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力资源咨询:定岗定编如何走向企业实际
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定岗定编如何走向企业实际
2011-11-07 12:00 | 来源:HR经理人 | 责任编辑:发布员
——定岗定编设计流程与因素分析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 合伙人 吕嵘
目 录
引子——发生在《红楼梦》宁国府里的定岗定编 1
一、定岗定编总体分析模型与流程框架 2
二、总体编制设置与人工效率分析 17
三、动态定编管理与预测 19
引子——发生在《红楼梦》宁国府里的定岗定编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红楼梦里有很多伏笔在内——“草蛇灰线、绵延千里”,可揣可测。从不同角度看,有很多不同的视点。如同选择一个取景框,本文从定岗定编的视角来看,对原文内容加以编辑,来展示红楼梦中岗位管理的一些视点,仍然有所启迪——
在红楼梦第十三回里讲到宁国府的秦可卿没了,王熙凤来协理宁国府。王熙凤说,“我须得先理出一个头绪来”,于是先对宁国府的人员管理现状进行了一个梳理诊断,“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 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针对宁国府里存在的这些宿疾,凤姐儿开始处治。
凤姐儿的处治措施就是“三管四定、责任到人”。四定,即是:定岗、定编、定责、定规;三管,即:管事、管帐、管物。
首先,最根本的、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对宁国府进行定岗定编定责,以避免“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管,临期推诿;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等管理弊病。凤姐儿命彩明“钉造簿册”,而后开始“三定”工作。“这二十个分作两班,一班十个,每日在里头单管人客来往倒茶,别的事不用他们管;这二十个也分作两班,每日单管本家亲戚茶饭,别的事也不用他们管……”,在三定时,还考虑设定不同的班次,将白班夜班分开设置,“这三十个每日轮流各处上夜,照管门户,监察火烛,打扫地方”,以及设定监督巡查岗,“来升家的每日揽总查看,或有偷懒的,赌钱吃酒的,打架拌嘴的,立刻来回我”,体现出岗位分工的不同特点,使得事事有人问。
其中,凤姐儿进行岗位分工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三管”,即在任务分配的时候,按照管事、管物、管帐相分离的“内控”原则,进行岗位设定与任务分派。
而对管物的,又进一步按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以及低值易耗品等不同的物品属性进行分配。有负责管理固定资产的,“这四个人单在内茶房收管杯碟茶器,若少一件,便叫他四个描赔。这四个人单管酒饭器皿,少一件,也是他四个描赔。”“这下剩的按着房屋分开,某人守某处,某处所有桌椅古董起,至于痰盒掸帚,一草一苗,或丢或坏,就和守这处的人算帐描赔。”也有负责管理流动资产的,“这八个单管监收祭礼”;还有负责管理低值易耗品的,“这八个单管各处灯油,蜡烛,纸札,我总支了来,交与你八个,然后按我的定数再往各处去分派。”
另外,在资产管理方面,也是实行现在很多企业里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的方式,进行帐、卡、物管理,“一面交发,一面提笔登记,某人管某处,某人领某物,开得十分清楚”,使得物物有人管。
对于宁国府的这些事务,有人负责执行、有人负责监管,也有人负责组织与计划,这个人就是凤姐儿。“不论大小事,我是皆有一定的时辰”,“天天于卯正二刻就过来点卯理事”,“并不偷安推托,恐落人褒贬,因此日夜不暇。”
通过定岗定编定责,最终使得宁国府物物有人管、事事有人问——众人“也都有了投奔,不似先时只拣便宜的做,剩下的苦差没个招揽。各房中也不能趁乱失迷东西。便是人来客往,也都安静了,不比先前一个正摆茶,又去端饭,正陪举哀,又顾接客。如这些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端,一概都没了。”
而“定岗定编定责”这三定之后,还有一定,就是“定规”,对此宁国府的贾珍曾经特意叮嘱凤姐儿,“不要存心怕人抱怨”。凤姐儿即是通过这四定来完善宁国府的岗位管理。
为使“威重令行”,凤姐儿儿言道,“如今都有定规”,“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理。”“你有徇情,经我查出,三四辈子的老脸就顾不成了”。
在定规则惩戒的同时,也晓以激励“咱们大家辛苦这几日罢,事完了,你们家大爷自然赏你们。”以使奖罚分明。
一日,凤姐儿“按名查点”,“各项人数都已到齐,只有迎送亲客上的一人未到”。后来那人道:“小的天天都来的早,只有今儿,醒了觉得早些,因又睡迷了,来迟了一步,求奶奶饶过这次。” 凤姐儿便说道:“明儿他也睡迷了,后儿我也睡迷了,将来都没了人了。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不如现开发的好。”登时放下脸来,喝命:“带出去,打二十板子!”一面又掷下宁国府对牌:“出去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米!”
凤姐儿道:“明日再有误的,打四十,后日的六十,有要挨打的,只管误!‛那抱愧被打之人含羞去了,这才知道凤姐儿利害。众人不敢偷闲,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筹划得十分的整肃,于是合族上下无不称叹者。
一、定岗定编总体分析模型与流程框架
定岗定编是企业岗位管理中的一项基本工作。
定岗:是指明确企业(组织)所需要的岗位;定编:是指明确企业(组织)需要多少适合企业发展的个人。
定岗定编之前其实还需要定责,定岗定编之后还需要定员,即定责、定岗、定编、定员。定责:包括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两项内容;定员:是在定编基础上,严格按编制数额和岗位的质量要求,为企业每个岗位配备合格的人员。
不管是对于咨询顾问还是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定岗定编都是一个难点,难就难在对部门实际工作情况与需求的了解与理解,对于咨询顾问来讲,不能有“万金油”方案来应付这个问题,方案需要体现个性化的企业特点;难就难在容易陷于因为缺乏理论方法则只能“拍脑袋”设计编制的误区。
本文通过定岗定编的分析模型与流程,系统阐述了影响定岗定编工作成效的一些关键环节,在这些环节里,每个环节都可能会成为确定岗位与编制的一个关键因素。
为什么说定岗定编?定编工作离不开定岗。定岗定编工作有四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需要客观、科学的分析
实际在企业里遇到的现象经常是拍脑袋决策,人力资源部门对于其他部门的岗位申请与编制申请缺乏客观的分析、判定依据,双方经常需要博弈;或人力资源部门对编制总额与人工成本进行预算控制,这个博弈的过程就下放到部门(或分子公司)内部,虽然更接近对实际工作情况的了解,但部门(或分子公司)也仍然缺乏分析方法与客观依据。
第二个特点,需要一个从分析到判定的过程
不同部门岗位管理的问题与管理依据、发展目标都不同,与部门性质、制度、员工素质、职能规划都有关联。定岗定编的判定可以很快,但是缺少对部门情况的分析过程,判定结果与实际需要容易存在偏差,或使得编制设置变得僵化。有的人才受编制限制不能引进,起到人工成本控制的作用,但不能起到人工效率与效益的激发作用;如有的部门工作需要较多人完成,可能是因为人员不合适造成人数增加,编制不合理。第三个特点,定编不仅仅要考虑人工成本,还要考虑人工效率与效益(人员业绩)第四个特点,需要考虑企业个性化的管理基础与管理文化
在定岗定编的分析流程中可以看出,定岗或定编的各个环节都没有一定之规,都会受到不同公司的管理理念、模式与人员等影响。如工作饱满度的标准,每个企业的要求都不完全相同。
定岗定编模型与流程框架的意义:
在定岗定编之前需要经过一个分析过程,本文首先总结了主要分析考量的模式,建立一个用于定岗定编分析的基础模型,它主要表达定岗定编主体分析的层面;并基于此模型展开具体的分析步骤,形成分析的流程框架。
之所以称之为“框架”,是因为分析流程的组成步骤可以调整,重点可以变化。对于流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分析,事实上需要投入一定的精力与时间,视企业规模不同、岗位与人员数量不同而不同。
定岗定编前,首先,可以基于下面的流程框架,建立本企业定岗定编的流程框架,并根据流程框架中的各个环节的重要程度不同,确定定岗定编的工作投入的重点,收集、调研相应的信息。
定岗分析模型与流程框架
1、定岗分析模型
定岗的过程主要需要以下三个步骤的考量:
图1:定岗分析模型
一般情况下,定岗分析模型中的第一个层面(岗位使命与职责分工分析)在岗位的初步确定过程中是比较重要的环节,但是第二个层面(岗位工作结构与工作量分析)是岗位设置的必要分析环节,影响岗位设置的准确性,也是经常被忽视的环节。比如岗位的设置使命(目的)与职责都是合理清晰的,但是进一步分析工作结构与工作量发现不合理或不饱和,则可能不能单独设岗。
第二个层面同时也是定编前的一个必要分析环节,因此是一个衔接定岗与定编的环节。第二个层面与第三个层面(岗位任职资格与任职者)往往对有些岗位的最后定夺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比如,岗位的前两个层面的设计都是合理的,但是在对部门员工的考察发现,可能并没有合适的人员能达到岗位任职资格要求,则影响岗位设置,或有些员工能力较强、具有另外的专长,则可能根据人员情况,一人多岗,因此,人力资源部门在设计定岗方案时,比较偏向于组织的客观需求,部门管理人员在实际安排人员的时候,则偏向于实际的员工队伍情况。
2、定岗分析流程-基于定岗分析模型的流程框架
定岗分析的流程是基于定岗分析模型(图1)的分析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2:定岗分析流程
基于定岗分析流程(图2),逐步展开定岗过程的分析,进行部门内部的岗位设置分析。岗位设置的分析流程与方法,简要地说,是从定性判定:部门职能分解——岗位设置依据与目的,岗位与部门职能的匹配;到定量判定:岗位结构、工作量、工作强度等合理性分析;到岗位设置的原则性要求以及风险控制、人员激励等特殊性要求;到考虑岗位与流程的匹配、与人员的匹配等过程。
最终,定岗以及定编是要落脚到定员上。有的企业会在定岗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根据实际人员情况调整岗位设置与分工),进行全员竟聘工作,有些部门在经过全员竟聘之后,才可能最终确定编制,因为全员竟聘往往能增强企业整体岗位与人员的匹配度。
另外,虽然岗位设置经过岗位职责、目标与任务等分析,但有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基于人员能力进行岗位设置,从而有发挥个人特长的余地。
分析判定的流程与顺序,包含了共性的结构化判定因素,对于重点因素可以进一步单独进行展开分析,如工作量、工作结构等。
结合定岗分析流程的环节2、3、4,可以设计用于部门岗位设置的分析判定参考表(见表
1、表2),如下所示:
表1:岗位设置判定表:
表2:岗位设置判定标准表:
其中,对于工作量标准的不同界定,体现了企业文化与定编导向——如有的企业提出‚满负荷工作的管理要求‛等,即体现了较高的工作量标准。在定岗定编过程中,不同企业里的不同员工在谈到各自工作的忙闲繁碌时,其实对工作量都存在不同的心理认知,客观标准的界定有助于明晰企业对工作效率的要求,也可以对不同企业的人工效率、效益进行对比分析(见后面的总体编制与人工效率分析)。
在岗位设置的分析判定中,岗位设置原则可以参照一般性的通用原则(如下图3所示),以及企业自身设定的原则。
图3:岗位设置原则
在岗位设置的分析判定中,对岗位工作结构与工作量的分析可以参照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将岗位工作划分两大类:
一类是日常性的部门职能工作,一类是阶段性的部门内部工作,或部门项目、公司项目;阶段性工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月度、季度、年度等不同周期来划分。
(2)对日常性的工作按照以下内容展开分析
主要是工作对象、内容、发生频率(或次数)、单位工作时间,全年工作量,工作量饱满度等。
(3)对阶段性工作的分析内容
主要是:工作内容、工作或项目周期、工作量发生的特点等方面。(4)确定指标和标准进行评价
岗位工作内容:工作内容要与岗位目标相匹配,岗位目标应与组织的关键职能相匹配;
岗位工作结构比:日常性工作量/总工作量%,比值在50%以上,说明岗位设置依据充分;
岗位工作量饱满度:岗位年实际工作量/年有效工作日(251天)%;饱满度达到50%以上时,说明岗位工作量饱满; 岗位工作分布强度:持续每天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且这样的工作日占全年有效时间的30%以上,应认为工作强度分布不均。案例1:工作结构与工作强度分析
在下面的案例中,通过对某企业战略规划发展部的岗位工作结构与工作强度进行分析,来发现部门内部的岗位设置问题。
首先,按照岗位设置分析表对部门内部的各岗位进行初步判定(见表1),看出规划投资岗的工作结构不合理,工作强度分布不均匀。
表3:某部门岗位设置判定表
下面结合规划投资岗的具体岗位职责,来分析一下这个岗位的工作结构、工作量(见表4),可以看出岗位没有日常性工作,日常工作量很不饱满;主要是阶段性工作,在年底以及逢编制五年发展规划时工作量大,每五年编制一次,岗位工作忙闲不均,工作强度不均匀。同时考虑到此项工作要求任职者能对公司中长期发展有远见,对公司高层领导的思路有清晰的把握,能有机会经常参与高层的会议与沟通,因此建议不单独设置规划投资岗,由部门负责人兼任。
表4:某部门岗位工作结构分析
部门内部岗位设置如果存在工作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则实际上容易造成内部岗位之间忙闲不均的现象,给员工带来不公平感,久而久之,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导致人力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如在上述的战略规划发展部内部,规划投资岗的职责分工造成与主要岗位综合计划岗、综合分析岗之间忙闲不均,如图4所示:
图4:某部门忙闲不均现象分析 忙闲不均是定岗定编工作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引起忙闲不均问题的原因除了岗位工作结构、职责分工不合理以外,另外一个比较主要的原因是员工工作效率、生产力的不同所造成的,在下面的案例中可以反映出这个问题。
案例2:某业务销售部门的开票岗,主要职责是根据产品结算单开具发票、编制报表、票据归档、销售信息录入等工作,其中占据岗位工作量最大的是开具发票,然而不同产品的销量不同,因此负责不同产品的开票岗位人员的开票数量也存在很大差异,工作忙闲程度不同。根据对各产品开票人员以往历史数据的抽查结果进行分析,数量差异较大的时候,发现开票工作量最大的岗位是开票最少的岗位工作量的两倍多,如图5所示。
图5:某部门忙闲不均现象分析
进一步对各产品开票岗的工作量进行统计(以处理结算单数量为例),抽查一定周期(几个月度)内的工作量,比较分析各岗位人员平均每月可达到的生产力状况(人工效率)——单位时间(月度)内的开票数量,并确定最高、中等等不同的生产力标准(如表5所示)。
表5:某部门忙闲不均现象分析(续)
并根据不同的月生产力(工作量)标准来确定开票岗位编制,进行岗位合并,避免忙闲不均,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如图6所示,如果按照最高月度工作量标准来定编则需要2.6人,即3人即可;如果按照中等月度工作量标准来定编则需要4.8人,即5人。选择什么标准,取决于公司的管理理念,公司也可结合现有人员的生产力标准,制定公司希望达到的目标标准,以促进员工效率与能力的提升。
图6:某部门忙闲不均现象分析(续)
另外,人工效率标准也会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员工熟练程度和技能的提高、相关技术与设备的引进等因素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需要不断的修正。这个修正的过程,标志着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对员工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导向和牵引的作用。因此,由于人员效率等引起的忙闲不均,可以通过内部标竿对比,来确定人工效率或生产力、岗位单位时间内的产出标准,通过减少忙闲不均,来合理配置编制,设置岗位与职责分工。
在进行岗位工作结构分析的时候,需要对工作发生的频率、工作量之间的概率进行有效的估计,了解各项工作的规律。
如图示7中,时间与工作量之间的关系:每天的工作量稳定,不随时间变化;
图7:时间与工作量的关系——直线式分布
图示8中,时间与工作量之间的关系:工作量与时间呈周期性变化;
图8:时间与工作量的关系——周期式分布
图示9中,时间与工作量之间的关系:呈正态分布;
图9:时间与工作量的关系——正态分布
图示10中,时间与工作量之间的关系:工作是阶段性的,只在某个阶段发生。
图10:时间与工作量的关系——阶段性分布
案例3:如“制度体系建设”工作,时间与工作量之间的关系是:初建期工作量大,后期维护与跟进工作量会减少,日常工作量不饱满,其时间与工作量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制度体系建设职责时间与工作量变化分析
在岗位设置的分析判定中,岗位工作结构与工作强度分析之后,岗位工作量的计量,是接下来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只有工作量被合理计量了,才能够衡量劳动生产率和人工成本。
所有岗位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这个环境由流程、效率、工作文化等组成。当岗位环境较为稳定时,大部分岗位的工作量是可以被计量的。
计量的方法有多种,基本上都表现为一定的指标——工作量指标。这是根据不同业务所对应工作量的具体评价指标。工作量指标可以是合同数、交易数、项目数等。这个指标可以是本岗位的直接工作指标,例如销售岗位的工作量计量指标是销售量;也可以是与本岗位工作量相关的其他指标,例如市场策划岗位可采用销售量作为工作量计量指标;或是与本岗位相关的其他岗位的人数,例如行政后勤岗位可采用其所服务支持的部门或岗位的人数作为工作量计量指标。
也可采用价值量指标,如业务人员最终目的就是要为企业创造价值。价值指标可以是人均经营毛利、人均利润等。反映了业务人员所创造的价值。
价值量指标与工作量指标的设计类似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需要深入挖掘影响岗位工作量的因素,然后合理确定计量指标,从而对工作量能够正确计量。
另外,工作量计量的时候,除了通过一些计量指标进行衡量之外,还可以通过岗位工作时间计量,来测算岗位工作量,也可以运用时间序列法,根据岗位工作发生的频率等,进行岗位工作量的分析。
对于定岗的分析方法,可以采用,如: 部门定位与职能规划分析、岗位职责分析、工作结构分析与工作量分析、标竿对照分析、流程分析、关键岗位(关键使命)分析、基于能力的分析、基于团队任务等分析等方法,有些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定编分析。
囿于篇幅,在此不具体说明各方法与应用案例。
定编分析模型与流程框架
1、定编分析模型
定编的过程主要需要以下三个步骤的考量:
图12:定编分析模型
岗位定编可分为微观定编和宏观定编两种。微观定编指各部门、各岗位具体的人员数量,主要应用于各部门确定具体岗位人员数量与结构。宏观定编指公司几大类队伍的人员数量和比例关系,如管理人员、业务人员、操作人员、行政人员等等,主要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人工成本分析等宏观层面。
在岗位编制管理上,宏观监控与自主调整要相结合。人力资源部作为公司岗位定编的管理部门,要承担宏观监控的职责;考虑到业务变动会引起人员需求的动态变化,业务部门要有一定的自主调整权限。
2、定编分析流程-基于定编分析模型的流程框架
图13:定编分析流程
基于上述的定编分析流程(图13),逐步展开岗位编制设置的分析。
在定编分析流程中,首先是微观定编分析,即对部门的编制设置分析:在定编分析流程的环节1与环节2中,对影响部门岗位编制设置的因素进行分析;在分析流程的环节3中,基于定编影响因素分析,考虑定编思路并选择与设计合适的定编方法。
前面说过,定岗定编是体现企业个性化特点的工作,因此,定岗定编流程中加入了部门影响因素分析这个环节,也设计了定编分析的因素分析法。同时,公司整体编制各部门的定编分析之后来分析确定设置原则为最好,即从微观定编到宏观定编。
其次,是宏观定编分析,对公司的整体编制设置情况以及人工效率情况进行分析,此部分内容在后面的“总体编制设置与人工效率分析”、“动态定编管理与预测”中具体描述。
在定编分析流程中,从微观分析到宏观分析的过程中,通过各部门影响因素的分析,提炼总结公司总体的主要定编影响因素;通过确定影响部门定编的关键动因,整体分析公司人员编制与人工成本,确定公司整体定编原则;并结合实际人员情况,进行公司定编目的与效果的分析,以及通过长期动态定编管理,确定分阶段达成的定编目标。在编制设置的分析判定中,编制设置原则可以参照一般性的原则,以及企业自身设定的原则。
一般性定编原则:
以企业经营目标为中心,科学、合理地进行定编; 企业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
进行定编工作时,以专家为主,走专业化道路的原则;
考虑人才储备;
要关注各类人员的市场获取成本; 不限于定编方法,关注定编的有效性。
在编制设置的分析判定中,企业定编工作受多种影响因素的制约,一般而言,企业总体定编影响因素如下图所示:
图14:企业定编影响因素
部门定编也受不同的因素影响,下图中是一些常见的定编影响因素:
图15:部门定编影响因素
在编制设置的分析判定时,因素分析(定编分析流程的环节2)是一种重要及有效的方法,从影响岗位定编的因素分析,排除非定编驱动因素,寻找定编的关键动因,并进行定编方法的设计或进行编制设置,使定编工作有的放矢。
如,很多岗位说忙,需要深入了解原因,是人不够的问题(工作量过大),还是工作方式、流程、制度规定(工作依据)等问题,其他问题需要首先对症解决问题,如工作方式改进,流程、制度改进,人员素质提升等,再考虑编制设置。不是通过增设编制来解决,以最终达到提高效率,精简机构,减少人员等定编目标与效果。
影响定编的因素分析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来进行:(1)影响定编的因素分析
定编因素分析在岗位调研过程中进行分析与诊断,在定编前对部门工作进行考察,如: 工作流程或制度是否健全?
目前人员素质是否符合岗位正常要求? 目前人员工作绩效情况是否达到基本要求?
定编的前提因素应该是基于部门工作人员工作绩效正常的基础上,而不是不做事。如果部门现有人员工作开展不好,是否应该继续挖潜,而不是简单增加人员。
因此定编时可以考虑结合部门的工作绩效、工作开展状况的评价绩效考核结果有利于对编制的确定,了解分析岗位人员的绩效情况来判断工作完成的充分或到位程度,总结影响绩效的因素,而没有绩效考核难以评价工作效果。
公司或部门发展目标与计划对部门工作方式、工作量等是否会带来影响? „„(2)排除非正常影响因素
在影响定编的各因素中,排除非正常定编因素的影响。
在确定影响定编的因素时,可以先提出初步影响定编的因素诊断与建议,然后进一步与企业内部的专家与高层进行讨论。
(3)定编的关键动因分析
筛选确定影响定编的关键因素,设计相应的编制分析方法。
定编过程的因素分析与关键动因分析应该是一个基本方法,对于基于因素分析之后再选择其他定编方法有直接的指针作用。如进行工作量分析时,需要找到影响工作量的价值量指标。影响编制的因素通常可以从影响“效率”与“工作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判定。
(4)针对定编影响因素分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工作改进与提升
针对在对影响定编的因素分析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各部门工作改进方案。如工作流程、工作/管理方式改进;增强培训,提高人员素质;调整现有人员的岗位,增加人岗匹配度等,通过这些工作的改进,来确定合理的编制。
定编影响因素分析,尤其对一些缺少定编方法、难以定编的岗位的编制设置有很大的帮助。
案例1:定编影响因素分析:人员素质与定编
在定编过程中,有一个现象需要特别引起注意,就是有些岗位对人员素质的要求较高,因此人员编制设置首先取决于配置合适素质的人才,而不是工作量对定编起决定性作用,素质合适了,编制不用很多,人不用很多,工作也能做好,人员素质不合适,再多的人也不能解决问题,不能搞人海战术。
某企业的市场信息与价格管理岗位,岗位的主要职责是汇总分析各业务部门、客户、竞争厂家、经销商等市场信息,进行产品定价分析与提出价格建议。岗位对人员的价格信息的分析与趋势预测以及价格制定的能力素质要求较高,在进行编制设置时首先需要考虑配置相应的能力素质的人,而不是配置较多偏重于信息整理与加工,缺乏分析预测能力的人员。
在设计编制与设计岗位任职资格时,对企业里对这类人员素质要求,需要一定素质的人员才能担当的岗位,需要重点识别与分析,避免因为人员素质达不到而影响工作,也避免因人员素质达不到而通过配置更多的人员来承担工作,导致编制增加。
因此,在前面的定岗定编分析流程中,岗位职责要求-岗位任职要求与编制之间的关联关系非常明显,更加强调职责分析-任职资格分析-编制分析的分析环节的紧密衔接。
案例2:部门定编影响因素分析与定编建议
在定编分析方法中,影响定编的因素分析以及关键动因分析应该是定编分析的基础,同时,可以根据岗位的工作特性与关键影响因素等,进一步设计或采用相应的定编分析方法,常见的定编方法如劳动效率定编法、设备定编法、比例系数法、业务分工法、德尔菲法、业务数据分析法、预算控制法等。
二、总体编制设置与人工效率分析
公司在从微观上进行各部门编制设定的同时,长期还需要从宏观上进行定编控制与平衡,以利于对企业战略总目标的实现。宏观定编的目标是在满足公司内外部的约束条件下,实现总体编制结构合理、人工成本最低、人工效率与效益最大。
1.总体编制数量与结构合理,即
公司各类人员的数量与比例关系要协调
正确处理直接与非直接业务经营人员的比例关系
因此,需要进行岗位编制数量与结构的分析与控制。如总体编制数量控制,包括员工总量控制、生产业务人员数量控制、职能部门(含管理人员)控制等;总体编制结构控制,包括职能人员、生产业务人员、管理人员等之间的比例关系。
另外,公司管理人员的比例分析,可结合管理幅度的分析确定。2.总体人工成本最低,即 控制公司的人力资源成本 进行人力成本预算与控制
因此,需要进行人工成本测算与预算。通过预算来套算新设定的编制下的人工成本情况,对比原来编制下的人工成本,或将实际人工成本数据与预算成本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新的定编方案,最终需要对照人力成本预算进行编制调整,如果人力成本远高于预算,则还需进行对总编制数的调整。3.整体人工效率与效益最大,即: 提升公司的人均销售额与人均创利额 提升公司的劳动效率与经济效益
因此,需要进行组织效率-人工效率分析。定编目标与控制标准之一,即是:提高劳动效率。可以从销售额和营业利润两个方面对公司的组织效率进行评价,并可用于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组织效率、人工效率与效益等进行对比分析。
●人均销售额::衡量员工的劳动效率; ●人均创利额:衡量人均创造的经济效益。4.满足内外部约束条件 公司内部约束条件,如:
内部风险控制要求:单独设岗或不能兼岗
公司管控模式要求:权责分配,集权模式或分权模式等; 公司人力资源限制:适合岗位要求的各类人才是否充足等; 公司的财务资源:薪酬条件是否优厚能够吸引人才等。公司外部约束条件,如:
客户的需求:产品服务的质量、准时到货等; 竞争的压力:提前上市、价格优惠等。
因此,企业定编时,需要对自身的内外部的定编约束条件进行分析。
三、动态定编管理与预测
1.动态定编管理
定编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定编,做到“精简有效”;科学、合理的定编还需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动态管理,随着市场变化、业务变化、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员工熟练程度和技能的提高而进行动态调整,保证劳动生产率始终能够被合理反映和有效控制。
2.定编预测
在进行定编预测时,可以选择历史或现行的岗位编制或劳动定额,来分析判断预测现行或未来的劳动定额和编制,如下图所示:
定编预测,也可采用业务数据分析的方法。业务数据包括销售收入、利润、市场占有率等。根据企业的历史数据和战略目标,确定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岗位人数。一般流程为:
根据企业的历史数据(业务数据/每人)及企业发展目标,确定企业短期、中期、长期员工编制;
根据企业的历史数据,将员工数与业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分析方程; 根据企业短期、中期、长期业务发展目标数据,确定人员编制。3.定编与人力资源规划
定岗定编的积极意义在于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人力资源规划、预测,以便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其业务目标。人力资源规划是研究未来推动战略实现的“人”的问题,战略对员工的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的要求。
而人力资源数量规划主要是解决人与事的数量关系是否对应,一般情况下,数量规划应当以先进的企业为依据,同时考虑在岗员工的工作负荷,以实现工作时间的有效利用。这种数量关系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设备、技术、作业流程的变化而变化。
本文首发于《HR经理人》
关于正略钧策:
1992年,正略钧策公司前身新华信公司创立。2005年,正式更名为正略钧策管理咨询。作为中国最具规模、实力和影响力的咨询公司,正略钧策业务涵盖战略、人力资源、品牌营销、流程信息、管理图书、教育培训、风险管理、市场研究、创业投资、私募基金等多个领域。截至2011年10月1日,正略钧策全职员工达到1111人。
更多信息请访问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官方网站: www.xiexiebang.com
北京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热线:010-59082988
上海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热线:021-23130888
广州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热线:020-28855528
重庆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热线:023-63731668
第二篇:定岗定编
定岗定编
定岗定编是确定岗位和确定岗位编制的合称,前者是设计组织中的承担具体工作的岗位,而后者是设计从事某个岗位的人数。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当一个岗位被确定之后,就会自动有人的数量和质量的概念产生。有的企业还把与定岗有关的人员素质的问题单独提出来,称之为“定员”。“定员”与“定岗定编”一起被称之为“三定”。编辑本段什么是定岗定编
定岗定编是处在不断探讨之中的一个问题。它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是各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不同的时期运用不同的方法。
定编在这里包括定员。所谓定编定员,就是采取一定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对确定的岗位进行各类人员的数量及素质配备。定编定员是一种科学的用人标准。它要求根据企业当时的业务方向和规模,在一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的技术条件下,本着精简机构,节约用人,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规定各类人员必须配备的数量。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企业各工作岗位配备什么素质的人员,以及配备多少人员。
定岗定编是企业岗位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它涉及企业业务目标的落实、员工能力和数量的匹配,从而影响到企业运营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在中国计划经济时代,定岗定编是由国家有关部门来承担的,随着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定岗定编已经成为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定岗定编是企业岗位管理中的一项基本工作。定岗:是指明确企业(组织)所需要的岗位;定编:是指明确企业(组织)需要多少适合企业发展的个人。编辑本段定岗定编步骤
定岗定编之前最重要的是要设定好企业的组织架构,其次还需要定责,定岗定编之后还需要定员,即定责、定岗、定编、定员。
定责:包括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两项内容;定员:是在定编基础上,严格按编制数额和岗位的质量要求,为企业每个岗位配备合格的人员。
定编是企业岗位管理工作的一个难点,难就难在对部门实际工作情况与需求的了解与理解;难就难在容易陷于因为缺乏理论方法则只能“拍脑袋”设计编制的误区。编辑本段定岗定编的工作原则 以战略为导向
强调岗位与组织和流程的有机衔接。以企业的战略为导向、与提升流程的速度与效率相配合。以现状为基础
强调岗位对未来的适应。一方面必须以岗位的现实状况为基础,充分考虑岗位价值发挥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虑组织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组织变革与流程再造、工作方式
定岗定编
转变等一系列变化对职位的影响和要求。以工作为中心
强调人与工作的有机融合。充分考虑任职者的职业素质与个人特点;体现职位对人的适应,处理好岗位与人的之间矛盾,实现人与职位的动态协调与有机融合。以分析为手段
强调对岗位价值链的系统思考。不仅是对职责、任务、业绩标准、任职资格等要素的简单罗列,而是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对岗位价值链上每个环节应发挥的作用的系统思考。包括该岗位对组织的贡献,与其他岗位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流程中的位置与角色,其内在各要素的互动与制约关系等。编辑本段定岗定编的要点 定岗定编的基本依据
是企业的发展战略、业务目标
这在许多企业中并不十分明确,就事论事凭感觉或印象要某个或某些部门裁减岗位或人员,往往遇到很大的阻力。
其实,定岗定编的基本依据是企业本身的发展战略或业务目标,企业在特定的时期内,要完成什么样的战略目标,构成了企业形成一切工作的中心,包括定岗定编。如果企业的战略目标不清楚,或者根本没有,企业里的一切工作都失去了方向和依据,包括定岗定编。这似乎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又会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企业业务目标不明确、或者明确但不科学,在这种状况下,定岗定编是无法进行的。勉强进行,也缺乏说服力。作为国内著名的咨询公司,鹰腾咨询为多家企业设计了组织架构及定岗定编方案,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同。
定岗定编的目的是实现“人、岗、事”三者之间的合理匹配,以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标。这里最重要的是首先要弄清楚企业要做的“事”。有了工作目标,然后才需要相应的岗和人来做。当然,企业的战略目标,也就是“事”的确定,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必然涉及企业一系列内外部的因素,如经济环境、市场竞争、技术变化、客户需求等各方面的影响。弄清楚企业战略目标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具体依据是工作流程
战略目标明确后,并不意味着定岗定编就可以自动进行了。定岗定编的具体设计,还需要先理顺工作流程。前面我们说到了“人、岗、事”之间的匹配,其中“事”是基础。但做同样的“事”采用的流程可以是很多的。不同的工作流程必然带来岗位设置的不同。优化的流程可以给出最有效的岗位设置,而陈旧的流程很容易造成岗位工作的低效率。因此,定岗定编必然涉及的一项前提性工作就是“流程优化”。
一提到流程优化很容易被人们认为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其实流程只不过是完成任务目标的方法和过程,它根据目标的繁简程度可采用的优化方法和程度也可以不同。涉及企业总体变化的流程重整是一种优化,局部流程的小改小革也是一种优化。只要新的流程能够使输入大于输出、是一个增值的过程,它就是一个优化的流程。我们把优化流程中的关键环节找出来,设置成岗位,赋予其职责,并根据该环节的工作量配置相应的员工数,定岗定编就能够做到是科学合理的。应从业务人员着手
企业的岗位数量有很多,特别是生产(或服务)流程复杂的大企业更是如此。事实上,在这些岗位中,最重要的是直接从事经营的岗位,它们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部分,定岗定编应该首先把这些核心岗位搞清楚。
企业内各种岗位是具有一定比例关系的,定岗定编应把握这些基本的比例关系。一是直接与非直接经营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二是直接与非直接经营部门内部各种岗位之间的比例关系;三是管理岗位与全部岗位之间的比例关系。各种非直接经营岗位的确定虽然要依据其各自优化的工作流程,但也必须考虑它们与直接经营岗位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些比例关系是众多的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大家工作流程不断优化的积累。有些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经常对各行业的关键指标进行统计并公开发布,其中包括企业岗位情况的统计。岗位设置的常用形式
定岗定编中的“定岗”也即是岗位设置工作,在具体设计中可用的形式有很多,归结起来常用的有三种:基于任务的岗位设置、基于能力的岗位设置和基于团队的岗位设置。
1)基于任务的岗位设置
即是将明确的任务目标按照工作流程的特点层层分解,并用一定形式的岗位进行落实。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岗位的工作目标和职责简单明了,易于操作,到岗者经过简单培训即可开始工作。同时,它也便于管理者实施监督管理,在一定时期内会有很高的效率。在这种形式下,企业内部的岗位管理主
定岗定编
要是采用等级多而细的职等结构,员工只要在本岗位上做到一定的年限而不出大错就能被提级加薪。但这种岗位设置的缺点是只考虑任务的要求而往往忽视在岗者个人的特点,员工个人往往成为岗位的附庸。这种形式在机器化大工业时代显得十分突出:操作工在长长的流水线旁日复一日不停地重复同一种动作,时间一长,员工的积极性往往会一落千丈。此外,由于任务目标是可以量化的,所以这种岗位设置的具体编制也可以用人均劳动生产率(或人均利润)等量化指标具体地计算出来。
2)基于能力的岗位设置
基于能力的岗位设置是将明确的工作目标按照工作流程的特点层层分解到岗位。但区别在于岗位的任务种类是复合型的,职责也比较宽泛,相应的对员工的工作能力也要求要全面一些。这种设置的好处是岗位的工作目标和职责边界比较模糊,使员工不会拘泥于某个岗位设定的职责范围内,从而有发挥个人特长的余地,进而使企业具有应对市场变化的弹性。在这种形式下,企业内部的岗位管理常常采用的是“宽带”管理,即各岗位之间的等级越来越宽泛。
目前许多美国企业内部从上到下只有6个等级,各等级内的各岗位其职责分工没有明确的界限,完全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调整企业内部各岗位所承担的具体任务。由于员工个人的表现难以像基于任务的岗位设置那样简单明了,所以这种形式会要求赋予直接管理者更大的责任,由直接管理者对下属进行决断、监督和评估。但另一方面,它的缺点也会因为员工的灵活性加大而带来工作成果的不确定性上升。同时,由于对员工的能力要求高,劳动力成本和培训费用也会相应增加。这种形式在第三产业占主导的时代很显著:许多第三产业的行业是高度依赖于人的。在这些行业中,员工的能力和工作积极性对工作任务的完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如金融、保险、咨询服务、超市零售等等。因为在这种服务性的行业中,具体岗位所承担的任务在许多情况下是要求完成一个过程、是难以量化的,所以这种岗位设置形式往往不规定一个具体的编制数,而是用一定的人力成本预算来进行控制。
3)基于团队的岗位设置
则是一种更加市场化、客户化的设置形式。它采用以为客户提供总体附加值(总体解决方案)为中心,把企业内部相关的各个岗位组合起来,形成团队进行工作。它的最大特点是能迅速回应客户、满足客户的各种要求。同时,又能克服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自我封闭、各自为政的毛病。对在岗者来说,在一个由各种技能、各个层次的人组合起来的团队中工作,不仅可以利用集体的力量比较容易地完成任务,而且可以从中相互学到许多新的东西,也能经常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显然,它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岗位设置形式。但是,这种形式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协调能力要求很高,否则容易出现打乱仗。目前它的应用还不够普及,更多的是在那些“项目型”的公司中应用,如软件设计、系统集成、咨询服务、中介服务、项目设计、工程施工等等。这种岗位设置形式的人员确定往往也是采用根据客户要求特点进行组合的方式。在人力成本方面也往往采用预算控制法。编辑本段岗位设置的原则
定岗定编
1.岗位设置的数目应符合最低数量原则 2.所有岗位要求实现最有效的配合
3.每个岗位能否在企业组织中发挥最积极的作用 4.每个岗位与其他岗位的关系是否协调
5.岗位设置是否符合经济、科学和系统化的原则
现在许多企业的困惑是各部门都喊人少,结果造成人员总数越来越多,人力成本不断加大,但企业的效率却没有提高。因此,企业希望找到一种办法来有效地控制员工总数。企业往往是将这个任务交给人力资源部去负责。这种只靠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单方面控制,而其他部门缺乏自我约束的做法是难以奏效的。企业需要的是一个大家在人员方面都能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机制,而不仅仅是一套硬性的定岗定编的规定。
最后,定岗定编的硬约束是人力成本投入。企业的人力成本投入在一定时期内总是有限的。在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岗位和人数的有限性是不言而喻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做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如何运用有限的资本投入获得任务目标、工作岗位和员工人数三者之间的最佳组合。编辑本段定岗定编的意义
定岗的过程就是岗位设计的过程。岗位设计也称为工作设计,是指根据组织业务目标的需要,并兼顾个人的需要,规定某个岗位的任务、责任、权力以及在组织中与其他岗位的关系的过程。它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组织向其成员分配工作任务和职责的方式。
岗位设计是通过满足员工与工作有关的需求来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管理方法,因此,工作设计是否得当对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都有重大影响。
岗位设计把整个业务战略和业务目标分解到每个员工的层次。如果在系统或流程的变革中没有对岗位进行相应的改变,这种变革注定不会成功。
岗位设置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决心去排除干扰、坚决实施,将难以成功。
定岗定编的积极意义在于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人力资源规划、预测,以便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其业务目标。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难以预测的,所以,在任何时候,定岗定编都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只可能是一种参考。
其次,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及其各种条件变化越来越快,在某一时间段上做出的定岗定编只可能在本时间段内有意义。一旦某些因素产生新的变化,它必须跟着进行再调整。
现在许多企业的困惑是各部门都喊人少,结果人员越来越多,但企业的效率却没有真正提高。因此,企业希望找到一种办法来控制这些部门的人数。事实上,这种只靠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单方面控制,而其他部门缺乏自我约束的做法是难以奏效的。
定岗定编是企业所有部门的事,而不是人力资源一个部门的事。因此,企业需要的是一个大家在人员方面都能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机制,而不是一套硬性的定岗定编的规定。编辑本段“三定”的实施步骤
(一)公布职位。按照职位分类要求修订职位说明书,公布内设机构、编制、各具体职位及职位任职条件。
(二)公开报名。符合定岗基本条件的人员,根据各职位的任职条件要求,自行申请拟任职的职位。
(三)资格审查。各单位依据定岗人员基本条件对公开报名人员进行资格条件审查。
(四)考核考试。各单位可采取述职、答辩、情景模拟等测试方法,对拟定岗人员履行职位职责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进行必要的考试考核。
(五)民主测评。各单位在一定范围内对拟定岗人员进行民意测验,听取群众意见。
(六)决定任命。发放聘任书,并签订岗位责任书和劳动合同。编辑本段影响基本要素
影响企业定岗定编的基本要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战略远景、使命:
采用不同的竞争战略,需要设计不同的业务组合方式,并配置相应的资源,如组织协调权利、人员配置等,联通以前曾实施的大运维管理模式就赋予了运维部门较大的协调权利,而目前联通侧重与移动业务的战略目标也给予移动相关部门以相当的支持;
2. 组织架构:
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相应的组织机构予以支持,如部门职能的设计,管理的幅度,权利的架构等等,联通是通信运营商中第一个设立大客户部门的,这种设置的目的即为了集中力量抢夺高端用户;
3. 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包括技术流程,业务流程,监控流程等等,流程的设计与企业整体运行效率,与企业的定岗定编具有较大的关联,工作流程的科学合理,可以对目前浙江联通的因人设岗现象以避免。浙江联通目前的工作流程存在着一定问题,如公司正在推行的ERP系统由于缺少业务流程的预先优化,并没有对企业的工作效率起到明显改善,反而对一部分工作的效率起到的相反的作用。
4. 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借助计算机网络系统对企业所需的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储存和传输,并以此支持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如决策、评估、控制、交流甚至交易等等,公司信息系统的完善,将对公司业务的规范与人员的精简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三篇:定岗定编原则
定岗定编定义
定岗定编是确定岗位和确定岗位编制的合称,前者是设计组织中的承担具体工作的岗位,而后者是设计从事某个岗位的人数。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当一个岗位被确定之后,就会自动有人的数量和质量的概念产生。
有的企业还把与定岗有关的人员素质的问题单独提出来,称之为“定员”。“定员”与“定岗定编”一起被称之为“三定”。我们这里只涉及定岗定编。
定岗定编是处在不断探讨之中的一个问题。它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是各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不同的时期运用不同的方法。
定岗定编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是由国家有关部门来承担的,当时的企业并不需要过多地考虑这方面问题。随着国家经济体制和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定岗定编已经成为许多企业急需考虑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定编在这里包括定员。所谓定编定员,就是采取一定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对确定的岗位进行各类人员的数量及素质配备。
定编定员是一种科学的用人标准。它要求根据企业当时的业务方向和规模,在一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的技术条件下,本着精简机构,节约用人,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规定各类人员必须配备的数量。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企业各工作岗位配备什么素质的人员,以及配备多少人员。
定编定员的主要特征在于:
- 必须在企业有一定的业务规模基础上进行;
- 必须在企业业务发展方向已定的基础上进行;
- 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即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
- 不仅要从数量上解决好人力资源的配置,而且还要从质量上确定使用人员的标准,从素质结构上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备。
定编定员与岗位设计是密切相关的,岗位确定过程本身就包括工作量的确定,也就包括了对基本的上岗人员数量和素质要求的确定
岗位任务是由岗位职责和岗位工作流程组成的。岗位任务是岗位在业务流程中的位置和作用决定的。
岗位价值是指对岗位的认识。由岗位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对岗位将要发挥的价值的认知开始,由任职者在完成岗位任务的过程中体现。对岗位任务的理解不同,或自身素质的不同,岗位价值就不同。
岗位任务与事和方法有关,岗位价值与人和态度有关。
一、定岗的原则
1、因事设岗原则。设置岗位既要着眼于企业现实,又要着眼于企业发展。要根据职责设岗,而不是因人设岗;岗位和人应该是设置和配置的关系。但很多企业都是因人设岗,找不到合适的人就不设某岗位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这样会导致职能缺失或者职责混淆,职责不清的后果。
2、整分合原则。企业应通过整体规划来实现岗位的明确分工,且在分工基础上有效地综合,使岗位间职责明确且上下左右之间又能同步协调,以发挥最大的企业效能。
3、最少岗位数原则。在节约人力成本的前提下,尽可能加快岗位之间信息传递的时间,减少“滤波”效应,提高组织的战斗力和市场竞争力。
4、规范化原则。要规范制定各岗位名称及职责范围。对企业脑力劳动的岗位规范不宜过细,应强调留有创新的余地。
5、客户导向原则。应该满足特定的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需求。
6、一般性原则。应基于正常情况的考虑,不能基于例外情况。
二、定编的原则
1、以企业经营目标为中心,科学、合理地进行定编
企业定编工作,就是要合理地确定各类人员的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其依据是计划期内的企业目标业务量和各类人员的工作效率。所谓科学,就是要符合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规律,做到“精简有效”,在保证工作需要的前提下,与同行业标准或条件相同的企业所确立的标准相比较,要能体现出组织机构精干、用人相对较少、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特点。所谓合理,就是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结合本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考虑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员工潜力的可能性来确定定员数。
2、企业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
正确处理企业直接与非直接经营人员的比例关系;正确处理直接与非直接经营人员内部各种岗位之间的比例关系;合理安排管理人员与全部员工的比例关系。管理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与企业的业务类型、专业化程度、自动化程度、员工素质、企业文化以及其他一些因素有关。
3、进行定编工作时,以专家为主,走专业化道路的原则
定编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它涉及到业务技术和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应具备比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业务经验。
定岗定编工作的原则
以战略为导向,强调岗位与组织和流程的有机衔接。以企业的战略为导向、与提升流程的速度与效率相配合。
以现状为基础,强调岗位对未来的适应。一方面必须以岗位的现实状况为基础,充分考虑岗位价值发挥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虑组织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组织变革与流程再造、工作方式转变等一系列变化对职位的影响和要求。
以工作为中心,强调人与工作的有机融合。充分考虑任职者的职业素质与个人特点;体现职位对人的适应,处理好岗位与人的之间矛盾,实现人与职位的动态协调与有机融合以分析为手段,强调对岗位价值链的系统思考。不仅是对职责、任务、业绩标准、任职资格等要素的简单罗列,而是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对岗位价值链上每个环节应发挥的作用的系统思考。包括该岗位对组织的贡献,与其他岗位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流程中的位置与角色,其内在各要素的互动与制约关系等。
定岗定编的误区、原则与方法
岁末年初,很多企业又将面临一年一度的定岗定编工作。定岗定编是企业人力资管理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涉及企业业务目标的落实、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科学合理的定岗定编既可以提高企业效率,又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然而,定岗定编工作却是众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尽管定岗定编的方法对每个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并不陌生,但真正要在实践中恰当地运用好这些方法,则需管理者既要熟练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又要对企业的整体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大到企业的战略、业务目标,小到每个岗位的具体工作等等。即使是这样,仍有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在定岗定编工作中走入误区。
那么,关于定岗定编工作都有哪些误区,科学定岗定编的原则和方法又该如何掌握呢?
定岗定编的六大误区
笔者多年来参与了数个企业定岗定编项目,在与客户的接触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的HR对于定岗定编往往存在诸多误区,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如下六大方面:
误区一:定岗定编重现状,轻长远
定岗定编工作因为其影响因素复杂、多变,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没有固定模式,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来确定不同的实施方法,这也就要求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密切结合企业的实际来开展这项工作。定岗定编强调现状无可厚非,但很多企业却过分强调现状而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这就走入了误区。
定岗定编的目的是实现“人、岗、事”三者之间的合理匹配,以达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材,人事相宜”的目标。这里最重要的是首先要弄清楚企业要做的“事”,让定岗定编工作紧紧围绕“事”展开,而这个“事”就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需要我们在定岗定编工作中充分考虑企业未来的业务发展,方案既要兼顾现在,又要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好谋划。从这一点来讲,定岗定编既考虑企业现状又考虑企业长远目标,两者并不矛盾。
误区二:定岗定编工作搞“一刀切”
定岗定编工作往往是令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甚至是高层管理者头疼的事情,因为这项工作往往伴随着人员和岗位的变动,定岗定编意味着利益的再分配,开展这项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面对这些难题,有些企业的管理者为了便于定岗定编方案的执行,平衡内部利益,便采用了简单的“一刀切”的方式。不分部门,不分岗位,不考虑人员素质差异,统一按照一个标准进行调整,最终必然导致定岗定编工作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比如前些年,有些国企在改制过程中盲目裁员,没有对企业人员素质和胜任能力做深入调研,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按照统一标准强制裁员,致使部分富有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的人员过早流失。其实这种“一刀切”的方案不但使企业人才流失,而且导致企业人才梯队建设断层,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误区三:定岗定编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
定岗定编工作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但这并不代表这项工作仅仅依靠人力资源部门便可完成,对于一个规模庞大的企业更是如此。制定一个科学的、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定岗定编方案,需要充分考虑企业战略,熟悉各部门的职责、业务流程,深入了解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特点,而且有些定岗定编方案的确定需要提供相关历史数据,特别是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获得相关部门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众多的岗位、复杂的生产(或服务)流程,单纯依靠人力资源部门的力量来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方案几乎是不可能的。不同部门岗位管理的问题与管理依据、发展目标都不同,与部门性质、制度、员工素质、职能规划都有关联。定岗定编的判定可以很快,但是缺少对部门情况的了解和分析过程,缺少部门数据的积累和提供,判定结果与实际需要则容易存在偏差,或使得编制设置变得呆板僵硬。比如,有的人才受编制限制不能引进,这固然能起到人工成本控制的作用,但却不能起到人工效率与效益的激发作用;有的部门工作需要较多人完成,可能是因为人员不合适而造成人数增加,编制不合理;还有些部门的人员短缺是因为流程不合理而造成人员的消耗,这样,尽管增加人员也会忙得更加没有效率。所以,定岗定编工作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大力配合才能顺利开展。
误区四:定岗定编工作就是裁员
一提定岗定编,很多人就想到了裁员,其实定岗定编绝不是简单的裁减人员、降低成本,而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管理者对原有岗位和职责的梳理及再分配,目的是为了配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业务目标,制定合理的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方案,从而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结构,提高组织效率。笔者在具体咨询实践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工作还没开展,来自于员工和部门的抵触就“扑面而来”。在员工和部门主管看来,定岗定编就是要裁员,压缩编制,你要砸了他的饭碗,人家岂能愿意?而且有些企业的管理者们往往也是持有相似的观点,认为定岗定编就是裁员的一种手段,一味地要求裁减人员、压缩编制,很多岗位承担的职责超过负荷,看似成本降低,但却忽视了组织的人员配置需要与战略相匹配,职责超负荷必然会导致组织效率降低,结果是得不偿失,企业整体成本上升的同时,也限制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实,从笔者所服务客户的方案实施情况来看,定岗定编对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结构、提高运营效率的意义远远大于降低人工成本。
误区五:定岗定编盲目对标
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模块一样,定岗定编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也往往需要借鉴行业标准或同类企业的定岗定编标准。采用与同行业先进企业对标进行定岗定编,往往具有现实的说服力,且成本低廉,可操作性强。但是正如笔者在前文中所讲,定岗定编工作往往因为企业的差异性而导致没有固定的模式,哪怕是同一发展阶段的同一行业的同类型企业,其定岗定编往往因为企业内部流程、设备状况、人员素质,甚至是企业文化的差异而导致所应采用的标准也千差万别。笔者曾经为一家大型国企做定岗定编工作,该企业领导层强烈要求我们在项目过程中借鉴一家刚成立不久的同行业外企的定岗定编标准。但是经过项目组的外部调研发现,标杆企业的管理模式、设备水平和企业文化与该国企大相径庭,以设备为例,标杆企业由于刚成立不久,均采用自动化水平较高的国外进口设备,本来在这家老国企需要五个人、两个岗位做的事情,在标杆企业由于设备自动化水平大幅提高,仅需一人即可。如果按照企业高层的想法简单对标,后果可想而知。
误区六:定岗与定编被强制割裂
定岗定编是确定岗位和确定岗位编制的合称,前者是设计组织中的承担具体工作的岗位,而后者是设计从事某个岗位的人数。很多人力资源管理者往往将这两项工作割裂开来,认为先有岗位才有编制,在考虑定岗定编方案时,孤立地考虑其中一项工作。但实际上,往往会发现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当一个岗位被确定之后,就会自动有人的数量和质量的概念产生。定编与岗位设计是密切相关的,岗位确定过程本身就包括工作量的确定。
定岗定编的原则
认识了以上误区,那么定岗定编究竟该怎样做,定岗和定编各需要遵循哪些原则呢?
定岗的原则
定岗就是设计组织中承担具体工作的岗位,定岗的过程就是岗位设计的过程。岗位设计也称为工作设计,是指根据组织业务目标的需要,并兼顾个人的需要,规定某个岗位的任务、责任、权力以及在组织中与其他岗位的关系的过程。所以,在确定岗位的过程中要遵循如下基本原则:因事设岗原则。从“理清该做的事”开始,“以事定岗、以岗定人’,不要因人设岗。岗位和人应是设置和配置的关系,岗位设置必须按照企业各部门职责范围设定,而不能颠倒。在笔者的咨询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客户的组织中存在着很多莫名其妙的岗位,调查后发现这些岗位往往是企业为了减少改革阻力针对少数高层岗位进行的“因人设岗”,这在一些国有企业更加突出。企业阶段性地采用“因人设岗”可能存在一定的道理,但“因人设岗”并不具备普遍性和可持续性。岗位监控原则。在企业中,有些职责必须多个岗位分别承担,以实现岗位之间的互相监控,确保企业资产或运营安全。存在监控关系的岗位是必须分设的,如财务岗位中的会计和出纳,就必须分别设立。最少岗位数原则。岗位划分过细,导致了某些岗位工作量不饱满,增加了内部交易成本,效率降低。在定岗过程中,对那些工作内容类似、工作技能要求相近、工作量不饱和的岗位可采用合并或撤销的方法。以某石化企业加油站所设的油品营业员和便利店营业员岗位为例,两个岗位工作内容简单、工作技能要求相近、工作区域相邻,完全可以合并为一个岗位。岗位合并后,人员利用率大大提高,在保障本职工作的同时,工作互相协作,既能最大限度地保障销售高峰期不增加顾客等待时间,确保服务质量,又大大提高了人员利用率,减少了人员编制。整分合原则。企业合理的专业化分工可以有效提高运行效率。在定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专业化分工,但各岗位间有效地协调也尤为重要。因此,在分工基础上有效地整合,使各岗位职责明确又能上下左右之间同步协调,以发挥最大的企业效能。规范化原则。岗位名称及职责范围均应规范,但对从事脑力劳动的岗位规范不宜过细,应留有创新的余地。客户导向原则。应该满足特定的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需求。一般性原则。应基于正常情况的考虑,不能基于例外情况。例如,90%情况下这个岗位需要多少工作量,多少工作强度。
定编的四大方法
定岗定编是看似简单,实则操作相当困难的一项工作。做好定岗定编工作不仅要熟悉人力资源模块业务,还需要对目标企业所处行业及竞争对手、目标企业内部业务都有相当透彻的了解。在此,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将定编的方法进行了总结,详见上表。
在实践工作中,通常需将各种办法结合起来,参照行业标准、行业最佳案例甚至企业内部具有可比性的标杆来制定目标企业的岗位人数;而且,不同性质的岗位往往采取不同的方法,在实际运用中需注意区别对待。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这些方法仅仅是定岗定编工作最基础的工作,距离实际应用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要想做好定岗定编工作,除了选用得当的定岗定编方法外,还要注意诸多影响定岗定编工作的要素,大到企业的战略,小到企业的管理流程和制度,都会直接影响着定岗定编工作。比如,在企业由分权模式向集权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如果单纯按照内外部标杆或是基于现有岗位的工作量分析、工作写实等这些方法进行定编都是不妥的,只有结合企业的实际,对工作重新划分分析,才能得出合理的定岗定编方案。
总之,定岗定编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方案标准应该考虑周全,既要充分考虑从部门到各个岗位的微观、中观层面,也要考虑企业总体人员结构等宏观层面;既要诊断分析企业自身状况,也需要参照了解行业与外部标杆企业的状况;既要考虑历史数据的积累和获取,也需要考虑未来的业务发展与人员规划;既要考虑总体人工成本最小,也需要考虑整体人工效率与效益最大。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走入各种误区,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定岗、定员、定编的相关说明
“定岗、定员、定编”是对HR实务的统称,俗称“三定”。从所涉及的层面来看,三定包括了战略层面的人力资源规划、执行层面的绩效管理、流程管理、团队管理和职能管理,以及操作层面的任务分析、流程分析、工作设计和胜任力模型开发。
一 定岗,确定与工作相关的因素
1.岗位/职位(Position/Post)=工作+工作承担者,是工作和工作承担者的统称 a)工作是分配给一个职位的任务或任务组合 b)任务是一系统目标一致的活动和责任的组合
c)活动包括思维活动、信息加工活动、技能性活动、身体活动和人际影响活动 d)责任包括过程责任和结果责任
2.定岗:明确上述因素,把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活动和责任一一描述出来。定岗包括的活动主要有任务分析、流程分析和工作设计,定岗的产品有作业指导书、任务标准及规范、工作说明书、指令下达线路和汇报线路。3.定岗的操作方式有从下而上和从上而下两大类
a)从下而上:是针对现有工作,从下而上分析,从一线员工,到主管,到经理,再到部门经理,最后到总经理,目的在于理清各项任务之间的关系。
b)从上而下:针对企业未来的状态,从上而下分析,从高层到中层,最后到一线,目的在于理清战略与现状之间的关系。
4.定岗活动:包括任务分析和任务设计,其中任务分析是基础,包括任务要素分析、任务活动分析、任务流程分析
a)任务要素分析:与任务相关的信息、人、物、时间、空间分析
b)任务活动分析: 身体活动、技能性活动、信息加工活动、思维活动、人际影响活动
c)任务流程分析: 输入资源、加工过程、输出成果
5.任务设计:为了提高任务价值、加强任务效率、降低任务的操作难度,对任务进行重新设计的过程,比较常见的设计包括任务流程设计和团队化工作设计 a)任务流程再造:对任务的资源输入、加工过程和输出成果进行重新设计 b)团队化任务设计:根据任务特征把工作中的各项任务进行专业分工,以达到提高效率和降低难度的目的。
二 定员,根据任务对人的要求,确定与工作承担者(Task undertaker)相关的因素
1.知识knowledge:指工作承担者完成工作必须了解的事实、数据、信息、程序、概念、定义和标准
2.技能skill:指工作承担者完成工作必须具备的活动方式、工具使用方式、判断推理方式、决策方式和人际沟通方式
3.能力ability:指工作承担者完成工作必须具备的生理特征、情绪特征、判断推理特征、逻辑思维特征、精神特征和人际沟通特征。
4.绩效特征:指工作承担者达成高绩效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5.继任特征:指工作承担者承担更高一级责任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6.胜任力模型:根据任务对人的要求和/或组织发展对人的要求,确定项活动对活动操作人员的要求,并把各项要求综合为胜任力模型。
三 定编:简单说来是确定组织内部各种人员的数量。组织的微观定编,通常采取两种方式: 一是岗位定编,即确定每个岗位的编制;
二是部门定编,即确定每个部门的总人数和分布比例。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管理侧重点不尽相同。
岗位定编的思路是:根据部门职责,确定部门内需要多少岗位,界定每个岗位有什么职责,再参考标杆组织,结合自身的劳动生产率情况,评估每个岗位履行职责所需的工作量,依据工作量确定人数。这为人力资源部的招聘配置工作提供了具体的数量依据,员工也可以清晰地看每个岗位的人员需求量。岗位定编主要满足人力资源职能操作的需要,需求也往往来自人力资源部。直接决定岗位编制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岗位职责,二是劳动生产率。通常,岗位职责只能界定岗位的价值和任务,但这不足以确定岗位编制,还必须明确每个岗位具体做什么、怎么做。准确地讲,岗位职责包括岗位任务和岗位活动两个因素。一个组织的经营管理重点是不断变化的,岗位任务和岗位活动也随之变化,直接导致岗位工作所需人数的变化。另外,受新技术、新方法以及管理者观念、风格的影响,岗位的作业流程、工作方式等也会经常发生变化,导致岗位工作量的变动,岗位编制也必然随之改变。
部门定编一般基于这样的思路:首先,依据组织的发展战略和价值流程,分析组织所需的人才队伍类型;选取关键绩效指标,收集业务量数据,测算各类人才队伍的数量;根据工作职责和角色要求,将人才队伍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细化各层级人员数量范围;最后,以人才队伍的数量及结构为依据,进行部门人数范围的估算。部门定编的首要目的,是支持组织发展战略的实现;部门定编的关注重点,是如何使组织价值得以有效承担。影响部门定编的因素,主要是组织发展战略及部门职责定位,另外,内部人力资源现状等也会产生影响。分析这些因素,确定组织需要哪几类人,总共需要多少人,每类人数之间有何种数量关系,以及每类人划分几个层级,层级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进而,将每类人分布到相应部门,以支持部门有效承担组织赋予的价值要求。
综上,基于岗位职责的编制,实际上是一个表达工作量的符号,可以帮助人力资源部有效控制岗位人数;相对而言,部门定编更能体现组织的管理需求,实现组织发展对于人力资源配置的要求。
职位名称:人力资源部经理
主要职责:
1:负责主导公司竞争策略及长、中、短期经营目标的拟定,主导公司“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推行;
2:建立和规范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3:组建公司的职业化团队及负责公司的各项管理变革;
4:深化公司的企业文化,建立积极向上、团结友爱、协作忠诚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学习型企业;
5:规范公司的行政、后勤、总务管理运作系统,以最低成本为各部门及全体员工提供工作、学习、生活的优质服务。主要工作内容:
1、主导公司各部门进行SWOT(公司优势、劣势、威胁、机会等)分析,协助总经理拟定公司的长、中、短期经营计划及战略方针,协助总经理制订公司的经营目标及经营计划;
2、依据公司的经营目标及经营计划,拟定公司人力资源及行政后勤管理目标与工作规划,编制并控制部门财务成本预算,配合公司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人力资源规划目标及行政后勤管理目标的达成;
3、根据本部门的人力资源及行政后勤管理目标与工作规划,拟定并实施部门的、月度、周工作计划,每月准时提交本部门的工作计划与工作总结给总经理;
4、主导全公司“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推行,与财务部及各相关职能部门完成对各部门、各岗位、各员工的工作业绩量化考核;督导人力资源专员及时收集各部门及各岗位与“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有关的年、季、月、周、日度报表,发现问题及时向总经理汇报;
5、参与公司重大决策事项的讨论;
6、依据公司的经营目标及经营计划,主导设置企业组织机构,进行全公司各岗位的定岗、定员、定编,进行职位分析与岗位描述,明确各岗位权、责、利及任职资格要求;
7、建立并执行公司的薪资、福利制度;
8、依公司经营发展战略的人力需求,开发短、中、长期人力资源,合理调配公司的人力资源;
9、建立规范化的招聘系统,并实施各类管理、技术人员的招幕工作;
10、建立并实施培训系统及编制、实施培训计划,外部培训机构及培训课程的评定与选择;协助帮助员工建立职业生涯规划;
11、人事政策制订与修改、人事规章制度的规划、制定、检讨与修订,使员工的管理有章可循;
12、各类人事表单及人事工作流程制定,修订及呈报;
13、深化与宣传公司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落实到企业管理制度与管理规范中;建立积极向上、团结友爱、协作忠诚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学习型企业;
14、负责公司的各项管理变革与组建公司的团队;
15、负责组织公司管理标准、规章制度的拟定、修改和编写工作,主导专用管理标准及管理制度的拟定、讨论、修改工作;呈报审批并监督实施;
16、协助、督促各部门制定与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度匹配的各项相关管理规定;
17、组织商情资料,技术情报,文书档案及汇总公司综合性资料,掌握全公司主要活动情况;
18、草拟公司总结,工作计划和其它综合性文稿,及时撰写总经理发言稿和其他以公司名义发言文稿审核工作;
19、《员工提案奖励制度》的建立及督导实施;
20、培训各部门各级主管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站在人力资源的角度管理下属;
21、根据公司实际营运状况,决定公司公休(星期天、法定节假日等)及加班时间之事宜;
22、负责撰写公司性质各类会议的会议记录,并检查督促会议决议的贯彻实施;
23、协调各部门工作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第四篇:定岗定编流程
定岗定编流程:
定岗定编是企业岗位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它涉及企业业务目标的落实、员工能力和数量的匹配,从而影响到企业运营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在中国计划经济时代,定岗定编是由国家有关部门来承担的,随着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定岗定编已经成为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那么,定岗定编在新的经济环境中的内涵是什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定岗定编?定岗定编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一、定岗定编的基本依据是企业的发展战略、业务目标
企业进行定岗定编的基本依据是什么?这在许多企业中并不十分明确,就事论事凭感觉或印象要某个或某些部门裁减岗位或人员,往往遇到很大的阻力。
其实,定岗定编的基本依据是企业本身的发展战略或业务目标,企业在特定的时期内,要完成什么样的战略目标,构成了企业形成一切工作的中心,包括定岗定编。如果企业的战略目标不清楚,或者根本没有,企业里的一切工作都失去了方向和依据,包括定岗定编。这似乎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又会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企业业务目标不明确、或者明确但不科学,在这种状况下,定岗定编是无法进行的。勉强进行,也缺乏说服力。
定岗定编的目的是实现“ 人、岗、事”三者之间的合理匹配,以达到“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标。这里最重要的是首先要弄清楚企业要做的“ 事”。
有了工作目标,然后才需要相应的岗和人来做。当然,企业的战略目标,也就是
“ 事”的确定,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必然涉及企业一系列内外部的因素,如经济环境、市场竞争、技术变化、客户需求等各方面的影响。弄清楚企业战略目标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定岗定编的具体依据是工作流程
战略目标明确后,并不意味着定岗定编就可以自动进行了。定岗定编的具体设计,还需要先理顺工作流程。前面我们说到了“ 人、岗、事”之间的匹配,其中“ 事”是基础但做同样的“ 事”采用的流程可以是很多的。不同的工作流程必然带来岗位设置的不同。优化的流程可以给出最有效的岗位设置,而陈旧的流程很容易造成岗位工作的低效率。因此,定岗定编必然涉及的一项前提性工作就是“ 流程优化”。
一提到流程优化很容易被人们认为是一件复杂的工作。其实流程只不过是完成任务目标的方法和过程,它根据目标的繁简程度可采用的优化方法和程度也可以不同。涉及企业总体变化的流程重整是一种优化,局部流程的小改小革也是一种优化。只要新的流程能够使输出大于输出、是一个增值的过程,它就是一个优化的流程。我们把优化流程中的关键环节找出来,设置成岗位,赋予其职责,并根据该环节的工作量配置相应的员工数,定岗定编就能够做到科学合理的。
三、定岗定编应从业务人员着手
企业的岗位数量有很多,特别是生产(或服务)流程复杂的大企业更是如此。在众多的岗位中如何进行定岗定编?事实上,在这些岗位中,最重要的是直接从事经营的岗位,它们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部分,定岗定编应该首先把这些核心岗位搞清楚。其次,企业内各种岗位是具有一定比例关系的,定岗定编应把握这些基本的比例关系。一是直接与非直接经营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二是直接与非直接经营部门内部各种岗位之间的比例关系;三是管理岗位与全部岗位之间的比例关系。各种非直接经营岗位的确定虽然要依据其各自优化的工作流程,但也必须考虑它们与直接经营岗位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些比例关系是众多的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大家工作流程不断优化的积累。有些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经常对各行业的关键指标进行统计并公开发布,其中包括企业岗位情况的统计。我们的企业也可以取得这些数据进行参考比照。表1是美国劳工部2001年对美国银行业的有关岗位数据的统计。
四、岗位设置的常用形式
定岗定编中的“ 定岗”也即是岗位设置工作,在具体设计中可用的形式有很多,归结起来常用的有三种:基于任务的岗位设置、基于能力的岗位设置和基于团队的岗位设置。
基于任务的岗位设置即是将明确的任务目标按照工作流程的特点层层分解,并用一定形式的岗位进行落实。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岗位的工作目标和职责简单明了,易于操作,到岗者经过简单培训即可开始工作。同时,它也便于管理者实施监督管理,在一定时期内会有很高的效率。在这种形式下,企业内部的岗位管理主要是采用等级多而细的职等结构,员工只要在本岗位上做到一定的年限而不出大错就能被提级加薪。但这种岗位设置的缺点是只考虑任务的要求而往往忽视在岗者个人的特点,员工个人往往成为岗位的附庸。这种形式在机器化大工业时代显得十分突出:操作工在长长的流水线旁日复一日不停地重复同一种动作,时间一长,员工的积极性往往会一落千丈。此外,由于任务目标是可以量化的,所以这种岗位设置的具体编制也可以用人均劳动生产率(或人均利润)等量化指标具体地计算出来。
基于能力的岗位设置,是将明确的工作目标按照工作流程的特点层层分解到岗位。但区别在于岗位的任务种类是复合型的,职责也比较宽泛,相应的对员工的工作能力也要求要全面一些。这种设置的好处是岗位的工作目标和职责边界比较模糊,使员工不会拘泥于某个岗位设定的职责范围内,从而有发挥个人特长的余地,进而使企业具有应对市场变化的弹性。在这种形式下,企业内部的岗位管理常常采用的是“ 宽带”管理,即各岗位之间的等级越来越宽泛。目前许多美国企业内部从上到下只有6个等级,各等级内的各岗位其职责分工没有明确的界限,完全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调整企业内部各岗位所承担的具体任务。由于员工个人的表现难以象其于任务的岗位设置那样简单明了,所以这种形式会要求赋予直接管理者更大的责任,由直接管理者对下属进行决断、监督和评估。但另一方面,它的缺点也会因为员工的灵活性加大而带来工作成果的不确定性上升。同时,由于对员工的能力要求高,劳动力成本和培训费用也会相应增加。这种形式在第三产业占主导的时代很显著;许多第三产业的行业是高度依赖于人的。在这些行业中,员工的能力和工作积极性对工作任务的完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如金融、保险、咨询服务、超市零售等等。因为这种服务性的行业中,具体岗位所承担的任务在许多情况下是要求完成一个过程,是难以量化的,所以这种岗位设置形式往往不规定一个具体的编制数,而是用一定的人力成本预算来进行控制。
基于团队的岗位设置,则是一种更加市场化、客户化的设置形式。它采用以为客户提供总体附加值(总体解决方案)为中心,把企业内部相关的各个岗位组合起来,形成团队进行工作。它的最大特点是能迅速回应客户、满足客户的各种要求。同时,又能克服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自我封闭、各自为政的毛病。对在岗者来说,在一个由各种技能、各个层次的人组合起来的团队中工作,不仅可以利用集体的力量比较容易地完成任务,而且可以从中相互学到许多新的东西,也能经常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显然,它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岗位设置形式。但是,这种形式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协调能力要求很高,否则容易出现打乱仗。目前它的应用还不够普及,更多的是在那些“ 项目型”的公司中应用,如软件设计、系统集成、咨询服务、中介服务、项目设计、工程施工等等。这种岗位设置形式的人员确定往往也是采用根据客户要求特点进行组合的方式。在人力成本方面也往往采用预算控制法。
现在许多企业的困惑是各部门都喊人少,结果造成人员总数越来越多,人力成本不断加大,但企业的效率却没有提高。因此,企业希望找到一种办法来有效地控制员工总数。企业往往是将这个任务交给人力资源部去负责。这种只靠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单方面控制,而其它部门缺乏自我约束的做法是难以奏效的。企业需要的是一个大家在人员方面都能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机制,而不仅仅是一套硬性的定岗定编的规定。
最后,定岗定编的硬约束是人力成本投入。企业的人力成本投入在一定时期内总是有限的。在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岗位和人数的有限性是不言而喻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做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如何运用有限的资本投入获得任务目标、工作岗位和员工人数三者之间的最佳组合。
第五篇:定岗定编管理办法
定岗定编管理办法
编
写
审
核
批
准
生效日期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1 第二章 定岗方法与程序.................................................................................................................1 第三章 定编方法与程序.................................................................................................................3 第四章 定岗与定编实施管理.........................................................................................................6 第五章 附 则.................................................................................................................................6
附表:管理制度发布(废止)审批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有效控制公司的人员总量,科学的核定各部门人员编制标准,促进公司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并在此前提下降低人工成本,有效挖掘员工潜力,提高用人效率,特制定《定岗定编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定岗、定编管理。第三条
术语解释
1.定岗:是指根据公司业务目标并兼顾管理需要,规定某个岗位的任务、责任、权力以及在组织中与其他岗位的关系的过程。它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组织向其成员分配工作任务和职责的方式。
2.定编:是指采取一定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对确定的岗位进行各岗位人员数量配备的过程。
第四条
组织体系 1.人力资源部
人力资源部是公司定岗与定编的主导部门,主要负责以下事项: 1)负责确定公司定岗与定编方法,设计定岗与定编工具与模板。2)负责拟定公司定岗与定编方案,经审批后组织实施。
3)根据公司定岗与定编方案控制公司员工总量及各部门员工编制。2.相关部门负责人
1)根据人力资源部确定的定岗与定编标准拟定本部门人员编制方案。2)根据经批准的部门人员编制方案提出人员补充或裁减申请。3)协助人力资源部控制员工总量并降低人工成本。
第二章 定岗方法与程序
第五条 公司定岗的原则: 1.因事设岗原则
公司定岗应保持岗位和人应是设置和配置的关系,“以事定岗、以岗定人”。设置岗位既要着眼于公司现实,又要着眼于公司发展。
2.整分合原则
公司应在组织结构整体规划实现岗位的明确分工,又在分工基础上有效地综 1
合,使各岗位职责明确又能上下左右之间同步协调,以发挥最大的公司效能。
3.最少岗位数原则
公司定岗应既考虑到最大限度地节约人力成本,又要尽可能地缩短岗位之间信息传递时间,提高公司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4.规范化原则
岗位名称及职责范围应规范,岗位名称应反映岗位的主要职责并便于内外部交流,岗位职责应涵盖主要的工作任务,并留有余地。
5.客户导向原则
公司岗位设计应该满足特定的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需求。
第六条 定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公司在进行定岗时应根据各种因素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岗位设计与调整。
1.组织分析法
组织分析法是一个广泛的定岗方法。其首先从整个公司的远景和使命出发,设计一个基本的组织模型;然后根据具体的业务流程需要,设计不同的岗位。
组织分析法主要适用于在公司战略规划与组织结果发生重大调整与变革,需要对公司整体岗位体系进行重新设计的时候。
2.关键使命法
关键使命法是仅集中于对公司的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岗位的设计。其首先应根据已经梳理的公司组织结构,分析各部门的关键业务和关键职责,明确需要设定的关键岗位;然后通过岗位调查与分析,确定各关键岗位的核心角色,并界定其主要职责;最后形成科学规范的岗位说明书。
关键使命法主要适用于由于时间限制、对整个公司的岗位设计不可行的情况时。
第七条 定岗程序
1.人力资源部根据调整后的组织结构或集团授权启动定岗程序。
2.根据岗位的影响、数量及涉及部门组建以人力资源部、总经办为基础,其他相关部门参与的定岗工作小组,并确定内部职责分工。
3.定岗工作小组开展岗位调查了解对现有岗位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以及新的岗位需求与现状之间的差距等。
4,与公司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交流,广泛征求意见,并根据意见对原有方案进行修改。
5,将岗位设置方案修改稿报公司总经理审核,并经总经理办公会审议最后报集团公司审批。
6,人力资源部对相关部门提交岗位说明书进行初步审核,不合格退回相关部门重新修改,合格的予以汇总形成或更新公司岗位说明书库。
第八条 通过定岗应形成各岗位的岗位说明书文本,岗位说明书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岗位背景:岗位名称、所在部门、直接上下级等。2.岗位设置目的:设置该岗位所要达成的目标。3.岗位职责:岗位主要职责领域及工作任务。4.岗位特征:汇报关系、权限、协调关系等。
5.岗位任职资格:学历与经验要求、知识与技能、能力素质要求等。6.其他相关内容。
第三章 定编方法与程序
第九条 定编的原则 1.业务优先原则
为了保证公司业务发展,打造优化的主营业务链条,公司应为业务部门设定更为宽松的编制标准,并留有足够的备用编制以应对业务环境的不确定性。
2.效率优先原则
公司定编应本着效率优先的原则,最大限度的挖掘员工的潜力,尽可能提高员工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公司运营效率。
3.数量与质量并重原则
公司定编不仅要从数量上解决人力资源的配置,而且还要从质量上确定使用人员的标准,从素质结构上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备。
4.比例匹配原则
公司在定编时应确保直接与非直接经营人员、直接与非直接经营人员内部各种岗位之间以及管理人员与全部员工之间保持合理比例关系。
第十条 通常定编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劳动效率法
劳动效率法是根据工作量和劳动定额来计算员工数量的方法,其基本公式如下所示:
公式3-1:劳动效率法(产量定额)
定编人数=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员工劳动定额×出勤率)公式3-2:劳动效率法(时间定额)
定编人数=生产任务×时间定额/(工作时间×出勤率)2.业务数据分析法
业务数据分析法就是根据公司的历史数据和战略目标,通过回归分析确定公司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岗位人数的方法。
1)用于分析所用的业务数据包括销售收入、利润、市场占有率、人力成本等。
2)根据公司的历史数据,将员工数与业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分析方程。
3)根据公司短期、中期、长期业务发展目标数据,确定人员编制。3.职责/分工估算法
职责/分工估算法是根据职责或业务分工综合各种影响因素估算编制标准的一种方法。
其具体步骤是首先确定公司组织机构和各部门机构,在明确各项业务分工及职责范围后,根据业务工作量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并结合现有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确定岗位人数。其中管理人员的定编受以下多种多因素的影响:
1)管理人员个人的因素:如本人的能力,下属的能力,受教育程度等。2)工作因素:工作的标准化程度和相似程度,工作的复杂程度,下属工作之间的关连程度等。
3)环境因素:如技术,地点,组织结构等。
5.预算控制法
预算控制法是通过人工成本预算控制在岗人数,而不是对某一部门内的某一岗位的具体人数做硬性的规定的一种方法。其要点是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业务目标和岗位设置和员工人数负责,在获得批准的预算范围内,自行决定各岗位的具体人数。
6.流程分析法
流程分析法是根据对流程步骤及流程时间分析来确定岗位编制的方法,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根据岗位工作量,确定各个岗位单个员工单位时间工作量。
2)根据流程衔接,结合上一步骤的分析结果,确定各岗位编制人员比例。3)根据公司总的业务目标,确定单位时间流程中总工作量,从而最终确定各岗位人员编制。
7.访谈法
访谈法就是通过访谈及内外部调研所获得信息确定岗位编制的方法。其访谈的对象主要包括公司内部管理者及外部专家。通过内部管理者访谈主要获得以下信息:下属员工工作量、流程的饱满性,员工编制调整建议;预测其下属员工一定期限之后的流向:晋升、轮岗、离职,统计各部门一定期限之后的员工数目。
在公司定编过程中,以上的各种方法中按效率定编是基本的办法。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将各种办法结合起来,并参照行业最佳案例来制定本公司的定编方案。
第十一条 定编程序
1.人力资源部根据定岗方案选择定编的主导方法和工具。
2.人力资源部收集公司业务职系和生产职系的人均财务指标数据以及公司相关历史数据,并尽可能收集本行业相对应财务指标。
3.依据公司财务目标、人均财务指标,参考公司历史数据和行业数据来确定公司业务职系和生产职系人员的人数。
4.根据行业标准或公司历史数据确定生产人员、业务人员与职能人员比例,确定公司职能职系人数;或直接按照职能职系标准岗位体系按照一岗一人的原则确定其编制数。
5.根据行业标准或公司历史数据确定管理人员与全体员工比例,确定管理人员数量;或直接按照管理岗位标准岗位体系按照一岗一人的原则确定管理人员编
制数。
6.对照其他因素如员工流动性、人工成本等对预测员工人数和结构进行再调整,并根据前述同样的原则,将员工总数在各部门之间进行分配。
7.制定公司定编明细表,分别确定业务职系、职能职系、管理人员、生产职系定编标准、定编数及分部门定编标准,并计算公司员工总数
8.人力资源部根据审议意见完善定编方案并报集团总裁签署后,通报相关部门执行。
第四章 定岗与定编实施管理
第十二条 基于公司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公司定岗与定编方案经审批通过后在执行期内应允许内部的岗位间的调整,但员工总量应保持在审批范围之内。
第十三条 各职能部门在组织机构及职能领域不变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再增加人员编制。业务部门应按照留有余量的原则根据业务发展状况动态调整岗位设置及人员编制。
第十四条 公司总经理助理定岗与定编方案由总经理拟定报集团公司审批后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各部门在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时应以部门定岗方案及定编标准为基础,并按照公司招聘管理办法填写相关表格,履行审批手续。
第十六条 人力资源部应及时收集相关部门对定岗方案与定编标准的意见,并根据相关部门意见及公司战略规划、业务发展状况等定期修正定岗与定编方案,原则上应一年修正一次。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管理办法的拟定和修改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经总经理审核。第十八条 本管理办法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第十九条 本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