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博会中国馆陈展方案的创意与策划
世博会中国馆陈展方案的创意与策划
葛红兵
中国馆的陈展方案最早是招标的,递交正式文案,参与竞标的国内外单位有五六十家,我受上海文联邀请,参与文联竞标团队的工作,大家都很辛苦,一是没有经费,二是经常通宵开会,而且因为是全市召集的班子,大家集中起来不容易,我们团队的工作多数是放在周末。但是,大家觉得为世博做贡献,要是能做成一件事,也是值得的,所以,没有人抱怨,也没有人提报酬的事,大家都尽心尽力。文联团队主持工作的是采风杂志主编陈志强,合作单位是上海舞美中心,团队中除了舞美中心的领导和专家,还有达政、穆益林等前辈,当时我在文联团队里主要负责创意文案部分。也许是我们的劳苦感动了上苍,我们的提案在首轮竞标中入选前二十,而且名次还相当靠前。入选前二十之后,世博局动员我们在前二十团队内部进行组合,组成联合团队再参加第二轮竞标,我们与同济大学、中国美院、台湾跃狮组成联合团队,主要以同济为主战场,这期间同济的娄永琪教授做召集人,中间也到中央美院去磨合,在其中,我依然负责创意文案部分。比较侥幸的是,我们在第二轮竞标中再次胜出,成为最后胜出的两个团队之一。
世博局决定把最后胜出的两个团队召集起来,集中工作,组成世博局中国馆陈展创意策划工作A、B组,直接在世博局副局长陈先进领导下工作。记得那是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第一天,世博局召集我们到西郊宾馆开会,请来了许江、范迪安、朱光亚等专家。那天正好下大雨,那个雨下得对面不见人影,我开着车,在宾馆两公里的地方堵着,眼看着会议已经开始,就是动弹不得,心里非常焦急,就想,唉,这是不是一个征兆?以后的路困难多多?
会议请来了不少专家,来给我们团队上课,其中,许江是中国美院院长,中国美院请我去做过讲座,我们见过,他也参与过中国馆竞标,创新意识非常强,范迪安是中国国家美术馆馆长,我们之前在不少的美术展览,美术、美学会议上见过,算是相当了解,朱光亚是城市问题专家,以前没见过,但是,他的发言对我们启发很大。许江对我们的文案很有很有兴趣,会有还特地把他的建议案给我。就这样,从那天开始,我算是糊里糊涂加入了世博局中国馆创意团队。当时,自己脑子里还以为这个事儿很小,就是把我们的案子提升、修改一下就好了,后来感觉完全不是那个事。创意案不是要提升和修改,而是要完全推倒重来。二是创意案首先不是针对未来的设计团队的,首先是针对执委会和组委会的。这两个事情,我们一直没完全搞清楚,以至于在工作中走了很多弯路。
首先的问题就是如何修改我们的文案,区分谁是A组和谁是B组?不知道。关在西郊宾馆三天,天天讨论,没什么成果,写了很多笔记和草稿,都不满意。这几天里,季路德部长的指导意见最有启发性,他做世博主题演绎工作很久,高屋建瓴地把握,往往是几句话就能点到我们的穴位,但是一下子做成一个陈展方案,却是难上加难,挠头皮也没用。当时我预感这事儿不那么容易,所以,我没有直接写文案,而是写了一个对文案工作的认识。一是,要有国际水准,要能在国际上展现国家形象;二是要有国家水平,要在国家层面向国民展示成就;在这个层面上,我们要问自己,是否能代表中国的最高水平?要能代表中国的最高水平,我们需要做什么?了解中国城市发展史,这是基本功;了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未来?这也基本功?写完这个工作认识,我们就提出是不是先散会,大家进一步调研去。
娄永琪安排了同济几个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接受采访,我就拿那些问题问他们。那些专家真是有水平,不少是曾经给高层上过课的,的确一下子让我们茅塞顿开。经过调研,我还是没有急着写策划稿,而是写了一个逻辑稿:历史上中国城市的特点,怎么概括?过去30年中国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怎么概括?未来30年中国城市化的未来怎么设想?用这个思路,我整理了两万字的论稿,然后又做了一个3000字的压缩稿。写完,发给了相关人士。之后,我们在上海开座谈会,在北京开座谈会,用这个稿子汇报好几次。这个稿子里提出,中国古代城市人文和营构方面的特点,中国改革30年城市化大体量、高密度,改变了整个人类生活等特点,未来城乡一体、环境亲和、低碳发展等特点,后来在整个创意过程中,都是知识和思想基础。都没有遇到过任何疑问。
更主要的是,这个稿子,提出了一个逻辑架构,过去,现在,未来——三段式的架构,这个架构后来经过多次反复,最终被论证为中国馆陈展的创意设计架构,这个也是这个逻辑稿成果。对逻辑稿最感兴的是季路德部长,他和龚慧斌部长一起专门安排了一次局里内部的逻辑稿汇报会。
当时我已经研究了几乎所有的标书文案,感觉没有一个陈展架构可以囊括我们要的东西,有的用阴阳五行,有的用空间地理,有的用营构技术等等做陈展线索,也有的用古今二元时间架构,但是,我感觉要做大东西,国家层面的东西,那些都不够。我的意见,做大东西,逻辑架构就应该是陈展架构,这个建议我在逻辑稿中写出来了,并在创意策划会上提出,建议作为陈展架构,之后经过团队反复质疑,反复修改,反复试错,最后还是陈先进副局长一口气定下来。
陈先进副局长还进一步完善了这个架构,把逻辑变成陈展创意,他是关键人物,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给这个逻辑架构命名,“春天里的故事”、“希望的田野”等等,都是出自他的创意。这个时候,我们的策划活动开始有些社会反响,主要是不断征求各方意见产生的各种意见。我针对这些意见写了文章,比如《2010上海世博会的文化定位》,在报纸摘要发表,在《探索与争鸣》上全文发表,之后有些报纸做了跟踪报道,主要是解释一下我们的想法。在东方、中国、世界之间,在过去、现在、未来之间,在中国特色的概括和世界话语的选择之间,我们的策划到底怎么攫取?我把我从事策划以来的基本想法都写了进去。国家馆要体现中华民族的历史自豪感。各个民族都曾经对人类城市生活做过思考,有过历史贡献,我们民族也一样,我们历史上对人类城市生活样态是有特殊思考和贡献的,这个贡献怎么概括?我们想过很久,一方面要低调,另一方面要有自信,要体现我们对人类城市生活的历史贡献在东方是高标、是东方标杆的意蕴。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具有“低技术高智慧”的特征,原始技术里有高妙的智慧。智大于谋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智慧的特点。中国古代主要是农耕社会,这一点和希腊、罗马不同,我们对于城市发展的智慧性贡献主要在营构科学和木构技术方面。浙江上山遗址(年代约距今114000~8600年)发现的由三排柱洞构成的建筑遗迹表明“上山”先人已经学会营建木构房子。《考工记》、《营造法式》演绎等专书也能说明中国的城市智慧。《考工记》“匠人营国”:一是“建国”,都城选择位置,测量方位,高程;二是“营国”,规划都城,设计王宫、明堂、宗庙、道路;三是“为沟洫”即规划井田,设计水利工程、仓库及有关附属建筑。书中关于王城的规划思想和各种等级制度,以及井田规划制度来看,反应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城市规划和营构技术水平。《营构法式》是北宋时期李诚编撰的古代最为系统、完整的建筑规范典籍,集中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营构智慧。历朝各代,无论是城池宫廷、殿堂衙府,还是廟宇园林、民居宅院,无不显示华夏先贀在建筑艺術上的聪明才智。隋大兴城、隋洛阳城、唐长安城、宋汴梁、清故宫和北京旧城(城市和建筑规划成就)。等等,我们都有概括和总结。二是要展现当代成就。改革开放30年,中国有3亿农民进城,走出了一条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体量、高速度、高密度城市化道路。曾有一位诺贝尔经济奖得主把中国的城市化与信息技术革命并称为“21世纪初影响世界的两大事件”。中国城市化的过程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它根植于自身的传统和经验,发扬中国独有的智慧加以应对,也给世界城市化进程带来启迪。通过上述两个方面,我们就把历史和现实结合,把民族自豪感和现实成就感结合。
同时,在西方主流价值观念主导世界的今天,作为东方大国,中国该如何阐明自己的价值观?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以及世博会中国馆的亮相,会是一个契机。需要体现中国的国家意志和形象。但是,不会是一个输出的过程,而是一个交流的过程,一个自信的大国,不会强调单向输出,而是要以更开放的心态来对待世界。所以,交流是主导词。避免单向“输出”。世博会是大国的国家行为,当然是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但是,这种展示,不是炫耀,而是要真诚地体察自己在过去、现在为世界城市生活做过什么独特的贡献,又有什么不足,未来,我们做出什么承诺。因此,如果说是一个亮相的机会,应该是这样一种机会:展示我们思考的机会,展示我们交流态度的机会,展示我们对人类城市生活的美好理想的机会。因此,未来,我们在中国馆中不会看到炫耀,只会看到真诚的开放的交流。有实物形态的展示,更有思想形态的交流,这是我们要塑造的形象。我们思考了两个方略:一是以东方为中介,我们代表的是一种东方性的城市智慧,我们为人类做出的是一种由东方特性的贡献,这样,我们就有了自我限制,自我定位;另一方面,我们用“东方的寻觅”为主线,以“寻觅”为主线,立足中国城市化发展,上承“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下启“和谐共生”的未来理想,寻觅中国式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道路。这就避免了太过高调。“寻觅”是开放的、活泼的、充满创造力的动态过程,抓住“寻觅”就抓住了中华城市智慧深邃、向前、以人为本的动人形态。
有些内容,有争议,比如“风水”,这是一种中国城市智慧,与天地同构,顺应自然的科学与人文理想。例如成都的城市选址智慧,汶川地震烈度如此高,但是,成都岿然不动,这是中国智慧的体现。与其他国家比(日韩是我们的外延),中国城市空间整体性,内部结构的固定性,各个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是确定的,整体结构性非常强,城市建构、城市管理和国家管理是合一的。罗马希腊城市,一个地方放进很多要素,但单个要素的位置是可以随意摆放的。中国建城板块,整体,左右上下都有定制,建城的整体性,内部相互关系定制,不可以随意改变,是世界上很少有的。城市的整体性构造,空间要素的这种定制性。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中国城市建构通过空间关系,定格是生活与通知,人和天地的定格,来完成成就治安的服务。明确了人、天地、国家之间的关系。借助外部力量,来完成人所需求的力量。等等,如果要具体概括,将是非常困难的,而且争议不少,我们着力于抽象智慧的提取,更高层面地概括,把东方性和探索性当展示对象,这样,就不会有什么误解的问题了。因为本来就是讨论和交流。
最后,立足于中华民族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中国城市发展之路,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有一些概括,但是,具体到展示,中国馆不会是演绎性的。例如,我们提出,建构“分享的城市”应对社会难题。“社会难题”是城市必须面对的世界性问题。贫富不均的问题,城乡差别的问题,城市犯罪的问题,等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上述危机正在影响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激化为发生公共危机的可能性也在增加。中华民族“厚德载物”的品格为我们解决城乡、东西、社会阶层等矛盾提供了精神保障,它是城乡统筹发展、东西部对口支援战略、廉租房政策出台的智慧资源。又如,建构“节约的城市”应对生态危机。能源短缺、资源瓶颈、环境恶化的危机正在世界范围内威胁着城市的发展。“师法自然”、“自强不息”的智慧传统,使中国城市以自然为师,发展以尊重自然为前提,效法自然为途径,而不是以征服自然为目的,掠夺自然为途径。中国城市以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追求“天”和人的合二为一为生民之道。另外,我们还提出建构“和谐的城市”应对文化冲突的理念。一些原来颇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正被外观一致的新建筑所淹没,千城一面,城市发展中已出现“特色危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全球化进程的展开,人类文化多样性正在丧失,文化的都市化、全球化带来文化的单一化,市民生活的样式的多样性正在丧失,城市人幸福感、成就感不是增加了,而是减少了。如何应对城市文化的上述世界性难题?中华“和而不同”的传统智慧为中国城市多元发展提供了思想资源。
最后,中华文明传承了几千年都没有断,在世界范围内这都是个奇迹。在历史、现在和未来的舍与得之间,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世博会中国馆在陈展设计时,又是如何体现中国在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内在联系的?这个连接点就是“现实”。60年共和国尤其是近30年改革史的城市化现实,连接了过去、现在和将来,展示好现实,就做到了你说的这一点。而中国现实,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概括,一是中国速度(现象层面的成就)。中国在完成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最大规模的最高强度的最快速度的城市化进程。世界上也从来没有在这么密集的空间里完成城市化。拉美和西方的城市化都是蔓延性的,而中国是集中在中心区的,高密度的。土地稀缺和人口进一步向高密度城市转移。高速度、高密度是中国特点。城市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载体,中国当代城市发展最突出的成就在经济发展上,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为经济发展提供规模效应,积聚效应,否则中国经济不可能达到连续的高速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到城里生活,不管是固定居民,还是流动人口,或者农民工也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农民进程定居、务工的过程就是脱贫的过程。让更多的农民进程,让比较少的农民拥有更多的耕地,可以提高农业效率和农民收入,城市支持了农村。30年发展,1980年代深圳速度——珠三角城市群,1990年代浦东开发——长三角城市群,2000以来滨海新区——渤海湾城市群。二是中国式城镇化发展战略与城镇化率,大量农民进城。13亿人口18亿可耕地,人口耕地比,矛盾突出。十五计划首次将“城镇化”作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2007年底,中国地及以上城市287个,县级以上城市369个,建制镇1.9万个。城镇化率达到44.9%。1978年以来城市累计吸纳农村人口近3亿。未来中国还将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到201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47%,年均增幅0.8%。中国城市经济的巨大发展和城市生活水平快速提高都是有目共睹的。另外,我们还要从制度层面总结,这是数千年历史上第一次自下而上的“城市化”。地方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是中国第一次之下而上的城市化。过去的城市建设都是王权至上,从上而下的。这次的城市化是数千年来的第一次之下而上的城市化。城市化的动力前无古人,来自下面的,地方政府有极大的积极性,成了主导力量。其次,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使得每个中国城市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这次城市化成就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的权力下放,只是关键政策。其次,是和国际化、全球化大背景紧密关联的开放政策,招商引资实际上就是利用国外的技术、资金、人才完成整个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同时也伴随着国际化,二者互相促动的机制,也是以前所没有的。第三,中国当代的城市化虽然以地方政府主导的,但是,让百姓受益的意识非常强,例如广场建设——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的,以前广场是为王权服务的,人民下跪用的,而现在是城市公共空间,为百姓享受的,娱乐休闲为主导。
再就是中国特色(人文智慧层面的积累),人文城市(开封等),人居城市(常熟等),山水城市(师法自然的智慧,如杭州等),工业城市(自强不息的特点,如攀枝花等),国际都市(上海等)等等,这些展示好了,中国的形象就立起来了。世博会的历史是从对工业革命的激赏、对新产品的推介而发展为对人类共同问题的思考。”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此次世博会,中国对人类共同问题提出了哪些思考,又该交出怎样的答卷?我们的回答是,东方中国面对人类问题,这本身,就是一次高妙答卷,问题不一定是解决了才是高妙的,面对了、思考了、交流了、探索了,本身就是回答,我们提出了“美好的城市,美好的生活”这样的理想,邀请大家来一起思考城市发展中的技术和人文问题,这本身就是答卷。东方中国给世界的贡献,不在于有多少现成的答案,而在于其思考和探索的过程,寻觅的过程给世界带来启发,当然,我们有我们的结论,中国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统筹发展为核心的未来前瞻,也一定会对世界构成参考和贡献。
世博会已经结束,但是,世博留给我们当代人和未来中国人的财富却是永久的。想起一百年前郑观应对中国会在上海办世博的预言,我们就该自豪我们终于办成了,也许一百年以后也会有人来回顾这段历史,会反思我们今天所想所悟,但愿我们给他们留下的是真正值得回顾和反思的话题。
葛红兵:博士,教授,学者、作家。历任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客座研究员、澳门大学讲座教授等,现为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学创意写作研究中心主任。2010上海世博局聘任专家,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陈展创意设计团队策划阶段主创人员之一。
第二篇: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示概念策划方案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示概念策划方案
一、展示理念的确定
(一)中国国家馆展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二)展示理念与主题的对应(一般性)
和世界各国城市一样,中国城市的发展,既满足了千百万人的生活需求,也面临着不少矛盾和挑战,在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存在各种不协调现象。在解决矛盾、创造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过程中,中华民族逐步形成、凝炼出不少精神、品质、道德和聪明才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就是展示在城市的成长、更新、生活、建设及文明演变过程中,中华文化有哪些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推动促成“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三)展示理念与中华文化的对应(特殊性)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发展实践有很鲜明的独特性:中国城市历经千年,生生不息;中国城市的文化多元万象,底蕴深厚;中国城市的营建顺应自然,惠及万物,与当今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谋而合。追根溯源,这些特点扎根在深厚的中华文化土壤中。可以说,指导中国城市发展的价值观、方法论是中华文化中的亮点,中华智慧在城市这个载体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因此,选取“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作为中国馆的切入口,不仅为主题演绎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更能向千百万参观者展示中华文化与中国未来发展趋势的必然联系。
二、“中华智慧”的选择
(一)选择的原则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引领“城市发展”的中华智慧,内涵极其丰富。而展馆所传递的信息必须简洁、透彻,因此需要对“智慧”进行界定。世博会上展示的是“大智慧”,即通过城市这个载体,展现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指导意义的思想、精神、观点、方法,中华文明中的核心内容与基因,中国千古精神的根本。具体讲,就是展现中华民族在城市发展中的判断力(聪明才智)、包容力(道德观)、创造力(创新思维)。
反映中华文明的“大智慧”,不仅扎根于传统文化之中,更应当具有现实意义。在现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锐意进取、改革开放,重视民生、和谐共处等理念,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在新时期的逻辑延伸。因此,在选择“大智慧”时,还应当符合两个原则,即“当代性”,所选取的智慧能充分反映今日中国的发展方向;“包容性”,所选取的智慧内涵丰富,体现出人类多元思考和实践的结晶。
(二)选择的思路
中华伟大文明包天容地,刚柔相济。这样的中华智慧,是进取与包容统一的人生观,变化与秩序并存的世界观,能容能止、气象光明的立世之德和崇尚智慧、辩证睿智的方法论。今日之中国,正在以和平发展的负责任大国形象,逐步融入国际社会。中国馆所展示的智慧,不仅深深扎根于传统文化中,还体现了中华民族在新时期的治国理念。
(三)所选的智慧
根据上述理解,中国国家馆通过城市发展的演绎展示,使人感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等智慧。“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这两个“智慧”是对“人”的品行的要求,概括了中国文化中民族精神与民族命运关系的认识。其中“自强不息”体现了中华民族刚健、蓬勃、顽强的一面,“厚德载物”体现了中华民族谦和、宽容、乐观的一面。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时间的考验和兴衰变化,而一直能稳固地凝聚在一起,并保持一个伟大民族的生机与活力,是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分不开的。
“师法自然”源自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和而不同”源自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两个“智慧”是对“人”的处事要求,概括了中华文化中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认识与辩证处理方法。其中“师法自然”要求尊重自然,顺应客观规律,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和而不同”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和”,而不是“同”,要尊重不同的文化,善于学习、交流、融合,要保持人和人之间的和谐。
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来看,这四个“智慧”不是同一个层面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偏重于对“人”本体的要求,是内省的、世界观层面的,“师法自然、和而不同”偏重于对人行为的要求,是外化的,是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时的方法论。
三、展示主线和内容举例
中国国家馆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展示城市发展的某个角度或某个侧面,重点(但不限于)表现某个智慧。
(一)生命之光
展示主线:
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与其他民族相比,并不是最好的,甚至是很艰苦的,既有比较恶劣的自然环境,也有强权统治、外族入侵等因素。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勇于克服困难,自尊自强,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中国城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比如在艰苦的自然条件下建城集居,战乱后迅速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移民进城后艰苦创业,为城市发展作出贡献等等。不少古城,历经天灾人祸、世事变迁,却能够从灾难中重生,衰败中复兴,历经千年,至今熠熠生辉。这个部分通过中国城市的诞生、发展、困境、再生,展示中国城市一脉相承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百折不挠的生命意志,求新图变的创新精神,表现中国城市的奋勇前进、持续发展。
展示内容举例:
1、传承历史的千年古城(如洛阳、西安、北京、曲阜等)。
2、百折不挠的城市再生(如水患后重生的开封、战火后重建的成都、地震后崛起的唐山等)。
3、求新图变的城市变革(如通商变化后的口岸城市上海、中国第一个特区深圳等)。
(二)自然之美
展示主线:
城市建设与自然息息相关。不同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不同的城市风貌,丰富的自然资源赋予了城市快速发展的潜质。但是在城市的建设、管理、生活、发展中,人类如果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而过度开发与利用自然,会导致环境污染、民族矛盾、社会冲突等恶劣后果。
中华文化中有一种独特的宇宙观,即把人看成自然的一部分,尊重自然的规律,向自然学习,讲究与万物的共生。按照这样的思想,在城市规划中注重考察自然环境,顺应自然;在城市营建中巧借自然,吸取自然的睿智,与自然相协调,形成了各有千秋的宜居住宅;在城市扩展中重视资源的平衡利用,努力保持与环境的良好关系。在人类日益重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今天,“师法自然”作为中华文化中的古老智慧,被赋予新的内涵,表现出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价值。
这个部分通过中国城市中的规划与营建、自然资源的利用、生态环境的营造;展示中国城市师法自然、因地制宜的特质。
展示内容举例:
1、规划(如沿河规划、依山而建,不同地域的城市因循自然、因地制宜,创造了大江南北各具特色的城市风貌。)
2、园林(如园林建筑的建造技术、空间布局、色彩质感、装修装饰、家具陈列、庭院环境等。)
3、民居(如京津四合院、晋商大院、徽派建筑、上海石库门、华南包括台湾地区民居的建筑风格和营建技术等。)
(三)生活之乐
展示主线:
和各国城市一样,中国城市也由南来北往的移民构成。这些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居住在同一个城市里,小到个人矛盾,大到文明冲突,都日益成为城市文化生活中的棘手问题。今天,随着快速城市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中国社会面临着更广泛、更深层面的多元社会挑战。
中华文化特别强调多元和谐,强调君子之间的“和而不同”。中国城市中,民族众多、宗教多元,但不同民族、宗教都彼此尊重、共同发展,在同一个城市中传承自己的习俗,演绎自己的文化,促成中国城市文化的丰富多彩。这种理念还特别表现在家庭生活、社区邻里之间,中国人口众多、人际复杂,但中国人将家庭的亲情人伦之爱推己及人,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既尊重个体,又包容不同。因此,“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是多元化背景下的中国的多元社会得以绵延千年的动力之一。
这个部分通过中国城市的多元文化和多彩生活,展示中国城市文化生活的多元性和互补性。
展示内容举例:
1、多宗教并存(如不少城市里,不同宗教场所并存。)
2、民族风采(如56个民族的服饰、习俗、语言、艺术、饮食、居住等。)
3、市井生活(如以《清明上河图》、《姑苏繁华图》等为参考背景,表现自古至今的城市平民生活。)
(四)文明之脉
展示主线:
中华文化有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极其丰富的内涵,对延续千年历史,维护万里疆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世界文明产生很深远的影响。中华文化的伟大,来自于它本身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在保持文化个性的基础上,对各种异质文化兼收并蓄,善于消化,使其融合成中华文化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之所以能够包容,是因为中华民族的厚德品行,能以天广地厚的胸襟接纳一切。
这种厚德在城市里表现特别典型。自古以来,中国城市就是各种宗教、习俗、文艺等融合的场所。以“厚德载物”为价值观的城市精神,催生了各类杰出人物,演变出各种理论思想和物质精品。进入近现代,随着中外交流、改革开放,中国以城市为载体,吸纳了大量的外来文化元素,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
这个部分通过璀璨辉煌的城市文明成果,展现中华城市自由宽容的品质,反映“厚德载物、有容乃大”的中华智慧。
展示内容举例:
1、杰出人物(如影响中国社会的若干思想家、历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等。)
2、礼仪思想(如成语故事中表现的、影响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品行道德。)
3、开放交融(如胡服骑射、丝绸之路,改革开放等历史事实。)
第三篇: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方案公布
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方案公布
摘要: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是上海世博会后最新一届注册类世博会,此次世博会主题为“滋养地球,生命的能源”,聚焦农业、粮食和食品,将于2015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举办。
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方案公布
建筑设计: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Studio Link-Arc工作室 建筑面积: 4590平方米 建筑时间: 2015 项目地址:意大利,米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Studio Link-Arc工作室以“天、地、人”为核心概念设计的方案,在“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馆设计方案”评定中,以创新的设计理念、丰厚的设计内涵、高度概括的设计手法,完美诠释了中国馆 “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的主题,在14家参与投标的设计机构中最终脱颖而出。中国国家馆将以“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为主题,以4590平米的第二大外国自建馆精彩亮相意大利米兰世博会。这是中国第一次以独立自建馆的形式参加在海外的世博会,也是中国第一次通过独立设计全面展示国家形象。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方案公布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方案公布
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方案公布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方案公布
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方案公布
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方案公布
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方案公布
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方案公布
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方案公布
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方案公布
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方案公布
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方案公布
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方案公布
第四篇:世博会专题策划方案(本站推荐)
《照明技术与设计》
世博会专题栏目说明
专题背景:
世博让绿色理想照进现实!
不得不说世博会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正在将将科技理想转化为“绿色、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在“绿色世博”理念的倡导下,环保节能科技始终贯穿着上海世博园区规划、建设和运行的各个阶段。在世博会园区建筑和交通空间中,照明是协调整体景观的要素之一,它对设计整体感的营造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照明如何成就“绿色世博”?在流光溢彩,夺人眼球的世博照明设计中融入了哪些节能环保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9月,上海世博会进程过半,园区各个区域的照明设计和产品应用已经得到了展示和检验。上海世博会工程项目中用到的照明产品,无论是国外品牌还是国内品牌共同为“绿色世博”添砖加瓦,使绿色照明的梦想照进现实。
世博照明所起到的示范作用,已经揭开了照明行业发展的新篇章!
专题时间:
2010年9月《照明技术与设计》将特别推出以“照明成就绿色世博”为主题的世博会专题。
专题对象:
1、所有为世博展馆及其配套设施提供照明设备的企业;
2、所有参与世博照明设计的专家、设计师。
专题内容与形式:
1、照明与世博
栏目简介:解读世博会举办以来,照明科技的进步,重点分析上海世博会的照明特点——绿色、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以及对行业发展的重大影响。
栏目形式:分析、概述式文章(图+文)
负责人:编辑
2、专家看世博
栏目简介:包括世博轴、主题馆、国家馆以及其他配套设施的照明规划概况,如何凸显“绿色世博”的总体要求;重点邀请世博会规划设计专家对世博照明进行权威解读(采访及约稿)。
栏目形式:专访、分析文章(图+文)
负责人:编辑
3、企业参与
栏目简介:企业参与的各主题馆和国家馆照明案例的详细介绍,如何为世博量身定做照明解决方案?应用了哪些新技术、新产品?如何从规划、设计、产品应用、智能控制等方面到达节能环保的目的。由照明产品生产、照明设计施工企业提供案例,让行业共同分享和见证这些成果。
栏目形式:案例展示、分析(图+文)
负责人:业务、编辑
4、产品应用(每家企业1P或1家2P)
栏目简介:
(1)为奥运提供照明设备的企业品牌展示:企业LOGO+世博项目图片+应用产品+联系方式;
(2)为奥运提供照明配套产品的企业品牌展示:企业LOGO+世博项目图片+产品情况介绍+联系方式;栏目形式:产品数据和应用情况简介(图+文)
负责人:业务
《照明技术与设计》编辑部2010年7月15日
第五篇:创意策划方案
关于网上团购桂林阳朔旅行线路的策划方案
一、方案主题:魅力阳朔,相约你我。
二、方案背景:有句话这样说“夜上海、雾重庆、雨桂林”,而三四月份桂林正是下午的季节,虽然桂林一年四季雨季较长,但在此时间到那里旅游的人是不多的。并且现在大部分人选择淡季出去旅游,这正为我们进行团购桂林阳朔方案的实施提供了可行性的条件。上网群体中年轻人占据大多数,所以设置两日游的旅行团刚好符合年轻人的口味。
三、方案的意义和目的:本次策划为了公司开发网上售票奠定基础,扩大公司业绩,提升本公司知名度,提升信誉。
四、方案细节:
1.首先确定本次旅行团体的行程安排,技术人员做好网页的设计和美化。具体细节说明清楚。
2.把本公司的此产品放到淘宝商城里,做好首页广告,让足够的人可以看到此产品。
3.接下来就是让更多的人点击此产品。为了增加点击率,我们打出我们的优势:“原价600元,团购价200元,桂林阳朔2日游,每周五发团”。打着明显的标题,足够可以吸引年轻网
友。
4.找相关人员到大多数“驴友网”里关于桂林阳朔里进行分享和旅行攻略,并在分享的同时提到本家旅行社在此时有团购价,把自己作为参团的一员跟驴友交流,越是细心讲解,讲的越详细,身份越真实,我们的网站就有越多人的信任。
5.导游的重要作用。要求导游一定是年轻的导游,并在陪伴旅客游玩时细心,无论发生什么都必须认真,可以和旅客做朋友,最好是可爱的女导游,这样给旅行团里年轻的男士和女士都有一种好感,这样他们回来对我们宝贝的评价就会因为导游的好而给好评,好的评价对于买家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左右买家拍宝贝的重要因素,所以接下来好的评价就会给我们的产品加分。
6.运用微博的力量。年轻人大多数人都在玩微博。进入广东各个大学、大专院校官方微博群,就是作为一个旅行社的身份向学生推广此产品,我们可对他们开设班级包团的项目,把整个班级作为一个团队,现在正值春季,许多班级准备出去春游,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官方微博群里发微博,会有很多该学校的学生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