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综地理强化训练3
(二)农夫山泉是一家饮用水生产企业,其工厂布局在浙江千岛湖、吉林长白山、湖北丹江口、广东万绿湖、宝鸡太白山、新疆天山玛纳斯、四川峨眉山以及贵州武陵山等水源地附近。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农夫山泉生产企业选址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
B.原料
C.劳动力
D.政策
2.当前矿泉水企业竞争惨烈,为避免同质化,农夫山泉应该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不断研发新品种
B.发力高端饮用水市场 D.寻找新的优质水源地 C.压缩成本以降低价格
据央视新闻消息,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民间俗称“七环”)将于2018年6月底主路贯通,该线路环绕整个北京,连通承德、廊坊、固安、张家口、崇礼等13个节点城市,将推动京津冀地区高速公路形成新的格局。读图回答3—5题。
3.北京“七环”采用高速公路方式的主要原因是 A.连接的城市更多 B.通行效率高
C.建设成本低
D.地形条件优越
4.影响北京“七环”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地质条件
B.城市规模
C.城市分布
5.北京“七环”的全线通车将会使
A.沿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B.京津冀联系更加密切 C.区域经济差距加大
D.能源运输压力减小
下图为亚热带区域某河段示意图,已知在全年中,X月河面最宽,Y月河面最窄,图中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读图回答6—8题。
D.经济水平
6.下列关于乙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位季节变化小B.水能具备开发价值C.北岸坡度比南岸缓D.河流下切侵蚀强烈 7.与X月相比,Y月河流
A.沙洲面积减小直至消失
B.输沙量增多 C.出现结冰和凌汛现象
D.地下水补给比例大
8.若甲处有一家造纸厂在X月和Y月各有一次等量污水排放,导致乙段河水污染,则受污染最严重的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长白山的苔原带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为了与高纬度的苔原带相区别,长白山苔原带被命名为山地苔原带。长白山山地苔原植物与北极地区的亲缘物种保持着极大的相似性。下图为长白山北坡自然带分布图,矮曲林是指不能直立生长,树干斜生扭曲的森林。读图回答9—11题。
9.图中长白山山地苔原带为 A.甲
B.乙
C.丙
D.丁
10.图中长白山山地苔原带的生长环境为 A.温暖、湿润 B.寒湿、大风
C.微风、寒冷
D.干燥、大风
11.长白山山地苔原带与北极地区的亲缘物种保持着极大的相似性是因为 A.第四纪冰川的北进 B.长白山地形不断抬升 C.第四纪冰川的南迁 D.自然地理环境的长期演化
36.(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山药喜光,宜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生长。山西省中部山药产区一直沿用传统的农家品种和古老的山药栽培办法,在同一块地上连续种植5年左右,且无人进行品种提纯。近年来,山药价格不断走高,山西省重视山药品牌建设,不断鼓励山药龙头企业和种植合作社通过各种博览会、交易会、洽谈会等活动,拓展产品销路,提升山西省山药品牌效应。下图为山西山药产区分布图。
(1)分析山西省中部地区种植山药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2)试推断山西省中部山药产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8分)
(3)说明山西省重视山药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6分)
(4)山西省中部地区是我国传统的小米种植区,有人建议将小米种植区全部改种山药。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4分)
37.(22分)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斯里兰卡原来是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近年来森林面积已大为减少,森林覆盖率约30%。汉班托塔港位于斯里兰卡南部省汉班托塔区首府,被誉为“东方的十字路口”“印度洋的心脏”,地理位置非常优越。2017年12月9日,斯里兰卡政府正式启动中斯汉班托塔港合作项目,将汉班托塔港交给中国租用,租期99年。该项目是斯里兰卡史上首次由其他国家对整个港口地区进行投资和管理,也是中国参与建设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之一,将使斯里兰卡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港口物流中心。下图为汉班托塔港位置图。
(1)分析岛上M、N两条河流水文特征的异同。(8分)
(2)分析汉班托塔港地理位置的重要性。(6分)
(3)分析说明中斯合作建设汉班托塔港的意义。(8分)
43.(10分)[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浩瀚沙漠、苍茫戈壁、逶迤雪山、天山花海、丝路古道、民族风情……这些年来,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辽阔疆域、无限风光,新疆是个好地方”的旅游品牌形象2018年2月22日,2017—2018首届中国新疆冬春季旅游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国际影像节正式启动,影像节两大赛事“摄影作品大赛”“微视频大赛”作品征集同步启动。
列举新疆冬春季节适合举办的旅游活动,并说明新疆举办冬春季旅游国际影像节的意义。
44.(10分)[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规模生产以来,全球塑料生产有了快速增长。对消费者而言,塑料制品意味着方便和清洁;而对环境来说,塑料制品使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污染。塑料污染作为全球性难题,已经牵动各个国家的神经。2018年2月,联合国环境署正式公布2018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塑战速决”。
说明塑料污染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第二篇:文综地理
2011级文综试题
一、选择题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3题。
1.靠近水源、受水患影响最小的居民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居民点最容易发展成城镇
B.站在M山顶可以通视图中的所有居民点 C.图中河流干流从西北流向东南
D.由⑤居民点取近道攀登M山忽上忽下较耗体力 3.⑤居民点到M山顶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368 m B.488 m C.678 m D.708 m 快速公交系统,简称BRT,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共客运系统。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某BRT站台分时段乘客流量统计图”。读图,完成4~5题。4.该站台所在区域最有可能是
A.中心商务区 B.居民住宅区 C.工业区 D.行政区 5.BRT的开通
A.有利于加强城乡之间的交通联系
B.可以取代出租车,成为城市客运的主要方式 C.有利于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提高 D.可以促进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下面图1示意我国城市化与经济 发展水平关系演变路径,图2示意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象限。据此完成6~7题。6.我国属于图2中的 A.I型 B.II型 C.Ⅲ型 D.IV型
7.关于我国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65~2005年间,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 B.1975—2005年间,城市化进程慢于世界平均水平 C.1985~1995年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 D.1995~2005年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再一次出现了 产业转移新趋向。产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是我国东 部沿海地区面临的新形势,由此引发了我国部分地区出现 企业用工短缺现象,有人称此现象为“用工荒”。结合下图,完成8~9题。
8.如果图中a、b、c分别代表劳动力、原料、技术三个区位因素,则甲、乙、丙、丁四种产业类型中最容易出现“用工荒”的是
A.甲种产业类型 B.乙种产业类型 C.丙种产业类型 D.丁种产业类型
9.如果图中a、b、c分别代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则在甲、乙、丙、丁四国之间最可能发生产业转移的是 A.甲国—丁国 B.乙国—丁国 C.丙国一甲国 D.甲国一乙国
2011年12月23日,广州市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 270.19万人,预计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生活舒服”的指标。读“广东省部分地区人口分布表”和“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条形图”,完成10~11题。10.广州提出的“1 500万”被称为“临界点”,“1 500万”是指 A.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合理容量 C.环境承载力 D.土地承载力 11.针对广州市人口状况,今后应该 A.挖掘资源潜力,积极扩大生产规模 B.鼓励生育,解决老龄化问题
C.建立公平社会秩序,提高生活质量 D.接纳移民,弥补劳动力不足
36.生态安全与人类未来生存安全密切相关。陕西省处于我国东南湿润区与西北干旱区的过渡地带,生态比较脆弱,读图1和图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据图1描述陕西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图中A点的年降水量可能为 A.345 mm B.455 mm C.550 mm D.610 mm
(2)人们习惯上以北山和秦岭为界,将陕西划分成陕北、关中和陕南三大自然区域,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3)陕西省自1978年以来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从生态建设角度为陕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献计献策。
3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从自然方面评价①河流的航运价值。
(2)甲所在国家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简述其原因。
(3)①河流域最大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该环境问题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全球环境问题)(4)乙所在地区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其市场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丙处山脉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以一个地理要素为例分析即可)。
42.(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海道岛是日本第二大岛屿,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山地约占总面积的60%,人口密度约70人/平方千米。2012年初,西伯利亚高压异常强盛,北海道地区遭受极寒和暴风雪天气袭击,部分地区积雪厚度达4米多。下图为北海道冬季降雪量分布示意图。
(1)指出北海道岛冬季降雪量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此次暴风雪灾害对北海道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较小,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1—11 ADBACCDACBC
36.(1)南多北少(从南向北逐渐减少)D
(2)①黄土高原 ②暖温带 ③亚热带 ④半湿润区
⑤煤炭
(3)第一产业比重总体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第三产业比重
先升后降
(4)优化产业布局格局;以产业生态化为切人点,大力发展循环经
济;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在旅游业发
展中,注重发展低碳旅游;在山区注重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37.(1)河流径流量大;流量平稳;流域范围广,河流的航运价值较大。(2)分布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原因:地势平坦;气候较温和;海上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3)植被破坏 全球气候变暖(4)大牧场放牧业 欧洲
(5)使大西洋沿岸的气候类型呈狭长带状分布;对水汽有阻挡作用,使得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影响河流的流向和流速(如安第斯山西侧河流短小急促);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异明显。
42.(1)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多,东部少)。原因:位于冬季风的迎
风坡(西北季风从日本海带来丰富水汽,在山地受到抬升作用)而形
成大量降雪。
(2)北海道岛人口较少;日本经济发达,防灾减灾体系完善;及时开
展监测预报工作;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强。
第三篇:论述文强化训练
课时作业(一)[论述文一]
[时间:45分钟
分值: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艺创作与批评之间的最健康的关系状态应该是辩证的对立统一。文艺批评立足于文艺创作的基础之上,而文艺创作在文艺批评的指导下不断提升。如果过分对立,针尖对麦芒,冲突不断,无情鞭挞,对创作者和批评者都是伤害;如果过分统一,一团和气,没有了交锋与争鸣,文艺批评也就基本失去了它的作用和存在的意义。
创作与批评的健康互动,取决于文艺创作者的胸怀。在研讨会上,评论家们争先恐后地表达对被讨论作品的溢美之词,往往只在结束时,轻描淡写地提一两点微不足道、无关痛痒的缺憾,而且这种缺憾往往可以套用在任何一部作品之上,可谓放之四海皆准。倘若真有评论家尖锐地提出批评的话,作品作者往往会冷眼相对甚至当场争执反驳,更有甚者怒发冲冠、恶语中伤。这当然与整个社会文化氛围有关,可是更重要的是文艺创作者若不虚怀若谷,便会一叶障目。
对文艺批评,文艺创作者应该具有一颗真诚、宽容、大度之心,能真正听得进各种不同的见解和言论,同时也需要自我反省的勇气,越是意见相左的,越要琢磨其缘由。成功的途径之一,就是听取多方意见,综合判断执行。对于文艺批评,文艺创作者若能以大气风度笑纳回应,相信必定会推动其良性互动,从而实现文艺的真正繁荣。
创作与批评的健康互动,取决于文艺批评者的立场与素质。所谓立场,就是摆正文艺批评者与文艺创作者之间的位臵。很多批评家自认为是裁判,而创作者是运动员,常常摆出手握生杀大权、高人一等的姿态,甚至为了哗众取宠,对作品指手画脚,鸡蛋里挑骨头,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其实文艺批评者固然有着很大的发言权,但作品的最终评判还是广大读者,所以文艺批评者应把握严肃认真、与人为善的职业立场,认清文艺批评者是与作家、艺术家之间的平等对话,目标是为了共同探索真理;应尊重文艺家的劳动,因为尊重文艺家就是尊重自己、尊重自己所从事的文艺事业。同时,文艺批评者的素质也非常关键,这里的素质既包括了个人的艺术素养、足够的理论基础、敏锐的审美眼光、人文关怀的思考、精辟独立的见解,也包括了最重要的公信力与责任心。只有具备这样素质的文艺批评者才能引导读者进行有效的审美鉴赏,对文艺创作者的创作进行指导和引领,获得其信赖与尊重。
创作与批评的健康互动,除了对文艺创作者与文艺批评者的要求之外,探索一些有效推动文艺批评与创作健康互动的模式和机制也十分重要。当下文艺作品面对的是市场,文艺创作者必然会忧虑批判性的文艺批评对其作品销路的影响,所以脱离现实地对作品进行抨击式的文艺批评显然是难以为创作者所接纳、赢得创作者真正欢迎的。而虚伪的“赞美式”“拔高式”或者“无关痛痒式”的文艺批评,又必然会失信于读者,最终丧失读者,使文艺批评名存实亡。
其实,文艺批评可以尝试分为两个时段,采用两种不同模式进行——即在作品创作完成尚未面世之前,组织专业批评家进行文艺批评,此时的批评应以建设性的批评意见为主,帮助作者修改完善作品;在作品正式面世之后,应通过正面积极的文艺评论引导读者欣赏和体味。
(刘祎呐《文艺批评何必指手画脚》,选自《光明日报》2011年2月21日)1.下列关于“创作与批评的健康互动”因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文艺创作者对评论家们就他们作品所表达的溢美之词或尖锐言论要能认真听取、虚怀若谷,具有一颗真诚、宽容、大度之心。
B.文艺批评者应把握严肃认真、与人为善的职业立场,同时还应具有艺术素养、理论基础、审美眼光等相关文艺批评方面的高素质。
C.摒除虚伪的“赞美式”“拔高式”或者“无关痛痒式”的文艺批评,探索一些有效推动文艺批评与创作健康互动的模式和机制。
D.专业批评家在作者作品创作完成尚未面世之前帮助作者修改完善作品;在作品面世之后,从正面帮助读者欣赏和体味作品。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文艺批评立足于文艺创作的基础之上,而文艺创作在文艺批评的指导下不断提升,这样才是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之间最为健康的关系。
B.文艺创作者对文艺批评者的各种不同的见解和言论,要有自我反省的勇气,听取多方意见,从而推动文艺创作和批评的良性互动。
C.文艺批评者只要具备了一个真正批评者的素质,就会对文艺创作者的创作进行指导和引领,从而获得他们的信赖与尊重。
D.文艺批评者对作品进行脱离现实的文艺批评很难让创作者所接纳,因为文艺创作者担忧这种文艺批评会影响到他们作品的销路。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A.文艺批评只有在辩证的对立统一这种健康关系中,才能发挥它的真正作用,也只有这样关系才能实现文艺的真正繁荣。
B.文艺批评者虽然对作品具有很大的发言权,但还应把握好正确的立场,认清关系和目标,因为作品的最终批评者还是广大读者。
C.对文学作品没有实质性交锋和争鸣,一团和气的批评,最终必然会失信于读者,丧失读者,使文艺批评名存实亡。
D.文艺批评者采用两个时段、两种模式对文学创作进行批评,可以扭转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使文学创作和批评健康互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国众多历史性城市的文化遗产资源极为丰富,既蕴含了城市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体现了城市对中华文明所作出的贡献。世界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任何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文化遗产体现着城市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是城市生命历程的根基。城市发展和演变的过程,点点滴滴地都记录在每一座城市的记忆中,每一处名人故居、官府宅第、寺庙宫观、亭台楼阁、雕塑石刻、造像壁画和墓、碑、塔、坊、井、桥等文化遗存以及其背后大量的史实和文献,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社会和文化信息。更重要的是,在城市中保留下来的传统文化使这种记忆变得更为真实,通过城市风貌、民族风情、市民习俗等,我们可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历史的积淀。因此,一座历史性城市的文化遗产保护要远比一组古代建筑群或一处古代文化遗址的保护复杂得多,同时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影响也更加明显。
文化遗产是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所谓托物寄情、托物寄史,从河流山脉、地形地貌、树林草地,到历史街道、文物古迹、传统民居,再到传统技能、风俗习惯、文化情操等等,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城市记忆的有力物证。其中,众多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往往是一座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这些文化遗产存留在城市的空间中,融合在人们的生活里,对城市的风貌、人们的行为起着无法替代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每一座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城市,总是在城市规划及建设中,千方百计地设法保留那些构成历史文脉的重要遗存,让这些历史坐标点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得到彰显。
城市文化遗产不但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而且是城市文明的现实载体。一座古代城市的营建,包括宫殿、衙署、里坊、道路和水系等,是一个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完整的科学体系。特别是城市中留存至今成片的历史街区和数量众多的传统民居,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是先人活动的遗存,又是今人生活的空间,它们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居民的思想、智慧、生活气息,它们夜以继日地诉说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让人们不但可以了解许多令人难忘的城市故事,而且可以清晰地看到城市生动的成长过程。这些文化遗产是市民世世代代的创造和积累,积淀着他们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杰出贡献。它们给予我们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并启发我们的智慧以开拓未来。它们是先人对后人的恩赐,我们必须感谢它,善待它,呵护它。但是,在经历了大规模“旧城改造”后的今天,人们切实感到城市留存下来的历史街区已经不多,甚至导致城市历史信息难以全面感知。为此,在历史性城市的保护上,不但要强调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而且要维护生活的延续性。
(摘编自单霁翔《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城市建设》)4.下列关于“城市文化遗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城市文化遗产体现着城市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记录着城市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是城市生命历程的根基。
B.体现着城市传统文化的城市文化遗产,使人们更为真实地记忆城市,通过城市风貌、民族风情、市民习俗等,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城市历史的积淀。C.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文化遗产体现着一座城市的特色和文化价值,它对城市的风貌、人们的行为起着无法替代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D.城市文化遗产是市民世世代代的创造和积累,积淀着他们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杰出贡献。它们给予我们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并启发我们的智慧以开拓未来。
5.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相对于一组古代建筑群或一处文化遗址的保护,一座历史性城市的文化遗产保护要复杂得多,因而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影响也更加明显。
B.有关城市的河流山脉、地形地貌、树林草地和历史街道、文物古迹、传统民居,以及传统技能、风俗习惯、文化情操等文化遗产,可以加深人们对于这个城市的记忆。
C.一座古代城市的营建是一个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完整的科学体系,通过这些城市文化遗产,我们就可以研究城市发展的历史和推知城市文明的现实状况。
D.城市文明凝聚着城市居民的思想、智慧、生活气息,诉说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让人们不但可以了解许多令人难忘的城市故事,而且可以清晰地看到城市生动的成长过程。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A.我国众多历史性城市的文化遗产资源极为丰富,它蕴含了城市文化的深厚底蕴,感谢、善待、呵护这些文化遗产资源,也是在保护我们的中华文明。
B.一个城市只有在建设中努力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并让这些历史坐标点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得到彰显,才有资格入选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城市。
C.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留存的历史街区和传统民居,因此保护文化遗产,就要千方百计地设法保留这些构成历史文脉的重要遗存。
D.在城市现代化的“旧城改造”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维护生活的延续性,这样才能全面感知城市的历史信息。
课时作业(二)[论述文二]
[时间:45分钟
分值: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节奏是音乐、舞蹈和歌唱这些最原始也最普遍的三位一体的艺术所同具的一个要素。节奏不仅见于艺术作品,也见于人的生理活动。人体中呼吸、循环、运动等器官本身的自然的有规律的起伏流转就是节奏。人用他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去应付审美对象时,如果对象所表现的节奏符合生理的自然节奏,人就感到和谐和愉快,否则就感到“拗”或“失调”,就不愉快。例如听京戏或鼓书,如果演奏艺术高超,像过去的杨小楼和刘宝全那样,我们便觉得每个字音和每一拍的长短高低快慢都恰到好处,有“流转如弹丸”之妙。如果某句落掉一拍,或某板偏高或偏低,我们全身筋肉就仿佛突然受到一种不愉快的震撼,这就叫做节奏感。为了跟上节奏,我们常用手脚去“打板”,其实全身筋肉都在“打板”。这里还有心理上的“预期”作用。节奏总有一种习惯的模式。听到上一板,我们就“预期”下一板的长短高低快慢如何,如果下一板果然符合预期,美感便加强,否则美感就遭到破坏。在这种美或不美的节奏感里,你能说它是纯粹主观的或纯粹客观的吗?或者说它纯粹是心理的或纯粹是生理的吗?
节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和生理的统一,它是内心生活(思想和情趣)的传达媒介。艺术家把应表现的思想和情趣表现在音调和节奏里,听众就从这音调节奏中体验或感染到那种思想和情趣,从而引起同情和共鸣。
举具体事例来说,试比较分析一下这两段诗: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李白《蜀道难》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韩愈《听颖师弹琴》
李诗突兀沉雄,使人得到崇高风格中的惊惧感觉,节奏比较慢,起伏不平。韩诗变化多姿,妙肖琴音由缠绵细腻,突然转到高昂开阔,反复荡漾,接着的两句就上升的艰险和下降的突兀作了强烈的对比。音调节奏恰恰传出琴音本身的变化。正确的朗诵须使音调节奏暗示出意象和情趣的变化发展,这就必然要引起呼吸、循环、发音等器官乃至全身筋肉的活动。你能离开这些复杂的生理活动而谈欣赏音调节奏的美感吗?你能离开这种具体的美感而抽象地谈美的本质吗?
节奏主要见于声音,但也不限于声音,形体长短、大小、粗细相错综,颜色深浅、浓淡和不同调质相错综,也都可以见出规律和节奏。建筑也有它所特有的节奏,所以过去美学家们把建筑比作“冻结的或凝固的音乐”。一部文艺作品在布局上要有“起承转合”的节奏。我读姚雪垠的《李自成》,特别欣赏他在戎马仓皇的紧张局面之中穿插些明末宫廷生活之类安逸闲散的配搭,既见出反衬,也见出起伏的节奏,否则便会平板单调。我们有些音乐和文学方面的作品往往一味高昂紧张,就有缺乏节奏感的毛病。“张而不弛,吾不为也!”
(节选自朱光潜《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1.下列关于“节奏”的表述,不符合题意的一项是(3分)()A.音乐、舞蹈和歌唱,这些最原始、最普遍的三位一体的艺术不能缺少的一个要素是节奏。
B.节奏可以是呼吸、循环、运动等人体器官符合生理自然规律的起伏流转。C.当我们面对审美对象时,审美对象表现的节奏必须符合我们的生理自然节奏。D.引起听众同情共鸣的艺术,艺术家一定会把应表现的思想和情趣表现在音调和节奏里。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欣赏高超的艺术表演,当觉得每个字音和每拍的长短高低快慢都恰到好处时,这说明我们进入到一种美的节奏感里。
B.欣赏艺术表演,当全身筋肉仿佛突然受到一种不愉快的震撼时,这说明我们的筋肉打板时没有跟上节奏。
C.《蜀道难》的节奏较慢且起伏不平,李白在突兀沉雄的气象中让人得到崇高风格中的惊惧感觉。
D.《听颖师弹琴》变化多姿,妙肖琴音,是因为诗的音调节奏传达了琴音本身的变化。3.根据原文内容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运用正确的音调、节奏传达出作品的意象情趣及变化发展,这样的朗读一定很有美感。
B.节奏见于多种艺术形式中,因为无论是声音、形状、色彩抑或语言文字,都有自己的起伏流转。
C.“张而不弛,吾不为也”,作者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说明特别高昂、紧张的音乐文学作品,我们一般人是到不了这种境界的。
D.节奏感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既是生理的又是心理的;第三段结句的两个反问,说明了节奏美感的特性。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谈运河就不能不谈到扬州,谈扬州就不能不谈到瘦西湖。当年决定让运河在这里分道入城的那个人或许只是默默无闻之辈,但他无意中却作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那么密集的拱桥和亭阁,那么精致的园林,那么多浓得化不开的人文历史。平山堂前唱曲的欧阳修,曲栏歌院纵酒的杜牧,画风惊世、影响身后几个世纪的石涛,虹桥修禊、组织七千多人写同题诗的王渔洋、卢见曾,还有断定天下三分明月二分在扬州的徐凝。也难怪扬州人对自己城市的感情总是那么一往情深。光凭禹时天下九州就有广陵,而杭州直到隋初还不过是一个小渔村这一点,跟西湖叫叫板,又算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现在的人很难想象历史上的扬州富奢繁华到什么程度,但可以很负责地说,像前人“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这些诗句,根本算不上有什么夸张,甚至完全是可以作为纪实文学来看待的。《扬州画坊录》里记载的那两个荒谬故事:“有欲以万金一时费去者,门下客以金尽买金箔,载至金山塔上,向风扬之,顷刻而散。”“又有以三千金尽买苏州不倒翁,流于水中,波为之塞。”虽说富人烧钱玩儿的事现也偶尔见诸报端,但和扬州历史上的大腕一比,无论方式及豪奢程度,恐怕都要相形见绌。大运河在那里有点像是一条飞速运转的印钞机的输送带,把这座幸运的、得天独厚的城市宠得有些忘乎所以。
五亭桥是瘦西湖的标志和点睛之笔,这和西湖上许仙、白娘子的断桥刚好又堪一比。当地旅游手册以其形状颇似莲花绽放,故又给它起了个叫莲花桥的俗名。有论者认为建筑风格上可能受到北海五龙亭的影响,因为北海的烟波浩渺,匠心别运,将五亭群聚于一桥,从而形成现在这样玲珑的格局。由十五个不同的卷洞组成的桥身雄壮威猛,那上面每天徜徉着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但如果对他们说设计者当初的原意并非美学所需而是为了泄洪方便的话,相信对不少人的游兴都是一个打击。运河打在扬州身上的烙印总是这样深刻而醒目,哪怕是湖畔的一根柳条、半截残碑、三分曲栏、几处苔痕,都暗结着浓重的历史与沧桑。甚至在眼下湖面仿古龙舟上船女那清澈无邪的黑瞳里,如果你凝神注目,仿佛也能看到火焰将熄时那动人的余烬——这通常通过自信和落落大方的眼神表现出来。
(柯平《纸上运河·瘦西湖》)4.下列作为文中画线部分的证据,错误的一项是(3分)()A.那么密集的拱桥和亭阁,那么精致的园林,如五亭桥等。B.平山堂前唱曲的宋人欧阳修,曲栏歌院纵酒的唐人杜牧。C.曾组织过七千多文人雅士共写同题诗的王渔洋、卢见曾。D.扬州又叫广陵,禹时分天下为九州,扬州就是九州之一。5.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虹桥修禊、画风惊世、影响身后几个世纪的石涛,也曾和扬州的其他人文历史一样,使扬州人对自己的城市一往情深。
B.“金山塔上扬金箔,流水波中不倒翁”,出自《扬州画坊录》,作者认为都是荒谬的故事,所以都不能当成纪实文学来看待。
C.作为瘦西湖的标志和点睛之笔的五亭桥用来泄洪的十五个卷洞,形状颇似莲花绽放,所以当地人又叫五亭桥为莲花桥。
D.现在你如果去扬州坐仿古龙舟,看到船女那自信和落落大方的眼神,那都是运河在扬州人身上留下的美好影响。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A.瘦西湖对扬州很重要,扬州对运河也很重要,但作者在谈及瘦西湖和扬州时,总是免不了要和西湖和杭州作对比。
B.作者把大运河比作一条飞速运转的印钞机的输送带,其目的是想说大运河使得历史上的扬州富奢繁华到极高的程度。
C.作者认为五亭桥的设计者当初在设计的时候,只有实用主义的理念,没有美学意识,并且受了北海五龙亭建筑风格的影响。
D.瘦西湖虽然没有西湖和北海那么浩大,但由于玲珑精美的五亭桥,以及湖上景物所蕴含的历史与沧桑,在全国仍有很大的吸引力。
参 考 答 案
课时作业(一)[论述文一] 1.D [解析] D项混淆概念。D项是说文艺批评可以尝试的两个阶段,不是针对题干的信息。
2.C [解析] C项错解关系。文中说的是“只有„„才”,是必要条件,而“只要„„就”是充分条件。
3.D [解析] D项无中生有。文中没有表述这样的信息。4.C [解析] 城市文化遗产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两个方面。
5.C [解析] A项强加因果,“文化遗产保护要复杂得多”与“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影响„„明显”没有因果关系。B项“河流山脉、地形地貌、树林草地和历史街道、文物古迹、传统民居,以及传统技能、风俗习惯、文化情操等”其中包含文化遗产,但不等同于文化遗产。D项偷换概念,“城市文明”应为“历史街区和传统民居”。
6.B [解析] 错误有两个方面:一是不光是在“建设”中,还要在“规划”中;二是原文说“千方百计地设法保留那些构成历史文脉的重要遗存”,并不是“历史文化遗产”。
课时作业(二)[论述文二] 1.C [解析] “必须符合我们的生理自然节奏”错。
2.B [解析] “打板时没有跟上节奏”错,原文是“如果某句落掉一拍,或某板偏高或偏低”,这说明不高明的表演的节奏同我们的心理“预期”之间产生了偏差。3.C [解析] “特别高昂、紧张的音乐文学作品,我们一般人是到不了这种境界的”错,引用这句话是为了强调高明的艺术家是不会创造缺乏节奏感的作品的。
4.A [解析] 画线句子说的是“人文历史”,其后为证据。A项位于其前,说的是建筑景观。
5.D [解析] A项中的“虹桥修禊”说的是王渔洋、卢见曾,不是石涛。B项中的“荒谬”错,原文说的是历史上扬州富翁的烧钱做法很荒谬,但事情是真实的。C项中的颇似莲花绽放的形状,在原文中指的是五亭桥的形状,而不是卷洞的形状。
6.C [解析] C项中的“没有美学意识”说法错误,“且受了北海五龙亭建筑风格的影响”不是作者观点而是其他论者的观点,作者只是引用。
第四篇:2017年高三文综地理经验总结
2017年高三文综地理经验总结
非常感谢领导给我这次与大家交流的机会,我代表五中地理备课组把2017年复习备考的一些做法在此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一、集体备课,统筹安排,树立全局意识。
五中地理教学在今年高考中取得大家认可的成绩,是地理组全体老师智慧的结晶,凝结了每个老师辛勤的汗水。在16年暑假期间,我们就对17年的地理复习有了一个统筹安排,根据这届学生高二地理学习的实际情况,详细制订了每一个知识版块的学习安排。一测前认真梳理教材,构建学生地理知识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本着为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态度,给他们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只有对每个学生不放弃,才有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不抛弃。我们通过每周一次的面批面改作业,动态地掌握他们在地理学习中的实际困难。为了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学有所获,在课堂提问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如识记性知识做到人人过关,必须掌握;而理解性的知识给中等层面的学生解决;拓展拔高题让成绩优异者解决。
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掌握知识的满足感,重点帮助一些学生突破地理学习中的障碍,尤其重视学困生学习难点的突破。如地球的运动这一单元,向来是历届学生的薄弱环节,有的甚至对学习这部分知识有一种畏惧心理,除课堂之外利用自习课把学生叫到教室外面,主动找他们进行面对面的补习,为他们量身定做习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把难点化解开来让他们掌握,然后让他们回过头来自己设计练习题,相互交换使用,互相弥补各自不足,提高了他们对知识的融合使用能力。在大面积提升课堂效率的基础上,扎实推进节节过关,为第一轮复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轮复习时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反映出的不足,查漏补缺,对重点学生做重点突破。对于有的优等生来说,经历过第一轮的复习后,随着专题练习的增多和文科综合性的加强,有些学生会松懈对书本知识的复习巩固,单靠做题来提升得分空间,这时我们就有目的的在找他面改作业的时候把他作业中出错的地方落实到书本上的具体章节,让他认识到课本上的内容还是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再者就是让这部分学生发挥小老师的作用,经常到讲台上给同学们讲解出错率较高的题,通过这种形式让他对思维量大的难题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对有的中等生来说,要想快速提升成绩,我们要求这部分学生除了跟上平常的训练外,把以前的错题集中在一个大段的时间内集中看,就能发现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和出错的原因了,把错题再重新做一遍,弥补知识漏洞。对于学困生来讲,他们最后的压力和焦躁并不比其他同学少,有时更甚。一方面多鼓励和疏导,比如说:“慢做会的求全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也不浪费,舍弃全不会。”另一方面要一如既往地帮助他们,耐心讲解,始终不舍不弃,所以他们一直保持着高涨的学习热情,才会有高考时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根据备考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及根据此次试题的分析,高三地理备课组做的较好的地方有一下几点:
1、对知识点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在一轮复习过程中,备课组结合课标和高考考点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了全面认真的复习,夯实基础,确保不留知识的死角。
2、大胆取舍,重点突破,二轮专题复习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对考点和学生特点的分析,对专题进行重新组合,有目的的进行复习。另一方面打破按照高考资料顺序复习的常规,按照题目类型进行分类训练,提升学生的答题技巧。
3、提高训练强度,成绩的提高必须有训练量的保证。在避免题海战术的同时,备课组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挑选优质资料和试卷,组织学生进行大量高效的训练,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及时总结归纳,在复习过程中,不仅引导学生进行了知识点的总结,同时备课组成员也对典型的例题和答题思路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形成了相关材料,帮助老师和学生备考。备课组一年的辛苦换来了今天的成绩,在欣喜之余我们也清楚的认识到了在 备考过程中的不足,进过反思,在今后的教学及备考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加强对课标和考纲的学习,盲目备考会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降低复习效率,因此需要备课教师提高对课标和考纲的重视程度,利用课标和考纲指导教学和备 课,做的有方向,有重点。
2、强化基础知识,由于学生的特殊情况,在教学和备考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为学生后续成绩 的提升提供保障。
3、重点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根据近几年高考文综试卷,尤其是地理试卷的分析,读图能力的考察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及早着手,有意识的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为高考复习打好基础。
4、加强学 生知识迁移及灵活运用的能力。近两年来的高考地理试题越来越接近生活化,重点考察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迁移转化能力及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在平时教学和备考过程中,要重点引导学生对知识之间联系的理解,同时加大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反馈和回顾,在复习过程中应该避免一味的前进,在一个时间段后应该有意识的进行回顾,同时与学生交流,分析试卷,清楚复习的效果,为进一步的复习提供必要的依据。高考分析总结,更多的总结的是经验与方法,以便能够为接下来的备考复习工作提供有利的指导和帮助。就文综而言,强调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强化系统的训练,增强知识间的联系与转化,最后能够学以致用是教学及备考的重点与核心。而具体的措施可以因人而异。以上是我对 2017年高考文科综合的分析与总结,由于水平有限,经验不足,分析和阐述有不到之处,还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2017 年9月27 日
第五篇:2014年文综新课标I卷地理
2014年文综课标卷Ⅰ地理部分
太阳能光热电站(图 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 1-3 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经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 P,则
A.春、秋分日 P=0B.夏至日 P>0C.全年日 P<1D.冬至日 P>1 20 世纪 50 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 2所示。读图 2,完成 4-6 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B.聚落C.耕地D.地形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
6.50 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 1 数据为实验地以 2009 年为基数,2014文综新课标Ⅰ地理部分总
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图 3 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 3,完成 10-11 题。
10.图 4 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1.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 年B.1930-1950 年C.1950-1970 年D.1970-1990 年
36.(24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 6 所示区域海拔在 4500 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 8级)日数 157 天,且多集中在 10 月至次年 4 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
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 20-30 厘米高度范围内。2014文综新课标Ⅰ地理部分总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 分)
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2分)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2分)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分)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5 分)
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2分)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3分)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 分)
(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2分)侵蚀路基(和路肩);(2分)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2分)影响运行列车安全。(1分)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6 分)
(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2分)(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2分)设置石(草)方格沙障。(2分)
(若所提措施不符合当地实际,如植树造林,不得分)
37.(22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于在沿海和
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
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臵见图 7,初期开采的矿石送往乙地加
工,2013 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了磷酸盐
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为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
心的优势条件。(8分)
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
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2分)磷酸盐矿品味高,储量大,易开采;(2分)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2分)资金雄厚。(2分)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8分)
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3分)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3分)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2分)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6分)
赞同: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3分)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3分)(共6 分)
反对: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易沙漠化);(3分)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3分)(共6 分)
(所述理由支持所述立场,否则不得分)
42.(10分)旅游地理
今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
游”悄然兴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
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有3位旅游者结伴
2014文综新课标Ⅰ地理部分总
拟于4月下旬自驾前往图8所示区域(湖面高程3196米),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
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海拔较高(3000米以上),氧气含量偏低,需带氧气袋(瓶)、抗缺氧药品等;(2分)气压偏低,水的沸点低,需带高压锅等;(2分)空气较稀薄,太阳辐射强,需带防晒物品;(2分)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需备防寒衣物;(2分)此时该区域多大风,需备防风帐篷等。(2分)
43.(10 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 9 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 年 4 月 20 日,这里发生了 7.0 级强烈地震,2013 年 4 月 21 日夜至 24 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2分)山高、坡陡、谷深,(2分)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坍、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3分)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3分)
44.(10分)环境保护
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图10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2分)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2分)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臵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答对1项措施得2分,答对其中3项措施即可得6分)
2014文综新课标Ⅰ地理部分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