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道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16:5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道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道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第一篇:20道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诗歌鉴赏题

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菩萨蛮·塞上秋望——(清)冯云骧

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

(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3分)

(2)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文中却看不到直抒胸臆的句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两首诗均写到节日、馆舍、灯,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用意是什么?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3分)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哪两个诗句也用了这样的写法?高适的《除夜作》末句表达了什么情感?(5分)共同点是:(2分)两句诗是:(1分)末句感情:(2分)

3.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问题。(8分)

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

[南宋]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1)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

(2)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6分)

看叶-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注】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诗人所说的“意味长”,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如何表现的? 答:

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送灵澈上人①-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②-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①灵澈上人是中唐时一位著名诗僧。②刘长卿,唐代诗人,曾登进士第,但终不得志。这两首诗均为送别诗,但其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感情又有区别,请简要分析作答。答: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商歌-(宋)罗与之

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负薪花下过,燕语似讥人。【注】《商歌》是一个古老的诗歌题式。春秋时的宁戚就曾唱过两首自鸣不平的《商歌》。“商”是我国古代五音中象征萧瑟秋天的,所以“商歌”属秋,可是罗与之的《商歌》,讲的却是春天里的事。

(1)作者巧妙地运用传统诗题作反面文章,诗言春,而题却言秋,请简要说明作者的用意。(3分)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7.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夜泊钱塘-(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1)诗歌颈联“迸”“入”两字精妙传神,请选择其中一个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3分)

(2)诗歌第八句在诗歌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短愁”指什么“愁”?(4分)

8.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每小题4分)馆娃宫①怀古(其一)吴宫怀古②

皮日休

陆龟蒙

绮客飘香下太湖,香径长洲尽棘丛③,乱兵侵晓上姑苏。

奢云艳雨只悲风。越王大有堪羞处,吴王事事堪亡国,只有西施赚得吴。

未必西施胜六宫。

①吴王夫差为取悦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造的行宫。②吴宫:吴王夫差昔日的寝宫。③香径,长洲:采香烃,长洲苑,昔日吴宫里的处所。

(1)同样是写吴官,两位诗人笔下的景物都各有什么特点?你怎样理解皮诗中,将吴灭亡的原因说成“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4分)

(2)同题材的怀古诗,两位诗人却运用了不同的写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4分)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答:

(2)诗的二、四句写景,其作用有什么不同?(4分)答: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村行-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2分)答: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誉为“绘景佳句”。请简要分析这两联的写作手法。(4分)

答:

1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村夜-(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秋夜-(宋)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两首诗均写了夜景,有什么不同之处?

(2)两首诗均写了秋色秋味,又表现了作者怎样不同的心境?

1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两首词都写到了春,可是表达的内容有所不同,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

(2)李词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一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黄词想象奇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13.阅读下面这首曲,做后面两小题(6分)

[双调] 沉醉东风 秋景(元)卢挚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① 这支曲子体现出作者怎样的心态情绪?

②请自行选定一个角度,简要赏析曲子写作上局部的或整体的特点(不超过60个字)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杂诗三首(其三)-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①,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②。

【注】①黄龙戍:即黄龙,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此指边地。②龙城:在今蒙古境内,这里借指敌方要地。(1)请分析颔联中“月”的意象在表达上的作用。

(2)综观全诗,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怎样的态度。

1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1)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2)这首元曲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请简要概括。(4分)

16、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夜泊钱塘-(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1)诗歌颈联“迸”“入”两字精妙传神,请选择其中一个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歌第八句在诗歌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短愁”指什么“愁”?

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行-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誉为“绘景佳句”。请简要分析这两联的写作手法。

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苏 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①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注:①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19、阅读李贺的两首诗,回答诗后问题.南 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吴钩,刀名。凌烟阁,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臣,命人将长孙无忌、魏征等24位功臣之像列于凌烟阁上。若个,哪个。

马 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注:络脑,马笼头。(1)《南园》和《马诗》表达的思想内容基本相同,它是什么?

(2)《南园》和《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试加以说明.20、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望江南 李煜[注]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注]作此词时,李煜已亡国入宋,身在开封。

(1)两首词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请结合词简要分析。

(2)分析两首词抒情手法上的不同特点。

1.(1)词的上阕中呼应词题的意象:“龙沙、落日、山、水、寒云、猎骑、大将旗”等(1分);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作者着意渲染了奇异壮丽、雄浑苍凉的宏阔境界(1分)刻画了边关特有的生活情调。(1分)

(2)下阕“飞蓬”一句,借断根干枯后随风飞转的蓬草,暗喻戌边将士行孤苦无依的漂泊感;“迷鸟路”“白雁哀鸣”即写景,也烘托了将士们“归家无期的内心痛苦”;“绝寒”“孤城”一联则通过写与世隔绝的边寒黄昏、闭门孤城,暗示了戌边将士们孤独寂寞的思归愁绪。(能结合具体文本,答出以上任意两点可得4分)

2.(1)得分要点:营造氛围:凄凉、凄清、冷寂 抒发心绪:孤独、寂寞、伤感(氛围1分,心绪2分,意思接近即可,抓住意象分析,酌情给分)

(2)共同点:借对方写自己,以想象对方想“我”,来表达我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感情。(或:共同之处在于将故乡之思与羁旅寒灯之下的凄然感受放置在具有欢 乐色彩的节日之夜)(2分)

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分)

感情:老大无成或离乡日久、客居多年(或:将“愁鬓”的生命体验置于“明朝又一年”时间流逝的临界点,将生命有限的无奈与故乡千里的空间阻隔对应,增加表达效果。)(意思对即可,2分)

3.(1)①登楼北望,看见塞草连天人的衰败秋景。②山河破碎,神州陆沉,中原地区沦陷于金兵之下。年复一年,春去秋来,明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

(2)①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②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无可奈何之情。

4.“意味长”所包含的人生哲理;美丽如花的事物却易于凋零,平凡如叶的生命似更为长久。诗人在大自然中捕捉一个极为普通的意象“绿叶”,表现出一位回归于平淡生活的老人独特的感受。人生不必像春花璀璨而短暂,应如绿叶生命顽强而长远。(哲理3分;表现3分。)

5.《送》诗即景寄情。诗以僧人远归青山为构图中心,描绘了苍翠竹林、清幽晚钟、落寞残照等,为送别营造了一种清淡、幽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或因失意而归于山水、向往出世的淡泊情怀。《重》诗言事抒情。诗直陈同为逐臣江边送别悲远之事。叙事中穿插“猿啼”“流水“孤舟”等颇有悲情色彩的意象,借以表现仕途失意、朋友别离的苦闷、伤感情绪。

6.(1)(3分)作者的用意很明白,春,对穷苦人家来说,无异于秋天的萧瑟凄凉。

(2)(4分)这首诗多用烘托对比的手法。(2分)一方面渲染春天无处不在,一方面又用“独无春”来表示并不属于所有的人;写“贫家独无春”,言外之意是唯有富室有春;写“负薪”,同时又写“花下”,这就使对比鲜明,动人心魄。(2分)

7.(1)(3分)“迸”在诗中用以形容树叶凋落之态(1分)“迸”字显示了力量(1分),突显了自己离愁的沉重。(1分)或:从语音上看,“迸”字为去声,发音气促而低沉,让人觉得叶离母体有一种强动所致,不是自然落叶,而是断裂迸下。(2分)有了这样的感觉,每一片落叶都让他惊心魄,百感交集。(1分)一个“入”字,形容出乡愁和江水浑融无迹之态(1分),化无形的乡梦为有形(1分)诗人的乡愁如钱塘江水一样膨湃起伏,无休无止。(1分)(如果对两个“字”均有解说,按前一个答案给分)

(2)(4分)第八句总括全诗(2分,答案为“卒章显志”得1分,答案只是说说“抒发情感”0分)“短愁”指羁旅之愁(1分)思乡之感(1分)或:二字涵盖了上文提到的“孤灯”“一雁”所表之情,“离心”“乡梦”之感。8.(1)皮诗:以想象写当年吴宫奢华盛景;陆诗:着重写眼前吴宫残败凄凉之景。写诗忌直贵曲,如果三、四句把笔锋直接对准吴王,虽然痛快,未免落套;所以诗人故意运用指桑骂槐的曲笔。他的观点,不是浮在字句的表面,要细味全篇的构思、语气,才会领会诗的意蕴。诗人有意造成错觉,明嘲勾践,暗刺夫差,使全诗荡漾着委婉含蓄的弦外之音,发人深思,给人以有余不尽的情味,从艺术效果说,要比直接指斥高明得多了。

(2)皮诗用对比。“绮阁飘香下太湖”,这句完全从侧面着笔。它写馆娃宫,仅仅用一个“绮”字状“阁”,用一个“飘”字写“香”,这样,无须勾画服饰、相貌,一个罗彀轻飘、芳香四溢的袅娜倩影,便自在其中了。特别是“下”字很有分量。从“绮阁”里散溢出来的麝薰兰泽,由山上直飘下太湖,那位迷恋声色的吴王如何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以至对越王的复仇行动,连做梦也没有想到,就不言而喻了。

“乱兵侵晓上姑苏”,这句省去越王卧薪尝胆等过程,单写越兵夤夜乘虚潜入这一重要环节。“乱兵”,指吴人眼中原已臣服现又“犯上作乱”的越军。侵晓,即凌晨。吴王志满意得,全无戒备。越军出其不意进袭,直到爬上姑苏台。吴人方才察觉。一夜之间,吴国事实上就亡了。这是何等令人心悸的历史教训啊!

前二句胜对起,揭示了吴越的不同表现:一个通宵享乐,一个摸黑行军;一边轻歌曼舞,一边短兵长戟,在鲜明对比中,蕴含着对吴王夫差荒淫误国的不满。

陆诗用虚实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想象和回忆,以及设想之境。实写的是眼前吴宫的残破凄惨景象,虚写的是昔日吴王荒淫腐朽的事实。用“奢”、“艳”修饰“云雨”,鲜明地表达了诗人的批评态度。并指出,吴王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足以亡国,未必西施就是六宫中最漂亮的,言外之意讽刺吴王。

9.(1)不是同一时期的事情,(1分)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酒醒之后,才识到朋友已经离开很远很远,倍感凄凉孤独。这样写强化了送别的愁情。(情感1分)

(2)第二句写红叶青山的美景,色彩艳丽,景色优美,更觉离别的难堪。以乐景写情,反衬了离愁别绪;(答出“乐景写哀”、“反衬”2分)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烘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答出“烘托”2分)

10.(1)热爱自然、思乡。

(2)①对比、动静结合②拟人、比喻③喧染(色、味)④远近结合(二联远景、三联近景)(注:答出两点给全分)

11.(1)白诗写室外景,写了月下虫声,荞麦花如雪,动静结合(2分);朱诗写室内景,写了月下床席凉满,梧桐影乱,是静景(2分)。

(2)白诗写的是恬淡适然的心境,全诗意境宁静恬淡(2分);朱诗写的是凄凉孤寂的心境,突出月在“缺处”朗照的凄清(2分)。

12.(1)两首词分别表达了离愁别恨和爱春惜春之情。(大意相同即可)

(2)李词的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手法,用春草喻离愁别恨,离恨就好比越走越远还生长茂盛的春草那样,细碎浓密,无边无际,浩渺无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离恨的深远不尽。

黄词“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二句,体现了词人奇特的想象。作者把春想象成有生命之物,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表达了词人强烈的留住春的情感。

13.①如画秋景之中闲适安逸的心态,自在逍遥的情绪。

②例:A、“化用典故”(《蜀道难》《滕王阁序》)B、“动静相生”,赋予静景以动感之美 C、“有声有色”

D、“美景乐情,情景相生”

14.(1)以月写人,明月高挂中天,照着不眠的闺妇,而闺中人却沉醉在对征人的思念中(亦可理解到“一笔写出两人的离恨,月亮也照着不眠的征人,而这征人也正在思念着闺中之妇。”)以月寄情,含蓄而巧妙地抒发了饱受战乱之苦的离人相思之苦。(每个要点2分)

(2)这首诗既有对战争长年不断,给百姓带来离乱之苦的不满,也包含着希望有人能带兵克敌,一举夺胜的期盼。(每个要点2分)

15.(1)比喻、排比(2分)(答对偶也可以给分)开头以四个比喻组成排比,生动地勾画出官迷、政客的可鄙、可悲的形象。(1分)他们投机钻营,人格丧尽,知识分子所应有的气节和尊严,已荡然无存。他们正在为富贵功名而奔波劳碌。(1分)

(2)这首元曲撕破了官吏的嘴脸,假名士的画皮。对这些猥琐小人假扮清高,言行不一的无耻行径进行了冷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概括内容2分、揭露、讽刺各1分)16.(1)(3分)“迸”在诗中用以形容树叶凋落之态(1分)“迸”字显示了力量(1分),突显了自己离愁的沉重。(1分)或:从语音上看,“迸”字为去声,发音气促而低沉,让人觉得叶离母体有一种强动所致,不是自然落叶,而是断裂迸下。(2分)有了这样的感觉,每一片落叶都让他惊心魄,百感交集。(1分)一个“入”字,形容出乡愁和江水浑融无迹之态(1分),化无形的乡梦为有形(1分)诗人的乡愁如钱塘江水一样膨湃起伏,无休无止。(1分)

(2)(4分)第八句总括全诗(2分,答案为“卒章显志”得1分,答案只是说说“抒发情感”0分)“短愁”指羁旅之愁(1分)思乡之感(1分)或:二字涵盖了上文提到的“孤灯”“一雁”所表之情,“离心”“乡梦”之感。17.(1)热爱自然、思乡。

(2)①对比、动静结合②拟人、比喻③喧染(色、味)④远近结合(二联远景、三联近景)(注:答出两点给全分)

18.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19.(1)主题都是表现积极进取、希望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为国建功。也有怀才不遇之苦。

(2)《南园》是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马诗》通篇用比,托物言志,抒情委婉,耐人寻味。

20、(1)两首词都是先总起后具体描写。(1分)白词开篇紧扣“忆”字,总提一笔,然后具体描写耀眼的红日、“红胜火”的江花,“绿如蓝”的江水。(1分)李词开篇从“闲梦”起笔,紧扣“春”字,然后具体勾勒春江、乐声、飞絮、轻尘和看花人。(1分)

(2)白词借景抒情,借江南春天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江南春天的赞美和思念之情。(2分)李词以乐景写哀情,(1分)梦中的故国春色越美,越反衬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现实生活的凄楚。(1分)

第二篇:古代诗歌鉴赏习题

三.阅读杜甫的《蜀相》,完成5~6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5.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B.“映阶”两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鸟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国忧民,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四.《临安春雨初霁》是陆游的另一首诗,阅读《书愤》和这首诗,作比较,回答后面问题。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7.对两首诗词语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A.《书》诗首联抒写诗人的抗敌抱负。“气如山”为全诗的诗眼和灵魂,不仅总挈了全诗,也刻画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空怀爱国热忱,却不知世事艰辛;遥望金兵侵占的中原,愤恨之情郁积如山!

B.颈联与首联形成对照——首联写过去,颈联写现在,首联写少年,颈联写暮年。“空自许”与“世事艰”相对应;“已先斑”与“气如山”相对应。二联不仅处处对照,而且诗脉贯通,概括出诗人的整体形象。

C.“世味”“薄似纱”,诗句表层写世态炎凉,人情淡薄;其隐含信息,则是揭示世味薄必然直道穷的现实——南宋小朝廷得过且过,官场风气一天坏过一天,诗人慨叹:在如此环境中为官,会有什么作为?

D.《临》诗颈联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生活与情感世界——到了京城,不屑去结交权贵以求攀升,却独自待在客馆以“作草”、“分茶”消磨时光。对生活细节的这种描写,既是个人心迹的剖白,又是对污秽的官场生活的否定。

8.对两首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为同期诗作,但其风格与表现方式却迥乎不同。前者,情调严肃而激越,正面凸现一个“愤”字;后者,情调诙谐,在貌似轻松中流泄内心的忧愤。

B.《书愤》颔联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大捷,诗人将自己的激情直接蕴藉其中,使全诗悲愤的基调透射出一抹靓丽色彩。

C.《临安春雨初霁》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淡漠。“素衣莫起风尘叹”,既是自励——绝不会受坏风气的污染,又是对家人的安慰。

D.陆游的《书愤》中诗人联想了诸葛亮“出师”的伟业,借以自勉;同时又将崇敬、仰慕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炼在一起,锤炼出尾联那样的警句。

五.语段精读

阅读屈原的《湘夫人》,回答问题。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9.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袅袅兮秋风

微风吹拂的样子 ..B.荒忽兮远望 迷迷糊糊的样子 ..C.捐余袂兮江中 捐献 .D.聊逍遥兮容与 从容自在的样子 ..三. 5.【答案】 C(C项“两朝”指东汉和蜀汉,说法有误。“两朝”指刘备、刘禅两代)6.【答案】 B(B项“由远及近”,说法有误。正确的说法是“由近及远”)四. 7.【答案】 B(B项分析不当,“已先斑”和“气如山”从内容到形式都不能形成对应关系)8.【答案】 B(B项分析欠妥。颔联回忆确实蕴含了诗人的喜悦和欣慰,但这种情感不是“直接蕴藉其中”,而是曲折地体现出来的)五.9. 【答案】 C(捐:抛弃)

第三篇:诗歌鉴赏答案

201

202.B(我行我素: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还是照我本来的一套去做。A无可厚非:无可非议。C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有困难时给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D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绸缪,缠缚,引申为修补。比喻事先做好准备,防患未然。不合语境,语境中只有做准备的意思,并不强调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前采取预防措施)203.【 参考答案】(3分)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使用熟语的能力。

【答案解析】A.“左支右绌”指应付了这一面,便应付不了那一面。B.使用范围错误,“紧锣密鼓”比喻正式或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C.用错对象,“相敬如宾”比喻夫妻相互尊敬。D.不合语境,“焚琴煮鹤”指糟蹋美好 事物。

204.D(甚嚣尘上:原形容军中正忙于准备的状态。后来形容消息普遍流传,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错用对象;A杀鸡取卵: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B深孚众望:使大家信服,符合大家的期望;C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害)205d 206 【答案】B 【解析】A善刀而藏:善:擦拭干净。把刀擦干净,收藏起来。比喻行事适可而止,善于收敛自己。B.立锥之地,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多与无搭配。C.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D.虚与委蛇: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207答案、C C 项“胶柱鼓瑟”形容拘泥不知变通。A项“俯拾即是”指一弯腰就能拾到,形容某种东西很多,随处可得。多用于文章、语言方面,也用于地上可拾取的物。该句说“名贵宝石很多”,不可能随处可得,应改为“琳琅满目”。B项“天壤之别”比喻极大的差别,但二者使用前提必须是一褒一贬,李白和杜甫的两种风格都是褒扬对象,与“一褒一贬”的使用前提相矛盾。D项“痛定思痛”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之后,回想以前的痛苦。这里指贪官悔过,用词和语境不合。可改为“追悔莫及”。

208.(3分)B 作壁上观:比喻置身事外,袖手旁观。A.外延错误。一家之言: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术论著。C.不合语境。风言风语:私下议论、暗中流传的没有根据或恶意中伤的话。D.望文生义。春风化雨:比喻良好教育的普及和深入,也用以称颂师长潜移默化的谆谆教诲。209.(3分)【参考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熟语)的能力。【解析】金兰之交:出自《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嗅如兰。”比喻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B.胸无宿物:指胸中没有成见,很坦荡 C.敬谢不敏:谦词,称自己没有才智而谢绝。不用于拒绝无理要求 D.无可厚非—无可非议。

210、B(B、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A、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C、可以指出的日期。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多指事情、希望等。D、无所不为意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211.A(兄弟阋墙: 阋,争斗。兄弟之间的纠纷,也比喻内部争斗。

吉光片羽: 吉光,古代神话中的神马名;片羽,一片羽毛。古代传说,吉光是神兽,毛皮为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吉光片羽”指神兽的一小块毛皮,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现常比作从前生活中稀少的、值得回忆的往事。也作“吉光片裘”。此处用“雪泥鸿爪”。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鸿爪,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不名一钱: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褒贬不当。)212c

213.C(A一团和气:本指态度和蔼可亲。现多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B行不由径:走路不抄小道。比喻为人正直,行动正大光明。C指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声。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也形容时光的流逝。D多形容恳切地教导。)214

215.答案D(A项,“坐地分赃”:原指盗贼固定在某处瓜分赃物,后多指匪首等在家里分取同伙盗窃的财物。坐地,固定在某个地方。B项,“钟灵毓秀”:指聚集天地灵气的美好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毓,养育。C项,“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手段。D项,“擿奸发伏”:揭发奸邪,检举阴私,使无处可藏。擿,揭发;奸,奸邪、邪恶;发,检举;伏,阴私)216

217.B(应为“耸人听闻”。“骇人听闻”所指的内容通常是真实可信的;“耸人听闻”所指的内容是夸大的,甚至是有意编造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18.【参考答案】(3分)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使用熟语的能力。【答案解析】A.“左支右绌”指应付了这一面,便应付不了那一面。B.使用范围错误,“紧锣密鼓”比喻正式或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C.用错对象,“相敬如宾”比喻夫妻相互尊敬。D.不合语境,“焚琴煮鹤”指糟蹋美好的事物。

219.(3分)答案:B(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憎恨或畏惧而又愤恨;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据句意应是“令人侧目”。A.风声鹤唳: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做敌人的叫阵声,疑心是追兵来了。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C.另辟蹊径: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D.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含贬义。)

220.C(A、指才能比别人稍强,也是年龄大或资格老的自谦说法。B、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C、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物连脸色都变了。D、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221

222

223.C(A.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朋友。《诗经》中把儿童的发髻称作“角”,后来人们习惯称童年时代为“总角”。B.笔走龙蛇: 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笔势雄健活泼。C.“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符合语境。D.流金铄石:能使金石熔化,形容天气酷热。)224b 225D项 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226.C(A应改为“津津乐道”。A 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搬用别人的言论或文辞。现在也比喻不联系实际,生硬地接受或模仿B耳提面命:形容恳切的教导,是褒义词。D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很大,此处应该用“如火如荼”)227.(3分)D

解析:D项,项:颈的后部。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A项,从长计议:放宽时

间慢慢商量考虑,指不急于作决定,也指慢慢设法解决。应改为“从长远考虑”。B项,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C项,不绝如缕:形容局面危急或者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228.(3分)A(A.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B.久假不归: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C.师心自用: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D.无所不至: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229.C(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A.珠联璧合,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B.目光如豆:形容人目光短浅,贬义。D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成熟的意见)

230.A(B.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说。用在此处不恰当。C.不厌其烦,不嫌烦琐与麻烦。这里应用“不胜其烦”)D.呼之欲出:①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描写十分生动。②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

231、C比喻学识渊博的人,符合题意(A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传神。B指人们的拥护或反对,和语境逻辑不合D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这里与“前景”搭配不当,因为前景无所谓大小多少。宜将“前景”改为“希望”。)232

233.C(A项,沸沸扬扬:形容议论纷纷。B项,聚沙成塔:比喻积少成多。C项,杀身成仁:泛指为正义或理想而献出生命。D项,焚膏继晷:点燃油灯以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学习或工作)

234【答案】C(A文过饰非:形容用虚伪的言辞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和缺点。B琵琶别抱:比喻妇女改嫁。C含英咀华:比喻细细体会诗文中的精华。D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不分上下。)235.C

236、B(A、项中的“一发不可收拾”是指事情糟糕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应改为“一发而不可收”。B、殚精竭虑:殚,竭尽;虑,思虑。形容用尽心思。C、解释: 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近义词: 为虎作伥、为虎傅翼 助纣为虐.D.“龙飞凤舞”形容书法笔势舒展活泼,表达的意思跟语境相反。)

237.C 解析:A.语义重复。B.褒贬误用,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或者干尽了坏事。D.虚怀若谷:形容十分谦虚。此词用在此处,不合语境。238、答案C 解释A流金铄石:能使金石融化,形容天气极热。B如坐春风: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C金玉满堂:金、玉:黄金和美玉。指黄金宝石满堂都是。形容财富之多。后也用于比喻富有才学。D坐拥百城:有一万卷书,胜似管理一百座城的大官。比喻藏书极丰富。

第四篇:诗歌鉴赏答案

2017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1:形象类

(一)景物形象

题型:某诗/某句/某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氛围?

答题步骤:描绘画面——概括特征

例题: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的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夏日图景?

(《积雨辋川庄作》: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参考答案:久雨不停,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水田广漠,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夏木浓荫,传来黄鹂婉转的啼声。诗人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夏日田园风光。

【常见意境(氛围)特点术语】

幽寂冷清、幽僻冷寂、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清幽明净、明媚绮丽、清新明丽、淡雅幽远、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奇景”类常见特征概括词:

壮美奇绝、壮观雄奇、壮丽辉煌、离奇险怪、奇异璀璨、雄浑阔大、五彩缤纷、惊心动魄等。

【景物描写作用类】

题型:前*句的写景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答题步骤:简绘画面——概括特征——看是否交代了什么?渲染了什么氛围?烘托了人物什么心境?奠定了什么感情基调?为下文写什么做了铺垫?

(关于作用记住五个词:交代、渲染、烘托、奠定、铺垫)

例题1:《古诗文训练(1)》第7题(1)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捣练子·夜如年

贺铸

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

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1)“斜月下,北风前”两句在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交代时间、节令气候(1分),渲染了一种冷清暗淡的气氛(1分),烘托了思妇凄苦的心境(为下面写思妇的凄苦心境作铺垫)(奠定凄婉的感情基调)。(1分)

例题2:《古诗文训练(5)》第6题(1)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①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②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①飞星:指牛郎星和织女星。②金风玉露:秋风白露的美称。

(1)上片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上片通过写纤薄绚丽的云彩,广远的银河,清凉的秋风白露(1分),渲染了冰清玉洁/富有仙味/诗情画意/淡雅纯净的氛围(1分),烘托出牛郎织女心灵的高尚纯洁(或:爱情的圣洁)(1分),为后面写他们温柔缠绵的相会(或:颂扬他们忠贞的爱情)做铺垫(1分)。

(二)人物形象

题型:诗/词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

人物特征(所处环境、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性格等)+身份

例题1:柳永的《蝶恋花》和晏殊的《蝶恋花》分别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参考答案:

柳永《蝶恋花》:刻画了一位在夕阳斜照下登楼望远(登高望远而引起无尽离愁),想要借醉酒狂歌来排遣相思,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消瘦憔悴的志诚男子形象。

晏殊《蝶恋花》:刻画了一位满腹离愁而彻夜未眠,登高望远而不见所思,欲寄书信却不知何处的孤独怅惘的女主人公形象。

例题2:白居易的《轻肥》中诗人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此诗刻画了一群骄横跋扈、奢侈行乐的宦官。

例题3:白居易的《杜陵叟》中诗人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本诗塑造了一个因天灾之困而颗粒无收,又遭长吏强行收税而不得典卖田地,过着衣食不继日子的农夫形象。(本诗塑造了一个深受天灾之困和赋敛之苦,忧愤难抑的农夫形象。)

(三)事物形象

题型:这首诗/词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答题步骤:物征(外部特征、内部品质,用两三个词概括)+物名

例题1:顾况的《子规》塑造了怎样的子规形象?

参考答案:塑造了年年啼血、积冤不平的子规形象。

例题2: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

参考答案:刻画了色淡香浓、体性轻柔、迹远品高的桂花形象。

2017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2:技法类

题型:这首诗的**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赏析/简要分析诗中的**形象。

答题步骤:指出手法——结合手法分析——指出表达效果

注意:分析手法要结合手法的特征去分析,并指出其表达效果,记住常见手法表达效果的答题术语。

(一)景物类:写景手法

【写景常见方法】

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声色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官(视、听、味、触、嗅)结合、工笔、白描等。

例题1:《期初检测》第2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问:分析这首诗的景物表现手法。(3分)

【参考答案】

①白描(1分),写了青绿分明的南山、向阳怒放的葵花(1分),简笔(粗线条)勾勒出一幅清新明媚的画面。(1分)

②远近结合(1分),远写青绿分明的南山,近写向阳怒放的葵花(1分),层次分明地描绘出一幅雨后乍晴清新明媚(或“清明和暖”)的画面(1分)。

③虚实结合(1分),虚写随风飘扬的柳絮,实写向阳怒放的葵花(1分),丰富了诗歌的意境,描绘出一幅清新明媚的画面。(1分)

④点面结合(1分),先整体描绘了雨后乍晴的清新景象,再重点写葵花的向阳怒放(1分),突出葵花的欣欣向荣(1分)。

⑤对比(1分),诗人将随风飘扬的柳絮与始终向着阳光的葵花对比(1分),突出葵花的欣欣向荣之态。(1分)

例题2:《期初检测》第3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江 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问: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步骤:①指出情景关系(1分)②描绘颔联画面(1分)

③概括画面氛围(1分)④指出所抒感情(1分)

【参考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1分)。雪已残,雁声断了,新月初升,潮水汹涌(1分)。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1分)(或“凄清冷寂、寒冷凄清、肃杀凄凉”等),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1分)。

(二)人物类:描写方法

【塑造人物形象的常见方法】

1、正面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细节描写或其他修辞、表现手法。

2、侧面描写:景物烘托、他人衬托。

题型:诗人如何塑造某某形象?

诗/词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手法——描述分析(引关键词)——形象特征(性格、情感等)

(注:看不出手法的,可以直接引关键词进行分析)

例题1:《春江花月夜》中诗人如何塑造思妇形象的?

参考答案:①景物烘托:诗人描绘了月辉倾泻、久久徘徊的景象,渲染了柔和迷蒙的氛围,烘托出思妇心中绵长的思念之情和挥之不去的愁绪。

②人物心理、动作描写:描写了思妇“卷不去”“拂还来”的动作(或:想“卷去”、“拂”走惹人愁思的月辉,可是“卷不去”“拂还来”)以及一系列心理活动,将思妇的相思之苦及凄婉落寞写得形象生动。

例题2:白居易的《轻肥》中诗人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此诗刻画了一群骄横跋扈、奢侈行乐的宦官。“满”、“皆”、“如云”等字,形象地说明赴军中宴的宦官是一大帮。“骄”、“夸”等就刻画出宦官骄横跋扈的神态;而“九酝”、“八珍”、“洞庭橘”、“天池鳞”等描绘出宦官们丰盛的筵席,写尽他们的奢侈。

例题3:白居易的《杜陵叟》中诗人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本诗塑造了一个因天灾之困而颗粒无收,又遭长吏强行收税而不得典卖田地,过着衣食不继日子的农夫形象。(本诗塑造了一个深受天灾之困和赋敛之苦,忧愤难抑的农夫形象。)诗人先用白描手法写出农夫土地受灾的严重情况,然后用第一人称直言他们难抑的愤怒之情,使农夫的悲惨牵动人心。

(三)事物类:描写方法

【刻画事物形象的常见方法】

1、正面描写:运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

2、侧面描写:(他物)衬托/反衬

题型1:这首诗/词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指出手法——抓关键词句分析手法——指出表达效果

例题1:《古诗文训练(4)》第6题(1)

对比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①断肠天②。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柳(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③学不成。

(1)这两首诗的第一句都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柳”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用了拟人手法。李诗写柳枝追随东风翩翩起舞,“逐”字变被动为主动,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蓬勃生机(生机可爱)。唐诗写柳枝有意挑逗春风别具柔情,“绊惹”形象地写出垂柳的调皮与风情万种(妩媚多姿)。(拟人,1分,正确描绘两句诗,1分,指出李诗柳的“蓬勃生机(生机可爱)”,1分,指出唐诗柳的“调皮”1分。)

题型2:这首诗/词刻画了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概括物征——抓关键词句分析特征——结合手法指出诗人情志

例题2: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刻画了朴素低调的桂花形象(1分)。桂花颜色“暗淡轻黄”,体态“轻柔”,生长环境“迹远”,幽静偏僻,香味浓郁(1分)。诗人以桂花自比(1分),孤芳自赏地写自己的高洁/表现自己独特高尚的人格理想(1分)。

【或:诗人抒发了对桂花的赞美(喜爱)之情(1分),并托物言志,表达自己淡泊名利,高洁自处的情操(1分)。】

(四)情感类:抒情方式

【常见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有时结合比喻、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景衬情(反衬)、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抒怀、用典、以小见大、抑扬等。

题型: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指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手法——指出表达效果

例题1:柳永的《蝶恋花》是怎样表现主人公的相思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情景交融。词人写春草铺地如茵,夕阳余晖下,闪烁着一层如烟似雾的光色,渲染了一种迷蒙凄美/感伤的意境,烘托出主人公因相思而孤独寂寞的心情。

例题2: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作者主要运用哪种方法来抒发情志的?

参考答案:用典。作者连用“新亭对泣”“中流击楫”“小儿破贼”三个典故,表达抗敌报国的迫切心情、坚定立场和昂扬斗志。加强了词增强了气势。

2017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3:语言类

(一)“诗眼”类

题型:某诗/某联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

①理解或解释词义;

②结合诗句分析(逐句或逐联分析);

③指出其作用。【集中表达了……(中心)/对表达……起到关键作用/笼罩全篇,丰富意境】

例题:杜甫《月夜》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独”为本诗诗眼。“独”,单独,孤独。前两联写闺中的妻子虽有儿女相伴,但儿女尚小未能懂得母亲牵挂父亲之意,因而她只能独自望月思念丈夫。“独”字写出了妻子的孤单身影及内心的思念无法向人诉说排遣的孤单寂寞。颈联通过写雾湿云鬟、月寒玉臂,形象写出妻子的望月之久,更突出她的思念之深,孤独之重。而如何才能结束思念之苦、孤独之愁,便自然引发了尾联对和平生活的向往。“独”字精炼地概括出妻子望月的孤单、内心因思念而起的孤独,表达出思念之深切。

(二)“炼字”类

题型:某联/某句中的**用得好,请(找出)并做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释义——描绘诗句——指出表达效果(手法/特征/情感)

例题1:杜甫《登岳阳楼》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中“坼”,“浮”两字用得好,请结合诗境赏析之。

参考答案:“坼”,即分裂,“浮”,即浮动。写洞庭湖广阔无垠,好像将吴楚两地分隔开,天地日月都在洞庭湖上浮动。这两字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洞庭湖的壮阔雄伟气势/恢弘气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

例题2:请结合诗意赏析杜甫《蜀相》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空”二字。

参考答案:“自”,径自,自顾自地。祠堂台阶的草径自变得碧绿,映出一片油绿。“空”,白白地,徒劳地。黄鹂在柏树叶中徒劳地婉转啼鸣。这两个字给本来春意盎然的美景蒙上了一层冷僻的色彩,写出此处的幽寂荒僻,委婉而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先贤功绩被人遗忘的现实的忧伤,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落寞。

(三)语言风格类

题型: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怎样?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指出风格——结合诗句、手法分析——指出表达效果

例题: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语言风格如何?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参考答案:豪放飘逸。(1)以丰富大胆的想象,借助梦游的形式,来展示一幅幅奇景,塑造出一个个梦幻的生动形象,使本文具有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2)运用衬托(如用瀛洲、天台来衬天姥山)、比喻(如“身登青云梯”)、夸张(如“天台四万八千丈”)等手法,使幻想中的景物活灵活现,也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在感情。

【语言风格常用术语】

平实质朴、朴素自然、含蓄隽永、清新明丽、形象生动、绚丽飘逸、豪迈奔放、沉郁顿挫、婉约细腻、悲壮慷慨等。

各类题材诗歌常见语言风格:

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送别诗:意蕴深远;

边塞诗:悲凉慷慨;咏史诗:雄浑壮阔;怀古诗:幽深绵长;

讽喻诗:沉郁激愤;宫廷诗:缠绵宛转。

常见诗人语言风格:

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 隽永:李煜、刘禹锡 自然:谢朓、谢灵运

清新飘逸:李白 沉郁顿挫:杜甫 雄浑悲壮:屈原

淡远闲静:陶渊明 恬淡优美:王维 雄壮豪迈:王昌龄

豪放磅礴:曹操 旷达俊爽:杜牧

2017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4:情感类

题型1:这首诗/某联/某句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题步骤:描述或概括诗句内容——(手法)——指出感情

例题:顾况的《子规》:后两句“若教恨破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如果所有的冤魂都能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那么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山和树来让子规栖身呢?后两句以反问的语气,由鸟及人,抒发了作者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委屈而死之人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题型2:诗人借咏某物/写某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题步骤:概括事物特征/概括景物特征——(手法)——指出感情

例题:顾况的《子规》:诗人借咏子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诗人借咏积冤不平的子规,托物言志,抒发了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委屈而死之人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第五篇:!影视鉴赏习题及答案

影视鉴赏习题及答案

简述题

1、爱森斯坦与格里菲斯的联系与区别表现在什么地方?

2、什么是电影艺术?与其它艺术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电视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电视连续剧与情节系列剧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5、为什么说卓别林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的人道主义精神表现在什么地方?

6、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与普多夫金蒙太奇理论的区别是什么?

7、一般电影故事的结构方式和叙事特点是什么?

8、影视艺术作品生产和制作的一般过程。

9、经典好莱坞与新好莱坞的区别是什么?

分析题

1、试述建构影片的基本单位和电影故事的结构特点。

2、为什么20世纪60年代之后人们对“电影本体”的争论逐渐淡出?

3、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传统现实主义的区别?

4、试述影视编导与观众的关系。

5、怎样正确看待纪录片在取材立意上的三大传统?

一、名词解释(共10分)

杂耍蒙太奇

长镜头理论

新好莱坞

情景喜剧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共40分、选做4题)

1、爱森斯坦与格里菲斯的联系与区别表现在什么地方?

2、什么是电影艺术?与其它艺术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电视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电视连续剧与情节系列剧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5、为什么说卓别林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的人道主义精神表现在什么地方?

三、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10分)

电影的本质是对生活的纪录,所以蒙太奇理论是违背电影本质的。

四、论述下面的问题(任选2题 共40分)

1、试述建构影片的基本单位和电影故事的结构特点。

2、为什么20世纪60年代之后人们对“电影本体”的争论逐渐淡出?

3、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传统现实主义的区别?

参考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

杂耍蒙太奇用尺数较短的镜头作闪现式切分。

长镜头理论巴赞理论的简单称谓。指原则上对客观现实世界的尊重,对时间空间完 整性的尊重。

新好莱坞相对于经典好莱坞而言的,指60—70年代好莱坞调整策略之后出现的一批青年导演以及他们制作的面向年轻一代观众的“反传统”电影。

情景喜剧是美国电视剧中的一种主要类型,是以30分钟为一个单元的系列喜剧。

二、问答

1、爱森斯坦与格里菲斯的联系与区别表现在什么地方?联系:共同创造和发现了蒙太奇区别:格是在实践上,爱是在理论上。

2、电影艺术与其它艺术的主要区别:电影主要表现在对语言艺术、绘画艺术、表演艺术等的综合性上。

3、电视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纪录实事达到与历史事件同步的功能;缩小文化差异加速全球化进程;改变人们的娱乐方式和生活习惯;对意识形态的左右功能。

4、电视连续剧和系列剧在结构上的区别:连续剧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在整体

上是封闭的,但每一集是向下一集开放的。系列剧每一集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集与集之间是封闭的,但整体上又是开放的,根据观众要求决定其长短。

三、判断正误

错。原因:电影对生活的纪录只是其特点之一而不是全部,它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叙事和表意功能,所以,蒙太奇理论并不违背电影的本质。

四、论述题。

1、建构影片的基本单位是镜头、场面、段落;电影故事的结构方式是:开头部分、展开部分、结局部分。

2、“电影本体”的争论逐渐淡出的原因是“多元论”的出现。

3、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传统现实主义的区别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强调纪实性排斥加工提炼;现实主义强

调艺术的真实,主张对生活的加工和提炼。

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里乔托·卡努杜在1911年发表的一篇论著名称,在电影史上第一次宣称电影

是一种艺术,从此,“第七艺术”成为“电影艺术”的同义语。卡努杜认为在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这六种艺术中,建筑和音乐是主要的;绘画和雕塑是对建筑的补充;而诗和舞蹈则融化于音乐之中。电影把所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是把“静的”艺术和“动的”艺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造型”艺术和“节奏”艺术全都包括在内的一种综合艺术。

电影!神奇的影像艺术,但刚开始它是以纪录生活的作用而存在的。直到后人逐步发现蒙太奇的叙事

方式和技巧从而改变了它的地位!

含义:电影是所有艺术行业中最具象的,最直接的艺术表达方式。

严格意义上说,它是一门合作的艺术,非个人思想表达的艺术。

通过观察你可以发现,电影与其他艺术门类如:雕塑、音乐、美术等等艺术门类有着非常明显的千丝

万缕般的联系!

首先,电影里包含着几乎所有艺术类别,电影需要摄影师的构图技巧、需要美术师的画面布景、需要

音乐家的节奏配合。

它可以将所有艺术形式进行包容、汇合、整纪最后为达到为故事服务、为导演思想服务的效果。

区别:1.其他七门艺术门类都是个人思想表达的艺术,简单说,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自我的表达非常

明显。而电影永远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它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才可以完成它的使命,因为如此,所

以导演不可能完整的将自己的思想呈现出来。

2.它是具象艺术。其他艺术形式都没有电影艺术来得具象,比如美术还算比较接近(限于现实

主义题材作品),像雕塑、音乐,就抽象没个边了。简单说:音乐是激发人想像的一门艺术,电影拍出来

是椅子就是椅子。

艺术门类:即绘画、雕刻、建筑、文学、音乐、戏剧、舞蹈。鉴于文学的重要的社会地位,和深厚的影响力,通常习惯将其独立出来作为一个和艺术平行的体系。,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意大利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陷于崩溃,社会动荡,人心惶惶,同时,人民民主运

动高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新现实主义最响亮的口号.开山之作:《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罗西里尼

其他重要作品:《罗马11时》,《 偷自行车的人》(1948)德· 西卡.主要特点:

纪实地表现了现实生活和斗争,反映各种社会问题;

都是实景拍摄;

启用群众演员;

纯客观地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的现状,但没有分析贫困根源;

仅表现了意大利北方的贫困,题材的局限性大;

只注重生活实景,不注重刻画人物.一,经典好莱坞电影:

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至50年代中期好莱坞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开创了电影的一个“黄金时代”.1,好莱坞制片制度

三位一体的集成系统:生产,发行和放映集成为三位一体的配套网络,控制了电影企业的运作.制片人中心制:制片人对影片有绝对的控制权.典型《乱世

佳人》.明星制度: 影片的制作始终围绕着明星转,将明星定位于一定的类型与气质,完全纳入商业化类型电影的生

产模式中

2,好莱坞类型电影:

从广义上讲,类型化是不受地域限制的,如中国的武打片,日本的武士片,印度的歌舞片.从狭义上讲,类型片专指美国好莱坞盛行时制片厂制度下按照某种规定好的生产程序和创作方法制作出来的影片.如西部《关山飞渡》

类型化的特征:公式化的情节, 定型化的人物 ,图解式的视觉形象

七大类型片:西部片,强盗片,音乐片,喜剧片,科幻片,恐怖片,战争片,家庭情节片

3,旧好莱坞电影的文化特征:

商品化特征:电影首先是商品,其次是大众娱乐,第三才是艺术.梦幻品味:四十年代的类型片,总体上是不反映现实生活的,营造的是不含人间烟火,远离现实的虚幻之景.唯美倾向:好莱坞电影追求唯美主义的审美情趣.戏剧化结构:严格遵守戏剧的“三一律”,有一套固定的剧作结构.4,卓别林与美国喜剧学派

整个无声片时代,美国的喜剧学派一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学派.卓别林的天才给这学派创造了光辉的成绩.1912-1930年被称做是“美国电影戏剧最伟大的时代”.二,新好莱坞电影:

20世纪6,70年代,美国好莱坞在经历了低谷之后,迎来了历史的转折,新好莱坞开创了好莱坞历史上的第二

个黄金时期.新好莱坞影片的艺术特点:

对真实性的追求

揭露和触及社会现实问题

对传统类型片模式的突破和融合文化价值取向的时代特征

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相互融合与平行发展

环境:是指影视画面里主要对象周围的人物,景物和空间.包括前景,后景,背景三个部分.景别:指被拍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出来的范围.景别的划分一般分为五种: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大远景:适于表现更加广阔,深远的背景和浩渺苍茫的自然景色.全景:是指表现人的全身或一个场景全貌的画面.有比较明确的表现中心,一般有两个结构元素:人物与背

景.中景:是表现人体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画面;有利于交待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近景:是表现人体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画面.是一种近距离观察人物与物体的景别.特写:特写是表现人头部或物体某个局部的画面.大特写是表现人的面部的某一器官或物的某一细部的画

光线:是获得银屏形象的最基本的物质手段,是影视艺术中不可忽视的,可视性造型因素.光的分类:

按光的来源分:自然光,人工光,混合光

按光的方向分:顺光,侧光,逆光,顶光,脚光

按光的性质分:直射光,散射光

按光的效果分: 主光,副光,轮廓光,背景光,修饰光等

光的表意功能:

造型作用:改变画面内的影调结构,塑造人物形象,渲染环境气氛.塑造人物形象:通过光线的明暗对比,突出主要人物,隐蔽非主要人物.渲染环境气氛:利用光线来模仿大气透视规律,塑造一定的空间深度,表现某种环境气氛

第二节 怎样用镜头“说话”

镜头的含义:指拍摄过程中摄影(像)机从开机到关机这段时间内不间断地拍摄下来的一个叙事段落,在特定的场合下又称为“画面”.镜头的运动方式:

1,推镜头:指镜头沿光学轴心作接近被摄对象的运动;可以实现大范围景别向小范围景别的过渡.2,拉镜头:指镜头沿光学轴心作远离被摄对象的运动;可以实现由小范围景别向大范围景别的过渡.3,摇镜头:摄影机的位置不动,改变镜头的拍摄角度;它包水平方向的左右摇,垂直方向的上下摇,以及上下

左右的复合摇,摇的角度可以是360度.4,移镜头:指摄像机不固定,边移动边拍摄,机位发生变化;能无限制地扩大空间,产生一种多景别,多构图的造型效果.5,跟镜头:指摄影机镜头紧随运动着的人或物进行拍摄;展现运动中的人或物的动态美;表明运动中人或物的运动方向,速度, 体态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第三节蒙太奇结构

蒙太奇句子:

一组镜头经有机组合构成逻辑连贯,富于节奏,含义相对完整的意思.一个蒙太奇句子表现一个较为完整的动作,一个事件的局部,能说明一个具体的问题.蒙太奇句子是导演组织影片素材,揭示思想,塑造形象的基

本单位.蒙太奇段落:

由若干蒙太奇句子或场面有机组合成的可以表现相当完整内容的大单元;若干段落即构成一部影片;段落的划分是由于情节发展的需要或节奏上的间歇和转换而决定的;根据情节的容量可分为大段落和小段落.三,蒙太奇的结构方式

蒙太奇结构:安排不同的蒙太奇段落,使之成为一个前后有序的整体,并能传达出编导创作意图的作品布局.结构方式:

第一,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构置和组织蒙太奇段落;

第二,按照因果关系来组织和安排蒙太奇段落;

第三,打破时间和因果关系的结构方式.如《公民凯恩》的环形结构,《重庆森林》的板块结构等.第四,不但打破时间和因果关系,并且挑战观众的认识和理解能力,随意拼接和组合蒙太奇段落,如《低俗小

说》和《大话西游》等.第四节,蒙太奇模式

一,对比蒙太奇:

通过镜头(场景,段落)之间在内容上的强烈对比,如贫与富,苦与乐,成功与失败等, 生相互冲突的效果,以表达编导的某种情绪,理念或者意图.二,平行蒙太奇:

对发生在不同时间或地点中的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进行并列表现,分头叙述,或者几个表面毫

无联系的情节相互穿插,交错地表现一个共同的主题.三,交叉蒙太奇:

由平行蒙太奇发展而来,其特点是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影响或决定另一条情节线的发展,两条线索

构成因果关系,相互交叉,又彼此依存,最后几条线索会合在一起.例如,格里菲斯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四,叙事蒙太奇:

按照时间发展的时间流程,因果关系安排和组织镜头,场景和段落的,统称叙事蒙太奇.其特点,是脉络

清楚,逻辑连贯,明白易懂

从1919年开始,卓别林独立制片,此后一生共拍摄80余部喜剧片,其中在电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

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这些影片反

映了卓别林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到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过程。卓别林以其精湛的表演

艺术,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对《城市之光》

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进行了无情的鞭笞。1952年,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间,他拍摄了尖锐讽刺麦卡锡主义的影片《一个国王在纽约》。1972年,美国隆重邀请卓别林回到

好莱坞,授予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称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卓别林赞扬中华

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取得的成就。卓别林最出色的角色是一个外貌流浪汉,内心则一幅绅士气度、穿着一

件窄小的礼服、特大的裤子和鞋、戴着一顶圆顶硬礼帽、手持一根竹拐杖、留着一撇小胡子的形象。在无

声电影时期卓别林是最有才能和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自己编写、导演、表演和发行他自己的电影。从

在英国的大剧院作为孩童演员登台演出到他88岁高龄逝世他在娱乐业从事了70多年的生涯。从狄更斯式的伦敦童年一直达到了电影工业的世界顶端,卓别林的一生是20世纪最引人瞩目的一生之一,他本人成为

了一个文化偶像。他一生中私生活和公众生活的高高低低受到了有些人的高度赞扬,也受到了其他一些人的严格批判。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从以上对大众传播基本特征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在现代社会里,大众传播执

行着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大众传播的社会功

能呢?让我们来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在传播学研究史上,最早对传播的社会功能作出较全面分析的是H.拉斯韦

尔。他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将传播的基本

社会功能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环境监视功能。自然与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及时了解、把握并

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人类社会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传

播对社会起着一种“嘹望哨”的作用。

2.社会协调功能。社会是一个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础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

了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才能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传播正是执

行联络、沟通和协调社会关系功能的重要社会系统。

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将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和创造。传播是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

要机制。

拉斯韦尔的上述观点被称为传播的“三功能说”。这三项功能是包括人际传

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在内的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本功能,大众传播不仅具

备这些功能,而且起着突出重要的作用。

(二)赖特的“四功能说”

美国学者℃.R.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1959年发表)中,继承

了拉斯韦尔“三功能说”,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问题提出了

“四功能说”:

1.环境监视——大众传播在特定社会的内部和外部收集和传达信息的活动。

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警戒外来威胁,二是满足社会的常规性活动(政治、经

济、生活)的信息需要。在这里,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

2、解释与规定——大众传播并不是单纯的“告知”活动,它所传达的信息

中通常伴随着对事件的解释,并提示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反应。新闻信息的选择、解释和评价将人们的视线集中于某些特定的事件,社论或评论也都是有

明确意图的说服或动员活动。“解释与规定”的目的是为了向特定方向引导和协

调社会成员的行为,其含义与拉斯韦尔的“社会协调”是一致的。

3.社会化功能——大众传播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代人的社会化过程既是在家庭、学校等群体中进行的,也是在特定的大众传播环境中进行的。这个功能,与拉斯韦尔的“社会遗产传承”功能是相对

应的,也有一些学者将之称为大众传播的教育功能。

4.提供娱乐一大众传播中的内容并不都是务实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为

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要,例如文学的、艺术的、消遣性、游戏性的内容等

等。大众传播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提供娱乐,尤其在电视媒体中,娱乐性内容占其

传播的信息总量的一半以上。

(三)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

对拉斯韦尔和赖特的观点,w.施拉姆曾在1982年出版的《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中译本为《传播学概论》)一书中,从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一般社会功能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拉姆把环境监视、社会协调和遗产传承归入政治功能的范畴,而把社会控制、规范传递、娱乐等归入

一般社会功能的范畴。这种划分并没有明确的标准,也不见得十分确切。拉姆分类法的重要贡献是明确地

提出了传播的经济功能,指出了大众传播通过经济信息的收集、提供和解释,能够开创经济行为。施拉姆

认为:“采用机械的媒介,尤其是电子媒介所成就的一件事,就是在世界上参与建立了史无前例的宏大的知识产业。”这就是说,大众传播的经济功能并不仅仅限于为其他产业提供信息服务,它本身就是知识产

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施拉姆的这个观点,已经为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所证实。

(四)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

关于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还有一些学者从其他角度提出了另一些观点。例如,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

特别强调了大众传播的下述三种功能:

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任何一种问题、意见、商品或人物、组织或社会活动,只要得到大众传媒的广

泛报道,都会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获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认为,这种地位

赋予功能,会给大众传媒支持的事物带来一种正统化的效果。

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大众传媒通过将偏离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的行为公诸于世,能够唤起普遍的社

会谴责,将违反者置于强大的社会压力之下,从而起到强制遵守社会规范的作用。拉氏和默顿指出,大众

传播的这项功能主要来自于它的公开性。他们认为,在通常情况下,即使人们对违反规范的行为有所知晓,也不会发生有组织的社会制裁行动。但当大众传媒将问题公开化以后情况则不同,一般公众就会感受到维

护社会规范的“制度性压力”,积极加入到舆论制裁的行列中去。

3.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拉氏和默顿认为,现代大众传播具有明显的负面功能。它将现代人

淹没在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的滔滔洪水当中,人们每天在接触媒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积极

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他们在读、在听、在看、在思考,但是,他们却把这些活动当做行动的代替物。他

们有知识、有兴趣,也有关于今后的各种打算,但是,当他们吃完晚饭、听完广播、读完晚报以后,也就

到了睡觉的时间了。拉氏和默顿把这种现象称为大众传播的“麻醉作用”,认为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

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

从以上介绍和论述可以看出,大众传播作为现代社会中具有普遍影响的社会信息系统,其功能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任何一种分类都不可能概括它所有的功能。大众传播既有积极的社会功能,也有消极的、负面的社会功能。传播学研究的任务,正在于找到正确发挥大众传播积极功能的机制和规律,而最大限度

地防止其消极功能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系列剧的特点:

1.电视系列剧一般60分钟为一集,每周一集,在固定时间播出.2.系列剧的人物相对稳定,性格一般不发生大的变化.故事情节由性格冲突引起,不论他们经历了多少事件,播出了多少集,很少从前一集的故事中学到一些东西,故事结束时的性格特点往往与开始时一样.3.电视系列剧的故事情节每一集为一个单元,相对完整,情节一般不向下一集过度,而整体上又是一个开放

性的结构,根据收视率和观众人数的多少决定系列剧的长短,全剧没有统一完整的故事情节.第三节 编导与观众的关系

新闻类编导是伸向观众意识的上帝之手

整合过的有关现实的“幻象”,在观众意识中,却构成现实世界的“真相”.图像符号对事件既敞开又遮避的本

质就已经造成了真相在符号世界中的延宕;被特定视角聚焦后的一系列图像,已经被某种立场和情感筛选过;电视呈现的图像是经过剪辑合成或蒙太奇重构后的一系列有关事件的信息.现实世界的真相就丢失在这三

重遮避之中.二,影视剧编导与观众的关系

1,尊重观众(商业目的):影视作品如果想获取利益,必须赢得观众,增强作品的可理解度;只有了解观众的欣

赏心理,审美趣味和文化背景,故事才能在深层次上打动观众;尊重观众不是一味的迎合.2,提升和引导观众(文化责任): 通过悬念引导观众沿着作品预定的方向进入故事;对观众的提升表现在,通

过肯定或否定主人公的语言方式和行为方式,达到对某种观念的认同或批判.3,平等对话(建构公共空间):观众的各种争论,使影视剧成为这个时代民间自发形成的公共论坛;观众可以

自由的表达个人对剧中人物的意见,并进行有效的对话和讨论;影视剧成为这个时代交流思想,商讨解决困

境的方案,探讨伦理尺度的公共话语空间.三,观众是市场的主体:

电影靠票房支撑,电视剧靠收视率获利.而票房和收视率均由观众构成,赢得观众就等于赢得了市场,记录片

在取材立意上的三大传统:

1.以鲜为人知的异域生活为题材,诉诸人类了解自身的愿望和猎奇心理.美国制片人罗伯特.费莱厄蒂

(Robert Flaherty)在纪录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纪录片之父.1922年他拍摄制作了第一部纪录

电影《北方纳努克》,成为纪录电影创作的一个样板.这部影片用纪实的手法将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情趣进行了生动而真实的介绍,堪称纪录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2.以生态平衡,环保以及人类和平等社会公益问题为题材以揭示影响社会发展和破坏生态的公害问题为题

材,诉诸人们对公益事业的关心,对家园的热爱,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对自然的尊重.其创始人为佩尔.洛伦茨(PareLorentz)他是美国纪录电影制作家,1935年开始关注生态问题,关注自

然资源的流失和破坏问题.1936年拍摄了《破坏平原的耕犁》,反映和列举了密西西比河以西大平原由于滥

加开发,破环了生态平衡,导致了沙尘暴的肆虐,并引起了一系列的危害.这部影片以富有诗意的画面和娓娓

动听的音乐以及富有征服力的解说和谐交织在一起,其制作的方法和主题至今被人们一直运用.3.以普通人日常生活中鲜为人知的一面为题材纪录和表现那些发生在人们身边,但又常被淹没在人群中或

被漠视的事件为主要内容.创始人是约翰.格里尔森(John Grierson),他是英国纪录片的创始人.1939年他

创作的《夜间邮车》开创了纪录和反映普遍人日常生活的先河.这部纪录片表现了伦敦――爱丁堡一线夜间

邮递员的工作情景,格里尔森首次把镜头对准了发生在身边但又被人们漠视的事物.中央电视台的《生活空

间》——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也属于类型.对于《闻香识女人》,我觉得它的思想性是要略大于它的艺术性的。影片的整体氛围还是抑郁感稍强。贯穿始终的关于史法兰中校从毁灭到重生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意味比较深刻的主题。但这部大片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它在展现深刻的同时非常恰到好处的插入了一些比较艺术性和趣味性的场景。就如“性感”的探戈,恣意的飙车,酣畅淋漓的演讲,以及影片名字所透露出的一大卖点——闻香识女人的场景。

虽然总体来说它的艺术性还营造的不够,以至于最终是与最佳影片失之交臂,但对于走大片路线的商业电影来说(特别是思想性比较浓的商业电影),这还是一个非常值得借鉴的调和手法的。毕竟导演们都明白,观众们来到电影院并不想单纯地听你讲一个非常深刻的故事,更直接的是,观众想要疲劳的心得到片刻休息。

作为一个纪录片,《圆明园》无疑是很成功的。

在我看来,它的成功很大是缘于它的很强的故事性及故事的完整性。观众都是很直观的,你要让观众对影片有感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向他们讲述一个让他们很难忘的故事。《圆明园》成功地做到了。在这部影片中圆明园就是主角,她被导演赋予了生命。导演以贯穿影片的幕后独白,丰富的镜头设计,向观众展示了圆明园的出场,关于她的故事,以及她的消寂。恢弘的王朝兴衰史,曾经鼎盛的人物事迹都成了配角。当然这个故事的讲述也应有了高超的现代技术的辅助而增色不少。包括对画面的处理,对原景的再现,以及适时穿插的真人演绎等等都让整个故事的趣味性故事性更强。

要我来评价电影,很重要的一点,一部好的电影要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在看《观音山》时,思维上始终有一种压抑感。混乱的音乐,抖动的镜头,火车的长鸣...它更多地反映的是一种生活传达的给我们的真实感悟。导演选取这样的几个人物,这样的一个故事,这样的拍摄手法,无非是想展现出一段原汁原味的生活,体现出生活不易的本质。即使观众的人生经历再差异,也一定会在某个阶段,某个场景中会生出这样的感悟,就一定会被这个故事深深触动,悲伤无限扩大。就像剧中某句台词——其实都不容易。

然后既然有压抑,就一定会去寻求释放。我记得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南风拉着丁波卧在铁轨上。这就是一种寻求发泄的极端方法。所以我觉得镜头中反复出现的铁轨,包括疾驰而来的火车,就是这样的一种暗示。它触动到我们内心隐藏的想法,自然会引起一种莫名的共鸣。面对残酷的生活,我们太需要需求一种释放,让心灵获得短暂的平静。

一、填空(10分)

1、发明了电影放映机的抓片机构,制成了既可便捷地连续拍摄,又可放映的机器。

2、连续动作拍摄成功。

3、世界第一个电影艺术家的技巧,以及多次曝光、叠印、合成等,丰富了电影语言的表达能力。

4、格里菲斯突破了拍摄手法,摄影机可以自由移动。

5又。

二、名词解释(18分)

主体

陪体

景别

色调

声画分离

场面调度

三、解释以下镜头语言的特点及作用(12分)

1、长镜头

2、景深镜头

3、空镜头

4、变焦镜头

四、简要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与普多夫金蒙太奇理论的区别是什么?

2、一般电影故事的结构方式和叙事特点是什么?

3、影视艺术作品生产和制作的一般过程。

4、经典好莱坞与新好莱坞的区别是什么?

五、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10分)

1、独立制片能处理大型片场无法处理的题材。

2、现代电影的叙事特点就是打破以因果关系和时间顺序为主的结构方式。

3、交叉蒙太奇和平行蒙太奇的叙事模式都是以两条线索的交叉表现一个共同的主题。

4、电视连续剧和系列剧的结构特点是一样的。

六、论述题(30分)

1、试述影视编导与观众的关系。

2、怎样正确看待纪录片在取材立意上的三大传统?

参考答案

一、卢米埃尔兄弟爱德华幕布里奇梅里艾停机再拍固定机位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二、第一章第一节的“构图”部分

三、长镜头:对一个物体或事件进行连续不断的拍摄,特点是能够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保

持时空的真实性、连续性和完整性。

景深镜头:远、中、近景均可清晰;特点:信息量比较丰富。

空镜头:景物镜头,特点;抒情。

变焦镜头:把摄影目标拉近或推远;特点:包容不同景别。

四、五、1、主张表意和主张叙事的区别。

1、正确

2、正确

3、不全面、4、错误、2、故事的基本叙事序列: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六、3、前期制作阶段制作阶段后期制作

1、尊重、提升、平等对话

4、“造梦”与“揭露现实”的区别

2、发展、创新。

下载20道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道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交响音乐鉴赏习题及答案

    期末作业1.清唱剧通常演出的场所是(教堂剧院)2.巴洛克歌剧的发祥地是在(法国德国意大利)3.公共音乐会是在音乐历史上的哪个时期出现的(巴洛克古典浪漫主义时期) 4.哪些属于体裁范......

    古诗鉴赏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

    七年级诗歌鉴赏习题(精选五篇)

    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闻钟磬音。 ⒈既写出自然之景,又写出心灵之境的诗句 ⒉既是......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答案(范文大全)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 编写人:岳成坤 审核人:窦金波1. 解析:B项,“塞天昏”的“昏”字,不是用以表明时近黄昏,而是用以形容草原上大雨刚歇,经强烈阳光的照射,水汽上升而......

    语文诗歌鉴赏答案

    语文诗歌鉴赏答案 小瓜劳动产物 感谢捧场 P12开始现场练习部分我认为不用做 有需要的同学可自行参考诗歌下面的答案解析- - 这里只提供强化训练答案 蓝色字为诗歌标题 页码......

    诗歌鉴赏巩固答案

    参考答案——诗歌鉴赏巩固高三语文A部2011-1-27 写在前面: 答案只是参考,只供同学们做完之后的比照与反思望同学们自觉,努力! (1分)③对世俗之事已经淡漠、麻木。“老去万缘轻”,写......

    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练习(一)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子道》的习题及答案

    有盲子道涸溪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乎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