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练习设计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选题的现实意义
1、目前小学数学课内外作业的现状:
①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②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练习、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③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
①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②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练习中变得十分必要。从课改精神出发,改革练习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练习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练习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练习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
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练习观,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研究目标
通过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数学活动的视角: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以“数学”的本源为追求,以“有效数学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目标,探寻一条有效地促进学生爱学数学、动手学数学的活动组织模式。
三、概念的界定 练习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练习有无效练习与有效练习之分。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是指能使学生快速、深刻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同时还要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课题中所指的练习包括课堂内的各种练习,如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动手练习等;同时也包括课外的练习。
四、实施策略
1.课内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课外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①课前作业。调查表明,大都的数学老师不太习惯给学生布置预习,有的老师会把上课做的教具也会给学生准备好。而我们觉得有些内容学生可以看懂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预习,有些教具学生能准备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准备。②课后作业。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布置的作业越多,学生错的也越多,因此在课外作业上我们要求少布置或不布置书面作业,而布置一些其它形式的课后作业。(1)实践性作业。实践性作业,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拓展性作业。这种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使学生主动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如在教了利息后,让学生向银行职员或家长调查,询问提前支取或延后支取的利息情况。
(3)研究性作业。通过设计一些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施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练习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地实现“练在关键”。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练习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有助于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生活性原则
练习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开放性原则
练习无论是在内容的选取还是形式的呈现,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5、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包含两个意思,首先从学生方面来考虑,练习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的学生,让差生吃饱,让优生吃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从知识系统上来考虑,练习必须要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加大难度。
六、理论依据 ①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自己的理解。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维果茨基提出:“人的心理过程的变化与他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变化是同样的”,杜威更提出“教育基于行动”。因此,以数学活动为主线,有效地开展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②“数学化”理论。
“数学化”理论认为:人们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以发现其规律,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数学化”是学生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方法和过程。学生通过“横向数学化”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又通过“纵向数学化”把符号世界一步步地完善。学生的“数学化”的进程贯穿在其所经历的数学活动中,活动是学生“数学化”的根本途径。③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4)“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就是在这一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数学活动设计,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七、研究对象 本校四年级学生。
八、研究方法
调查法:主要用于量化分析,做好前测后测记录,为制定“测量评估”指标,总结经验,提供事实依据。
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学生或班级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学生做好跟踪调查,为他们建立研究档案,以此作为研究资料。经验总结法:对实验中出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经验都要进行及时的总结,九、研究时间:2011年2月至2011年7月 第一阶段:准备 时间:2011年2月至2011年3月 主要工作:
1、拟写工作计划
2、制定实验方案
3、落实分工
4、拟写准备阶段工作情况汇报 第二阶段:实施
时间:2011年3月至2011年4月 主要工作:
1、召开会议
2、制定整体的研究计划
3、课题展示
4、阶段性报告及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
时间:2011年4月至2011年7月 主要工作:
1、课题展示
2、总结性报告及论文
十、研究成果形式
1、阶段性报告 2课题成果结题报告
3、练习设计精编
4、论文
5、教案
6、个案分析
十一、研究组成员 课题组长:许志拥
组员:涂胜群、邱春花 黄新红 黄志强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的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已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全面进行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和能力的改革,其中练习的设计也被提到了较高的要求层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并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指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将教学过程变为引发学生“练”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围绕知识重点设计数学练习,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练习,不仅可以巩固、掌握基本知识,加深理解,学会应用,养成技能技巧等,还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加强对练习设计的研究,对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乃至全面贯彻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教师中关于练习设计还存在许多偏面甚至错误的认识。一是把练习机械化、简单化。就是认为通过大量的练习,自然能取得良好的成绩;二是偏面强调所谓的“智力”、“技能”训练,忽视了基本的练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得不到一定练习的量的保证;三是狭隘地理解练习的含义,认为练习就是教学环节中的巩固练习和完成作业。本课题提出的练习不是以单纯的巩固新知、形成技能为目的,而是广义的练习,就是把数学教学全过程理解为引发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全过程的动手、动脑训练全过程。提出为学生的“学”而“练”,教师把教学思想、教学意图融会在精心设计的练习中,通过练习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二、课题的内涵
练习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研究”是针对目前小学数学设计的练习过于狭隘化、简单化,教师只重传授、数量,不重引导。课题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各课型和课内各环节以及课外的练习设计,包括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练习结构、练习手段、练习时间等方面的优化,使练习的教学功能、教育功能、发展功能、反馈功能发挥最大的效能。重难点是:如何优化练习内容和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研究的假设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研究,首先是以课程标准为准则,深入领会其精神;其次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我们要求参与数学练习设计的教师把握好大纲的尺度,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研究、设计联系内容。规定练习设计的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要有针对性。练习的数量适当,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练习的设计有层次有坡度、难易结合,也要有一些综合性富有思考性的练习题。尽量设计出符合素质教育、具有实用价值的练习,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得到发展。同时,我们认真思考如何设计好练习,做到既要整体参考教材,又要考虑练习设计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以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生长点。
四、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研究,使数学教学中的各课型和课内各环节以及课外的练习设计,包括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练习结构、练习手段、练习时间等方面得到优化。
2、优化练习设计,从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搭设“平台”,使学生敢于探究,善于突破,乐于创新。
3、深入研究数学练习设计,掌握设计规律、方法等,初步探索练习设计的模式。
五、研究的原则
(一)我们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根据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在研究中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原则。设计练习时,目的明确,从实际出发,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紧扣教学目标,精选练习,突出重点。
2.层次性原则。设计练习依据认识事物的规律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由熟到巧。
3.多样性原则。根据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单一形式的练习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练习设计形式新颖多样。
4.趣味性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的练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学生会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从而优化自己的认知活动,促进学习。根据这一原则,设计时注重练习题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愉快中获得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5.应用性原则。学习数学与学习技能一样,也要注重应用。设计练习时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把练习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从练习中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减少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
六、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练习设计的研究,按学习过程、学习内容来研究。1.根据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需要有学习新知识前的准备性练习、获取新知识的形成练习和巩固新知识的练习。2.按学习内容设计练习有:对比性练习、迁移性练习、操作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开放性练习等。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小学生心理学尤其是素质教育理念,本课题主要研究:课堂结构优化、练习内容优化、练习形式优化。
七、实施的步骤 本项实验周期为两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012年3月—7月),主要制订实施方案;进行理论学习、现状调查。
2.实践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进一步修订、完善实验方案;全面进行实验具体目标的实践研究;进行阶段性小结、完成阶段成果论文。
3.总结阶段(2013年1月—3月),全面总结评估一年多来的实验成果;撰写出实验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
1.对象:年级组数学教师、高年级学生。2.方法:个案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
九、课题的组织与管理
课题指导:昆山市教科室、学校课题组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策略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在我们课题组里,已经尝试研究了一个学期了。为了使该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我们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通过一个阶段的实验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渐渐地发生了转变。通过一个阶段的实验和研究,我们的老师在切实关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切实关注如何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地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学生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正确率、有效性在逐渐提高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现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回顾
1、课题的提出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和必经途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每堂课的练习,是完成教学任务,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课堂练习的方法,力争使课堂练习有效、高效。
2、研究目标
通过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数学活动的视角: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研究内容 ①课内练习的设计: a、课内练习设计的多样化; b、课内练习设计的兴趣化; c、课内练习设计的层次化。②课外作业的布置: a、调查性实践作业; b、操作性实践作业; c、探究性实践作业; d、应用性实践作业。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
(一)课题研究组成员的学习情况
1、加强了理论学习。
在“将教研提升到科研”层面的倡导下、在校教科研领导的指导下,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利用每周大组教研时间掀起了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的高潮。学习了《教学设计理论概述》、《教学设计环节及要求》、《教学设计格式》、《浅谈小学数学练习的有效设计》、《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设计小学数学练习》、《小学数学练习的有效性研究》、《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如何写教学反思》等科研文章。
2、加大了培训力度。
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大了数学专业业务培训力度。通过对课改前后的教材及教学用书进行对比,在全组进行说数学活动。通过说课、说教学设计、说课堂练习设计、说解题思路等形式促使每个教师对教材编排有整体的认识。
(二)阶段性的研究过程
学校领导为教师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搭建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鼓励教师多学习、多思考。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互动教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同时也促进了本课题研究的发展。(1)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参加学校数学教研组开展的校本参与式研讨,把在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困惑拿出来一起讨论,正所谓人多力量大,想出来的点子和解决的方法也很多,促进了课题的发展。(2)课题组全体成员多次观摩教师课堂教学实录。(3)课题组多次开展课题研究课。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1)论文方面:
教师的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
谢学华校长的论文 《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获市一等奖。《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获市三等奖。《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市三等奖。(2)课例方面:
教师的课例设计、反思能力加强了。例如: 刘琼琼老师的课例《百分数》 邱丽花老师的课例《年、月、日》 邱俊华老师的课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3)研究课习题编制方面:
谢学华老师设计的研究课课前复习题。邱俊华老师设计的研究课课堂反馈题。刘琼琼老师设计的研究课课堂巩固题。邱丽花老师设计的研究课课堂拓展题。
四、课题研究努力方向。
1、继续加大培训力度,不断优化课题研究教师队伍。
2、深入进行课题实验,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
4、个体自主实践。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观摩学习,组内教师都能根据所执教班级的不同情况,尝试着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再实践,反思,逐步积累经验。
5、组内互动实践。我组的教师中拟继续推出“复习课”和“试卷分析课”两节组内互动实践,践行有效性。
回顾一段来的工作,我们感到,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的研究已有了良好的开端,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课题组成员更要脚踏实地,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制定下一步工作的计划,使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下去,努力提高教科研水平。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
——学习方法研究
一、研究课题: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
二、实验的可行性分析: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理解,而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习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题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程的主旋律。
2、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逐步学会学习。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变静态学习为重视实践操作;变个体学习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实验的方向与目标、内容:
1、本课题试图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实施本模式的教学观、学生观、活动观、评价观与实施策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改变本校班级课堂教学“高耗低能”的被动局面,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乐园;提高实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实验教师的精神成长。
2、研究目标: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的新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3、研究内容
①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
②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理念、策略、流程、评价标准和特点研究。
③同一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如何采用相应变式的策略研究。
④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运用的策略研究。⑤实施本模式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素养研究。
四、实验实施的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确立“转变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传统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它过分强调和突出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学生缺少自主、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最终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销蚀。单
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课程改革推进的一个障碍,因此《课标》提出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目前推进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关键。教师在观念的转变的更新中,首先应坚决贯彻《课标》,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不利于教学的传统学习方式,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景观。其次,应深刻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必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愈来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教与学需要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在教学的各环节渗入学法指导,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方式,能针对性地克服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弱点,克服教师难以面向差异众多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扬长避短,共同提高,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学习,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到数学不在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学习数学的过程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与题海大战,而是通过讨论、钻研、发现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无穷的求知欲。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构建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教师融入学生学习过程中,站在学生中间的教学方式所取代;过去由教师控制教学活动的局面要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情绪心理学家利珀认为:“宽松、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如探索性情境、故事性情境、游戏性情境、竞争性情境、生活性情境、实践性情境、激励性情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体验成功探索的快乐。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注意调协效应、激励效应、期待效应,注意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使学生始终保持愉悦的学习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的学习,促进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协调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挑战,摆脱自身经验。
3、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1)创设悬念,激发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开放课堂,营造探究环境开放课堂,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参与中表现。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课内外和谐衔接。更重要的是要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3)开放思维,留足探究的空间。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造,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体验数学应用,培养探究精神的重要措施,所以,在教学时,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探究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
五、实施步骤
⑴在新一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针对研究内容,收集、整理有关信息资料,形成研究方案。
⑵建立健全课题研究机构,确保实验研究顺利开展。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一步认识研究的意义,明确研究目标,采取不同措施,实施验证。
⑷定期组织学习,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切实转变师生角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定期汇报交流,要求每月、每学期开一次实验汇报课,在实践中完善、总结,促进学生“探究——交流”的教学策略。做好学习、研究资料的存档工作。
⑸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协调作用,加强合作交流,不断改善知识结构。
⑹走出去、请进来,加强教研信息的沟通,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经反复实践、总结、完善,逐步形成“探究——交流” 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⑺聘请专家指导认定,总结推广研究成果。
六、实验的组织及管理:(1)学期初,课题组与担任实验的教师围绕专题共同拟定实验计划。
(2)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以新的思想指导教学实践。
(3)抓好集体备课的工作。发挥备课组的作用,集思广益,重点研究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精神。(4)加强听课评课的活动。实验教师每学年围绕教师专题开课4节以上,进行互听互评活动。
(5)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做好实验的总结工作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
石岗完小教研课题研究
单 位:_ 石岗完小__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
法研究
学科分类:_ _数 学 __ 课题负责人:__ 康国民 _ 申请日期:_ _2012.10 _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研究
一、研究课题: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
二、实验的可行性分析: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理解,而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习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题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程的主旋律。
2、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逐步学会学习。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变静态学习为重视实践操作;变个体学习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实验的方向与目标、内容:
1、本课题试图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实施本模式的教学观、学生观、活动观、评价观与实施策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改变本校班级课堂教学“高耗低能”的被动局面,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乐园;提高实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实验教师的精神成长。
2、研究目标:(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的新的学习方式。(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3、研究内容①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②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理念、策略、流程、评价标准和特点研究;③同一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如何采用相应变式的策略研究;④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运用的策略研究;⑤实施本模式教 师应具备的教学素养研究。
四、实验实施的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确立“转变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传统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它过分强调和突出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学生缺少自主、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最终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销蚀。单
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课程改革推进的一个障碍,因此《课标》提出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目前推进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关键。教师在观念的转变的更新中,首先应坚决贯彻《课标》,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不利于教学的传统学习方式,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景观。其次,应深刻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必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愈来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教与学需要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在教学的各环节渗入学法指导,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方式,能针对性地克服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弱点,克服教师难以面向差异众多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扬长避短,共同提高,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学习,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到数学不在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学习数学的过程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与题海大战,而是通过讨论、钻研、发现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无穷的求知欲。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构建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教师融入学生学习过程中,站在学生中间的教学方式所取代;过去由教师控制教学活动的局面要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情绪心理学家利珀认为:“宽松、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如探索性情境、故事性情境、游戏性情境、竞争性情境、生活性情境、实践性情境、激励性情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体验成功探索的快乐。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注意调协效应、激励效应、期待效应,注意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使学生始终保持愉悦的学习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的学习,促进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协调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挑战,摆脱自身经验。
3、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1)创设悬念,激发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2)开放课堂,营造探究环境开放课堂,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参与中表现。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课内外和谐街接。更重要的是要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3)开放思维,留足探究的空间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造,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体验数学应用,培养探究精神的重要措施,所以,在教学时,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探究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
五、实施步骤 ⑴在新一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针对研究内容,收集、整理有关信息资料,形成研究方案。⑵建立健全课题研究机构,确保实验研究顺利开展。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一步认识研究的意义,明确研究目标,采取不同措施,实施验证。⑷定期组织学习,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切实转变师生角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定期汇报交流,要求每月、每学期开一次实验汇报课,在实践中完善、总结,促进学生“探究——交流”的教学策略。做好学习、研究资料的存档工作。⑸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协调作用,加强合作交流,不断改善知识结构。⑹走出去、请进来,加强教研信息的沟通,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经反复实践、总结、完善,逐步形成“探究——交流” 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⑺聘请专家指导认定,总结推广研究成果。
六、实验的组织及管理:(1)学期初,课题组与担任实验的教师围绕专题共同拟定实验计划。(2)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以新的思想指导教学实践。(3)抓好集体备课的工作。发挥备课组的作用,集思广益,重点研究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精神。(4)加强听课评课的活动。实验教师每学年围绕教师专题开课4节以上,进行互听互评活动。(5)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做好实验的总结工作
第四篇:农村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的研究(课题先进个人论文)
《农村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的研究》
课题中期总结
桂平市垌心乡王举小学
谢拥军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数学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复习课都离不开练习。它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每堂课的练习,是完成教学任务,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就会发现在数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老师在数学练习的设计方面存在如下状况 :
1、练习单调,形式单一,以计算训练为主。
2、份量不均,随意性较大。有时多、有时少。
3、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少,课后完成多。
4、学科之间缺少沟通,不能合理的统筹安排学生的作业量。
5、作业格式随意,书写潦草。
6、注重新授作业,忽视复习巩固作业。
7、新授时作业少,复习期间作业多,学生负担重。
8、教师下水作业少,对作业难易程度不太了解。
9、反复训练多,举一反三少,不注重练习设计,过于强调练习与教材的一致性,课堂练习题大多是一些条件明确,思路单一,结论明确的封闭性习题。
10、书面作业多,其他形式的作业少。
基于上述现象,我们认为有必要对练习重要性的再认识和对练习现状的重新反思,因此我们课题组提出了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练习的有效性研究,力图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练习观,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确 立效率意识,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轻负担高质量,推进素质教育”这一主题。
二、过程设计
我校为了推进我校科研科研工作,多次参加了教育部重点课题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数学学科特色建设的研究”课题的子课题《农村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的研究》。在学校课题启动后,我们学校立刻成立了课题小组,认真学习了教育部重点课题的总课题方案,对照新的课程理念,经过全面的课堂教学分析,反复了思考,最后确立了《农村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的研究》子课题。为了顺利有效地开展研究,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并进行了具体分工。课题组成员通力合作,积极搜集资料,查找理论依据。由谢拥军政府校长拟稿,制定了课题方案,经过课题组成员讨论,完成了开题报告。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我组教师利用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和小组学习等不同的形式。学习了课改《纲要》、《数学新课程标准》及有关书籍和文章;与当前课改紧密联系的优秀课例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认识水平。观看了特级教师吴正宪《统计中的平均数》等课例的录象,学习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做到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让课题组成员深刻理解了《农村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的研究》课题中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进一步增强科研能力,建立科研信心。组内定期开展科研活动,为了保证开展课题研讨课的质量,我们规定每次的教研活 动都要做到“四个要”:一要集体备课,二要全员听课,三要说课反思,四要重视评课。每节研讨课都采用“个人构思——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的备课方式。充分挖掘资源,深入研究文本,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注意学习内容的组合,使课堂教学更有效。通过课后反思,总结一节课的得与失,为改进今后的课堂教学设计。努力上好展示课,力求做到提高课堂实效性为目标,探索一种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促进不同层次学生都有发展的课堂练习教学模式。
三、研究成果
一年来,经过组内成员的理论学习与实践,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进一步提高了认识。
(一)理论成果:
1、设计时首先是以教学大纲为准则,深入领会大纲的精神。其次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我们要求参与课堂练习设计的教师要把握大纲的尺度,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研究、设计练习内容。规定练习设计的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要有针对性。练习的数量适当,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结合,要有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和稍有变化的练习,也要有一些综合性和富有思考性的练习题,但不能过于繁难。尽量设计出符合素质教育、具有实用价值的练习,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得到发展。
2、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对课堂练习设计的研究是使 学生更好地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使学生通过不同的练习促进新知识的掌握。我们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开放性的素材,精心地设计课堂练习,使课堂练习丰富起来,活起来,开放起来,生活起来,生动有趣起来教师要结合教学设计贴近生活,富于思考灵活多样化的练习。
3、练习是一种数学活动,要体现“做”数学。练习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不要培养做题的“机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练习设计要符合不同学生的水平,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4、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教育行为的转变。
(1)树立起现代数学教学观。
(2)改变了传统的练习方式。
(3)改变了传统的学生观。
5、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1)我们从教学中的“练习的有效性”问题出发,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寻找提高练习有效的途径,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和交流、不断改善教学行为。提升了老师们的教学意识和教学水平。
(2)本课题开展研究以来,课题组教师的科研素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和思考力有了一定的发展。课题成员先后写了反思,论文。
2.实验成果
课堂教学练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1)练习的生活化趣味化
要使课堂练习生活化,使学生把数学知识成功地实践到生活中去,把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前提就是要精心地设计课堂练习。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开放性的素材,练习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要使学生感兴趣,要能直接反映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根据学生喜新、好奇、好强、好胜等特点,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练习,在注重实效的同时,对练习的层次、方式科学安排,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数学兴趣。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当医生,设计判断题;让学生当法官,设计操作实验题,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练习。也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如运用猜谜语、讲故事、摘取智慧星、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这种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的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如:在二年级《分米和厘米的认识》练习设计是以日记形式,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 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先让学生利用知识独立思考,日记的问题使他们笑得前仰后合。尔后交流发现的问题,并改正过来。
2.练习的多样化
比如在计算上我们反对过度的练习,但熟能生巧,计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适度的练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在用的过程中逐渐被接受和内化。我们可以在练习形式多样性和趣味性方面下功夫,提高练习的操作性,做到教、学、做合一;在练习多样化上下功夫,增强练习的游戏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寓学于乐。让多样化的练习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变以前的“要我练”为现在的“我喜欢练”,把练习过程变成小竞赛,挑战同学,挑战自己;把练习变成技巧的探索,我发现,我总结,我成功;把练习变成是小游戏,我游戏,我快乐,我喜欢。这样通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性,来巩固计算技能,学生的计算技能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练习的多样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设计
(一)按照学习过程来设计练习。1.准备性练习。
为了缩短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促进知识的迁移,在学习新知识前,应根据新学知识所必要的基础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新课前的准备性练习。在学习“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为了排除学生根据个位上的特征来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2、5整除的干扰,在学习前设计如下练习。下列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13、36、16、93、42、29、24、39使学生看到,个位上是3、6、9的数不一定能被3整除,个位上不是3、6、9的数也不一定不能被3整除,从而为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做好准备。学习前的良好准备,把学生引入最佳的认知状态,再稍加点拨、诱发,便会水到渠成了。.形成性练习。为了促使新知识与学生认识结构中已有前观念,建立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在学习新知识时,应根据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学习新知识的形成练习。如:学习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根据知识的逻辑结构,应帮助学生认识面积、面积单位和长方形的面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应用具体感知,经概括表象,到规则抽象。下面的练习设计可看到学生的知识是怎样在有意义的学习材料的操作和练习过程形成的。
(1)具体
感
知
(学
生
动
手
操
作)。
①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面积。
②用12个(或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摆成一个长方形,说出它的(长
2、宽)
和
概面
积括
各
是表
多象
少
?。
①口答:一个长方形长里正好摆5个1平方厘米,宽里正好摆3个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各是多少?
②再现在现平面图形要求学生说出下图的面积各是多少?(每个方格表示1平(3方)
规
厘
则
抽米
象)。
在上述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测量,说出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并说出测量的方法,从而抽象概括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3.巩
固
性
练
习。
为了及时有效的巩固所学新知识,应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设计有针对
性的单
项
练
习。
例如,学习小数乘法时,可以针对其重难点设计下面题目。(1)说出下列各算式来有几位小数?
4×0.3()
6.5×0.03()
43.3×4.l()
(2)在下面算式的积里点上小数点。
12.6×2.3=2898
1.26×2.3=2898
1.26×0.23=2898
(3)
l.21×26=()
0.121×2.6=()
12.1×2.6=()在局部的专项练习或独立的模仿练习基础上,再根据新知识的特点适当进行一些变式练习和对比练习。
(二)、按
学习
内
容
设
计
练
习
学习内容的类型不同,练习设计有其不同的要求。概念学习的练习应着眼于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法则学习的练习应着眼于理解法则、掌握操作的应用题的练习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比如:应用题一方面要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正确性。例如:在学习“玩具厂计划生产1000件玩具,已经生产了4天,每天生产210件,还要生产多少件才能完成计划?”这道应用题时,除了模仿练习外,还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自行车厂要装配6OO辆自行车,已经装配了9天,平均每天装配72辆,自行车厂完成装配情况如何?使学生懂得要判断装配情况如何,就要用实际的装配产量与计划装配的产量进行比较。实际产量-计划产量=超过产量,计划产量-实际产量=还要生产的数量。从而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正确思考方法。
另一方面要防止解题方法模式化,防止思维定势。如为纠正学生在解答应用题中“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倾向。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小华有9张邮票,比小强多3张,小强有多少张邮票?小华有9张邮票,比小强少3张,小强有多少张邮票?从而使学生懂得审题的重要性,改变学生育目 机械模仿的不良习惯。
(三)、按
学习的反
馈
设
计
练
习
新授课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行有效地调控,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l.
对
比
练
习
对表面相似的内容,学生学习时,容易彼此混淆,如带分数的加减法和带分数的乘法;求一倍数与求几倍数的应用题等,要通过题目对比练习,培养2分.
化
判的断
能
练力。
习
对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心理因素所产生的错误,可以通过辩错、改错的练习,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例如:学习习近平均数问题后,设计这样的选择题:某工人一、二月份生产零件350个,三月份生产210个零件,四月份生产220个零件。平均每月生产多少个零件?(1)(350-210+220)÷3(2)(350×2+210+220)÷4(3)(350+210+220)÷4 从辨错、改错中,使学生懂得求平均数问题的关键。以上我们按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和学习反馈简述了我们在新授课练习设计的一些做法,在实际的设中应是整体性的统一研究和考虑,以求最佳的效果。
3.练习的层次化
层次练习能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推动思维多层面逐步深入地发展,使知识和能力不断升华.教师可根据知识结构的繁简和理解程度的难易,把包含在知识和规律内的复杂和隐蔽的内涵,层层剥离,进行多层面的展开,逐级推进和激发,既使练习由表及里,深入清晰地揭示出整体知识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又可训练学生思维的广 阔性和深刻性。
4.练习的兴趣化
兴趣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重要影响的非智力因素。数学学习兴趣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品质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有效数学学习活动的前提,是教育的人文精神的体现。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具有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兴趣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学生一旦有了数学兴趣,就会积极地去实践,这对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四.问题与思考
1、在设计课堂练习时,难度掌握不好,尤其是拔高题的难度,有时会设计的很难,有时学生会觉得很容易。
2、还需要加强强理论方面的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注意练习的有效性,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老师练习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又受应试教育的束缚,练习在内容和形式上难以突破,总是习惯按题型练习。
第五篇:校本小课题: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研究实验计划
校本小课题: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研究”
课
题
实
验
计
划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研究》课题实验计划
一、练习设计有效性研究的提出
数学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复习课都离不开练习。它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每堂课的练习,是完成教学任务,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发现在数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1、练习单调,形式单一,以计算训练为主。
2、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少,课后完成多。
3、注重新授作业,忽视复习巩固作业。
4、新授时作业少,复习期间作业多,学生负担重。
5、反复训练多,举一反三少,不注重练习设计,过于强调练习与教材的一致性,课堂练习题大多是一些条件明确,思路单一,结论明确的封闭性习题。
6、书面作业多,其他形式的作业少。基于上述现象,我认为有必要对练习重要性的再认识和对练习现状的重新反思,因此提出了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力图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练习观,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确立效率意识,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
二、练习设计有效性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不同教学内容练习的重难点及练习的多种形式,从而使课堂的练习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探索多种课外作业的形式,提高作业效率。
(3)、通过实践研究,转变教师、学生的教与学方式,以期形成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有效策略。
(4)有效教学理论
三、练习有效性研究的实施措施
(一)课内练习有效性的实施措施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在“点”上突破
“点”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重难点,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从现状出发,根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使教学过程突出重点,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对重点内容可采用集中性练习,对难点既要抓住关键,又要适当分散。
2、在“巧”上探索
课堂练习要讲究技巧,盲目的练是低效的,练习要有针对性,练习得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那些易混淆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加以辨析。
3、在“趣”上调控
课堂练习不能只重数量而轻质量,要在“精”和”趣”字上下功夫。如果练习缺乏精心设计,只是重复的,大量的“题海战术”,只能加重学生的负担,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这时教师不能只关注习题的本身,应设计一些新颖的、趣味的,具有挑战性的练习。
4、在“展”上延伸。
在课堂练习中,适当增加一些原创题。让学生综合地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有一定难度的习题(针对一部分学生),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探索、创新精神。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二)、课外练习有效性的实施措施
1、课前作业。结合本班学生实际适当布置前置性作业。
2、课后作业。课外作业上我们尽量少布置或不布置书面作业,而布置一些其它形式的课后作业。
(1)实践性作业。实践性作业,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拓展性作业。这类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学生能主动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3)研究性作业。通过设计一些典型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特色创新之处: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
四、课题实验的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9月初---2011年9月底)
(1)确定实验班,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2)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3)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实施阶段(2011年10月初---2012年4月底):
(1)按实施方案分两个阶段(两个学期)进行实验。
(2)进行有关理论学习。
(3)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研讨。
3、总结阶段(2012年5月初---2012年7月):
完成各项成果资料工作,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成果论证工作。
五、成果形式
1、阶段性总结、2课题成果结题报告
3、练习设计精编
4、论文
5、教案、6、案例分析
六、实验达到的预期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能基本把握小学数学练习有效教学基本策略,改进小学数学练习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养成不断反思和总结小学数学练习课有效教学的习惯;通过对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方式的研究,灵活运用有效指导、有效练习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同时也促使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