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教学反思——何成信

时间:2019-05-14 16:08: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征教学反思——何成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征教学反思——何成信》。

第一篇:长征教学反思——何成信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何成信

《七律·长征》是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之时,毛主席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和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的一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诗文虽然不长,但知识丰富,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较多,因此,本着学习是以学生为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的教学理念,结合文本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设计为四个活动板块:

1、精彩回放,走进长征。

2、以读代讲,感知长征。

3、文本对话,深入长征。

4、诵读延伸,升华长征。

我这样设计并教学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思考:

1、突出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课始到课终,我始终把学生置于主动、自动、互动的平台之上,以读代讲,让学生去自读自悟,读出层次、读出韵味。

2、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行为。我十分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和见解。鼓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倡导个性化阅读,如教学中我始终鼓励学生多读多悟、心灵交融、读入文本、读出个性。

3、正确对待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即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人文性蕴含于工具性之中。现在有的课堂教学为了突显人文性,一味强调让学生感悟,而丢弃了作为第一性的工具性,这是极为片面的。所以在本节课中我既注重传承祖国的语言文字又关注学生的体验和发展,如:对“寒”字的生成、理解。

4、创设了师与生平等对话的氛围。在本节课中我没有不厌其烦地分析、讲解,而是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批注阅读,让孩子们在读书中发现问题,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感悟中解决问题,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

5、通过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和课上播放影像资料等手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课文的理解减缓坡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使得学生对一些重点字词的理解能水到渠成。

由于受能力限制,我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还尚有偏颇,在教学中留下了很多遗憾,像教师的指导还是过多,放手的力度还不够等等问题,真诚地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第二篇:长征节选 教学反思

《长征》节选 教学反思

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感到这堂课非常新颖,把原本枯燥死板的文字变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使学生易于感知,体验。本堂课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全方位看、听、说、读、写、练。使整个教学中知识的内化和外显两种过程动态的和谐的发展。

第三篇:长征教学反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反思

白沙河中学 苏兴贤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围绕从长征的开始直到长征的胜利这一主题展开。通过本课的讲授,引导学生们学习中国红军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教学设计中基于学生对这段历史有一定的了解,我主要设计了三个环节:长征的过程、遵义会议、感悟长征精神。

昨天上午完成了公开课,从教学的流程来看,除了刚上课时有些紧张外还算正常发挥,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总体感觉并不理想,毛病问题较多,在听完区教研室历史教研员吕珍老师的细致入微的剖析和诊断后,对自己的这堂课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也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现对这堂课进行反思。

反思一:认真学习课标,钻研教材教参

虽然我对历史没有知识方面的问题,但我毕竟不是历史专业,在教法和教学设计上都问题较多。在以后的实践中应加强对课标的学习,钻研教材教参,精心准备,用心备课。

反思二:精心设计,努力做好教学设计

我这堂课在教学设计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在设计课堂时没有完全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精心设计,注重目标的达成、重难点的落实。在设疑时设了些教材上就有答案的无效问题,而有利于知识衔接、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却没去设计。比如我多次引用了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但并没有深入挖掘分析,利用诗来感悟长征精神,而在长征精神的分析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没有根据学生对长征历史有一定了解的学情,在讲述长征的历程时花费了过多的时间。教学目标中的学生能力的培养并没落实到位,教学重难点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并没有讲透(“一个转折点”分析到位,而“三个挽救”并没有深入分析讲透)。课堂问题的设计有效性差,设计了较多无效问题,而真正有意义的问题设计不多。比如在讲长征原因时,就可设计“红军被重兵包围该往何处去”的问题,学生很快就能得到正确结论,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又如在各环节的过渡方面设计不理想,过渡生硬。在以后的实践中,应该多在这些细节上下功夫。并努力争取机会多到外面参加教研活动,虚心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武装自己,着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反思三:课堂语言,要千锤百炼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实践,我对于教学语言的组织有了新的体会。课堂上,宝贵的四十五分钟里,一定要让每句话都实现它的价值。例如在尊重学生认知特点的前提下,通过言简意赅的过渡语,引导学生思维步步深入;或者给予学生个性化的,针对性的评价。语言要与语境相吻合,而不是与预设相一致。作为中文系毕业的我,实在惭愧我的语言表述能力并不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语气平淡无起伏,不能用声情并茂激情饱满的语言感染学生。在以后的实践中,应下苦功锤炼自己的语言加强语言的感染力,如果利用多媒体的话便要精心设计利用媒介弥补自己语言表述能力的不足。

总之,通过这节课,特别是得到专家的悉心指导后感觉收获颇多压力颇大,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发愤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2010年11月19日

第四篇:《长征》教学反思

《长征》教学反思

今天继续学完了《长征》一课,不甚理想,希望反思一下,于失意中总结一点有用的收获。

一、关于古诗教学。首先,《长征》是一首七律,上课伊始简介了七律的基本格式,提到了颔联和颈联讲究对仗的特点。但未作强调,所以在做《补充习题》时仍有学生问我什么是“对仗工整”。因此,重要的知识点必须在课堂明确要求,落实掌握,改写则写,该记就记。其次,对诗意的理解,应该建立在解决字词的基础上,而字词的理解应该结合诗句中的修辞展开,必要时可以直接讲授。比如“腾细浪”和“走泥丸”运用了比喻,之所以很形象,就是因为“逶迤”是连绵不绝的意思,“磅礴”是气势盛大的意思,对比之下不仅理解诗意,也感受到诗中蕴含的豪迈英雄气概。而“暖”与“寒”似乎含有拟人手法,但不敢肯定,在课堂没有提出,只是补充了“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从而体会红军战士欢快喜悦与心惊胆寒的不同心情。拓展阅读,丰富画面,无疑也是古诗学习的重要策略。此外,主题阅读,对比体会,可以进一步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比如这一课补充毛主席的其它长征主题诗作,而《游园不值》就可以补充描写春的古诗,后面第24课则可以补充描写夏的古诗或者诗人同题材诗作。

二、关于预习。本学期虽然尝试了不同的预习策略,但目前来看基本失败。我觉得这种失败有两层意思,一是学生的预习行为没有效果,二是我的预习期待存在偏颇。学生的预习缺乏主动性,而我的预习指导没有针对性,也就没有了实效性,无论书面作业,还是网络课堂,都无法对学生的预习能力乃至学习能力起到有效指导与提高,不客气地说,流于形式。比如《长征》,需要了解长征故事,我建议学生搜集了解,整理跟帖,但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所知有限,就连我提前发在帖子里的《飞夺泸定桥》等故事也没有读。对,没有读就是根本原因。尽管后来我对跟帖字数作出要求,希望逼着学生整理资料,但仍欠缺可控性。反观钱英东老师的策略更具实效性,将精选的长征故事打印下来,分小组品读欣赏,再交换读书感悟,一节课时间可以对长征的艰辛有了很直观很深刻的感受。而我对预习过分期待,在课前缺少调研,在课上又一味迁就,于是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加剧了学生对预习的抵触心理,也直接影响了课堂师生情绪。对,无法反馈就是预习生成的瓶颈。其实最早想到预习单,就是受到梦轩老师的启发,从而坚定了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只是梦轩老师的预习单以书面练习的形式呈现,我嫌操作上太麻烦舍弃了,现在看来,是最重要的反馈环节被舍弃了。此外,预习内容与形式没有固化,学生无法形成思维反射,我自己也囿于个人能力疲于应付,常常临阵磨枪,生拉硬凑,这也是预习效果底下的重要原因吧。

三、关于课堂。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没有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就没有情感交融的教学生成。《长征》一课的教学花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上了一半,负气预习;第二课时讲了一节课,我讲得口若悬河,学生也听得兴致勃勃。可这是一节好课吗?课后一回顾,不仅漏掉一些知识点,比如诗句中的对偶、比喻,而且应知应会的内容掌握不扎实,比如长征精神的意义,甚至课文本身的背诵默写等。而最大的败笔就是学生并没有走进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事件中,整节课除了听老师讲,就是捧起书来干巴巴地读,对于诗中所表现的情感根本无从谈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与我的教学设计太过粗放不无关系。在备课时只是考虑教学流程,只是考虑解读文本,对问题的设计不够精致,对互动的引导不够投入。一句话,教师备课的懈怠偷懒,必然带来课堂生成的捉襟见肘。这就像一副毒药,不仅毁了学生的学科乐趣,也毁了老师的钻研精神。所以,我想今后的备课不要太过求新,更要求实,不要太过追求形式的花哨,更要注重有效互动的生成,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用过两次凌版的课件,非常朴素,但从他的反思来看,教学生成精彩纷呈,这就是好钢用在刀刃上的道理吧。还是那句话,好的教学是对学生的亲切款待,而亲切款待经常是主人比客人受益更多。既然是款待,怎么不用心考虑“客人”的感受呢?

第五篇:《长征》教学反思(定稿)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毛泽东的诗词艺术风格独具匠心。纵观历史人物,除三国中的曹操,既是著名的文学家,又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然后就是毛泽东了。毛泽东的诗词胸怀经纬,磅礴委婉,有指点江山,又有儿女情长。《长征》这首诗,细析教材,会发现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统领全文,下面的诗句都是具体表现。因此,在整体把握之后,扣住“难”和“只等闲”,运用简笔画、背景资料、音频等多种资源让学生在直观中、在情境中体验,从而达到与文本对话的目的,生发出对红军战士豪迈、乐观情绪的赞叹。为了强化情感,拉近时空距离,大量采用情境引读,使学生随着作者想象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在层层推进中,情感走向高潮。而在拓展环节,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诗到词,从作品到文风,深入浅出地让学生在浓浓的文学殿堂徜徉,使这节课充满了语文味,对学生的发展自是不言而喻了。《七律·长征》是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之时,毛主席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和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的一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诗文虽然不长,但知识丰富,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较多,因此,本着学习是以学生为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的教学理念,结合文本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设计为四个活动板块:1、精彩回放,走进长征。2、以读代讲,感知长征。3、文本对话,深入长征。4、诵读延伸,升华长征。

我这样设计并教学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思考:1、突出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课始到课终,我始终把学生置于主动、自动、互动的平台之上,以读代讲,让学生去自读自悟,读出层次、读出韵味。2、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行为。我十分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和见解。鼓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倡导个性化阅读,如教学中我始终鼓励学生多读多悟、心灵交融、读入文本、读出个性。3、正确对待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即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人文性蕴含于工具性之中。现在有的课堂教学为了突显人文性,一味强调让学生感悟,而丢弃了作为第一性的工具性,这是极为片面的。所以在本节课中我既注重传承祖国的语言文字又关注学生的体验和发展,如:对“寒”字的生成、理解。4、创设了师与生平等对话的氛围。在本节课中我没有不厌其烦地分析、讲解,而是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批注阅读,让孩子们在读书中发现问题,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感悟中解决问题,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5、通过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和课上播放影像资料等手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课文的理解减缓坡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使得学生对一些重点字词的理解能水到渠成。

下载长征教学反思——何成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征教学反思——何成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征教学反思

    长征教学反思 长征教学反思1 今天,我终于走上了讲台。一节课下来,自我感觉很有收获。从刚开始时的茫然无措,不知从何下手,到今天课堂教学的磕磕绊绊,我觉得我在进步。在整个课堂......

    习作教学心得何成霞

    生活,作文教学的沃土——《介绍家乡一种美味》习作教学心得 《介绍家乡一种美味》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观察体验,练习写一篇介绍自己喜......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普定县思源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反思教师:吴小丹2020年9月27日《七律长征》教学反思《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它是毛泽......

    七律长征 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

    长征组歌 教学反思

    《长征组歌》两首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有《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两首诗歌。说实在的,以前教学这篇课文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读、说、思、议,逐步理解诗歌内容,突......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曹志国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它是毛泽东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七律长征》教学反思。《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七......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南康市第一小学刘海燕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它是毛泽东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回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