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院抗菌药物管理考核标准
余江县人民医院合理用药考核办法
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经济、有效,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余江县人民医院抗菌药物分级分类使用管理办法》,特制定考核方案,具体如下:
一、日常检查范围及内容
(一)检查范围:全院门诊处方、运行病历、终末病历。(二)检查内容:
1、抗菌药物分级应用;
2、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
3、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
4、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
5、使用量异常增长的抗菌药物;
6、连续两个月使用量排名,始终居于异常前列的抗菌药物;
7、临床经常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中成药物;
8、药物严重不良反应频繁发生的抗菌药物。
二、检查标准
(一)抗菌药物分级应用
1、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应符合《余江县人民医院抗菌药物分级分类使用管理办法》的要求。
2、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局部感染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3、门诊处方不得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4、临床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由具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资格的医生填写《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意见》,并将其附在病历中,病程记录中必须有相关主任查房意见。
4、限制级抗菌药物如发现超常使用或有潜在风险的,可升级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5、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根据点评结果,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
(二)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
1、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应严格按照《卫生部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表》执行。
2、预防性抗菌药物必须在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
3、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
4、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的,应不超过24小时。
5、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6、I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对违反上述规定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三)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
1、经验性治疗仅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
2、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该类药物。
3、不得将氟喹诺酮类药物用作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对违反上述规定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四)对抗菌药物用量进行动态监测和用量超常预警通报
1、使用量异常增长的抗菌药物;
2、连续两个月使用量排名位居于前列的抗菌药物;
3、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
4、药物严重不良反应频繁发生的抗菌药物。
药剂科每月对抗菌药物销售数量和金额进行排名,并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如发现出现使用量异常增长的、随时监测其销量并对医师进行警告;使用量排名连续两个月居于前列,限量供应并对使用排名前列的医师进行警告,三个月仍居前列者暂停使用;发现企业违规销售的药品进行清退;对频繁发生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进行清退。
(五)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用药不适宜处方:
1、适应证不适宜的;
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
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
4、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
5、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6、联合用药不适宜的;
7、重复给药的;
8、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
9、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根据情况采取教育培训、批评等措施,并给予其考核周期;一个考核周期内5次以上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应当认定为医师定期考核不合格,离岗参加培训;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的,医院提交到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处理。
(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超常处方:
1、无适应证用药;
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
3、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
4、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的。
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三、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1)抗菌药物培训考核不合格;
(2)不按照规定开具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3)不按照规定使用药品,造成严重后果的;(4)因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牟取私利的;
余江县人民医院医务科 2015年3月9日
第二篇:医院抗菌药物管理考核标准[模版]
XXXX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检查办法
为贯彻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现制定《XXXX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检查办法》,具体规定如下:
一、日常检查范围及内容
(一)检查范围:全院门诊处方、运行病历、终末病历。(二)检查内容:
1、抗菌药物分级应用;
2、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
3、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
4、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
5、使用量异常增长的抗菌药物;
6、连续两个月使用量排名,始终居于异常前列的抗菌药物;
7、临床经常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
8、企业违规销售的抗菌药物;
9、药物严重不良反应频繁发生的抗菌药物。
二、人员资质要求
抗菌药物处方及调剂资格:执业医师和药师应参加院内组织的抗菌药物使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执业医师经考核合格后取得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经考核合格后取得抗菌药物调剂资格。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丰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肺病科等副高级及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和临床药师担任,资格由我院抗菌药物管理组负责认定。
三、检查标准
(一)抗菌药物分级应用
1、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应符合《XXXX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要求。
2、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局部感染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3、门诊处方不得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4、临床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会诊人员同意后,具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资格的医生填写《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意见》,并将其附在病历中,病程记录中必须有相关主任查房意见。
4、限制级抗菌药物如发现超常使用或有潜在风险的,可升级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5、我院组织感染、药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根据点评结果,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
(二)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
1、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应严格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卫生部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表》执行。
2、预防性抗菌药物必须在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
3、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
4、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的,应不超过24小时。
5、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6、I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对违反上述规定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三)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
1、经验性治疗仅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
2、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该类药物。
3、不得将氟喹诺酮类药物用作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对违反上述规定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四)对抗菌药物用量进行动态监测和用量超常预警通报
1、使用量异常增长的抗菌药物;
2、连续两个月使用量排名位居于前列的抗菌药物;
3、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
4、企业违规销售的抗菌药物;
5、药物严重不良反应频繁发生的抗菌药物。
药剂科每月对抗菌药物销售数量和金额进行排名,并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如发现出现使用量异常增长的、随时监测其销量并对医师进行警告;使用量排名连续两个月居于前列,限量供应并对使用排名前列的医师进行警告,三个月仍居前列者暂停使用;发现企业违规销售的药品进行清退;对频繁发生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进行清退。(五)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用药不适宜处方:
1、适应证不适宜的;
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
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
4、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
5、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6、联合用药不适宜的;
7、重复给药的;
8、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
9、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药师经处方审核后,认为存在用药不适宜时,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药师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应当拒绝调剂,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应当记录,按照有关规定报告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根据情况采取教育培训、批评等措施,并给予其考核周期;一个考核周期内5次以上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应当认定为医师定期考核不合格,离岗参加培训;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给予相应处罚。
(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超常处方:
1、无适应证用药;
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
3、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
4、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的。
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七)药师应按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医嘱,或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不得发药。
药师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医嘱,或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未进行药学干预的,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四、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1)抗菌药物培训考核不合格;
(2)不按照规定开具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3)不按照规定使用药品,造成严重后果的;(4)因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牟取私利的;
XXXX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 2011-5-15
第三篇: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制度 最新
丰南区妇幼保健院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制度
为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与管理,积极推动临床合理用药工作,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管理工作制度。
一、医院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指导、监督、管理全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
二、抗菌药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院长田爱钊组长,成员有医务、药学、感染性疾病、临床微生物、护理、医院感染管理、临床科室负责人、主任护士长等组成,并定期开展相关活动。抗菌药物管理日常管理工作负责部门:为医务和药学部门。
三、医院定期组织执业医师、药师、护士等医务人员进行有关抗菌药物知识的培训。
四、抗菌药物管理制度:
(一)我院临床应用的抗菌药物由药库统一采购供应,其他科室或者部门不得从事抗菌药物的采购、调剂活动,不得在临床使用非药学部门采购供应的抗菌药物。
(二)按照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药品。优先选用《国家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35种之内,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我院抗菌药物品种控制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不重复采购具有相似或相同药学特征的药品。其中,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控制在5个品规之内,注射剂型控制在8个品规之内,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控制在3个品规之内,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控制在4个品规之内,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控制在5个品规之内,我院抗菌药物品种及品规目录附后。
(三)医疗机构新引进抗菌药物品种,需由临床科室提交申请报告,经药库提出同意意见后,报抗菌药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由药库采购供应。
对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或者发现违规促销使用等情况的抗菌药物品种,临床科室、药学部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成员均可以提出清退或者更换意见。报抗菌药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执行。清退或者更换的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6个月内不得重新进入本机构药物采购供应目录。
(四)因特殊感染患者治疗需求,又未列入本机构药品处方集和基本药品供应目录的抗菌药物,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临时采购应当由临床科室提交申请报告,说明申请购入药品名、规格、剂型、数量和使用理由。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由药库一次性购入使用。购用数量仅限于临床用量,不得有库存。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控制申请临时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和数量,一年内5次以上申请临时采购的品种,工作组应当列入常规药品采购程序。
(五)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关于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的有关精神与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院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原则、分级管理规定等实施细则。
(六)我院应当对本机构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使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执业医师经考核合格后取得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经考核合格后取得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抗菌药物使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和考核内容应至少包括: 1)《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中国国家处方集》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及管理制度,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4)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相互作用,5)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
(七)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60%,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不超过30%,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在术前三十分钟至两小时内给药,清洁手术用药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得超过20%。使用情况按科、按个人进行统计评价。
五、监督管理机制:
1、抗菌药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药库信息科定期提供的临床、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单品种全院汇总数、分科室与医师汇总数、抗菌药物药占比等相关信息,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处方点评小组每月提供的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检查、分析、考评做相应干预措施。
2、要求医务科组织手术科室对本科室Ⅰ类切口手术和部分Ⅰ类切口手术,具体目录参见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件),制定抗菌药物用药协定,经审核后签订用药协议。
3、抗菌药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收集到的信息,依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处方点评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规定,对我院抗菌药物及处方医师做出监管决定。每个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向全院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
4、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5、医务科、药库定期向临床发布抗菌药物信息,定期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领导小组通报点评结果。
本规定从2012年8月1日起执行
丰南区妇幼保健院〇一二年八月一日
二
第四篇:医院抗菌药物自查报告
*****医院2018年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自查报告
根据《2018年河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值指标》及即《2018年河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中的各项内容与要求,在院领导高度关注及全院医务人员共同努力下,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治理活动工作逐步展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进入制度化、规范化。医院结合《2018年河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指标》中的检查内容进行了自查自纠,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为了保障该活动有效进行,医院成立了*****医院抗菌药物临床管理小组,**院长任组长,各科室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和成员。明确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质量监督与评价工作,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以及医务科、药学部、感控科等相关部门共同责任完成。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小组负责对全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医务科、药学部、感控科负责全院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点评。
二、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品规数量指标,按照卫生部和河南省制定的指标。我院药事委员会与各科室专家经过反复讨论、论证,严格按照规定确定了34个品种,41个品规,构成了*****医院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同时报备新乡市卫生局备案。医院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品规、数量指标采购抗菌药物。目标外特殊需要品种制定了临时采购程序,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经医院药事委员会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小组讨论通过后,由药学部门一次性采购使用。
三、严格控制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指标,医院根据不同科室疾病特点与科主任进行交流,签订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责任状》以保证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同时相关部门对各个科室、个人抗菌药物品种的使用进行了详细调查,医院多次对调查结果进行评价,要求科室分析整改,力争抗菌药物应用控制在合理范围。
四、医院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管理指标。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了有效的监测,为了保障所有指标落实到位,建立了监测制度,每个月由医务科、感控科、药学部等相关部门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进行抽查和点评。实现了全院各个科室,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金额、使用量排名前十位的抗菌药物品种,科室和个人各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等信息。根据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信息,设置各级医生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定期对药敏及院内感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向全院通报。
****医院 2018年8月9日
第五篇:医院抗菌药物自查自纠
无指征滥用抗生素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门诊一些发热病人,包括非感染性发热者,往往是边用抗生素治疗,边做检查。其中一些病毒性感染无抗生素使用指征,滥用抗生素现象普遍存在。比较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除对症给药外,常使用一种或两种抗生素。事实上病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占90%以上,抗生素对病毒的感染治疗是无效的。只有当病毒感染损伤了局部粘膜,致病菌入侵引起细菌感染,才需使用抗生素。选择不当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根据病情选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病人的肝、肾功能及有无过敏史。如:慢性肝病及肝功能不良的病人,应尽量避免或慎用对肝脏有损害或主要在肝脏代谢的药物,如:氯霉素、四环素、无味红霉素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肾毒性较大的氨基苷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是否对幼童、未成年人的软骨发育有损害国内外专家看法均不一致。为了对患儿负责,在有众多抗生素可供选择时,以不使用为妥。以往有过敏史的药物要慎用或不用。用药不当
3.1 用药量偏高或偏低 药物有其常用量,剂量增加时,疗效可适当提高,但毒性反应随剂量增加而加重。有的药物剂量增加,疗效并不提高。如:四环素超过机体需要量而被排泄,用量太小特别是低于最小有效量达不到药物治疗的作用。如1岁儿童服用红霉素片每次10mg,每天3次,总疗程2天。红霉素常用量25~50mg/(kg〃d)。10mg达不到有效剂量,而且易产生耐药菌株。
3.2 用药时间过长,无效而不及时更换或调换频繁 抗菌药物的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发挥抗菌作用至少需要4~5个半衰期,需2~3天。所以抗菌药物频繁更换不能发挥疗效。
3.3 给药方法不当 青霉素、先锋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等全日剂量1次静脉滴注。给药间隔时间过长,难以维持血药浓度。应根据病人的年龄及肾功能情况予以调整。不合理配伍
4.1 速效抑菌剂与繁殖期杀菌剂联合应用 繁殖期杀菌剂青霉素与氨苄青霉素联用,两者都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合用无增强作用。静止期杀菌药联合应用。庆大霉素与丁胺卡那霉素联用,两者都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作用环节相同,而其肾毒性及耳毒性增加。
4.2 青霉素与庆大霉素合用,两药混合后,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可使庆大霉素失活。青霉素与氯霉素合用,青霉素的杀菌作用可与氯霉素合用而受到阻碍。
4.3 红霉素与林可霉素合用,两药均作用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而红霉素对50s亚基的亲合力大于林可霉素,两药合用时不仅不能增强抗菌疗效,反而影响林可霉素的作用。溶媒选择不当
静脉滴注抗生素选用的溶媒不当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如:乳糖酸红霉素以10%葡萄糖液为溶媒。由于红霉素最稳定的pH值为6.0~8.0,而10%葡萄糖液的pH值为3.2~5.5,使红霉素降效。因理化性质改变引起的配伍不当
抗生素与其它药物合用,出现理化性质改变。如:青霉素G钾或钠在pH值6.0~6.5时最稳定,加入氨茶碱后混合液pH>8,使青霉素分解而失活。庆大霉素与氨茶碱注射液同瓶滴注,庆大霉素在碱性条件下作用增强,毒副作用也增加。个体给药化问题
儿童的身体及各器官功能正处于健康发育时期,尤为特殊的是新生儿必须经过一系列迅速和连续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变化,来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因此,对大多数药物的药化动力学及药效学与成人之间有显著的区别。老年人生理功能低下,在应用抗生素时,由于肾功能低下,药物排斥降低,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高,毒性也增加。并且大剂量长期应用可因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和菌群失调症。综上所述,不应凭经验选用抗生素。应当把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作为重要依据确定或改换药物。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不要受广告宣传的误导。对一些轻度感染不可盲目选用价格昂贵的新型抗菌药或进口抗菌药。为避免抗菌药的不合理应用,就要注意药物的适应证、配伍、个体差异联合用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对各临床科室排在前3名的,结合专业特点、工作量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综合评价。各医疗机构要分别在每年的1月10日和7月10日以前将上一个半年应用抗菌药物金额前3名的医师姓名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抽调专家委员会成员对上报医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评价,对存在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医师,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比例小于20%的,进行警示谈话,并由所在医疗机构在院内公示;不合理比例在20%至30%的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不合理比例在30%至40%的暂停3个月处方权,取消当年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资格;不合理比例在40%至50%的,暂停6个月处方权,低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一年;不合理比例在50%至60%的,暂停6个月执业活动,低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二年;不合理比例在60%至70%的,暂停1年执业活动,低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三年;不合理比例大于70%的,吊销其医师执业证书,并在卫生部和河南省卫生厅网站上公示。②6责任编辑:陈要逢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改进,有效遏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城阳区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经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将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专项整治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组织管理 成立抗菌药物使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职责:药品管理、指导临床用药、定期盘点药品、药品招标、处方检查、医务人员的培训等工作。
二、整治范围
我院抗菌药物的采购、临床使用及管理等。
三、整治内容
1、开展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全员培训。继续加强对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培训,加强考核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临床工作中经验用药或不按规定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国国家处方集》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不断提高全体医护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2、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对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调查: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等。
3、积极推进临床药师制,并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配备感染专业人员、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每周定期到临床科室进行督查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医师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并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协助医师做好药物鉴别遴选工作,审核用药医嘱或处方,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4、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明确的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程序,并严格执行。
5、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对抗菌药物目录进行全面梳理,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0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的复方制剂1—2种;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种,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规。因特殊感染患者治疗需求,需要使用本院采购目录以外抗菌药物的,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临时采购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经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由药械科临时一次性购入使用。
6、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5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30%;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加强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做到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1500ML时在术中追加一剂,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或根据情况总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并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类广谱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7、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每季度分析医院及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出现使用量异常增长、使用量频繁超适应症超剂量使用、企业违规销售以及频发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等情况,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8、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做到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院感科每季度将全院细菌耐药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将结果反馈各临床科室,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有效的遏制细菌耐药,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9、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合理用药督查领导小组每周对全院临床医师的处方及医嘱进行抽查、点评,每位医师抽查一份,重点抽查Ⅰ类切口手术治疗病例,每月将点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向全院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
10、对抗菌药物超常使用采取预警制度,对出现抗菌药物超长处方1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2次者领导谈话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长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暂停其抗菌药物处方权,待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恢复抗菌药物处方权。
11、将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纳入科室及医师定期考核重要内容,认真考核,严格奖惩,以推动医师合理用药,规范诊疗。并根据各科室的实际工作情况,对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进行亮化:中医骨伤科≤28%,手足创伤科≤53%,脊柱创伤科≤58%,关节外科≤53%,对超出标准的科室给予减相应质控分,低于标准的加质控分,平均分低于90分的科室将给予一票否决,且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将作为科主任及科室综合目标年终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
四、整治工作要求
各级各层领导及医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此项活动对规范与促进临床工作、迎合适时医院管理重点的重要作用,严格落实整改内容,力争在7月末完成整改与总结。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逐步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相关制度、指标体系和工作机制,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从阶段性活动逐步转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逐步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