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 《长征组歌》两首 教案
二 《长征组歌》两首 教案
四渡赤水出奇兵 过雪山草地 萧华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体会歌词中表现出的毛主席的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钢铁意志。过程与方法
1.体会歌词语言的高度概括、用词的准确生动。2.体会歌词使用的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教学重难点】
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教学法】
引导诵读法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
【合作·探究·展示】
1、导入
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避孕药,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
2、作者简介:
萧华,江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的团政委、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长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共委员。
3、背景资料:
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运用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如在“反围剿”战斗中,采用了“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先打弱敌,在运动战中各个歼灭”等战术;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中运用“调虎离山”之计;“国内革命战争”中,运用“蘑菇战斗”、“运动战”等;“淮海战役”中用“瓮中捉鳖”战术;“辽沈战役”中用了“关门打狗”之计„„)
4、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 ㈠思考问题:
1、歌词内容包括哪两部分?歌词的中心句是哪句?
2、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歌词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第二部分(第6—17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这一部分分两层。第一层(6——9行),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第二层(10—17行),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歌词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句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㈡品味语言
1、《四渡赤水出奇兵》用词非常准确生动,请你从敌人、红军两方面各找出一些用得好的动词,分析其作用或妙处。
〖参考〗“压”写敌军来势汹汹,“弃”、“丢”写敌人狼狈不堪、望风而逃,前后对比鲜明,反衬我军的神勇;“出、飞渡、临、逼、赶、袭”写红军作战机动灵活,“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走”古义是跑,这里既说明红军徒步长征的艰难,又写出红军运动的快捷;“飞”写出红军再渡乌江天险的神速。
2、这首歌词都恰当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任选一种举例说明并谈谈其表达作用。〖参考〗《四渡赤水出奇兵》:
①“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用比喻、夸张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②“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把军民关系比作鱼水关系,说明红军和人民群众之间相互依存的深厚情谊。
③反复吟唱“横断山,路难行”,强调突出红军行军的艰难。㈢学生当堂背诵课文。小结
1、中心意思
这首诗描写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话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写作特点
歌词长短相间,适当反复,语言高度概括,巧用动词。还多处运用贴切的比喻。增强了表达效果。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学唱《长征组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过雪山草地》 【合作·探究·展示】
一、检查背诵
二、讲故事、看录像
学生课后收集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资料,描绘精彩片段,要求同学尊重原作,尊历史真实。
教师可以利用影像资料,播放中央电视台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而播出的电视连续剧《长征》,还可以收看音乐艺术片《长征组歌》。
三、朗读歌词
找出中心句:“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四、学习《过雪山草地》
探究:
1、歌词内容可以分为哪两部分?
第一部分(1—4行),描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遇到的极大困难。
第二部分(5—12行),描写红军战天斗地、以野菜充饥的顽强斗志,表现了红军战士力量的源泉。
2、品味语言,体会修辞方法的作用。
①“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用夸张手法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②“雪山低头迎远客”,(不直接说红军战士把高耸的雪山踩在脚底下,)“低头”、“迎”把雪山拟人化,写出红军不畏艰难、豪迈乐观的气概和征服雪山的喜悦之情。
③“草毯泥毡扎营盘”,“毯”、“毡”用比喻精练生动地展现了过草地时艰难困苦的情景,突出了红军在恶劣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怕难”的钢铁意志。
④“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用对偶充分表现了红军饥寒交迫的处境,一个“更”字,一个“越”字,再次突现了红军“不怕难”的精神。
五、小结
《过雪山草地》这首歌描写了红军战士在百困交加的情况下,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惊世壮举,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六、拓展延伸
1、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岷山等若干大雪山。这些雪山海拔高,山顶终年白雪覆盖,空气稀薄,气候复杂多变;草地主要指四川松潘的毛尔盖草地,上面泥潭、沼泽遍布,且被草蔓遮盖,极具隐蔽性,一不小心,人畜就可能遭灭顶之灾。红军长征途中前有杀敌,后有追兵,空中有敌机盘旋,红军指战员连续行军作战,缺少衣食,药品奇缺,许多战士尤其是伤病员都倒在了雪山草地。雪山草地,是长征途中最难走的一段道路。丁甘如(长征时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师师部测绘员,援西军司令部作战参谋。后任成都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诗作:
《过雪山草地》
万苦艰辛出重围,又入雪山荒原地;饥腹奇寒旦可忍,难捱高原气体稀。三军肝胆硬如铁,经得狂风暴雨侵;饥寒交迫不挂齿,全靠主义照征程。神兵飞夺腊子口,会师陕甘挫追敌;日寇深入民族危,为求解放战到底。
《悼战友》 三过草地苦难熬,雨夜栖身牛粪房; 篝边战友长辞去,别前鞠躬泪含眸。
2、这两首歌词有异曲同工之美,说一说它们在写法上有哪些共同特点?
〖参考〗①都通过中心句直接表达主题;②均由两部分组成,都对红军所遇的困难作了描绘,以此衬托红军将士的高贵品质;③句式都长短交错,整齐中略有变化:都以七言为主,整齐的句式、和谐的韵脚,表现了一种壮阔的场面、宏大的气势,表现了红军从容不迫、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乐观豪迈的情怀;都用整齐集中的三言句描绘红军所处的险恶处境,渲染了一种紧张、激烈或庄严、残酷的气氛,对红军起到了烘托作用。[不同:《过雪山草地》主要是表现自然环境的恶劣,红军饥寒交迫、生存危机之严重;《四渡赤水出奇兵》中则既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写了敌军的凶猛攻击。]
3、人们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你对这话怎么理解?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各人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交流、明确:
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处于历史转折时期,二是气势宏伟壮丽,三是任重道远,四是影响深广。
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可以从大处着眼,面对强敌时,必须发扬长征精神,审时度势,正确决策,一往无前,也可以联系本地经济文化建设来谈,还可以联系本人实际来谈体会。【反馈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压黔镜()乘胜()雪皑皑()泥毡()....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并造句。(1)调虎离山袭金沙 ....(2)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3.“横断山,路难行”这两句反复出现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天如火来水似银”这句歌词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5.品味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①兵临贵阳逼昆明 .②调虎离山袭金沙 .6.歌词为了凸现主题,往往有中心句。请写出这两首歌词的中心句: 《四渡赤水出奇兵》: 《过雪山草地》:
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7.你估计这首歌在唱的时候,高潮应出现在哪里?请说说理由。
8.红军在过雪山时遇到了哪些困难?请各用两个字概括。他们又是靠什么克服了这些困难?
9.过雪山草地是艰难的,但歌词中说“雪山低头迎远客”,你是怎么理解的?
10.如果需要建一座红军过雪山草地纪念碑,请你在纪念碑上写一段话。
1.略 2.略 3.突出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4.比喻,形象地写出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5.①逼:形象地展开了红军以凌厉之势对昆明造成的威逼震慑之势。②袭:生动地表现了红军出奇不意巧渡金沙江的情景。6.《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中心句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过雪山草地》的中心句是“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或“革命理想高于天”)。7.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因为这两句最能体现这首歌的主题。8.雪大、天寒、缺粮。凭官兵共同的坚定的理想信念。9.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衬托了红军官兵蔑视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10.提示:可围绕理想、信念、战胜困难等方面写,也可从留给后世的影响来写。
第二篇:二 《长征组歌》两首教学设计
二 《长征组歌》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理解、背诵歌词。
2.理解歌词中中心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3.学习体会歌词高度概括的语言以及准确生动的词语,体会诗歌的气势美和音乐美。4.感悟歌词的思想内涵:毛主席的用兵如神。教学重点
理解歌词中中心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教学难点
学习歌词高度概括的语言,准确生动的词语。教 具 视频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1.创设情境:播放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2.解题:本文选自《长征组歌》,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乐章(板书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见前)。
二、自主学习
(一)自学提纲
1.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压黔镜()重兵()重飞渡()调虎离山()调换()...(2)释词。
重兵:力量雄厚的队伍。压:逼近。境:边境。
2.体会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朗读时抑扬顿挫,低沉,高昂,读出豪迈之情)。3.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进行描写的?
第1—6行,写红军行军的艰难和军民鱼水深情。
第7—18行,写红军四渡赤水,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4.作者高度概括了几个战斗画面?你能对其中一个画面展开描述吗? 四渡赤水、飞渡乌江 威逼贵阳、佯攻昆明 巧渡金沙江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进行巡视。共同探究。
三、合作探究。
1.开头四句写出了什么?
写出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道路崎岖、天热似火、饮水奇缺的严酷自然环境。2.五六句写出了什么?
写出了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3.用自己的话复述其中的一个故事。4.品味些列加点词语的作用。压黔境:敌军的来势汹汹。
敌人气枪丢铠甲:敌人的狼狈不堪,前后对比鲜明。出、飞渡、临、逼、赶、袭:红军作战机动灵活。5.本文的中心句是,你能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吗?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一句画龙点睛的盛赞毛主席的用兵如神。6.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表现了红军在艰难环境中的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四、堂清训练。背诵、默写歌词。堂清结果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四渡赤水 强渡乌江
奇 兵 盛赞 用兵如神
佯攻昆明 巧渡金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理解、背诵歌词。
2.理解歌词中中心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3.学习体会歌词高度概括的语言以及准确生动的词语,体会诗歌的气势美和音乐美。4.感悟歌词的思想内涵: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教学重点
理解歌词中中心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教学难点
学习歌词高度概括的语言,准确生动的词语。教 具 视频
一、目标导学
1、导语:
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之后来到白雪皑皑的夹金山(即雪山)和荒芜人烟危机重重的草地。如果说前面的困难靠智慧克服,那么下面他们要用什么方式来解决?
2.出示教学目标(同上)
二、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皑皑 泥毡 毯子(2)解释下列词语。
调虎离山 千锤百炼 2.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进行描写的? 第1—4行,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遇到的的极大困难。
第5—12行,写红军的顽强意志,表现了红军官兵力量的源泉。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进行巡视。共同探究。
三、合作探究
1.《过雪山草地》中,红军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靠什么来克服?从文中哪些词语可看出来?
提示:路难走,没有吃,没有住。生存危机之严重。如开头四句。千锤百炼的红军靠着坚强的意志,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终于踏过雪山,走过草地。如“钢铁汉”、“不怕”、“千锤百炼”、“迎”、“扎”、“骨更硬”、“志越坚”。
2.试向同学推荐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句,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1)“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用夸张手法突出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豪迈气概。
(2)“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硬盘。”用拟人手法表现红军翻越雪山时的感受,使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精神跃然纸上。“毯”“毡”二字用比喻精炼生动的表现了过草地时艰难困苦的情景,突出了红军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怕难”的坚强意志。
(3)“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用对偶充分表现了红军饥寒交迫的处境,一个 “更”字,一个 “越”字再次突出了红军“不怕难”的精神。
3.这首词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你能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吗?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或:“革命理想高于天。”这一句盛赞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革命信念。
4.红军征服雪山草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两点原因是什么? 红军官兵一致同甘共苦;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5.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表现了红军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四、达标训练
1.有人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你对这话怎么理解?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各人谈谈自己的看法.明确: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可以理解为:一是处于历史转折时期,二是气势宏伟壮丽,三是任重道远,四是影响深广。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可以从大处着眼,面对强敌时,必须发扬长征精神,审时度势,正确决策,一往无前,也可以联系本地经济文化建设来谈,还可以联系本人实际来体会.2.革命歌曲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也必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也有人认为唱革命歌曲过时了,应当唱优美抒情的歌曲。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五、堂清检测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长征组歌》两首(钢铁汉)(骨更硬)坚强 + 追求 = 过雪山草地(千锤百炼)(志越坚)
堂清结果
课后反思(优点、不足、改进设想)
第三篇:《长征组歌》教案
总第课时
《长征组歌》教学研究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2、体会歌词中表现毛主席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所表现出的钢铁意志。
教学重点:理解歌词中心句。
教学难点: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四渡赤水出奇兵
一、情境导入
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
作者简介:萧华,江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的团政委、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长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共委员。
二、朗读诗歌,体会情感,正音、正字、释意
1、正音 皑 ái 黔qián 毡zhān 草毯 tǎn 扎zhā
2、辨形 黔─铃 皑─铠 锤─捶
3、释义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千锤百炼: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
三、整体感知
1、红军面临的困境有哪些?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1)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2)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
对这些困境的渲染有什么作用?(为后文突出红军的神勇作了铺垫)
2、歌词内容包括哪两部分?歌词的中心句是哪句? 第一部分(第1—6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7—18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这一部分分两层。
第一层(7——10行),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第二层(10—17行),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歌词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句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四、品味语言
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交流体会。
如“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如“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写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五、课堂小结
1、中心意思
这首诗描写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写作特点
歌词长短相间,适当反复,语言高度概括,巧用动词。还多处运用贴切的比喻。增强 了表达效果。
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过雪山草地
一、检查背诵
二、朗读歌词
三、整体感知
1、找出中心句:“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2、歌词内容可以分为哪两部分?
第一部分(1—4行),描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遇到的极大困难。第二部分(5—12行),描写红军战天斗地、以野菜充饥的顽强斗志,表现了红军战士力量的源泉。
四、合作探究:
1、红军战士过雪山草地时所遇到的自然环境怎么样?所面临的生活状况怎么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
(2)炊断粮;
(3)为下文描写部队战胜困难作铺垫,衬托了战士顽强的意志、坚强的毅力以及革命战斗的精神。
2、“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拟人、比喻、对偶
(2)用语形象、生动歌颂了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战斗精神,又与诗的首句相呼应。
3、“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对偶的手法。句式整齐,充分再现了红军战士饥寒交迫的处境和藐视困难的精神。过雪山草地时天气变化无常,红军战士穿着单衣,粮袋中已粒米皆无,许多战士饥寒交迫牺牲在行军途中,但是,一个“更”字,一个“越“字,再次突现了红军不怕难的精神。
4、结合有关诗句谈谈红军为什么能够“翻越雪山”“走过草地”?
(千锤百炼不怕难 最后一句)
5、人们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你对这话怎么理解?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各人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交流、明确: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处于历史转折时期,二是气势宏伟壮丽,三是任重道远,四是影响深广。
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可以从大处着眼,面对强敌时,必须发扬长征精神,审时度势,正确决策,一往无前,也可以联系本地经济文化建设来谈,还可以联系本人实际来谈体会。
五、课堂小结:
这首歌描写了红军战士在百困交加的情况下,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惊世壮举,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第四篇:长征组歌教案
《长征组歌》两首
张春霞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长征组歌》的写作背景;品评歌词概括性语言的表现力;了解清新动人的优美曲调;学习和掌握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概括能力;通过学习,了解歌词融会长征途中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的发展。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唱长征组歌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学唱,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了解毛主席领导的英明和伟大,激发热爱毛主席、共产党的感情。
二、.重点难点
1.熟读、背诵,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再现诗歌的画面,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2.理解歌词的内容,分析用词的概括性和准确性。
3.从歌词中领悟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长征所表现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第一课时《四渡赤水出奇兵》
教学要点
1.了解有关萧华的文学常识和《长征组歌》的创作背景。
2.了解长征和四渡赤水的历史知识。
3.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与乐观豪迈。
4.学习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电视《长征组歌》演唱片段。
2.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了萧华作词,晨耕、生茂、唐轲、遇秋作曲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片段。这是萧华同志在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的佳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展,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
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
二、作者简介
萧华(1916—1985),江西兴国人。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的团政委、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长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共第八、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1965年,他抱病写作完成了12首长征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
三、解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中在川黔滇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了运动战,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摆脱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战略转移中决定性的胜利。《四渡赤水出奇兵》
是长征途中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次渡过赤水河,牵着敌人走,调敌人的兵力出云南,为红军北上摆脱敌人围追堵截的得意之作,因为用兵出神入化,所以说“出奇兵”。
四、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听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感受语言,体味情感。
五、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 ㈠、思考问题:
1、歌词内容包括哪两部分?歌词的中心句是哪句?
2、红军面临的困境有哪些?红军克敌制胜、战胜困难的原因是什么?对这些困境的渲染有什么作用?
3、哪些内容表现了毛主席的用兵如神?这首歌词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歌词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
第二部分(第6—17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这一部分分两层。第一层(6——9行),描写红军在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下面临的艰难处境。第二层(10—17行),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歌词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句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红军面临的困境:①自然环境的恶劣(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
②敌军的凶猛攻击(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红军克敌制胜的原因:毛主席用兵如神,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还有人民群众的拥戴和支持。对这些困
境的渲染为后文突出红军的神勇作了铺垫。
3、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袭(巧渡)金沙(江)等,展现红军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调动敌军最终摆脱其围追堵截而进行的几次重大战斗画面,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
主题: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二)、品味语言
1、自由朗读歌词,找出喜欢的句子,交流喜欢的原因。喜欢的诗句: 例如:“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写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再如:“天如火,水似银”,用比喻生动再现天气的酷热和缺水的景象,从而渲染红军行军的艰辛。
再如:“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再现红军不仅面临严酷的环境,而且处于被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艰难处境,从一个“压”字即可看出来。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两句突出了四渡赤水河战役中红军巧妙运动、出奇制胜的特点。
从第10――16行,这几行文字生动形象的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场场敌我之间的运动战。让人深刻的感受到红军战士的顽强、勇敢、机智的英雄形象,也表现了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军事家的风采。
2、赏析
(1)、《四渡赤水出奇兵》用词非常准确生动,请你从敌人、红军两方面各找出一些用得好的动词,分析其作用或妙处。
〖参考〗“压”写敌军来势汹汹,“弃”、“丢”写敌人狼狈不堪、望风而逃,前后对比鲜明,反衬我军的神勇;“出、飞渡、临、逼、赶、袭”写红军作战机动灵活,“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走”古义是跑,这里既说明红军徒步长征的艰难,又写出红军运动的快捷,表现了红军的大无畏精神;“飞”写出红军再渡乌江天险的神速。
(2)、这首歌词都恰当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任选一种举例说明并谈谈其表达作用。〖参考〗
①“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用比喻、夸张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②“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把军民关系比作鱼水关系,说明红军和人民群众之间相互依存的深厚情谊。
③反复吟唱“横断山,路难行”,强调突出红军行军的艰难。
(三)、小结
1、中心意思
这首诗描写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2、写作特点
歌词长短相间,适当反复,语言高度概括,巧用动词。还多处运用贴切的比喻。增强了表达效果。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学唱这首歌。
第二课时《过雪山草地》
教学要点
1.了解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历史背景。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革命前辈不怕艰苦的优良传统,培养战胜各种困难的意志。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二、创设情境
1、播放中央电视台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而播出的电视连续剧《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的片断。
海拔高,山顶终年白雪覆盖,空气稀薄,气候复杂多变;草地主要指四川松潘的毛尔盖草地,上面泥潭、沼泽遍布,且被草蔓遮盖,极具隐蔽性,一不小心,人畜就可能遭灭顶之灾。红军长征途中前有杀敌,后有追兵,空中有敌机盘旋,红军指战员连续行军作战,缺少衣食,药品奇缺,许多战士尤其是伤病员都倒在了雪山草地。雪山草地,是长征途中最难走的一段道路。
2、出示诗作:丁甘如(长征时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师师部测绘员,援西军司令部作战参谋。后任成都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诗作:
《过雪山草地》
万苦艰辛出重围,又入雪山荒原地;饥腹奇寒旦可忍,难捱高原气体稀。三军肝胆硬如铁,经得狂风暴雨侵;饥寒交迫不挂齿,全靠主义照征程。神兵飞夺腊子口,会师陕甘挫追敌;日寇深入民族危,为求解放战到底。
《悼战友》
三过草地苦难熬,雨夜栖身牛粪房;
篝边战友长辞去,别前鞠躬泪含眸。
三、朗读歌词
找出中心句:“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四、学习《过雪山草地》
1、自学思考:歌词内容可以分为哪两部分?
第一部分(1—4行),描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遇到的极大困难。
第二部分(5—12行),描写红军战天斗地、以野菜充饥的顽强斗志,表现了红 军战士力量的源泉。
2、品味语言,体会修辞方法的作用。
①“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用夸张手法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②“雪山低头迎远客”,(不直接说红军战士把高耸的雪山踩在脚底下,)“低头”、“迎”把雪山拟人化,写出红军不畏艰难、豪迈乐观的气概和征服雪山的喜悦之情。
③“草毯泥毡扎营盘”,“毯”、“毡”用比喻精练生动地展现了过草地时艰难困苦的情景,突出了红军在恶劣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怕难”的钢铁意志。
④“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用对偶充分表现了红军饥寒交迫的处境,一个“更”字,一个“越”字,再次突现了红军“不怕难”的精神。
五、小结
《过雪山草地》这首歌描写了红军战士在百困交加的情况下,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惊世壮举,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六、学唱这首歌。
七、拓展延伸
1、这两首歌词有异曲同工之美,说一说它们在写法上有哪些共同特点?
〖参考〗①都通过中心句直接表达主题;②均由两部分组成,都对红军所遇的困难作了描绘,以此衬托红军将士的高贵品质;③句式都长短交错,整齐中略有变化:都以七言为主,整齐的句式、和谐的韵脚,表现了一种壮
阔的场面、宏大的气势,表现了红军从容不迫、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乐观豪迈的情怀;都用整齐集中的三言句描绘红军所处的险恶处境,渲染了一种紧张、激烈或庄严、残酷的气氛,对红军起到了烘托作用。[不同:《过雪山草地》主要是表现自然环境的恶劣,红军饥寒交迫、生存危机之严重;《四渡赤水出奇兵》中则既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写了敌军的凶猛攻击。]
2、人们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你对这话怎么理解?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各人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交流、明确:
说改革开放是一次新长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处于历史转折时期,二是气势宏伟壮丽,三是任重道远,四是影响深广。
当前应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可以从大处着眼,面对强敌时,必须发扬长征精神,审时度势,正确决策,一往无前,也可以联系本地经济文化建设来谈,还可以联系本人实际来谈体会。
八、布置作业
(一)背诵课文
(二)赏析
到吴起镇 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六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降神兵()扫敌骑()手携手()2. 概括一下这首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红军战士经过千辛万苦,胜利到达吴起镇大会师的喜悦与自豪之情。3. 这首歌词开头的两句连用4个三字短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认为该用怎样的语气诵读?(4个三字短语激昂、欢快,表达出军民同庆胜利的喜悦与自豪之情。宜用欢快、自豪的语气来读。)
(三)“调虎离山”是我国古代用兵“三十六计”之一。你还能写出“三十六计”中其他计策吗?请写出4个。(苦肉计、声东击西、打草惊蛇、连环计、围魏救赵等)
第五篇:长征组歌教案
<长征组歌 > 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体会歌词精当的语言,领悟两首歌词蕴含的丰富感情;
2.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军队,热爱伟大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歌词中心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我们对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这首诗的学习,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为了纪念长征,为了铭记我们民族精神的瑰宝——长征的精神,我们的肖华先生,也是曾参与长征并在长征中担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在1965年抱病写作完成了12首长征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同年,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作曲家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长征组曲》,生动形象的再现了红军长征的壮阔场面,展示了红军在长征艰难的环境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教师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黔境()皑皑()草毯()泥毡()七律()2.教师播放《四渡赤水》视频资料,了解背景 【教师补充】: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运用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如在“反围剿”战斗中,采用了“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先打弱敌,在运动战中各个歼灭”等战术;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中运用“调虎离山”之计;“国内革命战争”中,运用“蘑菇战斗”、“运动战”等;“淮海战役”中用“瓮中捉鳖”战术;“辽沈战役”中用了“关门打狗”之计……)4.学生对照书下注释,了解全诗大意。
5.诵读诗歌:听录音——跟读——自读——齐读
三、自主活动,指导自学
(1)这首诗展示了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困难?
【明确】严酷的自然环境——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
残酷的社会环境——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
(2)面对这些困难,毛主席领导了红军展开了哪些战斗? 【明确】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3)你觉得这首诗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明确】“毛泽东用兵真如神”——在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4)诗歌小结:这首诗描写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话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四、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四渡赤水出奇兵》用词非常准确生动,请你从敌人、红军两方面各找出一些用得好的动词,分析其作用或妙处。
【明确】“压”写敌军来势汹汹,“弃”、“丢”写敌人狼狈不堪、望风而逃,前后对比鲜明,反衬我军的神勇;“出、飞渡、临、逼、赶、袭”写红军作战机动灵活,“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走”古义是跑,这里既说明红军徒步长征的艰难,又写出红军运动的快捷;“飞”写出红军再渡乌江天险的神速。2.这首歌词也恰当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找一找,并任选一种举例并谈谈其表达作用。
【明确】①“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用比喻、夸张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②“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把军民关系比作鱼水关系,说明红军和人民群众之间相互依存的深厚情谊。
③反复吟唱“横断山,路难行”,强调突出红军行军的艰难。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四渡赤水》;2.学生课后收集过雪山草地的资料,描绘精彩片段,要求同学尊重原作,尊重历史真实。
二、了解背景,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过雪山草地》背景视频; 2.学生对照书下注释,了解全诗大意;
3.诵读诗歌:听录音——跟读——自读——齐读
三、自主活动,指导自学
(1)红军在过雪山草地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明确】环境恶劣、饥寒交迫,生存危机。
(2)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
【明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用夸张手法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3)你觉得这首歌词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明确】“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因为官兵能同甘共苦,充满着革命的理想,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同时也点明了红军过雪山草地无往而不胜的根本原因。
(4)诗歌小结:这首诗描写了红军在百困交加的情况下,翻雪山,穿过草地的惊世创举,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四、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过雪山草地》也恰当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找一找,并任选一种举例并谈谈其表达作用。
【明确】①“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用夸张手法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②“雪山低头迎远客”(不直说红军战士把高耸的雪山踩在脚底下)“低头”、“迎”把雪山拟人化,写出红军不畏艰难、豪迈乐观的气概和征服雪山的喜悦之情。③“草毯泥毡扎营盘”,“毯”、“毡”用比喻精练生动地展现了过草地时艰难困苦的情景,突出了红军在恶劣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怕难”的钢铁意志。④“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用对偶充分表现了红军饥寒交迫的处境,一个“更”字,一个“越”字,再次突现了红军“不怕难”的精神。
2.比较《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在内容上和写法上的异同。【相同】
(1)都通过中心句直接表达主题;
(2)均由两部分组成,都对红军所遇的困难作了描绘,都用整齐集中的三言句描绘红军所处的险恶处境,渲染了一种紧张、激烈或庄严、残酷的气氛,对红军起到了烘托作用。都通过自然环境的恶劣来衬托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③句式都长短交错,整齐中略有变化:都以七言为主,整齐的句式、表现了一种壮阔的场面、宏大的气势,表现了红军从容不迫、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乐观豪迈的情怀;
(3)句式相对整齐,韵脚和谐,表现了一种壮阔的场面、宏大的气势,表现了红军从容不迫、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乐观豪迈的情怀;
【不同】(1)《过雪山草地》主要是表现自然环境的恶劣,红军饥寒交迫、生存危机之严重;《四渡赤水出奇兵》中则既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写了敌军的凶猛攻击。(2)《四渡赤水》表现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同时侧重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过雪山草地》主要是表现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侧重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也解释了红军过雪山草地无往而不胜的根本原因。
五、拓展延伸
1.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岷山等若干大雪山。这些雪山海拔高,山顶终年白雪覆盖,空气稀薄,气候复杂多变;草地主要指四川松潘的毛尔盖草地,上面泥潭、沼泽遍布,且被草蔓遮盖,极具隐蔽性,一不小心,人畜就可能遭灭顶之灾。红军长征途中前有杀敌,后有追兵,空中有敌机盘旋,红军指战员连续行军作战,缺少衣食,药品奇缺,许多战士尤其是伤病员都倒在了雪山草地。雪山草地,是长征途中最难走的一段道路。2.比较阅读
丁甘如(长征时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师师部测绘员,后任成都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过雪山草地
万苦艰辛出重围,又入雪山荒原地;饥腹奇寒旦可忍,难捱高原气体稀。三军肝胆硬如铁,经得狂风暴雨侵;饥寒交迫不挂齿,全靠主义照征程。神兵飞夺腊子口,会师陕甘挫追敌;日寇深入民族危,为求解放战到底。
悼战友
三过草地苦难熬,雨夜栖身牛粪房;篝边战友长辞去,别前鞠躬泪含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