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91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实施细则及操作规程
青岛银行文件
青岛银发[2010]91号
关于印发《青岛银行流动资金贷款 管理实施细则及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
各支(分)行、总行营业部:
为规范我行流动资金贷款业务经营行为,加强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审慎经营管理,保证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合规操作,促进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健康发展,依据中国银监会《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行信贷管理制度及实际情况,总行制定了《青岛银行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实施细则及操作规程(试行)》,现正式印发。请认真组织学习,并严格遵照执行。
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总行授信审批部联系。
特此通知
附件:1.青岛银行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实施细则及操作规程(试行)2.借款人提款申请书 3.支付委托书
4.青岛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借款人自主支付操作流程 5.青岛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受托支付操作流程 6.青岛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台账登记簿 7.青岛银行流动资金贷款核算办法(试行)
二〇一〇年三月四日
校 对:刘加奎 联系电话:85709771 青岛银行办公室 二○一○年三月四日印发
第二篇:2010-2银监会实施《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银监会实施《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2010年第1号
《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已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72次主席会议通过,现予公布,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主席:刘明康
二○一○年二月十二日
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资金贷款业务经营行为,加强流动资金贷款审慎经营管理,促进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贷款人)经营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流动资金贷款,是指贷款人向企(事)业法人或国家规定可以作为借款人的其他组织发放的用于借款人日常生产经营周转的本外币贷款。
第四条 贷款人开展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应当遵循依法合规、审慎经营、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
第五条 贷款人应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实行贷款全流程管理,全面了解客户信息,建立流动资金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和有效的岗位制衡机制,将贷款管理各环节的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并建立各岗位的考核和问责机制。
第六条 贷款人应合理测算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审慎确定借款人的流动资金授信总额及具体贷款的额度,不得超过借款人的实际需求发放流动资金贷款。
贷款人应根据借款人生产经营的规模和周期特点,合理设定流动资金贷款的业务品种和期限,以满足借款人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实现对贷款资金回笼的有效控制。
第七条 贷款人应将流动资金贷款纳入对借款人及其所在集团客户的统一授信管理,并按区域、行业、贷款品种等维度建立风险限额管理制度。
第八条 贷款人应根据经济运行状况、行业发展规律和借款人的有效信贷需求等,合理确定内部绩效考核指标,不得制订不合理的贷款规模指标,不得恶性竞争和突击放贷。第九条 贷款人应与借款人约定明确、合法的贷款用途。流动资金贷款不得用于固定资产、股权等投资,不得用于国家禁止生产、经营的领域和用途。流动资金贷款不得挪用,贷款人应按照合同约定检查、监督流动资金贷款的使用情况。第十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照本办法对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实施监督管理。オ 第二章 受理与调查
第十一条 流动资金贷款申请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借款人依法设立;
(二)借款用途明确、合法;
(三)借款人生产经营合法、合规;
(四)借款人具有持续经营能力,有合法的还款来源;
(五)借款人信用状况良好,无重大不良信用记录;
(六)贷款人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 贷款人应对流动资金贷款申请材料的方式和具体内容提出要求,并要求借款人恪守诚实守信原则,承诺所提供材料真实、完整、有效。
第十三条 贷款人应采取现场与非现场相结合的形式履行尽职调查,形成书面报告,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负责。尽职调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借款人的组织架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及法定代表人和经营管理团队的资信等情况;
(二)借款人的经营范围、核心主业、生产经营、贷款期内经营规划和重大投资计划等情况;
(三)借款人所在行业状况;
(四)借款人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存货等真实财务状况;
(五)借款人营运资金总需求和现有融资性负债情况;
(六)借款人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等情况;
(七)贷款具体用途及与贷款用途相关的交易对手资金占用等情况;
(八)还款来源情况,包括生产经营产生的现金流、综合收益及其他合法收入等;
(九)对有担保的流动资金贷款,还需调查抵(质)押物的权属、价值和变现难易程度,或保证人的保证资格和能力等情况。
第三篇: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资金贷款业务经营行为,加强流动资金贷款审慎经营管理,促进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贷款人)经营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流动资金贷款,是指贷款人向企(事)业法人或国家规定可以作为借款人的其他组织发放的用于借款人日常生产经营周转的本外币贷款。
第四条 贷款人开展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应当遵循依法合规、审慎经营、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
第五条 贷款人应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实行贷款全流程管理,全面了解客户信息,建立流动资金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和有效的岗位制衡机制,将贷款管理各环节的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并建立各岗位的考核和问责机制。
第六条 贷款人应合理测算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审慎确定借款人的流动资金授信总额及具体贷款的额度,不得超过借款人的实际需求发放流动资金贷款。
贷款人应根据借款人生产经营的规模和周期特点,合理设定流动资金贷款的业务品种和期限,以满足借款人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实现对贷款资金回笼的
第七条 贷款人应将流动资金贷款纳入对借款人及其所在集团客户的统一授信管理,并按区域、行业、贷款品种等维度建立风险限额管理制度。
第八条 贷款人应根据经济运行状况、行业发展规律和借款人的有效信贷需求等,合理确定内部绩效考核指标,不得制订不合理的贷款规模指标,不得恶性竞争和突击放贷。
第九条 贷款人应与借款人约定明确、合法的贷款用途。流动资金贷款不得用于固定资产、股权等投资,不得用于国家禁止生产、经营的领
流动资金贷款不得挪用,贷款人应按照合同约定检查、监督流动资金贷款
第十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照本办法对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受理与调查
第十一条 流动资金贷款申请应具备以下条件:
第十二条 贷款人应对流动资金贷款申请材料的方式和具体内容提出要求,并要求借款人恪守诚实守信原则,承诺所提供材料真实、完整、有效。
第十三条 贷款人应采取现场与非现场相结合的形式履行尽职调查,形成书面报告,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负责。尽职调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借款人的组织架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及法定代表人和经营管理
(二)借款人的经营范围、核心主业、生产经营、贷款期内经营规划和重
(五)借
(八)还款来源情况,包括生产经营产生的现金流、综合收益及其他合法
(九)对有担保的流动资金贷款,还需调查抵(质)押物的权属、价值和变现难易程度,或保证人的保证资格和能力等情况。
第三章 风险评价与审批
第十四条 贷款人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价机制,落实具体的责任部门和岗位,全面审查流动资金贷款的风险因素。
第十五条 贷款人应建立和完善内部评级制度,采用科学合理的评级和授信方法,评定客户信用等级,建立客户资信记录。
第十六条 贷款人应根据借款人经营规模、业务特征及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资金循环周期等要素测算其营运资金需求(测算方法参考附件),综合考虑借款人现金流、负债、还款能力、担保等因素,合理确定贷款结构,包括金额、期限、利率、担保和还款方式等。
第十七条 贷款人应根据贷审分离、分级审批的原则,建立规范的流动资金贷款评审制度和流程,确保风险评价和信贷审批的独立性。
贷款人应建立健全内部审批授权与转授权机制。审批人员应在授权范围内按规定流程审批贷款,不得越权审批。
第四章 合同签订
第十八条 贷款人应和借款人及其他相关当事人签订书面借款合同及其他相关协议,需担保的应同时签订担保合同。
第十九条 贷款人应在借款合同中与借款人明确约定流动资金贷款的金额、期限、利率、用途、支付、还款方式等条款。
第二十条 前条所指支付条款,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四)借款人应及时提供的贷款资金使用记录和资料
第二十一条 贷款人应在借款合同中约定由借款人承诺以下事项:
(三)进行对外投资、实质性增加债务融资,以及进行合并、分立、股权
第二十二条 贷款人应与借款人在借款合同中约定,出现以下情形之一时,借款人应承担的违约责任和贷款人可采取的措施:
(一)未按约
(六)违反借款合同约定的其他情形的。
第五章 发放和支付
第二十三条 贷款人应设立独立的责任部门或岗位,负责流动资金贷款发放和支付审核。
第二十四条 贷款人在发放贷款前应确认借款人满足合同约定的提款条件,并按照合同约定通过贷款人受托支付或借款人自主支付的方式对贷款资金的支付进行管理与控制,监督贷款资金按约定用途使用。
贷款人受托支付是指贷款人根据借款人的提款申请和支付委托,将贷款通
借款人自主支付是指贷款人根据借款人的提款申请将贷款资金发放至借款
第二十五条 贷款人应根据借款人的行业特征、经营规模、管理水平、信用状况等因素和贷款业务品种,合理约定贷款资金支付方式及贷款人受托支付的金额标准。第二十六条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流动资金贷款,原则上应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
第二十七条 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的,贷款人应根据约定的贷款用途,审核借款人提供的支付申请所列支付对象、支付金额等信息是否与相应的商务合同等证明材料相符。审核同意后,贷款人应将贷款资金通过借款人账户支付给借款人交易对象。
第二十八条 采用借款人自主支付的,贷款人应按借款合同约定要求借款人定期汇总报告贷款资金支付情况,并通过账户分析、凭证查验或现场调查等方式核查贷款支付是否符合约定用途。
第二十九条 贷款支付过程中,借款人信用状况下降、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不强、贷款资金使用出现异常的,贷款人应与借款人协商补充贷款发放和支付条件,或根据合同约定变更贷款支付方式、停止贷款资金的发放和支付。
第六章 贷后管理
第三十条 贷款人应加强贷款资金发放后的管理,针对借款人所属行业及经营特点,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测,分析借款人经营、财务、信用、支付、担保及融资数量和渠道变化等状况,掌握各种影响借款人偿债能力的风险因素。
第三十一条 贷款人应通过借款合同的约定,要求借款人指定专门资金回笼账户并及时提供该账户资金进出情况。
贷款人可根据借款人信用状况、融资情况等,与借款人协商签订账户管理
第三十二条 贷款人应动态关注借款人经营、管理、财务及资金流向等重大预警信号,根据合同约定及时采取提前收贷、追加担保等有效措施防范化解贷款风险。
第三十三条 贷款人应评估贷款品种、额度、期限与借款人经营状况、还款能力的匹配程度,作为与借款人后续合作的依据,必要时及时调整与借款人合作的策略和内容。
第三十四条 贷款人应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和借款合同的约定,参与借款人大额融资、资产出售以及兼并、分立、股份制改造、破产清算等活动,维护贷款人债权。第三十五条 流动资金贷款需要展期的,贷款人应审查贷款所对应的资产转换周期的变化原因和实际需要,决定是否展期,并合理确定贷款展期期限,加强对展期贷款的后续管理。
第三十六条 流动资金贷款形成不良的,贷款人应对其进行专门管理,及时制定清收处置方案。对借款人确因暂时经营困难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的,贷款人可与其协商重组。
第三十七条 对确实无法收回的不良贷款,贷款人按照相关规定对贷款进行核销后,应继续向债务人追索或进行市场化处置。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贷款人违反本办法规定经营流动资金贷款业务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贷款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可采取《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监管措施:
(四)对借款人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应发现而未发现,或虽发现但未及时
第三十九条 贷款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除按本办法第三十八条采取监管措施外,还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八条对其进行处罚:
(四)放任借款人将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股权投资以及国家
(六
(七)严重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审慎经营规则的其他情形的。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条 贷款人应依据本办法制定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实施细则及操作规程。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参考
附件:
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参考
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应基于借款人日常生产经营所需营运资金与现有流动资金的差额(即流动资金缺口)确定。一般来讲,影响流动资金需求的关键因素为存货(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现金、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同时,还会受到借款人所属行业、经营规模、发展阶段、谈判地位等重要因素的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借款人当期财务报告和业务发展预测,按以下方法测算其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
一、估算借款人营运资金量
借款人营运资金量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现金、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等。在调查基础上,预测各项资金周转时间变化,合理估算借款人营运资金量。在实际测算中,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可参考如下公式:
营运资金量=上销售收入×(1-上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
其中:营运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周转天数=360/周转次数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预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预收账款余额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预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预付账款余额 应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应付账款余额
二、估算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
将估算出的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量扣除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以及其他融资,即可估算出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
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营运资金量-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
三、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
(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情况(如借款人所属行业、规模、发展阶段、谈判地位等)分别合理预测借款人应收账款、存货和应付账款的周转天数,并可考虑一定的保险系数。
(二)对集团关联客户,可采用合并报表估算流动资金贷款额度,原则上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成员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总和不能超过估算值。
(三)对小企业融资、订单融资、预付租金或者临时大额债项融资等情况,可在交易真实性的基础上,确保有效控制用途和回款情况下,根据实际交易需求确定流动资金额度。
(四)对季节性生产借款人,可按每年的连续生产时段作为计算周期估算流动资金需求,贷款期限应根据回款周期合理确定。
第四篇: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资金贷款业务经营行为,加强流动资金贷款审慎经营管理,促进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贷款人)经营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流动资金贷款,是指贷款人向企(事)业法人或国家规定可以作为借款人的其他组织发放的用于借款人日常生产经营周转的本外币贷款。
第四条 贷款人开展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应当遵循依法合规、审慎经营、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
第五条 贷款人应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实行贷款全流程管理,全面了解客户信息,建立流动资金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和有效的岗位制衡机制,将贷款管理各环节的责任落实到具 体部门和岗位,并建立各岗位的考核和问责机制。
第六条 贷款人应合理测算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审慎确定借款人的流动资金授信总额及具体贷款的额度,不得超过借款人的实际需求发放流动资金贷款。
贷款人应根据借款人生产经营的规模和周期特点,合理设定 流动资金贷款的业务品种和期限,以满足借款人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实现对贷款资金回笼的有效控制。
第七条 贷款人应将流动资金贷款纳入对借款人及其所在集团客户的统一授信管理,并按区域、行业、贷款品种等维度建立风险限额管理制度。
第八条 贷款人应根据经济运行状况、行业发展规律和借款人的有效信贷需求等,合理确定内部绩效考核指标,不得制订不合理的贷款规模指标,不得恶性竞争和突击放贷。
第九条 贷款人应与借款人约定明确、合法的贷款用途。
流动资金贷款不得用于固定资产、股权等投资,不得用于国 家禁止生产、经营的领域和用途。
流动资金贷款不得挪用,贷款人应按照合同约定检查、监督 流动资金贷款的使用情况。
第十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照本办法对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受理与调查
第十一条 流动资金贷款申请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借款人依法设立;
(二)借款用途明确、合法;
(三)借款人生产经营合法、合规;
(四)借款人具有持续经营能力,有合法的还款来源;
(五)借款人信用状况良好,无重大不良信用记录;
(六)贷款人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 贷款人应对流动资金贷款申请材料的方式和具体内容提出要求,并要求借款人恪守诚实守信原则,承诺所提供材料真实、完整、有效。
第十三条 贷款人应采取现场与非现场相结合的形式履行尽职调查,形成书面报告,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负责。尽职调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借款人的组织架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及法定代表 人和经营管理团队的资信等情况;
(二)借款人的经营范围、核心主业、生产经营、贷款期内 经营规划和重大投资计划等情况;
(三)借款人所在行业状况;
(四)借款人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存货等真实财务状 况;
(五)借款人营运资金总需求和现有融资性负债情况;
(六)借款人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等情况;
(七)贷款具体用途及与贷款用途相关的交易对手资金占用 等情况;
(八)还款来源情况,包括生产经营产生的现金流、综合收 益及其他合法收入等;
(九)对有担保的流动资金贷款,还需调查抵(质)押物的 权属、价值和变现难易程度,或保证人的保证资格和能力等情况。
第三章 风险评价与审批
第十四条 贷款人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价机制,落实具体的责任部门和岗位,全面审查流动资金贷款的风险因素。
第十五条 贷款人应建立和完善内部评级制度,采用科学合理的评级和授信方法,评定客户信用等级,建立客户资信记录。
第十六条 贷款人应根据借款人经营规模、业务特征及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资金循环周期等要素测算其营运资金需求(测算方法参考附件),综合考虑借款人现金流、负债、还款能力、担保等因素,合理确定贷款结构,包括金额、期限、利率、担保和还款方式等。
第十七条 贷款人应根据贷审分离、分级审批的原则,建立规范的流动资金贷款评审制度和流程,确保风险评价和信贷审批的独立性。
贷款人应建立健全内部审批授权与转授权机制。审批人员应 在授权范围内按规定流程审批贷款,不得越权审批。
第四章 合同签订
第十八条 贷款人应和借款人及其他相关当事人签订书面借款合同及其他相关协议,需担保的应同时签订担保合同。
第十九条 贷款人应在借款合同中与借款人明确约定流动资金贷款的金额、期限、利率、用途、支付、还款方式等条款。
第二十条 前条所指支付条款,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贷款资金的支付方式和贷款人受托支付的金额标 准;
(二)支付方式变更及触发变更条件;
(三)贷款资金支付的限制、禁止行为;
(四)借款人应及时提供的贷款资金使用记录和资料。
第二十一条 贷款人应在借款合同中约定由借款人承诺以下事项:
(一)向贷款人提供真实、完整、有效的材料;
(二)配合贷款人进行贷款支付管理、贷后管理及相关检 查;
(三)进行对外投资、实质性增加债务融资,以及进行合 并、分立、股权转让等重大事项前征得贷款人同意;
(四)贷款人有权根据借款人资金回笼情况提前收回贷 款;
(五)发生影响偿债能力的重大不利事项时及时通知贷款 人。
第二十二条 贷款人应与借款人在借款合同中约定,出现以下情形之一时,借款人应承担的违约责任和贷款人可采取的措施:
(一)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的;
(二)未按约定方式进行贷款资金支付的;
(三)未遵守承诺事项的;
(四)突破约定财务指标的;
(五)发生重大交叉违约事件的;
(六)违反借款合同约定的其他情形的。
第五章 发放和支付
第二十三条 贷款人应设立独立的责任部门或岗位,负责流动资金贷款发放和支付审核。
第二十四条 贷款人在发放贷款前应确认借款人满足合同约定的提款条件,并按照合同约定通过贷款人受托支付或借款人自主支付的方式对贷款资金的支付进行管理与控制,监督 贷款资金按约定用途使用。
贷款人受托支付是指贷款人根据借款人的提款申请和支付委 托,将贷款通过借款人账户支付给符合合同约定用途的借款人交易对象。
借款人自主支付是指贷款人根据借款人的提款申请将贷款资 金发放至借款人账户后,由借款人自主支付给符合合同约定用途的借款人交易对象。
第二十五条 贷款人应根据借款人的行业特征、经营规模、管理水平、信用状况等因素和贷款业务品种,合理约定贷款资金支付方式及贷款人受托支付的金额标准。
第二十六条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流动资金贷款,原则上应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
(一)与借款人新建立信贷业务关系且借款人信用状况一 般;
(二)支付对象明确且单笔支付金额较大;
(三)贷款人认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七条 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的,贷款人应根据约定的贷款用途,审核借款人提供的支付申请所列支付对象、支付 金额等信息是否与相应的商务合同等证明材料相符。审核同意后,贷款人应将贷款资金通过借款人账户支付给借款人交易对象。
第二十八条 采用借款人自主支付的,贷款人应按借款合同约定要求借款人定期汇总报告贷款资金支付情况,并通过账户分析、凭证查验或现场调查等方式核查贷款支付是否符合 约定用途。
第二十九条 贷款支付过程中,借款人信用状况下降、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不强、贷款资金使用出现异常的,贷款人应与借款人协商补充贷款发放和支付条件,或根据合同约定变更 贷款支付方式、停止贷款资金的发放和支付。
第六章 贷后管理
第三十条 贷款人应加强贷款资金发放后的管理,针对借款人所属行业及经营特点,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测,分析借款人经营、财务、信用、支付、担保及融 资数量和渠道变化等状况,掌握各种影响借款人偿债能力的风险因素。
第三十一条 贷款人应通过借款合同的约定,要求借款人指定专门资金回笼账户并及时提供该账户资金进出情况。
贷款人可根据借款人信用状况、融资情况等,与借款人协商 签订账户管理协议,明确约定对指定账户回笼资金进出的管理。贷款人应关注大额及异常资金流入流出情况,加强对资金回笼账户的监控。
第三十二条 贷款人应动态关注借款人经营、管理、财务及资金流向等重大预警信号,根据合同约定及时采取提前收贷、追加担保等有效措施防范化解贷款风险。
第三十三条 贷款人应评估贷款品种、额度、期限与借款人经营状况、还款能力的匹配程度,作为与借款人后续合作的依据,必要时及时调整与借款人合作的策略和内容。
第三十四条 贷款人应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和借款合同的约定,参与借款人大额融资、资产出售以及兼并、分立、股份制改造、破产清算等活动,维护贷款人债权。
第三十五条 流动资金贷款需要展期的,贷款人应审查贷款所对应的资产转换周期的变化原因和实际需要,决定是否展期,并合理确定贷款展期期限,加强对展期贷款的后续管 理。
第三十六条 流动资金贷款形成不良的,贷款人应对其进行专门管理,及时制定清收处置方案。对借款人确因暂时经营困难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的,贷款人可与其协商重组。
第三十七条 对确实无法收回的不良贷款,贷款人按照相关规定对贷款进行核销后,应继续向债务人追索或进行市场化处置。
第七章 法 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贷款人违反本办法规定经营流动资金贷款业务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贷款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可采取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监管措施:
(一)流动资金贷款业务流程有缺陷的;
(二)未将贷款管理各环节的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 的;
(三)贷款调查、风险评价、贷后管理未尽职的;
(四)对借款人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应发现而未发现,或虽 发现但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的。
第三十九条 贷款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除按本办法第三十八条采取监管措施外,还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第四
十 八条对其进行处罚:
(一)以降低信贷条件或超过借款人实际资金需求发放贷款 的;
(二)未按本办法规定签订借款合同的;
(三)与借款人串通违规发放贷款的;
(四)放任借款人将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股权 投资以及国家禁止生产、经营的领域和用途的;
(五)超越或变相超越权限审批贷款的;
(六)未按本办法规定进行贷款资金支付管理与控制的;
(七)严重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审慎经营规则的其他情 形的。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条 贷款人应依据本办法制定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实施细则及操作规程。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流动资金贷款 需求量的测算参考
第五篇:《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监管工作信息
“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专刊
第2期(总第195期)
月6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2011年
1《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执行中的难点及有效解决路径探析
针对辖区《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执行中反映出的情况和问题,近日,青岛银监局从制度完善、操作流程、资金需求量分析、支付方式、贷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调研,与五家有代表性的国有、中小股份制、城商行、外资银行等银行机构进行了现场座谈,摸清了辖区银行机构执行中的难点,并就其中关于流动资金测算、受托支付等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初步探索出一些适用新规的良好监管实践。
一、基本情况 自流贷新规实施以来,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改进信贷流程、加强培训与学习,监管部门通过开展现场调研、月度监测、经验交流、考试考核等方式严格督导,推进流贷新规稳步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至2010年10月末,辖内各银行机构流动资金贷款业务所依据的实施细则及合同均已按《流贷办法》要求修订完毕,各行流动资金需求测算方法、受托支付标准均已明确规范,有的银行建立了更为详尽的流动资金需求量测算方法,有的银行将流动资金贷款全部执行受托支付,切实将流贷新规落实到了规章制度和合同文本中,并在信贷业务中严格执行。按人民币贷款口径统计,截至10月末辖内当年累计新发放流动资金贷款1843.24亿元,其中受托支付802.33亿元,受托支付比例为43.5%。经监测,自2010年7月以来,辖内流动资金贷款受托支付比例上升了3.8个百分点,受托支付比例逐月上升。
二、当前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一)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测算参考标准的实际应用率不足。《流贷办法》要求贷款人综合估算借款人日常营运资金真实需求,并结合其自有资金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状况等情况,综合核定借款人授信额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如果简单按照测算参考的公式,多数情况下与借款人实际资金需求不符。特别是在事业单位借款和一些特殊交易情形下,营运资金测算需求量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
解决路径:要求银行机构在《流贷办法》提供的测算参考基础上,依照本行和客户实际情况,综合考量借款人资金缺口,为借款人量身订制适合其需求的融资方案。如工商银行在47类评级标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企业现金流确定流动资金贷款限额。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在流贷办法的测算参考基础上,制定了本行的测算制度,按借款人行业不同、经营模式不同对测算方法进行了细化和调整。建设银行对事业单位、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等特殊借款人,其财务报表中没有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等相关数据项的,允许使用其报表中的类似数据项测算,没有类似数据项的,可根据实际交易需求确定流动资金贷款总额度。
(二)受托支付标准不统一引发的不公平竞争现象。《流贷办法》赋予了银行自行确定受托支付起点标准的自主权。部分银行总行并未出台明确的标准,而是给予分支机构较为宽松和灵活的标准,由分支机构根据区域内情况自行确定支付标准。由于各行支付标准不一,一些优势客户作为银行竞争的对象,面对一家银行机构提出的受托支付要求,以其他行可以不执行受托支付为由,向银行机构施加压力,迫使个别银行放宽受托支付标准,实行自主支付,资金由借款人自行控制,从而引发不公平竞争。如调研中发现,个别银行在某客户的要求下,经过符合本行相关规定的审批流程后,与该客户约定将1亿元的交易支付作为受托支付起点金额,相当于将全部信贷资金均予以自主支付。
解决路径:一是督促银行机构及时出台相应的操作流程,确定严格的、执行力较强的受托支付条件,避免受优势客户的胁制而降低贷款条件,违规发放贷款。渣打银行制定了按不同的风险评级结果、贷款额度确定受托支付标准的矩阵式受托支付标准。如信用等级最高的A+级客户的受托支付起点金额标准为授信额度的50%;信用等级最低的D级客户的受托支付起点金额标准为授信额度的20%或人民币300百万元(两者取低者)。青岛银行则根据本地化特征,制定了相对其他银行较为严格的受托支付标准,即老客户单笔支付1000万元(含)以上的,新客户500万元(含)以上的,必须受托支付。工商银行今年以来大力推行国内贸易融资业务,其目标是对贸易型、生产型客户将逐步以国内贸易融资取代流动资金贷款,做到全面受托支付。从施行情况来看,客户对国内贸易融资接受程度日益提高,业务发展前景良好。
二是加强社会宣传力度,使优势客户深刻理解执行受托支付的实际意义及对客户带来的利益,促使客户主动配合银行机构严格执行贷款新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建议银监会根据区域、银行规模、客户集中度等指标,建立受托支付的上限指标体系,银行可在不高于统一标准的前提下自行确定支付标准。
(三)关联企业贷款资金受托支付流于形式。据调查,企业客户或者集团客户为获取银行资金,规避新规的实贷实付要求,存在通过关联企业、关联人交易将贷款资金在多个银行之间进行多笔转账,最终回到借款人账户的现象。更为隐蔽的运作模式是将信贷资金转入关联人账户后供借款人使用,不再转回借款人账户。有的关联企业本身就是借款人的实际控制人为融资而新成立的公司。
解决路径:要求银行机构加强协议承诺和贷后监控,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借款人应提供真实的交易凭证,不限于合同、发票,还应对相应的货物或者标的物进行清点查看,切实尽职履行贷后管理职责。如民生银行实施客户经理对本地客户开展月度回访、对全部客户每季度走访一遍的模式,总行在贷后管理电子系统内随时进行书面抽查,发现疑点的开展现场核查。渣打银行按照客户信用等级确定贷后监控的频率,不同等级的客户,贷后抽查的金额和频率有所不同。如信用等级最高的A+级客户,抽查金额至少为抽查前半年累计用于自主支付的提款总额的3%,且至少每半年抽查一次;信用等级最低的D级客户,抽查金额至少为抽查上一月度累计用于自主支付的提款总额的50%,且至少每月抽查一次。
(四)贷款支付后信贷资金在借款人账户停留的时间标准不确定,导致实贷实付落实难。受托支付情况下,存在因会计系统、开立账户、客户交易合同变更等原因带来的资金在借款人账户停留的问题,银行难以把握。自主支付情况下,由于缺乏明确的规定,信贷资金在借款人账户停留时间过长的现象更为突出,有的信贷资金在借款人账户留存的时间甚至达到三个月,有违实贷实付的精髓要义。
解决路径:受托支付情形下,大部分银行实现了“T+0”,个别情况下信贷资金在借款人账户停留的主要原因是转账过程中出现的系统停用、借款人交易对象临时发生变化等,考虑到实质重于形式,监管实践中原则上同意“T+1”、“T+2”,但是要求银行应有充足的客观理由并记入信贷档案。自主支付情形下,在借款人账户停留亦不应超过合理的期限。因此,自主支付下贷款人应发放在一定期限内的贷款,并督促借款人按照用款计划在期限内使用贷款,及时提交相应的资料,支付期限过长的,应作为重点关注对象核验交易资料的真实性,加强贷后管理。如农业银行按借款人提交的用款计划发放自主支付的贷款后,定期核查用款计划的付款情况和贷款支付是否符合约定用途,并采用按月核定自主支付最高额度的方式防止借款人有意化整为零的行为。渣打银行则基本做到了无论受托支付还是自主支付,信贷资金不在借款人账户停留,并且总行系统自动筛选借款人的资金走向,抓取不符合借款合同流向的数据,次日生成报表提供预警。
(五)自主支付后银行难以要求客户配合提供相应的资料。目前,在自主支付情形下,银行要求借款人在借款合同中承诺配合提供相应的交易资料,如不配合,客户将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在当前法律环境下,如果客户属于还本付息均正常、仅仅不提供交易资料的违约行为,银行一般不主动要求客户承担经济上的违约责任,同时诉诸诉讼的成本较高,特别是在已经全部放款结束后,银行能够采取的措施对于违约客户的约束力较弱。
解决路径:银行应充分运用协议承诺的条款,与借款人在合同中约定,在自主支付情形下借款人应提供相应的交易合同、交易人信息等相关资料,将提供交易资料的关口前移至放款前,对借款人形成硬性的约束。如果是分多笔发放的贷款,更应约定提供上次的交易资料后方可发放下一次贷款。
(六)贷后管理岗位与营销岗位分离难。目前银行机构大多实现了贷款受理岗位、调查岗位与审批岗位、放款岗位的分离,在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放款环节做到了岗位制衡。但是,受从业人员数量和客户服务体系的制约,当前银行大多仍由客户经理负责贷后管理,直接面对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无论从主观上还是从客观上来讲,客户经理受客户的直接影响较大,使其很难客观公正地对客户做出总体评价,导致贷后管理流于形式的情况较多。
解决路径:在当前短期内难以实现营销、调查与贷后管理岗位彻底分离的现实情况下,银行应建立贷后管理抽查机制、制定相应的抽查频率和范围标准,定向抽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同时完善贷后管理的激励考核评价机制,将贷后管理质量与客户经理岗位考核评价相挂钩,严格贷后管理尽职评价,督促客户经理及时发现和揭示贷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