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同步练
第三章
辛亥革命——同步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帝国主义在___签订后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2、在日俄战争期间,___派兵侵入中国西藏地区()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3、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并于1908年颁布了()
A、《临时约法》
B、《暂时新政律》 C、《中华民国约法》
D、《钦定宪法大纲》
4、清政府规定的预备立宪的期限是()
A、6年
B、7年 C、8年
D、9年
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
A、大地主大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
D、农民阶级 6、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的檀香山创立的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是()
A、光复会
B、同盟会
C、兴中会
D、华兴会
7、____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A、孙中山
B、邹容 C、章炳麟
D、蔡元培
8、继兴中会之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各地陆续成立。其中,由黄兴为会长的是()
A、华兴会
B、光复会 C、岳王会
D、小刀会
9、邹容在下列哪本著作中阐述了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
A、《猛回头》
B、《警世钟》 C、《游学译编》
D、《革命军》 10、1904年,孙中山发表的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的文章是()
A、《革命军》
B、《警世钟》 C、《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D、《中国问题的真解决》
11、同盟会成立后,将____作为自己的机关报。()
A、《民报》
B、《新民丛报》 C、《万国公报》
D、《顺天时报》
12、孙中山在____中第一次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A、《国民报》
B、《民报》发刊词 C、《万法精理》
D、《民约论》
13、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是()
A、兴中会的成立
B、广州起义
C、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D、三民主义的提出 14、1905年至1907年,改良派与革命派展开论战,改良派以____为主要舆论阵地。()
A、《新民丛报》
B、《民报》
C、《万国公报》
D、《顺天时报》 15、1906年到1907年,革命派与改良派在思想领域内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其中,改良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黄兴
B、陈天华 C、康有为
D、章炳麟
16、辛亥革命的高潮是()
A、武昌起义
B、成都血案 C、保路运动
D、抵制美货
17、在保路运动期间,四川总督赵尔丰下令军警向手无寸铁的群众开枪,造成()
A、成都血案
B、五卅惨案、C、二七惨案
D、下关惨案
18、保路风潮中,运动最强烈的省份是()
A、湖北
B、湖南
C、广东
D、四川
19、清帝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覆灭的时间是()
A、1911年10月10日
B、1911年4月27日 C、1912年2月12日
D、1912年1月1日 20、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覆灭的标志是()
A、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B、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C、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
D、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21、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了()
A、《中华民国宪法》
B、《土地法大纲》 C、《五权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中华民国宪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共同纲领》 23、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定都()
A、北京
B、武昌 C、南京
D、广州
24、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是在()
A、1910年
B、1912年 C、1914年
D、1916年
25、辛亥革命的性质是()
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B、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C、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D、资产阶级维新运动
26、辛亥革命后,窃取革命果实的是()
A、黎元洪
B、曹锟 C、段祺瑞
D、袁世凯 27、1915年5月,袁世凯为取得日本对他复辟帝制的支持,基本接受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条约是()
A、西原借款
B、“二十一条” C、善后大借款
D、铁路借款
28、皖系军阀段祺瑞执掌北京政府时,同日本政府签订了()
A、西原借款
B、“二十一条” C、善后大借款
D、铁路借款 29、1913年3月,袁世凯指使刺客刺杀了热衷于政党政治的()
A、唐绍仪
B、宋教仁 C、熊希龄
D、徐世昌 30、北洋军阀政府代表的是()
A、民族资产阶级利益 B、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 C、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利益 D、工农利益 31、1917年6月,____率军北上,拥清废帝溥仪复辟()
A、康有为
B、冯国璋 C、段祺瑞
D、张勋
32、“二次革命”又被称为()
A、赣宁之役
B、护国战争
C、第一次护法运动
D、第二次护法运动
33、北洋军阀统治期间,以____为首的交通系集团,控制了铁路和交通银行()
A、唐绍仪
B、黎元洪 C、曹锟
D、梁士治
34、“赣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战争主要在()
A、九江、南京一带进行
B、上海、南京一带进行 C、九江、上海一带进行
D、安庆、九江一带进行
35、袁世凯取消帝制,在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是在()
A、1912年
B、1914年 C、1916年
D、1918年 36、1915年12月25日,____在云南宣布独立,护国战争爆发。()
A、唐继尧
B、陆荣廷 C、蔡锷
D、黄兴 37、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了()
A、保国会
B、中华革命军 C、同盟会
D、中国国民党
38、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是()
A、二次革命的失败
B、护国运动
C、第一次护法运动的失败
D、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
二、多项选择题 1、1904年至1905年为争夺中国东北,哪两个帝国主义国家进行了战争()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2、20世纪初期,为挽救封建专制统治,清政府实行了()
A、“新政”
B、预备立宪 C、举办洋务运动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是()
A、地主阶级
B、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C、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D、工农阶级
4、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以哪些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家为代表?()A、章炳麟
B、邹容 C、陈天华
D、鲁迅
5、下列哪些组织是由孙中山组建的()
A、光复会
B、中国同盟会 C、兴中会
D、中华革命党 6、20世纪初,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陈天华写下了()
A、《猛回头》
B、《革命军》
C、《警世钟》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7、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包括的内容有()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8、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
A、民主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族主义
D、民权主义
9、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论战的主要舆论阵地是()
A、《民报》
B、《新民丛报》
C、《万国公报》
D、《国闻报》
10、辛亥革命爆发前夕,湖北新军中决定联合行动举行武昌起义的两个革命团体是()
A、华兴会
B、共进会 C、光复会
D、文学社
11、孙中山为了阻止袁世凯专制而提出的条件有()
A、定都南京
B、新总统到南京就职 C、遵守《临时约法》
D、清帝退位
12、袁世凯窃取政权,实行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其主要表现在()
A、扩充军阀军队,建立警察、特务系统 B、制造“宋教仁案” C、复辟帝制
D、炮制《中华民国约法》
13、辛亥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进行了哪些革命活动()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护法运动
D、抗税运动
14、“二次革命”的起因是()
A、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 B、反对“善后大借款” C、反对袁世凯称帝 D、反对张勋复辟帝制
15、下列哪些运动是针对袁世凯的?()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护法运动
D、辛亥革命
16、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
A、帝国主义的利益
B、地主阶级的利益
C、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D、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17、第一次护法运动中,孙中山依靠的军阀主要是()A、陆荣廷
B、唐继尧 C、陈炯明
D、岑春煊
三、简答题
1、简述清末“新政”的目的和内容。
2、简述清末民族危机加深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主要表现。
3、简述清末预备立宪失败的原因。
4、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局限。
5、简述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内容和意义。
6、简述革命派对中国民主革命认识的阶级和历史局限性。
7为什么说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它的局限性在哪里?
8、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其意义。
四、论述题
1、试述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2、试述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3、试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
4、北洋政府怎样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5、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成果,反对北洋军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第三章 辛亥革命
同步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D
4、D
5、B
6、C
7、C
8、A
9、D
10、D
11、A
12、B
13、C
14、A
15、C
16、A
17、A
18、D
19、C
20、B
21、D
22、C
23、C
24、B
25、C
26、D
27、B
28、A
29、B
30、B
31、D
32、A
33、D
34、A
35、C
36、C
37、B
38、D
二、多项选择题
1、CD
2、AB
3、BC
4、ABC
5、BCD
6、AC
7、AB
8、BCD
9、AB
10、BD
11、ABC
12、ABCD
13、ABC
14、AB
15、AB
16、ABC
17、AB
三、简答题
1、简述清末“新政”的目的和内容。
答:清王朝为取得外国列强的信任,平息国内日益高涨的民怨,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拉拢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于1901年4月宣布实行“新政”。
一是改革官制,整顿吏治,1901年7月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部门;二是改革兵制,训练新军,各省筹建武备学堂,裁汰绿营和防勇;三是改革学制,提倡新学,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四是奖励工商,兴办实业,颁布《商律》,对兴办实业有贡献者进行奖励。
2、简述清末民族危机加深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主要表现。答:清末,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1)外国列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危机加深。《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竭力扩展在华经济势力。外国在华投资规模急速扩张,铁路、矿山的利权成为列强掠夺的重要目标。
(2)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清政府为支付对外赔款和对内搞“新政”,1901年至1911年10年间财政开支激增4倍,人民负担加重,激起了民众的普遍反抗。人民群众的反洋教斗争,少数民族与会党的起事等层出不穷。
3、简述清末预备立宪失败的原因。
答: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政治。清政府又迟迟不答应资产阶级立宪派提出的关于速开国会的要求,还镇压了立宪派的国会请愿运动,并借立宪之名加强皇权。这不仅引起立宪派不满,而且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汉族官僚同满族官僚的矛盾。清政府陷入了无法照旧统治下去的境地。
4、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局限。
答: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了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以可乘之机。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民权主义的提出,为资产阶级革命提出了一套建国方案,在理论上解决了当时民主革命迫切需要解决的革命目的问题。但是,民权主义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也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
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但是,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难以发动群众的理论武器。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个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5、简述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内容和意义。答:论战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的焦点。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这场大论战,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第二,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这个胜利,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6、简述革命派对中国民主革命认识的阶级和历史局限性。
答:第一,革命派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不仅不敢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帝口号,反而希望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第二,革命派停留在对民主制度的形势理解上,缺乏对民主建政的深入认识,其方案也不十分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第三,革命派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反对封建主义联系起来,从而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这些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辛亥革命的进程和结局。
7、为什么说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它的局限性在哪里? 答:(1)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第一,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第二,在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但南京临时政府也有局限性。一是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二是没有提出满族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反而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
8、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其意义。
答: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主体,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内阁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设法院,行使司法权;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参议院有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的权利;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四、论述题
1、试述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答:(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一方面,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另一方面,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1901年4月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3)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在20世纪初获得了一定的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力量。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民族资产阶级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深感到民族危难的加深,在群众斗争的推动下,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2、试述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从而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辛亥革命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它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第三,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第四,辛亥革命促进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它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变和人们的精神解放。
第五,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亚洲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提供了范例,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试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答:由于这场革命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仅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并把政权交给了同样是封建势力代表的袁世凯。
第二,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甚至压制人民的革命行动。正因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没有被动员起来,这个革命的根基就显得相当单薄。
第三,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同盟会的组织松懈,派系纷杂,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
中共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的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使辛亥革命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辛亥革命只推翻了清朝政府,而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4、北洋政府怎样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答: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一方面,以袁世凯为首的封建军阀大力扩充军队,建立特务、警察系统,人民群众豪无政治权利可言。
另一方面,袁世凯毁弃辛亥革命过程中孙中山苦心缔造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袁世凯指使心腹收买此刻暗杀了热衷于政党政治的宋教仁。强迫国会议员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下令解散国民党,又停止参议院、众议院两院议员的职务,遣散议员。1914年5月,炮制了一个《中华民国约法》,用总统制取代内阁制。不久,他又通过修改《总统选举法》,使大总统不仅可以无限期连任,而且可以推荐继承人。袁世凯的权限几乎等同于封建皇帝,中华民国只剩下了一块空招牌。
北洋军阀为了巩固专制统治,不惜投靠帝国主义。袁世凯未经国会同意,与列强签订“善后大借款”合同,用盐税作抵押。1915年5月,为取得日本对他复辟帝制的支持,袁世凯竟然基本接受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皖系军阀段祺瑞向日本借款以东北金矿、森林,东北、山东铁路,国家烟酒专卖利润等为担保,便利了日本进一步掠夺中国的矿产资源和其他原料。
袁世凯公然进行帝制复辟活动。当了83天皇帝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6月,前清官僚张勋率“辫子军”北上,拥清废帝溥仪复辟,仅12天就在全国人民的声讨中破产了。
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军阀、官僚本身就是大地主,他们以各种手段兼并土地。官僚买办资本集团,操纵、垄断财政金融和工业、运输业。还直接控制了一些工矿企业。
在文化思想方面,北洋政府尊孔复古。攻击民主共和,宣传封建伦常,企图用封建思想遏制人民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护其反动统治。
5、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成果,反对北洋军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答:(1)发动“二次革命”。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1913年7月,李烈钧、黄兴宣布讨袁,其他地方如上海、安徽、湖南、广东、福建等地也先后响应。战争主要在九江、南京一带进行,史称“赣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这场斗争只坚持两个月就失败了。
(2)组织中华革命党。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逃亡日本。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中华革命党坚持反对袁世凯专制统治的正确方向,但中华革命军的社会影响远不如同盟会。
(3)发动护国战争。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迫使袁世凯取消了帝制,并在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
(4)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皖系段祺瑞掌握了中央政权之后,公然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1917年7月中旬,孙中山率领部分国会议员南下广州,发动了第一次护法运动。然而,军阀只不过是借助孙中山的名望争权夺势而已,他们与直系军阀达成停战协议之后,便千方百计排挤孙中山,改组军政府,取消大元帅一职。孙中山被迫离粤赴沪,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
(5)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11月,孙中山重返广东,恢复军政府,领导第二次护法战争。1921年9月,孙中山平定广西,统一两广。随后发布北伐令,以捍卫约法,恢复民国。但由于军阀陈炯明的叛变,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再赴上海。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第二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同步练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的政策是()
A.大陆政策
B.中立政策
C.均衡政策
D.门户开放政策 2.1927年日本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
A.《对华政策纲领》
B.《反共产国际协定》 C.《昭和十二对华作战计划》
D.《大陆政策》 3.日本实施的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皇姑屯事件
D.卢沟桥事变 4.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的借口是()
A.诬蔑中国军队炸毁柳条湖铁路一段
B.士兵失踪 C.大山事件
D.保护侨民
5.日本制造的策动华北五省两市“防共自治运动”的事变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淞沪抗战 6.1932年,日本对东北人民实行殖民统治是通过()
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B.伪“满洲国” C.中华民国维新政府
D.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7.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的是()
A.十九路军抗战
B.卢沟桥抗战 C.华北事变
D.一二·九运动 8.1933年,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的抗日队伍是()
A.东北抗日义勇军
B.第十九路军 C.东北抗日联军
D.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9.加入共产党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北路前敌总指挥是()
A.冯玉祥
B.杨靖宇
C.吉鸿昌
D.蔡廷锴 10.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
A.“联蒋抗日”
B.“反蒋抗日”
C.“逼蒋抗日”
D.“独立抗日” 11.1937年8月,红军主力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其正、副总指挥分别是(A.朱德、彭德怀
B.叶挺、项英 C.朱德、刘伯承
D.朱德、贺龙 12.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后,任新四军正副军长的是()
A.朱德、彭德怀
B.林彪、聂荣臻 C.叶挺、项英
D.毛泽东、朱德
13.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确定实行联共政策
C.国民党公布了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发表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讲话 D.7月17日,周恩来、秦邦宪等在庐山同蒋介石、张冲等进行谈判 14.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红军主力改编为()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抗日义勇军)C.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D.抗日同盟军 15.1938年,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大捷是()
A.平型关战役
B.枣宜会战 C.豫湘桂战役
D.台儿庄战役
16.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方针是()
A.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
B.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相结合D.政治诱降取代军事进攻 17.1942年初成立的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是()
A.蒋介石
B.毛泽东
C.朱德
D.史迪威
18.1939年1月,国民党确定“防共、限共、溶共、反共”方针的会议是()
A.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B.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C.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
D.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19.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的国民党将领是()
A.佟麟阁
B.张自忠
C.赵登禹
D.戴安澜 20.在入缅作战中为国牺牲的中国陆军将领是()
A.佟麟阁
B.张自忠
C.赵登禹
D.戴安澜 21.抗战后期,国民党军队大溃败的战役是()
A.长沙会战
B.豫湘桂战役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 22.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的系统阐述抗日战争特点的著作是()
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B.《论持久战》
C.《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D.《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23.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分析交战的中日双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特点是()
A.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B.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C.战争要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D.中国是正义战争,日本是侵略战争
24.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基本主张的会议是()
A.陕北洛川会议
B.中共七大
C.淞沪会议
D.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 25.体现彻底的人民战争路线的抗日纲领是()
A.《抗日建国纲领》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C.《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D.《论持久战》 26.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大的胜利是()
A.平型关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 27.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大规模破袭进攻战是()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阳明堡战役
D.忻口会战
28、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达到顶点的标志是()
A.晋西事变
B.陇东事变
C.平江惨案
D.皖南事变 29.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实质是()
A.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力争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 C.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反共投降逆流
D.争取民主,防止国民党***
3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是在()
A.解放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大革命时期 31.中共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命题是()
A.毛泽东思想
B.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人民民主专政
D.新民主主义 32.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是()
A.经验主义
B.宗派主义
C.教条主义
D.主观主义 33.1945年,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六届七中全会
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洛川会议 34.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会议是()
A.瓦窑堡会议
B.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C.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D.中共七大 3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
A.8月15日
B.9月3日 C.9月9日
D.10月25日 36.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是()
A.开罗公告
B.雅尔塔公告
C.波茨坦公告
D.德黑兰公告 37.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是()
A.1945年8月14日
B.1945年8月15日 C.1945年9月2日
D.1945年9月3日 38.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反侵略完全胜利的战争是()
A.中法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39.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是在()
A.德黑兰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波茨坦会议
D.联合国制宪会议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共中央曾派往东北加强中共满洲省委及各级地方党组织领导力量的人有()
A.罗登贤
B.杨靖宇
C.周保中
D.赵一曼 2.九一八事变后,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国民党当局()
A.“改弦更张”
B.“与民更始”
C.变更“剿共”政策
D.“全国一致对外”
3.1933年11月,在福州发动抗日反蒋事变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是()
A.蔡廷锴
B.将光鼐
C.李济深
D.陈铭枢 4.以下对瓦窑堡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有()
A.提出了抗日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B.批评了“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
C.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的到来作了理论和政治上的准备
D.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5.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国民党定五项要求为国策的前提下实行的保证是()
A.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
B.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 C.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 D.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6.国民党军队在北平南苑的战斗中先后阵亡的爱国将领是()
A.佟麟阁
B.赵登禹
C.张自忠
D.郝梦龄 7.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组织的会战是()
A.忻口会战
B.淞沪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8.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的抗战态度趋向消极,体现在()
A.实行保守的收缩战略,以便保存实力 B.打击、限制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军队 C.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
D.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9.中国战区成立的背景是()
A.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B.美、英等国对日宣战 C.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D.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
10.关于中国远征军的表述正确的有()
A.1942年由国民政府组成入缅甸作战的军队 B.在东吁保卫战中歼灭日军5000多人 C.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在缅北殉国
D.1942年4月,解救出被日军围困的英军7000多人
11.1944年9月,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了()
A.废除国民党***
B.召开各党派会议 C.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D.制定宪法,实施宪政 12.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重庆公开发行的报刊有()
A.《解放日报》
B.《光明报》 C.《新华日报》
D.《群众》周刊 13.抗战时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由___合并组建而成()
A.北京大学
B.清华大学
C.复旦大学
D.南开大学 14.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抗日战争要经过的三个阶段是()
A.战略相持
B.战略反攻
C.战略防御
D.战略退却 15.在敌后军民的艰苦抗战中,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们是()
A.左权
B.赵尚志
C.杨靖宇
D.彭雪枫
16.太原失陷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实施战略展开,先后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有()
A.晋察冀
B.晋西北
C.晋冀豫
D.山东
17.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反共高潮有()
A.胡宗南部进攻陕甘宁边区
B.阎锡山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和八路军 C.皖南事变
D.策划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
18.1939年7月,针对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的政治方针是()
A.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B.坚持团结,反对分裂 C.坚持进步,反对倒退
D.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19.1938年9月至11月,毛泽东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著作是()
A.《论持久战》
B.《<共产党人>发刊词》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论》 20.抗日战争时期中间势力包括()
A.民族资产阶级
B.开明绅士 C.地方实力派
D.城市小资产阶级 21.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是()
A.独立自主
B.统一战线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22.1941年和1942年毛泽东为延安整风运动所作的报告是()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整顿党的作风》
C.《反对党八股》
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23.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三大纲领包括哪几个方面?()
A.政治
B.经济
C.军事
D.文化 24.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是收回了()
A.琉球
B.澎湖列岛
C.台湾
D.南京 25.标志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事件有()
A.8月15日,天皇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B.9月2日,日本方面的代表在美舰密苏里号上签署投降书 C.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 D.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
三、简答题
1.简述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
2.简述西安事变的过程及意义。
3.简述洛川会议的内容。
4.简述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5.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四、论述题
1.试述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怎样的深重灾难。2.试述敌后战场游击战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3.中共在统一战线上是怎样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其目的和实质又是什么?
4.试述中国共产党如何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试述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6.试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原因。
7.试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A
4.B
5.B
6.B
7.D
8.D
9.C
10.C 11.A
12.C 13.C 14.A 15.D 16.B 17.A
18.B 19.B 20.D 21.B 22.B 23.A
24.A
25.B 26.A
27.A
28.D 29.B 30.B 31.B 32.D 33.B 34.C 35.B 36.C 37.B 38.C 39.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
4.ABC
5.ABCD 6.AB
7.ABCD
8.ABCD
9.ABC
10.ABCD 11.ABC
12.CD
13.ABD
14.ABC
15.ABD 16.ABCD
17.ABCD
18.BCD
19.BCD
20.ABC 21.BCD
22.ABC
23.ABD
24.BC
25.ABCD
三、简答题
1.简述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
答: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激化。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和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学生们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游行队伍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1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并举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在群众的压力下,冀察政务委员会被迫延期成立。这就是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并华北的计划,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简述西安事变的过程及意义。
答:1936年蒋介石虽然调整了内外政策,但是对日本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12月初,蒋介石飞抵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攻打陕甘地区的红军。张学良在对蒋介石“哭谏”无效的情况下,与杨虎城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组成中共代表团赴西安谈判。经过与张、杨以及南京方面代表宋美龄、宋子文的和平谈判,终于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共和平基本实现。
3.简述洛川会议的内容。答: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关于抗日的基本主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战争路线,是彻底的抗日纲领。
4.简述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答: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党范围确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5.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答: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这是抗日战争得以 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第三,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民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四、论述题
1.试述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怎样的深重灾难。
答:日军对中国的大规模武装侵略和在其占领区的殖民统治,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
第一,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后,开始了疯狂的烧、杀、淫、掠。
第二,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独占了东北全部重工业和铁路交通,控制了东北的经济命脉,掠夺矿产资源。大肆掠夺占领区的土地及农产品。推行“粮食出荷”政策,对农产品实行严格的统制和垄断,强迫农民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廉价出卖给伪政府,除保证侵华日军的需求外,大部分粮食被运往日本国内。
第三,强制推行奴化教育。按照“思想战”的方针,在其占领区大力推行奴化教育,企图以此达到泯灭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维护其殖民统治的目的。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2.试述敌后战场游击战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答: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到1940年底,人民抗日武装部队发展到50多万人,还建立了大量的地方武装和民兵;在华北、华中、华南创建了16块根据地。游击战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敌后军民的大反攻,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
3.中共在统一战线上是怎样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其目的和实质又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既统一,又独立。为此,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的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其目的就是动员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持并发展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已经取得的阵地;其实质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中的中坚力量。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
4.试述中国共产党如何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答:为了坚持、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在全国发展共产党的组织,发展全国民众的抗日运动。这是整个策略的中心环节。
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争取中间势力是党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十分重要的任务。
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共产党必须以革命的两面政策来对付他们,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才能达到以斗争求团结的目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顽固派斗争时,紧紧抓住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即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把统一战线中的摩擦和斗争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内,始终坚持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试述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答:(1)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加强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是共产党领导的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政权,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在政权机关工作人员的名额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2)开展大生产运动,克服经济困难。
各地抗日民主政权十分重视经济建设。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便使广大农民减轻负担,提高他们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又照顾地主的利益,有利于保障根据地的社会稳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抗日民主政府动员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发动农民组织劳动互助,提高劳动生产率;帮助农民改良耕作技术,推广优良品种。
1940年至1943年,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毛泽东提出了“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各根据地通过大生产运动,克服了经济困难,解决了部队的粮饷,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3)发展抗日文化事业,培养抗日骨干。全国性抗战开始后,大批知识青年奔向延安。中共中央及时作出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把发展抗日的革命文化事业提到主要议事日程,创办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等一批干部学校和专门学校。各抗日根据地创办大量的中小学校,吸收农民子女入学。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得到重视。
6.试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原因。
答:(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②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
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十分不开的。
7.试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伟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大量牵制了日军。
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不仅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步伐,而且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完成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和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中国军队出国作战,不仅打击了日军,还对盟军给予了实际支援。
第三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16.09.26
1、“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2、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是荷兰。
3、巨大的市场需求是引发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4、工业革命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5、中国近现代史的起点是鸦片战争。
6、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7、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起点? a.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b.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8、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新出现的社会阶级有?
农民阶级、工人阶级、资产阶级
9、近代中国的两大主要矛盾: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0、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a.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11、什么事件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 《辛丑条约》的签订
12、“五口通商”中的“五口”指: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简记:广厦福宁上)
2016.10.17
1、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2、多次重创洋枪对的是太平军。
3、台湾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是哪个部队?哪个首领?刘永福带领的黑旗军
4、当年旅顺和大连是谁的势力范围?俄国
5、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其原因何在? a.根本原因: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b.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6、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b.经济技术的落后
7、中法战争中,爱国将领冯子才率清军赢得了哪两次战争的胜利?
镇南关大捷和琼山大捷
8、中国人民民主意识的觉醒: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9、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0、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
11、严复在《天海论》中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
12、洪秀全创立(组织)拜上帝会发动和组织群众
13、什么事件正式宣告太平天国的建立?占领南京,定都天京
14、天朝田亩制度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的纲领。
15、太平天国组织的基层组织叫“两”
16、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资政新篇》
17、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天京事变
18、太平天国运动是被湘军攻破的
19、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起义最高峰
2016.10.24
1、洋务运动 The western affairs movement
2、所谓清朝的“四大中兴名臣”有: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3、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或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高强之术
4、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是由哪个思想家在哪本书中提出来的?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5、兴办近代军事工业的口号是“自强”
6、创办民用工业的口号是“求富”
7、洋务派创办的中国近代的“四大水师”: 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广东水师
8、被誉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是马尾船政学堂
9、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维新派创办京师大学堂)
10、维新派创设的学堂最著名的有:康有为的广州万木草堂 梁启超的长沙时务学堂
11、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12、“百日维新”持续了多少天? 103天
13、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光仁
14、辛亥革命 The 1911 Revoltion
15、陈天华有哪些著作?《猛回头》、《警示钟》
16、自称“革命军中马前卒”的是?邹容《革命军》
17、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中国同盟会
18、中国同盟会的纲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19、民国元年指的是哪一年? 1912年
2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016.10.31
1、护国运动是由谁发起的?蔡锷(护法运动是由孙中山发起的)
2、什么事件标志着整个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护法运动”的失败
3、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当时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4、经济危机 Economic Crisis
5、所谓的“三座大山”是指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6、资产阶级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
7、地主阶级与实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行不通的原因: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2016.11.14 1.新文化运动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民主(Democracy)和科学(Science)3.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
4.《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第一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5.什么事件标志着李大钊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发表
6.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7.近代中国第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五四运动
8.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
9.毛泽东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中提到的三本书指的是: 《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 10.《共产党》(月刊)的创办标志着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旗帜在中国大地上树立起来了。
11.共产党宣言 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 12中国共产党一大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
13.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a.革命纲领 b.群众路线
14.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5.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16.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的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7.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大革命高潮
18.北伐战争的作战对象是那三派军阀?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 19.什么事件标志着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北洋军阀改易旗帜
20.八七会议确定了什么总方针?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21.毛泽东“枪杆子里出政权”是在哪次会议中提出?八七会议 22.我党创建人民军队始于南昌起义
23.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提出来的
24.以农村为中心思想是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的。25.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在《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来的。
26.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毛泽东在1928年12月在井冈山制定的。27.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定了第二个土地法。
2016.11.21 1.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2.遵义会议确定的三人团: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3.三大主力会师指哪三个主力?一、二、四方面军
4.毛泽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略》阐明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5.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问题。6.《实践论》、《矛盾论》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的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7.1927年的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的“东方会议”宣示了八条《对华政策纲要》。
8.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卢沟桥事变开始。
9.豫湘桂战役是日军在中国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
10.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提出在抗日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
11.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协议和一致抗日》通电,第一次I公开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对象。
12.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标志着国共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13.1938年3月李宗仁取得台儿庄战役。
14.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八字方针“防共、限共、溶共、反共”。15.张自忠与1940年5月死于枣宜会战中。
16.毛泽东把抗日战争氛围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战略反攻阶段三个阶段。17.1937年3月平型关打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8.我党确立“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三大方针。19.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完整地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基本政策。
20.《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全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根据土地建设的基本方针。
21.十年内战时期我党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土地政策。22.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2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举行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
24.“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25.延安整风运动最主要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26.毛泽东思想是在1045年中共七大提出的。27.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日是1945年9月3日。
28.1945年10月25日,台湾及澎湖列岛收回是抗日战争全面胜利的标志。
2016.11.28 1.抗日战争胜利后,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2.“双十协定”的全名叫《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3.什么问题《双十协定》中没有达成协议?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达成协议。
4.1945年6月底国民党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5.三大进军标志战略进攻
a.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1947年6月30日夜开始。b.陈谢兵团挺近豫西地区——1947年8月22日开始。c.陈毅、粟裕大军发展苏鲁豫皖解放区——1947年8月开始。6.“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
7.哪次会议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杨家沟会议(1947年12月陕北米脂县)
8.抗日战争之后(解放战争期间)“耕者有其田”的政策。9.土地制度改革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10.国民党的四大家族分别是蒋(蒋介石)、宋(宋子文)、孔(孔祥熙)、陈(陈果夫、陈立夫)
11.三大战役是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2.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了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政治的覆灭。
13.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党在全面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上社会的发展方向。14.毛泽东的两个务必思想是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
15.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构成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础。
16.当时中国的临时宪法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18.建国后(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后),国家的主要经济成分 a.社会主义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19.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的,独立的社会形态。(结论)20.三大改造是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1.1956年底,我过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
22.中国资产阶级有两个部分,即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23.马克思主义第二次中国化是1956年4月初,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24.《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5.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三个主题,三个补充”的思想。
26.“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路线。
27.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28.“三面红旗”是指继续坚持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29.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毛泽东在会上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30.什么事件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第四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矛盾和历史任务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前者是最主要的矛盾;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其中前者是更根本的原因。
4、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表现及评价
表现: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评价:造成近代中国历史日益贫穷的根源;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客观上的作用是次要的从属的;帝国主义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5、近代农民战争面临的历史新课题有哪些?
如何处理反封建和反侵略的关系;如何认识西方入侵势力及其所代表的先进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6、《天朝田亩制度》及《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主要内容:它实际上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即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将土地按亩产高低划分为9等,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凡16岁以上的男女,每人皆可分得一份数量相同的土地,不满16岁的减半。
评价: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不过,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描绘的理想大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而且,该方案中的平分土地方案即使在太平天国占领地区也并未付诸行动。
《资政新篇》
在政治上,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在经济上,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尤其是提出“准富者请雇工”,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这就把向西方的学习,从生产力的领域扩展到生产关系的领域,即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了。在思想文化上,建议建设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在外交上,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与 番人并雄”,但严禁鸦片输入。对于外国人,强调“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
评价: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这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
付:由于它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直接产物,又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另网上答案:《天朝田亩制度》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最能反映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评价: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任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合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7、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及教训。
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 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教训:①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②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但,拜上帝教教义毕竟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③在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甚至认为“天生真命主,不用兵而定太平统一”,梦想以虚幻的力量来代替农民起义者自身的努力。④未能正确对待儒学。开始将儒学经典视为“妖书”,后将其与太平天国宗教不相符的内容删减,把封建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下来。⑤虽不承认不平等条约,但未将西方侵略者与2人民群众区分开,笼统地把信奉天父上帝的西方人视为“洋兄弟”,说明他们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认识。
另网上答案: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8、洋务事业的兴办。
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9、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对国外具有依赖性;管理具有腐朽性。
10、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第一,要不要变法(守旧派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维新派根据西方进化论观点,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文、改科举和兴西学。
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主张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戊戌变法运动帷幕由此拉开。
1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意义:这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教训:戊戌维新作为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第一次表演,竟然失败得这么快,这不但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想要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社会制度。戊戌维新的失败再次暴露了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和顽固,“戊戌六君子”留学的教训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要暴力革命)
付:局限性: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
12、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主要内容: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平分地权)
评价: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13、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
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和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1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教训。
意义:①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使中国的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②在 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③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④发展了民族资本主义。
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15、三种政治力量提出的三种建国方案。
一、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二、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的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三、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中国人民应当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级领导的人民共和的国家,即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6、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及历史意义。
口号:“民主”和“科学”。
意义: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行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是切中时弊的;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这股潮流冲垮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为近代科学的传播创造了条件。(网上答案只有后半部分)
17、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一、批判孔学,是为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但,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有效的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二、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三、那时的许多领导人,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
18、近代以来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近代以来,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封建地主阶级的救亡图存运动都失败了,表明这些阶级是没有能力单独解决问题,所以解决中国问题就落在了无产阶级身上,而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进行了革命的理论武器,革命阶级需要有革命的指导思想,所以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9、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转变及原因。
转变: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原因:①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②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 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③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20、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①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②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③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④成就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2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
①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之后,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②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③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22、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从客观上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是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是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营垒里去了。
从主观上讲,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 的领导权,使革命遭受失败。
23、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原因: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客观条件:一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二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三有不断向前发展的全国革命形势。主观条件:一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二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24、20世纪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多次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
除了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清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以外,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列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25、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
内容: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会议增选毛泽东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会议》。
意义: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 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6、抗战时期的民主政权建设。
设民意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政府工作人员分配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采取民主集中制;努力发扬政治民主,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抗日的基本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试行民族区域自治。
27、正确评价国民党在抗战时期的作用。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是片面的抗战路线,这种抗战路线在敌强我弱情况下是不可能取得抗战的胜利的。这是国军在正面战场屡战屡败的原因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正面抗战功不可没!尤其是在抗战初期有效地遏止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它牵制了大部分日军,为共产党敌后开辟战场提供了便利条件。总的来说,国民党的抗战是中华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在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实行过若干有利于抗战的政策.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将士,表现了空前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
但是,国民党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客观原因,是由于在敌我力量对比上,日军占很大的优势;主观原因,则是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蒋介石集团在决心抗战的同时,却又害怕群众的广泛动员可能危及自身的统治,因而实行的是片面抗战的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这就使得大多数作战未能给敌人以更大的消耗,并在短时间内丧失了大片国土。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持久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确立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制造了多次反共“摩擦”事件,并且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基本上实行保守的收缩战略,以便保存实力.在抗战后期,国民党军队遭到大溃败,激起了大后方人民对蒋介石集团的严重不满,国民党政府在军事、政治、经济各个方面陷入深刻的危机。
2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及基本经验。
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 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也是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经济纲领之一。
2、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又一重要内容。
3、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三、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
1、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由无产阶级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领导,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是共产主义思想。
2、民族的:强调文化的民族形式,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奴化思想,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吸收外来先进文化。
3、科学的强调文化的科学内容,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对于古代文化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尊重中国的历史,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地位,尊重历史的辨证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
4、大众的:强调文化的大众方向。这种文化应该为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
5、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29、1942年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最主要)、反对宗教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30、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基本经验。
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在全名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②中国人民巨大的名族觉醒,空前的名族团结和英勇的名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以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经验:①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名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③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④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绝不惧怕战争。⑤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在全民族团结奋斗中的中流砥柱作业,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31、“中间道路”幻灭的原因。
资本主义道路在近代中国走不通。(资本主义的终结)客观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不允许;无产阶级世界革命阵线的不允许;人民不允许。主观上: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决定因素)
3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 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近代以来的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33、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改造。
34、农业合作化的基本方针及原则。
第一、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在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及时将“组织起来”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
第二、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第三、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第四、第五、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在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国家应努力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
题型:
单选(1′×10),多选(2′×10)
简答(8′×4),辨析(8′×2),材料(22′×1)
《中 国近现 代 史 纲 要》
复习题
第五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同志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
一、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的历史定位。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列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内容进行了概括和阐述,并把它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
二、对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阐述。报告准确概括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作的主要贡献,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内在关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新的阐述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作了深刻阐述,同时指出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次写入党的报告。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此次写入党的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报告还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提出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有这一字之改,但却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把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更具体更生动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也把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展现出来。
五、转变发展方式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新的关键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这一战略抉择,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首先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主题主线的重大战略意义作了强调和阐释,再次表明贯彻主题主线不是一个局部性问题,也不仅仅是对经济工作的要求,而是影响改革开放兴衰成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问题
六、对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提出新思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影响改革开放兴衰成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问题。
七、对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进行了新概括。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等重大论断。
八、对创新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作出新表述。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七部分以“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为标题,清楚地标明了社会建设的两个重点内容--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根本。
九、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出新部署。党的十八大是第一次专辟一章加以阐述建设生态文明。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路,并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亟须完成的四项任务,即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之,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论述,表明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创新,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再一次升华。
十、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突破。一是把党的纯洁性纳入党的建设的主线中。二是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三是提出要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过去我们讲执政能力建设,主要是党执掌政权、领导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能力。四是首次把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提出来。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是回首近代以来民族历史、瞻望实现民族复兴未来得出的坚定结论,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形成的共同意志,是十八大的鲜明主题。十八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刻揭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全面回顾了党开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历程,系统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着重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伟大动员。高度自信来自于历史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高度自信来自于实践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扎根于改革开放的实践之中,扎根于亿万人民的实践之中,扎根于发展创新的实践
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