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司法考试《刑事诉讼法》常考知识点总结
在过去几年的司法考试当中,刑事诉讼法在第二卷选择题部分分值均为50分,第四卷案例分析题分别为12分和25分,2005年的总分值有所上升。从命题内容来看,司法考试在注重对重点法条本身内容的记忆与运用的同时,也在不断增加对诉讼理论的考查,表现在法条理解型的题目有所增加,部分题目还必须借助一定的理论基础。刑事诉讼法这一部门法所涉及的规范性文件主要是《刑事诉讼法》、六机关《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其中90%以上的题目都可在刑事诉讼法典和高法解释中找到依据。刑事诉讼法的学习通常不会发生理解上的困难,一般来说,只要熟练掌握几个规范性文件中的重点法条和主要考点,在这一部门法上拿到高分是完全可能的。
从历届考题来看,具有下列特征的法条往往是重点法条:一是涉及刑事诉讼法基本问题的一些法条,比如刑事诉讼法第12条;二是与诉讼法理存在一定冲突的法条,比如高检规则第262条和263条,在理论上被称为“程序倒流”;三是具有明显的价值含量或价值取向的法条,比如关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害人权利保护的规定。而纯粹的手续性的规定,比如关于送达程序的规定等,考的几率微乎其微;四是新近颁布的法条或者是新近发生变化的法条,一般是最新的司法解释规定的法条。近两年颁布的比较重要的司法解释主要有高法等机关的《关于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的规定》和高法《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五是内容复杂,涉及考点较多的法条,特别是与刑事诉讼法前后知识点相互连接的法条,比如刑事诉讼法第15条的规定。此外,由于刑事诉讼法部分的考点重复率较高,因此,以往考题中考察过的法条也是重点法条。
上述标准对于那些对刑事诉讼法法条内容尚不熟悉的考生而言还欠缺可操作性,为此,以下将结合考试大纲和历年考试规律,就今年可能的考点及考法与各位考生一起交流:
从宏观上看,2006年的命题形式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变化,在考察内容上,主要分值将集中在以下六个主要考区:(1)辩护制度;(2)强制措施;(3)证据制度;(4)侦查程序;(5)一审程序;(6)二审程序。这六个考区将占到80%左右的考分。
从微观上看,以下考试内容值得特别关注:
(1)新增考点中,重点注意五个考点: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的基本内容;西方国家证明标准比较;超期羁押;公开审判原则的基本要求;辩论原则。这些将是考察的热点。
(2)基本原则: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原则,特别是不同诉讼阶段的处理方式。
(3)管辖:公安机关与检察院在立案管辖中的交叉案件,尤其是涉税案件与贿赂犯罪;移送管辖,尤其是《高院解释》第4条的内容;财产犯罪中的共同管辖;漏罪和新罪的管辖。
(4)回避:不得复议的回避;回避人员所作出的诉讼行为与获得证据的法律效力;职务调动后的回避。
(5)辩护与代理:指定辩护的情形;拒绝辩护,包括当事人当庭拒绝与重新开庭后的再次拒绝以及律师拒绝辩护;法律援助中的法律责任,包括法律援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律师事务所、律师的责任;辩护律师的诉讼权利,尤其是会见权、阅卷权、调查取证权行使的条件和具体内容;律师辩护人与非律师辩护人在诉讼权利上的差异;辩护人与提供法律帮助的人的区别。
(5)证据:证据种类中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证据四种分类的综合运用;证明对象与免证事实。
(6)强制措施:强制措施的变更程序;强制措施中的救济;逮捕的条件、主体与逮捕后的讯问;拘留的执行权;取保候审期间与监视居住期间义务的区别;保证人的法律责任,特别是民事责任。
(7)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调解。
(8)期间:期间重新计算的情形之比较。
(9)立案: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不立案的监督。
(10)侦查:讯问程序;勘验、检查程序;鉴定及其期间;侦查羁押期限。(11)提起公诉:三种不起诉之比较,尤其是酌定不起诉与法定不起诉的差异;酌定不起诉时,被害人、被不起诉人、公安机关的救济程序;重复起诉问题。(12)审判概述:直接言词原则与集中审理原则;人民陪审员制;审判委员会的职权;审判长的选任。
(13)一审程序:刑诉法第150条“主要证据”的范围;证人不出庭的情形;检察院的重新起诉;被告人的最后陈述权;延期审理与中止审理;撤诉;法院改变罪名等问题。
(14)自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轻微伤害的刑事案件的公诉、自诉可选择性;公诉转自诉案件的特殊性;一事不再理;诉的合并;自诉中的调解与和解。
(15)简易程序:简易与普通程序的转换;简易程序的审限。
(16)二审程序:上诉不加刑原则与全面审查原则;抗诉与上诉在主体及形式上的差别;二审中的撤诉;审理方式;二审中的附带民事诉讼。
(17)死刑复核程序:最高法院与高级法院的死刑复核权;共同犯罪的复核程序;二审改判死刑案件的复核。
(18)审判监督程序:当事人申诉的时间和次数;死刑复核的申诉程序;再审案件的审判监督程序;再审审限。
(19)执行:死缓期间犯罪的处理;死刑的执行与停止执行;减刑程序;暂予监外执行。
(20)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分案处理原则;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特别诉讼权利。
(21)涉外诉讼程序与司法协助制度:涉外刑事诉讼所特有的原则,尤其注意外国籍当事人委托中国律师进行辩护或代理原则;涉外案件的送达方式。
第二篇:2011年司法考试刑法常考知识点总结
2011年司法考试刑法常考知识点总结
司法考试试题体现着“重者恒重”的命题规律。如总则中刑法的空间效力问题、单位犯罪、共同犯罪、自首、累犯,分则中的抢劫罪、盗窃罪、贪污罪等等,仍然是命题人青睐的考察重点。即使就经济罪的考察内容来看,也多是一些常见罪、多发罪、严重罪和疑难罪。如金融诈骗犯罪、侵犯商业秘密罪、洗钱罪等等。由此来看,“重者恒重”的命题规律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只不过在具体侧重点上略有转移。因此,在复习方法上,考生一定要做到在掌握重点知识的同时,拓宽复习的广度,改变以往对经济犯罪的漠视态度,对分则第三章的一些重点罪名进行深入、细致地掌握,适当注意一些有关审判经验交流总结的司法文件。具体预测如下:
一、刑法论
(1)刑法的解释;(2)刑法的基本原则;(3)刑法的空间效力;(4)刑法的时间效力,重点掌握最高院《关于适用刑法时间效力规定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第1、2、3、8条的规定及两高《关于适用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问题的规定》中第1、2、3条的规定。
二、犯罪论
(1)不作为犯,重点掌握不作为犯的成立条件;(2)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问题;(3)自然人主体中的刑事责任年龄。一般来讲,本部分主要考察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因此,对去年7月份最高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要特别关注,尤其是第5、10条的相关规定;(4)单位犯罪主体的认定。主要考察其法定性的特点,对于一些重点犯罪(如,贷款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盗窃罪、抗税罪,等等)的主体是否可以由单位构成,考生必须烂熟于胸;(5)罪过之间的相互区别;(6)事实认识错误。重点关注一下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7)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及其相互间的区分;(8)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区别。重点掌握着手的判断;
(9)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难点在于自动性的判断;(10)共犯的成立条件;(11)共犯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
(14)共犯的停止形态;(15)共犯的认识错误;(16)想象竞合犯与牵连犯以及法条竞合犯的区别;(17)牵连犯中的数罪并罚。
三、刑事责任论
(1)各种刑罚的日期及其起算点,如死缓考验期满之后减为有期徒刑的,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缓考验期满之日起计算,等等;(2)死刑在适用上的限制;(3)剥夺政治权利的适用对象和期限;(4)罚金与没收财产刑的相关问题;(5)累犯的成立及其与特别再犯制度的关系;(6)自首,要注意掌握特别自首的成立及其法律后果,深入理解自动投案与如实供述的内涵;(7)数罪并罚制度,要特别注意缓刑考验期间又犯新罪或发现漏罪后,并罚特别之处;(8)缓刑的适用条件及其撤销;(9)假释的适用条件及其撤销;(10)追诉时效。
四、罪刑各论
第四章、第五章、第八章应重点掌握以下罪名:(1)故意杀人罪(2)故意伤害罪(3)强奸罪(4)非法拘禁罪(5)绑架罪(6)拐卖妇女、儿童罪(7)盗窃罪(8)抢劫罪(9)诈骗罪(10)侵占罪(11)敲诈勒索罪(12)贪污罪(13)挪用公款罪(14)受贿罪(15)行贿罪。
第三章、第六章应重点掌握以下罪名:(1)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2)生产、销售假药罪(3)变相走私和间接走私问题(4)公司资本类犯罪(5)伪造货币罪,重点掌握其与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持有、使用假币罪之间的罪数问题(6)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7)金融诈骗犯罪(8)偷税罪(9)增值税发票犯罪(10)假冒注册商标罪(11)侵犯商业秘密罪(12)合同诈骗罪(13)非法经营罪(14)强迫交易罪(15)妨害公务罪(16)招摇撞骗罪(17)伪造、变造、买卖公文证件、印章类犯罪(18)聚众斗殴罪(19)赌博罪(20)伪证罪(21)妨害作证罪(22)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23)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24)妨害文物管理犯罪,要特别注意,依据最新立法解释,刑法有关文物的规定,适用于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26)非法行医罪(27)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第二章、第九章应重点掌握以下罪名:(1)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2)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3)交通肇事罪(4)滥用职权罪(5)玩忽职守罪(6)徇私枉法罪和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
第一章重点关注一下间谍、情报类犯罪,第七章重点掌握一些常见的法条竞合犯,第十章做一般了解即可,但对几个总则性问题,如军人、战时的界定等,应重点掌握。
第三篇:金融常考知识点总结
1.传统的中央银行的三大基本职能¡发行的银行3.汇率的标价方法(1)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衍生性金融工具是指有基础性工具派生而来,其金融市场的主体——交易者。金融市场的客体(所谓发行的银行就是垄断银行券的发行权,成为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数额的本国货币价值依赖于基础性工具的一类金融产品。1.当今——交易工具
全国惟一的现钞发行机构;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来表示汇率的方法,又称为“应付(本币)标价的金融衍生工具在形式上均表现为合约;合约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及意义
国家的现钞都由中央银行发行。硬辅币的铸造、法”,如$1=¥6.2364(2)间接标价法:以一明交易品种、价格、数量、交割时间及地点等2.首先是调整供应结构,最核心的是增加中低价位、发行,一般也多由中央银行经管;在实行金本位的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数额的外目前较为流行的金融衍生工具合约主要有:远期、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公共租条件下,币值和银行体系的稳定取决于:———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方法,又称为“应收(外币)期货、期权和互换。远期合约是最早出现的一种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等五类住房的银行券能否随时兑换为金铸币;———存款货币标价法”,如GBP1=USD1.44 大多数国家采用直金融衍生工具。指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供给。优先确保五类住房的用地需求,并要求各能否保证顺利地转化为银行券。那时,中央银行接标价法;美、英采用间接标价法(3)美元标价按约定的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的契约。地抓紧编制三年住房建设规划。陈国强认为,增的集中黄金储备成为支持庞大的货币流通的基础法:以一定单位的美元折算成若干单位的他国货在远期合约有效期内,合约的价值随相关资产市加上述五类住房供给,实际上明确了此前强调的和稳定币值的关键,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是银行券币的汇率标价法。如:USD1=FRF7.27。这是对美场价格的波动而变化。若合约到期时以现金结清住房供应的“双轨制”,通过调整供应结构的方的发行保证制度;20世纪以来,各国的货币流通国以外的国家而言的.即各国均以美元为基准来的话,当市场价格高于合约约定的执行价格时,式,让住房“双轨制”落实到位,实现住房市场均转化为不兑现的纸币流通;对货币供给的控制,衡量各国货币的价值,非美元外汇买卖时,则是由卖方向买方支付价差;相反,则由买方向卖方结构上的大调整。
均已从关注银行券和发行保证扩及存款货币。控根据各自对美元的比率套算出买卖双方货币的汇支付价差。双方可能形成的收益或损失都是无限第二,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这次没有特别提到制的最小口径也是通货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的 M1。价。大的。期货合约: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订的、改善性住房需求字眼,而是把首次购房和非首次这是因为,稳定与否的关键已主要取决于较大口5.金融工具定义: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购房、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区别开来,加大差径的货币供给状况)¡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的业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和质量实物商品或金融商品的标准化合约。期货异化的信贷和税收政策,支持鼓励首次置业需求。务对象不是一般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和其法凭证,又称为金融票据。它对于债权债务双方交易也是交易双方按约定价格在未来某一期间完对非普通商品房、非首次置业等投资投机性需求,他金融机构及特定政府部门。中央银行与其业务所应承担的义务与享有的权利均具有法律约束成特定资产交易行为的一种方式,与远期合约相明确采取差异化政策。对二套房明确以家庭为单对象之间的业务往来仍具有银行固有的办理“存、力。规范的金融工具应具备“条文标准化、文件同。区别在于:远期合约的交易双方可以按各自位认定是否为第二次购买。体现“有保有压、区放、贷”业务的特征。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市场化”特征。金融工具特征:①偿还期限:债的愿望对合约条件进行磋商;而期货合约的交易别对待”的做法,在信贷、税收政策上加以区分。他金融机构提供支持、服务,同时也是管理者。务人必须全部归还本金之前所经历的时间。有两多在有组织的交易所内进行;合约的内容,如相第三,控制信贷风险。通知提出对房地产开发商该职能具体表现在1、集中存款准备金。
2、充当个极端的特例:一个是零到期日,如活期存款;关资产的种类、数量、价格、交割时间和地点等,严格项目资本金的要求,对开发贷款要严格管理。最后贷款人
3、组织全国清算)¡国家的银行(是一个是无限长的到期日,如股票或永久性债券。都是标准化的。比较起来,期货交易更为规范化。同时,还提到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境外热钱进入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制定执行货币政策,代理国对当事人来说,更有现实意义的是从持有金融工期货合约是标准化的远期合约。一般在交易所内房地产等问题。对央企投资要规范化,主要是对库,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该职能具体表现具(如从二级市场购入)之日起到该金融工具到交易。如,利率期货,外汇期货,股票价格指数二00九年央企进入楼市的一个警示。并在金融、在:
1、代理国库
2、代理国家债券发行
3、为政期日为止所经历的时间。持有者将用这个时间来期货等。期权合约:期权,其一般含意是“选择”、信贷风险管理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对稳定市场秩府提供信用
4、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外汇、黄衡量收益率②流动性:金融工具迅速变为货币而“选择权”。金融市场上的期权,是指合约的买序,针对开发企业囤地炒地、捂盘惜售,对土地金等国际储备
5、制定实施货币政策
6、制定、监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③风险性:购买金融工具方在约定的时间或约定的时期内,既有权按照约出让金缴交方式管理、土地管理方面等都涉及到,督执行有关金融法规
7、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的本金有遭受损失的风险。本金受损的风险主要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也可内容非常系统全面和完整。
组织和国际金融活动
8、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有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两种。其中,由于金融资以放弃行使这一权利。为了取得这样一种权利,第四,在明确责任方面,这个文件与此前出台的情报和决策建议)产市场价格下跌所带来的风险最难逆料。严重时,期权合约的买方必须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费政策方式非常不同。该通知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关于中央银行职能的不同表述
1、发行的银行、可以造成市场“崩盘”;可以造成投资者由巨富用,即期权费。互换合约:指交易双方约定在合正式对下发文,与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国务院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三大基本职能。
2、服务立即变为赤贫。金融投资中,审时度势,采取必约有效期内,以事先确定的名义本金额为依据,常务会等涉及房地产调控的政策相比,该通知对职能、调节职能、管理职能三大类。
3、政策功能、要的保值措施至关重要④收益性 :指金融工具能按约定的支付率相互交换支付的约定。分为利率地方各级政府责任有具体要求,对地方责任主体银行功能、监督功能、开发功能、研究功能、五够给持有人带来收益的特性。现代西方经济学家互换和货币互换 有明确约束力。
大类。
4、独立货币发行、为政府服务、保存准备将金融工具的收益率与利率视为同一概念。收益期权和期货的区别:①不一定标准化,可以场外债权人债务人利弊(借入资金消费,借钱消费有金、最后融通者、管制作用、集中保管黄金和外率的计算方法1.名义收益率:金融工具票面收益交易②履约方式不同,卖方只有义务③风险度不什么好处,刺激消费,拉动经济,抵御通货膨胀,汇、主持全国银行清算、检查与监督各金融机构与票面额的比率。2.即期收益率:年收益额对该同,期货合约盈亏风险对于双方都无限;而对于弊端:容易陷入债务危机,可能透支额度过大,的业务活动八大类。金融工具当期市场价格的比率。3.实际(到期、期权合约的买方风险有限,对于卖方,在卖出看信用降低。5.材料分析题,当前经济热点,我国中央银行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平均)收益率:将即期收益与资金损益共同考虑涨期权时风险无限,卖出看跌期权时风险有限④宏观调控,房地产方面,限购,提高贷款利率。出:——中央银行为经济发展提供最为关键的工的收益率。交纳保证金方式不同,期货双方都交保证金;而调控效果如何,为什么,二手房出售,差价20%具——货币;——中央银行不仅提供货币,而且金融工具的种类①按其发行者的性质不同,划分期权买方交期权费,卖方交保证金。税。房产成交量下跌。
还承担着为经济运行提供货币稳定环境的职责;为直接融资工具和间接融资工具。直接融资工具5.衍生性金融工具的双刃作用:1.迅速发展的金7.银行券:商业银行进行贴现时发行的一种本票。——作为 “最后贷款人” 和全国的资金清算中是指非银行或金融机构,如工商企业、政府和个融衍生工具,使规避形形色色的金融风险具备了金本位制(金币本位、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制)心,中央银行保障支付体系的顺畅运作,保障支人所发行或签署的商业票据、股票、公司债券、灵活方便、极具针对性、且交易成本日趋降低的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企业的存、放款业务为主付链条不因偶发事件的冲击而突然断裂以致引发公债和抵押契约等。间接融资工具是指银行或金手段。甚至可以说,没有金融衍生工具,今天的要业务的金融机构,它们是典型的银行机构,是系统性的金融危机。——从对外经济金融关系看,融机构所发行的银行券(或纸币)、存款单、人寿经济运作难以想象。2.衍生工具的交易也提供了当代各国银行体系的主体,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发中央银行是国家在国际交往和国际经济合作的重保险单和各种银行票据等。②按偿还期长短不巨大的投资机会。这与衍生工具交易中实施保证挥主导作用。
要纽带。同,划分为货币市场工具和资本市场工具。③按金制度有密切联系。在这种交易中的保证金,是储蓄银行是专门吸收居民的小额储蓄存款,又投
2.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v盈利性原则 v流动性原其价格确定方式不同,划分为基础性金融工具和用以承诺履约的资金;相对于交易额,对保证金资于国债和工商企业的股票、债券,并为居民提则 v安全性原则 衍生性金融工具。所要求的比例通常不超过10%。这样的过程,称供其它金融服务的专业性银行机构。
管理原则(1)安全性。指商业银行的资产、收入、货币市场基础性金融工具1.短期国债:又称国库之为“高杠杆化”。由于高杠杆化,因而投机资商业银行的业务大体可分为四类①负债业务(形信誉以及所有经营和生存发展条件免遭损失的可券,是指由中央银行发行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政本往往可以支配数倍(甚至更大)于自身的资本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②资产业务(将自己通过靠性程度。商业银行坚持安全性原则的必要性表府债券。2.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国际上广泛进行投机操作。3.衍生工具的发展促成了巨大的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是现在:①商业银行的资金主要来自负债,自有资使用的一种金融工具。20世纪60年代首先由美世界性投机活动。——一个职员投机的失败,曾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径)③中间业务(也称无风险金占的比重小,使经营风险成为商业银行的永恒国纽约花旗银行开办。我国于1987年开办这种业造成知名大金融机构的破产;——投机资本利用业务。是指银行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课题②商业银行的贷款和投资的规模及期限结构务。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可衍生工具冲击一国金融市场并造成金融动荡和危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难以与其资金来源的规模及期限结构保持一致,在存期内委托经营证券的柜台交易金融机构进行机也有实例。如1992年的英镑和1997年秋开始的业务)④表外业务(所有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使其存在着潜在危机③贷款客户的信用状况难以转让。(利率可浮动、收益高)3.商业票据,票的东南亚金融大震荡。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
准确把握,若客户信用状况差,到期无法归还贷据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票据包括各6.金融市场的功能1.帮助实现资金在资金盈
款,将影响银行收益和资金周转,甚至导致银行种有价证券和商业凭证,如股票、股息单、国库余部门和资金短缺部门之间的调剂,实现资源配
破产。④商品市场、金融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也券、发票、提单和仓单等。狭义的票据仅指商业置。在良好的市场环境和价格信号引导下,可以
会影响银行资产的安全。由此可见,安全性是关票据:汇票、本票和支票。在西方国家主要指短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2.实现风险分散和风险转
乎商业银行成败的重要因素(2)流动性。指商业期融资券(1)汇票:出票人委托付款人于指定到移。金融市场可以发挥转移风险的功能是就这样
银行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取存款、满足必要贷款期日,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我的意义来说的:对于某个局部来说,风险由于分
需要的能力。保持适当的流动性的必要性表现在:国《票据法》对汇票的定义是:汇票是出票人签散、转移到别处而在此处减小乃至消失,而不是
①它是客户存款和银行的其他借入款随时提取和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指从总体上看消除了风险。3.确定价格:相当多
按时归还的要求。②是满足社会上不同时期产生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的金融资产,其票面标注的金额并不能代表其内的多种贷款需求的要求。③是弥补银行资金运动汇票是票据的典型代表,它最集中地体现了票据在价值;其内在价值是多少,只有通过金融市场的不规则性和不确定性缺陷的要求。④是预防投所具有的信用、支付和融资等各种经济功能(2)交易中买卖双方相互作用的过程才能被“发
资风险的要求(3)盈利性。就是商业银行获取盈本票:出票人承诺于到期日或见票时,由自己无现”。4.金融市场的存在可以帮助金融资产的持
利的能力。盈利性管理要求商业银行要做到①尽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3)有者将资产售出、变现,因而发挥提供流动性的量减少现金资产,扩大盈利性资产的比例。②以支票:出票人(即活期存款的存户)签发的,委托功能。5.降低交易的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搜寻
尽可能低的成本取得更多的资金③提高资产质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成本是指为寻找合适的交易对方所产生的成本;
量,尤其是贷款质量,减少贷款和投资损失④注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信息成本是在评价金融资产价值的过程中所发生
重业务创新,积极拓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增的票据。4.银行承兑汇票,承兑是指汇票付款人的成本。金融市场帮助降低搜寻与信息成本的功
加银行的非利息收入⑤加强内部经济核算,控制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票据行为,即能主要是通过专业金融机构和咨询机构发挥的。
管理费用开支⑥规范操作,完善监督机制,减少付款人在汇票上签名盖章,承认付款。由企业作8.现代信用形式1.商业信用:企业之间直接提
事故和差错及其他损失。出的承兑,叫商业承兑汇票。有时为了提高汇票供的信用.在商品买卖时,企业采取赊销、分期
4.外汇风险:又叫汇率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持的信用程度,要求银行进行承兑(即保证付款),付款、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特点:(1)
有和运用外汇时由于汇率的波动而造成的本币价这种汇票叫银行承兑汇票。经银行承兑后的汇票,是企业之间提供的信用,债权人与债务人都是企
值损失或意外收益的可能性。外汇风险的分类(1)如付款人无力偿还,将由银行负责付款。5.回购业(2)商业信用的发生必包含两种经济行为:买
交易风险是运用外币进行计价收付的交易中,在协议,回购协议是指按照交易双方的协议,由卖卖行为和借贷行为,或者说是两种行为的统一。
合同签订之日到债权债务清偿这段时间内由于汇方将一定数额证券临时性地售予买方,并承诺在(3)在商业信用中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
率变动而使这项交易的本币价值发生变动的可能日后将该证券如数买回;同时,买方也承诺在日为:买卖和借贷:就买卖行为来说,在发生商业
性(2)折算风险又叫会计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后将买入的证券售回给卖方。信用之际已经完结,就与通常的现款买卖一样;
对资产负债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中将功能货币转资本市场基础性金融工具1.股票:是以股份公而在此之后,它们之间只存在一定货币金额的债
化成记帐货币时由于汇率波动而产生帐面损失的司形式组织的企业发给股东,以证明其入股,并权债务关系。
可能性(3)经营风险又叫经济风险。是指意料之可取得股息收益的凭证。股票所有者拥有公司的作用1.商业信用直接为商品生产和流通服务。商
外的汇率波动对企业未来的收益或现金流量的本表决权、收益权、优先认购新股权和剩余财产分业信用的合理运用,有利于推销新产品和滞销产
身价值产生影响的可能性。配权。股票可以分为普通股、优先股、后配股,品,减少资金积压 2.调剂企业间资金余缺3.有
外汇风险管理是指对外汇市场可能出现的变化作也可分为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还可分为A利于加强企业间的经济联系。局限性:规模,约
出相应的决策,以减少汇率风险造成的损失1.货股、B股、H 股、N股。束方向单一,期限限制,不稳定
币选择法:谨慎选择计价货币,这种方法是在今最后这种区分主要依据股票的上市地点和所面对2.银行信用:银行或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以货币形
后某个时期有外汇收入或外汇支出的交易中使用的投资者而定。一个公司可以同时发行A、B、H式向企业提供的信用活动。作用:克服了商业信的,是减少外汇风险的较好方法。即:付汇争取股,要看具体的部门的审批2.债券:是国家、用的局限性。特点 :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
使用“软币”,收汇争取使用“硬币” 2.远期交地方或企业为向社会筹措资金而发行的,约定在借贷的对象是货币银行信用具有间接性3.国
易法:即利用外汇市场的远期、期货、期权等交一定日期支付利息,并在一定期限内偿还本金的家信用: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
易方式来避免外汇风险的方法3.提前或延期结一种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特征:表示债权、有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发行国债,财政投融资)
汇法:是将以外币计价的结算期提前或推迟,以期限、可流通、市场供求决定价格。我国已发行4.消费信用: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
避免外汇风险的方法。如预计美元升值,就推迟的债券有下列几种:(1)政府债券:是国家为了解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赊销-
出口合同或结算日期4.”福费廷”交易法:是指决急需的预算支出,而由财政部发行的一种国家分期付款-消费信贷)
出口商把经进口商承兑的远期汇票无追索权地卖债券。由于是由政府保证本金及利息的支付的,1.现代的消费信用是与商品,特别是住房和耐用
给出口商所在地银行,提前取得现款的一种资金所以它在各种债券中享有最高的信誉(2)金融债消费品的销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放在现代经
融通方式5.货币保值条款法:国际支付的债权、券:是由银行或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的总称(3)济背景上考察,消费信用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
债务方为规避外汇风险,在签订合同或信贷协议企业债券:又称公司债券,是公司企业为了筹集如果消费需求过高,生产扩张能力有限,则会加
时,规定一种货币或一组货币为保值货币,支付追加资本而发行的债务凭证。剧市场供求紧张,促成虚假繁荣。3.现代经济
款项时,按保值货币与支付货币汇率变化调整支 的发展,不能没有消费信用。
付货币的汇价。因各种保值货币与支付货币的汇 5.国际信用:国与国之间的企业、经济组织、金
价升降幅度不一,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分散和减 融机构及国际经济组织相互提供的与国际贸易密
轻支付货币的汇率风险。切联系的信用形式。包括出口信贷、国际银行信
贷、国际市场信贷、国际租赁、补偿贸易、国际
金融机构贷款等形式
第四篇:《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总结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总结
【中考乐冲刺“做的更少考得更好”】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分。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例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计。
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8、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赤壁之战。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周瑜、曹操。
9、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成语:三顾茅庐 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
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 人物及故事: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
10、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第五篇:刑事诉讼法知识点总结
刑事诉讼法知识点总结(大题)
Down 第一章
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概述
1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共同点和区别
①诉讼之所以会发生、会引起,都是因为有可以通过诉讼加以解决的某种事实存在 ②诉讼必须有当事人,即通常所说的案件的原告和被告
③诉讼必须有国家法机关的参加、主持进行和对案件作出裁决 ④诉讼也要有其他诉讼参与人 ⑤诉讼应当依法进行
⑥刑事诉讼同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最主要、最明显的差别在于它们所要解决的实体问题和所依据的实体法不同。刑事诉讼解决的是犯罪与刑罚的问题,所依据的实体法是犯罪与刑罚的法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所依据的实体法是规定财产关系、人身关系等方面内容的法律和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 2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特点
①它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制定的
②它是为惩罚犯罪,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保卫人民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秩序服务的 ③它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和便利群众的 ④它是贯穿着社会主义民族精神,反映社会主义法制要求的 3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的关系
①刑事诉讼法和刑法都是进行刑事诉讼的法律依据,不同的是前者解决的是刑事诉讼的程序问题,后者解决是刑事诉讼的实体问题
②进行刑事诉讼始终离不开刑事诉讼法,同时也离不开刑法
③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的关系是刑事程序法同刑事实体法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的目的、根据和任务
1刑事诉讼法的目的
刑事诉讼法的目的是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
2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①从程序上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②是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③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
刑事诉讼中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1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义务(法院在诉讼中享有的权利一般也是它应尽的义务)①有权直接受理自诉案件和裁定驳回自诉
②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进行调查 ③有权进行勘验、检查、扣押、鉴定、查询和冻结 ④有权审理和裁判一切自诉案件和公诉案件
⑤有权决定法庭开庭的时间和地点;有权决定法庭辩论的开始和和终结 ⑥有权决定是否延期审理
⑦有权决定是否调取新的证据或通知新的证人到场 ⑧有权决定宣告判决的地点和方式
⑨有权裁判被告人有罪或无罪,也有权重判或者轻判
⑩有权依据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进行再审,也有权决定维持已生效的裁决
2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义务(检察院在诉讼中享有的权利一般也是它应尽的义务)
①人民检察院有权依法对贪污、渎职和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等案件进行立案侦查 ②有权审查决定批准逮捕,也有权决定不批准逮捕 ③有权审查决定提起公诉,也有权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④有权对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一审裁判按照第二审程序提出抗诉,也有权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等 3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义务(公安机关在诉讼中享有的权利一般也是它应尽的义务)①有权进行勘验、搜查、扣押、通缉和询问证人、讯问犯罪嫌疑人等活动 ②有权采用拘留、监视居住、取保候审和拘传等强制措施 ③有权根据检察院的批准、决定或法院的决定执行逮捕 ④有权决定立案侦查和撤销案件
⑤有权对侦查终结的案件提出起诉负责不起诉的意见
⑥有权对人民检察院作出的不起诉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提出复议、复核的要求等等
第四章
诉讼参与人
1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特点
①在刑事诉讼中处于追诉(原告)或者被追诉(被告)的地位,执行控诉(起诉)职能或辩护(答辩)职能 ②同案件事实有直接具体的切身利害关系,案件的处理结果又对其有直接影响 ③属于诉讼参与人的范畴,即应该是司法工作人员以外的诉讼参与人 ④以上三个特点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2为什么说我国刑事诉讼的公诉人不是当事人
①公诉人在刑事诉讼中实际处于原告一方的地位,并且独立地执行控诉职能,但是公诉人作为国家追诉权的具体执行者,同案件事实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具体的切身利害关系。②公诉人参加刑事诉讼的任务和目的,不仅是在于追究犯罪,支持公诉,而且还在于监督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在于维护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维护包括被告人在内的所有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
③公诉人实际所享有的诉讼权利同作为当事人的另一方的被告人是不平等或不对等的。如查时核实证据,查明案件事实真相,依法讯问被告人的权利等。
④公诉人同审判人员之间,在参加诉讼的任务和目的,在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所具有的共同点或相似之处,要多于公诉人同自诉人、被告人等当事人在这些方面的共同点或相似之处。
⑤所以,从实质上看,把公诉人同审判人员并列比把公诉人同自诉人、被告人等并列并称之为当事人更为适宜。3被害人的权利
①有权向公检法机关报案或控告
②对不立案的决定不服,有权申请复议
③有权依法对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④对不起诉的决定有权依法提起申诉
⑤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⑥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⑦有权参加法庭调查、辩论
⑧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对一审案件提出抗诉 ⑨有权对已生效的裁判提出申诉等 4自诉人的权利、①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②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③有权参加法庭调查、辩论
④有权撤诉或者同被告人自行和解 ⑤有权对一审裁判提出上诉 ⑥有权对已生效裁判提出申诉等 5犯罪嫌疑人的权利
①有权拒绝回答与本案无关的问题 ②有权了解询问笔录记载的内容
③有权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 ④有权申请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⑤有权对自己是否犯有被指控的罪行及罪行轻重进行申辩和解释 ⑥有权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委托辩护人 6被告人的权利
①有权获得辩护,也有权依法拒绝辩护人继续为其辩护和另行委托辩护人为其辩护 ②有权参加法庭调查、辩论
③有权在法庭辩论结束之后作最后陈述
④有权了解法庭笔录记载内容,并有权请求补充或者改正 ⑤有权对一审裁判提出上诉
⑥有权对已生效的裁判提出申诉
⑦自诉案件的被告人还有权提起反诉、7其他诉讼参与人包括哪些
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辩护人
第五章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1论述侦查权,监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行使原则
(1)明确了公、检、法三机关在行使国家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方面的职责分工 ①侦查权是搜集证据,揭露、证实犯罪,查获犯罪分子和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利。有权行使此权利的机关除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人民检察院之外,还有军队保卫部队和监狱。
②检察权是对法律的执行与遵守进行专门监督的权利。检察权包括侦查权。检察权在刑事诉讼的表现,主要是批准逮捕,提起公诉,对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的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以及对部分刑事案件的立案侦查等。检察权只能由人民检察院行使
③审判权是对案件进行审理和判决的权利,在刑事诉讼中居于最重要地位,只能由人民法院行使
(2)公检法和法律特别规定的机关或部门以外的其他任何机关、团体、个人,都无权行使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
(3)侦查权,监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行使原则,其意义主要在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保障法律的统一和正确实施,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及其他合法权益免遭非法侵犯
2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原则的含义、要求及其意义(①②③为含义和要求,④为意义)
①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进行诉讼、处理案件,必须依法办事,除服从法律外,不服从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有关处理具体案件的指示、命令
②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都不得干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审判、检查工作 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作为一个组织整体,集体对审判权、检察权的行使负责
④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原则,对于保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充分发挥其在加强法制方面的特有作用,对于房子恶化杜绝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对审判、检查工作的干涉,以及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微信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未经法院判决不得确定任何人有罪的含义和要求 ①只有法院有确定某人有罪或犯有某种罪行的权利
②在人民法院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宣告前,不能在法律上确定任何人有罪,或者说,不能在法律上将任何人作为有罪的人或者罪犯对待
③人民法院的一切判决都必须是依法作出的 4有权获得辩护权原则的基本内容
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辩护权。辩护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依法享有的最重要的诉讼权利
②人民法院及公安、检查机关有义务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权 5试述公检法机关要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的原则
①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就是要求公检法机关,必须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和其他法律中有关刑事诉讼主体的权利、义务以及进行刑事诉讼的顺序、步骤、方式等规定,进行刑事诉讼,不得违反,否则就是违法。②进行刑事诉讼时候严格遵守法定程序,是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实行法制的重要标志
③刑事诉讼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同宪法的关系最密切。严格遵守法定程序、依法进行刑事诉讼,对于贯彻落实宪法有关规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④只有严格遵守法定程序,才能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案件事实,保障办案质量,保障顺利实现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和目的
⑤只有严格遵守法定程序,才能充分体现出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先进性和民主性 6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及意义
①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②犯罪已过追诉时效的 ③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④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⑥其他法律规定免于追究刑事责任的
⑦实行不追究刑事责任不能追诉原则的意义在于保障国家的追诉权能够得到统一正确地行使,防止扩大追诉范围,保障依法不应受到刑事追诉的人不被追诉和判罪 7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的要求及意义
①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就是必须以查明属实的证据和凭借这些证据认定的案件事实为根据 ②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就是必须以刑法法律的规定为标准和衡量的尺度,定罪量刑,处理案件
③实行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对于贯彻落实其他各项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保障不枉不纵和客观公正地处理案件,以及真正树立起法制的权威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尊重,信任和拥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8实行审判公开原则的意义
①首先,实行审判公开,可以带动合议、辩护、回避等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使这些制度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②其次,实行审判公开,有助于人民法院客观全面地查明案情和正确地处理案件提高办案质量,防止和减少冤假错案
③另外,实行审判公开,可以充分发挥审判的教育作用,扩大办案的效果和影响,教育犯罪分子认罪服法,教育广大群众积极同犯罪作斗争,预防和减少犯罪 9两审终审原则的含义、内容和要求
①除最高人民法院以外的其他各级人民法院,按照第一审程序对案件审理后作出的判决、裁定尚不能发生法律效力、交付执行
②只有在法定期限内,有上诉权的人没有提起上诉,同级人民检察院也没有提起抗诉,一审的判决、裁定才发生法律效力,交付执行
③如果在法定期限内,有上诉权的人提出了上诉或者同级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案件就应当由上一级人民法院按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理,二审审理后作出的判决、裁定就是终审的判决、裁定,除依法还必须经过核准程序的案件外,二审裁决、裁定宣告后立即发生法律效力,交付执行
第六章
立案管辖
1划分立案管辖的依据
①犯罪案件的性质和严重、复杂程度
②有利于准确及时地查明案情,有利于同犯罪作斗争
③同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具体任务和职责(或诉讼职能)相适应 2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有哪几类
①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侮辱、诽谤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非法占有代为保管财物罪;非法占有他人遗忘物、埋藏物罪)
②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故意伤害罪;重婚罪;遗弃罪;妨碍通信自由罪;非法入侵他人住宅罪;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侵犯知识产权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刑法第4,5章规定的可以对被告人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其他轻微刑事案件)
③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的案件
3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有哪几类 ①贪污贿赂罪 ②渎职罪
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 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罪 4各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审判第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分工 ①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具有全国意义的重大刑事案件
②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具有全省(或直辖市、自治区)意义的重大刑事案件
③中级人民法院管辖除由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管辖以外的危害国家安全案件,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④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不属于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普通刑事案件 5地区管辖依据以犯罪地为主、以被告人居住地为辅原则的原因
①便与保护和勘验现场,便于收集和查对核实证据,迅速查明案情,正确地处理案件 ②便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诉讼活动
③便于犯罪地附近的群众参加旁听公开审判的情况,便于结合为大家所熟悉的事例对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同时还可以就地平息民愤
④便于系统了解和分析研究犯罪地所思地区的犯罪情况,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范和更加有效地同犯罪作斗争
第七章
回避
1回避制度的意义 ①首先,只有实行回避制度,才能更加有效地保障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和审判人员秉公执法,客观公正地进行诉讼、处理案件,才能更有效地防止侦查、检查和审判等人员因受个人感情、恩怨、利害或成见等因素的影响而先入为主或徇私舞弊、出入人罪 ②其次,实行回避制度,使参与承办和处理案件的人员同案件处理结果均无利害关系,这对于维护司法机关的威信,增强司法机关就案件作出的裁判及其他决定的权威性,也有重要意义 ③另外,实行回避制度也体现了诉讼的民主性。因为法律允许当事人根据有关规定申请侦查、检查和审判人员回避,并把它看做是包括被告人在内的当事人享有的一种诉讼权利,所以现代诉讼的回避制度又具有诉讼民主的意义 2回避的理由
①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近亲属的
②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③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④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3有权决定是否应当回避的个人或组织
①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②院长的回避由本级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由同级人民检察院监察委员会决定 ③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的回避应当根据其所处诉讼阶段等具体情况,分别由院长、检察长或者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第八章
辩护与代理
1我国辩护制度的基本内容
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自行辩护的权利
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的帮助
③司法机关特别是人民法院,有义务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辩护 2辩护人参加诉讼的意义
①有利于人民法院正确处理案件,防止主观片面
②有利于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各项法律制度的贯彻执行 ③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刑事诉讼法的教育任务 3哪些人员不能充当辩护人
①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能充当辩护人 ②本案的证人不能同时充当本案的辩护人
③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活动有牵连的人,也不能充当辩护人
④现职的公安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以及任期内的人民陪审员,也不能充当辩护人 ⑤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也不能充当辩护人 ⑥外国人或者无国籍人,不得担任辩护人 4辩护人的任务
①依法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辩护,这是辩护人的首要任务
②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对侵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要求纠正 ③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上的帮助 ④结合办案进行法制宣传 5辩护人的权利
①辩护人有权根据事实和法律,独立进行辩护 ②在审查起诉阶段、辩护人可以依法查阅案件材料,了解案情 ③辩护人依法有权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④辩护律师依法可以收集有关材料
⑤在审判阶段,辩护律师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所指控犯罪事实的材料”,其他辩护人仅人民法院许可,也可以查阅、摘抄、复制上述文件
⑥辩护人有参加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的权利 ⑦经被告人同意,有提出上诉的权利
⑧有要求司法机关依法解除强制措施的权利 ⑨有拒绝辩护的权利 6刑事诉讼代理的种类
①接受公诉案件被害人的委托,担任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 ②接受自诉案件自诉人的委托,代理自诉人参加诉讼
③接受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或者被告人的委托,担任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或者被告人的诉讼代理人 ④接受申诉人委托,担任刑事申诉人的代理人
7刑事诉讼中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在诉讼地位及其权力上的异同
①被害人与其诉讼代理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相同之处是两者都是刑事诉讼的诉讼参与人,不同之处是被害人是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是其他诉讼参与人
②被害人的诉讼权利由法律直接授予,而其诉讼代理人的权利需经被害人同意或者授权才能行使
第九章
证据
1证据的意义
①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唯一根据和正确适用法律的基础 ②证据是揭露和制服犯罪分子的有力武器 ③证据是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生动材料 2传来证据的作用
①通过传来证据可以发现并获得原始证据
②可以通过传来证据检验原始证据的真实可靠程度
③在原始证据无法保存的情况下,传来证据是保存证据材料的一种方式
④在确实无法取得原始证据的情况下,经过查证的传来证据,可以作为认定案情和处理案件的一种根据 3审查判断只由间接证据组成的证据证据体系并运用其认定案情和定罪量刑新时,必须遵循以下规则 ①每个间接证据都必须是客观的、确实可靠的,证据体系中不允许有虚假的证据存在 ②每个间接证据同案情之间必须有某种客观联系 ③间接证据之间必须协调一致,不能有矛盾
④对若干协调一致的间接证据进行综合分析之后,所得出的结论只能是一个 4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分类 ①犯罪事件是否确已发生
②构成犯罪案件事实的各种情节
③依法应当从重、加重、减轻或者免除刑罚的事实情况 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贯表现和犯罪后的态度 ⑤其他需要用证据证明的事实
5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原则包括哪些
①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的责任,由执行控诉职能的国家专门机关承担,即由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等承担 ②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应对控诉承担证明责任
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如实陈述,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章
强制措施
1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特征
①它是公检法行使职权,强行剥夺或者限制犯罪嫌疑人等人身自由的方法 ②它是公检法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采用的
③它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现行犯采用的,即其适用对象只能是追究刑事责任的人,以及有重大犯罪嫌疑可能即将对其追究刑事责任的人 ④它是以保障侦查和审判的顺利进行为主要目的的 ⑤它必须严格依法采用 2强制措施与刑罚的区别
①两者的目的不同。强制措施是为了保障侦查和审判的顺利进行,防止适用对象继续危害社会,是诉讼过程中的保障和防范措施,并不是对犯罪的处罚。适用刑罚是对犯罪分子的一种处罚,是为了惩罚和改造犯罪分子,是他们不再犯罪,并警戒社会上一些可能犯罪的人
②强制措施和刑罚的适用对象不同。前者适用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现行犯。否则适用于其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并经审理确认有罪的犯罪分子
③有权采取强制措施与适用刑罚的机关不完全相同。强制措施除拘留仅由公安机关各人民检察院在直接受理的案件中有权采用外,其他措施均可由公检法采用。刑罚只能由行使审判权的人民检察院有权适用 ④采取强制措施与适用刑罚依据的法律不同。前者依据刑事诉讼法,否则依据刑法 3强制措施的作用
①可以防止犯罪嫌疑人等逃避侦查和审判
②可以排除犯罪嫌疑人等可能进行妨碍迅速查明案情的活动 ③可以防止犯罪嫌疑人等继续犯罪 ④可以防止发生自杀等意外事件
⑤可以震慑犯罪,鼓励群众积极同犯罪作斗争,加强社会治安 4取保候审应当变更的情况
①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人
②应当逮捕的人因患有严重疾病而取保候审的,其疾病痊愈时
③对因哺乳自己婴儿或者因流产而在法定休息期的妇女采用取保候审的,当哺乳期或流产法定休假期届满时 ④保证人请求撤回保证书,要求解除其保证合同的 5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应当遵循的规定
①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住处,无固定住处的,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指定的居所 ②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 ③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④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⑤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6逮捕的条件
①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包括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行为,有证据证明该犯罪行为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的,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必须已有查证属实的 ②可能判处徒刑以上的刑罚
③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措施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害性,而有逮捕必要的 7对于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有哪些情形的,公安机关可以先行拘留 ①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②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③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④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⑤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有串供可能的 ⑥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⑦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8刑事拘留与拘传的区别
①适用主体不同。拘传适用的机关是公检法三机关,拘留的适用主体不包括人民法院
②适用对象不同。拘留适用对象为犯罪嫌疑人或者现行犯,拘传适用于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③适用效力不同。据传的适用是对人身自由的限制,拘留则是对人身自由的剥夺
④适用期限不同。拘传适用每次一般为12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拘留适用期一般为10日,最多37日
十一章
附带民事诉讼
1附带民事诉讼成立必须具备的条件
①必须是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的损失 ②必须是被害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的物质损失 ③被害人的物质损失必须是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直接造成的 ④附带民事诉讼必须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 2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权利和义务(1)权利
①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代理诉讼
②为保证赔偿的实现,有权要求司法机关采取保全措施
③有权申请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回避,有权参加附带民事部分审判的法庭调查和辩论 ④对人民法院关于附带民事诉讼部分的判决不服,有权依法提起上诉 ⑤在案件审结之前,就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可以和被告人和解或撤诉(2)义务
①如实向司法机关反应案件情况,并应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 ②遵守法庭纪律听从审判人员的指挥 3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权利 ①有权委托代理人
②在审理附带民事部分时,依法有权要求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回避 ③有权参加法庭调查和辩论 ④有权提起反诉
第十二章
期间和送达
1期间的意义
①有利于及时惩罚犯罪,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②能够保证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 ③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申请恢复期间必须符合的条件
①只有耽误期间的当事人才能申请,其他诉讼参与人无权申请 ②耽误期间是由于发生了不能抗拒的情况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
③申请实在障碍消除之后5日内提出的,即提出申请应与障碍的消除时间相联结,以利于及时解决这一问题
第十三章
立案
1立案的意义
①有利于司法机关及时揭露和惩罚犯罪 ②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③立案对于搞好司法统计,分析各个时期的犯罪情况,正确指导实际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立案的材料来源
①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 ②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报案或举报 ③被害人的报案或控告 ④犯罪人自首
第十四章
侦查
1侦查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原则 ②迅速、及时原则
③客观公正、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的原则 ④保守秘密的原则
2侦查阶段询问证人应遵循的规定 ①只有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才能进行 ②一案有多个证人时应当分别询问
③询问证人时,应当首先问明证人的身份,并告知他应当如实提供证据,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证据应付的法律责任 ④对证人只能就与案件有关的问题进行询问 3搜查与扣押的区别
①目的不同。搜查的目的是为了搜集证据,查获犯罪人,扣押的目的是取得和保全证据
②适用对象不完全相同。搜查可以对一切可能隐藏罪犯和犯罪证据的人、物品或者有关住所进行,扣押主要是针对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的各种物品或文件进行
③方法不同。搜查对一切拒绝合法搜查的人,都可以进行强制搜查,而扣押一般无此要求,但是需要向物品或文件所有人开具扣押清单,特殊情况下扣押需经侦查机关批准 4扣押与检查的区别
①目的不同。搜查的目的是为了搜集证据,查获犯罪人,检查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被害人、犯罪嫌疑人的某些特征、伤害情况和 生理状况,是为了了解案件的情况,核实证据
②适用对象不完全相同。搜查可以对一切可能隐藏罪犯和犯罪证据的人、物品或者有关住所进行,而检查只能对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进行,对其他人都不能进行检查
③方法不同。搜查对一切拒绝合法搜查的人,都可以进行强制搜查,而检查除对犯罪嫌疑人之外,都不能强制进行
第十五章
提起公诉
1人民法院审查案件时,必须查明下列五个方面的内容
①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 ②有无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 ③是否属于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 ④有无附带民事诉讼 ⑤侦查活动是否合法
第十六章
审判概述
1审判活动与其他环节的诉讼活动相比有什么特点
①人民法院是唯一行使审判权的机关,只有人民法院才拥有审判权 ②审判活动必须在既有控诉又有辩护的保障的条件下进行
③同侦查、起诉、执行等诉讼阶段相比,审判是诉讼的中心环节和决定性阶段 2独任制的适用范围
①就法院级别而言,只限于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以上(包括中级)人民法院不能适用独任制 ②就案件类别而言,只限于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 3合议制的不同组成
①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3人或者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3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②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3至7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3至7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③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审判上诉、抗诉案件,由审判员3至5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第十七章
第一审程序
1可以延期审理的情况有
①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 ②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建议的 ③由于当事人申请回避而不能进行审判的 自诉案件不予受理的情形 ①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②被告人死亡的 ③被告人下落不明的
④除因证据不足而撤诉的以外,自诉人撤诉后就同一事实又告诉的 ⑤经法院调解结案后,自诉人反悔,就同一事实再行告诉的 ⑥民事案件结案后,自诉人就同一事实再提出刑事诉讼的 2自诉案件的审判程序的特点
①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
②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 ③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反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反诉的对象必须是本案的自诉人;反诉的内容必须是与本案有关的犯罪行为;反诉的案件必须属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也必须属于自诉案件的范围 ④自诉案件具有可分性 3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形 ①被告人的情形不构成犯罪的
②对被告人应当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③被告人翻供的
④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充分的
第十八章
第二审程序
1第二审程序的任务
第二审程序的任务,是对第一审未生效的判决、裁定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上是否正确,诉讼程序是否合法,进行全面审查和审理,依法作出判决或者裁定,维护正确的裁判,纠正错误的裁判,实现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审判监督,保证正确、合法、及时地惩罚犯罪和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上诉和抗诉的理由
①原判事实不定,证据不足
②原判适用法律不当,定罪量刑有错误 ③原判严重违反诉讼程序
3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①违反本法有关公开审判的规定的 ②违反回避制度的
③剥夺或者限制了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④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的
⑤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4不受上诉不加刑原则的情形
①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案件,可以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重新审理的案件如果查清了原判决确实没有查清的事实和证据,根据查明的事实和证据定罪量刑,可以不受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限制
②经过二审审理,如果发现新的犯罪事实,应该变更控诉范围,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对于发现新的犯罪事实的案件,原审法院可以判处比前次判决更重的刑罚,不受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限制
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的提审或者指令下级法院或原审法院的再审,均不受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限制
第十九章
死刑复核及因特殊情况减轻处罚案件的核准程序
1死刑复核的内容
①被告人的年龄,有无责任能力,是否正在怀孕的妇女 ②原审判认定的犯罪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 ③犯罪情节、后果和危害程度
④原判决适用法律是否正确,是否必须判处死刑,是否必须立即执行 ⑤又无法定、酌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 ⑥其他应当审查的情况
2最高人民法院或者高级人民法院经过复核,应当根据案件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①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予以核准 ②原判决认定事实正确,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 ③原判决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的,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
④发现第一审人民法院或第二审人民法院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正确判决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
第二十章
审判监督程序
1审判监督程序和第二审程序的区别
①审理的对象不同。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是已经生效的裁判,包括已经执行完毕的裁判。二审程序审理的只限于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不存在需要中止执行或者不需要中止执行问题 ②提起的机关和人员不同。有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各级人民法院院长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上级人民检察院;有权提起二审程序的是当事人(被害人除外)及其法定代理人,经被告人同意的辩护人、近亲属,以及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地方人民检察院
③提起的条件不同。提起审判监督程序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而二审程序只要有合法的上诉或抗诉就能引起,不论其理由是否充分
④有无法定期限不同。提起审判监督程序,如果要改有罪为无罪,程序上一般没有法定期限的限制。二审程序的上诉、抗诉,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逾期而无正当理由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不予受理
⑤审理法院的级别不同。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法院既可以是原审的第一审法院或第二审法院,又可以是提审的任何上级法院以及由上级法院指令再审的任何下级法院。而按二审程序审理案件的,只能是第一审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
⑥有无加刑限制不同。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重新审理的案件既可以减轻被告人的刑罚,也可以加重其刑罚。而二审程序必须严格遵守“上诉不加刑”原则 2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材料来源 ①当事人的申诉 ②人民群众来信来访
③司法机关复查案件发现的错误
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出的纠正错案的议案
⑤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新闻媒介等对生效裁判提出的意见 3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与第二审程序的抗诉有何区别?
①抗诉的对象不同。再审抗诉的对象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二审抗诉的对象则是没有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
②提出抗诉的权限不同。再审抗诉只能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原审人民法院的上级人民检察院提出;二审抗诉则是由原审人民法院的同级人民检察院提出。
③抗诉期限。再审抗诉不受期限限制,而二审抗诉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
④审理的程序不同。再审抗诉,如果是对一审生效的判决、裁定提起的,再审时按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如果对二审生效的判决、裁定提起的,再审时则按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而二审抗诉提起后,则案件属于第二审案件,都应当按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理。
第二十一章
执行
1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判决的执行程序
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的罪犯,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执行通知书、判决书(经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后维持原判的还应当有裁定书)送达羁押该罪犯的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上述文件之日起1个月内将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将罪犯交付执行刑罚时,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还应当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执行通知书、结案登记表同时送达监狱 2判处罚金和没收财产的判决执行程序
①判处罚金和没收财产,无论是附加适用或者独立适用,都由人民法院执行,即这种判决的执行机关都是原审人民法院
②人民法院执行没收财产的判决,必要时可以会同公安机关进行,以利于防止和排除干扰 3假释必须具备的条件
①客观方面必须执行了法定的期限。具体来讲,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已执行原判刑期的1/2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实际执行13年以上。
②主观方面必须是确有悔改表现,不至再危害社会 4被假释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假释 ①被假释的罪犯,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
②在假释考验期内,发现罪犯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
③被假释的罪犯,在假释考验期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
第二十二章
对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程序的特殊要求
1审判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合议庭,应当有女审判员或者女人民陪审员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