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馆主题
中场馆主题: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 部分,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采用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斗冠”造型,建筑面积46457平方米,高69米,由地下一层、地上六层组成;地区馆高13米,由地下一层、地上一层组成,外墙表面覆以“叠篆文字”,呈水平展开之势,形成建筑物稳定的基座,构造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第一展区:探寻“东方足迹”。通过几个风格迥异的展项,重点展示中国城市发展理念中的智慧。其中的多媒体综合展项播放的一部影片,讲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自强不息的城市化经验、中国人的建设热情和对于未来的期望。国宝级名画《清明上河图》被艺术地再现于展厅中,传达中国古典城市的智慧。
第二展区:展开“寻觅之旅”。采用轨道 游览车,以古今对话的方式让参观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领略中国城市营建规划的智慧,完成一次充满动感、惊喜和发现的参观体验。第三展区:聚集“低碳行动”。聚集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师法自然的现代追求”来应对未来的城市化挑战,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式的回答”
从上百种红色材料色样中精心挑出的“中国红”
装点国家馆的“中国红”,是从足足上百种红色材料色样中逐一挑选而出的,由7种红色组合而成。馆体颜色由上至下依次由深至浅,能在白昼不同阳光折射和夜间灯光投射及不同视觉高度等条件下,形成统一的具有沉稳、经典视觉效果的红色。此外,中国馆红板选用金属材料,采用灯芯绒状肌理方案,不仅为中国馆穿上了更具质感的“外衣”,也为原本张扬、跳跃的红色赋予了稳重、大气的印象。
国宝级文物将现身 百米墙面重现《清明上河图》
在中国国家馆最核心、也是最高的49米层展区北面,100多米长的整面墙都将被放大了数百倍的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覆盖。而国宝《清明上河图》原件,也将出现在世博期间的中国馆。
穷尽现有高科技手段 45分钟体验五千年文明精华
参观者将首先看到一个巨大的环幕影院,通过观看一段8分钟的电影,感悟中国城市发展的智慧。之后,人们将回溯历史,从中国最早的模块状城市发展规划遗迹开始,再到放大了数百倍的《清明上河图》中汴京的繁华,最终来到以白色为基调,营造充满未来感的舒展空间,给出未来城市发展的中国式答案。从现代、到古代、再到未来,中国馆将上下五千年的精彩浓缩呈现,整个参观过程约需45分钟。
“新九洲清晏” 灵感源于圆明园 描摹中华典型地貌
在中国馆的地区馆屋顶平台上,2.7万平方米的城市空中花园“新九洲清晏”,将为中国馆承担起人员疏散、公共休闲等多项功能。新九洲清晏之中,不但浓缩着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造景技术,更蕴藏着中华智慧和东方神韵。每一个小洲上都会有代表中华大地上典型地貌的景观布置。游客们穿梭其中,就好比在微缩了的神州大地上漫步,看遍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而它们所展现的悠久文化和丰富景观,也是中国馆“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示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详细>> 4
传递中国气韵 篆书作墙组成二十四节气
除国家馆的造型整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要素外,地区馆的设计也极富中国气韵,借鉴了很多中国古代传统元素。在地区馆的外墙,设计者采用中国古老的文字——篆书来作为装饰。“叠篆文字”装饰的地区馆建筑表面,传递着二十四节气的人文地理信息。
濒临失传“三斩斧”平均每1厘米宽度要斩7刀
看似简洁的中国馆台阶蕴藏无数奥妙,其共有76级踏步,质量、工艺堪比人民大会堂的大台阶。同时重拾濒临失传的民间绝艺“三斩斧”,一块1米见方的石头上,斩斧要达上万刀,整个中国馆大台阶加起来达5400多万刀。中国馆大台阶全部采用花岗石“华夏灰”制作而成,呈现出黑白相间的视觉效果。
穷尽现有高科技手段 45分钟体验五千年文明精华
参观者将首先看到一个巨大的环幕影院,通过观看一段8分钟的电影,感悟中国城市发展的智慧。之后,人们将回溯历史,从中国最早的模块状城市发展规划遗迹开始,再到放大了数百倍的《清明上河图》中汴京的繁华,最终来到以白色为基调,营造充满未来感的舒展空间,给出未来城市发展的中国式答案。从现代、到古代、再到未来,中国馆将上下五千年的精彩浓缩呈现,整个参观过程约需45分钟。
“新九洲清晏” 灵感源于圆明园 描摹中华典型地貌 在中国馆的地区馆屋顶平台上,2.7万平方米的城市空中花园“新九洲清晏”,将为中国馆承担起人员疏散、公共休闲等多项功能。新九洲清晏之中,不但浓缩着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造景技术,更蕴藏着中华智慧和东方神韵。每一个小洲上都会有代表中华大地上典型地貌的景观布置。游客们穿梭其中,就好比在微缩了的神州大地上漫步,看遍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而它们所展现的悠久文化和丰富景观,也是中国馆“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示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详细>>
第二篇:游中国馆心得
游中国馆心得
------2011.1.26—matt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来上海参观了中国国家馆。距馆有一百多米时,远远地就看见国家馆颜色红彤彤的似一团火,形似像一顶博士帽,妈妈说,这就是外观以“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的中国馆,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寓意非常深刻。
进了馆,我看见八个醒目的大字“历史回顾,精彩回放“。“游客请到这边来。”我回头一看,一位讲解员领我们坐电梯直达49米的核心展区。第一部分是环幕电影,影片时间只有短短的8分钟,可是这部影片非常有价值,主要展示中国当代城市发展过程。走出影院,我们先看了三维动画的清明上河图,长128米,利用动画和投影原理再现了当时的繁荣场景,非常壮观。
离开该层,我们来到41米的童心畅想画廊。走在童心梦想的画廊里,我被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卷吸引住了,每幅画都非常美丽,最小的小朋友只有3岁,有的畅想自己变成超人,除恶惩霸;有的畅想地球环保,节约能源;有的畅想地球和平,没有纷争。
国家馆的第二站是一趟寻觅之旅,乘坐观光列车观景。列车开动了,在路上,列车忽高忽低,非常好玩,只见两边的景色美丽极了,高大的柱子、崎岖的小路、精致的雕梁画栋和一个个美丽的鹅卵石尽收眼底,真是美不胜收。
第三站是对城市生活的探索,也是最后一个环节,提倡低碳生活。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个喷泉,喷出来四个清楚的大字“再见朋友”,还发现一种微藻能提炼出柴油;还有未来的汽车,利用风能和电能开车,非常环保,我们合影留念,告别了中国馆。
中国馆与前面我参观的其他国家的馆相比,中国馆更全面的展现了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和现在中国飞速发展的现状,我觉得是最漂亮的一个馆,同时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美丽的西湖
今天,我去了盼望已久的地方—西湖。西湖用一个字表示,就是美。只见湖上雾气缭绕,微风徐徐,让人有一丝微醉的感觉。
我们上了游船,在船上欣赏湖边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湖水不是很深,水也不是很清,但非常静谧。宋导游首先给我们介绍苏堤,他说最美季节是阳春三月,那时西湖两岸绿柳成荫,柳枝飘曳像个小姑娘,桃红娇艳,花瓣微张像个小娃娃,空气清新,没有一点污染。现在虽然阴雨绵绵,但我也能感受到它另有一番韵味。
我们坐船到了“断桥”,“断桥”传说是白娘子与许仙相会的地方。这座桥似断非断。那土黄色的桥砖在这山青水秀的西湖上显得格外耀眼。往远处看就是镇压白娘子的雷峰塔。传说这个岛上流行瘟疫,有一户居民从塔上挖了一块砖带回家,用布包起来,祈祷神灵护佑,果然那一家人都没生病,人们知道后都去挖,结果雷峰塔被挖塌了,善良的白娘子也获救了。这座塔是后来人们新建的。
我们又乘船到湖心岛,去了小瀛洲。小瀛洲是湖中最大的岛,其特色是“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小瀛洲南端有三个两米多高的石塔,这就是三潭印月,它是湖中心空心的“石头宝塔”,听导游说中秋节时这里最美,共有三十三个月亮:一个潭能印出十个月亮,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心里还有一个月亮。啊,“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一点都不错。我们还去了花港观鱼。在水里,我看到有许多红鲤鱼,个头都很大。我还发现了一个小秘密:鱼儿会成群在游,有一条最大的鱼在领头,队伍排得整整齐齐。我想可能在向人们炫耀它们美丽的舞姿吧?
西湖的美景还有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尽。于是,我想到了苏轼的一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爱杭州西湖,更爱祖国的大好山河。
最后的枕水人家--乌镇
这个经典的江南水乡古镇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至今依然展示着小桥流水、淳朴秀丽的景色。妈妈说她向往已久,听后我也心驰神往。
进了乌镇,果然白墙黑瓦的民居极具特色。远远望去,或深宅大院,或简易木屋,高低错落,参差不齐。斑驳的墙皮和稍显破旧的屋檐诉说着岁月的风雨,狭窄的石板路被多少来去匆匆的游客踏得光滑而低凹。
最能体现水乡风情的要数穿过乌镇的那条小河,水与镇相融,桥与街相通。清澈的河水不知从哪里来流向哪里去,河面上弥漫着淡淡的水雾,乌蓬船在河面上漂泊,半圆的石拱桥架在小河上,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轮波动的圆月。在这里,以河成街,房屋沿河势而建,有几处房屋从岸边建到了河面上,青石板砌成的台阶一步步伸向水中,伸手便可碰到河水。随着这条水街的弯曲,房屋也若隐若现,想不出幽静的古镇深处还有多少水上人家。据导游说,镇上的年轻人都去镇外新的地方居住了,可能是故土难离,古镇上多半是老人在悠闲的重复着轮回的日子,固守着祖辈留下来的老屋。
乌镇养育的名人众多,导游指着一处木结构的二层楼房说,文学巨匠茅盾当年就出生在这里。进了大院,门楼和砖雕纹理依然清晰秀美,院内的结构精巧别致,就连连接后院的过道也自成一景:白色的墙上前后两个月亮门,过道从门中穿过,门的两侧用青砖砌成扇形的小窗,透过小窗,前后院的风景尽收眼底,青砖铺就的地面平整而洁净,角落里一棵棕色的树,树干弧线一样划向天空,抬头望去,硕大而茂密的树冠像一把巨型绿伞遮住了宅院多半的风雨。
在曲折蜿蜒的小巷中行走,会发现这是一个文化积淀特别厚重的地方,有修真观、立志书院、百床馆、钱币馆及多处大官大商故居。“姑嫂饼”的作坊、古老的蜡染工艺被一代代传承下来,蓝色和白色巧妙组合的图案,显示出民间手工艺特有的魅力。
乌镇是一首诗,一首灵感涌动而清新亮丽的诗;乌镇是一首歌,一首历经沧桑而久经不衰的老歌;乌镇是一幅画,一幅浓淡相宜而意境深远的水墨风景画。
走进乌镇,欣赏着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江南韵味;走出乌镇,体会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宁静美好。乌镇,令我流连忘返。
《岳飞传》读后感
岳飞是南宋时期的一名抗金元帅,他精忠报国,公私分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名字。我读了《岳飞传》后,被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深深感动了!他让我明白了一种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故事。岳飞有一个深明大义的母亲,在母亲的教导下岳飞从小就立下了报国的伟大志向,他自幼拜师刻苦习文练武,并与张显、汤怀、王贵、牛皋结拜。后来他投军报国,敢于以自己的实力向皇亲国戚挑战,大闹武科场,枪挑小梁王。奸相张邦昌要拿他问罪,被大师宗泽救下,逃回家乡。不久,金兵犯宋,张邦昌卖国,徽、钦二帝被俘。康王赵构南下称帝,岳飞奉旨入朝,在宗泽的领导下,率领岳家军抗击金兵,一次又一次勇破金军,威名远震。但是,正当岳飞节节胜利之时,贪生怕死的赵构,听从了卖国贼秦桧的奸计,一天之内下了十二道金牌召他回京。岳飞一回到临安,就被解除了兵权。不久,奸臣秦桧诬告岳飞谋反,以“莫须有”的罪名在杭州大理市**亭杀害了年仅39岁的岳飞,造成千古奇冤。岳飞是一个非常爱国的英雄,他爱国更胜于爱自己。他同时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大丈夫,对朋友情同手足,所以他有许许多多的好朋友在任何时候都会帮助他,支持他。
岳飞的背上有“精忠报国”四字,是他母亲为他刺的,是希望岳飞将来能够精忠报国,不付所托,他果然成了一名出色的元帅,只可惜,岳飞虽然厉害,可还是被奸臣害死。岳飞因其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典范,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榜样。岳飞一生出入疆场,英勇抗击侵掠,坚决反对国家民族受到压迫,其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为历代人们所敬仰,值得我们永远怀念。他的精神将永远保留在中华大地上,永远流传„„
古往今来,有许多像岳飞这样的伟大英雄,如勇敢的邱少云,战斗英雄黄继光„„我从心底里佩服像岳飞这样的大英雄,他们伟大的爱国精神将流传千古!在这些英雄身上体现的是中华优秀儿女的种种可贵精神和品质,这些可贵精神与品质成为我们少年儿童今后学习和人生道路上努力向前的精神动力和宝贵财富。他们为国家民族奋斗、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向他们学习。
上海游记
期待已久的上海之游在春节前终于出发了。我们一家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登上了飞机。飞机上,一朵朵白云从身边飘过,就像腾云驾雾,经过将近两个小时的空中飞行,我们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大都市——上海。
初来上海,感觉它不愧是繁华的大都市,我们的目的地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东方明珠”塔,它全长468米,是上海市的一大标志性建筑物。以前在课文里看到对东方明珠塔的描写,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这次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到东方明珠塔的雄伟与魅力。黄浦江岸边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夜晚,美妙的时刻终于来临了,华灯初上,东方明珠塔的灯光亮起来了,东方明珠的灯光五光十色,高楼上的灯饰把整个外滩照亮了,各种风格的建筑显得更加亮丽迷人,真是美丽极了!黄浦江上的游走的轮船,也被装扮得分外漂亮,许多在这里欣赏上海外滩的繁华夜景。
上海真是一个美丽繁华,充满魅力的大都市。
第三篇:参观中国馆有感
参观中国馆有感
作者:于美丽
上海的世界博览会,很遗憾,没有能够亲临现场参观。2012年11月9号星期五,东华大学计算机学院党支部组织部分党员集体参观中国馆,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那天,中午十二点左右,我们乘坐校车出发。天气不太好,伴着小雨,有些冷。不过同学们的热情却没有丝毫影响。约五十分钟,校车抵达世博会停车场,我们的正式参观下午两点钟开始,很多同学难掩兴奋,举着伞三三两两的在周围先看了一下。
雨中的中国馆,红的更加娇艳。周围还保留有世博会当时的建筑,有为了给游客遮阳用的建筑,还有收集雨水以便整个会场使用的。
正式参观的时候,大家排着队进入,屹立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中国馆。它居中升起,形如冠盖;层叠出挑,制拟斗拱。中国馆的介绍:“匠人营国”中的九经、九纬之道,成为国家馆屋顶平台建筑构架的文化基础。传统建筑中斗拱榫卯穿插,层层出挑的构造方式,则成为国家馆建筑形态的文化表达。从浦江对岸远眺,其气势有城郭墙垣之威武;从世博轴上近观,其形态如楼台门第之高耸。若沿江而下,轻舟渐近,则可见国家馆以浦东陆家嘴现代建筑为背景,雄踞浦江之滨。
自由观看的时候,我和班里几个同学一起,在一楼的会展中心看了很多艺术作品,虽然本身对艺术的了解没有多少,但是进入展厅,还是觉得被深深吸引,也许,这就是艺术的魅力。随后,在服务人员的带领下,高速电梯在十秒钟里把我们带到了离地面四十九米高的十二层核心展区,和其他同学一起,去参观《清明上河图》。
这真的让人震撼呀!被放大了数百倍的张择端名作《清明上河图》,巨型画卷可以让人细细品味,画中人物还会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犹如真实场景,画卷以全景式的构图,细致而真实地记录了城乡、街市、水道间的形形色色。
我似乎融入其中,听着船夫喊着号子划桨,听着大街上有老人叫卖,听着马路上车水马龙。面对 “国宝级”文物的再创作展现,下面还有灯光产生的水纹,似真似假,让人眼前一亮,感慨万千。
科学进步的探索,展现中国古代科技智慧和现代科技的飞跃发展;中国城市文明的进程,展示中国庄重详和的国家形象。我心潮澎湃,浮想万千,谁说中华民族不是世界优秀民族;谁敢否认中华五千年来的文明科学史;有谁能藐视中国这个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泱泱大国?
中国馆,是最美的!
中国,是最美的!
第四篇:中国馆开馆致词
中国馆开馆致词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是2010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正式开馆的日子。在这喜庆的时刻,我们代表上海人民向各位远道而来的嘉宾表示热烈地欢迎!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国际博览会。它是交流全世界近代科学成就的大舞台,同时也是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展示上海风采的大好机会。宏伟壮观的中国馆总建筑面积为16万平方米,高69米,共有象征着56个民族大团结的56根钢梁组成。外墙采用了醒目的中国红,造型庄严、华丽、大气。其挑空托起的四方斗拱设计最能体现中国传统特色和风格,蕴含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文化理念。中国馆展示的主题就是东方的寻觅,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通过城市的管理、城市的建设、城市的生活和城市的产业各方面内容,来反映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热爱和平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价值观。中国馆的建成意味着上海又一个标志性建筑的诞生,它将和黄浦江边上的东方明珠塔遥相辉映,把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衬托得更加美丽。
我们真诚希望通过中国馆的开幕,与世界各国的朋友共享我们的发展成果,增进同世界各国人民彼此间的了解、友谊、交流和合作,促进世界经济的继续繁荣和社会文明的共同进步。
让我们预祝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取得圆满成功!再次感谢大家的光临!请大家从中国馆开始,尽情地参观世界各馆,好好地享受一场视觉盛宴吧!
中国上海世博会工作组全体成员
作者:五
(三)班孙瑞阳
第五篇:世博会 中国馆建设
一、中国馆建设
中国馆是世博会“一轴四馆”五大永久建筑之一,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省区市联合馆)两部分,上为国家馆,底层为地区馆。
国家馆表现的是 “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其风格刚劲,蕴含厚重浓郁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兼具现代建筑风格,以独特新颖的“东方之鼎”造型、鲜艳明亮的“中国红”,成为世博园区内最具吸引力的建筑,也是最具“世博”理念的大型公共建筑。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
中国馆位于世博浦东园区A 片区,在国展路、博成路、云台路及上南路围合的地块内,西与世博轴相邻,北与滨江的世博文化中心相望,东为亚洲国家展区,地下与轨道交通8号线周家渡站相连。地块内有香港馆、澳门馆。建筑整体方面,中国馆建筑世博会期间被辟为国家馆和省区市联合馆两个展馆。中国馆规划建筑用地面积7.13万平方米,绿化率8.43%,建筑高度控制在69米(国家馆最高点)、60米(国家馆檐口高度)、13米(地区馆高度)。
该馆建设投资28.6亿元,资金来源为上海世博会定向捐赠收入和上海世博会定向赞助收入。
【建筑设计】
2007年4月25日,上海世博集团和中国建筑学会共同举办 “中国馆项目建筑方案征集公告发布会”,向全球华人建筑设计机构和个人征集中国馆的建设方案,建设部副部长黄卫、中国建筑学会会长宋春华、上海世博会执委会专职副主任钟燕群,以及100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和设计师参加会议。方案征集从4月25日至6月15日,共征集有效方案334个。参与者上至九旬老人,下至10 岁学童,地域涵盖中国内地、港澳台和欧美。
6月18—19日,中国建筑学会组织国内建筑界未参与方案征集的建筑大师、院士在上海对征集的方案进行评审。参选方案344件,经评审8件作品入围,分别为: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器”;北京清华安地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镌刻时空·铭记中国”;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腾飞的巨龙”;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山水中国”;北京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方正同心·盛世中华”;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龙鳞凤羽·时空锦”;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谐中国韵”;香港综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版图空间”。7月6日,上海世博集团向入围者发出招标邀请书,各入围单位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清华安地的“镌刻时空·铭记中国”方案,小巧简洁、造价低廉,是唯一能容纳31个省区市馆的,可惜缺少中国特色;其与上海建筑设计院联手,别出心裁地设计在外墙上“叠篆”,该方案有了质的飞跃。
8月17日,15位两院院士、建筑大师和人文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委员会,经过两轮无记名投票,选出“中国器” “叠篆” “龙”方案为三甲。建设方慎重考虑后,决定将“中国器” 方案与“叠篆”方案整合为中国馆方案的基础,并成立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首届中国建筑师的最高荣誉----“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何镜堂为首的中国馆联合设计团队。何镜堂担任中国馆总建筑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简盟工作室建筑师张利任中国馆副总设计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倪阳任中国馆副总建筑师。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袁建平任中国馆副总设计师。该设计团队6个月内对方案进行了优化整合: “中国器”采用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斗拱”;中国馆的朝向从原面向西改为向南,使之符合中国建筑“风水”的基本原则;去掉原挂在鼎外的“水帘”使建筑直接显露;用古朴的篆字镌刻在建筑表面,象征中国文化悠久、地大物博,形成开放的空间广场;增加屋顶花园——“新九州清晏”,柔化建筑风格。原设计通高50米的中庭,为把平层大空间留出布展,决定立体公共空间放在外围,使世博园最高的建筑中国馆成为园区的观景台,可俯视世博园区和黄浦江江景。
11月12日,中国馆筹备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馆建筑设计方案”。确定的方案: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壮观华美,形成“东方之冠”的主体造型;地区馆水平展开,形成华冠之下公共活动空间,以舒展的形态映衬国家馆。国家馆的空间构成抽象于中国传统木构架中斗拱榫卯穿插、层层出挑的营建法则,以纵横穿插的现代的立体构成方式生成结构严密、层层悬挑的三维立体空间造型体系,在继承传统建造思维的同时展现出现代工程技术之美;地区馆建筑外墙利用金属百叶有规律地拼合,模拟镌刻出由二十四节气名称组成的叠篆体文字,使中华人文信息的密码得到转译和传承。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体现东方哲学“天人合一” “和谐共生” “道法自然”的思想。
【主体工程建设】
2007年12月18日,中国馆开工建设,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副主任、执委会执行主任、上海市市长韩正宣布中国馆开工,世博会组委会副主任、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世博会执委会常务副主任、市委常委、副市长杨雄致辞。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建设部副部长黄卫、中国贸促会副会长王锦珍、世博会执委会专职副主任、浦东新区区长张学兵、世博会执委会专职副主任钟燕群、世博会中国政府总代表华君铎,以及各方代表500余人参加开工仪式。2008年12月28日,中国馆钢结构主体工程竣工,2009年9月30日交付布展,2010年2月8日竣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上海世博会组委会第一副主任、执委会主任俞正声,韩正、杨雄等参加竣工仪式。4月20日开馆试运行,5月1日正式开馆。
在中国馆建设期间,2010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考察世博园区,登上中国馆屋顶俯瞰世博会园区,并在中国馆工地接见了设计和参建人员。
中国馆施工总承包上海建工集团,上海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担地下基坑及主体结构施工;上海市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和上海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分别作为该项目的安装分包单位及钢结构分包单位;武汉凌云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承担玻璃幕墙施工。工程监理单位为上海建科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财务监理为上海万隆建设工程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
中国馆“上大下小”的建筑造型和24个月较短的工期,给建设者带来许多困难。总设计师何镜堂说:中国馆建筑施工难度是挑战性的。建设中,建设、设计、施工等部门共同策划了施工技术路线:国家馆为工程主线,地区馆穿插其间;为保护世博地铁专用线,划小基坑,分区分块作业;加快核心筒施工,尽快吊装斗冠钢结构;大量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中国馆的4个巨型核心筒施工及斗冠钢结构吊装是工程关键。建设者按施工路径,4个核心筒逐层自下而上流水施工,钢结构紧随土建施工流程分区对称吊装。“斗冠”钢材构件数量多、吨位重,最大1根重135吨,因建筑下部的地区馆(省区市联合馆)也在施工,施工均采用悬挂脚手架工艺,难度很大。建设者仅用100天就将2.2万吨钢构件安装到位。2008年12月28日,钢结构主体工程竣工。
中国馆工程共使用混凝土16.45万立方米,钢筋27311吨,钢材21888吨。工程向地下打入约5000根混凝土钢筋桩,深度在50~60米不等,挖运土方52万立方米,制作吊装钢结构2.2万吨,耗用电焊条125吨,焊缝总长18公里,铺设安装各类管线40多公里。
上海建工集团的一线管理者说,2008年6、7、8三个月高温酷暑,正值中国馆4根核心筒浇筑关键期,全场近2000名工人分班轮流,24小时扑在工地上。工人们说:中国馆外表传统,内涵却很现代,工艺要求非常高。别说旁观者,就是我们这些天天围着中国馆转的工人,望着它天天长高,都觉得兴奋。
【配套工程建设】
外墙工程 外墙是体现中国馆设计理念的重要因素,设计要求为:要红色,整体、大气、体现中国精神;满足近中远不同观赏距离的视觉需要;形成白天和夜晚不同艺术效果;显示现代科技特色;保证安全、可靠。2008年10月,上海市建交委的科技委成立由国内外建筑学、外墙材料、幕墙工程、灯光景观和色彩学等领域的专家组成的设计咨询专家组,经过10个月的设计探索,协助设计团队确定了外墙颜色。设计者曾考虑使用故宫红、国旗红、中华牌香烟的烟盒红等。在中国美术学院色彩研究所教授宋建明主持下最终定义中国馆的“中国红”为“正色之红,一组多色,一脉相承,和而不同,艳丽而不失沉着”,具体以4种红色组合,从上到下渐变,增加层次感、空间感。
墙板肌理与外幕墙 通过三次样板试验比选及夜景灯光调试,为保证肌理板的平整度,选用了肌理铝板+蜂窝铝板的复合做法,体现了“红色经典、夜晚红色透亮、诠释现代科技、保证安全可行”。
玻璃外幕墙采用斜窗玻璃结合低辐射镀膜、中空、夹层、钢化等生产工艺和技术,玻璃超大、超厚、超重,达到了设备的加工极限,既能阻挡太阳大部分热能和紫外线,还有隔音效果和安全性能。信义玻璃工程(东莞)公司完成了大型斜窗玻璃生产。玻璃安装中实现无脚手架安装。外幕墙玻璃宽1.35米、高4.25米,重387公斤,搬运安装需要8人协同。倾斜外幕墙是一个“反斜面”,工人须悬在室外安装;外幕墙玻璃有1232块、红色肌理板8216块、夹芯保温铝板5290块,安装的时间不到90天。承担外幕墙安装工程的武汉凌云建筑装饰工程公司发现钢管析架内部有2米×2米的净空,用作施工通道和临时落脚点,解决了安装难题,2009年7月30日如期完成外立面封闭。
屋顶园林 在地区馆(省区市联合国)的顶上建设具有江南风格的园林,是柔化中国馆的重要举措。地区馆屋顶平台面积约2.7万平方米,“新九洲清晏”建于其上。“九洲清晏”为清朝帝王所建北京圆明园40景之“终景”,寓意“河清海晏,天上升平,江山永固”。中国馆的“新九洲清晏”之“新”,体现在相关命名与含义上。作为中国馆主体的国家馆位居“新九洲”之首,以“雍”命名,取“和谐”、“本”、“宗”之意;其他八洲依地势和气候分别为“田”、“泽”、“渔”、“脊”、“林”、“甸”、“壑”、“漠”,这些都是中华大地上的典型地貌景观。“八洲”分别种植相应类型的植物对各种地貌景观进行具体演绎,采用无土草坪、轻型绿化无机介质技术。“泽”中种植水杉等湿地植物,“漠”中种植胡杨、怪柳等沙漠植物。曲径蜿蜒于九洲之间,衔接了各种地貌景观,行走其中,祖国山河的瑰丽画卷便依次展现在游人眼前。屋顶种植采用了无土草坪、轻型绿化无机介质技术等多种国内外领先的环保产品和技术。
大台阶 中国馆大台阶高9米,宽72米,共76级,采用 “华夏灰” 花岗石材料,黑白相间,质量和工艺标准堪比人民大会堂大台阶。中国馆使用“华夏灰”石材达4700块,总面积近9000平方米,单块最重800公斤,最轻260公斤。承建商上海金博石材建设有限公司重拾濒临失传的民间绝艺——“三錾斧”。“三錾斧”为浙闽一带古老的纯手工石材表面处理工艺,因需要历经用剁斧初錾、细錾、錾斩三个工序,故名“三錾斧”。一块1米见方的石头上,錾斧要达上万刀,整个中国馆的大台阶累计超过5400多万刀。手工剁斧制造的石材纹理,比国外顶尖机器加工出来的纹理更均匀、细致。2009年10月1日,76级大台阶全面完工,4700块“华夏灰”大理石整齐地码在“东方之冠”脚下。
南广场工程 南广场是国家馆的主要配套工程,面积9000多平方米。广场铺地使用砂基透水广场砖,这是以硅砂为主材的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其透水性高,既能防止地面积水、降低夏季地面辐射热,又能充分利用中国西北部硅砂资源,变废为宝。中国馆南广场首次应用了替代石材铺地的仿石砂基透水广场砖。
【技术应用】
中国馆建设中运用多种生态节能技术,体现了“绿色环保”的理念。
针对上海地区夏季炎热、冬季湿冷,中国馆利用自遮阳体型实现夏季最大限度遮阳、冬季最大限度透光。采用逐层出挑的倒梯形设计,利用建筑体量自身形成良好的外遮阳,实现遮阳与建筑的完美结合。9米标高的国家馆平台,是呈“鼎”足状的4个核心筒构成的架空层,在春、夏、秋三季,利用室外风压形成通风,加上架空层的遮阳效果,形成良好的遮阳通风效果。
中国馆屋面遮阳板与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方阵结合,形成光电遮阳板。无遮挡的光伏电池板可在全年获取最大的太阳辐射量。每平方米的光伏电池板可将太阳辐射能力转换为120瓦电能。经太阳电池方阵——控制器——蓄电池——逆变器的转换系统,可供给建筑自身的用电系统,也可以并入供电网络。中国馆利用屋顶对雨水进行收集,用于浇灌、冲洗、冷却循环等中水系统。利用夜间低谷期以电制冰,白天高峰期融冰制冷,实现用电的移峰填谷。
地区馆屋面 “新九洲清晏”大型园林采用覆土种植屋面与蓄水屋面,可降低屋面外表温度8℃以上,缓减热岛效应,阻隔热能进入室内。
【建成建筑】
建成后的中国馆高69.91米,地上6层(核心筒内为14层)、地下2层,建筑总面积160126平方米(含室外出挑投影面积9008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06874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53252平方米。建筑结构体系为钢框架——剪力墙结构,4个68米高的混凝土核心筒为主要承载结构,核心筒截面为18.6米×18.6米,相邻核心筒外边距70米,内边距33米;钢结构从33米层开始外挑,每根钢梁向外悬挑2.7米,最大外挑达到34.75米,“斗冠”钢结构叠高30米,屋顶边长为138米×138米;设置了20根800厘米×1500厘米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斜柱提供竖向支撑,满足室内没有柱子的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屋面为一级防水,并铺设遮阳板与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方阵。
该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建筑安全等级为一级,耐火等级为一级,结构抗震等级为乙级,按照7度抗震设防。配套安装有强电、弱电、通风、消防报警系统、智能化网络系统等,按无障碍标准建设,是一个功能齐全的大型公共建筑。
中国馆东南西北四面外墙各有31个构架的“椽头”,其端头做成红色的“印章”,繁密的笔画颇具中国古风,亦具有严整的工程设计构成感。椽头“印章”取意于“九叠篆”书法古体,又融合了现代构成的手法,内容是指向方位的“东、南、西、北”。“印章”不仅是外墙装饰,也是建筑室内空间的通风口。这样,“东方之冠”建筑主体纵横构架之间的倾斜玻璃幕墙就无需开启,增添了建筑的整体感和完整性。外墙体则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中国馆地上6层、地下2层。其中,14米(序厅)、33米、41米、49米层设计为展厅,面积分别为4651.5平方米、6112.3平方米、9519.9平方米、6582.9平方米;60米为综合层,面积2529.1平方米,设有国宾室、贵宾室,厨房,茶餐厅等。65米为设备机房层,69.91米是屋顶。其余楼层设计有管理、设备用房、厕所等。4个核心筒的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总计有14层,内部布置有电梯、楼梯、管理用房,以及设备井等。
国家馆人行主入口设在中国广场及9米标高的国家馆平台,核心筒是中国馆上下交通的连接点,每个筒体内设置3部电梯和1部楼梯,计有12部电梯和4部疏散楼梯,并在大平台上架设了两部大型自动电梯,可基本满足世博运行期间预期参观客流的交通需求。参观人流则乘用电梯至49米,顺坡道而下,直至大平台。
国家馆卸货场设置在地下层西侧,通过4个交通核心筒运送货物。地区馆首层展厅货车可直接开入,地下多功能厅、地下库房通过两组货运电梯与首层展厅联系。
中国馆建成后,周边的交通比较完善。地铁8号线由周家渡站接入中国馆地下,共设有两个接入口,分别于地区馆地下大型多功能厅北侧和西侧上至地面。两个地铁出入口均有自动扶梯上至地面,北侧出入口另设一部残疾人电梯。在展馆关闭时地铁出入口可独立使用。地下设有大型停车库,可停放车辆359辆。
2011年2月,中国馆工程获第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2011年11月,获2010-2011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2011年8月,国家馆和地区馆分别获2010上海市建设工程“白玉兰”奖(市优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