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华年,我们不曾荒废(5篇可选)

时间:2019-05-14 15:4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春华年,我们不曾荒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春华年,我们不曾荒废》。

第一篇:青春华年,我们不曾荒废

青春华年,我们不曾荒废

在流逝的时光里,阳光洒遍了每个角落,我不知道,阳光是否还记得,那些花开花落的岁月,是否还记得那些没心没肺的日子„„

我们害怕孤单,朋友们总是粘在一起,从不分开。

快毕业了,作业很多。

每天早晨,我们总是很早很早地来到学校,感受阳光,感受友谊,感受作业。

每天中午,女孩们总是在面对面的吃东西,男孩们总是在打游戏。

每天下午,我们总是一起坐在夕阳下,直到被阳光刺到泪流满面。

每天晚上,我们总是在打电话。明明知道没有什么可说的,可还是每天坚持。

学校里永远充满阳光,让我们在阳光里慢慢的离开。

女生们每天都会跟班上的男生们斗嘴,而男生们总会想方设法地惹女生们生气,我们的学习生活虽然紧张,但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很快乐。课堂上,并不是那么枯燥乏味,也充满着无限的乐趣。课间时,一个小小的问题会由起初几个人继而引发全班人的讨论。当报自己的志愿时,每个人都犹豫不决,恐怕会留下遗憾。同学们,加油,我们一定都会考上自己所理想得高中的!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我们开心的笑。

我们肆无忌惮的大笑。

后来,我们一起,认真的练我们的跳远。后来,我们一起,认真的谈着自己的愿望。后来,我们一起,填写无数的同学录。后来,我们一起,在电话里倾诉烦恼。后来,我们一起,去疯狂的照贴纸照。后来,我们一起,在夕阳下唱着: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

然后,我们哭了。

我们肆无忌惮的哭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就会没有了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没有了“每天”,也没有了“后来”,更多的是新的“每天”和新的“后来”。

但我们会开始新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我想,十年后,或者更久,有人会想起来的。想起来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想起来“每天”和“后来”,想起我们一起唱的那首歌„„

哭了笑了,乌云卷来散去。成长仍然站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一瞬一季,一季一年,我们最后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盛开了今年夏天的花„„

高一:程洁

第二篇:激情唱响青春欢聚歌华年

激情唱响青春欢聚歌华年

[本报讯经济管理系Z1201班朱南疆报道]于2012年12月28日晚19:30在昌吉学院北校区艺术楼六楼音乐厅展开了“第十五届动感地带杯校园歌手大赛”的决赛。莅临此次比赛的有团委副书记班建新老师、经济管理系党总支书记孙磊老师及音乐系的老师。

本次大赛分为专业组和非专业组,伴随着主持人的上场,此次大赛拉开序幕。首先开始的是专业组的比赛,来自音乐系的5名选手,由音乐系的马海鑫同学打头阵,开始了今晚的第一首歌。当同学们陶醉在歌曲编织的梦境中还未苏醒,下一位同学又上场了。来自经济管理系的刘雅静同学作为16号选手,用音色征服了在场的评委老师和同学,用恬淡的歌喉技压群雄,让人情不自禁陶醉其中,伴随着歌声整个比赛也临近尾声。接下来,比赛在终于系选手的维吾尔语歌声中,告一段落。

之后比赛在评委老师的讨论后,公布出此次比赛获奖选手名单,终于系的地力木拉提摘取此次比赛的冠军,经济管理系的刘雅静同学荣获优秀奖,也值得可喜可贺。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昌吉学院第十五届动感地带校园歌手大赛圆满结束。

通过了解得知参与本次比赛的同学中有大一的新生,从中说明大一新生对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同时主办方也表示很欢迎新鲜血液的加入。临近新得一年,也临近期末,在这样的氛围中,大家还是参与了进来,不光丰富自己,同时也向全院师生展示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多才多艺。

今日,阳光明媚

Z1101班颜潘

冬日的清晨,拉开窗户,看着窗外白茫茫一片,树上还挂着冰晶,对面窗户的玻璃上还有雾一样的迷惘……

此时的心情难以平静,凌乱的心境是否可以影响到今天的心情呢?总是有很多难以割舍、总是有很多难以启齿、总是有很多无可奈何……是谁在这道风景中画了一道弧线?昨晚又是谁交织在灯火阑珊处?不说、不问、不想、不代表我不知道。心里百感交集,有很多的不完整,但是以怎样的一种心情去克服,只记得今日,阳光依旧明媚。

何为梦,何为想!是否梦就是心中所想!红尘如歌,岁月如梦,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慨,时过境迁身边是谁还在陪伴着你?人与人最大的仁慈就是用情至深,不要用感情做赌注,因为最终你会输的一无所有,人本来就是感性的动物。文字的灵魂就是感情,当你投入感情它就是活物,挥洒的感情是笔下游动的字符,这是一种我很喜欢的感觉,放心,一切安好。今日,阳光明媚。

难过的时候可以找到无数种宣泄的方式,可是有没有找到真正对你适用的呢?心也有自己的负荷,也有自己的容量。青春是漂浮在风中的一粒尘埃,华年的美只是随着风一路飘走!没有驻足的空间,只是这样静静的随波逐流,在这样的日子里,又开始下雪了,外面飘飘洒洒的雪花,在这招摇的世界里嬉戏,心里又开始乱想了,总是压不住的会想起那些人、那些事儿,那些年的我们、那些年的你们、那些年的她们,都回不去了。只能放到记忆里去回忆。今日,阳光依旧明媚。

今日,阳光明媚,只是身边的朋友换了一批又一批,原来谁也不

会是终结者。没有会陪你看最后的风景,你哭了,她们哄着你,你笑了,她们和你一起笑……

呆呆的坐在窗角,就这样看着雪一片一片,洋洋洒洒深邃博大地,好美、好美……一个女孩子的心事记叙。

第三篇:我们的青春不曾黯然——农村也有90后

我们的青春不曾黯然——农村也有90后

我只是想告诉你们,90后不仅属于繁华喧闹的城市,也属于僻静不为人知的农村,它应属于所有正拥有着绚丽青春的孩子!

是的!我生长于偏远的农村,没吃过哈根达斯,没穿过NIKE,不懂Hip-Hop,不会买弄火星文,除了同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我和时人口中炫酷时尚的90后几无交集。甚至连我自己都曾一度认定我只是个冒牌的90后罢了还有点滥竽充数的味道。

我在06年的一次上网中意外发现,原来自己还是90后!当时的感觉真叫混杂,先是窃喜,为土里土气的自己也能沾上这么个不错的称号;接着突然有些心酸,因为较城里的90后,我实在相形见拙,无地自容;想着想着,最后我竟又担心起别人到底愿不愿意接纳我这个仅停留在原始定义上的90后,抑或是他们根本就不屑于拿正眼瞅瞅像我这样躺在山沟沟里的乡娃子?

这问题一直困惑了我好几天,后来终于在镜子里找到了答案!我看着对面那个熟悉的女孩一米六的个儿,微胖的脸蛋。尝试着扬了一下嘴角,忽然发现过去的十七年,没有戴上90后的光环,没有太多的华丽修饰,自己也一直过得很好!

像所有幸福的孩子一样,我在学校里有着一窝死党。爽直的F,搞怪的小A,傻得可爱的L我们一起躺在床上睡懒觉,一起撑着手电筒为考试背书,一起手牵手在大街上游荡,一起自恋的哼着JAY,一起学着子尤高喊谁的青春有我狂!我们在相同的时间做不同的事,喜欢的或厌恶的;在相同的地方遇到不同的人,熟悉的或陌生的;用同一张嘴说着不同的故事,快乐的或悲伤的。可是我们却从不将此叫做充实,只因为年少的心有太多太高的期盼!

这是种学找不到任何坚实依靠和后盾的期盼,带着莫名的固执和自信,幼稚得让人发笑。每天都一本正经的对自己说:我要干番大事业,我要赚很多很多的money!事实上却久久不愿将懒惰和浮躁从骨子里提除,更不肯放过任何一次批判应试教育的机会,去哭诉学务繁重,身心疲倦。像一群急于过河的孩子,我们渴望到达对岸又不屑于老老实实地精心造桥,脚底早已踏上唯一那座前人搭好得独木桥,嘴里却还在不听地抱怨桥太窄,束缚了自己的脚步!

L悲叹,我们总是生活在眼高手低中,一事无成,只会做梦!

我无奈地摇头,唉!这就是青春,谁也搞不懂得青春。

默哀了三秒钟,小A调皮的吐了吐舌头,F起哄似地吹了个口哨,然后所有的人都成装下去了,扯下了忧伤的面具,放肆地大笑。

哈哈

是的!与都市里那些穿着POLO杉,蹬着NIKE板鞋,站在时尚潮流浪尖上的少男少女相比,也许我们这帮农村孩子真得很穷酸、很落伍。可是那有什么关系?别忘了我们阳光开朗、活力四射,我们都拥有着绚丽美好的青春,值得去用心珍惜。我想,这,才是最最重要的吧?!

相信自己,寻找出亮点,我们的青春真得不曾黯然!

第四篇:毕业致辞:假如我们不曾相遇

毕业致辞:假如我们不曾相遇

“ 曲终人散空愁暮,繁华落尽终成空”。夏风倦倦,浮云淡淡,花落闲池;凭栏听雨,却有残月临空!你想,或者不想,离愁都在那里,不增不减。

人生路上这一聚一散,昨天、今天、明天、数不清的夜,读不完的日子;迷望眼,动了心弦!

三年前的相遇平淡无奇,然而、假如,我们一念之差,错过此门,擦肩而过;那么许许多多的美丽与我们无关:毓秀湖面永远也倒影不出你倩影的潋滟,我们的思绪也牵不动歌乐山的飘散的云烟。

08届共有14位师兄师姐。师姐多是如桃花般娇弱而静美:总说自己长大了,总是想得很多、憧憬的很多。张x师姐、李x师姐、王x师姐、徐x师姐、车x师姐从什么时候开始、与杨x师姐一样,有了斩不断理还乱的一世情缘,锁在了眉间,飘渺成谁梦里的牵牵绊绊?

如果我们不曾相遇,我们怎知道“民事诉讼的部分请求”应当“全部肯定”、“胎儿的诉讼主体资格”需要特别关注?更不会知道“民事确认利益需要重新进行理论定位”;也不会去理会“共同侵权诉讼”会有“什么样的具体形态”!

师兄多沉稳而洒脱:姚x师兄、秦x师兄,杨x师兄总喜欢隐藏自己:明明知道的、却要说成不知道,明明已经懂得的、却还在不想懂得,表面的假淡定、内心的假忘记,怎躲得过本门同学的细腻的眼神。你们走后,我们不会去读你们装出来的潇洒与耍酷,却不知有多少人会轻吟着红尘之中有关你们的离别诗,在转身相视的回眸里,又不知有多少人会读懂你们眼角里噙含的温情泪?

诉权可以阶段性行使”,感情呢?也是有阶段性的么?“将来给付之诉”给付利益是将来的,本门师弟师妹给你们的祝福也是愿你们有美好的将来!

假如我们不曾相遇,谁会在意吴x与朱x师兄的孤独,谁会去听你们心中的低回的旋律!流年似水,风度云散,伊人何处寻?是谁的记忆斑驳了岁月,萦绕于心,却至今:该收获的没有收获,行囊里装了些遗憾与失落。朱x师兄搜索的是人,而不是“人肉”!邂逅缘浅,独舞孤影,浅唱恋歌,守望淡淡的期待。吴x师兄,你是否要把思念一点一滴的笼起,笼起那些一起走过的漫路;笼起那些曾经对眉的柔情;笼起那些前世今生的尘缘---拎回河南去?

青涩的韶华伴着沉默;美妙的豆蔻,却有解不开的纠结。是谁触碰了王x师姐与张x师姐依然缱绻的心扉,师兄弟、师姐妹的情谊,除了一曲离歌,无言相对,只剩下记忆中的,回眸浅笑,淡雅如水。殊不知,彭丽君师姐如此清丽可人,花开一季,却一直都在等待,等待谁与谁的轮回,等待那沉淀浮华后的淡然投入。

你们以及将来的我们将身处何方,心归何处?是什么样的情感沉入了我们的灵魂深处?假如我们不曾相遇,这些问题则毫无意义,不必回答!漫漫前程,尽管不愿,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彼此都会成为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姚x师兄唯美的pose、王x师姐眯着眼睛的笑、杨x藏在眼镜后的灵气、张x唇角荡漾的微笑…….,自师兄师姐从容转身离去的那一刻,所有的故事将渐行渐远,所有的我们专有的情节将渐渐褪色,岁月和距离会淡化了我们对视的眼神,在视线之外,落了一地的,除了挂念,还有不经意间的偶然回望。

有些遇见很美丽,可以春花浪漫;有些遇见,很遗憾,即便相见恨晚。在这红尘之中,有千千万万次的遇见,可我们是在这人生的节骨眼上彼此遭遇。记住这个若干年后无论如何也回不来的今天:今天的人,今天的情,今天纯真的哭与笑,今天毫无虚伪和敷衍的祝福!

“多情自古伤离别”,恍如梦,良辰好景虚设,人海浮生苍茫;淡酒入情肠,寂寥心绪总难除,牵情时,“何处话凄凉”?

第五篇:致我们不曾逝去的童年

致我们不曾逝去的童年

童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珍贵的,而每个年代的童年回忆却不尽相同。今天要和大家聊聊童年的七位朋友,按出生年代分别属于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甚至还有一位10后的小朋友。他们的“六一”是怎么度过的?有哪些趣事让他们念念不忘?儿时的回忆又如何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让我们跟随这些有温度的文字,穿越时空,找寻孩提时代的那份初心。

【50后的六一】 一盒褪了色的糖豆

■苏婷

出生在一个物质匮乏的时代,我的童年真的没有五彩斑斓。

但也正是那个时代,因为大多数家庭都是多子女,大多数父母更关注家庭的温饱,对于孩子的成长,可以说给予了“充分的自由”。还因为绝对的就近入学,每天放学后,和邻居的小伙伴们不用约,就一群一伙地聚到一起,自己商量着玩游戏。

即便吵架甚至动手,女孩儿哭了,男孩儿哪里磕破了,也都是自己解决问题,完全不用大人的“干涉”。直到该吃饭时,感觉饿了的孩子径自回家。在这种纯粹的“散养”方式下,“六一”自然被家长们忽视了——在家里,这一天很难被当作一个节日来庆祝。

至于社会上、学校里,当年是怎样为儿童过节的,翻遍记忆竟无印象。一个原因是,可能那时的活动即使有也不够隆重;另一个原因应该归于我们这代人的童年到“文革”时戛然而止,此前能有记忆的时间没有几年。当全社会被裹挟进那场疯狂的政治运动后,一切便无正常可言,哪里还有人关注儿童节。

越是缺乏色彩的年代,越让人对色彩充满憧憬。大约是我9岁的“六一”节,浩劫尚未开始,一个小汽车形状的透明塑料盒装着的彩色糖豆,还有一场反映儿童生活的电影《小铃铛》,深刻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中。与这物质加精神的儿童节礼物相伴随的,是浓浓的父爱。因为父母在外地工作,我从小就成为隔代抚养的“留守儿童”。

为了国家需要,大学毕业后父亲服从分配,一直坚持在艰苦环境中从事自己的专业。但不能为父母尽孝及亲子的分离,始终是他的一大憾事。于是他常常利用出差机会陪伴我们,尽力弥补心中的亏欠。

那一次,父亲正好在儿童节时回到我们身边。下午,办完公事的爸爸说带我出去玩。少有出远门经历的我雀跃着,跟着爸爸坐上公共汽车。想不起是进了什么商店买了那罐糖豆,只记得那透明壳子里的五彩斑斓让我顿生许多美好的向往,心爱得始终舍不得打开,以至于那些糖豆最后失却了色彩,也没有吃到嘴里。

要知道,那时吃糖,是一块一块买的啊,这一盒糖豆,几乎相当于一百块水果糖!之后,爸爸带我看了那场让我记忆一生的电影。说实话,电影内容对那时的我,只是看了个热闹;重要的是,在我的儿童时代,这是唯一一次被家长带领观影。那一天过的,足以让我在小朋友中自豪满满!

没准,也就是这点在今天看来不值一提的节日礼物,在一个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什么梦想的种子呢。

(作者系本报记者)

【60后的六一】 打谷场上的“土”游戏

■蔡继乐

我出生在安徽农村,小学上的是村里的学校,父亲很早就在这所村小当校长,一直到退休。作为上世纪60年代末出生的人,我记忆中的“六一”的确有些“寒酸”,没有演出,也没有什么礼物。但我们依然盼着过“六一”,因为学校会放假,能疯玩一下午。

记忆中“六一”前一天,班主任会说:“明天是儿童节,要戴红领巾,穿一身干净衣服来学校。”那是“文革”末期,“抓革命,促生产”,农村真的很穷,只有过年才会给孩子做新衣服。

回到家,母亲会找出一件洗得很干净的旧衣服,并把破了洞、开了线的地方缝好,就算能过节了。

第二天,我们都穿戴整齐,早早到校。就连那几个“迟到大王”,这天也准时到校。学生到齐后,由班主任领着在土操场上站好。这时,当校长的父亲会站到队伍前面讲话。

父亲的讲话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印象中必有这样的话,“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孝顺父母,养子不孝,肥田收瘪稻”,等等之类。

校长讲完话,大家会围拢到各自班主任的身边。这时候,班主任会拿出一布袋的水果糖发给大家,每个人能分七八颗,五颜六色的糖纸包着,非常好看。

发完糖果,班主任宣布:“今天不上课了,都回家玩去吧。”于是,大家高兴地结伴回家,而糖果是舍不得一下子吃光的,留着慢慢吃。

下午,几个小伙伴会相约到村边的打谷场上玩耍。那时,农村还是生产队集体劳动,农村人家都不富裕,也没钱给孩子买玩具。

没玩具,怎么玩?难不倒我们这些农村孩子。大家想出了很多有趣的“土”玩法。至今,我对其中的两种印象深刻。

一种叫“摔元宝”,就是先用旧纸张叠成“元宝”,两人轮流在地上用力摔,看谁能把对方的“元宝”掀翻,被掀翻了的“元宝”就归胜方。

小时候,我很有劲,每次玩“摔元宝”,我都能赢好多,最后居然攒了一大堆,用家里的一个空坛子装着。一年冬天,母亲要用坛子腌咸菜,就把我辛苦“挣”来的“元宝”全扔了。为这事,我和母亲闹了好长时间。

还有一种玩法叫“打名打跪”,在七八块砖头上写上反面人物的名字,如座山雕、白骨精等,在打谷场上平行摆上一排。大家轮流站在几米开外的地方,用一个小一点的砖头去砸指定人名的砖头,看谁砸得准,准确率最低的要拿出一颗糖果给准确率最高的人。

虽然玩具很“土”,但大家依然玩得兴致勃勃,直到家长来喊吃饭,大家才意犹未尽地回家。

如今,我已在北京生活工作了20多年,儿时的很多记忆已渐渐模糊,但小时候在农村过儿童节的趣事,却沉淀在记忆深处,成为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作者系本报记者)

【70后的六一】 怎么可以这么美好

■赵秀红

我的童年是在山东沿海小城日照度过的。传说后羿射日,射掉的九个太阳落于此地。因传说渲染,此地历来有太阳崇拜的习俗,民风明朗、热情,这也是我童年记忆的基本色调。

在一个已经不属于我的节日里,去回忆遥远的童年,好像雾里看故乡,亲切又遥远。

70后怎么过“六一”?在我们的集体记忆里,“六一”最重要的活动是文艺汇演。那时小学里没有礼堂,附近几所学校所有的小学生要集中到乡政府的大礼堂,看演出。穿什么,在“六一”那天很重要。海边六月,还很凉爽,不到穿裙子的热度。但在“六一”那天,似乎大胆点,不必在意小伙伴们窃窃私语,穿上裙子,被风吹得鼓起来,美滋滋的。乡政府距离我们学校大约五里路,学校组织我们来回步行。穿着裙子,风一样地跑过,这一路的撒欢,其实比看演出更有意思。男生的衣服要局限些,军绿色是主角,不过他们可以比红领巾。那些戴红领巾的同学,收获了不少艳羡,不过小脸也会绷住了,骄傲,且得矜持。

所谓演出,都是自编自排,节目很简单,左不过唱歌跳舞诗朗诵。记得有一年,我们班出了一个诗歌朗诵《春雨》。后排一溜七八个女孩,前面一个男孩。我和几个女孩齐声朗诵:“下吧,下吧”,男孩喊一句,“我要开花”!女孩们再来一个:“下吧,下吧”,男孩喊“我要种瓜”!现在想想,有种机械的幼稚,让人忍俊不禁。

汇演结束后,上午才过半,还是步行回学校,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好戏才开始。我们回去的路上要经过一大片桑树园,六月的季节,桑葚成熟。在上世纪80年代初,山东尚未包产到户,那片桑园属集体所有,所以对这几百个孩子的闯入非常宽容。桑树不高,能容得了小个子的我们伸手采摘。不同颜色的桑葚味道不同,黑红色的最甜,红色的酸甜兼备,白色的肉厚,绿色的尚未成熟。桑葚酸酸味道刚碰到味蕾的霎那,要打个激灵,适应了这味道,就能大快朵颐。一边摘一边吃,吃饱了还惦记着带回去,有的女生干脆兜起裙子装桑葚。舌头被桑葚汁水染黑了,手指肚也是黑红一片,腮帮子酸得第二天都咬不动东西。那片桑园成了我们最生动的生物课堂、最能释放天性的乐园。

上了初一,到“六一”那天,内心雀跃,又要过节啦!可耐着性子从早上等到放学,学校里好像没有任何表示,还是照常上课。我遗憾地想,同学和老师可能忘掉了,等到明年吧。第二年,我才明白,“六一”不属于我们了。

从那时起,童年结束了,在我很混沌的状态下。

怎么可以这么美好,怎么可以这么短暂,我的童年,我的桑园。

(作者系本报记者)

【80后的六一】 麦收中的节日

■余闯

我的小学是在乡里的学校读的。五年级时,可能是毕业班的缘故,没人为儿童节张罗活动。6月1日一大早,我被母亲叫醒,睁开眼,满心期待着她为儿童节做了特殊安排。带我去县城逛一逛,或是去姥姥家,都是不错的选择。

但母亲说,今天要一块回老家割麦。看她和父亲都只字未提儿童节这档子事,我有些失望,但也知趣地忙着收拾镰刀和草帽,看院落里停放的自行车需不需要打气。

乡里离老家有3公里路,父亲和哥一辆自行车,母亲骑车带着我和姐。在农村,农忙时尤其讲究“早”,一是为了尽量躲避炎热的天气,二来也是更重要的,是为了多争取时间、多出活儿。

到了一块近4亩的麦地,时间还不到7点。麦子黄澄澄的,透着一股香气,风吹麦浪的美景,可惜当时的我却不懂得欣赏。

看了一眼哥,他甩开膀子,把了五垄,父亲、母亲和姐把了三垄。割麦有技巧,手大的可以抓两垄割一刀,几垄齐齐地往前推进;扇形向前推进时,只移动左脚,右脚在后不动,这样会减少两腿的频繁移动,从而节省体力。

母亲让我把了两垄,我弯腰开始割。农村人常说,农活儿里最累的就是割麦了。我很快就有了切身体验,腰酸、背痛,太阳越来越晒,焦灼般烧烤,脚下的步子慢了下来。

两个小时过去了,哥割到那头又回来,我们在中间位置碰头了。他笑着看看我说:“不怕慢,就怕站。咱家的活儿咱自己干,没人替。”

哥的一句话让我打消了磨洋工的念头,开始专心割麦。

其实,上学这几年,学校都会专门放麦假,让我们帮家里收麦。没有机械化工具,人手一把镰刀,头顶草帽,忍受着烈日的暴晒,有时麦地里还能遇到蛇,让人为差点踩到它而心有余悸。

麦子割了,用架子车拉到道场,碾穗、扬场、灌袋,基本都是靠人力。家里人人都很累,但还要赶时间,快干,怕麦子碎在地里,怕老天下雨,将全家人全年的口粮淹没在雨肚里。收麦子的意义真的很重大!

没能过上儿童节的扫兴顿时全无。我想到能为家人分担一些劳累,手上的镰刀挥舞得快了起来。我记得,那天直到傍晚,我割了一个来回,第二次把的是三垄。

快乐是儿童节的主题。比起以往,学校举办文艺演出,班主任带着到附近的小山游玩,我觉得这年的儿童节给我留下了更为深刻的人生记忆。

(作者系本报记者)

【90后的六一】 儿童节是彩虹色的 ■宋潇

回忆儿时的点滴,像是摇响一串渺远而清脆的铜铃,那些浸着金灿灿光晕的日子,被轻轻唤醒,牵出许多清澈的故事和心情。如果童年的岁月是一块画布,每天都有不同的色彩,儿童节一定是特别的。它热闹、蓬勃、丰富、凝聚,充满着初出生长的力量。我想,我的儿童节,是彩虹色的。

记忆中的儿童节像彩虹般多彩梦幻,那一天的自己仿佛手持仙女棒,能点亮一个个愿望。我会收到许多心仪已久的礼物,层层叠叠的小纱裙、整套的樱花牌蜡笔、一大盒巧克力„„一切不过分的小心愿都能一一实现。我会被妈妈从头到脚打扮起来,两个小辫子扎上鲜艳的发带,穿上最漂亮的花裙子,眉心还要一点红贴纸。我会有梦寐以求的假期,暂时远离课堂和作业,理直气壮地玩耍。

儿童节的活动是丰富的,这一天总有热闹的联欢会,小朋友们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分享欢乐。活动结束妈妈会带我到最喜欢的游乐场,摩天轮、过山车、旋转木马、疯狂老鼠挨着玩个遍,再牵个会飘的大气球,吃个甜甜的冰淇淋,我简直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然而,我的儿童节也并不总是轻松欢愉,还曾有过磨炼和挑战。记得还是在幼儿园时,我被挑选出来参加一个儿童节的舞蹈表演,因为这个舞蹈要参加全市的比赛,所以编排得有难度。

被挑选的人中只有我没学过舞蹈,排练对我来说就有难言的艰苦。我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别人长期训练的动作,一个多月几乎每天都有排练,回到家已疲惫不堪的我为赶上进度还要继续练,一个动作做不到位我会练上几十遍。家人心疼不已想让我退出,但我却执意要坚持到底。

记得儿童节演出那天,我穿上了棉花糖一样雪白的蓬蓬裙,系着紫罗兰色的缎带,在台上漂亮跳出所有的舞步。最后,我们的舞蹈获得了全市二等奖。

虽然我还不懂什么叫付出与收获。但是我隐约感觉得到,做公主并不只是穿上漂亮的衣裙,赢得掌声的背后有着辛苦的过程,而坚持到底亦是光荣。

我想,那是小小的我成长中完成的一个仪式,一切都在我的心里埋下了蓬勃的种子。

无论是礼物还是磨炼,于我而言都是彩虹色的。那是最柔软的颜色,容不得一丝杂质浸染;那是最坚实的颜色,在那之上,承载得起远方的希望。

(作者系本报实习生)

【00后的六一】 不同的世界 同一个梦想

■黄千隽

一转眼,我从美国回国已经快4年了,但是亚利桑那州湛蓝的天空,和那些与我朝夕相处了3个月的不同肤色的同学们,成了我心中最美好的回忆。

3年前的寒假,第一次坐飞机的我飞越重洋,来到了美国。这里和北京有很多不同之处,路边都是仙人掌,长着夸张的长刺,在炎热环境下坚强地竖立。倒完时差的第二天,我来到了凤凰城的一所公立小学。

我至今还记得第一天来到那个学校的情景。美国早上的空气是冷冷的,刚进校门,我有些不知所措,旁边的同学都在滑梯上玩,正是那时我见到了布莱克兄弟,么古埃尔,和我一样名字的詹姆斯,来自日本的柯祖仕。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和老师哈仕一起进入了校园。

哈仕老师不像中国老师那样只教其中的某一课,而是全科课程。当老师介绍完我后,教室里响起了掌声。我坐在么古埃尔的旁边,他用友善的眼光看着我,让我感觉很舒服。

么古埃尔虽是美国人,但他有着偏黑色的头发,眼睛是淡淡的黄色。这一节课很快过去,下一节是体育课,我和他还有柯祖仕一起打篮球。他很厉害,硬朗的身躯如同为打篮球而生。我和他打出了一次不错的配合,他一个传球,我再弹地将球传给他。电光火石间,他已经上篮眼看就要进了,他一个勾手将球传给我,我抢投,进了。这让我明白:任何任务都要进行团队配合。

在这里,我们没有班长,只有为大家服务的岗位,比如door holder(扶门人),任务就是等大家进出教室时,最后一个把门的人,防止小朋友被夹到手。

上课时,老师不要求同学们以一种固定的姿势保持坐姿,而是怎么舒服怎么坐,但是如果要上厕所需要举手给老师示意。

在美国短暂的学习经历告诉我,教育不仅是学知识,更是一种生活的体验。也是为未来的生活积累经验,结识更多的朋友,大家通过合作来完成一个项目,那些只顾学习不和大家合作,没有团队精神的同学,老师会找他聊聊的。

回国以后,我把在那里学到的合作精神带进了我现在所在的北京十一学校。学校实行的是走班制,同学们按照自己选课表去到不同的教室上课,目前我只上了一学期,就已经认识了好几百个朋友。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我在遥远的北京祝我曾经的美国同学节日快乐。那个每天带妈妈做的寿司到学校吃午饭的日本同学,你长高了吧?那个笑得比阳光还灿烂的么古埃尔,你还好吧?那些在我的笔记本上留言说我是体育天才和数学冠军的同学们,听到我的祝福了吗?

(作者系北京十一学校初一年级学生)

【10后的六一】 每天都是儿童节

■王慕南

这是我出生后第三次过“六一”儿童节,也是我第一次在幼儿园过儿童节。

为了迎接即将来临的儿童节庆典,我和妈妈已经在家里准备了好久,我开始迫不及待地想象儿童节当天的场景:我和妈妈穿着蕾丝花边的公主礼服,手持魔法棒为小朋友们变出精美的礼物„„

小朋友有的装扮成芭比公主、帅气王子,有的打扮成朵拉、蜘蛛侠,各种卡通形象人物应有尽有,我们一起在幼儿园庆祝儿童节的典礼上玩儿。

对!这就是我们幼儿园今年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活动——“魅力童话国 欢乐嘉年华”游戏节。老师说,活动设置多种动漫主题的游戏区,意在为我们创设一个梦幻的童话王国。为了活动需要,每位家长和孩子都需要将自己装扮成喜欢的角色参与游戏。

爸爸看了我们的装扮后说,他很羡慕我出生在这个美好的时代,他小时候过儿童节,爷爷奶奶从来没有给他买过礼物。

如果爸爸不说,我很难想象20多年前,爸爸像我这么大的时候,儿童节是怎么过的。

“和我的童年相比,你现在每天都在过儿童节。”爸爸开玩笑地跟我说,那时候,能吃到火腿肠就是他最高兴的事了。的确,在爸爸眼中,和他小时候比起来,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我一岁就会玩爸爸手机里的游戏了。现在,每次走进超市,大人们总是对我说,吃的、玩的、穿的、用的随便挑,家里光叔叔给我买的玩具车就有好多辆。

爸爸羡慕我“每天过儿童节”,其实,我也很羡慕他小时候过的生活。

我听爸爸说,他们小时候经常会到小河边钓鱼、捉虾,到竹林里挖野菜„„我想,这肯定很好玩儿。

但是,回到老家,和爸爸口中的样子完全不一样,老家的几栋老房子,我还没来得及住,就都被夷为平地了,竹林、小河也都不见了,爸爸儿时的伙伴们整家整家地往外搬,如今,那些老邻居们都快搬空了。

但是爸爸对我说,有故乡的人仍然是幸运的,无论如何变迁,要记住我们的根在那里,永远不能忘,这也是爸爸给我取名“慕南”的用意所在。

我期待着以后爸爸带我一起过一个有乡土味的儿童节„„

(本文系本报记者王强根据女儿口述及生活经历编写)

下载青春华年,我们不曾荒废(5篇可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春华年,我们不曾荒废(5篇可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若我们不曾相见情感美文

    是时间给了我们爱的想念,还是我们给了时间回忆的空间? ----题记回首瞻望凌晨写下的那些大篇的,反复思量那些无数次重复的,又是一个深夜轮回,我依然像以前一样静坐在电脑前,只是我......

    谁的青春不曾被挥霍

    谁的青春不曾被挥霍我看到分班表的第一页,接近30人的名字,性别全是男,当时,我就蒙了,完了,清一色,因为在我的概念中,大学本身每班也就30人左右,那不是意味着我们是和尚班?学长带我找......

    谁的青春不曾叛逆过

    谁的青春不曾叛逆过?谁的成长不曾经历过?小亮,一个正处于青春期叛逆的学生,不学习,考试作弊,整天沉溺于网络中,他虽然爱网络游戏,但他有理想,那就是当一名伟大的工程师,时光如丛林深处......

    我的青春不曾苍老散文

    我的青春不曾苍老我的青春不曾苍老为了一个人奋不顾身为了一个梦勇往直前我的青春不曾苍老等了一个人消瘦两魂等了一个梦作践时间我的青春不曾苍老看了一本书懂了一个人懂了......

    谁的青春不曾迷茫散文

    初冬的北国,匆匆的行人,遍地的落叶,置身其中,不觉神伤。回首往事,不觉得坐在了路旁。我们的渴望疯狂,渴望青春年少,尽显激情,渴望有一天梦想中的我们会是我们自己。可是我们都不知道......

    “我们不曾孤单”关爱自闭症儿童活动策划书

    “我们不曾孤单”关爱自闭症儿童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爱在方舟,我们不曾孤单” 二,活动背景:社会上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想遥遥天空闪烁的星星,远离我们的现实生活,从不理会父母......

    2013我们不曾遗忘2014我们努力前行

    2013我们不曾遗忘2014我们努力前行 日落星移,转眼,2013即将远离我们而去。然而我们回首望向身后即将过去的一年,恍然间感受到了2013年的经历中有那一丝丝的起伏,一点点的变迁,有......

    不曾放纵的青春——读后感(五篇材料)

    不曾放纵的青春 这段时间读了一些书,很多都是实用性的,无法立即实施,读了之后也没什么感慨,只是做了一些笔记。只有这一本是小说,读来可以好好地思考一下,或者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