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光新闻采访写作教程

时间:2019-05-14 16:47: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希光新闻采访写作教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希光新闻采访写作教程》。

第一篇:李希光新闻采访写作教程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 ——李希光

你可能做不到一个好记者的所有要求,最起码你应该知道什么样才是好记者!

一、什么是新闻?

新闻的定义是以最快的速度对读者感兴趣的事实进行有选择的报道。(我再加一条柴静姐姐的定义:新闻是大家想知而未知的事情。这个更好记一点。)新闻采写的两个基本目标:让读者看;让读者关心。关于直接引语:

托尔斯泰:我不叙述,我不解释,我只展示,我让我的人物为我说话。记者也应该如此。2001年,《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三家报纸在新闻中使用了直接引语的占76%;1996年《人民日报》数据为8%,新华社为5%;2001年香港的《明报》、《东方日报》为3%。

新闻客观报道的大忌是,在新闻叙事时把记者本人写进去。中国报纸是满是“记者从某某部门获息”、“某某告诉记者”、“某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等废话。“美联社从不传播谣言”-----《诤语良言》。PS:谣言即未经确认的信息。天下文章一大抄是许多从业记者的工作现状,他们对许多轰动性新闻根本不做查证。(哈,这次说的是美国)。

记者最需要的基本素质是:新闻鼻和讲故事的能力。(按院长的说法:新闻鼻、新闻眼、新闻耳、新闻脚„„)

新闻的定义被克林顿的雪茄烟和一条沾了精液的裙子所改变!!(记住:娱记非记者。)

一、精彩导语一条。

来自中国、美国和西德的科学家汇聚在北京讨论人类对魅、真、美认识的最新发展。他们讨论的不是一个漂亮姑娘。附

二、儒家新闻学。(头一次听说)

学新闻学的动机: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乐知者。(要从记者中得到乐趣,我觉得记者聊聊天就能赚钱,挺好的。)新闻选题: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新闻要关心老百姓的事。我再用《道德经》一句话来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新闻基本要素: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即what how why)新闻写作的文字要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新闻稿要简洁)新闻选题出发点:君子寓于义,小人寓于利。(记者写新闻是为了义,不是为了钱)

新闻写作形式与内容相结合: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新闻稿要有好内容也要有好形式)灾难性新闻的报道: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人”即人民群众,“马”是代表经济损失和领导。记者最关心应该是人民的安危。)优秀新闻作品: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哈,不解释)

二、新闻价值

对于记者,受众对新闻给予的注意力和信任(包括关注、跟踪、转发、评论等)是记者最宝贵的资源。受众角度的新闻价值=(媒介使用便捷程度+媒介使用价格水平)÷(注意力【比如时间、精力】+信任【关注、跟踪等】)

新闻的重要原则是,一,核实;

二、要有有名有姓的新闻源。案例:(只摘抄新闻稿中句子)王勇跳楼自杀引来各方说法。(无名无姓新闻源)

他跳楼背后是否有鲜为人知的隐情?(是推测,而不是事实)

当地群众(无名无姓)表示,王勇之所以做出跳楼之举,肯定(又是推测)是工作上出现了问题。

记者(出现了记者自己,不该!)在人民医院门口与路人(无名无姓,明白表明了记者自己是“道听途说”!)聊起王勇之死。

记者在新闻中加入意见时,必须要指出真名实姓的新闻源。

意见与事实的区别:事实可以判断真假;意见不能判断真假,只能判断有效性。案例:

2008年3月26日,美国《时代周刊》载文《中国与西藏:炒作之战》摘录如下: 中国的网络世界是一个混乱(这是一个形容词,是无法断定真假的意见)的地方,在这里虚拟监督员组成的暴民(贬义词,不客观)可以挑出一个无辜的受害者对其进行在世界其他地方少见(如何判断真假?!)的公开羞辱。新闻是保质期最短的商品,所以要快!!!

记者守则:不要高估读者的知识;不要低估读者的智力!如何做到准确?一核实,二指明信息源。如何做到公正?至少要不抒发个人感情。

如何做到简洁?对报道内容要有清晰的理解。如何做到朴实?保证新闻能让小学生听懂。

三、你准备好当记者了吗?

当记者不仅是一份工作、一个职业,也同时是一份事业。你在做记者时获得的能力、学到的知识,会让你一生受用无穷----敏锐的观察、丰富的知识、广博的阅历、超强的交际能力。

记者工作分为三部分:调查准备(背景调查、采访准备);与人打交道(访谈、参会);写稿。

补一个个人看法,我觉得写新闻程序上跟写论文差不多。先找到问题(也就是写论文的问题意识,新闻中的新闻点),再找材料(论文中的文献综述,新闻中的新闻背景),再将问题准备表达出来(论文中的正文,论述自己观点;新闻中描写事实)。纯属个瞎谈,我论文写不好,也没当过职业记者。记者是干什么的?

记者不是追求“真相”的,那是柯南的责任;记者不是追求“本质”的,那是学者责任;记者不是追求“真善美”的,那是哲学家的责任;记者不是“维护公平正义”的,那是法官的责任;记者不是代表“公共利益”的,那是政府和公共组织的责任„„

记者工作就一个:完整的展现事实。这是其他人的追求的基础!记者个人资料库:

自已关系网中的通讯录,重要性不必说;

自己报道过的新闻,过一段时间回顾一下,找出自己进步之处; 别人的好新闻,供自己学习的; 重要数据、事实,以后肯定用的着; 采访中、新闻发布会上的资料; 等等„„

四、新闻写作基本要求

新闻,最有效的写作是一人一报、一事一报。新闻要点除了5W和1H外,还要加一个 So what.美国记者培训专家罗伊·彼得·克拉克说:“许多新闻故事都没有回答读者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那又怎么样?”即,这个新闻与读者有什么关系?读者为什么关心这个新闻。陕西日报社社长杜耀峰说:“记者要有卖点意识,也就是说,10秒钟就要和读者发生关系。” 新闻写作时,自己先回答7个问题: 这条新闻是关于谁的? 发生了什么? 什么时间发生的? 在哪里发生的? 为什么会发生? 怎么发生的?

读者为什么会关注这条新闻? 五:新闻稿件结构

硬新闻写法:倒金字塔,分为四部分,导语、说明、扩充、结尾。软新闻结构:

1、正金字塔:类似于短篇小说的结构,用细节开头,把故事的高潮放在结尾。案例。

第一次走进赵骏的家,曲江涛突然喘不上气来。他觉得,空气中弥漫着的,是一种“死亡的味道”。瘦瘦小小的赵骏,光着上身,挺着皮球一样胀鼓的肚子,面无表情地坐在板凳上。全身上下无数鲜红的疙瘩溃烂流脓。环顾四周,除了一张木板床,整间屋子空空荡荡。几个干裂的馒头躺在笸箩里,上面爬满了苍蝇。

这个家里有5口人不久前因艾滋病先后辞世,其中包括赵骏的父母。几年前,他们为了获取两袋血换53元钱和一袋鸡蛋糕的收益,卖血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赵骏一出生,便从母体感染了病毒。奶奶因接连失去亲人疯了,而两个叔叔拒绝抚养这个有病的孩子。

不久前,以赵骏为主角的纪录片《颍州的孩子》,与另外7部影片一起,入围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这些影片中将有3至5部,于明年1月23日获提名,角逐本届奥斯卡桂冠。这部纪录片以安徽阜阳颍州地区的艾滋病儿童为拍摄主题,由旅美华人女导演杨紫烨执导,曲江涛担任摄影。

那种“死亡的味道”,在一年多后的今天,仍然令曲江涛刻骨铭心。每当谈起这个话题,这个30岁的摄影师,总要一支一支地燃起烟,原本轻松的谈话也瞬时变得艰难起来。

“开始时真犯怵,拍了一次之后就不想去了。”他深吸几口烟,一副自嘲的表情。

夏天,曲江涛在艾滋病患者家拍摄,两条腿上被蚊子叮了40多个包。他心想:“这蚊子要是刚咬过艾滋病人怎么办?”去年春节,他和导演又在艾滋病患者家吃饺子。

“说不害怕是骗人,但绝对不能在他们面前表现出来,因为这些人其实特别敏感。”他笑笑,“但到了后来,我从心里盼着能多去几次。因为有的人,也许下一次就再也见不到了。”

去年春节刚过,曲江涛接到当地人的电话,说赵骏的奶奶去世了。在安徽一家民间机构“阜爱协会”的帮助下,有一对夫妻愿意收养赵骏。他们也都是HIV病毒携带者。闻讯,曲江涛立即坐上从北京开往阜阳的火车。

赵骏被送走的那天,曲江涛是流着泪完成拍摄的。

这个没有人知道确切年龄的孩子,被两个叔叔送到收养者李山峰夫妇的家。新妈妈搂着戴绿色绒线帽、穿黑棉袄的赵骏,一个劲地夸:“这孩子长得真好!”一家人围着他,乐得合不拢嘴。

自始至终,赵骏一直低着头,没有表情。跟踪拍摄几个月了,曲江涛从没听他开口说过话,也没见过他有任何表情。他曾私下问过赵骏的叔叔,这孩子是不是不会说话?叔叔回答说,自从父母去世,赵骏就不再说话了。

傍晚,两位叔叔走了。赵骏还是没说一句话,表情漠然,好像他与整件事无关一样。新家的哥哥领着他出去玩,刚走出院子,却突然发现,两行眼泪在赵骏脏脏的小脸上无声地滚落下来。“他哭了!他哭了!”小哥哥惊讶地喊起来。赵骏仍然低着头,眼泪泉水一样喷出来,却一声也不吭。

一旁拍摄的曲江涛刹那间理解了这个孩子:“他心里什么都懂,可他能怎么样?所以他什么也不说!”他顿了顿,有些哽咽,“当一个人被踩在最底下的时候,任何事都能平静地接受。这些,平时我们理解不了。” 一年多的拍摄过程中,最令曲江涛感到温暖的,是在赵骏被送到新家之后的一段时间。他发现,赵骏说话了,甚至会跟他打闹着玩了。

“打你!打你!打死了!”赵骏乐得上气不接下气。曲江涛配合地倒在床上,闭眼,吐舌头。两人玩得不亦乐乎。

“那时候,你会完全忘了他和别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曲江涛说,“那是赵骏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他曾送给赵骏一个黄色的收音机。这个收音机成了这个孩子形影不离的伙伴。

赵骏到新家3个月后的一天,曲江涛拍到了他最喜欢的一幕。新爸爸李山峰抱着赵骏,走在一片金黄色的花海。他们是去接新家的小姐姐放学。赵骏手中举着一大把野花,笑容绽放在小脸上。

“你说,姐姐过来拿花呦!赶快呦!”李山峰这样教赵骏。“过来拿花呦!赶快呦!”赵骏挥挥手里的花,跟着喊。父子俩同时咯咯地笑起来。

举着摄像机看到这一切,曲江涛的心跟着明朗起来。他以为,这个孩子的苦难也许就此结束了。但是,几个月后,当曲江涛再一次来到阜阳,情况却发生了逆转。因为国内没有专门针对儿童的抗艾滋药,赵骏只能按照成人药一半的剂量服用,但副作用大,效果也不好。赵骏的身体越来越差,大小便常常拉在床上,还长时间高烧不退。李山峰一家决定不再收养赵骏了。

曲江涛记得,李山峰倚在门框上,眉头紧紧拧在一起,低沉地说:“不是不想养。可是看到他让我害怕,怕自己有一天跟他一样。”

离开李家前,新妈妈喂赵骏吃药,哄他说:“我的乖,能得很。甜不?”

赵骏费力地咽下药片,瘪瘪嘴,艰难地吐出一个字:“甜。”

最终,赵骏被送往一个新的家庭。在纪录片中,赵骏的故事结束了。曲江涛再也没见到这个不幸的孩子。有时候,他会给联系收养赵骏的机构打电话,问问他的情况。他希望能找个时间,再去看看这个孩子。

令曲江涛牵挂的另一个艾滋孤儿王欣欣,是个16岁的漂亮女孩。通过“阜爱协会”,一位美国老太太定期托人给她带来专门的儿童抗艾滋药物。据说,欣欣是已知由母婴方式获得HIV病毒的人群中,存活时间最长的。曲江涛记得,最初见到欣欣时,她头发乱糟糟地粘成一团,脸色阴沉,脾气暴躁,还不停地咳嗽。跟她熟了以后,他发现,欣欣其实很爱美,特别喜欢偷偷照镜子,梳头发。“她脾气大,是因为心里的苦没处诉说。”他叹口气说。欣欣的大姐早就出嫁了,婆家听说她的小妹有病,不让回娘家。相依为命的二姐因为害怕,一个人跑了。

曲江涛摇头叹息:“这就是很多艾滋孤儿需要面对的现实,别说外人,就连亲人都歧视他们。”

曲江涛有一个明显的感觉,最初去拍摄时,左邻右舍对艾滋孤儿们似乎都唯恐避之不及,更没有孩子愿意跟他们玩。可渐渐地,人们的态度好像缓和了不少。“我们去了,总会抱抱他们,在他们家里吃饭。村民慢慢开始觉得,跟他们接触也是安全的。”曲江涛分析说。

据统计,中国约有7.5万个孩子因父母患艾滋病而成为孤儿。“他们遭受着人们的歧视,亲情的冷漠,疾病的折磨。”曲江涛说,“可他们却生活在最没有人注意到的角落。”

长达一年半的拍摄中,十几个艾滋孤儿的故事被收入曲江涛的镜头中,可最后剪辑出的影片只有短短39分钟,多数孩子的故事都被剪掉了,曲江涛觉得颇为遗憾。

他忘不了,一个奶奶一边讲述要把一对双胞胎孙子送人,一边嚎啕大哭的情景。他也忘不了,刚刚失去父母的黄家三姐弟,在给父母上坟时撕心裂肺的哭喊。

因为害怕束缚,曲江涛2001年从新疆电视台辞职来京后,一直拒绝任何固定工作。他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自由人”,有感兴趣的题材便忙活上几个月,没有也便乐得自在。他曾用一星期时间,花费600元,以自己在北京生活的经历为题材,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电影短片,居然获得第16届东京录影节优秀作品奖。他也曾拍过有关同性恋的纪录片,甚至有过被男同性恋者追求的尴尬经历。

而现在,曲江涛最大的愿望是,能把这几个孩子的故事一直跟踪下去。“这是很少的值得我长期坚持的事情之一。我突然发觉,如果能一直做这件事,一直和这几个孩子在一起,绝对不是什么束缚,而是一件非常有意义、非常幸福的事。”他动情地说。

今年6月,在华盛顿电影节上,《颍州的孩子》获得国际卫生纪录片最佳奖。尽管还没有在国内公映,已有一些看过影片的外国人,表示要帮助赵骏和欣欣,并给他们寄去捐款。

然而令曲江涛担心的是,纪录片中拍摄的孩子只是极少数,那7万多个在相同的阴霾里挣扎的艾滋孤儿们,又是一种怎样的悲哀?他们能否得到世人的关爱和帮助?

“我能做的,只有用镜头记录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伤痛。”曲江涛摇摇头,“但是,一个人、几个人、一部纪录片的力量毕竟太小了。”(文中赵骏、王欣欣、李山峰为化名)

2、沙漏结构:这是倒金字塔与正金字塔的结合。把新闻的关键事实按重要性放到稿件开头几段,接下来则按时间顺序描写。案例:《周光召,中国核武器开拓者》

此文是李希光在1987年写的英文稿,电子版未找到,我简述一下。

文章开头把最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提取出来:周光召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院长。之后按时间顺序介绍了他的一生。

3、华尔街日报体:从具体到一般。文章从一个小故事开头,可能是某个人、某件事,这里面承载了文章主题。接着,记者指出这并不是个例,而是千万个类似故事中的一个,然后描写这一现像。结尾,稿子会回到开头的故事,引发读者思考。

案例,去他官网。

好记者会采访许多人,就为等那一句经典引语;

好记者会花好长时间寻找故事,就为能准确的揭示主题; 好记者会搜集成摞的资料,就为获取一个恰当的细节。

写出好新闻需要天赋、学习和大量的新闻采写实践,后者最重要!新闻采写程序:

一、选题构思。好的选题产生需要一双好奇的眼睛、灵敏的耳朵、聪明的大脑。

二、资料调研。背景资料越多越好。柴静姐姐就很重视资采访前的资料准备,拿过一本厚厚的书就啃。

三、写出新闻要点。也就是确定自己的视角。

四、采集素材。直接引语、各种细节。

五、确定报道框架。

六、写导语。应该花掉写作时间的四分之三。

七、检查。有没有交代不清楚的?有没有事实性错误?

六、导语

新闻写作是这样具有挑战性,读者随时会离开你。而你要做的就是,让读者读下去,而且读完。导语是完成这样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西方记者将导语叫做“stopper”,意思是让人驻足停留的东西。也叫“hook”,意为勾子。好导语就是制造悬念,引导读者提问。案例:

父母不在家,却有歹徒破门而入,该怎么办?

俄勒冈州一名12岁女童昨天下课后独自在家,惊觉有歹徒割破纱窗闯入,她躲在毛毯下拨打了911报警,警方及时赶到逮住了3名嫌犯。这是一则硬新闻导语。会议型导语:

永远将会议中最有意思的议题放在导语中,导语只能包含和突出一件事情;导语应该把会议的目的----做出了什么决定、采取了什么行动---放在导语中,把会议新闻变成“行动性导语”,即含有关键动词。例: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今天在京隆重闭幕。

改为:全国人大今天修改婚姻法,未婚同居将会受通奸指控。表彰型导语:

读者很难记住那么多的奖项,在表彰先进个人的新闻中,要利用接近性来吸引读者。

分为地域接近性和心理接近性。

心理接近性分可为对普通读者日常生活的影响;对其工作的影响;对其好奇心的满足;等等。因此,报道获奖新闻时,可以从获奖人身上的感人小故事做为开头。颁奖会议仅是新闻背景或由头。

无故事导语:有些新闻是没有故事的,比如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新闻、描写一个城市环境的新闻。这类新闻常常会有一大堆数据,来客观冷静的展现其中的变化。但导语中若是放了这么些数据,没有人爱看。例:

记者近日从六盘山自然保护区获悉,由于林业部门和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加大对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六盘山的森林覆盖率已由1985年前的33.9%增加到现在的74.2%。与此同时,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种群和数量也有了明显回升。目前,六盘山的野生动物种群达上千种,其中脊椎动物213种、鸟类158种。属于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的有金钱豹、林麝、豹猫、红腹锦鸡、金雕等14种。在“中日候鸟协定”中受到保护的鸟类有草鹭、白腰雨燕、角百灵等34种。

比较另一篇关于野生动物的稿件《新疆牧民雪豹》导语为:

新疆一家牧民在最近的这场大雪灾中,为了保护2只雪豹不被冻死,让雪豹在自己的羊圈内待了6天,20只羊被吃掉。导语中有人,才能更吸引人,至于如何找到这种合适的人,那得靠记者多采访了。另,路透社采写的《中国最肮脏的城市处在困难中》,导语如下: 重庆什么生意最兴旺发达,擦皮鞋的。这是细节,全靠记者多留心了。抽象型导语:

此类导语是指导语中运用一些抽象、概括的词汇,比如“重要力量”、“十分繁重”、“重大科研成果”等等。这些词不要出现在导语中、更不要出现在标题中。先说个标题的例子:

《考古重大发现:徐州出土了一批汉代文物》------《中国文物报》; 《中国发现世界是最完美的金缕玉衣》--------李希光改后标题; 《2000年前的中国王子埋葬在玉中》----路透社转发时配的标题。再说一个导语的例子:

“中国科学家最近在恐龙研究中有重大发现。”(一稿)“中国科学家最近在恐龙蛋研究方面有新发现。”(二稿)“科学家发现恐龙的智力比人们想象的要高。”(三稿)

“科学家最近在研究恐龙生蛋方式时发现,体形庞大、貌似呆笨的恐龙其实,比人们想像得要聪明的多。” 硬新闻导语:

要求:导语字数不得超过50字;是一句话,而不是两句话;不能有“记者了解到”等废话;去掉形容词、抽象词。

若所报事件是从别的媒体获得的,那么要在导语中注明出处,这既是职业道德,也是自我保护。

硬新闻有时会在开头加一两句话以提高新闻冲击力。如前面的“父母不在家,却有歹徒破门而入,该怎么办?” 导语中还可以加入直接引语,这样更会吸引人。但要求记者能有发现简洁凝练导语的能力。为了导语的简洁,一般会用部分引语。讲故事新闻的导语:

要求:吸引人;回答读者“我为什么要关心”的问题。讲故事新闻往往不是为了写一件事、一个人,而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大画面、描述一种社会趋势。因而导语要从具体问题入手,有时还要为新闻找一个“引子”或“钩子”,一般不用抽象词、谚语、歇后语、诗句、对联等。要用导语来描写、把读者引入画片中、让读者“看”到现场。

方案

一、轶事型导语。用小故事、轶事来引导全文。例:一位穿炭灰色套装的老年妇女抬头扫视戴高乐机场的信息显示屏幕,奇怪为什么TWA800号航班取消了。

这是1996年7月空难事件新闻的导语。方案

二、对话、引语型导语。

例:关于生命起源最荒唐的答案出现在一块户外广告版上: “生命起源于SPORE.COM.”

这是一则报道电子游戏的新闻的导语。

导语写作技巧:

1、一定要明确是给谁写的,投其所好。读者想什么就写什么,记者喜欢什么就夸什么,读者反对什么就骂什么。当然,不是明显的。

2、对新闻事件的意义了解越深,导语越好写。

3、正文中必须的支持导语的事实,否则不行。

4、多写几个导语,做比较。

5、用至少一半的时间写导语。

6、写完再看一遍,是不是还能删。

七、直接引语

记者一定要把最精彩的东西放在引号中。什么是好引语?好引语就是能让人记住的话。如果有一句话记者在不用查采访笔记的情况下记起来,那句就很有可能是好的引语。

一般情况下,引语是要选取信源说的话中最能体现其心情、态度、立场、行动的话。

从内容上说,好引语包括:

1、强硬政府、组织、机构的声明。比如朝鲜外务省发言人的话。

2、有鲜明立场的个人意见。

3、议论争议性话题的句子。

直接引语应该具有独特性,具体如下:

1、揭示了核心问题;

2、揭示了密秘或不为人知的目的;

3、揭示了信源的内心动机、个人观点、当时的心情;

4、揭示了说话的特点。或者无知,或者智慧过人,等;

5、具有尖锐性;

6、反应了强烈的反应;

7、属于偏激的言辞;

8、好有比喻;

9、方言、口语化的表达; 不应该做为引语的句子:

1、空话、套话、立场不清的言语;

2、含有行业术语、专业数据的话;

3、众所周知的话;

4、具有控诉性质的话。

八、新闻的语言

词语:准确的用词。

1、例:在英国一只狗进一次“美容院”的花费,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三四倍的工资。

评: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是多少?再说了,月薪还是年薪?

2、具体、明确的词语。例:性感的女子。

3、评:如何性感?不如改为“大腿光滑的女子”。多使用动词,且不用被动语态,直接了当地使用动词。

4、例:他被这件事阻挠了。改为:这件事阻挠了他。

这次失败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改为:这次失败留给她深刻印象。

5、少用形容词及副

6、例:记者(不该出现记者)昨日从朝阳警方了解到,接报后,北京警方立即组成专案组开展侦破工作,经过昼夜连续奋战,迅速锁定了主要行凶者的踪迹。10日,专案组派出侦查员前往嫌疑人所在地大连市展开调查。经过连续两天的缜密侦查,6月13日,在辽宁省公安厅的大力协助下,北京专案组在大连、鞍山市一举将实施伤害案的8名行凶者抓获归案,今日已押解回京。(《鄢波被砍案10名嫌犯落网今天上午被押解回京》http://ent.iqilu.com/news/2010/0615/258371.shtml)

只要记者观察细致、采访深入,每一个形容词都可以用一个细节描写来代替。另,别用“著名”一词。李政道说,只有家喻户晓的人物才用“著名”。其实家喻户晓时就不用修饰词了,我们从来不说“著名的邓小平”。

7、正确的使用称呼,而不是由刻板印象而产生的称呼。由刻板印象而产生的称呼有:“黑鬼”、“小日本”、“剩女”、“艾滋女”、“90后小孩”、“小三”等。记者的任务是真实报道,而不是贴标签。

九、新闻视觉化与描写

记者要做的是“展示而不是告诉”。

观察是做到视觉化描写的第一步,记者要到现场,调动自己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全部感官。这东西得自己慢慢练练。不简单!记者应该准备一把尺子,多测量,哈哈,就出了细节了。

十、新闻故事化要求

1、什么时候需要讲故事?

一个新闻如果你是独家,那可以不必用“讲故事新闻”,相反,如果别人已经报道过,那就要从“故事化”中去吸引读者了。好比,吃了“米饭”后,你想让别人再开胃,那就给他做出“蛋炒饭”。(李希光比喻)

2、故事化基本方法

将新闻的视角放到“人”身上,将事件个人化,展现人在其中的喜怒哀乐; 人物不要太多,有个男一号或女一号就行,其他人物略写;

努力找到人物与其他人或事物建立联系的过程,这东西最能打动读者。(此处不懂,我摘录如下:只要有可能,找出你故事中的主人公最渴望建立的那座桥梁,发现他为什么渴望建立这座桥梁,探索他是如何建立这座桥梁的。每个人对自己的经历都有一种感情上的反应,引起感情激烈反应的经历即是好故事。我的问题是,如何让他说出自己的这段经历?????)

3、故事化的技巧

其一、细节和人物言行的描写。

要描写与主题相关的外貌特征,用描写去展现人物的“经历”而不是“品性”;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行动来显示人物的性格或心境。其

二、导语或文中使用轶事

4、写作风格

要有老实的态度,不要虚张声势、不要居高临下、不要妄下断语、不要自吹;使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不要用没新意的比喻、排比、对偶;慎用行话、流行语。(对于流行语,保留自己意见)

十一、让报道流畅起来 报道的展开

一篇新闻报道最重要的是让读者有持续的兴趣读下去。最好说服读者读下去的方法就是让他不断产生新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出一个问题,回来一个问题,并同时产生新问题”。

这就要求要从读者的角度巧妙得提出问题。

对于复杂的信息,要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可以运用巧妙的比喻,也可发用列清单的方法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在可能造成读者困惑的地方,加入新闻背景。注意:背景不要太长;将背景分散开,只写出有关的背景。案例:

有一国际环境峰会在某城市举行,同时的环保主义者抗议,对此抗议的报道如下: 以抗议的场面开头;

背景说明(这些抗议者的来路);

直接引语(为什么抗议)+背景说明(这个环境会议是怎样的); 直接引语(抗议者的主张)+背景说明(抗议者做过什么事);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支持抗议者的态度)+背景说明;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反对抗议者的态度)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支持的回应); 以支持者的好引语结束。报道的结尾。

1、首尾呼应的结尾。华体一般用这种方法,去从导语中寻找结尾时的灵感;

2、高潮式结尾。一般是正金字塔结构的结尾,从头到尾讲一个故事,用故事的高潮作为结尾。

3、悬空式结尾。通常用来报道还未正式结束的新闻故事,让读者发问,后面发生了什么?未来会怎样?

4、未来行动式结尾。是在给文章画上句号后,暗示下面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或行动。

5、直接引语式结尾。记者常用。

第二篇:新闻采访写作教程

一、采访前的准备:

一、准备背景材料

1、背景材料

2、获取背景材料— 获取背景材料有四个途径,需要大家把握:首先,平时注重点滴积累。其次,建立自己的剪贴本。第三,到网上去打捞资料。第四,向周围的人了解。

二、采访提纲

1、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是对将要进行的采访活动的一个大致规划。它可以规划我们的采访程序,保持我们清晰的思路,做到按计划进行采访、写搞,快捷的完成任务。一般说,在采访提纲里,应该有以下几个内容: 首先,明确报道思想,也就是说采访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宣传要达到什么效果。其次,规划好行走路线和采访地点、时间。第三,采访步骤,比如说打算采访什么人,是一个还是两个、三个,谁先谁后。第四,采访要问的问题。总之,好的采访提纲要成为采访的“蓝图”,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当然,经过一段时间锻炼,这种写在纸上的采访提纲就可以写在心里了。

2、采访提纲的设计:采访提纲并没有千篇一律的模式,可粗可细。只要提前对即将进行采访有个大致的规划就行了,一般说包含报道思想的确立、采访顺序的安排、采访时间和打算撰写体裁的确定,也可以单独对采访时打算要提出的问题进行设计,等等。

三、准备采访物品— 采访前笑记者必备的物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证明身份的采访证。第二类:采访提纲。第三类:采访包

二、写作要点:

1、准确

2、具体

3、形象

4、简明

5、口语化

三、采访结束时,应多注意的问题:

1、必须在约定的时间内结束采访。(2h)

2、结束前回想是否得到想要的。

3、问下对方是否还有想说的。(多开几分钟机)

4、索取相关的资料。

5、道别时,多和其闲聊。(可以保持联系)

四、采访交流的心理吸引因素包括:

1、相似因素。(交流的双方有某些一致性和共同点)

2、需要因素。(补偿吸引律,要注意对方的故意夸大„„)

3、对等因素。(消除恐惧,相互尊重)

4、强迫因素。(强迫心里去„„,从而从心理上„„)

5、仪表。(第一印象:1自然诱发,2装饰,3行为)

6、能力因素。(晕轮效应)、(爱屋及乌,憎人及物)

7、刻板印象。(人的思想的惯性、习惯„„)

五、消息写作的基本结构及各个部分的作用:

(一)标题—

1、作用:表达内容,吸引观众;

2、原则:1准确概括2简明精炼3严肃得体

3、要求:1短标题多用2多用实题,少用虚题。(实:事实)3表达的内容要完整

(二)导语

1、含义:以简练生动的文字表达新闻最重要的内容,具有启发性和诱惑力的开头,使受众对事件有宗的概念,不得不继续看下去。

2、步骤:1从大量的事实数据„„精炼出最恰当地表达事件的„„,所获材料的综述。

2用最能打动读者的方式将之行诸于文字。

3、类型:1直叙型2描写型3比喻型4拟人型5虚拟型6引典型7结论型8议论型9悬念型10对比型11引语型12“你”

4、(三)主体—

1、含义:对导语的具体的补充,解释,展开。

2、结构:事实的重要程度、时间、空间、逻辑。

(四)结尾

1、含义:对新闻事件的总结,概括,补充。

2、类型:1背景式2总结式3展望式4提问(启发式)5呼吁式 6评论式

第三篇:中国新闻采访与写作教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近百年中国新闻采访历史述略

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实践以及相关理论的初现,当从“五四”运动时始。

一、“五四”时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当新文化运动的曙光照亮世纪之初的征程时,我国新闻界的早期新闻采访实践也步人了实质性地实践与改进的时代。其主要标志是:重视直接采访,派遣驻外采访;从采访内容来看,注意经济新闻的采制,社会新闻的采访也从幼稚而发展,由受歧视而登大雅之堂。

(一)驻外采访的勃兴

我国新闻界对驻外采访的重视始于19世纪末。为了“通中外之故”,尤其是“通外情”的政治目的,以《国闻报》、《民立报》为代表的若干报纸,开始在外患频仍的年代,“延请通晓各国文字之士”担任驻外记者,如杨笃生、章士钊就曾任过《民立报》驻欧特约记者。但是,早期的驻外记者多是由一些留学生兼任的,并非专职记者。驻外记者采访活动的真正勃兴始于“五四”。1918年“一战”结束后,国人迫切要求了解世界形势的巨大变化,国内各大报竞相加强国际新闻的报道,派遣驻外记者与日俱增。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中国政府派代表团参加,时任《大公报》主编的胡政之以唯一的中国记者的身份采访了和会,这是我国记者采访国际会议之始。但这种境外采访仍是临时性的,而非长期驻外。直到1920年10月,我国新闻界驻外采访的新纪元才正式开启。这年秋天,在刚从欧洲回国,深感国内报纸大有必要向国外派驻记者的梁启超的帮助、撮合之下,上海的《时事新报》和北京的《晨报》“合筹经费,遴派专员,分赴欧美各国,担任调查通讯事宜”。两报一共选派了16名特派记者、通讯员前往,人数之多,阵容之强,前所未有。此举的目的与意义正如两报在《共同启事》中所言:“吾国报纸,向无特派员在外,探取各国真情。是以关于欧美新闻,殊多简略之外。国人对于世界大势,便每日研究困难,愈趋隔阂淡漠,此诚我报一大缺点也。吾两报有鉴于此,特用合筹经费,遴选专员,分赴欧美各国,担任调查通讯事宜,冀稍尽吾侪之天职,以开新闻界之一新纪元焉。”①各个记者及其所派驻的国家分别是:陈筑山为美国特派员,陈溥贤与刘秉麟为英国特派员,刘延陵为法国特派员,吴统续为德国特派员,瞿秋白、俞澹庐(颂华)、李崇武三人为俄国特派员。同时,《晨报》驻美国特约通讯员为罗家伦,驻英国特约通讯员为傅于,驻法国特约通讯员为张若名(女)、张崧年。《时事新报》驻英国特约通讯员为郭虞裳,驻法国特约通讯员为周太玄,驻德 ……

第四篇:当代新闻采访与写作教程

当代新闻采访与写作教程

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了了解和获得新闻事实而进行的情况搜集和调查探究活动 新闻采访的目的:为新闻报道服务,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服务 新闻采访的实质:以客观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活动 新闻采访的特点:专业性、及时性、突发性、广泛性、艰辛性

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真实性、思想性、时效性、简明性

广义的记者:新闻机构中从事新闻材料的采集、拍摄、录制和新闻作品写作、制作、编辑和报道的专业人员,包括记者、编辑、新闻节目主持人、新闻摄影、新闻出版者等。

狭义的记者:出外采访的人

19世纪初期,随着近代报纸的创刊,我国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记者。

记者的职责1、2、采写新闻:面对一些重大的、紧迫的、难度大的报道任务时,记者应责无旁贷,奋勇当先,千方百计的去完成采访任务。

反映情况:不是公开的新闻报道,而是特指记者在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得到一些不宜作公开报道,但对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有参考价值的材料,写成“内参“的形式上报。

3、做群众工作

采访者的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1、记者对客观实际的了解和把握能力

2、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3、新闻业务技能的娴熟运用能力)

新闻敏感:新闻工作者敏锐发现新闻线索、迅速地挖掘新闻素材、及时地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新闻敏感的表现:

一、快捷,能迅速地捕捉事物正在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

二、准确,能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判断和选择出有传播价值的变化

三、灵活,不拘泥于某种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思路

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1、2、3、4、迅速遇见可能出现的新闻的能力

迅速判断新闻事件引起受众反响程度的能力

迅速判断同一性质的诸多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的能力

迅速判断新闻事件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和可能产生的政治影响的能力

5、迅速判断透过一般现象挖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重要新闻的能力

新闻价值:指事实构成新闻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能否成为可以进行传播的新闻尺度。

新闻价值包含的要素: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冲突性、异常性。

掌握的基本原则:新闻价值的各个要件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些要件只是报道的参考系数,我们在世纪操作中要学会综合观察与利用。

报道思想: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组织、策划报道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实施这一指导思想的大致设想,有时也成为报道意图。

如何形成和明确报道思想1、2、吃透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文章,从中把握报道思想 从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报道中捕捉、获取报道思想

3、参与社会实践,从所听所闻获取报道思想

新闻线索: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新闻线索的作用:

1、2、激发记者的新闻敏感,从而产生采访动机 为记者的采访提示了方向

3、为媒体的报道活动提供了决策依据

新闻线索的获得渠道1、2、3、4、5、6、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重要文件

各种会议、领导讲话以及有关部门工作信息和简报 通过受众、亲友提供 通过其他媒体渠道获知 记者的耳闻目睹和日常积累

其他渠道:新闻线人、新闻通讯员提供及热线电话、读者来信

采访计划或采访策划方案应包括:1、2、3、4、报道思想:对近期报道思想要了解,这是制定计划的重要依据

采访目的:采访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采访?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可能产生的传播效果会怎么样?本次采访的要求是怎样的?

采访对象、范围:要采访的中心人物是谁?还要采访哪些相关人物?采访顺序怎样安排?如何确定采访的地区、范围、部门? 采访时间:选择最有利于采访的时间和时限要求。5、6、7、采访的实施:选用何种采访方法(方式),如观察、访问、座谈会、体验式采访、隐性采访,或是几种方式相结合。

报道方式:确定报道形式、角度和初步选题;对刊(播)发的要求,如放在哪个版面、栏目,采写周期,写多少字

采访内容:开列调查纲目,记者在采访前,应在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列出较为详细的调查纲目,有事还需要把这个纲目送给被采访者,让他们了解记者要采访的问题,在思想上和材料上有所准备。开列提问提纲,就是准备问题,问题要尽可能多些,有具体的,有概括的。

8、相关采访条件的准备:如交通食宿的安排、采访设备的准备以及经费的预算

9、其他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处置方法

采访形式: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以一种什么样的外在形式,与被采访独享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外在关系来进行采访工作的。

采访方式:由于新闻事件的性质不同、被采访对象的情况不同而决定的记者采访活动的不同类型。

采访方式:隐形采访、异地采访、交叉采访、立体采访、巡回采访、蹲点采访、体验采访

提问:运用谈话的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一种方法

提问的方法:单刀直入、迂回包抄、穷追不舍、引导启发、反面激问、求教探寻

新闻采访的现场观察:记者的大脑及眼、耳、鼻、舌、身感觉器官同时运作,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通俗地讲,记者用眼睛采访)

现场观察的方法

1、观察与提问相结合2、概览与细察相结合3、观察与思考相结合4、定点与步移相结合5、眼看与全感相结合6、公开观察与隐蔽观察相结合

新闻主题:新闻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新闻事实所要表达的记者的态度、观点、情感和思想。

既要反映新闻事实,又要表明记者的态度和观点。

新闻主题确立的原则:确定主题的最佳性、注意主题的独创性、增强主题的针对性

新闻主题提炼的方法:追根溯源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

新闻语言:适合新闻报道要求、体现新闻特性的语言。

消息的结构:消息写作中材料选择、段落安排的特定方式与方法。

消息结构通常指两个方面的意思:

一、消息的结构形式,即作者对以过滤的新闻材料进行总体性按哦爱或布局的方式。

二、消息的构成,即消息稿内容上的结构构成,一般由标题、消息头、岛屿、主题、背景、结尾几部分

消息的结构形式:倒金字塔式、时间顺序式、悬念式、并列式 消息的构造成分

消息的标题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导受、导向、美化和序化

消息标题的种类主要包括:主题、引题和副题

消息头:一般是指消息头那几个以不同字体或加括号区别于内文的字。

新闻导语:消息中开头用简练的文字概括最主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的部分。

以表达方式区分导语的种类:叙述型导语、描写型导语、议论型导语、对比型导语

动态消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它迅速、快捷地反映社会各个方面的新情况、新事物、新变化、新问题、新成就、新动向、新气象、新趋势。动态消息可以报道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突发事件,也可以报道日常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文化、科技、教育、体育等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以及与大众社会相关的千变万化。动态消息的特点:新、短、快、活、强

经验消息的写作要求和方法

一、报道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

二、报道能推进工作的经验

三、报道最新鲜独创的经验

四、报道用事实说明的经验

人物消息概述

报道人物的世纪和活动的新闻题材。人物消息里面的人物要具有新闻价值,可以是名人、大人物,表现公众人物的新闻,也可以是凡人、小人物,表现普通人引发的新闻。可以是去的重大成就、获得突出成绩的人,也可以是在某一方面做出不同凡响之举的默默无闻的人,也可以是怪人、奇人,甚至可以是反面人物。

人物消息的特点:

1、2、人是主角,以写人为主,叙事是为写人服务的。篇幅短小

3、内容集中

4、强调时效

人物消息的写作要求和方法

一、生动传神

二、个性鲜明

三、突出重点

社会消息:以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风气、自然现象以及生活情趣为报道对象的新闻题材。一般被称为社会新闻,也被称为“软新闻”。

社会消息的特点:生活气息浓,具有贴近性;受众范围宽,具有广泛性;相关资讯多,具有知识性;传播效果好,具有趣味性;报道灾害快,具有突发性;唱正气歌,具有引导性

社会消息的写作要求和方法

一、小事多留心,着眼百姓生活。

二、热点不会比,反映民众诉求。

三、格调要提升,抵制虚假低俗。

四、出击应迅速,报好突发事件。

五、形式须灵活,写出情趣感情。

通讯:一种比较详尽、生动地报道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发生(成长)经过及结果(经验)的新闻体裁。

1870年,王韬在国外游历时写的《普法观战记》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通讯。1912年,《申报》特地为黄远生开辟“北京通信”专栏,后人称为政治通讯。

通讯的特点:

通讯与消息的共同点,如真实性、客观性、时效性

通讯在内容和形式上更详细、具体、深入、生动,更灵活、多样化,更有感染力。

一、内容的扩展性

二、时效的适度性

三、结构的灵活性

四、手法的多样性

五、人称的丰富性

林外通讯篇幅较长,容量较大;通讯标题不用多行题,有事出现副题,前面加破折号;通讯发稿时,不加“本报讯”。

人物通讯:一种详尽报道新闻人物活动与思想的通讯体裁。报道正面新闻任务的先进事迹,反映任务的成长经历,展现精神风貌,对人们起到激励、鼓舞的作用。也报道中间人物或有争议的人物,甚至是后进人物与反面任务的思想变化过程,分析行为动机,挖掘思想根源,对人们起到教育、警示的作用。人物通讯分为两类:

1、2、报道个人的,以一个典型人物或新闻人物为报道对象 报道群体的,以几个人甚至一个先进人物群体为报道对象

人物通讯的特点:形象性、生动性、时代性、典型性

人物通讯的写作要求

1、突出写人,把人写活

2、精心选材,合理布局

事件通讯:较详尽地报道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体裁。

注意选择典型事件,全面、深入地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集中深刻地引出一定的经验或教训,并揭示其社会意义。

事件通讯的特点:典型性、重要性、深刻性、全面性、政策性

事件通讯的写作要求1、2、3、突出重点写好事 深入挖掘写透彻 如临其境细描绘

4、掌握分寸讲政策

风貌通讯:着重记叙社会风貌、社会变化、风土人情和建设状况的通讯体裁。也叫概貌通讯、旅行通讯。报刊上常见的是巡礼、见闻、游记三种。

风貌通讯的写作要求::1、2、3、求“特”,写出特点 求“变”,写出变化 求“新”,写出新意

4、求“趣”,写出情趣

特写:对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有特征的片段、场面或瞬间,进行“放大”、“再现”处理的一种新闻体裁。分为人物特写、事件特写、场景特写、旅行特写、速写等。特写的特点:题材特别、内容特别、表现特别

特写的写作要求:

1、观察要细致化2、3、4、选材要集中化 篇幅要精萃化 角度要奇异化

5、表达要艺术化

专访:记者带着问题对特定对象进行专门访问的一种新闻体裁。

人物专访:对新闻人物进行专题纪实访问的通讯体裁;又称为人物访问记,属于纪实性报道。

专访的表现形式:可以用第一人称,可以用问答式,也可以用自述式。

人物专访一般都有特定的背景和强烈的现实性,选择的都是有代表性的人物,也可以是罪人、犯人、有问题的人,专访的问题多是回答和解决社会和让你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人物专访的三要素:人物、现场、谈话

人物专访的写作要求:

1、选准专访对象

2、准确把握时机

3、合理安排观察

4、注重谈话纪实

深度报道的特点:

一、主题的深刻性

二、题材的重大性

三、报道的整合性

四、体裁的多样性

五、效果的显著性

调查性报道:由媒体相对独立完成,以记者调查魏主要方式,揭示部位人知的新闻试试的深度报道形式。

调查性报道的特点:探究性、质疑性、独立性、重大性、风险性

解释性报道:通过大量使用新闻别经材料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和分析的一种深度报道形式。

解释性报道是分析性报道,是深度报道中最重要的文体,特别是在西方国家的报纸上占有重大的比重。解释性报道的特点:1、2、3、充分使用背景材料,用事实“解释”事实

突出“为什么”这一要素,着重点在于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 通过比较、分析,揭示事实蕴含意义 连续报道:新闻媒介对受众关注的某一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典型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持续进行报道。连续报道又称为追踪报道,追踪新闻事实的发展轨迹并不断地及时报道,每一次报道的递进,都构成连续报道的片段,直到最后完整地呈现事件。一般至少需要3篇,特别适用于突发性事件。连续报道的特点:1、2、3、报道力度大,报道声势强 报道时空跨度大,报道时效性强 每部分具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内在联系

4、体裁的多样性,问题的灵活性

系列报道:在同一个大主题下,对典型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进行不同视角、侧重点的分篇、持续的新闻报道方式

系列报道适用于对典型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现象与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惊醒的一系列报道,报道篇数不少于3篇。

组成系列报道的多个报道都是独立的,他们没有外在的联系,却有内在的联系。这就是要集合在同一主题思想之下,实现对新闻事实作比较系统、全面,有一定深度的报道。

系列报的的特点:1、2、3、主题的集中性 内容的广播性 报的的计划性

4、文体的一致性

调查性报道:

1、确立调查目标,表明质疑态度

2、把关键性追问作为“子标题”

3、提供强有力的证据和细节

4、注重结构安排

5、突出平衡性原则,注重展现观点的交锋

解释性报道写作的操作要点:

1、采用逻辑关系结构全文

2、围绕“为什么”追根溯源,深入挖掘,写出新闻背后的新闻

3、广泛收集背景素材,大量占有材料

4、用事实解释事实

连续报道:

1、每篇相对独立,但要有内在联系,注意平衡性和整体性

2、每篇在报道新的新闻事实时,要适当交代背景或适当回顾

3、要突出之前未曾报道的最新动态和进展

4、要善始善终,切忌虎头蛇尾

系列报道:

1、选择好体裁,开掘好主题

2、分解若干子题,划分报道角度

3、单片追求个体影响,整体形成集聚效应

4、注重典型清洁,抓住生动细节

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

1、快捷性、及时性

2、现场的实证性

3、受众接收的随意性

电视新闻专题是指运用电视新闻的表现手段和报道技巧对新近变动的事实所做的较完整、较系统、较深入地及时报道。类似于报纸、广播新闻中的通讯。电视新闻专题题材广泛、多样化,大多围绕社会上的重点、疑点、热点问题进行选材,针对事实进行分析和阐述,通过夹叙夹议的方式,使观众产生思想上的震动和感情上的共鸣。

网络新闻: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新近变动 和对正在变动的事实的变动评论。网络新闻的传播特性:交互性、及时性、丰富性、多元性

多媒体写作:网络新闻写作最显著的表现形式P298

“华尔街日报体”: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

基本特征:以一个具体的事例开头,然后自然过渡,进入新闻主题部分,接下来将所要传递的新闻大主题、大背景和盘托出,集中力量深化主题,结尾在呼应开头,回归到开头人物的身上,进行主题升华,意味深长。

融合型记者也叫多技能记者、超级记者、全能记者、移动记者、背包记者。融合型记者掌握了全面的多媒体技能,能够同时承担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报道任务,为多种不同媒体提供新闻作品。

融合型记者的要求:

1、合理的知识结构

2、超强的职业能力

3、过硬的技能水平

4、良好的身心素质

第五篇:新闻写作教程

1、简明新闻——简讯与快讯,统称为简明新闻。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炼最短小的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它题材范围广泛,但都以报道新近发生事实的动态为主,是报道事实动态的一种简洁明快的形式。其报道的内容单一而概括,即它只报道一个事实,不用交代背景,对事实不作具体的叙述和说明,只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动态作简要的报道。

2、新闻背景(或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中与主体新闻密切相关的历史情况、环境条件以及新闻产生原因和注释性方面的材料。一条新闻,可以只用现实发生的新闻材料来写成。若只有背景材料是无法写成一条新闻的。但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背景材料,要视实际情况和表现新闻主题的需要而定。比较复杂的新闻,或知识性较深的新闻,一般都不可避免地使用相关的背景材料。

3、金字塔式结构——这种结构,从头到尾完全按事实发生的时间顺序或情节发展来安排材料的。消息的开头就是事件的开头,结尾就是事件的结束。这种结构,是按人们正常思路渐进过程安排材料,因而易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具有较强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它最宜用来客观地叙述一些故事性强、人情味较浓的事实,写成人们惯称的新闻故事或新闻小品。

4、概貌通讯——是以报道某个地区、部门、单位或市镇、村庄、街道、家庭今昔变化为主的一种通讯。它也介绍祖国风光、地方物产、人情风俗等,因此也叫风貌通讯。其特点是:(1)题材广泛。它涉及面较广,题材范围比其它通讯更大,通过这些广泛题材的报道,反映出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2)要有新闻性,事实要有新意,不能写成众所周知的旧闻或历史知识。

5、新闻导语——是新闻写作学特有的一个概念,是消息这种新闻体裁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导语在一则消息中,主要承担两项任务:一是以最简炼的文字突出新闻中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事实或思想;二是启发、吸引读者情不自禁地阅读全篇新闻。采用这种方法写新闻的开头,通称为新闻导语。

6、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人物通讯应以人物为中心,而且一般是一个先进人物为主,笔墨务必集中。人物通讯写人,不应就事论事,而应“见物、见人、又见思想”。使之写得形神兼备,以“形”传“神”。

7、倒金字塔式结构——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其特点是头重脚轻地组织、安排材料,把新闻的高潮或结论放在最前面,然后按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借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这种结构方式,写好导语尤为重要,并且它的结尾一般都表现为自然而止。(这种结构的优点是易于材料的组织、利于突出新闻的特点、行文简洁明快、方便读者阅读、便于编辑处理。缺点是难以有所变化、导语、正文、标题容易重复、文意跳跃性较大。

8、通讯——通讯是报纸、电台和通讯社常用的新闻报道形式之一,它是一种比消息更为详尽、更为灵活和形象地报道典型人物、事件、问题或各种有意义的客观事实的新闻体裁。通讯所作的报道必须真实,用事实说话,准确地再现特定人物、事物、景物形象以反映现实生活。通讯也有时效要求。它的时效性虽不象消息那样强,有时可以宽松一点,但总的说,还是要快、要新。(通讯总的要求是:事实的典型性、思想性和写作、文采达到高度的统一。)它所描述的人物、事物、景物等,都应具用某种新闻价值。

9、特写——凡是截取事件、人物或场景中最富有特征的横断面,用横的写法加以扩大描述和精雕细刻,并通过一个或若干个生动、感人的镜头,将所选取的横断面细致而形象地表现出来,让读者能充分地看到每一个细节,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用栩栩如生的形象来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这样的通讯品种,从体裁上说就是特写。特写亦是一种写作的结构形式,一种写作的笔法,它可用来表达不同的内容,如借助这种结构形式来写人物的,称为人物特写。

10、述评新闻——述评新闻是介于新闻和评论之间的一种新闻体裁,故兼有新闻与评论两种作用,述评性新闻不只报道新闻事实,还需要对事实进行必要的分析、解释;或者对某种形势、某个带普遍性的问题发表意见和看法。写这种形式的新闻,必须在掌握大量情况的基础上,纵览全局,抓住事由,以有述有评、评述结合的方式,及时剖析新闻事件,揭示事物或形势的特点、本质和趋向,用以指导实际工作,达到启发、教育群众的目的。

11、新闻正文——新闻正文是导语之后的“展开部分”。正文的任务,主要是运用具体的事实有层次地回答、说明、解释或补充导语中提到的问题或事件。消息的正文,是具体展示新闻内容,充分而有力地体现新闻主题的核心部分。因此,环绕新闻主题,选取典型的材料,并加以巧妙的运用、布局和安排,注意表达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做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这是正文写作中必须做好的工作。

12、倒金字塔式与正金字塔式混合结构——这种结构,可以说是集倒金字塔式和正金字塔式两种结构之长,避这两种结构之短的一种比较灵活多变的结构方式。取倒金字塔式结构的导语写作的优势,用金字塔式结构的结尾写作之长,使之首尾相呼应。这种结构方式,能较好地适应各种新闻内容的要求。主要缺点是,容易造成首尾重复。

13、综合新闻——凡是环绕一个主题或一个总体的问题,综合反映一个时期内发生在一个部门、一条战线、一个市、一个省、几个地区,几个城市或全国带有普遍性的同类型的各种事实的动态或问题的报道,称之为综合消息。它可以是环绕某一主题对同类事实动态的综合,也可以是环绕某个方面对同类问题及其事实的综合。综合消息,既要有总体情况的概括,又要有各种典型的个体材料的叙述,能使读者从全面而又重点突出的事实报道中,获得完整的印象和认识,深刻领会新闻的主题。

14、事件通讯——事件通讯是以写事为主的通讯。它主要记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交代来龙去脉,介绍具体情况,点明它的典型意义,以体现时代的新气象、新变化。其特点是:(1)以记事为主,事件的本质、特点决定着通讯的主题。(2)事件通讯虽然写事,但它不孤立地写事。因此,事件通讯必然牵涉到与事件有关的人物,事件与人物是血肉相连的。但在事件通讯中人物本身的特点不是通讯反映的重点,他们只是为表现中心事件服务的。

15、新闻主题——是指新闻事实所体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它既来自新闻事实,又表现了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判断、倾向和报道意图。消息写作,必须首先确立正确的主题,一则消息写什么、怎么写和为什么写,都与主题息息相关。主题贯穿于写作的全过程,无论是选材、结构、达意,都要围绕主题,为表现主题服务。消息写作的主题,它既要统帅事实,又要寓于事实;既要深 2 刻又要新颖;既有共性,更强调有特点。

16、对比性背景材料——这是对新闻人物或事物的正反、左右、今昔的对比,从比较中突出人物与事物的重要意义。对比性背景材料,有“纵”的对比,也有同类事物的“横”的对比,也有不同条件的对比。对比材料作新闻背景是新闻报道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写作上有新与旧、好与坏、高与低、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对比,通过这些对比,能突出新闻事实的意义、深度。但要注意真实、准确、分寸得当,并注意其对比的合理性。

17、通讯的结构——是指通讯的组织形式和内部构造。它的主要任务是,考虑和确定通讯材料的组织与安排,使通讯成为一个思路清晰、变而有序、详略得当、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更好地为表现主题思想服务。(通讯结构的要求是,要符合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要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要求完整、严谨、巧妙、和谐。)

18、工作通讯——工作通讯是以报道先进工作经验或某项工作的成就和存在问题为主要内容的通讯。它介绍典型经验和做法,以指导一般,推动各项工作顺利的进展。其特点和作用是:(1)工作通讯介绍的工作经验,要抓住当前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重要的、关键性的问题,使大家一看就能因地制宜地学习和推广。(2)工作通讯的新闻性特别强,故要讲究时效性。

19、动态消息——凡是报道刚刚发生、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事实及其动态的消息,就称动态消息。这种消息是从新闻内容的特点提出来的,相对的还有静态消息。它是一种因其内容特点而在写作形式上具有特殊要求的消息品种。动态消息强调报道事实的动态,它的特征体现在“动态”和“消息”的完美结合上。

1、狭义的新闻指 消息,广义的新闻包括 消息、通讯、述评及其所属品种。

2、没有 事实 就没有新闻,真实 是新闻的生命。

3、言之无物 是写新闻的大忌。

4、新闻写作的原则是 用事实说话,新闻写作的要求是 真、短、快、活、强。

5、新闻的快应以 新闻的新鲜和真实的事实 为前提。

6、新闻报道要快的表现是一 及时、二 适时。

7、新闻的思想性是指 一条新闻在思想上给读者教育、影响和启迪。

8、新闻写作要求强的意思是 思想性强、政策性强、针对性强。

9、“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实义的作者是 陆定一。

10、新闻六要素是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

11、新闻的要素说的是 构成新闻不可缺少的事实材料。

12、新闻背景从内容分为 人物、历史、地理、事件背景 等四种,从作用分为 对比性、说明性、注释性 等三种。

13、背景材料可用于 新闻的导语、正文、结尾 等三个不同部分。14、新闻的主题应从 新闻事实挖掘 中来。

15、提炼新闻主题应注意两点:一是 一条新闻一个主题,二是 新闻主题一定要从新闻事实中挖掘、提炼出来。

16、选择最佳角度是表现 新闻主题 的好办法。

17、几家新闻单位同时报道同一新闻应注意 错开角度。

18、新闻语言的特点是 具体形象、准确鲜明、简练生动、通俗易懂。

19、动态新闻及其它新闻以 叙述 为主,通讯重于 叙述、描写,述评新闻兼有 新闻和评论 两种作用。

20、新闻和消息的结构一般由 导语、正文、结尾和标题 组成。

21、新闻通常有 金字塔、倒金字塔、倒正混合结构 等三种结构形式。

22、倒金字塔结构的特点是 把高潮或结局排在开头,把最不重要的材料排在后面。

23、金字塔结构的特点是 将事实的结果、最重要的材料安排到最后一段。

24、倒金字塔结构的开头部分称 导语。

25、倒、正混合结构的特点是 有一个好的新闻导语和有一个重要的新闻结尾。

26、新闻导语的“导”字有 开始、启发、引导 三个涵义。

27、新闻正文是 导语之后的展开部分,对新闻事实作充分的具体的报道和说明。

28、简明新闻 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新闻体裁。

29、消息一般分为 简明新闻、动态新闻、综合新闻、述评新闻。30、综合新闻有两种,一是 横断面综合报道,二是 纵深度的综合报道。

31、通讯《中国的西北角》的作者是 范长江。

32、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是 魏巍。

33、通讯《西行漫记》的作者是 埃德加·斯诺特。

34、通讯《震撼世界的十天》的作者是 约翰·里德。

35、通讯写作的部的要求是 事实的典型性、思想性和写作文采达到高度的合一。

36、综合新闻的特点是 既有全面情况概括,又有典型事例的说明。

37、通讯与消息的共同点是 现实性和时效性。

38、通讯与文学作品最根本的区别是 反映的真实性不同。

39、一般通讯和特写都应讲究时效性、真实性,写作上可 采用多种表达形式。40、通讯的主题是作者在通讯中要表达的 中心思想。

41、通讯主题的提练要求做到 正确、鲜明、集中、深刻。

42、通讯主题要求深刻,是指 挖掘出事实的意义。

43、通讯结构总的要求是 完整、严谨、巧妙、和谐。

44、通讯写作要求 运用感人的抒情、深刻的议论、选用典型的情节,以及描绘生动的形象 来体现主题的。

45、通讯设置“悬念”要求真实,而且应 为表现主题服务。

46、通讯特定具有 材料集中和报道现场所见所闻的新人新事 两个特点。

47、通讯的特点是具有 新闻性、评论性、形象性。

48、通讯按内容可分为 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

49、述评新闻有四种类型 形势述评、思想述评、工作述评、事态述评。

1、试析《永别了,赵丹!》的写作特色。

答:总的特色是:写法有新的突破,可读性极强。新闻标题《永别了,赵丹!》,既表现了深沉的感情与怀念,又提示了新闻的主要内容,字意清晰可读,字里行间饱蘸着的浓情对读者具有穿透力,它可以说是一道可读性极强的新闻标题。《赵丹》一文的导语精炼可读,没有任何枝蔓、赘语,只突出何时(今天)、何人(赵丹)、何事(遗体火化)等三个新闻要素,仅用8个字便准确地交代了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读者最关注的事实。句短、段短是这篇报道在可读性方面的重要特色。除导语短外,正文分五段、结尾一段,每一段都是只叙述一个核心事实。五段正文所写的事实,层次清晰,主次分明,段与段间体现了相关事实内在的逻辑联系,每段用语精炼而饱含感情,每句短而意思完整。

2、试述《市人大监督司一丝不苟》在写作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这是一篇可读性等于零的报道。可读性差主要是阅读起来太困难了,至少读三、四遍才能弄清它要告诉读者的是什么。其原因是:(1)标题的内涵令读者难以接受。该报道用单一主标题《市人大监督司法一丝不苟》则显得头太“虚”、太抽象和无针对性,读者难以从标题中明白和理解要告知的内容,导致可读性极差。(2)报道的开头令读者很难接受。报道一开始就令读者糊里糊涂,无法把握新闻的要点,造成阅读的困难。(3)不分段落令读者极难接受。该报道共分两段,第一段长340余字,而第二段仅有约40字。世界新闻界提倡文章的段落要短一些,甚至要求一个事实一句话一个段落,目的是令读者易于阅读、易于接受。(4)语句太长令读者无法接受。全文约380字,而报道开始就是一个长句长达320余字。作者把所有复杂的内容都挤进一个长句中,造成各种事实、各种关系之间的联系难以理清,连准确地使用标点符号也困难。以上从标题、导语、段落、语句等四个方面,分别解说《监督》一文的在可读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何等于零。

3、分析《张文生三贴广告》在选材、主题提炼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写作表达方面有何优缺点? 答:该文最大的特点是题材选得好,是记者通过对农村生活的细致观察发掘出来的新鲜主题。张文生贴的三张广告前后,时间相距三、四个月,是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发生的事,可能并不是每次贴广告时记者都在场,但记者一听到每一新鲜事物时就紧紧抓住它,用简炼的文字和特写的手法来报道,甚为感人。这篇稿件在写作上有个很突出的优点,那就是纯用事实说话,用事实来表现此文的思想性,近乎文学写作方法上的“白描”,没有一般新闻中那些废话和政治说教。所以,此文写得干净利落,简短生动,颇有说明力和感染力。缺点是,最后一次贴广告的时间不明。在修辞方面还有值得商榷之处,如“致富户——张文生”。“户”字是指一个家庭,不是指一个人。用“致富农民张文生”似乎较为确切。还有,在文字稿中,“广告”一词最好加引号,因它是商业术语,且常被用作贬义词,即带有“吹虚”的含义。而张文生的“广告”却是热情助人的郑重声明。借用“广告”这个词倒是挺生动的。只要加上引号,就更加完美了。

4、读完《敬亭绿雪恢复生产》一文,详述并回答新闻的特点、导语及新闻关注的问题? 5 答:(1)这是一条充分而恰当地运用背景材料的好新闻。本来新闻内容很简单,就是名茶“敬亭绿雪”恢复生产而已。然而,由于作者“背景意识”强,写进了大量与它相关联的各种背景材料,丰富了新闻内容,深化了新闻主题,突出了新闻的意义和价值,体现了深刻的思想观点,并具有极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使主体新闻信息量大增,新闻价值也因而增值。(2)这篇报道采用叙述型背景式导语,巧妙地以叙述的表达方式分两处交代背景材料,一是“失传四十多年的安徽名茶——敬亭绿雪”,这是历史背景,二是“郭沫若副委员长曾为‘敬亭绿雪’题了字”这是事件背景,经这一交代,更突出了名茶恢复生产的显要性。这条导语的写作是全叙述型的,它把背景事实与新近发生的事实揉为一体,不留任何斧凿痕迹。这篇报道的导语,只交代了新闻主体的四个要素,而其它要素则由下两段正文、一段结尾来展开解释和交代。值得关注的是第二段(正文第一段),它是全背景型的,分别运用地理背景、事物背景和历史背景等客观材料。(3)关注问题:一是坚持客观性。二是要作精心安排。背景材料可用于导语、正文或结尾。三是必须严格选择。四是要有读者意识。

5、指出《今日水乡分外娇》所使用的是哪一种结构形式?请从标题、导语、正文等分别具体分析其特点是什么? 答:这是一条相当精采的新闻。全文只有五百多字,从结构上说,是运用倒金字塔这一方式的好例子。它有几个特点:(1)标题。该文标题本身就是一条既有意义,又有吸引力的新闻。(2)导语写出了新闻最主要的事实。其中“他是这次100多名获奖者中唯一的农民”这一句话,使导语进一步增加了吸引力。(3)第二段是次导语,进一步补充导语中没有交代的事实。写得精炼、新鲜而富有特点。(4)第三段是正文。此段材料,大部分用注释性和说明性材料,交代了事实的来龙去脉,不但读者看了一目了然,而且通过间接的有关人士的评论,加深了对新闻意义的认识。(5)第四、五段是新闻的附加事实。虽然不是重要的内容,但它与新闻主题有关,仍然吸引着读者。以上五点,体现了倒金字塔结构的主要特点。

1、什么是新闻角度?如何选择新闻的最佳角度? 答:新闻角度是透视新闻事实的一个立足点与窗口,它从事实的一个侧面去揭示新闻主题。选择新闻的最佳角度,一般说,要抓“四点”、“一小”。四点即:(1)抓特点。客观事物是丰富多采的、发展变化的,有共性有个性。只有抓住了事物的个性、特征,新闻才会受读者欢迎。(2)抓新点。即角度要新,通过某一侧面、角度去反映主题,使新意盎然,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3)报道同一事物,应注意错开角度,即寻找不同的侧重点。目的是使新闻主题既不与别报重复,又报道了新闻事实。(4)选新闻角度要有群众观点,即从群众的角度看事物。从群众角度、读者的角度入手,就能写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使新闻主题表现得通俗明确。“一小”即:角度要小。凡是选准了一个小的角度,摆出具体生动的事实,就容易把主题写得有深度,写起稿来显得生动、活泼,受读者欢迎。这样,选准小的角度,就有利于主题深化,有利于抓到具体的材料,有利于报道人物与事物的个性特征,稿子容易写得短小精悍,并且做到时效性强。

2、什么是通讯情节?怎样展开(写好)通讯情节? 答:通讯的情节是指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高潮、结局的完整过程,带有一定的故事性,比较具体、生动感人,它主要是通过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体现出来的。有的通讯,具有 6 贯串全篇的整体情节,它本身便成为通讯中总体故事展开的主线,并以此联缀数个相关的小故事或典型的细节,构成一篇既有具体的个性化的内容,又有统一整体画面的通讯。通讯典型情节的展开,具体方法如下:(1)从写作角度上说,通讯情节要写得具体完整。一个情节要有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高潮和结局这几个部分,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完整的印象。有一些事实很有意义,很能说明问题,但构不成一个较完整的情节,就要用细节来弥补情节的不足。(2)通讯情节的展开要注意描写与叙述、具体与概括紧密结合,才能把情节写得深刻感人。生动的形象描写要借助综合叙述来贯穿,才不会写得支离破碎;综合的叙述要有具体的形象描写来补充,才不致枯燥无味。总的说,展开“情节”,把通讯写得绘声绘形、鲜明生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会展开“情节”,记事、写人、状物不注意描写与叙述相结合,是通讯缺乏个性色彩和感人力量的重要原因。情节展开的目的,不是只追求生动,主要的是表现人物的思想及精神境界,为突出主题服务。

3、什么是新闻特写?怎样写好新闻特写? 答:凡是截取事件、人物或埸景中最富有特征的横断面,用横的写法加以扩大描述和精雕细刻,并通过一个或若干个生动、感人的镜头,将所选取的横断面细致而形象地表现出来,让读者能充分地看到每一个细节,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用栩栩如生的形象来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这样的通讯品种,从体裁上说就是特写。要写好新闻特写,从实践看有如下两点:(1)要报道出现场所见所闻的新人新事。这个“现场”不是一般临场所见景象,而是记者采访中“捕捉”到的,往往是稍纵即逝的有特点和特殊意义的精采“镜头”。新闻特写要求作者进入现场采访,没有现场所见所闻,就写不出精采的新闻特写。当然新闻特写也可用适量背景材料。(2)选择材料集中,突出高潮部分。新闻特写的材料,不论报道一人或一事,都不是从头到尾细细写来,而是抓住重点,突出重点,突出其最精采最有特征的部位。没有重点,也就没有特写。新闻特写的重点材料,往往是事情发展的关键所在,或情节展开的高潮部分。新闻特写的材料要求高度集中,一般不写新人新事的发展、变化和成长过程,而是写一个精采的片断、精采的场面或精采的表演、动作等。

4、什么是新闻背景?新闻背景有哪几种?它有什么作用? 答: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中与主体新闻密切相关的历史情况、环境条件以及新闻产生原因和注释性方面的材料。这些材料从内容可区分为历史背景、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和事物背景等四类。从它的作用看,可区分为对比性的背景材料、说明性的背景材料、注释性的背景材料等三类。一条新闻,可以只用现实发生的新闻材料来写成,若只有背景材料是无法写成一条新闻的。但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背景材料,要视实际情况和表现新闻主题的需要而定。比较复杂的新闻,或知识性较深的新闻,一般都不可避免地要使用相关的背景材料。有些记者和编辑,因“背景意识”不强,刊登出来的东西,读者看不懂或索然无味,毛病在于没有新闻背景。新闻背景,是用来交代主体新闻来龙去脉、产生的条件或原因、显示与周围事物的各种关系、代替记者和编辑说话、突出和深化新闻主题、丰富新闻内容、增强新闻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以及使主体的新闻价值大幅度增值的不可或缺的材料,在新闻中背景材料如能运用得准确、适量、贴切,既可把主 7 体新闻写深写透,又可适应读者的阅读心里和满足读者求知的俗望。

5、为什么要把新闻写短?怎样写好短新闻? 答:为什么要把新闻写短?这是因为:第一、舆论机构的特点决定于新闻要短,它们发布新闻的时间也有严格的规定,这就要求新闻必须短。第二、随着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读者迫切要求报纸、电台、电视台发布大量的、多种题材的国内外新闻。只有把新闻写短,才能解决这一矛盾。第三、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广大群众希望在极短的时间里,能看到、听到他们需要的各种新闻。只有把新闻写短,才能珍惜群众的时间。第四、要求新闻写短,在报道上有几个优点:新闻短,便于采访,及时发布,可以把报纸编排得活泼美观。把新闻写得短而好,还要写得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可从下面四个方面着手:(1)精选材料。选的材料就要“以一当十”,凡是与主题无关的,虽然材料十分生动,也要忍痛舍弃。(2)“一事一报”。(3)避免不必要的议论。(4)用词造句下功夫,求简洁去繁缛。报道的文字要开门见山,去除多余的描写,少用、不用形容词,把新闻内容表达得直接一些,文字精确。

6、为什么新闻要写得真实?把新闻写得真实包含几方面的内容?

答: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道的力量在于真实,新闻中的事实要有根有据。只有真实的新闻才能取信于民。维护新闻的真实和准确,是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的起码条件,是记者的神圣职责,是党性的表现。新闻必须完全真实,主要包括下面几个内容:第一、构成新闻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如何等,以及引用的各种资料、数字要准确无误。第二、新闻所反映的客观事实,包括事情发生的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心理活动、思想认识,不能添枝加叶,不能合理想象。第三、要讲究科学。稿件所涉及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不应有差错。第四、要实事求是,符合辩证法。新闻所要表达的观点必须从事实材料中来。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判断和评价,对事物发展的过程的衡量和掌握,都要按照实际情况,讲究分寸,防止片面性、绝对化。第五、文字表达要统一。稿件中某些事实的表达方式要和全国规定的或通用的方式相一致,如译名、计量单位、数字的写法等。

7、什么是人物通讯?怎样写好人物通讯? 答: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要写好人物通讯,一般要注意如下几点:(1)通过写事迹,表彰先进人物的思想。人物通讯应以人物为中心,而且一般是一个先进人物为主,笔墨务必集中。人物通讯写人,不应就事论事,而应“见物、见人、又见思想”。使之写得形神兼备,以“形”传“神”。(2)抓细节,抓特点。人们对一篇人物通讯的一些事迹、概貌、数字常常看后可能忘掉,但动人的细节、情节,却往往难以忘怀。因为细节往往是人物描写中的点睛之笔。另外,要注意表现人物有特色的事迹,挖掘人物的个性特点,并选用新的角度,才能把人物写得富有新意。(3)写先进人物要处理好的两个关系:一是先进人物和党的领导的关系。党的领导和共产主义思想哺育,是我们时代先进人物成长的根本条件。二是先进人物与广大群众的关系,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帮助是先进人物成长的深厚基础。

第一章 怎样学习新闻写作——代绪论 第一节 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第二节 新闻写作与采访的辩证关系 第三节 功夫在笔外 上编 总论

第二章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第一节 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 第二节 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第三节 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 第三章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第一节 新闻为何要用事实说话 第二节 选择典型事实说话 第三节 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第四节 运用背景材料说话 第五节 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第四章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一种受限制的写作 第二节 时效性:新鲜 快速 简短 第三节 可读性:具体 生动 通俗 第四节 针对性:信息 知识 思想 第五章 新闻角度

第一节 一个关系成败的切入点 第二节 寻找最佳新闻角度 第三节 选择新闻角度的几种方法 第六章 新闻跳笔 第一节 何谓新闻跳笔? 第二节 如何运用新闻跳笔? 第七章 新闻语言

第一节 新闻写作对新闻语言的要求 第二节 如何使用白描语言 中编 消息? 第八章 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 第一节 消息体裁的特点 第二节 消息体裁的优势

第九章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导语 第一节 导语的定义与任务 第二节 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导语的大致类型 第四节 导语修辞技巧

第十章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二)——主体与结尾 第一节 主体重任在肩 第二节 主体的结构方式 第三节 消息结尾

第十一章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三)——新闻背景 第一节 写消息切记交待背景 第二节 精选背景材料 第三节 巧妙穿插 第十二章 事件性消息

第一节 报道事件是消息的基本使命 第二节 报道事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 动态消息 第四节 简讯

第十三章 非事件性消息

第一节 非事件性消息日益受到重视 第二节 非事件性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预测性消息 第四节 服务性消息 第十四章 描写性消息

第一节 描写性消息的定义、功能 第二节 描写性消息写作的几点要求 第三节 新闻素描 第四节 花絮 第十五章 分析性消息

第一节 分析性消息的特点、地位 第二节 分析性消息的写作 第三节 解释性消息 第四节 新闻述评 下编 通讯

第十六章 通讯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什么是通讯 第二节 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 第三节 通讯与消息文体特征的区别 第四节 通讯与消息功能的区别

第十七章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一)——通讯的主题 第一节 什么是通讯的主题 第二节 通讯主题的要求 第三节 通讯提炼主题的方法

第十八章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二)——通讯的选材 第一节 通讯选材的特点 第二节 通讯选材的类型 第三节 通讯感性素材采集的渠道

第十九章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三)——通讯的结构 第一节 通讯结构的特点 第二节 结构通讯的原则 第三节 通讯结构的表现形式 第四节 通讯的开头与结尾 第二十章 人物通讯

第一节 我国人物通讯的发展轨迹 第二节 人物通讯报道对象的若干类型 第三节 人物通讯的采写特点 第二十一章 事件通讯

第一节 事件通讯报道对象的基本类型 第二节 怎样写好事件通讯 第二十二章 工作通讯 第一节 工作通讯的报道内容 第二节 工作通讯的写作 第二十三章 风貌通讯 第一节 风貌通讯的分类 第二节 风貌通讯的写作 第二十四章 社会观察通讯 第一节 社会观察通讯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 社会观察通讯的基本类型 第三节 社会观察通讯的采写要求 第二十五章 专访

第一节 专访的文体特征 第二节 专访的文体类型 第三节 专访的写作要领 第四节 专访成功的决定性环节 第二十六章 新闻特写 第一节 特写的文体特征 第二节 特写的取材与分类 第三节 特写的写作要领 第二十七章 网络新闻写作 第一节 不可忽视的新媒体 第二节 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 第三节 网络新闻的种类 第四节 网络新闻的写作技巧 第五节 网络新闻写作需注意的问题 第六节 培养数字化记者 第一章 怎样学习新闻写作 第一节

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学习新闻写作的重要性是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第一,这门学科在新闻学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这门学科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这门学科在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一、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历史新闻学(新闻事业史)、理论新闻学(新闻理论)与实用新闻学(新闻业务)。这三个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实用新闻学是整个新闻学研究的落脚点。

实用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广播与电视、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等新闻业务各方面的应用知识。

新闻写作是实用新闻学研究的一个落脚点。

二、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新闻写作承担着制作和传播新闻信息产品的任务。它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是新闻报道成品的制作过程。

三、新闻写作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新闻报道是记者劳动的最终成果,也是惟一的表现形式。记者必须也只能通过新闻报道作品来实现自己的传播意图,而读者也是通过新闻报道作品而认识记者的。第二节新闻写作与采访的辩证关系

一、先有采访,后有写作,或者说,采访在先,写作在后,这个次序是不能颠倒的。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来看新闻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报道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二、采访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写作的质量。

采访的质量主要是指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新闻是“七分采,三分写”。资深的记者用“七三开”的比例形象地概括了在采访和写作两个过程中所花的时间与力量。因此,学习新闻写作,要建立在扎实的采访基础之上。第三节

功夫在笔外 新闻写作的主体是人。写作者的素质至关重要。所谓“功夫在笔外”,讲的就是有关记者自身的素质问题。

一、加强政治修养

(一)记者的政治修养首先表现在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二)记者的政治修养还表现在强烈的正义感。

二、加强知识修养 新闻写作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需

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根底。一个记者除了拥有新闻专业教育的背景之外,还要对社会科学以及各种与新闻工作有关的问题有一定的知晓,才能较好地驾驭新闻写作。

三、加强思维修养 加强自己的思维修养,即不断提高自己辨识与表现新闻价值的思维能力。第二章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第一节

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

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

(一)确有其事

(二)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

(四)新闻所反映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必须真实

(五)新闻中涉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二、新闻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

(一)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要辩证统一

(二)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要有机结合

(三)新闻报道的多层次真实 第二节

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导致新闻失实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客观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传播者主观方面的原因。

一、体制性失实

一、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

(三)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

体制性失实是指因某种价值观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而造成的新闻失实。经济性失实是指由于金钱等经济利益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所造成的新闻失实。

(一)故意失实

二、经济性失实

三、故意失实与非故意失实 这类失实是指媒体或者新闻报道者事先明知报道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具有虚假成分,但

(二)非故意失实,也称业务性失实 这类失实是指新闻报道者并无故意造成失实报道的动机,而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或影响,未能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做出报道所导致的新闻失实。第三节 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

一、在确定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时要坚持独立思考

二、在谋篇布局时要避免片面性 新闻写作的谋篇布局,即消息或通讯的结构设计、段落安排,实际上体现着写作者对所报道事实的认识与分析。此时此刻,要掌握与运用科学的方法,辩证地、全面地反映和报道事物,这是防止新闻失实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在写情节细节时严禁想当然 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有着本质的区别。将推测、推论、合理想象的东西作为事实来写均属想当然,无可非议地在严禁之列。

四、培养质疑意识,注意核对引用资料

(一)稿件中所引用的材料,包括采访中获取的各种素材、背景资料、史料,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查询与核对。

(二)对被采访者的自述,即记者通过采访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也要保持质疑意识,也要核对。

(三)要注意核对数字。

五、描写要有分寸感

我国新闻界最常见的是滥用溢美之辞,描写时夸大、渲染、拔高。

新闻描写是否恰如其分从根本上说,起决定作用的是记者的态度,能否保持客观公正和实却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有意为之所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

事求是。如果带着个人的好恶,就会有意无意地夸大或缩小有关的事实。

六、要注明新闻来源 一般来说,新闻来源主要包括新闻事件的参与者、新闻事件的目击者、新闻事件的知情者等。

七、严格执行稿件送审制度 审稿者主要是被采访对象。这个程序不仅有助于纠正稿件中的失实之处,而且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二次采访。

记者写出来的稿件,也还要经过所在传媒内部的审改。

第三章

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新闻为何要用事实说话

一、什么叫用事实说话 有两种不尽相同的表述。一种说法是: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另一种说法是:记者把思想观点藏在精心选择的某些事实里,让受众通过事实自己领悟其中的道理。

二、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一)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没有事实就

没有新闻。

(二)事实胜于雄辩

新闻报道坚持用事实说话,因为事实本身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三)事实最符合受众的需要

人们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关注传媒,主要想获取信息。

三、是不是所有的新闻报道都在说话?

(一)传播的目的是说话

(二)选择就是在说话

(三)新闻与说话无法分家 第二节

选择典型事实说话 何为典型事实?

一、它必须是鲜活的读者所未知的事实

二、它必须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

三、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

四、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 第三节

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所谓“再现场景”,就是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情景具体地描述出来,使新闻报道做到有神、有形,使读者仿佛亲历其境、亲眼所见,这种方法自然会加强可信性和说服力。第四节

运用背景材料说话

一、善于联想 这是一种通过把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与其他一件或几件事实关联起来陈述的方法,暗示与引导读者进行联想,从而得出结论。

二、善于对比 把两件事或更多的事实放在一起对比,横向对比,纵向对比都可以,这样有助于发现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新闻写作也常常采用这个方法来发表无形的意见。

三、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现不同的观点 报道同一件新闻事实,由于选择和运用了不同的背景材料,从阅读的效果分析,会对读者 15 的判断产生不同的影响;从用事实说话的写作方法分析,记者可以表现不同的倾向性和观点。

四、综合立体地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说话的深度和力度 多层次的丰富的背景材料的运用,既可以增加文章的可阅读性,也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新闻事件的意义同时可以增加新闻的可信度。第五节

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直接引语是指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

西方新闻教科书把它称为“新闻写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之一”,并辟有专门的章节论述其重要性以及引用的具体技巧。在新闻报道的实践中,西方记者也很重视使用直接引语。第四章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一种受限制的写作

一、传播产品与读者观念

传播产品,是指新闻作品的功能在于传播。具体地说,它是向大众传播新闻的产品。读者观念

“读者关心这个事吗?” “读者能够读完这篇报道吗?”

第一,版面在空间上不是无限的,它一般有固定的字数。因此上版的新闻稿件有字数的限第二,版面在时间上也不是无限的,如果是日报,它每天有一定的截稿时间。因此上版的第三,版面在组合上是“配套”的,从内容、从角度、从新闻文体等,要服从于整体策划。“一次性消费”是指新闻的主要价值和功能在于解决受众“不知道”的问题。一旦 人们知道了,新闻的作用也就消失了。

“一次性消费”同时带来“排他性”。所谓“排他性”是指同样内容的新闻,哪一条先到受众那里,二、组合产品与版面观念 制。

新闻稿件有时间的要求。第二节

时效性:新鲜 快速 简短

解决了他的“不知道”,后续而来的那一条,就不再起什么作用了。

一、新鲜

(一)要加强今日新闻的采写

(二)学会在报道中把最新鲜、最精彩的信息或内容“拎”出来,用最明显的形式摆在读者的面前

(三)寻找新闻的最近点,尽可能找这件新闻事实在今天的依据。

二、快速

(1)学会集中精力,不受外界干扰,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都能迅速投入写作。(2)学会和养成打腹稿的习惯。

(3)熟练掌握新闻各种文体的写作要领,特别要得心应手地运用消息写作的技巧和方法.16(4)善于准备好各种写作素材,灵活地组成“预制构件”。(5)注意培养自己口述新闻的能力。

三、简短

新鲜、快速与简短有密切的关系:

篇幅短了,在有限的版面和时间里,可以多发新闻报道,传递更多的信息。 简短有助于突出新鲜的内容,长篇大论很容易把新闻湮没掉。

简短还有助于快,新闻报道写得越长,所花费的时间也就越多,发稿自然快不了。(1)坚持一事一报。说清楚一件事,比说清楚几件事要简便得多,容易写短。(2)要注意把主题破小,把角度选小,把架子搭小,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3)化整为零,可以多一些滚动报道、组合报道或连续报道。(4)挤掉水分,只讲事实。

第三节

可读性:具体 生动 通俗

一、具体

(一)选题角度、报道内容要具体

(二)新闻报道的叙述以及情节、细节也要具体

(一)在某些方面“生动”与上文中讲到的“具体”是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来说越是写得“具体”

(二)新闻报道一定要“见人”,这是让稿件“活”起来的一个关键。

(三)新闻报道能否生动,与结构也有很大的关系。

(一)解决“新闻官腔”的问题。

(二)要学会“第二种翻译”,用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比喻或者老百姓熟悉的语言来讲述、(三)巧妙地处理新闻报道中的数字。

二、生动 就越容易生动。

三、通俗

表达或说明新闻报道中的内容。第四节

针对性:信息 知识 思想 针对性的含义

第一是指在进行新闻写作时,你的心中要有对象感,即明白这条消息或者通讯是写给谁看第二要明确为什么而写,你的报道是针对什么问题而发的,通过它要引导或影响读者到什这两层意思可概括为两句话:了解传播对象,明确传播目的。

(一)学会多侧面地进行报道,或称写“立体化新闻”。

(二)学会抓特点。的。

么目标上去。

一、加大信息量

(三)学会使用新闻背景。

(四)用尽可能少的信息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新闻信息。

(一)知识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身的经验总结。它最大的特点是科学性。

二、加大知识含量

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加大新闻报道中的知识含量,即是要讲究科学性,要注意挖掘和展示信息背后的某种客观规律。

(二)这种增加,不仅是简单的数量增加,更重要的是在质量上的增加,即在报道的选材、角度上都要比单纯信息的报道更深入一步。

三、挖掘思想深度 思想深度决定新闻报道的影响力。第五章 新闻角度

第一节 一个关系成败的切入点 新闻角度的定义

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

新闻角度选得准,新闻价值倍增。反之,选得不准,报道老一套、一般化,就会削弱新闻

一、角度选择是否得当与新闻价值的大小直接相关 价值。

二、不同的角度讲不同的话,有不同的报道效果 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多面性,因此对同一件新闻事实,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报道它。角度不同,新闻价值可能不同,因此表达的思想意义也就不同。

三、角度选得好可以出独家新闻 独辟蹊径,从一个新的角度、一个别人所未走过的路径,发掘出事实的新的新闻价值。第二节

寻找最佳新闻角度 什么是最佳角度

读者的需要就是最佳角度

一般来说,这个角度应该是新闻事实与你所在传媒的“导向定位”和主要受众群需求这三者

一、根据不同读者群的定位寻找最佳报道角度 “聚焦”的结果。

二、根据“接近性”原理选择最佳报道角度 在选择新闻角度时,要学会充分利用新闻价值学说中的“接近性”原理,寻找所报道的事实与读者在时间、地点、心理或者利益上的接近点。接近的因素越强,读者的阅读愿望也就越大。第三节

选择新闻角度的几种方法

一、以旧见新找角度 以旧见新找角度,就是要求记者在报道老题材、老话题时,要善于将过去的报道与今天的现实联系起来,从旧闻中发现新闻,推陈出新。犹如老树开新花,找到新花,就容易写出新意。

二、以小见大找角度

这里指的是表现大主题可以选择小角度,即“寓大于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所谓虚中觅实,主要指对一些抽象性、概念性强的事实材料,要尽量寻找其中所包含的实

三、虚中觅实找角度

在而具体的内容,从这个角度入手表现整个事实的新闻价值。

四、逆向思维找角度 所谓逆向思维,是指遇到有些事,可以倒过来想一想,在这种类似“反思”的过程中寻找新闻角度。

五、发散思维找角度 即要求以一个新闻目标(或一个新闻事物)为中心,把思路向四面扩散,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思考时,思路要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六、统摄思维找角度 一般来说,这种统摄首先要把采访所得的具体新闻素材和具体观点聚拢,然后把这些事实与事实的意义向一个点或几个点集中,并进行深度挖掘以接近事实的新闻内核,聚焦点越来越小,越来越集中,最后就可能找出一个最佳聚拢点,这就是报道这件事实的新闻角度。

七、全局高度找角度 所谓全局高度,也就是宏观高度和大局意识。第六章 新

笔 第一节

何谓新闻跳笔?

一、新闻跳笔的特点

(一)在文体结构上它是多段体。

(二)它与一般文字作品所要求的注意上下文衔接、具有连贯性、讲究启承转合等不同,它主张“跳”,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跳跃。

二、为什么新闻写作要用“ 跳笔

(一)吸引读者并适合读者快速阅读的习惯。

1.跳笔要求段落短,而且每段讲清楚一件事实。这种叙述方法便于读者集中注意力。

2.长篇大论很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疲劳。

3.运用跳笔写作的新闻报道,排在报纸的版面上黑白相间,疏密有致,容易让读者“一见

(二)便于记者快速写作并形成明快的新闻文风

1.记者运用跳笔写作时,不必为文章的“启承转合”费心,他只需集中那些最有新闻价值的事2.“文如看山不喜平”。以这样的行文结构叙述事实,在段与段之间实现了跳跃式的推进,实,一段一段写来。

文章自然波澜起伏,而且有一种动感,体现出新闻报道作品明快的文风。钟情”。

(三)加大新闻信息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1.运用跳笔,每写一个段落,就提供了一个分角度或者一个侧面的事实。

2.句与句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跳跃,留下了空间,留下了停顿。有空间就有容量。容量大可提供的信息量就大,给予读者想象与思考的空间就大。第二节

如何运用新闻跳笔

一、短段落,多分段 段落是区分内容和层次的手段。跳笔在提行分段上的一个特点,或者说它的核心就是多分自然段,并且每段都不长,用短段落来划分内容与层次。

二、断裂行文 新闻跳笔所要求的“断裂行文”,是指段落之间不按照时间的顺序,或者事实的原始过程从头排列,不面面俱到,不平铺直叙,不必顾及程序、顺序或者层层推理的逻辑,而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只着力突出读者最感兴趣的新闻事实,把它们之间用跳跃的方式组织起来。

三、借用电影的“蒙太奇”结构 把通讯中的某些情节、场面、细节写成镜头感很强的段落,然后在这样一些段落之间,运用跳笔省略过程的叙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按照类似电影镜头推拉摇移,把它们连接起来。

四、加大句与句之间的跨度

事实主体之间的变化与跨越; 在描述与议论之间的变化与跨越; 现场与背景之间的变化与跨越;

远到近或者由近到远的时间与空间跨越;由概述到细节的粗与细、简与繁的跨越;还有各第七章 新闻语言

第一节新闻写作对新闻语言的要求

一、什么是新闻语言 根据新闻学的原理: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就叫做新闻语言。

二、新闻语言的特征

(一)准确、简洁、鲜明、生动

(二)新闻语言要有时代感

(三)新闻语言应有不同的风格

1.消息与通讯对于语言的要求有所不同。

2.新闻语言风格取决于新闻事件本身的基调。

3.新闻语言风格还取决于人物报道中被采访者的语言个性。

(四)“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

“白描”是指是指文字描写的具体方法,即不尚修饰,不用或少用形容渲染,以质朴的文笔,种笔法,例如倒叙、插叙、比喻、排比等等之间的跨越等等。

力避浮华、做作,简练而直接地勾勒出事物的特征。第二节

如何使用白描语言

一、多用动词,用准动词 在新闻写作时掌握多使用动词的要领,既能把人物和事件写“活”,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也能把环境和景象写“活”,使人如临其境,最终让消息或者通讯“立于纸上”。

二、多用子概念

多用子概念,也就是说,多用具体的语言去写作。真实的东西都是具体的,具体的东西往子概念的内涵总比相应的母概念内涵丰富具体,因此,多用子概念容易引起人们的形象思往是生动的。维。

三、多用大白话

“大白话”在这里是指群众语言,老百姓说的话,或者叫大众口语。

大众口语生活气息浓,大都具有通俗明白、平易近人、生动形象的特点。用群众的语言写第八章 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 第一节

消息体裁的特点

一、简括

简要、概括地反映新闻事实,是消息有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本质特点。

消息这种体裁一般不提倡记者直接抒情或议论。虽然它并非绝对排斥抒情或议论,但要求

二、消息更加注重用事实说话 尽可能地减少主观色彩。

三、消息有特殊的结构方式 消息的结构是倒叙,亦即俗称的倒金字塔结构。它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导语,通过导语,将新闻事件的结果、新闻事实的精要,首先呈现给读者。在这一点上,以反映事物最新变动为主的动态消息尤为典型。不过,从总体上看,无论何种类型的消息,基本上都不能完全摆脱倒金字塔结构的束缚。

四、消息有自己的外在标志 消息的外在标志是电头或“本报讯”,有人总称其为“消息头”。第二节

消息体裁的优势

一、消息适应范围广,多用消息,可以增加媒体的信息承载量 报纸以及其他新闻媒体,主要是靠消息来增加信息量的。媒体刊登的消息越多,其总体上传播的信息量也就越大。

二、消息发稿速度快,是一种灵活迅捷的新闻体裁 由于文章内容简括,不必照顾事件的过程或细节,消息可以及时地,用滚动传播的方式报道突发事件、正在进展之中的事件;消息篇幅短小,写作、编发稿件都可以节省时间,从而使新闻,能为大多数读者喜闻乐见,还能使新闻具有独特的风格。

它有条件冲在前面,担任“第一报”的任务。

三、消息易为不同的读者所接受

消息的“外包装”是“客观性”,它靠事实说话,提供给读者的是事实。这样,即使宗教信仰、政治见解以及文化背景等等方面存在差异,即使不愿接受传播者的观点,却不能不正视事实。

四、消息的新闻冲击力更强 消息可以说是浓缩了的新闻,它突出“干货”,过滤掉了一些“水分”,加之有“一句话新闻”式的标题和先声夺人的导语,可以让信息毫无阻拦地直接进入人们的视野,对读者,对各类传媒的接受者,造成很强的心理冲击。第九章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一)第一节

导语的定义与任务

一、导语的定义

(1)它是新闻——消息体裁所特有的;(2)它处于文章的开头部位;

(3)与任何文章的开头不同,它是(新闻事件或问题的)结果、提要,或高潮。(一)开门见山,尽快地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使人“一眼便知”;(二)吸引读者,使人“一见钟情”;

(三)导语为全篇定音导语为一篇之首,导语确定了写作重点,决定消息的基调。

——导语

二、导语的任务

第二节

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导语必须有实质性内容,不能虚晃一枪、空泛无物

所谓实质性内容,即指新闻事实,或者事实中的要点。(一)最新鲜的材料;

(二)要选择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材料写作导语;(三)选用最有趣、最富有戏剧性和人情味的材料写作导语。

导语不可太长。字数过多,一会淹没“亮点”,冲淡趣味性;二会导致沉重,令读者失去耐心。导语的美,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开掘、反映出新闻事实内在的美,二是讲究文采,做到

二、将最具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

三、炼字炼句,力求简短

四、力求优美生动 语言美。

第三节

导语的大致类型

一、概述型导语

以概括的、直接陈述的方式写作的导语是概述型导语。应注意:

(一)增强提炼与概括的能力;(二)用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事实概述。

亦描亦述、描述兼有的导语,是描述型导语。它有以下优点:

第一,有趣,能以形象的画面引起读者的好奇,令读者不能不读;

第二,能以情境感染读者,让读者先有感性认识,再对事实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可以描述型导语的写作,要求记者: 第一,采访中勿忘捕捉有形的画面;

第二,导语所描写的画面必须与事件有内在联系,有助于揭示主题,不要游离于主题之外 第三,用剪影的办法来写。

夹叙夹议、有述有评的导语,称评述型导语。评述型导语有以下优点:

第一,评述型导语中的评,可以发挥“勾玄”的作用;

第二,评述型导语可以直截了当地发表意见,能够直接影响舆论。评述型导语的写作应注意:

(一)评述型导语中的评,应是言人之所未言,深刻而有新意;(二)评述型导评中的评,应是少而精,点到为止,不宜展开;

(三)为了使导语中的评更具客观色彩、更有说服力,有时,也为了防止因记者直接评论而

二、描述型导语

强化新闻的报道效果。

三、评述型导语

招致被动,可以使用引语方式发表意见。

四、橱窗式导语

有如橱窗展示样品,由典型事例构成的导语,为橱窗式导语。

橱窗式导语多用于综合性新闻。其特点在于:它不是靠描写或议论,而是靠讲故事吸引读者。写入导语的具有代表性的故事,第四节

导语修辞技巧

一、设问

导语以提问方式开头,主体部分围绕导语提出的问题展开叙述。

以提问方式写作的导语,有助于读者把握新闻事实的要点,有助于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可以促使记者抓住要害,明确消息主体写作方向。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导语修辞方式,有人也称其为“提问式”导语。

二、拟人 导语中将无生命的事物人格化,赋予其人的思想感情,使之“活”起来。

三、借用

借用诗词典故、歌曲唱词等,来揭示新闻内涵,为导语增色,这种写法可使导语富有情趣,使消息一开头就有诗情画意,从而唤起读者的联想,使读者以轻松愉悦的心情阅读下文。

四、对比 在导语中,将两个极端的事物加以对照,造成巨大反差,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这种对比的写法,有助于揭示事物的特点、阐明新闻主题。

五、直呼

导语以第二人称“你”或“您”直呼读者,与读者对话。西方新闻界也称其为“谈话体”。

六、以结构相同或语气一致的成排的句式构成导语或导语的一部分,形成排比式导语。这种写排比

法的好处是,可以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导语的气势,使导语带有节奏感。

七、惊警 导语以惊醒、警戒的语句,强烈唤起读者注意。这种写法可造成震动效果,造成一种紧迫感,使读者为之一惊,不能不注意。

第十章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二)——主体与结尾 第一节

主体重任在肩

一、展开导语,使之具体化

(一)补足导语中尚未出现的新闻要素;(二)将导语中高度概括的事实具体化。(一)补充带有因果性质的材料;

(二)在导语限定的事实之外,补充一些暗示性的情况;

一篇合格的新闻作品,应能解疑释惑,清楚地回答读者渴望了解的问题。这个任务也只能

二、补充导语,令主体更丰满

三、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由主体部分来承担。

四、添加“作料”,令读者兴味不减

(一)运用“色彩”;(二)打开包袱中的包袱;

第二节

主体的结构方式

一、倒金字塔结构 仅从导语和主体这两大部分的关系来看,绝大多数消息整体上采用的都是倒金字塔结构;另一层意思是,主体本身也按材料的重要程度由前至后依次展开,主体也是倒金字塔结构。

二、纵向结构 主体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结构,称纵向结构。这种结构方式的好处是,可以反映新闻事件的大致过程,让读者了解前因后果。记者也可以借“过程”说话,表达某种观点和意见。

三、横向结构

这种主体结构方式的特点是,不受事物发展时间顺序的限制,围绕一个主题,将同一时空范围的情况有序地组织起来,反映“面”的变化。

四、点面结构 点是指个别的、典型的事例,面是指一般的、总体的情况。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这也是主体安排结构的一种常见的方式。这样安排结构可以为读者提供广阔的认识空间,可以使消息更有说服力,而且,也更符合普通读者的认识规律。第三节

消息结尾

一、消息结尾的特点 消息的结尾方法有其特殊性。它的特点是以事实结尾,亦即,事实该讲到哪里,消息就在哪里结尾,戛然而止,无需再加。

二、几种巧妙的结尾方式

(一)材料典型、意味隽永;(二)首尾关照,巧妙呼应;(三)稍加议论,画龙点睛;(四)水到渠成,自然抒情。

——新闻背景 第十一章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三)第一节

写消息切记交待背景

一、何谓新闻背景

(一)宏观意义上

对人物和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

(二)狭义上

是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一)说明、解释,令新闻通俗易懂

(二)运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

(三)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四)以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五)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可读;

(六)用背景材料介绍新闻中的人物,满足读者的好奇心、阐释人物行为的合理性;(七)累加同类事实,开阔读者视野。

二、新闻背景的任务、作用

第二节

精选背景材料

一、明确目的,抓住重点 通常情况下,决定背景选材的主要因素是事实本身的“疑点”、读者兴趣、新闻主题。所谓“事实本身的疑点”,是指读者感兴趣、而不加背景读者又难以理解之处;读者兴趣,既包括前面所说的“疑点”,又包括新闻事实之外,读者需要了解的有关事实和材料;新闻主题则被认为是调遣 25 背景材料的主要依据,大部分新闻应根据主题的需要确定背景解说的重点。

二、注意背景材料的广泛性、多样性 记者在选择背景材料时应当不拘一格,旁征博引。就内容而言,背景材料不受时空和事物类别限制。古今中外,只要对说明新闻事实有用,均可拿来。

三、借用新闻价值标准精选背景材料 应以新闻价值标准——新鲜、重要、著名、接近(心理的、空间距离的)、情操、进展等符合读者心理需求的诸要素为条件,来挑选可作背景的材料。第三节

巧妙穿插

一、插入导语(一)背景本身为一典型实例,插入导语可以用来吸引读者,用来帮助“说话”;

(二)背景材料极具吸引力,将其作为定语,用来修饰导语中的事实或人物,为新闻事实的出场鸣锣开路;

(三)用历史性背景与新闻事实对比,在导语中造成新旧反差,引起读者注意。

二、导语之后接背景段

(一)导语中出现的关键性的人和事、关键性的词语急需解释,否则,会影响对新闻事实的(二)鉴于思维逻辑和文章过渡的需要,可在导语之后立即加入背景段。(一)主体中分散穿插独立的背景段;

(二)将背景材料化作句子的某种成分揉进主体,使其黏着在新闻事实之上,让读者看不出理解,影响主体的进一步展开。在这种情况下,导语之后可立即插入背景;

三、分散插入主体之中

背景与新闻事实的界限。第十二章

事件性消息

第一节

报道事件是消息的基本使命

一、新闻报道必然追逐事件

(一)事件本身具有明显的“变”——变动的特点,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

(二)事件本身程度不同地都具有典型性的特点,具有典型示范、典型示警的作用;(三)凡事件,都有其原始的戏剧性,对读者都有吸引力。

消息制作和传播过程的短平快特点,也为它报道事件创造了条件。特别是面对突发性事件,二、消息是报道事件的首选体裁 消息无疑是最佳报道体裁。

第二节

报道事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事实要交待得一清二楚

事实交待不清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缺少新闻要素,事情的轮廓不清楚;(二)忽略了某些必须交待的细微部分,令事件模糊不清;(三)事实的具体内容、事件的来龙去脉交待得不够具体。

二、勿做表面文章 记者应是观察家与思想家,他应当能够透过事件的表面现象看到其深层的含义,预见到它的影响,并用准确的语言将事件的意义、自己的发现告诉读者。这样,消息才会有思想性、有深度。

三、见事见人

(一)以人的命运为焦点报道事件;(二)关照事件结果对人可能产生的影响;

(三)反映人在事件中的活动、心态,丰富事件性新闻的内涵。(一)不要煽情;

(二)不要无意中传播作案手段、泄漏破案方法;(三)注意保护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四)关注事件成因。

四、慎重报道恶性事件

第三节

动态消息

一、动态消息的特点

(一)动态消息大多一事一报,一篇消息只写一件事;(二)动态消息更强调“宏观笔法”;

(三)与其他类型的报道相比,动态消息更加注重时效。(一)善于捕捉动态新闻的报道题材;(二)客观记述,增强可信度;(三)传达现场气氛,使新闻更具动感;(四)连续报道,确保时效。

二、动态消息的写作

第四节

简讯

一、简讯的特点、地位

(一)简讯的特点

1.简讯文字简略,内容简单; 2.结构单一;

1.简讯是传播信息的有效手段;

2.简讯篇幅短小,可以多发稿,从总体上增加媒体的信息含量; 3.多发简讯可以活跃报纸版面; 4.简讯栏是信息集中之地,它还可以为 记者提供能够再利用的新闻线索。(二)简讯的地位

二、简讯的写作

(一)撮要

1.构成事实的基本要素;

2.提示新闻事实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1.精简; 2.要有表现力;(二)讲究文字

第十三章

非事件性消息 第一节

非事件性消息日益受到重视

一、非事件性消息的特点 事件性新闻关注的是事物的最新变动,是突显的“事件”;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是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或者某些可供参考的信息、方法。它们与事件不同,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没有事件所具备的明晰的时间和空间界限,缺少具体的发生、发展过程。

二、非事件性消息的特殊价值

(一)以消息体裁报道非事件性事物,可以进一步拓宽新闻的报道面;(二)非事件性消息有助于发挥媒体的“主体意识”;

(三)一些非事件性新闻具有“读物”的性质,有欣赏价值和“抚慰”作用;(四)非事件性消息可以为媒体采制独家新闻创造条件。 第二节 非事件性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对比

显现 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要求记者通过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将其变化、其问题性、新闻性,明显地揭示出来,摆在读者面前。这需要用一种方法来加以“显现”。而显现的基本手段是对比。

二、量化

集中 非事件性新闻在写作上有必要将散在的事象加以概括和集中。集中的一个有效手段是总体量化——剥去事物的个别的外壳,以抽象了的全局性的数字,反映某些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总体态势。

三、以点带面 点,即个别的、典型的事例,面,即全局情况。忽视点会削弱消息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没有面,则难以反映总的态势。

四、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大多数非事件性报道,记者是为了反映某种情况或问题而行动的。有些报道即使利用的是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资料,其调查本身——信息源一方的行动本身,也带有鲜明的“问题意识”。第三节

预测性消息

一、预测性消息的基本特征 报道尚未发生、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提供未来信息的消息,属预测性消息。它所报道的事物带有不确定性。

预测性消息同预告性消息不同。预告性消息是对必定发生的事情的报道,新闻所传达的信息是确定无疑的。

二、预测性消息的价值

(一)有助于科学决策;(二)可以帮助治疗“近视症”。(一)及早预测;(二)他人预测;(三)权威预测;(四)深度预测;(五)审慎发稿。

三、预测性消息的写作

第四节

服务性消息

一、服务性消息的特点、功能

(一)服务性消息的特点

直接可用”,亦即,这种消息以提供切实可用的信息、方法、忠告为己任。1.可以从“生活”角度关注科技发展,为大众提供参考性信息; 2.在经济领域指导消费、捍卫消费者利益;

3.提供信息、方法、建议,满足大众提高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的需要。(一)服务性内容要新鲜、适时;(二)着力写好实用部分,增强可操作性;(三)说明信息源的身份,增强可信性;(四)亲切、自然。(二)服务性消息的功能

二、服务性消息的写作

第十四章

描写性消息 第一节

描写性消息的定义、功能

一、描写性消息的定义 以描写为基本手段写作的消息,是描写性消息。换言之,描写性消息的特点是“再现”,——以文字重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情景。

二、描写性消息的功能

(一)记录活的、有声有色的历史;(二)发挥形象的感染力、震撼力;(三)满足读者的视觉需求;

第二节

描写性消息写作的几点要求

一、简笔描写

作为消息之一种,描写性消息也应力求简括,用简洁的笔墨,概括地勾勒事件的现场情景、人物的活动,以及非事件性新闻的某个场面,而不宜过多地描写细部。

二、选择景物应有说话意识、信息意识 在有限的篇幅之内,记者描写的每一个景物、活动,都应是有丰富内涵的。亦即,它们应能以形象传达某种信息,帮助记者表达某种观点,只有如此,描写性消息才会有一定的思想性。

三、描中有叙,叙描结合 描写性消息不仅不排斥叙述,还需要用叙述来补充、说明、串连所描写的场景或人物活动。

新闻素描 第三节

一、新闻素描的特点

新闻素描的特点是以描为基调。它基本上通篇描写,全过程描写,通过描写,再现一个较为完整的过程和场面,再现具有新闻价值的一幕。

二、新闻素描的写作方法

(一)灵活安排文章结构;(二)描写好典型细节;

(三)用自然、准确的文字再现事物本色;

第四节

花絮

一、花絮的特点、作用

(一)花絮的特点

它从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场面中选取一些小的场景、小的情节、小的趣闻轶事进行描述。(二)花絮的作用

1.花絮有特殊的信息释放功能; 2.花絮有独特的“观赏”价值;(一)小角度;(二)大视野;(三)轻松幽默、亦庄亦谐.二、花絮的写作

第十五章

分析性消息

第一节

分析性消息的特点、地位

一、分析性消息的特点

首先,与报道“事”的新闻不同,它是以传播观点、意见为主的消息。

其次,分析性消息是一种有深度的新闻,换言之,分析性消息是典型的深度报道。(一)分析性消息可以为读者提供多元的、深层次的信息服务;(二)分析性消息直接亮明观点、表达意见,有助于强化新闻和大众传媒的言论功能;

二、分析性消息的地位

30(三)分析性消息可以让受众直接听到记者的声音,实现“直接交流”.第二节

分析性消息的写作

一、观点、见解——分析性消息的灵魂 分析性消息的成败,首先决定于它的观点、见解。好的分析性消息,应有鲜明的观点、新颖独到的见解。

二、使消息更带新闻性与客观性

其一,它应当是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件或问题的分析; 其二,它应当是讲究时效——动作较快,甚至是紧随其后的分析; 其三,它应当在分析中提供新的、读者尚不了解或尚未注意到的信息。

第三节

解释性消息

一、解释性消息的特点及重要性

(一)解释性消息的特点: 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重点回答“为何”。

第一,解释性消息侧重于分析新闻事件的因果关系,是一个总体的通俗化处理过程;第二,解释性消息通过对信息的综合与梳理,可以有选择地为读者提供事件或问题的“全像”;第三,解释性消息探究事件或问题产生的根源,其“发言”更富启迪作用,也更具建设性。

二、解释性消息的写作

(一)大背景意识;(二)用背景事实自身的逻辑力量说明新闻事件产生的必然性;(三)巧妙开篇,引人入胜;(二)解释性消息的重要性

第四节

新闻述评

一、新闻述评的特点、价值

(一)新闻述评的基本特点: 首先,述评中的评,是记者对事物的直接评判,是褒贬,是就事论理的一种写法;其次,新闻述评对事实的要求比较严格。首先,述评旗帜鲜明、尖锐泼辣,富有指导性;其次,述评可以为评论插上轻灵的翅膀,使其成为评论战线的轻骑兵。(一)典型题材,全局观点;(二)因事论理,理由事出;(三)借人之口,为评增加权威性.(二)新闻述评的价值

二、新闻述评的写作

第十六章

通讯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什么是通讯

通常的定义是:通讯是一种详细、生动的新闻报道体裁。它是我国新闻报道中的常见文体。目前我们所称的“通讯”其实已经逐步演变为一种集合概念,一种广义的名称,是指报纸、刊物中运用的除消息以外包括各类通讯、特写、专访等所有详报型(或曰深度型)新闻体裁的总称。

第二节

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

第一,通讯所报道的事实,无论大小,必须真实存在;第二,通讯必须具有时效性;第三,通讯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有新闻价值.一、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富于情节,可以满足读者欲知详情的需要;

二、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生动,它以感性的素材还原生活的原生形态,三、通讯的文体较自由;

四、通讯的主题鲜明、结构完整;

五、通讯体现出作者较强的主体意识和个人风格;

六、消息多用概括性手法叙述事实,通讯则多用详述和描写手法表现事实;

七、与消息相比,通讯时效性稍差。

消息以最简洁的语言、抢眼的文体结构快速传递着最重要的信息,符合现代社会快速传播通讯虽然也传递信息,但它篇幅长,时效稍差,其魅力在于其可读性。——通讯的主题 第三节

通讯与消息文体特征的区别

使这种文体更具感染力;第四节 通讯与消息功能的区别 的需求。

第十七章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一)第一节

什么是通讯的主题

通讯的主题是指通讯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是通讯作者经过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通过对通讯素材的提炼和组织,所表达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或一种思想观念。第二节

通讯主题的要求

一、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

首先要弄清,所报道的事实中是否存在记者这种认识的依据;

其次,有一条原则在选择主题时是不能动摇的,即所选主题不是随意的,是受事实限制的,必须是在事实内在逻辑所指示的范围之内选择主题。

二、通讯的主题要深刻

(一)深度来自全局意识;(二)深度来自历史感;(三)深度来自展示人的心灵。

三、通讯的主题更强调社会人文意义上的针对性

主题针对性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曰 新鲜;二曰时代色彩。

第三节

通讯提炼主题的方法

一、依据事实,提炼主题 作者在接触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前,对将要采集的事实不甚了解,对将要写作的通讯主题也没有事先预想。需要在了解事实过程中逐步分析素材,进入主题发现和提炼的过程。

二、预设主题+事实印证 作者依据长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的结果或媒体布置的报道思想,预先设定了要写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去等待、选择表现这个主题的新闻事实,以验证主题,这就是所谓的“主题先行论”。第十八章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二)

——通讯的选材 第一节

通讯选材的特点

一、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 选材的典型性的直接含义,即材料的代表性。“代表性”有两层含义:一曰突出,即所选材料较一般事实材料突出,有特点,有特别之处;二曰普遍存在,即所选事例无论大小,都不是社会中的个别现象、个别事件,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和事件。

二、要围绕主题选材

三、选材忌重复 说明同一问题、同一侧面的事例,列举一个即可,不必连续用几个意义相同的事例来强调。事例最好大小搭配,各个事例之间或有差别、或有递进。第二节

通讯选材的类型

一、骨干事例;

二、细节材料;

(一)详细的情节事实

(二)特写镜头三、一般叙述性材料。

一、记者的现场观察;

二、记者的体验式采访;

三、记者的访问。

——通讯的结构 第三节

通讯感性素材采集的渠道

第十九章 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之三)第一节

通讯结构的特点

首先,通讯的结构比较自由;

其次,通讯的结构较消息的结构复杂。

第二节

结构通讯的原则

一、表现事实为本的原则 以清晰表现事实为目的,而不是要事实去服从体裁、结构的需要。如果是一个完整的事件,就考虑用纵式顺叙的结构;如果是现场材料,就可考虑写成新闻特写。再如写人物通讯,如果只采访到此人的一个有意思的情节事实,就可考虑写成新闻小故事,而不必硬要写成三侧面或“三块式”的人物通讯。

二、表现主题为本的原则 在构思通讯结构时,要围绕主题来理顺全部事实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层次排列,将通讯的“意义性”结构表现得十分集中和鲜明。

三、简洁清晰原则 对人对事的各种复杂联系进行切割,只挑选出表现主题最有力的材料,这样才能使主题与素材相对简约清晰,易于受众的理解和记忆。

四、均衡对称原则

第一,要有层次意识;

第二,写新闻小故事一般一篇文章一个事例,而写较大的典型则需要几个骨干事例; 第三,段落、层次之间的材料安排要考虑意义上的互异、互补; 第四,即要求通讯的首尾衬托、互相照应,以突出整篇文章的整体感。

根据受众的阅读心理,在通讯结构的安排上注意形式变化,充分利用纵式结构或横式结构

五、跌宕起伏原则

所提供的时空框架,组织编织出具有美感特征的通讯结构。 第三节

通讯结构的表现形式

一、纵式结构

即按照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组合和编排事实材料的一种结构形式,也叫单线条

(一)按照一个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按时间顺序叙述下来;

(二)按照生活中发生的一连串故事的时间顺序,依次叙述;

(三)将多线条事实“编织”成单线条纵结构;

即按照新闻事实的内在性质的区别和联系,以多侧面拼接的形式来安排新闻素材。

(一)同时异空结构;

(二)多侧面拼接结构。

递进式结构的通讯往往从现象入手,层层挖掘现象的原因,以及原因背后的深层原因。过程链接法。

二、横式结构

三、递进式结构

第四节

通讯的开头与结尾

一、通讯的开头

(一)开门见山;

(二)突出中心事实,勾起人们的阅读欲望;

(三)突然插入记者截取的现场事态,有场景,有直接引语,有人物动作……

(四)以寓意的诗歌故事开头,然后迅速转入本题。

(一)强调主题或深化主题;

(二)抒发情怀。

二、通讯的结尾

第二十章

人物通讯

第一节

我国人物通讯的发展轨迹

一、以表彰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半个世纪兴盛不衰;

二、人物通讯随着时代的步伐发生重大变化:

(一)报道对象的变化;

(二)报道理念的变化。

第二节 人物通讯报道对象的若干类型

一、先进模范人物——典型人 它是指新闻媒体报道的在一定时期或一定地区,其事迹或思想观念能够代表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精神的新闻人物或人物集体,一般称为典型人物。

二、新闻人物

(一)与事件有关的新闻人物;

(二)精英人物。

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大量平凡的劳动者,他们不属于哪级树立的典型,亦无轰轰烈烈的业绩,三、凡人奇事,奇事凡人

但他们的一事、一语、一情、一思,他们的所作所为符合我们报道的主旨,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弘扬的精神。

四、“冰点”人物 这类人物似乎没有值得特别提起的先进思想和传奇事迹,他们并非因事迹而进入人物通讯,而是因为他们的命运、他们的生存状态值得社会关注,具有一定的社会认识价值,才被作为报道对象。

五、批评或揭露性报道中的反面人物

这类人物主要是各类反腐败案件中的党政干部。

一、选择新闻人物要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生活;

二、凸显新闻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其思想发展的过程;

三、通过讲述和再现人的行为,表现人物的个性,“神似胜于形似”。 第三节

人物通讯的采写特点

第二十一章

事件通讯 第一节

事件通讯的基本类型

一、突发性事件 突发性事件,指事先无法预知、突然发生的事件,例如政治冲突、民族骚乱、刑事犯罪案

预知事件 件、重大责任事故和各种突然降临的自然灾害等。

二、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的 第一,第二,以预知事件为题材写成的事件通讯,大多数有三个特征:

因题材重大,报道的社会影响也较大,记者写的报道可以起到历史文献的作用。 现场材料丰富,可感可信。因为采访预先知道的事件,记者有较充分的时间进行策划和采访准备另外,记者有可能赶赴现场进行采访,“见证历史”。大量的镜头化语言使通讯可感性强,可信度高。

第三,写作“投入”,富有激情。小故事

三、反映社会精神风貌的通过展示这类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矛盾解决的过程,褒扬社会中的人类美德,传递精神文明,针砭时弊、抨击邪恶,有利于扶正祛邪,净化社会风气,发挥新闻引导舆论的作用。第二节

怎样写好事件通讯

一、要迅速赶赴事件现场,收集目击材料

(一)亲历事件,捕捉现场素材;

(二)采访事发之后的现场;

(三)请事件当事人陈述事件的经过和现场素材。

每个事件的经过,总有一个环环相扣的情节链条和因果链条,这是记者在事件通讯中必须

二、清晰展示事件的来龙去脉、主要情节和转折点 首要展示的线索。

三、从事件中提炼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主题

应当首选那些老百姓最关心的,有普遍意义的角度去认识新闻事实、确立报道的主题。 事件性事实本身的张力是事件性通讯的独特优势。然而,要发挥这个优势,记者要学会捕

四、展示事件的关键场面,捕捉事件的戏剧性情节

捉关键场面,展示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关键转折点,充分展示事件本身中的戏剧性情节的说服力量。

五、选择恰当的结构方式

(一)单线条过程结构法;

(二)“多线条过程”结构;

第二十二章

工作通讯 第一节

工作通讯的报道内容

一、展示各项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发现和提炼启迪人的新思想、新观念 报道典型经验,除了采取综合消息的形式以外,工作通讯以其篇幅和时效的宽容度,几十年来一直是最具有传播效果的另一种新闻报道体裁。

二、反映工作中的问题和教训,揭示这些问题和教训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内涵,以引起社会的注意,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种类型的工作通讯比较多地体现在调查性报道上,这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青睐的一种报道形式。它的报道内容更侧重于揭露问题,展开批评。

三、剖析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探讨对策与解决的方法 这种类型的工作通讯比较多地体现在分析性报道上。也就是说,它不仅要通过调查,展现出工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还要对此进行分析与解剖,找出问题的原因,探寻可能的解决方案。一般来说,它的选题要扣住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和大众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第二节

工作通讯的写作

一、从全局高度选择典型事实;

二、进入工作现场,运用活的事实反映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或问题;

三、从群众角度、生活角度写作;

四、虚实结合,既要注意使用通俗、具体、形象的语言,又可以有一定的评论色彩。虚实结合,是工作通讯写作在语言运用上的两个方面的要求。第二十三章

风貌通讯 第一节

风貌通讯的分类

一、综合报道某个地区、某条战线的今昔变化和新的建设成就 报道地方的新变化和新的建设成就是风貌通讯的重头戏。这种报道在综合性大报上尤其常见。

二、报道某地的风土人情,人的精神面貌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各地迥然有别的风土人情,往往是足不出户的读者最感兴趣的题材。

三、报道历史文化遗产,以景写情,睹物思人 重游中外历史文化遗产的诞生地,使人领略文化韵味,聆听历史的足音,启发思绪,陶冶情操。

第二节

风貌通讯的写作

一、抓住特点写见闻;

二、旅行者的视角——新鲜;

三、主题不容忽视。

第二十四章

社会观察通讯 第一节

社会观察通讯的基本类型

一、拓展了通讯文体的报道视野,促进了通讯由“典型报道”的写作模式向新闻文体的回归

首先,在选题和报道对象上,社会观察通讯自成一体,开拓了人物、事件、风貌、工作以其次,它在通讯的写作理念上有较大创新。

首先,它的选题来自社会实践,并集中于那些普遍存在的新现象、新问题,因此它可以比其次,社会观察通讯中的相当一部分以揭露、批评报道为主,而它所揭露与批评的重点往外的另一领域,即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

二、满足受众对社会信息的获知欲及追求社会公正的愿望 较及时地向受众提供有关的最新社会信息。

往是贴近百姓生活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社会不公正的现象。

三、设置议题,自下而上地行使新闻监督权 社会观察通讯强调从社会生活中选题,强调以调查采访为主,这些特点决定了它能够把受众关心的话题变成具体的新闻报道,然后通过媒体传播进一步提升这个话题的社会关注度,直至把这个话题“设置”进社会议题,引起政府决策部门的重视。第二节

社会观察通讯的基本类型

一、按题材分类

(一)话题型;

(二)课题型。

(一)展现型;

(二)剖析型。

二、按报道方式分类

第三节

社会观察通讯的采写要求

一、记者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主持正义的精神

一是要直面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特别是社会舆论中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这就有二是要直面社会的不公平,甚至社会的丑恶与黑暗面,这就可能有一定的风险。(一)社会观察通讯的好题材只能在社会生活的深处发现;

(二)社会观察通讯调查性报道,特别是批评与揭露型的报道,更需要掌握详实的第一手材(三)要反复核实事实,要注意对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悉心梳理、如实反映。纪实手法 可能触动社会的某些敏感区。

二、深入社会、深入民众,掌握第一手材料

料;

三、微观和宏观结合的

纪实是一种运用人物、情节、现场、对话、数字等各种资料客观叙述或描写的手法。一方面,这类通讯所选的“点”是“面”的代表,即微观事实是宏观事实的代表,必须着力去表另一方面,社会观察通讯的目的既然要表现社会生活的“面”,宏观的纪实材料——综合性的现,才能以“点”带“面”。

背景介绍,概括性的全景材料和各种统计数字是不可缺少的。

四、避免走入的几个误区

(一)媚俗、盲目追求“卖点”;(二)注意保护隐私权;(三)严防道听途说和虚假报道;(四)防止片面、偏激,以免造成负效应;(五)刹住超长风。

第二十五章

专访 第一节

专访的文体特征 专访的文体特征

一、专访强调的是“访”,它是由“访问”脱胎而成的一种文体;

二、专访强调的是“专”;

三、专访的内容是访问活动的实录;

四、叙述角度一般是记者直接出场,主要以第一人称写作;

五、专访的结构以问答体为主。

第二节

专访的文体类型

一、以记人为主的人物专访

新闻人物;

新闻事件或热点问题中的关键人物; 有某种特定新闻背景的人物。

二、以记言为主的“问题专访”,也称“意见专访”、“言论专访”或“学术 专访” 这种类型的专访是记者带着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中人们共同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的专题采访,请有关人士加以解答。

三、以记事为主的事件专访 一般来说,只有新闻事件才能构成事件专访;而且与事件性通讯相区别,事件专访是指记述某些新闻事件的特殊意义、内幕情况或者澄清事实真相的专题访问。它主要是通过采访这些事件的参与者、目击者或者见证人来“复原”与“剖析”新闻事件的。

第三节

专访的写作要领

一、问答整理式 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之一,也是最简单,又最能体现专访文体特征的叙述方式。其写作要领就是实录经过整理后的采访过程,以记者提问、受访者回答的问答体发表。

二、散文处理式 式处理,也可称为隐性问答体。它基本摆脱了一问一答的模式,记者可根据专访报道的需 39 要自由取舍问答的内容,并灵活地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穿插叙述访问的情景、过程,或者勾画被采访者的形象、性格等。

三、口述实录 这种处理方式的写作要领很简单:全文集中记录被访问者的口述,也就是说,把现场的记者和记者所提的问题都删除掉,或者非常淡化地处理,主要保留被访问者的谈话。第四节 专访成功的决定性环节

一、专访前作好充分的准备

(一)背景材料;

(二)知识资料;

(三)问题设计;

(四)注意挑选适当的采访时机和场合。

(一)重视第一组问题的成功率;

(二)增强临场的问题控制与应变能力;

(三)注意用眼睛采访。

(一)要准确地表达被访者所陈述的内容、概念与意思;

(二)要准确地体现被访者的性格、身份。

二、专访中善于提问与观察

三、专访后注意核对,引语一定要准确

第二十六章

新闻特写 第一节

特写的文体特征 什么是特写? 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断”、“剖面”或者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一、镜头感

(一)巧妙的“截取”;

(二)适当的“放大”。

所谓透视感,是指特写比其他新闻文体更强调“以小见大”的传播效果。

与其他新闻文体相比,特写一定是来自现场的报道,作者一定要在现场采访,他必须是新现场感的另一个特点,表现在特写的写作要历历如绘,要情景交融。

二、透视感

三、现场感

闻事实或被采访人的现场目击者。第二节

特写的取材与分类

一、人物特写 人物特写要求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的某种行动、行为或者性格。它比人物通讯更集中与凝 40 练,同时应该“画面感”与“动感”更强。

二、场景特写 除了人物特写之外,我们把其他的特写都用场景特写这个“大篮子”装起来了。主要理由是:在原来的分类中,例如事件特写、工作特写或者风情特写等,其实它们在具体写作中都是通过截取某一个或者一些关键性或者典型性的场景而完成的,取材的基本方法是极其近似的,因此可以不再做详细的区分。

第三节

特写的写作要领

一、抓准“镜头”;

二、要有精彩的细节描写;

(一)细节要有特点

(二)细节要有动感

三、要抓住新闻事实的高潮写;

四、要情景交融地写;

五、善于运用背景材料烘托与凸现。

第二十七章

网络新闻写作 第一节

不可忽视的新媒体

一、数量增长惊人;

二、质量进步神速;

三、网民呈几何级数增长。

第二节

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

一、传播时间的自由性

(一)随时发布新闻的实时性;

(二)随时阅读新闻的易检性。

(一)不受地域限制的全球化;

(二)不受“容积”限制的广容性。

(一)多媒体传播;

(二)交互性传播;

(三)小众化传播。

二、传播空间的无限性

三、传播方式的多样性

第三节

网络新闻的种类

一、复制新闻 复制新闻,或者称COPY新闻。这是指从传统媒体上复制(COPY)来的新闻。

二、原创新闻

一是指独家的,第一手的、网络记者自己采访写作的新闻报道。 二是指通过重组新闻资源、重新编辑改写的新闻报道。

三是指该新闻是利用网络传播的特殊优势,制作出的适合网络信息传播规律,与传统媒体的报道方式、方法在形式上有差别的新闻报道。第四节

网络新闻的写作技巧

一、即时滚动式写作

即改变传统媒体的单篇静态报道为多篇滚动的动态报道。

二、超文本写作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网络新闻写作;

(二)通过超链接使与新闻相关的信息之间产生联系,使得网络新闻的文体不再是传统媒体的线形结构,而是网状结构与多维结构。

三、互动式写作

即改变传统媒体写作对受众灌输式的信息单向传播为与受众之间的平等的双向传播。

网络新闻写作需注意的问题

一、遭遇挑战的网络新闻真实性;

二、获得提升的网络新闻时效性。

一、把握全局的综合能力要强;

二、验证、过滤与解读信息的能力要强;

三、在第一时效赶到现场直接采访的能力要强;

四、运用网络与数码技术进行采访写作的能力要强;

五、平等交流的能力要强。第五节

第六节

培养数字化记者

消息的地位——新闻大家族中的主力军

1(新闻媒介)发布消息是各类媒介的最主要的职能

2(受众)消息对受众影响更大,更广泛

3(新闻写作)消息写作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是新闻工作者应掌握的基本功和看家本领,常规武器

消息的基本特征

1事实为本(客观叙述,倾向性渗透与事实中)

实践—记者报道事实时做到真实准确具体,具备新闻六要素,在以事实为本的基础上,可 42 适当议论,但必须少而精,画龙点睛,点到即止

2迅速及时(所有新闻体裁中,消息时效性最强。报道新闻事件时,先发消息,在根据需要采写通讯等)

3简洁生动(新闻体裁中,最简短的问题,只要求叙述清楚最重要的事实)

消息的结构

1外部结构

a倒金字塔——按照新闻素材的重要性来安排顺序,组织材料有导语

优点(1)结构简明,便于记者快速采写报道

(2)将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事实放在前面,比较符合读者的

(3)便于编辑选择稿件,处理稿件,有时虽大刀阔斧删减,也不会伤筋动骨

适用于时效性强的事件性新闻报道(动态新闻)

2金字塔结构——按照新闻事件发生的

优点(1)情节完整,高潮在后,逐步展开,使受众产色很难干悬念感,吸引其继续读下去

适用于故事性较强,以情节取胜的消息,如现场短新闻

3混合式结构——首先介绍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再按

优点(1)兼具上两者的优点,既突出了主要新闻事实,满足受众的新闻欲,又条理清楚,明白畅晓

4自由式结构——除上述三者之外的(如镜头式对话式问答式等)

消息的内部结构

1消息标题——概括和解释新闻的主要内容;表明作者的态度和倾向;吸引受众产生

(1)主题——字号最大,概括和揭示新闻的主要事实(正题)

(2)引题——位于主题上,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揭示意义字号第二大(肩题眉题)

(3)副题——位于主题后,对内容做题要是介绍,说明结果和来源,补充解释作用字号最小

2消息头

(1)电头

××社×地×月×日电

(2)本报讯(本报记者和通讯员在外地时本报×地×月×日电)

消息的导语

导语的作用(1)告知主要事实,勾画整体轮廓(2)吸引受众(3)牵引作用(设悬念定基准)

导语的形成与演变

美国南北战争和塞缪尔,莫尔斯发明电磁电报——六要素导语产生

20世纪20~30年代部分要素产生

导语的类型

1按新闻要素分类(何事导语何时导语何地导语何人导语为何导语如何导语)

同时包含几个要素,但抓住一个突出何事导语最常见

2按时间轴分类

最近发生—突出以前发生—回避或淡化

3按表达形式与写作方法分类

叙述式——概括式综合式摘要式结果式

描写式——人物描写事物描写现场描写

议论式——结论式评论式提问式

导语的写作原则

1突出主要新闻事实,展现情节高潮

(善于概括精于选择强化处理)

2吸引原则

(寻找接近点——

(寻找变化点——一叶知秋,见微知著)

(寻找情节——新文本手有生动活泼的场面,导语从此切入;寻找一个与主要新闻事实有关联而又形象生动的细节,情节,引出主要事实;)

(不影响真实性的基础上,适当借鉴文学修辞的手法)

3最短原则

提炼和概括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

少用或不用次要的事实;删去套话空话和不必要的字词;

尽量不用长的人名官名,地名和其他专有名词。

某些必须交代的情况可放到主体部分去补充。

下载李希光新闻采访写作教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希光新闻采访写作教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闻写作教程

    新闻写作教程 一、什么是新闻? 顾名思义,就是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最近发生的见闻。但是我们每天都有很多见闻发生,有哪些是值得报道的新闻,也就是说哪些新闻是有价值的?我想主要把握......

    新闻写作教程

    写作:一般性的消息(标题、电头、背景材料)、述评 第一章 新闻写作:广义:包括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写作。狭义:新闻报道方面各种体裁的写作。 新闻作品的分类:新闻报道、新闻评论......

    《新闻采访教程》重点归纳

    《新闻采访教程》重点归纳 第一章 新闻采访 1.1新闻采访[P2]:新闻工作者搜集新闻素材的活动。 1.2新闻采访的特点[P3]:①目的的差异性;②时间的限制性;③项目的突发性; ④需......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

    新闻采访与写作

    马航MH370离奇坠南印度洋真相须查清 北京时间3月24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宣布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在南印度洋坠机。马航同一天告知该航班乘客的家属,飞机上没有生还者。......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写作 新闻采访: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访问活动。 特点: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持续性 采访目......

    新闻采访与写作

    论述----1.试述新闻采访写作和一般的调查研究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答:两者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都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都以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弄......

    新闻采访与写作

    社会消息:新进发生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唤起人们某种情感的具体共同兴趣的“软新闻”。 新闻特写:就是把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的部分用文学艺术等手法生动地再现出来的一中新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