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1我最好的老师
《口语交际·习作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简要地说明了辩论的基本要求:一是要表明自己的观点;二是要做辩论前的准备,包括搜集论证几方观点和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三是辩论时要做到条理清楚,用事实说话;最后是总结陈词,全面总结本方观点。
本次习作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次,具有总结回顾的意义,编排有两项教学内容,一是自由作文,可以写具体的写实作文,也可以写想象作文,还可以写其他想写的内容;二是编一本自己的习作选。
【教学目标】
1.通过辩论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科技进步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针对对方观点运用自己准备的事实材料有理有据进行反驳,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与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发展学生的个性习作。
3.编辑自己的习作选,培养学生设计整理、创编等综合能力。【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科技进步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2、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
【课前准备】:
1.出示辩题,根据学生所选辩题和立场组成正反双方阵营。2.根据自己所选辩题查找资料积累事实材料为反驳对方做充分准备。3.翻阅自己的日记或调查同学、老师、家长,回顾自己的经历,并填写调查表。
调查内容: 感兴趣的人 感兴趣的事 感兴趣的景 感兴趣的„„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第 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辩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吗?(信鸽、狼烟„„)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今一个电话或网上一点,就能使“天涯若比邻”变为现实,克隆羊多莉出世,超级电脑战胜国际棋王,神
五、神六顺利返回,哪一件不让世人惊叹。科技发展为我们带来了便利,但是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那么,科技的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辩论的话题。
二、自选观点,分组准备
1.针对辩题提出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科技的发展利大”和“科技的发展弊大”确定正反方,认为“利大”的一方为正方,认为“弊大”的一方为反方,分为两组,并推选出一名主持人。
2.各组学生在一起讨论,围绕本组选定的基本观点,从各个方面寻找理由。交流自己找到的具体事例和材料,以选取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每组推选出四名主辩人,排出发言顺序:第一主辩人,第二主辩人,第三主辩人,第四主辩人。
(这一环节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双方都做好准备。教师要注意了解情况,酌情加以指导。
正方学生从“利大”方面去思考,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些理由:(1)汽车等这些交通工具的发明,让人们出行更加方便,省时,省力。(2)电话、手机的发明,让人们的通讯更加方便。(3)电脑、传真把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因特网的出现更是拓宽了人们的视野„„
反方学生从“弊大”方面去思考,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些理由:(1)汽车尾气的排放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2)电视等这些娱乐设施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人情淡薄。(3)网络的出现,使得一些人有可乘之机,扰乱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三、展开辩论,畅所欲言
1.主持人宣布辩论会开始;公布辩论的题目和正、反方的基本观点;介绍正、反方的主辩人及发言次序;通过辩论会有关规则,注意辩论时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说出理由,进行辩论。
2.先由正、反方第一主辩人陈述本方基本观点和论据,接着,各方主辩人为维护本方观点按一定顺序发言,或补充本方的支持理由,或找出对方发言的漏洞和错误进行反驳,或指出对方认识的片面,用本方观点予以纠正„„
(当主辩人应对无力、反应迟缓时,本方组员可以插话支援,尽量使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做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经过几轮辩论,双方的陈述都比较充分了,第四主辩人可以归纳小结本方的理由,重申所持观点的正确。在辩论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空场。为使辩论会气氛活跃,主持人可以在辩论的过程中相机插话,或评价,或激励,或引导,把辩论不断推向高潮)3.师小结评价:双方能以简短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且注意了礼貌用语,为我们的辩论开了个好头。下面就针对双方的观点,进行自由辩论。
4.双方互相提问质疑,自由辩论。
⑴ 正反双方运用大量事实做论据,互相发现中的漏洞做有力回击,双方辩友可随时补充。
⑵教师适时点拨引导:科技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弊端,那我们使科技步伐停滞不前行吗?
⑶双方进行辩论,拓展话题。5.双方总结自己的观点:
要求语言精炼,(有理有据)说理清楚。
四、评议总结,提高认识
1.双方辩论结束,主持人应该对整个辩论过程作出总结,吸收双方合理意见,陈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请老师点评。
2.教师在主持人总结的基础上,做更全面的评价指导。
第一,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分析所辩论的问题和双方的理由,指出正确的认识方法和结论。教师还可以建议学生继续研究探讨,并推荐阅读资料。
第二,对辩论过程中各组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指出哪些学生态度最积极,哪些学生提出的论据最有说服力,哪些学生应对最迅速,哪些学生语言最严密、表达最清楚,哪些学生最能发现对方的问题、反驳最有力。
第三,指出本次辩论过程存在的问题,告诉学生一些组织辩论会的方法和进行辩论的常识。
3.评选“最佳辩论手 4.教师总结:
科技的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这是个难辩的话题。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最自然的的胜利,因为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会给予我们报复。”是啊,“科技进步是一把双刃剑”,同学们都能以事实为依据,大胆进行辩驳,在辩论中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对于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关键看我们人如何看待。我们人类抱有怎样的目的,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发展和利用科技。既然我们有能力开发先进技术,驾驭和控制它也一定会实现的。相信:科技永远为我们人类更好的服务那一天一定会到来的。
第二篇:我最好的老师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是围绕科学精神编排的。《我最好的老师》就是其中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这是一篇心课文,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中第一次出现,看到这篇课文时,怎样上、怎样备课,我一片茫然,心里没底。就从熟悉课文入手吧,俗话说得好“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我决定先不去想备课的事,就单纯的读课文,读熟,读透,读懂。初读时,我感觉《我最好的老师》是一篇充满理性的文章,觉得哪儿都是重点。但哪儿都很平淡。细细的读,我发现课文思辨色彩浓厚,主题明确,不仅对学生学习很有启发,还引发了我对以后教学理念的思考。再度课文,查找相关资料,我的头脑里有了一个鲜活的任务形象:独具个性的怀特生老师。反复研读之后,头脑里渐渐有了一个初步的教学设计:一个方面抓住中心句感悟全文,一个方面抓住情感体念。
《我最好的老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教学过程
导入学习:
1、同学们,在你们眼中,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平易近人的老师,知识渊博的老师„„)
2、每个人心目中最好的老师都不一样,这是一个没有评价标准的评判,有一位怀特森先生,在他的学生看来,的确是一位最好的老师。
3、今天这节课,咱们跟着这位先生的一位学生,走近他最好的老师。
4、读题,质疑。
5、预习检查生字新词和概括主要内容:打开书114页,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向我讲述了一件什么特别的事儿?
交流,能说说这件事儿特别在哪里?
面对这样一件特别的事情,面对这样一个特别的老师,人们做何评论呢?
对待怀特森先生的做法,作者的朋友有这样一段话——
出示:“有一次,我把怀特森先生的方法介绍给一个朋友。他听后吓坏了,说:“他怎么能这样来糊弄你们呢?””
指名朗读
(1)仔细看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
(2)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糊弄)糊弄就是——(欺骗蒙骗)看来朋友对怀特森持强烈地反对意见。在作者眼中,怀特森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
[教学时,我先以“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怎样的?”入题,待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以后,我便引读课题,从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入手,引出朋友对这么一个特别的老师的评价:“他怎么能这样来糊弄你们呢?”顺势引出作者的评价:“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这样整体把握教材,将学生带进课文。]
二、探究老师的个性
1、看看课文第1小节,找出作者评价怀特森先生的一个句子。
(1)指名朗读。出示:“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说说作者眼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随着学生回答板书。
(2)结合板书小结:他的个性表现在教学方法——生接:独特他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真是——生接:出人意料
(3)读出老师的个性来。
(4)那么课堂上发生的哪些事情让作者出乎意料,也是你所没想到的?默读课文1——5小节,找出有关语句划下来,并写下你的感受,一会儿我们交流
相机理解如下句子:
①“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在我写下的每一个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画上了红叉叉。我得的是零分!可这不公平,因为每一道题都是根据我的课堂笔记回答的。而且,吃惊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我们班上的所有同学都得了零分。”
(1)谈感受。什么叫“目瞪口呆”?联系自己平时的生活,想想在什么情况下有过“目瞪口呆”的感受?读出作者的那份惊诧。
(2)还有哪些字眼让你体会到作者的惊讶来?(竟然)
(3)作者为什么“目瞪口呆”?“目瞪口呆”的只是作者一个人吗?读出全班同学的那份惊愕来。
(4)一个人得零分很正常在情理之中,在意料之内,可全班同学都得零分,叫人怎么想也想不到,用一个词那就叫——(出人意料)
(5)读“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考试的结果只是一个出乎意料的地方,还有什么地方让你出乎意料?
②“很简单”,怀特森先生说,“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因此,你们记在笔记本上的全是错误的信息。”
(1)最初老师的这种解释“我们”能接受吗?从哪看出来的?
(2)假如你是怀特森的学生,你现在怒火中烧,你回到家中,你会怎样向你的、妈妈去学这一番话?那就读出来。
(3)我们愤愤不平,可怀特森却依然我行我素,振振有词,真是——(个性十足)读“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与其说考试的结果让人出乎意料,还不如说怀特森的解释更出乎意料。还有哪些地方让人出乎意料?③“为此他特别强调,本次测验的零分记录都将写进每个人的成绩报告单。同时,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刻指出来。”
据老师了解,西方国家升中学是不考试的。凭的就是这张成绩单。孩子们有时甚至把它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你认为,老师该不该把零分写进我们的成绩报告单。
(2)我们的出乎意料,却在老师的意料之中,他希望我们记住的是什么呀?(指读后半句)
(3)原来如此,就为了这么一句。(齐读后半句)整整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全班同学以零分的惨痛代价就换来这样一句话到底值吗?(不值。)师: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呀?(教训)这个教训让学生刻骨铭心,这也正应了中国的那句古话——吃一堑,长一智。这就是他的个性所在,这就是他的魅丽所在。读——“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在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以后,我引导学生就“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展开重点内容的突破。学生自然谈到了科学课上发生的事。我顺势创设情境让学生体念:如果你是怀特老师的学生,面对这种种出人意料的举动,你会怎么想?那些词语才足以表达你当时的心情?在大家愤愤然时指导朗读,使学生产生内心真实的呐喊: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凭借角色的换位和巧妙的设计,学生们经历了一次不寻常的打击,经历了一次情感上的愤恨交加。获得了和作者感同身受的体念。当再次朗读“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时,我清楚的感受到了这种心灵的共振。
此时我顺势提问“看来朋友的看法没错,怀特森老师是在糊弄我们?”从而在这个群情激愤的教室里,忽然不想峰会路转,学生纷纷找到怀特森老师义正言辞却又语重心长的侃侃而谈,把本是半直接引用,半
间接引用的怀特森先生的一番话条理清楚的表达出来。情在读中感,理在读中悟,就在这咀嚼语句和转换语言中,学生对怀特森的做法进行理性的分析与判断,最终得出正确结论,并且在以后的 学习中内化为一种学习态度。情感上从气氛逐渐到理解。从而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进怀特先生那充满“冒险”的课堂,从而感受到怀特先生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探究“最好”
同学们,书读到这里,我们读出了一个个性十足的老师,与其说他个性十足,不如说他用心良苦。他如此用心,到底教会了我们什么呢?请大家静下心来,读读课文最后三个小节,划出有关句子,随时记录你的感受,一会交流。
1、“冒险”——你会在这样冒险的课堂上睡大觉吗?
2、“挑战”——是呀,课堂上老师给学生搭设了平等对话的平台,使学生思维处于紧张状态,这便是一种挑战。
3、“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花这么长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不正培养了我们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既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真是太吸引人了。
5、“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1)读着读着你有什么发现?(有两个“不要迷信”)说说你看法。
我们要尊重书本,但不要迷信书本;我们要尊重权威,但不要盲目崇拜权威。读——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2)古往今来,正是人们一个个对书本的打破,对权威的推翻,才有了这个社会的不断进步。还记得我们书本中学过的类似的敢于挑战的例子吗?
(3)这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要学会质疑,不要人云亦云。出示名人名言:读这些古圣先贤的话还有很多,一言以之那就是——“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4)同学们,这就是老师教给我们的全部,这就是老师的良苦用心。于是,当我的朋友这样评价我的老师时,出示:
“他怎么能这样来糊弄你们呢?”
“不,你的看法错了。”
是呀,在作者眼中,怀特森就是他——最好的老师
(5)让我们记住这位最好的老师,让我们记住这位老师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在探究老师的“最好”这一环节,我自己感觉处理得不是很好,备课时只顾着抓主干,对这部分内容有所忽略。对于“冒险、挑战,貌似正确、迷信”等词语的理解。以为大概意思对就可以了,而没有去纠正学生不够正确的说法,我还顺着学生的说法去讲解。正如课后同事们的评价:词的理解欠准,会误导学生。最后的提问“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学生的情感体念由原来的理解到敬佩。从而体会到老师的好。
四、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聆听了怀特森先生的教诲,目睹了一个个挑战权威的故事,相信同学们一定感受颇深,那么请为此写下自己的学习感言。
(7)交流总结。
板书:不要迷信书本
21、我最好的老师
不要迷信权威。
反思:静下心来,仔细回味,课的处理还是不够细致:
1、讲解中用词不够准确。
2、理解词义欠正确。
3、精心设计每个环节,为了做到环环相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自以为读懂了课文,实际上并没有沉下心
来和学生一起研读课文,咀嚼课文的重点语句,只注意了重点而忽略了细节的处理。处理课文太过粗枝大叶。我发觉,在整个授课与反思的过程中,我经历了一次情感的转变,经历了一次成长的过程。同时也引起了我们老师对自己以往教学的一种觉醒:无论授人于鱼,还是授人与鱼,都必须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也就是文中所说的每堂课都是“冒险”。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教只是成功了一半。对于那些循规蹈矩不爱动脑或者调皮捣乱根本不想学者,不让他们的大脑“睡觉”尤其重要。]
第三篇:我最好的老师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学习者分析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2.体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课前,老师想和你们讨论一个话题,要实话实说。你们心中怎样的老师称的上是最好的老师 ?(交流)
2、今天我们一起学的课文题目就是《我最好的老师》齐读课题,看看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是怎么样的?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出示要求:(1)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怀特森是一位怎么样的老师?
预设:(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六年级科学老师在第一节课用他独特的教学方式告诉我们做一个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具有怀疑能力的人)
2、学生交流反馈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六年级科学老师在第一节课用他独特的教学方式告诉我们做一个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具有怀疑能力的人)
二、探究老师的个性
1、看看课文第1小节,找出作者评价怀特森先生的一个句子。
(1)指名朗读。出示:“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出人意料 什么意思?(2)那么课堂上发生的哪些事情让作者出乎意料?默读课文1——5小节,找出有关语句划下来,并写下你的感受,一会儿我们交流。
相机理解如下句子:
*“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在我写下的每一个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画上了红叉叉。我得的是零分!可这不公平,因为每一道题都是根据我的课堂笔记回答的。而且,吃惊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我们班上的所有同学都得了零分。”
(1)谈感受。什么叫“目瞪口呆”?联系自己平时的生活,想想在什么情况下有过“目瞪口呆”的感受?读出作者的那份惊诧。
(2)还有哪些字眼让你体会到作者的惊讶来?(竟然)
(3)作者为什么“目瞪口呆”?“目瞪口呆”的只是作者一个人吗?读出全班同学的那份惊愕来。
(4)一个人得零分很正常在情理之中,在意料之内,可全班同学都得零分,叫人怎么想也想不到,用一个词那就叫——(出人意料)
(5)读“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考试的结果只是一个出乎意料的地方,还有什么地方让你出乎意料?
*“很简单”,怀特森先生说,“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因此,你们记在笔记本上的全是错误的信息。”
(1)谁能学着老师的口气来读一读,假如你也在场,你会有什么反应?最初老师的这种解释作者和他的同学们能接受吗?从哪看出来的?
(2)假如你是怀特森的学生,你现在怒火中烧,你回到家中,你会怎样向你的妈妈去学这一番话?那就读出来。不用说,我们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验?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
(3)我们愤愤不平,可怀特森却依然我行我素,振振有词,真是——(个性十足)读“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与其说考试的结果让人出乎意料,还不如说怀特森的解释更出乎意料。还有哪些地方让人出乎意料?
*“为此他特别强调,本次测验的零分记录都将写进每个人的成绩报告单。同时,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刻指出来。”
(1)据老师了解,西方国家升中学是不考试的。凭的就是这张成绩单。孩子们有时甚至把它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你认为,老师该不该把零分写进我们的成绩报告单。
(2)我们的出乎意料,却在老师的意料之中,他的用意是什么呀? 出示第五自然段
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直接叙述,改为转述,指名读,学着老师的口气
齐读(3)原来如此,就为了这么两句。(齐读后半句)整整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全班同学以零分的惨痛代价就换来这样一句话到底值吗?既然如此,大可以直接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呢?(教训)这个教训让学生刻骨铭心,这也正应了中国的那句古话——吃一堑,长一智。这就是他的个性所在,这就是他的魅丽所在。读——“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三、探究“最好”
同学们,书读到这里,我们读出了一个性十足的老师,与其说他个性十足,不如说他用心良苦。他如此用心,到底教会了我们什么呢?请大家静下心来,读读课文最后三个小节,划出有关句子,随时记录你的感受,一会交流。
1、“冒险”——你会在这样冒险的课堂上睡大觉吗?
2、“挑战”——是呀,课堂上老师给学生搭设了平等对话的平台,使学生思维处于紧张状态,这便是一种挑战。
3、“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花这么长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不正培养了我们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既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真是太吸引人了。
5、“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1)读着读着你有什么发现?(有两个“不要迷信”)说说你看法。
我们要尊重书本,但不要迷信书本;我们要尊重权威,但不要盲目崇拜权威。读——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2)能做到这点就必须要求我们具备哪些能力?—— 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学着老师的口气读一读这句?
(3)古往今来,正是人们一个个对书本的打破,对权威的推翻,才有了这个社会的不断进步。还记得我们书本中学过的类似的敢于挑战的例子吗? 伽利略挑战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物下降的“比萨斜塔实验”;
哥白尼挑战托勒密,提出日心说;
爱因斯坦挑战牛顿的经典力学,提出相对论。
(3)这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要学会质疑,不要人云亦云。出示名人名言:读
• 我平生从来没有做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和严格试验的结果。---爱迪生(美国)•
• 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爱因斯坦(美国)
这样的话还有很多,一言以之那就是——“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4)这是一种终身收益的教训,于是,当我的朋友这样评价我的老师时,出示: “他怎么能这样来糊弄你们呢?” “不,你的看法错了。”
想象作者当时说话时的眼神和说话的语气?尝试朗读 是呀,在作者眼中,怀特森就是他——最好的老师
(5)让我们记住这位最好的老师,让我们记住这位老师给我们的人生启示。齐读
(6)学了这篇课文最好的老师在你们心中是否有了新的定义呢?写一些(7)交流总结。
第四篇:我最好的老师
《我最好的老师》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4.激发学生对怀特森的赞叹和敬佩之情。
5.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的原因。
教学用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在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不怕困难、苦战攻关、善于发现、极具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最好”
1.默读课文,想一想:
①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②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划出课文的中心句。(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
三、读议结合,深刻理解“最好”
1.作者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
2.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3.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划、议)
四、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1.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
2.结合本单元前三篇课文,谈一谈你对科学精神又有了哪些认识?
五、拓展阅读,迁移延伸
1.阅读《嗅苹果》,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2.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不迷信权威的事例。
六、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具体的一件事,为我们阐述了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道理。科学需要怀疑,需要“冒险”,需要挑战,只有我们才会拥有善于发现、探求真知的能力。
第五篇:我最好的老师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人教实验版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最后一篇略读课文
二、学生学情分析:
文中所塑造的怀特森老师的形象对学生是一种“冲突”。首先是视觉上的冲突:怀特森老师别具一格的科学课让学生耳目一新。其次是心理上的冲突:他们没想到怀特森老师会“戏弄”自己的学生,这让他们的心里有些受不了。再次是思维方式上的冲突:现在的大多数孩子还是教师和教材的忠实信徒,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去怀疑教师和教科书上说的,因此是对他们多年来一种思考方式的挑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通畅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过程与方法: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从“为什么说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最好的老师”和“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两个方面来研读、探讨课文。
3、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教学难点:
认识到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能力。教学准备: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课件。教学流程
课前创设情景铺垫。
听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一、谈话导入
1、课前我们听的歌曲是歌颂谁的?六年的学习中,你经历了很多位老师,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21课,结识一位好老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读阅读提示,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
(一)(1).小组合作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学生读文和预习情况。课件出示“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小组汇报交流。并说一说预习中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4、快速回顾课文内容,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三、认识怀特森先生,体会他的“好”
1、怀特森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从文中画出,读一读。
2、课件出示句子: 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你觉得“出人意料”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列举有哪些地方让人意想不到呢?仔细找找,你看你能找出几处来?面对怀特森出人意料的举动,我们的反映如何?
指导朗读:“不用说,我们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验?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用气愤的语气读,除了气愤你还感到了什么?(是啊,怀特森先生做法让人如此气愤,他真是一个欺骗人的老师,演戏还带着猫猬兽头骨道具,说的跟真的一样,我们常说,要受到学生的尊敬要有德有才,怀特森先生可以说是无德无才,可是作者却称他是做好的老师,为什么呢?
3、小组合作学习
(二)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呢?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真知,这是准则,你们怎能忽视?每个人都不应该忘记——(引读)(生齐读)既然如此,大可以直接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呢?(他是为了让我们留下深刻的记忆)这种教育让所有孩子终生难忘,他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
课件出示: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四、小练笔
1、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为什么?
2、写一写。
3、指名交流。
五、拓展延伸
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画家与牧童》、《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出示阅读材料《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六、板书设计:
21*我最好的老师
怀特森老师
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
七、作业布置:(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小练笔《我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