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核心知识体系

时间:2019-05-14 15:3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医养生核心知识体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医养生核心知识体系》。

第一篇:中医养生核心知识体系

中医养生核心知识体系

1、中医养生的核心原理:

(1)对气血的补充和调节,以保持人体气血平衡;

(2)对经络和经穴的养护与调节,以保持气血运行通道的畅通;

(3)发挥气血的滋养和调节功能,以保证脏腑器官对气血的使用和功能完整。

简单的理解:中医养生就是始终保持身体气血充足,保证气血与经络、经穴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一个完整的调节过程。

2、中医养生的核心原则:

中医养生技术的核心原则就是人体气血与经络的配合方式。在人体中,气血与经络有四种基本的配合模式,分别称为和、臃、萎、涣。

(1)和:特点:气血盛、经络通

理解:“气血盛、经络通”是气血与经络的最佳组合。人体气血旺盛,营养丰富;组织器官因顺利获得充足的气血,而得到孺养,器官发育正常,组织功能稳定。体形、体态匀称,皮肤健康美丽。我们将这种理想的状态称为“和”

临床总体表现:“和”是我们需要的理想状态,“和”则健康,美丽,属于健康状态。(2)臃:特点:气血盛、经络滞

理解:“气血盛、经络滞”是体内气血产生充足,而供气血行走的经络出现阻塞、不通的现象。部分器官和组织由于储存了过多的气血而营养过剩、发育过度、储存过度,从而出现组织臃肿、局部肥胖等现象。而另一些组织由于获得的气血相对较少,则组织形态相对瘦弱一些。我们将这种不协调的状态称为“臃”。

临床总体表现为:“臃”是机体气血失调的一种典型表现,属于亚健康状态。机体出现“臃”则表现出毒素堆积,体形失调,啤酒肚、巨乳等部分粗壮、部分细瘦或上身粗壮、下身细小的身体状况。(3)萎:特点:气血衰、经络通

理解:“气血衰、经络通”是指机体内气血运行的经络始终保持着畅通的状态,但由于人体气血化生不足,气血无法充分的营养身体器官和组织,致使身体和组织器官发育不良,成长缓慢,身体细小、部分组织和器官出现萎缩、衰退的迹象,我们将这种状态称为“萎”。

临床总体表现:“萎”是机体气血失养的一种典型表现,属于亚健康状态。机体出现“萎”则表现出身体细瘦、矮小、组织器官发育不好,形态娇小、松软、弹性差,如:身材矮小、乳房小而松弛、腹部松弛而缺少脂肪月经不调、肢冷畏寒等。

(4)涣:特点:气血衰、经络滞

理解:“气血衰、经络滞”是一种极为不良的身体状态。气血产生不足;经络壅塞不通,组织器官无法得到气血的濡养、生发和推动;组织发育不良;器官功能紊乱,身体器官出现严重的功能衰退、代谢紊乱、发育不良、托举无力、松弛下垂,倦怠懒言等不良现象。我们将这种状态称之为“涣”。

临床总体表现:“涣”是机体气血衰竭、机能紊乱的一种典型表现,属于疾病状态。机体出现“涣”则表现严重营养不良、机体早衰;女性子宫脱垂、崩漏、乳腺疾病等病态表现。

3、中医养生技术的核心方法

养生原理:补气血、通经络、调气血(勤导引)

(1)补气血的方法:有为人体组织补充气血的方法二,一是直接通过口服健康保健食品进行改善和调节;一是通过短时间的局部营养供给,直接为局部组织补充气血。

(2)通经络的方法:疏通人体经络的方法有三,分别是开通经脉做到“经通”;开通络脉做到“络通”;开通经穴做到“穴通”。

(3)调气血的方法:引导、调节气血的方法有三,一是使用砭石、砭具进行气血导引;二是使用经穴按摩手法进行气血导引;三是使用生物磁场进行气血导引。

(4)养生歌诀:气血经络关乎健康。健康与美容问题的出现一定与气血和经络有关,要么是气血失调,要么是经络不通。所以有歌谣曰: 气血不生,脏腑失养; 经络不通,气血断流; 经不配气,络不纳血;人之性命,定不能长。

4、中医养生的核心流程

(1)诊断:整体诊断→局部诊断。

(2)补气血:提前口服与局部使用(导入)的双重结合,实现对局部组织的双向养护。

(3)疏通经络:通络、通经、通穴

(4)调和气血:通过合理的手段引导气血运行,实现气血在体内和运行的目的。

(5)注意休息:中医养生护理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对机体进行的被动调节运动,因此护理后身体需要注意做到:A、加强休息;B、适量饮水;C、注意保暖;D、充足睡眠;E、丰富营养。

5、中医养生的核心项目

养生基础项目:

(1)背部护理——调节气血(2)排毒护理——清除毒素

局部养护项目:

(1)女性:胸部修复、卵巢养护、肾部调节等(2)男性:足部护理、肾部调节等

6、背部护理的核心原理及方法

(1)为什么要进行背部护理:

 背部是一切养生护理的基础。

 若背部失养,则容易出现气血淤滞和气血不足两种常见情况。

(2)调理之前需要先诊断,如何进行背部诊断:

 方法:触诊法之九拳诊断法  步骤:四按一提,问觉查应,对区域  背部诊断的常见临床症状

(3)诊断之后如何护理?

 护理的基本原则:略  常用的经穴按摩手法:略  美容院养生馆项目建议:略

7、排毒护理的核心原理及方法

中医养生速成知识体系(亚健康咨询师面授培训笔记)

——常海沧老师讲课后所记的笔记

总体框架: 一元整体观

二仪分阴阳 三宝精气神 四诊望闻问切 五行木火土金水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八纲阴阳虚实寒热表里 九药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燥

十方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化淤络煎/复脉汤/补中益气汤/小柴胡汤 目录

1、一元整体观

(1)气一元论 ——气是什么? ——气有何特性?

——气如何用现代科学语境解释?(2)整体观思想:

——整体观的含义是什么?

——中医的整体观思想体现在哪些方面?

2、两仪分阴阳

(1)阴阳的含义是什么?(2)阴阳的特性是什么?(3)如何划分阴阳?

(4)阴阳的原理: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5)如何应用阴阳思想:体质判断、养生防病、疾病治疗

3、三宝精气神

(1)精气神的重要性

(2)精气神的各自含义及相互关系

(3)如何应用精气神的知识:养生、诊断、治疗

4、四诊望闻问切

(1)病、症、证的含义及区别(2)中医诊法包括哪些?(3)望诊知识要点

(4)闻诊知识要点(5)问诊知识要点(6)切脉知识要点

5、五行木火土金水

(1)五行的含义

(2)五行的特性或属性(3)如何划分五行(4)五行的原理 ——五行的生克制化 ——五行的乘侮胜复(5)五行的应用:

——说明脏腑功能及相互关系 ——说明五脏疾病病变及传变规律 ——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

6、六大辨证方法

(1)辨证概述:包括哪些方法、应用原则(2)病因辨证:六淫、七情、时间、方位

(3)发病机理:脏腑经络病机论、气血津液病机论、正邪盛衰病机论、阴阳失调病机论(4)八纲辨证之阴阳辨证(5)子午流注与养生

7、七类治疗手段(1)中医治病原理(2)中医治病原则

(3)七种中医治疗措施 ——食疗知识要点 ——九药十方

——其他治疗调理手段

8、八种思维方法

(1)中医八种思维方法

(2)中医与西医思维方式的差异

(3)中医思维方式的发展方向:现代系统论、系统创新思维

第二篇:中医养生知识小结

中医养生知识小结

1、“春捂”不同部位有不同效果 腰眼

人体阳气的根在肾,和腰是肾脏的房子,肾阳虚时会出现腰部酸软,怕寒冷,往往尿频,精神容易困倦疲劳症状。经常用热水袋热敷或艾灸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可以发挥温阳补肾作用,这些症状会自然消除。肚脐www.xiexiebang.comfhmy.net 有很多洋葱吃,充分发挥其“男人菜”的效果,不妨把洋葱炒鸡蛋或绿洋葱,炒牛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男性的好处也没有任何疑问。

8、“蔬菜伟哥”韭菜在中医养生里的神奇作用

韭菜具有温中下气、补肾益阳等功效,同时增强能量,有更优秀的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的治疗效果,所以古代医学书籍称为“壮阳草”,现代人把它“蔬菜伟哥”的桂冠。

韭菜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等矿物质。对于男人,韭菜炒虾仁、韭菜炒鸡蛋,是件很容易的事”,应该多吃壮阳菜”。需要注意的是,韭菜不易消化,不能吃太多。不安,颧潮红,口干,不想喝水,舌红,少苔,容易出汗的人应少吃,敏感的人不应该吃。

9、中医养生:脚底按摩也能美容www.xiexiebang.com

足部保健功效已被科学证实。现在,脚底按摩能够美容这一新的论断也得到了证实。专家发现,与美容化妆品,相比美,运作模式,根本区别在于治本,现在任何一项单纯的整容手术不能相比的。

脚底按摩可以美容,理由是:经络穴位与身体各器官的浓度,适当刺激脚底,可以刺激肾上腺,促使肾上腺分泌更多的激素,从而激发皮肤细胞的活力,加快新取代旧的。减少色素沉着,使皮肤柔嫩白皙、充满弹性。

鉴于此,爱美的女性应该加入足浴的行列,它不仅可以忍受高跟鞋挤脚的疼痛的综合护理,可使外形更加美观,何乐而不为呢?

中医保健养生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中老年人中医养生知识

中老年人养生常识

七不贪

(1)不贪精。老年人长期讲究食用精白的米面,摄入的纤维素少了,就会减弱胃肠的蠕动,易患便秘。(平时可以吃点粗粮)

(2)不贪肉。老年人膳食中肉类脂肪过多,会引起营养平衡失调以及新陈代谢紊乱,易患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不利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多吃点蔬菜)(3)不贪硬。老年人的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如果贪吃坚硬或是煮得不熟烂的食物,久而久之易得消化不良或胃病。

(4)不贪迟。三餐进食时间宜早不贪迟,有利于食物消化与饭后休息,避免积食或是低血糖。

(5)不贪热。老年人饮食宜温不宜烫,因热食易损害口腔、食管和胃。老年人要是长期服用烫食刺激,还易患胃癌、食道癌。

(6)不贪快。老年人因牙齿脱落不全,饮食若贪快,咀嚼不烂,就会增加胃的消化负担。同时,还易发生鱼刺或是肉骨头鲠喉的意外事故。

(7)不贪酒。老年人长期贪杯饮酒,会使心肌变性,失去正常的弹力,加重心脏的负担。同时,老人多饮酒,还易导致肝硬化。

四季养生

春季养生:春天是肝旺之时,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更旺,损伤脾胃。因此,应多吃一些甘性平,且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春天应少吃刺激性食物及不好消化的食物,如糯米、面团等。

春季养生养肝为先。首先,应有良好的自我调控和驾驭情绪的能力;其次,要保证睡眠质量;再次,宜吃温补食物;最后,坚持运动。夏季养生:夏季注意养护心脏。饮食宜清淡,但也不能拒绝荤菜,可适当摄入一些瘦肉、蛋、奶、鱼、以及豆制品,关键是在烹调时多用清蒸、凉拌等,不要做得过于油腻;夏季经常吃些苦菜、苦瓜等,能起到解热祛暑消除疲劳的作用;体内不能缺水;保证睡眠充足。

夏季养生清为贵。首先,思想宜清净;其次,饮食宜清淡;再次,居室宜清凉;最后,游乐宜清幽。

秋季养生:秋季养生保健必须顺应时令,注意保养肺气,发生呼吸系统的疾病此时饮食应以清淡清补、平补为宜,应适量多饮开水、淡茶、豆浆以及牛奶等。多吃些芝麻、蜂蜜、豆腐、银耳、莲子、葡萄,这些食物食物均可以滋阴生津。

秋季养生和为贵。首先,调和情志,远离悲秋;其次,春捂秋冻,薄衣御寒;再次,润肺防燥,养阴和中;最后,健身锻炼,动静和谐。

冬季养生:冬天要注意保护好肾,不使肾亏,否则到春天因肾亏而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冬季饮食宜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应适当使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免维生素的缺乏。如冬天要多吃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冬季预防疾病从细节入手。高血压患者最好每天量血压;冠心病患者警惕寒冷侵袭;心脏病患者应注意保暖;慢性气管炎患者首要防感冒。

第四篇:夏季中医养生知识

健康知识讲座资料小样之七

夏季中医养生

李克芳

“天人和一”是中医养生的指导理论,人要和自然界的变化相适应。在《素问?四季调神论》中记载“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人体阴阳和自然界阴阳变化是相一致的,人应在春夏时节保护体内阳气的生长,在秋冬之时保养人体的阴气,使体内阴气得以收藏。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

在谈到夏天如何养生时,汪绮石在《理虚元鉴》里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这里再清楚不过地指明了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在盛夏防暑邪;在长夏防湿邪;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夏季阳气散发于外,相对来说体内阳气反而不足,这时如果过于形寒饮冷,就容易伤害阳气,所以中医养生学强调,就是告诫人们夏季不能过于贪凉,否则可能导致很多疾病。

盛夏之时,与五脏中的心相应。暑邪伤人易导致烦躁、心悸失眠、头昏目眩等心神不宁的症状。此时可适当吃一些清热解暑的食品,既能清解夏季高温天气带来的暑热,又能清泄身体产生的内热,也可服用辛凉散发或甘寒清暑的中药,如菊花、薄荷、荷叶、金银花、连翘,以利心火、散暑热。

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即长夏,与脾相应。这个时候天气闷热,阴雨不断,空气中湿度较重,人比较容易感受湿邪,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就会产生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稀溏、四肢不温等症状,要防湿邪侵袭,长夏的饮食原则易清淡,少油腻,少甜食,要以温食为主,不要太寒凉,可在饭菜中多放些姜末;此时宜于食用薏苡仁赤小豆粥、冬瓜赤小豆汤等起到健脾利湿的作用。

夏季“防因暑取凉”,如《内经》里所说“春夏养阳”,那么如何顾护人体的阳气呢?

首先要谨防冷气病,是指由于人们久处冷气环境下所患的一种疾病。轻者面部神经痛、下肢酸痛、乏力、头痛、腰痛、容易感冒和不同程度的胃肠病等;重者会出现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而老年人中出现的各种症状更加明显。

鉴于上述情况,人们在酷暑一定不要贪凉,尤其注意腹部的保暖。室内外的温差不宜太大,室内温度不少于25摄氏度;入睡时,最好关上冷气机;冷气房里不要长期关闭,有条件时要常使室内空气与外界空气流通;当在室内感觉有凉意时,一定要站起来适当活动四肢和躯体,以加速血液循环;若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慢性病人,尤其是老年人,不要长期呆在冷气环境里。其次要防止饮冷无度,小孩脾胃娇嫩,如常吃生冷食物尤其是冰激凌、饮料等,糖分又高,极易损伤脾胃的运化功能,出现长期食欲不振、腹痛、大便异常等症状,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女性更不能恣食生冷,尤其是经期、产后更要注意,过食生冷不仅伤害脾胃,更可以造成子宫寒症,甚至影响生育。

第五篇:四季养生中医知识

中医四季养生保健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一年中运动变化的规律。中医认为“天人相应”,人体必须顺应自然四季变化的规律,保持机体与自然的平衡,才能顺利安康的渡过一年四季。

人体随着四季变,生长收藏有特点; 夏吃萝卜冬吃姜,顺应天地与自然。

春季养生保健

春季,阳气初生,抵抗力弱,最怕风邪的侵袭,而此季多风,因此要避风邪,注意身体的保暖,不要随即骤然减少衣服,防止着凉受风,以免发生春温,风温,感冒,流感等各种春季多发的疾病。民间谚语常说“春捂”就是这个意思。

饮食上要注意少吃酸味的食品,可防止肝气过旺,要适当增加甘(甜)味食品,这样有利于补益脾气,避免肝旺而克伤脾。所吃食物性宜偏凉,要慎用或禁食热性食物,这样可以减少由于饮食助长内热,而发生温热性疾病。如各种流感、感冒、痄腮、风疹等。平日宜饮菊花茶、银花,用来清热、散风。饮茶宜用花茶类,花茶其性凉而不寒,较为中和。宜食大麦粥、黄花菜、菠菜、芥菜、豆芽菜,鸭肉等。忌食动物的内脏。

春季到来万物生,绿色食物助健康,避寒保暖有古训,温病流感要长防。粮食衣物常晾晒,肝喜酸味脾喜甘,肝火太旺伤身体,心平气和体最安。

夏季养生保健

夏季,万物繁茂秀美,阳气旺盛,是生育万物,长养万物的季节。在“五行”中属火,与人体的心脏和小肠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体与万物一样,要顺应夏季的气候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体的正气旺盛,有利于身体的成长壮实,同时也可以减少夏季的多发性疾病,防止伤暑、中暑、暑温、痢疾、暑月感冒等病。

在起居时间上要夜晚入睡,早早起床,不要讨厌天长。中午可以适当增加午睡,使身体得到缓冲。睡卧时,头不要枕冷石、铁物取凉,如不注意可损眼目。切勿露卧室外,以免生癣或生面风。夜间切忌直卧窗下,开窗引风或空调温度过低,阻碍身体阳气通达和宣泄。在情志上要保持精神愉快,澄和心神,切忌发怒,以使人体气机宣畅。可多做一些户外运动,如打球、游泳、跑步,可登山眺望,林听鸟鸣,观潮流水,多与大自然交融,来适应夏季的时令特点。但要注意不可过度劳累消耗,以避免别暑邪所伤。同时也要避免烈日下暴晒以防中暑。

人体在夏季心火旺盛,而肾水衰弱,虽然自觉天热,喜冷贪凉,但应有节制。在饮食上要注意慎、戒油腻厚味,粘腻食物,宜减少苦味食品,增食辛味食品,以养肺脏。勿使太饱。更不可暴饮冰水饮料,贪食冷冻瓜果。

夏季到来万物长,细菌蚊蝇也滋生,新鲜食物最可口,粮油霉变致伤病。贪冷贪凉酿寒体,别忘中医有良方,伏天外治有疗效,及时问医求健康。

秋季养生保健

秋季,西风飒飒,燥气当令,自然景象因万物成熟而评定收敛,是阳气渐退,阴气渐长,万物收获的时节。在“五行”中属金,与人体的肺和大肠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体与万物一样,要顺应秋季的气候特点,各种生命活动都要有所收敛,不可放纵,这样才能收敛神气,不使其过于消散,从而减少秋季疾病的发生。

在起居时间上要早睡早起,可与鸡的活动时间相仿。晨起可在空气新鲜和避风的地方做一些较平和的运动,如打太极拳、练太极剑、保健操等,喜爱跑步的也要象初春一样减少活动量,游泳也应适当减少。不能使身体有大汗,而加重身体的干燥。

心情要保持安定,收敛神气,不使神思外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季的气候特点,才能保持肺气的清肃,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违反了这一自然规律,肺脏就会受伤,到了冬天就可能出现消化不良性腹泻。

秋季到来万物收,水果丰盛宜先偿,燥金当令风物干,燃烧秸杆肺难安。咳嗽慢支老肺病,空气新鲜最重要,一年辛苦收获大,莫到冬季为病愁。

冬季养生保健

冬季天寒水冰,大地龟裂,北风凛冽,生机潜伏,阳气内藏,是万物蜇藏的时令。在“五行”中属水,此季与人体的肾和膀胱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与万物一样,要顺应冬季的气候特点,各种生命活动都要有所潜藏。可少做一些户外活动,这样才能使人体的正气得到补充和储藏,以为来年的新生增添精气和能量。

在起居上要早睡晚起,最好要等到太阳出来时再起床,保证充足的睡眠,要尽量注意保暖,躲避寒冷,以保养好人体的阳气。在一年四季当中,冬季就相当于一天的夜晚,应该多一些休息。

晨起可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和避风的地方做一些轻松的运动,千万不要做剧烈运动,使皮肤开泄出汗而损耗身体的阳气。也要避免冰霜风寒所伤。尽量不要冬泳,要减少夜生活。

冬季到来万物藏,充足睡眠晒太阳,通风换气常开窗,整夜游戏体易伤。喝酒吃肉有节制,少吃酸菜多蔬菜,文明城市讲卫生,顺应天时体健康。

下载中医养生核心知识体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医养生核心知识体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医养生小知识

    常见护肤美容中草药 当归 营养皮肤,防止粗糙,扩张毛细血管,增强血循环。 枸杞子 大补气血,抗衰老 山药、莲子、百合、红枣 健脾养胃、止血安神,使皮肤健美 桃仁、胡麻、熟地、大......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讲稿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讲稿时间2013-6-188:00 一. 选择正规医院 二. 选择医生 1.怎样养生,首先认识中医。发热一个月没吃药,没查出病没吃药是医是对抗医学,发现目标针对强,中医是寻求生......

    中医养生小知识(5篇)

    基本内容:  夏季养生保健之多喝水 每天要喝七八杯白开水,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夏天人的体能消耗特别快,蜂蜜可以快速补充人体所需的能量。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肌......

    中医养生标语

    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 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养生保健以不伤为本。 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 得神......

    中医养生心得体会

    中医养生心得体会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俗话说:“医食同源,药食同行,先到厨房,后到药房。”食疗治病,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由于中医治病,重视阴阳寒......

    中医养生论文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就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

    中医养生培训

    中医养生师全能班: 西安四维养生 (一)学时:两个月 (二)适用人群: 1.希望通过系统的学习最终能够成为专业养生师或咨询调理师并从业的人员; 2.看好养生行业并想投资开店却无基础的创......

    中医养生体会

    中医养生体会 文****医学院中医学(骨伤方向)摘要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和实践,是少数最值得珍视的瑰宝之一。而中医的养生就是中医赖以治未病的重要理论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