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峡工程简介
三峡工程简介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2006年05月12日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堤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水电站左岸设14台,左岸12台,共表机26台,前排容量为70万千瓦的小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20千瓦时,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通航建筑物位于左岸,永久通航建筑物为双线五包连续级船闸及早线一级垂直升船机。
三峡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8年。一期5年(1992一1997年),主要工程除准备工程外,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修筑混凝土纵向围堰,以及修建左岸临时船闸(120米高),并开始修建左岸永久船闸、升爬机及左岸部分石坝段的施工。
目前一期工程在1997年11月大江截流后完成,长江水位从现在68米提高到88米。己建成的导流明渠,可承受最大水流量为2万立方米/秒,长江水运、航运不会因此受到很大影响。可以保证第一期工程施工期间不断航。
二期工程6年(1998-2003年),工程主要任务是修筑二期围堰,左岸大坝的电站设施建设及机组安装,同时继续进行并完成
此,举世闻名的三峡区段中“神女”依秀,“夔门”仍雄,虽然少量峡景山色将消失,但由于回水上升,同时也会营造近百处新的景观。白帝城和石宝寨分别成为白帝岛、石宝岛。许多长江支流形成各种旅游资源等待我们去开发和利用。三峡大坝截流,三峡景观依旧。今后行驶在三峡线上的游船可建造得更大,游船的平稳舒适性增强,长江旅游业重心会有所变化,线路、旅程将含多种多样,现有的格局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可能人们不会再为上水下水的优缺点烦恼,游船公司也不含制定上下水的游船差价。以三峡大坝为中心的黄金旅游区将变成长江旅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1994年6月,由美国发展理事会(WDC)主持,在西班牙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召开的全球超级工程会议上,她被列为全球超级工程之一。放眼世界,从大海深处到茫茫太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壮举中有许多规模宏大技术高超的工程杰作。三峡工程在工程规模、科学技术和综合利用效益等许多方面都堪为世界级工程的前列。她不仅将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将为世界水利水电技术和有关科技的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
也正因为三峡是一个巨大的水资源宝库,她的开发对国家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所以从孙中山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和江泽民,凡是涉及长江治理开发和我国经济建设问题时,都对三峡工程表现了浓厚的兴趣,给予积极支持。
为了兴建三峡工程,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今的七十余年里,三峡工程简介
兴建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夙愿。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从此,三峡工程由论证阶段走向实施阶段。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1 三峡工程的巨大效益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三峡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水库全长600余公里,平均宽度1.1公里;水库面积1084平方公里。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1.1 防洪
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三峡水利枢纽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其地理位置优越,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约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遇千年一遇或类似于1870年曾发生过的特大洪水,可配合荆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运用,防止荆江河段两岸发生干堤溃决的毁灭性灾害,减轻中下游洪灾损失和对武汉市的洪水威胁,并可为洞庭湖区的治理创造条件。
1.3 航运
三峡水库将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现在的约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经水库调节,宜昌下游枯水季最小流量,可从现在的3000立方米/秒提高到5000立方米/秒以上,使长江中下游枯水季航运条件也得到较大的改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2.1 坝址
三峡工程大坝坝址选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公里处。长江水运可直达坝区。工程开工后,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长约28 公里的准一级专用公路及坝下游4公里处的跨江大桥――西陵长江大桥。还修建了一批坝区码头。坝区已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
坝址区河谷开阔,两岸岸坡较平缓,江中有一小岛(中堡岛),具备良好的分期施工导流条件。枢纽建筑物基础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体,岩石抗压强度约100兆帕;岩体内断层、裂隙不发育,且大多胶结? 己谩⑼杆?晕⑷酢U庑┮蛩毓钩闪诵藿?炷?土高坝的优良地质条件。
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两侧为电站坝段和非溢流坝段。水电站厂房位于两侧电站坝段后,另在右岸留有后期扩机的地下厂房位置。永久通航建筑物均布置于左岸。
2.3 主要水工建筑物 2.3.1 大坝
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
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前缘总长483米,设有22个表孔和23个泄洪深孔,其中深孔进口高程90米,孔口尺寸为7×9米;
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280×34×5米(长×宽×坎上最小水深),可通过万吨级船队。
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式,承船厢有效尺寸为120×18×3.5米,一次可通过一条3000吨的客货轮。承船厢运行时总重量为11800吨,总提升力为6000牛顿。
在靠左岸岸坡设有一条单线一级临时船闸,满足施工期通航的需要。其闸室有效尺寸为240×24×4米。
1三峡工程建设管理体制
为保证三峡工程的顺利实施,国务院于1993年1月3日成立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作为实施三峡工程建设的最高决策机构,直接领导三峡工程建设,国务院总理担任委员会主任。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三峡建委的有关日常工作;还设有三峡工程移民开发局,负责三峡工程移民工作规划、计划的制定和移民工程实施的监督;还设有监察局、质量专家组、稽查组等机构。1993年9月27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作为三峡工程项目业主,全面负责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和建成后的运行管理,负责建设资金(含移民工程所需资金)的筹措和偿还。随着工程建设的进展,国务院还确定国家电力公司(现国家电网公司)负责三峡输变电工程的建设。
第二篇:三峡工程简介
长江三峡简介
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沱沱河起步,纳百川千流,自西向东,横贯中国腹地,全长6300余公里。它满载四季浪歌,永不停息地直奔东海。长江是仅次于南美亚马逊河和非洲尼罗河的世界第三大河,她是孕育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摇篮。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长江三峡示意图
..............................................................................................................................................................................................长江三峡
素有“四百里天然立体画廊”之称的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2公里,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以及三座峡之间的香溪宽谷和大宁河宽谷所组成。1991年荣登“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榜首,199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从宜昌市城区乘舟西行,溯江而上,驶入南津关,您就进入了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宜昌的南津关是其东端,四川奉节的白帝城是其西端,其间全长193公里。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瞿塘峡以“雄”名世。
长江三峡是集名山大川、古迹名胜、古今文化和民俗风情于一线的“黄金水道”。以其奇山秀水,展现出自然界鬼斧神工的魔力。峡江两岸奇峰异石,记载着数十亿年来峡区的沧桑。沉睡在岩层中那斑驳陆离的生命遗骸,叙说着亿万年来生命演变的历史。峡区数千年的历史和人类文化古迹令人憧憬;神秘的传说令人神往,不知吸引了多少古今中外的游人。三峡被群山夹于长江中段,横贯四川的奉节、巫山及湖北的巴东、秭归和宜昌,全长193公里,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其中峡谷段90公里。奉节的白帝城,是三峡西部的咽喉;宜昌的南津关,为其东部的门户。长江两岸,层峦叠翠,峭壁千仞,危崖耸立,怪石嶙峋,飞泉吐珠,云雾缭绕,激流翻腾,惊涛拍案。大自然雕琢成的巨大画廊,变化万千,使人留恋忘返。自古以来,人们传颂:西陵峡滩多险峻;巫峡幽深秀丽;瞿塘峡雄伟壮观。寥寥数语,概括描写了三峡的景色。
三峡工程简介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1992年4月3日,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正式开工。
工期
三峡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7年。
一期工程5年(1993-1997年),除准备工程外,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等。
二期工程6年(1997-2003年),工程主要任务是修筑二期围堰,左岸大坝的电站设施建设及机组安装等。导流明渠截流是二期工程转向三期工程建设的重要标志。
三期工程6年(2003-2009年),本期进行的右岸大坝和电站的施工,并继续完成全部机组安装。届时,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巨大效益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防洪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约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发电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它将对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
航运三峡水库将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现在的约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
枢纽布置
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
大坝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两侧为电站坝段和非溢流坝段。水电站厂房位于两侧电站坝段之后。永久通航建筑物均布置于左岸。
大坝大坝即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设有23个泄洪深孔,底高程90米,深孔尺寸为7×9米,其主要作用是泄洪。
电站坝段位于大坝两侧,设有电站进水口。枢纽最大泄洪能力可达102500立方米/秒。
水电站水电站采用坝后式布置方案,共设有左、右两组厂房。共安装26台水轮发电机组,机组单机额定容量70万千瓦。
通航建筑物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升船机。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280×34×5米,可通过万吨级船队。
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式,一次可通过一条3000吨的客货轮。承船厢运行时总重量为11800吨,采用全平衡钢丝绳卷扬方式提升,总提升力为6000牛顿。
水淹范围
三峡工程正常蓄水至175米时,三峡大坝前会形成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库淹没区——三峡库区。
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淹没城市2座、县城11座、集镇116个,涉及到湖北省夷陵区、秭归县、兴山县、巴东县和重庆市主城区及所辖的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云阳县、万州区、石柱县、忠县、开县、丰都区、涪陵区、武隆县、长寿县、渝北区、巴南区、江津市等。其中秭归、兴山、巴东、巫山、奉节等9座县城和55个集镇全部淹没或基本淹没。
三峡工程十大世界之最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它的许多指标都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记录。
1、世界防洪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三峡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消减洪峰流量达2.7万立方米每秒3.3万立方米每秒,能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洪水,增强长江中下游抗洪能力。
2、世界最大的电站。三峡水电站总装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
3、世界建筑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大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泄流坝段长483米,水电站机组70万千瓦×26台,双线5级船闸和升船机,无论单项、总体都是世界建筑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4、世界工程量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主体建筑土石方挖填量约1.34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2794万立方米,钢筋46.30万吨。
5、世界施工难度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2000年混凝土浇筑量为548.17万立方米,月浇筑量最高达55万立方米,创造了混凝土浇筑的世界记录。
6、施工期流量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截流流量为9010立方米每秒,施工导流最大洪峰流量79000立方米每秒。
7、世界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闸。三峡工程泄洪闸最大泄洪能力为10.25万立方米每秒。
8、世界级数最多、总水头最高的内河船闸。三峡工程的双线五级船闸,总水头113米。
9、世界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升船机。三峡工程升船机有效尺寸为120×18×3.5米,最大升程113米,船箱带水重量达11800吨,过船吨位3000吨。
10、世界水库移民最多、工作最为艰巨的移民建设工程。三峡工程水库动态移民最终可达113万人。
三峡工程百年大事回放
2003年6月1日,长江三峡大坝以西400公里以内、海拔135米以下的数千城镇将消失在水面以下,数百万人口迁移。新华社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提供的威资料编写了三峡工程近百年来的大事回放:
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谈及对长江上游水路的改良:“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
1932年,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派出的一支长江上游水力发电勘测队在三峡进行了为期约两个月的勘查和测量,编写了一份《扬子江上游水力发电测勘报告》,拟定了葛洲坝、黄陵庙两处低坝方案。这是我国专为开发三峡水力资源进行的第一次勘测和设计工作。
1944年,在当时的中国战时生产局内任专家的美国人潘绥写了一份《利用美贷款筹建中国水力发电厂与清偿贷款方法》的报告。
1944年,美国垦务局设计总工程师萨凡奇到三峡实地勘查后,提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即著名的“ 萨凡奇计划”。
1945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成立了三峡水力发电计划技术研究委员会、全国水力发电工程总处及三峡勘测处。
1946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与美国垦务局正式签订合约,由该局代为进行三峡大坝的设计;中国派遣技术人员前往美国参加设计工作。有关部门初步进行了坝址及库区测量、地质调查与钻探、经济调查、规划及设计工作等。
1947年5月,面临崩溃的国民政府,中止了三峡水力发电计划的实施,撤回在美的全部技术人员。美国垦务局工程师福斯脱在写给中国同事的信中说:“伟大如三峡计划,中国自不能久置不问,相信于不久之将来,定有兴工之一日。”三峡勘测处主任张昌龄在办理结束工作时也说:“我不希望仅是一个梦——理想的天国,总有一天会在地上实现。”
1949年,长江流域遭遇大洪水,荆江大堤险象环生。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问题,从新中国成立伊始就引起了重视。
1950年初,国务院长江水利委员会正式在武汉成立。三年后兴建了荆江分洪工程。
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听取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修建水库规划的介绍时,希望在三峡修建水库,以“毕其功于一役”。他指着地图上的三峡说:“费了那么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库,还达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先修那个三峡大坝怎么样?!”
1953年10月,长江水利委员会上游局党组向西南局财委的报告中提出,将来三峡水库的蓄水高度可能在190米左右,请西南局向沿江城市和有关单位打招呼,不要在190米高程以下设厂或建较重要的工程。西南局财委同意了这个意见。
1954年汛期,长江流域发生了20世纪以来的最大洪水,江汉平原、洞庭湖区损失惨重。这次大水再次警示:消除中下游严重洪水灾害的威胁乃是治理长江首要而紧迫的任务。
1954年9月,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在《关于治江计划基本方案的报告》中提出三峡坝址拟选在黄陵庙地区,蓄水位拟选为191.5米。
1955年起,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有关部门和各方面人士通力合作,全面开展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勘测、科研、设计与论证工作。3月,在莫斯科签订了技术援助合同,第一批苏联专家6月到达武汉。长委所属4台钻机和第七地形测量队先后进入三峡地区,开展测量工作。
1955年12月,周恩来在北京主持会议,在听取长委和苏联专家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后,肯定了国内专家的意见,正式提出,三峡水利枢纽有着“对上可以调蓄、对下可以补偿”的独特作用,三峡工程是长江流域规划的主体。
1956年,毛泽东主席在畅游长江后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著名诗句。
1958年3月,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成都会议上作了关于长江流域和三峡工程的报告,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明确提出:“从国家长远的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两个方面考虑,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应当采取积极准备、充分可靠的方针进行工作。”
1958年3月30日,毛泽东视察葛洲坝坝址。
1958年6月,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第一次科研会议在武汉召开,82个相关单位的268人参加,会后向中央报送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科学技术研究会议的报告》。
1958年8月,周恩来主持了北戴河的长江三峡会议,更具体地研究了进一步加快三峡设计及准备工作的有关问题,要求1958年底完成三峡初设要点报告。1959年5月,在武昌对《三峡初设要点报告》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讨论,一致通过选用三斗坪坝址,大坝可按正常蓄水位200米设计。
1960年4月,水电部组织了水电系统的苏联专家18人及国内有关单位的专家100余人在三峡查勘,研究选择坝址。同月,中共中央中南局在广州召开经济协作会,讨论了在“二五”期间投资4亿元、准备1961年三峡工程开工的问题。由于暂时经济困难和国际形势影响,三峡建设步伐得到调整。8月苏联政府撤回了有关专家。
1970年,中央决定先建作为三峡总体工程一部分的葛洲坝工程,一方面解决华中用电供应问题,一方面为三峡工程作准备。12月26日,毛泽东主席作了亲笔批示:“赞成兴建此坝。”
1970年12月30日,葛洲坝工程开工。
1979年,水利部向国务院报告关于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议,建议中央尽早决策。
1980年,邓小平从重庆乘船考察长江及三斗坪坝址。
1981年1月4日,葛洲坝工程大江截流胜利合龙。
1981年12月,葛洲坝水利枢纽二江电站一二号机组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产。
1982年,邓小平在听取准备兴建三峡工程的汇报时果断表态:“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
1984年4月,国务院原则批准由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组织编制的《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确定三峡工程实施蓄水位为150米的低坝方案。
1984年底,重庆市对三峡工程实施低坝方案提出异议,认为这一方案的回水末端仅止于涪陵、忠县间180公里的河段内,重庆以下较长一段川江航道得不到改善,万吨级船队仍然不能直抵重庆。
1986年3月,邓小平接见美国《中报》董事长傅朝枢时表示:对兴建三峡工程这样关系千秋万代的大事,中国政府一定会周密考虑,有了一个好处最大、坏处最小的方案时,才会决定开工,是决不会草率从事的。
1986年6月,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扩大论证,责成水利部重新提出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以钱正英为组长的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成立了14个专家组,进行了长达两年八个月的论证。
1989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重新编制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认为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报告推荐的建设方案是:“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三峡工程的实施方案确定坝高为185米,蓄水位为175米。
1989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来到湖北宜昌,考察了三斗坪坝址。同年年底葛洲坝工程全面竣工,通过国家验收。
1990年7月,以邹家华为主任的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成立;至1991年8月,委员会通过了可行性研究报告,报请国务院审批,并提请第七届全国人大审议。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决定将兴建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
1993年1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成立,李鹏总理兼任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会下设三个机构:办公室、移民开发局和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
1993年7月26日,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查批准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枢纽工程),标志着三峡工程建设进入正式施工准备阶段。
1993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规定:国家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使移民的生活水平达到或者超过原有水平,并为三峡库区长远的经济发展和移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
1994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考察三峡工地时指出,“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上这个工程,就要万众一心,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务求必胜”。
1994年1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宣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5年,三峡库区一期水位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全面启动。
1996年6月1日,葛洲坝电厂正式移交中国三峡总公司。
1996年8月,中国目前跨度最大的悬索桥--西陵长江大桥正式通车。12月,宜昌三峡机场通航。
1996年11月下旬,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系统工程启动。
1997年1月,国家计委正式批准10亿元人民币三峡债券发行计划,这是三峡总公司第一次采取国内发行债券的形式用以筹措三峡工程建设资金。
1997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这有利于三峡工程建设和库区移民统一规划、安排和管理。
1997年9月中旬,三峡水库淹没区一线水位移民搬迁基本结束。
1997年10月1日,亚洲载重量最大的公路大桥——三峡工程覃家沱大桥建成通车,标志着三峡工程对外交通建设全部完成。
1997年10月6日,人工开挖的3.5公里长、可供大型船队航行的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正式通航。
1997年10月14日,国务院第63次常务会议通过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前验收报告,决定三峡工程于11月8日实施大江截流。这标志着为期5年的一期工程胜利完成,三峡工程转入二期工程建设。
1998年1月初,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根据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的法令、法规,结合三峡工程建设实际,制定《三峡工程质量管理办法》(试行),并于1998年1月正式执行。
1998年1月13日-17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重庆市及库区移民工作,要求把移民放在大事之首,抓住机遇,埋头苦干。
1998年4月21日,三峡永久船闸一期开挖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82.6%,总体质量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1998年5月1日,临时船闸通航,临时船闸是三峡工程投入运行的第一个包括土建、机电设备工程设计、制造、施工与运行调度的综合性项目。
1998年5月5日,被称为二期工程“生命线”的二期围堰防渗墙实现单墙封闭,不仅为二期围堰安全度汛创造了条件,也为实现二期基坑抽水目标赢得了工期。
1998年5月14日,由长江水利委员会地球物理勘测研究院提交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一期主体工程建基面弹性波检测工程》通过专家评审验收,其成果报告正式归档,载入了三峡工程建设史册。
1998年6月1日,三峡工程二期围堰下游防渗墙宣告全线封闭,共完成防渗墙面积25746平方米。
1998年7月,三峡坝区遭遇57700立方米/秒流量的大洪水,坝址水域来水量达到1877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三峡工程经受住洪水考验,工程主要项目正常施工。
1998年10月8日,三峡永久船闸上游引航道靠船墩浇下第一方混凝土,这标志着世界最大的船闸已由开挖阶段转入混凝土浇筑阶段。
1998年10月28日,三峡库区秭归新县城举行落成庆典,提前5年完成了县城整体搬迁任务。
1998年12月28日-30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对三峡工程库、坝区进行了考察,并谆谆告诫全体三峡建设者,三峡工程是“千年大计,国运所系”,质量是三峡工程的生命,质量责任重于泰山。
1999年3月12日,由山西长治锻压机床厂制造的国内最大卷板机在三峡工地正式投入使用。该机的顺利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能生产特大卷板机的少数国家之一。
1999年4月2日,美国参众两院议员组成的大型访华团一行70人参观三峡工地。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就三峡工程的防洪、发电、移民、水库泥沙及工程建设等情况回答参众议员的提问。
1999年10月3日,三峡工程永久船闸南线五闸首保护层最后一方石碴被运往碴场,至此,由武警水电部队第四支队担负的永久船闸南线开挖全线告捷,这标志着永久船闸主体开挖工程圆满结束。
1999年12月31日,三峡工程全年完成混凝土浇筑458.52万立方米,超额完成年浇筑448万立方米混凝土的计划,远远超过巴西伊泰普创下的年浇筑混凝土320万立方米的记录。
2000年1月24日,三峡工程左岸电站厂房首台机组基础环在一号机安装就位,标志着三峡左岸电站厂房施工由土建施工为主转入土建与机组埋件安装并举阶段。
2000年7月17日,150户639名重庆市云阳县农村移民外迁到上海市崇明县落户。这是由政府组织的首批外迁移民。
2001年1月5日,“长江三峡工程淹没区及迁建区文物古迹保护规划报告”正式通过审查。
2001年2月15日,朱镕基总理主持国务院第35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修订草案)》,这是对1993年的条例进行的修订。《条例》结合一期移民工作实践,对移民迁建和管理的一些政策和原则进行了必要的修改、补充和完善。《条例》自2001年3月1日起实施。
2001年8月24日,由美国国会参议院情报特别委员会副主任理查得·谢尔比率领的美国参议院代表团访问三峡工程。在观看工程展览和施工现场后,谢尔比说:“三峡工程是全中国人民的希望,工程建设者担负着很大的责任。如此伟大的工程让人振奋。”
2001年8月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移民局承担的《中国三峡移民人权保障实证研究》在北京正式启动。
2001年11月7日,三峡工程永久性船闸首扇反弧门在闸首中南竖井内安装成功。
2002年1月13日,经过9年建设,三峡工程大坝已经达到2003年蓄水发电所需的坝高,三峡大坝迎水面高程已经全线达到140米海拔高程以上,大坝高度已具备挡水要求。
2002年3月17日,三峡工程首台发电机组转轮吊装成功。转轮的顺利安装为三峡工程在2003年实现首批机组发电创造了条件。
2002年5月1日,三峡工程成功地实施了对上游围堰的爆破。1997年大江截流形成的上游围堰完成了历史使命,滚滚长江水直接进入三峡大坝基坑。
2002年9月1日,三峡工程永久船闸开始进行有水调试。永久船闸按年单向5000万吨和通过万吨级船队要求设计。过往永久船闸的船舶包括万吨级船队,每次过闸的时间大约需要2小时35分钟。根据三峡工程建设计划,船闸将于2 003年6月通航。
2002年9月1日,国务院下达的三峡库区12万二期外迁移民任务全面完成,135米水位下的清库工作接近尾声。
2002年10月21日,三峡大坝最关键的泄洪坝段已经全部建成,全线达到海拔185米大坝设计高程。
2002年10月25日,国务院召开长江三峡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全体会议,同意枢纽工程验收组关于在2002 年11月份实施导流明渠截流的意见。
2002年10月26日,全长1.6公里的三峡二期大坝全线封顶,整段大坝都已升高到海拔185米设计坝顶高程。
2002年10月29日,朱镕基总理主持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11次会议,同意国务院三峡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的意见,决定在11月6日进行导流明渠截流合龙。次日,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宣布了国务院三建委的决定。
第三篇:长江三峡工程简介
长江三峡工程简介
长江从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的沱沱河起步,至上海入东海,全长6300余公里,年入海水量近10,000亿立方米,总落差5800多 米,水能资源蕴藏量达2.68亿千瓦。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为 全面地综合治理与开发长江,展开了大规模的勘测、规划、科研 和论证工作。通过全面规划和反复论证认为:三峡水利枢纽是综 合治理与开发长江的关键性工程。长江自奉节至宜昌近200 公里 的江段,穿越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等三段大峡谷,长江三峡为 该三段大峡谷的总称。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 斗坪(距下游的葛洲坝水利枢纽38公里),江谷开阔,花岗岩岩 基坚硬、完整,并可控制上游流域面积100 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近5000亿立方米。经过数十年的艰辛勘测、规划、论证、审定后,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特选址于该地─三斗坪。长江三峡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方案。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顶高程 185 米,正常蓄水位175 米,总库容393 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 容221.5 亿立方米。每秒排沙流量为2460立方米,排沙孔分散布 臵于混凝土重力坝段和电站底部。泄洪坝段每秒泄洪能力为11万 千瓦,年均发电量849 亿度。左岸的通航建筑物,年单向通过能 力5000万吨。双线五级船闸,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单线一级垂直 升船机,可快速通过3000吨级的客货轮。
主体工程土石方开挖约10,260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约2930 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约2715万立方米,金属结构安装约28.1吨。准备期2 年。主体工程总工期15年,第9 年开始启用永久通航 建筑物和第一批机组发电。水库最终将淹没耕地43.13 万亩;最 终将动迁113.18万人。按1993年物价水平计算,静态总投资954.6 亿元,其中枢纽工程500.9 亿元;移民安臵300.7 元;输变电工程153 亿元。
长江三峡工程竣工后,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 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 十大效益,是世界上任何巨型电站都无法比拟的!
三峡工程设计实施
兴建三峡工程的设想始于本世纪初。40年代曾进行过初步的勘察和规划研究工作。大规模的规划、勘察、设计和科学研究工作从50年代中期开始,持续不断,迄今已逾40年。因工程规模宏大,技术复杂,涉及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环境保护等专业范围广,除承担勘察、规划、设计和研究工作的长江水利委员会数千名专业技担勘察、规划、设计和研究工作的长江水利委员会数千名专业技术人员外,国内一大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设备制造部门等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也参加了工程的研究工作,并多次组织过全国范围的专家论证和审议。1986年~1989年的工程重新论证,包括了全国各行各业412 位专家,历时近三年。自40年代起,特别是80年代以来,美国、加拿大、前苏联、瑞典、意大利、日本、比利时、瑞士、德国、法国、巴西等国的大批专家也曾参与工 程的研究和咨询工作。
三峡工程规模巨大,技术复杂。主体工程设计划分为: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重要单项工程技术设计、招标设计、施工详图设计等五个阶段。枢纽工程设计由长江水利委员会承担,部分专业项目委托有关的专业设计院负责。
长江水利委员会于1989年底 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组织全面审查后,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于1992年4 月审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同年12月,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制完成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经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组织审查,于1993年7 月正式批准。重要工程单项技术设计共8 项,即:大坝、水电站厂房、永久船闸、垂直升船机、二期上游围堰、大坝安全监测、变动回水区港口及航道整治(含坝下游河道下切影响及对策研究)。
截止1995年5 月,除最后一项外,其余7 项重要工程单项技术设计已全部完 成。单项工程技术设计的审查工作,由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主持,聘请国内157 位著名专家,组成8 个专家组分别进行审查,至1995年末,已基本结束。招标设计和施工详图设计,根据工程进展逐步展开,至1995年底,完成的主要招标设计项目共79项,提交的施工详图计8800余张。
长江三峡工程效益
长江三峡工程,是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巨大综合效益的宏伟工程。
(1).防洪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工农业精华地区。但地面普遍低于洪水6-17米,全靠总长33,000多公里的堤防保护。长江处古洪灾频繁到约10年一次,每秒最大洪水量达110000立方米,而荆江至武汉段的每秒行洪能力60,000-70,000 立方米。三峡建坝后,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确保中下游安全。遇千年一遇洪水,配合分 洪区分洪,可避免发生毁坝的危害。历史将证明:长江三峡工程,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近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及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安全的守护“神”!
(2).发电
三峡建坝后,滔滔江水为三峡水电站做功,发电,并为三峡至葛洲坝区间的航运梯级进行反调节,再为葛洲坝水电站做功发电,以至三峡和葛洲坝年均总发电量将达1050亿度。若每度电价0.1 元,则创现值105 亿元;若每度电创产值5 元则每年可为国家增创产值5250亿元;若人均年创产值1 万元,则可安臵525万人就业。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腹地,至全国各大负荷中心的输电距离均约在1000公里内,是未来全国各大电网联网中心。电网联网后,既可与全国的火、水、核电互补,又能大大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和效益。
(3).航运
660 公里的宜-渝江段落差120 米。有滩险139 处,单航段46处,重载货轮需牵引段25处,年单向航运能力不足1000万吨。三峡建坝后,将淹没所有滩险、单航段和牵引段,航道将平均扩宽至1100米,万吨级船队将通江达海,航运成本可降低37%,年单向航运能力将超5000万吨。所以,横贯中华东、西大 2 地黄金水道的形成,对发展和繁荣长江两岸至沿海地区经济,必将起如虎添翼的效应!
(4).养殖
三峡建坝后,库区将形成1150平方公里的水面。除航道外,仍有近700平方公里水面,流速变缓、水质变清变肥、表水层转暖,是虾、贝、鱼、鹅、鸭、鳖等庞大的淡水水产养殖基地。因此,三峡水库形成后,必将是推动库区两岸农、林、牧、渔、工、商、科、旅、贸等全面迅速发展的强大动力!(5).旅游
三峡建坝后,坝前水位抬高110 米。回水壅至海拔高1000余米的山脉的瞿塘峡和巫峡江段,水位仅分别抬高38—46米。除屈原祠、张飞庙和少数石刻需上迁外,其它各景点的雄姿依旧。随之水陆交通条件的改善,将增添如大足石刻、高岚、小三峡、神农架、溶洞群、神农溪、格子河石林等千姿百态的仙境画廊,再加之两座现代奇观—葛洲坝和三峡大坝。到那时,布满宜昌至重庆沿江两岸的仙境画廊与现代科技奇葩交相辉映,必将陶醉五湖四海的旅游宾客!(6).保护生态
人类可以没有电,但不能没有水。三峡建坝后,库区的气温将夏降、冬升各约2 ℃,更有利于桐、药、桔、栗、桑、茶等喜温作物生长。珍稀植物大多分布于海拔300 米以上。淹没区珍稀动物分布极少。中华鲟、大鲵和江豚的生息繁衍均无影响。中下游洪灾得到控制,有利于消灭叮螺和杜绝血吸虫病及各种瘟疫的流行。三峡建坝后,水受大坝调节,枯水期下泄流量增大,但不影响中下游沿岸地区自行排水,潜水位也不会变化,更不会加剧土壤沼泽化和潜育化。三峡大坝每年十月因蓄水而下泄流量将相应减少,但下泄流量仍将大于上海地区降盐度所需流量。在咸潮入浸严重的枯水期,下泄流量仍将大于建坝前流量,对冲淡咸潮和降低盐度的效果更显著。三峡建坝后,河口的盐渍土仍将继续向脱盐方向好转,水体营养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重庆市区高程均在210 米以上,三峡建坝后,百年或千年一遇洪水位,将不超过朝天门码头的200 米高程;即使不考虑重庆以上江段100 年内建水库拦沙和调节洪水等有利因素,重庆不但不受洪水和泥沙威胁,而且将有利于改善港口条件。三峡水库为河道型,首、尾落差120 米,长江每立方米水的含泥沙量,是黄河水同单位含沙量的1/30。三峡建坝后,采用“蓄清排浑”即“静水通航、动水拉沙”并辅以“机械清淤”措施,水库运行100 年后,仍将保留92%的调节库容。库区两岸有22个可能失稳滑坡体,总量3.8 亿立方米,即使全部滑入水库,也仅占 9‰的库容。大坝建在沿长江约110 公里、横跨长江约70公里的花岗岩地壳上,并按Ⅶ度抗震烈度设防,不论天然地震还是水库诱发地震,其烈度均不超过Ⅵ度,均不危及大坝安全和水库寿命。因此,长江三峡工程,是保护和改善流域生态环境的和平“卫士”!(7).净化环境
三峡建坝后,年均发电约850 亿度,相当于每年节约5000万吨原煤。若以火电代替,需建14座130 万千瓦的大型火电站和3 座年产超1500万吨的煤矿,以及修建(相当于秦皇岛到大同)800公里的供煤铁路复线,成年累月、日经继夜地运煤,还要占用大量的耕地。三峡水电站比同等电量的火电站,每年将少排放二氧化碳1.2 亿吨、二氧化硫200 万吨、氮氧化合物37万砘、一氧化碳1 万吨以及大量的废水和废渣。所以,长江三峡工程,是无法比拟的人类环境之“净化器”!
(8).开发性移民 从1985年至1993年,累计投资移民(含试点)经费12亿元,先后建设、改造水平梯田和低产田超21万亩,为城镇搬迁建楼、舍、涵、桥、道路和供水工程近1500项,安臵移民近3 万人,迁厂建厂近100 家,取得了可喜的移民安居乐业,和镇厂搬迁及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宝贵经验,深受库区人民欢迎。因此,移民工作正伴随着工程进度而相继展开。经验证明,只要对移民迁居的生产和生活安臵做到“全面规划、统一安排、因地制宜、科学开发、负责到底”,则开发性移民方针必是指导双文明建设,率领百万移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库区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见,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给库区两岸人民带来了千载难逢的经济腾飞之良机!(9).南水北调
长江,年入海水量为黄河的23倍。2000年后,长江流域耗水总量约为2100亿立方米,并可回收半数以上,而华北水荒已众所周知。北京在70年代曾发生多次水危机,1981年因缺水而电厂停产,使工业损失近20亿元,自来水难上高楼屡见不鲜,但高级宾馆、饭店等如雨后春笋。为缓解日益加剧的水危机,只好改灌溉为主的官厅水库和密云水库为北城区供水。2000年后,平顶山、郑州、焦作、邯郸、石家庄、保定、北京等市,缺水近400 亿立方米,而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的调水源关丹江口大坝,加高近175 米后,也只能调水230 亿立方米。其出路何在?在长江三峡!三峡建坝后,利用每天零点至凌晨外送电负荷锐减之特点,从回水区支流的兴山县香溪河,将三峡水库之水再提升十数米,穿越神农架,引至丹江口水库,便可汇入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的总干渠,流经河南、河北直至北京的玉渊潭,即解沿途各市及首都北京(乃至天津)的水荒之危。因此,兴建长江三峡工程不仅能解我国北方水荒之危,并对缓解在北煤南运中争交通、挤投资、占耕地、恶化生态、污染环境等诸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电力“神经”中枢--电力调度中心!
(10)供水灌溉
黄河、淮河、海河流域的河川径流量仅占全国的6.5%,其耕地却占全国40%。过去内河航运发达的沙颖河、大清河、子牙河等,现已多年难见帆影。驰名中外的白洋淀,已数度干涸。因此,出现了污水稀释自净能力降低,水体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对土壤和人民健康造成威胁。又如1979年,滏阳河枯竭,1992年,黄河也几乎断流。为抗旱救灾保灌溉,曾不惜以杯水车薪的代价,开采有限的地下水,但均未挽回城市供水危机和工农业损失严重的惨痛局面。特别是近几十年华北城乡工、农、商、科、旅、贸迅速发展,人口急增,使粮棉重要产区的黄、淮、海平原,每年缺水近700 亿立方米。要解黄、淮、海平原燃眉之急,出路何在?仍在长江三峡!所以,只需充分利用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的总干渠“满负荷”运行,即可让滚滚长江之水,源源不断地浇灌久旱的北方大地,使中华沃野更加生机盎然,民族更焕发青春和活力!
三峡工程建设进展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三峡工程决议”,标志着长达40余年的三峡工程论证结束,并转入实施阶段。1993年初,首批施工队伍进入坝区,开始了施工准备工程和一期导流工程施工。1994年12月14日,李鹏总理在三峡坝区宣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3 年来,资金到位情况良好,工程施工进展顺利。施工进度按批准的总进度计划实施,并略有提前;工程投资控制在审定的初设总概算范围内;施工质量良好,满足了设计要求。经招投标签订合同,进入三峡工主要施工队伍,有葛洲坝集团公司、水电三七八联营体、水电武警部队、铁道部大桥局等10余家国内著名、实力较强的施工队伍。工区(含对外公路施工区)施工劳力总人数约为18000 人。按合同实施施工监理任务钠,有长委监理总站、铁道部铁科院、铁四院、电力部中南、华东、西北设计研究院等9 家监理单位,监理人员总数为347 人。
1.固定资产及工程量完成情况
截止1995年底,三峡工程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3 亿元。完成的主要土建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10874 万立方米(其中主体工程6566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4075万立方米(其中主体工程891 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163.8 万立方米(其中主体工程84.7万立方米)。分年分项完成的工程量和投资见下表。
2.工程建设形象进度
截止1995年底,三峡工程施工主要形象面貌如下。
坝区征地
枢纽建筑物施工区总面积15.28平方公里,征地和移民搬迁任务基本完成,并开始实施坝区封闭式管理。
场内外交通
宜昌市至坝区的对外交通专用公路已完成土建工程量80% 以上,预计1996年4 季度可通车。跨长江的西陵大桥2 季度末可通车。坝区码头及场内公路干道已基本建成,可以满足一期工程施工的需要。
供水、供电、通讯及施工营地
已初具规模,可以满足一期工程施工的需要。砂石开采加工和混凝土拌和系统已形成月浇筑混凝土20万立方米的综合生产能力。
一期导流工程
一期土石围堰已胜利建成,并已经受了2 个洪水季节的考验,导流明渠堰内开挖已基本完成。二期混凝土纵向围堰较初设进,导流明渠堰内开挖已基本完成。二期混凝土纵向围堰较初设进度提前10个月浇筑混凝土,至1995年末,已浇筑混凝土约80万立方米,完成总量50%。
临时船闸
临时船闸开挖已完成总量的85%,1996年2 月已开始浇筑混凝土。下游隔流堤填筑提前7 个月完成。下航道开挖已全面施工。
永久船闸
永久船闸一期开挖已全部完成。二期工程开挖和混凝土浇筑已实施招标,1996年3 月可开工。左岸1~6#机组段厂坝
三峡工程一期工程施工的主要目标,是为1997年实现大江截流和二期工程高强度、高质量施工作好充分的准备。
大江截流前工程施工必须具备的主要形象要求是:
(1)导流明渠具备过流、通航条件;混凝土纵向围堰基本建成。
(2)临时船闸及上、下游航道土建工程基本完成,能确保1998年5 月临时船闸通航。
(3)大江截流及围堰施工备料、施工道路系统完成。
从1995年末工程建设形象和对1996年施工进度预测,上述任务是可以完成的。
大江截流设计流量14000~9010 立方米/秒;,截流戗堤总工程量200 万立方米(其中龙口段工程量46万立方米),将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截流工程之一。紧随大江截流的二期上下游围堰施工规模也特大,总填筑量达1240万立方米,施工最大水深达60米,防渗处理总面积90000平方米,均需在一个枯水季节内完成,任务同样艰巨。
三峡工程3 年施工的顺利进展,已为实现1997年高质量的大江截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仍需继续努力,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组织,提前超额完成截流前的各项施工任务,确保大江截流的胜利。
第四篇:关于三峡工程的简介
三峡工程简介
兴建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夙愿。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从此,三峡工程由论证阶段走向实施阶段。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三峡工程的巨大效益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三峡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水库全长600余公里,平均宽度1.1公里;水库面积1084平方公里。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
1.1 防洪
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三峡水利枢纽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其地理位置优越,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约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遇千年一遇或类似于1870年曾发生过的特大洪水,可配合荆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运用,防止荆江河段两岸发生干堤溃决的毁灭性灾害,减轻中下游洪灾损失和对武汉市的洪水威胁,并可为洞庭湖区的治理创造条件。
20世纪长江洪灾情况表
1.2 发电
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它将为经济发达、能源不足的华东、华中和华南等地区提供可靠、廉价、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对经济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
1.3 航运
三峡水库将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现在的约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经水库调节,宜昌下游枯水季最小流量,可从现在的3000立方米/秒提高到5000立方米/秒以上,使长江中下游枯水季航运条件也得到较大的改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2.1 坝址
三峡工程大坝坝址选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公里处。长江水运可直达坝区。工程开工后,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长约28 公里的准一级专用公路及坝下游4公里处的跨江大桥——西陵长江大桥。还修建了一批坝区码头。坝区已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
坝址区河谷开阔,两岸岸坡较平缓,江中有一小岛(中堡岛),具备良好的分期施工导流条件。枢纽建筑物基础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体,岩石抗压强度约100兆帕;岩体内断层、裂隙不发育,且大多胶结良好、透水性微弱。这些因素构成了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良地质条件。
2.2 枢纽布置
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等3大部分组成。主要建筑物的型式及总体布置,经对各种可行性方案的多年比较和研究,并通过水力学、结构材料和泥沙等模型试验研究验证,均已确定。选定的枢纽总体布置方案为:
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两侧为电站坝段和非溢流坝段。水电站厂房位于两侧电站坝段后,另在右岸留有后期扩机的地下厂房位置。永久通航建筑物均布置于左岸。
2.3 主要水工建筑物
2.3.1 大坝
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
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前缘总长483米,设有22个表孔和23个泄洪深孔,其中深孔进口高程90米,孔口尺寸为7×9米;表孔孔口宽8米,溢流堰顶高程158米,表孔和深孔均采用鼻坎挑流方式进行消能。
电站坝段位于泄洪坝段两侧,设有电站进水口。进水口底板高程为108米。压力输水管道为背管式,内直径12.40米,采用钢衬钢筋混凝土联合受力的结构型式。
校核洪水时坝址最大下泄流量102500立方米/秒。
2.3.2 水电站
水电站采用坝后式布置方案,共设有左、右两组厂房。共安装26台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左岸厂房14台,右岸厂房12台。水轮机为混流式,机组单机额定容量70万千瓦。
右岸山体内留有为后期扩机(6台,总容量 420万千瓦)的地下电站位置。其进水口已经建成。
2.3.3 通航建筑物
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升船机,均位于左岸山体内。
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280×34×5米(长×宽×坎上最小水深),可通过万吨级船队。
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式,承船厢有效尺寸为120×18×3.5米,一次可通过一条3000吨的客货轮。承船厢运行时总重量为11800吨,总提升力为6000牛顿。
在靠左岸岸坡设有一条单线一级临时船闸,满足施工期通航的需要。其闸室有效尺寸为240×24×4米。3 枢纽工程量
工程主体建筑物及导流工程的主要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10283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3198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2794万立方米,钢筋制安46.30万吨,金属结构制安25.65万吨,水轮发电机组制安26台套。工期安排
三峡工程分三个阶段完成全部施工任务,全部工期为17年。
第一阶段(1993-1997年)为施工准备及一期工程,施工需5年,以实现大江截流为标志。
第二阶段(1998-2003年)为二期工程,施工需6年,以实现水库初期蓄水、第一批机组发电和永久船闸通航为标志。
第三阶段(2004-2009年)为三期工程,施工需6年,以实现全部机组发电和枢纽工程全部完建为标志。三峡水库淹没实物指标
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涉及重庆市、湖北省的20个县(市)。三峡水库淹没涉及城市2座、县城11座、集镇116个;受淹没或淹没影响的工矿企业1599家,水库淹没线以下共有耕地(含柑桔地)2.45万公顷;淹没公路824.25公里,水电站9.22万千瓦;淹没区房屋面积为3459.6万平方米,淹没区居住的总人口为84.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15万人)。考虑到建设期间内的人口增长和二次搬迁等其它因素,三峡水库移民安置的动态总人口将达到113万人。三峡工程建设管理体制
第五篇:三峡工程简介[小编推荐]
三峡工程简介
为了三峡工程,中华民族经过了几代人、70余年的构想、勘测、设计、研究、论证。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从此,三峡工程由论证阶段走向了实施阶段。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三峡工程的巨大效益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三峡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水库全长600余公里,平均宽度1.1公里;水库面积1084平方公里。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1.1 防洪
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三峡水利枢纽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其地理位置优越,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约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遇千年一遇或类似于1870年曾发生过的特大洪水,可配合荆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运用,防止荆江河段两岸发生干堤溃决的毁灭性灾害,减轻中下游洪灾损失和对武汉市的洪水威胁,并可为洞庭湖区的治理创造条件。
1.2 发电
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它将为经济发达、能源不足的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提供可靠、廉价、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对经济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
1.3 航运
三峡水库将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现在的约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经水库调节,宜昌下游枯水季最小流量,可从现在的3000立方米/秒提高到5000立方米/秒以上,使长江中下游枯水季航运条件也有较大的改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2.1 坝址
三峡工程大坝坝址选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公里处。长江水运可直达坝区。工程开工后,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长约26 公里的准一级专用公路及坝下游4公里处的跨江大桥——西陵长江大桥。还修建了一批坝区码头。坝区已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坝址区河谷开阔,两岸岸坡较平缓,江中有一小岛(中堡岛),具备良好的分期施工导流条件。
枢纽建筑物基础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体,岩石抗压强度约100兆帕;岩体内断层、裂隙不发育,且大多胶结良好、透水性微弱。这些因素构成了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良地质条件。
三峡工程地质原貌图
2.2 枢纽布置
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等三大部分组成。主要建筑物的型式及总体布置,经对各种可等性方案的多年比较和研究,并通过水力学、结构材料和泥沙等模型试验研究验证,均已确定。选定的枢纽总体布置方案为:
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两侧为电站坝段和非溢流坝段。水电站厂房位于两侧电站坝段后,另在右岸留有后期扩机的地下厂房位置。永久通航建筑物均布置于左岸。
2.3 主要水工建筑物 2.3.1 大坝
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
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前缘总长483米,设有23个泄洪深孔,底高程90米,深孔尺寸为7×9米,其主要作用是泄洪;22个泄洪表孔(孔口净宽8米,溢流堰顶高程158米),底高程158米,尺寸为8×17米,其主要作用是泄洪;22个底孔(用于三期施工导流)底高程57米,尺寸为6×8.5米,其作用为临时泄洪和导流明渠截流之后过水。下游采用鼻坎挑流方式进行消能,减少水流的冲击力。
电站坝段位于泄洪坝段两侧,设有电站进水口。进水口底板高程为108.8米。压力输水管道为背管式,内直径12.40米,采用钢衬钢筋混凝土联合受力的结构型式。枢纽最大泄洪能力可达102500立方米/秒,可宣泄可能出现的最大洪水。
2.3.2 水电站
水电站采用坝后式布置方案,共设有左、右两组厂房。共安装26台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左岸厂房14台,右岸厂房12台。水轮机为混流式(法兰西斯式),机组单机额定容量70万千瓦。右岸山体内留有为后期扩机(6台,总容量 420万千瓦)的地下电站位置。其进水口将与工程同步建成。2.3.3 通航建筑物
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升船机,均位于左岸山体内。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280×34×5米(长×宽×坎上最小水深),可通过万吨级船队。
永久船闸三维立体略图
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式,承船厢有效尺寸120×18×3.5米,一次可通过一条3000吨的客货轮。承船厢运行时总重量为11800吨,采用全平衡钢丝绳卷扬方式提升,总提升力为6000牛顿。
升船机三维立体图 枢纽工程量
工程主体建筑物及导流工程的主要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10283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3198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2794万立方米,钢筋制安46.30万吨,金属结构制安25.65万吨,水轮发电机组制安26台套。工期安排
三峡工程分三个阶段完成全部施工任务,全部工期为17年。
第一阶段(1993-1997年)为施工准备及一期工程,施工需5年,以实现大江截流为标志。
第二阶段(1998-2003年)为二期工程,施工需6年,以实现水库初期蓄水、第一批机组发电和永久船闸通航为标志。
第三阶段(2004-2009年)为三期工程,施工需6年,以实现全部机组发电和枢纽工程全部完建为标志。三峡水库淹没实物指标
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涉及重庆市、湖北省的20个县(市)。三峡水库淹没涉及城市2座、县城11座、集镇116个;受淹没或淹没影响的工矿企业1599家,水库淹没线以下共有耕地(含柑桔地)2.45万公顷;淹没公路824.25公里,水电站9.22万千瓦;淹没区房屋面积为3459.6万平方米,淹没区居住的总人口为84.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15万人)。考虑到建设期间内的人口增长和二次搬迁等其它因素,三峡水库移民安置的动态总人口将达到113万人。三峡工程2002年建设六大目标
6.1 2002年5月,1997年大江截流形成的上游围堰破堰,三峡大坝基坑开始进水;
6.2 2002年6月,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闸门、启闭机及调控系统安装全部完成;
6.3 2002年7月,永久船闸开始进行无水状况下的联动调试;
6.4 2002年9月,大江截流形成的下游 围 堰破堰进水;
6.5 2002年11月,三峡工程进行二次截流——导流明渠截流,三峡大坝泄 洪坝段导流底孔过水,三峡工程进入三期导流阶段;
6.6 2002年年底,永久船闸开始进行有水联动调试。
三门峡-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灾难
标签:社会2011-05-22 19:08 星期日
孕育了中华文明、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几千年来水患频频,为历代统治者视为心腹大患。所以,在天下初定之际,中国共产党人就将整治黄河、让黄河安澜的愿望和决心付诸行动。
1954年4月,国家计委决定成立黄河规划委员会,编制黄河流域规划。苏联专家参与设计的三门峡枢纽大坝和水电站的《规划报告》,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于同年年底出台。这个报告选定三门峡水利枢纽为黄河综合利用的第一期重点工程,蓄水位350米,总库容360亿立方米,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解决黄河的洪水问题,同时实现发电和挡沙的目标。
苏联境内很少有泥沙量大的河流,他们的专家缺少泥沙河流治理经验,所以他们的整体思路就是蓄水拦沙,认为水土保持将很快生效,进入三门峡的泥沙能很快减少,因此可用三门峡的高坝大库全部拦蓄泥沙,使三门峡下泄清水来刷深黄河下游的河床,从而把黄河一劳永逸地变成地下河。
1955年7月,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全票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报告》。1956年4月,苏联专家进一步完成了《三门峡工程设计要点》,建议水库的正常水位360米,比《规划报告》中的350米高出10米。这意味着必须淹没农田333万亩,移民90万,远远超过350米规划中的60万移民。
一士之谔谔
此时,时为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的黄万里郑重地向黄河流域规划委员会提出《对于黄河三门峡水库现行规划方法的意见》,要点为:
1、水库的规划违背了水流必然趋向挟带一定泥沙的自然原理。即使上游水土保持良好,清水在各级支流里仍将冲刷河床而变成浑水,最后仍将泥沙淤积在水库的上游边缘。在坝的下游,出库的清水又会加大冲刷河岸的力度,使下游的防护发生困难。
2、筑坝的有利方面是调节水流,有害方面是破坏河沙的自然运行。在水库上游边缘附近,由于泥沙淤淀下来而不前进,那里的洪水位将提高。毋需等到水库淤满,今日下游的洪水他年必将在上游出现。
3、河流坡面上的水土应设法尽量保持在原地,但对已经流入河槽里的泥沙却相反地应该要督促它们继续顺水流下去。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刷沙出库,均要求在坝底留有容量相当大的泄水洞,以免他年觉悟到需要刷沙时重新在坝底开洞。
可叹的是,这种呼声被漠视了。作为最早预见到三门峡工程灾难性后果的黄万里,焦虑和怅然失落的情绪一起涌上心头。一年后,有较高文学修养的他通过小说《花丛小语》把这种情绪直白地发泄了出来。
争辩了七天
1957年6月10日至24日,水利部召集了70名学者和工程师在北京饭店召开“三门峡水利枢纽讨论会”,给苏联专家的方案提意见,谈看法;给两个月前正式开工的三门峡工程出主意,想办法。准确地说,参加这次会议的所有专家学者,除了温善章提出改修低坝水库和滞洪排沙的方案外,大部分人不说话,其余的人异口同声地认为,三门峡大坝建成后,黄河就要清水长流了。
这时,黄万里又站了出来。他不肯迷信苏联权威,大胆进谏,不惜引火烧身,与主张建坝的人争辩了7天。他说,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建立在一个错误设计思想基础上的工程,因为它违背了“水流必须按趋向挟带一定泥沙”的科学原理。“黄河清”只是一个虚幻的政治思想,在科学上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这坝修不得。他说:“一定要修三门峡水库,将来要闯祸的,历史将要证明我的观点。”立即有人反驳他,黄万里自感人微言轻,便换了一种口气:“一定要修,请别将河底的施工排水洞堵死,以便他年觉悟到需要冲刷泥沙时,也好重新在这里开洞。”
最后这一条与会者全部同意了,也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但现场主持施工的“水利专家”仍按苏联专家原设计将6个施工泄水洞全部堵死。
被打成右派
在不能宽容不同意见的年代,黄万里独自发出了反对的声音,其结果却是失去了对这项水利工程的发言权。
与苏联专家的设计意见相左本来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在当时的形势下就被视为重大的政治问题,成为黄万里“反党反苏反社会主义”的铁证,发表《花丛小语》更是授人以柄。1957年6月19日,《人民日报》在《什么话》的黑字标题下转载了《花丛小语》,成为供批判的“大毒草”,黄万里被定为右派,归入另类。在校党委向他宣布划为右派的处分决定时,他的回答简直是空谷足音:伽利略虽被投进监狱,但地球仍在绕着太阳转!
同年9月号的《中国水利》杂志出了批黄专号,刊出6篇文章,认为黄万里的治黄主张和反对三门峡工程是“鼓吹外行不能领导内行”,企图“取消党对科学技术的领导”,质问黄万里“骨子里到底装了什么东西”。黄万里在46岁的壮年被剥夺了教书、科研、发表文章的权利,被下放工地劳动,接受几乎是侮辱人格的批判,还要递上一份份违心的检讨书,子女的升学也受到影响。
工程开始“付学费”
1958年11月25日,三门峡工程完成对黄河的截流。1960年6月,坝筑到了340米,同年9月实现关闸蓄水拦沙。
黄万里从泥沙运行的原理说明修建三门峡水库的弊端,这一科学分析和预见一开始便被一一验证,设计上的缺陷也一一暴露出来,三门峡开始“付学费”。1961年2月9日,当坝前水位达332.58米的时候,泥沙淤积就迅速发展;同时,原来设想得比较简单乐观的移民也遇到了困难,工程实际上已无法按原设想进展。1961年下半年,15亿吨泥沙全部铺在了从潼关到三门峡的河道里,潼关的河道抬高,渭水河口形成拦门沙,渭河航运窒息,渭河平原地下水位上升,弄得从无水患的渭河两岸也不得不修起了防洪堤。而关中平原的地下水无法排泄,田地迅速出现盐碱化甚至沼泽化,粮食因此减产。这一年,潼关以上的黄河、渭河大淤成灾。水壅高后横向冲击,使两岸坍塌农田80万亩,一个县城被迫迁走。
1962年3月,潼关河床在一年半的时间内暴长4.5米,成了名副其实的“悬河”。最糟糕的问题是,河床的“翘尾巴”———即泥沙淤积向上游延伸,严重危害着关中平原的安全,已威胁到以西安为中心的工业基地。水电部不得不召开会议,把三门峡水库的运用方式由当初定的“拦蓄上游全部来沙”改为“滞洪排沙”。而失去了大水头,第一台15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发电不足一个月,便丧失了用武之地,只好改装5万千瓦小机组。同时,耗费惊人的人力、物力、财力打通排水洞,以泄泥沙。如此一折腾,不下百亿元“打了水漂”。然而,进行了180度大转弯后,淤积虽然有所减缓,但因泄水底洞底槛高,泄流量还是太小,“翘尾巴”淤积继续向上游发展,造成渭河、洛河、黄河淤积连锁反应。事实正朝着黄万里所担忧的方向一步步地发展着。
一片冰心在玉壶
1962年8月,“闻黄河中游淤塞,三门峡水库不能蓄水,一如当年愚言,怅惘之余,诠次为七言长句。”黄万里写了《念黄河》。诗中叹曰:廷争面折迄无成,既阖三门见水清。终应愚言难蓄水,可怜血汗付沧溟。徙薪曲突非求泽,烂额焦头自上鬓。肠断秦川陇水咽,艳阳遗照此精诚。1963年,潼关河床继续升高,上游泥沙不断淤积,提出解决方案已经迫在眉睫。8月,“癸卯伏雨,闭户披览各家改建三门峡坝工意见,顿时无穷之虑,怅望禹功,泪垂无已。”黄万里又写下了《哀黄河》。
1964年春天,黄万里实在坐不住了,他不顾个人安危,上书国家副主席董必武,陈明三门峡大坝淤泥的严重性。
不久,水利部召见黄万里,要他拟出三门峡大坝的改建计划。黄万里昼夜兼程,以60天的时间完成了《改修黄河三门峡坝的原理与方法》,建议开洞排沙,以灯泡式水轮机加速底流。“期救秦川于陆沉,复蓄水以调洪兴利”,真可谓“一片冰心在玉壶”。水利部于1964年9月印发了此文,黄万里难得有一吐为快的愉悦。但事与愿违,黄万里的建议未得采纳,他再一次陷入了深深的失落之中。
三门峡成了“四不像”
1964年,周总理在两次讲话中谈到三门峡工程。他说,“三门峡工程我们打了无准备的仗……建国才五六年就兴建三门峡工程,当时想要黄河清,志向很大,夸下了海口,但科学态度不够。”“当时决定三门峡工程急了点。头脑热的时候,总容易看到一面,忽略或不太重视另一面,不能辩证地看问题。原因就是认识不够。”
第三次视察三门峡之后,周恩来直言“三门峡改建不能再等”,并立即决定了第一期改建方案,让被正面大坝堵住的沙和水,尽量从旁边的新开的隧洞和底下本来用来发电的管子流出去,以此来加大泄流排沙能力。作为一个救急方案,改建工程于1965年开工,三年之后完成。此时,水库淤沙虽有减轻,但潼关以上淤积却仍然在继续,水库的排沙能力显然还不够。1966年,库内淤积泥沙已达34亿立方米,占库容44.4%。三门峡水库已成死库。
1968年,第一期改建刚刚结束,第二期改建就于1969年接踵而至。所有的争论至此已经变得毫无意义,“防止下游千年一遇的洪水”不再提,变成了“确保西安,确保下游”,气魄不那么雄伟的“合理防洪、排沙放淤、径流发电”得到确认。改建工程将当年黄万里主张保留以备将来排沙却在施工时被堵死的施工导游底孔打开,从1号孔到8号孔,每一个耗资1000万元;又将1-5号机组进水口高度由300米降到287米,泄洪排沙。
第二次改建花了两年半的时间,以坝身百孔千疮外加旁边还有两条导管的代价,暂时解决了三门峡大坝的泄流排沙能力问题。按照一些水利专家的看法,原指望带来黄河清水长流的三门峡工程,已经水库不是水库,电站不像电站,成了个四不像。
三门峡工程失败的直接结果,是对黄河河流生态环境、特别是中下游流域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黄河三门峡至潼关的淤积泥沙至今没有解决;关中平原50多万亩农田盐碱化;水库淹没了大量的农田;水库毁掉了文化发祥地的珍贵文化古迹;黄河航运中断;29万多农民从渭河谷地被迫向宁夏缺水地区移民,其中15万人来回十几次迁移。
三门峡工程直接的经济损失为:高坝当低坝用,工程本身就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发电机装机能力只有原来的1/5,发电目标没有达到;防洪目标无法实现;两次改建增加的费用,以及增加的常年运行费用等等。据估计,这些直接经济损失已经超过三门峡工程的总造价,有人估算不下百亿元。
历史的无情证明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黄万里的“右派”终于被改正。1979年,他被允许在有关专业会议上就自己提出的治黄方略作讲解。此时,虽不再受责问受批判了,但并未得到重视。其后,黄万里仍孜孜不倦地研究治理江河的策略以及中国水资源利用的问题,在科学上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写出或发表了《论分流淤灌策治理黄河》、《论黄河断流及其对策》、《论黄淮海河的治理与华北平原的整体开发》、《我看“黄河治理开发纲要”》、《论江河淮海综合治理》等文章。到90年代,他不仅完成了关于黄河治理方略的多篇论述,而且对长江三峡卵石输移量和三峡高坝的可行性问题提出过自己的见解,并向国家决策部门反映意见,表现出一个老科学家崇高的敬业精神。
2000年4月,在渭南召开的陕西省三门峡库区防洪暨治理学术研讨会上,81名专家学者针对库区出现的恶化态势,一致认为洪灾威胁非常严峻。
2002年春,曾长期负责我国水利工作的前水利部门的一位领导带领大批专家考察三门峡及其以上的黄、渭流域时,见到历史上陕西省农业最发达的渭河流域泥沙淤积、土地盐碱化、生态环境所遭破坏已惨不忍睹,也不得不承认:三门峡水库已到决定存废的时刻了。历史已经无情地证明:三门峡工程以充满浪漫的构思开端,致祸国殃民的恶果为终结。
2001年8月20日,黄万里在清华园度过了他的90岁生日,7天后辞世。两年后,也是在8月下旬,发生在渭河流域的洪灾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关注,他在40多年前的预言不幸成为现实。大自然的报复来得如此迅速和无情。
(摘自2004年第8期《炎黄春秋》,本文作者许水涛。略有删节,小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