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会计论文开题报告
2015会计论文开题报告
会计论文开题报告
(一)设计题目:浅析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重组中的评估与处置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一、课题的目的意义:
资产重组对于企业扩大经营规模,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并进一步改善企业经营业绩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在企业资产重组中还存在着部分企业利用资产重组来给自己虚增资产和资本以达到操纵利润等目的。
为保护国有资产及其权益不受侵犯,应当对资产重组中的无形资产进行规范评估和保护。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式,很容易被人们所忽略,评估也很难公正客观,不是低估就是高估。如果低估则造成企业资产的流失;如是高估则是对另一方权益的侵害。因此,正确分析和界定企业无形资产,科学、准确地评估无形资产,合法公正地处置无形资产,对推动和保障企业的顺利实现,是十分必要的。
二、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近年来,我国企业对资产重组过程中无形资产的评估与处置问题有了充分的认识和广泛的研究。
汪海粟《无形资产评估实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刘玉平《资产评估教程》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 陈仲《无形资产评估导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 朱秦丰《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风险及防范》合作经济与科学2015
三、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和预期目标: 可行性:
无形资产是体现重组方对被重组方对技术项目的科技含量、新颖性、成长性成、成熟性、风险性等都很关注,然而他们更关注的是技术项目的市场获得能力。但如果拿着权威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对其技术无形资产出具的价值评估报告去找投资机构,一定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国内对资产重组中无形资产的界定和评估存在如下缺陷: 偏重于无形资产的评估和计量研究,而对无形资产的权利属性、无形资产价值运动规律、无形资产资本化的约束条件等基础理论研究较少。无形资产范围局限于传统认识,对现实中新型无形资产及其营运方法缺乏研究,尤其是关于组织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研究存在理论落后于实践的问题。偏重对国外无形资产评估技术方法的介绍,缺少针对我国具体国情的评估技术创新。缺少对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经验证据研究,无法为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理论提供可信的实证支持。忽视无形资产相关利益主体已经呈现的多元化和复杂化态势,对无形资产信息披露规则和方法研究不力。预期目标:
通过调查研究,规避企业资产重组中关于无形资产的评估和界定的黑洞,明确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对资产重组中的无形资产进行规范评估和保护。提高资产重组中的企业各方和有关管理、评估、审计监督等多方对无形资产的充分重视,有效地防止无形资产流失,充分发挥无形资产运营的效率效益。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什么是无形资产 2.企业资产重组中对无形资产评估和界定存在的问题 3.无形资产在企业重组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4.如何规避企业资产重组中出现的问题 5.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作用 6.总结
会计论文开题报告
(二)论文名称:浅析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学院:会计学院
专业:会计学(国际会计方向)学号:*** 学生姓名:蒋** 指导教师:***
一、论文选题的动因(背景或意义)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企业集团作为若干企业组成的经济联合体,最重要的联结纽带是资金。在企业集团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的情况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具有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由于企业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都可以综合地反映在资金运动中,有效合理地组织资金活动,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只有加强资金管理,合理组织资金供应、降低资金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优化资金控制和监督机制,才能促进企业现金流的良性循环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现代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方面选择适当的资金管理模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
二、论文拟阐明的主要问题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问题与模式,以提高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论文的构思建立在现代企业理论和财务管理理论的理解基础上,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探讨企业资金管理的内容和作用,指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再着重分析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多种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并对它们的适用性和现实中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试图提出作者自己对于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建议。
本论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逻辑方法,同时结合案例分析、数据分析、图表分析进行了论证。本文的基本观点是选择合适的资金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集团的资金配置效率,有利于解决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三、论文提纲
一、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概述 1.企业集团的概念与特征;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内容; 3.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目标; 4.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原则。
二、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分析——基于图表 1.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常见模式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优劣分析
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面临的常见问题分析——基于案例和数据分析 1.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
2.监管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 3.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解决企业集团资金管理问题的对策
1.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现金池先进管理技术介绍 2.探索多种监督方式,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3.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素,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序号论文各阶段内容时间节点 12015.9.10选题
22015.10.5确定论文题目 32015.10.10开始写开题报告 42015.11.1开始写论文初稿 52015.2.28完成论文初稿 62015.3.30论文定稿 72015.5.15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2]伍柏麟。中国企业集团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3]袁琳。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会计之友》,2000年第9期。[4]马学然。树立资金管理的三个理念。[M],《经济师》,2015年第1期。[5]赵东方。集团结算中心结算系统的构建。[J],《财会月刊》,2015年第19期。[6]任勇。财务结算中心:集团公司集中管理内部资金的有效方式。[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5年第13期。
[7]于增彪、梁文涛。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J],《会计研究》,2002年第8期。[8]张芳。论企业集团的未来财务管理模式。[J],《上海会计》,2001年第4期。[9]陆正飞。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财会通讯》,2000年第9期。[10]CharlesT.Horngren,GaryL.Sundem.WilliamO.Stratton.IntroductiontoManagementAccounting,PrenticeHall,12thEdition [11]ScootBesley,EugeneF.Brigham.EssentialsofManagerialFinance,ThomsonLearning,12thEdition
六、指导教师意见
是否同意学生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指导教师(签名):
第二篇:会计论文开题报告
会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
题目: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无论是对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对投资者的正确决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使用者应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揭示。因此,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正确运用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而是在会计核算中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做出合理预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风险,比如金融**、债务人的死亡、企业破产、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而提前报废、恶性竞争等情况,因此,采用谨慎性原则,对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化解风险,并防范风险。采用谨慎性原则,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真实考核经营者,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谨慎性原则起源于中世纪财产托管人解脱其受托责任的策略,二十世纪初至三十年代前是一项占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当时主要表现为对资产的低估;经济危机之后,谨慎性原则所体现的内容扩大到对收益的确认和会计报表披露。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目标从报告经管责任向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转化,谨慎性原则也逐渐成为对披露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的修订性原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在《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和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由此我们看到,我国会计规范中关于谨慎性原则有以下几个要求:
(一)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基础是不确定性,所处理的是“可能发生”的事项。
(二)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项,特别是费用和损失,在会计上确认和计量的标准是“合理核算”,对可能发生的费用、负债既不视而不见,又不计提秘密准备。而对“合理”的判断则事实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三)运用谨慎性原则的目的是在会计核算中充分估计风险的损失,避免虚增利润、虚计资产,保证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运用开始于1992年,在近十年的应用中,可以按其运用程度和范围的不同,分为三个阶段:
(一)1992年至。1992年发布,并于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明确了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同时,在行业会计制度中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即存货计价方法采用后进先出法、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加速折旧法。
(二)至20xx。19陆续颁布的《投资》等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及《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谨慎性原则得到进一步的运用,具体包括;
1、在1992年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扩大了资产项目计提准备的范围,即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同时,扩大了坏账准备的提取范围,在提取方法及比例上更加灵活。
2、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加速折旧法的应用条件有所放松。
3、对无形资产、开办费的摊销期限作了修订,由原制度中无形资产的“不少于20xx年”、开办费的“不少于5年”,分别调整为“不超过20xx年”、“不超过5年”。
4、对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的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做出了规范,规定或有资产或有利得不予确认,一般也不予披露,或有负债不予确认,但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5、对于债务重组中涉及的或有收益和或有支出,债务人确认为负债,债权人则不应确认为资产,只能在表外予以披露。
6、对于收入的确认,在确认标准上更加谨慎。如无论是《收入》准则中关于收入确认的四个条件,还是《建造》准则中关于跨期合同引起的收入确认,均将相关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结果能够可靠计量等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
(三)20xx。20xx年1月财政部颁布了《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三个新的具体会计准则,并同时修订了《投资》、《债务重组》等五项准则;20xx年2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在这些新的准则和制度中,谨慎性原则体现为:
1、全面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中期期末和年末除了计提原有的“四项准备”外,新的企业统一会计制度和《无形资产》准则规定还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在《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准则中,改变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标准,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作为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标准,并明确了暂停资本化的条件,避免固定资产价值虚计。
3、改变了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方法,规定“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改变了以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发生的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支出确定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方法。同时,租赁过程中发生的或有租金一律计入当期损益。
4、在《无形资产》准则中,要求企业管理部门在判断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时,应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存在的各种因素做出谨慎的估计。
二、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竞争和风险日益加剧,不确定的经济业务越来越多,所以会计信息使用者也越来越关心与不确定事项相关信息的揭示,关心企业所提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此,谨慎性原则的`正确应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也不低估负债和费用,也不得设置秘密准备。
文章以国际会计惯例为基础,首先从会计结构的角度,分四个方面论述了会计制度采用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其次,从资产的定义、收益的确认以及财务分析的角度详细论述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广泛运用。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更能使会计信息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最后,在采用谨慎性原则的同时,还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其职业道德修养,加强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的专业判断,防止滥用谨慎性原则。
主要内容:
1.引言
2.谨慎性原则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2.1谨慎性原则的含义
2.2谨慎性原则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
2.2.1我国的会计结构中包含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
2.2.2谨慎性原则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3.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
3.1谨慎性原则在资产减值中的应用
3.2谨慎性原则在借款费用资本化的金额确认中的运用
3.3谨慎性原则在企业投资中的应用
3.4谨慎性原则在会计计量中的应用
3.5谨慎性原则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4.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4.1谨慎性原则的相关条款会计人员在核算方法的选择上具有主观随意性
4.2谨慎性原则与税法政策不能协调一致
4.3谨慎性原则与其它原则的冲突
4.4公允价格难以取得对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制约
4.5谨慎性原则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横向不可比
5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的措施
5.1增强谨慎性原则的确定性和可操作性
5.2缩小税收政策与会计政策的差异
5.3完善市场信息报价系统
5.4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进行必要的约束
5.5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增强其职业判断能力
5.6加强审计监督,强化内在约束机制
5.7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与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有机地结合起来
6结论
参考文献
预期目标:
毕业论文预期将于20xx年3月2日前完成初稿,并上交导师,作进一步修改润色;20xx年4月12日前根据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完成毕业论文第二稿,交指导老师审阅;20xx年4月26日前根据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完成毕业论文第三稿,交指导老师审阅。20xx年5月10日前论文定稿并打印上交。预期字数达到学校所规定的字数。并按学校统一规格打印成文。
三、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方案(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
研究方法:
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论文题目。
选题之后,利用课余时间寻找与论文题目相关的资料。拟采用的研究方法为:
1.归纳法
针对这一研究领域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文献著作,充分利用数据库,专题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2.分析法
对国内外就该论题的主要研究成果、现状及最新进展、研究动态等进行比较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综合分析,对这一领域研究现状做到充分了解。
3.比较分类法
对已有的学术成果做比较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勇于探索前人工作的不足,积极挖掘新的研究内容,不断创新,阐述新的观点和见解,以此作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新的理论价值。
准备工作:
已大量阅读了与本论文有关的国内外参考文献。
主要措施:
广泛查阅资料,理清思路,草拟开题报告和着手文献综述,作好论文写作的前期准备工作。然后草拟论文提纲,着手撰写论文。
四、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Sanders,T.H., Hatfield ,H.R., Moore,V.,1938: A Statement of Accounting Principles. [2]Watts R. L…… Conservatism in Accounting Part I:
Explanations and Implications [J]. Accounting Horizons,20xx,17,(3)
会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2
设计题目:浅析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重组中的评估与处置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一、课题的目的意义:
资产重组对于企业扩大经营规模,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并进一步改善企业经营业绩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在企业资产重组中还存在着部分企业利用资产重组来给自己虚增资产和资本以达到操纵利润等目的。
为保护国有资产及其权益不受侵犯,应当对资产重组中的无形资产进行规范评估和保护。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式,很容易被人们所忽略,评估也很难公正客观,不是低估就是高估。如果低估则造成企业资产的流失;如是高估则是对另一方权益的侵害。因此,正确分析和界定企业无形资产,科学、准确地评估无形资产,合法公正地处置无形资产,对推动和保障企业的顺利实现,是十分必要的。
二、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近年来,我国企业对资产重组过程中无形资产的评估与处置问题有了充分的认识和广泛的研究。
汪海粟《无形资产评估实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
刘玉平《资产评估教程》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
陈仲《无形资产评估导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
朱秦丰《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风险及防范》合作经济与科学20xx
三、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和预期目标:
可行性:
无形资产是体现重组方对被重组方对技术项目的科技含量、新颖性、成长性成、成熟性、风险性等都很关注,然而他们更关注的是技术项目的市场获得能力。但如果拿着权威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对其技术无形资产出具的价值评估报告去找投资机构,一定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国内对资产重组中无形资产的界定和评估存在如下缺陷:
偏重于无形资产的评估和计量研究,而对无形资产的权利属性、无形资产价值运动规律、无形资产资本化的约束条件等基础理论研究较少。无形资产范围局限于传统认识,对现实中新型无形资产及其营运方法缺乏研究,尤其是关于组织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研究存在理论落后于实践的问题。偏重对国外无形资产评估技术方法的介绍,缺少针对我国具体国情的评估技术创新。缺少对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经验证据研究,无法为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理论提供可信的实证支持。忽视无形资产相关利益主体已经呈现的多元化和复杂化态势,对无形资产信息披露规则和方法研究不力。
预期目标:
通过调查研究,规避企业资产重组中关于无形资产的评估和界定的黑洞,明确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对资产重组中的无形资产进行规范评估和保护。
提高资产重组中的企业各方和有关管理、评估、审计监督等多方对无形资产的充分重视,有效地防止无形资产流失,充分发挥无形资产运营的效率效益。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什么是无形资产
2.企业资产重组中对无形资产评估和界定存在的问题
3.无形资产在企业重组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4.如何规避企业资产重组中出现的问题
5.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作用
6.总结
会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3
研究背景
虚假会计信息是一个国际性和历史性问题。在我国一个以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信息是所有者与经营者需要与供给的载体,所有者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经营者用来反映其受托责任的情况。然而,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价值取向不同,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导致会计造假,它不仅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还会削弱会计的经济管理作用,阻碍经济发展。而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上,股票价格应该充分反映其代表的上市公司的资本价值。但是当虚假的会计信息向投资者传递关于上市公司资本价值的错误信息时,投资者会过分高估或低估上市公司的资本价值,导致股票价格与上市公司资本价值的严重背离,市场泡沫就会过度膨胀,最终导致巨大的市场风险,进而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甚至导致全球的经济衰退。而民营企业造假也不想博众,从20xx年8月公布的会计信息显示:大部分私营企业存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白条抵库、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尤其是提前确认收入、粉饰报表、乱用发票、假票平账问题十分严重,这一现象大多发生在营业额为5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
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工作的生命。会计造假就等于会计工作丧失生命。虚假的会计信息会误导投资者,使股民啜饮会计造假带来的太多苦涩。“银广厦”之流在会计报表上一再造假,制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股市的骗局”,让广大的投资者愤怒悲伧,欲笑无泪,从而导致股民对股市丧失了信心,以致股市跌落由史以来的最低点;作为造假企业的债权人,则可能因此而坏帐,血本无归。而企业会计秩序紊乱、造假严重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私营企业会计报表审计和调查过程中,我们深感这一问题较之国有企业会计问题更为严重。帐目混乱零散、帐实不符;内控制度虚设、交接不清;乱摊乱支等问题较为普遍,由此造成国家税收大量流失,同时也影响了私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加大了业主的经营风险。
私营企业会计控制薄弱之原因除具有同国有企业的共性之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目前银行有多少贷款非但收不回本金,甚至连利息也无着落;作为企业的经营者,若造假可以为其升官发财提供机会,就可能毫无顾忌而主动造假。新民谚“数字出干部,干部出数字”说的正是这种现象。再看国家审计署20xx年组织力量对1290家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审计发现,虽然企业总体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但会计报表严重不真实的企业占68%,有的虚亏实赢,可想而知,造假已成了企业的常用手段,它们通过这些虚假会计信息“对财政报穷帐,对税务报亏帐,对银行报富帐,对主管部门报赢帐,其实只有领导手里的才是真帐”,以达到自身的目的。对这个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探讨,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认识它所产生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危害;也告诫广大的会计信息造假者提高认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行为,让更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得真实的信息。
文献综述
蒋义宏:《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年。本书主要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为研究对象。它首先以投资者和经营者的视角观察和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其次,研究了IPO公司盈利预测信息失真问题;接下来研究的是从亏损到扭亏会计信息失真的两个极端;再次是研究配股管制下的会计信息失真;最后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因素与非制度因素。
杨克泉、吉星华、王丽伟:《会计信息透明度一种理论分析模式》,财会文摘卡20xx年第5期。作者认为透明的信息要满足:首先,从质量方面来说,这种信息对于双方来说是共同知识;其次,从数量方面看,披露方愿意提供信息供求的缺口。虽然完全的信息透明是不可能实现的,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以此为分析问题的参考点,就如同在解析数学中的坐标原点。
吕坚:《全面规范企业会计信息的具体措施》,财政监督,20xx年第11期。本文对在实践中,对不对外披露而没有受到制度的规范和约束的内部会计信息对外部会计信造成的一定影响,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这个重要方面所形成的会计控制盲点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控制内部会计信息以达到规范全面会计信息的目的。
蒋尧明:《会计信息真实性:基于“法律真实说”的理性思考》,财经理论与实践,20xx年第5期。本文阐述的是如何正确界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这不仅是一个基本的会计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虚假陈述民事责任问题的核心。但是怎样把握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本质,判断会计信息是否真实的标准是什么,在这些根本问题上法律界和会计界存在较为严重的分歧。本文就是对这种分歧进行理性思考最后得出: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本质是一种法律真实,它以客观真实为基础,但又有别于客观真实;它侧重于程序真实,是遵循程序理性的结果。因此,会计标准是衡量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直接依据,而客观真实一般不能直接作为判断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标准。法律真实是客观真实和价值判断的统一体,且具有不同的等级和层次。
从上述资料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有制度原因和非制度原因,也有法律原因等,都是影响信息透明度的原因。对其进行总结我们可以发现,会计造假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这两个因素所引起的,为了进一步规范会计信息,我们着重从这两方面入手,分析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原因,并探讨其治理的对策。
写作思路及提纲
引言
虚假会计信息是指造假行为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采用各种欺诈手段在会计财务中进行,弄虚作假,伪造、变造会计事项,从而为小团体或个人谋取私利的违法犯罪行为所形成的会计信息。
一、虚假会计信息的表现
(一)原始凭证造假。是指有意识的篡改、伪造、窃取、不如实填写原始凭证,或利用废旧原始凭证,将个人所支出的生活费用伪装成单位的经营开支,伺机在企业单位报销,化工为私。更有甚者干脆制造、购买发票、凭空贪污等。根据不真实的原始凭证,即使是按照正常的会计业务处理程序进行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也一定是虚假的。
(二)会计过程造假。会计过程包括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是会计造假的主要表现。企业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是诱使他人投资而掩盖企业的真实生产经营状况,或是为了偷税、骗税,逃避国家有关部门监督,或是为了粉饰管理人员政绩,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编造、篡改会计数据或单位负责人与会计人员共同串通舞弊而故意造假。
二、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
(一)虚假的会计信息会误导投资者,使股民啜饮会计造假带来的太多苦涩。“银广厦”之流在会计报表上一再造假,制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股市的骗局”,让广大的投资者愤怒悲伧,欲笑无泪,从而导致股民对股市丧失了信心,以致股市跌落由史以来的最低点;作为造假企业的债权人,则可能固此而坏帐,血本无归。目前银行有多少贷款非但收不回本金,甚至连利息也无着落;作为企业的经营者,若造假可以为其升官发财提供机会,就可能毫无顾忌而主动造假。新民谚“数字出干部,干部出数字”说的正是这种现象。
会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4
题目名称:公司治理和银行贷款融资研究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中小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带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
2.中小企业能够增加就业岗位,可以有效的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同时可以缓和社会矛盾,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但在实际情况中,中小企业的发展遇到了很多问题,尤为突出的是融资难问题,资金就是一个企业的血液,充裕的资金是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保障。中小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融资模式,结合阶段特点选择合适的融资模式,繁荣时期的融资模式呈现多样化,既可以利用现有的资金实力和企业信誉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长期关系,进行综合授信贷款;也可以利用传统的融资模式,即向银行贷款等。
因此,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其经济政策的根本目标就是创造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在融资方面,美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主要通过中小企业管理局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引导民间资本流向中小企业。由于资本市场比较完善,美国的中小企业可以借助其发达的资本市场。
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依靠银行等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尚不成熟,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力度较低。因此,要为中小企业宽松的融资环境,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支持。
三、设计(或研究)的内容
一、企业的概述
1.1企业的定义
1.2企业的发展现状
1.3企业发展的意义
1.3.1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3.2 提供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
1.3.3增加财政收入,提高综合国力
二、企业的生命周期及其融资问题
2.1企业的生命周期
2.2企业繁荣期遇到的融资问题
三、业繁荣期融资问题的分析
3.1企业自身的原因
3.1.1传统的融资观念限制了企业更好的发展3.1.2融资方面知识的缺乏阻碍了企业的发展3.2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3.2.1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限制3.2.2缺乏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信用体系3.2.3缺乏社会各相关部门的支持
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4.1提高中小企业的员工综合素质
4.2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4.3建立宽松的融资环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毕业论文(论文)所用的方法
1.在财经、银监会、中小企业局等网站上进行收索; 2.对图书馆的相关期刊和报纸进行查阅,收集资料; 3.详细做好笔记,整理思路;按照论文要求进行写作。五、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获得情况
俞建国.中国中小企业化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xx.周茂洁.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成因与对策[J].学海‘20xx,(6).孙同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及对策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xx,(4).杜玉红.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J].东财经职业
贾丽虹.《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探析》.经济体制改革.20xx(1)吴雨桐.我国中小企融资难的新探讨[J].经济师,20xx,(117):52~53刘湘琴.吴勇.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风险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xx,(06):93~94
会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5
论文题目: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问题探讨
一、研究本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我国于XX年2月15日发布新的会计准则并且已经与XX年1月1日率先在上市公司开始实行。新准则与原投资准则在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有较大的变化,由于新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价方法并且要区分不同方式下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我们研究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对投资业务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论文大纲
1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2 新准则下的长期股权投资
2.1 新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内容及其使适用范围
2.2 新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形成的不同方式
3企业合并下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
3.1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3.1.1 初始计量的基本原则
3.1.2 账务处理
3.2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3.2.1 初始计量的基本原则
3.2.2 账务处理
4非企业合并下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
4.1 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4.1.1 初始计量的基本原则
4.1.2 账务处理
4.2 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4.2.1 初始计量的基本原则
4.2.2 账务处理
4.3 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
4.3.1 初始计量的基本原则
4.3.2 账务处理
4.4 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4.4.1 初始计量的基本原则
4.4.2 账务处理
4.5 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4.5.1 初始计量的基本原则
4.5.2 账务处理
结束语
三、课题研究的进度安排
本论文将利用10周的时间完成。具体安排如下:
1.XX年11月20至12月20日确定论文题目。
2.XX年 12月25 学生与老师进行交流。
3.XX年12月26日至XX年1月10日)根据论文题目收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4.XX年1月11日至3月15日根据开题报告搜集相关资料,完成论文初稿,提交指导教师审阅。
5.XX年3月16至3月29日进行论文期中检查,并将论文交于老师进行审阅。
6.XX年3月29日至4月20日,论文交于老师批阅并定稿。
7.XX年4月20至23日,提交论文打印稿。
8.XX年4月25至30日,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模拟答辩,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并准备并完成正式答辩。
四、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r].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XX.
[2]《企业会计准则操作实务(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XX,102-131
[3] 侯荣新.浅析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的确定方法[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XX(6):46-47
[4] 吴作凤.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问题讨论[j].中国管理信息化,XX(2):50-52
[5] 刘树全.浅析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j].税务与经济,XX(3):52-54
[6] 彭晓华.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探究[j].会计师,XX(5):28-29
[7] 余兴无.浅探新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的变化[j].中国管理信息化,XX(6):21-24
[8] 庄小鸥.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案例[j].财会通讯(综合),XX(4):76-78
[9] 张晓玲.浅谈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主要变化及其影响[j].煤炭经济研究,XX(4):65-66
[10] 胡俊坤.新长期股权投资准则
第三篇:国际会计论文开题报告
国际会计论文开题报告
在现在社会,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际会计论文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名称:浅析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学院:会计学院
专业:会计学(国际会计方向)
学生姓名:
一、论文选题的动因(背景或意义)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企业集团作为若干企业组成的经济联合体,最重要的联结纽带是资金。在企业集团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的情况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具有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由于企业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都可以综合地反映在资金运动中,有效合理地组织资金活动,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只有加强资金管理,合理组织资金供应、降低资金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优化资金控制和监督机制,才能促进企业现金流的良性循环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现代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方面选择适当的资金管理模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
二、论文拟阐明的主要问题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问题与模式,以提高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论文的构思建立在现代企业理论和财务管理理论的理解基础上,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探讨企业资金管理的内容和作用,指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再着重分析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多种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并对它们的适用性和现实中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试图提出作者自己对于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建议。
本论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逻辑方法,同时结合案例分析、数据分析、图表分析进行了论证。本文的基本观点是选择合适的资金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集团的资金配置效率,有利于解决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三、论文提纲
1.企业集团的概念与特征;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内容;
3.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目标;
4.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原则。
1.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常见模式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优劣分析
1.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
2.监管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
3.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1.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现金池先进管理技术介绍
2.探索多种监督方式,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3.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素,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序号论文各阶段内容时间节点
12015.9.10选题
22015.10.5确定论文题目
32015.10.10开始写开题报告
42015.11.1开始写论文初稿
52015.2.28完成论文初稿
62015.3.30论文定稿
72015.5.15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年。
[2]伍柏麟。中国企业集团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3]袁琳。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会计之友》,20xx年第9期。
[4]马学然。树立资金管理的三个理念。[M],《经济师》,20xx年第1期。
[5]赵东方。集团结算中心结算系统的构建。[J],《财会月刊》,20xx年第19期。
[6]任勇。财务结算中心:集团公司集中管理内部资金的有效方式。[J],《财会通讯》(综合版),20xx年第13期。
[7]于增彪、梁文涛。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J],《会计研究》,20xx年第8期。
[8]张芳。论企业集团的未来财务管理模式。[J],《上海会计》,20xx年第4期。
[9]陆正飞。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财会通讯》,20xx年第9期。
[10]CharlesT.Horngren,GaryL.Sundem.WilliamO.Stratton.IntroductiontoManagementAccounting,PrenticeHall,12thEdition
六、指导教师意见
是否同意学生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指导教师(签名):
第四篇:银行会计论文报告
银行会计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国家控股银行在全球化中的优势学院班级:
姓名:
学号:银行会计课程论文
国家控股银行在全球化中的优势
摘要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世界各国越来越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而全球化的本质就是资本在全世界的新一轮的扩张;是资源的使用全球化,市场的全球化,资本的全球化,竞争的全球化。科技的日新月异,必将促进全球化朝着更加纵深和广泛的领域发展,在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下,我国的国有控股银行如何更加有利地融入全球化的分工浪潮中,并准确地定位自己,是对我国国有控股银行的一个巨大的考验与挑战。
因此,在面对外国金融巨头已经具有巨大优势的全球化竞争中,我国的国有控股企业如何制定出发展适合自己身也适合市场业务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战术是一项重要而富有挑战的工程。市场就是一个大熔炉,它将自然选择能够适应其的主体,淘汰那些不能够适应市场环境的参与者。
关键词:国有控股银行,分业经营,混业经营
一、国有控股银行的发展历程
建国以来,我国建立了独立而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在此基础之上,率先建立起来的就是银行体系。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银行为我国的银行体系建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由于受苏联体制的影响较大,我国的国有银行在改革开放之前都是执行国家政策的机构,还算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银行办理的业务也就是以完成国家政策性发放贷款,吸纳社会储蓄存款,为国家的建设筹集资金。这些银行的基本功能,根本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实施起来,银行的作用也相当的有限。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银行才真正地开始向市场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开始获得较大的经营自主权,而不用再完全依靠国家政策办理业务了。
而从改革开放到上世纪末,与21世纪初,我国银行业经过多年的市场化进程,积累了大量的发展经营管理的经验,为我国的银行业在之后实习股份制改造,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分工,以及实行银行业经营的国际化奠定了基础。因此,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加快了银行业市场化的改革步伐,将我国的银行业迅速推向了国际和国内市场。
二、国有控股银行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及相应措施
依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银行体系。自建国以来直至改革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都是相当低下的,银行业的发展水平也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而较低,其管理水平和经营理念也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我国银行要与国外已经是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老牌银行相竞争是相当困难的。在与外国银行巨头竞争之时,我国的国有控股银行依靠国家实力来发展自身,充分利用市场规则的条件来壮大自己,利用短短的十余年时间就使昔日的银行界的小兄弟一跃成为了银行界的具有举足轻重的银行巨
子。
(一)继续保持较高的且合理的储蓄率。
我国的民族文化之中强调中庸之道,这种文化也会体现在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例如:我国的存款储蓄率一度达到了52%左右,这对于其他世界各国的消费与储蓄率比例来说是望成莫及的,而我国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储蓄率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储蓄能够使人民感到稳定、安全而有保障。因此,在我国的银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应该尊重文化的相关背景,鼓励居民适当地将多余的资金存入银行,国有银行应当则保证居民的储蓄安全和收益。
优势:较高的储蓄率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建设资金,尤其是在基础建设的中期,我国急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的情况下;而国有控股的银行起主导作用也能够给使银行在市场经济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从而有利于保持市场经济的稳定。
(二)国有控股银行应当稳健地推进其市场化,国际化的步伐。经济全球化已经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之一,推进我国国有银行向全球化方向发展,是我国银行参与国际分工,提升自身影响力和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和重大机遇。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当中,要培育出能够与国际金融巨头匹敌的我们国家自己的银行巨子,就需要依靠我们的国有控股银行。外国银行虽然是私人银行,但其借助于本国的政治势力已经发展了百余年了,其实力已经并非完全是一个公司,而是经济界的银行帝国,如花旗银行和德意志银行。这样的银行界的巨无霸,如果单单依靠我国的私人银行从头开始做起,估计其难于登天,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一切都充满了变数,时间总是利于有准备的一方的。因此,只有依靠国家的力量,国有有控股银行在短时间内才能够成长为新兴的金融力量。
由于国有控股银行依靠国家力量,其缺乏必备的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和革新意识。因此,在我国的国有控股银行已经壮大的情况下,就需要将其推向国家化竞争的环境中去检验它们的生存能力和创新能力。
优点:深入推进国有控股银行的全球化,有利于促进我国银行与世界各国先进银行的接轨,提升国有控股银行的经营理念;有利于加强我国国有控股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创新水平,使其在学习中增强自身实力;有利于增强国有控股银行的忧患意识,生存意识,在竞争中获得新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国有控股银行吸引外国先进的人才,加强人才知识方面的交流,为我国银行体系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三)坚定不移地坚持以国有银行为主体,多种银行体制共同发展的道路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制度,同样的,在我国现在和未来都应当坚持银行体制的多元化,多样化。多种银行体制并存能够增强我国金融市场的活力,满足我国多元经济体制下不同水平经济发展的需要,即使在开放了银行市场的情况下,仍然必须保证国有控股银行的绝对优势领先地位。这样就能够做到抓大放小,抓住主体开放小群体,真正做到既保证银行界的稳定性,又能够借助私人资本兴办的多种所有制银行活跃市场,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举个例子来讲吧,我国现有的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国有企业起到了主
导性的作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稳定经济的过程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而我国的民营企业,私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代表的企业法人在国有企业的领导下充满了活力,表现出了蓬勃的生机,共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腾飞,最终我国的经济总量不断创造出奇迹来,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此,有这样良好的先例,我国的银行体制改革也几乎是遵循这样的总体思路,在改革中形成了以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以及中国银行为代表的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多种银行体制并存的局面。最终,这样的局面改变了我国以往金融界死气沉沉的面貌,又重新让我国的银行界焕发出了活力,为经济的良好发展提供了保证。
优势:国有控股银行出于主导地位,起着稳定经济大局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市场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建设资金;多种所有制银行的发展将会弥补国有控股银行的真空部分,起到活跃市场的作用。
(四)积极推动私人银行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银行体制相当的呆板,完全没有活力,这样的金融市场局面更是经济落后的一面镜子。在吸取以往教训之时,我国更应该注重银行界的改革,要活跃金融市场,就必须为银行业注入新鲜的血液,新的活力因子,而有条不紊地开放银行市场,适当降低开办私人银行、地区银行的门槛有利于更多的金融资本进入该领域。
私人银行以及混合体制银行船小好调头,更能够将触角伸及市场需要的角落。私人银行发展起来了,金融市场活跃了,国有控股银行也就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私人银行的发展将分担部分金融风险,更好的稳定市场经济大局。在国有控股银行已经为我国金融界撑起了一片蓝天的情况下,私人银行的发展就有了比较稳定的市场运行空间,也能够避免被外国金融银行吞并的命运。当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银行想要获得一席发展之地都必须要能够抓住市场机会以及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而私人银行刚好就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开发出更多的产品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
优势:私人银行积极性高,能够与国有控股的大银行形成一个竞争的良性市场环境,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私人银行发展程度较为发达的市场其金融领域内的创新活力较高,其相应的金融衍生产品也相对较为丰富,能够更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人们的投资需求。
(五)继续实行银行的分业经营,谨慎推进混业经营
分业经营利于适当地避免风险,混业经营容易加剧风险。未来全球化经济发展不断加深,银行界的金融风险在不断地增加,如何有效的分散这种风险,以求将风险最小化,是以后银行界不可避免的难题。而在国外银行多种混合业务经营下获利丰厚的同时,我国的银行也开始朝着这方面靠拢。就在我国银行向混业经营方向靠拢的时刻,金融风险也在随之而来,并且很有可能会危机到整个经济发展的稳定。
例如: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就是由于银行的过度信贷而导致的金融危机,其影响席卷全球,给世界经济至今仍蒙上了一层阴影。单单来自于贷款等银行基本业务的风险是相当小的,如果将各种保险,证券,信托等业务也集中于银行一
身的话,那么一旦危机来临,由于经济的连锁反应以及共振效应,那么很小的风险就有可能成倍地被放大且影响各个经济的各个方面。例如:由于房产过热导致的按揭房贷业务量持续飙升,那么银行的钱将大量地借贷给个人以及房地产开放商,一旦某一个时刻房地产的泡沫破灭,那么房产信贷的还款将成为一个问题,银行资金将无法及时收回,进而银行的资金短缺将严重影响到银行的信托,保险及证券业务的有效开展,这样一连串的问题同时出现在银行,而且极有可能导致银行的内部管理混乱,进而失去有效的控制风险的能力,银行基本的稳定市场上币值的功能也就将削弱,这又容易导致市场货币供应不足,进而增加市场上物价压力,增加市场的不稳定因数。
未来的世界经济发展充满了变数,如何有效的分化风险,让不同的市场主体承担相应的不同的风险,这将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不仅仅是追求利益,简单的照搬国外的银行经营模式。
优势:分业经营能够促进金融风险的尽可能分化,避免金融风险的集中、放大效应;分业经营有利于各个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分担不同经济风险,加强金融界的监管水平,从而实现经济和银行界的稳定。
三、巨大优势下的国有控股银行的发展前景
我国国有控股银行受政府的影响较大,对市场的调控能力相对于其他各国的银行来讲具有明显的优势。加上我国实行的以国有控股银行为主体,多种所有制银行共同发展的体制,再将这些巨大的优势与较为稳健的分业经营相结合,如此我国的国有银行在发挥其基本职能,稳定货币市场,调节市场经济方面将起到更为积极而有效的作用。相应的证券、保险、信托等行业,当然应当由各个的专业公司去经营,不同的公司有效经营不同的业务,既专业化又合理分工,还能有效地控制分散金融界的风险,尤其是银行界的风险,同时也符合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的具体要求。
要知道,将自己国家的金融命脉交给其他国家的银行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19世纪的发展中国家的血泪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将本国的银行建立在他国就如同将自己国家的经济独立权拱手相让。没有任何一家外国银行会为本国的经济利益考虑,只有本国的银行还存在有这种可能性。试想一下,如果说没有国有控股银行占领了国内的14亿人口的金融市场,而是由外国银行把持着我国的金融领域这将是国家丧失经济主权的开始。而今呢,我国的国有控股银行为我国发展自己独立的金融银行体系知支起了一片空间,它们已经成长为稳定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因数,这些带有中国血液的银行在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去开拓属于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市场空间。
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中,我国国有银行要取得长久持续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企业本身的锐意改革和创新,吸收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人才,也只有这样国有控股银行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当然,这其中也不能够忽视了重要的一点: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大力支持。
参考资料:
1、《证券日报》2012年8月29日
2、《人民日报》海外版
3、《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现状、挑战和改革方向》——申世军
4、《当代中央银行体制:世界趋势与中国的选择》
——刘丽巍
5、《银行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五篇:会计论文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这个实体的存在为前提而进行的一系列理财活动。这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总目标。企业是根据市场反映的社会需要来组织和安排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社会经济组织,企业必须有自己的经营目标。企业一旦成立,就要面临竞争,并处于生存和倒闭、发展和萎缩的矛盾之中。企业必须生存下去才可能获利,而只有发展才能求得生存。因此,企业的目标可概括为生存、发展和获利,其中获利最大化应该是企业的终极目标。
资本提供者出资办企业的动机尽管在事实上未必都是为了盈利,但“企业以营利为目标”的这一基本经济学假定,通常情况下确是符合实际的。否则,企业就无法生存和发展,因而也违背了企业的基本属性。如果我们承认这个基本假定,将资本提供者视为“经济人”,那么,它所决定的企业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企业的盈利。企业管理是一个庞大复杂的控制系统,财务管理是该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子系统必须服从系统的整体效益。目标整体性要求协调整体目标与子系统目标的关系,以实现整体目标的最优。从这个意义上说,财务管理的总目标与企业管理的整体目标是统一的。
纵观中外具有代表性的财务管理目标观,无论是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抑或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尽管表述方式和主体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与企业获利最大化这一企业目标的一致性。也即企业进行理财活动希望实现的结果都是企业盈利最大化,但是在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时采用的标准不同。如利润最大化的观点所采用的衡量标准即是利润总额,而企业价值最大化则是利用公司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
最大化指标。
财务管理的总目标虽与企业管理目标基本一致,但如何将财务管理的总目标定位得更准确、更具操作性,应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出发点之一。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进行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然而,企业的不同财务主体在企业的财力分配与配置上会有不同的预期。由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出现,产权高度分化,财产的所有权与财产的占有权、经营权发生了分离。同时,现代企业制度使得传统意义上的财产取得了两种形式和两重主体:其一是以价值形式存在和运动的投资者的股票或股权,这是由股东掌握的资产所有权,它的归属主体是出资者;其二是以实物形式存在和运动的企业资产,由经营者掌握和运用、行使经营权,它的占有主体是企业法人。因此,从产权分离的角度来看,理财主体可分为出资者财务主体和经营者财务主体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作为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在财务管理目标上必定存在着差异。出资者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投出资本的资本安全和资本增值,关心企业的稳定发展和长远利益,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经营者的财务管理目标则可能为经理效用(利益)的最大化,获取更高的报酬。“内部人控制”就是源于出资者与经营者的财务管理目标的不一致。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代理冲突、利益冲突在出资者与经营者之间不可避免,“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时有发生。
为了妥善地处置代理冲突,势必发生一些代理成本,对经营者的行为进行监控,这些代理成本会成为企业价值的抵减因素,企业价值的下降必然会影响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实现。因此,在委托代理关系的链条中,为了防止利益冲突和非均衡性,并使二者目标保持一致,应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激励机制等方面设计一套科学的方案,使出资者利益、经营者利益与企业价值之间实现最大程度的协调与统一。笔者认为,在满足企业盈利这一企业总目标下,通过财务管理目标的界定,对各个利益集团的利益进行协调,这一职能应内含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制订过程是各利益关系方之间的博弈过程,最终制定的结果是一个能满足各利益集团要求的折衷,各利益集团都可以借助财务管理目标实现自身的最终目的。
从根本上讲,作为一个以盈利为最高目标的法人,企业的终极目标在于用尽可能少的资本投入为股东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惟其如此,才有可能使包括员工和其他社会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得到真正的保障。而在衡量企业为股东所创造的价值时,看到的不应该只是会计利润,而是经济附加值EVA。
经济附加值(economicvalueadded)是公司营运利润与资本成本的差值。它是衡量企业在某个特定年份中赢利抵偿资本机会成本的指标。
EVA的定义式为:EVA=税后营运利润(NOpAT)一用金额表示的税后资本成本;
或,EVA=税后营运利润(NOpAT)一用百分比表示的税后资本成本率×占用成本。
这里,税后营运利润=营运利润(含应付利息)×(1一税率)
由此可见,EVA是经济利润而非传统会计利润的概念,它必须在传统会计利润上减去投入的所有资本的费用(包括债务利息和股东股本金所包含的机会成本)。在众多国际性大公司中,EVA取代传统会计业绩评价指标,成为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标准(Makelanen,1998)。EVA不仅可以准确衡量企业获得的实际营运收益,而且在帮助企业管理者经营资产、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方面也成效显著。
EVA是能将所有者财务管理目标与经营者财务管理目标紧密衔接的一条纽带。对于经营者而言,所有者采用以EVA为基础的红利激励计划,使得经营者必须在提高EVA的压力下想尽办法提高资本运营管理的能力。同时,经营者也必须更有效地使用留存收益,提高融资效率,因为EVA使他们认识到企业的所有资源都是有代价的。运用EVA为基础的红利计划时,并不只根据正或负的EVA进行奖罚,而主要是根据EVA的增长进行奖励。另一方面,在EVA系统下,通过设置将红利报酬与红利支付分割开的红利银行,可防止经营者操纵EVA的盈余管理行为,同时给具有高业绩的诚实经理提供很大的激励。对于股东、所有者而言,EVA开发了企业四个方面的潜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浪费、节省税赋,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使利润增加;提高资本营运管理的能力,通过对资产的重组提高利用效率;追求健康的、有经济利润的增长,只要新项目、新产业和新规模能给投资者带来比机会成本更高的回报率,就授予基层经理们更大的灵活机动权和更大的责任压力,从而使管理更加科学;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
由此可见,EVA有利于将经营者利益与股东利益协调一致,维护股东权益,EVA最大化的实质就是权衡了经营者利益下的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衡量股本财富的一个标准,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常用评价指标每股市价或股票价格相比,EVA的进步之处在于:
1.EVA考虑了企业所有投入资本的资本成本,从而有效提高了投融资效率。啄食顺序理论(peckingordertheory)说明了企业代理人在融资方式选择上的偏好。运用EVA之前,由于内部留存收益筹资无需支出任何成本,且不需与投资者签订某种协议,也不会受到证券市场的影响和其他限制,内部留存收益往往被经营者视为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大加采用,而较少地考虑这笔资金的投资回报率。另外,代理人偏爱多保留利润,会形成较多可由代理人自由支配的资金,从而会加大代理成本。EVA则促进经
营者考虑留存收益的机会成本,扭转经营者的投融资观念,提高资金运营效果,更好地维护股东权益。
2.每股市价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实际上很难普遍采用。上市公司在全部企业中只占极少一部分,对大量的非上市企业就无能为力了。即使是上市公司,其股票市价也要受多种因素,包括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股票价格并不总能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也难以准确体现股东财富。EVA的适用性则很广,政府机构和非上市公司都可采用
EVA。据国内外的实证研究表明,EVA与股票市价具有高度的相关性。EVA增加意味着股票价格的上涨和股东财富一定程度的增长。一个公司如采用EVA来评价经营业绩,经营者必然尽量降低资本成本并努力增加营运利润,这会很大程度地改善公司未来的现金流,增加公司的价值。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采用EVA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理财目标是一种科学而现实的选择。EVA真正地将经营者的利益和股东的利益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妥善地处理了经营者与股东的代理冲突,使经营者的财务管理目标与股东财富最大化趋于一致,从而实现企业盈利的终极目标。同时,采用EVA最大化的理财目标有助于建立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为解决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和国企扭亏提供了可操作的一个方案,极大地发挥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导向和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