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事业单位备考必备:党政会议系列解读及配套练习题——十八届四中全会(一)
一、单项选择题
1.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
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决定》
D.《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
A.建立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建立健全国家治理体系,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
3.()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A.德治 B.法治 C.民主专政 D.礼法合治
4.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
A.法治理论 B.党内法规体系 C.国家治理体系 D.法律服务体系
5.()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A.党的领导 B.改革开放 C.经济发展 D.法制健全
6.关于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B.社会主义法治是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要求
C.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D.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7.把()、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A.依法执政 B.以德治国 C.坚持党的领导 D.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8.()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A.中国共产党 B.人民代表大会 C.国家 D.人民
9.()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A.自由 B.正义 C.平等 D.法治
10.()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
11.法律的生命力、权威在于()。
A.立法 B.实施 C.适用 D.遵守
1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以规范和约束()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
A.公权力 B.私权利 C.行政权力 D.公务员行为
1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方面,提出要建立健全的制度或机制不包括()。
A.政府权力清单制度
B.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理性审查机制
C.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D.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
14.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
A.国家法制日 B.国家法治日 C.国家宪法日 D.国家法制宣传日
14.C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了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C项正确,故选C。
15.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下列对此表述错误的是()。
A.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
B.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问题无须向党中央报告
C.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
D.党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改建议,依照宪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宪法修改
16.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要完善惩治贪污贿赂犯罪法律制度,把贿赂犯罪对象由财物扩大为()。
A.不正当的好处
B.财物和性服务
C.财物和其他财产性利益
D.可以用金钱计算的财产性利益
1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制定的文化法律制度,不包括()。
A.文化产业促进法 B.社区矫正法
C.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D.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
18.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对此表述错误的是()。
A.要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B.立法要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C.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一律废止
D.实践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
1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不同层级政府特别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法律制度。下列对此表述错误的是()。
A.要强化中央政府宏观管理职责 B.要强化中央政府必要的执法权
C.要强化省级政府制度设定职责 D.要强化市县政府执行职责
20.()是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的重点。
A.完善权力监督机制 B.强化内部流程控制
C.完善纠错问责机制 D.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
21.()是法治的生命线。
A.公正 B.正义 C.公平D.平等
2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以()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A.立案审查 B.侦查 C.审查起诉 D.审判
2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下列对此表述错误的是()。
A.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
B.切实解决执行难,制定强制执行法
C.加快建立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威慑和惩戒法律制度
D.落实终审和诉讼终结制度,实行诉访合一
24.法律的权威源自()。
A.法律体系的完善 B.国家的强制执行
C.司法公正 D.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25.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把()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
A.全民普法和守法
B.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
C.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
D.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26.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要把()摆在首位。
A.业务工作能力 B.思想政治建设
C.职业道德培养 D.法律监督能力
27.()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A.依法执政 B.科学立法 C.依法行政 D.公正司法
28.()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
A.宪法 B.法律 C.党章 D.党内法规
29.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运用()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A.宪法 B.党章 C.制度 D.党内法规
30.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A.党的能力建设状况 B.民生改善状况
C.法治建设成效 D.政令落实情况
31.()是依法治军的核心和根本要求。
A.履职尽责 B.执法必严 C.加强绩效管理 D.党对军队绝对领导
3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将()纳入法治体系建设。
A.党内法规体系 B.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C.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D.建设法治政府
33.()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
A.党和国家的关系 B.党和法治的关系
C.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D.立法与执法的关系
34.()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A.党的领导 B.人民民主专政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35.()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明
C.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37.()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
A.完善立法体制 B.实行专门立法
C.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D.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38.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
A.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 B.增加人大代表数量
C.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D.使人民直接行使立法权
39.2014年10月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
A.司法独立 B.党的领导 C.依宪治国 D.建立法治政府
40.2014年10月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
A.科学执政 B.依宪执政 C.民主执政 D.公平执政
41.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
A.教育和预测作用 B.引领和规范作用 C.指引和教育作用 D.引领和强制作用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B项正确,故选B。
2.C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C项表述正确,A项是实现总目标的途径之一,B项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之一,D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故选C。
3.B 略。
4.B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B项正确,故选B。
5.A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故选A。
6.B 本题考查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之间的辩证关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ACD表述均正确,B项表述错误,故选B。
7.C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同志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故选C。
8.D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故选D。
9.C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故选C。
10.D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故选D。
11.B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故选B。
12.A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A项表述正确,故选A。
13.B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1)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2)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3)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4)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5)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纠错问责机制。ACD表述均正确,B项错在,应为“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故选B。
15.B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党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改建议,依照宪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宪法修改。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问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党中央报告。ACD表述均正确,B项错误,故选B。
16.C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完善惩治贪污贿赂犯罪法律制度,把贿赂犯罪对象由财物扩大为财物和其他财产性利益。C项表述正确,故选C。
17.B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ACD均属于《决定》提出要制定的文化法律制度,B项属于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法律制度,故选B。
18.C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要及时上升为法律。实践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要及时修改和废止。ABD均表述正确,C项表述错误,故选C。
19.C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完善不同层级政府特别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法律制度,强化中央政府宏观管理、制度设定职责和必要的执法权,强化省级政府统筹推进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职责,强化市县政府执行职责。ABD表述均正确,C项错误,故选C。
20.D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是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的重点。ABC均属于对政府内部权力制约的具体措施,不全面。D项准确,故选D。
21.A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到,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故选A。
22.D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审判特别是庭审的作用,是确保案件处理质量和司法公正的重要环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目的是促使办案人员树立办案必须经得起法律检验的理念,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检验,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D项表述正确,故选D。
23.D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ABC表述均正确,D项错在,应为“实行诉访分离”,以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申诉权利。故选D。
24.D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到,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D项正确,故选D。
25.C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C项符合题意,故选C。
26.B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坚持党的事业、人民利益、宪法法律至上,加强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建设。B项表述正确,故选B。
27.A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故选A。
28.D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故选D。
29.D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党内法规是党的中央组织以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党内规章制度的总称。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制定其他党内法规的基础和依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故选D。
30.C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故选C。
31.D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AB是依法治军的基本要求,C是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依法治军的核心和根本要求。因此,D项表述正确,故选D。
32.A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党内法规体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BCD是依法治国原有之意。故选A。
33.B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同志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故选B。
34.D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同志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D项表述正确,故选D。
35.C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同志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故选C。
36.D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同志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很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依法治国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总抓手来谋划、来推进。故选D。
37.D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同志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故选D。
38.C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同志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科学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C项表述正确,故选C。
39.C
40.B
41.B
第二篇:2015年事业单位备考必备:党政会议系列解读及配套练习题——中国梦
一、练习题
1.实现中国梦必须()。
A.走中国道路 B.弘扬中国精神 C.与时俱进 D.凝聚中国力量
2.实现(),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A.四个现代化 B.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共产主义
3.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
A.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B.国家强大、民族振兴
C.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D.经济发展、民族进步、国家强盛
4.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的。
A.每一个人 B.世界人民 C.每一个中国人 D.劳动人民
5.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
A.工作要求 B.工作准则 C.奋斗目标 D.行为准则
6.()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也是引领我国工人阶级走向更加光明未来的必由之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小康社会 C.共产主义 D.中华民族复兴
7.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道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中华民族复兴 C.富国强兵 D.中国特色共产主义
8.中国精神就是以()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爱国主义 顽强拼搏 B.社会主义 开拓创新
C.爱国主义 改革创新 D.社会主义 改革发展
9.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的力量。
A.社会各阶层大团结 B.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
C.世界人民大团结 D.全社会
10.中国梦归根到底是()的梦。
A.人民 B.自己 C.社会 D.青年
11.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要求全党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A.信仰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
B.制度自信、信仰自信、道路自信
C.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D.理论自信、梦想自信、道路自信
12.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上强大起来。
A.情趣 B.品格 C.精神 D.事业
13.()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所以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A.发展经济 B.发展生产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14.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A.理论 B.物质文化 C.文化 D.经济
15.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
A.鲜明导向 B.重要内容 C.时代主题 D.重要特征
16.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广大科技人员要牢固树立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思想,把科技成果应用在()的伟大事业中,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
A.治国理政 B.实现国家现代化 C.市场经济建设 D.人类发展
17.()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A.坚持原则 B.改革开放 C.苦干实干 D.党的领导
18.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A.秀丽 B.美丽 C.靓丽 D.生态
19.人民创造历史,()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A.财富 B.梦想 C.劳动 D.知识
20.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
A.协同发展 B.竞争发展 C.和平发展 D.中国道路
2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共同追求的“中国梦”。实现这一梦想,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因为“中国精神”是()。
A.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推动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
C.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是(),A.共产主义道路 B.可持续发展道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
23.()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A.民族精神 B.时代精神 C.中国精神 D.爱国主义
24.下列关于中国梦,表述错误的是()。
A.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B.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与个人无关
C.中国梦是青年一代的
D.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25.中国梦的本质是()。
A.社会公平正义和谐 B.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C.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崇高社会理想 D.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6.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要求全党同志必须有()。
A.共同理想 B.优良作风 C.责任担当 D.历史自觉
27.“中国梦”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不包括()。
A.美丽 B.文明 C.和谐 D.富强、民主[page]
二、参考答案及解析
1.ABD
2.B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B项正确,故选B。
3.A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A项正确,故选A。
4.C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讲到,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C项表述准确,故选C。
5.C 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谈到,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故选C。
6.A 2013年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也是引领我国工人阶级走向更加光明未来的必由之路。我国工人阶级要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本职、胸怀全局,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以国家主人翁姿态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贡献。故选A。
7.A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故选A。
8.C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C项表述正确,故选C。
9.B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故选B。
10.A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A项正确,故选A。
11.C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要求全党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故选C。
12.C 2013年4月,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C项正确,故选C。
13.D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所以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有相同论述。故选D。
14.B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故选B。
15.C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共青团“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中,讲到“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C项表述正确,故选C。
16.B 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强调,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广大科技人员要牢固树立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思想,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故选B。
17.B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B项正确,故选B。
18.B习近平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中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故选B。
19.C 中国梦,归根到底要依靠劳动来实现。习总书记指出:“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依靠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故选C。
20.C 在对拉美三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接受了媒体采访时表示,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和平发展。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C项正确,故选C。
21.C 题中“实现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项不当选;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B项不当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D项不当选;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C项表述正确,故选C。
22.C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到,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总结历史经验,不断地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项正确,故选C。
23.C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C项正确,故选C。
24.B 2013年5月,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讲到,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ACD表述正确,B项错误,故选B。
25.D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故选D。
26.B 2013年6月,习近平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又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要求全党同志必须有优良作风。故选B。
27.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是“中国梦”现阶段的具体体现。BCD表述正确,A错误,故选A。
第三篇: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汇总
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汇总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以下是关于本次会议的相关解读。
【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
发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重大任务。会议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这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是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发展。
法治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之一,法治建设的进程彰显着政治文明的进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新时期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1999年,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2011年,全国人大负责人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2014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成为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要议题。可以看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提出,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政治文明主要包括政治观念、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文明。在这三个方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都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和新举措。例如,在政治法律观念方面,首次在党的决议中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次明确了“依宪治国”等。在政治法律制度方面,首次提出“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等。在政治法律行为方面,明确提出了“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等等。四中全会精神昭示了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法治中国的政治方向,这是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发展。
【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二: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从顶层设计为法治国家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央第一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论断,意味着中国在法治建设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个模式可以照抄。”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焦洪昌说。
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步伐。
“法治体系和法律体系最大的差别,就是法治体系是一个立体的、动态的、有机完整的体系,而法律体系是静态的制度体系,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都纳入其中,体现了法治的整体要求。”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指出。全会不仅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还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具体内容,即,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五大体系建设。
五个体系,五个抓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徐汉明认为,五大体系是有机统一体,法律法规体系是法治体系存在的前提和运行的基础,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是法治体系的生命,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是关键,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是屏障,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是核心。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目标的提出,要求我们要践行新方略、新部署、新要求,树立法治理念,实现国家与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型。”徐汉明建议,法治建设的动力要实现由“计划型、强力推动型”向国家主导、政府推动、社会参与三方合力推进转变;法治建设的主体要由单一的国家公共权力主体向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公民的多元主体合作共治转变;法治规范体系由单一“国家硬法”体系向“国家硬法”与社会组织自治规范、乡规民约、社会道德习俗等“软法”规范体系共治协调体系转变。
专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构建,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法治建设实践教训与经验的总结升华,是改革开放的时代产物,也是党率领亿万人民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实践。相信在这一总目标的指引下,必将推动经济法治化、政治法治化、文化法治化、社会法治化、生态文明法治化,实现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法治中国的“中国梦”。
【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蓝图】
十八届四中全会为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设计出宏伟蓝图,成为中国法制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对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突出亮点集中体现为:
一、目标定位创新:对法治战略目标确定可谓高瞻远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是实现了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的根本转变,着力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二是从分散到整合的转变,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落脚点,实现了从分散、多层次推进法治向顶层设计并统一到法治国家这一宏伟目标的飞跃转变。
二、制度系统创新:提出了由五个体系集成的法治体系,即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五个体系相互关联、相互衔接、相互融合、连为一体,构成一个法治总系统,无论是建党、建国以来,还是在中国法制史上,都是首次提出,旨在为未来构建了一个宏伟的蓝图。
三、指导思想创新:确保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始终坚持正确路线的三大要求是:一是政治正确,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方向正确,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挥人民主体的积极性,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真统一起来;三是理论正确: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引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里特别强调了法治理论的价值功能,增强了法治实践决策和具体行动的科学性、可预期性、合理性,既符合人类法治文明发展的普遍规律,又实事求是、密切契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与现实国情,从而克服了好高骛远或畏缩不前的局限,摈弃了食洋不化或固步自封的弊端。
第四篇: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解读
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解读
发布时间:2014-10-23
【十八届四中全会解读一】
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首先是法治的中国;一个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首先是法治的社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首先是制度建设和治理方式的法治化。
金秋十月,正在北京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法治中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我们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18个年头之后,法治中国的建设将展开新的蓝图、迈向更高境界。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历史、着眼未来,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法治建设作出重大部署,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注和期待,表明了党中央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从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到明确“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从强调“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扬法治精神、发展法治理论、运用法治思维、创新法治方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指明了方向,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提供了根本遵循。
两年多来,正式废止劳动教养制度,表达着推进法治的决心;“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确立着司法改革的原则;“政府职能转变到哪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到哪一步”,展现着依法行政的步伐;首次集中清理党内法规制度,近四成被废止或宣布失效,传递着依法执政的决心;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党和国家建设的各层次领域,都在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上,向着制度化、法律化不断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回应着公平正义的群众诉求,诠释着现代治理的题中之义,激发着改革发展的前进动力。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法治中国的主线日益清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体现在哪里?在党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创造幸福的过程中,法治既是必要途径,更是制度保障。唯有依靠法治,依靠宪法和法律体系才能凝聚共识和力量,保证中国社会可持续的发展与稳定。坚持依法治国,就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建设法治中国,就是凝聚民族复兴的力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要以法治巩固人民主体地位、维护人民合法权利,弘扬和践行法治这一价值理念,为法治中国的建设打牢深厚的群众基础。
“法者,天下之准绳也。”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长治久安,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法治。弘扬法治精神,凝聚法治力量,我们就能在创造经济奇迹之后,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文明,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十八届四中全会解读二】
人们常用“前所未有”来描述深水区的中国改革: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涉激流,行险滩,靠什么冲破观念障碍、纾解发展之困?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推动中国改革破浪前行,离不开法治的引领。
“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总书记的要求,正是对改革与法治关系的深刻总结,也明确指出了继续推进改革大业的法治路径。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深化改革蓝图中强调“建设法治中国”,到正在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一年之间,两大主题,宣示了我们党高扬法治旗帜、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格局的坚定信念。
靠法治为改革护航,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经过30多年的实践,中国改革的路径正在发生鲜明变化。如果说,过去的改革更多靠的是“摸石过河”的勇气、以“破”为主的血性、先行先试的闯劲,那么今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确立,明确了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我们进入了有法可依的新时代;深水区的利益藩篱,攻坚期的复杂难题,则呼唤着用法治理念去破解。把改革主张转换成法治主张,用法治方式化解改革风险,才能确保改革有秩序、不走样,行稳致远。
以法治作为改革的压舱石,是转型期中国的内在要求。法的基本价值之一,是其安定性。这对于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的当代中国而言,尤为重要。这种安定性,不仅体现为政策制定不能朝令夕改、决策出台必须于法有据,更体现为在一个高速前行的转型社会中,对社会秩序和价值理念所起的稳定作用。法治是指引中国改革这艘航船风雨中不变航向的灯塔,是阻拦奔腾的市场经济之川不溢出河道的堤坝,是守护三十多年改革成果不被蚕食的坚强卫士。在法治的框架内处理各种矛盾和改革,寻求法治之下的最大共识,这是中国改革持续向前的制度保障,也是全体人民的福祉所在。
法治的力量有多强,两年来的实践是最好证明。不断出台的各类规章制度,细大不捐的19项反“四风”禁令,有力推动了“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政治改革;国务院一年多取消和下放6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让市场“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极大地释放了社会活力。从激活市场到简政放权再到调整结构,问题导向的中国改革在法治的轨道上渐入佳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法治精神渗透在各项具体改革领域里,化成制度轨道,确保改革巨轮稳健行进。
“我们生长在一个令人激动的时代,要做改革的弄潮儿。”而法治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文明的标志,也是改革成功与否的界限。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法治中国,不仅有法可依,而且是良法善政;法不仅要定纷止争凝聚共识,而且是对民族精神的提炼和升华;不仅意味着更完备的制度与秩序,也意味着更多的公平和正义。法治护航的中国改革,必将创造出属于自己民族、并有益于全人类的现代治理体系和新的制度文明
第五篇:党政会议系列解读及配套练习题——十八大(二)(共)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十八大政治报告,大会主题是()。
A.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B.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
D.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而奋斗
2.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A.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B.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C.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D.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E.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3.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四化同步”是()同步发展。
A.工业化 B.信息化 C.城镇化 D.商业化
E.农业现代化
4.党的十八大首次出现的大会代表是()。
A.大学生村官 B.农民工 C.网络媒体 D.社区主任
5.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B.调动人民积极性
C.维持团结稳定 D.保证共产党长期执政
6.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主要有()。
A.深化改革是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B.科技创新是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C.结构调整是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攻方向,结构调整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和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D.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的方向转变;同时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7.十八大指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充满自信主要是指()。
A.道路自信 B.理论自信 C.旗帜自信 D.制度自信
8.十八大提出,从2010年到2020年要实现“两个倍增”计划是()。
A.国内生产总值倍增 B.进出口贸易额倍增
C.外汇储备量倍增 D.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
9.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具有鲜明的时代内容,具体是指()。
A.新型工业化道路 B.信息化道路 C.城镇化道路 D.农业现代化道路
10.十八大指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要使经济发展更多地()。
A.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
B.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C.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
D.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11.十八大指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质量和效益就要()。
A.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
B.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C.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D.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12.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们没有变的是()。
A.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C.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D.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没有变
1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中的中国特色主要是指()。
A.实践特色 B.理论特色 C.民族特色 D.时代特色
14.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党反腐倡廉问题,报告指出: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要求反腐倡廉常抓不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
A.干部清正 B.政府清廉 C.政治清明 D.干部廉洁
1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五位一体是经济建设、()。
A.政治建设 B.文化建设 C.社会建设 D.生态文明建设
16.十八大报告关于十年成就明确提到的两个“世界第二位”是()。
A.国内生产总值GDP世界第二 B.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二
C.外汇储备世界第二 D.科技创新水平世界第二
17.十七大以来我们推动和两岸关系,实现重大转折,主要表现在()。
A.实现两岸全面双向“三通”
B.签署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C.形成两岸全方位交往格局
D.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18.十八大政治报告提出,十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重要意义在于()。
A.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
B.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C.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D.国际话语权和世界领导作用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19.十八大政治报告上提出,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十年,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主要靠的是()。
A.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指导
B.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
C.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
D.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20.十八大政治报告上提出,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是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在于()。
A.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B.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C.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D.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21.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在于()。
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B.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2.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做好这方面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具体工作。
A.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B.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C.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D.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E.提高人民健康水平F.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2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自觉地把()作为基本要求。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 C.可持续 D.统筹兼顾
24.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的新定位是()。
A.第一要义是经济社会发展 B.核心立场是以为为本
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5.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概括而言,发展是指()。
A.科学发展 B.和谐发展 C.和平发展 D.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6.十八大政治报告强调要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这是指()。
A.始终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B.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C.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D.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27.十八大政治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最为鲜明的精神实质是()。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28.十八大报告政治指出:毛泽东第一代领导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的主要贡献是()。
A.宝贵经验 B.理论准备 C.物质基础 D.重要思想
29.十八大政治报告指出:邓小平第二代领导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的主要贡献是()。
A.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B.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
C.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0.十八大政治报告指出: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国领导集体又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贡献是()。
A.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
C.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
D.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31.胡锦涛为总书记的第四代中国领导集体,成功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贡献是()。
A.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B.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C.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D.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32.十八大重申指出,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的根本成就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3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坚持反对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A.封闭僵化的老路 B.改旗易帜的邪路 C.照搬照抄的死路 D.拒绝改革的旧路
34.十八大重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
A.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C.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概括而言,主要是指()。
A.根本制度 B.基本制度 C.具体制度 D.具体机制
3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道路和制度的相互关系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D.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37.十八大重申基本国情的重要判析是()。
A.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C.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D.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没有变
38.中国共产党面向未来的“两个一百年”是()。
A.建党10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建国10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建军100年,成为世界第一强大国家
D.改革开放10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国
39.十八大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正确处理“四化”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要求是()。
A.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B.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
C.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相互协调
D.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40.十八大强调,在当代中国,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是()。
A.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 B.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
C.以科技创新发展为支撑 D.以教育发展为基础[page]
41.十八大提出,完善基层民主的重点是()。
A.扩大有序参与 B.推进信息公开 C.加强议事协商 D.强化权力监督
42.十八大提出,依法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主要包括()。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43.按照建立中国特色行政体制的目标,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A.政企分开 B.政资分开 C.政事分开 D.政社分开
44.在中国特色行政体制改革中,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是()。
A.职能科学 B.结构优化 C.廉洁高效 D.人民满意
45.十八大要求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强调指出,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是保障人民的()。
A.知情权 B.参与权 C.表达权 D.监督权
46.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各民族()。
A.和睦相处 B.和衷共济 C.和谐发展 D.和平共处
47.十八大提出,党的民族工作主题是()。
A.民族平等 B.发展经济
C.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D.共同繁荣发展
48.十八大提出,文化的重要作用主要有()。
A.引领风尚 B.教育人民 C.服务社会 D.推动发展
4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主要内容是()。
A.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D.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50.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其中“三个倡导”是指()。
A.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倡导敬业、诚信、富强、和谐
5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主要包括()。
A.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
B.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C.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D.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52.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概念是()。
A.尊重自然 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 D.改造自然
53.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国策是()。
A.节约资源 B.保护环境
C.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D.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
54.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A.节约优先 B.保护优先 C.自然恢复为主 D.开发利用为主
55.优化国土空间开发的原则是()。
A.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
B.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C.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结合
D.节约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相互促进
56.十八大在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方面提出的主要政策目标有()。
A.发展海洋经济 B.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C.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D.建设海洋强国
57.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双重任务是()。
A.机械化 B.信息化 C.电子化 D.网络化
58.十八大提出,我国在外交和国际政治活动中坚持弘扬的基本精神是()。
A.平等互信 B.包容互鉴 C.合作共赢 D.相互依存
59.十八大提出的党建目标是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A.学习型 B.服务型 C.创新型 D.改革型
60.在十八大报告内容上,主体部分传承了十七大以来形成的战略思路。可概括为三个“关键词”,这三个“关键词”是()。
A.科学发展观 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全面实现小康 D.实现协调发展
61.十八大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新要求主要是()。
A.互利共赢 B.多元平衡 C.以质取胜 D.安全高效
62.十八大提出,当今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
A.要和平不要战争
B.要发展不要贫穷
C.要合作不要对抗
D.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63.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A.执政考验 B.改革开放考验 C.市场经济考验 D.外部环境考验
64.十八大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国家和公民个人层面来说分别是()。
A.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倡导忠孝、仁勇、俭让、节义
65.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要引导教育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
A.世界观 B.价值观 C.权力观 D.事业观
66.现阶段我们党的三大历史任务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推进现代化建设
C.完成祖国统一 D.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67.全党都要(),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
A.关怀青年 B.关注青年 C.关心青年 D.关爱青年
68.新党章第三十四条第五项增写了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的内容,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
A.坚持原则 B.讲党性 C.重品行 D.做表率
69.十八大报告指出,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提到的“两个凡是”具体是()。
A.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
B.凡是有利于解决民生问题的决策都要严格执行
C.凡是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的做法都要坚决制止
D.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7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7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72.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增长”和“两个同步”。其中,“两个同步”是指()。
A.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B.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C.劳动报酬增长和生产率提高同步
D.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和生产率提高同步
73.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下列属于“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的方针和政策是()。
A.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B.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C.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
D.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
74.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此,就要做到()。
A.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
B.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C.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
D.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7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 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了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就要()。
A.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
C.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 D.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76.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发展,愿同各国人民一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为此,我国仍将()。
A.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B.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D.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
77.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就必须()。
A.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B.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C.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D.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78.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要()。
A.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B.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C.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D.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7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
A.社会主义现代化 B.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全国人民共同富裕 D.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80.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要推进(),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
A.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B.政治制度改革 C.大部门制改革 D.国有企业改革
8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八项任务包括:()
A.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
B.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
D.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page]
参考答案及解析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E 3.ABCE 4.AC 5.AB
6.ABCD 7.ABD 8.AD 9.ABCD 10.ABCD
11.ABCD 12.ABC 13.ABCD 14.ABC
15.ABCD 五位一体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五位一体指的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项全正确,故选ABCD。
16.AB 17.ABCD 18.ABC 19.BCD 20.ABCD
21.ABCD 22.ABCDEF 23.BC 24.ABCD 25.ABC
26.ABCD 27.ABCD 28.ABC 29.ABCD 30.ABCD
31.ABCD 32.ABC
33.AB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党的十八大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AB正确,故选AB。
34.ABCD 35.ABC 36.ABCD 37.ABC 38.AB 39.ABCD 40.AB
41.ABCD 42.ABCD 43.ABCD 44.ABCD 45.ABCD
46.ABC 47.CD 48.ABCD 49.ABCD
50.ABC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BC正确,故选ABC。
51.ABCD 52.ABC 53.AB 54.ABC 55.AB 56.ABCD
57.AB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党的十八大指出,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因此,AB正确,故选AB。
58.ABC 59.ABC 60.ABD
61.ABD 62.ABCD 63.ABCD 64.AC 65.ACD
66.BCD 67.BCD 68.BCD 69.AD 70.BCD
71.BCD 72.AC 73.ABCD 74.ABCD 75.ABCD
76.ABCD 77.ABCD 78.ABCD 79.AB 80.AC
81.ABCD 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七)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八)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ABCD表述均正确,故选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