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

时间:2019-05-13 17:00: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

第一篇: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索应用题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索应用题

一、选题的背景和动因

从教以来深深感觉到,应用题对小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多数学生读完题不知从何下 手,面对题目一筹莫展,其实,应用题的内容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密切 相干,所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索应用题,是学会解应用题的关键。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
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素质,而且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使学 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小 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数学的合理性,利用生活中的经验解决应用题,达成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和谐同步。

从 20 世纪中期兴起的人本主义教育观把主体意识推到极致,认为教育是为学生个人自由 的发展提供服务的提倡学生在爱教育过程中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奋斗,最终达到自我 实现,奠定了“综合性学习”,倡导创造能力的理论基础,现代课程观认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应 用于生活,特别是小学应用题更是生活的缩影,一起探索其所不知道的过程,从而实现认识 领域的拓展和延伸,而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师所知道的过程。联合国教科组织,国际教育 发展委员会提出的“终生学习”、“全人发展”等思路,在教育的空间和时间两个纬度上,加强 教育和实际的联系,把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生活的联系,把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乃至整 个社会和人的一生。就我们数学教学而言,它传承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特点,在内容上,一味地给下一代传授 人类已经取得的科学知识和应用这些知识经验化了的技能,而舍弃了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和 方法,使其失去了亲自探索和发现锻炼的机会;在组织形式上,沿袭了几十年来夸美纽斯老 人家创立的“班级授课制”,以致“整段的时间被铃声打碎,连贯的空间被围墙隔开”,学 生在同一片天空中呼吸着同一种空气,几年以后成了同一种模子中浇涛出来的标准件。数学 教育成了单纯的传授而疏远了探索研究,数学学习成了单纯的继承而远离了创新发展,以致 人们提到学习便理解为知识的传承,而提到探索、研究、创新性的学习,反而感到陌生,如此 种种。长期以往,我们有意无意地实现了教育的“另一种功能”,扼杀了人类所具有的创造精 神。小课题研究,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在实践中 选择课题,在主动探索中获取知识,并能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它充分体现了问题性、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开放性这几大特点,可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很多的实际问题,不是一个学科知识可以解决的,必须寻求相关的多个学科的知识,加以综 合应用才行。
综合课程是力图实现所有课程的整合,其目标是培养个性健全的人,把学生视为 “完整的人”,把“探究性”、“创造性”、“发现性”等视为人的本性,概括起来,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积极 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学生的创造潜力,探究意识和求知欲在综 合性学习过程中,更容易被激发。综合性学习特别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应用科学的认知方

式和策略,更注重学生学习创造性与主体性人格的培养。早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潮,就开始重视个性发展和个体发展的智慧,尊重 儿童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然主义教育家主张让儿童自己在实践中锻炼观察力、求知欲、创造力。并积累学习经验。到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更加关注儿 童,把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提出“儿童中心论”、实验“活动过程”。以瑞士皮亚杰和美国布 鲁纳为代表的教育观真正地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教育的问题,为综合性学习奠定了心理学基础。他们认为学生的主体认知结构和建构过程不能简单的靠教师教,而要通过学生的主动作用才能获 得,因此提出了“发现学习”。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各国纷纷出台 各种措施,在注重教育历年上突破的同时,都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并试图以此作为突破 口来体现新的教育理念。美国强调的“探究”为特征的学习策略,采用的“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和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这两种模式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具有相同的理念、方向,强调以形式 4 为中心,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为主,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另外,一些国家开发 综合学习课,首先使学生能把各科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实践中综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 题的能力。在国外,让学生做课题研究是很流行的。在国内,这类研究虽然近几年才开始,但在 很短的时间内便红火起来了。据了解,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兴起,小学生搞课题研究越来越受到重 视。近年来有较多的学校也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为了有别于成人的课题研究,把小学生的课题研 究叫做“小课题”。

二、研究内容 研究的基本内容:小课题研究中教师角色与地位;应用题的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已有的 生活经验

验;如何应用生活经验去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研究的重点:小课题研究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何应用生活经验去探 究; 研究的难点:如何应用生活经验去探究 三.研究方法 借助课堂教学和课外研讨活动等形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学科教学 的新教学模式。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实验法、个案法,分析法、研究法,实施的过程中结合问卷、听课、评课、案例分析进行,从根本上改变教与学的关系,打破教师一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将课堂 的学习与课外的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要从传统的从教材中学习数学转移到在生活中学习数 学。而且提倡多学科的综合学习,结合本子课题的实际,我们采用以教学试验法为主,以其 他方法为辅助进行研究。四.研究成果

1、《应用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索应用题》论文集

2、实验记录册

3、结题报告;

4、学生小课题研究作业

4、实验课例 五.课题研究进度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 年 3 月—2007 年 3 月)设计课题实验研究方案,确定实验班级,选择实验教师,制定实验计划,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探索阶段(2006 年 11 月—2008 年 7 月)培养一批优秀实验教师,设计并展示一批优秀作业,探索数学学习新模式。力争探索 出一条有利于儿童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途径,使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及业务能力 都有一定的提高。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08 年 9 月—2008 年 12 月)要拿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研究成果:系列论文、优秀教案集、案例集,学 生小论文、小课题演示文稿、结题展示课、实验报告等。为了课题的研究,我们建立“学校课题研究系统”。建立这个系统,一般以一学年为一 个周期,每个周期由以下六个环节构成:

1、确定课题。在认真商讨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 和需要提出学校的总课题,由教导处提出落实总课题的项目与实施原则,再由校长办公室评 议确认;教研组分别召开会议讨论提出各科的子课题,经教导处确认。

2、定人定责。子课题 确认后,选出课题组长,由组长挑选成员组成课题组。各课题组集体讨论课题的研究方法、步骤,组长制定总的科研计划,实验教师制定学年的科研计划。

3、检查指导。教导处协调组 织课题的实施,由分管校长牵头组织有关的各科的教研组并邀请上级教研部门和有关专家进 行检查指导。

4、审查验收。课题须按按规定进度实施,接题时上报可以研究报告和有关材料,由学校进行审查验收。

5、研讨完善。审查验收后,由学校召集教研组负责人和各课题组长进 行

第二篇: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我们原有的数学课堂教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大潮的冲击下,逐渐显露出它对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无耐和乏力。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教育工作者渴求有力的支撑。无论从何种角度讲,我们都呼唤并迫切的想找到一把能解开这种困惑的钥匙。我们开始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策略的研究,我们经历了艰难的摸索,在各种形式、各个层面的推敲和论证下,最终将研究的目标锁定在“数学小课题研究”上。

1.教学内容的局限性需要小课题研究来突破

我们以往的数学课堂更多的是关注书本知识的学习,教师们在习惯了“复习——新授——练习”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后,非常有责任感的、很自觉地就承担起了划分教材内容、选择相关习题的重任。即便师者见多识广,穷尽其才能,与浩瀚如海洋的知识比起来仍只是沧海一粟。教材内容有限、师者知识有限,学生将要被动接受的就是这有限的教学内容。殊不知我们完全忽略了学生、社会、生活中蕴涵的广阔教学内容。“小课题研究”正是由学生来完成的有关社会和生活中问题的研究。可以说,它是帮助我们突破教学内容局限性的一条崭新的而且前景看好的康庄大道。

2.组织形式的封闭性呼唤小课题研究来打破

我们的组织形式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连贯兴奋的思维被铃声打碎,共通互启的声音被围墙隔开”是很难改变的事实。这种封闭性极强的组织形式,很容易使同在一个授课班学习的学生在经历了若干年的共同生活和学习后形成几近相似的学习习惯。这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实现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几乎是完全相悖的。而小课题研究组织形式的灵活性,正是我们迄今为止能够找到的可以弥补以上不足的有效方法之一。

3.数学学习的价值需要小课题研究来体现

学生学习数学最为重要的价值莫过于“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思考”。我们以往的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惯于生搬硬套公式定理,或惯于一问一答的短线思考,数学学习的“思考”价值不能说没有体现,起码体现得不够充分。学习是学习,生活是生活,这对本应互相依托的伙伴在学生的习惯中似乎也并不够亲密。而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能为学生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双眼睛不仅能看出生活中存在的和数学相关的问题,还擅长发现研究中的问题,它使不断思考成为学生小课题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生命元素。这样的研究成就了数学双重价值的充分体现。

二、数学小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过程

(一)数学小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

小课题研究不是数学学科的专利,他同样存在于其它学科,并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发挥着它不同的作用。因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将数学小课题研究的模式特立独行、束之高阁。在小课题研究的反复实践和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小课题研究已经有了它较为固定的基本框架。其基本流程为:问题的生成——组建研究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实施活动方案——汇报与交流

(二)数学小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1. 问题的生成

选择课题是进行数学小课题研究的第一步,选题的过程就是学生跨进研究性学习大门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确立研究专题的第一步学习活动,是强化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创新精神的起点。(1)生成问题的途径

途径一:教师开发教材资源而设定的。

目前来看,我们小学1到6年级的数学课堂一般都选用了人教版义务教材,人教版实验教材和北师大版实验教材这样三个比较权威的版本。在新课标精神指导下,教材内容的编排都更加倾向生活化,在我们的教材中实际就蕴藏着大量的小课题研究内容。因此,在小课题研究开展的初期阶段,为了保证所选课题有可研究的价值,实施时确实可行,由老师结合教材内容开发资源、设定选题是一个较为便捷的途径。比如说我们的教师就结合数学教材设计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小课题。如:《人民币的认识》《制作七巧板》《理财窍门》等。途径二: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的。

学生在进行了一段小课题的研究后,渐渐地养成了“学数学看生活,生活中想数学”思维习惯。更何况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他们的好奇好问心理。这样,许多学生只要在生活中发现一个新鲜的问题,或在做某件事时突然生出的灵感,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小课题研究的目标。《运动与身高》《植物园里的数学问题》《副食品种消费比例》《乘车的学问》《买一百送一百》等成果显著的小课题都来自学生的生活。

途径三:困扰学生的经常性问题

和学生离得越近的,经常困扰学生的问题学生势必要想方设法解决它。这类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学生小课题研究的内容。《必胜的拔河比赛》《高效作业完成法》《练字时间与质量》等小课题的研究,既使学生们体验了科研的快乐,也使他们排解了萦绕心头的愁云。这些课题的确立不仅因为它们与教材内容相关,是学生学习的延伸,更因为它们是我校“让胜利成为习惯”培养目标下《思考决定成败》校本教研的实验场。比如我校四年一班l李佳等同学研究的小课题《必胜的拔河比赛》,就从数学学科的角度有力地诠释了思考对成败的决定作用。

2.研究小组的组建

研究小组组建得成功与否,对课题是否能顺利进行,研究是否能深入下去,成果是否能被有效地提升,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小组的组建绝不能任意形成,必须为以后课题研究的开展做好充分的保证。

课题的提出可能是一个学生也可能是几个学生思考的结果。而课题的研究仅靠

一、两个学生来完成显然是不科学也不太可能的。因此研究组的组建就显得极为迫切。

一般情况下,研究小组的组建有以下几种方式:(1)按课题内容组建研究小组 a.课题研究内容相关且有共性的

在学生自己申报或选择的课题中,有时有好多研究内容是并列相关的,如《“妙脆角”的成分与健康》《“上好佳”的成分与健康》《“亲亲虾条”的成分与健康》这三个课题都是研究膨化食品成分及对健康的影响作用的,它们的研究内容既是相关的又是有共性的。因此这几位同学就可以组成一个大的以“膨化食品对健康的影响”为题目的研究小组。将他们各自研究中出现的有共性的部分拿来共同研究,可以节省研究时间,同时几个人研究同一问题得出的结论可以进行比较。这样也使研究结论的价值相对来讲更具可靠性。b.课题研究内容相关且互补的

比如说在我校的小课题研究中有这样几个题目:《用眼时间与近视眼的研究》《户外运动与视力》《遗传与近视眼比例》,这三个课题都是研究学生视力的,是相关课题。但从内容上讲,它们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既不交叉又无共性,但同属造成视力结果的一方面因素。所以这三个课题的提出同学就可以组成一个以“影响视力的因素”为内容的大课题组。他们的研究方式可以是分组研究,成果展示就可以是综合展示。这样的组合,便于提升学生的研究成果价值。c.课题内容相关却持相反意见的

例如《小学生上网时间与拓展知识面的关系》和《小学生上网时间长带来的危害》的调查,两者都围绕小学生上网的时间长短展开研究,但前一个观点是上网有益,而后一个观点则是上网有害。将这两个课题的提出者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在他们的研究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他们回发现上网的利与弊不能只单纯地取决于上网的时间长短,它主要还和上什么网、什么时间上网等好多因素息息相关。(2)按研究主体组建研究小组 a.研究小组由各有特长的学生组成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每个成员各有分工,擅长哪一项就做哪一项,可以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果所有课题组成员都只擅长搜集资料,而缺乏综合评价、选择素材、推导结论的能力,我们的课题进行起来就会困难一些。

b.研究小组由住得近的几名学生组成

学生在研究时,经常需要小组成员在一起沟通、交流,组成小组的成员如果住得比较近,就便于经常性地、随时随地发现问题马上研究,制定下一步的实施方案。当然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也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等形式达到随时沟通的目的。这一组建原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家庭条件、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等因素灵活变通。c.研究小组由关系融洽的学生组成

学生在进行小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许多内容是需要合作完成的。研究小组成员平时关系比较亲密,大家在做事时有一种默契,这对加快研究速度、促进研究工作的进程是很有好处的。当然,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应当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并培养他们与任何人合作的精神。因此,这一组建研究小组的原则可以因人而异,适当放宽政策。3.制定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的制定包括课题名称、研究目的、研究组成员名单及分工、研究方式方法、相关指导人员、实施步骤、展示汇报方式等部分组成。它的制定为下一阶段的实施工作做好了计划指南,因此方案的制定一定要具备民主性、合理性、简洁性,要有针对性、有科学依据。这是小课题《乘车的学问》的活动方案,在这里重点为您展示“研究组成员分工”“实施步骤”这两个部分。(1)研究组成员名单及分工(2)实施步骤

1.在学校附近找到相对公共汽车站站牌若干; 2.分组记录站牌内容;

3.分析、比较,归纳站牌特点; 4.研究,看懂站牌;

5.访问指导人员以确定研究结论的正确性; 6.和家长乘不同线路的公共汽车验证结论; 7.准备相关小游戏;

8.和全班同学玩“乘车” 游戏,找到其中的数学问题; 9.推广数学结论。4.实施活动方案

有了明晰的行动指南,问题的实施阶段便有法可依。在活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1)随时监控的原则

方案制定后,它很可能不仅不是尽善尽美的,还可能会出现大方向的偏差。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绝不能只有学生自己的随意行动,而没有老师的及时指导。教师等相关指导者应该和学生共同参与研究的实践,并在学生发现问题时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抓住“扶手”的情况下自行找到问题的症结并寻求合适的方式,或解决问题,或更改活动方案,改变研究方向等。这种修改也绝不能是盲目的,一定要在把握研究大方向的前提下,经过反复研讨,预见得失之后,方可决定。比如在进行《人民币的认识》这一小课题时,学生们通过网络、拜访造币厂工作人员和收集样票等多种手段,搜集到了有关人民币的意义、发展史、相关法律、假币验证、残币兑换等大量有价值的资料。但这个课题在行进的过程中却忽视了它的“数学特色”。它不像前面我们提到的《必胜的拔河比赛》能用时间的先后、长短来监控成绩;而《乘车的学问》则使一年级的学生达到会看站牌、会预算站数、不会乘反车的目的。这样的研究促使研究结果的转化。使学生通过数学认识了社会,掌握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学生在应用数学的同时,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水平。而在这么多有关人民币的知识中却没有和数学相关的知识,使原本进行的数学小课题走到了综合学科小课题的轨道上。这时我们就需要对活动方案进行修改。(2)合作共识的原则

在制定活动方案时,我们将研究组成员进行了分工安排,还用刚才的例子来说,比如齐峰石负责研究场地的提供,这绝不是说他只要找到可以研究乘车问题的车站后其他的事就什么也不用做了。比如李昂负责访问指导人员,并不是说他找到相关人员问几个问题就完事大吉了。你齐峰石找到的地方适不适合开展研究,你李昂找到的指导人员解没解决大家疑惑的问题,你要负责到底。另外,大家都在研究时各自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你同意不同意?为什么?自己的观点又是什么?都要有参与的意见。也就是说,分工只是你主要负责并由个人来完成的任务,而合作应当贯穿研究过程的始终。记得契柯夫曾说过:“我们以人们的目的来判断人的活动。目的伟大,活动才可以说是伟大的。”因此,我们的小课题研究不能只是为研究而研究,我们的研究应当具有它高远的研究价值。

在“随时监控”、“合作共识”的原则下,我们的实践要让学生达到以下目的:(1)认识社会的目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实现着我们个人的生活目标和理想。因此,通过每一件小事、每一个活动点点滴滴地去认识社会,也就是使学生逐渐成熟、真正成长起来的累积过程。比如:学生在《家庭月花消》的研究中,了解到作为社会最小的构成单位的“家庭“想要立足社会、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初步在学生头脑中打下生存意识的烙印。又如《节日商场促销计划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花样繁多、千姿百态的促销计划的百变面纱下,隐藏的是商家抓住消费者消费心理而制定的提升营业额、扩大知名度的商业行为。种种此类的研究让小学生们从小就养成了善于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理智面对社会现象的习惯。

(2)认识数学的目的

我们每天都要上数学课,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在哪里,完全不需要老师们的理论归纳和说教。学生在进行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自然就会认识到数学有多么重要。在任何一个数学小课题或部分非数学小课题的研究中,研究的手段和结论的得出都需要数学知识做支撑。因此,参与了数学小课题研究的学生不仅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强,而且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也照没参加过小课题研究的学生要积极。这是我校两个班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数学成绩跟踪调查单。(3)认识自我的目的

在我校的一项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答案中为了让老师表扬和为了让家长高兴的竟占到65%,为自己长大后当科学家的占22%,其他占13%。这个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自己的成长目标不明确。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是因为学生根本不了解自己。他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强,自己适合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哪方面的知识。只是处在老师你讲什么我就学什么的被动状态。而在进行小课题研究之后,我们发现这种情况大大改观了。学生们在研究的过程中知道了我擅长做什么,哪方面知识是我急需掌握的,他们开始要求自己主动学习。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达到了认识自我的目的。5.汇报与交流

在交流和汇报阶段,第一要做到有选择的汇报。因为学生在课题研究阶段,通过调查、访问、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得的资料数目一定是相当可观的。如果面面俱到,从客观上讲,时间是不允许的;从主观上讲,哪些是对课题研究起到重要作用的主干,哪些只是相关课题滋生出来的枝节,有价值地选择也是对学生有价值的思考的鉴定和验证。第二要重视交流和汇报实验研究的过程。首先学生的小课题研究内容可能已经是前人研究过的,也可能是具有相当科技含量的而学生暂时还无法达到此高度的。既然是这样,那么此类课题是不是就不要研究了呢?不是的。因为学生的小课题研究是为达到体验科研过程,了解科研方法,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而开展的。即便学生的研究成果不具有典型性,甚至根本未果都不是重要的。因此,交流时的重点是学生采取什么方法展开研究的,在研究中感悟到了什么。

当然,并不是说研究成果不要展示,学生经过努力研究,辛勤取得的研究成果是一定要展示的。不但要展示,更要有提升。这就涉及到运用知识指导生活的问题了。下面的片段中,李志远老师就将理论指导实践的提升展示了出来。(播放录象)

最后还要声明的是,所有的小课题研究并不是经历了以上三个阶段,在课上交流后就完全可以告以段落的。有些课题也许还有其他未被发现的研究价值,学生在课下仍可以继续研究。这样将研究的行为始终贯穿在学生课上、课下的每一个时段,使小课题研究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研究氛围在学生中间弥漫。变最初的为完成任务而研究为自发的研究、主动的研究、实用的研究,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理想效果。

再有就是学生的小课题研究一定要结合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以免科研的空架子无辜地套在老师和学生家长身上,而对学生的发展却毫无裨益。

三、数学小课题研究带来的成效和变化(1)学生的变化

以往的数学课堂经常是只要提到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学生就大眼瞪小眼,这时的课堂总是鸦雀无声,学生们甚至连动也不敢动一下,担心如果稍有响动,被老师误认为要发言而尴尬地站上几分钟。在我们各个行业做事的家长们的资源库帮助下,什么决算、利息,学生们都可以侃侃而谈。

这是我校两个同班额班级在学习《利息》一课时的相关概念知晓率的统计情况:(以概念解释正确、明白为合格)(2)教师的变化

教师们从前的备课是“教材+教参”的组合,从教几年后,书写教案甚至也成了老师们认为多余的负担,因为那些知识点早已被老师们烂熟于心。“教学没激情,教法无创新”成了老师们患的通病。而在开发教学资源之后,老师们仿佛又恢复了青春的活力,个个学理论、重钻研,研究之风也蔚然成行。

我校教师为开展好小课题研究而摘抄的自学笔记,平均每学期每人1万字。这是数学教师们自发组成的小课题研究指导小组。他们无偿地为研究组的老师和学生们提供技术支撑、理论辅导、成果鉴定等服务。这是我,我在总课题组去年组织的学习方式研讨会上上了一节题为《有余数除法》的数学观摩课,得到了与会老师的好评。我校赵艳梅、王坤、刘洪强、刘芳、杨冬和韩雪丹六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在《数学教学策略导航》这本小学新课程校本培训用书中刊出,占全部被选教学设计总数的37.5%。总之,在多种学习培训和多次研究实践中,教师的一桶水不仅换了新水,甚至还成了芳香浓郁的咖啡、营养丰富的牛奶,口味诱人的果汁,学生们不仅爱“喝”,也尝试学着“自制”。真是我们在实验前完全没有想到的结果。(3)课堂的变化

“一问一答”“一问多答”“追问再答”是以往我们数学课堂的经典模式。自从教师们和学生都参加了对优质教学资源的研究后,“学生提问”“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变成了如今课堂的主角。教学手段也从原来的粉笔、投影发展成录象、网络、课件。参与课堂的人员甚至也从“老师”“学生”扩展到“嘉宾”的莅临现场,不管感受也好,指导也罢,总之,我们的数学课堂正在走向多元化、立体化。

四、新的问题与思考

在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到处可以看到一张张因思索而涨红的脸、皱起的眉,到处可以听到一声声因小获肯定而兴奋的欢呼、激烈的研讨。可是就在这种看似繁荣的表象背后,我们也看到了新的问题,这不得不让我们静下心来、停下脚步、认真思考。1.问题的局限性

在我们研究的课题中,大多数是教材知识的延伸问题,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而对不经常涉及的,也对生活有价值的个别问题(如:各行业的应用数学)研究较少。2.研究的表面化

在小课题研究中,由于学生现有知识经验的限制,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初浅,研究方法的单一,造成了部分课题的研究没有继续深入下去。虽然小课题的研究不重结果,但过程的丰厚内涵也还不能通过我们的研究被深刻地感悟到。3.评价的不及时

学生小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大多在课下进行,有时指导教师能伴随整个研究过程,对学生的研究方式、结论给予及时的评定,或让此种研究深入下去,或修改方式方法。但大多数情况学生的研究时间与教师的工作时间相冲突,就出现了指导不及时、评价不及时的情况,问题扩大了才发现才纠正,二次返工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情况不仅容易使学生的研究热情降温,往往也使研究结论具有偏执性。以上三点就是我们在实验中的困惑,也许我们的困惑在各位专家看来不成其为问题,我们忠心地恳请各位专家能借今天中期成果交流的机会多给我们一些理论的支撑和实践的典型案例,帮助我们将“小课题研究”这项科研工作更有成效地进行到底,使我们朝阳一校的研究型课堂真正发挥它深邃的文化底蕴和科研魅力。

我们学校对“数学小课题”的研究整整做了两年,在实验的过程中,使我们深深领悟到:

科研不是纯理论的堆砌,而是反复实践的经验;实验教师不是一篇论文、两摞资料的收集者,小课题名称的布置者,而是深入生活的探索者,指引实验方向的先行者,亲身经历实验的研究者,转化成果的创造者;实验学生不是被老师的指挥棒吆来唤去的傀儡,而是问题的发现者,深入研究的实践者,他们不仅是小课题研究实施的主体,更是思维的主体。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头脑里已然生成了解决问题的智慧,学生的个性正在飞扬,学生在数学中不同的发展便由此形成。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百货超市水果类的图片和两个书架的图片。师:你喜欢哪个书架?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都是解决同样的问题,方法为什么不一样? 生答略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儿看到过“分类”的情景。生举例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找到商品,房间物品分类可以让房间更整齐,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类整理”。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新授

(一)分类整理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出示:气球图片

问: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 生答略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写一写)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 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 生:整齐、清楚

师:你能看出谁最多吗?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这一排最长

师:看来这一行他是来记录葫芦形状的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葫芦形,表示这一行记录的项目。有一个葫芦形气球就画一个。另外两行是记录心形和圆形的气球,我们也在下面表示出来。③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师:这个同学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

师:桃心形状的气球有几个?

师:他用一个数据来表示这一列的数量。(和图对应)3表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师:为了更加清楚整齐,我把同学们记录的画上线。

上面一行都是形状,下面一行都是个数,每一列又都表示这个形状的气球有几个,这样记录真清楚。④展示其它记录方法,让学生评价。

小结:同学们不仅能够按照形状把这些气球分为3类,而且自己设计图表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你们可真棒!

3、初步感受“一类”和“一个”的区别

师:如果增加一个 的气球,这个表应该怎样改变? 如果增加一个小兔子形状的气球呢?

师:都是增加一个气球,怎么表格的改变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发现第一次是桃心的增加一个,并没有增加种类,所以在桃心那列数上加1就可以了,而第二次增加的是一个新的形状,也就是增加了一类,所以在表格上要再添一列。

(二)感受不同情境下不同分类标准的选择。

1、尝试用图表记录分类结果

师:春天是出游的好季节,看很多小朋友和家长都来到了公园门口,你能把他们分分类吗? 生答略。(要说清按什么标准分)

师:那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两种分类标准整理一下。

2、展示画图的方法

展示学生的不同画法,让学生交流看法。

3、对比体会分类的标准

生:因为两次分的标准不同。

师:那有什么是相同的呢?

生:总数不变。

小结:看来虽然分类的标准有很多,但在生活中我们还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

三、练习

1、把学具来分类。

2、完成课本上的练习七,第一大题、第二大题、第三大题。

3、把咱们班的同学分为两类,可以怎样分呢?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篇: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计算能力的高低对学好数学知识起为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学生的计算却常常出错。作为教师,不能把学生的计算错误都一律认为是心惹的祸”,如果能从知识方面以及心理方面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策略,这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和教师的计算教学将更有帮助。

二、课题研究目的通过对小学生计算错误的类型和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寻找降低小学生计算错误的策略,在实学中进行检验,验证策略的可行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准确率,为学生顺利学学知识,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而且,教师通过运用研究所得的策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能少走充分发挥出该研究成果的现实指导作用。

三、课题研究过程

我于2010年12月份立题,课题名称为:小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自开来,本数学组根据学校实际教学情况,按照实验方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该课题研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0年12月下旬)

1、分别组织教师和学生座谈,了解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遇到问题和自己的认识

2、数学组会议,启动课题,部署任务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0年12月中旬~2011年3月)

1、以班为单位,分班收集学生的计算错题

2、以教师个体为单位,记录典型错题

3、以年级为单位,同年级数学教师分析典型计算错误的原因

①教师初步分析错误原因

②以面谈的形式和相关学生进行交流

③总结、分析,撰写原因分析报告

4、以年级为单位,同年级数学教师提出矫正策略

① 前测,统计该类型题目的错误率

② 根据原因分析报告,提出矫正策略,调整教学方式

③ 后测,对前后测试进行比较

④ 总结、分析,撰写矫正策略报告

第三阶段:整理归纳阶段(2011年12月)

5、全组进行交流讨论,总结研究成果

①各年级的研究成果汇报,进行纵向研究

②对全学段中由相同原因而导致的错题进行横向研究

③整理、归档

四、研究成果

通过对各年级的典型错题进行纵向研究,找到了各年级学生计算时出现的典型错误,通过分错误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纠正策略,并通过前后测实验验证了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将全年级的同类型错题进行横向研究,结合心理学的认知分析,我们重点研究了由于强成分

扰导致的计算错误,既提高了教师对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认知,又对计算教学有指导作用。

第四篇: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计算能力的高低对学好数学知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学生的计算却常常出错。作为教师,不能把学生的计算错误都一律认为是“粗心惹的祸”,如果能从知识方面以及心理方面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纠正策略,这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和教师的计算教学将更有帮助。

二、课题研究目的

通过对小学生计算错误的类型和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寻找降低小学生计算错误的策略,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检验,验证策略的可行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准确率,为学生顺利学习数学知识,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而且,教师通过运用研究所得的策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能少走弯路,充分发挥出该研究成果的现实指导作用。

三、课题研究过程

我于2010年12月份立题,课题名称为:小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自开题以来,本数学组根据学校实际教学情况,按照实验方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该课题研究,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0年12月下旬)

1、分别组织教师和学生座谈,了解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遇到问题和自己的认识

2、数学组会议,启动课题,部署任务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0年12月中旬~2011年3月)

1、以班为单位,分班收集学生的计算错题

2、以教师个体为单位,记录典型错题

3、以年级为单位,同年级数学教师分析典型计算错误的原因 ①

教师初步分析错误原因

以面谈的形式和相关学生进行交流 ③

总结、分析,撰写原因分析报告

4、以年级为单位,同年级数学教师提出矫正策略 ① 前测,统计该类型题目的错误率

② 根据原因分析报告,提出矫正策略,调整教学方式 ③ 后测,对前后测试进行比较 ④ 总结、分析,撰写矫正策略报告

第三阶段:整理归纳阶段(2011年12月)

5、全组进行交流讨论,总结研究成果 ①

各年级的研究成果汇报,进行纵向研究

对全学段中由相同原因而导致的错题进行横向研究 ③

整理、归档

四、研究成果

通过对各年级的典型错题进行纵向研究,找到了各年级学生计算时出现的典型错误,通过分析其错误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纠正策略,并通过前后测实验验证了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将全年级的同类型错题进行横向研究,结合心理学的认知分析,我们重点研究了由于强成分扰导致的计算错误,既提高了教师对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认知,又对计算教学有指导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知识经济的日益发展,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迫切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科学的真正进步。”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学会提问题,善于提问题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益处。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学生问题意识严重缺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冷静的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是以老师讲授为主,教师讲概念、讲例题、讲答案,一直讲到“学生没有问题走出教室”。我们培养出来的都是“解题能手”“考试强手”,却与诺贝尔无缘。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提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每位教师都值得探讨的课题。

二、研究的目标与内容(一、)概念界定:

问题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具有自由探讨,积极思考,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等自觉的心理活动。它是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问题意识是基于问题意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一种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它是指教师把学生引入情境所隐含的“数学问题”中,使学生知觉到现有条件和目标实现之间需要解决的矛盾、疑难等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研究目标: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主线,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变数学课堂上学生不认真听讲,不善于思考交流、不会提问题的现状,使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三、)研究内容

1、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学会质疑。

2、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指导学生如何结合数学学习内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解决学生提问题质量不高,问题范围过大或过小的现状,使学生不但敢问,还要善问。

三、可借鉴的理论和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的是要给学生留下问题,没有问题的课不能算是成功的课。在新课程中,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课程改革首先要解决学生的“开口”问题,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教师要创造提问的情境,让学生意识到他们能提问、可以提问、有权提问。

国内外教育专家、学者都非常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一问题。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我国著名学者陆九渊的观点则是更为精辟,他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对问题意识作用的充分肯定。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更生动形象,他在一首诗里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美国教育家杜威在30年代对“探究”或“反省性思维”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问题激活创造性”的心理过程。问题的结局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造。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50年代的研究表明,难易适中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足以激励学生向下一阶段发展。

四、研究策略与实施步骤

(一)研究策略

1.从社会学的观点讲,学生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认知冲突与情感价值观念的冲突。教师要善于找准触发点,在教学中,应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质疑精神,激发学生对问题、现象保持一种敏感与好奇心,通过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

2.多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教学中,要对学生的提问或回答持正确的态度,让学生获取探究的成果,体验成功的愉悦,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求知、探究的欲望,进一步引出另一些问题。

3.心理安全与自由是激活学生问题意识的两个基本条件,教师民主宽容的态度是实现这两个条件的前提。课堂上要营造探究问题的宽松、自由环境,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大胆质疑,对学生的进步加以鼓励,给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活动以支持,让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广阔天空。

4.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天生,需要唤起和培养。为此,我们既要让学生为解决“不知”而问,更要让学生为求得“新知”而问。课堂上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体验。一旦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就成了学生的内在需要,成为他们自我发展的过程。

5、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研究分成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习惯养成阶段(二个月时间);第二阶段是问题意识形成阶段(二个月时间);第三阶段是自觉探究问题阶段(二个月时间)。具体做法是将分阶段的做法逐渐转变为学生自觉自动化的学习方式,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大力表扬敢于发表并坚持自己意见的学生,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参与、大胆质疑、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创造思维能力,成为创新型人才。

(二)实施步骤

1、研究准备阶段(2011、11—2012、1)

主要工作:(1)选题、申请立项;(2)构建课题实验思路,研究目标与内容;(3)进行与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

2、研究实施阶段(2012、2—2012、5)

(1)按照课题方案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反思,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注意积累、收集研究过程中的原始材料,把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体会、个案记录下来,供以后参考、交流。

3、研究总结阶段(2012、6)(1)收集材料,健全、整理材料。(2)撰写结题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3)申请专家予以鉴定,形成实验成果、推广。

五、预期成效及成果形式

实验研究目标全部到位,提供课题研究报告,课题优质课与课题实验有关的论文和学生材料记录,给有关专家组按既定的实验目标、方案,进行鉴定验收后加以推广。

第五篇: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兰溪市马涧镇中心小学

方连松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的要求不仅仅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的是获取信息的能力。显然,数学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质疑和解决问题能力、探索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小课题研究无论是对课程教材的开发,还是对于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它是改变当前数学教育被动局面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数学课程小课题研究给学生提供了参与实践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学习中锻炼如何合作、如何探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为必要的。

我认为,数学小课题研究用“综合法解决问题”在小学是可行的,主要基于如下考虑:

1、数学新课程所展示的教材内容都具有现实性、灵活性和开放性,这为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素材内容和学习空间。

2、从学生身心发展年龄段来看,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是这个年段的主要特征,数学课程小课题研究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自主探究能力得以和谐发展。

3、学科教师的系统指导,也使得学生的数学小课题研究在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智力支持和保障。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习惯于“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将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从“书本”到“书本”,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现实联系不紧密,没有体现数学知识的背景和应用,没有体现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生缺乏应用意识,缺乏体验性的学习。

这个学期我接手一(8)班,我发现我们班的学生课堂纪律较差,而且成绩好的学生上课也不认真,不能围绕老师的问题积极思考,更不会举一反三。成绩中等的学生就更不用说了,只是坐在教室里,只带了耳朵在听,不举手也不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在我提问的时候莫不关系,就像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而成绩差的同学干脆就不听课,懒洋洋的趴在桌子上,只有遇到我讲笑话的时候才兴奋一下,过后就又是老样子。自从参加小课题研究后我就改变了教学方法,从“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还给学生一个充满灵气的数学空间,还学生以生活,还学生以快乐,交给他们思维的方法,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氛围,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

让学习背景活起来。《新课程标准》指出:“解决问题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我遵循解决问题的步奏“找到数学信息,建立关联、提出问题、列出算式”来设计数学教学活动。

(1)从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找到数学信息,数学教学要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把干枯的数字、数学计算放到日常生活的事例中去,引起学生对新知的共鸣,从而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果教师能在深刻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的前提出下,充分开发教材的潜在功能,结合实际用活例题、习题,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探索背景,捕捉贴近生活的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撷数学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就会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生就会逐渐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也就达到了让数学课堂“活”起来的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从生活事例中寻找数学“原型” 数学的许多概念、原理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学生就会在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把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来研究,就能更清楚地认识事物的特征,更准确地找出数学信息,从而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如讲授两个信息的问题时,我提供了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大量实例。从踢球、捉迷藏、丢手绢等方面寻找素材,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取了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样的素材能引导学生更多地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探索,理解数学概念的实际意义,在学习数学的同时能更准确地找出数学信息。

(3)让学生在体验中活跃思维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只有要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发展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这就是说,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认识数学知识。才能准确地分析信息如在讲授两个信息的问题时,我既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又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叙述,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分析信息,发现关联,以动促思,体现了“动中有学”、“玩中有学”的思想。

(4)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环节、每一道例题和练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抓住学生的特点,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数学,知道怎么样做?为什么这样做?用活生生的身边的数学事实,引导学生去发现、掌握生活中的数学,这样长期潜移默化地训练,培养了学生对现实生活中规律的关注和发现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5)“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平等者中的首席”。这就是说,一方面教师与学生在人格和权利上是平等的;另一方面,教师又肩负着把学生培养成材的重任。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的主宰,学生是知识的需要者和接受者,教师控制和操纵学生的学习活动。这样的教学过程是单向的,无平等互助可言。要做到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的发展,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有机结合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告诉学生:“我非常愿意做同学们的朋友,我愿意帮助你们解决学习上的、生活中的任何问题和困难”。教师和学生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努力,现在8班的学生明显的对数学有很大的兴趣,从被逼学习到自觉学习,有了很大的转变。我将继续改进我的教学方法,争取让更多的学生爱上数学。

下载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的研究一、课题研究背景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1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索应用题邱馆小学张义峰一、 选题的背景和动因从教以来深深感觉到,应用题对小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多数学生读完题不知从何下......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 ——学习方法研究 一、研究课题: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 二、实验的可行性分析: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

    石岗完小教研课题研究 单 位:_ 石岗完小__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研究 学科分类:_ _数 学 __ 课题负责人:__ 康国民 _ 申请日期:_ _2012.10 _ 小学......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立项计划书

    “小组合作学习” 小课题研究立项计划书 北满菜小学 2013年9月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立项计划书 课题名称:小组合作学习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发展......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合集五篇]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 伊九:于英泉 ——二年级小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

    课题研究总结(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总结 第三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 小课题解决得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解决这些为问题或困惑,并在研究过程中用研究成果来提高课堂......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规章制度

    《课题研究规章制度》 课题名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所在单位: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学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有效教学策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