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思想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讲解
寿光中学
高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学习方式,“345”优质高效课堂中,要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全身心的投入,是否发现问、提出问题以及积极解决问题,是否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并有实效,围绕某一问题彼此间能否交流、讨论、倾听,并提出有效建议,是衡量“345”优质高效课堂的重要标准之一。
(二“345”课堂中,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但是,在许多课堂上,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合作。小组讨论只是教师为了使教学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完成教学设计,是以自己为中心。探究问题过于简单,没有小组合作的价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缺乏目的性的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处于消极状态,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三本课题将在高中课堂中开展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研究,以解决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流于形式等问题,探索高中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具体形式,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推动“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本课题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与实效性有机结合,是一个新的尝试。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设计多个问题,采用单选方式,就小组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度、有效性等问题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广泛的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以及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找出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分组,定期培训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一是争取小组间的零差距,做到每个小组实力相当;二是组内成员的异质互补,就是将有各种特长的学生放到一个组内,让他们取长补短,尽量做到最佳组合;三是要根据学业成绩、个性特点、守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合理差异,建立相对稳定、长期合作的学习小组,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与互助合作。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理解对方、尊重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遇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建设性的解决问题。
3、多维互动,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行之有效的讨论形式。
组内讨论:在小组同学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以小组长为主持人,也可轮流主持的方式,组织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组间交流:各小组之间对探讨问题进行作答或者提出疑惑,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教师要加强过程性评价,给予鼓励、点拨、提升。
“一帮一”结对:优秀生带着学困生学习,减少了学困生学习的困难,提高了学困生学习成绩,使之不断进步,同时弥补了教师对学困生无法一一纠正的不足,同时又帮助优秀生巩固了知识。
4、研究教师的角色定位。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导演,师生互动中,教师要深层次提问引导,把主持人和小组考虑不周、考虑不深、考虑不到的问题引向更全面、更深入、更高的层次境界。
5、建立并完善合理的评价机制,关键在于要于将多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师评、自评、互评和小组评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此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速度,完成任务的时间,讨论的参与度都会有所差异,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及时通过自己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式,给予学生鼓励。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根据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现状,按照发现问题——学习理论——实验研究——总结反思——再实验——反思形成理论的思路。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0年2月——2010年3月
针对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上的种种问题,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2、实施阶段(2010年4月——2010年10月(1初期探究阶段(2010年4月——2010年5月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具体形式的实验,各课题组成员都不定期运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进行如何合理分组的实验,并及时总结,每月组织课题组成员研讨、交流。
(2推进阶段(2010年6月——2010年9月
继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具体形式的实验,在第一阶段成果即合理分组和准确定位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合理有效的合作方法和合理的评价机制。
(3反思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0月
总结学生进行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技能、方法,初步形成理论。各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教学案例。
3、结题阶段(2010年11月——2010年12月
总结经验,形成论文和研究报告初稿;完善论文和研究报告,最后定稿。(四预期成果及成果形式:
总结出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的原则和方法;探索出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3种具体形式;明确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素质。
第二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题提出的背景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可见,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建立,解决目前课堂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
2、学生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3、合作学习的科学指导和有效规程。
4、小组合作的资源共享与能力提高。
5、解决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是在总结和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不同,时机不同,是面对信息化社会、市场经济全球化对人才素质提出新要求、新挑战的情况下,来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本课题研究突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性、与时共进性,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实际,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本课题期望通过实证研究,丰富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各学科上的运用和实践的观点。在理论上,力求以时代精神,以新的教育理念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事实和经验进行系统梳理,探索规律。在实践上,注重教学研究,加强新课程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会以多种形式呈现,有研究报告、论文、教学案例分析等,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性、示范性和实用性价值。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已有丰硕的成果,同时,在周围的同行中也有众多的研究者,我们可以博采众长,使课题设计日臻完善。
2、我校是山东省电化示范学校,教师人手一机,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学校并建有专门的多媒体教室,提供了网上阅读资源平台。
3、我校教科研风气浓厚,前一阶段完成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课题研究、“创新写作教学实验与研究”和《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结题,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研究经验。为新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与资源,相信能发挥整体效应,保质保量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4、学校领导都非常重视教育研究工作,从多方面给予人力、物力的支持,这些,都为顺利完成课题研究提供了充实的保障。
四、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2、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根据研究目标,结合我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研究内容: ①、分析教师教法对学生学法的影响,研究在不同的年段学科课堂教学中怎样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并通过典型课例总结成功经验。
②、学生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才会有较高的学习效率,才会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③、分析造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的原因,提出具体学科课堂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并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总结经验。
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目标是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按计划完成学习活动。正确使用工具书、参考书、校园网络,积累学习资料。
⑤、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使教生真正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与内涵。
4、研究过程设计
㈠准备阶段:(2017年1月-2017年2月)
(1)进行课题论证。(2)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专题座谈。(3)组织对师生的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4)撰写课题方案 ㈡实施阶段:(2017年3月-2017年12月)
(1)分组,确定对照班和实验班。(2)严格控制实验变量,做好观察记录。(3)实验数据收集整理(4)分阶段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对实验操作及时控制
㈢汇总阶段:(2018年1月-2018年2月)
(1)归类收集实验过程中各种资料、统计分析。(2)进行全面分析,撰写实验研究报告。(3)整理汇编实验成果。
5、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学生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1)文献资料法(2)行动研究法:(3)经验总结法:
6、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1)加强理论学习。(2)争取专家学者的指导。
7、预期研究成果
⑴、系列活动方案及有关研究过程的资料。⑵、课题工作报告、研究报告。
⑶、反映研究成果的师生作品、奖状证书、照片等。⑷现场展示活动:学生才艺展示、综合活动观摩。
2017/01/03
第三篇: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共同构成了英语课程总目标。在教学中,我为了能够有效的完成英语课程总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始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并力求有效。在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过程中,我认为,要使小组合作学习达到有效性,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有效的备课
教师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备课。在初中阶段,每个年级、每个班级的学情有所不同,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备课,并制定适合自己学生特点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到达有效必须要备《英语课程标准》、备方法、备学法、备学情、备问题设计等。只有做到有效备课,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有的放矢,才能使小组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二、有效的设计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到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在一节课中需要设计几个问题放在小组中进行合作,问题难度的大小等。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教材及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2-3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问题不要过多,问题难度适中,难度的把握要大于个体,小于群体。如果问题的难度小于学生个体,学生自己就可以解决,没必要进行小组合作解决。如果所设计的问题难度大于群体,也就是说超出小组集体研究能力的范围,小组合作也研究不出来结果,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就达不到有效,即合作学习无效,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就更谈不到了。只有有效的问题设计,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果,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师所制定的目标才能得以完成。
三、有效的分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说,每一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的可持续发展,小组有效合作学习重在分组和小组成员的分工。
我在研究的初始阶段,在小组分组和小组成员的分工方面,考虑的不够周全,没有进行分组,更谈不上小组分工了。问题提出后,就让同学们合作研究,结果场面十分混乱,班级几十个小喇叭一起出声讨论,声音嘈杂,还有的同学溜号,不务正业,唠嗑,更有甚者,个别学生趁乱打闹,使课堂秩序难以调控。
为此,学校领导和科研室的同事及时帮我进行了诊断,本着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的方法,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调整。首先,进行有效分组,班级按座次前后桌4人一组,全班分成若干各合作小组,由于有的班级余数不足4人,那么,就将他们分在其它组中。其次,在分组过程中,注意了组与组之间学生的知识、语言表达、整理材料等方面的能力,力求组与组之间能力水平差异不大,必要时打乱座次。第三,分组完成后,就要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任务到人,责任明确,小组内设有小组长、中心发言人、记录员、纪律管理员等,组内成员的职位不固定,采取轮换制。通过这种有效的分组和责任分工,使每个学生都有活干,小组成员各司其责,相互帮助,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及同学之间的友谊,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四、有效的倾听
在有效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严格课堂教学秩序,在一个小组成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就不要说话,要仔细倾听别人的发言内容,并将他人发言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分析他的观点是否正确,如果需要,要对发言者所阐述的观点进行恰当的补充和评价。
五、有效的调控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活动起来了,教师的位置在哪?是不是学生活动时,教师就可以置身事外。我认为,学生活动时,教师应参与到各小组的活动之中。这时老师的角色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当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出现难度的时候,或者合作学习的场面出现混乱时,教师要对学生活动进行及时而有效的调控,并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有效调控,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民主氛围的形成,有利于师生的教学相长。
总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使我的课堂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乐学、会学,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增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友谊,教学成绩不断提高。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主题教研活动总结
双城市第十一小学苗乃春
2012年4月26日,我校数学组全体成员按照学校整体工作的安排和部署,对我校承担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这一科研课题进行了教研,教研活动从早上八点开始,活动分以下几个步骤:
1、数学组关晓波老师执教《找规律》一课。
2、教育局、进修校、学校领导与数学组全体教师共同评课、研讨。
3、主持人作总结性报告。
4、教育局、进修学校领导讲话。
5、学校领导作总结。
▲ 数学组由关老师执教小组合作学习公开课《找规律》 关老师的教学设计是:
一、课件导入:苹果、汉堡、冰淇淋、可乐等有规律的排列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出示课件,联欢会教室布置情景图(教材中的主题图),观察、找规律。
三、通过摆一摆、粘一粘、考眼力,延伸到生活中的有规律的事物进行教学。(其中四次小组合作学习)
▲教育局、进修校、学校领导与数学组全体教师共同评课、研讨。▲主持人作总结性报告。
1、教学过程为:导入、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总结。
2、教师在课上指导学生活动的步骤,每个小组都井井有条,各负其责。
3、小组长的作用很大,指导组织帮助其他同学学习。
4、教学活动以贯彻数学素养的培养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课堂
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充分的活动起来,能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也能充分表现出教师的指导作用,不是借助讲解来贯彻全课。
▲教育局、进修校领导讲话。
▲学校领导作总结。
▲ 学习反思: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互助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我校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这一科研课题的研究方兴未艾,或者说只是处在初始阶段,但是,全组教师用心准备、细心思索、专心做课、精心研讨,我们坚信,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攻克这一科研课题的难关,一定会取得课题研究的新成就,一定会开启十一小学教育教学的新局面,一定会谱写出十一小整体工作的新篇章!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计划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计划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一、小组合作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便于学生间进行交流,有助于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为了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明确组内成员的分工、精选合作学习的内容、有效进行组织。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进行有效的思考,解决具体问题,实现有效的发展。要把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目标。
二、学生方面,要合理分组,明确职责、优化组合1、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存在着智力、能力、喜好等方面的差异。为了使他们能最大限度的互补学习、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我们一致同意在编组时采取将不同程度的同学分在一起,注意合理搭配,优化组合,使组内优劣互补,组外水平相当。小组内的搭配要兼顾男女比例,智力、能力的优劣和兴趣爱好的差异。使优生带动潜能生,共同进步。为合作学习小组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
2、小组内,职责明确:程度较好的同学为组长,专门安排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活动内容、发言顺序等;中等程度的同学,一名帮潜能生解决问题,一名注意收集本组同学的意见等。为了让合作学习迅速而有效,教师要长期培养小组成员的自觉和自主意识,教小组长如何组织本组同学开展合作学习,怎样处理组员们不同的意见、观点,即时归纳整理本组的学习情况等。
3、自主感悟时能让组员做到边自学边思考,遇到不懂的知识点和不会的问题把它勾画出来,通过查阅资料仍弄不懂的向本组成员请教。在学习中,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本小组的学习活动,并为小组学习献计献策,做到提问主动、讨论积极。
4、小组汇报,尽量多给潜能生机会,安排他先发言,然后是潜能生的辅导者,另一名中等生,最后是组长。在全班汇报时,让组长指定小组里不爱说的学生发言,老师及时表扬激励,比一比哪个小组每个同学参与学习做得好。下一次轮换不同的人代表本组同学汇报发言。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认真倾听,积极交流、沟通,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做必要的让步,还要学会学习别人、赞赏别人,在共同活动中进行评价。
二、教师方面,要作好合作学习的指导,培养方法和技巧
1、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要求人人明确。制定的目标不能过多、过难,要适量、适当,要根据教材和课标要求,以及学生实际而定,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切忌含糊不清,漫无边际。
2、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思考、讨论、交流,保证学生能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学习任务。
3、在学习中还要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做到别人发言时,认真倾听,评价自己时虚心接受,并能公平、公正、客观地评价别人。
4、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对每个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走访,了解各组的学习情况,并加强指导,在了解、指导的同时,要一同参与小组的学习、讨论、交流活动,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学生的合作伙伴,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师生间的友谊,还可以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5、各组汇报、交流结束后,要组织学生对各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一人发言,其他成员作补充,评价时要公平、公正、客观,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并提出自己的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小组汇报、交流、评价结束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要进行小结和总体评价,指出各小组的成绩和不足,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习中的得和失,以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方法,我们要正确的运用好这一方法,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探索和研究,让小组合作学习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