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灵在书海中畅游
心灵在书海中畅游
我爱读书,书能净化我们的心灵;我爱读书,书可以让我陶冶情操;我爱读书,书能教我许多知识书是一位不会讲话的老师,教我们历史常识语文数学等等我爱极了这位不会讲话的老师——书
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增长知识的源泉,充满了无穷无尽的智慧。记得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书像雨后的彩虹,还给人们一个晴朗的天空;书像沙漠中的绿洲,让人看到希望;书像清澈的泉水,给人快乐,给人活力。
我之所以爱读书,是因为书可以帮助你学习,可以帮助你成长。你不懂时可以请教它,你烦恼时,它也可以和你分忧。书,不仅仅是我们的伙伴,朋友。他还是我们的老师,父母!
我爱读书,书能净化我们的心灵;我爱读书,书可以让我陶冶情操;我爱读书,书能教我许多知识。书是一位不会讲话的老师,教我们历史、常识、语文、数学等等。我爱极了这位不会讲话的老师——书。
《安徒生童话》带领我去到一个神秘又快乐的天地。《三国演义》待我回到过去,重温历史局面。《爱的教育》带我走进一个充满爱的世界。《绿野仙踪》带我进入一个幻想的境界……这每一本书,每一个字都饱藏着欢声笑语。让我回味无穷。
后来,我喜欢上了《智慧背囊》,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作家杨红樱笔下的故事,让我百看不厌:《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使我不得不为马小跳和伙伴们的鬼点子拍手叫好;《五三班的坏小子》、《漂亮老师和坏小子》、《假小子戴安》、《女生日记》等校园小说系列,道出了学生们的心愿;《笨笨猪》、《没有尾巴的狼》更是让我在充满童趣的故事中张开想像的翅膀自由地、幸福地飞翔。慢慢地,我开始阅读:《简爱》、《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与黑》,这些书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绿野仙踪》中,可爱的桃乐丝和她的伙伴成了我的朋友;想像着和爱丽丝一起漫游奇境;坚强的苦儿成了我的挚友,精彩的世界尽收眼底。
不同的书带我畅游不同的领域:科幻故事带我走进神秘的宇宙;童话故事有会引领我迈入多姿多彩的梦幻王国…… 生活中的一部分,她是我最忠诚的朋友,更是我快乐的源泉。
书,是我的朋友。我不会分等级的看待它,无论是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甚至是漫画。我一读到书,就觉得快乐无比。书,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像《男生日记》教了我男子汉该具有的条件。《水浒传》教了我要拔“刀”相助……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源泉,没有了书,世界上将到处是黑暗。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能赋予你渊博的知识,培养你高尚的品格。朋友们,就让好书成为我们终身的良师益友吧!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书是一剂吸引药。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智慧、能力的结晶。读书可以开拓视野,读书可以陶冶情操。书可以告诉我们很多知识,也可以告诉我们很多道理。朋友们,都来读好: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没错,一本书吧,你会发现书里的世界是多么的精彩。
一句名言说得好书能赋予你渊博的知识,培养你高尚的品格。朋友们,就让好书成为我们终身的良师益友吧!
07环艺
何泓香
107333110208
第二篇:让农村孩子在书海中畅游
让农村孩子在书海中畅游
内容摘要:课外阅读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但是由于种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相当贫乏。教师努力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条件,激发读书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方法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小学生总觉得阅读没有看电视、录像、玩电脑、听录音来得直观、生动、有趣等现象。加上网络、卡通的影响,许多孩子越来越远离阅读,读书越来越少。有些学生甚至在心理上存在惧怕读书和有偷懒倾向,不读书、少读书或应付读书的现象时有发生,把读书看成是一种累赘、负担,体验不到读书的快乐。《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外阅读量明确提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1]然而在广大的农村小学,特别是村级小学,绝大多数小学生的阅读量比起城区和城市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少得多,阅读水平要低一个层次。作为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如何让学生喜欢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让他们也像城里的孩子一样自主徜徉书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做了如下几点: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想读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能积极主动地去读,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1、以课文为范例导趣。教材中许多课文是名人名篇,有的是从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文章,老师讲课时把这些片断的前后内容给学生作简要介绍,激发起学生想了解整个故事的兴趣,再把这本书介绍给学生,作为学生每天阅读半小时课外书的任务。
2、榜样示范引趣。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来自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教师爱读书,就不难引导学生与书结缘,老师应当通过自身的示范,引领孩子投入到书籍的海洋中遨游,让孩子们读书的欲望熊熊地燃烧起来。与生同读、与书为友,才可能引领学生走向成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自己养成乐读、善读的习惯。在我们的办公桌上、书橱里,除了教本、教参等教学书籍外,还要有自己订阅的很多刊物。其次是自己做到课前必“读”。读一些较感兴趣的中外名人的故事、格言、警句、妙对等。上课的时候先腾出三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讲讲,理解阅读课文时旁征博引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类似的现象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暗示学生,老师的知识是“读”出来的,老师每天都在“读”书。这样,通过教师的自身示范,逐渐地引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3、以故事激趣。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充分利用课前1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讲故事,或让喜欢阅读的学生讲看过的感兴趣的故事。每次学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下课后还缠着老师或讲故事的同学再讲一个。不停地问老师怎么会讲那么多的故事,我说,从书上看的呀,这些书有的是从学校图书室借来的,有的是到书店买来的,还有的是向同事们借的„„并相机介绍了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书名。诸如《名人故事》、《童话故事》、《中外科学家的故事》、《中外著名童话故事》等系列。于是,课余时间孩子们学会了怎样到学校图书室借阅图书,也有的互换着看,到亲戚、朋友家借着看,学生一下子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争先恐后地去读,去交流,去汲取书中的营养„„教师再不失时机的定期介绍一些好书,一个阅读的良性循环形成了!
4、“读书会”活动牵趣。中、高年级学生已能独立阅读课外书,让他们每天读半小时的课外书,每周用一节语文课,召开“读书会”。要求人人带上所读的书,一一登台向大家介绍本周所读书的名称、内容、体会、收获。并评选出讲演最好的一位为下周“读书会”的会长,主持下周活动。
5、营造“书香”环境增趣。良好的环境可以熏陶人、感染人。为此,我们积极营造并指导建设了激发学生乐读的“书香”环境。一是在班级中建立起“班级图书角”,学生个人
藏书在这里可以资源共享,营造“书香班级”;二是学校建立了读书长廊、开放书架,让学生随时都能读书,营造“书香学校”。通过营造“书香”环境,不断开拓阅读资源,开发阅读空间。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随时随地读,拓宽了课外阅读的领域,激发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在“书香”环境的熏陶感染下,喜欢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兴趣越来越浓。学生之间常常在暗地里展开比赛:看谁读的书最多、了解的知识最广,记得最牢、认识得最深刻。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好的带差的,差的促好的,孩子们谁也不服气谁。都想争做班里的“读书大王”。良好的读书氛围形成了,班里不断掀起一股股读书热潮,读书范围也逐渐由学校藏书、家庭藏书向更广阔的范围扩大,往往哪个老师或学生介绍了一本好书,孩子们都争相借阅或购买,以图一睹为快。
6、结合电视读名著促趣。许多中外名著都已拍成电视上演过。看完了画面美丽的电视,再来欣赏优美的文字,更易懂,更有趣。四大名著有连环画,有儿童版本,还有白话文,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自由选择想读的版本,老师可以适当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讲讲这类故事,从而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
7、“课前背诗”活动成趣。古诗是祖国古文化的精髓。小学生记忆力强,利用这一时期经常背古诗,不仅可以吸收祖国优秀的古文化,丰富语言积累,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爱美的情趣。所以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语文课前3分钟,背诵古诗,周一早读互相检查。举行古诗文朗诵比赛,看谁上台背得最多。这样也激起了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之情,使他们乐背,好背。
二、教给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较熟练地运用读书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小学语文教学的编排在内容和数量上都受到局限,一个学期单靠教材上的几十篇课文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这就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来补充“营养”。学生爱读书,并不等于会读书。加上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结果书读了不少,从中尝到的甜头却不多。在经过了一场读书热之后,有的学生甚至对阅读的兴趣大减。为及时改变这种现状,这就需要老师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他们掌握、运用阅读方法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1、“问题法”。“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托尔斯泰)读书时带着“为什么”去读,在思考中读书,在读书中思考,边读边思,深入钻研,才会有收获。这种方法是针对阅读材料从正反两方面多角度地提出问题,并逐一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分析解答,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在学雷锋月中,有的学生问雷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都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等问题。我们没有向学生讲,而是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雷锋的故事》、《离开雷锋的日子》等书。学生读完这些书自然而然就能了解雷锋,比教师单纯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在读的过程中就做到了有目的地读,不再是“看热闹”,而是“看门道”,有效克服了读书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惯。
2、“评议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文章提出个人的见解和看法,列举优点、缺点,提出改进意见等,做到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比如,在指导中年级学生阅读《西游记》的时候,引导学生评议自己喜欢的人物,并说说理由;在指导高年级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引导学生对曹操这个有争议的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举行了“我眼里的曹操”的主题读书会。这种评议式阅读,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不光要注意紧张动人的故事情节,还要更深入地思考。在这样的阅读实践中,学生逐渐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和技巧,积累了更多的语言,受到的熏陶和感染更加深刻,真正让学生的阅读做到“文道统一”。
3、课内外结合法。就是在读书范围上引领学生课内外有机结合,拓宽阅读渠道,广泛地阅读与教材内容或背景相关的文章,从而获得更多准确的信息,进而更准确地理解文本、更全面地把握人物,同时,让学生大量地积累语言,并从中受到更多的熏陶、启迪和教益,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在移位中获得知识。
课外同步阅读既是教学的一种补充,也是向纵深阅读练习的一个过程。教学中我们根据所教文章的特点,课前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搜集与课文有关的文章或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其文化素养,促进学生与文本成功的对话。课堂上,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各种知识储备,积极地与文本对话,与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感受;课后,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继续阅读同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读物,拓宽自己的视野,向纵深阅读发展。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学生就会积累到很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不断丰富自己的“心理词典”。如在教学《蜜蜂》一文后,学生知道作者通过试验后,确认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时,教师可以适时推荐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给学生选读。又如在学完古诗后,可阅读《唐诗三百首》。学完童话故事后可以选择自己的喜好读一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在学习《桂林山水》后,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一些写景的文章给学生阅读,使学生真正掌握抓特点描写景物的技巧。这样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久而久之,学生读书的速度快了,获得的知识增多了,写作水平也就随之提高了,形成了读书——写作的良性循环。
4、勾画、摘录法。中国有句古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并利用工具书注上音;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以及自己喜爱的词句;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符号。通过阅读,在课本上留下自己读过的痕迹。当然,阅读时也要对必要的词句等作适当的摘录,如丽词佳句、难词难句、文章主旨等,逐步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如在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本时,可把文中的优美词句摘录下来:“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瑰丽无比,千奇百怪”,“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做读书笔记正所谓是:“养兵千日,必有一用”。学生运用这种阅读方法进行阅读,长此以往,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5、略读法。课外阅读应以略读为主。因为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含量大、变化快,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篇篇精读,章章深研。但是略读也并不等于贪多求快,囫囵吞枣。可采用以下两种略读方法:一是“浏览式读书法”。这是一种广泛阅读课外读物、获取各类知识的读书方法,我们指导学生按照“速读——寻找知识点、关联点、中心点——简要摘记”的程序进行阅读。了解文章大意。二是“筛选式读书法”。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我们指导学生按照“查阅——浏览——精读——摘记或感悟”的程序对阅读材料分步筛选,获取所需知识。在略读时指导学生用好“读书记录卡”,主要记录所读书目、阅读时间、内容提要或文章纲目,记录相关资料等等。用这种记录的方式更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记录自己所读文字的量,便于老师和学生之间对学生读书情况的过程评价。
三、提供展示舞台,让学生善读
1.搭建舞台,增强信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很多,获得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为学生搭建了三个舞台:即读书心得“交流台”,诵古诗、讲故事、演讲“打擂台”,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展示台”,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学生在这些舞台上展示自己,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进一步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2、开展竞赛活动,展示风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阅读能力是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核心内容之一,为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我们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了系列竞赛活动,像“读书知识竞赛”、“古诗文诵读比赛”、“走进经典”等活动,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展示才
能的机会,成功感的体验又促使学生向着语文学习的更高层次发展。
围绕课外阅读开展的系列活动。既照顾学生的全员参与,做到了“下要保底”,又为一批在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崭露头角的舞台,做到了“上不封顶”,小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不断的提升。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要让学生阅读、阅读、再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基础。”因此,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热爱之情,使书籍成为生活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教师必须找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小学生的心扉,引导小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从而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服务,最终达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新要求,让学生“厚积薄发”,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而后兴风雨,生蛟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我们的教学实践再一次证明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是完全正确的。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引领学生走进快乐阅读、走进快乐生活,让他们尽情在书海中遨游。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第三篇:让学生在书海中畅游教学案例
让学生在书海中畅游
——课外阅读指导课案例
【案例背景】:
阅读目前已经成为许多人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来说就更为重要。学生的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宋代的理学大家朱熹曾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有杜甫倡导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可是通过调查显示:大多数中学生只是喜欢课外阅读,但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质量不高等。所以,教师需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在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上多下功夫。
【案例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掌握“阅读三步曲”的方法
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3、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课前准备】
课前每人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带到学校
【学法指导】
1、通过讲故事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探讨课外阅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的课堂我作主;我的学习我主动;我的人生我努力!
师:同学们,想让自己变得更聪明吗?
生:想!太想了!„„
师:那么让我们一起进入课外阅读吧!
二、猜人物,激发阅读兴趣
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多媒体显示一组图片,如曹操、孙悟空、卖火柴的小女孩、狐狸和葡萄等)
师:你知道这些图片中都有哪些人物、哪些故事吗?看谁知道得最多。
生:我知道有曹操、孙悟空
生:我知道还有一个是《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童话故事
生:我会讲“狐狸和葡萄”的寓言故事
生:我知道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
师:同学们真厉害,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么多呢?
生:从电视里面看到的生:我是听妈妈讲的生:我是自己从书上看到的„„(学生们争先恐后,纷纷介绍。教师适时评价并结合学生的回答给予读书方法的指导)
[设计意图:利用猜人物和故事的方法,激发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讲故事,积累阅读方法
师:获得知识的方法有很多,看书是一种最好的方法。老师也喜欢看书,今天,我也跟大家一样把自己喜欢的书带来了。请同学们也拿出自己最喜欢的书,给大家介绍一下,并说说你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读这些书的呢?(小组交流并展示)
生:我带来的是一本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是世界著名的盲、聋、哑女作家、教育家。她真是太了不起了。是我学习的偶像!
生:我今天带来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要向书中的保尔学习,做一个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人。
生:我的是《伊索寓言》,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如《龟兔赛跑》、《说谎的放羊娃》等,它们篇幅虽小,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我最讨厌里面的狐狸了,它真是太狡猾了!我们中学生决不能像它那样。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的介绍,明白了原来书的种类很多,书中有很多有用的知识,以后要多看书,激发了学生看书的欲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积极地给大家介绍了自己的书,说得真是太精彩了,但是对于阅读方法却说得不够清楚,那么老师今天就来教大家一招,那就是运用“三步曲”来阅读课外书籍。师:第一步:看前言、后记和目录。(了解书本的写作目的、成书经过和主要内容)第二步:在略读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性地精读
第三步:做读书笔记:可以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写心得等。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出示几张已经做好的读书卡片,并告诉学生怎么做,包括哪些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要得法,不能盲目去读,这样才会让阅读更有效。]
师:同学们,“阅读三步曲”,你们都掌握了吗?
四、读故事,提升综合能力
师:刚才,老师注意到各小组同学在介绍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眯眯的,老师猜想,你们的书一定非常有趣,都忍不住想拿来看一看。你门想看看其他小组同学的书吗?那就让我们把手中的书与其他同学的书交换来读吧!记住就用刚才我们学过的“阅读三步曲”中的其中一步。看看自己会有什么收获?(先独学、后群学再展示)。
生:我刚才只用了第一步,我了解了了„„
生:老师,这是我做的读书卡片。
生:这是我做的读书笔记„„
师:哇!同学们做的笔记真是太棒了,读书卡片也很精美,这些你们都可以好好保存下来,它就是一笔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各小组学生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成果,此时,教师要针对不同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好的建议。)
[设计意图:学生好奇心很强,作为老师,可以顺势把握学生此时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进一步掌握“阅读三步曲”的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五、作业
1、利用课外时间,继续用“阅读三步曲”的方法读其他有益的课外书籍。并做读书卡。
2、每人准备一个故事,班级组织开展小组讲故事比赛。
[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本堂课学过的知识,完成学习目标]
【教师寄语】
同学们,在浩瀚的文学海洋,还有无数的珍宝在等着我们去采撷,让我们以对生活的热爱为舟,与勤奋作伴,以科学的阅读方法为桨,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吧!
案例反思:
这节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成功之处:一是采用狂人物、讲故事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注重对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实用性强;三是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采取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也很积极、主动;四是老师注意角色的转换,以平等的参与者身份,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并适时给予点拨指导。当然,对于课外阅读,教师还一定要注重引导,认真安排,周密计划,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祁阳县浯溪二中张安平
第四篇:“师陶杯”邢彬彬 引领孩子在书海中畅游
引领孩子在书海中畅游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市实验小学
邢彬彬
摘 要:课外阅读的丰富性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指导、语言的运用、阅读活动的开展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探索新形势、新标准下课外阅读有效引领方式,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引导的实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兴趣
有人说:“课内和课外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只张开一翼自然无力飞行,只有双翼并举,才能自由飞翔。”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在课外的延伸,加强课外阅读能让学生多渠道多形式摄取大量信息,能拓展学生视野,丰富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开展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更加全面地了解我们这个世界和社会,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在探索语文课堂素质教育的同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是非常必要的。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这里谈谈我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些做法:
一、有效指导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新课标”的要求。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求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这不仅对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对课外读物的选择提出了建议。其中的“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是指语言的丰富,还包括精神世界的丰富。同时,新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在145万字左右。
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实践的教学。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要以指导学生的读书活动为“经”,以对学生的字词句训练为“纬”,构成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的整体框架结构。说到底学生在用情感领悟语言的同时,语言也在同时熏染着学生的情感,学生用智慧融化着文本的同时,语言也在同时提升着学生的智
慧,学生用心灵品味文本的同时,文本也在同时雕琢着学生的心灵。阅读教学的实现,以朗读指导为核心,引导学生品味语文,首先要做到设境激趣,触发情感,充分诵读激活情感,潜心品读,领悟语感。多元解读,积淀语感。抒情达意,丰富语感。教师在品悟的阶段要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在精读欣赏之后,使文本烂熟于心,并因此而潜在于心,成为其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功底,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二、帮助学生选择健康、适合的课外书籍。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想状况、朗读能力、兴趣爱好,认真地帮助学生选择思想健康、自己喜欢的读物。
1.分学段推荐书籍:一二年级的学生识字量还是有限的,一般以注音童书和绘本为主。如,《成语故事精选》《安徒生童话》等。三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识字量,孩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这时可以给孩子推荐一些儿童文学,如《时代广场的蟋蟀》《山居岁月》等等。
2.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爱写作的同学,我就帮他们选有关写作方面的书籍。如《优秀作文》《写作指导》等。爱看故事书的,我就给他们介绍《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等,喜欢名著的,我就让他们看我国的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3.选择健康、有价值的书。对学生身心健康有益,要防止并查堵学生阅读不健康书刊,孩子纯净幼小的心灵如果借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来滋养,心灵会日渐纯净,感情会日渐丰富,兴趣爱好会日渐广泛,智力与承受力也将日渐增强。
三、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则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的确,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充满对阅读的欲望,他们才会把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才能让阅读变得更有效。
对许多孩子来说,学习阅读是一个缓慢、困难的过程。要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兴趣是首要的。教师应善于从有关的知识、事件、人物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一)善于从相关的教材知识中培养
教材上的许多知识截取于很宽的知识体系中,它处于一定的历史背景或只是某历史事件的一滴浪花或只是某人物的某一方面。学习这样的知识,难免要涉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或历史条件等,而课堂上教师的介绍只能是概括笼统的。那么,教师不妨从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课外加以了解,从中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在学习相关课文时必须完成的课外读物。如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可安排学生在预习新课时阅读《水浒传》相关篇章、学习郑振铎的《燕子》指导学生阅读全篇《海燕》。
(二)善于从学生的提问中培养
也许学生提的问题根本不在所学的范围之内,或有的连老师都不知道,或有的问题似乎不值得一问,但教师千万不能打击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提问真是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进行课外阅读的有利条件,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提问中去引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甚至是动手、动脑的创造能力。如教学《鲸》,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围绕课文提问题。学生提得问题五花八门,这些问题有的在课文中能得到答案,有的根本没答案可找。如:虎鲸为什么要吃自己的的同类“长须鲸”?鲸从鼻孔喷出的气为什么会形成一股水柱„„我让学生先找出在课文中能找到的答案,找不到的,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课后设法了解。课后学生大量翻阅了《十万个为什么》、《小学生百科知识全书》等。显然,从学生自己提的问题中去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无疑是成功的。
(三)善于联系周围生活中的事物培养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事,学生年龄小,知道的事情少,不知道的多。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于不知道的事物他都渴望知道,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及时引导他们去了解、去思考、去查阅有关资料。当他们能从课外读物中获得他想知道的知识时,他就会对课外阅读引起兴趣。
四、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自觉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结合语文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读,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查阅资料,培养学生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读物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的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或有联系的文章。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课文《景阳冈》一文后,为了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武松这个人物及故事情节,就指导学生去阅读我国名著《水浒传》。
2.精读法:就是指导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时,一些书报或重点文章,对自己有用的,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做到口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步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即浏览。就是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让学生在阅读书报时,对自己只要求了解到内容,在阅读时不发音,不辨读,不能转移视线,快速的对文章浏览,要集中精力,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4.摘录批注法:就是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时候,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字、词、句、段乃至全文原文摘抄下来,或者对阅读的重点部分,难点部分划记号,作解释,写评语,就是人们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五、要重视动笔,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
一篇好的文章,你不仅仅要学习好的写作方法,而文章中的好的词、句子,你也要留心 3
记下。光用脑记,只能说是一个方面。要做到长时间不忘记,那么就要重视动笔。只有用笔记下的东西,才会是长久的,即使忘了,翻看一下笔记也就想起来了,记下是为了更好地运用。
学生们的头脑如同一个信息库。只有当学生掌握大量的、丰富的资料,他们的思维才是活跃的、开阔的,才能达到说话时“妙语联珠、出口成章”,习作时“文如泉涌、妙笔生花”。相反,如果没有平时丰厚的积累,学生的内心是空洞的,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谈不上写出优美的作品。
当学生将用笔积累的语言在日记中、作文中有所表达时,老师应及时在课堂上将日记或作文进行范读,指出语句运用的恰当之处,使学生们懂得在习作中正确运用积累的语言重要性。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老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运用积累的语言方法。同时,老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对学生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活动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座平台上展示自己勤动笔、勤思考和正确运用积累的语言的风采。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会收到实效的。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可以设立“图书角”,教师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通过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在享受阅读的乐趣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在这么多的课外活动形式中,最让学生感兴趣的非“讲故事”莫属了。因此,我们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故事迁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以此来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延伸发展,激发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所以,这时候,当老师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这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但是,仅仅靠老师讲故事,学生听还远远不够。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这样,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4
从而激发他们阅读课外书的兴趣;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这样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此外,我们还会开展各种读书竞赛活动。如:春天到了,就会开展收集春天成语、古诗、儿歌等的竞赛活动;春节到了,会让学生去收集各种春联和春节的传说;在教学完一篇童话故事后,还会进行一次课本剧表演。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自然就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可评为班里的“阅读小明星”,把该生照片贴在学习园地上,并写上她最喜欢的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教师及时鼓励,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兴趣高涨,会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
西方一位教育名人曾经说过:“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孩子喜欢读书是父母献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是学校教育成功的标志。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一生受益。”在现今这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孩子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势在必行。就让我们孩子的健康成长的愿望从这里起步,就让我们的孩子自由飞翔的梦想从这里起航吧!
总之,在加强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时,教师一定要发挥主导作用,随时随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努力营造阅读环境,教给他们良好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久而久之,就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丰富他们的才智,增长他们的知识,让学生终身喜欢阅读。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 2006年
2、《小学语文教师》上海出版社2003年第二期
3、刘弟:小学语文教学与提高儿童素质[J];甘肃教育;2006年05期
4、袁赛花: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三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0年04期
5、陈培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的意义[J];吉林教育;2010年11期
第五篇:在书海里畅游(800字)作文
精选作文:在书海里畅游(800字)作文书是上帝送给人类的礼物,每一本书里都有位沉睡的小精灵。只有人类真诚的心才会唤醒它,它会赐予你穿梭书境的魔力带你领略书海里的奥秘。书海中泛的点点蓝光包含着书的精华地方但却也是最难闯的地方。我细细琢磨终于唤醒了书精灵,让它给予了我魔力。我迫不及待地穿梭在书中,寻找武则天的踪迹。咦,来到了感业寺,石阶上的美丽女子两泪潸潸,对月吟着: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我不禁也感到了无形的难过,忍不住陪着她一起流泪。翻开崭新的一页,我得知了武则天的全盘计划,决定与她一起经历千难万险,有时甚至饭不吃,眠不休的预料着下一秒发生的刺激事情,但武媚娘聪明、不达目的不罢休,虽有时心狠手辣,最终成功了,成为中国历史上开天劈地的第一位女皇帝。瞬间,我转忧为喜,忍不住为武则天呐喊、鼓掌。武则天也验证了: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句话。啊!终于回来了,在暗中帮助武则天的时候,险些被发现丢了性命呀,但是却也得到了书中精华,值,不是吗?被刺激激起兴奋的大脑不愿停止,就继续去历险了,这次来到了雅典,环顾四周,一切都感觉那么似曾相识。一个人拿着一片树叶在树下怪异的站着。他长得很丑,肚大、眼凸、有个狮子鼻。通过以后的了解知道了他极为和蔼可亲,总喜欢与他人讨论一些不是问题的问题,因此外号为怪人。但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认为那是别人不懂他的思维所以回答不了他问的问答而被称为怪人的,真为他感到悲哀。他还有一个大特点:总能够不断揭露人们思想上的弱点,他常说:雅典就像一匹驽马,而我就是一只不断叮它,让它具有活力的牛蝇。但可惜的是,他最后被判了死刑,潇洒的当着友人的面喝下毒酒。他的一生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为了哲学,早置生死于度外了。他的一生因哲学而绚烂,因信念而精彩。他苏格拉底值得所有人敬佩!大脑陷入了沉思,但看着手中紧握着5个蓝水珠,不由笑了。它们代表着勇气、智慧、灵敏、自信、同情。我相信它们将会永远陪我走下去,不是吗?河南安阳龙安区第二初级中学初三:张朝炜
篇一:让学生在书海里快乐畅游
让学生在书海里快乐畅游
摘要:要使学生自在地享受阅读的快乐,使学生的阅读热情始终如一,就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科学地设计阅读活动,使学生不仅爱读、会读,而且读得积极主动,激发阅读的兴趣,乐在其中。
关键词: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热情;提高表达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大师把课外阅读比作学习之舟的风帆,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事实也的确如此,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合适的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培养他们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毋庸置疑,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动力。兴趣能调动学生内在的潜力,促进积极思考,提高阅读效果。
一、营造阅读氛围,诱发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要想取得高效,适宜的阅读环境是必不可少的。人在良好的适合的环境中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为学生阅读创建良好的环境。阅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情感环境。物质环境包括进行阅读
所需要的教室、书桌、书籍、阅览室或者图书室中所张贴的各种关于阅读的标语。精神情感环境又称之为软环境,就是一种和谐民主自由的阅读情感氛围。例如教师对学生阅读的赞赏等,对学生通过阅读所获取知识的肯定等。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对于那些善于阅读,知识丰富的学生给予赞美和肯定,并且在班级中号召学生向他们学习,“小书迷”“小博士”“成语大王”“字典通”成为我对这些学生的昵称。
另外,对于阅读来说,教师要给予学生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允许学生自由选择他们喜欢,适合他们的书籍。不要给他们定一些所谓的硬性指标和目的,给他们带来阅读压力。要让他们轻松地阅读,尽情享受阅读给自己带来的美的享受。这样,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为了成绩而读书,阅读兴趣也就自然而然地培养起来。最后,关于阅读兴趣,要从小学低年级就应该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小,但是他们识字不多,对于阅读会产生厌烦和畏难情绪,而且他们这个阶段的身心特点是记忆力强于理解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制定相关的阅读步骤和要求。积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古人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读书经验告诉我们积累的重要性。儿童记忆力处于全盛时期,教师应该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广泛读书,多积累。只要学生愿意读书,无论他们的收获是大是小,教师都要给予大力表扬。
二、注重阅读知识积累,催生阅读兴趣
学习语文并不能只靠课内学习,仅仅依靠一本教材就可以学好。语文的学习在于理解和运用,实现知识的迁移,其基础在于积累。生活是语文的源泉,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只有将课外和课内有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成绩,培养语文素养,实现提高全面素质的目标。但是要注意的一个现象就是学生虽然喜欢读课外书籍,但往往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只是泛泛而读,选择书籍也是漫无边际,没有既定的目标,从而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仍旧没有多大提高。针对这样的情况,我采用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课外读物积累本。这样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感觉到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创造。对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主动积累语言,起到了极好的促进作用。
三、阅读成果展示,深化学习兴趣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小学生贪玩,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便“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为此,我的做法是开展一些活动,如读书心得交流会、讲故事、诗歌朗诵会等。在活动中为学生创建阅读展示平台,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学生从说话表达顺利向书面表达过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定期举行阅读积累手册展览会,让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成为其他学生的榜样,协助教师指导并带动全班学生提高阅读
能力,让更多的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有了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内在动力了。总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只有在书籍的海洋中中汲取营养,才能不断地完善自我。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也要加强自身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他们在书的海洋里无拘无束地快乐畅游。
篇二:畅游在书海
畅游在书海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畅游在书海》。
“转过街角,看见三阳春的冲天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松了一口气,放慢了脚步??”还记得以前我们学过的林海音的《窃读记》吗?这里面的小林海音,是多么喜欢阅读,每天畅游在书海里,尽情被书香所陶冶。“书”这个字,被发明出来后就深受人们的喜爱。每个人对书有着不同的情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把书比喻为学习路上向前的阶梯;鲁迅把书看成能救济世人的精神良药;
篇三:叩开心扉 畅游书海
叩开心扉 畅游书海
——《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探究》实验研究报告
【内容摘要】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语文修养、增强语言积累、拓展阅读知识、提高读书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
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的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1、创设阅读环境,催生阅读兴趣
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儿童带来阅读的激情,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对孩子自觉的阅读行为要适时、恰当地给予激励,如果常在班上对他的阅读行为加以肯定,更能增强他的自信心,阅读的劲头会越来越大,兴趣越来越浓。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从课题入手,激发阅读兴趣
文章的题目是一篇文章高度的概括,是文章内蕴的望孔,它像一个窗口,透过它,可以了解到文章的内容和实质,窥视到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中心,体会文章的精髓所在。如:我在上《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时,开门见山,让学生齐读课题,然后让学生质疑?生答:自己种的花为什么说是让别人看的?自己的花怎样给别人看?谁把自己的花给别人?师说:同学们很会提问题。作者季老在 群书、勤奋学习的典范,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营养和粮神食粮。学生被吸引了,就会热情地去阅读。
四、指点课外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课外阅读
小学生该用什么样的课外阅读方法,才能更好地保证阅读的量达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
1、类推式。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同时,可以采用读一篇带多篇的方法,推荐大量与教材类似的材料供学生阅读,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悟。由于类似的文章有许多相通之处,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2、查找式。像《圆明园的毁灭》这样的文章,涉及到圆明园被毁灭前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为什么当时的清政府不保护圆明园呢?许多相关问题,是学生最想了解的。那就该提醒学生去查找有关的资料寻求答案,学生在查找、收集、阅读、辨别、思考、交际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已获得了许多知识。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又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3、荐读式。有些课文是根据原作改编或节选的,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我们不妨把原作推荐给学生进行阅读。比如:我在上五年级下期《祖父的园子》这一课时,这篇文章是选自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教会这篇课文的阅读方法后,我就推荐学生去读《呼兰河传》这部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由于学生已具备了读懂课文的基础和方法,再读原作时就会自然运用,反而会有更浓厚的兴趣。
五、开展活动促训练,助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会逐渐成为自觉的行为。
1、组织阅读检查与交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进行考查,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肯定课外阅读的收获,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更有效地指导课外阅读。教师还可以定期安排一节课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同学之间的交流是最直接、最贴近的思想传递,最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可以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
2、在班级定期开展故事会、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让学生选取课外书中的一个故事,课后自行排练,课堂上举行表演或讲故事比赛,看谁的表现好,由同学鉴评,对表演好的同学给予肯定和鼓励。通过这样的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领悟、思维能力和
形象表达能力。
3、开展阅读竞赛活动。在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书香之星”评比活动。利用学习园地,评出当月的“书香之星”。这样,学生阅读的内容广泛,自然就会体会到阅读的好处。从而就会全身心投入到书海中去。
总之,学生课外阅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师生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共同努力。只要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给学生阅读的内容,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并适时进行成果展示,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就会高涨,阅读习惯逐步养成,阅读的面逐步扩大,阅读的量不断增加,阅读的质也会大幅度提高。正如吕淑湘先生说的那样,“学习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益于课外阅读。”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作为一名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并积极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同行们,不妨带着学生在书海里畅游吧!
附件1:
论文编号:
(由教研室统一按市、县编码编号)
贵州省教育科学院 贵州省教育学会
2014年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活动)设计
征集评选登记表
(征文封面)
说明:
一、学科类别:1.中学语文 2.中学数学 3.中学英语 4.中学物理5.中学化学 6.中学生物 7.中学政治 8.中学历史 9.中学地理 10.小学语文 11.小学数学 12.小学思品 13.小学英语 14.小学科学 15.中小学音乐 16.中小学体育与健康 17.中小学美术 18.中小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19.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20.学前教育 21.综合(凡不是纯学科性的论文都归在这一类,如: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等)。
二、论文题目不要太长。教学设计或教学案例直接点明是什么课的设计或案例,如:《祝福》教学设计、《分数的除法》教学案例(不要把某某版
下页 余下全文篇四:书伴我成长 书伴我成长
书,像是一条时空隧道。它让我们回到过去,探索恐龙的足迹;或是飞到遥远的未来,求知科学的尖端。
书,也像是生活的花朵,浩瀚的大海。每当我沉浸在“书海”中的时候,我便会忘了周围的一切,在书海里畅游。饱览鲁迅的文笔,罗庚的“数论”,文成的画作„„真是“书海”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生活离不开书。我们这些成长的花朵不仅需要园丁的栽培,营养的滋润,还需要蜜蜂为我们传授花粉。那一本本书,正是一群群勤劳的蜜蜂;那一行行字,正式我们需要的花粉。
书,它让我游览了桂林的山水,威尼斯水城等名胜古迹。书,让我了解到昏庸的无能,把振兴中华的重任留给我们这一代。
书,是一盏照明灯,照亮我心中昏暗的世界,照亮我前进的道路,使我在前进的道路上不会感到孤独、寂寞。书,是一泓清澈的泉水,在我心扉里“哗哗”地留着,好像在告诉我许多生活的哲理,告诉我什么是真正的友情;告诉我该怎样克服生活的难题,告诉我是非分明的道理„„
书,是我成长的伙伴,他扯开我的心扉,打开我心灵的门窗,我要感谢它。无论哪个时候问我在干什么,我都会说:“我正在书中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