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灵魂的事读后感-1
《灵魂的事》读后感
曾因为高中的一篇《我与地坛》,了解认识了史铁生,敬畏了生命的可贵。最近看了他的散文集《灵魂的事》,又一次深深地让我陷入对生活的沉思。这是一本史铁生关于生命、爱情和信仰的散文集,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而丰满的思想。
我总觉得一本好书,从来就是一个世界。一本好书,一部电影,一种信仰,乃至一个宗教,当推崇者足够多,当共鸣足够浓烈的时候,就可以形成一个无形的平行世界的。表现在话的投机,阶层,圈子感,共同语言„„一直特别喜欢杜甫的“文章憎命达”这句话。因为真正有思想有哲理的东西十之八九来源于生活,而于生活,更多的是来自与困顿,潦倒,多难的人生经历。史铁生散文思想意境的深邃与语言表达的明朗、他肌体的疾病与灵魂的崇高,使我为之敬佩。
在《灵魂的事》里,史铁生用诗一样的语言,诗一样的逻辑,回答了一些关于“灵魂的事”——生、死、爱、性、记忆、信仰、写作、故乡„„那是一个经历了一次次死亡的人在面对生命时最真实的话。在《轻轻地来与轻轻地走》中,史铁生说,他听多了死神的声音,但依旧坚毅地活着,为了“一心向往的自由的夜”,“去到一切心魂的由衷的所在”,一个身体的残者却是生命的强者。他在轮椅上呆了30多年,30多年,半辈子最曼妙最潇洒的年华在冰冷的轮椅上桎梏,他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因为心中怀有光明,所以也予人以光明。他心中的光明就是对于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的感知与感恩。在《好运设计》中,作家写道:不妨在背运之时,遥想一下自己的好运。所谓好运,其实是一种强烈的幸福感。喜剧中的他,悲剧中的他,爱情中的他,重病中的他„„因为作家灵魂的厚度,作品的语言便拥有了力度。史铁生对幸福的感受与体验,怎么不给我们以感染、启迪与震撼!有些书,有些文字,当你观看的时候,无论你身处闹市,还是夜深人静,你周围会突然的变得刹那平静而安然的。你的肉身与灵魂、你所有的情绪将在这些清澈透明的文字面前无处遁形,你对你自己的存在与处境再也无法视而不见,你因此陡然变得清醒,你的肉身与你的灵魂相视而立,旁若无人,你的肉身热爱你的灵魂,你的灵魂订制你的肉身,四周空旷,内心孤独,生命宁静致远。史铁生的文字恰好有这种力度与厚度,《灵魂的事》,向我们昭示生命的秘密,书中每一段文字似乎都散发着他的精神体温,乐观又温情。我喜欢玉,因为玉暖身。而史铁生的文字就是这样的一块玉。
“爱才是人类惟一的救助。”我一向认为,优秀的作家,不该只在黑暗的极端途中不断涉险,还该看重黑暗中沿途的救赎,一种更深远的悲悯、同情与宽厚。正如罗曼罗兰说的对爱情的渴求,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劳苦大众慈悲的怜悯是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这不是什么光明的尾巴,也不是追索意义的终极意义,而是文学应该有勇气赋予人性尊严,并尊重爱的尊严与权利。“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是消费主义盛行年代里,少有的文学清醒者。他那些源于苦难体验的清澈文字,那些充满爱的关怀的文字,将照亮并拯救我们日益阴郁沉沦的心灵。
第二篇:《等等灵魂》读后感
等等灵魂
前些日子因为无聊在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书---《等等灵魂》 《等等灵魂》这部长篇小说,描写的主题是以大都市商战为背景,以一个退伍军人的创业史和感情破裂史及三位大学生的奋斗史为线索,叙述了如何从“官场”到“商场”的成功转型,揭示了中国商场运作的秘密法则,具有强烈的批判力度。描写了小说中的主人公转业军人任秋风,接手一个濒临倒闭的国营商场,凭借着,在商海中生死搏杀,令商场奇迹般崛起,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商业航母。
随着事业抵达巅峰,各种利诱让迷失了灵魂,在权力欲驱使下,盲目拓展,最终令苦心经营的“第一商业帝国”全面崩塌而破产,滚滚红尘,人去楼空,有人梦圆,有人梦碎。小说中还穿插描写了主人公任秋风的个人情感纠葛以及情场失意,整个故事可以说是一个悲剧结束。作者用精微而冷峻的笔法将现代都市人的心灵荒漠刻画的栩栩如生。
这是一本权利与欲望为主题的小说,刚开始看时我为的大胆的创意、过人的公关能力和卓越的商业才能深深的着迷,我很佩服他,但在看的过程中我慢慢的看着他由成功到败落,我的情绪也由开始的激动变为难过。也许是我的阅历不够不能很快的接受任秋风的变化,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人能别得那么快,前后差别能那么大。我还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也许是我的表达能力不够或学识还不够表达不出那种感觉。
但我还是总结了一句话:在成功的时候冷静一下,想想自己下一步该干啥,不要让胜利冲昏了你的大脑,别走得那么快,等等你的灵魂吧!
第三篇:《营销灵魂》读后感
《营销灵魂》读后感
在图书馆转悠时,《 营销灵魂》一书吸引了我。原因有两:一是它与我学的市场营销专业密切相关,二是“让销售业绩与人生价值完美结合这一全新理念”让我为之震撼。这二者能完美结合对于每一位营销工作者来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于是,我将它借出图书馆,仔细研读了一番。我感觉比较好并将此书推荐给大家。
如果你是听到“销售”这个词的时候,血液就会加速运行的人或是听到“销售”一词时,变得镇定冷静下来的人,那么着本书是为你而写。本书通过针对你的特殊情况将销售灵魂这一方法加以个性化,从而为你提供循序渐进的逐步指引,同时还能够令你从中得到灵感鼓舞和重生。
第一部分,销售灵魂:(读后感 www.xiexiebang.com)为什么能够产生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作用。这一部分为你概述了销售灵魂这一方法,以及令这一方法富有力量的六个步骤,利用这一方法使你获得的益处,以及如何处理销售过程中出现的进退两难的情况。
第二部分,六个步骤:让销售灵魂为你所掌握。这一部分对于六个步骤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同时配以各种练习,从而使每一个步骤都能适合于你的特殊情况,并且以最有效的方式令其发挥作用。
第三部分,掌控的力量:成为自身成功的源泉。这部分介绍了如何打造你的个人销售目标为他人提供支持并且获得支持,让销售将你塑造成为你一直希望成为的人,以及建立一个有志同道合的销售人员所组成的协同增效团体。
前面对这本书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介绍。我还有一个建议就是,在看本书时应该为本书中介绍的练习准备一个专门的记录本或一个读书笔记本。如果不喜欢用本子记录,也可采用小卡片的形式。你在这一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越多,那么你收到的成效也就会越大。
————傅娜(上届管理营销学习实践社社长)
第四篇:《这是灵魂的事》读后感2020年新
《这是灵魂的事》读后感2020年新
这是灵魂的事,为何要以肉身的体验去否定呢?
“灵魂”,向来与宗教捆绑。有人对于灵魂的存在深信不疑,有人则认为这只是宗教用一些超现实的事物来“禁锢”信教者思想的方法。我向来是不相信那种与宗教或是灵异所捆绑的灵魂的,我不信在一个婴儿呱呱坠地的前一瞬会有一个我们看不见的名为灵魂的东西钻入母体,也不信这东西会在一个人生命终结的一瞬飞出那具必然会腐烂的躯壳,去寻找下一个母胎。人类的生命本就是一个不断通过增加周围物质的熵增来维持自身熵不变的过程,最终维持不住便与周围物质融为一体,帮助其它的生命去维持它们的熵值。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这话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毕竟人的生命从生物化学的角度来看和花鸟鱼虫也并没有什么不同,那么何必要执着于生死,苦苦追寻富贵呢?于是很多人将这话奉为圭臬,每日只求寻欢作乐,得过且过,毕竟“命”与“天”怎能为我所掌控,不如着眼当下,及时行乐为好。有意思的是,这些人将此话放于心头或挂在嘴边,而每次提及此话便不由得强调了“生死”、“富贵”,便不由的想到如今的虚度时光,却必要经历死亡,也无法触及富贵,于是“及时行乐”转为“乐极生悲”,人生何其苦的感叹便也就不由自主地发了出来。
因而我觉得,人是有灵魂的,这种灵魂与那种宗教上所说的灵魂不同,它从没有任何具象的表达,也不会赋予或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它只是存在着,并且需要我们每个人或去追寻,或去等待,或去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一份。
不幸的是,我们总是被肉体的感觉牵着走的。
譬如,当我们在网络上看到与自己所持不同的观点的时候,我们肉体的感觉总是在强调,这人竟然与我的想法不同,他是傻子吗?这个人说的话太荒谬了!我必须要反驳反驳他,这种傻子也许就应该言语攻击他!于是网络上时常有网络暴力的行为,网络群体或个体的骂战更是屡见不鲜。然而灵魂一直在告诉我们,倾听别人的声音,丰富自己的见识,和平的与人交流,为了追寻真理而探讨问题。只是这种声音太过于微弱,如同闹市中的一丝歌声,不去追寻这种声音,不去靠近它,不去刻意仔细的听是听不到的。然而当你追寻到了它并且遵循了它的教导,那种经过讨论发现真理的快乐感绝对比骂战中将对方压过一头的快乐感要来的更加深刻、更加持久。
再比如,现在有三种获得快乐的方法——看搞笑段子、听相声、看名著。如果我让大家留言自己更倾向于哪种方式,我相信大多数的人会选择听相声,因为看搞笑段子有些太过于低俗,而阅读那些“枯燥”的名著又会读不进去。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三种方法都会让我们获得快乐。看搞笑段子,我们会对着屏幕忍俊不禁,但是过不了几分钟那种感觉就会消散;听相声,我们在听懂内涵后会哈哈大笑,并且会回味一段时间;而看那些经典的名著,我们可能会觉得枯燥乏味、读不进去,但当我们强忍着这种“痛苦”读进去之后,我们获得的会是最为长久的快乐,这种感觉甚至可能伴随我们的一生。这便是不同等级的快乐,而这些灵魂的事,便是最高级的快乐。
马斯洛有一个需求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其中最低等的是生理需求。我觉得,其实人在获得每个层次需求的满足的时候,所付出的艰辛或是努力是差不多的。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面为了生理需求的满足有多么的努力,那我们如今为了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就要付出相似的努力,只不过这种努力不单单局限于身体,还有思想。单是想想那种险恶的原始森林的环境就足以吓跨现在住在钢筋水泥之林的大部分人,所以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很多人安于现状,不愿去追求更高层次的快乐,单是看看那些“经典名著”的前几页,就足以让习惯了快餐文化的大部分人放下书本。然而我们的灵魂就在那里,如同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确定食不果腹的日子终将过去,灵魂的事,与肉体的不同,我们的人生幸福与否,与肉体无关,而在于灵魂。
有关灵魂的一切,是一场苦旅,思想的苦旅,精神的苦旅。
有时我们层次太低,灵魂似乎遥不可及,我们需要苦苦追寻;有时我们走的太快,把灵魂落在了后面,我们需要苦苦等待;有时我们发现我们的灵魂不够完美,需要苦苦打造。
这一切都是苦的,但就像历尽艰辛最终到达山巅,一切美景尽收眼底,连曾经痛苦的脚印都变成美好的回忆。所以说这是灵魂的事,不必用肉身的体验去否定。
第五篇:读后感-灵魂的跳跃
灵魂的跳跃
――读周国平的《爱情的容量》有感
这是一本有关人生及爱情的哲理书,是著名哲学家周国平的作品。
深夜,在柔和的灯光下独品这本书中的每一字每一句,仿佛是在倾听作者的心声,和作者面对面心连心的交流,总有一股股暖流在心间汩汩流动,我感觉像是找到了知音,周国平先生那亲切而富有理性的话语在我孤独干涸的心灵上过滤、滑过,我的心顿时得到了爱的滋润和春雨般的洗礼,让我的精神找到了寄托、皈依。
(一)爱的反义词
“爱的反义词不是孤独,不是恨,只能是——冷漠”。我掩上书卷,闭目沉思,细细揣摩这句话的含义。
是的,其实爱和孤独是同一种情感,它们如影随形,不可分离。愈是在我们感觉孤独之时,我们便愈是怀有强烈的爱之渴望。当我们远离家乡,出外求学时,往往会在孤独的时候思念亲人,渴望被爱和爱别人,每每此时,我们会像迷路的无助的小孩子一样,心灵特别脆弱、孤寂,特别需要亲人爱的抚慰。
同样,爱和恨这两种情感也是互为根源的,一个心中没有爱的人,他对什么都不在乎,也就不会恨什么。之所以爱憎分明,是因为有执着的爱,有鲜明的价值取向。说白了,爱的极端便转化成了恨。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影视作品中,我们往往会看到一对恋人由开始的爱如胶漆难舍难分最后竟演变成了反目成仇恩怨难解,其实只是由于爱得太深而是原本正常的爱扭曲了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恨。
孤独者和恨者都是有爱的,而冷漠的人显然已不会爱,“哀莫大于心死”说的就是这种人。冷漠者心如死灰,世俗的一切爱恨情仇在他们看来都是白纸一张,他们如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在人世间自私的活着。这个社会最怕的便是一张张毫无表情的冷漠的脸,人与人之间仿佛隔了一层纱,少了一丝微笑,一份关心,多的只是一件件令人发指的冷漠事件,如出租车司机肇事者把受害者处死然后逃跑,对身患残疾的人们指指点点,冷嘲热讽等等。试问:世界上如果没有了爱,那人心这片绿洲都将会变成一毛不拔的荒凉的沙漠吧?
(二)沟通的限度
好多次,我都会在心中默默思考一个问题,却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有时候我竟然会与最好的知心朋友产生情感亦或是处事上的隔膜?我一直会有这样的感觉:每当结交了一个新朋友,开始彼此都交谈投机、心心相印,可随着交往的渐渐加深,双方对彼此都有了一个更全面更透彻的了解,可是之间的关系却反而渐行渐远,不再那么亲密无间了。我一直在为此种真实的感觉而苦恼,我甚至怀疑自己的心理出了问题,直到听了周先生的谆谆教导,我才突然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大彻大悟······
“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是最正常的现象,没有隔膜倒是例外,甚至是近乎不可能的奇迹。”
“在什么情况下,我们才会因为发现了隔膜的存在而真正感到痛苦呢?当然是在我们非常在乎那个人,非常在乎彼此关系的时候。”
“因为人类心灵的个别性和复杂性,沟通必然会有限度的。”
我豁然开朗,阴暗低迷了几年的沉睡的心仿佛一下子被唤醒了,一束束明朗的阳光照射在我的心灵上,仿佛伯牙遇到了子期,我获得了重生······
于是,我明白了:心与心的沟通,那基本上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因而顺其自然便是最适当的态度。
(三)爱情的容量
爱情到底有多大容量?
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爱情不论短暂或长久,都是美好的。甚至陌生异性之间毫无结果的好感,定睛的一瞥,朦胧的激动,莫名的惆怅,也是美好的。”
爱情像世间其他感情一样,诸如友情、亲情,都是温馨而美好的事物,不在乎天长地久,只珍惜曾经拥有。爱情是人生最美的梦,你拥有的是梦里一切让你感动,让你欣喜,让你甜蜜的时刻,还有永远不能忘记的回忆,这已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还有什么比得上一份真挚难忘的回忆更让人心醉?
所以,爱情是超越于失败的,不以成败论爱情便是伟大爱情的容量所在。“好的爱情是双方以自由为最高赠礼的洒脱,以及绝不滥用这一份自由的珍惜。”
爱他(她),就不仅要关心爱护他(她),而且要给对方留出足够的自由空间,太亲密的爱反而会令人厌烦,甚至窒息。要用一颗宽容包含的心去爱对方,爱他(她)不是占有他(她),而是让他(她)更幸福,更自由。太压抑无容量的爱情只会成为爱情的坟墓。
······
读周先生的文字,我能听到自己灵魂的跳跃,能看到彼此心灵碰撞的火花,我喜欢这种生命被尊重的感觉——一个生命静静地倾听另一个生命,一个生命被另一个生命所领悟、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