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南京大学放弃保研到普林斯顿博士offer(世毕盟学员)
洛杉矶,UCLA,2016年9月6日,晚上7点,距离北京时间9月7日中午12点的放弃保研时间只有1个小时。
发微信给教务员,我放弃保研了。
这个时候,我除了一个不错的GPA,一个半过期的托福,一个刚过线的GRE以外,再没有其他的条件了。这就是我申请的开始。
为什么要出国读Ph.D
其实这是两个问题,一个是为什么要读Ph.D,一个是为什么要出国。要读Ph.D其实我从来就没有纠结过,这可能是因为从小生活在校园里造成的,感觉做科研是一个自己想做的工作。在上了大学后,尤其是高年级自己接触科研工作后,更感觉自己喜爱这份工作,因此读Ph.D也是水到渠成了。
但是是否要出国,可以说是从上大学来就开始纠结的。一方面是对自己能否应对国外生活感到不自信,另一方面,感觉国内的科研水平也有很大进步,我本身在的组水平也很好,因此一直不能下出国的决心。
UCLA CSST的交换经历对我下了出国决心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在UCLA的生活和工作让我认为我能够承受在美国生活工作的压力,并且感到自己还是很适应美国生活的(主要体现在体重上);另一方面,我感到UCLA的研究生们的工作与南大的研究生们的工作并没有多大不同,但是他们产量很高而且思维更加开阔,这让我产生了想要弄清楚为什么美国优秀大学能够培养出最好的科学家的愿望,而这需要我亲身去体会。这几点加起来,我最终在我在UCLA的最后一周做出了出国的决定。
我的申请季前准备过程
虽说一直没有下决心要出国,但是我本着不管是保研还是出国GPA都得好的原则,从大一开始上课还勉强算是比较认真的,因此给了我一个Major GPA ranking No.1的优势。而我又是个不喜欢太热闹的人,因此在别人吱哩哇啦搞活动的时候我又没有什么事做,就捎带在大二寒假考了一次托福,104,这也给我之后能够申请到暑期科研打下了基础。
而对于GRE,真是一把辛酸泪。在大三刚开始的时候,当时很想出国,就报了第二学期开学初的GRE。然而,男人终究是反复无常的(微笑),在大三上学期期中的时候,又不想出国了(捂脸),因此GRE一直没复习。然而在寒假的时候,在美赛做完的第二天,就接到了UCLA CSST项目的录取offer,心中又燃起了出国的火花(捂脸)。可是非常不幸的是,这离我报名的GRE考试只有20天了,而我的词汇量,非常不好意思,由于考托福的时候也不想背单词,因此只有六级的水平(其实准确的说应该是高中后就没背过单词)。所以这二十天,就是全身心复习(当然我不是那种学霸,过年还是休息了一天的),然后去考了个152+170+3.5。当然我知道大神们的分数高得非常吓人,但是我已经很满意了。
而对于暑期科研,我其实感觉我非常幸运。之前就知道UCLA CSST这个项目非常有趣,又觉得如果要决定是否出国读Ph.D,自己做决定之前体会一下美国科研总是好的,所以就报名了。当然经历了费尽周折的文书和面试过程后,很开心地被录取了(虽然考G很虐),整体上感觉还是蛮顺利的。于是在7月就去了LA。CSST项目不仅让我体会到了美国的科研,更重要的是,由于这个项目确定的选拔方式,最后去的人都有着类似的理想和观念,因此交到了很多好朋友。唯一有点遗憾的是,由于我在去之前不知道我的导师假期不在学校,因此见得次数太少,最后也没有推荐信,但是老师还是很nice地给我我个A+的成绩,让我缺推荐信的劣势少了一些。这也提醒学弟学妹们,之后联系暑研的时候,最好能搞清楚老师能不能见到,这样对以后科研和申请都有好处。
申请季的爆炸
由于我是突然决定要申请的,所以在申请季开始的时候,我别说什么选好学校,联系好推荐信了,就连申请的大体流程是怎么样的都不知道。更要命的是,由于我托福考的太早,个别学校过期了,因此还得再复习再考一次,这更是火上浇油。于是在我马上爆炸的时候,我联系到世毕盟并且签约。我尤其感谢第一次meeting,培训师和mentor不仅快速给我普及了申请知识,订好了时间表,让我混乱的申请瞬间有条理起来,更重要的是,当我把我的自身背景和我先在想申的几个学校(当时不自信,主要都是中游学校)给mentor说后,哈佛大神mentor直接来了句“你申这些学校干什么,You deserve better”.当时可给我吓坏了。不得不说,作为一个自己申请季只申了三所学校并且成功被哈佛录取的传奇人物,我在世毕盟的mentor还是很有远见的。在他的帮助下,我很快就做完了选校工作。与此同时,又非常幸运地再次考过了托福,并联系到了本校几位比较有影响力的老师的推荐信。
关于套磁。在申请的时候,我阅读了大量潜在导师的文章,这不仅帮助我了解到我要申请的老师的方向,更重要的是让我了解了我自己更喜欢什么,让套磁更有针对性。之后便开始给潜在的导师发邮件。很幸运的是,我联系的导师大多回我邮件了,这可能是因为我很确定我将来如果跟他/她做,想要做什么。虽然有的老师只是礼节性地回一下,但也有一些老师能看出对我的兴趣。我便把这里面我最感兴趣的几个老师重点联系,最后这几位老师最终给了我offer。
而接下来的文书工作,由于我希望做一点偏应用或者交叉学科的东西,所以在申请大气的同时,还申请了海洋,坏境工程等相关学科,因此,为了满足不同院的要求,我写了很多版本的PS,并且对于“转专业”申请的学院,又着重写了为什么想要做交叉的研究,正是因为对待不同项目都认真地解释自己为什么适合,才使我获得了很多非大气项目的offer。当然,由于我这种做法,造成了我PS版本非常多,在这里实在感谢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晶晶姐一直回答我关于文书的提问并不厌其烦地帮我改文法。
我想,很多人可能会和我一样,不是那种世毕盟的模范学员,那种早早下决心出国,早早进实验室,安排好暑研和标化考试,顺理成章地拿下各个学校offer的人,而是磕磕绊绊,不那么完美的申请人。但是一旦下了决心要走出国的路,那就义无反顾地在自己能做到的范围做到最好,世毕盟也会给你最需要的帮助,我相信这两者结合起来,每一个人都有拿到自己之前想都不敢想的结果的可能。
第二篇:Cornell统计学博士offer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Cornell统计学博士offer申请总结
背景: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Overall GPA:4.99/5.0 Rank: 1/100 托福成绩(或者雅思): 111/26 GRE成绩: Verbal 159, Quantitative 170, Analytical Writing 4.0 本科专业:B.S, Mathematical Science – Statistics 最终去向:Cornell University--PhD in Statistics
就拿这篇文章给自己的申请做个总结吧,虽然当时每一分担心,紧张,忧虑现在看来都不值得一提,可是正是这些真真切切的感情让我觉得一次申请让我成长了许多,收获了很多,当然也是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珍贵回忆。
关于读书的想法
最开始萌发读书的想法是在大二去ucb暑期交换,很喜欢旧金山的天气以及这边读书的氛围。回来之后就有毕业了想去美国读研究生的念头。从另一方面来讲,觉得数学统计这个专业本科毕业做的东西也比较局限,可能更多的是比较机械化的数据分析。一次在市场调研公司的实习也让自己证实了这个想法,于是就决定毕业了再去读研究生或者博士,多学一点technical skill。
关于G&T 确定了读书的想法之后第一件事是准备G&T,相对于ps啊cv啊推荐信啊而言,G,T,GPA是唯一在自己可控的硬性条件了。我是在大三下学期考了第一次G,当时只是背完了再要你命3k就去考试了,时间也比较紧,所以考了155,170,3 并不是很理想的分数。后来跟学长学姐聊天,大家一致觉得writing 3分还是很短板,而且如果想申好学校,G还是越高越好。于是又准备了两个月,再要你命3k反复背,最后突击刷了几天题目,writing研究了几篇6分作文,找了找共性,自己又去考了一次,终于考到了能用的4分。总之GRE这个东西感觉还是比较有套路的,单词背熟之后,更多的是控制在一定时间之内刷题,给自己营造考试的氛围,多总结错题。作文就是多研究满分作文的套路,其实GRE这项在申请里面还是比较好handle的。G考过了,T就比较容易了,尤其是Reading和Writing基本不用复习了,听力刷几套题找找感觉,speaking每天在地铁上听满分回答自己模仿模仿,并且每个style的题目都练习几遍,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GGU语录:申请如歌,旋律由你把握,你永远是主唱,但少不了整个乐队的支撑。
关于PS&CV 这个part还是很感谢世毕盟的帮助。世毕盟培训师Amy姐给了我很清晰的CV模板,根据那个模板我大概花了一下午写完了CV,后来Amy姐帮我找native speaker改了语言,世毕盟mentor(普林ORFE的博士哦)也帮我看了一些technical的问题,总之之前很头疼的cv在GGU的帮助下很容易就搞定了。接下来就是PS, PS这种东西感觉还是多一点真情实感实事求是比较重要。我是花了一晚上一气呵成,当时写完之后仿佛是对大学的一个总结,也通过这个更清楚的认识了自己到底以后的方向目标是什么,当时写完觉得对数学统计还是真爱啊。当然初稿问题还是很多的,后来拿给Amy姐,她反反复复帮我找native speaker来回改了好多遍,也都很耐心,真的很感动。而且每次都是一两天之内就给回复了,老师也改的很认真。总之在世毕盟的帮助下,PS和CV感觉最初最头疼的两个东西感觉也变得比较容易handle了!
关于推荐信
我的推荐信找的两个本校老师,和一个交换学校的老师来写的。本校老师一个是mentor,平时关于各种各样学习生活的聊天比较多,所以他也比较了解我想读书的想法以及我的成绩什么的,很快就答应了可以写推荐信。另一个老师是做毕业设计的老师,因为在跟老师做一些关于数学统计的毕业论文,每一两周都会定期讨论一些问题,这封推荐信比较注重写科研方面的。第三个是交换学校的老师,因为在一次课上考了最高分,同时也下课会讨论一些问题,就比较熟,后来有读书的想法也找老师聊过,比较幸运的是,老师很支持我去申请,自然也很爽快的答应了写推荐信。后来陆续给老师发过我的资料,成绩单,也去聊过选校,很感谢三个老师第一时间给我交上所有的推荐信。
关于选校
其实刚开始我觉得最近数学统计申请太激烈了,自己的水平可能拿不到很好的博士,就想去读个硕士做跳板,后来跟世毕盟聊过之后,世毕盟mentor建议我去直接试一试博士,Amy姐也鼓励了很多,于是打算去试一试博士,后来没想到还真的成功了,现在想想真的好幸运。我的选校是都在top50的博士,专排来说大概top10申了三个,top10-20申了四五个,再往后申了三四个保底。总的来说选校想想还是比较合理的。
关于等待结果
其实觉得交了application之后就听从命运安排了,也算比较幸运,大概一月左右来了第一个phd的offer,后来二月也来了自己很满意的offer,所以基本也就确定了未来几年的学校。总的来说觉得自己一路申请还是蛮幸运的,遇到了很多善良的人的帮助让我真的很感动,所以我也希望自己也可以帮到更多的人,把这份爱传递下去。最后,祝大家都申请顺利,拿到自己想去学校的offer!
GGU语录:申请如歌,旋律由你把握,你永远是主唱,但少不了整个乐队的支撑。
第三篇:剑桥大学机械工程博士offer之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剑桥大学机械工程博士offer之申请总结
背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本科,系内排名16/85,两篇和导师共同发表的文章 结果:Cambridge,Purdue博士,西北硕士
当初的期待,逐渐变成了或欣喜,或遗憾的回忆。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没有了当时的兴奋与紧张,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执着和憧憬,这期间我们所走的每一步路,都叫做成长。
元宵,羊年春节的鞭炮声还没有消停,我已经回到学校开始准备GRE考试,每天拿着一本厚厚的单词书,在略显冷清的图书馆里和瞌睡作斗争。这好像是一场高考,在悄无声息的逼近着,然而这一次,没有收作业的老师,没有一起备考的同学,也没有用红笔写在黑板上还加了感叹号的倒计时;只有自己,在最不想学的时候去图书馆的咖啡店里买一片蛋糕,吃完,又回到俞敏洪的绿宝书面前。和千千万万要出国的小伙伴一样,在GRE这个坎上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身处保研政策极好的学校,看着身边准备保研的很多同学,都只需要和大家一起正常的上课,考一个一般的成绩就行。有时候我也想,何必去折腾出国,干脆保研或者直博,将来出路也不会差。那时候我也不明白我为何想要出国,是为了科研还是今后的工作,我都说不明白。但我唯一清楚的是,出国读书是我想要的发展道路,如果因为嫌麻烦而将就了保送研究生,我将来必定会后悔。
清明,逐渐失去温度的暖气再也挡不住窗外的春意。本着拿一封推荐信的初衷开始了暑期研修的联系。这个过程也算是一个小套磁,要和教授推销自己,介绍自己的经历和优势,最重要的,是要告诉对方老师为什么自己合适这一个暑期科研的位置。一开始我海发邮件,给每个老师写得都是一样的东西,但基本都是石沉大海。后来我在发邮件的时候适当注意老师的研究方向和我的科研经历,每一封邮件都是“个性化”的,这样一来,老师的回信明显增加了很多,即使有的教授不再招收Summer Intern,他们也会把我的邮件转给别的课题组。最终,我找到了一个我很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和老师。
小暑,十多个小时的飞机把我带到了太平洋的另一侧。两个月的暑期科研中,我逐渐发现,除了推荐信和一段可以写在简历里的研究经历,这个过程也使我受益匪浅。这是我第一次用集中的时间完成正式的科研项目,每周的组会上要向大家汇报成果和进展,还要学会和各种肤色的学生一起合作和完成课题。除了科研,在美帝的生活也需要自己打理,学校食堂在没有清华那么方便,老师和学校也不会在乎学生的生活,从租房到学习炒菜。在清华的生活固然束缚,但是这样的经历是清华园无法给我的。
GGU语录:申请如歌,旋律由你把握,你永远是主唱,但少不了整个乐队的支撑。
霜降,北京的初雪扫净了漫天的雾霾。PS和CV的写作是最让我头疼的,每一次和世毕盟的Mentor交流的过程中,似乎总是找不到一个合理和满意的写作方法。有时候我觉得,做成一件事情固然困难,但更困难的是如何将这件事情说给别人。我们往往在讲述自己的一段经历的时候过于繁复,于是一篇将近2000词的PS不知道从何修改。其实,一篇文章的写作是对自己的总结和能力的提升,而PS作为申请材料中最重要的文字,我并不赞成很多人直接将PS丢给机构去写,就算别人能力再好,也没有亲身经历过你的故事。于是,在世毕盟的Mentor和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我一步步将自己的科研和社工的脉络整理清楚,然后提升自己的感受和优势,最终在世毕盟专业英语修改人员native的帮助下,交出了一篇“一字千金”的个人陈述。
翌年春分,offer并没有像桃花一样开得漫山遍野,但总有选择。我收到了剑桥的Conditional Ph.D.的offer和普度的全奖offer,纠结的事情在于,如果选择剑桥,那么我还需要参加英语考试(因为我的口语不达标),如果选择普度,就可以暂时的高枕无忧了。对于自己来说,我一直都将剑桥当做Dream School。也许我选择了普度,就能够像别的同学一样,享受一个无忧无虑的大四生活了,但我明白,每一个选择都不能将就。
如今的期待和一年前已经大不相同,不在纠结于一纸offer,而是对研究生阶段的打算和规划。这段时间以来,我们所做的每一个选择和每一份努力,都是对自己未来许下的一个承诺!
GGU语录:申请如歌,旋律由你把握,你永远是主唱,但少不了整个乐队的支撑。
第四篇:从北邮国院放弃保研,到CMU INI,我的2018申请之路(世毕盟学员)
从北邮国院放弃保研,到CMU INI,我的2018申请之路(世毕盟学员)
基本背景
本科:北邮国院物联网 GPA: 91.78 GRE: 326+3.5 TOEFL: 不到100
录取结果
CMU INI MSIT-MOB,CMU ECE,Columbia CS,USC CS&DS,Purdue CS
前言
也许我出国的路和大多数人不同,从一个未考虑过留学申请的保研党,再到退学重新申请。大概只有200天的时间留给我完成申请的准备。所以希望能够给大家分享一下这200天内我为出国申请所做的准备以及完成的背景提升。❐ GRE/TOEFL的考试 ❐ 继续之前科研的工作 ❐ 相关实习的背景提升
世毕盟留学:www.xiexiebang.com
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一、GT的准备
TOEFL和GRE考试是每个想要出国留学的同学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务。对我而言,基本上是贯穿了整个申请准备的过程,GRE的考试从4月持续到8月,TOEFL从9月持续到12月2日完成最后一场考试。我考完TOEFL和GRE的时间算非常晚的了,正常情况下,建议在大二暑假完成GRE的考试,大三上学期完成托福的考试,这样后面就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科研和实习的背景提升。同时也能为文书的准备减轻负担。
对于GRE而言,单词是最难的一关,建议从大二寒假开始背单词,并坚持下来。暑假前一个月开始集中刷题,一般问题就不大。在完成GRE考试之后,TOEFL考试中的阅读和写作就会轻松很多,主要需要攻克的难关是听力和口语。听力建议大家可以每天练3篇保持感觉,口语要针对性的准备自己的语料库。另外,试着去享受备考的过程,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二、持续推进的科研
在科研方面,我自始至终都只在THU自动化系的一位老师组里做科研,从大二暑假投了简历发了邮件开始过去,一直在做车路协同以及无人驾驶方向的研究。在大三寒假的时候,跟着我的老板和几位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一起开始了创业,我在团队中主要负责算法的改进和移动端的实现,并在后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总体而言,一份真正投入进去的科研,对我们后期的申请乃至于master期间中工作和找实习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我在这段经历中收获颇丰,包括对科研的初探,代码能力的快速进步,以及两份推荐信。
三、暑期科研和实习的选择
寒假过后,同学们都开始纷纷给国外大学的教授们写邮件套磁,希望到国外做一段暑期科研,自然,我也面临着是否到国外做一段暑期科研这样的选择题。不过对于我而言,当时的状态还是GRE/TOEFL都没有能用的分数的状态,这也再一次反映了早点考完语言的重要性。虽然确实暑期科研如果完成了较好的工作能得到世毕盟留学:www.xiexiebang.com
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一封含金量较高的推荐信,但考虑到未完成的语言考试以及对之后master找工作的帮助,最后选择了去msra实习来填充这一段经历,这也是我申请时第三封推荐信的来源。总的来说,只要足够努力,有足够好的结果,是最重要的。当然,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还是建议有一段暑研的经历,实习可以在申请结束后的半年再去补充。总而言之,大家还是要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路,我的经历和想法仅供大家参考。
四、世毕盟的帮助
我认识GGU是因为和我一届的所有优秀的同学都选择了GGU这个咨询中介而且也都拿到了不错的申请结果,所以这对于gap一年的我而言,选择GGU是显而易见的选择了。事实证明,世毕盟对我的申请给予了巨大的帮助。它在整个申请过程中,主要有两个老师对我进行辅导,一个是帮助我推动流程的培训师,每当我有一些重要的问题向培训师咨询的时候,她总是以最快的速度给我回复,而当我因为一些事情很晚才回复她时,她却能给予我最大的理解。(这里要特别感谢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姐姐,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的问题,在半夜对于我的问题也是随问随答,给我讲申请表格里面内容的填写)在申请季写作PS的时候,我的mentor(MIT EECS PhD)给我的写作提出了非常关键的修改意见,说是修改,更多的基本上是帮我重新写了一遍。避免了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PS,从而“误入歧途”。Mentor对于我的邮件也是都以最快的速度答复以给我最大的帮助。可以说没有GGU的指导,我可能就不会有这样好的申请结果。
五、写在最后
仔细思考我的申请路,不可谓不坎坷,时间短,任务多。在经历并不出彩的情况下拿到了非常理想的录取。在此要感谢一路上帮助我的所有人,包括我的家人,还有已经飞往大洋彼岸的小伙伴们,这个8月,我来找你们相聚!
世毕盟留学:www.xiexiebang.com
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第五篇:申请总结——我的MIT化学工程博士offer(世毕盟学员)
申请总结——我的MIT化学工程博士offer 与周围同寝室和班里的一些好朋友们相比,我的申请之路相对而言显得中规中矩。我申请到的项目大都与我本科时候的化学工程专业相同,在这里分享给大家,一来是可以让后来者们熟悉一下化工学科申请的流程,二来是给学弟学妹们一些信心。
其实我自从刚刚进入大学以来就有了出国读书的想法和目标,所以我相关的英语考试都准备的比较早,也都是比较顺利的一次成功。而且在日常与系里学长学姐的交流当中,我也能从他们的经历当中获取一些与ChemE出国申请相关的信息。但是每个人的情况和视角毕竟不同,而且系里对于较低年级的学生并没有特别好的出国交流平台,所以这些信息的收集相对比较破碎。所以我在大学的前两年主要是在专业课学习、科研尝试和英语的准备中度过的。
世毕盟(GGU)在信息的整合和申请流程的统筹规划方面做得非常好。从刚加入开始,GGU就会给我一份大致时间表,让我对什么阶段该做什么事情都有了大致的了解。同时经验丰富的mentor也在申请过程当中给予我很大的帮助,他们能从化学工程专业的角度来给我最直接最中肯的建议。在刚进入大三的时候,我与我在世毕盟的mentor(MIT ChemE PhD)进行过一次深入的讨论。他带领我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分析我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针对我现有的积累来制定未来的目标。在整个PhD申请过程中,mentor一直在鼓励我强化自己的积累,在真正有所收获的同时,对于比较重要的考量标准(如GPA、research experience等等)去进行提升。我在大一的时候的GPA并不算特别有优势,大概只有年级七八名的样子,经过大二一年的追赶达到了四五名的水平。然而化学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十分重要,GPA在申请过程中相比其他专业方向占到的比重也会稍微大一些。因此在mentor的建议之下,在大三一年我投入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几门专业核心课的学习上,在收获了优秀成绩的同时,也对于化学工程知识体系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为将来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GGU的帮助下,我欣喜的看到自己正在逐渐进步,竞争力也越来越强。
结束在Stanford的两个月的暑期研修之后,刚回国的我就开始了申请准备阶段紧张忙碌的生活。在这里必须要感谢我在世毕盟的mentor和培训师他们给予我的帮助和支持。感谢mentor学长一遍遍不厌其烦的帮我修改PS和CV,大到整体行文思路小到格式语言细节。感谢培训师帮我及时的安排一次次meeting时间,并且还倾听我压力过大时候的矫情吐槽。对于那段时间,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种类似于上帝视角的感觉,当时我能够很清晰的感觉到我做的每一次修改都可能对将来的人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虽然从修改文书到填写网申,整个的流程当中我的心理压力很大,但是现在回想起来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1月15日,正在清芬食堂吃完饭的我意外接到一个电话,里面的声音说我被MIT ChemE录取,当晚收到了正式offer。那个晚上可能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