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庭角色体验报告
家庭角色体验报告
习惯了早晨和被子的缠绵悱恻,习惯了饭后放下饭碗就去看电视,习惯了将衣服扔进洗衣机里就万事大吉„„一切似乎是那么理所应当。自己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很难相信自己仍像个孩子,依旧幼稚,依旧没有责任心。我觉得是时候应该做些什么了。
为了让父母吃上自己做的早饭,再考虑到自己的做饭速度,早起是必须的。看了一晚上的食谱终究是没什么用处,作料缺少不说,一个只会下清水面条的菜鸟还能捣鼓出什么名堂来呢?索性还是老一套吧——西红柿鸡蛋面。点火(说到这点火就不由得想起小的时候,就单单这么简单的东西,我练了好长时间才克服恐惧才能打得起火来),加水,水开后煮面。我一边煮面条一边打了几个哈欠,还寻思着吃晚饭睡个回笼觉,经验寥寥的我只能通过“尝”的方式判断面是否熟了。熟了后,盛面,虽然只完成了一半,但是成就感还是大大的。虽然我很喜欢学做菜,但是一直对油心悸不已,因为将油烧热以后,加上切好的葱、姜、蒜,那刺啦刺啦的伴着飞溅的油星子的声音让我总是担心油会溅到我的手上然后起个水泡,也就由此可见自己的胆小和矫情了。从小被家里宠得狠了,连基本的东西都生疏。一手拿着锅盖当盾牌,一手大着胆子将它们扔了进去,翻炒几下,将切好的西红柿焯水入锅,继续翻炒,加水,打鸡蛋,加盐,加香菜,起锅,盛盘。中间虽然有点小插曲,但是结果差强人意。母亲尝了一口,说“还行”,父亲尝了一口,亦然。没有得到预想中的赞赏,心里不禁别扭起来,但毕竟只不过是一碗面条,父母天天做着可口的饭餐也没得到我的赞赏,不合口味还时不时给脸子看,也就没有脸面再讨赏,这毕竟是自己早就应该做的事情。吃到最后面条还是剩下了一点,虚荣心作祟,自己强咽了下去。至于今后的几天每次做饭都会有一腿没一腿的掺和掺和,想想那些惨不忍睹的饺子,想想那些粗细不均的土豆丝,想想那些忘记放盐的饭菜,只能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家务,是个没有尽头的工作,套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挤,总是会有的。扫地,拖地,抹桌子„„看似简单的活,你可以把它看得很轻,也可以把它看得很重,秉着要做就做好的原则,我决心选择后者。将沙发、茶几等移位,清除掉下面的灰尘,用墩布擦的干干净净,一根发丝也不留,然而这么做的后果就是耐心和热情都被腰酸背疼磨得寥寥无几,一上午的时间仅仅打扫了客厅的地面,而且效果也不是很明显。母亲回家后,我没等她进门就问有没有发现家里不一样了,母亲心中晓得我干活了,就表扬一下吧,说:“当然发现了,桌子比以前干净了。”我苦笑,桌子根本就没擦。虽然做家务不是为了做给家
长看,但自己的工作不为人所见心中难免有些小失落,又想,父母岂不是一直生活在失落中?是责任吧,是承担吧,是爱吧,以至于让他们无怨无悔甚至乐此不疲的做着这些“小事情”。我才干了两天,激情就逐渐衰退了,甩手大爷的本性又有死水微澜的征兆。于是便放任自流,又回到了以前的状态,在此表示深深的忏悔之情。将近二十年来,每一年,每一天,父母都是这么任劳任怨的过来的,这才几天,用妈的话说就现了原形。父母太伟大了,他们的伟大之处在于长时间的坚持做着平常繁琐的小事并且不求回报,因为平常,所以伟大,我很惭愧。
今年的除夕夜是在外婆家过,外婆家是一个带着一个小院的二层小楼,闲来无事我和弟弟就被派遣过去打扫卫生,擦玻璃,用刀刮掉去年粘在玻璃上的旧窗花,贴上新的火红的福字,家里顿时就有了新年的氛围。蘸着用面粉和的浆糊,将红底黑字的对联整齐的贴在大门上,上方衬着火红轻盈的过门钱,虽然手冻的发紫,身形也在寒风中瑟缩,但心情就像一块冰慢慢的融化了,年味在不知不觉中丝丝缕缕的缠绕在了周围。准备年夜饭时,家人各自大显身手,各种菜品琳琅满目,我也忙着各处拜师,虽说仍然是烂泥扶不上墙,但不知不觉中刀工有了质的飞跃,而且自己做的菜吃起来仿佛能参透它的本质,感觉每一口味道都不一样。
这小小家务中也隐含着大学问。用老人的话来说,做人要勤快,要看得见眼前的活。比如,吃饭时没人要求但要数好碗筷,数好桌凳,给老人多拿一个碗用来夹放他们够不着的菜肴,吃完发要主动帮忙收拾碗筷„„凡此种种,皆是做人的基本。用父母的话来说,干活要麻利,讲求效率。说到效率,这其中又有学问。例如做一桌菜,首先要在心中模拟好流程,原材料要一次性准备齐全,耗时长的先做,前一道菜的残料说不定下一道菜就用得到。再比如,要剥掉西红柿的皮,可以先在上面割一个十字的小口,再用开水一烫就容易剥的多了;蒜放在水里泡一泡,皮也容易剥掉;横切牛肉,竖切猪肉„„这些窍门皆是经验。对自己来说熟能生巧,坚持为道。就拿包饺子,擀饺子皮来说,人人都有自己的一种包饺子的方法,学哪种都好,只是只有多练才能出成效,擀饺子皮会让人手心发痒,肩膀酸疼(也许是我用力或姿势不对),但也得克服,坚持下去。
几天下来,感触良多,首先自己已是成年人了,竟还没有完整的家庭意识和家庭担当,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的责任是一个有良知的青年必须扛起的,应将它作为一种认识,一种理所应当,一种自然而然。其次,这次活动让我充分体会到了家长的含辛茹苦,不知什么时候,母亲的双手变得粗糙,父亲也不似记忆中的那般高大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自己早就应该撑起这片天,而现在却依然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下,瑟缩在岩石下,不敢面对艰难的生活和沉重的责任。再者,每每做完一件事,心中就会有一种莫名的痛快和舒畅,这种感觉大概就如歌中所唱,你们是我甜蜜的负担。
第二篇:家庭角色体验报告
家庭角色体验社会实践报告
长大成人的我,作为家庭的一员,在这个寒假,抛开高考的压力的借口,体验父母的角色,尽自己的一份力,体会父母的辛苦,回报父母的无怨无悔的付出。此时站在一个家庭主人的角度扛起家庭的责任,分担父母的辛苦。家庭角色体验让我收获了很多。一直以来,我都以为自己还是个孩子,以为生活、回报、感恩等等都是未来很久以后的事。我总是特别依赖父母,什么事都要父母来做决定。自己的小生活已照顾不好。如果现在要我独立生活,我真的会惊慌失措。现在作为一个大学生,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快二十岁的人了,早已不再是孩子。自己只会做一些简单的饭菜,很多佐料都不知怎样使用,从来没有做过带肉的菜,不知道怎样是熟,怎样是生,甚至没有切过肉。我从来没有去买过菜。不知道各种东西的价格。不记得当季的蔬菜,不懂分辨食材的好坏。这个假期里的角色体验,在“吃”的方面,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做菜时,油必须是热的,炸花生米时,却只能是热锅凉油。饭菜中有鸡蛋时,不要放味精。煮荷包蛋时不能使劲搅,鸡蛋不能放得大早,大蒜不要先放到油里炒,葱姜却可以。酱油一定炒熟,不然很难吃。做水饺馅时可以加一些糖和油。生活处处是学问啊!生活的经验要一点一点摸索,父母每天照顾我们的饮食,单从吃饭这一方面我们就能体会父母的辛酸苦楚。自己做的菜,不是咸了就是淡了。父母还安慰我说挺好吃。一顿饭,对于我来说,也许是一个新的尝试,有新意义有乐趣,即使连续15天,也并不是多么的困难,可是二十年呢?其中的辛苦,没有经历过,又
怎么能体会得到。母亲每天为家人的一日三餐忙碌,在呛人的油烟味中穿行。我总好奇,母亲的手有一种奇特的味道,那是为我们的饮食忙碌的味道。日复一日,母亲的手上已写满了沧桑。
我家住在农村,没有暖气,所以冬天特别冷,冷得伸不出手。饭后我帮母亲洗碗,在这样寒冷的天气将手伸进冰冷彻骨的水中时,我懂得了母亲的手为何日益粗糙了。我买了副橡胶手套,这样就好多了。然后,我便抢着洗碗,不知道母亲心里是否会有一丝惊讶。以前,我最不喜欢洗碗了,因为会粘满手的油污,很不舒服。母亲是一个特别勤劳的人,每天都在打扫,忙碌,做家务。有时候洗衣服,会一洗一整天,一天下来,会累得胳膊腿都酸痛。看着我从没用过的洗衣机,和全家人的一堆衣服,真是不经历就不知道其中的辛苦。家里的地板不能用带水的湿拖把拖,要蹲在地上一点一点的擦,一趟下来腰酸背疼,而且又不能只擦一遍。以前我会图方便在地板上留下很多污迹,然而现在我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进行家务劳动使我更深地体会到父母的辛劳。过年时,家里要大扫除。门窗要擦,家具,地板都要擦。各种锅碗瓢盆、水瓶、灶台都要擦洗。如果我不帮忙,母亲一个人做该多累呀。
每天看着整洁的家,都习以为常,却不知这背后的汗水。为了这个家,父母不断在付出,为我们曾经的不懂事而惭愧吧。干净的桌子,清洁的地板,都洒满了父母的汗水。珍惜父母的劳动,我们就要从讲卫生,爱干净开始。珍惜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进屋需把鞋子擦干净„„从一点一滴做起。
起初我认为做饭是一件有趣的事,哪有什么艰辛,现在明白了,做饭并不是一件难事,却是一件需要坚持的事。我们只需要陪父母看看电视,看他们喜欢的频道;在厨房里打打下手;陪父母聊天,而不是去反驳;做做家务。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在父母的眼中,我们总是孩子,习惯了在父母的照顾下成长,我不知如何面对将来独立的生活,面对衣食住行各种琐事,我想如果我一个人生活,会不会不知道知什么,穿什么,会不会把家里搞得一团糟。我不晓得家里每月交多少水电费,不清楚多久用一罐液化气。想到这里,我真的不知道如果没有了父母在身边,我该怎么办,将来的生活必然会到来,所有的问题也必须要面对,而很多事我必须去做,不可逃避。
这个假期唤醒了我们对家庭的责任的感,懒散的生活态度也有了些许的改变。我们还不是完全成熟,还没有能力保护整个家。我们对家庭的主人翁意识,我们对家庭的责任感正一点一滴的储存起来。在这次家庭实践活动中,扫地、拖地、收拾房间,洗衣洗碗,做饭等等。为自己的家做了一点贡献,看到这一点一滴的贡献领悟其中的辛苦,心中也有了一些安慰,我不再是白吃白喝啥也不干的不懂事的孩子了。在反复的劳动改造后,我逐渐成长逐渐关心这个家,逐渐体谅父母没有说出口的心酸劳累。
我们都已是成年人了,也许在父母眼中我们还是孩子,但对于我们来说年幼早已不是借口。父母对我们的要求不高,我们只要做一点点就一点点,让父母知道孩子长大了,懂事了。我们总是把父母的辛
劳看在眼里,挂在嘴上,却没有真正的放在心上,没有付出实际行为。父母把我们养育成人,不要把父母的所作所为当成是理所当然,父母不欠我们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一生,我们注定要欠父母太多。
父母对我们子女的恩情太重,或许我们不曾言谢,却一定要心存感激,要把感恩之心,化为行动,付诸实际。父母为了我们,不图回报。但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这是必须的。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的义务,没有理由可以将这些推脱、忘记。不要说这些都是小事,不要说你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忙。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不懂得感恩的人也注定成不了大事。
家庭角色体验,让我成长了许多,学到了很多。每天为家人做一顿饭,将洗碗扫地全权包揽,帮母亲烧烧水,帮父亲涮涮笔,通过这一点一滴,我的心里拥有了更多的爱,更加爱我的家,更加爱我的父母。活动结束了,却不意味着我们的感恩行动要就此结束,即使没有这项活动,我们也要帮父母承担家务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以为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要开学了,要暂时离开这个温暖的港湾。出门在外,我会记得常给家人联系,会记得好好照顾自己,会记得不要荒废了学业,会记得下次回家继续体验家庭角色。活动结束,行动不结束。
体验人:李智慧
第三篇:家庭角色体验
院系: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年级:2011
班级:自动化4班
姓名:向文全
学号:201100170275
在寒假家庭角色体验中,我以一个正式的做事的家庭成员身份亲身体验了如何在一个家庭中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以及扮演好自己家庭主人公的角色。我在自己的家中,菜市场等地方完成了这次体验实践活动。其中包括在家煮饭,洗碗,打扫,洗衣服;菜市场里买菜等。最终较为顺利并成功地结束了这次体验实践活动。一直觉得所谓社会实践应该去一些所谓的公司单位打点工之类,未曾想过做家务也可以作为一个选项。
本来对于一个从小在乡村里长大的孩子,就做家务而言应该是没有丝毫难度。但由于家中长辈的照顾和包容,小时候并没有做过太多的家务劳动。到了初中又到了县城读书,以后也一直都有家人帮忙料理家务,自己对于家务劳动这一领域甚少涉足。直到这一次才真正算得上是完整地做了一回家务。从菜市场买菜到食物的清洗,切割再到炒制以及最后碗筷的清洗,全由自己掌握。并深刻认识到小事情里面也藏着大学问。就好比在买菜,要学会如何分辨菜的新鲜程度,并且懂得讨价还价。一些菜看着新鲜,实则不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实在不少。买的时候要看清称,以免缺斤少两的事发生。一些商贩会在称称的时候把手往称杆上下压来达到总价重量的目的,实在是不得不防。关于价格以及质量问题,要学会货比三家。不能图方便,一看见就下手。也不能图便宜就随便掏钱。好东西得到手都是要费一番,虽不说要踏破铁鞋,也不至于全不费功夫。要说斗智斗勇也不是不行,其中有一点我发现算是铁则,一般在市场口也就是最外面显眼处的地方买的东西会偏贵,不知道是不是看准了一些人懒得四处搜寻的心理。其实越往里走,东西不仅多,而且一般都可以以一个相对比较便宜的价格买到。还有就是,这期间临近春节,办理年货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到了春节,涨价就势在必行,所以一定要先下手,置办年货一定要速度。抢在涨价之前,把不容易坏,能够保存较长时间的东西提前准备好。这样一来,能省下一笔可观的职场。
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当自己省下这笔钱用以他用,心里的自豪感与成就感是难以复制的。再说洗菜,想想什么事情都是不容易的啊。这大冬天的,水冷得真是不一般。手伸进水里,一阵阵寒意透过手指蔓延开来,那感觉真不怎么好受。于是自己想了个馊主意,用开水兑冷水来洗,结果倒好,开水一进盆,倒是不冷了,洗其他的倒是还行,可是把那青菜烫得一下就焉了,最后炒出来的青菜味道真就连我自己都不敢恭维了。这还不算,用光了开水,还得重烧,又多了一事。想到妈妈长年累月都要经历这些,而自己却甚少帮过什么忙,自己做还想着些小花样,实在是惭愧。这洗完,还得切吧。这刀拿着还真不如笔顺手,切切剁剁的也不容易。得亏自己有力气,还不赖。经过几次实践,什么时候刀应该偏一点,什么时候立一点,也稍微能够掌握了。
终于可以下锅开炒了,想起电视里那些厨师平时说的什么油温之类的,这又没个温度计,谁知道得那么清楚啊,管他三七二十一,事,却差不多就得了。菜一骨碌扔下锅,听着滋滋的声音,还不错。不过接下来呢,加盐加调料,平时看着不是挺简单的嘛,这时候看来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亲手做不知道,一做才知真会吓一跳。手忙脚乱一翻,终于完成了,还真是不容易。想想要有饭吃,还真是不容易啊。虽然第一次的尝试不算完美,不过熟能生巧,经过几天的实战演习,也可以拿得出手了,有了这些演习到了除夕了,小小露了一手,今年的年夜饭终于有自己的一半了啦,自己动手不仅丰衣足食,更是让人心情大好啊。
家庭角色体验总结 连煮饭这样的事都做了,其他更是不在话下,打扫这点小事,随随便便就搞定了,不就是出点力气,还真挺简单。不过这么大的房子全部清洁一遍,也真挺累人,再次觉得父母不易啊,生活也不那么轻松。
衣服并不是很少洗,倒也还熟练,不过以前只洗自己的和现在洗全家的,还真是不能比。光份量就重了不少,虽然有洗衣机,还是有些污质需要返工手洗,实在是麻烦。
这家里的事大大小小都轮番做了几天,最大的感觉就是不容易,真的是不容易。事事都要亲力亲为,的确也是很费精力的。家里的事远远不至这些,我所做的不过是妈妈这么多年所做的万分之一,正因为有她把这些都做得有条不紊,这个家才能一直整齐,温馨。才让父亲无后顾之忧,为这个家去努力打拼。
一直觉得外面的精彩世界才是自己应该拼搏的地方,这些厨房琐事本就不是自己应该做的,其实不就是想偷个懒逃个责任罢了。家事几乎件件是琐事,却没有任何一件能够说是无意义的琐事,离了这些琐事,家无论如何都整齐不了,温馨不了,没有整齐温馨的家,一切都不具有意义。都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我说家事虽琐碎,依然件件不能丢。家就像一棵大树,我们都栖息在这棵大树上,只有我们好好保护守候它,它才能枝繁叶茂。家事就好比一只停靠在树上的小鸟,有了它,这棵树才有生气,它才算完整。做好家事,做好这些小事,才有资格说自己能成大事。如古人所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做不好小事,凭什么去成大事呢。我们都曾经历高考的洗礼,有句话想来应该没有人会陌生,细节决定成败,相信高考备战期间,这句听得次数不会少。而现在这句话仍旧适用,眼高手低注定难成大事,自己亲自体验过,才会真正有所收获。
这次的家庭角色体验活动的确让我获益匪浅,从中我体会到父母的艰辛,自我独立生活的不易。它带给我的重大意义我必将铭记。
第四篇:家庭角色体验
家庭角色体验活动实践报告
从很久以前,老师就要求我们帮助父母做家务。那时候还是小学生的我总是因为洗一次碗或是在妈妈的指导下炒一次菜就觉得立了大功,而后沾沾自喜好久。随着时间的拖延,课业的加重,父母不再让我碰家务活儿,我也无暇再去顾及这些,“做家务”渐渐只是成为了一种说法。
时隔多年,来到高中,第一年的实践活动居然是家庭决策体验,也就是做家务。早听说高中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总以为是调研或者去公司实习之类的活动,没想到是这样的内容,觉得非常诧异,甚至„„觉得有些好笑——虽说“做家务”这种活动形式也很有意义,可毕竟都是高中生了,真的有必要拿出一年的时间来做这些简单的事吗?
说来容易做来难,这句老话,每次只有在亲自去体验的时候始觉它的真谛。放假回家的时候,自己打算回家大干一场的满腔热情全部打了水。
假期的时候,刚把手浸在碗池里,立刻浑身打了个寒战,随即是沿着手臂蔓延上来的冰冷感觉。跟妈妈一起清扫厨房,沾着洗洁精擦油乎乎的桌台,触手一片粘腻的感觉,擦了一点儿就没出息地丢下跑掉。和爸爸给卧室里的家具重新调整,搬床垫,搬写字台,搬电脑桌,累得汗淋淋的。
回到家却发现新买的微波炉不会用,电饭煲忘记怎么用了,还要妈妈从头教。跟妈妈学做饭,在厨房热得满头大汗。请同学来家里玩,收拾战场的时候看着堆积如山的盘子犯了愁。
事情落到自己头上的时候,才发现做起来是多么难。面对着这些我以前认为是小菜一碟的家务活儿,我变得明显地底气不足了。
以前跟妈妈两个人在家,我总是觉得妈妈唠叨,有时候甚至还有点脾气不好,老是训斥我。可是现在,我已经多少理解了。
饭做好了,而我在电脑前聊天,任妈妈一遍一遍地叫我,也依旧扒着键盘死活不肯走。非要等炒好的菜开始变凉了,微波炉里热的馒头开始变干了,或是碗里的面条变黏了,才磨磨蹭蹭地挪到餐桌,一边听着妈妈的训斥,一边心不甘情不愿地吃着饭。
衣服换下来,放在阳台上,然后就忘之脑后去做别的了,等到妈妈三番五次提醒,才做恍然大悟状去洗干净。晾好之后又常常忘记收,挂在衣撑上落灰尘。
洗刷的时候,洗手池周围被我溅的到处是水。然后一遍一遍地梳着头,梳完后把梳子一搁,留下一地的头发,醒目地躺在那儿。
切过菜之后的菜板就晾在一边,炒完菜的锅满是油渍被我遗忘。我已经多少理解了,妈妈以前为什么唠叨我,妈妈以前为什么数落我。我所做的,离合格的家庭一员的标准,还相差很远。
突然觉得鼻子酸酸的。有时候握着妈妈的手,她的皮肤触感很粗糙。她不止一次地感叹过我们两个手的差异,我的软软的,她的粗大,粗糙。为什么?因为她在一刻不停地为家里的各种活计操劳,而我没
有。
假期里,妈妈也休假在家,依然是闲不住,整天忙这忙那,自己找事情做。这次,我也想做点什么了。
我试着去学做饭。从准备材料开始,洗好蔬菜,切好葱花、姜丝、肉丁,然后打着火把锅里的水烧干,防止倒油的时候飞溅。倒上油微热,依次加肉丁、葱姜、蔬菜翻炒。由于技术生疏,总是被飞出的油星烫得龇牙咧嘴。最后加盐,出锅。说着步骤似乎挺容易,可以实际上要学的有很多。炒这一盘菜要洗多少菜备用,什么时候放肉什么时候放葱,炒到什么程度算熟,加盐还是加甜面酱还是顺便连醋也加着,什么跟什么一起吃不合胃不要一块儿做,哪种菜含什么维生素什么微量元素要多补充,炒菜之前是不是该先蒸上米饭或是打着豆浆„„厨房也如战场,家庭主妇就是这战场上的无冕之王。越学越觉得妈妈的伟大,在缭绕着油烟味儿的三寸之地调度营养学的各种知识,一把锅铲搞掂整个家的饮食健康。以前妈妈说我老不去学做饭的时候,我曾经开玩笑地说“以后雇个保姆做饭”,现在看来这的的确确是句玩笑话——做饭不止是项家务,还是一门艺术。
相对做饭,洗碗这活儿我更喜欢做,因为没那么高的技术要求,不需培训都可上岗。把沾满油渍的盘子浸在水里,看见油星呼地一下子飘上来把水搞得能见度很低,总有种怪怪的感觉。可是用清洁球沾着洗洁精把盘子抹得干净闪亮的时候,又有种小小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说道洗衣服,总感觉妈妈每天都要洗好多衣服,好似换下来的衣服多得洗不完似的。妈妈不要我洗她的衣服,我就只洗好自己的,每天换下来的第二天马上洗好,晾干就抓紧收。
其余就是些小事了,比如到时间去煮好东西等着妈妈回来,洗点水果之类的琐碎事情。
虽然试图做点什么,不过我做的跟妈妈做的比起来简直是九牛一毛,充其量也就算是打打下手吧。
其实在一个家庭中,劳累的不只是妈妈,爸爸为这个家也付出了很多。一大早就去上班,中午在公司餐厅匆匆吃过饭小憩半小时,下午的工作就又开始了。等下班回家,一进家门,连衣服都懒得再去换,直接把自己整个儿扔在床上躺着休息。虽然在工作上我帮不上什么忙,但至少也要好好体谅爸爸。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学到的远不只是怎样做家务,更重要的是,通过换位思考,我看到了爸爸妈妈为这个家的付出,理解了他们的辛苦。或许我所做的比起爸爸妈妈付出的实在微不足道,但是通过重塑我所扮演的家庭角色,我更好地体会了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家,是我们共同的家,责任,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不会再浮浅地考虑事情了,不会再任性地把事情全推给爸爸妈妈了。虽然的这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但我的家庭角色体验不会结束。我会一直用心地去做好家庭的一员,直到永远。
第五篇:家庭角色体验
家庭体验报告
其实我之前和绝大多数人所认识的一样,我一直认为社会实践是脱离学校和家庭去社会上参加某项活动的实践。可是我没想到,进入大学以来的第一个寒假的社会实践作业是家庭角色体验类实践活动。起初,我也感到一丝诧异,但后来一想也理解了学校的这种做法。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学校安排我们第一次的社会实践作业为家庭角色体验,以期我们先了解我们的家庭,再去了解我们的社会。
作为家中的独生子,父母从小就对我宠爱有加,很少让我参与家务活,而一直教诲我要努力学习。如今我已经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大学又布置了家庭角色体验的实践活动,父母对此也欣然接受,表示愿意努力配合我完成我的任务。有了父母的支持,我对于我能够顺利完成此次家庭角色体验类实践活动充满信心。
这个寒假可以算是我至今以来过的最充实的一个假期。以前的寒假或者暑假我一般都在家里写作业,看电视,偶尔也去朋友家串串门,但很少做家务,更别说去体验自身的家庭角色了。但经历了这个寒假的家庭角色体验后,我感悟颇多。
首先我懂得了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认识转化为能力,进而沉淀为经验。有经验比没经验做事要顺手的多,起初我一直认为像洗炒鸡蛋这样的事我肯定可以做得很好,但因为之前从未做过这样的事,结果碗被蛋被我炒焦了。而对于我已经干过的宰鸡这个活,相比较炒鸡蛋而言要更加得心应手。所以有句古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相关实践能力,获得相关的工作经验十分必要。
只有事情的亲身参与者,经历者才能真正体会到那时的感受,简而言之就是实践带来真正的感受。就拿洗碗这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来说,我第一次去洗碗还是以失败告终,体会到即使是洗碗也不是像你想象之中的那么容易。事非经过不知难,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唯有你自己亲自去实践了才能真正体会到那时的感受。
其次我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一切快乐的来源。劳动者是光荣的,也是快乐的,尤其当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他人及社会的肯定时,那种快乐肯定是无比美好的。就拿那一次我煮饭来说,在我把饭煮好后给客人端上后他们夸饭好吃时我心里美滋滋的。还有一次我趁父母中午有事外出时,下午一个人给家里来了场大扫除:扫好了地,把所有桌椅和窗户都擦了一遍。结束后自己虽然很累,但看着自己打扫干净的家,心里还是非常开心的。
然而要想得到这种快乐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也需要我们能够吃苦耐劳,有着顽强的毅力,不轻言放弃。如果好逸恶劳,总是半途而废,这永远都体会不到劳动的快乐。就拿我有一次我洗羽绒服来说,因为除夕前一天按照每年的习惯我们一家三口都洗了澡,所以留下了很多脏衣服。为了减轻母亲洗衣服的负担,于是我就自己去洗自己的羽绒服。虽然我之前洗过衣服,但洗羽绒服这样大的衣服还真不容易。冰冷的水和浸泡过水之后沉重的羽绒服几次让我想放弃,让母亲来代劳,但转念一想:“我这么大的人了连洗一件衣服都搞定不了,我还能干什么?”。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最终我还是把羽绒服洗好了。看着自己经过努力洗好的衣服,我真正感受到了那种劳动的快乐。
然后我懂得了感恩,懂得理解和体谅父母。其实任何人付出时都期待着得到合理的回报,父母也不例外。他们现在正当可以劳动的年龄,他们在无怨无悔为你付出。同样他们也希望将来他们老了,自己无法劳动挣钱后你能够好好的孝敬他们。说到这里,我自己也深感羞愧,感觉自己以前真是太不懂事了。很多时候只知道问父母要这要那,总以为他们关心照顾自己理所应当,而很少去想自己可以给父母什么,很少主动去关心照顾父母。想到这里,自己以前真是太不应该了。
我深知,也正如父母以前经常跟我说的那样:现在作为学生的我对他们的最大孝顺就是努力学习,争取将来自己有一个好的前途。所以即便现在考上大学也不能有丝毫放松,因为都是尖子生,学习都很勤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还要努力,加油。其实,说真的,即使我学习再苦再累也无法和父母为我的付出相提并论。我父母都是工人。父亲是一名钢筋工,在南京的建筑工地上打工,饱受日晒雨淋。而母亲在镇上的服装厂上班,每天都早出晚归,工作也相当辛苦。我为自己可以有这么好的父母而感到幸运。
其实,说真的,经过这些天的家庭角色体验,我深深地体会到:当你用一颗感恩之心去做某一件事时,整个过程充满就充满着一种快乐,一种不可名状的甜蜜的快乐。而这种快乐可以让你充满力量,可以让你勇敢乐观地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再这方面我感触最深的是有一次陪奶奶去看牙疼。我奶奶可以算是对我最好的人了。因为自我上小学三年级以来,母亲就到镇上的服装厂上班,早出晚归,父亲是在南京打工,很少回家,而爷爷去帮助叔叔看水塘。所以我跟奶奶关系很好。那次她牙疼,在我的努力劝说下终于答应我来骑三轮车带她去村卫生室。虽然当时寒风凛凛,吹在我脸上很不舒服,而且造成我骑车也比较困难。但一想到马上可以治好奶奶的牙疼时,一想到奶奶以前对我的那些好时,顿时我就充满了力量,很快就把奶奶送到了村卫生室。这大概就是感恩的力量吧。
然后,在这次家庭角色体验中我懂得了责任。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这每一种角色不仅意味着一种权利,更意味着一种责任与义务,在家庭生活中也是如此。作为父母,爷爷奶奶的儿孙,我既有接受他们抚养的权利,我也有将来赡养他们的义务;而作为弟弟妹妹的哥哥,我既有管教他们的权利,我也有努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义务。
在这个寒假中,我对家人的帮助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我所扮演的角色,我也为我自己可以承担相应的责任,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而深感高兴。父亲因睡觉不注意而感冒发烧,此时母亲不在家,我陪同生病的父亲去村卫生室,给他买吃的喝的;家里来客人了,父母忙于招待,我帮助父母煮饭;在父母有事外出时,我一个人给家里进行了一场大扫除,待父母回家时给父母呈现出一个干干净净的家。当父母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时,我深深地感受到我承担了作为一个儿子的责任。当奶奶牙齿疼的难受但却因为省钱而不肯去看时,我极力劝奶奶去村卫生室看看,她最终被我说服。后经过医生检查后很快找到病因,解除了奶奶的病痛,也没花多少钱。当她笑着说多亏了我这个好孙子时,我深深地感受到我承担了作为一个孙子的责任。当表弟因为寒假又玩了一天没有好好学习而遭到要求严格的叔叔批评而不高兴时,我及时主动的找到他聊天,积极地劝慰他。当他告诉我自己的学习不太好,尤其是英语总是提不上去时,我于是在第二天帮他解答寒假作业的不懂的题,尤其是英语,并送给他两本字典,给了他很有我用过的学习上的好方法。当他笑着谢谢我并表示今后要加油努力时,我深深地感受到我承担了作为一位兄长的责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我更加懂得了爱,家庭的爱,以及去接受爱,感受爱,懂得爱,传递爱,给予爱,我想这应该是这次家庭角色体验中我最大的收获。接受爱很容易,我从出生到现在一直都在接受着来自父母,爷爷奶奶和其他家人的爱。然而仅仅只知道去接受爱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也要去感受,去懂得这份爱。说到这里,我脑海中又一次浮现出母亲那双干瘦,粗糙的脚。那次不知为何突然要为母亲剪指甲,但当我打水让她泡脚时,我被眼前的这双脚惊呆了。她的脚是那样的干瘦,粗糙,关节鼓凸,脚掌结满了老茧,这辛劳留下的印记就是沉甸甸的爱呀!我深深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但仅仅感受爱,懂得爱就够了吗?显然不够,最重要的还是传递和给予这份爱。我一切对家人的好就是对这份爱最好的传递和给予。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接受爱,感受爱,懂得爱,传递爱,给予爱。
感谢这次家庭角色体验类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懂得这么多,变得更加成熟。此次活动,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