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部长蔡武解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时间:2019-05-14 15:3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化部部长蔡武解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化部部长蔡武解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第一篇:文化部部长蔡武解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文化部部长蔡武解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1-10-31 09:20

新华网北京10月23日电(记者 白瀛)10月18日在京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这是继去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今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之后,第三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文化部部长蔡武日前在京就《决定》中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内容接受了记者采访。

预计2016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记者:关于文化产业,《决定》有哪些重要论述?

蔡武:《决定》指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围绕这样一个任务,《决定》从四个方面做出了部署,一是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二是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三是推动文化科技的创新,四是扩大文化消费。

记者:《决定》强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处于一种什么态势?预计什么时候能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蔡武: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总体速度较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高。2004年至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3%,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突破了1.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8%,一些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

按照平均增速估算,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在全国范围内可以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

市场对文化产业应起“积极作用”而非“基础性作用”

记者:《决定》指出,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市场对于文化产业,为什么不是“基础性作用”,而是“积极作用”?

蔡武:在经济改革中,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讲文化产业发展时,提到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要考虑到文化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双重属性,特别是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市场在这个领域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和其他的经济领域不同,我们还要保证对市场的调控能力,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统一,这是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特殊要求,所以要强调市场的“积极作用”,而没有用经济改革中提到的“基础性作用”这一提法。

公共财政保证文化投入增幅高于经常性收入增幅

记者:围绕“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个任务,《决定》从哪些方面做了部署?

蔡武:六个方面。一是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明确提出要推进一般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的报刊社和新闻网站转企改制,拓展出版、发行、影视企业的改革成果,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要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单位的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的制度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机制,要推动一般时政类报刊社、公益性出版社、代表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文艺院团等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增强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提供服务的能力。我们的院团转企改制从来不是为了给政府甩包袱,而是为了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建立现代的强大的文化产业体系,保障国有文化单位在市场竞争中对市场的主导作用,提高国际竞争力,所以要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这就是为什么不能搞翻牌公司,不能搞假改革。不走出传统的体制,形不成合格的市场主体,提高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就成为一句空话。

二是要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重点发展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动漫游戏等产品市场,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加快培育要素市场,办好重点文化产权交易所。

三是创新文化管理体制。要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健全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加快文化立法,提高文化建设的法制化水平,要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完善文化市场管理,坚决扫除毒害人们心灵的腐朽文化垃圾。

四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要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我们要把《决定》这两句话变为政策和机制,这样我们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有财力的保障。要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资金的规模,提高各级彩票公益金运营文化事业的比重,继续执行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在全会上讨论时,文化投入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我在会上发言时反复强调,对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统一思想是前提,增加投入是保证。

五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决定》提出,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创新对外文化宣传的方式和方法,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中介机构,加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的建设,支持海外侨胞积极开展中外人文交流。

六是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这次全会上,除了强调要推动文化走出去外,还强调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之所以绵延不断,历久弥新,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始终坚持开放、包容的特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以《决定》提出,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的文化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还提出要加强文化领域智力、人才、技术的引进工作,吸收外资进入、法律法规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这是对外开放上的重大发展。

力促文化与旅游、通讯、会展、商贸、休闲等产业融合

记者:《决定》提出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的重点领域发展。文化部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有哪些?

蔡武:我们要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布局,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动漫游戏、文化会展、艺术创意、网络文化、文化产品数字制作等优势产业,引导中西部地区重点发展民族演艺、文化旅游、艺术品、工艺美术、会展节庆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加快文化产业的特色县、特色镇、特色街、特色村的建设,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园区、特色产业群的规划和建设,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水平。

要优化文化产业的投融资环境,促进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和文化资源的对接,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文化科技创新,实施一批文化创新项目,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广一批高新技术的成果,要大力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通讯、会展、商贸、教育、培训、休闲等产业的融合,引导文化企业开发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热点,培养文化消费的主体,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积极借鉴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理念和经验,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项目,精心打造我们自己的文化品牌,加强营销网络和进出口平台建设,增强文化企业的竞争力。

第二篇:理论沙龙(第11期)文化部部长蔡武解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理 论 沙 龙

第11期(总第66期)

中共常山县委宣传部

2011年10月26日

文化部部长蔡武解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这是继去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今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之后,第三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一、《决定》中关于文化产业的重要论述

《决定》指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使之

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围绕这样一个任务,《决定》从四个方面做出了部署,一是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二是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三是推动文化科技的创新,四是扩大文化消费。

二、预计2016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决定》强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总体速度较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高。2004年至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3%,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突破了1.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8%,一些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

按照平均增速估算,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在全国范围内可以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

三、市场对文化产业应起“积极作用”而非“基础性作用” 《决定》指出,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在经济改革中,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讲文化产业发展时,提到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要考虑到文化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双重属性,特别是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市场在这个领域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和其他的经济领域不同,我们还要保证对市场的调控能力,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统一,这是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特殊要求,所以要强调市场的“积极作用”,而没有用经济改革中提到的“基础性作用”这一提法。

四、公共财政保证文化投入增幅高于经常性收入增幅 围绕“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个任务,《决定》从六个方面做了部署。

一是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明确提出要推进一般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的报刊社和新闻网站转企改制,拓展出版、发行、影视企业的改革成果,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要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单位的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的制度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机制,要推动一般时政类报刊社、公益性出版社、代表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文艺院团等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增强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提供服务的能力。我们的院团转企改制从来不是为了给政府甩包袱,而是为了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建立现代的强大的文化产业体系,保障国有文化单位在市场竞争中对市场的主导作用,提高国际竞争力,所以要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这就是为什么不能搞翻牌公司,不能搞假改革。不走出传统的体制,形不成合格的市场主体,提高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就成为一句空话。

二是要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重点发展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动漫游戏等产品市场,发

展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加快培育要素市场,办好重点文化产权交易所。

三是创新文化管理体制。要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健全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加快文化立法,提高文化建设的法制化水平,要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完善文化市场管理,坚决扫除毒害人们心灵的腐朽文化垃圾。

四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要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我们要把《决定》这两句话变为政策和机制,这样我们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有财力的保障。要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资金的规模,提高各级彩票公益金运营文化事业的比重,继续执行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

五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决定》提出,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创新对外文化宣传的方式和方法,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中介机构,加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的建设,支持海外侨胞积极开展中外人文交流。

六是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这次全会上,除了强调要推动文化走出去外,还强调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之所以绵延不断,历久弥新,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始终坚持开放、包容的特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以《决定》提出,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的文化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还提出要加强文化领域智力、人才、技术的引进工作,吸收外资进入、法律法规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这是对外开放上的重大发展。

五、力促文化与旅游、通讯、会展、商贸、休闲等产业融合

《决定》提出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的重点领域发展。文化部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有:

一要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布局。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动漫游戏、文化会展、艺术创意、网络文化、文化产品数字制作等优势产业,引导中西部地区重点发展民族演艺、文化旅游、艺术品、工艺美术、会展节庆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加快文化产业的特色县、特色镇、特色街、特色村的建设,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园区、特色产业群的规划和建设,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水平。

二要优化文化产业的投融资环境。促进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和文化资源的对接,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文化科技创新,实施一批文化创新项目,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广一批高新技术的成果。要大力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通讯、会展、商贸、教育、培训、休闲等产业的融合,引导文化企业开发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热点,培养文化消费的主体,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积极借鉴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理念和经验,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项目,精心打造我们自己的文化品牌,加强营销网络和进出口平台建设,增强文化企业的竞争力。

抄送:各乡镇、部门

签发:王群峰

整理编校:徐功富

第三篇: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李长春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制定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着力稳物价、调结构、保民生、促和谐,推动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全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全会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全会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全会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全会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提出了到二0二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号召全党全国为实现这个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全会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全会提出,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要坚持正确创作方向,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全会提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全会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

全会提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要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

全会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要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发挥文化战线全体共产党员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

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防范各种潜在风险,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全会号召,全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满怀信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李长春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制定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着力稳物价、调结构、保民生、促和谐,推动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会议号召,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和全会通过的《决

定》,全面总结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备受关注。

全会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出了基本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主要有两个:即总体战略目标和为实现总体战略目标打下坚实基础而制定的到2020年要实现的目标。

针对当前文化建设中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重大措施:

1、‚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2、‚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3、‚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4、‚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5、‚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6、‚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全会做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的重要表述,对于进一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

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2、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全会提出了四个主要工作方向:

1、创作生产更多的优秀作品。

2、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围绕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全会作出多项具体部署,强调一要‚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二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3、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全会对发展文化产业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二是‚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

4、加快培养造就文化人才队伍。面对文化改革发展新目标、新任务,全会对文化领域的队伍和人才建设再次作出部署。一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二要‚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

中共中央编译局秘书长杨金海同志指出: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的文化自觉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文化自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标志党对文化战略制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原国家发改委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齐勇锋指出,中央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具有两重背景,今后衡量中国成为‚文化强国‚有五个标准。

两重背景指的是:中央提出‚文化强国‛的目标有国际、国内两大背景。

五个标准指的是:一是文化、艺术、哲学、社会科学高度繁荣,形成一批有世界影响力、广泛传播的文化艺术精品、作品和节目,而且这些作品不断涌现。二是文化产业的规模大幅提升,文化企业的竞争力大幅提高,文化企业的经济规模应该占到GDP比重的8%到10%左右,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集团,在世界文化产业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三是文化人才辈出、济济一堂,涌现出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大师,形成有中国风格、国际表达的文化艺术流派、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发展局面。四是文化版权贸易由净进口变为净出口,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世界文化贸易当中发挥主导作用。五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幅提高,能够提出引领国际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的议题,在构建国际新秩序当中发挥作用。目前的国际议题主要有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中国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后,应该在议题的提出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发挥更多积极的作用。

曾经来我县讲学的中央党校党建部博导张希贤教授指出,《决定》共有四大时代亮点。

亮点一: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新型文化的时代命题。

亮点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质是建设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新文化。

亮点三: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网络文化,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生力量,是此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重要任务。

亮点四:在新中国建设的伟大进程中,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

第五篇:解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解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版

任登第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我们党举行了十七届六中全会。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号召全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努力奋斗。这是我党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盛会,对于加速我国小康社会建设、促进大同社会的早日实现,必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十七届六中全会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给予极高的重视。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过程,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在学习六中全会文件中,有的同志提出,六中全会提出,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忠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提到“灵魂、“精髓”、“决定”的高度,这同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什么关系?

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很多同志对这二者的关系搞不明白。其实,如果我们认真地研究一番,我们就会看到,这两件事是一,不是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说的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四大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从相上看,就是从表面现象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这四个部分,没有一个公开表明自己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体上看,就是从本质上看,这四部分讲的完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先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我们党靠马克思主义起家,称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从1921至1927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1949至197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以马克思主义或者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走的是西方革命和建设道路,都失败了。在从1927至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1978至现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优秀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走的是中国自己的革命和建设道路,都成功了。从两次失败和两次成功的实践经验中,我们认识到,只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借鉴和吸收世界文化有用成分为指导,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成功。这是中国共产党生存和发展之道(根本规律)。我们现在所讲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而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现在,在党的文件中,在领导同志的讲话中,都强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辙落实科学发展观。正是这三个部分构成中国马克思主义,并且在实际上也是以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导,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完全来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事实真相,是言之有据的。

马克思主义来源于西方文化。西方文化的基因是以物为本,以斗为贵。马克思主义重解决制度问题,轻解决教育人的问题,认为只要用暴力消灭了资本主义制度,就能解决资本主义的问题,人类就能进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中国文化的基因是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人为本的第一要务是教育人,认为只要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好人,使人人成为有道德的人,资本主义的弊病问题、政治民主问题,都能很好地解决。如果不把人教育好,即使把资本主义推翻了,让自私自利的人掌管企业,仍然是换汤不换药,甚至比老的资本家还坏。苏联就是这个样子。如果不把人教育好,让自私自利的人去竞选领导人,不管谁上台都只能为自己或者自己的集团服务,绝对不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西方国家的所谓民主,就是这个样子。马克思主义的使命是消灭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和一切私有制,中国马克思主义恰恰相反,是要发展这些,这是事实,毋庸讳言。因此,通过现象看本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实际上讲的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导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这不仅是从理论上讲的,更重要的是从实践上讲的。

再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论述,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这样的共识,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以人为本的和谐的有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主义。这个定义完全属于中国范畴,其中,以人为本与和谐(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基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以中国文化为主导;有商品货币关系是中国的现实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是从西方引进来的,这里讲的社会主义,已经不是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而是邓小平创立的中国社会主义。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包括以暴力推翻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和以消灭资本主义和一切私有制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消灭剥削,达到共同富裕。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全是中国自己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两部分构成。中国特色有其固有的代表和内涵。只有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能够代表中国,只有以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表中国。中国文化的纲领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五伦是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常是仁义礼智信。四维是礼义廉耻。八德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指导社会主义,建设我们的国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驾驭市场经济,建设和谐社会、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就是由孔老夫子转述的中国远古时期曾经实行过的大同社会。

再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国人讲的爱国主义,就是热爱中国的山河大地,热爱中国的人民,特别重要的是热爱中国的历史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西方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对中国大举入侵的危急时刻,大骂中国的历史是吃人的历史,大骂中国的文化是吃人的文化,并且发出“打倒孔家店”的狂叫,完完全全为敌人的侵略鸣锣开道,这种种人能够说是爱国主义者吗?关于什么是中国的民族精神,有多种说法,纵观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5000年文明史,我们看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就是《易经》上讲的“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需要指出的是,《易经》上讲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由此可见,这一条说的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再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长期以来,在我们党内形成一种陋习,大凡中央提出一个新观点或者新思想,有人总是要在马克思那里找方位和根据。“八荣八耻”发表以后,这样的文章不多见了,因为从马克思那里实在找不出“八荣八耻”的影子。“八荣八耻”完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这是普通常识。但是,有人却在科学问题上挑刺,说什么中国文化中没有科学,“八荣八耻”中的“以崇尚科学为荣”,来源于西方文化,企图以此来否定“八荣八耻”的完全中国文化性质。须知,科学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从社会科学来说,以中国文化为指导的中国社会科学,高于和优于西方社会科学几千年。说中国没有科学的人,从个别性的前提得出一般性的结论,把自然科学当做科学的全体。这本身就犯了逻辑错误。这是一。其二,单就自然科学来说,科学技术最早的发源地在中国。火药等四大发明出自中国,而不是出自西方国家。近代以来,西方在机器和科学技术方面,确实比我们发达。科技发达了,给我们生活上带来很多方便,这是事实。但是,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太多,我们得到的又是极其微少,真正是得不偿失。有少数人责怪我们的老祖宗为什么不在科技上求发展,为什么不继续发展科学技术,让西方人后来居上呢?我们的祖先知道,科学技术发展到最后,如果圣贤教育跟不上,悲惨世界就跟着来了。这就是说,科学技术早一天达到最高峰,地球就早一天毁灭。中国古圣先贤不愿意看到这个事实真相,把科学技术这一门放弃了,加强人文教育,对伦理、道德教育特别注重。这是真有智慧、真有慈悲心的选择。近代以来,中国在科技方面是落后了,但是,并不能据此就说中国没有科学。

综上所述,我们清楚地看到,从本质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述。如果运用体、相、用的方法观察,更是一清二楚。这里说的体是指本体,就是本质;相是指表现,就是现象;用是指作用。从体、相、用来看,我们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用,是促进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建设。概括成一句话来说,就是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速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大同社会早日实现。这就是结论。也许有同志不赞成这个看法,那好,欢迎再来一个说法,我们共同研究,力求达到共识。

弄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实义之后,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就不需要另搞一套教材和方法,按老祖宗的教诲办就行了。儒学概论《三字经》教导说:“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儒释道三家组成,这三家都有自己的经典,都有自己的根茎枝叶花果,都有自己的根,其中,作为这三家共有的根是《弟子规》,就是建设高楼大厦的第一层地基。《弟子规》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是人人必须扎好的根。不管什么人,不管从事哪个行业的工作,首先要做好人,才能做好事。《弟子规》本来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小学读本,为什么要求大家都学习呢?这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丢弃100多年了,大家都没有学习过《弟子规》,都需要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因此,作为补课,每一个人特别是大人都必须首先学习《弟子规》,然后根据需要再学习四书及其他经典。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已经成为全党全国的共同呼声。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全党和全国掀起学习《弟子规》的新高潮,不要很久,就会把我们国家建设成和谐的大家庭,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会早日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加速建成大同社会。让我们共同努力吧!(2011年10月27日)

下载文化部部长蔡武解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部部长蔡武解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三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之三 建设“文化强国”两重背景五个标准 从国内层面看,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我们提出全面建设小康......

    解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解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一、什么是文化二、文化的重要性1、关系一个民族、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利比亚(卡扎菲没有信用,先是当苏联的前哨,国际信用严重透支)2、决定一......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资料 在深入开展学习活动的同时,文化部要把全会确定的方针政策、工作部署和措施要求落到实处,转化为具体的工作项目,主要举措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深入推......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模版]

    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全体会议公报(全文) 新华网北京10月18日电 (授权发布)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十七届六中全会闭幕 文化在战略层面意义凸显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将于今日闭幕。有分析指出,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什么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什么?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指出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以......

    解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文化建设

    解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文化建设 解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文化建设 文章导读:中华民族历来就有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国历来提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东明县公安局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10月28日下午,东明县公安局召开党委扩大会,专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县政府党组成员、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刘顺海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