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必然》读书笔记
《必然》凯文•凯利
【关于本书】 【主要内容】
一、科技有偏好
二、如何理解必然趋势
三、基本结构
第1期,“形成”。第2期,“知化”。第3期,“流动”。第4期,”屏读”。第5期,“使用”。第6期,“共享”。第7期,“过滤”。
第8期,“重混'’和”互动“。第9期,”追踪'’和“提问”。第10期,“开始”。【金句】
第1期:未来的第一个必然趋势——形成
一、科技的出现方式是渐变的
二、不断升级将会是一种常态
三、人人都将是菜鸟
四、“变化”正在欺骗你
五、你没迟到 【金句】
第2期:未来的第二个必然趋势——知化
一、人工智能是最热的创业机会近期人类科技有了三大突破:
1.廉价的并行计算。2.深度学习能力的加强。3.大数据的突破。
二、人工智能的本质是“知化”
三、人工智能会替代人类工作
1.人类能干,但机器人会干得更好的工作。2.人类不能干,但机器人可以干的工作。3.人类想要从事,但还不知道是什么的工作。4.只有人类能从事的工作。
四、人和智能是共生关系 【金句】
第3期:未来的第三个必然趋势——流动
一、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复印机
1、互联网把使用它时所产生的一切行为、特征、想法,都拷贝成了复制品。
2、计算时代的三个阶段:
二、无法复制的东西才有价值
1.即时性。2.个性化。3.解释性。4.可靠性。5.获取权。6.实体化。7.可赞助。8.可寻性。【金句】
第4期:未来的第四个必然趋势——屏读
―、我们都是“屏幕之民”
1.”言语之民“: 2.”书籍之民“: 3.”屏幕之民“:
二、权威完蛋了
三、知识将是片段的大杂烩
四、阅读会变得社交化
1、阅读具有了社交属性。
2、书籍是没有中心的,到处都是边缘。
五、屏读时代鼓励功利性的思考 【金句】
第5期:未来的第五个必然趋势——使用。
一、使用比占有更加重要
二、减物质化
三、未来的服务是按需响应
四、平台协同
五、云端将成为基础设施 【金句】
第6期:未来的第六个必然趋势--共享。
一、共享一切
1、未来,几乎没有什么东西不能拿来共享。
2、随着人们协同程度的增加,未来群体的组织形式将会呈现四个层次。
二、自上而下的管理智慧
三、众筹
四、共享的商机 【金句】
第7期:未来的第七个必然趋势——过滤。
一、人人需要过滤信息
二、理想的过滤器
三、过滤器关注的是注意力
四、注意力将向体验迀移 【金句】
第8期:未来的第八个必然趋势——重混;第九个必然趋势——互动。
一、重混
二、底层才是文化的中心
三、”老虎“可以靠”蚱蜢”活着
四、互动 【金句】
第9期:未来的第十个必然趋势——追踪;第十一个必然趋势一一提问。
一、追踪
二、量化自我
三、更多不可能将出现
四、提问更有价值
五、好问题的标准 【金句】
第10期:未来的第十二个必然趋势——开始。
一、人类在“织网”
二、新世界的开始阶段
三、结尾 【金句】
【关于本书】
凯文•凯利,人称KK,硅谷最著名的预言家,第一届黑客大会的发起者。
这本书全面介绍了科技作为一个新物种所具有的基因特征、所思所想、行为规则和未来走向,指出了这个物种不断变迀的12个趋势——形成、知化、流动、屏读、使用、共享、过滤、重混、互动、追踪、提问、开始。
【主要内容】
一、科技有偏好
科技在本质上是有偏好的,科技遵循的物理原理和数学原理,会引领着科技朝着一个特定方向发展。必然,是一种大趋势,一种科技发展的合力。
单个孤立的计算机,并不能带来多大的用处。直到20世纪八十年代,计算机通过电话线互相连接起来的时候,它才开始发挥强大的影响力,因为互联网形成了。在这之后的30年,互联网从社会的边缘进入到全球舞台的中心位置,以互联网为根基的社会经济也受到极大的推动,各种新生事物频繁出现。现在,孕育这些趋势的基础环境依然在活跃发展,所以,这些趋势在未来至少30年还会持续增长。
二、如何理解必然趋势
这12个必然趋势,就是推动科技发展变化的动能,将会持续30年。每一个趋势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相反,它们是高度叠加的力量,彼此依存,相互促进。对于这些趋势,拒绝它们并不划算,我们只能拥抱它们,善加利用这些力量,洞察它们的偏好,让我们的产品、服务和管理顺应这些科技趋势,才能从中获益。
三、基本结构
第1期,“形成”。
形成,指的是未来科技的出现方式。机器将会更新自己,随时间慢慢改变自己的功能。讲到人类社会的最终归宿,一种社会形态“进托邦”,以及如何在这个社会里把握机会、创造商机。
第2期,“知化”。
所谓知化,就是让一个事物具有认知能力。指的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把人工智能置入到普通事物中,才能带来真正的颠覆。在人工智能的占领下,人类会面对什么样的形势,如何做才能不被机器人淘汰。
第3期,“流动”。
指的是互联网上一切事物的存在方式,一切都将是”流“。想要在全新的领域中成功,就要掌握新出现的流动性。我们还会讲到,在免费大量出现时,怎么让别人愿意花钱买你的产品。
第4期,”屏读”。
内容载体从纸张转移到了屏幕上,屏幕无处不在,它会持续扩展人类的阅读量和写作量,最后,世界上所有的书都会通过互联的词语和理念连接起来。
第5期,“使用”。
使用,是对物品的利用方式。未来,使用比占有更重要,未来的服务、组织形式都会发生变化。
第6期,“共享”。
未来,我们会乐于共享一切。找到一个从来没有被共享出来的要素,设计一种新的方式把它共享出来,就是商机。
第7期,“过滤”。
面对海量的优质信息,我们需要一个超级过滤系统,因为只有真正让你疯狂的事才值得看。由此可见,在未来得注意力者得天下。
第8期,“重混'’和”互动“。
重混,就是对已有事物重新混合的意思。我们现在已经能够做到把文章进行重混,但我们还没有做到对电影的重混。未来,像读书一样读电影,做标记索引,搜索任何一个你想要的镜头,这个领域存在巨大的赚钱机会。互动这个趋势得益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未来所有的设备都需要互动,如果有什么东西不能实现互动,它就会被当作坏掉了。虚拟现实,把未来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大触摸屏,一切设备都在跟人类互动。我们还会给你讲讲,未来的无形世界究竟会是什么样。
第9期,”追踪'’和“提问”。
通过无处不在的传感器,人们时刻进行着自我的追踪。自我追踪的范畴将涵盖人类的整个生活。这些行为的数据也将成为新的财富,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在万物互联的世界,到处都是超级智能的答案,答案将变得廉价,而问题会变得更有价值,所以提问这个趋势在提示你,谁能提出好问题,谁就更会受到青睐。
第10期,“开始”。
这一章是对前面所有章节中所讲趋势的总结,又回到最开始我们说的,所有这些科技的最大推动力--互联网。凯文•凯利把人类正在搭建的超级互联网叫做霍洛思,我们正处在霍洛思形成的最初时刻,不过它的变化发展就是未来的常态,所有这些变化都只是刚刚开始。
【金句】
1.科技本身是一个物种,和微生物、植物、动物一样,而我们人类,只是喂养它长大的仆役而已。
2.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前提下,决定科技发展动态的物理原理和数学原理会青睐某些特定的行为。
3.书中提到的12个动词,更准确地说,它们不仅仅是动词,还是一种现在分词,用来表达持续动作的一种语法形式。
4.这12个持续动作中,每一个都是一种正在发生的趋势。所有迹象表明,这些趋势将持续至少30年。作者把这些元趋势称为“必然”,是因为它们植根于科技的本质,而非社会的本质。这些动词代表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会呈现在我们文化中的一系列元变化,这些元变化已经在当今世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描画。
5.这些力量并非命运,而是轨迹。它们提供的并不是我们将去往何方的预测,只是告诉我们,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向哪些方向前行,必然而然。
第1期:未来的第一个必然趋势——形成
一、科技的出现方式是渐变的
科技的出现方式是渐变的,也就是我们说的becoming(形成)这个词。这个变化方式有两个特点:第一,它是一点一点演变的,但这个东西变了之后,可能连亲妈都认不出;第二,这个变化的过程绵长而持续,让你感觉不到。
这是人类经验中从来没有过的一种新事物出现的方式。凯文•凯利把科技的这个渐进式的变化状态叫“进托邦”,准确地说,人类现在已经进入进托邦。
二、不断升级将会是一种常态
所有的新科技都是需要维护的,可以说,我们的工具越复杂,就越需要我们的照料,科技产品也是一样。即便你不太想升级,但你必须这么做,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在升级,就像军备竞赛一样,升级已经成为事物本身的存在方式。
进托邦在产生新利益的同时,也在制造几乎同样多的新麻烦。昨天的成功,可能带来今天的新问题,而针对今天问题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又会给明天埋下隐患。在这种问题和解决方案同时进行的循环扩张背后,真正的利益也在逐渐积累起来。我们每一年的创造,都比每一年的破坏多出那么一点点,就是这么一丁点的积极的变化,积累数十年,才能进入我们所谓的文明中,它带给人类的利益是无穷的。
三、人人都将是菜鸟
在这个“形成”的时代里,无论你使用一样工具的时间有多长,无尽的升级都会把你变成一个菜鸟。在未来,我们每个人都会一次又一次地全力避免成为掉队的菜鸟,永无休止,无一例外。这是因为,首先,在未来30年中,大部分可以主导生活的重要科技产品还没有被发明出来;其次,新科技本身需要不停地升级,你的更新速度总也赶不上科技迭代的速度。在确保新科技被淘汰前,你需要掌握所有技能,你不会有任何多余的时间可浪费。
新事物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欲望、新的需求,好像是在人们的思维里硬生生挖出了很多新的沟壑。科技确实是人们不快乐的根源,它让我们永远追求新,但新只是转瞬即逝的,新的东西总是被更新的东西取代,所以人们的满足感也在不断地失去。但也正是科技,让我们不同于我们的动物祖先,我们不止满足于生存,还要疯狂地去创造前所未有的新欲望,正是这种不满足,触发了人类的创造力,推动我们成长。
四、“变化”正在欺骗你
在“形成”的时代里,事物今天会比昨天更好,虽然变好的程度可能只是那么一点点。“变化'’是一个持续渐变的过程,它是一 种渐进式的改进,也是一种温柔的进步。往往在不断变化的动作当中,人们就不会再去注意这些动作,所以”变化“成为了一 种可以自我掩盖的动作,只有当我们回顾过去的时候才会发现。
同时,这种变化的方式本身就在变化,但由于我们倾向于从旧事物的框架中来观察新事物,我们对未来的展望也会曲解新的事物,好让它适应我们已知的事物,所以我们总是会被”变化“欺骗。
五、你没迟到
未来30年会出现的东西现在一样也没出现,或者是假装成别的东西。看一眼你周围,所有的东西在未来都会变。随便认出一个,然后推动它向未来的方向转变,你就发财了。仅就今天的互联网而言,还什么都没有发生呢,互联网只是开端的开始。
如果我们能够乘坐时光机前往30年以后,再从那时的视角来回顾现在,我们就会意识到,在2050年,大部分伟大产品都还没被发明出来呢。在2050年的人会说:你能想象在2017年当一个发明家会有多棒吗? 那是一片广袤的处女地。你随便找个什么东西,都可以加上人工智能,上传到云里面去。那时的设备不像现在,传感器成千上百,很少有超过一两个的。那时的期望不多,壁垒很低,成为第一轻而易举。所以,如果你能像未来的人一样,意识到现在的可能性,那么,你也能掌握绝好机遇。
【金句】
1.科技这种微小的进步既不引人瞩目,也不鼓舞人心,还极容易被我们忽略,因为进托邦在产生新利益的同时,也在制造几乎同样多的新麻烦。今天的问题来自昨天的成功,而针对今天问题的技术解决方 案,又会给明天埋下隐患。随着时间流逝,真正的利益便在这种问题与解决方案同时 进行的循环扩张背后逐渐积累起来。
2.我们与动物袓先的区别,在于我们不止满足于生存,还要疯忙着去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欲望。正是这种不满足触发我们创造,推动我们成长。
3.在进托邦的模式里,事物今天比昨天更好,虽然变好的程度可能只是那么一点 点。它是一种渐进式的改进,也是一种温柔的进步。
第2期:未来的第二个必然趋势——知化
一、人工智能是最热的创业机会近期人类科技有了三大突破:
1.廉价的并行计算。
GPU的新型芯片,可以让游戏中的一张图片的数百万像素,在 一秒钟内被多次计算。这项技术被拿来运用到人工智能中,让神经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可以在短时间内创造上亿次的连接。
2.深度学习能力的加强。
人工智能还需要更好的算法,用来驾驭这数百亿的神经节点之间的组合关系,让它们运转起来,这种算法就叫做深度学习。就像人的大脑皮层是分层的一样,神经网络也被构建成叠层的模式。拿人像识别技术举例,神经网络中的一层识别了一只眼睛的图像,这个结果被传递到下一层,下一层进一步分析后把双眼归在了一起,再传递到下一层,把双眼和鼻子的图案关联在一起识别一张人脸需要15个层级的神经网络。这几年,这项技术跟GPU结合,让深度学习的速度得到大幅提升。
3.大数据的突破。
全世界的海量数据为人工智能提供了训练的基础材料。每当你键入一个查询词,你都是在帮助训练谷歌的人工智能。所以,人工智能真的来了。人工智能是下一个最热的创业机会,只要挑选一个领域然后加入人工智能就是商机。
二、人工智能的本质是“知化”
知化,就是让一个事物具有认知能力。人工智能的本质就是知化,就是用自动化的知识来解决一切问题。拿化学来说,倒腾瓶瓶罐罐多费劲,加入人工智能后,科学家们可以进行虚拟的化学实验。他们可以在天文数字级别的化学结合中精挑细选,决定哪些更有希望成功,值得放在实验室中检验。
人工智能不是搞出一个比人类还聪明的怪物,而是用自动化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人工智能一点也不可怕,它只是把我们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变得新奇、有趣而已。人工智能还会帮人们变得更聪明。
【案例】 1997年,旧M的超级电脑”深蓝“,击败了 当时具有统治地位的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如今,很多棋手都是”人加机器“,这在比赛中增强了选手的水平。在2014年自由式国际象棋比赛中,纯粹的人工智能赢得了42场比赛,而”人工+智能“型选手赢得了 53 场。
三、人工智能会替代人类工作
在本世纪结束前,如今人们从事的职业中有70%很可能会被自动化设备取代。机器人取代人工是必然的,一切只是时间问题。根据人类和机器的关系,工作可以分成了四类:
1.人类能干,但机器人会干得更好的工作。
在这类工作中,机器人会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比如,搬运工人、药剂师、货车司机、采摘员、手术师、记者等。
2.人类不能干,但机器人可以干的工作。
比如,在一小时内生产一千枚螺丝钉。机器人帮我们完成了人类这个物种无法独立完成的事情。
3.人类想要从事,但还不知道是什么的工作。
在我们发明了汽车、空调、平板电脑和动画片之前,住在古罗马的人不会想到,他们能一边看着动画片一边吹着空调就到了雅典。在机器人的协助下,人类能够完成150年前完全无法想象的事情,可以说这是机器人进入人类生活后,最令人赞叹的。
4.只有人类能从事的工作。
工业化解决了人类生存的大多数基础工作,让我们的吃、穿、住变得很容易,这个时候,人们就会闲下来问问自己,我们还能干什么。在 机器的帮助下,人们才能从忙碌状态中托身,追求更有意思的职业。当然,你也不用担心,因为机器人还能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新工作,发现那些让我们拓展自身意义的事。
四、人和智能是共生关系
到了2050年,薪酬最高的行业一定会依赖那些目前还没有发明出来的自动化技术。也就是说,我们不知道这些工作,是因为让这些工作成为可能的机器和技术还没有出现。机器人会给我们创造新的工作,只是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它们具体长什么样。
将来,我们和机器人的关系会变得更复杂。无论你现在从事什么工作、收入水平如何,在未来都会反复经历机器人替代人的循环,这个循环模式分为7个步骤:
1.机器人干不了我的工作;
2.好吧,它会许多事情,但我做的事情它不一定都会;
3.好吧,我做的事情它都会,但它常常出故障,这时需要我来处理; 4.好吧,它干常规工作时从不出错,但是 我需要训练它学习新任务; 5.好吧,就让它做我原来的工作吧,那工 作本来就不是人该干的;
6.哇,机器人正在干我以前做的工作,我的新工作不仅好玩多了,工资还高; 7.真高兴,机器人绝对干不了我现在做的事情。然后回到步骤1。
在未来,人类和机器之间会形成一种共生关系。人类的工作就是不停地给机器人安排任务,这本身就是一项永远做不完的工作。由此也可以得出结论:以最优化的方式与机器人默契配合的人将会成功。
【金句】
1.未来,我们制造的人工智能都将是为专门任务而设计的,并且通常是超越我们能力的任务。
2.我们最重要的机械产品,不是某样事情比人类做得更好,而是能做人类完全做不了的事情。同理,我们最重要的思维产品也将不是比人类想得更快、更好,而是能 思考人类无法思考的事情。
3.与人工智能的速度和力量相比,它的相异性对我们来说会更有价值。
4.可以100%确定,我们会制造出异类智能。当我们面对这些人造异类时,将和遇到外星人一样,既会受益也会遭到挑战。
第3期:未来的第三个必然趋势——流动
一、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复印机
1、互联网把使用它时所产生的一切行为、特征、想法,都拷贝成了复制品。
软件、音乐、电影和游戏,都是赚钱并且能够轻易复制的产品。新的财富正在互联网这台巨大的复制机器之上建立起来。谁也阻止不了大规模的自由复制,阻止复制,这么做不仅会破坏创造财富的动力,还会导致互联网本身停止运转。
2、计算时代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模仿传统的办公室。
比如,电脑的屏幕上有”桌面“和”文件夹“,还有”文件“,它们层级分明,秩序井然。第二阶段是数字时代,基本单位是”页面“,它不是放在”文件夹“里的,而 是分布在网络当中,”浏览器”取代了“桌面”,而网络的结构是平的。
第三个阶段最基本的单位是“流”。
你刷朋友圈、看流媒体视频、听在线音乐,就连电视屏幕下方都是不断流动的新闻滚动条。在你周围,到处都是通知和不断更新的信息流,就连实体产品也被当作流动服务来出售。(共享单车?)一切不再是固定的、可捕捉、可占有的实体,一切都将是“流”。在这样的时代,赚钱的方式也必须花样翻新。
(流媒体指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在播放前并不下载整个文件,只将开始部分内容存入内存,数据流随时传送随时播放,只是在开始时有一些延迟。)
二、无法复制的东西才有价值
当我们进入第三阶段后,流动的时间变成了实时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复制品无处不在,太过廉价,实际上已经到了免费的地步。当复制品大量存在随手可得的时候,它们就已经变得没有价值了。那么这个时候,无法复制的东西才会变得有价值。在以下8种情况中,人们会愿意付费:
1.即时性。
虽然,你迟早都会找到自己想要的免费复制品,但是如果生产者能将产 品在第一时间发送到你手中,这就有了稀缺的价值。
2.个性化。
个性化要求,是创造者与消费者、艺术家与粉丝、生产者与用户之间的不断对话,营销人员把这叫做粘性。这种关系的紧密程度,是无法通过复制粘贴得到的,因为在这种关系中,双方都对产品的个性化有所投入,也就不太愿意移情别恋了。
3.解释性。
比如为免费的软件提供有偿的技术支持。一些公司只有代码的副本是免费的,但成千上万行的代码给你可能你也不会用,只有通过技术支持和技术指导,它们才会对你有价值。
4.可靠性。
当你免费获得一个流行的软件应用时,即便你可以不看说明书就会用,但你可能还得考虑考虑这个软件是不是恶意程序或者垃圾软件。花钱买个放心,就是在为那些在乎的人提供可靠感。
5.获取权。
有太多东西都可以在什么地方免费得到,但拥有这些东西,往往是件烦人的事儿,你得让它们井井有条,还得与时俱进。这时,通过订阅云端上的付费服务,请别人来照料你的“财产”,而你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用户界面,在任何设备上,随时随地获取这些免费的东西,就太好不过了。(例如“百度网盘”)
6.实体化。
其实从根本上说,数字复制品没有实体。当你阅读一本电子书时会很开心,但有时候,同样的字句印刷在雪白的棉纸上,再配上皮革质地的封面,也非常诱人。把无形世界用更棒的实体化呈现出来,方法无穷无尽。
7.可赞助。
热心的受众和爱好者喜欢鼓励创作者,但他们只在以下几种情况里才会买单:(1)支付方式必须超级简单;(2)支付金额必须合理;(3)可以看到支付后的收益;(4)花出去的钱能让创造者获益。
8.可寻性。
没人看到的产品是没有价值的,而没有被发掘的佳作更是一文不值。当世界上的图书、歌曲、电影、应用和其他所有事情都是海量的,能被寻找到才可能被分配到一点点的注意力。
如果你想要在全新的领域中成功,就要掌握新出现的流动性,变化你的商业模式。在流动中,真正能让你成功的,就是满足我们刚刚讲的8种情况的要求,归结一句,就是精心培育你的产品,让它获得无法通过鼠标点击就能轻易复制的品质。
【金句】
1.当我们进入计算时代的第三阶段后,流动的时间变成了实时模式。一切事物要么是实时的,要么就几乎等于不存在了。想在实时中运转良好,所有事情就必须流动起来,这至关重要。2.当复制品大量存在时,它们就没有价值了,无法复制的东西反而会变得罕见而有价值。
3.网络技术需要没有约束的复制,复制品必然流动。4.数据不会保持静止,万物如今都要流动成为数据流。
第4期:未来的第四个必然趋势——屏读
―、我们都是”屏幕之民”
人类历史上,内容载体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
1.“言语之民”:
在古代,文化通过记忆、念诵和言语口口相传。
2.“书籍之民”:
1440年古腾堡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印刷术快速、廉价、准确地复制了书籍。
3.“屏幕之民”:
现在文字已经从纸张里,转移到了电脑、手机、电子显示屏的像素当中。“屏读”的时代人类文化的根基逐渐从书籍中脱离出来,转移到了屏幕当中。
二、权威完蛋了
”屏幕之民“倾向于忽略书籍中的经典逻辑和对书本的崇敬,人们更加喜欢的是屏幕上的动态流动。
在屏读的世界里,文化变得快速、流动和开放,真相并不是来自某个权威的发布,而是由受众自己一个碎片一个碎片地实时拼接出来的,相比之下,一成不变的书本就不再重要了。快速变化的代码和算法,可以不断地逼用户改变在网上的行为,这是印制在书本中的律法没有做到的。”书籍之民'’喜欢依靠律法,而“屏幕之民”则依赖技术来解决问题。
三、知识将是片段的大杂烩
屏读时代,很多媒介都会产生变化。
未来的书,不再是书页装订在一起的集合,而是一个主题串联起的一堆符号。电子书可以改变内容,当你阅读完一本书之后,拍打书脊,它就变成一本完全不同的书。数字图书的效果,可以在任何时间呈现在任何屏幕上,书将会变得呼之即来。此时的书籍已经变成了信息流,而不再是固化在纸张上面静止不动的,“书”变成了一个动词。
知识从一个固定不动的地方解放出来,开始流动起来。一旦书籍数字化了,就可以拆分成单独的页面,甚至能够被进一步拆分成很多片断,这些信息合起来能够形成一个关于某个话题的信息的集群,知识变成了片段的大杂烩。(这不就是加强版的百度知道吗?)
如果你能通过一个特殊的主题,将所有文本忠实地结合起来,无论古今、无论语言,那么你就会成为新的权威。在今天,只有少数学者达到了这种成就,但未来会是司空见惯的。
四、阅读会变得社交化
1、阅读具有了社交属性。
通过网络中的屏幕,我们能够分享的不再只是正在阅读的书名,还有我们的反应。你可以从所有读者标记的重点里,找到最受欢迎的那些内容,你也能阅读某个特定朋友、学者或者评论家的标注。
2、书籍是没有中心的,到处都是边缘。
你可以在正在读的书里选出一个词,加上链接,指向另一本你已经读过的书中的一个词,你还可以从一本书中挑出一个场景,链接到某部电影里相似的场景,未来所有书都被数字化以后,任何一本书都不再是一座孤岛,而全部都是互相联系的,如此一来,书籍串联编织在一起,就成为了一本巨大的维基百科一样的大书,成为万能的图书馆。大部分新作品将会直接以数字化的面貌问世,并且快速流进万能图书馆。在传统书籍和屏幕的碰撞中,屏幕将会最终获胜。
五、屏读时代鼓励功利性的思考
在屏读时代,屏幕就是你当下的一个工具,你的所有需求它都能即时响应、快速满足,解决一个问题也变得很迅速,你会越来越关注眼前的事情。
从注意力的角度来说,屏幕在更加真实地反映出我们的喜好,它会观察我们,它会知道你在注意什么、注意了多长时间。一部作品的地位,会随着它被点击的次数水涨船高,所以,在屏幕世界里,人们的注意力显得更功利更现实。一个事物会越来越真实地呈现给所有人,宣传会变得越来越没有效果,因为新作品的地位并不是由评论家的评分决定的,而是根据它跟世界的链接程度决定的。
人们发现不熟悉的事物之后,屏读会激起人们的反应,它鼓励人们快速的行动。这样,我们会快速地将不同的理念结合在一起,建立一套解释的框架,用这些把自己武装起来,应对每天大量的新想法。传统书籍培养的是深思的头脑,而屏幕则鼓励更加功利性地思考,它会实时地培养你的思想。
【金句】
1.屏幕成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2.屏幕可以在我们阅读的同时,读取我们的情绪,并且能根据我们的情绪做出反应,改变我们即将看到的东西。
3.虽然我们会将书籍解构,把组成它们的点点滴滴编织进入网络,但书籍更高层次的组织形式,将会专注于我们的注意力。它在我们的经济中,会保持稀缺状态。一 本书,就是一种注意力单位。
4.屏读首先会改变书籍,然后会改变图书馆;之后,它会给电影和视频动手术;再之后,它会瓦解掉游戏和教育;而最终,屏读将会改变每件事。
第5期:未来的第五个必然趋势——使用。
一、使用比占有更加重要
未来,你不需要占有一个东西,因为互联网已经成了全球最大的租赁店。在互联网这个大租赁店里,你使用的东西会比拥有的东西多得多。你可以很快地获得一件商品,就好像这件商品是你自己的一样,很可能它到你身边的速度,比你自己翻箱倒柜找出来一件东西还要快。租赁使你能够享受到占有一件物品时的绝大多数利益,同时减少了占有带来的负担。
看看有什么东西人们还在买,然后开一家公司提供这样东西的租赁服务,并采用新技术和新模式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说服用户租你的东西将是一个创业机会。
二、减物质化
大多数现代产品都在经历减物质化。现在,就连一个啤酒罐的重量,也减到了原来的五分之一。为获得一美元的GDP产出,我们所需投入的物质总量在减少,这说明我们在用更少的物质创造更大的价值。
数字化,让有形的产品向无形的产品过渡。
比如,制造一辆汽车原来需要大量的钢铁材料,现在改用了比较轻的硅材料,硅材料把汽车变成了一台行走的电脑,让车子的引擎性能、刹车效果和安全性都有所提升,而且还让汽车能够跟网络连接,接入无人驾驶导航,提供智能网络服务,汽车已经变成了数字化的产品。产品向服务的转变,也加速了减物质化的趋势。
比如,亚马逊的电子书阅读器,在 2007年刚发布的时候,就压根没有把它当作一件产品,而是当作一种阅读服务。有了它,书迷们也不用再买实体书,只要花点钱,就可以享受一年成千上万本电子书 的使用权。
可以看到,产品和服务有着本质的区别,产品是“拥有你所购买的”,而服务是“使用你所订阅的”,产品主张的是所有权,而服务主张使用权。当你选择了一个服务而不是产品的时候,你对它就会产生更强烈的认同,你也会越来越难以离开它。
三、未来的服务是按需响应
使用一个东西而不是占有它,就意味着需要随叫随到的服务,否则人们就不会使用它了。
创业公司们正在尝试用各种新奇的方式开拓低效的领域,他们可以在一秒之内,就把那些恰好闲置的资产跟等着急用它的人们匹配起来。说白了,他们是把分散在各处的工作需求和用户的需求即时地匹配了起来,几乎可以做到瞬间匹配。比如,上门美甲、鲜花速递、洗衣服务、医生出诊、上门辅导...由于越来越多的事物被发明和创造出来,而人们每天享受它们的总时间没有变,这就带来一个后果--我们在每件事上花费的时间会越来越少。换句话说,未来大多数商品和服务都会是一种短期使用。
四、平台协同
平台是企业创建的一个基地,让其它企业也在这个基地里创建产品和服务。这个平台自己可能并不生产商品,它像是一个百货公司,销售各种商品。比如,苹果手机的 App Store。
一个物种的成功是建立在其它共生物种的基础之上的。这个生态系统的规则是共同进化,你的成功取决于他人的成功。被分享的事物越来越多,被当作财产的事物就越来越少,所以共享是默认设置。
五、云端将成为基础设施
所谓的“云”,就是由几百万台计算机对接在一起,组成的一台超级大电脑。有了云端,可以解放我们随身携带的设备空间。云端越大,我们的设备就越小巧、越轻薄。我们手里的设备,只是对接到云端的一个接口,而真正负责所有工作的是云。云端还让大家的协作变得无比顺畅,未来,你的工作和娱乐都将越来越多地转向云中的共享世界。
云端就是你生活的备份。未来,人们思考问题,更像是一个云端。如果把你跟云端隔离开,或者,把那些存放在云端上的记忆和过往全都删除,你甚至会感觉像是做了截肢手术一样难受。“云”就是你自身的延伸。
【金句】
1.实际上,我们使用的东西比实际拥有的多很多。
2.分享时代,商品的获取速度可能比你从自己的地下室里找东西还要快,而商品的质量也能同你拥有的一样好。
3.在未来,将产生一种新型的所有制——民众公有,没有一个人真正拥有它,因为每个人都拥有它。
4.麦克卢汉说过”车轮是腿的延伸,相机是眼睛的延伸“,那么云端就是我们灵魂的延伸,是自我的延伸。
第6期:未来的第六个必然趋势--共享。
一、共享一切
1、未来,几乎没有什么东西不能拿来共享。
大部分人可以自生产,他们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共享他们的产品,不计报酬,也乐于让他人免费享用自己的成果。在数字社会中,内容的共享是默认形式。
你可能会认为很多话题是当代人绝不会共享的,比如隐私,但各种层出不穷的分享网站和应用证明,只要借助恰当的技术、在 恰当的条件下、辅以恰当的收益,人们就会共享一切。
2、随着人们协同程度的增加,未来群体的组织形式将会呈现四个层次。
(1)分享
互联网的公民,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共享意愿。分享这个行为再平常不过,它是数字社会中最基础的表现形式,也构成了网络世界最基本的个人活动。
(2)合作
当每个人都为实现共同目标工作的时候,群体的合作就会出现。合作产生的效益优势。(3)协作
网络中的开源软件,作为公用的工具,能够让成千上万个爱好者协同工作,从而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这种大众生产不同于之前的临时合作,每个成员只能接触最终产品的一小部分,而有组织的协作所能取得的成果也要超出临时的合作。
(4)集体主义
在数字社会,人们共享产品不计报酬,也乐于让他人免费享用自己的成果,合作产生的效益又远大于个体部分相加,所以,这种组织形态是一个能同时提升个人和群体价值的操作系统。也就是说,既最大化了个体的自主性,又最大化了群体的协同力量。
二、自上而下的管理智慧
在过去30年里,网络社会带来了一个文化进程,那就是中心化的领导机制向去中心化的网络机制的转变。可以说,去中心化是一种来自大众自发的、自下而上的力 量。但光有自下而上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一点点自上而下的干预,也就是一小部分人的监管和筛选工作,只有二者的结合,才能让一个有影响力的自下而上的组织长期存活下去。
【案例】
1993年,凯文•凯利的《连线》杂志就组织过大众读者为他们撰写内容,这些文章不需要任何审核就可以在网站发表,但这个网站并没有良好地运转起来,原因就在于它缺少专业性。缺少专业的编辑工作,大众自发创造的内容很难达到我们想要的标准。
维基百科,可以说是用户自己生产内容的典范。它拥有一个后台筛选机制,保证骨灰级用户能够产出更多内容。同时,它也保证了让编辑文章越多的人,他们输出的,为维基的开放编辑机制增加了一个过滤层。
必须注意的是,自上而下的机制虽然必不可少,但也不能太多,它们就像是人体需要的维生素,剂量刚好的时候可以激活身体,但过多就会成为毒药或者被浪费掉了。
三、众筹
粉丝们出钱,一块资助他们喜欢的作品,同时获得相应的回报,这种方式就是众筹。众筹平台,在全世界有上百个。众筹的方式是符合网络经济学原理的,也就是让你的粉丝成为你的营销主力,因为他们一旦参与进来,就有很强的动力号召自己的朋友也参与进来,这样更能帮你实现筹资的目标。
未来,最具潜力的众筹方式,是以粉丝为基础的股权众筹。跟其他众筹项目支持一个产品不同,股权众筹是在投资一家公司。股权众筹将会给商业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它是一个开放的P2P机制,能够让公司在监管下,向公众发行所有权股份。这样的股权共享模式,能够让共享经济释放出更大的活力。
四、共享的商机
可以说,未来人们能够共享的东西还有很多,除了有形的东西,还有无形的。创新的 想法也可以共享,利用众包的模式,就可以共享创意。
【案例】在通用电气的Quirky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向通用公司提交一个新产品的创 意。每周通用电气的员工都会投票选出当周的最佳创意,然后把这个创意变成产品,提出这个创意的人也会挣到钱。截止到去年,通用电气用这个众包创意的方式,已经成功开发了400多件新产品。
在线电影租赁公司奈飞,就曾经向程序员们悬赏100万美元,征集新的推荐算法。最终,他们得到了4万份提案,其中一支团队赢得了奖金,他们的解决方案让奈飞的算法效果提升了10%。
你这里的奖金越高,就会有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当然,没有得到奖金的人,只能是义 务劳动了。从客户的角度看,在同样的价格下,大众所产生的设计可能要比设计师的作品更好,因为大众最了解产品需求。
未来一定会有上百万种新的共享方式,来共享你不能料到的事物,包括思想、情绪、健康、时间等等,甚至是共享失败,因为前人尝试走过的任何死胡同和不成熟的想法,都是有价值的。未来30年中的最大财富和最有意思的文化创新,都会出现在共享领域。找到一个从来没有被共享出来的、大部分人还没有重视的共享要素,设计一种新的方式把它共享出来,这就是未来发展最快、盈利最多的商业模式。
【金句】
1.当众多拥有生产工具的人都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共享他们的产品,不计较劳务报酬,乐于让他人免费享用其成果时,这就是集体主义。
2.现在,数字共享超脱了政府,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作用。
3.尽管没有金钱回报,但创造这些产品的大众生产者获得了信誉、地位、声望、享 受、满足和体验。
4.将来一定会有上百万种新的方式,让我 们来共享意想不到的事物。
5.在此时此刻,将从未被共享过的东西进行共享,或者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共享,是事物增值的最可靠的方式。
第7期:未来的第七个必然趋势——过滤。
一、人人需要过滤信息
如今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物质的丰富繁荣程度可能早就已经超出了人类消费的极 限。在人们有限的一生中,没有人有足够的时间把每个选择的潜在影响都逐个审视一遍,我们需要有人帮我们把各种信息过滤一遍,告诉我们该如何选择。
以往人们过滤信息有8种方法: 1.通过”守门人“来过滤信息; 2.通过媒介来过滤信息; 3.通过管理者过滤信息; 4.通过品牌过滤; 5.通过政府过滤;
6.通过我们的文化环境过滤;7.通过我们的朋友过滤; 8.通过自身来过滤。
目前,这8种方法并没有失效,但明显还不足以应对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在未来,所有的东西都将是接近免费的,并且可以随手找到,你就必须依靠一个强大的过滤系统,把废话、垃圾和让你感到不爽的东西都清除掉,好让你只去关注那些能真正令你疯狂的事情。
二、理想的过滤器
1.一个理想的过滤器,拥有巧妙的算法。它会记录你的行为,经过汇总分析,可以及时预测你下一步的行为。
2.—个理想过滤器的第二个特点是,让你知道你的朋友喜欢的而你还不了解的东西。3.理想的过滤器还会向你推荐某些你现在不喜欢但想尝试着喜欢的东西。
【案例】当你在谷歌搜索栏里输入了关键词时,它为你提供的都是个性化的搜索结果,这是依据你上亿次的在线互动的经验,把你最希望看到的搜索结果放到前面。
三、过滤器关注的是注意力
从人类的视角看,过滤器关注的是内容,但如果反过来,从内容的视角看,过滤器关注的其实是人类的注意力。内容扩张得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注意力,可以说,注意力是将来唯一有价值的资源。注意力的最大值已经固定了,它的产出是有限的,而能够消耗它的东西在变得越来越丰富,所以,对于注意力这个稀缺资源,注意力流向哪里,金钱就跟到哪里。
为了从这些注意力中获益,在未来的广告业中,人工智能系统会寻求在最理想的位 置、最理想的时间插放最理想的广告,并且以最理想的方式、最理想的频率做出反馈。简单点,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个性化的定制广告。未来的商业逻辑是,得注意力者得天下。
【案例】
谷歌在你访问网页时追踪你的路径,包括你在谷歌上查询过什么信息,它会用信息来追踪你。虽然谷歌还不知道你的姓名和地址,但它确实记住了你的网络行为。如果你在登录一个新闻网站之前,访问过某个棒球队的网页,或者搜索了 ”棒球手套“,它就会进入谷歌的算法中,在你登录下一个新闻网站时,就会出现跟棒球有关的广告。这些广告在你登录这个网站之前是没有的,谷歌实际上做到 了让每个人看到的广告都是不一样的,而 且你看到的广告会更符合你的兴趣。
四、注意力将向体验迀移
当所有商品都在向免费靠近时,唯一还在增加费用支出的,就是你的体验,这是无法被复制的。这里面就隐藏了一个商业秘密,那就是创造跟体验有关的商品,用体验留住用户稀缺的注意力,这是产品的价值感所在。注意力是人们不断花钱的地方,自然也会成为赚钱的地方。【金句】
1.在人们有限的一生中,没有人有足够的时间把每个选择的潜在影响都逐个审视一遍。2.未来,你唯一面临的选择就是品尝精华中的精华,只去关注那些能真正令你兴奋的事情。
3.从内容的视角看,过滤器关注的其实是人类的注意力。4.未来的商业逻辑中,得注意力得天下。
5.当所有商品的费用都在向零靠近时,唯一还在增加费用支出的事情,就是人类无法被复制或者储存的体验。
第8期:未来的第八个必然趋势——重混;第九个必然趋势——互动。
一、重混
重混,就是对已有的事物进行重新排列和再利用。我们现在正在经历各种事物的重混,而重混带来了增长。
【案例】在一款名为Vine的App里,数百万粉丝在用手机拍摄6秒钟的视频短片,6秒的时间足够讲一个笑话了。这些短片可以被深度编辑,可以添加效果,还可以组成一个短视频集锦。这种形式的视频已经成为了 一种流行的观看模式。(这不就是抖音吗?)
未来,你还可以在手机上,轻轻一点,把电影中的素材拖拽出来,重混到自己的照片 中,根据你的需要创作出新的画面。
不同的媒介可以轻易变幻形式、重混,之后变成新的媒介形式。新的媒介越多,我们就越能将它们重混成更多的媒介形式。
二、底层才是文化的中心
这里的底层,指的是网络中来自大众自发产生的内容。廉价和普遍的创作工具,使得制作动态画面变得越来越容易,就跟写作差不多。观众由被动的接受,转向了主动创作。
比如重混电影预告片。因为电影预告片情节紧凑,可以很方便地被重新剪辑成另一个版本的故事。爱好者可能会把一个喜剧电影的预告片剪辑成一个恐怖短片,或者把一些场景片段和明星的片段,混搭进一 首不太相关的歌曲当中,成为了一个完全不同风格的故事。
从发行数量和关注量的角度来说,这些视频短片就是我们文化的中心。如果说实力雄厚、资金和技术投入丰厚的商家处在资源金字塔的顶端,那么网络中大众产生的内容就是处在这个金字塔的底层。这些底层中产生的文化,取代处于制作金字塔顶点的好菜坞,指明了未来视频文化的方向。
三、”老虎“可以靠”蚱蜢”活着
现在,每分钟就有数千个摄影师将他们拍摄的照片发到网上,目前网络中至少有1.5 万亿张照片被发布了出来,几乎涵盖了你能想到的任何一种事物。未来,“老虎”可以靠“蚱蜢”活着,也就是说,海量的网络基础图像组成了一个数据库,就像一个词典,有了这些词组,我们就可以拼凑出一部电影,这个数据库可以为一部制作精良的大片提供弹药。
视觉素材的重混,正是借鉴了文字的表达方式。但是想要实现真正顺畅的视频创作,还要有创新技术,让这些动态的素材可以像文字一样被标记和检索。目前这样的技术还远远不够完善,但这同时也说明,这个领域存在巨大的赚钱机会。未来,谁能创造这样的工具,谁就把握了商机。有了这些视频中的阅读工具,我们就可以轻松地理解动态影像并灵活运用,就像编辑文章一样。
四、互动
互动,指的是我们跟周围所有设备的交流和互相影响。未来30年,人类跟这个世界会有越来越多的互动。人们偏爱交互式的产品,所有的设备都需要互动,最终,对人来讲,世界就是一个大触摸屏,如果不能互动,未来就会有技术去实现它。
【案例】
1、在未来的办公室,你戴上增强现实头盔,四周的墙上是各种虚拟屏幕。你轻轻一 点,你的化身就会被传送到一个3D会议 室,与另一个城市的同事讨论问题。再比如,你点击进入一个训练室,有一个导师会教你急救课程,引导你的化身学习正确的操作步骤。看到老师怎么做,你的化身可以亲自实践,哪里不对老师还会立马纠正你的动作。而你不用到现场,就可以学到各种技能。
2、设备会追踪你的视线,能够了解你正在看屏幕中的哪个位置。这样,网站就可以了解首页中哪些部分是人们真正关注的,哪些部分人们会一扫而过,用这些信息来改善网站设计。同样,汽车仪表盘可以用它来侦测驾驶人是不是在打瞌睡或者走神。(这样还有什么隐私可言了)
3、麻省理工学院的MIT实验室研发出了一种新软件,它可以辨别出人类的24种不同情绪。比如,它可以准确地判断出你在阅读 一段难懂的文字时,是不是感到困惑。当你在看一段长视频时,它可以区分出你是不是在走神。因为感知的过程是实时的,这个软件可以自动调整你正在浏览的内容。
4、美国东北大学研发出一款智能衬衫,能够测量和记录你的姿势,如果它发现你的坐姿不对,就会在某一部位收缩,保证你处于正确的姿势,就像私人教练在指导你一样。
未来我们的设备会添加各种感官,比如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它们就像一个朋友,不仅知道你是谁,还能知道你心情如何,好让我们能和它们更敏感地互动。技术会成为我们的第二层皮肤。
【金句】
1.如果读写流利意味着一个人可以理解文字并灵活运用,那么新媒介的流利就意味着一个人可以同样轻松地理解动态影像并灵活运用。
2.我们的法律系统还停留在农耕时代的准则上,即将财产视为实体,这已经落后于数字时代的发展。
3.对已有材料的利用是一种值得尊重而且必须的实践活动。
4.但凡有价值的创作物,最终将不可避免地以某种形式转化成其他东西。
5.PC是第一代计算中心,放桌面上的;手机是第二代计算中心,揣兜里的;虚拟现实是第三代,是直接戴在头上或者是投射在视网膜上的。6.这个时代的人们正在渐渐转向无形世界,无形世界的生活如毒品一样,一旦经历过那生活,谁也无法再回到有形世界里来,我们充满烦恼的世界对他们如同地狱一般。
第9期:未来的第十个必然趋势——追踪;第十一个必然趋势一一提问。
一、追踪
数据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呈现,但是大多数人都还没有意识到。数据源于人们对自己 的”追踪“。现在,存放在设备上的各种传感器的发明,使得追踪自己、追踪每个人的活动变得越来越廉价,这就使得人人都能测量上千种和自身有关的数据。每个人都在时刻被追踪中,这听上去确实有点恐怖,在这个”追踪“的世界,没有什么秘密。
二、量化自我
我们每天的所见所闻都能被数据化,就像记流水账一样,成为按照时间顺序汇聚的流动信息,相当于你的电子化生活日记,这种流动信息被称作”生活流“。社交应用 Facebook、微信朋友圈的记录就是一种生活流。可以说,人们并不十分了解自己,通 过这些生活数据,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
利用数据流,现在全球兴起了一个最酷的运动,叫做量化自我。数据狂人们用各种科学方法自我追踪,测量上千种和自身有关的数据。
【案例】计算机科学家拉里•斯马尔,追踪了自己的100项健康数据,包括他的皮肤温度、皮肤电反应、血液生化指标还有排泄物中的微生物组成。通过这个数据流,再加上大量 的业余医学调查资料,斯马尔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诊断出自己患有溃疡性结肠炎。这跟后来他就医后,医生对他的诊断是一致的。
除了医疗,在工作中,也有人通过生活流监测自己一天中什么时候效率最高。记录生活,还可以帮助恢复那些大脑可能忘记的事情,从之前的对话中重新找到自己可能忘记的见解,像谷歌搜索一样搜索你的生活。当然,商家也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分析用户行为的方法,客户的数据是商场中的新财富。
三、更多不可能将出现
很多在过去不可能的事情,如今都变得理所当然了,这是因为社会正在发育出新的层级。可以说,那些”不可能“的事都体现了一种更高级的社会结构。这种新型的结构,是由人们的大规模合作和大量实时互动带来的。往往新的层级结构会酝酿出新的事物,所以就发生了原来的低层级中不可能出现的行为,就好像组织能够做细胞做不了的事。
未来的社会将是全球实时同步的,到那时,还有更多不可能的事儿会大量爆发。其中就包括,人类将以新的方式互相联通,那会是一种实时的、多样的、具有全球规模的联通方式。全球70亿人互相连通的方式将有上千万种,其中每个联结都会透露出更多关于我们的事,也将会有更多难以置信的事暴露出来,让我们感到惊讶。你会发现,一些我们认为不太可能发生的、疯狂的事其实时刻都在发生,我们周围的世界好像都是由最鲜为人知的吉尼斯 纪录创造者组成的,同时我们会变得只想看这种最”不可能“的视频集锦,而对平凡的事感到不满。
四、提问更有价值
在这个全球互联的时代,对于任意一条知识,你很容易就能得到一个反对观点。相比于从专家那里得到一个所谓的事实,人们更愿意从网络上流动的信息中,拼凑出一个自己认为确定的事。
从科学角度来看,我们的科学发展主要增长了无知,而不是知识。实际情况是,新问题的数量也在爆发,我们不断发现更大的未知领域。可以预计,人工智能、基因操控、量子计算这些未来技术,将不断释放出我们从没想过的问题,所以,我们还没有问出最重要的那些问题。
未来,当我们知化更多书籍、电影和物联网时,答案将无处不在。答题机器会毫不犹豫地提供任何知识,答案将变得廉价,而问题会变得更有价值。除了答案,计算机什么都不能给你。
五、好问题的标准
一个好问题是这样的:当它出现时,你一听见就特别想回答,但在问题提出之前你压根不知道自己很关心这个问题。一个好问题与能否得到正确答案无关,它可能存在100万种答案,因为它不能被立即回答,它会挑战现存的答案。一个好问题会带来差异和分歧,但它是科学、技术、艺术、政 治、商业领域中创新的种子,能生成许多其他的好问题。一个好问题处在已知和未知的边缘,它不能被预测。恰恰是在最不确定、最混沌的边缘地带,就是生活中最有价值、最启发人的地方,所以在未来,能够帮助我们生成问题的技术将获得更多青睐。
【金句】
1.相对于一堆细胞,组织是一种更高级的新型结构;相对于人类个体,新的社会结构好比组织。
2.人类还处于发明真正的全球组织的初期阶段,一旦我们把自己置身于全球实时同步的社会,之前不可能发生的事将真正开始以爆发的方式变成现实。
3.虽然我们的知识量呈指数增长,但是问题的数量同样会以指数级的更快速率增长,两条指数曲线之间逐渐拉开的差距本身就是指数级的。这个差距就是我们的无知,它正在呈指数增长。
4.能够生成答案的技术将继续得到重视,以至于答案会变得即时、可靠、无所不在,并且几乎免费。但是,能够帮助我们生成问题的技术将获得更多青睐。
第10期:未来的第十二个必然趋势——开始。
一、人类在”织网“
在凯文•凯利看来,最近这30年人类其实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织网”。人类用电磁波打造了一个超级智能的巨网,它就像人的复杂神经,这张网有着数十亿的由硅这种材料制成的神经元,它把所有的地区所有的人、人工制造的所有物品、抽象的事实和概念都汇集在了一起。可以说,这个织网的过程,对于整个人类文明来说,都是一件重要、复杂和令人惊叹的事,它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如今,我们正处在这个巨大网络的胚胎期,这就是“开始'’的含义。我们编造的这张网络才刚刚开始苏醒,这个开始的过程需要持续一个世纪之久。它已经具有了一些功能,比如完美的搜索、完整的回忆和全球视野,它也会不断进化,进化出一种全球化心智,同时它必然会搅乱旧的秩序,带给我们人类这个旧物种一个全新的思考方式。
凯文•凯利给这张超级智能的巨网取名叫霍洛思,它包括所有人和机器的集体行为,包括自然界的智能,还有出现在这个整体中的任何行为,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创造物。未来的人会羡慕我们,能够亲眼见证它的诞生。
二、新世界的开始阶段
你可能觉得,自己随意地上上网或者跟朋友聊聊天只不过是在打发时间,其实并不是这样。你每点一次链接,就是在强化霍洛斯大脑中某个节点的功能,就是在为它编写代码,而全世界的人们加起来每天要点击1000亿次网页,这些点击都是在告诉霍洛思人类的想法。
这张大网,成为了我们生活的新平台,这个平台会永远不停地运转下去。凯文•凯利估计,10年之后,全世界每个人都会在这个平台上生活,同时也是系统的一部分。
在这个新世界里,强调同一性的文化会消失,像我们之前说的分享、使用、追踪等等这些趋势引领的新文化会主宰我们的生活。这些新力量的影响将越来越大。我们讲过的这个12个趋势和它们背后的技术将会融合在一起,并且和人类结合,形成一种复杂的依存关系,产生更多高于我们这个世界的认知。未来,这些趋势还会大大加速其他变化的进程,不断推动着我们的各种新需求和新欲望。我们只是站在了新世界的开始阶段,一切才刚刚开始。
三、结尾
《必然》这本书里所描述的这12个关键词,塑造了一种”元结构“,你可以按自己未来的理解不断地继续往下补充,续写新的趋势。我们可能无法预测30年后身边都有哪些品牌和公司,但我们可以预测这个世界发展的整体方向。未来30年,霍洛斯必然沿着与过去30年同样的方向继续前进,那就是更多的流动、共享、追踪、使 用、互动、屏读、重混、过滤、知化、提问以及形成。我们只是站在了这个过程的第一步,一切才刚刚开始。
【金句】
1.千年之后,当历史学家回溯过往时,会认为第二个千禧年的开端是一个古老的绝妙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地球上的居民首次把自己与一种巨大的事物相连。未来的人会羡慕我们,希望自己也能亲眼见证它的诞生。
2.我们正处在这个巨大网络的胚胎期,但已经可以看到一些新的可能性,比如包括完美的搜索、完整的回忆、全球高度的视野在内的全新思考方式。3.现在你觉得已经很”过分"的东西,没准只是一个开始。
第二篇:读书笔记
饶雪漫作品读后感
很久没有读过80后90后作家的作品,近日在学生的介绍下读了80后作家饶雪漫的《斗鱼》。
《斗鱼》并不是小说,而是饶雪漫夏令营以后变成的一本小书。饶雪漫的夏令营是在2006年开始的,名字叫“坏女孩夏令营”当然每次夏令营都有自己的主题。在夏令营中饶雪漫和一些心理专家和这些从全国的读者中选中的女孩相聚在一起,这些女孩都很另类,和平常的女孩相比都是那种家中管不了,甚至早早就走向了社会,打仗骂人都是小事,盗窃,撒谎,同居,流产都有,可以说都是偏离了社会的边缘人。不过她们还小,还渴望理解渴望帮助渴望成长,渴望有人能够敞开心扉听她们的故事。这也是她们要求参加夏令营的理由。当然通过夏令营饶雪漫也和其中很多营员成为了朋友,通过和她们的接触了解,让自己能够时刻懂得现在女孩们的心,对她们进行帮助,也是帮助自己不断寻找新的素材和写作的灵感,这的确是一个多赢的好主意。
这本书是去年也就是2011年夏令营的作品,书后有很多关于这次夏令营的照片和介绍,而且也邀请她的读者继续参加她的2012年的夏令营。这本书中的八个故事,都来自夏令营中的八个女孩,八个女孩的故事各不相同,却又都很心酸,有的是因为家庭,有的是因为父母教育方式的错误,有的是因为社会,总之从她们的身上我们可以吸取很多成长中的经验和教训。
之后还看过《左耳》,还有《qq兄妹》《沙漏》上中下,我就挺关注饶雪漫,感觉这是一个专门为青春期女孩写故事的人,而且写得真不错。很懂得女孩们的心理,也懂心理学,也懂教育。虽然她的文字很花哨“你脸上的寂寞是有光彩的,它总是让我心痛和牵挂,我盼着看到你的笑,不由自主的希望自己可以温暖你„„”(感觉是教人写情书)不过谁又能保证那不会打动你呢。
我也发现了80,90后不被认可的原因:他们的文字缺乏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太多的题材是华而不实的爱情故事。对青春而言爱情是一件奢侈品,沉迷其中消磨了意志,荒废了光阴,即使是界于爱情与友情之间的“喜欢”也是让人心神不定的东西。而青春的迷惘不止是情窦初开,还有自立,人生的奋斗,追求,与社会的关系等等。他们却很少关注。饶雪漫的目的很明确,适合高中生,因为这是她的主要读者,这样的智慧怎不让人佩服。怎样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禁止并非良策,默许是种失职,教学生把握成长才是良策。
有的老师认为出现这种趋势一是因为现在学生身体发育早、成熟期低龄化,还有一个原因是社会各种媒体的不健康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中学生“早恋”多年以来一直是社会和学校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其实应该慎用“早恋”这个词,最好不用,学生对这个词普遍有逆反心理,应该用“中学生恋爱”这个概念。中学生已经到了喜欢异性的年龄,怎么发展,关键还是在于成年人的引导。
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内容一定要全面,这里面包括性生理知识传授;性心理认识讲解;性道德培养和建立;性法制观念的确定和性美学的指引。而在教育方式上要讲究方式,一定要坚持尊重学生主体原则和传承体验原则。青春期教育要以学生性健康发展为主线,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民主理解,体验接受,而不是跟踪盯梢、棒打鸳鸯。教育内容偏颇、方式不对,学生自然会逆反。
要想实施青春期教育,教师首先要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以新型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走出迷宫。实践证明,学生渴望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识,乐于在男女生混合教学中接受教育。
当然,青春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家长对孩子要作生活的表率,给孩子以正确的指导;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校内外生活;社会也要多来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第三篇:读书笔记
四年级下册学生语文读书笔记
我的读书经历
如果把知识比作花朵,那书籍就是深扎泥土的老根,如果把知识比作酒瓶,那书就是甘甜可口的美酒;如果把知识比作夜空,那书籍就是那颗耀眼的星星。我从小到大读过许多书,有漫画书,有神话故事,也有许多推理小说,这些书中的故事经常使我忘记了吃饭、忘记时间。
我们从小就会听大人们讲故事,因为我觉得故事的内容很有趣。而且,我还认为读书是每个人在人生必须经过的一条路。
还记得一个星期天,新上市了一部电视剧新《水浒传》随着新《水浒传》的热播,我简直成了“水浒迷”,每晚必看!但开学了,我的“水浒迷”身份被老妈无情剥夺,可是一百单八将命运最终如何?常常牵挂着我的心。于是,表妹家《水浒传》少儿版被我偷偷借来,但无奈老妈“监控”实在严密,令我始终无法实施“窃读”。晚上,我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洗漱,钻进自己的房间,躺在床上,专等老妈最后一轮“查房”,想到“我的窃读记划”马上就可以实施了,我不禁一阵窃喜。果不其然,一切都按套路进,老妈帮我盖好被子,关上台灯,脚步声渐渐远去„„我躺在床上,支起双耳,静听外面的动静,确定“安全”,便迫不及待的拿出我早已藏在枕头下的爱书和窃读工具——小型手电手电筒,如饿虎扑食一般,一页、两页„„贪婪的读起来,正当我迷于这一个个精彩故事情节时,突然感到房厅有动静、那熟悉的脚步声似乎离我越来越近,我只感到一阵头皮发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爱书、手电还有我自己一般脑儿藏进被窝,“砰,砰,砰”我的心狂跳不止„„
那脚步声突然在我隔壁的书房停下,此时,我真正体会到那种“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4、七月的天山
祖国的大好河山雄伟壮观,它们代表我们中国的历史悠久,博大物深。
6、万年牢
我们小学生做题也要认真对待,不能只把它当成任务,一心想着嬉戏,而把作业马虎了。
7、尊严
有尊严才会有志气,有斗志,才会奋发图强,不断进步。
《自然之道》读后感 最近,我们学习了《自然之道》,文章的大意是这样的,当嘲鸫要用嘴把幼龟侦察兵从巢中拉到海滩时,作者和同伴让向导救起幼龟,放入大海。这一举动使巢穴中的幼龟误以为外面很安全,它们鱼贯而出,结果导致众多幼龟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文中向导的这句话及若无其事、坦然面对的表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使我想起了发生在一年前的一件事:那是在我和妈妈游览云台山的途中,我坐在路旁休息时,透过茂密的草丛,看见不远处挂着一张蜘蛛网,上面有一只黑蚊子在拼命挣扎企图逃跑,我急忙拿起一块小石头想把它砍死,却遭到了妈妈的制止:“你一旦砍不准,不仅会把蜘蛛网破坏,还会让蚊子逃跑。你放心,蜘蛛是不会放过它的。”于是,我拿着石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蚊子,时刻准备着。果然不出妈妈所料,只见蚊子被网越缠越紧,马上就要奄奄一息了。蜘蛛眼见时机已到,慢悠悠地爬到蚊子身边,先用嘴里的丝把蚊子又缠了几圈,然后把嘴扎进蚊子的身体里,贪婪地吸起来,等到心满意足后才大摇大摆地走回草丛,继续等待猎物。
原来自然界真是奥秘啊!它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截然相反的结果,同时我也想向大家呼吁,不仅仅是我们小学生,也包括全体公民,一定要按照自然规律去爱护环境,保护动物!
11、蝙蝠和雷达
在大自然中,其实有很多人类的老师,只不过我们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小英雄雨来
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课文写了12岁的雨来掩护革命干部和鬼子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雨来多么勇敢、爱国,敌人用糖块、金戒指诱惑他,他没有接过糖、戒指,也没有说出李大叔的下落。最后,换来的是一顿毒打。要是换了我们,一定忍受不了这种痛苦,当然会说出李大叔在哪里了。
我想到了小英雄王二小。当敌人来扫荡时,王二小冒着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敌人知道上当后,把王二小打死了。二小为了我们的祖国,竟然不惜牺牲,我为他那爱国的品质所折服。
还有那年仅13岁就牺牲的抗日英雄刘胡兰姐姐。当敌人抓住了她,要她交出共产党的名单时,她却把头一甩,说:“不知道!”最后,敌人用铡刀把她铡死了。啊,真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在生活中,父母处处关心我们,不仅交钱供我们上学,还很宠爱我们。我们的学校又明亮、又宽敞,可有些同学们却不好好学,你对得起爸爸妈妈吗?相反,雨来在三钻儿家的豆腐房里上夜校,那里又旧又破,雨来学习却很认真。希望我们都能好好学习,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仿写《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宁静的校园,本来是同学们学习的地方, 可是轰隆隆的大炮, 打破了他的宁静, 这究竟是为什么? 郁郁葱葱的树林, 本来是动植物的乐园, 可是无情的猎枪, 把森林变的尘土飞扬, 这究竟是为什么? 美丽的公园,本来是孩子们玩耍的地方, 可是那无尽的枪声, 淹没了孩子们的笑声, 这究竟是为什么? 清澈的小溪, 本来是鱼儿的家园, 可是轮船排出的尾气, 把河水弄的浑浊不堪, 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们希望,我们期盼——
让战火中的孩子们, 有一个家,安稳的家, 不必再为战争流离失所,!
有一所学校,宁静的学校, 免遭炸弹的袭击,!和我们一样在草地上玩耍,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第四篇:读书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
在年前学期期末结束的时候,我们学校孙校长为了给老师们充充电,给老师们详细讲解了《论语》,这与我上学时《论语》的理解又大相径庭。上学时学《论语》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而现在再一次细读《论语》,悟出的更多的是人生。
《论语》整本书以孔子教导学生时对话的言语记录为主,也有一部分孔子学生如颜回,曾参,子路等人的言语记录。章节内容比较杂乱,每一篇不会固定讲什么。每一篇的篇名都是由本篇第一句话而来,如“学而篇”就是由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得来的。虽说章节杂乱,但在书中处处见仁,时时见礼,义也多多,情也不少。
孔子对人的尊崇,是甚于于一切的,比如他说“人而不仁,如乐何,人而不仁,如礼何?”“苟志于人矣,无恶也”。同时他对仁的讲解,也有许多不同,这点主要是践行了他因材施教理念,如他对司马牛和樊迟子宫就给出了不同的说法。《论语》中关于仁和礼的研究实在太多,也太高深,我实在没法继续说下去,所以这里我选了一个小点来说明一下——它就是《论语》中的情。子路在论语中和孔子的对话不少,虽然孔子对他的评价不如颜回他们好,如孔子说“由好勇过我无所取材”。但师徒之情确实值得我们去学习。
《论语》中有这样一个记载“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行。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在老师落寞的时候还能跟着老师,而且能够把心中不快当面告诉老师的人,恐怕也就是子路了,让颜回去肯定是不行的,孔老夫子也说了回是终日不违的的嘛!若是如此,便也就算了,毕竟子路实在老师落寞的时候去给老师发脾气嘛!但后面他在老师发达的时候又去找老师麻烦了。书中这样记载“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余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南子是当时卫灵公的夫人,把持朝政。孔子见了她,子路就不高兴了,因为他认为老师的行为与他的言行不符。当然,孔子为了表明清白,只好用发誓这一最具威力的方法了,于是他便不断的说“余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意思是我做了不正当的话就让天来讨厌我吧。今天我们是可以随便发誓而不怕誓言兑现,可孔子那个年代是怕的啊。这是多么好的师生关系。今天谁还敢去说自己的老师行为不当啊,至少为了可怜的学分也不会。又有几个老师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对着一个自己的学生去做发誓那样的是呢? 总之《论语》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当然很有我们值得作为一个经验而避开的地方,因能力有限,就不从大处着手,到此为止就行了。
第五篇:读书笔记
读书心得
在书香中顿悟、提高、升华
林佳荣
记得还是当学生的时候,我曾经有过没日没夜读书的经历。那时,为了读完一本小说,我常常手里端着饭碗,而眼睛却紧紧的盯着书本;有时晚上为了把一本书看完,也是通宵达旦,虽然影响了休息,然而却是精神抖擞,毫无疲倦,那感觉虽无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长沙》里写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般的意气风发,冲天豪气,然而读书给人带来的内心的充实,精神的满足感却是实实在在的。然而这种感觉却消失了多年。在我走上工作岗位后,除了专业书籍,我鲜有完整的读完一本书,去书店也是直奔教学资料而去,对文学书籍,几无问津。于是乎心里总感觉到缺了些什么。
最近,我读了周成平同志编写的《给教师一生的建议》这本书,说老实话,开始时我是带着应付的心理去读的,随意翻翻,但后来,我发现我好像回到了学生时代,找到了那种久违了的读书的感觉。于是,我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发现里面很多东西、言语,都是我平时工作中经常反复碰到的,只是我停留在感知的成面,没有把他们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所以总感觉到生活缺了些什么,教育教学中也觉得总有哪里有点问题,工作质量得不到升华。然而,读了这本书,我终于知道了这些年来,我心里缺失的是什么,寻找的是什么,那就是书籍这滋润心灵的鸡汤。
在书中,作者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的,身为教师,第一步是要有爱。要爱工作,要爱学生。教师要想干好自己的教学工作,首先是要有对工作的热爱,才有教好书的动力,然后才有对学生的热爱。爱心成就梦想,爱心传递希望,爱心唤醒力量,爱心铸就辉煌。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心贴心。因为有爱,不仅是表扬就是对学生的批评也能赢得学生的尊敬,拉近师生的距离。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面对新的班级,怎样才能尽快的了解学生,融入到学生的心灵中去呢? “请记住学生的名字”,作者如是说。是的,记住学生的名字不失为与学生沟通的最快捷的渠道,对此,我深有同感。每次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面对新的学生,我都要求他们把自己名字写在自己课桌的右上角,讲课之余我巡视全班时,就可以看看他们的名字,将人和名字对号入座,这样很快就能记住班上学生的名字,上课提问,课后谈心,安排工作就容易的多,师生很快熟悉了解,且加强了学生对老师的认同感。这正如美国一个学者说,“记住人家的名字,并能很轻易地叫出来,等于给别人一个巧妙而有效的赞美。”
“育人重在育心”作者这话说得非常好。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教师就是传授书本知识,让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所以我们过多的看重了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忽略了学生心灵的成长,而教育也最终走向了失败。我们应该明白,教育是一种关怀,我们要用教育独有的方式,关怀我们的学生,关心他们成长,教育他们关爱生命,关注幸福。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每一个生命都能享受一种健康、智慧、自由自在的生活,体验生命的和谐与尊严,享受人性的舒展与自由。而这些,从根本上说,都是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我们不仅要交给学生书本知识,更要培养 学生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这样的教师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也才能得到学生真正的拥护和爱戴。
教师是一项示范性很强的工作,他的言语行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重言教,更要重身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道出了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那就是“要想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当我们在要求学生不迟到,守纪律,讲文明,有礼貌,要感恩等等时,我们自己要首先做到,须知行动是最好的语言,它胜过千百次说教。肩负教书育人重任的我们,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正确的教育方法,又要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行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真正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腹有诗书气自华” 现实教学实践中,我们有的教师走上课堂,照本宣科,捉襟见肘,丢三落四,多是因为读书太少,底气不足。所以其课堂凌乱,主次不分,语言乏味,这样的课堂怎么能吸引学生,要求学生专心听讲呢?这样的老师又怎么能赢得学生的喜欢呢?如果我们能有睿智的谈吐,有深入浅出的讲解,对知识挥洒自如,举重若轻,收合有度,侃侃而谈,那我们的课堂一定能吸引住我们的学生,教学效果必能立竿见影,这样的老师也一定能受到学生的拥戴。而要达到这层境界,自然要经历多方面的磨练,而读书无疑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所以,我们要多读书,并把读书当成是人生最大的乐趣,把我们的精神支柱和情感寄托都融入书籍中,让我们的教学最终“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感想很多,想写的也很多,然而手中拙劣的笔,不能写下内心的所有,忐忑不安的就写到此吧!文章拙劣,但心里无限快慰,因为我重拾到了久违了的读书的乐趣,今后我必将在书香中顿悟、提高、升华。
201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