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提高学生课前预习有效性策略研究》子课题实施方案(共5篇)

时间:2019-05-14 15:01: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提高学生课前预习有效性策略研究》子课题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提高学生课前预习有效性策略研究》子课题实施方案》。

第一篇:《小学数学提高学生课前预习有效性策略研究》子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提高学生课前预习有效性策略研究》子课题实施方案

兴庆区三小

2010.11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预习是学生课前的一种自主认知活动,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新课预先进行了解、质疑、思考的求知过程。学生坚持课前预习,并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将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率和自学能力,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小学生来说,除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外,很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小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课堂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小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应包括:主动预习的习惯、主动质疑的习惯、主动阅读的习惯、主动查找资料的习惯等一系列好习惯。所以说,预习是学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在现今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低估和轻视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意义,认为小学生已有知识少能力低,于是,布置预习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还有一些“预习无用论”的教师,因为自己认识不足,指导不力,耐心欠佳,简易地搞了几次“试验”后,就肤浅地总结出“小学生预不预习一个样”的结论,结果将预习新课这一环节干脆就从教学过程中省略了。

课题“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策略研究” 把着眼点放在“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学生课前的一种自主认知活动,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新课预先进行了解、质疑、思考的求知过程,是学好新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而“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评价教学有没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小学数学要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直观认识简单几何图形、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皮亚杰认为:当一个人对新的学习有所准备时,那是因为他的能力和兴趣已发展到把新的学习当成他前进的下一步骤。教师只有让学生通过充分预习,把握新课的重点、难点、疑点后进行课堂教学,学生才会乐此不疲,学而不厌,教师才能驾轻就熟,发挥极至。《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倡导自主学习,提出要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实行流动学习群体,已经成为近年来欧美许多国家普通教育的一种新趋势。许多教改实践也都证明,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自主学习方式的教育效益,都可以明显地看到,学生学习的潜能得到了较好的开发。特别是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培养入手来研究少年儿童,也已开始受到国内教育界的关注。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拟创新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建立更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人文素养,教学能力,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

(2)进一步激发学生乐学、好学的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开放的心态、参与的热情、积极的求知欲,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3)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均衡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学科预习的现状分析。

2、探索小学数学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

3、提高小学生预习能力的策略。

(三)、研究假设:

1、小学生年龄的特点,很难自我约束,自觉地做作业,一部分学生家长没办法督促学生完成作业,给研究造成阻碍。

2、教师研读文本的能力有待提高,设计预习作业的能力和时间有限,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影响研究的进度。

(四)、拟创新点

现今教学中老师布置预习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在常用的圈、点、勾、画的基础方法上,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预习提案,符合学生知规律,体现出年段的递进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既激发老师学生的兴趣,又方便家长的检查。

四、研究思路、方法、及实施步骤:

(一)、课题研究思路:

课题组成员依据课题核心目标,根据个人分工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在理论和技术支持下,进行“设计—实施—反思—改进”的持续改进过程,以期达到提高学生预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二)、研究方法

把课题的研究融入教学活动之中,研究方法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灵活运用,主要方法有:

1、调查法:在所任班里进行相关预习习惯的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

2、文献法:查阅文献资料,学习领会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3、跟踪法:选择班、小组、个体学生进行相关跟踪,有什么变化,不断加以巩固或调整。

4、对比法:选择一定量的学生,实行不同的学习习惯要求,通过一定时间的对比,然后确定本课题研究的方向。

(三)实施步骤:

本研究分三个阶段完成,时间跨度为2010 年 10月——2013年4月。

1、准备阶段:2010。10——2011。12(1)、文献资料研究(明确课题研究思想);(2)、完成课题研究方案

2、研究实施阶段:2011。12——2013。3(1)、根据课题研究操作措施和做法,按计划指导学生深入开展各项工作,加强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

(2)、寻求一系列有效预习的方法和策略,预习设计和课题研究课、研究记录等收集各项活动资料。(3)、在课前、课上、课后实施研究方案,并及时反思,撰写论文等。(4)、精心设计,组织学生喜欢的系列化的创新教学活动,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进行预习方法上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实现研究目标。撰写经验论文,完成阶段研究报告。(5)、参加相关教研活动。

3、课题总结验收阶段2013.3-2013.6(1)、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整理学生问卷、预习笔记、预习练习设计本等资料;(3)、整理个人论文、教学设计、个案研究、学习笔记等资料;(4)、进行总结提炼,完成实验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

执笔

梅颖

刘静

第二篇: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标》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提出,而学生的有效预习则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学会掌握新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长久以来我发现学生的课前预习虽然每天都在进行着,但是收效甚微,没有达到预习的真正目的,是“伪预习”。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更不要说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造成学生不求甚解、敷衍应付,逐渐产生“厌学”情绪。因此 “学生有效预习”的落实,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举足轻重,值得探讨和研究。

但是,怎样预习才有效?是我们要思考的。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生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重点,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基于以上认识,提出了《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研究课题。

二、课题立项的依据

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社会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在学校里,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调控的知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以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管理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学习环境,而且学生就是在与这种环境的互动中来完成学习任务的。因此,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三、概念的界定

《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就是在小学阶段要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为初中阶段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生在老师的培养、指导下,已具有一定的预习习惯和能力,但还存在无效的或高耗低效的现象,在半年时间内,我将从指导学生自学例题、有效查找资料、有效思考、有效质疑解惑等一系列好习惯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

四、研究方法

1、访问法:访问师生,有什么提高预习有效性的良策。

2、观察法:观察学生日常的学习情况。

3、调查问卷法:采取问卷方式进行学生、家长问卷调查,针对问卷结果分析摸清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围绕养成良好课前预习习惯的实验内容开展小组竞赛,增强学生自主意识。

4、文献研究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调整研究方案。

五、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使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使学生学会预习、乐于预习、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学生的数学习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六、研究过程

1、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小学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现状,从中发现存在问题,再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的培养计划;其次,以四(1)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培养兴趣、教会方法、养成习惯三个方面入手,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一方面要注重理论学习,坚持用理论指导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要勤于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在“预设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反思→调整计划→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过程中,逐步探究出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有效策略;然后,对实验班再次实施调查,并与前次调查进行对比,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研究结论;最后,把课题研究成果在校内甚至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以实现成果共享,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2、有效预习方法的研究

数学课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概念课、计算课、操作课等,而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应该用不同的方法来预习。因此,教师应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在课堂上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各种知识的预习方法。

(1)数学概念课的有效预习策略。

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概念的学习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概念不清,一切无从谈起。然而,这个重点又恰恰是一个难点,因为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简明、概括的反映,非常抽象,而不少孩子抽象思维差,要掌握干巴巴的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所以,加强课前预习很有必要。最基本也是最简易的数学预习方法是课本标记预习法,可以用简短的几分钟阅读课本,做些简单的圈点标注,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整体上了解新的数学知识,还可以使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读一读要找出定义中的关键字,进一步思考这些关键字起的作用,若把它去掉有什么后果,力争对概念进行完整的理解。

(2)数学计算课的有效预习策略。

首先要让学生能看懂例题。老师应该相信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是有一定的学习经验的,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应该建立在他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无论是新教材还是老教材,在计算课的编排上都会以例题的形式出示计算方法,为学生提供了预习的平台。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掌握这些方法了,到了

课堂上,我们就可以专心致志地解决学生在预习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把知识学得更深、更广。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练习。新教材往往会在计算课中创设一个情境,以其中的一种情况作为例题,而剩余的几种情况则为学生提供了尝试练习的机会。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通过计算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

学生初学预习时教师应设计好难易适度,具有学法指导性的、可操作性强的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在课前提前呈现给学生,并对预习提纲作必要的解释,让学生明确预习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刚开始预习训练时,可以适当降低要求,目标不要定得太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弹性要求,才能使中下层学生不至于遇难而退。

(3)数学操作课的有效预习策略。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其中免不了要亲自动手做一做、试一试,这就使得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中多了动手操作这个内容。那么,对于这样的数学知识,我们在课前应该怎样指导学生预习呢?

布置任务时应首先让学生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弄清操作步骤。第二要准备好做实验的材料,先与父母合作试着做一做,完成一个表格。第三可以把你在做实验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记录下来。布置的预习任务就要侧重于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通过自主探索,才能不断的生成新知。在上课时,先让学生汇报在家里做实验的情况,遇到的困难。我帮他们分析在操作过程中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找到实验失败的原因,改变实验中材料,然后在老师的点拨下,以及在和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得到提升。

七、科研成果

⒈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在预习时,对自己不懂的内容都做了标记。听课时,就会主动的、有重点的听课;教师在审阅学生的预习作业后发现学生较集中、较典型的问题,教学

时也会有针对性的施教,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2.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所关注的课题。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数学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甚至比掌握数学知识更为重要。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在预习中学生学会了看问题—提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思维活跃起来,能够从不同角度来分析、看待一个问题;能够结合实际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这证明在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形成的过程中,自学能力逐渐建立起来,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3.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学会了探索和创新。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课堂教学能否达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能否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索、创新精神”,预习也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4.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树立了自信。

不知大家是否有这样一个体会,当你提出一个问题时,敢于答问的学生往往比不敢回答的学生来得自信。假如学生在课前进行了预习,那么他对内容的熟识程度要比没有预习的同学来得强,回答问题正确的概率一般也要比其他同学高,课堂上的表现也会显得得心应手。

八、研究后的思考

虽然,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主动预习习惯基本养成,但对学生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由于时间所限,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教师在对学生的预习习惯培养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由易到难,先扶后放,循序渐进。

2、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重视反馈,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

3、注意引入竞争机制,引导学生互相督促。

4、注意持之以恒,定期组织学生交流,定期展示预习成果。

第三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与实验”课题实施方案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与实验”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名称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的教学策略和过程;它的外延涵盖有效的课前准备、有效的教学实施和有效的教学评价。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课堂教学”。包括有效的教学目的,教师有效的教与学生有效的学。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教学活动的基本追求!它的基本特征——趣味性、主体性、互动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更关注学生体魄的健壮、情感的丰富和社会适应性的提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进学生个体的全方位发展,使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与低效、无效教学不同,有效教学特别注重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主张教师树立教学目标的整体结构观念,全面实现三维目标,使教学目标价值的实现统一于同一教学过程中,从而充分实现教学的基本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沿河四中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刚刚走过12年的历史。现有教职工172人,在校学生近3200人。是沿河县初级中学的一所龙头学校。大部分教师的年龄在30—45岁之间,他们既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又对工作充满激情;随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的学生来源也比较复杂,三分之一来自县城,三分之二来自乡镇农村,受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距很大;显然,学生的基础差异,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十几年来,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我县的全面铺开,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教改,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我们先后进行了国家级立项

课题“古诗词导读研究与实验”和省级课题“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实验研究,取得了许多的成效,多年来我校中考成绩一直名列全县榜首。2010年,我们又承担了县级课题“初中物理电学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验”的实验研究,该课题已于2013年8月结题。我校教师在进行这些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业务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新一轮的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课堂教学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重视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突出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形式上呈现出情境创设多样化、合作交流经常化、探究活动丰富化、教学评价激励化等令人欣喜的景象。可以说,课堂教学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观,课堂教学的质量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所面临的危机和困惑:师生互动频率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力等基本素养却没有向预想的那样得到发展,课堂交流的时效性降低了。教学重形式,轻实质,表面热闹的课堂背后却是学生学习质量的下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学习的动力受到摧残。教师队伍中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今天课堂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我们还没有形成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模式,还没有形成值得推广的经验和理论。面对这样的困境,寻求改革和突破,把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课堂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摆脱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关键点,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如何实施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与实验”的校本课题,各课题组根据自身学科特点,都选择一个相应的子课题展开了各学科课堂有效性的试验研究,力争全体教师都参与课题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

1.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意味着三层含义。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绪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第三,关注学习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有效课堂的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有效课堂符合新课改理念:

A、紧扣“教”与“学”,真正实现了“两个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

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为主”向“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转变。

B、诠释的是“师”与“生”的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实现师生相长。C、从传统课堂传统课堂教师抱着学生走,到有效课堂放手让学生自己走。

四、课题的目的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本课题实验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成果:

1、以课题研究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通过研究与实践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 位。

2、以课题研究促进我校教师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优化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总结出初中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框架,使各学科教师的教学都有章法可循,使教学过程科学化,合理化。

3、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有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4、解决好“两率”。即课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有效学习率。

5、实现人的解放,即学生的解放和教师的解放。真正做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五、课题的研究内容

1、研究课题所反映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首先,要研究什么是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与旧课程有什么区别,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其次,要研究有效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评价、课堂要求、以及管理等。

2、研究教材、学生和教学设备。

首先要研究教材,因为教材是渗透新课程理念的载体,是新课改的表形物,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创造的理论基础。

其二,对学生进行具体分析,要分析学生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

其三,是研究学校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验材料的准备等。这些都会影响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研究学法。

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首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4、研究教法。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初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运用什么样的课堂优化策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高效学习。

六、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是从课程研究到学科课堂教学进行试验,课题研究要在教学活动和课堂教学中进行和实践,而且要通过教学活动和课堂教学的开展来不断地进行总结。因此,根据课题的特点和需要,鉴于前人已有此类模式成功的经验,我们主要采取先继承再生成的方法,还包括实验法、测试法、文献法、访谈法等来开展课题的研究。

1、先继承。按照传统课堂模式,我校将用四个月时间进行传统课堂的有效内容的总结,将传统课堂中一些有用的经验总结出来,这个阶段叫继承。

2、再生成。第二个阶段叫批判与生成,在前人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嫁接生成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课堂。最终打造出我们自己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七、课题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选题、立项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2月)这一阶段主要工作: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组织课题实施。

2、深入调查研究,选题立项。

查阅相关资料,考察当前领域问题研究状况以及我校近年来教学实际,确定科研方向,进行选题立项。

3、确立研究课题,进行课题论证。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根据我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新课程改革 4 的目标要求来确立课题并进行论证。根据学科共分为21个课题组。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与研究阶段即:继承阶段(2014年3月----2014年8月)

1、利用课堂教学、课堂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课题实施与研究。

2、如实记录研究过程中各种相关的现象、数据、问题等事宜。

3、定期请专家指导,开展课题研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举行课题经验交流会,研究实施课题。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与研究阶段即:生成阶段(2014年9月----2015年1月)

在继承的基础上,利用课堂教学、课堂实践活动等形式进一步开展课题实施与研究。加强有效课堂理论的学习,深入学生实际,不断摸索,最终形成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 初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第四阶段: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阶段(2015年2月----2015年7月)

1、汇集各课题组测试、收集的资料,针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解决方案,研究的状况等相关情况,以实验报告、经验交流、学术论文等形式进行总结,由学校统一组织,以经验交流会或专栏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2、准备相关资料,申请结题。

3、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存档。

4、系统整理有效课堂教学的做法,传播、推广有效课堂教学经验。

八、课题的组织管理人员。

长: 兰显亮

副组长: 朱文艺

黄庭龙 杨承波 陈 智

成员: 郝晋黔 陈小兵 崔 云 肖明文 崔 毅 何海华 张荣 安华

赵茂伦 崔德洪 肖兴红 崔小红 罗 勇 张 玲 赵芬 康晏军

九、实施机构及成员。

教导处、教科室→学校各课题组→课题组成员(名单附后)

十、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系列论文、教学案例、科研总结等。

十一、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1、智力保障。邀请课改专家作讲座,邀请优秀教师来我校上示范课,配置课 5

题研究所需的学习资料,组织部分课题组教师到外地观摩学习等。

2、制度保障。制定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制定教研激励制度。

3、物质保障。设置专项研究经费,及时配备课题研究中所需的各种教学辅助工具。学校计划每一个子课题经费在3000元左右,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增加和减少。全校共21个子课题,预计经费63000元。

沿河县第四中学课题组

第四篇:《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发展需要数学教育改革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在我们之前的数学教育中,数学在某些方面成了封闭的系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不是数学成为人的工具,而是数学教育使人成了数学的工具,成了解题的工具。因此,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实社会,我们只有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才能使数学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

2、课程改革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要求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其有效性势在必行。

3、我校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及时需要改变

目前我校数学课堂教学,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中的低效、无效现象还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有部分教师缺乏理论支撑,在教育教学观念上,往往还停留在“讲授——接受”的层面上,拿着新教材,唱着老歌谣。学生的能力、素质得不到充分的发展。(2)不能结合实际,因材施教,照搬照抄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案例,不管本地实际,不研究学生特征,教学时心中无学生,满足于是否把教案完成了,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呈现一种教学形式化的趋向。

(3)课堂效率不高,导致学生的作业量增加。大量的作业,给学生加重了课业负担,同时也使得教师陷于繁重的批改任务之中,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研究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形成一种教师越忙、学生越苦的现象。

综上所述,开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揭示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的目的

基于新课程理念、教育的建构主义及教育实际情况三大理论基础,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引导,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性的研究,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实施的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提倡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紧密结合,积极参与。

2、科学性原则。研究中所探索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必须是符合学生心理、认知规律的科学的方法。

3、整合性原则。新课改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策略,必须对各种先进的教学理论进行整合、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等。

4、主体性原则。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5、可操作性原则。有效教学策略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概念的界定:

教学:按师生关系的角度来说,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活动,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活动;一种认为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互作用,是师生双方的矛盾和依赖的过程。我们认为,教学是由教师引起的、学生主动学习的师生双方的交互过程。

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首先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其次关注教学效益;第三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第四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最后,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效性教学必须为实现这个理念服务,是教师为了实现这个理念而采取的教学措施。

2、研究的内容:

(1)有效的情境创设策略

(2)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3)有效的活动教学策略

(4)有效的课堂练习策略

(5)有效的课堂评价策略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建立课题实验的现实基础。

(2)文献法:查找已有的与有效教学策略相关的文献、资料、成果,进行验证和实践。

(3)观察法: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习产生的变化作出客观的评价。

(4)行动研究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改变一定的教学方法模式,其目的是把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落实在新课程优化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上。

(5)对比法:设定实验班级,进行过程性与终结性的对比。(6)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来构建开放的、多元化的、有效的课堂实施和经验。策略,并推出一批有推广价值的实施方案。

(7)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构建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探索出有价值的研究经验。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第一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提出课题,设计方案阶段

阅读有关资料,提出研究的目标和任务,设计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写成课题设计方案,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具体分工。第二阶段:(2009年11月~2012年4月)进行研究,具体实施阶段

1.加强学习,建立健全学习研究制度。

应健全学习研究制度,制定好每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计划。2.认真做好搜集、积累和整理资料工作。

要重视日常的搜集和积累,有针对性地搜集和积累;可以从看书阅览材料中搜集,也从教育教学实验中搜集如备课、研究教材、分析学生、设计实验课,编拟的教案、记录等;还应从上课的实践中搜集和积累。建立教例撰写制度,开展案例研究,探索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学效果分析等。还可以从评课中、作业、课外活动及课外调查中搜集和积累资料。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切实提高研究质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最基本的、最有效的教学形式,是实验研究的最实在、最丰富的实践活动,每一位实验教师都应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重视上好每节实验课。要重视实验教学的备课工作,努力上好每一节研究课。4.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提高课题研究水平。开展多种教科研活动,是推动科研工作深入进行的重要措施。课题研究活动有优质课评选和交流活动;教改前沿性问题、热点问题的研究课,以及围绕这些热点问题而开展的网络研讨活动;优秀教学设计评比等活动。以上活动应分或学期做出工作计划;订出内容,提出要求,安排好研究活动时间等。同时也要写好阶段性小结。

第五篇: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枣碧乡中心学校

陈劲松

如今的有效教学真是一个热门话题。那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呢?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着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我们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也一直在探索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研读教材,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首先,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我在备课前,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我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都要认真研读,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从而会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我在拟定教学目标时都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时我结合本班实际,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角。2.知道角有大小,会用各种方法比较角的大小。3.动手操作中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交往合作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确立,在实际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也明显体现出了它的可行性、可操作性。

其次,认真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众所周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呢?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应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应着眼于学生怎样“学”,以及在学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哪些问题等。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同时,我们还应该考虑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差异,在备课时要关注不同层面的学生,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融入于你的课堂教学中,才能使学生真正的爱学、乐学。

最后,有效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经过不断的摸索,我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教师要先教学生预习了解学习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 “认数”时,我认为学生对整万数这样相对较大数的认识,是需要借助一定的具体情景,只有在具体的情景中,学生对数的大小的把握才是鲜活的、有生命的,为此我课前布置学生去了解汽车、商品房的价格。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感知相关数的大小,我还借助有关图片,帮助学生形象感知。在通过课堂的教学,我也的确感到学生对于所要学习的知识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生活中蕴含着巨大的、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数学在生活中无外不在。一旦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起来,学生就有可能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就有可能会深深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从而增强自

己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就可能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又必须要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活动,课堂教学的效益也就大大提高了。

二、精心设计,注重课堂学习过程

课堂中教师应着力打造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放下传统观念中老师的架子,要真正地“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可能会使师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才能真正达到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如一潭死水,缺乏兴趣的学习则是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开端引趣的方式“设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给学生留足参与时间。学生的思考、动手操作需要时间, 老师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学生由于思考的时间不足, 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有的教师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很多问题, 但只是一问一答的解决, 达不到引发悟性的目的;有时滔滔不绝地讲, 其间虽然也给学生参与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但没有给学生留足时间, 这样就达不到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目的, 即使教师教的很辛苦, 也是低效教学。因此, 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一些学习上的主动权, 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和机会, 尽可能激发他们的自我投入意识, 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注重课后教学反思,是提高有效教学的重点

课堂教学中包括“教”与“学”两方面。反思“教”:它包括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教师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越来越新、越来越有效,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能大大的提高。另外,还要查找不足之处,探索对应策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每一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的,教师面对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更应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会有更大帮助,也能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通过这样的反思与总结,相信,以后

再碰到类似的问题时,我一定能更为灵活、巧妙的进行处理。反思“学”: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通过对学生“学”的反思,能使我进一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得更轻松、更高效。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下载《小学数学提高学生课前预习有效性策略研究》子课题实施方案(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提高学生课前预习有效性策略研究》子课题实施方案(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发展需要数学教育改革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子课题申请课题名称探究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基本途径课 题 负 责 人张钢何胜负责人所在单位罗田县三里畈小学......

    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小开始抓起,因为“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使学生终生受......

    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大全

    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一: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写法 关于“小课题研究”的方案和开题、结题报告的撰写要求目 录 一、“小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与撰写 二、案例——《初中......

    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体操王子李宁美德故事教育效应研究”试验方案柳州市48中附小庞琳一、课题的提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精选五篇]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实施方案 一、选题缘由 1.现状分析: 通过对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现状的深入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习作教学实践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课题负责人: 课题组成员: 课题立项号: 一、课题的提出 当前新课程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许多热热闹闹的课堂背后,某些课堂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 课题组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