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报道摄影的题材、体裁和分类
章节名称 第二章 报道摄影的题材、体裁和分类 授课方式 教学时数
课堂讲授(√):实践课(√)32 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报道摄影的题材选择,掌握突发新闻、预发新闻的报道,掌握特写照片的报道,掌握人物报道和人物肖像报道、了解体育新闻报道的要点,了解摄影插图的报道方法,掌握专题图片报道,了解纪实摄影的重要性及其题材选择、拍摄方法。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突发新闻事件的快速报道、专题图片报道。
难点:纪实摄影与专题图片报道的关系与区分。教学内容 与设计 内容:
2.1报道摄影题材的选择:
一,新华社——汤姆森培训中心的资深编辑皮特.伍德列出的20项可以报道的内容(可作参考):1,具有传奇色彩的人;2,和每个人有关的;3,地方性的、独一无二的;4,与钱又关的;5,犯罪;6,性;7,矛盾与冲突;8,宗教;9,灾难与悲剧;10,幽默;11,秘密;12,健康;13,科学;14,娱乐;15,著名人物;16,气候;17,饮食文化;18,失败的人;19,具有刺激性的事;20,少数人关心的事。二,新华社——汤姆森培训中心的资深记者鲍伯.希特契科克的报道题材选择。
三,选择题材时应注意的事项:1,没有形像性、不适合作报道摄影的。2,没有社会意义的。3,对宗教和性的报道在中国不适合国情。4,专题图片报道适合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4,关注人与环境的命运,站在历史的高度,在事件中写人与背景,从具体的人和事出发。
四,中国报道摄影题材有待扩展:1,变化中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人的生存状态。2,经济飞速发展中新兴行业的创建、发展、壮大。3,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喜与忧。2.2突发新闻的报道:
一,什么是突发新闻?报道突发新闻的目的:不是满足好奇心,而是社会责任。突发新闻的切入角。突发新闻报道的链条:获取信息——进入现场——采访拍摄——图文传输。
二,如何获取信息:我国媒体记者一般有几种渠道:1,热线报料,新京报的报料最高奖可拿一万元;2,个人广泛的社会关系,尤其与110、120、119等报警机构的关系;3,从较快媒体获取信息,如电台、网络。美国的媒体可以监听警察局的无线电通话频道,随时可以获取最快的信息,如上世纪30、40年代纽约的维吉。中国的法律不允许。
(新华社摄影部主任徐祖根介绍该部对突发新闻“严防死守”五道防线。
1,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专职摄影记者,总社也有预备队。
2,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文字记者,配发小型数码相机,进行技术培训。其数量远大于摄影记者。3,新华社签约摄影师,从2003年到现在已有3000余名,大多为地方媒体的摄影记者。4,与国外通讯社建立图片交换关系,利用他们的记者网和图片库。5,截取电视画面,万不得已之策。
三,进入现场:不是所有突发新闻都对记者开放,因此能否快速进入现场成为一名摄影记者能力、人格魅力的表现。一般有几种方法可以借鉴: 1,对现场级别最高的官员晓以利害关系。
2,得到相关人士帮助,这些人的利益与事件或有关、或无关,但出于正义感,他们希望记者能报道事件的真相。
3,随机应变,混入现场。4,间接报道。
四,采访拍摄:现场要冷静,规避危险,避免出错。
1,对新闻价值的正确判断:地方性新闻、全国性新闻还是国际性新闻?
2,现场混乱不允许过多考虑,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先拍下来再说,不漏掉信息,然后再选取精彩瞬间,人物情绪高潮等等。
3,不能光拍不采访,不要依靠文字记者,也许现场没有文字记者,都靠你自己。采访时要注意搞清最重要的三点:a,人员伤亡情况;b,事件发生的原因;c,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五,保护好存储卡,最快速度传回编辑部: 1,为什么要保护好存储卡?地方官员的缺德招。
2,快是新闻的生命,迅速传回图片不是你想象的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尤其在外地。2.3预发新闻的报道
一,事先知道时间、地点、内容和采访对象的新闻事件。包括重大活动、重要会议、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企业做出的对社会有影响的工作、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内容。预发新闻可以提前做好采访拍摄计划。不同级别的媒体对预发新闻价值的认定是不同的,因此投入的报道力量和报道力度大小也有差别。二,重大活动:
1,政治与经济方面:包括重点工程的开工、竣工、实施,大到如青藏铁路、神7问天,中到粤海铁路开通、文昌航天城的建设,小到海甸溪北岸改造、博爱路旧城修旧如旧等。
2,文化、体育活动:包括重大的文化、体育活动,大的如奥运会、全运会等,百花奖、飞天奖、金鸡奖颁奖仪式,中的如海南岛欢乐节、三亚世界小姐评选、环岛自行车比赛等。
3,采访拍摄的实施:A,根据媒体的报道计划派出人数不等的摄影记者。B,根据现场的地形将摄影记者分派在内场、外场或周边并安排拍摄内容。C,要抓住典型环境中的典型画面,从大场面到人的特写。D,要考虑版面上组照的需求,拍摄不同视角、视觉、画幅的照片。
二,重要会议: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等的会议以及跨国家、地区的会议。
1,拍摄会议注意领导照片,比如党代会常委的合影,跨国会议中国领导人与国外领导人位置的掌握。2,在会议上抓新闻点,如几年前全国人代会上有代表举手投反对票,这是民主表现,也是重要的新闻点。3,在会议上采访拍摄重要人物,许多重要人物平时难采访,会议上有了机会可以做配图片的专访。三,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企业做出的对社会有影响的工作:报道政府部门的工作情况似乎成为各地党报的一项任务,随着新闻改革,人们已知道新闻和宣传的区别,尤其是都市报的崛起,使新闻更加纯粹。但是如果政府和社会的其它单位做出了对社会、对群众有影响的工作,也是值得报道的。如国家对农民的免税政策,地方政府为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提高所做的一些实质性工作,企业为公共和公益事业建设做出的具体的贡献等。
这类题材的拍摄没有特别要求,根据不同情况掌握。
四,日常生活:街头巷尾、邻里之间、奇闻轶事、怪异现象等。
1,这类题材采访拍摄要靠摄影记者平时的关系网,信息分布范围广,如没有关系网便得不到线索。与突发新闻不同的是它的新闻价值靠记者去挖掘,从平常有些意思的小事中挖掘出有社会典型意义的新闻。《新民晚报》几十年的经验。
2,要勤于“扫街”,这是摄影记者的基本功,从街头巷尾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3,对奇闻轶事、怪异现象要从科学角度解疑(当然要请专家),不要夸大事实,误导群众。2.4特写报道
特写照片——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表现,反映一种社会变化、社会发展趋势的照片;特写照片更多的是靠摄影记者的发现,靠的是摄影记者对环境、人物及社会背景的把握。
一,特写照片的特征:1,没有明确的时间指向,不要求实效性;2,可欣赏性、趣味性,有人情味、有内涵;3,不单单是简单记录,重视表现。
二,特写照片的拍摄题材:没有固定范围,哪里都有可能拍摄到,关键看摄影记者的“眼力”。《美国新闻摄影教程》中的17种范围,可供参考。
1,去一些唐人街或意大利区这样富有特色的街区,或是去城里的老街区,在那些地方,人们喜欢走上街头四处转悠。
2,选择一些你喜欢的图片书作为启发灵感的参考,以发现非常适合作为拍摄对象的地方或人物。
3,查一下日历,看是否有一些特别的节日即将来临。
4,从一些像市政厅屋顶、游泳池水下、或蹦蹦床下这样独特的视角拍摄。5,搜集一些个人或机构发动的事件或活动的新闻。6,通过你的线人了解到有意思的拍摄题材。7,看看人们的消费热点,从中找到拍摄题材。
8,查阅事件日历,上面会记录有从科技博览会到同性恋大游行等各种事情。9,从垃圾短信和垃圾邮件中发现可以利用的信息。
10,了解国内发生的事情或流行趋势,如果摇摆舞在纽约和旧金山很盛行,那么在你的城市也盛行吗? 11,到一条你以前从未去过的新街走一走。
12,选择一个词汇,例如“爱”来作为拍摄主题,然后去寻找,其它的词汇也不妨试一试。
13,“第一”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不妨去拍一下开学的第一天,游泳课上的第一次跳水,或生物课上的第一青蛙解剖。
14,选择一些动人的风景,风景是非常迷人的。
15,挖掘一些危险职业,如高空走钢丝、试飞员、训狮员。你还应关注那些即便不危险却不平凡的职业,例如品茶师或旗杆刷漆匠等。
16,研究一些职业学校的学生,例如殡葬学校、理发学校、喜剧学校。17,通过一些像轮廓、图案或阴影这样形式感很强的照片来简化世界。三,特写照片的拍摄方法:
1,坚持抓拍、偷拍、抢拍(注意法律问题)。
2,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或焦段,从鱼眼、超广角到500、600的长焦,不同焦距可以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2.5人物报道和人物肖像
这里所指人物报道不是成组照片对人物故事性的报道,一般是单幅照片配合文字对人物的报道。这种报道分三种类型,一是现场新闻人物,二是环境人物,二是人物肖像。
一,现场新闻人物重要人物处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比如游行、集会、竞选、重大活动上新闻人物的出现。应注意的是要侧重对新闻人物的突出报道,而不是对人物处在的环境如游行、集会、竞选等活动的报道。现场新闻人物报道时要注意闪光灯的使用,要掌握好反射技术(散光片散射或利用白色顶棚、墙壁散射)否则会形成人物前部阴影。
二,环境人物环境人物往往不是事件性新闻,大多为预约好人物,安排好适合于表现人物职业、性格的环境,然后拍摄。整个过程由摄影记者操作、摆布,并充分使用摄影的各种技术来突显人物的特征。
三,头部像和标准照头部像多用于文章配图,如对某个人物的介绍、评价等。也用于人物言论、论说时的配图。而标准照多用在严肃、正规的事件、活动报道,如政党竞选时使用的照片,通缉令使用的照片、英雄模范介绍时使用照片,都属于标准照。2.6摄影插图
当今报刊中的时尚、饮食、娱乐、家居、汽车等版面刊登的照片,以及经济、金融、证卷等版面配文章的照片,都属于摄影插图。
一,插图摄影的拍摄根据不同的需要,采取广告摄影的方法拍摄,后期往往要经过剪裁、拼贴等制作。二,使用插图照片应注意:
1,插图照片仅仅是传播信息的图像,而不是一个新闻现场。2,不能使用政府官员的照片做插图。3,最好标注说明是插图。2.7体育报道
一,体育报道分竞技体育报道和群众体育报道两大类,媒体大多注重前者而对后者轻视。在体育报道中要强调以下三点:
1,体育报道的新闻性摄影记者拍摄体育竞赛与摄影爱好者不同,后者仅仅是抓住竞赛中的精彩瞬间,成为一件摄影作品。而前者所拍摄的竞赛照片中必须具有新闻价值的完整信息。因此,比赛场地中的摄影记者既要选择有新闻价值的竞赛场面或人物,去拍出精彩的照片,还要记录下所拍摄画面的详细信息。2,体育报道的思想性体育竞赛不仅仅分出谁输谁赢,不是胜者王、败者寇。体育弘扬的是一种精神,奥林匹克公平竞赛的精神,人类挑战自我身体极限、团结拼搏、坚忍不拔的精神。
3,体育报道的技术性体育新闻摄影要求记者:A,对所拍摄的体育项目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B,预测和把握精彩瞬间的能力。C,对摄影器材熟练的使用。
二,体育报道使用的器材体育报道与其它摄影报道不同,有多方面的特殊性,既有大场面的全景式画面,又有个体形象的特写画面,因此对器材的要求比较高。
1,从鱼眼、超广角变焦、广角到中焦的变焦、中焦到长焦的变焦、300毫米、400毫米、500毫米、600毫米,甚至800毫米、1200毫米的镜头。当然不可能带这么多镜头,基本的配置为:超广角变焦、广角到中焦的变焦、中焦到200毫米的变焦,300毫米、400毫米、500毫米、600毫米这四支镜头中任选一支但要加1.4X或2X增距镜。
2,三角架、独角架和地面角架。其中独角架的作用最大。3,其它摄影附件闪光灯、快门线、各种电池等。
三,群众体育的报道群众体育的报道内容不仅包括竞技体育中的项目,如篮球、足球、田径等等,也包括像拔河、踢毽、武术等等。群众体育摄影报道要注意:
1,突出群众体育的环境特点,能看出运动场地的特点,如在小渔船上孩子们踢足球、胡同里的篮球投篮等。2,是否具有新闻性群众体育扩展的很多,要选择有新闻价值的报道,如为迎奥运举办的群众体育活动、纪念某个节日的群众体育活动等等。2.8成组照片的报道
真正意义上的成组照片的报道,出现在上世纪20年代后期的德国杂志上。《慕尼黑画报》编辑洛伦特提出:画报上的新闻照片应组织得有故事性,用一系列照片描述一个中心主题,而不使人看起来是拼凑在一起的一张张快照。1936年著名的《生活》周刊创刊,之后的近30年中,西方乃至全世界的人从《生活》的图片报道中看到了大千世界里形形色色的人、事和事件。国外专题摄影报道经历了数十年的演进和变化,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操作定式,当然这些理论和定式也在不断地发展、求新,如欧洲的专题摄影报道创新性较强,而美国仍保持着传统。
我国专题摄影报道从解放初受苏联画报影响,《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民族画报》以及之后的其它画报都使用专题摄影报道形式反映社会主义建设,而报纸一直到90年代才开始重视专题摄影报道这种形式,此前报纸的画刊大多刊载绘画和书法作品。开专题摄影报道的是《中国青年报》,该1995年1月25日的刊登摄影记者刘占坤的组照《胡晓芒:让紫禁城动起来》。之后国内敏感的报刊随之而动,都开辟了专题摄影版面,并越做越好、越做越大、越做越精,以至于《南方都市报》2001年6月3日使用了9个版面报道一个专题《儿童异度空间》。
一,当前报刊成组照片的报道主要分三种:图片群、专题摄影报道、图片故事。
1,图片群一般用在报刊的时事新闻版,将没有逻辑关系的一张张时事新闻照片安排在一个版面或跨页中。如一些包刊“一周国际纵览”、“国内纵览”等。
2,专题摄影报道:A,事件性专题——抓住一个事件,从不同侧面切入,反映不同时间、空间、对象的不同画面。这类专题的特点是有一定的情节性和故事性,但故事情节的连接跨度大小不一。如有关汶川大地震后,一些报刊的抗震救灾专题摄影报道。B,状态性专题——在选择了一个主题后,用多幅不同的画面围绕着主题报道,多反映一种社会现象、暴露一些社会问题,宏扬一种风尚,如**《黄河两岸的污染》。状态性专题摄影报道每张图片的关系是并行关系,没有哪张照片应放在开头、哪张放在中间、哪张放在结尾。
3,图片故事抓住一个富有情节的新闻故事或富有新闻情趣的新闻人物,用数幅画面细腻地刻画诸多相互连接的情节,从而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结构的组照。题材可大可小但人和事都非常具体,事物本身具有
故事性和戏剧性,故事本身均处于运动状态。要求这组照片中的每张之间都有着逻辑关系,有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顺序。图片故事主要报道人在社会、人在事件中、人在环境中的状态。二,图片故事、专题报道的操作过程:选择、策划题材,拍摄符合要求的一组照片。
1,选题包括选择或策划适合报道的题材和合适的切入角(主题)。原则:“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无论什么题材,都应该是在大的历史、政治、社会、文化背景支撑下发生的故事人、事件或社会现象,都能很好地突显主题。
2,专题摄影报道的拍摄虽然一组照片中的每一张都是并行关系,没有严密的逻辑关系,但仍然要选择不同视点、不同视感、不同视角、不同影调、不同画幅的照片表现主题。
3,图片故事的拍摄美国《生活》周刊要求至少要拍摄到8个方面的内容:A,全景或对主题带有介绍性的照片:通常是广角或是从高角度拍摄的全景画面。B,中景:对一群人或一些活动进行描写。C,近景:把镜头集中在专题中的某个元素上,例如人物的手或建筑物的局部细节。D,肖像:人物表情处于情感高潮时的特写,或是人物处于生活环境中的照片。E,关系照片:表现人物之间交流的照片,反映他们之间的关系。F,典型的瞬间:对整个图片故事有概括意义的照片,包含主题的一些要素,通常也称作决定性瞬间。G,过程照片:使故事具有发展及运动的感觉。H,结论性或结尾照片,把故事引向结束。我们以此作参考,可以探索新的方法和路子。
三,专题摄影报道和图片故事的发展创新
各媒体在图片故事和专题摄影报道的实践中,并没有墨守成规,而是在题材、体裁、版面安排、与文字有机结合等方面均有所创新,使这个在中国报纸上出现仅十几年的图片与文字结合的报道摄影,显得非常成熟与精到。当然,这与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1,报道摄影的策划策划的背景:a,新闻资源不再可能被少数媒体垄断,几乎没有独家新闻可言;b,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已从“量”转变到“质”。如何对一个重要新闻资源进行又深又广的报道,这就需要策划。根据不同的新闻,策划可以有报社、杂志社、通讯社的策划,下属部门的策划,以及记者在报道中的策划。
策划主要针对重要新闻题材(重点、难点、热点)、重大突发事件的后续报道等,其基本原则:a,选择具备可扩展、延伸、发展因素的报道题材;b,尊重新闻摄影规律,充分发挥新闻摄影的特点;c,尊重新闻事实,充分发挥摄影记者和编辑的主观能动性;d,最终结果要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南方日报》的做法:通过策划,不仅为受众提供刚刚发生的新闻事实及其相关背景,还要提供内容丰富的“立体化”报道,具体做法为三看:
A,由此新闻事实向下看,将主题扩展为多个相关子题,形成系列报道,分步骤展示每一个新闻点,以全景式报道满足受众需求。如海口行政区域扩大、粤海铁路通车、03年博鳌海南日报100个版等。
B,由此新闻事实向后看,看其新闻事实有无延续报道的价值。有的看似不起眼小新闻,可能在其发展过程中成为有普遍意义的新闻,这就需要策划者有眼力,并能找到新闻点将其激活。如,见教材。C,由此新闻事实向左右看,策划与此新闻事实相关内容的报道,延长新闻的生命力。如,见教材。《华商报》对策划的看法:
A,要有策划,但不能过分,做新闻本身就是被动的,只能在尊重新闻的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可为炒作而颠倒主次。
B,无节制地策划,将自己操作的新闻事件凌驾于众多新闻之上,以吸引受众的注意,转移公众的关注度,长此以往,必然使媒体的公信度下降。C,策划为小术,不为大道。2,图片和文字报道的有机结合
由于各国各地对报道形式对新闻产生什么的效果的理解不同,因此会根据不同的新闻事实采取以下三种形式:a,图配文b,文配图c,图文并茂。3,多版专题报道
多见于国外报纸,国内少见,占版面资源太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问题。2001年6月3日《南方都市报》九个版专题报道《儿童异度空间》(4开报纸),刊发41幅照片,每版一个子专题,如:生存、暴力、战争、孤独、黑暗、死亡、饥饿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世界儿童的生存状态。《南方日报》的《生命写真》,4个版(对开报纸),分4个子专题。《海南日报》2001年重阳节前后,分5天时间,用5个版,刊登“海南百岁老人”。
4,表现形式的创新国内先锐报纸的实践出现创新趋势,其主要有:a,为形成视觉中心,排版版式大胆革新。b,主题集纳式,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拍摄,即是将一些看似没有关系(其实有内在联系)的照片用一根时空或逻辑上的主线串联起来,将零散的照片编辑成有叙述主题的整体报道。如柴继军《目击中国.com》(南方都市报2000年第一期)、《武汉完全社会新闻》(南方都市报2000年7月9日)等c,母主题复线多页式,一个大主题下多个小主题,视觉容量、信息辐射极大,机构复杂而严谨。《中国制造》48个版;《广州它世界》56个版(《南方都市报》2005年8月5日.d,《关心她的美丽关心她的健康》(《南方都市报》2001年3月4日)引入绘画、装置等艺术形式。2.9纪实摄影
纪实摄影在整个摄影史上占有最重要的地位,这与摄影的本质有关。摄影就是客观、真实记录人和事物。纪实摄影源远流长,由于纪实摄影师大多关注社会底层、关注弱势群体,因此也称为社会纪实摄影。19世纪后期英国的约翰.汤姆森、托马斯.安南便将镜头对准了城市底层的劳动者,约翰.汤姆森不仅出版了反映工人阶层生活的画册《伦敦街头生活》,他还曾到过中国,拍摄了中国百姓生活的纪实照片,出版多册反
映中国社会生活的画册。纪实摄影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记录历史做出突出贡献,而作为纪实摄影一部份的新闻摄影已成为现代媒体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报道手段。纪实摄影是摄影师长期、深入采访拍摄某些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意义题材的图片,因此纪实摄影的基本特征就是社会性、文献性、文化性和系统性、详尽性。一,纪实摄影的发展源流
1,早期的纪实摄影威廉.汤姆森托马斯.安南雅格布.里斯刘易斯.海因欧仁.阿杰
2,纪实摄影的发展变化美国农业安全局20世纪20到50年代众多优秀纪实摄影师罗伯特.弗兰克威廉.克莱因新纪实摄影后现代纪实摄影 二,中国的纪实摄影发展 1,解放前孙明经庄学本
2,解放后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的纪实摄影有意识地开始,到现在出现了近百位纪实摄影师、两百部有影响的纪实摄影作品。
3,纪实摄影的特征:真实性;主观性;故事性;专题性;典型性;审美性。
三,纪实摄影与专题摄影报道的同异这是两个不同的分类概念,本来没有可比较的因素和意义,因为纪实摄影是题材分类,而专题摄影是体裁上的分类,但由于在实践中概念容易乱,这里还需着重论述。纪实摄影与专题报道摄影的差别体现在8个方面:
1,时效性和新闻性,纪实摄影队社会的影响是长时间的。
2,专题摄影报道和图片故事注重的是一个“点”,追求典型内容和画面的典型瞬间,以表现一个事件或人物的活动。纪实摄影关注的是一个“面”,通过多个点表现的一个面。
3,专题摄影报道和图片故事适合报纸、杂志等媒体,纪实摄影由于信息量大,图片量大,适合于出版书籍或办展览。
4,专题摄影报道表现完整的一个事件,或一个明确的主题;图片故事有很强的故事性。纪实摄影不仅仅表现一个事件或一个主题,不仅仅是用图片讲一个故事,在反映社会一种状态的同时,还透露出一种诉求并揭示出状态的背景、环境。
5,专题摄影报道与图片故事每张图片之间有着逻辑联系,尤其图片故事,有前后顺序。纪实摄影的每张图片没有前后顺序,联系不紧凑或没有联系。
6,纪实摄影每幅图片都可以单幅独立存在,我们读单幅都有意义。7,专题摄影报道和图片故事在报刊使用时,注重版面的形式。
8,图片故事在表现中需要有多个因素:开头、全景、中景、一群人、近景、一个人或局部特写、肖像、最典型的照片、人与人的关系、过程、结尾。纪实摄影的成组照片不需要循这种模式。
四,纪实摄影题材的选择:题材没有限制,只要具备社会、历史、文化意义的人、事、事件。1,见证重大事件 2,关注特殊人群 3,定格时下的社会生活 4,记录文化现状 5,发现重要社会现象
本章思考题:(见教材113页)实践要求:
1,现场人物与环境人物各一幅。2,专题摄影报道和图片故事各一组。3,纪实摄影一组。4,体育报道摄影5幅。
第二篇:题材、体裁、样式名词解释
题材、体裁、样式
名词解释
古希腊抒情诗:
古希腊抒情诗盛行于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大多用来歌唱。它源于民歌,分为箫歌(或称哀歌)、琴歌和讽刺诗几种,分别以排箫或竖琴伴唱。诗的内容主要是歌颂神和英雄、赞美爱情等。最著名的是女诗人萨福,她的诗篇大多抒发恋爱的欢乐和痛苦,友谊和母爱的可贵,风格细腻,感情真挚。其他著名诗人还有阿那克瑞翁和品达罗斯。前者所写诗篇大多赞美自然风光和真挚爱情,诗体清新、优美;后者多讴歌神和英雄,诗风庄重崇高。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希腊民间口头流传的动物寓言故事,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时被释放的奴隶伊索所作,故称伊索寓言。现存的多由后人编撰写定,总数在400则左右。这些寓言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一个简短的动物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这些道理主要反映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愿望,谴责专制暴虐、残酷压迫,总结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教训。《狼和小羊》、《农夫与蛇》、《说大话的人》和《龟兔赛跑》就是其中影响较大的名篇。《伊索寓言》富含哲理,短小精悍,形象生动,开欧洲寓言的先河。荷马史诗:
古希腊流传下来最早的大型文学作品。在民间故事传说的基础上由荷马加工整理而成。公元前9、8世纪形成雏形,前6世纪中叶开始形成文字,前3—前2世纪亚历山大学者最后编订。史诗包括《伊里昂纪》和《奥德赛》两部。前者写特洛亚战争,后者写奥德修斯的海上历险。描绘了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表现了“英雄时代”的英雄主义的理想,也表现了古希腊个体本位的文化价值观念。史诗结构紧凑,安排巧妙,采用以局部带动全体的手法,从关键情节入手,带动整个事件,结构高度凝缩概括。史诗保留了口头文学特色,诗句自然、优美,比喻生动形象。其中大量取自于自然现象、日常生活现象的长串的直观的明喻被称为“荷马式比喻”。史诗对了解荷马时代的社会生活具有形象的史料价值,并为后代史诗提供了典范。希腊悲剧:
古代希腊悲剧的专称。起源于古希腊的酒神祭典,由酒神颂演变而来。其悲剧形式是逐步发展完善的。约在公元前534年左右,悲剧诗人忒斯庇斯首先把一个演员引进了酒神颂,以后经过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的不断丰富和创造,才使悲剧艺术逐渐发展成熟。
古希腊悲剧由话语和唱段组成,悲剧的布局一般是
1、开场白。
2、入场歌。
3、场。
4、场次之间的唱段。
5、“退场”。悲剧题材多取自于神话传说,以神话和史诗中的人物为依托,曲折反映雅典奴隶主民主制时期的社会生活。希腊悲剧被称为命运悲剧、英雄悲剧,风格崇高悲壮,情节发展经由发现、逆转、灾难的悲剧进程,通过主人公的毁灭唤起人们深沉的美学、哲学思考。公元前五世纪是希腊悲剧的繁荣时期,曾先后出现过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三大悲剧 作家,他们先后在雅典戏剧节比赛中获得“桂冠诗人”奖。希腊悲剧对后世欧洲戏剧影响巨大,是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希腊喜剧:
古希腊喜剧起源于庆典仪式上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戏。公元6世纪在雅典戏剧节比赛中正式定为比赛项目。古希腊喜剧可分为旧喜剧、中期喜剧和新喜剧三个时期。旧喜剧多是政治讽刺和社会讽刺剧。中期喜剧以讨论神学、哲学、文学和社会问题为主,代表人物阿里斯托芬被称为“喜剧之父”,重要作品有《阿卡奈人》和《鸟》。晚期喜剧是新喜剧,大多是世态喜剧,主要写日常生活、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强调情节的曲折和风格和雅致,但缺乏早期与中期喜剧的深刻思想内容。米南德是新喜剧的代表作家。
希腊喜剧取材现实生活,夸张滑稽。利用日常琐事、偶然滑稽的情节和夸张的手法表现生活。形式轻松,主题深刻严肃。新喜剧:
希腊化时期出现的古希腊戏剧体裁。由于马其顿的入侵和统治,希腊本土文学趋于衰落。剧场已不再是群众性的政治文化中心,而是上层社会富人的娱乐场所。新喜剧迎合这一需要而出现在雅典文坛。新喜剧回避政治和重大社会问题,往往通过男女爱情和家庭关系来反映当时的社会习俗,表现贵族青年要求自由独立的愿望。艺术上强调情节的曲折和风格的雅致,注重性格描写和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生活气息浓郁,再加上取消了歌队,更接近于近代戏剧,成为罗马和欧洲世态喜剧的先导。代表作家是米南德。他流传下来的唯一完整的喜剧是《恨世者》。哀歌:
(Elegy)公元前8世纪到前6世纪古希腊主要的文学体裁,由史诗发展而来。其主要特点是在史诗的基础上增加了所谓的“五音步”。古希腊的哀歌不同于我们今天的含义,它不包含有哀叹之义。希腊语“哀歌”一词大概最早来源于古代亚美尼亚的“笛子”。一些著名的早期哀歌诗人如阿基洛库斯(Archilochus)、米姆奈姆斯(Mimnermus)和色奥格尼斯(Theognis)等在其流传下来的哀歌断片中都把风笛演奏作为哀歌的基本特征。哀歌主题多种多样,从个人对爱情的反应到爱国者和改革家的理想主义。但是,一般说来总是着重对生命醒悟的反映。最著名的哀歌作者首推雅典的立法者梭伦。教会文学:
又称僧侣文学,欧洲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文学。由教士、修士写出的文学作品,采用拉丁文、希腊文和教会斯拉夫文。教会文学大多取材于圣经,写上帝万能、圣母奇迹、信徒苦修等,目的是宣传基督教教义,宣传神的权威、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教会文学的主要体裁有基督故事、圣徒传说、祈祷文、赞美诗、宗教剧等,在艺术上,一般采用梦幻形式及象征寓意的手法。英雄史诗:
中世纪在民间流传的以歌颂伟大英雄为内容的人民的文学,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的英雄史诗反映了民族社会末期的社会生活,着重歌颂部落英雄,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代表作是盎格鲁萨克逊的史诗《贝奥武夫》;后期的英雄史诗产生于封建社会形成和繁荣时期,一般以一定的历史事实为基础,代表作是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意志的〈尼伯龙根之歌〉和俄罗斯的〈伊戈尔达远征记〉早期英雄史诗产生在民族大迁徙时期,产生时间早,多以神话史件为依据,较少受基督教的影响和封建化色彩,神话的成分强,后期的英雄史诗形成在封建化之后,表现封建关系中的君臣关系忠君爱民思想,受基督教思想影响渗透宗教观念。谣曲:
故事性诗歌,从民间文学发展而来。15世纪在英国出现民谣的繁荣时期。其题材广泛,有历史事件、神话传说,有传唱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故事,多表现下层人民的思想感情。中世纪著名的谣曲是“罗宾汉谣曲”。作品塑造了不满封建主压迫,聚众起义,成为绿林好汉的英雄罗宾汉和他的伙伴的形象。表现起劫富济贫的侠义行为。骑士文学:
11—12世纪表现骑士阶层生活、理想和愿望的文学,它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以描写 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宣扬骑士精神为基本内容。骑士文学源于法国,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两种体裁。骑士抒情诗源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主要抒写骑士美人的爱情,又称 “普罗旺斯情歌”,其中有短歌、感兴诗、牧歌、破晓歌等形式。抒情诗典雅缠绵的爱情描写具有反禁欲主义的意义,并为后世抒情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骑士传奇源于法国北部,主要写骑士为了获得荣誉、为护教、或为了赢得贵妇的爱情而冒险行侠的故事。依据题材来源骑士传奇可分为三个系统:不列颠系统、拜占庭系统、古代系统。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是骑士传奇中最有代表性的。骑士抒情诗:
中世纪骑士文学的一种,中心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最普遍的主题是讴歌骑士之爱。中世纪的贵族视骑士爱情为“典雅爱情”。普罗旺斯抒情诗在诗法、曲调和表现技巧方面受民间诗歌的影响较大。最常见的普罗旺斯抒情诗的形式有牧歌、破晓歌、夜歌、怨歌以及感兴诗和十字军歌。恩格斯认为,普罗旺斯抒情诗对拉丁语系各民族,甚至对德国人和英国人都是望尘莫及的范例。在普罗旺斯抒情诗的影响下,法国北部、德国和意大利的抒情诗也逐渐流行和发展起来,从而推动了文艺复兴时期抒情诗的发展。骑士传奇:
中世纪骑士文学的一种,中心在法国北部。传奇,音译为 “罗曼司”,指一种长篇叙事事诗,有长约数千余行或逾万行的。依据题材来源可分为三系统:根据古代希腊罗马文学作品改写的故事,构成古代系统的骑士传奇,如《亚历山大传奇》、《特洛伊传奇》、《埃涅阿斯传奇》等。取材于不列颠得历史、写亚瑟国王的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构成不列颠系统,这是发展的得最充分、最典型的骑士传奇。重要作品有《特利斯坦和绮瑟》、《朗斯洛》等。取自拜占庭的历史传说的骑士传奇构成拜占庭系统,如《奥迦生和尼哥雷特》、《弗洛阿和白朗希英勒》等。
骑士传奇故事完全是虚构的,但情节生动,注重人物心理与生活细节方面的描写,初步具备了近代长篇小说的规模,对以后欧洲长篇小说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其离奇情节、浪漫情调对后世浪漫主义文学有很大影响。城市文学:
中世纪市民阶级用以反抗封建主的文学。11-13世纪前后适应市民阶级的需要而产生的世俗文学。城市文学多数是民间创作,表达市民的生活情绪,理想情感和愿望,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讽刺性和批判性。风格朴素,语言生动鲜明,以动物王国故事影射现实人生。城市文学在法国最为发达,其文学样式包括韵文故事,讽刺诗,戏剧等,风格活泼富有讽刺性。著名市民文学代表作是《列那狐的故事》。温柔的新体诗:
又称“清新体诗派”诗派,产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之南的托斯卡那。这种诗体对普罗旺斯骑士抒情诗和西西里爱情诗传统的继承发展。表达对爱情的渴望,站在市民立场上抒写个人的情感体验,真切、热烈、细腻,把女性高度理想化、神圣化。但丁早年写的抒情诗,就属于这一诗派。意大利诗人彼得拉克写的十四行诗,继承了这一诗派的传统,形式更加完美。温柔的新体诗派把以爱情为主题的抒情诗推向新的高度。十四行诗:
又称“商籁体”(Sonnet的音译),欧洲的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最初兴起于意大利,以后浒于英、法、德各国。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是最早的十四行诗作者,他使这种诗体臻于完美。他的十四行诗称为“意大利体”,(又称“彼特拉克体”),由两节四行诗和两节三行诗构成。诗句每行十一个音节,一般是抑扬格。韵式为环式韵脚(ABBA,ABBA,CDC,DCD,或ABBA,ABGBA,CDC。DED)。十六世纪初,英国诗人魏阿特和萨利把这种诗体移植到了英国,改为三节四行和一节两行对句,其韵脚排列又有多种变化。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称为“伊丽莎白体”(或“莎士 比亚体”),诗句每行十个音节,抑扬格。韵式是隔行押韵(ABAB,CDCD。EFEF,GG)。双韵体:
英国格律诗的一种。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诗人乔叟对古代英国诗体进行了变革,创造了以重音节为基调的诗体,其格式为每行十个音节,抑扬格,两行一押韵,称“双韵体”。成为后来英国诗歌中最通行的一种诗体。斯宾塞体: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人斯宾塞首创的抒情诗体之一。因他的名字命名为 “斯宾塞体”。斯宾塞体节数上无限制,每节有九行,前八行每行包括五音步即十个音节,最后一行六音步即十二个音节。韵律为抑扬格。九行内要换三个重复几次的韵脚,韵式是ABABBCBCC。该诗体完美、诗句响亮动听,富有音乐性。斯宾塞的长诗《仙后》及采用该诗体完成的。流浪汉小说:
十六世纪中叶西班牙流行的一种叙事文学样式。作品一般采用自传体形式,取材城市平民的生活,主人公多为无业游民、流浪汉,以他们的下层流浪生活为线索,展开社会环境的描写。以平民的眼光讽刺各阶层人物和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包括主人公为生活或所迫而进行的欺骗、偷盗、恶作剧等。语言生动俏皮、较注重外在历险性。代表作《小癞子》。哲理小说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文学样式,采用对话、游记、书信等形式,表达作者的政治、哲学、宗教等观点。重心不在人物性格与生活环境的刻画描写,而在于通过具有鲜明倾向性、教诲性的故事等来阐述作者的思想观点。这里小说成为启蒙作家思想家宣传启蒙思想的工具,因而小说的哲理性强,文学色彩和艺术感染力相对较弱。著名的哲理小说如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伏尔泰的《老实人》、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等。严肃剧:
又称市民剧,启蒙时代由法国作家狄德罗提出。狄德罗顺应启蒙时代需要,提出戏剧改革主张。打破悲剧、喜剧的严格界限,建立一种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的新剧种——正剧。内容上是市民的,家庭的,以普通市民的家庭日常生活代替贵族宫廷生活,以严肃的笔调处理现实题材。体裁上是悲喜剧相混杂的,悲中有喜、喜中有悲,以表现常态的生活。语言上使用市民的日常生活语言、散文化的语言。同时强调戏剧的启蒙教化作用。此后德国作家莱辛来此提出建立市民剧的理论。“散文滑稽史诗”: 18世纪英国小说家菲尔丁对自己小说的称谓,即用散文写出的普通人的喜剧性故事。情节比较复杂,史诗性的叙述和描写,注重人物性格刻画,通过主人公的流浪历险对生活展开全景式描写。采用流浪汉小说的结构,艺术上以幽默、滑稽、冷嘲热讽为显著特点。这种史诗性和滑稽幽默交融在一起的作品称为“散文滑稽史诗”。如《约瑟夫·安德鲁斯》、《汤姆·琼斯》。这些被称为“散文滑稽史诗”的小说,代表了英国18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哥特式小说: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流行于英国的一种小说样式。这种小说多以中世纪的古堡为背景,描写凶宅、美人、仇杀等,笼罩着恐怖、神秘、怪诞的气氛。小说的主要人物多是图财害命的罪犯或攫取财富的恶徒。这种小说情节紧张、恐怖,其中有些作品也含有明显的社会批判主题。代表作品有梅图林的瓦尔浦的《奥特朗图堡》、拉德克里芙的《渥多尔弗的奥秘》、《漫游者美尔莫斯》等。小说 的离奇、怪诞、中古风对浪漫主义产生影响。奥涅金诗节:
19世纪俄罗斯民族诗人普希金所创造的特殊的诗节,第一次出现在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由四音步抑扬格的十四行诗组成的诗节。诗的每一节诗有十四行,根据固定排列的韵脚连接起来,前四行的诗用轮流的韵脚,五至八行用成对的韵脚,九至十二行用环绕的韵脚,最后两行用一对韵脚,各行的音节数目排列成9898,9988,9889,88,这种四音步抑扬格十四行节奏鲜明,整齐而又多变,体现一种自然清丽,明朗轻快的风格。音步:
韵律诗的韵律单位,由一个重读音节和多个非重读音节按不同类型排列起来的单位组成的格律。这些单位交叫做音步。常见的英语诗节音步有:抑扬格音步(一个轻读音节后接一个重读音节);扬抑格音步(一个重读音节后接一个轻读音节);扬抑抑格(一个个重读音节后接两个轻读音节);抑抑扬格(两个轻读音节后接一个重读音节);扬扬个(两个基本相等连续的强重读音节)。废奴文学:
指19世纪 20-30年代,在美国废奴运动(奴隶解放运动)中出现的反蓄奴制的文学。主要内容是揭露蓄奴制的野蛮黑暗,反映黑人奴隶的悲惨生活。黑人奴隶因不堪忍受种族歧视而逃亡、怠工、起义,以挣脱奴隶主的枷锁。美国广大工人、农民、具有自由思 的知识分子坚决反对奴隶制度,于是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废奴运动。许多废奴主义者办报、出刊物、写文章,支持奴隶们要求人权的斗争。最有代表性的废奴文学作品是:理查·希尔德烈斯的《白奴》、哈里叶特·比彻·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废奴文学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形式以诗歌和小说为主。威塞克斯小说:
19世纪英国作家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哈代把自己的小说分为三类:罗曼史与幻想小说;机敏和经验小说;性格与环境小说。
性格与环境小说即以英国西南部威塞克斯广大农村地区为背景的小说。表现宗法制乡村经济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走向崩溃,揭示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破产农民的悲惨遭遇。早期的威塞克斯小说保留了宗法制乡村风习,具有田园诗色彩;后期威塞克斯小说转向悲剧性社会题材,以人与环境的对立批判非人化的社会环境,表现个体农业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走向崩溃,和谐的家长制关系变为畸形的金钱关系。这些小说具有古朴的乡土民俗特点,也具有浓厚的悲观宿命意识。威塞克斯小说主要有:《绿荫下》、《还乡》、《无名的|裘德》、《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德苔丝》。社会问题剧:
挪威喜剧作家易卜生在19世纪70-80年代创立的戏剧样式,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触及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宗教、法律、道德等多方面现实问题,以现实笔法、讨论笔法反映人们熟悉的社会事件、家庭事件,展示个人和社会环境的冲突,批判社会丑恶现象。但只提出问题,未能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带有改良主义与悲观主义情绪。社会问题剧主要代表作有:《社会支柱》、《人民公敌》、《玩偶之家》、《群鬼》。探讨家庭、婚姻、社会政治等问题。“音乐小说”
以音乐家的生活为题材并且充满音乐性的作品。文学史上主要指罗曼· 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作品充满抒情性和音乐气氛,以音乐家的生平为题材,主人公内心活动大多通过对音乐的感受表现出来,具有音乐的流畅性、抒情性。小说中穿插大量对音乐的描述,对音乐家作品的评点,作用于听觉的美感。小说结构犹如交响乐的四个乐章,分为序曲、发展部、高潮和结尾。由此被称为“音乐小说”。“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
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福克纳以南方虚构的小镇“约克那帕塔法”为背景,写不同家族的兴衰沉浮故事,借以表现美国南方社会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变迁。这部分小说被称为“约克那帕塔法世系”小说。包括15部长篇和大量中短篇故事。其中重要作品有:《我弥留之际》、《八月之光》、《押沙龙,押沙龙》、代表作是《喧嚣与骚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前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提出的文学创作与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作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描写现实;这种描写的真实性、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改造教育人民结合起来。提出保证艺术创作的多样性,主张革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该创作方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20-30年代)成为统一的、唯一的创作方法。成就了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也导致创作的公式化、概念化。叙事剧:
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提出的反传统的亚里斯多德式的戏剧。主张戏剧以调动观众的理性思考为目的,而不是沉溺在动作情节中不能自拔,观众必须意识到自己是在看戏,独立做出评价与思考。为达到此目的,必须在演员与观众、演员与角色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保持理智客观的态度,随时对戏剧情节做出判断。(此指“间离效果”或“陌生化效果”)。卡夫卡式小说:
指现代小说之父卡夫卡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其特点是表现异化的主题,荒诞的世界人生及人的孤独恐惧情绪。手法上现实与虚幻相结合,寓真实于荒诞。以冷静客观的笔调写出假中之真,思考大于欣赏,具有抽象化、寓言化特点。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城堡》。重要短篇小说有《变形记》、《在流放地》、《地洞》、《饥饿艺术家》等。境遇剧:
萨特将自己的存在主义戏剧称作境遇剧,也叫“处境剧”。即强调处境,将人物抛入严峻的冲突中,为其提供一个生死两难、具有巨大胁迫力的境地,让他在极限境遇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戏剧矛盾冲突尖锐,情节跌宕紧凑,戏剧效果强烈。戏剧哲理性强,具有悲剧性震撼力。重要境遇剧有:《禁闭》、《苍蝇》、《魔鬼与上帝》、《肮脏的手》、《死无葬身之地》等。
新新小说:
20世纪60-80年代初出现的更激进、实验性更强的小说。取消场景片断的逻辑关联,随意拼接组合,文本布满断裂和空白。叙述角度频繁改变,线索纠缠不清。人物像幽灵一样,其外貌特征、性别、身份姓名随意改变,难以辨认。场景画面急速跃进、闪回、重叠、分解。颠覆了中产阶级读者的道德规范,作品内容充满色情、暴力。传统小说规范被彻底打碎。代表作品如罗伯、格里耶的《吉娜》、《幽会的房子》、《纽约革命计划》等。元小说:
又称“关于小说的小说”,20世纪与黑色幽默文学同时存在的小说景观。其突出特点是作家以小说的形式反思小说创作,同时进行小说创作的革新。作者往往以叙述者、主人公、作者的身份自由出入于作品,或者中断叙述进程,明确告诉读者自己在编故事,甚至讨论现代小说的作法、创作目的。在技巧上还采用故事套故事的方法,目的在于揭示由言语构成的小说叙事的虚构性。元小说中断传统叙事的连续性,直接对小说叙述本身进行评论。或对读者熟悉的文学方式由予以戏仿和嘲弄,玩弄文字游戏以凸显多义性、不确定性。其美学目的是要从全新的层次上揭示小说与现实的关系。代表作家约翰·巴斯、唐纳德·巴塞尔姆。纸草卷文字:
古代埃及最初的书面文学,始于公元前3300年,古代埃及人将文学作品书写在纸草制成的纸草卷上。古埃及劳动歌谣:
古代埃及产生最早的世俗诗,盛行于公元前3000多年,大多民间创作,口头传唱,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奴隶们的生活、劳动和思想感情。如《庄稼人的歌谣》、《打谷人的歌谣》等。
悬诗:
阿拉伯古典诗歌的珍品,出现在阿拉伯文学的蒙昧时期。阿拉伯人每年到麦加朝觐天房时在欧卡兹举行赛诗会,优胜的诗用金水抄写在麻布上,挂在克尔伯的古墙上,任人诵读,即为悬诗。据说有7首悬诗是阿拉伯诗歌的不朽之作。代表诗人是乌姆鲁勒.盖斯。其代表作是《悬诗》的首篇。悬诗采用“格西特”诗体,粗犷自然,反映了阿拉伯氏族社会崩溃时期的社会面貌。吠陀文学:
公元前15世纪到约前5世纪古代印度“吠陀本集”中具有文学性的颂神诗、神话传说、咒语等。“吠陀”为智慧、知识、学问的意思,“吠陀本集”原是印度记录上古时期哲学、宗教、巫术、礼仪、风俗和社会思想的文献,后来演化为印度各教派所遵奉的神圣经典。“吠陀本集”包括四个部分:《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达婆吠陀》。其中《梨俱吠陀》最富于文学价值。俳谐文学:
又名“俳句”,指日本古典诗歌中字数最少的短诗体,由17个字音组成,用最简省的字表达最为丰富的内容。相当于我国格律诗里的绝句和长短句的小令。原是俳谐连歌的的第一句,后经松尾芭蕉(16644-1694)提倡成为独立的诗体。好的俳句,不仅思想深刻,而且要求字斟句酌,千锤百炼,语言高度凝炼。代表作家松尾芭蕉,他的俳句具有“闲静”、“幽雅”的特点,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物语”文学:
物语是故事或传说的意思。日本的物语文学是在汉文学的影响下,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文学它有两种形式:传奇物语、歌物语,前者的代表作是《竹取物语》,后者的代表作是《俨势物语》后来在这一两类物语的基础上产生了近似长篇小说的作品,如《源氏物语》 “狂言”:
是日本中古时期的一种戏剧形式,它是从“能乐”中演化出来的,“能乐”中比较严肃的部分化为“谣曲”,轻松诙谐的部分化为“狂言”。“狂言” 到十五世纪前后逐渐成熟,作为民间喜剧“狂言”既讽刺嘲笑了多种统治势力,也反映了一般民众理想和反抗斗争,在日本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代表作《两个大名》。“和歌”:
和歌:是日本古典格律诗的总称,最早的“和歌”总集是《万叶集》,称“和歌”是为了与自古以来在日本流传的汉诗相区别,意为“大和之歌”。它包括“长歌”、“短歌”、“连歌”和“旋头歌”等。浮世草子:
日本江户时期反映市民生活情趣的小说,比较真实地展现江户时代商人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体察生活细致入微,状物写情引人入胜。代表作家是井原西鹤。柔巴依:
波斯传统的诗歌体裁,意为“四行诗”,第一、二、四行压韵,近似中国的四言绝句。代表性诗人是海亚姆,他的400余首柔巴依哲理诗,探讨自然、人生和社会问题,对后世影响很大。玛卡梅:
“玛卡梅”是阿拉伯语原意是“集会”、“聚会”的音译,即用带韵的散文写成故事,后引申为故事。相当于我国古代的“话本”和近代的“评书”。这种有韵的散文注意奇闻轶事的戏剧性,辞藻丰富,语言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玛卡梅故事是阿拉伯古典小说的雏形,后传到欧洲,对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产生影响。推理小说:
它是日本二战后大众文学中取得较大成就的一个流派,以松本清张、水上勉为代表,用严正的现实主义方法把娱乐读者的推理小说形式和严肃的社会内容结合起来,创立了社会推理小说的文学流派。他们以真实的描写、严密的逻辑推理,写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卡色达(格西特):
是阿拉伯古典诗歌的基本形式,它具有特定的格律和结构,一般长20-100行左右,通篇有前后一贯的尾韵。其基本形式是:引子,写诗人来到昔日情人的旧址,睹物思人,抒发情感,后转入中心,或赞美、矜夸、讽刺、爱情、悼亡等
第三篇:朗读的体裁和题材
指定稿件朗读的体裁和题材
c5 o$ {9 R)S从体裁的角度来说,指定稿件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当然稿件当中会穿插叙述、抒情、描写、说明、解释、议论等多种表现手法。从稿件的题材角度来分,基本上有这样几种类型:有情节(或者细节)的新闻、真实的小故事、散文式的游记、浅显的普及性说明文章、夹叙夹议的小评论等等。8 C2 y3 E: B9 n: v.G.b8 Z/ e 8 u5 Q$ @(U.H1 w/ A/ y二.指定稿件朗读中常出现的毛病 1 T6 b4 J$ w: ?6 M, T5 s1.埋头读稿,仓促了事
0 `;t7 E/ N# E8 G: ^解决紧张情绪问题的关键是要学会自己调整心态,缓解紧张,适应考试的氛围。T: e6 e!f3 z8 M6 d' }紧张情绪的生成有很多种原因,比如:怕考不过、怕丢脸面、很难适应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对主考老师无理由的惧怕心理、稿件准备不充分、身体不舒服等等。想解决这些问题要从两方面努力:一是从心理上改变对“这次考试”的认识,把它当做一次体验新生活的经历,设想十年后你对朋友沾沾自喜地说:“当年我还考过播音主持呢!”这样,“怕考不上”的心理就会减轻些;把主考老师假设成你熟悉的某位老师,事实上他们很有可能成为你的老师、成为你的朋友,心想“老师也是人嘛”;想办法做点什么,用来转移和淡忘紧张的情绪。比如,当你紧张得浑身僵硬时,想像面对大海,深深地呼吸一口新鲜空气;进入考场后,放松地跟主考老师问声好,找找聊天的感觉;考试过程中,目光可以多和主考老师交流。二是平时应该多主动在公众场合说话,和人多交流、沟通,自觉地锻炼心理素质的坚强。
/ s4 W0 R!i# _4 k2.自言自语。缺乏对象感和倾诉欲(p5 e.{3 ^ o' p)Z% [4 D5 o 要切记一点,我们朗读是为了让别人听的,不是自言自语,不是自我陶醉。要知道,朗读稿件要把主考老师当成听众,让他们的心跟着你走。你要设想你朗读这句时他们的感受会怎样,朗读那段时他们又有什么反应,这样你的朗读就有了对象,和对象(也就是听众)之间就有了交流。随着交流的行进,你和听众的关系就越来越紧密。你必须坚信主考老师虽然看过指定稿件,但你的朗读要能够让他们加深印象或者获得新的感受,听你的朗读比看稿件要有趣味得多。这样,可以激发你一吐为快的愿望,让你的语言像青春的生命活泼跃动地从你口中涌出。I)T' `: s(y' D(G/ n& u/ m3.模仿痕迹重,盲目追时髦,失掉真实的生动 a& i$ p4 S4 p1 y: h9 t.?1 k“ p要知道,专业考试不是模仿秀,越像反而越失去了考生自己的灵性。我们这个时代是强调创新和凸显个性的时代,青年人要勇于展示自己的优点,即使可能青涩、朴拙,也是真实生动的。只有把真实的自我展现出来,主考老师才能判断你是不是块播音主持的好材料。
k& s$ r6 m(D/ G/ B-o
& s!Q!r1 ^+ F(G三.怎样朗读指定稿件 1 t$ f9 2 s, J$ Q4 d% U1.坦然接受稿件,细致做好准备
$ _!r7 z c+ J.x拿到稿件后先通读一遍,不要有先人为主的偏见。看一遍的目的是尽快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这样避免在朗读时干扰你。然后开始划分层次,但注意不要划分得太细。因为指定稿件都比较短小,基本上是一个自然段落就是一个层次,或者两个自然段落是一个层次。之后,看看哪个层次是全文的重点,重点的确定标准应该是:体现稿件的目的。当你对稿件的层次和重点进行分析后,这时候着重从整体上去感受稿件的感情色彩和感情的分量,就是我们专业上所说的“基调”。感受稿件的感情色彩和分量必须从稿件的内容和风格出发。每篇稿件的整体色彩和分量是统一的,但有些语句在整体的基调下有自己具体的语气,是参照上下文的思想感情运动的具体情况决定的,所以,大家不要认定了基调后就被局限住了,要敢于实事求是地变化。要善于把通读稿件后的第一感觉和深思熟虑的分析综合起来,把感受强烈的印象放到稿件里再印证一下,再体会其内在的含义和具体的语气。1 F* Z: M1 O8 }7 U4 A6 h 2.把内容读清楚、完整
!O1 H3 j0 ].V指定稿件一般比较短小,主线单一,内容简单,结构简洁,主题明确,所以考生不必担心不理解,特别注意的应该是一定要播读清楚、完整。读清楚,首先是层次清楚,自然段内部也可以划分出小层次,同一个小层次的语句联合在一起是一个意思,朗读时要体现意思的完整性。其次是把长句子处理好。长句子包含的成分比较多,信息量也比较大,我们要把它所包含的东西一步一步、有条不紊地读清楚。再次,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完整,首先读开头和结尾给听众的印象要明确。其次,主体部分要明确,让人听后能够抓住稿件的主要内容,能够被高潮部分吸引注意力,引起更大的兴趣。再次,把握整篇稿件的逻辑脉络。还须注意的是不能过分强调和突出个别的语句或者意思,否则整篇稿件被支解得支离破碎,内容不完整了,也会给听众带来疑惑和反感。0 b1 E% b/ o% ?0 J 3.注意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 B$ ^1 o, K: J” q/ y7 x9 }对于指定稿件那样很短的文章,不必要一字一句都念得非常刻意。其实,再短的文章都有重点,都有主次之分。分析稿件的时候要干净利落,找到稿件内容的目的,和这个目的紧密相关的就是重点,联系稍小的就是次要的内容。一般来说,重点部分的朗读态度要更认真、更积极,语言的变化要更丰富,而次要部分的语气要比较平和,语调可以稍稍降一些。.a/ B0 I!e$ f' }0 F2 e 4.做到感受具体,以情带声' w% v/ X3 {5 L6 h+ i 先通读完稿件,对它有一个整体的感受,但要想读得吸引人,一定要在具体感受上多花些精力。很多人都明白朗读要带有感情,于是就在声音上下工夫,抑扬顿挫,虚实变化,但切记声音形式的变化必须是你认真感受后的由衷的体现,不能为变化而变化。$ |!q5 [7)~;J* / n 5.排除杂念,轻松上场& M' d2 }.T6 ]6 R$ _# U 开始朗读指定稿件的时候,一定要排除杂念。7 A!D9 y7 L-L: S 1.把所有对考试结果的担心和揣度都抛开,专心致志地沉浸在稿件的内容当中。2 Q F1 r: S/ h!@% P& ]1 ^' ?0 Q [2.不自信的考生在考场还在想“我这里不好,那里不好,我要改正”,这是毫无帮助的。3.只要你仔细准备了稿件,非常真诚朴实地把稿件的内容传达给听众就可以了。
/ l/ Y* r$ A# b& d4.把主考老师当做你的听众而不是“审判者”,想他们时刻准备着倾听你的朗读,他们想要了解新鲜的东西,这样你朗读时的状态就积极主动、自然放松了。.j* ^(G9 Q" g!a& t;v 5.朗读时,不要再想着你准备稿件时设计的方式、语气、停顿等等,你只要想着稿件的内容就可以了,一定要聚精会神地读。
0 T1 k7 X% V)b1 E-j6.由于一些原因你可能会读错字、打磕巴,这没有关系,错了是很正常的事情,打磕巴的错就放过去不管它,读错字就重复一下,改过来,不要把整段话都重来,找一个意思完整的接点。8 R4 M6 N7 D/ {$ I 7.指定稿件朗读完了,别忘了跟主考老师交流一下,说声“谢谢”、“再见”。
à′?′£o′?ê?í?-?D′???ê??óóí?? http://bbs.cucedu.net
第四篇:从新闻专业主义角度谈新闻报道体裁分类
不同新闻写作的教材书,对新闻报道体裁大都有不同的划分方法,这给初学新闻写作的学生或爱好者带来不少困惑,其实也是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感到难解的问题。
一
在新闻体裁的传统划分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依据这些划分方法,对不同体裁的界定、区分仍很困难。如综合消息(或长消息)与通讯、深度报道,新闻特写与通讯,描写性消息与特写等等。
第二、对一些功能、性质相近的新闻作品,以不同的体裁进行界定、归类也是没有意义的。仍以综合消息与深度报道为例,两者都是运用大量的事实材料,包括大量的新闻背景,对一个较为复杂的事件进行报道。这两者都可以说既有综合的特征又有深度的特征。一般来说,综合了才有深度,或者说要有深度就必须综合。这样的区分反而让一些写作者犯糊涂,难以适从。
第三、有些教材的划分方法,在理解上存在着一些矛盾,如《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把新闻体裁归为上下编,即消息和通讯。在消息的编类中包括事件性消息、非事件性消息、描写性消息、分析性消息。在通讯编类中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社会观察通讯、专访、新闻特写。这个方法很简明,但也有些欠妥,如把分析解释性的新闻作品归为消息类,就会与该书中所说的消息有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本质特点就是简要、概括地反映事实这一说法自相矛盾。
第四、对新闻进行体裁分类,其目的是服务、方便于写作。这一点与其他文体并无区别,但在新闻写作中重视却不够。
在《当代新闻写作》(尹德刚、周胜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一书中,作者指出,区分不同报道体裁的依据是表现手法、口吻与人称、结构布局。不同的新闻体裁中,这些因素的构成是不同的,这种判断主要缘于对不同体裁进行的分类比较,是一种结果。要能有效地成为我们进行新闻写作的手段,我们首先要认清新闻报道的目的,因为目的决定方法和手段。况且,以这些依据去区分一些文体,如上文提到的综合消息与深度报道仍比较困难。
二
在初步学习新闻写作时,一个让多数人为难的问题可能就是如何告别以前的写作习惯、定势,许多人在写作中不知不觉走上以前写作的路子,写出来的像记叙文、小说或散文。究其根子,仍在于作者没有十分明确新闻报道的目的,以及这种目的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大概说来,新闻报道的目的主要分三类。一是告知读者是什么,二是告知读者为什么,三是向读者宣传一个道理,对他们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按照这三个目的,可以把新闻报道的体裁分为客观性报道、述评性报道和宣传性报道三大类。下面对这三类体裁略作一些说明。
1、客观性报道。客观性报道是指客观叙述事实,作者不进行任何主观评论,报道目的主要是让读者知道“是什么”。报道只提供事实(包括作为别人的言论的事实),记者是历史的记录者、旁观者,不发表个人意见观点,强调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其主要功能是让读者了解这个事实,由他自己对该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客观性报道包括消息、专访、调查等体裁。消息分为简讯、事件性消息、非事件性消息、描写性消息等。
2、述评性报道。述评性报道是在客观叙述事实的基础上,可以加入适当的议论,以揭示反映事实的本质、作者的态度看法。这种报道是让读者在知道是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知悉为什么、及将来会怎么样。述评性报道强调报道的客观、公正、全面。
我们所说的新闻述评、特稿、深度报道、专题报道、特别报道、特别关注等等都可以纳入这种体裁类型,这些报道的共同点就是可以有作者的主观性评论。再细化功能,可以把它们分为三类,分析说明解释(原因)、总结判断(经验、性质、影响)、预测(趋势、走向)。
3、宣传性报道。宣传性报道是指围绕特定的报道主题,通过对事实材料进行有意识的选择,显现宣扬一种观点、思想,以期影响人们的情感态度和行为。
宣传性报道有明显的价值倾向,目的也非常明显,即去影响改变人的情感态度甚至行为,这一点在以前的报道中较为突出,主要是以创造典型,树立样板为手段制造感召力,进行广泛的号召和社会动员。因此,宣传性报道强调情感情节,写作手法可运用描写、叙述、议论、抒情。
宣传性报道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处理好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关系。新闻价值是事件本身所具有的,是中立的、客观的,宣传价值则是传播者事先设计并希望事后实现的一种主观意图意愿。可见,在这类报道中,对事实材料选择加工的标准主要参照宣传价值的大小,虽然新闻价值的提高可以提升宣传价值。由于通讯在历史中主要承担了宣传的功能,因此这一类题材实际上就是指通讯。
以前对新闻体裁的划分和界定,主要适用于纸质媒体,这种三分法可适用于任何媒体,这实际上为所有的新闻写作者提供了一个现实、简单、有效的思路。
这种写作思路还有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通讯这个在传统新闻体裁中除消息之外最为重要的体裁。
三
通讯是在通信技术手段受到局限,新闻(消息)的报道传递不能满足受众需求等历史条件下,作为一种补充、补救手段产生的。而现有的通信技术条件下,如果要详尽地报道一则新闻,消息这一体裁已完全可以胜任。面对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和越来越先进的通信技术,对重大的复杂的事件进程的即时报道、连续报道、或者通过链接的方式展示事件的全貌已成为必然选择。
对于纸质媒介而言,通讯体裁所具有的形象生动性由于互联网的崛起,和电视对新闻报道全新革命和重力打造而魅力不再(通讯以前常借用文学的写作手法、技巧,来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件或刻画一个新闻人物),失去了原有价值和优势。现在,对于受众来说,通常情况是在电视或互联网等电子媒介上看到新闻,在报纸上得到证实和解释。纸质媒介转而追求思想性和文化内涵,以此重新建造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一任务已由深度报道这类体裁承担。
从传者、受者的角度来说,提供高纯度的信息,是新闻工作者日益提高的专业主义或职业精神的自然结论,更是受众日益提高的信息鉴别、分析、判断能力的必然要求。在写作手法上,抒情是通讯特有的,但现已基本不用,通讯所着重的情感铺垫和渲染只有在特殊的情形下(如人物通讯,或题材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宣传价值)才使用。
从社会环境来看,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某企业某产品或企业家的正面新闻报道(以人物通讯或工作通讯的形式)会产生广告宣传的效果,从而影响公平竞争。同时,这种新闻报道方式,很容易使新闻从业人员产生新闻腐败。如果说以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通讯中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可以合二为一,不会对社会中的某一群体或个人产生不良影响,两者之间不产生矛盾,那么现在有必要进行细分明确。
如果从本文论述的写作思路出发,就可以把宣传性报道与其他报道明确地区分开来,也能够更好地根据具体的新闻题材,写出主题明确的新闻作品,而不会因为通讯与其他体裁的模糊界定而无所适从。
(作者单位为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作者:刘承武
第五篇:新闻报道体裁的类型简介
新闻报道体裁的类型简介 新闻报道根据表现手法、口吻和人称、结构布局可以细分为以下四类:1消息: a动态新闻:以迅速简洁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反映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新动态为特征。它一般一事一报,简明扼要。动态新闻中的简讯则仅用一两句话交待新闻事件的概况,一般不交代事情的发生过程和背景情况。b综合新闻:指对同一类事物或一事物的多侧面的归纳综合报道。2深度报道: a解释性报道:侧重说明新闻失实的原因和结果,解释事件的来龙去脉,事件的含义与社会影响,也包括对事件发展趋势的展望。b述评新闻: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夹叙夹议,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评说。3通讯: a纪实性通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b新闻故事 c访问记 d散文体通讯 4新闻特写:是一种再现新闻事实、人物或场景的形象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