,就使他们对“道”的理解不仅仅是对文字本身的理解,而是在抒发心声中内化“自然之道”,深刻领悟文本内涵。
第四篇:《自然之道》教学案例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王闯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理解“道”。
1、这篇课文的题目比较抽象,所以,新课伊始,安排一个猜成语故事的环节导入,当学生猜出这个成语是“拔苗助长”时,追问:“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说出不顾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会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这时,引出课题“自然之道”。
2、追问:道指什么?(规律)什么是自然之道?(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规律)
3、过渡:这篇课文向我们揭示了怎样的自然规律?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二)初读课文,概括故事。
1.边读边思考:围绕自然规律,课文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2.理清线索:我们和同伴本想救幼龟反而伤害了幼龟。迅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救龟?(3、4段)哪几个自然段又写幼龟受到伤害的?(5至8段)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课标》对四年级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学生概括完文章主要内容后总结把握文章主
要内容的一般方法:先了解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然后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导学“救龟”。
1、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1)什么是“愚不可及”?(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
(2)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读3~5自然段)
2、“踌躇不前”在文中是形容谁的?找到那个句子,读一读,再联系上文想一想什么是“踌躇不前”?(欲出又止)
3、“正在这时,一只嘲鸫用尖嘴啄它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幼龟的生命受到威胁。”同学们,此时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和同伴当时急于救小海龟的心情。)
4.自由读第4节,画一画游人和向导的不同表现。
(1)游人:紧张 焦急
(2)向导:极不情愿
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朗读体会若无其事)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把“极不情愿”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四)自学“伤害幼龟”
1、(过渡: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接着发生的事却出乎意料。)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课文5~8段描写了图中的内容。)
2、读5~8自然段,画出引发你深刻的感受的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
3、学生交流感受,教师随机出示重点句子。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结队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想一想幼龟鱼贯而出的场面是什么样?读读下文,幼龟为什么会鱼贯而出?)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① “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颓丧” ②由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③“我和同伴们”此时心情怎样?)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①感受向导此刻的心情,指导朗读,体会“悲叹”。②说一说向导为什么而悲?“幼龟的惨死” ③又在叹什么?“人类强行改变自然规律的无知”)
(五)讨论。
1.学到这,让我们再回头读一读向导最初说的那句话。
(出示)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①朗读。
②这句话看似普通却意味深长。同学们,联系向导前后说的话,你有什么问题?
2、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还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有的同学认为向导做的对。以此来让这些旅行者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可能更多的同学会说向导做的不对。不能以牺牲几十只幼龟的生命为代价来让人们觉醒。)
3.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向导的做法不对,他自己也知道,所以他才淡淡的说,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那么在这里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呢?”(学生马上回答说是太平洋绿龟有保护自己的方法,教学难点由此得以突破。)。
(六)启示。
1.想像:当海滩上最后一只海龟艰难的爬进大海,看到那长长的沙滩足迹时,你最想说什么?(揭示中心:顺应自然,遵循规律,才能保护自然,造福人类。)
(七)板书:
9自然之道
(顺应自然,遵循规律)
游人:紧张 焦急——震惊 悔恨
向导:极不情愿——悲叹„„
害!“救”
第五篇:自然之道教学案例
自然之道》教学案例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我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我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教学现场:
我的“奇招”就是大胆地分割原有的文本,分步二次呈现教材。在故事情节急转处“横砍一刀”,在第一次印发给学生的教材中隐去了文章的后半部分,只呈现“我们催着向导抢救探路的幼龟”部分。请看以下的教学片断:
1、出示发生在沙滩上那令人紧张的一幕的句子,读读这段文字,哪些词语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2、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生物学向导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指导读出我们的焦急来,读出向导的漠然和若无其事。
3、师:“‘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向导吗?
生1:不能见死不救啊,向导,求求你快救救小海龟吧!
生2:向导,这些小生灵也是有生命的啊,不能让它成为食肉鸟的美餐!生3:向导,你怎么可以这样若无其事呢?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啊!
4、师:同学们,故事到这还没有结束,在我们的努力下,小绿龟得救了。(齐读)面对此情此景,我和同伴、向导,幼龟又是怎样的?请你们给这个故事编个结尾吧!(生补写结尾)
生1:得救的小幼龟在波浪中伸出脖子,不住地点头,好像在向我们表示感谢哩。生2:我们高兴地看着小幼龟在快活地游向大海深处,心里像吃了蜜糖一样舒服。生3:向导在我们的指责中惭愧地低下了头„„
此时,所有学生的心都和作者一齐跳动,他们和作者一样为小幼龟的命运而着急、担心、揪心;都对向导的无动于衷、铁石心肠、冷酷无情的表现义愤填膺;都在为我们所做的拯救行动而高兴万分。
学生也以为这个故事与平常看到的环保故事一样有着美丽的结局了。这时我见时机已经成熟,情感基调突然下沉:
“从同学们写的文字中,老师感受到你们那颗善良、真挚的心!但是——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其实故事的结尾还在老师手中,请同学们快速地把结尾部分传下去,静静的看,默默的读!看看他的结局和你的结局有什么不一样?”
此时,课堂中孩子们读着,读着,先前的那种热烈高兴的参与氛围荡然无存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双双震惊哑然的眼睛,一张张神情凝重的面容。
5、师心情沉重地说:老师注意到了同学凝重的表情,听到了同学们发出的叹息声,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1:天呐,太想不到了,我们竟干了件愚不可及的事!
生2:太悲伤了!太令人触目惊心了意想不到了!真是让人震惊啊!
生3:海滩上的这一幕,真是残不忍睹啊!我们错了,我们是好心办坏事啊!
6、师:是啊!这3个自然段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读读这3个自然段,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感情?
7、师: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刚才说的那句话(出示),还会劝告他吗?你还会哀求他吗?还会去指责他吗?你现在对向导的话,对“自然之道”这四个字,有更深的理解了吗?
生1:小幼龟们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所以我们不能破坏它。
生2:如果不尊重动物的生活规律,一厢情愿地保护它,反而适得其反。
生3: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不能逆天而行。
„„
这一节语文课便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结束了。从教学情况看,既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得到了实现,教学的难点“自然之道”的内涵也深入人心。
观点二:情感体验是语文教学目标之一,但不是最终目标,语文教学要深入感悟文本。我“创意设计”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最强烈的情感体验,而且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以情感为线组织教学,让学生入情—悟情—动情—表情,应该说是经受了实践检验的,是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之路。这里的“情”,既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情”也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但是,从语文的本体来说,“情”更多的是语文教学的“桥梁”和“媒介”,是组织教学的手段和策略。入情、动情之后,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亲近文字,抓住细节,深入的感悟文本,体悟文字的脉搏,决不是那种肤浅的“你说我说”的感动。观点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自然之道》这篇课文如果按照常规教法,让学生先整体感知,通读文本,学生就一目了然地知道了整个故事的变化和结局,就会很难提起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他们的情感就会波澜不惊,对于“自然之道”的内涵理解也是泛泛而谈。就好像你已经知道了电视剧的大结局后,你对情节的曲折发展的关注就兴味寡然了。而我能根据文本的特点,采用了“不完满阅读对话文本”,对教材进行了大胆地、创造性地重组,二次呈现教材,给学生带来的是巨大的“情感冲击波”和“视觉震憾力”。学生主动地去填补、完善、建构,激活原本凝固的文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然之道”的内涵,并且这种道理的悟得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参与的,更显得刻骨铭心。一堂课好不好,发展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