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高考文综热点:PECC博览会开幕展示生态城市建设结果(小编推荐)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PECC博览会开幕展示生态城市建设成果
一、背景材料:
2009年10月26日~29日,第六届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PECC)国际贸易投资暨国际生态城市建设博览会,在天津举行。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联合国基金会官员、PECC轮值主席查理斯•莫里森,二十二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使节,工商机构和企业代表共计两千余人出席开幕式。本届博览会以“设计未来——在自然与和谐中享受生活”为主题,重点展示了PECC成员经济体及欧盟国家在生态城市规划、住宅及房屋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园林绿化、环保技术、节能技术及材料、绿色能源、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最新理念、技术及产品。为深化主题、加深了解,为期四天的博览会期间,还举办了“绿色中国与和谐世界国际研讨会”、“国际生态城市高层论坛”等活动,共同探讨生态城市建设理念,促进世界各国在生态城市建设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二、知识精析:
地理学科:城市规划;天津及环渤海地区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天津及环渤海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天津和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经济的区位优势;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总体布局;天津滨海新区建设对京津地区工业布局的影响及其作用;可持续发展战略。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政治学科:资源优化配置;宏观调控;提高经济效益;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财政的作用;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内外因关系;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科学发展观;国家性质和职能;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党的性质和宗旨;我国的对外政策。
历史学科:中国古代对环渤海地区的开发和管理;元朝时直沽是海运线和漕运线的交汇点;环渤海地区现代化历史进程;西方列强对渤海湾地区的侵略;近代中国军民的革命斗争活动;洋务运动创办天津机器局和开平煤矿;近代的天津是北方最大的近代工业中心;天津、大连等环渤海城市的对外开放。
三、创新精练:
第六届PECC以“设计未来——在自然与和谐中享受生活”为主题。回答1~2题
1.当今世界城市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根本的原因是 A.世界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和布局非常不合理
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C.城市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恶化
D.世界大城市环境的自净能力越来越弱
2.实现“在自然与和谐中享受生活”的目标,要设计好、建设好城市功能区。城市的最大功能区应该是
A.城区绿地 B.城区工业区 C.城区交通区 D.城区住宅区
天津是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是国际港口城市,也是著名的国际生态城市。回答3~4题
3.进入2009年11月以来,天津等不少地方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情况,一些城市的天然气汽车出现加气困难,还有一些城市为了保障居民用气,不得不停掉工业用气,一些企业被迫停工、停产……作为城市的燃料,天然气比煤炭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①开发利用难度小 ②燃烧效率高 ③输送、使用方便 ④对大气污染严重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4.天津滨海新区规划到2020年,常住人口规模为300万,城镇人口规模为290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510平方千米。天津滨海新区的主要作用是
A.缓解天津市用地紧张的状况 B.成为区域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
C.分散天津市区人口 D.充分发挥海河的水运功能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天津所在的环渤海地区是西方列强侵略和争夺的重点地区之一。回 答5~6题。
5.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军事力量第一次进入渤海湾地区是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中日甲午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6.在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势力范围或租借地达到环渤海地区的国家有
A.德国、俄国、法国和英国 B.英国、法国和日本 C.英国、俄国和德国 D.俄国、法国、德国和日本
7.对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评价错误的是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A.工业革命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其成果丰富了民众生活
B.工业革命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
C.工业革命带来了自然资源的迅速耗竭
D.第三次科技革命对自然环境破坏十分严重
8.2009年天津市政府在滨海新区,启动了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水环境治理、大气环境治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生态体系建设和城区环境综合治理六大工程,全面提升新区的生态环境,让百姓和投资者在此工作、生活得更加舒心惬意。由此可见
A.天津市政府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B.统筹规划、宏观调控是天津市政府的中心工作
C.天津市政府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D.天津市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9.生态城市建设要解决生态城市规划、园林绿化、环保技术、节能技术及材料、绿色能源、循环经济等方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
①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②通过市场调节来解决 ③全面抑制城市的投资增长 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10.PECC是由太平洋区域的国家和地区政府、工商界和学术界三方人士组成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其宗旨是在公平和相互尊重的原则下,通过经济领域的研讨及政策协调,促进太平洋各经济体之间的经贸合作,为地区稳定、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主要体现了
①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②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11.材料一:读《天津市五大片安居工程分布及三环路分布状况示意图》
(1)从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考虑,这五大片安居工程选址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你认为这五大片安居工程中地价更高一些应该是哪两个居住区?为什么?
材料二:天津大旱,近稍有雨。有麦八百亩,若每亩收五斗,便分得二斗。初到天津,用南稻种田,师(学习)孙彪用干大粪,每亩八石……竞不收。不知是粪多力峻耶?抑为新地不当粪力耶?抑为南种土性不宜耶?
—— 摘自徐光启家书、农事笔记(1615~1616年)(3)为我们了解天津古代农业经济史提供了哪些信息? 材料三:当河海之要冲,为畿辅之门户。(畿辅:都城及附近地区)
——《畿辅通志》
(4)材料三是从哪个角度说明天津的重要性的?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是怎样侵略天津的?
材料四:按照中央部署,天津市从天津滨海新区实际出发,先行试验一些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探索新的区域发展模式,为全国发展改革提供经验和示范。在未来15年时间里,作为环渤海经济中心的天津市,要以滨海新区的发展为重点,逐步建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滨海新区建设的功能定位为: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态城区。
(5)说明天津市上述做法的辩证法依据。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 注意题眼“根本”。
2、A 功能区是城市功能的载体,是实现城市功能的空间集聚形式,是现代城市运行的方式。最大功能区要体现社会效益。
3、B ①④与实际不符合。
4、B 注意题眼“主要作用”。
5、A 西方军事力量第一次进入渤海湾地区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
6、C 在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势力范围或租借地达到环渤海省份的国家有英国、俄国和德国。
7、D 对自然环境破坏十分严重的是工业革命。
8、C 天津市政府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水环境治理、大气环境治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生态体系建设和城区环境综合治理六大工程体现了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9、A ②③都与材料没有直接联系。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10、C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不是本质属性,①不选。
11、(1)经济因素:离市中心较远,地价较低。社会因素:满足高收入人群的需求,形成较高级住宅区。(2)华苑、梅江。距市中心相对较近,紧靠三环路,交通便利,附近有绿地、水面,环境好。(3)明朝末期,17世纪初,麦是天津的主要粮食作物,农学家徐光启曾在此试种水稻。(4)从地理位置或军事战略的角度,说明天津的重要性;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攻至天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两次攻占天津,并通过《北京条约》开天津为商埠。(5)① 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要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的作用。所以滨海新区建设的功能定位为: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态城区。②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所以作为环渤海经济中心的天津市,要以滨海新区的发展为重点。③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津市从天津滨海新区实际出发,先行试验一些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探索新的区域发展模式,为全国发展改革提供经验和示范保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第二篇: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2010高考热点: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
【热点综述】
2009年7月11日,首次以文化教育为主题的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湖南长沙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等海峡两岸各界人士出席了论坛开幕式,就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两岸在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进行探讨。
贾庆林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他就全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提出五点意见。一是维护两岸共同的中华文化传承,加强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二是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三是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四是加强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增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蓬勃活力;五是协商签订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建立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机制。他还指出:全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是两岸同胞的一致愿望,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迫切要求。同时,两岸关系的改善与发展,也为拓展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两岸同胞要抓住难得的机遇,大力加强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提高层次,扩大领域,丰富内涵,增进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建设好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之,举办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是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的重要举措,成为两岸各界交流对话的又一次盛会,也将为新时期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拉开精彩序幕。
【考点链接】
一、政治学科
(一)经济常识
1、市场的调节作用和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市场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属性和要求。加强两岸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有利于推动两岸文化教育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让两岸文化教育市场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经济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已成为趋势,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顺应了这一时代的潮流。举行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有利于全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增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蓬勃活力,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3、发达的第三产业是现代化经济的重要特征。文化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主流产业之一,成为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发展两岸文化产业,不仅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而且有助于实现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对外贸易的作用。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有利于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文化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文化和技术的交流,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增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蓬勃活力。
(二)哲学常识
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建设好两岸共同的精神家园,是两岸同胞的一致愿望,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要求。同时,两岸关系的改善与发展,也为拓展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2、联系的观点。任何事物都和周围的事物联系着,两岸文化之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的根基。独具特色的台湾文化,为中华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殿堂贡献了一块夺目的瑰宝。在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两岸同胞携手维护两岸共同的中华文化传承,加强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共同发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共同铸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部分的优化会增强整体的功能。两岸文化产业各具特色,合作潜力巨大,有很强的互补性。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有利于推动两岸文化产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做强做大中华民族文化产业,大力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两岸文化教育交流的合作,将增进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认同,加强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三)政治常识
1、国家文化职能。全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建设两岸共同的精神家园,体现了国家在组织文化建设方面的职能。
2、人民政协的作用。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们党联系社会各界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深化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和推进祖国统一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海峡两岸各界人士出席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式,就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两岸在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进行探讨,这是发挥人民政协独特的对台优势,在两岸人民合作交流中不断扩大载体平台,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征。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共同的民族文化方面,它具有极大的稳定性,是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特点。海峡两岸全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建设好两岸共同的精神家园。
4、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的较量。通过两岸的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可以增强国家的文化实力和两岸人民的凝聚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从而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二、历史学科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央政府一直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着对台方针的重大转变,“一国两制”的构想和江泽民推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及胡总书记的“四点建议”都是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国共关系史;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三、地理学科
台湾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战略地位;地形地质特征、地理范围、特点后面积;地形、气候、动植物、农产、水产、资源;经济特点、主要城市;人口分布和主要居民。
【命题预测】
自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呼吁两岸同胞开展交流交往30年来,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始终高度重视和关心两岸交流,大陆方面始终坚持采取积极举措促进两岸交流交往。尤其是2005年至今,大陆有关方面共出台了多项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其中,仅2006年以来,在国共两党有关方面举办的五次经贸文化论坛上,大陆方面就公布了多项相关政策措施。2008年11月4日,广受世界瞩目的历史性会晤----“陈江会”
在台北胜利举行,签署四项协议,内容涉及两岸空运、海运、邮件与两岸食品安全,这意味着两岸“通邮、通商、通航”的“三通”基本实现,从而增进两岸人民福祉,带动两岸关系发展进入新的里程。2008年12月21日,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闭幕,国共两党达成了九项共同建议,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谱写了新篇章。2009年7月11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湖南长沙隆重开幕,这是论坛自设立以来首次以“文化教育”为主题,重点讨论三项议题: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拓展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国共两党在本次论坛上达成了六项共同建议。台湾问题涉及中国核心利益,一直是高考热点。因此,海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将成为2010年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0高考命题的切入点可能有:运用市场的调节作用、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经济的全球化等经济学知识分析海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两岸经贸文化合作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运用国家文化职能、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征等政治学知识,分析全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流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海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为载体,考查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与影响等历史主干知识,以及台湾的地理位置、重要战略地位、经济特点等地理相关知识。
【创新训练】
一、单选题。1、2009年7月11日至12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长沙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________。
A.文化教育
B.农业
C.投资
D.能源
2、胡锦涛总书记曾在会见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各界人士时指出,希望两岸同胞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促进两岸人员往为和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止“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台海和平,把我们共同的美好家园维护好、建设好。从政治学角度看,这段话要求我们:
①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②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③必须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进行斗争
④正确行使民主权利,遏止“台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
2009年7月11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长沙隆重开幕。贾庆林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他就全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提出五点意见。回答3—5题:
3、本届论坛的举办,对全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必将产生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加强两岸文化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有利于维护两岸共同的中华文化传承,加强两岸同胞的精神 ②加强两岸文化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
③加强两岸文化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有利于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加强两岸教育交流合作,有利于增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蓬勃活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分久必合”是历史的必然, 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成功举办,有利于两岸经济的发展和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但“台独”势力的存在,使和平统一的道路并不平坦。这段话体现了:
①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5、两岸关系存在很强的互补性,由于实现了“三通”, 两岸贸易成本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产品在对方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了两岸经贸的进一步发展。这表明:
A.台湾农产品更有竞争力
B.农业生产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C.两岸实现 “三通”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D.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竞争性
6、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是国共两党领导人决定建立的两党定期沟通平台的重要形式,已经历时五届。论坛围绕两岸直航、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等议题,广泛交流意见,凝聚共识,以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两岸经贸论坛成功举办: ①进一步推动了两岸关系发展 ②有利于建立国共两党高层对话机制
③说明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④有利于台海和平,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从哲学上讲,这首诗所包含的哲学观点是: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②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③内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④事物处于一个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贾庆林说,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是在两岸关系展现和平发展前景的新形势下,国共两党、两岸各界拓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展和深化交流的一次盛会。在中国历史上,国共两党曾两度合作过, 国共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中国政治的走向。请据此回答 8——12题:
8、国共两党曾经实现了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都是:
A.共产党主动提出, 积极促成的 B.实行党内合作的方式 C.始终坚持共产党在合作中的领导地位
D.最后完成了所担负的历史任务 9、1924年国共两党能够实现合作的原因在于: A.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使两党合作具备了政治基础 B.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完全一致
C.国共两党实现合作有利于壮大革命力量D.黄埔军校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建立
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使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但仍存在着斗争的一面,其根本原因是:
A.两党奉行的抗战路线不同
B.两党对日本侵略者的认识程度不同 C.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D.两党在中国所处的政治地位不同
11、主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是:
A.《告台湾同胞书》 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庆典上的讲话》 C.《关于台湾回归祖国 , 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D.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
12、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分合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外国势力的作用 C.两党的性质
D.两党的政策
二、辨析题。
13、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2009年7月11日至12日在长沙举行。这是论坛自设立以来首次以“文化教育”为主题,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两岸在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延伸了两岸民间交流平台。辩题:从“两岸经贸论坛”到“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从形式到内容都没有什么变化。
三、材料分析题。
材料
一、2009年7月11日,首次以文化教育为主题的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长沙隆重开幕。本届论坛重点讨论三项议题: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拓展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国共两党在本次论坛上达成了六项共同建议。本届论坛的举办,是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的重要举措,成为两岸各界交流对话的又一次盛会,也将为新时期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拉开精彩序幕。材料
二、2008年11月4日,广受世界瞩目的历史性会晤----“陈江会”
在台北胜利举行,签署四项协议,内容涉及两岸空运、海运、邮件与两岸食品安全,这意味着两岸“通邮、通商、通航”的“三通”基本实现,从而增进两岸人民福祉,带动两岸关系发展进入新的里程。材料
三、解决台湾问题 ,实现中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政府始终如一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一个中国原则是在中国人民捍卫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中形成的 , 具有不可动摇性。
——摘自《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 材料
四、2007年9月19日第62届联合国大会总务委员会在其首次正式会上拒绝将所谓“台湾申请加入联合国”的提案列入联大议程。这是自1993年以来,联大总务委员会连续第15次明确拒绝所谓涉台提案。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经济学知识正确看待首次以文化教育为主题的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
(2)用联系的观点, 说明两岸经贸文化合作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3)在两岸经贸文化合作中,两岸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
(4)用地理学的知识说明两岸实现直航的意义。
(5)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是什么?谈谈您对扩大和深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促进共同繁荣,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必然性的认识。
(6)联合国第十五次否决“涉台提案”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2、D
3、D
4、A
5、D
6、B
7、D
8、A
9、A
10、C
11、C
12、C
二、辨析题
13、(1)说明两党交流与合作的层面更加宽广,有利于加强两岸在文化方面的认同,防止个别人斩断台湾跟中国大陆的文化联系。(2)文化议题的范畴很广,包括影视、文学、其他文化艺术、教育、科技等,是对两岸经贸交流的进一步延伸。(3)对民族的认同首先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加文化议题,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反映了两岸人民的心声。对文化交流做一些制度性的安排,有利于促进两岸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4)因此题中观点是错误的。
三、材料分析题
14、(1)①市场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属性和要求。加强两岸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有利于推动两岸文化教育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让两岸文化教育市场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②经济全球化已成为趋势,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顺应了这一时代的潮流。举行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有利于全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增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蓬勃活力,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③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有利于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文化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文化和技术的交流,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增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蓬勃活力。
(2)①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局部离不开整体,台湾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大陆人员赴台旅游,将有利于稳定台湾经济。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充分利用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克服不利联系,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既有利于两岸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及台湾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3)①政府是国家职能的履行者,在两岸的经济合作中,政府要正确履行经济职能,加强贸易和交流的引导,加强宏观调控。②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两岸在农业、金融等方面的交流,台湾当局要抛弃政党隔阂,为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服务,造福于人民。③政府要积极进行体制的改革,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为两岸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4)①缩短航程的时间,降低运费。②大陆、台湾有着共同的民族传统文化,同属于一个中国。③有利于两岸的经济交流,促进两岸经济发展。④有利于促进两岸人民的交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5)基本原则:一个中国原则。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决反对“台湾独立”、“一中一台”的图谋,坚决反对任何国家或组织干涉中国内政,中国政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必然性的认识:①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扩大和深化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实现共同繁荣,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根本保证。②结束台湾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实现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③两岸历史文化传统、语言相同,两岸同胞血浓于水。近年来两岸的经济贸易迅速发展,人员往来及各项交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流活动不断扩大,尤其是国民党、亲民党等访问大陆,首届两岸经贸论坛的举办,使台湾人民对大陆的了解逐渐增多。④邓小平“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也得到了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⑤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提供了范例和借鉴。
(6)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以台湾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的分裂活动,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事实,也改变不了台湾在国际社会的地位。联大第2758号决议早已从政治上、法律上和程序上彻底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联合国成立以来,中国的领土范围从未改变,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当然包括台湾在内。陈水扁的“台独”挑衅,是注定要失败的
第三篇:2010届高考文综热点--中美战略对话专题
2010届高考文综热点:首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
[热点综述] 在经历了5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SED)和6次中美战略对话(SD)之后,中美两国元首2009年4月在20国集团伦敦峰会期间决定,将这两个对话体系合而为一,以“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的名称延续下去。
2009年7月27日至28日,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国务委员戴秉国作为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特别代表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作为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的特别代表共同主持了对话,包括其框架下的战略对话和经济对话。胡锦涛主席向对话开幕致贺辞,奥巴马总统亲临开幕式发表讲话,并会见中方代表团。
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的战略对话紧紧围绕“凝聚信心恢复经济增长,加强中美经济合作”的主题,主要包括中美关系、国际和地区以及全球性问题3个议题,具有三个看点:一是中国与奥巴马政府的首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二是中美战略对话和战略经济对话首次纳入同一个对话框架下进行;三是对话由部长级首次升格为内阁级。通过对话,中美双方坦率地就各自关切和共同关心的现实与长远问题交换意见,阐明各自立场,探寻解决办法,有助于推动双方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双方就事关两国关系发展的战略性、长期性、全局性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双方认为,对话机制作为独特的论坛,有助于双方加深了解、扩大共识、减少分歧、增进互信、促进合作,有助于双方在解决全球金融危机、地区安全关切、全球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等共同挑战方面进行合作,有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这一机制体现了中美关系30年来的成果,表明双方正共同致力于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关系。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一个好开端,给今后中美战略问题和经济问题的合作、协商、解决提供了一个好平台。这个平台将会促进中美两国关系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考点链接]
一、政治学科
(一)经济常识
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开放性、竞争性)。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和竞争性,只有主动与国际市场接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才能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中美两国经济互补性强,经济往来频繁。中美两国举行首轮战略与经济对话,有助于维护公平竞争、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互利合作和共同发展。
2、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美两国作为当前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美两国举行首轮战略与经济对话,有助于增进合作,加强了解,消除误解。这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也有利于两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中国积极参与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加强与美国的经贸合作,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4、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加强对外合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为更好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加强对外合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5、坚持平等互利是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原则。中美两国贸易和投资总量巨大,双方经贸往来中难免会出现摩擦和矛盾。中美两国举行首轮战略与经济对话,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二)哲学常识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更好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的战略对话围绕“凝聚信心恢复经济增长,加强中美经济合作”的主题,主要包括中美关系、国际和地区以及全球性问题3个议题。通过对话,中美双方坦率地就各自关切和共同关心的现实与长远问题交换意见,阐明各自立场,探寻解决办法,有助于推动双方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
3、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向好的方面转化。中美两国既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也存在不少分歧。中美两国举行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既是承认矛盾、不回避问题,本着求同存异的态度面对困难的表现,又是寻求有效的沟通机制,积极化解矛盾,维护共同利益的有效途径。
4、矛盾的特殊性。“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将“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和“中美战略对话”体系合而为一的,具有三个看点:一是中国与奥巴马政府的首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二是中美战略对话和战略经济对话首次纳入同一个对话框架下进行;三是对话由部长级首次升格为内阁级。
5、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一个好开端,给今后中美战略问题和经济问题的合作、协商、解决提供了一个好平台。这个平台将会促进中美两国关系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表明中美双方正共同致力于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关系。
6、认识的深化、扩展和推移。从布什政府在任时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到“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虽然只是一个“与”字之差,但内容、含义和重要意义相差甚远,变成了实行“双轨制”,提升了对话层次,这体现了认识在实践的基础要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三)政治常识
1、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的重要职能。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潮流,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直身其外。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举行战略与经济对话,既是各自履行对外职能、促进共同发展的需要,也是积极发挥两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的需要。
2、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相悖则是引起国家间摩擦或冲突的的根源。在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双方就事关两国关系发展的战略性、长期性、全局性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双方认为,对话机制作为独特的论坛,有助于双方加深了解、扩大共识、减少分歧、增进互信、促进合作,有助于双方在解决全球金融危机、地区安全关切、全球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等共同挑战方面进行合作,这体现了中美两国拥有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与合作基础。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有利于加强中美两国的分工与合作交流,促进两国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
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国际金融市场依然面临挑战、世界局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中美两国作为当前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进一步提升中美合作水平,既是加强国际交往、坚持对外开放的需求,也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二、历史学科
1、中国近代史上,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①19世纪初期,美国对华的主要政策是追随英法侵略中国,并参与对华鸦片走私,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望厦条约》。②19世纪末,美国抛出独立的侵华政策即“门户开放”。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本在中国的暂时独占局面。美国逐渐取得在华侵略优势。④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美建立起合作关系,共同抗击法西斯势力。美国从军事、经济等方面援助中国的抗战。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积极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出钱出枪援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①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美国方面的原因,中美关系非正常化。②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③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中美形成战略伙伴关系,但仍存在不少分岐,中美关系经常波动,时好时坏。
3、中美关系前景展望:①有利因素:由于中国的战略平衡作用和巨大的经济市场,美国需要和中国在经济、安全、政治等方面紧密交往;保持中美关系相对稳定,发展中美之间更广泛的合作,符合双方在2l世纪初期和更长时期的利益。②不利因素: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是影响中美关系的最主要原因;台湾问题将继续严重干扰中美关系。③前景展望:在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美两国既有共同的利益,也有磨擦和斗争;既面临发展机遇,也有许多问题需要妥善处理。中美关系仍将会在合作中求发展,在分岐中找出路。
三、地理学科
美国的气候、物产、资源、交通、主要城市等知识。[命题预测] 中美两国是世界舞台上两大国,两国关系对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影响重大,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双方紧紧围绕“凝聚信心恢复经济增长,加强中美经济合作”的主题,坦率地就中美关系、国际和地区以及全球性问题等议题交换意见,阐明各自立场,探寻解决办法,有助于双方在解决全球金融危机、地区安全关切、全球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等共同挑战方面进行合作,有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因此有关中美关系、美国崛起、中美经济合作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将成为2010届高考的命题热点。由于本专题知识的综合性强,线索条理清晰,因此高考题型既可以选择题为主,又可以以非选择题为主,出现综合性的材料题、探究性题目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在对本专题的复习过程中,应注意政治知识、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按照中美关系、美国崛起、中美经济合作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三条线索,从整体上把握基础知识内在联系,以应对高考。[创新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2009年7月27日至28日,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中美双方围绕“凝聚信心恢复经济增长,加强中美经济合作”的主题,就各自关切和共同关心的现实与长远问题交换意见,并达成了重要共识。据此,回答1—2题:
1、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加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A.可以改变当今世界多极化的格局
B.标志着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C.表明中国和美国有着共同的重要经济利益
D.对地区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2、中美两国在中美关系、国际和地区以及全球性问题等议题方面达成了重要共识,取得了积极成果。这体现了
A、国家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B、中美两国存在合作的基础
C、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D、中美是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要力量
3、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多次出现波折,但经过双方的不懈努力,每次争执后又会出现峰回路转的局面,使关系得以修复和发展。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双方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
B、中美矛盾已彻底解决
C、中美虽有分歧,但无根本利益冲突
D、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在逐步消失
4、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更好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这体现了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矛盾的对立统一
C、物质决定意识
D、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5、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一个好开端,给今后中美战略问题和经济问题的合作、协商、解决提供了一个好平台。这个平台将会促进中美两国关系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内外因相结合观点
6、在经历了5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SED)和6次中美战略对话(SD)之后,中美两国元首2009年4月在20国集团伦敦峰会期间决定,将这两个对话体系合而为一,以“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的名称延续下去。虽然“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只是一个“与”字之差,但它们内容、含义和重要意义相差甚远,“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变成了实行“双轨制”,提升了对话层次和深度。这主要体现了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认识的深化、扩展和推移
C、主次矛盾辩证关系
D、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的经济对话增进了双边沟通,加深了相互理解和信任。双方认识到就经济、金融议题加强合作对世界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重申坚持高层对话的承诺,达成了重要成果共识。中美之间的经济交往由来已久。据此回答7一9题。
7、1844年,顾盛向美国政府报告说:“美国及其他国家必须感谢英国,因为它订立的《南京条约》开放了中国的门户。但现在,英国和其他国家,也必须感谢美国,因为我们将这个门户开放得更宽阔。”“门户开放得更宽阔”的具体含义是美国
A.进出口货物应纳关税的税率由两国议定
B.有权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
C.享有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D.有权在通商口岸巡查贸易、开设医院和建立教堂 8、2006年9月20日,“中国和美国高兴地宣布启动由美方提出、中方同意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以落实胡锦涛主席和布什总统就此达成的重要共识。”这体现了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联系是客观的、具体的、无条件的④矛盾的双方存在着斗争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9、从经济常识角度看,中国与美国成功启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体现了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加强②共同的经济利益是双方合作的基础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④有利于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经过为期两天的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高级别会议,双方积极评价当前中美关系的发展,认为中美关系保持了强劲、积极的发展势头,特别是胡锦涛主席与奥巴马总统今年4月在伦敦举行的会晤,为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利于推动双方深化互利合作,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两国关系虽历经风风雨雨,但总的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据此回答10—12题。
10、上述材料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
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B.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C.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D.想问题和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11、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A.美国乒乓球队首次访问中国
B.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焦
C.《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订
D.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12、中美关系之所以会出现一波三折是因为
A.中美两国既有共同利益又有不同利益
B.中美两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c.美国在很多方面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D.中美两国人民热爱和平,从根本上推动了中美关系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13、2009年7月27日至28日,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中美双方围绕“凝聚信心恢复经济增长,加强中美经济合作”这一主题,就中美关系、国际和地区以及全球性问题等议题展开讨论。读“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东半部工业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东北工业区和我国鞍山、本溪都有钢铁工业布局,影响两个地区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2)图中大庆是我国的 工业基地;美国南部工业区中的也有该工业布局。它们的出现反映了当前世界工业布局的新趋向是
。(3)图中美国的汽车工业基地是
;我国东北汽车工业基地是
;这两个地区布局汽车工业的优势, 。
(4)比较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和我国东北工业区,阐述两大工业区共同的区位优势;
。
(5)20世纪中后期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传统工业出现衰落,工业向南部扩散,南部新兴工业兴起,主要新兴工业部有
、。
(6)与美国东北工业区相同,我国东北工业区也面临着传统工业衰落的问题,试分析传统工业衰落的共同原因:;
。
14、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曾经说,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对中美双方都是有利的。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商船横渡太平洋,从美国驶抵中国通商口岸——广州,与当地中国商人进行贸易活动,并于次年5月返抵纽约。这是迄今所知的中关两国之间的首次交往。随船而来的萧卫少校曾有一则这样的手记:“中国皇后号荣幸地升起了在这海域从未有人升起或看见过的第一面美国国旗,这一天就是1784年8月28日。”
材料二
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量(1913年指数为100)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积极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但抗战胜利以后,美国采取了“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
材料四
1972年2月21日„„这是个被称为改变世界历史的一瞬间。周恩来对尼克松说:你把手伸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周恩来在欢迎尼克松的宴会上说:„„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平等地交换意见,弄清彼此之间的分歧,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材料五
在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中美双方积极评价当前中美关系的发展,认为中美关系正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并保持了强劲、积极的发展势头,特别是胡锦涛主席与奥巴马总统今年4月在伦敦举行的会晤,为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力推动了双方深化互利合作。双方还确认,对话为双方在4月元首会晤基础上加强两国关系提供了重要框架。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中国皇后号”商船最初来到中国时,中国政府采取的是怎样的对外政策?当时实施这种政策的根源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欧洲国家相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与13本对华经济政策有什么特点?影响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政策转变的原因。
(4)材料四中,周恩来所说的“最辽阔的海洋”和“新的开始”各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的开始”对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产生的影响。
(5)当前,“中美关系正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并保持了强劲、积极的发展势头”的主要前提是什么?影响“中美关系正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并保持了强劲、积极的发展势头”的主要障碍又有哪些?(6)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美关系的前景如何?为什么? 15、2009年7月27日至28日,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将“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和“中美战略对话”体系合而为一的,变成了实行“双轨制”,提升了对话深度与高度。从战略对话深度上看:中美许多学者都认为,长期以来,中美关系中的许多问题,多源于误解和相互猜疑,建立对话机制将有利于加强彼此的沟通和了解。而战略对话就是要用一种至深且远的眼光来审视双边关系。从战略对话高度上看: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最具有经济活力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美两国经济对全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也只有用全球视野来看待双边经贸关系,才能有效地减少摩擦,找到合理的出路。中美两国之间的摩擦越小,世界经济受益就越多。这是此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意义所在,也是此次对话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的原因。(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论断。
(2)中美两国之间的摩擦越小,世界经济受益就越多。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对建设和谐世界有着深远的意义。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应在建设和谐世界中做出怎样的努力?
(3)结合材料,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中美关系。
参考答案:
1、C
2、D
3、A
4、C
5、B
6、B
7、D
8、A
9、D
10、D
11、C
12、A
13、(1)近原料、燃料产区
(2)石油加工 休斯敦 在新的原料、燃料地出现新兴工业中心
(3)底特律
长春
钢铁工业发达,制造业基础好,市场需求量大,协作条件好
(4)工业起步较早;技术力量雄厚;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周围地区的农业基础好;水陆交通便利(3分)
(5)航天工业
电子工业
(6)煤、铁等矿产资源逐渐枯竭;生产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市场变化;经济的转移到新兴工业区;新技术的冲击(3分,只要写出三点即可)
14、(1)指定港口如广州与外国贸易。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2)欧洲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美国、日本则乘机扩大对华经济侵略。美日两国在华的经济扩张,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在华侵略势力的对比。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军事强国,积极向全球扩张,企图建立在世界的统治地位;控制中国是美国全球战略的组成部分,美国政府全力支持蒋介石打内战,以便在中国建立一个稳定的亲美反共政府。
(4)喻指:中美二十多年的断绝交往和尼克松访华。影响:打破了由于美国遏制中国所造成的外交僵局,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中日关系迅速发展;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
(5)前提:坚持中美三个联合公报。障碍:一是美国没有完全放弃遏制中国的政策,不断干涉中国内政,并对中美关系的发展设置障碍;二是支持台独势力,阻挠中国统一大业;三是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6)中美之间交往的机遇和困难俱在,总趋势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理由:由于国家利益冲突、社会制度差异和意识形态的分歧,美国没有放弃遏制中国的政策并支持台独势力,这必然阻碍中美关系的发展。但中美两国都是世界政治和经济大国,双方经济上有很大互补性,发展中美关系对两国及世界都有利。
15、(1)①国家具有经济职能和对外交往职能,中美两国为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开展国家交流与合作,创设有利于本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开展战略与经济对话正体现了国家的经济职能和交往职能。②国家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中美两国出现争端,是由利益相悖引起的,而中美两国的密切交往,是由于存在共同的利益。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开展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有利于加强中美两国的分工与合作交流,促进两国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
(2)①作为主权国家一定要自觉履行义务,遵守中际法。②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③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④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⑤要始终不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⑥推动建立和谐世界可以从周边地区做起。周边地区是与我们的利益交融最深入的地区,也是我们可以更多发挥作用和影响的地区。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以自己的和谐发展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
(3)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中美关系必须面向未来,着眼长远。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中美关系中的许多问题,多源于误解和相互猜疑,建立对话机制将有利于加强彼此的沟通和了解。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双方能够站在战略高度,着眼长远发展。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即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中美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也有摩擦,只要双方能求同存异,一定能实现互利双赢。
第四篇: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青海玉树大地震
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青海玉树大地震
【时政背景】
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为做好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工作,中国国务院已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副总理回良玉任总指挥。回良玉一行于当晚8时左右进入地震震中结古镇,并立即进行灾民慰问活动,了解灾情,组织抗震救灾工作。
玉树灾区房屋结构类型主要有土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等,其中农村地区大部
分为土木结构房屋,城镇房屋土木结构占70%以上,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占20%左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约10%。地震造成大量房屋破坏,重灾区结古镇的土木、砖木结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或严重破坏,砖混结构房屋80%以上倒塌或严重损坏,框架结构房屋约20%倒塌或严重损坏,当地的教育、卫生、电力、通讯、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也受到严重破坏。
据地震专家联合调查,青海玉树地震受灾区面积估计达到2万多平方公里,重灾区面积估计达到4000多平方公里。
在4月16日上午召开的青海省抗震救灾紧急会议上,有关领导介绍说,截至目前,青海省民政部门已接收到各方捐款1.9292亿元,同时收到救灾物资价值已突破1000万元。
在青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4月17日下午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夏学平表示:截至4月17日上午10时,玉树地震遇难人数为1339人,失踪332人,受伤11849人,其中重伤1297人。其中,15000户民房倒塌,有十万灾民需要转移安置。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王汝鹏4月16日称,当日发现两个假冒中国红基会名义募捐的网站,其中一网站与其官网相似度极高,目前警方正在调查。
【政治知识链接】
1.从经济常识角度看:主要涉及市场经济的特征、市场经济的缺陷、国家的宏观调控、社会保障制度、财政的作用等知识。
2.从哲学常识看:主要涉及一切从实际出发、联系、矛盾、内外因、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
3.从政治常识看:主要涉及国家性质、职能、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等知识。
【政治创新演练】
一直有着“软黄金”之称的冬虫夏草(以下简称虫草)是很多投资者眼中的宠儿。行业人士预计,作为虫草主产地之一的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地震,会让这一名贵中药价格小
幅上涨。据此回答1—2题。
1.地震引发药价上涨主要是
A.增加了药品的价值B.改变了药品的供求
C.减少了药品的生产D.增加了药品的需求
2.地震引发药价上涨这体现了联系的A.普遍性B.客观性C.多样性D.条件下
3.为了帮助灾区人民,全国各地人民踊跃捐钱捐物。截至目前,青海省民政部门已接收到各方
捐款1.9292亿元,同时收到救灾物资价值已突破1000万元。青海省民政部门获得的捐款属于 A.社会保险基金B.社会救济基金C.社会优抚基金D.社会福利基金
4.青海省玉树县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立即号召全国人民积极援助受灾在群众。这体现了我党
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③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④坚持民主行政对人民负责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5.地震发生后,在中央指令下,1天内中国人民解放军共有1万兵力投入抗震救灾活动。这说明
A.我国军队是国家各项建设事业的坚强柱石
B.我国政府积极认真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C.我国军队积极履行保卫国家的防御职能
D.我国军委与人大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6.玉树自治州主要居住着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关于玉树民族区域自治州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州自治权由所有少数民族享有
B.自治州的自治权由州人大和政府行使
C.自治州是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最低级别
D.实行州级自治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在救灾过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界人士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抗震救灾,全力以赴;哪
怕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据此回答7—8题。
7.抗震救灾之所以要全力以赴是因为
A.认识世界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改造世界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8.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蕴含了哪些哲理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改造世界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以人为本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④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地震来了,英雄来了,无耻的骗子也来了,在广大国民踊跃投身抗震救灾工作中去的时候,一些
人却在利用钓鱼网站骗取社会各界的捐款,在国难当头发国难财。据此回答10—12题。
10.地震来了,英雄来了,无耻的骗子也来了,包含了什么样的哲理
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③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④矛盾双方对立统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广大踊跃投身抗震救灾工作中去的国民之所以被称为“英雄”是因为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②他们为社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④他们坚持了集体主义价值取向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2.一些人利用钓鱼网站骗取社会各界捐款,在国难当头发国难财。反映了当前社会上一部分人的①个人主义倾向②道德素质缺乏③价值观念扭曲④生活缺乏保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北京也发生了2级地震。一些人散播流言说“北京发生地震了,北京地区还将发生更大地震的”,引起市民极大恐慌。对此说法,北京市地震局迅速做出反应发布新闻说“近期北京地区不会发生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请广大市民保持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有关北京地区还将发生地震的说法,纯属谣言。”
⑴请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散布流言者的错误。
答案:
①在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每个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维护国家集体社会利益的义务。
②一些散布流言者,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地震发生且信息不明的情况下,散布流言,引起市民恐慌,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③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依法自觉维护社会集体利益,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
⑵北京市地震局的做法体现了政治常识的哪些知识?
答案:
①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
②体现了国家机关自觉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维护社会稳定。
③体现了国家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14.温家宝总理说:“我们的干部应站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身先士卒、带领群众做好工作。要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一切想着人民,一切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要全力组织恢复受损的基础设施,特别要抓紧通水、通电、通路,保证通信畅通,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 ⑴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我们的干部要一切想着人民,一切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 答案:
①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所以我们的干部要一切想着人民,一切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
②也是履行国家职能的客观要求。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积极履行职能,维护人民利益。③又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客观要求。对人民负责原则要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自觉维护人民利益,密切联系群众。
⑵温家宝总理的话蕴含了哪些历史唯物主义道理?
答案:
①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坚持奉献社会的人生价值观,在艰苦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③要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第五篇:2018高考文综政治十大热点预测及命题角度(一)
2018高考文综政治十大热点预测及命题角度
(一)离2018年高考还剩一周时间了,绝大多数学校的高三年级已经停课让同学们自己看书复习、消化。这七天需要做的事很多:一是回归教材,清晰学科知识体系尤其是主干知识、常考知识;二是整理平时月考、诊断考试、模拟考试,从中明晰如何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方法,使组织的答案更具有针对性、创新性;三是调整心态,保持良好情绪;四是调整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复习与休息时间,保证好睡眠;五是注意饮食卫生,以最好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去迎接高考。
为搞好2018年高考文综政治备考的最后工作,胡博老师帮助大家归纳总结,以便让考生这七天复习事半功倍。高考政治必须体现国家意志,通过“一点四面”,落实“一体四层四翼”,体现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从而强化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试题会围绕“转型升级、调整结构、解决民生、加强党建、依法行政、注重生态、呵护传统、维护和平、促进发展”选材,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设问角度,注重对考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查。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基本上是以热点(当年热点或长效热点)材料设置新情境考察考生运用科学理论、分析解决人们的重大关切。因而很有必要进一步理清、归纳已学习过的内容。
基于平时学习,本文认为2018年高考文综政治可能会涉及到十大热点问题,分别从热点概述、命题选材、设问角度、答题要点方面呈现给考生。本文适用于全国Ⅰ卷、Ⅱ卷、Ⅲ卷及自主命题省市高考备考考生所用。
一、改革开放40周年【热点概述】2018年时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年。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成为解放思想的先声。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40周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外交等在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国际地位和国际威信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改革,即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文化体制改革,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等。开放,即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段要求熟记)【命题选材】例1:40年来,我国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得益于不断地改革,这是我们改革开放40年来的宝贵经验,没有改革,就没有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就。十九大报告中改革成为高频词和关键词,共提及97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深化改革,把改革进行到底,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设问角度】(1)中国改革开放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一定成功的原因。(12分)(2)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说明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12分)(3)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并结合材料,探究我们如何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10分)
(4)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请结合材料,为庆祝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写两条宣传标语。标语要体现学科素养。(4分)【答题要点】(1)中国的改革开放,从社会存在出发,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社会基本规律(6分);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人民始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成功(6分)。(2)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只有通过改革,即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才能解决。(4分)②40年来,我们通过改革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不断完善了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从而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2分)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断遇到新情况,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我们的改革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国情做出新的改革和调整,不断解决新问题,回应新要求。(3分)③改革为了人民,改革更要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是依靠人民群众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的。(3分)
(3)立足人民群众的实践,不断创新(4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4分);把文化建设作为改革开放的战略任务,提高文化软实力(2分)。
(4)宣传标语:天道酬勤春华秋实四十载,天行有常应之以治中国梦。改革开放于今朝,美好生活在双手。顺应中国人民美好生活历史要求,契合各国人民和平生活时代潮流。(每条2分)【命题选材】例2: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30多年前,深圳曾创造了3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并渐成高速发展代名词。“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也开始走向全国。改革创新既是深圳特区的永恒主题,也是深圳实现新跨越的必由之路。特区成立后,深圳凭借毗邻香港、地处粤南的地缘优势,改革开放先行者的政策优势,聚合全国“闯家”的人才优势,发扬改革创新、敢闯敢试的精神,使一个边陲小镇迅速蜕变成一座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大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然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深圳开始遭遇“高位过坎”的困难: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着近2000万人口,可利用土地面积少之又少,空间、资源、环境局限的矛盾日益尖锐,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经济增长已难以为继。站在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吹响了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新跨越的冲锋号。在经济新常态下,深圳坚持创新驱动、质量引领,扎扎实实走内涵式、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不断深化标准、质量、品牌、信誉一体化建设,逐步实现了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设问角度】(1)结合材料,运用相关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以改革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深圳精神对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10分)(2)结合材料,运用相关哲学知识,说明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12分)
(3)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请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拟两条宣传用语。(4分)【答题要点】(1)①文化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4分)②深圳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具体表现,为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3分)③深圳精神彰显了城市的特色风貌,激发了人们改革创新的热情,促使人们敢闯敢试,共谋发展。(3分)(2)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4分)②深圳特区成立之初,立足地缘优势、政策优势、人才优势,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创造了“深圳速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高位过坎”的困难,主动实现由“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的转变,体现了对变化发展的实际的正确把握。(4分)③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遵循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发挥了主观能动性。(4分)(3)举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共圆梦想;全面深化改革,同行共筑中国梦;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筑辉煌,科学发展书华章;等等。(每点2分,共4分。符合设问要求即可)【命题选材】例3:材料一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决定的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下表为我国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大事记。2016年1月总书记指出,要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部署试点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2016年1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将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制定国家监察法。2017年11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在全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18年3月十三届全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家监察法、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产生国家监察委员会组成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