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夷山——我的读后感》阅读附答案
阅读《武夷山——我的读后感》,回答问题(共12分)
武夷山——我的读后感 梁 衡
①名山也已登过不少,但当我有缘做武夷之游时,却惊奇地发现这次却不劳攀援之苦,只要在竹筏上默读两岸的群山就行。只这一点就足够迷人了。
②两岸群山将自已突兀的峰岩或郁葱的披发投入清澈的溪中。我半躺在筏上的竹椅里,微醉似的看两边的景色,听筏下汩汩的水声,静静地读着这幅大水墨。
③这两边的山美得自在,当她不披绿裳时,硬是赤裸得一丝不挂,本是红色的岩石经多年的氧化镀上了一层铁黑,水冲过后又留下许多白痕,再湿了她当初隆起时的皱褶,就自然得可爱,或蹲或立,你会联想到静卧的雄狮、将飞的雄鹰或纯真的顽童、憨厚的老农,全无一点尘俗的浸染。但大多数山还是茂林修竹,藤垂草掩,又显出另一番神韵。筏子拐过一两道弯,河就渐行渐窄,山也更逼近水面,氤氲葱郁,山顶的竹子青竿秀枝,成一座绿色的天门阵,直排上云天,而半山上的松杉又密密匝匝地挤下来。偶有一枝斜伸到水面,那便是姜子牙无声的垂竿。河没有浪,山没有声,只有夹岸迷蒙的绿雾轻轻地涌动。水中起伏不尽的山影早已让细密的水波谱成一首清亮的渔歌,和着微风在竹篙的轻拔慢拢中飘动。
④这条曲曲弯弯的溪水美得纯真。滴滴雨露轻落在叶上草上,渗入根下土中,沙滤石挤,再流出涓涓细流,汇成这能漂筏行船的大河。所以这水就轻软得可爱。没有凶险的水涡,没有震山的吼声,只是悄悄地流,静静地淌。每当筏子转过一个急弯时,迎面就会扑来一股爽人的绿风,这时我就将身子压得更低些,顺着河谷看出去,追视这幅无尽的流锦,一时如离尘出世,不知何往。在这种人仙掺半的境界中,我细品着溪水的清、凉、静、柔,几时享受过这样的温存与妩媚呢?回想与水的相交相识,那南海的狂涛,那天池的冰冷,黄河壶口的“虎啸”,长江三峡的“龙吟”,今天我才找到水之初的原质原貌,原来她“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不胜凉风的娇羞”。
⑤在世间一切自然美的形式中,怕只有山才这样的磅礴逶迤,怕只有水才这样的尽情尽性。也怕只有武夷山水才会这样的相间相错、相环相绕、相厮相守地美在一起,美得难解难分,教你难以名状,难以着墨。一处美的山水就是一个暂栖身心的港湾,王维有他的辋川山庄,苏东坡有他的大江赤壁,朱自清有他的月下荷塘,夏丐尊有他的白马湖,今天我也找到了自己的武夷山水。
⑥如果一处山水能以自己的神韵净化人的灵魂,安定人的心绪,启示人生的哲理,使人升华,教人回归,能纯得使人涌起)宗教式的向往,又美得叫人产生热恋似的追求,这山就有足够的魅力了,就是人间的天国仙境。我登泰山时,曾感到山水对人的激励;登峨嵋时,曾感到山水给人的欢娱;而今我在武夷的怀抱里,立即感到一种伟大的安详,朴素的平静,如桑拿浴后的轻松,如静坐功后的空灵。这种感觉怕只有印度教徒在恒河里洗澡,佛教徒在五台山朝拜时才会有的。我没有宗教的体验,却真正接受了一次自然对人的洗礼。武夷一小游,退却十年愁。对青山明镜,你会由衷地默念:什么都抛掉,重新生活一回吧。难怪这山上专有一处名“换骨岩”呢。
⑦我正庆幸自己在默读中悟出一点道理,突然眼前一亮,竹筏已漂出九曲溪。回头一望,亭亭玉女峰正在晚照中梳妆,船工还在继续着他那说不完的故事。
小题1:.仔细阅读文章第③④⑤段,按要求填写表格。(4分)
内容
感受
第③段
⑴
美得自在 第④段
溪水
⑵
第⑤段
⑶
⑷
小题2:.阅读第⑥段,体会作者面对武夷的山水为什么会产生“重新生活一回”的想法?(3分)
小题3:.本文在描写武夷山水时,可谓形神兼备,写活了风景。试从第③④两段中任选一段,分析作者是如何写出外在特征和内在神韵的。(可从修辞、用词等方面,150字以内)(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内容
感受
第③段
⑴山
美得自在 第④段
溪水
⑵美得纯真
第⑤段
⑶山水相依
⑷美得相得益彰
或者美得难解难分
小题1:(3分)在武夷的怀抱里,立即感到一种伟大的安详,朴素的平静,让人感到轻松空灵,让人不禁想抛开俗世的牵绊,寻找一种宁静、纯粹的生活。
小题1:(5分)写山:写形,从不同的感官角度写。写色彩,或铁黑,或葱绿;写形态,如雄狮、顽童、老翁,山上树木,如天门阵,如垂竿;写静态,或蹲或立;写动态,绿雾“涌动”、山影“起伏不尽”。(2分,任答两个方面即可)写神,运用比拟修辞手法。(1分)“她不披绿裳时”,把山比拟为女子;“静卧的”、“将飞的”“纯真的”、“憨厚的”,或拟人或拟物,情态各具,活灵活现,把武夷山的写得生动而有情趣。(1分)(语言表达1分)
写水:写形,点出清、凉、静、柔的特点,重点突出了水的静和柔:“悄悄地流,静静地淌”。(1分)用比喻,“无尽的流锦”也形象地描绘出溪水的平静、柔和、光彩焕然、绵绵不绝。(1分)写神,指出“温存与妩媚”,(1分)并引用诗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不胜凉风的娇羞”,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出武夷水的温柔之美。(1分)(语言表达1分)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及文段表达出的情感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段,把握关键词,细细品味出文段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联系上文,可以在原文中得到。
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等表现手法。考试中考的较多的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第二篇:梁衡《武夷山——我的读后感》思考题
阅读思考题
1本文在描写武夷山水时,可谓形神兼备,写活了风景。试从第四五两段中任选一段,分析作者是如何写出外在特征和内在神韵的。(可从修辞、用词等方面)
答案要点:写山:写形,从不同的感官角度写。写色彩,或铁黑,或葱绿;写形态,如雄狮、顽童、老翁,山上树木,如天门阵,如垂竿;写静态,或蹲或立;写动态,绿雾”涌动”、”山影起伏不尽”。写神,运用比拟修辞手法。“她不披绿裳时”,把山比拟为女子;“静卧的”、“将飞的”“纯真的”、“憨厚的”,或拟人或拟物,情态各具,活灵活现,把武夷山的写得生动而有情趣。
写水:写形,点出清、凉、静、柔的特点,重点突出了水的静和柔:“悄悄地流,静静地淌”。用比喻,“无尽的流锦”也形象地描绘出溪水的平静、柔和、光彩焕然、绵绵不绝。写神,指出“温存与妩媚”,并引用诗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不胜凉风的娇羞”,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出武夷水的温柔之美。
2.在第五段中,文章介绍了多位古人,有何作用?
答案要点:说明武夷山水有令古人和今人静心、折服的魅力;古人的诗文、事迹又为其增加了文化的底蕴;加深下文对武夷山水美的本质的议论。
3.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会”眼前一亮”?
答案要点:浅层写实,眼前视野顿然开阔,有眼前为之“一亮”之感。深层写“我”在读出武夷山所蕴含的哲理之后,人生境界豁然开朗。
第三篇:《我的母亲》阅读附答案
《我的母亲》(节选)
胡适
家里虽然一贫如洗,但母亲情愿节衣缩食,省下钱来请了一位先生。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
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
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
时从呜咽着的、断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
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
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被打得
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
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当我八岁的时候,二弟六岁,还有一个妹妹三岁。三个人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不是母亲自
己做的。她还时常收一些外面的女红来做,所以很忙。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深夜,我忽然从睡
梦中醒了起来,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
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于是想出一个借
口来试试看,便叫声母亲,说太热睡不着,要起来坐一会儿。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母亲居然
许我起来坐在她的身边。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
——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母亲的呼吸。我心里暗
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
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
现在我的母亲不在了,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种不敢说出的心理状
态。
1、选文讲了我的哪两件事?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2分)
2、当我背不出的时候,父亲为什么要打我?(2分)3“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这是为什么呢?请用原
文中的话回答。(2分)
4、如何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这些词语体现了什么?请赏析一下。(3分)
(1)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2)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
5、读了此文,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严父慈母”的理解。(3分)
答案:想看请下载
1、我背书的时候挨打,母亲心疼我深夜我陪母亲做鞋子
2、我还小,平时的学习可能缺乏自控能力,一些深奥的道理我又不能理解,就
只能用这种最原始的方法——皮肉之痛,让我记住自己的过错。(意思对即可)
3、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
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4、(1)母亲用自己的这种举动,来减轻我的疼痛。表现出对我被打的同情和心痛。这就是母爱。(2)表现了我对母亲辛苦劳作的无奈,这是对母亲关爱的一个眼神,是我对母亲的一种歉疚。
5、(略)。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寸晖”等。
第四篇:“我不能走”阅读附答案
(8分)“我不能走”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临时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选自杨振宁《邓稼先》小题1:文章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是什么?(2分)小题2:依据文章内容,你认为邓稼先的手是否会颤抖?请说明理由。(3分)小题3:“我不能走。”简短的话语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参考答案:小题1:表现环境极其恶劣,显示邓稼先工作的艰辛。小题2:①不会颤抖。因为邓稼先作为科学家,他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②会颤抖。因为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小题3:表现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执著、勇敢、无私。小题1:试题分析:可以从衬托方面考虑,表现工作环境的恶劣。小题2:试题分析:答案不唯一,两方面即可,但必须言之有理。从信念的角度肯定,从科学的角度否定。小题3:试题分析:从邓稼先对待工作的态度进行阐释即可。
第五篇:《我的母亲》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我的母亲
老舍
当我在小学毕业的时候,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饮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10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笔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家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你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都是一样疼的;但是假若她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我父亲死后,家中一切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我说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才吐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住了我的眼。今天,又想起当年孤独地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1.本文大部分是概括叙述,但有些地方却写得具体、含蓄。
(1)母亲送三姐上轿时,文中描写:“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这些加粗的动词,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子除夕回家,“母亲笑了”,这写出了母亲什么样的心情;听说今晚还要返校,“她愣住了,半天才吐出一口气来”,这又写出母亲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中母亲这“一串串的眼泪”包含着哪些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本文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表现了母亲对三姐的千万个不舍得而又不能将她留下的痛苦心理。?
(2)看到儿子回来心里十分高兴,对儿子的不舍得,希望儿子多待一会儿,而又怕耽误儿子。
2.对多年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而感到欣慰,对儿子的有出息感到高兴。
3.文中最后一句话包含着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母亲的怀念,也有因自己不能陪伴母亲让母亲孤独的后悔与内疚。(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