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4 15:52: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德州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德州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

第一篇:德州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

德州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讨论稿)

2009年9月1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保护生态资源,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

各项建设,必须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城乡规划,是指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

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本办法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

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乡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第三条 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综合考虑人口和资源因素,以

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合理确定城乡建设规模和时序,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优先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适应国防建设、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的需要,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

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四条 城乡土地开发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乡规划,服从规

划管理。

机场、铁路、公路等专门性规划必须符合城乡规划。

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应当与城乡规划相协调。

第五条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实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核实合格证制度。

第六条 德州市城市规划局(以下称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主管全

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负责德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规划的统一管理工作,负责德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以及其他重点建设项目、重点保护区域、跨县区的建设项目的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的规划编制、审批等工作;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各县的规划编制与实施工作。其派出机构依照规定的权限负责辖区内规划的管理工作。第七条 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业务上接受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指导。

第八条 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上级人民政府的要求,依法承担本行

政区域内城乡规划的有关工作。

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配合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

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国土、环保、建设、房管、城管执法、公安、交通、水

利、工商、供电、电信、文物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做好规划管理工作。

第九条 市(县)人民政府设立城乡规划委员会,对重要的城乡规

划进行审议,其审议意见作为市(县)人民政府决策的依据。市城乡规划委员会的日常事务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处理。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

算,并予以保证。

第二章 城乡规划的编制与审批

第十一条 制定城乡规划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二)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水、矿产等自然资源,科学合理

利用地上地下空间,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应当综合考虑历史文化资源、人文因素、居民生活和经济发

展的需要,对城乡空间环境作出统一规划,以提高城乡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城乡景观艺术水平。

(四)确定合理的城镇发展布局、规模,引导城乡协调发展;

(五)维护社会公平,体现公众意志,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六)符合防火、防爆、抗震、防洪、卫生、治安、交通管理、人

民防空建设等要求;

(七)镇、乡规划应当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第十二条 编制城乡规划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城乡规划设计单

位承担;不得无资质或者超越资质许可范围编制城乡规划。

第十三条 编制城乡规划应当采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认可的城乡勘

察、测量以及气象等其它必要的基础资料。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相关单位应当根据编制城乡规划的需要,及时提供有关基础资料。

第十四条 城乡规划的编制、审批必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城乡规划 的强制性标准和程序,以国家和省颁布的城乡规划技术规范及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本市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为主要技术依据。

第十五条 城乡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城市、镇 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各类专项规划等。

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具体地块的建设用地范围和性质、开发强度、空间布局管理,应当包括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出入口方位及专项规划的要求等指标。

修建性详细规划内容包括建设条件分析、空间布局、景观设计、交

通组织方案和设计、市政工程管线规划设计、管线综合和竖向规划设计等。

第十六条 德州市城乡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经市

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山东省人民政府审批;县级市城乡总体规划由县级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德州市人民政府审查后,报山东省人民政府审批。第十七条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办事处)的总体规划由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县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德州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八条 县(市)所辖的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报县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九条 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报送城乡总体规划或者镇总体规划,应当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或者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审议意见和根据审议意见修改规划的情况一并报送。

第二十条 县(市)范围内的乡规划、村庄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

织编制,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德州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村庄规划应当符合德州市城市规划,由镇(乡)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所在区人民政府审查,报德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

第二十一条 按照总体规划要求需要编制的各类行业专项规划,由

有关部门会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市、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二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按规

定权限由市或县人民政府审批,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同意,也可以由建设单位根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城乡规划设计单位编制。重要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按规定权限由市或县人民政府审批,其他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三条 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城乡

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

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充分考虑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并在报送审批的材

料中附具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

第二十四条 下列规划,应当经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

(一)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德州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控制性详细规

划;

(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

(三)各项专业规划;

(四)其他重要规划。

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在审议前款所列的各项规划前,应将规划内容公开展示,并通过专家咨询、座谈会、听证会或论证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

第二十五条 城乡规划经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

得擅自编制、修改和废止已批准的城乡规划。确需变更的,必须有利于提高城乡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并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编制程序和审批权限办理。凡涉及重大变更的应按审批权限重新报批。

第三章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二十六条 城乡规划区内的土地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乡规划,服从城乡规划管理。

第二十七条 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在报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前,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

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不需要申请选址意见书。

第二十八条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核发按建设项目计划审批权限

实行分级规划管理。

(一)县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由县人

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二)跨县区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

(三)市、区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由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四)省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由市城

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报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五)中央各部门、公司审批的小型和限额以下的建设项目,由市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六)国家审批的大中型和限额以上的建设项目,由市城乡规划主

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报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并报国家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九条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按下列程序办理:

建设单位在报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前,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

门提交下列材料,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

(一)书面申请;

(二)拟建项目情况说明;

(三)经相应资质单位测绘的现状地形图;(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内审查完毕。对符合城乡规划的,核发选址意见书;对不符合城乡规划的,不得核发选址意见书,并书面答复和说明理由。

第三十条 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后一年内,建

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核准文件未获批准或又未申请延期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即行失效,确需延期的,应在期满一个月前,向核发机关申请延期,延长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第三十一条 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在办理

划拨土地批准手续前,建设单位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一)书面申请;

(二)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文件;(三)经相应资质单位测绘的现状地形图;(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内审查完毕。对符合城

乡规划及相关规定的,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并提出建设用地规划条件;对不符合的,不得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并给予书面答复。第三十二条 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在出让前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规划条件应当包括出让地块的位置、范围、面积;使用性质、容积

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停车控制指标、主要出入口方位、绿地率和须配置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各类规划控制线、建筑界线。规划条件可以提出包括出让地块范围内应当由建设单位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用地面积及其他相关要求。

第三十三条 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在签订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建设单位应当持下列材料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一)书面申请;

(二)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文件;(三)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四)经相应资质单位测绘的现状地形图。

法律、法规对部分建设项目在环境保护、交通影响、地质灾害、消

防、抗震、防雷、防洪等有明确要求的,建设单位在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时,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交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书面审查意见。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内审查完毕。对符合相

关要求的,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对不符合的,不得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并给予书面答复。

第三十四条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时,不得变更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供的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组成部分的规划条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在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擅自改变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组成部分的规划条件。

第三十五条 国有土地使用权符合法定转让条件进行转让的,受让

方应当执行原出让合同中规定的规划设计条件,并由受让方持转让合同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换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应当附有原出让合同中的各项规划要求及附图,原出让合同中的规划设计条件不得擅自变更。

第三十六条 在办理出让、转让建设用地过程中,如需改变用地界

限和用地位置的,须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同意并办理变更手续。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用地手续后,用地单位应将相关文件报送城

乡规划主管部门备案。第三十七条 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六个月内未办理土地使用手续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即行失效,确需延期的,应在期满一个月前,向核发机关申请延期,延长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第三十八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严格控制临时使用建设用地。

确需临时使用的,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临时用地规划审批手续。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是否核发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决定。

临时建设用地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两年。确需延长使用期限的,应当

在期满三十日前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延长使用期限只能一次,并不得超过一年。临时建设用地使用期满,使用单位应当无条件清场退地。

临时建设用地不得转让、出租、抵押或者擅自改变使用性质,不得

用于建设永久性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

第三十九条 在实施城乡规划过程中,根据城乡发展和公共利益需要调整用地的,应当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调整用地所涉及区域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

第四章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四十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建设的,须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四十一条 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

批并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各县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由各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批并核发建设工

程规划许可证。

跨县区的建设项目以及机场、重要交通设施、历史文化遗存区、城

市水源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风景名胜区等规划控制区域的建设项目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

第四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当持下列材料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领

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一)书面申请;

(二)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文件;(三)建设工程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四)经相应测绘资质单位测绘的现状地形图;

(五)经相应资质单位审核论证的规划(建筑)方案;(六)经相应图纸审查资质单位审查的建设工程施工图纸;

(七)规划批前公示合格通知书等规划公示证明;(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内审查完毕。对符合相

关规划要求的,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不符合的,不得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给予书面答复。

第四十三条 在县(市)所辖的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

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持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文件、土地使用权属证件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查后,报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

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建设,不得占用农用地;确需占用农用地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后,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第四十四条 简易建设工程是指配合市政、园林工程等建设的建筑

小品和雕塑;单独建设的围墙、大门;两层以下、建筑面积二百平方米以内的民用建设工程。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简易建设工程建设的,按照下列程序办理:(一)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持有关部门批准文件、土地使用权属证件、现状地形图及建筑方案等,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是否核发建

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决定。

第四十五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建设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建设

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持使用土地的证明文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等材料,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书面申请办理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是否核发临时建

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决定,并在核发的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中注明使用期限。

临时建筑物、构筑物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两年。确需延长使用期限的,应当在期满三十日前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延长使用期限只能一次,并不得超过一年。临时建筑物、构筑物使用期满,建设单位应当自行拆除,并清理场地。

第四十六条 经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或者建

筑方案应当作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附件。

第四十七条 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的有关规范

标准和规划条件进行建设工程设计。设计单位不得承揽无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规划条件或设计要求的工程设计。

第四十八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其

附件的要求组织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件。

第四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当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日起一年

内依法取得施工许可证件,逾期未取得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

第五十条 建设、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其附件、附图进行建设和施工,全面完成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各项建设。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变更经批准的设计文件,确需变更的,必须按原审批程序办理变更手续。

第五十一条 建筑高度二十四米以下的建筑物与北侧住宅建筑的建

筑间距,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技术规范确定日照间距系数。

建筑高度二十四米以上的建筑物与北侧住宅建筑的建筑间距,或者

国家强制性标准对日照有特殊要求的其他建筑物与南侧建筑物之间的建筑间距,应当通过日照分析综合确定。第五十二条 沿用地界线布置的建筑物、构筑物退让地界的距离应当符合消防、防空、抗震、防雷、防洪、卫生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并按照规划要求与用地界线外的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合理分摊建筑间距。

第五十三条 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构筑物毗邻各类规划控制

线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合理退让规划控制线。

建筑物、构筑物需同时退让各类规划控制线的,应当以退让距离中

最大距离为准。

第五十四条 地上建筑物附属的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建设范围不得

超出其用地界线,并依法退让各类规划控制线,但人防工程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第五十五条 毗邻机场、气象台(站)、地震台(站)、电台、电视台

和通讯设施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的,应当在净空、视距、传输、抗干扰、隐蔽伪装等方面符合其专业控制要求。

第五十六条 分期建设的居住类建设项目,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应

当与住宅建设同步完成。未能同步完成的,对相应的住宅建筑不予进行竣工规划核实。第五十七条 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方案审定前与建设项目的工程放、验线后,应当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设置批前与批后公示牌。公示牌一般需载有以下内容:

(一)建设项目名称、建设规模及主要指标;(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名称;

(三)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和立面效果图;(四)投诉、举报受理途径和单位;

(五)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要求的其他内容。

第五十八条 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建设工程开工前,必须向城乡规划

主管部门申请规划放线、验线、验槽。经验线合格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签发验线合格通知书;不合格的,应当书面通知其不得开工。

第五十九条 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向城乡规划主

管部门申请竣工规划核实,合适的内容应当与规划许可证审批的内容一致,包括:建筑的总平面位置、层数、高度、立面、使用性质和建筑规模;用地范围内和代征地范围内应当拆除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拆除情况;绿地规划实施情况;单体配套设施建设情况。地下管线工程应当在覆盖前进行规划核实。对未经规划竣工核实或者虽经规划竣工核实但没有取得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合格证的建设工程,有关部门不得给予办理产权登记、营业执照等手续。

第六十条 建筑物的使用应当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准的使用

性质。需要变更建筑物使用性质的,应当报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办理有关手续,申请重新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

第六十一条 建筑立面和屋面以及围墙、建筑小品、各类构筑物的

外装修设计及装饰材料色彩的选用,应当报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六十二条 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建筑物,不得擅自改变建筑立面

形式或者在建筑立面重新开设门、窗、洞等,确需改变的,应当报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

第五章 城乡规划的修改

第六十三条 城乡规划的修改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

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办理。

第六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组织编制机关方可按照法定程序

对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修改:

(一)因总体规划修改对城镇布局和功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二)规划实施中经组织编制机关组织论证认为确需修改并经原审批机关审查同意的;

(三)因实施涉及公共利益的国家、省、市重点工程项目需要修改的;(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六十五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划条件进行建设,确需变更规划

条件的,建设单位应当持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文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现状地形图,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经审查,对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应当自重新提出规划条件之日起二十日内将变更后的规划条件通报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并依法公示。

第六十六条 经依法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

总平面图不得随意修改。如确需修改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将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的修改原因、修改草案依法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七日。

第六十七条 位于城市重要地块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城乡规划主管

部门在审批时对建筑物、构筑物的外立面造型、色彩和灯饰、户外广告、牌匾的设置等有明确规划要求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依法办理规划变更手续。

第六章 市政工程规划管理 第六十八条 市政工程是指:(一)道路。主要包括:

1、规划区内的公路、道路、桥梁、隧道、涵洞、人行过街天桥及交

通性绿地、交通管理设施等;

2、铁路:铁路干线、支线、专用线及场站;

3、广场、停车场;

(二)管道工程。主要包括:

1、供水管道:输水、配水管道及其他专用供水管道;

2、排水管道:雨水、污水管道,雨污合流管道及排水沟渠;

3、燃气、热力管道;

4、特殊管道:气体、油料、化工等管道,排灰(渣)管道;(三)线路工程。主要包括:

1、电力线路:输电、配电线路,电车线路及照明线路;

2、电讯线路:有线通讯导管、电缆,电台、雷达,专用广播和其他

有线、无线电讯通路;

(四)抗震、防震工程;(五)人防工程:地下人防工程设施、地下通道、地沟;(六)防洪设施:城市河道、堤坝、护岸等;(七)公园、城市绿地;(八)夜景亮化工程;

(九)环境卫生、环境保护设施;(十)城市发展需要的其他市政工程;(十一)上列市政工程的附属设施。

第六十九条 凡有道路管线工程建设任务的单位,应在每年十二月

底前,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报下一年度的道路管线工程建设计划。

第七十条 各类市政工程建设,应符合规划和国家有关规定及技术

规范的要求。

第七十一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市政工程必须经批准,取

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方可进行建设。市政工程竣工后,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参与竣工核实,取得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合格证,方可办理产权登记、营业执照等手续。

第七十二条 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分别负责其规划区内市政工

程建设的规划审批事项。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铁路站线、道路广场、桥梁隧洞、人防坑道、堤防驳岸、公交场站、给水、排水、燃气、热力、输油管道和电力、电信、电车馈(触)线路以及微波通道、无线电台站、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工程设施的,应当到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手续。

第七十三条 城市市政、公用和其他工程设施须按照下列程序申请

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一)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持地形图以及其他有关文件,向城乡规划

主管部门提出建设工程申请;

(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规划提出规划设计要求及管线线由走

向;

(三)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根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的设计要求委

托设计,设计后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交设计文件和图纸;

(四)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定设计文件和图纸设计方案,划定红线

图,确定线由位置;

(五)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市政)《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七十四条 地下工程覆土前,建设单位或个人须向当地城乡规划

主管部门申请复验,复验无误后方可进行覆土。涉及易燃、易爆、有毒、强腐蚀性等地下工程,还须获得有关部门的许可后,方可覆土。

第七十五条 城市主要道路设计应同时进行无障碍设计。在道路红

线范围内,除按规划须在路侧设置的公用设施外,不得设置任何建筑物、构筑物。

第七十六条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应当根据城市开发建设需要,按照综合协调、超前规划、配套建设的原则和先地下后地上的顺序进行。城市建设有关管理部门在安排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项目时,应当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同步建设。

第七十七条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因特殊情况暂时不能按照规划

修建需在局部地段临时修建的,必须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七章 村镇规划管理

第七十八条 制定和实施村镇规划,在村镇规划区内进行各类建设,必须遵守本办法。但国家征用集体所有土地进行建设的除外。

本办法所称村镇,是指村庄、乡和建制镇(以下简称镇)。本办法所称村镇规划,是指一定时期内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

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本办法所称村镇规划区,是指村镇建成区和因村镇建设及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村镇规划区分为村庄规划区、乡规划区和镇规划区。

第七十九条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主管市城市规划区内的村镇规划

管理工作,各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村镇规划管理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各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村镇规划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城市规划区内村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按照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

执行。

第八十条 编制村镇规划,必须按照《村镇规划标准》和《建制镇

规划建设管理办法》,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县域规划、农业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并同有关部门的专项规划相协调。

第八十一条 村镇规划包括镇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乡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

村镇规划区的具体范围,在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中划

定。

镇详细规划应当在镇总体规划指导下,具体安排镇驻地的各项建设。

其主要内容包括:住宅、企业、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用地规模,有关的技术经济指标,近期建设工程以及重点地段建设的具体安排。

村庄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口和建设用地发展规模,建设用

地范围,住宅、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用地的布局,有关技术经济指标等。

第八十二条 乡(镇)总体规划期限:近期规划为5年,远期规划

一般为15-20年。

村庄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10年。

第八十三条 乡(镇)总体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意,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

村庄建设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村民讨论同意后,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八十四条 村镇规划经批准后,由乡(镇)人民政府公布。第八十五条 经批准的村镇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调整和

变更。因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或村民会议同意,乡(镇)人民政府可以对村镇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并报县级人民政府备案。第八十六条 在村镇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乡镇企业、公共设施、公益事业、路边店等必须符合村镇规划,服从规划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阻挠和拖延规划的实施。

第八十七条 在村镇规划区内进行各类建设,必须按照《村庄和集

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和《山东省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办法》的规定办理有关批准手续,并按照规划进行建设。

第八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村镇规划区外进行各类建设。

确需建设的,其位置须由县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决定,并按照本办法规定办理规划建设审批手续。

第八十九条 建设、施工单位必须按照设计图纸施工。任何单位和

个人均不得擅自更改设计图纸,确需变更的,须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并出具变更设计通知单或者图纸。

第九十条 乡(镇)村企业、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等建设,建设单

位和个人应当向县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开工申请,经审查批准并定位验线后,方可开工。

农(居)民建房,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开工申请,经审查

批准并定位验线后,方可开工。第九十一条 未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村镇规划区内的街道、广场、市场和车站等场所修建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使用期满后,使用单位或个人应当

自行拆除。

第九十二条 在村镇规划区内进行各类建设的单位,应当按规定缴

纳基础设施配套费。基础设施配套费必须专项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

第九十三条 县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

应当加强村庄、集镇规划建设档案的管理工作。

村镇规划和各类建设项目的档案由乡(镇)人民政府保管,重要的

由县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分别保管。

第九十四条 未设镇的国营农场场部、国营林场场部及其基层居民

点的规划建设管理,分别由国营农场、国营林场主管部门负责,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八章 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

第九十五条 市、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和城乡规划主管部

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修改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开,供公众查阅和监督。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城乡规划监督检查和信息公开、查询制度,依法公布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核发情况,使利害关系人知晓城乡规划管理有关事项。

第九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其他有

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有关部门应当自接到举报或者控告之日起十日内组织核查、处理;对不属于其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接受举报或者控告、受理移交举报或者控告的部门,应当为举报人、控告人保密。

第九十七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违反

城乡规划管理的行为,对立案查处情况、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及其执行情况,应当分别自立案之日、决定送达之日和执行完毕之日起七日内告知有关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依法立案查处的违法建设项目,在其立案查处

后至行政处罚执行完毕前,不得办理任何规划手续,并应当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查处违法建设行为提供技术支持。

第九十八条 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

告知有关资质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管理部门,并可以向社会公告:

(一)超越资质进行设计的;

(二)为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条件的单位进行设计的;

(三)拒不履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作出的处理决定的;

(四)违反法律、法规进行建设活动的。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权采取

以下措施:

(一)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提供与监督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并进

行复制;

(二)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就监督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并根据需要进入现场进行勘测;

(三)责令有关单位和人员停止违反有关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的行

为。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履行前款规定的监督检查职责,应当出

示执法证件,为被检查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被监督检查的单位和人员应当予以配合,不得妨碍和阻挠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第九十九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时、在监督检查和查处

违反城乡规划管理的行为时,发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应当向其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提出处分建议。第一○○条 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并接受监督;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并接受监督。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一○一条 城乡规划编制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地城乡

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合同约定的规划编制费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由原发证机关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承揽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的;(二)违反国家有关标准编制城乡规划的。

未依法取得资质证书承揽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依照前款规定处以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一○二条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的或者未按照建设工

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设的,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的罚款。第一○三条 未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擅自建设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拆除。

第一○四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拆除,可以并处临时建设工程造价一倍以下的罚款:

(一)未经批准进行临时建设的;

(二)未按照批准内容进行临时建设的;

(三)临时建筑物、构筑物超过批准期限不拆除的。

第一○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在建设工程竣工核实后六个月内

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核实资料的,责令限期补报;逾期不补报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一○六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在

执行公务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一○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超越法定职权或者违反法定

程序审批建设用地、建设项目的,其批准文件、证件无效,由发放上述批准文件、证件的机关的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对其负责人和主要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第一○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章 附则

第一○九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

则。

第一一○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

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篇:白银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科学制定我市城乡规划,加强城乡规划管理,明确有关部门职责,保障城乡规划顺利实施,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甘肃省城乡规划条例》、《甘肃省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市辖区内制定、修改、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规划区,是指市域、城市、园区、乡镇、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应当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第三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合理布局区域的人口、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效保护耕地、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注重保护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传统文化和历史风貌,着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并符合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和公共卫生的需要。

本市设立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对重要的城乡规划编制与实施进行事前论证、审议。市城乡规划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承担。

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经市人民政府授权,可以在特定区域设立派出机构;县区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镇、乡人民政府按照本办法承担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与城乡规划管理有关的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城乡规划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规划工作经费纳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保障城乡规划研究、编制和基础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建设以及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五条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第六条城乡规划经依法批准后,应及时向社会公布。建设项目的规划许可和查处违反城乡规划的建设行为的结果应及时向社会公开,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除外。

第七条城乡规划的制定、修改、实施和监督检查,应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制度,听取公众意见。

第八条 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开展规划研究,鼓励采用先进技术,加强地理信息和各类城乡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城乡规划档案管理,积极开发利用规划成果,提高城乡规划实施及监督管理的效能。

第九条在规划区内实施的建设项目,实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竣工验收合格书等规划许可制度和建设工程选址、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规划核实、工程竣工规划验收等规划工作规定。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规定。第二章城乡规划的制定、修改与审批

第十条编制城乡规划应当按照计划进行。城乡规划编制计划由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制定,依照法律、法规确定的审批权限报送审批。

编制城乡规划,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并使用坐标系、高程系统一的地形图。

第十一条市、县人民政府负责编制城市(区)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总体规划过程中,要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组织原则,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发改、国土、建设、环保等相关部门,共同编制。总体规划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上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二条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应当采用纸质及电子文档形式备案。

第十三条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可以组织编制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并报城市和县人民政府审批,其他应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地区由建设单位组织编制,并报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定。

第十四条乡规划由乡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将审议意见和根据审议意见的修改情况与规划成果一并报送县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五条村庄规划应以行政村为单位,由所在地的镇或乡人民政府组织编写,村委会应指定人员参与村庄规划编制过程,并协助做好规划相关工作,村庄规划成果完成后,必须要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后,方可由所在地的镇或乡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六条各类开发区(园区)的规划由市、县区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开发区(园区)管委会组织编制,并按有关规定程序审批。各类开发区(园区)的规划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

第十七条跨县区的区域规划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八条市、县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会同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对涉及城乡空间安排的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商业网点、水系、绿化、防灾减灾、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旧城改造与更新、户外广告设置等组织编制专项规划,报市、县人民政府审批。各类专项规划之间应当衔接。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落实各类专项规划的有关内容。

法律、行政法规对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九条市、县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镇人民政府可以组织编制重要地段的城市设计,报市、县人民政府同意后,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应当对城市建筑、公共空间的形态、布局和景观各要素进行规定。

第二十条城乡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定期对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依法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城乡规划的相关内容。

第二十一条因总体规划的修改,或者经评估确定,需要对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进行修改的,应当由组织编制机关报原审批机关同意后编制修改方案。修改后的各类规划按照原审批程序报批。第二十二条各类城乡规划的制定、修改,应当组织公众参与,广泛听取公众对规划方案的意见和建议,组织规划编制的机关应当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认真对待,采纳合理意见和建议,并在报送审批的材料中附上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

第三章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二十三条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批准或者核准或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报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前,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其他建设项目不需要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审查认为符合城乡规划的,核发选址意见书,认为不符合城乡规划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四条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自核发之日起一年内有效,在有效期内未取得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文件,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失效,需要时应当重新办理。

第二十五条建设用地的规划条件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需要建设单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应当在规划条件中予以明确。

规划条件分为强制性内容和引导性内容,强制性内容包括:用地位置、用地面积、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配套要求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要求等;引导性内容包括:建筑形式、色彩、风格要求等。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根据相关规划的要求和建设用地的性质将引导性内容调整为强制性内容;涉及地下设施与周边地区设施相互联通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规划条件中予以明确。

第二十六条在原有土地上进行建设的,建设单位应当向项目所在地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项目设计方案等资料,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对建设项目设计方案进行审核。

第二十七条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在出让前提出规划条件。规划条件应当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

第二十八条转让土地进行建设的,应当将土地使用权属人已经取得的规划条件作为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组成部分。需变更规划条件和分割土地转让的,应当重新申请规划条件,并将规划条件作为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组成部分。

新的土地使用权属人应当申请换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九条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规划条件进行建设;确需变更规划条件的,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批。

第三十条城乡建设和发展应当注重地下空间的开发与综合利用,遵循统一规划、分层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充分考虑防灾减灾、人民防空等需要,与地面设施建设相结合。

利用地下空间进行建设的项目,应当符合地下空间规划,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规划许可;涉及军事、文物保护、人民防空、市政基础设施、河道和环境保护的地下建设项目,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地下建设项目应当在地下空间规划确定的层次空间进行建设,不得占用其他层次空间进行建设。第三十一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包括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附图和附件。附图包括明确建设用地范围、代征用地范围和有关控制线的地形图;附件包括红线图和《规划条件通知书》等文件。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有效期内办理用地手续,在有效期内未取得用地手续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失效,需要时应当重新办理。

第三十二条 鼓励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第四章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三十三条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应当按照下列程序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一)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持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备案文件以及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设计标准、拟定的规划条件、规划管理有关规定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

(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中涉及城乡规划的内容依据规划条件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审查;

(三)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要依法在工程实施地点和其他公示平台进行公示,公示期满后,公众没有提出意见或建议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规定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公示期间,有公众提出意见或建议的,对合法、合理的建议,建设单位和规划部门应予采纳,必要时调整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对不合法、不合理的建议或意见,由建设单位和规划部门给予书面说明,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规定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属应急抢险工程的,建设单位可以先行施工,同时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建设主管部门书面报告,并在其确定的期限内补办各项手续。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将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予以公布。

第三十四条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包括下列内容:

(一)建设位置,建设规模;

(二)建筑使用性质,建筑布局的总平面图,建筑单体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建筑面积;

(三)建设用地出入口、绿地、停车场(库)的布局及规模,用地内主要道路及管线布局,场地竖向标高;

(四)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总体布局、规模及道路、管线控制标高、管长、管径、管位等;

(五)规划条件确定的其他相关内容。

第三十五条建设工程的规划许可申报资料必须规范齐全,应当提供有相应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出具的正式文本、图纸和电子文档。

第三十六条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应当按照许可内容进行建设。确需变更许可内容的,应当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城乡规划法律、法规和规划条件对变更的内容进行审查;

(三)申请变更的内容涉及利害关系人利益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公示,并可以通过座谈会、听证会等方式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

(四)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允许变更许可内容的,出具同意的书面意见。

已领取预售许可证的房地产建设项目,不得申请变更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内容。

建设单位和个人申请建设单位名称变更的,应当提供有关合同和发改、土地、工商行政管理等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

第三十七条 在规划区内进行大中型户外广告固定设施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法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对大中型户外广告固定设施的尺寸、规格等涉及城乡规划的内容进行审查;经审查同意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确需变更许可内容的,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第三十八条土地使用权人在规划区内进行临时建设的,应当取得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因施工需要进行的临时建设和已取得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临时建设除外。临时建设影响近期建设规划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以及交通、市容、安全等的,不得批准。

临时建筑不得超过两层,高度不得超过八米,确因公共利益需要的除外。

临时建筑不得改变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确定的用途,不得转让。

第三十九条在符合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建设单位(个人)可以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在原址上重建、改建,但不得改变原建筑(构筑)使用性质、突破原建筑(构筑)基底、扩大原建筑(构筑)面积、增加原建筑(构筑)高度,并符合原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其他条件。如有改变,应按相关规定重新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四十条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有效期内办理开工手续,在有效期内未取得开工手续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失效,需要时应当重新办理。

第五章 规划核实和验收

第四十一条对规划审批的建设项目实行规划许可承诺制,在核发建设项目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前,建设单位(个人)按照白银市建设工程规划批后管理登记表要求,签订承诺书,并严格按承诺实施。第四十二条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个人)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验收合格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竣工验收合格书。

未依法取得建设工程规划竣工验收合格书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第四十三条建筑工程交付使用后,房屋所有权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得擅自改变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的房屋用途。确需改变房屋用途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执行。

房屋权属证书载明的房屋用途应当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建筑使用性质一致;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核发与房屋用途相关的行政许可证件时,应当与房屋权属证书载明的房屋用途一致。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四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以及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修改和各类建设活动的监督检查。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镇(乡)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并接受监督。

第四十五条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并组成规划督察组,对县区人民政府以及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编制各类城乡规划、实施城乡规划许可和违法建设查处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城乡规划行政执法联动机制和查处违法建设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城乡规划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对违法建设的查处,提高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效能。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明确相关部门在城乡规划监督检查中的具体任务和目标,加强对城乡规划监督检查工作的统筹协调。

第四十七条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制定城乡规划巡查制度,定期巡查,发现违法建设的,应当及时制止、查处。

第四十八条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接受公众对城乡规划工作的监督,及时受理单位和个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十九条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应当依法公开,供公众查阅和监督。第五十条各类规划文书失效的,审批机关应当依法办理其注销手续。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必要时可以进入现场进行勘测,发现违反规划许可的行为,有权责令有关单位和人员停止违法行为。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应当出示执法证件。被监督检查的单位和人员应当予以配合,不得妨碍和阻挠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第五十二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设计审查、施工许可及质量监督等管理活动中发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审定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有违反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的,应当明确指出并退回设计审查、施工许可和质量监督申请,相关责任由建设单位、规划许可部门及相关责任人承担。

第五十三条实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县区,按照有关规定,在规划区内未经规划审批的建设项目,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查处。

第五十四条各类开发区(园区)规划管理工作,由开发区(园区)管委会负责。

第五十五条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

第五十六条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违法作出行政许可的,上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撤销或者直接撤销该行政许可。因撤销行政许可给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第五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有关法律、法规已有处理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八条本办法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满自动失效。

第五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以前印发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三篇:葫芦岛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

【全文】

葫芦岛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 辽宁省葫芦岛市人民政府

葫芦岛市人民政府令

第152号

现将《葫芦岛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 都本伟

2013年10月29日

葫芦岛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城乡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改、监督检查以及规划区内的城乡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公布的城乡规划,并有权对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或者控告。

不符合法定条件或者未经法定程序,任何组织、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城乡规划。

第四条 市、县(含县级市,下同)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工作。发展改革、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环境保护等有关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城乡规划的相关工作。第二章 城乡规划的制定

第五条 本市城乡规划包括市域内跨县、区的城乡规划,葫芦岛市城市规划,兴城市城市规划,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和其他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六条 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第七条 城市、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城市、镇的发展布局;

(二)功能分区;

(三)用地布局;

(四)综合交通体系;

(五)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

(六)各类专项规划等。

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第八条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一)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

(二)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用地指标;

(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的用地规模、范围及具体控制要求,地下管线控制要求;

(四)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限(黄线)、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绿线)、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限(紫线)、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限(蓝线)等“四线”及控制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总量、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公共绿地面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历史文化保护区建设控制指标等,应当作为强制性内容。第九条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综合分析和总平面设计;

(二)道路交通设施和市政工程管线设置;

(三)公共服务设施;

(四)工程量、拆迁量和造价估算。

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和进行建筑设计应当结合所在区域的风貌特征,注重与周边建筑的协调,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第十条 市域内跨县、区的城乡规划由市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需要报省人民政府审批的,由市人民政府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法审议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一条 城市、镇总体规划按照下列规定组织编制和审批:

(一)葫芦岛市总体规划由葫芦岛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法审议后,由市人民政府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二)兴城市总体规划由兴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法审议和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审查通过后,由葫芦岛市人民政府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三)建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总体规划由建昌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法审议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四)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审议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二条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下列规定组织编制和审批:

(一)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二)建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建昌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建昌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备案;

(三)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三条 乡规划由所在乡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乡控制性详细规划由乡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四条 村庄规划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

第十五条 有关管理部门会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的交通、水利、电力、电信、邮政、气象、能源、生态环境保护、人民防空、防灾减灾、消防、地名命名等涉及空间资源利用的专项规划,应当符合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跨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六条 市、县(含县级市、区)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乡规划编制需要,及时提供国家规定的勘察、测绘、气象、地震、水文、环境等基础资料。

第十七条 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意见。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公告的内容,应当在政府信息网站、局域网站以及当地主要新闻媒体上公布。

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在城乡规划批准后十五日内向社会公布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除外。

第三章 城乡规划的实施

第十八条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应当优先安排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妥善处理新区开发与旧区改建的关系,统筹兼顾进城务工人员生活和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村民生产与生活的需要。镇的建设和发展,应当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安排交通、供电、供水、排水、燃气、环卫、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院、文化站、幼儿园、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

乡、村庄的建设和发展,应当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引导村民合理进行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第十九条 城市、县、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近期建设规划,报总体规划审批机关备案。近期建设规划应当以重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中低收入居民住房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内容,明确近期建设的时序、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为五年。第二十条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应当符合城乡规划,并依法履行规划审批手续。建设项目按照相关规定必须配建地下工程或者根据城乡地下空间规划需要预留连接通道以及附属设施出口的,应当根据有关部门规定的规模、位置和要求,与地面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办理规划审批。

第二十一条 城乡规划确定的铁路、公路、港口、机场、道路、绿地、输配电设施及输电线路走廊、通信设施、广播电视设施、管道设施、河道、水库、水源地、自然保护区、防汛通道、消防通道、核电站、垃圾填埋场及焚烧厂、污水处理厂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以及其他需要依法保护的用地,禁止擅自改变用途。

第二十二条 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在报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前,应当持下列材料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

(一)含有建设项目基本情况的选址申请书;

(二)建设单位法人等相关证明文件;

(三)建设项目需要批准、核准的证明文件;

(四)建设项目选址方案有关图件;

(五)建设项目土地预审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文件,以及经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的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或者相应材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六)国家安全、地震、气象、文物、军事管理等部门依法出具的意见书;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

国家和省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确需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选址的建设项目,还应当提交选址可行性论证报告。

受理申请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审查。对符合要求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核发选址意见书;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核发,告知申请人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三条 建设项目选址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城乡规划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前,应当在政府门户网站或者建设项目现场等场所进行公告,公告期限不少于十日。

城乡规划部门应当自核发选址意见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将选址意见书和建设项目有关情况依法向社会公示,但依法应当保密的内容除外。

第二十四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核准、备案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定建设用地的位置、面积、允许建设的范围,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受理申请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审核,对符合要求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核发,告知申请人并书面说明理由。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申请用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后,由土地主管部门划拨土地。

第二十五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出让地块的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

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第二十六条 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在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建设单位应当持建设项目的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擅自改变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组成部分的规划条件。受理申请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审核。对符合要求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核发,告知申请人并书面说明理由。第二十七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条件的,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八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依法办理施工许可手续后,应当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要求,由具有相应测绘资质的单位进行放线,并报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验线。验线合格后方可施工。

第二十九条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建设,不得占用农用地;确需占用农用地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后,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第三十条 建设工程完成施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及附件、附图、竣工测绘报告、竣工图等材料,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规划条件核实。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核实前,应当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拆除的原有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以及因施工需要搭建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全部拆除并清理场地。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五日内,派员到现场进行核实。经核实符合规划条件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向建设单位出具规划核实证明;对不符合规划条件的,应当依法提出处理意见。

第三十一条 未经规划条件核实或者虽经核实不符合规划条件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房产管理部门不得办理房屋产权登记手续。

建设单位应当在竣工验收后六个月内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城乡建设档案管理机构报送有关竣工验收资料。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城乡建设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出具收到竣工验收资料的证明。

第三十二条 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批准手续的建设工程,设计部门不得对该项目工程进行设计。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工程,有关单位不得施工、供水、供电。

第四章 城乡规划的修改

第三十三条 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不因法定事由,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

第三十四条 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公众意见。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镇人民代表大会和原审批机关提出评估报告并附具征求意见的情况。

规划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规划公示情况和公众意见;

(二)公共服务设施、社会公益设施等基础设施和住房保障的规划实施情况;

(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实施情况;

(四)绿化、交通、环境卫生、公共安全的规划实施情况;

(五)重大建设项目选址的规划实施情况;

(六)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的意见。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工作,原则上应当每二年进行一次,确定开展评估工作的具体时间上报城市总体规划审批机关。

第三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组织编制机关方可依法组织修改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

(一)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城乡规划发生变更,提出修改规划要求的;

(二)行政区划调整确需修改规划的;

(三)因国务院、省人民政府批准重大建设工程确需修改规划的;

(四)经评估确需修改规划的;

(五)城乡规划审批机关认为应当修改规划的其他情形。

修改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原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向原审批机关报告;修改涉及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

修改后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应当依照法定的审批程序报批,并依法向社会公布。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方可依法组织修改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总体规划修改后,需要修改的;

(二)重大建设项目选址影响规划用地功能与布局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七条 确需修改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组织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的必要性进行专题论证;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采用多种方式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必要时应当组织听证;

(三)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提出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建议,并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原审批机关的同意后,方可组织编制修改方案;

(四)修改后应当按法定程序审查报批。报批材料中应当附具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意见及处理结果。

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涉及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修改总体规划。第三十八条 在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发放后,因依法修改城乡规划给被许可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九条 市、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并接受监督。

第四十条 市、县、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每年应当对城乡规划许可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是否已办理规划许可;

(二)城乡规划许可的执行情况;

(三)规划控制情况;

(四)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

(五)建筑物、构筑物的规划使用性质;

(六)按照相关规定应当监督检查的其他内容。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权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提供与监督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并进行复制;

(二)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就监督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并根据需要进入现场进行勘测;

(三)责令有关单位和人员停止违反有关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的行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应当出示执法证件。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情况和必要的资料,不得拒绝和阻挠。检查人员应当为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保守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

第四十二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城乡规划监测系统,完善城乡规划信息平台,建立城乡规划工作的公众参与制度;设立、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主动接受公众对城乡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对举报或者控告,应当及时受理并组织核查、处理。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主动接受和配合新闻媒体对城乡规划实施情况的舆论监督。

第四十三条 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给予行政处罚的,上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者建议有关人民政府责令其给予行政处罚。

第四十四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违法作出行政许可的,上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撤销或者直接撤销该行政许可。因撤销行政许可给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以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六条 违法建设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情形:

(一)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在限期内采取局部拆除等整改措施,能够使建设工程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要求的。

(二)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即开工建设,但已取得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文件,且建设内容符合或采取局部拆除等整改措施后能够符合审查文件要求的。第四十七条 不能拆除的情形,是指拆除违法建设可能影响相邻建筑安全、损害无过错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或者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情形。

第四十八条 违法收入按照新建、扩建、改建的存在违反城乡规划事实的建筑物、构筑物单体出售所得价款计算;出售所得价款明显低于同类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处罚机关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房地产评估机构评估确定。

第四十九条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依法拆除。第五十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做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未拆除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依法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国家和省规定执行。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城乡规划局负责解释。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葫芦岛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31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临沂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

临沂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科学制定和严格实施城乡规划,保护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进行城乡各项建设,必须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城乡规划,是指各级人民政府为了实现城市和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城乡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活动的综合部署。城乡规划是规范城乡各项建设活动,保障社会发展整体利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准则。

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行政建制市规划(以下简称城市规划)、行政建制镇规划(以下简称镇规划)、行政建制乡规划(以下简称乡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市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三条 城乡土地开发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机场、铁路、公路等专门性规划必须符合城乡规划。

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应当与城乡规划相协调。

第四条 城乡规划必须符合我国国情,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第五条 临沂市规划局(以下称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负责临沂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规划的统一管理工作,负责临沂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以及其他重点建设项目、重点保护区域、跨县区的建设项目的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的规划编制、审批以及违法建设的查处等工作;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各县的规划编制与实施工作。其派出机构依照规定的权限负责辖区内规划的管理工作。

临沂市城市规划区是指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临沂经济开发区行政区域(面积1748.60平方公里)以及蒙阴县岸堤水库城市水源保护区(面积214.3平方公里),总面积1962.9平方公里。

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未设派出机构的县,县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业务上接受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

发展改革、国土、环保、建设、房管、城管执法、公安、交通、水利、工商、供电、电信、文物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做好规划管理工作。

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配合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城市社区居民管理委员会、乡(镇)的村(居)民委员会应当配合做好本自治组织所辖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设立城乡规划委员会,对重要的城乡规划进行审议,其审议意见作为市人民政府决策的依据。市城乡规划委员会的日常事务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处理。

第七条 本办法所称各项建设是指新建、扩建、改建、翻建各类房屋建筑、市政管线、架空杆线、铁路、地下通道、道路、桥梁、人防、防洪、公园、城市绿地、行道树、河湖水系、围墙、停车场、堆料场等建设工程和一切构筑物以及城市雕塑、建筑小品等。

重要街道、历史文化街区和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特定地区的现有建筑物改造和外部装修,视同建设工程。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予以保证。

第二章 城乡规划的编制与审批

第九条 制定城乡规划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五个统筹,坚持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二)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水、矿产等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缩小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

(四)严格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改善人居环境;

(五)确定合理的城镇发展布局、规模,引导城乡协调发展;

(六)维护社会公平,体现公众意志,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七)符合防火、防爆、抗震、防洪、卫生、治安、交通管理、人民防空建设等要求;

(八)镇、乡规划应当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第十条 编制城乡规划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城乡规划设计单位承担;不得无资质或者超越资质许可范围编制城乡规划。

第十一条 编制城乡规划,应当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城乡空间环境作出统一规划,提高城乡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城乡景观艺术水平。

第十二条 编制城乡规划应当采用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城乡勘察、测量以及气象等其它必要的基础资料。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相关单位应当根据编制城乡规划的需要,及时提供有关基础资料。

第十三条 城乡规划的编制、审批必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城乡规划的强制性标准和程序,以国家和省颁布的城乡规划技术规范及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本市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为主要技术依据。

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应当包括:发展目标和规模,用地布局和功能分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绿地系统,自然资源的评价和综合利用,因生态、资源、环境、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严格控制建设活动的地域,因防灾减灾需要控制或者禁止建设的地域等。

镇、乡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应当包括: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确定镇(乡)发展目标和规模,用地布局和功能分区,镇(乡)域内村庄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道路系统,绿地布局,自然资源的评价和综合利用,因生态、资源、环境、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严格控制建设活动的地域,因防灾减灾需要控制或者禁止建设的地域。

第十四条 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查,经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第十五条 临沂市境内的省级开发区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报省人民政府审批,并纳入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十六条 临沂市城市各项专业规划,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各专业主管部门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编制,经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并纳入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十七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按规定权限由市或县人民政府审批。

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也可以由建设单位根据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城乡规划设计单位编制。重要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按规定权限由市或县人民政府审批,其他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八条 临沂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分区规划,具体工作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承担,并按法定程序报批。

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九条 城市市区范围内的镇、乡,不再单独编制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城市市区范围内的村庄,不再单独编制村庄建设规划。

第二十条 下列规划,应当经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

(一)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临沂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

(三)各项专业规划;

(四)其他重要规划。

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在审议前款所列的各项规划前,应将规划内容公开展示,并通过专家咨询、座谈会、听证会或论证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

第二十一条 经批准的城乡规划应当公布,公众可以对其查询。

第二十二条 城乡规划经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编制、修改和废止已批准的城乡规划。确需变更的,必须有利于提高城乡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并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编制程序和审批权限办理。凡涉及重大变更的应按审批权限重新报批。

市政府可以根据发展的需要,对已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原批准机关备案。但有下列重大变更之一的,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一)规划期限变更的;

(二)城镇性质、用地发展方向改变的;

(三)城镇人口或用地规模的变更量超过25%的;

(四)城镇主要功能分区使用性质改变的;

(五)城镇中心区、对外交通枢纽位置改变的;

(六)城乡主要道路改变走向或宽度变更量超过三分之一的。第三章 城乡规划的管理 第一节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二十三条 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服从城市规划管理。

第二十四条 建设单位用地需编制详细规划的,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下列程序组织编制:

(一)建设单位持土地使用权属证件和建设项目立项文件、现状地形图,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二)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城乡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对编制申请书进行审查,对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签发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及附图;对不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给予书面答复;

(三)建设单位依据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及附图提出规划设计方案,报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四)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符合规划设计条件的规划设计方案,签发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意见书;对不符合规划设计条件的规划设计方案,给予书面答复;

(五)建设单位依据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意见书提出详细规划图和说明书,报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六)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符合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意见书的详细规划,核发详细规划批准文件;属市人民政府审批的重要详细规划,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后核发详细规划批准文件;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详细规划图上签章;对不符合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意见书的详细规划,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给予书面答复。

第二十五条 城乡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应当符合城乡规划。各类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应当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六条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核发按建设项目计划审批权限实行分级规划管理。

(一)县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由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二)跨县区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三)市、区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四)省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报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五)中央各部门、公司审批的小型和限额以下的建设项目,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六)国家审批的大中型和限额以上的建设项目,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报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并报国家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七条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建设单位持项目建议书批准文件向当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选址申请,填报《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报表》;

(二)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乡规划要求和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提出项目选址建议和规划条件,作为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三)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符合城乡规划选址要求后,在法律规定时限内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上报省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对不符合规划选址要求的,应当给予书面答复。

第二十八条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核发实行市、县两级管理。

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核发。

各县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县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核发。

跨县区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以及机场、重要交通设施、城市水源地、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遗存区等规划控制区域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第二十九条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建设单位或个人持批准建设项目的有关文件,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定点申请;

(二)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按照城乡规划的要求,经实地勘察,初步选定建设项目的用地位置和界限,并向建设单位或个人提供建设用地的规划设计条件;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委托作出的建设用地的详细规划(规划设计总图),确定用地位置和界限,经审查符合规划设计条件的,在法律规定时限内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符合规划设计条件的,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书面通知建设用地单位重新设计;

(三)建设单位和个人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请用地。

第三十条 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必须符合城市规划。

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必须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出让地段的规划设计条件及附图后,方可出让。受让方应当在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国有土地使用权符合法定转让条件进行转让的,受让方应当执行原出让合同中规定的规划设计条件,并由受让方持转让合同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换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应当附有原出让合同中的各项规划要求及附图,原出让合同中的规划设计条件不得擅自变更。

受让方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到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权属证明手续。

第三十一条 在办理出让、转让建设用地过程中,如需改变用地界限和用地位置的,须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办理变更手续。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用地手续后,用地单位应将相关文件报送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二条 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用地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规定的内容,确需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及用地界限的,应重新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或个人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六个月内未办理土地使用手续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自行作废。

第三十三条 建设项目的选址,涉及防火、防洪、排水、园林绿化、市政公用设施、环境保护、卫生防疫、风景名胜、历史街区、文物古迹、优秀历史建筑、机场净空、微波通讯以及基本农田、蔬菜基地、湿地等,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审查,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办理。

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挖取砂石、土方,围填水面,设置生产、生活废弃物堆放场所等改变地形、地貌的活动,必须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四条 城乡规划确定的公共用地和专业用地,未经法定程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其用途和在用地内设置各种设施。

第三十五条 在实施城乡规划过程中,根据城乡发展和公共利益需要调整用地的,应当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调整用地所涉及区域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

第二节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三十六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或扩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它工程设施,必须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各县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由各县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跨县区的建设项目以及机场、重要交通设施、历史文化遗存区、城市水源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风景名胜区等规划控制区域的建设项目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第三十七条 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水源保护区(蒙阴县岸堤水库及汇水范围内)的规划管理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蒙阴县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蒙阴县建设局)承担,具体负责建设项目报建受理和违法建设查处工作。应上报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市规划委员会审批的建设项目,需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并上报。

第三十八条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核发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建设单位或个人持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和建设用地证件等有关文件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申请;

(二)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提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

(三)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建设项目设计方案;

(四)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认建设工程施工图符合规划要求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不符合要求的给予书面答复。

建设单位或个人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六个月内不开工建设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自行作废。

第三十九条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规划的要求和标准,审查建设工程设计,严格控制建设项目的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容积率、建筑后退用地界线和规划道路红线等。在没有编制详细规划的地段,建设工程的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退让(包括后退用地边界、道路红线、河道蓝线)等技术指标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条 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划设计要求进行建设工程设计。

严禁设计单位承揽无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划设计要求的工程设计。

第四十一条 建设、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其附件、附图进行建设和施工,全面完成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各项建设。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变更经批准的设计文件,确需变更的,必须按原审批程序办理变更手续。

第四十二条 在建设过程中发现地下文物古迹、各种工程管线、测量标志等,应当立即停止施工,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并及时报告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

第四十三条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其批准的建设工程进行全过程规划管理。

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建设工程开工前,必须在施工现场按规定设置规划公示牌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申请放线前至工程建成后通过竣工规划验收止,公示期间如有损坏、遗失,须及时重新制作。

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建设工程开工前,必须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规划放线、验线、验槽。经验线合格的,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签发验线合格通知书;不合格的,应当书面通知其不得开工。

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竣工规划验收,验收的内容应当与规划许可证批准的内容一致,包括:建筑的总平面位置、层数、高度、立面、使用性质和建筑规模;用地范围内和代征地范围内应当拆除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拆除情况;绿地规划实施情况;单体配套设施建设情况。地下管线工程应当在覆盖前进行规划验收。

居住区(包括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应当与住宅建设同步完成。未能同步完成的,对相应的住宅建筑不予进行竣工规划验收。

对未经规划竣工验收或者虽经规划竣工验收但没有取得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合格证的建设工程,有关部门不得给予办理产权登记、营业执照等手续。

第四十四条 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应与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签订《临沂市建设工程竣工档案移交合同书》,并以此作为有关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及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的依据之一。

在工程竣工验收前,必须由城建档案馆对工程竣工档案进行预验收,预验收合格的工程项目方可组织竣工验收。

建设单位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六个月内,应按规定向城建档案管理部门报送一套齐全、规范、完整的竣工档案,经审查合格并全部接收进馆后,由城建档案管理部门核发《临沂市建设工程竣工档案验收意见书》及《山东省建设工程档案合格证》,作为办理房产确权手续的重要依据。

第四十五条 建筑物的使用应当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准的使用性质。需要变更建筑物使用性质的,应当报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办理有关手续,申请重新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

第四十六条 建筑立面和屋面以及围墙、建筑小品、各类构筑物的外装修设计及装饰材料色彩的选用,应当报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四十七条 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建筑物,不得擅自改变建筑立面形式或者在建筑立面重新开设门、窗、洞等,确需改变的,应当报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四十八条 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单位一般不再建设围墙,应当设置绿篱或透景墙,确需建设围墙的,应当报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四十九条 沿城市道路两侧破墙开门开店,必须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五十条 建设工程按照规定配建的绿地、停车场(库)、无障碍设施、道路管线、消防、环境保护、环境卫生和夜景亮化等市政、公用、绿化和公共服务设施,应当与建设工程统一设计、同步建设、同时交付使用,不得改作他用。

第五十一条 建设工程设计涉及历史街区保护、文物保护、环境保护、环境卫生、卫生防疫、绿化、国防、人防、消防、抗震、防洪、排水、铁路、航空、邮电、道路、交通、管线工程、地下工程、测量标志等,应当符合国家、省和本市的有关规定。

第三节 市政工程规划管理

第五十二条 市政工程是指:

(一)道路。主要包括:

1、规划区内的公路、道路、桥梁、隧道、涵洞、人行过街天桥及交通性绿地、交通管理设施等;

2、铁路:铁路干线、支线、专用线及场站;

3、广场、停车场;

(二)管道工程。主要包括:

1、供水管道:输水、配水管道及其他专用供水管道;

2、排水管道:雨水、污水管道,雨污合流管道及排水沟渠;

3、燃气、热力管道;

4、特殊管道:气体、油料、化工等管道,排灰(渣)管道;

(三)线路工程。主要包括:

1、电力线路:输电、配电线路,电车线路及照明线路;

2、电讯线路:有线通讯导管、电缆,电台、雷达,专用广播和其他有线、无线电讯通路;

(四)抗震、防震工程;

(五)人防工程:地下人防工程设施、地下通道、地沟;

(六)防洪设施:城市河道、堤坝、护岸等;

(七)公园、城市绿地;

(八)夜景亮化工程;

(九)环境卫生、环境保护设施;

(十)城市发展需要的其他市政工程;

(十一)上列市政工程的附属设施。

第五十三条 凡有道路管线工程建设任务的单位,应在每年十二月底前,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报下一的道路管线工程建设计划。

第五十四条 各类市政工程建设,应符合规划和国家有关规定及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五十五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市政工程必须经批准,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方可进行建设。市政工程竣工后,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参与竣工验收,取得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合格证,方可办理产权登记、营业执照等手续。

市、县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分别负责其规划区内市政工程建设的规划审批事项。

第五十六条 市政工程建设的报批、审批程序按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八条所列程序办理。

第四节 村镇规划管理

第五十七条 制定和实施村镇规划,在村镇规划区内进行各类建设,必须遵守本办法。但国家征用集体所有土地进行建设的除外。

本办法所称村镇,是指村庄、乡和建制镇(以下简称镇)。

本办法所称村镇规划,是指一定时期内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

本办法所称村镇规划区,是指村镇建成区和因村镇建设及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村镇规划区分为村庄规划区、乡规划区和镇规划区。

第五十八条 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市城市规划区内的村镇规划管理工作,各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村镇规划管理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各县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村镇规划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城市规划区内村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按照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执行。

第五十九条 编制村镇规划,必须按照《村镇规划标准》和《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县域规划、农业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并同有关部门的专项规划相协调。

第六十条 村镇规划包括镇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乡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

村镇规划区的具体范围,在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中划定。

镇详细规划应当在镇总体规划指导下,具体安排镇驻地的各项建设。其主要内容包括:住宅、企业、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用地规模,有关的技术经济指标,近期建设工程以及重点地段建设的具体安排。

村庄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口和建设用地发展规模,建设用地范围,住宅、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用地的布局,有关技术经济指标等。

第六十一条 乡(镇)总体规划期限:近期规划为5年,远期规划一般为15-20年。

村庄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10年。

第六十二条 乡(镇)总体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意,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

村庄建设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村民讨论同意后,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六十三条 村镇规划经批准后,由乡(镇)人民政府公布。

第六十四条 经批准的村镇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调整和变更。因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或村民会议同意,乡(镇)人民政府可以对村镇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并报县级人民政府备案;涉及村镇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重大变更的,依照本办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六十五条 在村镇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乡镇企业、公共设施、公益事业、路边店等必须符合村镇规划,服从规划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阻挠和拖延规划的实施。

第六十六条 在村镇规划区内进行各类建设,必须按照《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和《山东省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办法》的规定办理有关批准手续,并按照规划进行建设。

第六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村镇规划区外进行各类建设。确需建设的,其位置须由县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决定,并按照本办法规定办理规划建设审批手续。

第六十八条 建设、施工单位必须按照设计图纸施工。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更改设计图纸,确需变更的,须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并出具变更设计通知单或者图纸。

第六十九条 乡(镇)村企业、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等建设,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县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开工申请,经审查批准并定位验线后,方可开工。

农(居)民建房,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开工申请,经审查批准并定位验线后,方可开工。

第七十条 未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村镇规划区内的街道、广场、市场和车站等场所修建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使用期满后,使用单位或个人应当自行拆除。

第七十一条 在村镇规划区内进行各类建设的单位,应当按规定缴纳基础设施配套费。基础设施配套费必须专项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

第七十二条 县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村庄、集镇规划建设档案的管理工作。

村镇规划和各类建设项目的档案由乡(镇)人民政府保管,重要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分别保管。

第七十三条 未设镇的国营农场场部、国营林场场部及其基层居民点的规划建设管理,分别由国营农场、国营林场主管部门负责,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节 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

第七十四条 省级、市、县级风景名胜区经审定公布后,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有关部门及时编制风景名胜区规划;具体编制任务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设计单位承担。

风景名胜区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风景资源评价;生态资源保护措施、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开发利用强度;风景名胜区的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的范围;风景名胜区的游客容量;有关专项规划。

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应当根据核心景区和其它景区的不同要求编制,确定基础设施、旅游设施、文化设施等建设项目的选址、布局与规模,并明确建设用地范围和规划设计条件。

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应当符合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第七十五条 风景名胜区规划按照下列程序编制、报批:

(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查,经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详细规划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二)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详细规划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报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三)市、县级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分别由市、县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由同级人民政府审批。

(四)跨县、区行政区域的风景名胜区规划,按行政区划分别组织编制,并报其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协调后,按前款规定程序分别报批。

第七十六条 风景名胜区各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审批程序按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八条的程序办理。第六节 城市雕塑规划管理

第七十七条 城市雕塑(含临时雕塑)是指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道路、广场、绿地、居住区、风景名胜区、公共建筑及其他活动场地建设的室外雕塑。

前款所列各项城市雕塑的规划、创作、设计和建设适用本办法。

第七十八条 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工作,下设城市雕塑办公室,各县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雕塑工作,上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下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城市雕塑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其违法或不当行为予以纠正。

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城市雕塑管理的主要职责如下:

(一)依照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临沂市城市雕塑规划;

(二)组织编制城市雕塑区域规划;

(三)审批城市雕塑区域规划、城市雕塑建设项目;

(四)审查单位或个人的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

(五)组织城市雕塑竣工验收;

(六)拟定有关城市雕塑的维护及管理细则。

第七十九条 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设立城市雕塑艺术评审委员会。城市雕塑艺术评审委员会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聘请专家组成,协助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城市雕塑的规划设计和创作方案进行评审。

第八十条 城市雕塑规划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和《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证书》持有者相结合,进行编制。

城市雕塑规划按专项规划要求组织审查,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八十一条 承担城市雕塑创作设计,必须持有《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证书》。未持有《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证书》者不得独立承担城市雕塑创作设计任务。

凡在本市从事城市雕塑设计的人员,应当具备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资质,并到城市雕塑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十二条 城市雕塑创作设计必须符合城市雕塑规划。城市雕塑创作设计的主题应体现城市历史文化的脉络,并与所处环境相协调。

城市雕塑创作设计方案应包括城市雕塑环境设计。

第八十三条 从事城市雕塑创作设计的单位或个人必须自觉接受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城市雕塑创作设计、工程建设的检查、指导和监督。

第八十四条 城市雕塑建设项目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的“一书二证”制度(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选址意见书为立项审批的必备文件,城市雕塑建设项目的立项按有关规定审批。

第八十五条 城市雕塑建设项目由建设单位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建设,申请建设时应提交下列文件和资料:

(一)雕塑项目申请书;

(二)城市雕塑的设计方案; 1、1:500或1:200平面配置图;

2、雕塑小样及照片;(1)高度(长度)四米以上十米以下的为五分之一;(2)高度(长度)十米以上的为二米;

3、雕塑环境透视图;

4、雕塑夜间灯光效果图;

5、雕塑制作材料的说明;

6、设计及制作人员资质证书;

7、造价(包括稿酬、材料费、制作费)。

第八十六条 城市雕塑建设单位或个人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核发的选址意见书应包括城市雕塑的题材、规模、尺寸、位置和范围。

城市雕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核发按下列规定管理:

(一)在全国具有影响的重要地段、重大题材和重要政治、历史人物雕塑,由省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国家城雕委审核,经建设部批准后,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二)在全省具有影响的重要地段、重要题材和重要政治、历史人物雕塑、城市标志性雕塑以及雕塑(含基座)总高度或宽度在5米以上的,经所在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初审,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省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报国家城雕塑委备案后,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三)在城市公园、广场、主要出入口地段(包括机场、码头、车站等)建立的城市雕塑以及雕塑(含基座)总高度或宽度3米以上的,由所在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报省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由所在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四)在城乡规划区内建设的其他城市雕塑以及雕塑(含基座)总高度或宽度3米以下的,由所在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八十七条 城市雕塑建设单位或个人取得选址意见书后,方可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或个人承担城市雕塑创作设计任务。

城市雕塑创作设计方案实行分级评审,本办法第八十六条第(一)、(二)款所列城市雕塑项目的创作设计方案,由省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评审,第(三)、(四)款所列城市雕塑项目的设计方案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评审,报省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提交评审的城市雕塑创作设计方案应包括:指导思想、题材内容、位置范围、城市环境,设计创作的模型、效果图、各部分尺寸、材质,作者姓名、制作单位、造价、环境设计及有关说明。

第八十八条 城市雕塑建设项目立项批准后,由城市雕塑建设单位或个人按规定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并视其用地情况按规定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手续。

第八十九条 城市雕塑创作设计方案通过评审批准确定,并取得土地使用手续后,由建设单位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动工兴建。

城市雕塑设置和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城市雕塑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需变更的,应当报原批准机关审核批准,并办理规划变更手续。

承担城市雕塑创作设计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指导城市雕塑工程制作和施工的全过程,保证按批准的设计方案施工和良好的工程质量。

城市雕塑建设工程放线、验线按本办法第四十三条执行。

第九十条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不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内容要求进行建设的城市雕塑、建筑小品等建设工程,属违法建设,由县级以上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本办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九十一条 城市雕塑建设和城市雕塑建设的环境工程应配套建设,同时完成,城市雕塑竣工后,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方可对外开放。

验收不合格,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向设置单位提出整改意见或限期拆除,限期整改完成后,重新报请验收。

经验收合格的城市雕塑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须将城市雕塑的有关图纸、照片和文字资料等报送市城建档案馆存档。

第九十二条 城市雕塑建成后,由建设单位负责维护和管理,保持城市雕塑的完好和整洁。

第九十三条 市级以上开发区、风景名胜区的雕塑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七节 临时建设、临时用地规划管理

第九十四条 临时建设是指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临时搭建、临时使用并限期拆除的建筑物、构筑物、棚厦、管线及其它设施。临时用地是指建设工程施工堆料、堆物或其它情况需要临时使用并按时收回的土地。

第九十五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规划区内进行临时建设的,必须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核发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放线、验线后,方可按批准的内容进行建设。

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规划区内,需要临时使用土地的,必须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核发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到有关部门办理手续。

市、县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分别负责其规划区内的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审批、核发。

第九十六条 建设单位或个人在领取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三个月内未进行建设或使用土地的,其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

第九十七条 临时建设、临时用地的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两年,如需延期使用的,须在使用期满30日前,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延期使用手续。

临时建设、临时用地使用期满后,使用单位和个人应在30日内自行拆除、清场,并到原批准机关办理相应手续。

临时建设、临时用地如遇国家建设需要,使用单位和个人应及时拆除、退地。

第九十八条 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不得作为房屋确权的依据。

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不得买卖、交换、出租、转让、赠与或擅自改变其使用性质。在临时用地上,不得建设永久性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

第四章 监督与检查

第九十九条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规划审批事项的内容、条件、办理程序和时限进行公示,接受监督。

第一百条 市、县人民政府及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城乡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

第一百零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监督城乡规划的实施,有权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举报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举报应当及时受理,并调查落实。

第一百零二条 市人民政府对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一百零三条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提供与监督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有权进行查阅或者复制;

(二)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就监督事项涉及的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

(三)责令有关单位和人员停止违反法律、法规和城市规划的行为。

监督检查人员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应当出示规划执法检查证件。被检查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配合监督检查工作,不得妨碍和阻挠依法进行的监督活动。

第一百零四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醒目位置,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内容予以公示。

第一百零五条 规划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加强巡查,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建设行为。

第一百零六条 城乡规划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应当通过政府网站等形式公开,供公众查阅和监督。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零七条 违反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设计要求,所完成的城乡规划设计成果无效。

第一百零八条 城乡规划未按规定程序报批的,城乡规划成果无效。

第一百零九条 未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而取得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文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项目选址无效。

第一百一十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擅自变更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内容而取得土地权属证明和占用土地的,土地权属证明无效,占用的土地由市或县人民政府责令退回。

第一百一十一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由县级以上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者没收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影响城市规划,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由县级以上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土建工程造价的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十的罚款。

第一百一十二条 违反临时建设、临时用地规划管理规定,在批准临时使用的土地上建设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者没收所建工程设施。

第一百一十三条 对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单位的有关责任人员,可以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一百一十四条 建设单位将未取得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合格证的建设工程交付使用的,有关部门不得发给房屋权属证明等文件。

第一百一十五条 建设单位或个人擅自放线验线或未按放线验线要求施工的,按本办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第一百一十六条 设计单位未按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进行建设工程设计的,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第三十九条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第一百一十七条 施工单位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其附件、附图进行建设和施工的,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第四十条的规定责令停止施工,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一百一十八条 规划编制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规定》第二十八条、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对其规划编制成果不予审批,责令其停止编制或限期整改、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无《资质证书》承担城乡规划编制业务的;

(二)弄虚做假骗取《资质证书》的;

(三)涂改、伪造、转让、出卖、出租、出借《资质证书》的;

(四)转包城市规划编制任务的。

第一百一十九条 违反市政工程、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规定,进行违法建设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罚。

第一百二十条 建设单位或个人拒不执行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决定的,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一百二十一条 在村镇规划区内,未按规划审批程序批准或者违反规划的规定进行建设,严重影响村镇规划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者没收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影响村庄、集镇规划,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山东省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办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可按违法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处以5元以上10元以下的罚款。

农村居民未经批准或者违反法规的规定建设住宅的,乡(镇)人民政府可以按照前款规定处罚。

第一百二十二条 未经批准擅自在村镇规划区内的街道、广场、市场和车站等场所修建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设施的,由乡(镇)人民政府依据《山东省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办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责令限期拆除,并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一百二十三条 当事人对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一百二十四条 无权审批、越权审批、违反规划审批以及其它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审批的,其审批行为无效,依据该批准文件进行的建设工程按违法建设处理。

对违法审批的单位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其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违法审批造成经济损失的,违法审批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一百二十五条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百二十六条 各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一百二十七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篇:张家口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

张家口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科学制定和严格实施城乡规划,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和《河北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第三条

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注重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均衡交通流量的需要。第四条

市、镇规划区内的城乡土地开发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应当符合城乡规划的要求,应当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五条

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各类专项规划必须服从城乡规划的统一要求,体现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规划的编制、管理及规划信息系统建设、新技术应用等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七条

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应当严格执行,不得擅自修改;确实需要修改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和权限进行。

第八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城乡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改和监督检查提出意见和建议,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城乡规划要求,可以向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健全相关制度,畅通信息渠道,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提供相关信息,认真研究和采纳公众意见、建议。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受理并组织核查、处理。

第二章

城乡规划管理机构

第九条

本市城乡规划管理实行“市—县(区)—镇(乡)”三级管理体制,并确定相应管理机构和人员。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实施城乡规划的需要,可以设置派出机构。

第十条

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主管全市城乡规划工作。具体负责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指导各县的规划编制与实施工作;组织开展城乡规划研究,推广先进技术,培训规划管理人员;负责规划信息等城乡规划基础工作。

桥东区、桥西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产业集聚区的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派出机构,负责辖区内建设项目规划的初审、监督、检查和监察工作;负责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等工作。

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各县人民政府有条件的应单独设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加强规划管理力量,提升规划管理水平和规划审批效能。

镇、乡人民政府应当确定相应机构或者专人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发改、国土、环保、住建、公用、园林、城管执法、公安、交通、水利、工商、供电、电信、文物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做好规划管理工作。第十一条 本市实行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制度。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委员会是本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决策的议事机构。城乡规划委员会的日常事务由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处理。

城乡规划委员会由本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专家和公众代表组成,专家和公众代表由本级人民政府选聘。城乡规划委员会应当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审议制度。城乡规划委员会应吸纳国内外知名专家充实专家库。

第三章

城乡规划的制定

第十二条

城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由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镇的总体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由镇、乡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县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三条

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镇、乡和村庄不再单独编制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纳入镇规划建设用 地范围内的村庄,不再单独编制村庄规划。

第十四条

市、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总体规划,在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前,应当报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并对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进行研究处理,反馈处理情况。镇、乡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在报送县人民政府审批前,应当先经镇、乡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镇、乡人民政府应当对代表的审议意见进行研究处理,反馈处理情况。

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先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

第十五条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应当统筹市、县行政区域范围内的镇、乡发展布局,对区域内的资源保护和利用、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防灾等城市安全设施布局进行综合安排。

编制镇总体规划应当按照适度集聚、节约用地、有利于农业生产、方便农民生活的要求,确定镇域内村庄布点,统筹安排与村庄相关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防灾等公共安全设施。

编制乡规划、村庄规划应当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优先安排必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体现民族、地方、农村特色,促进新农村建设。

第十六条 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城市、镇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各类专项规划等。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乡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规划区范围,村庄发展布局及功能分区,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以及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等。

村庄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规划区范围,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范围、建设要求,以及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

第十七条

市的各专项规划、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各专项规划,分别由市、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据总体规划组织编制,经本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市或者县人民政府审批。

其他镇的各专项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县人民政府审批。

法律、行政法规对专项规划编制和审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十八条

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对地下的交通设施、人防设施、公用设施以及电力、通讯等各类管网进行统筹安排。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应当报市或者县人民政府审批。第十九条

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并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省人民政府备案。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县人民政府审批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市人民政府备案。

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县人民政府审批。

第二十条

市主城区范围内,原则上建设用地面积两公顷以上的建设项目或者单体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建项目,应当由建设单位组织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重要街区、重点景观区、广场、公园、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主要出入口、公共设施以及其他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可以要求建设单位组织编制,也可以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市主城区范围内,原则上主要道路两侧、重要街区、重要节点的和单体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以上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提交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县行政区域内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具体要求由县人民政府确定。

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提交审定,需同时提交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予审定。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审定前,应当在项目所在地予以公告,征询公众意见。公告时间不得少于十日。居住区规划设计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所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电力、电信、广播电视、供气、供暖、排水等管线应埋入地下;有关设施须按指定位置设置,用于设施保护的建筑须进行美化包装。市政公用设施应与住宅建筑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总体规划,按照城乡规划实施及城乡规划管理的需要开展城市设计,注重城市设计的整体性,突出城市特色,并充分发挥城市设计的控制和指导作用。城市设计应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城市风貌、城市色彩、城市天际线、城市主要道路两侧、城市主要出入口、重要区域、重要节点等。

第二十二条

编制城乡规划应当充分考虑防御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的需要,统筹安排相关基础设施。

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城乡规划时,应当组织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第二十三条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编制保护规划,保持和延续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护规划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第二十四条

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城乡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公告期限不少于三十日。

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将收集、整理的专家和公众意见,以及吸收采纳情况和理由附具报送审批的材料中。第二十五条

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及时公布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除外。

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可以采用设置展馆或者通过网站、报刊等媒体宣传和公示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

第二十六条

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开放规划设计市场。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应当在相应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从事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或者单位,应当遵循公开竞争、择优选佳的原则,选用高等级、高水平、高知名度的规划编制单位。

外埠城乡规划编制单位承揽本市行政区域内除总体规划以外的城乡规划编制任务后五日内,向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章

城乡规划的修改

第二十七条

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网站、报刊等方式征求公众意见。

第二十八条

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修改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并依照本办法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

第二十九条

乡规划、村庄规划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组织修改:

(一)上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城乡规划发生变更,提出修改规划要求的;

(二)行政区划调整确实需要修改规划的;

修改乡规划、村庄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组织论证,依照本办法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

第三十条

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已经依据法定程序修改或者因实施涉及公共利益的工程建设需要的,有关组织编制机关应当组织修改专项规划,并依照本办法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

第三十一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修改,并依照本办法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

(一)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已经修改,对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区域的功能与布局产生重大影响的;

(二)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对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区域的功能与布局产生重大影响的;

(三)经评估发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存在明显缺陷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修改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二条 经依法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修改,并依照本办法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

(一)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改导致无法按照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建设的;

(二)因文物保护、地质灾害和其他涉及公共利益原因致使无法按照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建设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按照前款规定确实需要修改的,审定机关应当将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的修改原因、修改草案予以公示,并采取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公示时间不得少于十日;因修改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给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第五章

城乡规划的实施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三十三条

市、县、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近期建设规划,报总体规划审批机关备案。

第三十四条

自然保护区、水源地和水系保护区、行滞洪区、生态控制区、风景名胜区等区域保护范围内从事建设活动,除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外,必须取得规划许可。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工程建设,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经相应的文物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本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批。其中,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工程建设,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报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批。

第三十五条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应当兼顾防空、防灾等要求,并与地面建设工程合理衔接,依法办理规划许可手续。与地面建设工程同时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应当与地面建设工程一并办理规划许可手续。

第三十六条

房屋登记机构核发的房屋权属证件上载明的建筑物用途,应当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确定的用途一致。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他设施的用途。确实需要改变用途的,应当符合城乡规划的相关规定,满足建筑安全、环境、交通、相邻关系等方面的要求,并征得包括业主在内的利害关系人的同意后,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审批机关审批。

第三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及有关规定,擅自改变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他设施的形式、色彩、材质等。确实需要改变的,应当重新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第三十八条

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国家和省的有关技术规范、规定,组织制定当地的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当严格实施城市“五线”(红线、黄线、蓝线、绿线、紫线)管理,加强对城市道路、城市绿地、城市水体、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等的管理和保护,并在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予以明确。

第三十九条

建设单位和个人在取得选址意见书一年内未办理建设项目批准或者核准文件,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一年内未办理用地批准文件,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一年内未办理施工许可证,且未申请延期或者申请延期未获批准的,原规划许可自行失效。

第四十条

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镇、乡人民政府应当自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在网站、报刊等媒体公布规划许可有关内容。

属于住宅建筑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房屋预售、销售场所公布规划条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经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规划条件应当明确地块的位置、范围和面积,使用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筑退让、绿地率、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必须配置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规划要求;以及同步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时序。公布期限截止于建设项目规划条件核实之日。

第四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建(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必须向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规划许可。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审批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的建设项目时,应审核其是否符合机场净空保护的要求,批准前应征求机场管理部门的意见。

本办法所称机场净空保护区域,是指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保护机场净空的规定》规定的机场净空要求划定,用于保证军(民)用航空器在机场起飞和降落安全的空间范围。

第四十二条

加强对城市道路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管理。对城市交通可能造成影响的拟建建设项目,应当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对不符合道路交通安全、畅通要求的,应当进行调整。

第四十三条

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应当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城市旧区改建要统筹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并坚持成片规划、成片改造,严格限制零星建设和插建。确定为近期规划改造区域内的所有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不得扩建、改建和翻建。

市主城区范围内,主要道路两侧、重要街区、重要节点严禁沿街布置底商住宅楼,确实需要沿街布置的商业建筑应独立设置;建筑高度三十五米以上的高层住宅体量不宜太大,面宽原则上不应大于六十米。

第四十四条

设置户外广告、宣传栏、牌匾、雕塑和其他建筑小品等,必须符合城乡规划。

第二节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

第四十五条

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在报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前,应当按下列规定申请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一)国务院、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应当经市或者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初审意见后,向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

(二)市、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向本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

(三)铁路、公路、管道、电力、水利、通信等跨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应当在有关的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初审意见后,向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

(四)其他需要核发选址意见书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

第四十六条

申请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建设项目选址申请;

(二)批准类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批准文件以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核准类建设项目的拟报批的项目申请报告以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标明建设项目拟选址位置的地形图;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使用拟选址用地,对城市安全、周边环境等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建设项目,还应当提供建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对建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进行论证。

第四十七条

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城乡规划要求,可以组织现场踏勘,审查建设项目选址方案。

第三节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四十八条

在市、镇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提出出让用地的规划条件,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

在市、镇规划区内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应当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时提出规划条件。

需要建设单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应当在规划条件中予以明确。国有土地依法转让时,应当附具原有规划条件;原有规划条件所依据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依法修改的,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修改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重新提出规划条件。没有规划条件的国有土地依法转让前,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组成部分。

规划条件未纳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无效。

第四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规划条件。因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确实需要变更规划条件的,应当经原出具规划条件的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批准:

(一)不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

(二)不符合乡规划、村庄规划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改变规划条件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条

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向市或者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

(二)建设项目批准或者核准、备案文件;

(三)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四)标示拟用地范围的一比一千或者一比五百现状地形图;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五十一条

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向市或者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

(二)建设项目批准或者核准、备案文件;

(三)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四)标示拟用地范围的一比一千或者一比五百现状地形图;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当现场踏勘规划用地,核实建设用地位置和界限。经审查符合要求的,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并附具规划条件及有关技术规定要求。

市、县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划拨土地的情况向本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通报。

第五十二条

自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向本级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或者建设单位提出规划条件之日起二年内,市、县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未划拨、出让土地的,建设单位未在划拨、出让土地上进行建设的,该规划条件自行失效。

在规划条件有效期内,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出让前,控制性详细规划经依法修改的,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重新确定规划条件,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通报。第五十三条

改建、扩建建设项目涉及用地性质、用地范围、用地面积等调整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市或者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重新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涉及相关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或者出让事项的,还应当按土地管理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前,应当在建设项目所在地显著位置公示变更后的规划条件,征求利害关系人意见,必要时组织听证。

第四节

建筑工程规划管理

第五十四条

建设单位和个人在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向市或者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前款所称的工程建设,是指建筑物、构筑物等工程建设,市政工程除外。

第五十五条

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申请;

(二)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

(三)建设工程设计方案;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除提交前款规定的材料外,需要建设单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建设项目,还应当提交经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属于原有建筑物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还应当提交建筑物的权属证明;使用拟选址用地,对城市安全、周边环境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建设项目,还应当提交说明材料和技术依据。

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对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五十六条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兴办企业、公益事业,建设乡村公共设施、集中村民住宅建设等工程,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按照以下程序申请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一)申请人持项目批准或者核准、备案文件、占用土地权属证件原件、市或者县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的土地预审意见、占用土地原权属村庄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建设的意见、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等有关材料,向占用土地所属的镇或者乡人民政府提交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申请;

(二)镇、乡人民政府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报区或者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查;

(三)区、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自收到初审意见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对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第五十七条

村民在乡、村庄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上申请新宅基地建设住宅的,在办理农用土地转用审批手续后,按照以下程序申请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一)申请人持本村村民身份证明和户口本、占用土地权属证件原件、村民委员会同意的意见等有关材料,向新宅基地所属的镇或者乡人民政府提交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申请;

(二)镇、乡人民政府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报区或者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查;

(三)区、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自收到初审意见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对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第五十八条

村民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自己原有的宅基地上建设住宅,应当符合乡规划、村庄规划,不得超出原有宅基地的范围,不得妨碍相邻权利人利益,经村民委员会同意,向所属的镇或者乡人民政府备案。

第五十九条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向原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颁发机关申请规划条件核实,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其附件;

(二)依法取得相应测绘资质证书的单位测绘的竣工图等资料;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经核实,符合建设工程规划条件要求的,原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颁发机关应当出具规划条件核实证明。对未取得规划条件核实证明的,市、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房屋登记手续。

规划条件核实结果应当公布。

建设单位应当在竣工验收后六个月内向市或者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验收材料。

第六十条

分期实施的建设工程可以分期进行规划条件核实。建设工程的分期实施范围应当相对完整,并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附图中明确分期同步配套建设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的分期实施范围内的各类建设项目应当同时竣工,未同时竣工的,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予分期核实。

第五节

市政工程规划管理

第六十一条

市政工程包括:

(一)道路:市规划区内的公路、城市道路、桥梁、隧道、涵洞、人行过街天桥及交通性绿地、交通管理设施等;

(二)铁路:铁路干线、支线、专用线及场站;

(三)停车场、广场:公共停车场、专用停车场、广场;

(四)机场:飞机活动区域的装置、设施等;

(五)管道工程: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管道和特殊管道及相应的各类场、站、点等;

(六)线路工程:电力、电讯线路及城市发展需要的其他管线等;

(七)抗震、防震工程、人防工程;

(八)城乡河湖水系整治、水利工程、防洪工程、水文标志建设;

(九)公园、城市绿地,雕塑工程建设,夜景亮化工程等;

(十)上列市政工程的相关附属设施。

第六十二条

各类市政工程建设,应符合城乡规划和国家有关规定及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六十三条

凡有道路管线工程建设任务的单位,应在每年十二月底前,向市或者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上报下一的道路管线工程建设计划。

第六十四条

在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建市政工程必须办理规划手续,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开工建设。

第六十五条

市政工程建设的报批、审批程序依照本办法第四十六条、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五条所列程序办理。市政工程竣工规划验收依照第五十九条办理。

第六十六条

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组织编制综合管线规划,并依据综合管线规划对市政建设项目进行审批。道路管线、绿化、亮化工程的建设应当与道路、桥梁等工程的建设规划相结合,与道路、桥梁同步办理规划许可手续。

第六十七条

城市干道的管线工程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在地上架设的,须向市或者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易燃、易爆的工程管线,要在起止处、转弯处以及直线段上按一定距离设置标志。

第六十八条

在城市道路、地下各种管线和公用消防设施上不准兴建任何影响交通、市容、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不准堆料作业、随意开挖和倾倒废杂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高压电力走廊。

第六节

临时用地和临时建设规划管理

第六十九条

在市、镇规划区内因建设工程施工、堆料等需要临时使用土地的,应当先经市或者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 门同意,报本级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审批。

第七十条

在市、镇规划区内进行临时建设,建设单位应当向市或者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七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办理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一)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的;

(二)影响近期建设规划实施的;

(三)影响道路交通、公共安全、市容等公共利益的;

(四)侵占绿地、水面、广场、公共停车场等公共活动场地的;

(五)侵占电力、通信、人防、气象观测、防洪保护区域或者压占城市地下管线的;

(六)侵占军事用地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形。

第七十二条

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二年。确实需要延长使用期限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之日三十日前,向批准机关申请延续手续,经批准可以延续一次,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临时建设工程建设规划许可证使用期限届满,或者因城乡规划建设需要,原批准机关通知提前终止的,建设单位应当自届满之日或者接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自行拆除临时建设并清理场地。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七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镇、乡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并接受监督。

第七十四条

上级人民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规划编制、审批、实施、修改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建立健全城乡规划管理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制度。

第七十五条

市人民政府可以向下级人民政府派驻城乡规划督察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和修改进行督察。

第七十六条

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对批准后的建设工程的基槽开挖、基础施工、地面首层和顶层封顶、建设工程外装修、室外工程和景观环境设施等建设过程进行监管。经检查不合格的,责令改正;改正后符合要求的,方可进行下一阶段施工。

各类工程都必须由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定位放线后,方可开工建设,严禁建设单位和个人私自放线。

第七十七条

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城乡规划信息监测系统。

第七十八条

监督检查城乡规划实施情况和处理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以外,公众可以查阅。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监察机关或者上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通报批评;拒不改正的,对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依法应当编制城乡规划而未组织编制的或者未按法定程序编制、审批、修改城乡规划的;

(二)超越职权或者违法核发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

(三)未依法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确定规划条件或者改变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依法确定的规划条件的;

(四)对未经规划条件核实或者经核实不符合要求的建设工程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的;

(五)对未经规划条件核实或者经核实不符合要求的建设工程以及擅自改变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内容进行房屋权属登记的;

(六)同意修改经依法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前未依法采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

(七)发现未依法取得规划许可或者违反规划许可的规定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的行为,而不予查处或者接到举报后不依法处理的。

第八十条

城乡规划编制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合同约定的规划编制费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由原发证机关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承揽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的;

(二)违反国家有关标准编制城乡规划的。

未依法取得资质证书承揽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依照前款规定处以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以欺骗手段取得资质证书承揽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资质证书,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处以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第八十一条

施工单位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其附件要求进行施工建设的,由本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罚。

第八十二条

违反城乡规划有关规定,擅自改变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他设施用途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个人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三条

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有关规定,擅自改变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他设施的形式、色彩、材质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四条

未在住宅建筑房屋预售、销售场所公布规划条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经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五条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执法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限期改正,处违法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违法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前款所称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包括下列情形:

(一)占用城市道路、广场、绿地、河湖水域、地下工程、轨道交通设施、通信设施或者压占城市管线、永久性测量标志的;

(二)违反控制性详细规划重要控制性内容的;

(三)占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用地进行建设的;

(四)擅自在建筑物楼顶、退层平台、住宅底层院内以及配建的停车场地进行建设的;

(五)其他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

第八十六条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镇、乡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

第八十七条

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执法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违法建设工程、临时建设工程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有关部门应当报告本级人民政府。

市、县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并在实施强制拆除前发布公告,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拆除的,市、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依法强制拆除。

第八章

第八十八条

市规划区总面积为《张家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中划定的2080平方公里,具体范围包括市区行政辖区(桥东区、桥西区、宣化区、下花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产业集聚区、宣化县部分乡镇(包括姚家房镇、沙岭子镇、大仓盖镇、顾家营镇、贾家营镇西部地区及江家屯乡、塔儿村乡北部地区、洋河南镇)、崇礼县高家营镇、万全县部分乡镇(包括万全镇、孔家庄镇)、怀安县左卫镇北部地区。

市主城区指桥东区、桥西区、宣化区、下花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现状建成区和规划的城市用地发展范围以及规划洋河新区城市发展范围。

第八十九条

察北、塞北管理区的规划和管理,参照本办法有关县规划管理的规定执行;未设行政建制的农场、林场场部及其居民点的规划和管理,应当参照本办法有关镇、乡、村庄规划管理的规定执行。

第九十条 市主城区范围内,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及市人民政府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应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强化城市规划执法责任的实施意见》(张政办[2009]38号)中确定的职责分工,有效遏止违法建设问题的发生,并加强对临时建设、户外广告的监督管理。

第九十一条

本办法自二○一二年一月一日起施行。一九九六年七月十五日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公布实施的《张家口市城市规划管理实施办法》(张政[1996]33号)同时废止。

下载德州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德州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玉林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玉林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 总则 ........................................................................... 2城乡规划编制......

    武威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

    武威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推动城镇化,加强城乡融合,协调空间布局,提升人居环境, 改善建筑风貌,规范建设项目规划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

    海东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

    总则 第一条 为科学制定城乡规划,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保障城乡规划的实施,依法推进城乡建设,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

    德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

    德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 2005-10-14 0:0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发文单位:德州市人民政府 文号:德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3号 发布日期:2005-10-14 执行日期:2005-10-14......

    德州市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

    德州市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 德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4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规范户外广告设置活动,美化城市环境,维护户外广告经营者及其相......

    德州市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

    德州市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 来源:找法网 4900字节 2010年2月26日 14:00 阅读:4949次 分享到:0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户外商业广告设置与管理 第三章 户外招牌广告设置与......

    许昌市城乡规划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许昌市城乡规划评审专家库 管理办法的通知 许政办〔2012〕6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许昌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

    《丽水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14.9.30)(5篇)

    丽水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