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保教育培训专题讲座
环保教育培训专题讲座
主讲人:
地点:
时间:
老师们,下午好!
环境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改善环境、自觉养成和选择绿色行为为目标的终生教育。它借助课堂教学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由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适宜地进行学科渗透,成为了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下面就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谈点个人看法。
一、在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的要求
(一)语文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语文学科中要通过名人、名言、名篇,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情景教育,对一些典型课文中的环保科学知识有侧重地讲解。还可以开展多种活动进行,如演讲、故事会、建议书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并在生活中成为保护环境的实践者和倡导者。
(二)品德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
品德与生活课要在爱护家乡、学校一草一木,净化、绿化、美化学校的环境,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方面进行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环保的社会意识、道德意识。品德与社会学科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特别是近代,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加强,环境问题随之出现并日益恶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工业文明的进程成为一个过度利用资源使之趋于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以及人口爆炸等的过程,从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价值观。
(三)数学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
让学生初步了解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涉及到的环境科学知识,了解当前重要的环境问题,树立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环境道德观,发展学生的环保技能,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四)科学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
科学学科就是培养学生注重对与自然环境相关的事物的探究,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五)音乐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
培养学生从艺术角度考察和理解环境,一方面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听唱、评述,引导和启发学生对艺术所反映的主题产生一种情感体验,另一方面,通过作品本身的艺术感染力促使学生对周围环境和大自然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从而最终积极参与环境问题的解决。
(六)美术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结合环境保护教育,使学生既掌握美术方面的知识,又能学习环保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在手工制作课中,利用废旧物资制作一引动有趣的小作品,对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是很有裨益的。
(七)体育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体育学科中进行环境教育,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科学锻炼身体、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能力,加强学生关于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危机,社会发展受阻,运动形式减少等不良后果的认识;另一方面要促使学生在户外去运动,野外郊游时采用一些合理的健身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提问法、探究式教学法和游戏法等渗透环境教育。
(八)信息技术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
信息技术课不仅仅要成为学生掌握信息与传播知识的一门学科,而且要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环境知识,提高环境意识,促进学生们的环境素质的发展,最终促进环境的改善与保护。在信息技术课上,通过教会学生使用因特网,让学生能更好的在网络上寻找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进行学习,也为其他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打好了坚实的基础。让学生能将自己的传绿护绿作品传上网与人共享。
(九)英语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英语教学中,每一课都有一个完整的意境。教师可以借助意境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在英语教学中,每一节课,教师都可以画出图,每一单元都配备一幅挂图,在利用这些图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可以进行环保渗透。
二、渗透环境教育的方法
(一)课堂内外结合。课堂教学中将学科教学的知识与环保知识相结合,课外将实践活动与环保行为的养成结合。如在语文学科教学中,不仅要有对语文素养的培养,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尚情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语言,掌握语言,运用语言,学习表达,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学科教育知识点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在学科教学中不能为了渗透而渗透,事事牵强附会,而是应将学科教学的内容与环境教育的知识点、渗透点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及学校周围社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让学生们对环境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多种角度的参与和实践,并利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环境问题里的数学问题。
(三)知行统一。我们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内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很多学科的内容就是和环境有关系的,更是要求孩子通过学习后自觉养成绿色行为的。对于影响生态环境的复杂的制约因素有一个辨证的认识,由此还可以对其他生态问题举一反三,从而规范自己的日常环保行为,使学生们积极、轻松、自然地接受环境教育并变为自觉的行动。
综上所述,学科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环保教育同样也离不了这块主阵地。只有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挖掘教材内容,有机渗透环境教育,才能让学生的生命在学科学习中浸染绿色
环保教育培训专题讲座
主讲人:洪叶奎
地点:会议室
时间:2014.4.14 老师们,下午好!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环境的日益恶化,已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敲响了警钟,增强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在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中,注意环境教育的渗透,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已成为我们当前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有关环境教育渗透的各个学科里,地理与环境教育的关系极为密切,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良好素材,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
一、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伴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环境恶化问题这个现代化进程的幽灵,已成为人类发展的最大障碍。水资源的枯竭、污染,建筑用地增加,耕地面积大量减少,森林减少,草场退化,沙尘暴频繁肆虐,酸雨,白色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地球,将毁灭在自己的手中。但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却相当淡薄,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塑料袋铺天盖地,随处可见的臭水沟,水资源浪费数字触目惊心,工厂里浓浓的黑烟遮天蔽日。解决环境问题,增强全民环境意识,已成为新世纪的主要任务。初中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社会经验少,可塑性强,对他们进行环境教育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地理教学中涉及的环境内容
初中地理教材告诉我们:自人类生存于地球的第一天起,就与大自然息息相关,适当的日地距离、地球质量决定了地球为我们人类生存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可供呼吸的大气,地球才成为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所以,我们应爱护我们的生存空间,遵循自然规律,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我们将会失去这样的家园。我国虽然是一个幅员辽阔,物产丰富,资源种类多、储量大,而实际上我们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拥有量并不多,所以我们同样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与环境的关系相辅相承,假如人类自身的繁衍,经济建设的社会发展超越了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后代人获得发展的能力就会受到损害。那么,最终毁灭的还是人类本身。人类滥伐森林、过度放牧,任意排放有害物质,过度开采矿藏、地下水等,使环境遭受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值得我们担忧和深思。教师可以针对有关内容,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环境与生存的联系,从而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尤其要把环保意识落到实处。培养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收集废纸,不使用一次性日常用品,爱护花草树木等,并努力带动对社会的影响。
三、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主要环节
1、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渗透环境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单凭口头讲述或学生讨论达不到形象、直观的效果,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或在他们心中产生震撼,那么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具,如把有关教学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插播一些录像,加深学生的印象。多媒体能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能力,大大增强了人们对抽象事物和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将课堂引入全新的境界,学生学习兴
趣浓厚,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探究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环境的方法。如在讲解自然灾害时,可播放“长江特大洪涝灾害”、“北京沙尘暴”等一些录像,观看了形象生动的视频材料,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类破坏环境所导致的恶果。然后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分析形成灾害的根本原因,明白人类滥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当灾害发生时,它给人类所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给我们的教训也是深刻的、惨痛的。然后引发学生思考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呼吁大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在班级里倡导节约用纸,积极回收废纸,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植树造林”。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我们就可以把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感性认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再结合实际,达到增强学生环境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的教学效果。
2、通过分析有关地理数据,绘制地理图表,使有关问题更直观、更突出,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地理课堂中,当分析有关地理问题时,可通过阅读、绘制地理图表来解决,这样能为我们发现环境问题或解决环境问题带来许多方便之处。如在讲解“地球上的水”,地球上的水从其覆盖面积、储量、水循环方面上看,可以说水是取之不仅,用之不竭的,但当我们把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按所占的比例用扇形统计图绘制后,再进行比较分析,就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其实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微乎其微的,又加上人类肆意污染水、浪费水,导致全球水危机,可再生的水资源最终也会变成不可再生资源,从而导致地球水枯竭。地球上的水资源除了储量有限外,在地球上的分布也是极不平衡的,通过计算各地人均占有的水资源,再结合当地的工农业发展概况,就可以发现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很不乐观,华北地区缺水相当严重,可以这样比喻:如果全世界平均每人拥有一桶水,那么中国平均每人只有一盆水,而中国的华北地区平均每人只有一杯水。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我们应该关注我们的水资源问题,讨论缺水的原因,探讨解决的方法,呼吁大家要节约用水,不污染水,采用跨流域调水等方法来解决缺水问题。学生思维活跃,再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好行为。如洗手时水龙头开小,涂肥皂时关上水龙头,洗完水后把水龙头关紧,节省用水量。又将洗手水积在水盆里冲厕所,重复用水。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并发动他们把这样的好方法加以推广。
3、通过组织学生课后查阅有关环保资料,结合课本内容,在课堂进行讨论交流,有利学生增进环保意识
在我们的地理教材中,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点都介绍得面面俱到,有许多内容必须靠我们课后去查阅,去拓宽。课前我们可以分问题类别发动学生分小组查找,可以从网上、报刊杂志、课外书或询问大人、老师、调查等渠道来获取有关资料,人多力量大,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有丰富的内容可供学生交流、探讨。如我们讲解长江、黄河,我们把黄河比作母亲河,黄河水就是母亲的乳汁,千百年来,黄河孕育了中华大地灿烂的文化,但历史上黄河的多次泛滥曾给我们的中华儿女带来深重的灾难,现在靠我们的智慧黄河泛滥得到了有效治理,但黄河又有了新的环境问题,就是黄河断流。通过发动学生课后查找相关内容,就可以让学生交流黄河的区域环境、水土流失现象、“地上河”的形成、灾害情景、断流原因等,同学会发现许多黄河问题都与我们人类破坏环境有关,再探讨我们应该怎么办?引发学生思考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必要性。再联系我们身边的“母亲河”——长江,我们生活在长江之滨,但近年来,长江洪涝、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通过调查讨论河水能否饮用?水质是否污染?采取哪些防止水污染的措施?讨论分析在我们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水污染问题,绝不能用破坏环境这样的沉重代价来换取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应该走可持续道路,在发展工农业的同时,一定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通过知识的扩展、延伸,学生的环保意识大大增强了,并可以用他们的思想去影响家庭甚至社会。
4、在地理课堂中,可结合某些环保专题,组织学生撰写环保小论文、绘制漫画,开展
交流、评比,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植树节、气象日、水日等,都是世界组织或国,家指定或联合国确认的,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我们良好的生存条件而呼吁人们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当我们把《地球上的水》、《天气与气候》、《自然资源》等一些单元或课题结束后,可结合某些纪念日的主题、,组织学生积极撰写小论文或绘制漫画、拍摄身边环境的有关照片等,在课上进行交流、探讨。如“天气、气候、水和可持续发展”、“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生命之水”、“营造绿色城市,呵护绿色家园”等,通过大家的讨论、交流、评比,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进行环保行为的自觉性。环境问题是困扰人类的重大问题,环境教育迫在眉睫,我们地理教育在教育中应担当重要的责任。因为地理教育有其学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中学环境教育中担负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丰富的环境知识内容是中学地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学生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的重要渠道。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越性,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培养他们对环境的认识能力,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做出一定的贡献。
环保教育培训专题讲座
主讲人:张丽
地点:会议室
时间:2014.10.13
环境---1989年12月我国颁布施行的《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第二条将环境界定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未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有些活动对环境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甚至是破坏,如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的枯竭、水土流失等等;这种环境的破坏又反作用人类,产生危害人体健康、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生存的种种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环境保护---通过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措施,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还要依据人类的意愿,保护和改善环境,使它更好地适合于人类劳动和生活以及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消除那些破坏环境并危及人类生活和生存的不利因素。
环境保护所要解决的问题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二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保护环境、计划生育、土地管理)之一。
环境教育---是指借助于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培养环境意识,并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新的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以便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环境。环境教育的内容包括: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法规知识和环境道德伦理知识。
绿色学校---是指学校在实现其基本教育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全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充分利用学校以外的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的环境素养的学校。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要发展;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密不可分;代际公平;新型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珍重自然爱护自然。
二、环境教育的知识问答
1、绿色学校的四个标志?
学生切实掌握各科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师生环境意识较高;积极参与面向社会的环境监督和宣传教育活动;校园清洁优美。
2、创建绿色学校的意义?
推进环境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决定了绿色学校的创建过程,是学校各方面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通过环境教育,学生们将了解到当地的、地区的、乃至全球的环境和发展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师生们也可以将自己的学校建设得更好,更适于学习。
3、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有什么关系?
加强环境教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环节。通过环境教育,使人们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观念,接受环境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培养高尚情操,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其成为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
4、当前国家对环境教育有什么新指示?(本校如何落实)
2002年朱镕基总理做了关于加强环境教育的指示,教育部很快进行了落实,2003年3月教育部颁发实施《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2003年温家宝总理又对环境教育做了重要批示。2003年10月,教育部颁发《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要求在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各相关学科内容的设计中部渗透环境教育,同时将环境教育作为一个跨学科的主题纳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环保教育培训专题讲座
主讲人:胡卫东
地点:会议室
时间:2016.3.1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不断地诞生,促进了工农业的逢勃发展,大大提高了生活水平,使社会迈向飞跃发展的历史新纪元。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环境污染问题是其中之一。下面让我们共同来分析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几个环境问题。
一、空气污染问题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没有被污染的空气对人类是友好的。但是,现在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加速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如:SO2、CO、NO2等)未经处理就排放而引起的空气污染速度。
空气污染的后果是:
1、空气能见度降低,使天空从早到晚就是灰蒙蒙的天,不再是往日的蓝天白云。太阳就像月亮,没有往日的灿烂。
2、形成酸雨,导致江、河、湖水酸性化,使某些水生动植物死亡,土壤酸化,农作物产量降低或死亡,腐蚀树木、建筑物等。
3、影响人类健康。
4、臭氧层破坏甚至造成空洞现象,导致很多有害的紫外线来到地面上,伤害地球上的万物生灵。
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也是防止酸雨的措施):
1、减少使用含硫、氮的燃料,这样就减少了SO2、NO2等易形成酸雨的有害气体的排放。
2、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因为植物的叶面能吸附空气中的粉尘,而且有的植物具有处理有害气体的功能。如我们都很熟悉的名叫夹竹桃的这种植物就因为具有非常强的加工有害气体的能力而被誉为“废气加工厂”。
3、对煤、石油进行脱硫、氮处理后再使用,就不会产生SO2、NO2 等有害气体。
4、开发新型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氢能、潮汐能等)。
5、机动车辆安装尾气处理器,是利用化学物质作催化剂,使机动车燃烧石油产生的CO和NO气体在还未排出车外就及时在车箱内转化为可参与大气体循环的N2和CO2后再排放。
二、水源污染问题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有广泛的用途,在生活中用来洗涤和饮用,在农业中进行灌溉,在工业中做化工原料或冷却用水。但是,如果人类对水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不幸。因为水是能溶解很多物质的一种具有流动性的物质,包括很多有毒有害的物质都会溶解到水中,使水变成有毒有害的污水。能使水源造成污染的因素可以分为:
1、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包括洗衣物后的水、人畜粪便、洗碗筷后的水等。
2、工业三废(废气、废液、废渣)未经处理就排放,使三废中能溶于水的有害甚至有毒的物质溶于水,使水被污染。
3、不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不合理使用具体表现在等大雨来临之前就使用农药和化肥,使刚刚施下去的农药和化肥还来不及被农作物吸收和固定就被大雨冲刷入河水中,造成水源污染。不合理使用还表现在超量使用,使农作物吸收后还有剩余的使水源污染。不合理使用也可以表现为在水源边配制农药和化肥溶液,使农药和化肥不小心直接流入水源中,造成水源污染。
水污染的后果:
1、水质恶化,影响人畜饮水。
2、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赤潮、水华现象。
3、造成某些水生动植物灭绝。
防止水污染的措施:
1、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处理生活汗水的方法可用过滤、木炭吸附、氯气消毒等方法。
2、工业三废处理后再排放,对工业三废的处理当中用得最多的是利用化学反应原理处理法。3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合理使用具体表现在不在大雨来临前使用农药和化肥,不在水源边配制农药和化肥溶液和适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种类很多,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由废话塑料引起的“白色污染”,由废弃电池引起的汞、隔等重金属污染。
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因素:废旧塑料随意丢弃。“白色污染”的后果:造成水源污染和土壤结构发生严重的破坏。防止“白色污染”的措施:
1、不随意丢弃废旧塑料。
2、对不可降解的所有废弃塑料制品进行回收处理。
3、某些方面减少使用塑料制品。
4、寄希望于科学家或同学们立志自己将来要发明可降解的新型塑料。
废弃电池引起的汞、隔等重金属污染是很严重的。据统计,一节手电筒中的电池若丢入大河中,那么这一节电池中的汞就能把一个人一生能够饮用的水被全部污染。可见废弃电池对环境的污染是不可估量的,同学们应予以重视。
防止废弃电池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措施:
1、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2、废旧电池集中回收到环保部门指定的地方。
四、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全球性的环境疑难问题。
什么是温室效应呢?当大气中CO2或是某些其他气体的含量升高时,会增强大气对太阳光中红外线辐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散发,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后果:
1、地球气温上升,气候变暖,出现暖冬现象,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被淹没的面积增大。
2、有的地方热得人无法居住。
3、加快土地沙漠化。
防治“温室效应”的措施:
1、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2、禁止乱砍滥伐,防止森林火灾。
3、减少使用含碳化石燃料。
4、开发新型能源。
5、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一次性手纸,提倡使用手绢,木筷多次洗涤重复使用。
6、提倡使用双面纸。
7、施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环境及环境污染问题在我们的身边举不胜举,要使人类和环境能和谐共处,只有人类善待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才能获得环境对我们人类的最好回报。大家都快快担负起这份责任来,为还人类洁净的环境,保证全人类的健康献上一份力吧!
环保教育培训专题讲座
主讲人:李厚军
地点:会议室
时间:2016.9.28 老师们,下午好!
众所周知,环境是一切自然资源的宝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我们也应注意到,在我们努力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同时,其实也在不知不觉中加速破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所有的进步,很多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正使人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保护环境已经成了全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成了全世界的共同行动,可持续发展正成为人们的共识。
树立环保意识,掌握环境基本知识和技能,已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科学文化素质,学校是传授环保知识的主渠道,环境教育是涉及各科教育渗透性的综合体。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危机的教育,就是要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树立新型的自然观。要让学生们清楚地认识到:人也是一种动物,是自然过程的一部分,是地球进化运动的产物。从生物种群的角度看,人与其他生物之间是完全平等的,任何生命都具有同样的尊严和同样的价值。人与自然之间应当是和谐平等的关系,而不应当是掠夺和被掠夺的关系,更不应当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人类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必须转变观念,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惟有此举,才能拯救地球,才能继续人类的自身发展。
教师是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力量。在进行“环保”教育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师要不断学习,了解当前世界三大社会问题之一是保护环境。了解当前对环境保护的几大问题:如保护水源、保护森林、保护生态平衡、净化空气……不断提高认识,增长知识。有机地与日常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将环保意识的培养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以加强品德教育促进环保意识的提高。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深入研究,善于发现,灵活渗透的原则。在小学众多学科中,都注重了环保教育的有机渗透,如科学课中《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一课,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适时地渗透环保的知识,如地球上水的总量,淡水的总量,可用淡水的总量,我国人均可用淡水的总量,水体污染的状况,家乡水资源情况和受污染的程度等等,一串串的数字,活生生的例子,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环保教育跨学科的特征,它可以将教育内容化整为零地渗透到各学科中,使同学们在各学科学习中获得相应的环境知识、技能和情感。如在语文教学中,在教授《桂林山水》一课时,我们就可以渗透环境教育。问一问学生,为什么漓江的水那么清?与我们身边的水进行一下比较,为什么我们家乡原本清澈的河流现在变得这么黑?我们应该怎么办?在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可爱的地球》、《许多物种消失了》等许多课中,教师通过一些图片资料的收集展示,让学生了解许多物种的消失,与人类环保意识淡薄,对地球的资源认识不深有关,总以为地球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对待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当然,在其他的学科中也不乏一些环保主题的内容,数学中的工程问题,英语中的阅读理解等只要教师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和利用身边的资源并进行合理的整合,就会使学生不仅掌握了学科知识,也能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
另外通过开展环保主题班队课,是渗透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班队课是队员们最喜欢的活动课程之一。在一个民主、融洽的班级小集体里,队员们更能各抒已见,各展才华,在这样的氛围下,展开环保主题活动,往往能使队员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教育。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小队、班级,甚至全校师生参与的少先队大队主题活动,让学生加深对环境保护的理解。
例如我校老师组织本班学生结合6.5 “世界环境日”,开展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主题队会,同学通过收集各种资料,扮演各种角色,通过同学们生动的表演,深刻地揭示了保护我们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为配合学校参加绿色学校的创建评比,少先队也可以开展了一系列的绿色环保活动,如通过组建“手拉手地球村”进行废品回收、环境保护知识讲座、环境保护主题队会、各班开展的护绿活动、环境保护黑板报比赛等等,使学生明白保持环境整洁、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人人有责,并逐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同学们还走上街头及社区,向周围的同学及家长们宣传环保的意义,号召大家“从我、从现在、从身边、从小事做起”,大家一起来支持并积极参与城市绿化建设,共同为常州争创全国园林城市作贡献,使大家个个成为“环保小公民”,人人争当绿化保卫者,用自己的双手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增添新的色彩。
这些活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科技实践活动为突破口, 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活动在校园内外蓬勃开展,达到大家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地球。
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环保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整个民族的环保意识,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从娃娃抓起,让环保意识注入每个孩子的心灵。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
环保教育培训专题讲座
主讲人:程新民
地点:会议室
时间:2017.3.10 我们都知道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由于不重视环境的保护,造成环境的日益恶化,空气、水资源的严重污染,能源、资源的严重浪费。长此以往,人类又何以生存?环境保护刻不容缓,环境保护势在必行。“环境保护”不再是一种口号,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状况。而作为学校教育的教师,环保教育则是关系到今后环境保护是否会真正坚持下去,公民环保意识提高是不可缺少的关键。我们有责任去做这件关乎民生的大事。美术教育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并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美术实践活动,学生更能直观地、形象地、具体地、潜移默化地得到一种由完全说教所无法感知的教育。它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形象化的动态、形象化的思想,向学生传递环境保护的信息和重要性,无疑比来自于语言的说教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通过课堂主题性绘画创作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以环境保护主题性绘画创作,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一次环境保护的教育。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由电视上录制的《环保万里行》的水质污染、空气污染的资料片段,或者图片投影、幻灯的形式等等,让学生感受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然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面对环境污染,你会怎么做?”、“我们需要不需要保护环境?”、“如果今天我们放弃保护环境,会造成今后怎样的后果?” ……针对环境保护的主题性绘画中,利用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等各种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主题性绘画:《我们的家园》、《青山.绿水.蓝天》、《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母亲河》等。在这些课堂的美术活动中,学生得到了一次次深刻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二、利用主题性的广泛的宣传活动,以及参与各级的少儿绘画竞赛,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利用各种全国性的、国际性的环境保护日,组织广泛性的美术活动:如科幻绘画、现场作画、专题性环境保护书画展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除了能展示自己的绘画能力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趣味性、有益的、有创造性的、快乐的美术活动,更直观地感受到环境保护地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通过参与全国各级各类的环保绘画比赛,让学生了解环保是国策,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要了解和重视地,并且要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
三、利用手工课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美术教育中手工课是必不可少的。而我们则利用手工制作的特点,以及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在手工课堂教学中,坚持一个主题:“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现在的环保理念是“节能减排”。可以通过回收生产再生材料,或者利用这些材料制作高档的手工艺品直接创造价值,而且又节约了大自然的有限的资源。既保护了环境,又减少了污染。我国是个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短缺的国家,“节能减排”可以减轻资源的浪费,又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我们让学生有意识地收集挂历纸、纸盒、各种可乐瓶、可乐罐等等,在课堂教学中基本都是利用生活的废料以及植物的茎、叶、花、树皮等进行手工制作。我们坚持教师的直观演示以及启发性教学和学生为主体的设计制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通过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应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手工制作。
学生在手工制作中,体验了制作的快乐,更让他们了解原来这些生活垃圾等同样可以制作精美的手工艺品。而我们在课堂的手工制作中,渗透了节约能源、再生回收、减少排放、保护生态的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逐渐了解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战略,“节能减排”可以创造一个绿色的环境、蓝色的天空、清澈的河水……
环境保护是国策,它是全球性的,它是人类生存的唯一条件。我们不但要在课堂的美术教学中,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并且自觉地、有意识地去做好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从小做起、环境保护从我做起”。
第二篇:2006学环保教育讲座材料2006.02(范文模版)
2006学环保教育讲座材料
讲座材料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普遍的热门话题,美化环境、保护环境、创设环境成为人们共同的责任。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作为一名教师,从小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我们老师义
不容辞的责任。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幼儿乱扔垃圾、破坏草坪、随便摘花、“嘴上说爱青蛙,嘴里又吃青蛙”等与环保教育相悖的举动。
环保教育成了一种形式教育、口号教育。知识的深远、题材的脱离生活,和由此带来的情感体验中的矫揉造作,是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殊不知,环保教育从“小”做起,不仅指环抱教育要从娃娃做起,更是指环保教育要从小事做起,教师注意以专题环保教育为主,将环保教育知识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及各种教学活动中,让幼儿懂得干净的水和安静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意义,并教育幼儿不喝脏水,不在公共场所和家中大声喧哗;音乐活动中,教幼儿唱《爱护小树苗》等有关环保教育内容的歌曲时,可引导幼儿象歌中所唱的那样去做;语言活动中,选择儿歌《花儿好看我不摘》等环保内容。
还可以通过展览、绘画、利用废旧材料等让幼儿进行美工制作以及开展参观、谈话、小木偶表演、小实验、游戏等有趣的活动,使幼儿了解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并懂得要管好垃圾、保护环境必须从我做起,从自身感受中获得环保知识。同时要让幼儿知道,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保护环境,例如组织幼儿帮助保育员阿姨打扫校园卫生,来净化化我们的幼儿园;帮助花工师傅在花圃中翻土、播花耔、种树苗;来绿化我们的幼儿园,通过此活动以唤起幼儿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并将爱护花草树木等
列入幼儿行为规范中。
幼儿环保行为的形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不是一日之功。我们在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时,更注意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入手,对幼儿的环保行为进行环抱教育时,更注意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入手,对幼儿的环保行为加以强化,幼儿就由不自觉到为转化为自觉的行为。根据幼儿一日生活的内容,提出“五学会,五不”的要求,既学会正确用餐,不掉饭粒;学会垃圾的回收和分类,不随地乱扔垃圾;学会主动入厕。不随便大小便;学会走路轻,做事轻,说话轻,不大声喧哗;学会开小水,节约用水,随手关水龙头,不浪费水的好习惯。平时,我们教育孩子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纸张、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并且还可以在游戏中渗透亲自然内容幼儿更容易接受并能在玩玩、说说、做做中掌握环保知识。总之,保护环境,教育为本,从小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我们生存的地球会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一起为保护人类共存的唯一的地球环境而共同努力。
第三篇:校园绿色环保教育讲座资料
银河学校环保知识讲座
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
(1)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2)臭氧层破坏在地球大气层近地面约20~30公里的平流层里存在着一个臭氧层,其中臭氧含量占这一高度气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臭氧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因此,它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保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然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溴烃类等化合物,它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南极的臭氧层空洞,就是臭氧层破坏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因此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空臭氧层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的多。
(3)酸雨酸雨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酸性污染物引起的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受酸雨危害的地区,出现了土壤和湖泊酸化,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建筑材料、金属结构和文物被腐蚀等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酸雨在五、六十年代最早出现于北欧及中欧,当时北欧的酸雨是欧洲中部工业酸性废气迁移所至,七十年代以来,许多工业化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防治城市和工业的大气污染,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增加烟囱的高度,这一措施虽然有效地改变了排放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但大气污染物远距离迁移的问题却更加严重,污染物越过国界进入邻国,甚至飘浮很远的距离,形成了更广泛的跨国酸雨。此外,全世界使用矿物燃料的量有增无减,也使得受酸雨危害的地区进一步扩大。全球受酸雨危害严重的有欧洲、北美及东亚地区。我国在八十年代,酸雨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到九十年代中期,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
(4)淡水资源危机地球表面虽然2/3被水覆盖,但是97%为无法饮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是淡水,其中又有2%封存于极地冰川之中。在仅有的1%淡水中,25%为工业用水,70%为农业用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供饮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然而,在这样一个缺水的世界里,水却被大量滥用、浪费和污染。加之,区域分布不均匀,致使世界上缺水现象十分普遍,全球淡水危机日趋严重。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其中28个国家被列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预测再过20~30年,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将达46~52个,缺水人口将达28~33亿人。我国广大的北方和沿海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北方缺水区总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全国5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这些缺水城市主要集中在华北、沿海和省会城市、工业型城市。世界上任何一种生物都离不开水,人们贴切地把水比喻?quot;生命的源泉”。然而,随着地球上人口的激增,生产迅速发展,水已经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珍贵。一些河流和湖泊的枯竭,地下水的耗尽和湿地的消失,不仅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威胁,而且许多生物也正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的河流改道、湿地干化和生态环境恶化而灭绝。不少大河如美国的科罗拉多河、中国的黄河都已雄风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了。
(5)资源、能源短缺当前,世界上资源和能源短缺问题已经在大多数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内出现。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人类无计划、不合理地大规模开采所至。本世纪九十年代初全世界消耗能源总数约100亿吨标准煤,预测到2000年能源消耗量将翻一番。从目前石油、煤、水利和核能发展的情况来看,要满足这种需求量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在新能源(如太阳能、快中子反应堆电站、核聚变电站等)开发利用尚未取得较大突破之前,世界能源供应将日趋紧张。此外,其它不可再生性矿产资源的储量也在日益减少,这些资源终究会被消耗殆尽。
第四篇:环保教育培训制度
环保教育培训制度目的为增强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公司环保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各车间(部门)、司属子公司。
3职责
3.1安全环保部负责协助人力资源部对新进员工公司级的环保安全教育培训,负责对公司环保(安全)员的培训工作。每年初制定环保教育培训计划,交公司人力资源部。
3.2负责本单位新进员工和转岗人员分厂级的环保教育培训。工段(车间)负责新进员工和转岗人员班组级的环保教育培训。
4、管理规定
4.1针对本单位环保情况对员工进行环保教育培训,在制定教育培训计划时,应包含环保教育培训内容,环保培训每半年不得少于一次。
4.2安全环保部每年组织公司各车间(部门)环保员进行一次环保教育培训,以提高环保员的环境管理水平。
4.3培训内容
(1)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制度及公司的环保管理制度等。
(2)公司或部门的环保基本情况、生产特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等。
(3)环保管理知识(包括现场管理、固废管理、环境安全管理等)。
(4)环境风险目标,重要环境因素等。
(5)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污染事故处置措施等。
(6)其他环保相关知识、环保新技术、新工艺等。
4.4所有环保教育培训应作好相应培训记录,保证培训效果,建立健全环保教育培训档案。
第五篇:环保教育培训制度
环保培训教育制度
为提高项目员工环境保护的意识,防止和减少各类环保事故,根据我公司有关工程环保方面的文件;**********铁路工程指挥部环保管理文件制定本制度:
1、本制度适用于指挥部属各单位和部门,与项目形成劳动关系的人员,进入本项目的外来协助队伍施工人员、参观和实习的人员。
2、指挥部安质部负责对指挥部属各单位和部门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并实施指导、检查和监督。
3、指挥部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环保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指挥部的环保工作全面负责。安质部为指挥部环境保护管理主管部门,安质部设专职环保员一名。
4、新入厂的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环保知识培训,主要内容为: 4.1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部门规章制度; 4.2环保知识;
4.3指挥部环保情况及物料危险特性介绍; 4.4指挥部环保预防事故的基本知识; 4.5环保设施、设备岗位操作规程; 4.6典型环保事故案例。
5、环保培训的形式分为脱产培训和自学两种形式,脱产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4课时。
6、公司职工每年至少应接受一次环保培训,考核不合格不得上岗。
7、各级主要负责人,对本项目队的环保教育工作负责。
8、每年初指挥部制订环保教育培训计划,并按照计划组织实施。不断了解职工对环保工作的需求,每半年总结一次,根据汇总结果及时修改培训计划。保证环保教育培训所需人员、资金和物资。
9、应建立健全《职工环保教育管理档案》,并由从业人员和考核人员的签名。
10、对认真开展环保教育并在防止环保事故、减少职业危害方面做出成绩的单位和职工,应予以表彰和奖励。
11、对未按本规定要求进行环保教育的单位进行处罚,环保教育不到位造成事故的,应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12、指挥部各级领导应积极引导、鼓励各级人员加强交流,不断学习环保专业知识。
13、环保教育培训工作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与安全质量教育培训工作同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