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足球梯队建设论文(精选)

时间:2019-05-14 16:1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足球梯队建设论文(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足球梯队建设论文(精选)》。

第一篇:大学足球梯队建设论文(精选)

题目:

大学的足球梯队建设的研究与分析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以现阶段的“北理工模式”为例,对比分析其与日韩两国足球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北理工模式”,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鉴于日韩两国足球的迅速崛起,我们不难发现日韩两国足球人才培养体系中足球人才的流动、更新速度都相对较快,其培养是主要依托学校体育,各年龄段都有与之相对应的足球俱乐部与比赛,训练中心扮演的的角色也只是起辅助作用。这样的培养模式使足球人才的培养与管理时刻处于流动状态,不断更新。在日韩两国的足球培养体系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小学与中学在培养中的比重是相当大的,这更增加了后备人才的选拔范围。

我国足球人才培养基本是单一的职业化梯队,而现阶段我们看到的“北理工模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北理工模式”,还有很大的差距,仅停留在“高中—大学—职业队”,缺乏了小学、中学这一普及面,而这也是造成我国后备人才日趋不足的一个原因。

本论文通过对比分析我国与日韩两国足球人才培养模式,为健全“北理工模式”提出合理化建议,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内研究现状

伴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接轨,为解决竞技体育中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国家提出了“体教结合”的方针政策。国内已有很多学者对如何提高我国运动员后备人才储备提出建议与方法,其中体教相结合的训练培养模式日益被广泛学者及教练所接受,“北理工模式”、“北航排球”以及“清华模式”都有学者进行深入探讨,而其中的共同点是体教相结合,体育回归教育,注重运动员的素质与文化修养的教育。

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说:“失去体育的教育不完整,失去教育的体育将走向歧途。而体教结合能使双方互补,何乐而不为?”其实,早在十多年前中国就在尝试体教结合的路子。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从1994年起开始探索“体教结合”、高校办竞技体育的道路,并且逐步建立了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的培养模式。

在新型体制的形式上,专家们提出“学校办竞技体育”、“完善学校体育”和“教体结合”等观点,也有学者认为,体教结合的发展方向是学校体育,学校竞技体育是体教结合发展过程中的中间阶段等。

1.2国外研究现状

各个国家因其地域特点等原因均有采用不同形式的体教结合模式。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采用校体联合培养模式,表面上看,校体联合培养模式完美无缺,然而,进一步的考察发现,由于青少年每次从学校到达培养中心都必须花费一定时间,这势必减少了青少年纯粹的学习与训练时间,专门的培养机构与普通学校之间的距离是制约校体联合培养模式存在与推广的最重要因素。美国、韩国的培养形式是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都在学校内进行。

2研究方向

现阶段我们看到的“北理工模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北理工模式”,还有很大的差距,仅停留在“高中—大学—职业队”,缺乏了小学这一普及面,而这也是造成我国后备人才日趋不足的一个原因。“北理工模式”的实施会遇到诸多阻力,如缺乏资金政策支持、教练员运动员培养体系不完善、试点覆盖面狭窄等等原因。

借鉴日本韩国足球人才培养体系不难发现,他们足球人才的流动、更新速度都相对较快,其培养是主要依托学校体育,各年龄段都有与之相对应的足球俱乐部与比赛,训练中心扮演的的角色也只是起辅助作用。

以现阶段的“北理工模式”为例,对比分析其与日韩两国足球人才培养模式,为健全“北理工模式”提出合理建议,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3进展情况

3.1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中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包括:(1)对青少年足球运动缺乏战略性认识。(2)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适应现代足球职业运动发展规律,培养途径不完善,代价昂贵。(3)青少年训练指导思想不明确,忽视青少年人才成长培养规律、优秀运动员成材规律。(4)竞赛、训练体系仍未摆脱注重比赛结果、注重比赛成绩的循环中,有些地方的队伍为了追求成绩甚至弄虚作假,虚报年龄。严重的急功近利思想,导致青少年足球训练早期专业化、成人化、基础薄弱、技术落后。(5)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九年义务制教育未能落实到实处。(6)经费不足是困扰青少年足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7)由于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青少年足球培养的地区差异性很大,不利于我们足球运动的发展。(8)教练员整体水平不高,教练员队伍建设滞后。

3.2体教结合的三种模式

由国内、外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实践可知,历史上体教结合的实现途径或模式有3 种:其一,体育后备人才的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全部在专门的培训机构内进行,如我国的体校、足球学校、职业俱乐部等,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粗放型、非人本化的培养模式,后备人才的文化学习事实上流于形式;其二,文化学习在学校内进行,而运动训练在专门的培训中心进行,如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的校体联合培养模式,表面上看,校体联合培养模式完美无缺,然而,进一步的考察发现,由于青少年每次从学校到达培养中心都必须花费一定时间,这势必减少了青少年纯粹的学习与训练时间,专门的培养机构与普通学校之间的距

;其三,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都在学校内进行,如美国、韩国的培养形式。

有鉴于此国家教委于1979 年在中、小学内选拔成立了传统体育项目学校。1988年,又在传统项目学校基础上选拔成立了后备人才试点学校虽然学校训练体系对竞技体育的贡献率较小,但是这种状况相对容易改变,因为训练对象(少年儿童)的主体存在于教育系统,训练的实施者(教练员)大多存在于体育系统内,教练员的跨系统转移总比运动员的跨系统转移更易于操作。至于场(馆)设施方面,目前,在我国教育系统内,已有相当数量的学校具备较高质量的运动场(馆),将来有必要完全有可能筹集资金再建设更多的场(馆)。这种体育资源的调配一旦成为现实,以学校为依托的培养模式必将具备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性。

综上所述,后备人才试点学校是我国推行体教结合的最佳载体,只有舍弃旧有的体校培养模式,在原有传统项目学校与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的基础上,重新选拔成立一定数量的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以此为依托,成立各个项目、各个年龄段的训练队,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后备人才试点学校之中,改善教育系统内的训练环境与训练条件,体教结合才能够真正实现。

3.3日本韩国足球人才培养

3.3.1日本足球人才培养

其中包括:(1)培养渠道:对运动员培养的主要渠道是通过学校和企业俱乐部及足球训练中心三大部分来进行的,又以学校为中心,对小学生到高中生的培养非常重视,并始终贯彻日本足协对教学训练的连贯性、系统性的指导方针。俱乐部从小学到高中设置有各年龄层的队伍。训练中心不是长期的,大部分是短期的。目的是对少年足球运动的普及、充实、使更多的优秀青少年队员的素

质能力得以提高。形式:从都、道、府或小地区集中条件较好的小队员选拔后集中训练。(2)学校:日本足协在足球发展战略中,极其重视学校足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从小学到大学的学校教育中,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足球队,也有许多学生自发组织的足球俱乐部;日本足协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参加全国足球比赛和地区性的比赛机会。

3.3.2韩国足球人才培养

韩国采用的是体教结合模式的第二种,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都在学校内进行,这保证了足球运动员的身心和谐发展,实现了人才的顺流培养。

3.4“北理工模式”

3.4.1体教结合实施起点

高中毕业的足球后备人才进入大学高水平足球队,或成为高校体育院系体育专业学生,这两种人才递进模式已经得到广泛认同,而高中起点的足球后备人才以特长生的身份,适当降低文化成绩予以录取到高校非体育院系代表队的人才递进模式,在我国学术界还没有得到认同,在实践上也没有先例。但是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体教结合策略,必须推行这一人才递进模式。首先,高校高水平代表队运动员和体育院系学生是体教结合型后备人才的高级阶段,3种以高中为起点的人才递进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大后备人才规模;其次,在实施体教结合道路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大一部分足球后备人才,这部分人才的运动成绩与文化成绩都比较突出,但是没有机会或不愿意进入高校高水平代表队与体育院系,为使大中小学一条龙式培养道路更加畅通无阻,就必须为这部分人才寻求其他出路,提供更宽的人才出口;再次,在普通院系代表队内录取更多的经过多年系统训练的后备人才,能够极大地提高高校校园足球竞赛水平,推动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发展。

所以对于体教结合的实施的阶段最好从高中开始,对于是否可以从初中、甚至小学开始需要进一步进行实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于中小学教育将体与教相分离。

3.4.2“北理工模式”的界定

判断一种模式是否具有生命力的标准在于这种模式是否能够被广泛效仿并推广。如果将“北理工模式”向全国推广,一百所大学就有可能辐射一千所高中,一万所初中,十万所小学。如果能建立这样的完整体系,将是中国足球人才培养的全面创新。北理工模式的出现,为我们指出了一条足球发展的新思路,它代表了“体育回归教育”的先进理念的发展方向,是体教结合发展的高级阶段,对中国足球寻找新的突破口有着重大借鉴意义,同时也为中国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样本。

“模式”在本义上是一种成熟的、经过考验和验证的,有稳定的内在规定性与外在指向性的标准样板,是由特定的规则和套路组成的有机系统。“北理工模式”是将足球立足于教育,以大学为龙头、中学为纽带、小学为基础,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培养高水平足球人才的模式。

3.4.3“北理工模式”的内涵

3.4.3.1育人为本

将育人放在首位的,形成一条从小学到大学的足球人才培养道路。强调运动员的成长始终不脱离学校教育,整个过程更强调学生身份。注重个体的健康发展与身心和谐发展。这样即使没能进入专业队,自身还有专业所长,有谋生技能。

3.4.3.2从娃娃抓起

从小学普及体育道德知识,讲授奥林匹克的小故事,开展体育趣味游戏而非强度训练,重点培养孩子们的兴趣,消除抵触心理,从游戏中体验体育带来的团队精神、进取精神,使体育精神从小学开始内化,逐渐建立终身体育的价值观。在游戏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强度负荷从而提高我国下一代儿少的运动能力,增加我国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储备。

3.4.3.3体教相结合

在培养运动员的同时,不放弃基础学科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有精神方面的学习与提高。

3.5推广“北理工模式”的积极影响

3.5.1 梯队建设

“北理工模式”的实质就是要通过普通学校的教育来造就、培养高素质的竞技人才。它要求在保证青少年接受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同时对其运动才能进行开发和训练,使运动员获得未来全面发展需求的完整教育,从而形成“小学—中学—大学—职业队”的一条龙竞技人才培养模式,在满足运动员提高竞技能力的同时,同样提高其社会适应生存能力,综合提高运动员的道德修养与素质,实现人才顺流。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与趋势。

3.5.2 综合素质提高

从北理工大学在2007~2008两年中在足球甲级联赛中,成功保级,延续奇迹可以看出虽然高校培养出的专业队与职业队有一定差距,但是高校培养出的运动员还是有可以与职业队相抗衡的能力,尤其是在团队精神上,学生球队的向心力往往会高于职业队,高校的运动员理解能力强,素质高,在竞赛中能更好的调节自身竞技状态,在竞赛中表现出较高的体育道德,其长远发展潜力更大于专业运动员,而且高校运动员在退役后由于有更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可以更好的胜任教练,培养更加优秀的运动员,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从运动员自身来看,运动员不仅学到了相对于普通文化生简单而实用性更高的技能,从自身角度切实提高了文化修养,道德修养,从而提高了运动员的综合素质。

3.5.3 解决人才匮乏问题

我国是一个有近13亿人口的国家,足球运动搞了这么多年,其注册足球人口只有39万多,国际足联对此表示大为不解。而目前我国在校正式注册的学生有2亿多人,如果有十分之一的学生踢球就是2000多万人,这本身就代表着足球发展的一种新思路。正如足球一样,如果将体育的培养对象扩展到各个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储备将会增加很多。我国伴随体育的不良竞争,后备人才日趋减少,建立新的有效的培养体制将有助于重新建立丰富的后备人才储备机制,这其中很大程度取决于中小学对体育运动的开展措施。而“北理工模式”正是将培养目标逐级扩大,从娃娃抓起,提高整体身体素质,从小学起因材施教,注重将体育回归教育,而非强度负荷的增加,更多的是从下一代儿少上提高种族的身体质量,扩大选材范围,建立终身体育的价值观。

3.5.4 解决了运动员的出路问题

在“北理工模式”下培养的运动员,除本身具有一定的竞技能力外,还在学校学到了一些文化生所学不到的技能与特长,从而增加了运动员退役后进入社会的竞争力,很好地解决了竞技体育人才选拔高淘汰率所带来的运动员出路问题。

3.6科学发展观下的体教结合

科学发展观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利用教育系统建立新型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是大势所趋,在教育系统打造一条新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通路,实现普适教育通路基础上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是解决目前困境和

因此,体教结合变化,使其内涵发生了实质性的变更,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体”归属于“教”,要把“体”看成是教育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内容,这样来理解“体”,其本身就是教育系统的家族成员;其二是“教”在先,教育系统必须一马当先、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竞技体育人

才培养的责任来。学校体育必须成为普通教育的内核,在努力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同时,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从学校体育的功能角度看,我国竞技体育优先发展战略所造成的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的隔离使得学校体育功能缺失严重。竞技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一部分,不仅有助于拓宽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材范围和提高运动水平,在推动学校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提高学校的声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获得经济效益等方面也有积极作用。因此,为完善学校体育的功能,教育系统应该主动承担起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重任。

4存在问题

现阶段我们看到的“北理工模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北理工模式”,还有很大的差距,仅停留在“高中—大学—职业队”,缺乏了小学这一普及面,而这也是造成我国后背人才日趋不足的一个原因。“北理工模式”的实施会遇到诸多阻力,如缺乏资金政策支持、教练员运动员培养体系不完善、试点覆盖面狭窄等等原因。

借鉴日本韩国足球人才培养体系不难发现,他们足球人才的流动、更新速度都相对较快,其培养是主要依托学校体育,各年龄段都是有相对应的足球俱乐部与比赛,训练中心扮演的的角色也只是起辅助作用。这样的培养模式使足球人才的培养与管理时刻处于流动状态,不断更新。然而这对于我国举国体制下单一的职业化梯队培养、训练中心起主导作用提出了挑战。如何在足球人才的培养中贯彻科学发展观思想也是一个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研究内容:

1现状分析

1.1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中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包括:(1)对青少年足球运动缺乏战略性认识。(2)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适应现代足球职业运动发展规律,培养途径不完善,代价昂贵。(3)青少年训练指导思想不明确,忽视青少年人才成长培养规律、优秀运动员成材规律。(4)竞赛、训练体系仍未摆脱注重比赛结果、注重比赛成绩的循环中,有些地方的队伍为了追求成绩甚至弄虚作假,虚报年龄。严重的急功近利思想,导致青少年足球训练早期专业化、成人化,基础薄弱,技术落后。(5)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九年义务制教育未能落实到实处。(6)经费不足是困扰青少年足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7)由于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青少年足球培养的地区差异性很大,不利于我们足球运动的发展。(8)教练员整体水平不高,教练员队伍建设滞后。一方面应加强教练员在足球理念、训练理论、青少年运动员竞技发展规律等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在教练员队伍的管理上建立和健全教练员培养、评估与奖罚机制,使教练员培养和使用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1.2体教结合

1.2.1历史发展

1.2.2体教结合的三种模式

由国内、外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实践可知,历史上体教结合的实现途径或模式有3 种:其一,体育后备人才的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全部在专门的培训机构内进行,如我国的体校、足球学校、职业俱乐部等;其二,文化学习在学校内进行,而运动训练在专门的培训中心进行;其三,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都在学校内进行,如美国、韩国的培养形式。

1.3中日韩足球人才培养与分析

其中包括:(1)培养渠道:对运动员培养的主要渠道是通过学校和企业俱乐部及足球训练中心三大部分来进行的,又以学校为中心,对小学生到高中生的培养非常重视,并始终贯彻日本足协对教学训练的连贯性、系统性的指导方针。俱乐部从小学到高中设置有各年龄层的队伍。训练中心不是长期的,大部分是短期的。目的是对少年足球运动的普及、充实、使更多的优秀青少年队员的素质能力得以提高。形式:从都、道、府或小地区集中条件较好的小队员选拔后集中训练。(2)学校:日本足协在足球发展战略中,极其重视学校足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从小学到大学的学校教育中,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足球队,也有许多学生自发组织的足球俱乐部;日本足协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参加全国足球比赛和地区性的比赛机会。

2“北理工模式”

2.1“北理工模式”的界定

“北理工模式”是是将足球立足于教育,以大学为龙头、中学为纽带、小学为基础,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培养高水平足球人才的模式。

2.2“北理工模式”的内涵

2.2.1育人为本

将育人放在首位的,形成一条从小学到大学的足球人才培养道路。强调运动员的成长始终不脱离学校教育,整个过程更强调学生身份。注重个体的健康发展与身心和谐发展。

2.2.2从娃娃抓起

开展体育趣味游戏而非强度训练,重点培养孩子们的兴趣,消除抵触心理,从游戏中体验体育带来的团队精神、进取精神,使体育精神从小学开始内化,逐渐建立终身体育的价值观。

2.2.3体教结合

在培养运动员的同时,不放弃基础学科的学习,更注重的是精神方面的学习与提高。

3推广“北理工模式”的积极影响

3.1梯队建设

它要求在保证青少年接受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同时对其运动才能进行开发和训练,使运动员获得未来全面发展需求的完整教育,从而形成“小学—中学—大学—职业队”的一条龙竞技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顺流。

3.2综合素质提高

运动员不仅学到了相对于普通文化生简单而实用性更高的技能,从自身角度切实提高了文化修养,道德修养,从而提高了运动员的综合素质。

3.3解决人才匮乏问题

以学校为单位,大量增加了我国足球后备人才的储备。

3.4解决运动员出路问题

增加了运动员退役后进入社会的竞争力,很好地解决了竞技体育人才选拔高淘汰率所带来的运动员出路问题。

4“北理工模式”不足

4.1缺乏政策与资金支持

4.2改善高校教练员培养体系

4.3“北理工模式”可持续发展

任何一种模式只有是可持续发展的才能继续发展下去,不应是强制的、恶补的。而现在的“北理工模式”还不够健全,仍然只停留于“高中—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忽视了“小学—中学—大学—职业队”完整的顺流培养,并未将足球人才的储备真正意义上扩大到小学,结果导致的是选拔覆盖面窄、运动员基础薄弱、运动寿命短暂难以达到最优竞技状态,过于强调结果而忽视人才培养的基本环节,难以实现“小学—中学—大学—职业队”足球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所以导致我国足球整体竞技水平难以提高甚至倒退。

5结论与建议

5.1建立更多试点形成网络覆盖

5.2加大资金政策投入

我国还未大范围采取此种模式,更多的是将资源投入在有机会可以出成绩的运动员上,很少将资源大量投入到后备人才培养上,而这更加导致了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匮乏。6.3增加专业教练员的培训

5.4建立完整的足球人才培养体系

5.5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始终

增强“北理工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性,形成“小学—中学—大学—职业队”的一条龙竞技人才培养模式,在满足运动员提高竞技能力的同时,同样提高其社会适应生存能力,综合提高运动员的道德修养与素质,实现人才顺流培养。

第二篇:梯队建设

卫生专业人员梯队建设和继续教育制度

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实施方案(草案)人才梯队的建设是提升医院综合实力的决定性因素,关系到医院发展的兴衰成败。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卫生人才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我院将人才建设作为“科教兴院”发展战略的根本,坚持以人为本,用好现有人才,留住关键人才,引进特需人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进一步加强我院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提升我院实际竞争能力,现制定出我院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实施方案(草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为指导,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目标,通过巩固、发扬、提高医院各学科(专业)优势,在医疗、科研实践中加快培养年轻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带头人和专业技术骨干。

二、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

医院“十一五”发展纲要确立了医院人才队伍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一支德技双馨、精干高效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使全院专业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更趋合理。争取在2010年底,使45岁以下医师中的博士比例达6%,35岁以下硕士生比例达50%;80%以上的护士达到大专以上学

历,25%的护士达到本科以上学历; 95%的管理人员达到大专以上水平;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6-8名。

三、以人为本,坚持“三个并重”

(一)培养和使用并重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用人才,发挥其价值和潜力。人才也只有在使用中才能更好地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我院在使用好现有人才的同时,将人才的培养摆上同等重要位置,充分注重挖掘人才潜力,积极探索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极力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有利条件。

1、不拘一格用人才一是为现有技术骨干提供必要的科研和临床工作条件,为其发挥聪明才智、充分施展才华创造条件;二是通过延聘、返聘等方式,充分发挥院内老专家的作用;三是突破传统框架,大胆培养和启用年青技术人员,有效解决了人才断层、学科骨干趋于老龄化的问题。

2、积极做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继续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我院从政策、财力和时间上对现有人才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一是充分发挥院内专家的传、帮、带作用。每月邀请院内专家进行1-2次全院性的讲课;并要求副主任以上医师听课率达70%以上,主治医师听课率75%以上,住院医师听课率达80%以上。二是积极鼓励科室内的小讲课。各科室每月都要组织1-2次科内小讲课,或坚持进行疑难病例讨论、技术交

流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三是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来院进行讲学和技术指导。

3、建立人才基金,每年选派优秀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根据需要,医院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了人才基金。其中很大一部分用于选派优秀医务人员到国内甚至国外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和深造。学习内容以拟在本院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为主。医院要求每位外出人员学习回来后要向全院讲授所学的内容、体会及外院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等。医院也会对外出人员开展新技术情况进行评估。

4、对新职工实行先轮训再定科制

度对新分配来的应该毕业生,医院首先要对其进行轮训。本科生至少轮训1年,硕士生及部分未工作过的博士生根据情况轮训6至12个月不等;护理人员一般轮训1年。实行内科、外科分开轮训,每个专科轮训2-4个月不等;同时要求外科医生要求轮转相关的内科,如: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肿瘤科等。住院医师轮训完毕后,进行专业定科。实行“双向选择制”,即由临床科室与住院医师本人双向进行选择,最后决定所定科室。定科一年后,如果科主任对该医师工作不满意,可以退回医务科进行再次分配。连续两次被退回的,医院将实行待岗处理并停发奖金和补

贴。

(二)引进与提高并重在积极引进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同时,为了使医院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出好人才,医院还十分注重将人才的引进和促其提

高有机地结合起来。

1、多形式,多渠道广纳贤才。医院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依据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主动到各医学院校或面向社会招纳贤才。确立了人才引进的原则,即:硕士、本科生选择进,博士生经过考核后优先进,特殊人才随时进。

2、医院还想方设法为优秀人才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环境,如: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或住房补贴,科研启动费;根据引进人员的能力、水平,医院择优委以行政副主任或负责人职位;

3、以事业留人,以感情和适当的待遇留人。与其他医院相比,医院物质条件有限,但是医院满怀诚心、求贤若渴,因而吸引了优秀人才来院工作。

(三)激励与考核并重医院坚持把品德、能力和业绩作为人才评价的重点。一方面通过资金资助、政策倾斜等激励方式,积极鼓励医务人员勇于探索和攻关,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水平,充分调动人才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又依据《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办法》,建立和健全良性循环的人才竞争机制,对人才进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考核和评估。

1、科研经费资助医院鼓励和资助卫生科技人员申报课题,钻研新业务。院专家委员会每组织专家对申报的科研课题进行评审,对卫生科技人员申请到的科技项目予以一定资金补助。

2、每对新技术、新项目要进行评审和奖励医院对自选科研计划项目的成果鉴定和新技术、新项目验收给予经费支持,对通过评审的予以奖励;支持职工撰写各类论文,按一定比例报销费用,如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报销80%,在中华牌刊物上发表文章报销100%。一是在临床医师、医技人员中实行“末位排名”。每年进行一次,从德、能、勤、绩四方面对医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在院内公布,进入医务人员个人档案,并直接与职称晋升及科室奖金挂钩。对连续两年排在末位者,医院将进行待岗或换岗处理。二是在护理人员及药房、收费处等窗口单位工作人员中实行“星级评定”制度。每考核一次。三是加强对引进人员的动态管理和考核。对不胜任的人员予以淘汰。四是对干部任用依据《医院干部竞聘工作暂行办法》,对新提拔的中层干部及护士长一律采取公开竞聘、择优选拔。

四、健全制度,明确职责,保障人才队伍稳步发展

为切实保障医院人才建设工作稳步发展,医院制定了《人才梯队建设实施方案》、《人才管理办法》、《引进人员基本待遇》、《临床医技人员业务学习制度》、《执业医师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制度》、《医德医风考核奖惩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同时,为确保经费投入,医院每年将业务总收入的1%投入科研工作,各科室每年从医疗收入中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科技专项基金。同时,实行学科带头人任期目标责任制和科主任竞争上岗制。

医院还建立了院领导与优秀人才对口联系制度。院领导按所分管部门对所管辖的优秀人才进行对口联系,重视、关心优秀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听取他们的建议和要求,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上的问题和困难,改善工作条件,为其创造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

第三篇:加强教师梯队建设

加强教师梯队建设,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这说明师为校之本。因此,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维系学校教学质量生命线的重要基础。一直以来,我校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教育的永恒主题,09年9月更是将“教师梯队建设”列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将不同梯队的教师按实际能力和需求分层次进行有侧重点的培养,圆满地完成了各项预期目标。

一、开展教师梯队建设的背景

1.新教师数量年年剧增。近几年来,我镇共引进青年教师60多名,他们虽然知识渊博,精力充沛,但对于自身建设与发展定位十分模糊,对于如何设定个人发展规划、如何实现规划的能力还不具备,这需要学校提供强大的支持与帮助。

2.中青年老师过早进入职业疲倦期。从年龄结构上看,我镇36岁至45岁为60多人,他们可谓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顶梁柱”。他们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但由于时间或精力的限制,常常感觉力不从心,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冲劲。部分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更是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二、加强教师梯队建设的措施

(一)梯队划分

根据教师的成长规律,结合我镇教师现状,初步形成了三个梯队:一梯队是以名优教师为代表的教师队伍,二梯队是以骨干教师为代表的教师队伍,三梯队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和还没有形成有特色教学风格的青年教师队伍。

(二)梯队培养

1、新教师——师徒结对,助推成长。

教育教学,必须在实践中感悟。走出大学殿堂,登上教学讲坛,从一个学生变成一个老师,从时间差看是一个瞬间,但要真正成为一个业务过硬、方法恰当、德才兼备的教师,还得需要时间从实践中去总结、去感悟。为了让这些新教师教学得法,促进他们快速成长,学校为每一位新教师选配了素质好、水平高、能力强、经验丰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担当师傅,并要求“师傅”必须做到:全面关心新教师在师德修养、教学行为等方面的学习和提高;指导新教师学习、理解课程标准,掌握备课的一般程序,提高分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做到一节一案,每周检查一次;指导新教师掌握上课基本环节和方法,帮助他们努力提高业务能力;一学期有计划地指导被带教的老师,听课每周不少于2节,听课后,及时给予评课指点;指导新教师认真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做好补缺、辅导工作;重视培养新教师的课堂教育管理、处理偶发事件及转变后进生的能力;每学期指导新教师学习1-2篇学科教学方面的经验或教研论文,共同讨论研究,提高教学教研的能力;每学期指导新教师上好校内的师徒结对公开汇报课及其他公开课(至少一节),为他们的成长搭建舞台。同时,学校还通过教务处、教研组经常检查督导其工作,及时为他们释疑解惑,使他们尽快缩短“磨合期”,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2、青年教师——搭建平台,博采众长。

要想青年教师能持续快速成长,释放其特有的激情和才华,就必须搭建青年教师的成长平台,多渠道、多途径地为青年教师提供用武 之地。为加快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一是安排他们外出学习,努力提高他们的专业研究水平。并采用强化听课、案例剖析、公开展示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其教学水平与成熟程度;二是组织他们参加教学反思、案例评比等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如教学反思可以让青年教师“回诊”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寻求教学新理念和新策略,重新设计教学思路,并在实践操作中循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三是通过赛课等形式,为他们搭建学习、实践、研讨和展示的平台。创造机会让他们走出校外,到市、省等更广阔的环境中去参加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活动,博采众长,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3、骨干教师——研培结合,以研促培。

对于骨干教师。学校坚持“研培结合,以研促培”为主的培养模式,开展了灵活多样的有效培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和指导作用。

第一、强化学习,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人的意识、观念的更新比行为更重要。我校对骨干教师的培养着重强调学习,尤其是教育、教学理念,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让他们能及时把握教育发展的时代脉搏、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等,从而增强教师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压担子、引路子、搭台子,加快骨干教师进步成长。学校明确要求骨干教师每年做到“五个一”:即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一篇以上教研论文;上一次水平较高的公开课;带动一个学科组;在本校以上做一场专题讲座;参加一项以上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和实验。安排骨干教师从师德修养、教材教法、教学技能等方面对新教师进行帮扶,使师徒两者教学相长,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要求他们积 极开展教育科研,推荐他们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武、优质课评比等教学技能比赛。通过压担子、引路子、搭台子,使骨干教师有压力,有动力,有成就感,从而加快骨干教师进步成长。

第三、制定标准,落实考核,实行动态管理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培养一批思想作风扎实,教学水平较高,教研能力较强的高水平骨干教师,切实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学校制定了骨干教师的考核办法,从思想素质、教学水平、示范作用、教学业绩、课题研究、教研论文、帮带工作等方面进行评估,每年考核认定一次,对骨干教师实行动态管理,真正体现“能者上,平者让”的原则。

4、名优教师——提供舞台,展示风格。

名师标志着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声誉,名师可以带动一个学科、带动一支队伍,产生“一花引来百花开”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名优教师的成长,为学校发展培养高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我校一是为名优教师创设条件,优先保障名优教师外出学习,吸纳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增长自己的专业见识。三年来,每一位名优骨干教师都被学校外派学习过,有的多达4次,地点遍及全国多个省市,如山东杜郎口、江苏洋思、南京东庐、上海闸北等。只要得到市里培训学习通知,学校都不会放过机会,总是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学习。这样的举措,学校收获的不仅是名优教师专业成长的勃勃态势,也培养了名优教师对学校、对教育工作的更加热爱之情和奉献精神;二是努力营造科研氛围,积极提倡、推荐名优教师带领青年教师参加各项课题的研究,探索教学中困扰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课堂实际问题。在研究中,要求名优教师发挥领军作用,化解研究的难度,增强研究的实效性。三 是为名优教师的发展,确立了“重点培养、梯队推进、整体提高”的教师发展策略,为其发展提供专业成长的环境和演练的舞台,激励他们积极主动的探究、实践,充分展示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提高知名度,为他们真正成为顶尖教师提供绿色通道。

三、实施教师梯队建设的效果

经过三年的教师梯队建设,我镇在各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体现在:

1.队伍建设效果显著。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提升”上:一是教师职业道德水准明显提升;二是教师专业化成长,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三是教师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2.科研成果喜获丰收。论文评比获国家级奖7篇、省级11篇,教学比武6人获省级奖,中心学校和 中学连续三年被教研室评为教学教研先进单位;

3.教学质量连续攀升。天中上线人数每年有所递增,并连续三年名列全市前茅。

在新一轮的学校发展规划中,中心学校又一次把教师梯队建设作为学校发展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相信随着教师梯队建设的深入,一定能促进我镇教育事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中心学校 2013年4月14日

第四篇:全市学科梯队建设

全市学科梯队建设 座谈会发言材料

发挥梯队引领作用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逊克县小学数学学科梯队

我县小学数学学科梯队本着“梯队引领,搞好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不断创新教研思路,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我县小学数学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推动了我县数学学科的发展,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下面就我县数学学科梯队工作的具体做法与体会和大家共同交流:

一、领导重视,健全制度

教研工作出实效,领导重视是基础,制度健全,规范管理是保证。我县数学梯队教研工作自始至终一直得到教育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我们建立了由学校校长为第一梯队的学科带头人,教研员和学科教学能手为第二梯队成员,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为第三梯队成员。每学期初都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一学期的教研任务。要求学校领导经常深入学科,深入课堂和老师们一起研讨,定期检查,并指导老师的教学实践,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总结和交流。学校把每周四下午定 为固定的数学科教研活动时间,所有的数学老师当天下午不安排课;每周一下午第三、四节课,年级组集体备课,规定教研组长和数学科任老师要写好学科计划和期末总结,每个数学老师每学期要做二万字的读书笔记,每月至少写一篇教学随笔,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校内公开课,上交一份优秀教学案例或论文。为了规范教研管理,激发教师教研的积极性,要求学校健全各种教科研制度及奖励办法。大力开展优质课竞赛、制作课件比赛、论文比赛等。每学年召开一次教研工作总结表彰会,对教研成绩突出者给以奖励,使广大教师有压力更有动力。

二、学习理论,转变观念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新的课程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因此,加强对教师理论学习和指导,是转变教师观念,提高素质,搞好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06年暑假时间,我们组织了全县数学学科梯队教师学习《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和《走进新课程》,观看《新课程系列报告》,学习书刊杂志上的最前沿的理论,学习如何确定课题、如何制定实验方案、如何进行研究、如何进行阶段总结、如何撰写课题报告等,组织教师围绕课程改革的专题进行自由讨论,并对教师测试,让教师在学习讨论中不断提高合作能 力和调节自己的教学行为。除此之外,我们还通过鼓励教师自学和选派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级培训。参加受训的教师回来要做汇报,以点带面,发挥幅射作用。在学习培训的过程中,我们提倡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仅向书本学,而且向网络学,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正是在这样一个学习研讨的过程中,教师们的知识面大为开阔,教学理论得到发展,观念获得更新,自我发展意识明显增强,不少老师自觉参与网上教学研讨,这样学习与研究相结合,使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了保证。

三、梯队引领,促进发展

(一)努力发挥梯队的指导培训功能。课堂教学研究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整个教研活动的核心。每次数学学科开展课堂教研活动时,我们首先进行集体备课,要求梯队成员现场指导执教者备课和修改教案,帮助设计渗透新课改意识的新颖的课堂教学思路、多媒体课件等;对听课教师提前通知课题,做到带问题去听,“打有准备之仗”;听完课后,授课老师进行说课,把上课的备、讲思路和自己的设计依据及课后反思向听课老师做说课,然后分组进行评课,各小组成员根据说课与上课的表现,发表自己的看法、主张、见解,最后由小组长做好发言记录并整理再集中交流。通过说、讲、评集体研讨活动,把备课、上课、评课由表及里,步步推向 深处,充分发挥了公开课的指导作用,使全体数学老师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水平不断提高。

(二)努力发挥梯队在教研活动的促进作用。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促使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成长。每学期,我们都围绕研究课题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种竞赛活动。一是举行丰富多彩的校内竞赛活动,如“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优秀教案评比竞赛”、“教学开放月活动”、“课堂教学评价活动”等等。二是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县、市、省举行的各项竞赛或展示课活动,努力促使骨干教师脱研而出。对于上级组织的竞赛活动,我们的原则是有赛必参,参加就一定要取得好成绩。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群体力量和同伴互助合作的精神,全力以赴,帮助做好参赛准备工作。

(三)努力发挥梯队的典型示范作用。为了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我们组织了送课下乡活动。梯队教师邢超的《6的乘法口诀》,张凤琴的《分数应用题教学》等课,得到广大乡镇教师的一致好评。教师们不仅上观摩课,而且与乡镇教师进行座谈,交流使用新教材中的一些可取做法。同时乡镇教师也提出使用新教材的一些困惑,城乡教师经互相切磋,探讨,使乡镇教师工作思路更加宽阔,为他们的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

(四)发挥梯队科研引领作用。为促使教师积极投入到教科研之中,我们采取了“人人出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 的战略。首先梯队成员人人有课题,带动教师主动开展课题研究。先后承担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3项。在教学研究活动中,无论是常规备课,还是专题教研活动说课、讲课、评课,我们都要求教师按课题实验研究程序进行,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根据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主题,促进了教师向专业型、研究型的发展。

四、研训合一,成效显著

通过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教研活动,目前,我县全体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教室中心已悄悄被情境化、信息化、生活化的教学佳境所取代,科研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我县数学教师近两年来结合教学实际撰写的论文或教学设计,有20余篇获省、市级奖励。同时培训了一批省市级数学骨干教师。目前,我县拥有省级数学骨干教师1名,市级数学骨干教师4名,县级骨干教师7名。这些骨干教师积极推动我县的教育教学改革,他们的教学思想、教学艺术、教学技能对全县的其他教师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第五篇:人才梯队建设

人才梯队建设

人才梯队建设的定义

所谓人才梯队建设,就是当现在的人才正在发挥作用时,未雨绸缪地培养该批人才的接班人,也就是做好人才储备,当这批人才变动后能及时补充上去和顶替上去,而这批接班人的接班人也在进行培训或锻炼,这样就形成了水平不同的人才,仿佛站在梯子上有高有低一样,形象地称为梯队。为的就是避免人才断层。

人才梯队建设的目的一、人才无断层

当公司内的某个职位由于公司业务的变动、前任提升、退休或辞职等种种原因出现空缺时,保证有两到三名的合适人选接替这个位置。

二、顺利交接

保证目前的人选确实胜过他的前任,而且解决得越快越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三、形成人才磁场

大力宣扬公司招贤纳才的形象,有利于招到一流的人才。

人才梯队建设的步骤

首先,人力资源部在员工内部建立人才梯队建设计划。由人力资源部专业人员及公司相关管理人员组成专家小组,针对公司现在各岗位的岗位职责说明书和岗位要求,制定出各岗位的发展方向,可以以图文或图表的方式制定出来。职位发展可以是横向的也可以是纵向的。由人力资源部制定人才梯队建设制度,经过专家小组讨论,通过则可实施。

其次,召集公司管理人员开会,宣导公司人才梯队建设制度,让部门负责人充分理解并支持和配合。一方面人力资源部可以在公司里将人才建设计划充分宣扬,另一方面部门负责人及时将计划贯彻落实到部门中去,在全公司形成一个人才培养造势。

再次,部门经理根据符合梯队成员条件对员工进行考察,并计划培养人数量及时间,并把此工作纳入对部门负责人的考核里,一个季度或半年必须培养出具有哪方面能力的人。发现有符合梯队建设的人员,则上报人力资源部备案,由人力资源部填写成员信息表,并及时与成员沟通其自己的发展方向,优势及劣势,需要得到什么样的提升及培训等。

最后,根据制度实行人才培养和选拔,对梯队成员进行工作跟踪及考核,一个季度或半年对人才进行评估,需要培训的及时安排培训,可以提升的及时提升,全力贯彻人才梯队建设制度,如只制定制度,不执行,那人才梯队建设将形同虚设。

组织梯队建设是员工职业生涯和企业业绩的双赢举措,员工不断的接受新岗位和层次的变化,必须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改善素质结构。而这种职位上升的过程也将给员工们很大的精神满足。自觉的把自己的工作效率提高到最大。员工整个奋斗的过程也是企业业绩增长的过程。

人才梯队建设和开发计划实施流程

实施流程方式,主要包括:

计划启动与培训(计划获得共识,并进行相关的培训)

确定关键岗位层级图(确定公司哪些是关键岗位,人才梯队建设是针对关键岗位的,关键岗位的确定方法等,最终形成公司关键岗位层级图)

人才盘点和发展力评估(根据关键岗位层级图确定关键人才,对他们进行发展力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此岗位期间绩效总体表现,二是基于此关键岗位胜任素质模型的胜任能力评估。这部分重点在于关键岗位胜任素质模型的建立和评估方法的确定,是整个计划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计划想上一级集团寻求支援。最后根据两部分评估结果形成人才发展九方格图,并列明员工在图中所处位置。)

关键人才发展计划与实施(根据关键人才发展力评估报告,并结合集团现有投入资源,制订集团关键人才发展和培养计划。计划主要内容应包括关键人才发展力总体评估情况和分析、关键人才任用、晋升、岗位轮换、培训等建议,并通过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人才发展计划,达到培养人才、形成人才梯队的目的。)

跟踪、反馈与调整(在人才继任与开发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跟踪进程和效果,不断反馈,增进内部管理沟通,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调整措施,规划和调整下一步的行动。)

下载大学足球梯队建设论文(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足球梯队建设论文(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才梯队建设

    背景近几十年里,中国企业发展速度之快,堪称世界奇迹,而与之不相匹配的是劳动力市场职业化的发展状况,造成的结果就是发展速度越快的企业就越缺少高端人才,由此形成了影响企业持续......

    足球论文

    学院:体育学院 班级: 姓名:李骏翔 学号: 2010级3班20100803035 足球比赛对城市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现代足球起源发展历程 对城市的影响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现代足球的起源......

    足球论文

    对足球远射问题的探讨 [内容提要]:为提高足球远射的训练水平,以文献资料发,从远射的概念,远射在比赛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远射包含的几个重因素,远射采用的方法等多方面对足球远射进......

    足球论文

    大庆市市区小学生校园足球开展情况调查分析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选题依据 1.2研究目的 1.3研究意义 第二章 大庆市小学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情况调查 2.1研究对象2.2研究......

    足球论文

    浅谈如何使幼儿自主参与足球游戏活动 自主的学习就是让幼儿在活动中能够主动自主地选择、参与、探索、决定和表达。在以往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老师往往是活动的主角,由老师设计......

    人才培养及梯队建设方案

    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方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目 的 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甄选计划,合理地挖掘,培养后备人才队伍,建立公司......

    人才梯队建设新闻稿

    建设人才梯队促进企业持续成长 随着知识经济的日益发展,华林公司越来越认识到“人”的重要性,然而2010年——2014年是决定华林公司未来走向的关键之年,除了积极应对外来商业巨......

    人才梯队建设[5篇模版]

    永善县人民医院文件 永人医发„2013‟ 号 关于下发永善县人民医院人才梯队建设 计划和人力资源规划的通知 院属各科室: 《永善县人民医院人才梯队建设计划和人力资源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