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征组歌 教学反思
《长征组歌》两首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有《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两首诗歌。说实在的,以前教学这篇课文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读、说、思、议,逐步理解诗歌内容,突破重难点的。学生掌没掌握心理比较有底。现在利用导学案来上这样的课,我的心里有点黄。于是,我在课前预习时着重要求学生查找资料,并把课文熟读成诵。我个人也查找了许多的相关资料,如“四渡赤水”、“乌江天险重飞渡”等等,在充分了解了这些背景资料后,通过导学案练习发现学生能更准确地从文中找出表现红军“难”和表现毛主席用兵“神”的词句。通过欣赏和和学唱这两首诗歌,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很快背熟了课文。
在课前预习时着重要求学生查找资料。如“四渡赤水”、“乌江天险重飞渡”等等,当然,教者也作了一定的准备工作,我补充的背景都是浅层的,都是梗概。
在充分了解了这些背景资料后,我把重点放在了理解诗句和朗读诗句上。选择了边读边补充的方式,在补充背景中创设情境,在创设情境中理解诗句,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第二篇:长征组歌教学设计
1.这两首歌词的中心句各是哪一句?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示例:《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中心句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它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过雪山草地》的中心句是“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它点明了红军过雪山草地无往不胜的根本原因。
2.这两首歌词揭示出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哪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有崇高理想;二有坚强意志;三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四有正确的战略战术。
问题二:字斟句酌,品味诗句。
1.《四渡赤水出奇兵》用词非常准确生动,请你从描写敌人、红军两方面的文字中各找出一些用得好的动词,分析其作用或妙处。
示例:“压”写敌军来势汹汹,“弃”“丢”写敌人狼狈不堪、望风而逃,前后对比鲜明,反衬我军的神勇。
“出”“飞渡”等写红军作战机动灵活,说明“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走”的古义是“跑”,这里既说明红军徒步长征的艰难, 又写出红军动作的快捷;“飞”写出红军再渡乌江天险的神速。
2.两首歌词都恰当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任选一种 举例说明并谈谈其表达作用。
《四渡赤水出奇兵》:①“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 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②“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把军民关系比作鱼水关系,说明红军 和人民群众之间相互依存的深厚情谊。《过雪山草地》:①“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用夸张手法
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②“雪山低头迎远客”,“低头”“迎”把雪山拟人化, 写出红军不畏艰难、豪迈乐观的气概和征服雪山的喜悦之情。
问题三:比较阅读,深刻感悟。
这两首歌词有异曲同工之美, 说一说它们在写法上有哪些共同特点。
相同点:(1)都通过中心句直接表达主题;(2)均由两部分组成,都对红军所遇的困难作了描绘, 以此衬托红军将士的高贵品质;(3)句式都长短交错,整齐中略有变化,都以七言为主 ,整齐的句式、和谐的韵脚,表现了一种壮阔的场面、宏大的气势,表现了红军从容不迫、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乐观豪迈的情怀;(4)都用整齐集中的三言句描绘出红军所处的险恶处境, 渲染了一种紧张、激烈或庄严、残酷的气氛,对红军起到了烘托作用。不同点:《过雪山草地》主要是表现自然环境的恶劣,红军的饥寒交迫、生存危机严重;《四渡赤水出奇兵》中则既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写了敌军的凶猛攻击。
示例:故事需要有完整情节,以叙事、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叙事生动具体,篇幅长;诗歌语言凝练,重在抒情。拓展:相信你曾经读过很多有关长征的故事, 请你思考一下故事与歌词在语言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第三篇:长征组歌歌词全集
长征组歌歌词全集
肖华作词;晨耕、生茂、唐诃、遇秋作曲
第一曲 告别(混声合唱)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 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革命一定要胜利,敌人终将被埋葬。
第二曲 突破封锁线(二部合唱与轮唱)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后继杀虎狼。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
第三曲 遵义会议放光辉
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
第四曲 四渡赤水出奇兵(领唱与合唱)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第五曲 飞越大渡河
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明。
第六曲 过雪山草地(男高音领唱与合唱)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第七曲 到吴起镇(齐唱与二部唱)
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六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
第八曲 祝 捷(领唱与合唱)
大雪飞,洗征尘。敌进犯,送礼品。长途跋涉足未稳,敌人围攻形势紧。毛主席战场来指挥,全军振奋杀敌人。直罗满山炮声急,万余敌兵一网尽。活捉了敌酋牛师长,军民凯歌高入云。胜利完成奠基礼,军民凯歌高入云。
第九曲 报喜(领唱与合唱)
手足情,同志心。飞捷报,传佳音。英勇二四方面军,转战数省久闻名。历尽千辛万般苦,胜利会聚甘孜城。全军痛斥张国焘,欢呼北上并肩行。边区军民喜若狂,红旗招展迎亲人。
第十曲 大会师
红旗飘,军号响。战马吼,歌声亮。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各路尽旅大会师,日寇胆破蒋魂丧。军也乐来民也乐,万水千山齐歌唱。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
《长征组歌》创作背景
1964年,《长征组歌》的创作者肖华同志因患肝炎,到杭州的西子湖畔养病。由于肖华过去经常写些诗歌和歌词,是颇负盛名的将军诗人,一些文艺界的同志在红军长征30周年纪念活动前夕,约他写些有关长征的作品。肖华决定在杭州西子湖畔,利用养病的时间,用文艺作品的形式,对长征来一次集中的概括和总结。
1966年,为了纪念长征胜利30周年,由当时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肖华作词,生茂、晨耕、吕遇秋和唐诃作曲共同完成了《长征组歌》。8月1日,《长征组歌》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首演。
周总理给他们提出三点‚指示‛——革命的、民族的和大众的。‚革命化‛就是长征本身是一个革命的题材,以革命的思想来写革命的人,8 应让这种革命精神流传下去;‚民族化‛,就是用民族的语言来诠释音乐形象,让群众听起来亲切,容易接受;而‚大众化‛就是跟群众接近,让群众容易理解,琅琅上口。生茂在创作中始终都按照总理的这个指示来进行,能用两个声部绝不用四个声部,转调也少用,尽量让写出来的曲子雅俗共赏,容易传唱。
周总理曾经和他们一曲一曲地研究讨论《长征组歌》。每听完一曲,总理都会讲述一段长征的史实和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对每一曲都提出自己的意见,有时甚至具体到一个音符的高低或一节曲调的搭配。
总理对初稿里第一曲《告别》曾提出过中肯的意见。‚总理说,‘《告别》写得太雄纠纠、气昂昂了,要尊重历史。当时是在左倾错误路线控制下,红军不得已进行战略转移。红军撤离苏区,舍不得留在根据地的战友和乡亲们,是一步一回头、一步一声泪地依依惜别。只有到了遵义会议后,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才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才保证了红军长征的胜利。’‛ 根据总理的意见,把第一曲《告别》改成了叙离情,道别绪,难舍难分的挥泪惜别曲。
第四篇:《长征组歌》教案
总第课时
《长征组歌》教学研究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2、体会歌词中表现毛主席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所表现出的钢铁意志。
教学重点:理解歌词中心句。
教学难点: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四渡赤水出奇兵
一、情境导入
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
作者简介:萧华,江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的团政委、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长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共委员。
二、朗读诗歌,体会情感,正音、正字、释意
1、正音 皑 ái 黔qián 毡zhān 草毯 tǎn 扎zhā
2、辨形 黔─铃 皑─铠 锤─捶
3、释义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千锤百炼: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
三、整体感知
1、红军面临的困境有哪些?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1)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2)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
对这些困境的渲染有什么作用?(为后文突出红军的神勇作了铺垫)
2、歌词内容包括哪两部分?歌词的中心句是哪句? 第一部分(第1—6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7—18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这一部分分两层。
第一层(7——10行),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第二层(10—17行),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歌词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句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四、品味语言
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交流体会。
如“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如“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写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五、课堂小结
1、中心意思
这首诗描写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写作特点
歌词长短相间,适当反复,语言高度概括,巧用动词。还多处运用贴切的比喻。增强 了表达效果。
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过雪山草地
一、检查背诵
二、朗读歌词
三、整体感知
1、找出中心句:“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2、歌词内容可以分为哪两部分?
第一部分(1—4行),描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遇到的极大困难。第二部分(5—12行),描写红军战天斗地、以野菜充饥的顽强斗志,表现了红军战士力量的源泉。
四、合作探究:
1、红军战士过雪山草地时所遇到的自然环境怎么样?所面临的生活状况怎么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
(2)炊断粮;
(3)为下文描写部队战胜困难作铺垫,衬托了战士顽强的意志、坚强的毅力以及革命战斗的精神。
2、“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拟人、比喻、对偶
(2)用语形象、生动歌颂了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战斗精神,又与诗的首句相呼应。
3、“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对偶的手法。句式整齐,充分再现了红军战士饥寒交迫的处境和藐视困难的精神。过雪山草地时天气变化无常,红军战士穿着单衣,粮袋中已粒米皆无,许多战士饥寒交迫牺牲在行军途中,但是,一个“更”字,一个“越“字,再次突现了红军不怕难的精神。
4、结合有关诗句谈谈红军为什么能够“翻越雪山”“走过草地”?
(千锤百炼不怕难 最后一句)
5、人们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你对这话怎么理解?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各人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交流、明确: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处于历史转折时期,二是气势宏伟壮丽,三是任重道远,四是影响深广。
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可以从大处着眼,面对强敌时,必须发扬长征精神,审时度势,正确决策,一往无前,也可以联系本地经济文化建设来谈,还可以联系本人实际来谈体会。
五、课堂小结:
这首歌描写了红军战士在百困交加的情况下,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惊世壮举,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第五篇:长征组歌教案
《长征组歌》两首
张春霞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长征组歌》的写作背景;品评歌词概括性语言的表现力;了解清新动人的优美曲调;学习和掌握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概括能力;通过学习,了解歌词融会长征途中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的发展。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唱长征组歌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学唱,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了解毛主席领导的英明和伟大,激发热爱毛主席、共产党的感情。
二、.重点难点
1.熟读、背诵,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再现诗歌的画面,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2.理解歌词的内容,分析用词的概括性和准确性。
3.从歌词中领悟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长征所表现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第一课时《四渡赤水出奇兵》
教学要点
1.了解有关萧华的文学常识和《长征组歌》的创作背景。
2.了解长征和四渡赤水的历史知识。
3.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与乐观豪迈。
4.学习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电视《长征组歌》演唱片段。
2.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了萧华作词,晨耕、生茂、唐轲、遇秋作曲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片段。这是萧华同志在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的佳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展,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
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
二、作者简介
萧华(1916—1985),江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的团政委、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长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1965年,他抱病写作完成了12首长征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
三、解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中在川黔滇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了运动战,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摆脱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战略转移中决定性的胜利。《四渡赤水出奇兵》
是长征途中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次渡过赤水河,牵着敌人走,调敌人的兵力出云南,为红军北上摆脱敌人围追堵截的得意之作,因为用兵出神入化,所以说“出奇兵”。
四、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听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感受语言,体味情感。
五、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 ㈠、思考问题:
1、歌词内容包括哪两部分?歌词的中心句是哪句?
2、红军面临的困境有哪些?红军克敌制胜、战胜困难的原因是什么?对这些困境的渲染有什么作用?
3、哪些内容表现了毛主席的用兵如神?这首歌词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歌词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6—17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这一部分分两层。第一层(6——9行),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第二层(10—17行),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歌词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句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红军面临的困境:①自然环境的恶劣(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
②敌军的凶猛攻击(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红军克敌制胜的原因:毛主席用兵如神,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还有人民群众的拥戴和支持。对这些困
境的渲染为后文突出红军的神勇作了铺垫。
3、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袭(巧渡)金沙(江)等,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主题: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二)、品味语言
1、自由朗读歌词,找出喜欢的句子,交流喜欢的原因。喜欢的诗句: 例如:“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写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再如:“天如火,水似银”,用比喻生动再现天气的酷热和缺水的景象,从而渲染红军行军的艰辛。
再如:“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再现红军不仅面临严酷的环境,而且处于被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艰难处境,从一个“压”字即可看出来。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两句突出了四渡赤水河战役中红军巧妙运动、出奇制胜的特点。
从第10――16行,这几行文字生动形象的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场场敌我之间的运动战。让人深刻的感受到红军战士的顽强、勇敢、机智的英雄形象,也表现了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军事家的风采。
2、赏析
(1)、《四渡赤水出奇兵》用词非常准确生动,请你从敌人、红军两方面各找出一些用得好的动词,分析其作用或妙处。
〖参考〗“压”写敌军来势汹汹,“弃”、“丢”写敌人狼狈不堪、望风而逃,前后对比鲜明,反衬我军的神勇;“出、飞渡、临、逼、赶、袭”写红军作战机动灵活,“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走”古义是跑,这里既说明红军徒步长征的艰难,又写出红军运动的快捷,表现了红军的大无畏精神;“飞”写出红军再渡乌江天险的神速。
(2)、这首歌词都恰当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任选一种举例说明并谈谈其表达作用。〖参考〗
①“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用比喻、夸张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②“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把军民关系比作鱼水关系,说明红军和人民群众之间相互依存的深厚情谊。
③反复吟唱“横断山,路难行”,强调突出红军行军的艰难。
(三)、小结
1、中心意思
这首诗描写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写作特点
歌词长短相间,适当反复,语言高度概括,巧用动词。还多处运用贴切的比喻。增强了表达效果。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学唱这首歌。
第二课时《过雪山草地》
教学要点
1.了解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历史背景。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革命前辈不怕艰苦的优良传统,培养战胜各种困难的意志。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二、创设情境
1、播放中央电视台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而播出的电视连续剧《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的片断。
海拔高,山顶终年白雪覆盖,空气稀薄,气候复杂多变;草地主要指四川松潘的毛尔盖草地,上面泥潭、沼泽遍布,且被草蔓遮盖,极具隐蔽性,一不小心,人畜就可能遭灭顶之灾。红军长征途中前有杀敌,后有追兵,空中有敌机盘旋,红军指战员连续行军作战,缺少衣食,药品奇缺,许多战士尤其是伤病员都倒在了雪山草地。雪山草地,是长征途中最难走的一段道路。
2、出示诗作:丁甘如(长征时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师师部测绘员,援西军司令部作战参谋。后任成都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诗作:
《过雪山草地》
万苦艰辛出重围,又入雪山荒原地;饥腹奇寒旦可忍,难捱高原气体稀。三军肝胆硬如铁,经得狂风暴雨侵;饥寒交迫不挂齿,全靠主义照征程。神兵飞夺腊子口,会师陕甘挫追敌;日寇深入民族危,为求解放战到底。
《悼战友》
三过草地苦难熬,雨夜栖身牛粪房;
篝边战友长辞去,别前鞠躬泪含眸。
三、朗读歌词
找出中心句:“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四、学习《过雪山草地》
1、自学思考:歌词内容可以分为哪两部分?
第一部分(1—4行),描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遇到的极大困难。
第二部分(5—12行),描写红军战天斗地、以野菜充饥的顽强斗志,表现了红 军战士力量的源泉。
2、品味语言,体会修辞方法的作用。
①“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用夸张手法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②“雪山低头迎远客”,(不直接说红军战士把高耸的雪山踩在脚底下,)“低头”、“迎”把雪山拟人化,写出红军不畏艰难、豪迈乐观的气概和征服雪山的喜悦之情。
③“草毯泥毡扎营盘”,“毯”、“毡”用比喻精练生动地展现了过草地时艰难困苦的情景,突出了红军在恶劣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怕难”的钢铁意志。
④“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用对偶充分表现了红军饥寒交迫的处境,一个“更”字,一个“越”字,再次突现了红军“不怕难”的精神。
五、小结
《过雪山草地》这首歌描写了红军战士在百困交加的情况下,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惊世壮举,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六、学唱这首歌。
七、拓展延伸
1、这两首歌词有异曲同工之美,说一说它们在写法上有哪些共同特点?
〖参考〗①都通过中心句直接表达主题;②均由两部分组成,都对红军所遇的困难作了描绘,以此衬托红军将士的高贵品质;③句式都长短交错,整齐中略有变化:都以七言为主,整齐的句式、和谐的韵脚,表现了一种壮
阔的场面、宏大的气势,表现了红军从容不迫、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乐观豪迈的情怀;都用整齐集中的三言句描绘红军所处的险恶处境,渲染了一种紧张、激烈或庄严、残酷的气氛,对红军起到了烘托作用。[不同:《过雪山草地》主要是表现自然环境的恶劣,红军饥寒交迫、生存危机之严重;《四渡赤水出奇兵》中则既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写了敌军的凶猛攻击。]
2、人们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你对这话怎么理解?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各人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交流、明确:
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处于历史转折时期,二是气势宏伟壮丽,三是任重道远,四是影响深广。
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可以从大处着眼,面对强敌时,必须发扬长征精神,审时度势,正确决策,一往无前,也可以联系本地经济文化建设来谈,还可以联系本人实际来谈体会。
八、布置作业
(一)背诵课文
(二)赏析
到吴起镇 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六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降神兵()扫敌骑()手携手()2. 概括一下这首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红军战士经过千辛万苦,胜利到达吴起镇大会师的喜悦与自豪之情。3. 这首歌词开头的两句连用4个三字短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认为该用怎样的语气诵读?(4个三字短语激昂、欢快,表达出军民同庆胜利的喜悦与自豪之情。宜用欢快、自豪的语气来读。)
(三)“调虎离山”是我国古代用兵“三十六计”之一。你还能写出“三十六计”中其他计策吗?请写出4个。(苦肉计、声东击西、打草惊蛇、连环计、围魏救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