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是决定中国未来的重要力量
文化是决定中国未来的重要力量
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基本战略,从中我们感受到这样一个强烈的信息:中国社会正在向着越来越重视文化、越来越有利于文化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格局中,文化建设将会有更突出的地位、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大的作为,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把文化建设作为一个单独部分来论述和部署,这在我国的中长期规划当中,尚属首次。这足以说明文化建设在全局工作中的地位进一步突显,这给了我们三点重要启示:
启示一,文化既是对历史的记忆,更是对未来的选择。一个民族,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历史、现实与未来。民族的振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国家的富强,必然要有强大的文化来支撑,文化是决定中国未来的重要力量。可以说,中国要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除了靠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外,最终还是要靠文化的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这正是基于对当代中国文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方位的判断,基于对文化在世界发展趋势中的作用的判断。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文化新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文化发展来积蓄、壮大文化的力量,是一个重大的时代命题和光荣的历史使命。启示二,文化的发展,除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之外,还发挥着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当今世界,文化对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正在深刻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向。人类的发展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标志,不在于一时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是否拥有持久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优异的文明素质,能否占领人类道德的制高点。因此,文化的发展,还能带来民族素质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启示三,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识。要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就必须培育和形成共有的精神家园。维系一个民族的生存与繁衍,最重要的因素不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财富占有的多少,而是要有共同的价值观、道德准则和普遍遵循的行为规范。这样它才有强大的向心力,也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的复兴,必然伴随着一个民族的崛起。中华民族要实现复兴,最首要的就是要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
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今后一个时期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和任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通过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来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这是文化发展的核心和根本目的。长期以来,我们发展的主要目的是追求产值产量,也就是以物质形态为核心的发展。虽然这种发展模式迅速扩大了我们的物质财富,提高了我们的经济总量,但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高消耗、高污染、粗放型、低效率已使这种发展难以持续,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更为让人忧虑的是,在物质形态增长的过程当中,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却没有能够得到同步的推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伦理和行为规范也没有能够广泛建立,以致在部分人群当中存在着精神迷茫、道德滑坡、行为失范的现象。在经济领域,由于诚信缺失,合作风险加剧,交易成本增大;在社会领域,关爱互助意识淡薄,人际关系存在着功利化倾向;在人的内心世界,相当一部分人把追逐钱财当成第一目标,失去了劳动、创造的乐趣,生活的幸福感有所下降。如果长此以往,将背离以人为本的原则,偏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我们绝不能让“满了口袋子,空了脑袋子”的状况再延续。因此,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提出,要通过文化发展来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尽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伦理与行为规范,大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在全社会倡导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引导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的社会风尚,尽快提高我们全民族的文明素质。
第二,加快文化发展繁荣,必须推进文化创新,这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化的生命就在于不断地推陈出新。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原因,我们的思维方式更偏向于接受、传承和模仿,只侧重于把前人的成果和别国的东西简单地拿来,而缺乏自己的创新和创造。文化能否发展繁荣,取决于我们是否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意识和能力,才能不断创作生产出思想深刻、艺术精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文化的享有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创造的快乐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为此,在文化建设中,要特别强调和鼓励改革、创新,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形式、手段上,都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从而在不断增强文化发展动力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和激发全民族的创新激情与创新能力。
第三,实现文化繁荣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是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把文化建设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既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成果,也是理论上的一大创新。只有分清了事业和产业,才能分清政府和企业的职能,才能从过去政府大包大揽的误区中解脱出来,在政府的引导下,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文化建设。文化事业由政府主导,文化产业主要依托市场来发展。但我们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文化涉及意识形态领域,因此两者在评判标准上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必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在文化事业方面,主要是加大财政投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已经明确,要实施一批惠民工程,把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作为重点,最大限度地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城乡和地区差距,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在文化产业方面,强调要注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文化领域,发展各种新型文化业态,丰富文化产品,增强多元化供给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十二五”期间要把我国的文化产业建成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也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所以要加快文化建设步伐,必须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手抓、两加强”,从而实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完成党中央既定的“十二五”文化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应切实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是守护好、建设好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加快培育和形成既能够凝聚最广大人民群众,又具有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以增强全民族的认同感和向心力;逐步拓展我们的文化内涵,提升我们的文化品格,为中华文化增添新的光彩,为人类文明做出新的贡献,以增强全体人民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为此,一要梳理和整合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二要以全球的眼光、广阔的胸怀,汲取世界一切对我有益的文明成果,进行合理的嫁接和改造,为我所用;三要积极宣传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培育和发展先进文化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共识;四要逐步构建面向大众、面向未来,具有最广泛代表性、各族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价值理念及道德规范。
二是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不断破除阻碍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通过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在规定的时间内基本完成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通过改革创新,理顺文化宏观管理体制,增强微观主体生机和活力,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开放格局。
三是适应时代要求,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要充分发挥文化引领社会、启迪心灵、振奋精神、凝聚力量的功能,就必须既坚持正确的导向,又提供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为创作生产出越来越多的健康有益、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创造外部条件。为此,一要对文化发展方向、文艺潮流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既坚持主旋律,又提倡多样化;二要加强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完善文艺评论和健全评奖制度,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以提高文艺工作者的文化品位,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切不要为追逐名利而放弃了良知和责任;三要大力倡导文艺工作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鼓励多创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留得住、传得开的文艺精品。
四是努力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农村和社区为重点,有效地调动社会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创新运行机制,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人民群众欢迎的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在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缩小城乡和区域的差距,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使人人都能平等地享受文化发展的成果。
五是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当前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历史上最好的机遇。一是党中央高度重视,二是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转变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三是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针对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小、散、弱、差的状况,加快其发展,一要科学规划、合理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以提高文化产业的集中度和创新、研发的能力;二要大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通过兼并、重组,尽快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提高文化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三要建立和完善文化市场体系,通过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文化市场,搭建符合文化产业特点的投融资和产权交易的平台,为文化企业解决必要的资金来源,同时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效维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四要通过多种方式培养既懂文化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
六是加快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不断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我国已经成为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的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同时,世界各国对我国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关注也在日益增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展现其独有的风采和魅力的时机已趋成熟。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乘势而上,在发展繁荣文化的同时,把我们的优秀文化成果有效地、持续地介绍给世界。为此,一要在加强政府间文化交流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民间、个人和企业的作用,形成广泛的、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的格局;二要让文化企业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主力军,通过文化贸易来实现持续的文化“走出去”的目的;三要针对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需求特点,量身打造既有中国文化内涵又符合各国审美心理和文化消费方式的文化产品;四要不断提炼我们优秀文化的精髓,用生动的形象、感人的故事来创作生产最能代表中华文化本质的文艺产品,增强我们文化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五要加快我们在国外的文化机构和新闻网点建设,增强我国主流文化在境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力争用五年的时间,使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有一个明显的提升,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良好形象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文化是一种力量
文化是一种力量
记第三党支部“文化的力量”党课有感5月9日下午14:00七楼会议室里聚集了当天到岗的所有党员同志,可谓是座无虚席。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在会场屏幕上赫然显示的几个大字“文化的力量”标题上,安静的等待着刘总带领我们进行一场“文化之旅”精彩讲解。刚开始,刘总首先为我们讲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两句话我特别喜欢: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安天乐土,求真务实的态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与时俱进,随时而化的民族精神!没错,在现代化大潮的冲击,让人们越来越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于是极力保护和弘扬它们。在物质文化方面当被问及为中国的什么感到自豪时许多人的回答是 长城、四大发明等。可是我们弘扬它们的目的不在于标榜中国在历史上多么强大与辉煌,因为这是一段逝去的荣耀。而在于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开创幸福的道路奠定基础,这也符合文化本身的定义:一切可以增进人类幸福的行为。
接下来是这次党课的核心内容—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这是对于什么是企业文化的基本定义,在企业文化里可以分为三层:形象—制度—价值观。其中价值观就是核心部分,每一个企业都会有他们自己的价值观,我们交行也不例外!交行的精神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拼搏进取、责任立业、创新超越。其实企业文化常常保持较长时期的稳定,但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当它的力量十分雄厚的时候,会产生极为强有力的经营结果。无论是对付自己的竞争对手,还是为顾客提供服务,它都能使企业采取快捷而协调的行为方式,也能引导掌握知识者欢歌笑语中跨越经营的险滩。刘总告诉我们:一个企业一年发展靠领导,十年发展靠制度,百年发展靠文化。可见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跟何况交通银行倡导的是“责任文化”,我们的企业使命是要提供跟优金融方案,持续创造共同价值。实现我们两化一行的愿景跟是我们的使命,这些都需要依靠我们诚信永恒稳健致远的经营理念来一步一步实现。做为交行人,为了迎合企业的文化真谛,中心也制定了我们自己的文化理念:敬业、进取、互助、成长!看似简单的几个字,但这其中包涵的确是我们两千多名员工为交行未来建设拼搏的动力。最后,是“我们的银行”内容。刘总主要讲了八句真言,在这里希望能够给大家今后工作中带来跟多的启示。
1、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追求;
2、直面竞争,善于打硬仗豪情;
3、勤勤恳恳,踏实先干的品格;4引领创新,追随远见的胆识;
5、爱行如家,甘于奉献的境界;
6、好学善思,严谨细致的作风;
7、稳健规范,诚信可靠的气质; 8忠诚交行,重视团队的意识。
刘总以诙谐幽默的方式为我们上了一堂“文化力量”的党课,生动的为我们讲叙了一场“那些年,我不曾体会的交行”的发展历程。课上每个党员都听的十分投入并且很认真的做着每一处笔记。做为一名老党员,我很荣欣参加了这次课程,它让我学习到的不仅仅是文化
力量的含义,更重要的是领会到交行在这100多年的发展以来背后闪耀的那一种强烈的光芒。我相信,那就是一种文化的力量!
第三篇:决定中国未来政治走向的三大社会力量
决定中国未来政治走向的三大社会力量
(2011-02-18 10:51:22)
作者:熊飞骏
今天的中国社会,有三大社会力量将决定未来中国的政治走向。他们是:特权集团,自由派知识分子和毛左愤青。
一、中国社会的主宰者——特权集团
特权集团数量很少,但他们掌控着各地方各部门的政治经济大权和绝大部分国家资源。他们以1%的极少数掌控着80%以上的社会财富(一说0.4占有70%的社会财富)。其中的800名顶级富豪就占有20%的社会财富。
相比之下,占总人口99.9%的平民百姓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
让人不能接受的是:特权集团拥有的巨额财富只有极少一部分是通过勤劳智慧所得;绝大部分财富则是通过“公权私用”的非法手段聚敛的。
特权集团掌握的巨额财富与他们对国家社会的贡献不成比例。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比例最能说明问题,占有80%以上巨额财富的特权阶层邀纳的个人所得税不到5%;美国富豪的比例是1%,占有的社会财富比例不到30%,可他们承担了30%以上的个人所得税。中国的工薪阶层缴纳的个税比例高达50%;美国的同一数据则不到5%。
改革开放的后十年,中国的贪污腐败成燎原之势,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绝大部分为特权阶层通过非法手段攫取。广大平民尤其是城市市民则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新三座大山”的压迫下日益陷入实质上的贫困。特权阶层和平民百姓的矛盾日益加深,并以令人担忧的速度走向尖锐化的对立。
特权集团除了掌控着无可匹敌的公权和财富外,还掌控着无可匹敌的“话语权”。几乎所有的影视电台和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工具都为他们服务的。
特权集团的主体舆论导向是“稳定”和“发展” ;同时为了转移国内视线不时对某法治国家提出“严正抗议”。不过这些抗议多是口不应心的,都是说给国内没有独立思维能力的群体听的。中国是一个不爱思考的民族,没有独立思维能力的群体占国民的绝大多数,所以这些“严正抗议”有时能引发全国性的排外浪潮。当被煽动起来的“人民群众”闹得有点过火,威胁到特权集团的实际利益时,“点火”者又不得不站出来“灭火”,因为他们的自身利益与“严正抗议”的某法治国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为拥有更多“知情权”的缘故,特权集团对自己的“地位”并没有媒体宣传出来的那种“信心”。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拥有较强的“个人危机意识”,既担心“**”和“突发事件”;又担心贪腐罪行“东窗事发”被集团同类当作“替罪羊”。在这种“危机心态”主使下,很多人利用职权把财产和子女家属转移到他们曾“严正声讨”的那些法治国家。“坏人心中也有杆称”,尽管他们口头上“严正声讨抗议”某国,但内心知道这些法治国家比自己的国家理性健康得多。尽管他们在媒体上大力声援北朝鲜、缅甸、古巴等专制独裁国的“独立自主”和“内政不容干涉”,但内心知道它们都是些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的“无赖混混”、“白眼狼”和“王八蛋”,杀死也不会把财产亲属转移到这样的国家。不但不会移亲到缅甸、北朝鲜,甚至连谋求结为“国际统一战线”但民主法治成果还不稳固的俄罗斯也不会去。特权集团首选的移亲国家第一是美国,第二是加拿大,第三是澳大利亚,都是成熟的民主法治国家。
上述例子说明一个人的内心价值取向是由他的“行动”决定的,“对外言论”多数言不由衷。所以一个成熟的公民要少听上面“怎么说”多看上面“怎么做”。
所以别看今天中国的媒体舆论走向是“亲俄反美”,但中国绝不会回到毛中国时的外交政策对俄“一边倒”,因为中国外交政策是由特权集团决定的,而特权集团的财产和亲属多数在美国不在俄罗斯。单从个人利益来说,特权集团也不会冒着资产被冻结子女受歧视的风险和美国决裂。如果站在国家民族利益的高度,“走向美国”更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亲俄则是“与狼共舞”。美国没有侵占中国一寸领土而俄罗斯则侵占了中国1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并直接策动了157万平方公里的外蒙古脱离中国。
特权集团虽然利用手中的职权干了很多伤害国家民族的事情,但他们并非象毛左愤青断言的那样都是天性邪恶之辈。任何人都是天使和魔鬼的复合体,修其善则为善,修其恶则为恶。是“奖恶惩善、劣胜优汰”的专制体制限制了他们发挥灵魂深层的“天使”力量。我在《贪官也是旧体制的受害者》一文中较为详尽地阐述了“人在官场、身不由己”的贪官悲剧。
特权集团不但不是天性邪恶之辈,相反在集团内部还存在部分有远见卓识和较强民族责任心的开明人士。他们是未来中国的希望。中国的社会转型离不开这部分人士的配合与努力,或者离不开他们的“领导”。
二、中国社会的启蒙者——自由派知识分子
决定未来中国政治走向的第二大力量是自由派知识分子。他们是政府和特权集团的主要批评者,是民主法治精神的主要传播者,是开发民智的启蒙思想者,是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灯塔。这部分人的数量和特权集团一样少。如果说特权集团拥有过人的权力财富;那么这部分人则拥有过人的才能见识,拥有不受官媒影响的独立思维能力,对中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他们中的多数属中产阶级,拥有较为体面的工作和一份稳定的收入,生计和尊严不成问题。他们之所以担当很大的风险充当批评政府的角色,主要是灵魂深层的爱
国情怀和民族责任心使然,对推进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热情远远大于个人富贵享受的热情。所以自由派知识分子是最真挚的爱国者;也是最有责任心的民族主义者;尽管他们经常被毛左愤青污为汉奸卖国贼。
自由派人士的观点文章很难被电台报刊等大众传媒公开发表。他们只能借网络这块平台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情怀。近五年时间,自由派知识分子在网络的言论自由度受到越来越严格的限制。他们在论坛发文越来越困难,连天涯、凯迪等一度相对开明自由的论坛也对他们的文章设下了“五关六将”。一篇内容很普通的文章都可能因含有“敏感词汇”无法响应“发送”请求„„
自由派人士对“权力”没有多少欲望。他们批评政府和专制文化不过是充当“体制森林”的啄木鸟角色,实质上是执政府“勇于说真话”的参谋和智囊,丝毫也没有“取而代之”的野心。
自由派人士反对流血的暴力革命,主张在中国推行民主法治式的政治变革,但他们的改革设计是循序渐进式的,不主张在中国一下子实行“全民直选”;而是从“基层政务官直选”、说真话政府、新闻自由、司法独立逐一实践。他们深知在没有作好必要准备的情况下做过于猛烈的急刹车,没有经受任何民主历练的普通国民缺少必要的政治眼光,“报复嫉恨”的情绪主宰政治情感,很可能上演巴勒斯坦选出“哈马斯”的悲剧。本人在近年有幸被划为自由派写手,拙作《中国的民主之路》就表明了渐进式政治变革的主张。
自由派人士对特权集团并没有毛左愤青那种“深仇大恨”心理。他们撰文抨击特权不过是基于“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良苦用心,没有取而代之的野心驱动。他们的主张虽然不利于特权集团的“急功近利”,但有利于特权集团的长远利益。他们不但不主张对特权集团实行毛左式的“流血清算”,相反还希望特权集团中的精英人士能给中国的民主变革提供领导。
自由派知识分子的最大“软肋”是缺少群众基础。他们是一群“理想主义”者,以唤醒国民、启蒙民智为己任,对浸染“实用主义”、“功利文化”和“官本位病毒”的普通国民没有多少号召力。他们的文章以“说理”为主,而讲明一个道理往往需要很长的的篇幅。今天的中国人有“不爱阅读”的毛病,没耐心看完他们不具煽惑性的长篇大论文字。所以自由派知识分子的文章读者并不多。如果今天的中国突然实行全民普选,自由派人士远远不是毛左愤青的对手。
自由派知识分子数量少且没有多少权欲,对“政权”构不成实质性的威胁,是最远离“功利”的一大社会力量。
自由派知识分子以黎明、杨恒均、韩寒为代表,体现了老中青式的“接力棒组合”。从唯心的角度来看,自由派知识分子后继有人,是一个有希望有生命力的团体。
三、中国社会的思想毒瘤——毛左愤青
改革开放的最后十年,中国步入了堕落的时代。燎原烈火样蔓延的权力腐败消耗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繁荣发展的背后潜藏的社会风险呈几何级数增长。
贪污腐败的加速蔓延催生了一个毛左集团——未来中国的最大风险种子。这个集团的主体是奴化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失意青年和城市无产者,一个有很强失落感的群体。
毛左集团的社会情感特征是强烈憎恶贪污腐败,对特权和赤裸裸的社会不公正义愤填膺;同时仇视整个上流社会。毛左集团基于知识和阅历的缺陷,不可能了解社会不公正的真实根源是落后过时的专制体制;消除社会不公正的不可替代良方是民主和法治。因此毛左们一方面大骂特权和腐败;一方面又不自主地跟着特权集团的舆论导向把攻击矛头对准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自由派知识分子和西方法治国家等“假想敌”身上,不自觉地成为特权集团在舆论界的“冲锋队员”。
毛左分子既渴望乌托邦式的社会平等;又渴望自己能跻身为特权阶层的一员。基于这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矛盾心态,他们对特权集团既恨又怕。一方面极为仇恨贪官权贵,恨不能把特权阶层砍尽杀绝;另一方面又深怕得罪能主宰他们命运的体制内人物,力求在舆论导向上和官媒保持一致,希望自己的吹鼓手角色能引起上层的注意。
毛左分子虽然游离于体制大门之外,但身上却感染了专制体制的所有病菌,在制造谎言、耍阴谋搞小动作和不择手段方面一点也不亚于体制内的腐败分子。因此他们身上集专制体制劣根性之大成,并且因其行为极端不顾后果比腐败分子更具破坏性和危险性。
毛左分子热衷于制造谎言和造谣惑众,尤其是在美化他们的精神领袖毛太阳和丑化西方法治国家时谎话连篇,无视最基本的历史国际常识。在造遥惑众方而则远远不是“无中生有”一字能够概括的。近来毛左骨干在网络扯起了迷天大谎,说什么右派阴谋对左派实施大屠杀?纵观左右两派的网络言论,多数情况下都是毛左分子鼓吹暴力喊打喊杀的,自由派知识分子则旗帜鲜明地反对血腥暴力。从某些毛左分子的不择手段来看,我总算领略到了什么叫“贼喊捉贼”。
毛左分子的行为特征是盲目排外;打着“爱国”和“民族主义”旗帜,干着伤害国家民族的“红卫兵”式暴行。他们的骨子深层欺软怕硬,在“爱国”表演上总是选择最安全的方向,对没有反抗力的假想对手慷慨激昂。
第四篇:改革是决定军队未来
编者按: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11月24日至26日在京举行,我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整体性革命性改革全面展开。总书记在会上强调,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对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鲜明提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强调国防和军队改革是“我们回避不了的一场大考”,这些重要论述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学习路上”特推出习近平关于军队建设的讲话摘编,供网友学习领会。
【强军目标: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
——2013年3月11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做到开拓进取、改革创新。实现强军目标是一项具有很强开拓性的事业,面临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勇于探索、大胆创新、锐意改革。要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坚决推进军队各项改革,用新的理念、新的视野、新的方法、新的标准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和各项建设。
——2013年7月7日至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军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时表示
贯彻落实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关系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关系我军有效履行使命任务。要坚持在部队建设中深入贯彻落实强军目标,大力推进强军目标学习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搞好转化运用,使之成为加强部队全面建设、深化部队改革创新、推进军事斗争准备的强劲动力。各级党委要发挥在实现强军目标中的核心领导作用,着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要推动贯彻落实强军目标向基层拓展、向末端延伸,发挥广大官兵为实现强军目标而奋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打牢实现强军目标的坚实基础。
——2013年8月29日,习近平在沈阳军区机关,接见驻沈阳部队师以上干部,听取沈阳军区工作汇报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用强军目标审视改革、以强军目标引领改革、围绕强军目标推进改革。
——2014年3月15日,习近平在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讲话 要抓好全军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政治意识、阵地意识、大局意识,努力学军事、学指挥、学科技,努力建设对党绝对忠诚、聚焦打仗有力、作风形象良好的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队伍。
——2014年10月30日,习近平出席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全军将士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忠实履行保卫祖国安全和人民和平生活的神圣职责,忠实执行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我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现在,我国进入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放眼世界,纵观全局,审时度势,应对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强军目标和军事战略方针,履行好军队使命任务,都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2015年11月26日,习近平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要深入贯彻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动员全军和各方面力量,坚定信心、凝聚意志,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2015年11月26日,习近平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
【强军之魂:听党指挥】
我军是党缔造的,80多年来我军之所以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的就是靠党的坚强领导。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关系我军性质和宗旨、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是我军的立军之本和建军之魂。
——2012年11月,总书记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强调
要坚持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部队,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弘扬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本色。
——2012年12月5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二炮兵第八次党代会代表时的讲话
要始终扭住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以积极主动的工作占领部队思想阵地、文化阵地、舆论阵地,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
——2013年8月29日,习近平在沈阳军区机关,接见驻沈阳部队师以上干部,听取沈阳军区工作汇报
我军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艰难困苦、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的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这是我军的军魂和命根子,永远不能变,永远不能丢。军队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也是对军队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确保全军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
——2013年11月6日,习近平在北京接见全军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代表时说
牢固树立随时准备打仗思想,坚持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着力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不断增强能打仗、打胜仗的实际本领;像他们那样,始终保持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认真钻研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练就新本领,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一流业绩。
——2014年8月,习近平签署命令 给1个单位、1名个人授予荣誉称号
要深刻吸取徐才厚案件的惨痛教训,从思想、政治、组织、作风上彻底肃清徐才厚案件的恶劣影响。要以徐才厚、**案件为反面教材开展警示教育,使各级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切实引以为戒。要把铸牢军魂抓得紧而又紧,确保部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
——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在南京军区机关视察时说
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实行革命的政治工作,保证了我军始终是党的绝对领导下的革命军队,为我军战胜强大敌人和艰难险阻提供了不竭力量,使我军始终保持了人民军队的本色和作风。
——2014年10月30日,习近平出席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时说 新形势下军事外交在国家外交和安全战略全局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地位更加突出。希望大家强化政治意识,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事外交的绝对领导,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指示,坚持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处理问题,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015年1月29日,习近平接见全军外事工作会议和武官工作会议代表时说
【强军之要:能打仗、打胜仗】
要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必须按照打仗这个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军队能够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2012年12月,总书记在广州战区考察时强调
要始终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要深入开展我军根本职能教育,真正使战斗队意识在官兵头脑中深深扎根。
——2013年7月29日,习近平来到北京军区视察听取工作汇报后强调
军队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能打仗、打胜仗来展开,成为部队战斗力的增强剂和功放器。要强化战斗队思想,把战斗力标准贯彻到军队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加强各级党组织能力建设,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官兵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
——2013年11月6日,习近平在北京接见全军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代表
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重点在铸牢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上下功夫,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培养战斗精神、提高战斗力上下功夫,在强化党的组织上下功夫,在改进作风、弘扬正气上下功夫,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可靠保证。
——2014年6月17日,习近平在接见空军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时说
要提高实战化水平,坚持从难从严训练部队,大力培育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要改作风正风气,高标准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纠治“四风”、坚决惩治腐败,始终保持人民军队良好形象。
——2014年7月30日,习近平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致以节日祝贺 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永葆旺盛革命意志和顽强战斗精神,随时准备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奉献一切,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2014年8月,习近平签署命令 给1个单位、1名个人授予荣誉称号
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坚持信息主导、体系建设,坚持自主创新、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快构建适应履行使命要求的装备体系,为实现强军梦提供强大物质技术支撑。
——2014年12月3日至4日,习近平出席全军装备工作会议时说
要坚持扭住战备训练抓基层,以作战的方式训练、以训练的方式作战,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比武竞赛等活动,加强战斗精神培育,推进强军文化建设,激励官兵争当训练尖子、技术能手、精武标兵,引导官兵争做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革命军人。
——2015年1月21日,习近平在视察驻昆明部队时强调
【强军之基: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
要着力加强作风纪律建设,抓好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落实。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部队蔚然成风。要严肃各项纪律,确保政令军令畅通。
——2013年2月4日,习近平在视察兰州军区时的讲话
要坚持按照标准更高、走在前列的要求不断把部队作风建设引向深入,努力实现作风建设根本性好转。
——2013年8月,习近平在视察沈阳战区部队时强调
要注重从制度机制上解决问题,树立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实现抓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要着力纠治发生在士兵身边的不正之风,切实把基层风气搞端正,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2013年11月28日在视察济南军区部队时的讲话
紧紧扭住作风建设,坚持严字当头改作风正风气,大力弘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下功夫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纯洁部队内部关系,着力凝聚强军兴军的强大正能量。
——2014年8月,习近平签署命令 给1个单位、1名个人授予荣誉称号
高中级干部是治军带兵的骨干,必须加强教育、管理、监督,严格考核和选拔任用。要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坚决抓好问题整改和调查处理,巩固和发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不断取得官兵满意的实效。
——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在南京军区机关视察时说
要强化法治观念,严格部队管理,狠抓条令条例贯彻落实,提高部队正规化水平。各级领导和机关要依法筹划和指导基层建设,严格按照《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开展工作,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在南京军区机关视察时说
当前,国防和军队建设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抓好落实,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使命担当,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在实现强军目标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2015年2月16日,习近平春节前夕视察看望驻西安部队时说
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今后一个时期军民融合发展,总的是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
——2015年3月12日,习近平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要坚持思想领先、坚持练兵备战、坚持严字当头、坚持以身作则,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管好部队带好兵,着力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推动强军目标在基层落地生根。
——2015年八一建军节前夕,习近平到第16集团军视察时强调
第五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五大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要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并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江泽民同志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国家要独立,不仅政治上、经济上要独立,思想文化上也要独立。”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任何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有一种普遍的社会认同和凝聚能力,以维护社会的协调和稳定。这种认同和凝聚能力主要来源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通过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想信仰和行为规范,产生凝聚和激励社会成员的巨大力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增加国际竞争力、提高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先进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振兴中华的重要力量。先进文化的核心是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这个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对于民族精神这个宝贵的精神财富、文化之魂,我们世世代代都要加以继承和发扬,并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内容。
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紧联系在一起,负担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我们要珍惜时光,刻苦学习,努力掌握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真才实学,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增强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