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霍布斯鲍姆:马克思主义如何改变世界?专题
霍布斯鲍姆:马克思主义如何改变世界?
93岁高龄的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出版了新书《如何改变世界——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故事》(How to Change the World: Tales of Marx and Marxism,Little Brown & Company, 2011)。在接受英国新锐历史学者、工党下院议员特里斯特拉姆·亨特(Tristram Hunt)采访之际,霍布斯鲍姆畅谈了他对马克思、学生运动、新左翼和米利班德家族等问题的看法。本文刊载于英国《卫报》2011年1月16日,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亨特:这本书的核心有没有一种辩护的意味?也就是说,即使马克思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可能不再适用了,但是关于资本主义的本质,他所提的问题是对的,而且过去20年中资本主义暴露出来的问题和马克思在19世纪40年代所思考的差不多。
霍布斯鲍姆:是的,的确是这样。在现在这个资本主义危机时期重新发现马克思,是因为他在1848年对现代世界所作的预言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人。我认为,那就是他吸引了很多新的观察家们去注意他的著作的地方,矛盾的是,首先被吸引的是商业人士和商业评论者们,而不是左翼。我记得,我注意到这一点是在《共产党宣言》出版150周年纪念时期,当时左翼并没有制定太多的庆祝计划。让我觉得惊奇的是,美国联合航空公司飞行杂志的编辑说他们想刊登一些关于《共产党宣言》的东西。后来,我与金融家乔治·索罗斯共进午餐时,他问道:“你对马克思怎么看?”尽管我们在很多问题上观点不同,但他对我说:“这个人确实是有些东西的。”
亨特:您有没有这种感觉,像索罗斯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喜欢马克思,他们所喜欢的是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能量、打破偶像及其潜力等的描述,吸引乘坐联合航空公司航班的总裁们的也是这部分描述?
霍布斯鲍姆:我认为是全球化,是马克思预言到了全球化这一事实,并且可以说是全面的全球化,包括品味和其他所有方面的全球化,这让以上这些人钦佩不已。但是我认为更聪明的一些人也看到了马克思关于危机呈一种锯齿状发展的理论。因为在上世纪90年代末,官方理论都排除了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亨特:这就是“经济繁荣—萧条周期的终结”的论调,而且不止是经济周期吧?
霍布斯鲍姆:一点没错。从上世纪70年代起,首先是在大学里,在芝加哥和其他一些地方,最后是自1980年的撒切尔和里根,这时期出现的我认为是资本主义背后的自由市场原则的病态畸形:提倡纯粹的市场经济,拒绝国家和公众行为,我认为这是19世纪任何一个经济体实际上都没有实行过的,即使是美国。除了其他方面之外,这也是和自1945年至70年代早期这段资本主义最成功时期的实际运行方式相冲突的。
亨特:您说的“成功”是就战后生活标准的提高而言吗?
霍布斯鲍姆:我说“成功”是因为它既创造了利润,也确保了诸如政治稳定和社会上相对满意的人口数量的增长这些方面。但它并不理想,我们可以这么说吧,它是人性化的资本主义。
亨特:您认为对马克思的兴趣的复兴也得力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国家的终结吗?列宁主义的阴影已然扫清,从而可以回归马克思著作的原初性质上去了?
霍布斯鲍姆:随着苏联的解体,资本家们不再害怕了,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是他们还是我们,都能以比以前平稳得多的方式来看待问题,不易为激情所扭曲。但我认为,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经济的不稳定性在20世纪末变得更为显著。你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全球化经济是由所谓的西北世界(西欧和北美)有效地推行的,它们推进了这种极端的市场原教旨主义。起初,它看上去运转得相当好——至少在原先的西北世界是如此,但即使是从一开始,你也能看到它在全球化经济的边缘区域所引发的大地震。80年代前期,拉丁美洲出现了严重的金融危机。90年代前期,俄罗斯出现经济灾难。然后就是世纪末这次几乎席卷全球的巨大经济衰退,从俄罗斯波及韩国、印度尼西亚和阿根廷。我觉得,这一切使人们开始认为资本主义体制内部有一种根本的不稳定性,而这一点他们早先是排除了的。
亨特:有一些意见认为,2008年以来我们所看到的美国、欧洲和英国的危机不是资本主义本身的危机,而是现代西方金融资本主义的危机。同时,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金砖四国”正在以日益明显的资本主义模式发展它们的经济。这次的金融危机是否可以说是轮到我们去遭受他们10年前所遭遇的危机了?
霍布斯鲍姆:金砖四国的真正崛起是过去10年的事,最多不过15年。所以从这个程度上来说,你可以说它是资本主义的危机。另一方面,我认为,假设只有一种资本主义是种冒险的做法,正如新自由主义者和自由市场主义者所做的那样。资本主义,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把它比作一个家族,蕴含着多种可能性。从法国的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到美国的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因此,认为金砖四国的崛起只是与西方资本主义的普遍化相同的东西,是错误的。
亨特:您提到了经济崩溃所引起的政治后果的问题。在书中,您摒弃了那种坚持认为马克思的经典文本为今天提供了一个连贯的政治规划的看法,那么,作为一项政治规划的马克思主义现在将何去何从呢?
霍布斯鲍姆:马克思可以说并未提出过什么政治规划。从政治上来说,马克思的明确规划是工人阶级应该成为一个具有阶级意识的群体,在政治上行动起来去夺取权力。除此之外,马克思便故意语焉不详,因为他不喜欢乌托邦。相反,我要说的新的政党在很大程度上是即兴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并没有任何实际的指示。马克思所写下的只是关于公有制的一些想法,总计起来也不比英国工党党章第四项条款更多,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实际上都不足以为政党或大臣们提供指导。我的看法是,20世纪的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头脑中的主要社会模式是一战中的国家主导下的战时经济体制,它们不是典型的社会主义的,但的确为社会主义如何运作提供了一些指导。
亨特: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社会民主左翼,在政治上都未能利用过去几年的危机,对此,您不觉得奇怪吗?我们今天坐在这儿,距离您最欣赏的政党之一——意大利共产党的终结已经20年了。您对当下欧洲及其他地方的左翼政府感到沮丧吗?
霍布斯鲍姆:是的,当然了。事实上,我在书中尽力想表明的一点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危机不仅仅是它在革命方面出现了危机,在社会民主方面也是如此。新的全球化经济下的新形势最终不仅消灭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消灭了社会民主主义的改良主义——从本质上来讲它是工人阶级向其政府施压的一种方式。但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政府对于这种压力的反应能力实际上是减弱了。于是,左翼退缩了,他们提议说:“看,资本家们干得不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他们赚尽可能多的利润,坐等分红。”
当部分分红以创建福利国家的形式体现出来时,这还行得通;但是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它就行不通了,然后你就不得不像布莱尔和布朗所做的那样:让他们赚尽可能多的钱,希望钱多到可以溢出来一些让人民生活好转起来。
亨特:您是否认为问题部分原因在于,从左翼来说,一个自觉的、易于识别的大众工人阶级的终结?因为在传统意义上它对社会民主政治至关重要。霍布斯鲍姆:从历史上看,确实如此。正是围绕着工人阶级政党,社会民主政府和改革才逐渐成形。这些政党从来不是、或者只有极少数是完全由工人阶级构成的。在某种程度上,它们总是由联盟构成:由某些自由主义者、左翼知识分子、由少数派——宗教和文化上的少数派所组成,在很多国家可能还包括各种穷苦的工人、劳动阶层。美国是个例外,那里的工人阶级在长时期内、当然直到上世纪70年代仍然是大规模的、易于识别的团体。我认为,这个国家迅速地去工业化不仅对工人阶级的规模,而且对其意识都是个灾难。目前没有哪个国家的纯粹的工业工人阶级本身是足够强大的。
可以说,工人阶级仍然有可能成为更广阔的社会变动的骨干力量。在左翼方面,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巴西,它拥有一个典型的19世纪后期式的劳工党,其建立在工会、工人、广大穷人、知识分子、思想家以及各种左翼的联盟的基础上,从而产生了一个非同寻常的统治同盟。你不能说它不成功,在执政8年之后,即将离任的总统仍有高达80%的支持率。今天,从意识形态上来说,最让我觉得自在的是拉丁美洲,因为在这里,人们仍在运用着19世纪和20世纪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语言来谈论、实施他们的政治主张。
亨特:就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而言,您的著作中非常强烈地指出了知识分子的角色。今天,我们在大学校园里,看到了巨大的、激动人心的场面,包括会议和集会。如果我们去看纳奥米·克莱恩(Naomi Klein)、大卫·哈维(David Harvey)的著作或是看看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Zizek)的表现,会发现真正的热情。今天这些马克思主义的公共知识分子让您觉得激动吗?
霍布斯鲍姆:我不确信是否出现了一个重要转变,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由于目前的政治局面,学生激进运动将会出现。这是从积极方面来看的。从消极方面来看呢,回顾一下1968年声势浩大的学生激进运动,现在的学生运动还没有发展到那样的程度。不过,我当时和现在都是这么想的,让青年们觉得他们是左翼,比让他们觉得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到证券交易所谋个职位要好得多。
亨特:您认为像哈维和齐泽克这些人在学生运动中起到一种促进作用了吗?
霍布斯鲍姆:我觉得齐泽克可以正确地被称为一个表演者。他具有非常独特的煽动本领,这确实有助于让人们产生兴趣,但我不能确定阅读齐泽克会使人更进一步地重新思考左翼问题。
亨特:让我们把话题从西方转到东方。您在书中提出的一个迫切问题是,中国共产党能否在全球舞台上发展出新的地位并对此作出反应。
霍布斯鲍姆:这是一个很大的谜团。共产主义走了,但共产主义的一个重要元素保留了下来,当然是在亚洲,也就是主导社会的国家共产党。这是如何运作的?我认为,中国存在着一种对局势的潜在不稳定性的相当高程度的意识。可能会有这样一种趋势,迅猛增长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和人口中的受教育群体会获得更大的施展空间,毕竟这部分人的数量将达到数千万、也许是上亿。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似乎也正在吸纳大量的技术型的领导人才。
如何将所有这些拧成一股绳,我还不知道。在这个迅速工业化的过程中,我觉得有一件事情是可能的,即工人运动的扩大。在多大程度上中国共产党能为工人组织留有发展空间,这点还不清楚。
亨特:为了理解您所说的同盟,让我们来谈谈英国政治吧。我感觉就财政观念、削减开销、收入不平等等方面而言,联合政府有种上世纪30年代的气息,而卡梅隆几乎就是斯坦利·鲍德温的翻版。您怎么解读?
霍布斯鲍姆:在以消除财政赤字为由所提的各种措施背后,显而易见有一种系统的、意识形态的需求,即解构原有的安排并将其半私有化,不管是养老金体系、福利体系、学校体系,抑或卫生体系。在大多数情况下,保守党或自由民主党的竞选纲领都没有规定这些事情,可是从外面来看,联合政府是比第一眼看上去要更为激进的右翼政府。
亨特:您认为工党应该做何反应?
霍布斯鲍姆:工党总的来说从竞选时起就没有提出过一个很有效的反对意见,部分原因是由于它日复一日地在选举新的领导人。我认为,工党首先应该多强调它过去13年来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做法,那段时期社会没有崩溃,社会状况有所改善,特别是在学校、医院和其他许多文化领域,所以那种认为社会的一切方面都需要以某种方式来拆除并碾为尘土的想法是没有根据的。我认为,我们需要去保卫大多数人认为根本上需要保卫的东西,那就是提供某种形式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亨特:您认识拉尔夫·米利班德(Ralph Miliband),米利班德家族是您的老朋友了。您认为拉尔夫会怎么看他的两个儿子间的竞争及其结果——艾德(Ed)领导工党?
霍布斯鲍姆:作为一个父亲,他肯定会非常骄傲。他当然会更倾向于他两个儿子中的左翼。我觉得,拉尔夫一生中的绝大多数时间确实是与解散工党、走议会路线联系在一起的,他希望一个适当的社会主义政党能以某种方式产生出来。拉尔夫最终与工党和解是在工党最没有作为的那一段时期,即乏善可陈的本尼特(Bennite)时期。我依然认为,拉尔夫所确切希望的东西相比于他的儿子们至今所做的事情要激进得多。
亨特:您的新书题目叫《如何改变世界》,在最后一段您写道:“取代资本主义在我看来仍然是可信的。”这个希望清晰可见吗?
霍布斯鲍姆:现如今并没有什么清晰可见的希望。《如何改变世界》记述了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中做的事情,其中一些是通过并非直接源自马克思的社会民主党、通过其他政党如工党、劳工党等等世界上的执政党或潜在的执政党来完成的,其次是通过俄国革命及其所有的结果来完成的。
卡尔·马克思,一个赤手空拳的预言家却激励了重大的变革,他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21世纪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既非纯粹的市场也非纯粹的自由民主就足够能应付的。到那个程度,一个不同的组合,一个不同的公与私、政府行为和控制与自由的结合必须发展出来。
你怎么去称呼它,我不知道。但它完全可以不再是资本主义,不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英美资本主义。
来源:《国外理论动态》2012年第1期 作者:张晶 译
(张晶: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
第二篇:2013高考语文 艾瑞克 霍布斯鲍姆 趣味横生的历史时光作文素材
201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趣味横生的历史时光
著名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于伦敦当地时间2012年10月1日凌晨谢世,享年95岁。霍布斯鲍姆是饮誉全球的历史学家,著作等身,对当代史学界影响深远。作为一位历史学家,他认为历史的推动者不是帝王将相,而是平凡世人。
霍布斯鲍姆,犹太人,1917年出生于埃及名城亚历山大。霍布斯鲍姆一家于1919年迁往维也纳。十年后,他的父母相继去世,孤儿霍布斯鲍姆于1931年迁居德国首都柏林。彼时魏玛共和国在经济大萧条之中气数已尽,而其叔父在衰世中失去工作,使得霍布斯鲍姆再次无家可归。他由此将希望寄托于苏联的共产主义与世界革命,14岁即加入共产党。
身为共产党员的霍布斯鲍姆,是“西方世界潜在的敌人”和被监控的对象,生活之路频遭窘困。幸好他在一所夜校觅得教职,方维持温饱。学术是霍布斯鲍姆实现信仰的主要阵地,他虽年过半百方成为大学教授,其学术创造力却令人望尘莫及。他的研究以劳动史为主,关注的时代主要为19世纪,有《劳动者》《工业与帝国》等专著。在专业领域之外,他撰写大量当代政治文化评论,颇有以言论介入现实的意味。
而真正使他荣登世界“近代史大师”宝座的,是他的时代四部曲:《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帝国的年代》和《极端的年代》,它们结构恢弘,叙事晓畅,成为当代极为流行的历史著作。
霍布斯鲍姆多次强调一个历史学家必须明辨历史,敢于讲真话,作良史,必须从政治的激情中退身,信仰理性,辨别事实与虚假。作为一位历史学家,他承担着犹太人与共产党员这两种身份带来的丰富与矛盾的痛,相比较于其他人,霍布斯鲍姆更深谙20世纪的疾风骤雨与隳突变迁。他的自传《趣味横生的历史时光》,题目一语双关,趣味横生,亦生不如死。然而,个人生活的苦难,却有幸为他提供了一个历史学家观察世界的出发点,他为此颇有些感激。
作为一如既往信仰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史观的史学大家,霍布斯鲍姆对爵士乐的痴迷,却一点不亚于他对历史的专注。他四处探访爵士乐大家,聆听大量爵士乐演奏,甚至写了一本专著《爵士风情》。霍布斯鲍姆的书房里唯一没有被书架遮挡的风景是一张美国爵士女伶比莉·哈乐黛的海报。
素材运用:
每一份苦难中都孕育着更伟大的幸福。爱迪生发明灯泡,失败了一万次。肯德基创始人桑德斯被拒绝了1009次才有人接受他的炸鸡秘方。迪士尼乐园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被拒绝302次后才有银行肯贷款给他。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予以霍布斯鲍姆关注现实与历史的力量,这成为伟大历史学家的基点。
话题拓展:
苦难人生、讲真话、苦中作乐
第三篇: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我是个刚毕业的孩子,来社会了,不知道自己以后的路会是什么样,这是个特殊的时刻背景,离传说中的世界末日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左右,我出来社会4个月了,经历过找工作的心酸,不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行,而是因为自己出来后才知道,肝有传说中的大三阳,很多公司都不会要你,呵呵想起国家的颁布条列,明白很多东西不是那么容易的。
开始我去找一了一份工作,面试一家做认证的公司,额,我实话实说我有大三阳,不知道公司接不接受我这种员工,呵呵,老板拉我去办公室说了句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的话,呵呵 你这个不是艾滋病,能握手,你看我就不怕,我们握个手,但是对不起我们公司不能要你这种人,对不起,你走把!我笑了,我知道转身之后他该把我的被子用纸包着扔进垃圾桶,然后去洗手间疯狂的洗自己的手。
就这样我离开了,因为我的坦诚。
于是我又去找我的第二份面试,另一家公司。做家具了,传说中的慕思,位于嘉华大酒店39楼,光鲜亮丽的大酒店,一览就能看见虎门大桥,刚开始感觉命运或许对我真的不薄,进入这样一家公司,呵呵后来才明白这只是个挂羊头卖狗肉的公司,不过没关系,毕竟我也没有坦诚说自己是大三阳,所以就觉得人都会有些隐私的,但是没想到大家进入这个公司,所有人都在钩心斗角,没有一个人去做自己的工作,工作环境很压抑,试问我们又如何去做自己的工作呢。这样的公司我又能学到什么,每天还有去防止做错了什么,说错了什么,而不是去想如何开拓业绩。渐渐的感觉不喜欢这种生活,辞职了。离开这个拥有喜欢表面上的光鲜,这个挂着区域经理的职位。
现在做一份销售,简单的一个销售,忽然觉的人可以改变,从知道自己很渺小的那一刻开始,有一天,我在想我们到底是什么,我们只是一种生物,一个种类中那么多的其中一个,佛家说一沙一世界,的却,想象一个原子核裂变改变的是整个世界,这个世界所有的东西都是相通的,譬如人类的瞬时记忆让我明白有时候存在于我们大脑中的很多东西很神奇,他能给予我们提示,告诉我们一些以后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我把它定义于遇见,而我们永远不能改变。渐渐的我明白了磁铁不是只会吸引铁,当电磁达到一定的程度很多东西都能改变,很多原子会结合一起,而我们人类,又何尝不是一样是相互影响呢,一种氛围,在空气中散发的气味会改变身边的很多人,我们很渺小,地球也很渺小,为什么我们还要去争那么多呢,如果你知道地球会灭亡,不管是2012,还是什么时候,你还要这么做嘛,人类很渺小,我们能做的就像是蚂蚁,改变自己,让自己把自己的心放大,改变自己,不再去埋怨,不再去抱怨,去关心别人,不是因为利益,而是让自己的身边的环境更好的去影响自己,形成一个适合自己的一种气氛,让身边的人更“空旷”心若无物,那里都是天堂。
改变的是自己,渐渐的。我们改变了身边的人,然后就是世界,人类为了欲望失去了信仰,为了利益忘记了人道,这些不会让我们前进,我们正在倒退,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去改变,放下我们,去关系每一个朋友,身边的陌生人,一句赞美,一个认可,让大家感觉到
阳光,渐渐爱你,那个世界,那才是我们要的第五纪元。
朋友,如果有时候你觉得身边的事情真的有那么可恨的时候,看看窗外,那些劳累的人们,我们或许就明白些什么了。想起疯子他爸说的一句话,你看看窗外,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我们每天经历着,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需要坚定些什么,需要守候着什么,改变自己,去改变世界。如果你需要去述说出来,去表达出来,去发泄出来,如果你愿意告诉我这个孩子,请告诉我,有空q我:2355635305。不过我有大三阳哟!别害怕,生死我不知道有多长,但是我可以把自己的长度活的有意义,去影响每一个不开心的人,释然。
第四篇:扶贫,改变世界
扶贫,改变世界
贷款应作为一种人权加以促进。
——穆罕默德•尤努斯
十八世纪的历史学家路易勃朗曾经放言国家应是穷人的银行,但是几个世纪过去了,即使在福利制度完善西欧国家也未必完全做到这点,但是有一个人,却以一己之力在遥远的孟加拉创办一个专为穷人服务的银行:不需要担保,甚至是乞丐也可以贷到款。
他就是孟加拉人穆罕默德•尤努斯,今年十月十三号,因为创办并成功运作了为穷人提供小额贷款的格莱珉银行,所以他和他创立的农民银行分享了本届诺贝尔和平奖。以银行家身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几乎是绝无仅有的案例。1940年,尤努斯出生于孟加拉一个宝石加工商商人家庭,家境富裕并没有使得他免于对国家摆脱愚昧贫困的责任感,所以他曾经留学西方,获得美国范德比特大学经济学博士,现年66岁的尤努斯是孟加拉吉大港大学经济系主任,同时也是格莱
珉银行创始人。
1974年,从美国求学归来的尤努斯还仅仅是吉大港的一名普通经济学教授,目睹了饥荒与贫困深深困扰着的民众,他为自己所学习的完美的黑板经济学不能帮助那些穷人而痛苦。当他偶然知道那些编制凳子的赤贫妇女的辛苦收入大部分都不得不转移给高利贷组织,而这些妇女所需要的仅仅是27美元就可以独立谋生,他情急之下想到办法:贷款给穷人。他靠个人贷到一万多元分发给42个编织竹凳的妇女,结果回收贷款以及使用效果都十分满意。于是,他不断奔走,终于在1983年成立了格莱珉银行,这家银行的特点是只借贷穷苦人,其中大多数为妇女。只要能够不错的谋生方案就可以获得贷款,不需要抵押,甚至不还款也无需上法庭,唯一的区别是五人为一个小组,有人信用不良的情况下其他人会受到影响。这家银行贷款者拥有94%股权,政府占6%。目前这家银行630万名直接借款人,其中96%是妇女,到2001年底,全世界有5400多万个家庭从小额贷款中受益,而且最重要一点这家银行还款率高接近99%,并且在不接受捐赠情况下保持盈利。其中艰苦历程,在尤努斯的自传《穷人的银行家》里有详细而生动的记载。
格莱珉银行小额贷款模式取得成功,最大原因有两点。首先,小额贷款模式彻底摆脱扶贫的慈善化趋势。穷人之所以潦倒不堪,往往是因为机会不够,他们往往具备基本的谋生技能,只是没有担保取得资金而已。扶贫与慈善的最大区别在于一个是授人以渔,另一个是授人以鱼。所以,尤努斯批判在孟加拉的援助机构有名无实:“援助的项目制造出大量的官僚机构,他们很快就变得腐败、低效、亏损累累。”对于一个项目,能够运转下去的最好模式就是能够独立负担盈亏,如此方是长远之道。对于穷人来说,取得贷款能够获得工作除了摆脱饥饿,精神上的快乐与尊严更是难以统计。因为尤努斯发现妇女拿到钱之后能够更好改善家庭状况,所以妇女有更多机会可以取得贷款,格莱珉银行更是无形中解放了妇女的能力与自由。在格莱珉银行,即使乞丐,只要有好的谋生思路,照样可以拿到钱,因为尤努斯认为贷款是一个基本人权,截止2003年,已有17647个乞丐向取得免息贷款,且享受到免费生命保险和贷款保险。
格莱珉银行成功第二点是比较重要的实际约束,贷款人五人一组,如果有人信用不良,那么其他人也丧失机会。这是利用熟人社会来约束贷款者。穷人最需要钱,但是一般银行总把他们认为是“金融界不可接触者”,但是格莱珉银行却给他们以机会证明自己。所以格莱珉银行银行的还款率接近99%,因为穷人都明白这笔贷款是他们摆脱贫苦的唯一机会。如果他们不按时偿付贷款的话,他们将失去唯一的机会,重陷贫苦的旧辙。
有人表示格莱珉银行的成功不可以复制,因为有相当地域特色,但是这些人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从国情来说,孟加拉也许是最难推行格莱珉银行模式的国家。首先,当地人都习惯不还债——即使上最富有的人,而且孟加拉缺乏活力的经济、保守的精英阶层、频仍的自然灾害都对推行格莱珉模式构成了极大挑战。但是尤努斯坚持了下来,并把格莱珉模式成果推广到亚洲,欧洲,甚至美国。据统计,有250多个机构在将近100个国家里基于格莱珉模式运作着,其中包括中国的小额贷款的实验。尤努斯目的在于消除全地球的贫困,他坚信贫困由社会的结构与社会采用的政策创造出来的。
贫困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特别在还有一亿多人贫困人口的中国来说更是难以轻盈。正如印度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指出的那样贫困不仅仅是收入低下,而是是一种对基本能力的剥夺。本文开始谈到历史学家路易•勃朗就曾痛斥“贫困使人民的智慧埋没在黑暗里。贫困使具有独立人格的人降到从属的地位,因此,贫困就在人类的道德中隐藏着一种新的痛菩,并且把人们内心所具有的慷慨心情变为怨恨。” 世界范围内的贫困限制了人类的发展,把人类历史说是一部摆脱贫困的战斗史也毫不为过。诺贝尔委员会在颁奖时后表示“除非大量人口找到摆脱贫困的办法,永久和平是无法实现的。”从这个意义来说,尤努斯的获奖并不意外。
穆罕默德·尤努斯
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1940年6月28日-):孟加拉国经济学家,孟加拉乡村银行(Grameen Bank,也译作格莱珉银行)格莱珉银行的创始人,有“穷人的银行家”之称。
穆罕默德·尤努斯开创和发展了“微额贷款”的服务,专门提供给因贫穷而无法获得传统银行贷款的创业者。2006年,“为表彰他们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努力”,他与孟加拉乡村银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曾获得过总计60多项荣誉,如1978年孟加拉总统奖、1985年孟加拉银行奖、1994年世界粮食奖、1998年悉尼和平奖,以及2004《经济学人》颁发的社会经济创新奖等。
第五篇:技术改变世界
技术改变世界
技术改变世界,创新驱动未来。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也许是一句看起来假大空的话,但是无数过往的事实帮我们验证了这一观点。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乔布斯的iphone推动了智能手机的发展,帮助人们进入个人媒体时代„„
新时代的技术,新时代的发展。不可否认,新技术往往会迅速改变对整个产业的思考方式,并潜移默化地改变市场主体的运行轨迹和前进方向。以汽修行业为例,新技术的发展让传统敲敲打打的修理方式退伍,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汽车医生”为汽车进行检测与维修。高大上的职业,高大上的技术瞬间吸引了无数人投身这一行业,成为众人眼中技术型男。曾经人们会问上哪个大学最好,现在人们会说学什么技术最有前途?技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强动力,愈发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技术型人才也逐渐取代了学术型人才备受市场和企业的关注。就在每年的六七月份,一大批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开始面临人生中的重要选择。曾经他们也许会因为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而难过,会复读,现在却有不少的学生选择了学技术。因为对他们来说,技术职业院校也许才是真正的“象牙塔”,才是改变自己命运和出路的最好选择。
技术发展推动的是整个市场经济的进步,职业教育院校的人才培养则为社会输送了最优秀的力量。就像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技术型人才是最受欢迎的。未来的中国市场上,技能型人才也真正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成为人们最尊敬的对象。对于不少希望通过选择来改变命运的年轻人来说,把握未来经济发展的“命门”,才能真正走向人生发展的康庄大道,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当然,选择技术行业能够为自己的人生起了个好头,想要在行业里取得一个全新的发展,就需要有创新的思想和行动。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技术改变世界,创新驱动未来”,没有哪一个行业不是在创新发展中逐步走向进步的。只有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创新发展,才能推动行业的进步,才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开辟更大的空间。也许有一天,会因为你的一个小小行动而改变了世界。
山„„东„„万„„通„„技„„术„„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