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考前百天新课标历史必修一试题精选预测卷: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训练
世纪金榜2013届高三考前百天新课标历史必修一试题精选预测卷(解析版):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2年1月黄山市一模)尼克松担任美国总统后,对均势概念做了重新解释,提出现在是一个五极世界,其中的一极便是中国,它应该摆脱孤立局面。这说明: A.“一超多强”的格局正逐步形成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美国需要改善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D.中国致力于打破外交孤立的局面
2.(2011年10月无锡一中月考)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11月7日在开罗访问了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总部并发表题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演讲,强调不同文明要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它所体现的中国外交原则开始于()A.中苏建交
B.万隆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不结盟运动
3.(2012年4月北京市崇文区高三模拟)2007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非洲的马拉维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目前承认台湾的国家仅有20多个,这表明()
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B.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C.国际上掀起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D.美国孤立中国的外交僵局被打破
4. 1955年4月,在万隆会议中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中国领导人是 A.朱德 B.周恩来 C.叶剑英 D.陈毅
5.邓小平在 1984 年 5 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其含义是()A.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B.中国不支持苏联,也无需苏联支持 C.中、美、苏要友好平等 D.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6.(2011年1月清远市一模18题)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收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 B.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 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7.(2011年12月湖南四市九校11题)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声明“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表明美国政府()
A.坚持“一中一台”立场
B.确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认可“一个中国”的原则 D.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8.(2011年10月淄博一中检测22题)以下是1979~1991年的我国对日贸易(单位:百万美元)示意图,导致对日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编制)
①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促进
②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推动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的贯彻
④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2011年9月温州八校联考15题)一代伟人邓小平经常妙语连珠,以下语录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③“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是真正的不结盟”;④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11.(2012年5月宁德市高三质检)新中国初期掀起一股留学热潮。以下对这一时期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以欧美国家作为热门留学国 B.体现“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主要是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D.最吸引学子们的是科技与工业成就
12.(2011年11月苏州市期中10题)外文部最近公布的外文档案中有一份原始档案引起了广
泛的关注(右图)。这是周恩来总理出席一次重大国际会议的代表证。这次国际会议
A.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B.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C.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结束了中美之间的对抗
13.下图是一面在联合国大厦前猎猎飘扬的五星红旗。这种情形始于()。
A.1949年
B.1971年
C.1972年
D.1979年
14.(2012年3月南昌模拟)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 的”。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15.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山东高密市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26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事业的发展与国内外
形势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3年12月,《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指出:“中国和印度„„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它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从此,我国外交有了自己的“定海神针”,它表明我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作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至今依然放射出真理的光芒”。
——据《新中国外交历程》等整理
材料二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任何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9月29日中日《联合声明》
材料三
2001年6月15日,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提出:“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与发展是我国对外关系中“求同存异”方针的又一次重要实践。它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请同答:
(1)简要指出材料一中“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提出的背景,并说明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原因。(5分)
(2)依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的原因有哪些?中日建交在当时具有怎样的影响?(5分)
(3)结合材料三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时的国际形势,简要分析其成立与发展所产生的重大意义。(6分)
17.珍贵的历史照片可以反映一段精彩的历史瞬间。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图1所示照片中和周恩来总理握手的人物是谁?照片拍摄地点是在哪个城市?(2)周恩来总理握住他的手,第一句话就表示欢迎:“您这个手可是跨越了世界最宽的海洋。25年咱们没有交往了。”“世界最宽的海洋”指的是哪个海洋?“25年咱们没有交往了”是什么意思?两国之间的这次外交活动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么?
(3)图2所示照片拍摄于1972年,照片中的毛泽东正将一部《楚辞集注》作为礼物赠送给来访的日本首相。你知道这位日本首相的名字吗?他的中国之行与图1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联系?如何评价他此行的成果?
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解析:考查现代中国外交知识点。从题干中的“多样性中求同,在差异中求各谐”可知,体现的是“求同存异”外交原则,因此,正确选为B,万隆会议中,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外交原则。
3.A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2007年12月28日、目前承认台湾的国家仅有20多个”,可见当今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4.B 5.D 解析: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中国一向坚持的方针。故选D。
6.B 解析:本题考查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进步和发展。A项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项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会议,与上合组织无关;D项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标志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本题选B项。
7.C 8.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对日贸易变化,因此与中日关系正常化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故③正确。④是在1991年,不是因素。
9.B 解析: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确立并开始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项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另起炉灶”的方针,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决的是和外国(主要是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时机和条件问题;“一边倒”,是指在两极格局中,新中国要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
10.C 解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①为1984年提出,②为1978年提出,③为1984年《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提出,④为1992年日出。
11.A 12.A 13.B 解析:五星红旗代表的是新中国,而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后。
14.C 15.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进行谈判而不是对抗”可以排除③;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与美国没有关系,排除①,故选B项。此题为组合型选择题,且为不定项,故需要逐条判断,①组建上海
合作组织与美国无关,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是1949年。70年代尼克松政府调整对外战略和政策,从越南撤军,访华并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故选B.②④
二、非选择题
16.(1)背景: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威胁世界和平;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新中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或一化三改)。(2分,答出其中1点即可;如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角度回答亦可)原因: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分)(2)原因: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日本发展成为经济大国;日本推行全方位外交;中国国际地位提高。(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如从中国方面回答亦可得分)影响:结束了中日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推动了中日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有利于打开中国外交事业的新局面。(每点1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3)国际形势: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主流;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活动威胁世界和平;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2分,答出其中1点即可;如从经济方面回答亦可得分)重大意义: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环境;维护了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17.(1)美国总统尼克松。北京。(2)太平洋。2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与美国之间始终处于敌对状态。成果: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标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3)名字:田中角荣。联系: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评价: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及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高三考前百天新课标历史试题精选预测卷:必修二专题训练2
世纪金榜2013届高三考前百天新课标历史试题精选预测卷(解析版):
必修二专题训练2
一、选择题
1.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会议是 A.中共十六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下列表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不符的是()
A.汽船的发明改变了水上运输的状况
B.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 C.无线电报的出现增强了各国的联系
D.内燃机的创制推动了石化工业的发展
3.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简单化,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却日趋复杂化。后者出现的原因是()
A.经营者革命 B.福利国家的出现 C.国有化的推行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4.(2011年9月汕头市四校联考20题)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鲁迅先生的话未能反映的是
A.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到西方舶来工业文明的影响 B.中国近代文化的多层性 C.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渐进性 D.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5.(2012年10月皖南八校高三联考)1942年5月前后,日军曾提出要“合作经营”无锡申新三厂和茂新二厂,或签订租约租用这两家工厂,荣德生都严词拒绝,日商丰田纱厂企图强行收买上海申新一厂和八厂产权,荣德生也不答应。他说:“我是中国人,决不把中国的产业卖给外国人。”下列有关表述,不准确的是
A.民族企业要发展,必须完成反帝任务 B.拒绝日本收购,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 C.上海民族企业受到日本企业和官僚资本的双重挤压 D.不把产业卖给外国人,体现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6.(2012年11月杭州市萧山区高三期中)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7. “当其他人在编写游戏规则时,一个外向型的中国绝不能袖手旁观。”这句话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态度。经过长达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终于在2001年底正式加入
A.世界贸易组织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银行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8.(2011年10月苏北四市摸底14题)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1656年清政府颁布《禁海令》。两者都()
A.以贸易保护主义为指导思想
B.取决于其经济基础
C.禁止国民进行海外贸易
D.增强了本国的经济实力
9.(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20题)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10.(2012年3月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查)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A.民族危机的困境 C.文学革命的影响
B.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D.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11.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2012年5月北京市朝阳区二模)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呈现的新特征是()
A.通讯技术的进步促进世界贸易增长
B.贸易自由化开始从欧洲向世界普及
C.建立起协调世界经济贸易的有效机制
D.通商、投资的经济需求与武力威胁结合
13.(2012年11月东北师大附中高三摸底)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14.20世纪60年代,国家制定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是基于()A.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已经完成 B.“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国民经济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已经基本完成 D.“大跃进”给国民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15.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做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材料中使人们“开眼界”指的是()A.电影
B.电视
C.报纸
D.广播
二、非选择题
16.(2012年5月漳州一中高三质检)(37分)福建商人自古以来就声名远扬,闽商“以商为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闽商模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由于沿海人口向海外流动与山区农民向外省迁移,产生了大量经商者,正如《漳州府志》卷三八《民风》所载:“商其利而农渐死”。从商人数不断增加,农民“辄弃耒耜而从之。”„„
„„福建人经营商业的从业取向及其对海外贸易的钟情,与明清时期整个国家的治国理念、价值体系产生了严重冲突,想象中“勾引番夷入寇”的可能以及明初以来倭夷联舟而至的现实,更使禁海有了充分的理由。
然而,他们的流动性、冒险性、开放性、进取性,统统被看作是不安本分的表现,被认为是统治秩序的潜在隐患。
从经济上考虑,如果沿海人民都转而从事粮食生产,国内的粮食问题必然大为缓和,而粮食问题解决了,天下也就太平了。„„
----林枫《明清福建商帮的性格与归宿》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清时期福建商帮兴盛的原因,并指出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10分)
材料二
“粪土银”遂成福建商帮重要的资金去处,农贾兼业、以农为本,亦成福建商帮理想化的田舍翁生活的基本模式,商人资金始终难以脱离土地权力的羁绊。„„资金出路还有着第二层含义,亦即福建商帮“视金钱如粪土”,不惜重金点缀奢华生活。
此外,福建商人还热衷于某些社会活动,浪费了大量的财富,致使商业资本的积累不能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周济乡党、体恤宗族,建祠堂、修族谱,架桥修路,服务社会,他们于此花费不少,产业资本受到了严重侵蚀
----林枫《明清福建商帮的性格与归宿》
(2)概括指出材料二反映福建商人对商业资金的支配的特点,据此指出这些特点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8分)
材料三 闽商的“敢为天下先”的魄力运作和“善观时变”的理性掌控,将闽商的特质与创业的平台完美而又现实地结合在一起。
“闽商模式”的另一特点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侨乡经济的发展,海上华人恋乡爱国、回馈桑梓的热情,使他们与故乡之间的文化联系显著地增强,而闽商巧妙地运用这一优势,内引外联,排除过程中的种种阻力,在低成本下声速启动,一举成功。他们借助海外闽商的大力帮助和配合,很快完成资本积累,四处扩张,成为商帮中的新佼佼者。
张俊杰《闽商模式——中国财富模式》
(3)根据材料分析现代闽商获得成功的原因。(8分)
材料四
根据统计数据,福建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研发费用仅占销售收入的0.2%;一般而言,企业要获得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研发投入需要达到其销售收入的3%。虽然泉州的品牌创新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而技术创新则比较薄弱。„„闽商以血缘为纽带的经济网络容易对“外地人”产生排外情绪,不利于吸引外地优秀人才;由于本土闽商企业规模较小,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家族企业有利于企业创业,也有利于企业创新。家族产权降低代理成本、家族信任节约交易成本、血缘关系形成较强的凝聚力,有利于企业快生;但同时,由于治理结构的封闭性、管理决策的随意性和代际传承的排他性,家族治理不利于企业做大、做强。„„闽商特立独行、单打独斗的特质明显。
----辜胜阻《从福建与浙江商帮的比较看闽商的新辉煌》
(4)有人说福建商人在当代经济全球化中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会被新时期的发
展所淘汰,也有人认为福建商人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将进一步创造新的奇迹。你同意哪种看法,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由。(11分)
17.(2012年广州汕头金山中学半期考)(28分)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
问题二: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美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着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7分)
(3)结合史实,概括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1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解析:汽船是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之一,故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符合题意。
3.A
解析: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成两个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二战后经营者革命的过程中出现了新中间阶层。
4.C 5.C
解析:从材料信息反映出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之一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而荣德生的做法体现出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社会责任感。材料中除了有上海企业,还有无锡企业,材料中没有反映出官僚资本。故C项符合题意。
6.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我国一个中国原则的理解。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都属于一个中国,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民族自治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7.A 8.B 9.D 解析:本题要注意概括材料,把握材料中心句子。材料的中心句为“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此话正是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时所说。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在防止激进(左),提防保守(右)的问题,强调的是要敢于试验“证券、股市”这些代表“市场经济”的事物。因此排除A,C。B也无法从材料中得出,也可排除。
10.C 解析: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发生在1915年后,与题干所反映的事件在时间上不符。
11.D 解析:清末民初,这个时候成立了很多新式学堂,传授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出现了“大足板子毕业生”。这比前面的“烂秀才”,埋头攻读四书五经,只知“之乎者也”,是文化教育的显著进步。所以排除②选项。其它选项很容易从材料中分析。
通过歌谣中“洋烟袋”、“ 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反映当时山西人有抽洋烟的习惯和使用电话这种新式通讯工具,说明出当时山西的传统习俗收到了冲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极大的改变,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大足板子毕业生”反映当时的女孩子在民初已经放足,学习新式文化了,说明文化教育不是日渐衰落,而是有所进步。故排除②。
12.C 解析:根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表现国际贸易的增长、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的相关史实,所以正确选项应该是C。
13.C 解析:注意题干要求“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列强入侵,工业文明先进成果、思想也随之传入中国,推动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即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14.D 解析:“调整”是对50年代中期以后错误经济政策的纠正。当时,大跃进的冒进带来经济严重困难,所以才有“八字方针”的出现。
15.A
解析:电视问世于20世纪30年代,报纸和广播无法使人“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所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6.(1)兴盛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福建人的观念造成冲击;从事商业有利可图(4分)海禁原因:①福建人具有冒险性、开放性的特点是统治秩序的潜在隐患;②福建人经营商业及对海外贸易违背了传统重农抑商政策;③统治者担心流亡海外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不利统治;④明清王朝要解决粮食问题,建立各安其乐的农业社会秩序。(或维持统治,)(任意写出三点给6分)K^S*5U.(2)特点:①商人的资金投资于土地;②用于奢侈的生活消费;③用于救济家族等公益性的社会活动的开销(6分)影响:商人手上掌握的巨额资金没有成为最初的原始积累,没有使中国走上工业化的道路。(2分)(3)原因:①具有敏锐的市场意识;②开拓拼搏的精神;③恋祖爱乡,致力于家乡建设;④抓住改革开放(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的机遇;⑤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机遇(任意写出四点即可)(8分)K^S*5U.(4)本题答案为开放型可以任选一个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有理均可以给分 答案一:观点:(2分)同意淘汰说,闽商在发展中具有以下局限,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求,必然被淘汰。理由:(9分)①产业技术研发弱、技术创新弱,低层次竞争不利于产品的平稳出口和增长;②存在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具有排他性;③管理决策随意、缺乏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保障;④企业规模较小,不善于联合与合作,制约了规模的扩大。(任意写出三点给9分)答案二:观点:(2分)同意创造奇迹说,闽商具有以下优点,因而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必将创造新的奇迹。理由:(9分)①闽商自古就具有爱经商、敢经商、善经商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能将进一步创造新的奇迹。②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拓展发展路径,稳健地推进跨国经营,寻找新的发展空间;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革命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创新能力,真正做大做强产业;④利用家族企业的组织优势,进行制度创新,保持和扩充自身优势。(任意答出3点给9分)17.(1)答案一: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3分)观点:是偶然的(1分)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2分)(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答案二: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5分)观点:是必然的。(1分)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2分)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每点1分,答出任意2点给2分。若能概括地答出“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即可得1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答案三: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合,全面思考问题。(8分)
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2分)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2分)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4分)(应明确答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观点,若不表明观点,只列举理由,本小题最多得4分。)(2)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2分)(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得分。)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得分。)(5分。答出一个角度给2分,答出两个角度给5分)(3)①密切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流。(1分)经济方面:扩大了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药材等商品的出口;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原产美洲的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的粮食问题。(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给4分)文化方面: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播宗教的同时也把西方近代科学带到中国。传教士还把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介绍到欧洲。(4分)政治方面:西方殖民者侵占中国澳门、台湾。(2分)外部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统治者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阻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2分)
第三篇:高一历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高一历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新中国的外交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953年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4年,中国以五大国之一地位出席了日内瓦会议。
1955年,中国参加了亚非国家万隆会议。
二.外交新局面
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样,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第四篇: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必修三一轮单元卷(含解析):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专题训练
山东省淄博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必修三一轮单元卷(含解析):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惊醒我们苦弟兄。”与这句话直接有关的现象是 A.五四爱国运动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毛泽东思想诞生 D.中国共产党诞生
2.(2012年3月威海市一模)下列文章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发表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论》
②《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③《论人民民主专政》④《论联合政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11年1月常德市质检14题)在185O年到1899年这段时间里,我国所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四比一;1902年到1904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二比一的比例超过了前者。影响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的战败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的发展 D.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下列历史术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
①工农武装割据 ②新三民主义 ③社会主义两类矛盾学说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2011年3月临沂市一模7题)叶德辉(1885年中举人,1892年成进士授吏部主事)曾对某一人物进行批判:“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这里的“某一人物”应是()A.严复
B.康有为
C.谭嗣同
D.孙中山
6.(2012年10月福建三明一中高三月考10题)针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章太炎说: “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异族之攘吾政府,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洲。”这表明他()
A.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C.认识到了三民主义的一些不足
B.主张开明君主专制 D.不主张革命
7.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 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
8.(2011年9月汕头聿怀中学高三摸底18题)1911年12月26日孙中山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余一钱不名也。带回来的只是‘革命精神’耳!”正是凭借这种革命精神,孙中山()A.亲自领导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一系列武装斗争 B.颁布《中华民国约法》,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C.建立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就任正式大总统 D.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9.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并把它写进党章 B.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学说 D.“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10.(2011年12月山西诊断15题)维新派主张对科举制改革:改试策论,增设经济特科,改武举为艺科,废除八股。1903年袁世凯、张之洞联名奏请递减科举名额,1905年再次联名上奏,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是年9月2日,清廷发布上谕:“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表明
A.维新派、袁世凯、张之洞政治立场相同
B.废除科举制是近代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愿望 C.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改造逐步深入
D.清政府被迫改革使统治得以巩固
11.(2012年4月广州市高三二模)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上述认识的得出,主要是由于李大钊 A.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B.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C.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D.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
12.陈独秀曾说:“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 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可见,陈独秀反对()。A.传统文化 B.儒家思想 C.孔子主张 D.封建专制
13.陈独秀把《青年杂志》改成《新青年》。他所认同的青年“新”在()。A.拥有尊老爱幼的美德 B.勇于承担社会的责任 C.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 D.兢兢业业做人做事 14.(2012年11月贵阳市高三四校联考21题)右图文字内容创作的背景是
A.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B. 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C.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 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15.我们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早期在中国的传播,可以参考的文献不包括: A.《民报》 B.《新青年》 C.《工人月刊》 D.《劳动周刊》
二、非选择题
16.(2012年11月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49题)(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央机构示意略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央机构与前代比较发生的重大变化。(2分)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材料二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至于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黄宗羲、康有为、孙中山的政治设想。(6分)
(3)黄宗羲与孙中山的主张有本质的区别,结合所学,说明产生本质区别的原因。(10分)17.(2012年11月江苏南通高三期中23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1985年《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材料二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吗?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1987年《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材料三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
——1990年《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
材料四 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部署、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文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2分)材料三对此又有何发展?(2分)这一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
(2)据以上材料指出,邓小平上述言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是否一致?为什么?(2分)
(3)根据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材料四江泽民话中的“它”是指什么思想理论?江泽民强调这一思想理论具有什么历史地位?(2分)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惊醒我们苦弟兄”是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2.B 3.D 解析:本题考察近代中国思想的解放潮流。根据题干所述的时间分析,此时正值封建社会后期,受到外来入侵的影响,列强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因此AD属于变化的原因,当时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原因之一。
4.B 解析:新三民主义从本质上讲仍然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它只是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精神而已,它的根本目标仍然是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并不能说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5.B 解析:康有为有两部理论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主张变法,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其思想特点是把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6.C 解析:本题考查对三民主义的理解。章太炎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其阶级属性克排除ABD三项。材料中章太炎认为三民主义的种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均未把欧美帝国主义作为主要对象是一大不足。
7.C 解析:此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包括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收官僚资本的双重革命性质以及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故C项表述错误
8.D 解析:本题考察孙中山的革命事迹。结合孙中山活动的史实理解“革命精神”的含义,应指孙中山百折不挠建立民主共和国、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国共第一次合作是符合当时革命形势发展的,打破了过去孙中山只依靠革命党人发动革命的事迹,为国民党注入了新的血液。
9.C 解析:邓小平理论主要针对的是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未涉及到无产阶级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学说。
10.C 11.B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李大钊对十月革命有了比较科学的认识。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李大钊最早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故A错误;受到民主和科学的洗礼是指新文化运动,故C错误;文章写于1918年,中共成立于1921年,故D错误。
12.D 解析:要结合当时“尊孔复古”背景看问题。陈独秀认为北洋军阀利用孔教复辟帝制,颠覆共和。故他主张的“必排孔教”,实质是反对北洋军阀复辟专制制度。
13.D 解析:新文化运动要求青年人投身社会,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去关注和改造社会。
14.A 解析:从材料“民国7年”可知是1918年,“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指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根据材料联系所学,本题选A项。B项苏联1922年形成;C项1921年中共在上海成立;D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15.A 解析: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刊物《民报》,不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二、非选择题
16.⑴变化:宰相制度最终废除,内阁建立。(2分)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分)⑵黄宗羲提出皇权需要宰相制度补救;(2分)康有为提出建立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2分)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武器,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发展资本主义。(2分)⑶黄宗羲:专制制度的腐败、明朝灭亡的刺激;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4分)孙中山: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加重,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工具;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西方民主思想传入。(6分)17.(1)否定以计划与市场作为区分是否是社会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用市场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2分)发展: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市场与计划,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的思想。(2分)说明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发展。(1分)(2)一致。因为符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2分)(3)是指邓小平理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方位的指导思想。(2分)
第五篇: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必修三一轮单元卷(含解析):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专题训练
山东省淄博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必修三一轮单元卷(含解析):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 18~l9世纪之交,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的时期。为这两大乐派架起桥梁的音乐大师贝多芬的国籍是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西班牙
2.(2011年1月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9题)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某个流派的作家“行使了社会学家、社会史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的职能,生动记录了这个时代纷至沓来的所有紧要事件,其中既有公共生活事件,又有个人生活事件:都市社会、工人状况、贫困、婚姻、妇女角色。”下列符合该流派风格的作品是()
3.《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是德国著名诗人海涅的作品“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切齿: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我们织进三层诅咒----我们织,我们织!”这应属于哪一文学流派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荒诞主义
4.(2011年3月泰安市一模12题)朱铭在《中国美术史》中说:“他们竭力回避尖锐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在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追寻光和色的美,寄托自己敏锐的探索精神。”下列作品中体现他们这种“追求”的有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2011年1月辽宁锦州高二期末15题)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一作品“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堪称“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该作品是()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大卫·科波菲尔》 D.《玩偶之家》
6.(2012年12月山东实验中学高三诊断24题)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一个客厅,而贝多芬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封建等级观念被削弱
C.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B.共和制度的确立 D.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
7.(2011年东北四校联考33题)某作家被评论为“史诗传统最重要的继承人”。这一结论的有力证据是()
A.《等待戈多》 B.《人间喜剧》
C.《战争与和平》 D.《西风颂》
8.(2012年12月南京师大附中高三阶段考18题)“米米奇妙屋”、“快乐男声”等电视节目分别受到儿童和青少年电视观众的欢迎,这主要说明了电视具有()
A.艺术鉴赏性
B.传播信息作用
C.娱乐功能
D.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作用 9.(2011年3月广州市一模23题)“他深受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他的许多作品表达了对封建专制的批判,对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赞颂,对自由和欢乐的渴求„„。”“他”是指()
A.巴尔扎克 B.梵高 C.毕加索 D.贝多芬 10.“电影首先是一种产业,其次才是艺术”,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电影具有高度的技术含量 B.电影受社会风气和大众时尚的影响 C.电影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D.电影具有浓厚的商业性质 11.十九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是 A.《战争与和平》 C.《英雄交响曲》 B.《人间喜剧》 D.《向日葵》
12.(2012年12月广东揭阳梅州联考23题)19世纪中期欧洲有个出版社想出版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为吸引读者,出版社想为小说配一些插图,插图的风格要能与小说的风格一致。以下哪幅作品的画家最符合出版社的心仪:
A.《自由引导人民》
B.《格尔尼卡》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
D.《向日葵》
13.(辽宁抚顺市六校联合体2011届高三一模22题)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住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B.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C.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14.下列文学作品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代表的是
15.(2012年3月怀化市一模)下面两图反映的是法国在文学艺术领域的突出成就,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人文主义对文学艺术的深远影响
B.人们对“理性”王国的愤懑与失望
C.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矛盾激化
D.科技发展给人心带来的浮躁与迷惘
二、非选择题
16.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著名的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四大学派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儒家、墨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和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4分)(2)秦统一中国和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对哪一学派思想理论的实践?(2分)(3)哪一学派的学说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这一学派的那些思想至今仍对中国人的思想行为产生着积极影响?(4分)
17.(2011年浙江会考38题)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中外历史上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艺术在延续本身的传统、呈示多元化和多样性特点的同时,推动着全人类文化艺术的共同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书以晋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 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
——(清)马宗霍《书林藻鉴》
(1)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的古代书法家是谁?(1分)图5所示该书法家代表作品中的字体是什么书法字体?(1分)这一字体开始盛行于哪一朝代?(1分)材料二 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宋)苏轼
(2)图6属于“士大夫画”,“士大夫画”又被称为什么画?(l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画有哪些特点?(3分)材料三
这种音乐所特有的战斗性,令人想起产生它的时代。……在他生命晚期最熟知他的申德勒说:“他主张无限制的自由与民族的独立……他渴望法国实现普选……。”……于是他接连写下《英雄交响曲》……。
——(法)罗曼·罗兰
(3)材料三中的“他”指谁?(1分)结合材料三分析指出其作品《英雄交响曲》蕴涵的时代精神。(2分)材料四
We are the world,we are the children;we are the ones who make a brighter day,so let’s start giving。There’s a choice we’re making;We are saving our own lives;It’strue we’ll make a better day,Just you and me.
——《四海一家》歌词
(4)这首歌曲属于当代哪一流行音乐形式?(2分)这种音乐形式的产生并风靡全球体现了世界文化怎样的现象?(2分)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解析:分析材料“行使了社会学家、社会史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的职能”可知,该流派指批判现实主义。根据所学,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得到巩固。资本主义国家未能很好地缓和与协调自身矛盾,日益积聚的社会矛盾变得更加尖锐和复杂。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金钱成为衡量事物与人的价值的重要标准。浪漫主义对未来的设想和憧憬不再适应当时的社会现实,于是出现了一批敢于直面现实、深刻揭露社会黑暗和丑恶现象并对之进行深入剖析和强烈批判的文学家。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大师,将自己的作品合成了《人间喜剧》,其中包含90多部小说,作品痛斥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无情,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罪恶,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本题选A项。B项是英国浪漫主义作家雪莱的代表作;C项屈原楚辞的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D项吴承恩的《西游记》取材于一个传统的取经故事,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而积极进取的精神,不属于批判现实主义。
3.B 解析:诗中描写了纺织工人血泪生活的现实,该作品应该属于现实主义流派。
4.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一类画家“追寻光和色的美,寄托自己敏锐的探索精神”,这是印象派画作的特点,所列选项中②④项是印象派绘画,故答案为B项。
5.B 解析: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痛斥了人与人之间饿冷漠无情,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罪恶,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6.A 解析:本题考察近代欧洲艺术。进行现象对比,和提取题干信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说明贵族和普通平民的差别在逐渐消失,各个等级的听众都聚合在了一起。
7.C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战争与和平》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历史,战争,人间一切惨剧,各种情欲,人生各个阶段,从婴儿降临人间的啼声到气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后迸发,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欢乐和痛苦,各种可能的内心思绪,从窃取自己同伴的钱币的小偷的感觉,到英雄主义的最崇高的冲动和领悟透彻的沉思— —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战争与和平》以恢弘的构思和卓越的艺术描写震惊世界文坛,成为举世公认的世界文学名著和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英国作家毛姆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曼·罗兰称赞它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小说”,“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8.C 解析:“米米奇妙屋”、“快乐男声”均为娱乐节目,选择C项。
9.D 解析:法国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是1743—1794年,把启蒙思想和法国革命精神广播欧洲的是拿破仑战争,时间是1799—1814年,拿破仑可堪那个时代最伟大的英雄。巴尔扎克(1799—1850年)是“书记员”,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其《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梵高(1853—1890年)是印象派画家,是光与色的天才。毕加索(1881—1973年)是现代主义美术的立体派大师,其代表作《格尔尼卡》是对纳粹德国法西斯战争无声的控诉。贝多芬(1770—1827年)是人类史上最杰出的音乐家,是音乐界的拿破仑。再说,引文可能是来自课本,因为里头有类似的表述。
巴尔扎克是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梵高是印象画派,毕加索是立体派,贝多芬(1770——1827)作品充满时代精神,蕴涵着革命的力量,如《第三交响曲》、《第五交响曲》都以英雄为主题,表达了斗争胜利后的快乐,激发着人们的斗志,激励着人们与命运斗争。
生活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只有贝多芬,他的许多作品表达了对封建专制的批判,对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赞颂,对自由和欢乐的渴求。
10.D 解析:“电影首先是一种产业,其次才是艺术”说明电影具有浓厚的商业性质。
11.A 12.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现代文学艺术流派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属于批判现实主义作品,《自由引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绘画;《格尔尼卡》属于现代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数以批判现实主义;;《向日葵》属于印象派;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13.C 解析:据教材所学,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对于欧洲来说,是疾风暴雨的革命与波澜起伏的改革的年代。革命或改革相继成功后的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资本对工人的奴役,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统治,以及私欲横流的社会现象,使人们普遍感到失望。这种对现实的不满反映到文学艺术领域,就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兴起,众多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应运而生。浪漫主义作家表现出“文学上的自由主义”,他们渴望冲破阻碍个性解放的思想藩篱,在揭露丑恶现实的同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体现了理想主义的追寻。材料反映的现象符合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文学艺术领域的特点和现状。本题选C项。
14.D 15.B
二、非选择题
16.(1)儒家孔子、墨家墨子(墨翟)、道家老子(老聃)、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或商鞅)(每点1分,共4分)(2)法家(2分)(3)儒家(或儒学)(2分);礼,仁。(2分。答出儒家学派其他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观点也可酌情给分。)17.(1)王羲之。(1分)行书。(1分)晋代。(1分)(2)文人画。(1分)特点: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3分)(3)贝多芬。(1分)蕴涵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2分)(4)摇滚乐。(2分)世界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