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试题满分为80分,共五个大题。题型有选择题、识图题、材料解析题、综合探究题。可以说题型多样,接近中考试题类型。
从题量上看共五个大题,设计出了50个问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检全面测出课标上中国近代史部分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
从试题的难易的坡度来看设计的也比较合理,如开卷第一个小题是学生们都很熟悉的林则徐虎门销烟,本试题的最后一个问题请学生们概括中国近代化过程的特点,从易到难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坡度掌握的非常适当。从难度上,试题比较适中。没有怪题、偏题,最高分为79分。
二、试卷分析
第一大题共18个选择题,分值为36分,总体来看学生得分基本在28分左右,错误的主要是6、7、17、18小题,原因如下,第6小题是识图题,绘出的图片中的文字是繁体字,学生从图片中提炼出的有效信息就很有限,所以造成学生出错;第7小题学生对“外敌入侵引起民族矛盾上升,到提出反侵略斗争的方法和方针”这样的因果关系理解不透彻;第17小题学生对基本的知识点掌握不准确,对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和中国废除科举制度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忆不准,所以知识一旦综合起来,就容易出错;第18小题学生对欧元出现的时间把握不够,造成了学生的失分现象。
第二大题为识图题,学生识图能力不强,不会读图,从历史地图中提炼不出与问题有关的信息,第4小题出错的学生也比较多,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和三大战役的历史地位认识不够。
第三大题材料解析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点:第1是历史人物的名字出现别字,错字的比较多;第2是对“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掌握的不够全面,失分的学生较多;第3是对国共两党历史上的两度合作与分裂对中国革命与社会的影响理解的不够透彻,学生答成标志、表现的较多。
第四大题出错的主要在第2小题,学生对“三十年以来”指哪一历史时期,学生回答成了“1919---1949年”,所答非所问,说明了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两种可能,一是没有认真仔细阅读问题,二是对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划分是不清楚的。
第五大题是综合性的探究试题,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探索过程,知识的综合性较强,学生出现的错误主要是在“概括近代化的特点”问题上,这一知识掌握的较差,学生不能答出正确答案。
总体来看试卷出现的缺点是书写不工整,不规范,说明了学生在思想上重视的程度不够。
三、教学建议
1、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科
历史作为中考学科已经几年了,但从重视的角度看还不够。第一,从初二年级的成绩来开,校与校、班与班之间的差距较大,尤其是均分差距在15---20分之间,这说明了有的学校、有的教师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起来,造成差距较大,为初三年级的历史教学埋下了隐患。第二,从初二年级的试卷来看,学生答题的质量普遍不高,书写不整齐,空白的试卷较多,说明了学生从思想上不够重视,对知识的掌握也不到位。近代史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占中考分值的近一半,所以学校一定要给初二年级充足的课时,保证教师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对于近代史的知识,教师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要求学生基本知识点掌握准确无误。
2、要依据《课标》进行教学
《课标》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课标》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学什么以及学到何种程度,都一一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说明,所以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兼职教师也可参看练习册的学习目标)
3、固本强基,狠抓基础知识落实
基本知识点的落实: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影响等是历史最基本的知识点,必须牢固掌握,反复记忆是最重要的方法。
4、加强训练,注重巩固
教师在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必须落实每一堂课后的作业练习,落实好练习册的习题,反复落实基本知识点,注重巩固。
5、注意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归纳
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6、要重视读图、识图、填图和析图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掌握好基本的课本图;以图读史,以图讲史,建立紧密的图文联系,进而挖掘课本图的隐性知识。对于课本的一些图片,一定要让学生识记、理解、掌握。
7、加强对材料题的训练
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八年级上学期思想品德试卷分析(08-09)2009-12-21 14:27 八年级上学期思想品德试卷分析
一、试卷整体评价
此次期末试卷,含四个大题,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表题、材料分析题。试卷以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材为依据,注重了双基,强调了能力的考查。在命题方式、选材、立意等方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试题知识覆盖面宽,基本突出了考查教学中重点的理念。试题难度适中,能有效地检查学生在本学期学习的效果。考查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其试题活而不乱,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分析能力、阅读材料的能力、开放性思维的能力。试卷还对时政知识加以考查,突出了思想品德的学科特点。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对学生卷面答题的质量抽样分析情况看,学生普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如下:
1、重大时政知识积累欠缺。单选题中的1、4、5三个小题虽取材于社会热点新闻,学生答的相对不好,这足以说明学生对时事政治不够关心,还需要培养学生关心时政新闻的习惯。
2、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够。判断题的第8题错误率较高,很多同学单凭个人感觉答题,忽视了基础知识是答题遵循的依据。“竞争的积极作用”很容易被同学所不解,但学习过程中如若对这一基础知识掌握清楚就不会答错。还有材料分析第2题中有关对“诚信”概念的理解,对“善意的谎言”的理解这两个问题都是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察,很多同学只是对其进行片面的个人分析,并没有运用教材所学的知识,这样是得不到高分的。可见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
3、学生运用课本主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即学生不能根据材料从课本中提取出有效知识,也不会把课本知识和材料有机结台起来,要么只看到材料而忽视了课本知识,要么只单纯回答了课本知识而没有结合材料。这种现象在材料分析题里体现最为明显。例如材料4题,表面看上去脱离教材知识点,其实在材料中隐含着相关的知识点,是关于“如何履行承诺”的知识点,此题是理论与实际巧妙相结合才能答得恰到好处的。
4、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较弱,不能多角度地分析、解决问题。最典型的就是第三大题,这道填表题有很大的灵活性,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思辨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可有些同学思考的过于拘泥,思路较狭窄,而导致失分。
5、学生审题不够认真细致,偏差失误较多。不能从设问和材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导致答案偏离设问指向。材料第5题是涉及到“竞争与合作”中的知识。如不仔细审题,就会领会不到题的内在意义,从而很粗糙的作答,很难答到点子上。三、今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针对这次考试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我觉得教师今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强化基础知识训练。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知识是根本,判断题错的原因大多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固。一环扣一环,没有基础知识的支撑,材料分析题也就更难了。要以课标为纲,以课本为本,注重基础,稳扎稳打,适当综合,分层提高。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归类和疏理学习内容,形成知识网络,实现知识的迁移、重组和整合。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也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考试命题方式是灵活的,但无论如何选材,落脚点还是教材知识。设问可能非常灵活,答案却可能非常简单,教材知识不熟悉,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即使审题准确,也难得高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抓基础知识入手,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关注时政热点,关注社会生活,关注成长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时政热点、社会生活、学生实际生活问题,依据所学课本知识,进行深层次及多角度思考是很多有名的政治教师成功之所在,这也是政治教师必备的素质。在平时,应要求学生多收集整理一些与教学重点知识相关的资料,根据教材所学,指导学生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不断地坚持问题带考点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注重对学生应试技巧能力训练,加强答题规范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规范习惯。审题、解题、答题、表述、书写的规范和完整,既是考试的重要要求.也是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途径。在讲练当中,对规范应长抓不懈,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尽量运用政治学科的专业用语,做到格式正确.语言规范,紧扣问题,条理清晰。
4、转变教学观念,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在教学中要大力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处理好两个转变: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变为“学习者为中心”,以“教会学生知识”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既要重视改革“教法”,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和培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总之,在今后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要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教学思想,才可能收到“一石三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效果。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及下一步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及下一步 教学措施
一、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考生共有208人,其中35分以上60人,19分以上100人,平均分20.67。
总的来说,这份试题容量大,综合性强,难易适中,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
1.知识覆盖面广。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2.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每道选择题都是最基本的、课程目标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
3.注重知识的迁移,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将同类历史知识或前后相关的历史知识罗列在一起,训练学生的联系、比较和分析能力。
二、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
选择题满分20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14--18分之间。出错较多的是2、4、7、8、9、14、15几个小题。造成这些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不会活化知识,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注重对有效信息的分析,缺乏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等。
(二)填空题大部分学生做得不错。
(三)材料解析题
本试题共3个小题,错的较多的是25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吃不透材料、答不准要点、知识点把握不准,答非所问;知识掌握不牢固,答非所问,张冠李戴。
三、下一步采取的措施.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平时教学中应以课本为主。在考试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反复训练,以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为前提,尤其是对于学困生,一定要让他们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争取使他们能够及格。
2.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历史知识有宏观的,有微观的,平时学生学习关注微观的多,用功在某一事件的时间、地点、过程、意义。复习时,应多关注宏观知识,纵向综合,横向综合,形成知识网络,实现知识体系构建。教师教学中也要注意历史事件的纵横向联系,在平时的讲课和练习中勤于思考教材,把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类似事件从不同角度进行对比,要把历史上的分期强调清楚。
3.注意审题能力的培养
这次考试中,导致失分严重的主要问题就是学生不认真审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审清题,有的放矢地作答。
4.注意答题规范性的训练
在教学中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训练的同时,一定要对学生进行答题规范性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按照要求规范答题。
5.注重答题技巧的传授
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传授解题方法,诸如材料题、读图题、选择题、探究题等各种题型的做法,尤其是材料题,一定要多训练多指导,力争使学生能够从容答卷,减少失误。
6.引导学生学分分析历史事实,总结历史规律。
第三篇: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2015-2016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题分析
(1)试题的评价: 张翠英
试题突出主干知识,核心知识,紧扣《历史课程标准》,增加了知识的灵活性,实用性,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对历史基础识记知识的考察。这样就能真正体现历史的课改精神,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正确方法。基本能根据中考的题型及命题的导向,围绕初二教材的知识重点展开,充分突出知识的联系,题型灵活。
能力要求:
分为三个层次:识记,理解,运用。
试题难度:
试题易、中、难的比例约为8:1:1。试题难度值约为0.8。
考试的题型结构比例:
试题分为五大类型,包括单选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分析说明题和探究题。
这份试题重点难点知识涉及面广,不仅如此,还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将爱国主义精神贯彻到考察中,所有知识涉及面广,又有所侧重,这样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纵向联系。总体来看这份试题还是比较科学的,图文并茂,题型涉及合理,难度适当,注重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的考察。
这份试题存在的问题是题的灵活性还不够,和中考题的难度和灵活度上还有差距,如果能更好的体现历史的灵活性,这样会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使中考在平时的考试就能有一点锻炼。(2)考试效果:
这次考试学生整体70%的学生及格,整体成绩较好,但是比预计的要差,就其原因分析:学生对于重点知识记忆不够扎实,做题较少,所以对于题的理解能力较低,我本人由于带四个班的课,四个班的作业,对于初二,基础较差的现状,复习时间段,较仓促,所以更多的时候关注。今后要注意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和提高历史的兴趣,在课堂上更多的给予学生关注和能力的培养提高。(3)今后措施:
各学校应开足课时,历史科教师要认真上好平时的每一节课,抓好知识点的过关教学,有机地渗透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熟练掌握每一节课的知识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加强课后的训练,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循序渐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要改变学生对历史知识死记硬背的思想,要注重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平时的积累。
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切忌满堂灌,教师要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研究学法。要创设问题情景,重视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习不仅应知其然,而且应知其所以然。把历史课“上活”,让历史课堂充满活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自主探究。
加强阅读理解的教学和训练,加强解题指导。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应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学习上感到有困难的知识内容,如辨析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教师应加强训练,并从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上给予指导。平时就要抓好答题的规范化训练,从平时的单元考试抓起。
加强教学研究与交流。初中历史教师应加强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说课活动,加强业务学习,加强城乡教师的教学交流和研讨。教师依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规定,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握好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的能力要求,并根据课标对每一知识点的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组织教学,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尤其要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对于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有正确的认识,和学生很好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对于学好历史知识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这样对于教学的提高会事半功倍。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从总体上看,今年八年级历史统考成绩比较好,及格人数不少,学生对基础知识、材料分析、问答试题都做得很好,具体分析如下: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和判断题满分共50分,在34分左右的居多,对一些特别简单的历史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填图题共10分,在5分左右的居多,对历史上的基本图不能掌握,所以导致基础分都不能得到,也就导致了及格人数极少我主要原因之一。
二、材料分析:满分是23分,没有一个学生得满分,做了此题的学生,有的是0分,有的是几分,得10以上的特别少,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着手去做,很多学生是空白不做,做了的学生也有乱做的,答题与材料根本不合,两个材料试题都是考的历史上的特别重大的事件,但学生对此事件中的一些基本知识都不知道,所以导致了大部分学生不及格,更不会有高分出现了。
三、简答题:满分是22分,此题没有做的居多,所以得0分的学生很多,做了的有些学生是乱做,得几分的学生居多,最高的得16分,没有满分,学生对基础知识不了解,综合的能力差,因而导致没有优生出现。
四、从试题的出题方向上看,是全面的,着重考了这一册的重大历史事件,答题内容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要求学生要学懂历史,从学懂了的基础上去答题,我认为这一套历史试卷是出得比较好的。
第五篇: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doc
八年级历史学科试卷分析
为了检验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对初二历史学科进行质量检测。下面从命题的意图、试题的基本特点、考试情况分析及建议等方面对本次质检的情况作简要分析和说明。
一、命题的意图
(一)命题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
1、命题严格以现行《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体现新课改的精神理念,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全体学生。
2、试题紧扣教材,不出偏题、怪题和似是而非的题目,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查,不但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更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试题科学规范,形式多样,充分体现历史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和情感教育功能,同时注意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
4、试卷结构合理,试题量适当,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自由发挥的余地,设计一定比例的开放性试题,评分标准灵活,为学生提供一个发展创新的空间。
5、试题体现初中历史知识技能掌握的三个层次要求:识记、理解、运用,在试题中的所占比例适当。
(二)试卷设计
1、题型结构: 在历史质量检侧卷中,采用开卷考试方式,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容易题、中等题、稍难题的比例约为8∶1∶1,试题难度值控制在0.8左右。试题分为两大类型,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各占50分。
2、内容结构
八年级历史检测内容涉及到上册书的七个学习主题。
二、试题的基本特点:
1.从考查的知识内容看,严格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点及能力层次要求进行命题,立足课本,突出考查学科的基础知识,尤其是学科的重点主干知识。
2.设计开放性试题及答案,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
3.试题注重时政热点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一)成效方面: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基本上能依托已知知识和借助课本知识进行解题并按质按量完成考试任务。从试题的得分率可以看出,学生在历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比较方面的能力均有相当大提高。开始注重历史与社会,历史与个人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学生的知识视野比较开阔,能关心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现实,因而答案既多元又开放,说明了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二)不足之处:
考试所反映出来的不足之处,大部分属于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1.审题不认真。对题目的限定词或关键词没有认真审读,没有注意分析,导致失分。
2.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包括识记能力、材料的阅读、分析及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分析和比较能力。学生失分主要是因为没有从本质上去思考问题,说明学生在透过现象看本质方面的能力还要加强。
3、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通过本次检测,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历史,而教师因为中考的压力也没有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放在首位,所以学生答题在这方面就暴露了情感的缺陷,无论问什么,都答“好好学习”,不论是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还是怎样顺应改革开放的历史潮
流,学生知道好好学习没错,但只知道好好学习,没有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学习历史就只知道为了考试了。
三、建议要求
1、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和能力,还要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真正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学生学会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课程考试改革的新形势。
2、在教学中既要立足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教学,也要加强学习能力培养。历史教学要改革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正确处理好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强化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阅读理解、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审题解题、创造性思维能力,独立思考并得出结论的能力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以及表达等能力的培养。
3、进一步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包括加强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和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要紧扣课标准组织学习,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要抓基础,抓重点、关键、热点,加强制表制图、材料解析、活动设计等题型训练,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切实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切忌无的放矢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