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交往行为的培养
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交往行为的培养
栅瑶
一、问题提出
在 21 世纪 这 个竞 争 与台作 并存 的 社 会背 景下,“学会共㈣生活,学会与他人~起生活”,已成为当今教育的重大问题之一。而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它具有典型的社会性,是对现实社会的再现。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幼儿可以实现与同伴 的交往活动,构成实际的社会关系网络 .为形成积极的社会交往行为提供了条件.推动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但从 目前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开展及幼儿社会交往现状来看,还存在相当大的问题。1.角色游戏在幼儿园开展中的问题。首先,提供的游戏类型或活动形式 单一。目前幼儿园开展较多的只是积塑拼插游戏。调查表明,游戏的开展远未达到多样化,尤其 是角色游戏的开展在很多地区还是空 白。其次,角色游戏的材料是教师统一安排,硬性规定的。材料单一一,满足不 了幼儿的需要,难 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和想象。而且游戏材料的准备不够科学,都是塑料制品,且体积大。另外,教师 的指导欠灵活,指导方式程式化。指定角色、固定方式、情节套路陈旧。
2.幼儿社会交往行为在现实中的问题。幼儿强烈 的好奇心和好模仿,使其在不成熟的认知上耳濡 目染许多不 良的社会交往行为。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和对实际情况的观察分析,发现和总结 出了幼儿身上常见的几种不良社 会交 往行 为 :
(1)“小霸王”型,这类型的幼儿在行为上非常强硬 .喜欢和成人交往,以自我为中心带有攻击性,不顾他人的感受,做事又缺乏耐心。
(2)“小强盗”型,这类型的幼儿给人的印象是不明事理,甚至是 自私、占有欲强。这些孩子似乎难以理解 “我的”和 “你的”之间的差别,在他们头脑里喜欢的都是 “我 的”。(3)“受气包”型,这类幼儿在幼儿园里经常受到委屈。不敢反抗也不敢跟老师说,他们最缺乏的就是勇于 面对 困难 的勇 气和 方法。
(4)“含羞草”型,这类幼儿在众人面前表现出胆小、害羞、不 自信,甚至是逃避现实。这样的幼儿缺少的不是才能,而是缺少与人交往的信心和勇气。(5)“独行侠 ”型,这类孩子在家、在外表现出的截然不 同,民间俗称 “双面虎”或 “洞里老虎”。基 于上述 问题,笔者根据角色游戏的相关知识和作用,提 出通过角色游 戏来改善幼儿不 良的社会交往行为。形成积极的社会交往行为,以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和发 展。
二、角色游戏的教育社会学价值
当今 社会是一个 竞争 与合 作的社会,学 会合作,与他人友好和谐交往显得尤 为重要。角色游戏作为幼儿集体活动形式的一种,可 以让幼儿聚在一起,形成活动群体,幼儿在其 中体验 团队的力量,为 了共 同的目标,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工合作。幼儿通过 自主的选择游戏主题、角色和游戏材料,同时为 了能将游戏很好 的进行,必须履行幼儿所扮演的 “社会角色”。由此以来,幼儿的行为不仅在角色中受 到了限制,同时也会受到其他伙伴 的监督。这样,幼儿 的某些不 良社 会交往行 为就会受到抑制,其 良好 的 作意识、分享行为、谦让他人的行为就会得到凸显和保持。可见,角色游戏让 幼儿逐渐成 为社 会的人,具有 独立人格 的人,从而推动了幼儿社会化 的进程。
三、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交往行为的重要作用
1.角色游戏强 化幼儿社会交往意识 和社会角色规范。角色游戏是幼儿 自己锻炼 自己承担社会角色、遵守社会角色规范 的一种 自我教育活动。幼儿通过角色游 戏 表 现 出一 种 积 极 参 与 社会 交往 活动 的 主动 性,培养 自己的角色意识及对角色规范的认 同。如 :在幼儿的角色游戏中,小花和她的伙伴们开了一个 “小卖部”,能够热情而又有礼貌地对待每一个 “顾客”。笔者通过参与游戏和小花进行交流,“我今天忘带钱了,可我真的很需要这个东西。”小花一脸的稚气,笑着说 “没事阿姨,您先拿去用吧。”不 过她又想,我得先记下来。教 学 园 地 /降 育 ·游 载在游戏中,她也主动的帮助其他的伙伴,表现出了坚守岗位、热情待客、友好合作、乐于分享的 良好的社会交往行为。2.角色游戏培养幼儿互助协作精神和集体意识。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当儿童生理、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儿童就渴望有所归属 成为集体中的一员。渴望在团体 中与他人建立深厚的情感。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需要一起计划、建构和改变游戏活动的主题 分配角色。所以角色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角色游戏开始前,必须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例如商量游戏的内容、角色的分配、游戏规则、游戏材料等。在游戏中,幼儿必须注意他这个角色和别的角色之间的关系,保持双方协调一致。游戏结束后,幼儿还往往就个人 的行动是否协调进行一番讨论。可见 .角色游戏开展的整个过程无形 中培养 了幼儿 的互助精神。
3.角色游戏有助于克服幼儿 “自我中心化 ”学会理解他人。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和教育的高度关注。他们不乐于交往,甚至出现固执、争抢东西等行为,逐渐形成 了以 “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但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幼儿 由于担任了某个角色 .他必须以别人 的身份出现时。他既是 “别人 ”又是 自己,即“观点取代”,以他人观点来看事情的能力,它包含了解他人看到什么、他人的想法和感觉。在这种 自我与角色的同一与守恒中学会发 现 自我,发现 自我与他人的 区别。使 自我意识得到发展。学会理解别人,学会从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四、角色游 戏 的设计 思路 和教 学设 想
1.自主交往的 “社会”环境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前提。角色游戏是幼儿学习合作、分享快乐、遵守 日常行为规范的活动。作为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首先,应为幼儿提供 良好 的心理环境。和谐、愉快、自由的心理环境使幼儿的交往能充分展开。其次,角色游戏中各种角色关系的存在,将促使幼儿广泛地接触他人,扩大 了幼儿的交往范围,有利于强化幼儿在交往 中形成的积极 的社会交往行为。如 :“小医 院”游戏中,为 了抢救 “病人”,“医生们”急 “病人”所急,从 “这一科”转到 “另一科”通过几小时的紧张“治疗”,“病人”终于脱离了危险,“医生们”也都开心的笑了。
2.角色游戏的规则 引导幼儿进行积极的社会交往。规则是对行为的一种规范和约束。角色游戏有它 内在的规则,幼儿通过在角色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通过角色本身所包含的行为准则严格要求 自己的行 为。在各自相对独立的小 组游戏和集体 游戏之 间,幼儿可以相互协商,并能模仿成人 的言行对游戏进行评价。从而在 “成人”的世 界里,学会积极地进行社会交往。所以,幼儿对游戏 规则 的首先关注正是他们积极学习社会法则的反映。如 :在 “小司机”游戏 中,由幼儿教师提供特定的游戏环境和规则,“红、绿灯亮 了”该怎么走? 有行人的时候怎么做? 对旅客的态度应该怎样? 等问题,使幼儿充分联 系现实生活,并能积极准确的作出回答,最后能正确的模仿成人进行 活动,完成游戏的开 展。3.适 当丰 富的游戏 素材 帮助幼 儿练习社会交往行为。首先,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拓宽角色游戏的 内容来源。教师可以在上课、日常生活、节假 日活动等拓宽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对社会生活印象。还可 以引导和组织幼儿走人社会生活中去观察体验。如观察警 察叔叔是如何指挥交通,行人如何遵守交通规则。通过角色游戏 的开展使幼儿对现实社会生活中所观察 到的在游 戏 中再现。其次,提供合适的场所及丰富的玩具、游戏材料,是幼儿开展角色游戏 的物质条件。这些物质材料可 以激发幼儿的想象 .满足幼儿对 “成人世界”好奇 .能够使幼儿很快进入真实的情景。同时,教师还 可以调 动幼 儿参与游戏场地 的布置,制作游戏材料等,这样 也可以在准备游戏材料的过程中练习幼儿的社会交往。另外,教师要提供充足 的游戏时 间,保 证幼儿角色游 戏 的 深 入 开展。只 有 在适 当 的时 间 里 .幼 儿才 可以找到游戏伙伴、分配角色、准备材料、计划游戏等。所以角色游戏的活动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
4.教师参与、指导并逐步培养幼儿积极的社会交往行为。首先,教师应教会幼 儿分配和扮演游戏 的角色。游戏最初,幼儿只热衷于对某一角色动作、语言、行为的模仿。而通过教师 的指导,幼儿能够置身于 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与同伴进行良好 的社会交往。其次,教师可以直 接以角 色者 的身份介入到游戏中。根据游戏 内容来选择介入 的形 式 :① 语言介 入。如 :幼儿在玩 “小厨师”时,有些幼儿就什么都不做。在一边玩。或是占用所有的 “厨具”。这时教师可用语言引导 “客人都等不急了,你看他一个人忙不过来,我们是不是帮帮忙啊?”或其他语言的暗示。②行为暗示。即教师利用动作、表情、眼神等肢体语言,以及通过提供材料、布置场地、动作示范等方式来对幼 儿的游戏 行为做出反馈 .从而塑造幼儿 良好的游戏行 为。这种方式直接有效,能够产生较好的效果。另外,在具体的游戏中指导幼儿的行为。幼儿进行交往时,最初表现较好,但一段间后,幼儿就会表现出追逐打闹、抢夺玩具等不良的交往行为 .这时,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 .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引导和个别教育,从而使幼儿改掉不良的社会交往行为,形成 良好 的
社会交往习惯。
5.重视游戏的评价,以巩固幼儿积极的社会交往行为。对幼儿的角色游戏进行评价。可以了解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水平,以便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指导幼儿角色游戏 .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发展。如: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所表现出来 的积极的社会交往行为,教师要给与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哇,你做的真棒”、“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之类的。但对于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中所存在的不 良的社会交往行为,教师应采取多种途径来 引导幼儿积极的社会交往行为。如采用故事、儿歌、讲述、谈话、表演等手段向幼儿介绍有关社会 交往 的知识,对故事或其他内容中 “角色”(人物)的评价,使幼儿形成积极的交往态度、正确的交往方法,来改进幼儿不 良的社会交往行为,从而巩 固幼儿 良好的社会 交往行为。
五、结束语
德 国教育学家福禄 贝尔认为 “儿童早期 的各种 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生就是在游戏中,在他最柔嫩的性情 中,在他最 内的倾 向中发展的、表现 的。”而角色游戏的开展促进了幼儿早期积极 的社会交往行为的形成。幼儿通过参与角色游戏,学会了协商合作、与同伴友好相处、乐于分享等良好的社会交往品质。角色游戏不仅对幼儿的社会交往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促进了幼儿社会交往水平的提高,加快 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第二篇:角色游戏活动,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
摘要:角色游戏是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手段,幼儿通过游戏的进行健进其认识发展,本文通过文献法、观察法和个别访谈法,研究角色游戏过程中幼儿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亲社会行为的发生情况。通过实践研究发现角色游戏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在社会行为中分享、合作共玩、谦让、助人的意识。教师应该重视在游戏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教育功能,应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情境、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幼儿通过游戏过程来明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建立良好的亲社会行为。
关键词: 角色游戏 亲社会行为 条件创造
一、幼儿亲社会行为调查,发现可塑源泉
在《心理学大辞典》中指出:亲社会行为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这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社会行为,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指标。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幼儿的社会性,尤其是其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不容乐观。很多幼儿不懂交往、谦让、分享与合作。而目前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多半集中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影响因素等,很少关注幼儿亲社会行为是如何发生的。此外,本次研究将采取文献法、观察法和个别访谈法,重点观察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其亲社会行为发生的主动性程度,以此作为教师指导的理论依据。
在大量文献检索的基础上设计如下步骤,首先选择并编制了观察量表,记录中班上学期幼儿亲社会行为记录表,主要包括分享、谦让、助人、合作共玩。其中每种形式按照其发生的主动性程度,从强到弱设定了4个水平等级。然后采用事件取样观察法,从江干区某幼儿园两个中班所有幼儿作为观察对象,对角色游戏过程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生现状进行了现场观察与记录。观察时间为:2010年10月周二、周四下午3:00—3:30,共计5天。
中班上学期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状况 等 级 标准差
总是能 有时能 需要提醒 不能 分享 0 22% 68% 10% 0.3 共玩 10% 28% 54% 8% 0.21 谦让 2% 13% 59% 26% 0.2 助人 13% 33% 47% 6% 0.19 本次调查表明,中班上学习幼儿正处于小班到中班的过度期,亲社会行为较弱。从调查中看出:
㈠分享
在角色游戏中“极其乐意与同伴分享的”发生率为0;“经过老师提醒学习分享的”出现的比率占68%比重最大。通过调查我们也可以看出,有无教师的引导对孩子的影响差别很大。观察过程中曾问过部分孩子:“你为什么同意分你的玩具给他呢?”回答通常是:“老师让给的,老师会表扬我。”“我也可以玩他的啊。”这类答案透视出孩子的分享动机主要是“诱发、互惠、权威”等等。无论如何都不会把玩具分给别人”这类现象还是存在的,占了10%。孩子的理由是“谁让他先拿到玩具啊?”总的来说,分享对中班幼儿来说更多的是作为解决矛盾的一种方式,不具有明显的道德意义。
㈡合作
合作是出现最多的亲社会行为,各个水平所占的比重也与其他亲社会行为有所差异。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无教师指导对孩子的表现影响不大。观察中,我们也发现自主自发合作的特别多。但对游戏材料或角色的选择经常会发生纷争,许多孩子都会向老师告状,说别人怎么不对、在抢什么操作材料等。
㈢谦让
谦让不同于分享和合作,就游戏材料玩具来说,在分享和合作中“玩具是大家一起玩,是大家共有的”,而谦让就不一样,对孩子来说“玩具给了你,我就没有了”而不是“你有我也有,大家都有”;就游戏角色来说,“你要扮演,我也要扮演,你演了,我就演不成了”,孩子们很难想到“大家可以轮换着演”,所以通常没有积极主动的谦让。
㈣助人
助人是指在同伴有意或者无意地受到了心灵或者身体上的伤害时给予安慰。中班的孩子在四个水平上的表现可以说出人意料。例如:主动帮别人捡东西,扶起摔倒的小朋友,同时语言上还伴之以“不哭哦”“不痛不痛啦”等。但也有个别孩子无论怎样一点都不同情别人,甚至有点幸灾乐祸的表现。
二、角色扮演法,塑造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生性爱玩好动,而游戏正是一种集自由、兴趣、需要、快乐、满足于一体,以幼儿为主体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因此,游戏符合幼儿的天性,且与他们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有着密切联系,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极端重要的作用。
㈠ 角色游戏的基本特点
⒈ 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的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
⒉ 角色游戏的基本特点:
⑴ 幼儿对社会生活的印象是角色游戏的源泉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主题、角色、情节、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幼儿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
⑵ 想象活动是角色游戏的支柱 角色游戏过程是创造性想象的过程。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因而他们对角色游戏的兴趣最为浓厚,幼儿玩角色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也十分多样与新颖。
㈡角色游戏的结构以及形式 1.角色游戏的结构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己确定主题,编造情节,扮演角色,自己布置游戏环境,自己选择材料,制作玩具用品,自己设计情节,想象适当的语言、动作来进行的一种游戏。2.角色游戏的形式
“游戏是儿童为了寻找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并具有多样化特点。”就是说一种活动能使幼儿感到开心、好玩、有意思,并以此为目的主动投身其中,积极从事的,这就是游戏。而角色游戏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幼儿通过模仿、想象、扮演角色、使用玩具、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活动;又是幼儿独立自主的活动。
㈢ 角色游戏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
⒈ 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意识进行游戏,以角色的身份要求自己完成游戏,角色游戏可以培养幼儿分享行为,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我们不断设置各种分享的游戏练习以提升他们与他人分享的意识。
例如:在“娃娃家”游戏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一部电话机、一辆小推车和若干大小不一的食物,并向孩子们提出当有“客人”来“娃娃家”做客时,“妈妈”、“爸爸”、“宝宝”应当怎样分配这些物品?启发幼儿学习分享,共同享用娃娃家内的物品、玩具,并用各种食物招待客人等等,让他们在游戏交往的同时分享行为也能随之产生。
⒉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实践社会交往行为的机会。幼儿通过扮演的角色,反映着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学习劳动者的合作交往的方式,待人接物的态度,体验着他们的情感。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逼真的表现所担当的角色,与同伴合作交往。
如:在玩“开餐馆”的游戏中,扮演服务员的小朋友,会热情地接待每一位客人,说:“欢迎光临”。客人入座后便向他们询问:“小姐需要喝点什么?”,“先生请您点菜”。客人吃完饭走了以后,服务员便彬彬有礼地对客人说:“欢迎下次再来。”又如:“娃娃家”的游戏中,“爸爸”下班回到家了,“孩子”说:“爸爸,您累了吧!快洗洗脸,先喝杯水,休息休息吧!”这样幼儿便学着关心他人,尊敬长辈等好的思想行为,学会正确的方法与同伴合作玩,发展正常的交往关系。
⒊ 培养幼儿的谦让意识 角色游戏中要进行角色的分配,为了培养幼儿的主导性,体现以幼儿为主体,角色游戏应由幼儿自己分配角色,但这样会出现争抢角色的现象。在活动中,你要当售货员,我也要当售货员,你要做司机,他也要做,争论不休。怎么办呢? 如:在一次角色游戏中,有两个幼儿在玩角色游戏,他们打算开汽车,但是角色中有少许的车辆提供,于是就有两个幼儿都想享用同一辆汽车,这时一个幼儿就对另一个幼儿说:“我们来猜拳,看谁赢了谁来当今天的司机。”另一个幼儿说:“好吧。”在彼此的协议下,角色分配就这样获得了成功。而在这个时候,又有其他的幼儿想加入他们的游戏,人数越多,角色的分配就越复杂,他们之间的合作行为就越能体现出来,有限的外部环境促使他们不得不学会谦让——后来居上的幼儿就会使出浑身解数进行协商。
⒋ 培养幼儿的助人意识
角色游戏的内容与形式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幼儿通过角色扮演而实现其角色转换过程,进入他人角色并体验他人情感和行为经验,每为幼儿都有参与角色行为练习的机会,他们能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理解帮助别人的快感。
例如:我在介入游戏时,当一名没钱来医院里治病的重伤病人,这时,我发现大多数幼儿都能慷慨解囊,主动上前帮忙或是积极地想办法,表现出了最起码的同情心和责任感。我对这些表现都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和正确引导。
三、适时指导,为幼儿亲社会行为创造条件
通过对中班幼儿游戏过程中亲社会行为发生现状的观察研究,我们发现“分享、谦让、助人、合作、公共道德”等五种亲社会行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在游戏中,但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教师的引导,所以,教师的观念和引导方式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至关重要。
游戏中的角色、情景、幼儿自己的表现与展开,都依赖于幼儿间的社会交往。角色扮演法要求教育者根据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选择相应的角色,使角色扮演具有针对性,以提高角色扮演的效果。角色游戏对于幼儿亲社会行为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该如何有效组织开展角色游戏,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呢?
第一、材料灵活多变,丰富游戏内容
良好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幼儿游戏中的社会环境主要是指教师布置的环境、材料的投放。教师所选的材料首先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其次要种类丰富,不一定要形象、逼真的。材料简单,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以物代物、一物多用。如果提供的材料是现成的,分工非常细,幼儿就不需要协商讨论,更不需要想象与创造,那么孩子就不感兴趣,材料就成了摆设。再次要定期增添或更换部分材料,吸引幼儿兴趣。在幼儿熟悉的游戏环境中加入新材料,往往会对幼儿所熟悉的情节形成挑战,促使幼儿尝试新的玩法,发展出新的情节。如:在“娃娃家”放一支笔,会使“妈妈”教娃娃画画,放上牙膏、牙刷,会让“父母”提醒“娃娃”刷牙,保护牙齿健康。材料的投放可以是逐渐增加、变换的,不要一步到位,这样就限定了游戏情节。
第二、教师认真观察,适时角色参与
在游戏中教师先观察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情况,如果情节简单,应考虑如何丰富幼儿这反面的经验。然后观察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否正确。如有的幼儿用手拿东西“吃”,“司机”开车到处跑,不遵守交通规则,这些都需要教师纠正。
幼儿特别喜欢教师跟他们一起玩,教师参与游戏时,幼儿非常兴奋。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遇到困难,教师要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如:在一次游戏中,教师以一名角色身份(顾客)参与了幼儿的活动,招呼——入座——点菜——上菜——品尝——征询——致谢,这一系列过程中,教师就把“点菜”这一新颖的游戏方式传递给了幼儿,影响幼儿的游戏。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各有分工但有相互协调配合,教师要鼓励得到锻炼与发展,为幼儿以后的社交提供必要的准备。
第三,最后教师讲评,愉快结束游戏
要使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就需要教师掌握时机,即在幼儿游戏兴致尚存的时候结束游戏让幼儿还盼着下次的游戏。收拾整理材料是结束游戏的主要内容。好的结束可以培养幼儿爱惜玩具,做事有始有终。游戏结束后应进行简单的讲评。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游戏得失,更有利于促进下次游戏的开展。
第四,家园共同教育,积累社会经验
在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时,不要只注意“物”,更要注意“人”。角色游戏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知识经验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幼儿经验的积累,认知水平的提高。角色游戏反映的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而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人的分工合作关系,同时在游戏中学会分配角色、协调同伴间关系,对于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差,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难免全盘吸收,这就需要教师与家长的正确引导。
四、实践结果
通过一学期的角色游戏的锻炼,再次从分享、谦让、助人、合作共玩、归还物品方面来调查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状况,观察时间为:2011年3月周二、周四下午3:00—3:30,共计5天。
中班上学期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状况 等 级 标准差 总是能 有时能 需要提醒 不能 分享 19% 29% 46% 6% 0.17 共玩 27% 30% 40% 3% 0.16 谦让 22% 28% 43% 7% 0.15 助人 34% 20% 42% 4% 0.17 本次调查表明, 在角色游戏中能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使幼儿逐渐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为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角色游戏材料的使用、角色选择的范围、角色扮演技能、游戏时间、互动行为和语言沟通6个方面是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直接表现,这些反映了幼儿亲社会行为水平的高低。通过一学期的调查,幼儿亲社会行为与其心理水平都有一定的发展,幼儿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点采择能力,能够注意和体会他人的情感和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意识和能力,这为其友好交往行为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对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观察发现,角色区的规则教育,以简单的一两句话告诉幼儿应该遵守的行为规则。
五、总结
《心理学大辞典》中对于“亲社会行为”的解释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必须分享、合作、谦让,以保证游戏的顺序进行。本文就角色游戏对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做了实践研究,将江干区某幼儿园两个中班所有幼儿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文献法、观察法和个别访谈法,研究角色游戏过程中幼儿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亲社会行为的发生情况。通过实践研究发现角色游戏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在社会行为中分享、合作共玩、谦让、助人的意识,进一步确定角色游戏对于幼儿亲社会行为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提高角色游戏的质量,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游戏情境,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和内容,积极参与其中,联合家长共同努力。参考文献:
[1]曹中平,幼儿教育心理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2]庞丽娟,幼儿社会交往的研究,教育导刊,2006.10.[3]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6 [4]杨丽珠、吴文菊主编,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第三篇:如何利用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如何利用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形式。”角色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意愿,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成人劳动和交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包括社会各行各业,涉及周围各种环境,幼儿通过将他们积累的各种生活经验再现出来,并通过操作及与他人的对话接触加深关于这些生活经验的印象,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的一种游戏形式。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性交往的起点,它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交往机会,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友谊观、合作观,增强他们在积极主动的交往中获取信息、沟通情感、增进了解的能力,使幼儿在角色游戏过程中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和健康个性。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特别好表现、爱探索的阶段,在游戏中,幼儿借助与丰富的想象模仿成人世界的真实情景,在虚拟或想象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主动交往、充分表现。在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中、在教育者对游戏的有效组织下,伴随幼儿游戏兴趣和愿望的产生,幼儿游戏就成为教育实践中现实的活动行为。因此,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在体验成人的生活经验中认识社会,而且可以促进相互交往。可见,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功能,幼儿的交往能力在角色游戏活动中能得到体现和提高。它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情绪情感,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根据主题制定材料,角色行为不断产生
1、角色游戏主题的确立
角色游戏的主题具有广泛性,如知识性方面、社会化方面等等都是角色游戏选择主题的源泉。交往能力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良好的交往行为。所以,角色游戏主题应确立在社会性方面。
角色游戏主题的确立还应根据幼儿可理解水平,掌握主题的教育价值,提出角色游戏实施的方案。例如设计“逛公园”的角色游戏,首先对主题做一下分析。公园的布置结合家乡扬州的瘦西湖、个园等公园的著名景点,这个游戏活动是在幼儿已经对家乡景点有了粗浅的认识的基础上开展的。游戏中,幼儿能心情愉快、自主的活动,能积极反映他们所接触的事物,现实生活中的要求,身体力行地模仿成人的活动。在这个角色游戏中,幼儿在与同伴的相互游戏中,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导游、游客、船娘、管理员、摄影师等,学会分工、谦让、分享、协作等行为规范。
2、角色游戏材料的准备
游戏材料是幼儿区角活动中开展游戏的主要载体,材料是幼儿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学习的重要资源。不同的材料对幼儿能力的发展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丰富的、有效的材料可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角色游戏的开展少不了游戏材料,幼儿通过对材料的使用、摆弄、操作,其感官不断受到移动、触摸、聆听、观察等的刺激,从而推动思考、想象、探索、创造的发展。幼儿对材料的合理运用,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在价值,促使幼儿在对材料的利用,展开与材料的对话,从中获得社会经验,产生社会意识。
材料准备途径:一是以物代物,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收集各种废旧材料,这些废旧材料经过孩子的想象,可做他用。如老师收集一些废旧的吸管,这些吸管可以被孩子们用来做小吃店中串羊肉串。二是巧用教具。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用的教具,在角色游戏中也大有用场。如动物图片,小朋友在宠物医院中作为小动物床铺的标志。三是让幼儿参与制造各种玩具。幼儿自己制作玩具是游戏材料准备和利用的最重要的途径,对幼儿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讲,制造玩具和开展游戏是同一教育过程的两个阶段。幼儿自己制造玩具这实际上是一个以物代物的再创造过程,不但提高了幼儿的思维、想象、观察、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幼儿克服困难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在制造玩具的过程中,幼儿还可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游戏材料的准备,这样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另外,还可让每个孩子带1-2件玩具来幼儿园,这样不但丰富了游戏的材料,而且可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知道如何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懂得爱护别人的玩具,使他们心中有他人。
二、深入开展角色游戏,提升社会交往能力
(1)、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行为技能。
角色游戏中,幼儿自主选择扮演自己感兴趣的各种角色,扮演角色就必须从思想上尽量摆脱自我,以所扮演角色的身份要求自己,体验角色的情感需要。通过和同伴一起游戏,学习各种劳动者的行为技能,从而产生对劳动者的热爱,体会到他们工作的辛苦。在游戏中,幼儿利用角色本身的行为规则来约束自己,学习克服困难、努力完成角色所承担的任务。通过体验游戏角色,让幼儿掌握了社会行为技能,也培养了幼儿自信、独立的良好品质。
在开展不同的游戏主题时,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幼儿对游戏内容的思考。如创设小吃店游戏时引导孩子讨论:“饭店中需要哪些人?哪些材料?”在讨论的基础上带领幼儿参观生活中的小吃店,了解小吃店里有营业员、服务员、厨师、收银员等不同的职业分工。大家一起制作收银机、美味可口的小菜、日用品的废旧材料等,积极创设小吃店的游戏情景。通过开展游戏,孩子们积极扮演各种角色,模仿他们的劳动;同时通过游戏孩子们知道了收银员要保管好自己收来的钱财,还要根据货物的价钱计算顾客应付多少钱,顾客给钱后还要考虑是否要找零钱等工作……在游戏中,孩子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劳动者的社会活动进行反复体验后,掌握了简单的劳动技能,初步形成了各种劳动规则,并不断地在游戏中来“规范”角色游戏行为。在游戏中所学得的行为规范实质上就是社会行为规范的缩影,因此,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加深了孩子对社会角色的理解和体验,帮助孩子不断掌握社会性行为规范。也使幼儿逐步认识和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感得到发展,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
(2)、积极参与游戏,提高幼儿交往能力。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更是发展幼儿社会交往的最重要途径。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与他人交往的平台,在游戏中与同伴频繁交往、感受交往的快乐。幼儿在游戏中幼儿学会了遵守规则、接受集体的支配、履行集体的共同义务、学会与人相处。幼儿在游戏中作为集体的成员,必须相互宽容、谦让才能保证一个集体的融合,于是幼儿在集体中开始学会理解。可以说,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完善,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而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和需要,也使游戏情节不断地发展,游戏行为更深入、具体。幼儿通过游戏,增加了交往的机会,也促使幼儿重新调整已有的观念去适应了解他人的观点,他们在游戏中逐渐学会了各种社会交往技巧,包括合作性与竞争性技巧。借助于游戏,幼儿的社会性协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幼儿进行角色游戏都要放手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兴趣去发展游戏的情节内容。游戏中要让所有的幼儿都动起来、要人人有角色,并将游戏中的主配角让幼儿轮流担当。游戏中以强带弱相互影响,这样不但能弥补幼儿自由交往活动频率低的不足也能促进幼儿口语、动作和思维能力的提高。由独立变合作,群体意识增强的同时也完成了社会性的学习。角色游戏基本上是由群体来完成的,因此,角色游戏能很好地发展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也能体现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因此,角色游戏对幼儿交往意识的形成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社会生活是多元化的,因此游戏活动之间是相互牵引的,相互联系的。它们彼此之间都要发生一些关系:如大卖场里的人可以到理发店理发,可以到影剧院看电影;而作为理发店里的人也可以到大卖场里面买东西,这样彼此之间就发生互动了。另外每个游戏内容中也在互动:理发店里有理发师、顾客;顾客在理发过程中肯定会和理发师交流价位、发型等内容,幼儿在扮演游戏角色的过程中各尽其职。幼儿可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反映客观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游戏中共同的活动和共同的体验,使幼儿互动起来,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着支配自己,协调与他人的关系,体验交往的成功与快乐,产生进一步交往的内在动机。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主体性,更增强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往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和别人交往,掌握与人相处的各种技巧,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3)、体验游戏过程,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师应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情绪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共享。这样不仅能够增添游戏的兴趣,也提供了幼儿表现和发展的场所,同时也使幼儿间有更多的双向交流、平行学习的机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发现和捕捉一些典型的情节,抓住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萌发的良好时机进行讲评,从而不断丰富游戏内容。同时在每次游戏活动后,积极引导幼儿回顾自己玩游戏的情况,交流游戏中碰到的问题或收获,根据幼儿的问题大家讨论寻求游戏解决的方法。如有一次,大卖场里的“营业员”介绍说:“我们在玩的时候有一个顾客拿了一样水果,最后他竟然不要了,就随意的扔在蔬菜的那个区域,那我们该怎么办?”老师及时抓住了幼儿游戏中关注的问题,让孩子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最后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增设一个理货员,这样碰到类似的情况可以及时解决,马上将放错的物体放回原处。通过老师引导大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幼儿游水平,促进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游戏的内容更丰富,更具有情景性。除此之外,我还会对一些错误的游戏行为进行及时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法,使孩子明确自己在游戏中不该做的一些事情,如有的角色出现一直离岗的现象,明显是不对的,就是通过这样的讨论和解决使孩子在下次玩的时候玩的更投入、更棒。
三、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策略
(1)、以幼儿的兴趣为热点,深入创设游戏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环境,以及实际生活经验,逐步点滴积累,形成社会角色,而角色游戏能使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的世界。如:在一次参观东关街的活动中,发现幼儿对家乡诸多的小吃产生浓厚的兴趣,一路上总在津津有味的谈着、议着。针对这种发现,我决定请家长周末带幼儿去各种小吃店进行实地观察并品尝,从中幼儿不仅知道了许多小吃的名称,还了解到这些小吃都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怎么做的?并学习与服务员交往。星期一,个个嚷着要做各式各样的小吃:扬州炒饭、馄饨、饺子等等,另外还需要自助餐区,酒水自取区,于是又忙着搜集废旧的饮料罐,自制冷饮,丰富了小吃内容。根据幼儿自己动手做出的这些点心,孩子们共同商量,决定开个“小小美食街”。幼儿做的点心分类出现在“特色小吃”、“老街茶馆”和“超恒蛋糕屋”上,有了先前这些观察和制作经验的积累,幼儿分散到各自选择的角色区中活动后,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怎么玩?玩什么?他们都会相互协商好玩法,分配好角色,深入到游戏角色中去,体验到角色游戏带来的快乐。
2、以幼儿为主体,积极开展游戏活动
《纲要》指出“幼儿是游戏的主体”.首先教师要在角色游戏的指导过程中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意愿,利用游戏科学性、合理性地教育引导幼儿,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角色游戏给孩子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是孩子成长的平台,它为孩子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自主性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增强幼儿的归属感。在游戏体验中,幼儿学会了轮流、合作、分享、互助,促进了社会性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情绪是积极的、高涨的,他们对主题、情节、玩具、角色以及讲评上都有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和主张。当你问起他们为什么没这样而不是那样时,他们常常会头头是道地向你诉说一大堆理由。然而在游戏中幼儿也需要教师的参与,需要老师成为他们共同游戏的朋友,或者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作为老师,如果在这方面顺应了孩子的需求,整个角色游戏就会变得相当活跃。这样,游戏就变成了幼儿表达情感、反映思想、认识社会的一种手段.
3、以幼儿的表现为基点,大力推进游戏评价
在幼儿游戏时,教师以游戏同伴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潜移默化地教给孩子交往时应有的语言,态度,表情,帮助孩子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障碍和问题。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 “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 “你可以去帮他一起搭。”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进一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在游戏中再现日常生活中的生活规则,以及交往过程。因此,通过角色游戏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来体验成人的生活继而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走进社会。
第四篇:角色游戏——促进大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
着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形式。”角色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意愿,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成人劳动和交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包括社会各行各业,涉及周围各种环境,幼儿通过将他们积累的各种生活经验再现出来,并通过操作及与他人的对话接触加深关于这些生活经验的印象,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的一种游戏形式。
对于大班年龄段的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特别好表现、爱探索的阶段,在游戏中,幼儿借助与丰富的想象模仿成人世界的真实情景,在虚拟或想象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主动交往、充分表现。在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中、在教育者对游戏的有效组织下,伴随幼儿游戏兴趣和愿望的产生,幼儿游戏就成为教育实践中现实的活动行为。因此,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在体验成人的生活经验中认识社会,而且可以促进相互交往。可见,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功能,幼儿的交往能力在角色游戏活动中能得到体现和提高。它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情绪情感,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根据主题制定材料,角色行为不断产生
1、角色游戏主题的确立
角色游戏的主题具有广泛性,如知识性方面、社会化方面等等都是角色游戏选择主题的源泉。交往能力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良好的交往行为。所以,角色游戏主题应确立在社会性方面。
角色游戏主题的确立还应根据幼儿可理解水平,掌握主题的教育价值,提出角色游戏实施的方案。例如设计“逛公园”的角色游戏,首先对主题做一下分析。公园的布置结合家乡扬州的瘦西湖、个园等公园的着名景点,这个游戏活动是在幼儿已经对家乡景点有了粗浅的认识的基础上开展的。游戏中,幼儿能心情愉快、自主的活动,能积极反映他们所接触的事物,现实生活中的要求,身体力行地模仿成人的活动。在这个角色游戏中,幼儿在与同伴的相互游戏中,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导游、游客、船娘、管理员、摄影师等,学会分工、谦让、分享、协作等行为规范。
2、角色游戏材料的准备
游戏材料是幼儿区角活动中开展游戏的主要载体,材料是幼儿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学习的重要资源。不同的材料对幼儿能力的发展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丰富的、有效的材料可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角色游戏的开展少不了游戏材料,幼儿通过对材料的使用、摆弄、操作,其感官不断受到移动、触摸、聆听、观察等的刺激,从而推动思考、想象、探索、创造的发展。幼儿对材料的合理运用,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在价值,促使幼儿在对材料的利用,展开与材料的对话,从中获得社会经验,产生社会意识。
材料准备途径:一是以物代物,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收集各种废旧材料,这些废旧材料经过孩子的想象,可做他用。如老师收集一些废旧的吸管,这些吸管可以被孩子们用来做小吃店中串羊肉串。二是巧用教具。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用的教具,在角色游戏中也大有用场。如动物图片,小朋友在宠物医院中作为小动物床铺的标志。三是让幼儿参与制造各种玩具。幼儿自己制作玩具是游戏材料准备和利用的最重要的途径,对幼儿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讲,制造玩具和开展游戏是同一教育过程的两个阶段。幼儿自己制造玩具这实际上是一个以物代物的再创造过程,不但提高了幼儿的思维、想象、观察、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幼儿克服困难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在制造玩具的过程中,幼儿还可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游戏材料的准备,这样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另外,还可让每个孩子带1-2件玩具来幼儿园,这样不但丰富了游戏的材料,而且可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知道如何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懂得爱护别人的玩具,使他们心中有他人。
二、深入开展角色游戏,提升社会交往能力(1)、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行为技能。角色游戏中,幼儿自主选择扮演自己感兴趣的各种角色,扮演角色就必须从思想上尽量摆脱自我,以所扮演角色的身份要求自己,体验角色的情感需要。通过和同伴一起游戏,学习各种劳动者的行为技能,从而产生对劳动者的热爱,体会到他们工作的辛苦。在游戏中,幼儿利用角色本身的行为规则来约束自己,学习克服困难、努力完成角色所承担的任务。通过体验游戏角色,让幼儿掌握了社会行为技能,也培养了幼儿自信、独立的良好品质。
在开展不同的游戏主题时,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幼儿对游戏内容的思考。如创设小吃店游戏时引导孩子讨论:“饭店中需要哪些人?哪些材料?”在讨论的基础上带领幼儿参观生活中的小吃店,了解小吃店里有营业员、服务员、厨师、收银员等不同的职业分工。大家一起制作收银机、美味可口的小菜、日用品的废旧材料等,积极创设小吃店的游戏情景。通过开展游戏,孩子们积极扮演各种角色,模仿他们的劳动;同时通过游戏孩子们知道了收银员要保管好自己收来的钱财,还要根据货物的价钱计算顾客应付多少钱,顾客给钱后还要考虑是否要找零钱等工作„„在游戏中,孩子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劳动者的社会活动进行反复体验后,掌握了简单的劳动技能,初步形成了各种劳动规则,并不断地在游戏中来“规范”角色游戏行为。在游戏中所学得的行为规范实质上就是社会行为规范的缩影,因此,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加深了孩子对社会角色的理解和体验,帮助孩子不断掌握社会性行为规范。也使幼儿逐步认识和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感得到发展,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
(2)、积极参与游戏,提高幼儿交往能力。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更是发展幼儿社会交往的最重要途径。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与他人交往的平台,在游戏中与同伴频繁交往、感受交往的快乐。幼儿在游戏中幼儿学会了遵守规则、接受集体的支配、履行集体的共同义务、学会与人相处。幼儿在游戏中作为集体的成员,必须相互宽容、谦让才能保证一个集体的融合,于是幼儿在集体中开始学会理解。可以说,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完善,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而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和需要,也使游戏情节不断地发展,游戏行为更深入、具体。幼儿通过游戏,增加了交往的机会,也促使幼儿重新调整已有的观念去适应了解他人的观点,他们在游戏中逐渐学会了各种社会交往技巧,包括合作性与竞争性技巧。借助于游戏,幼儿的社会性协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幼儿进行角色游戏都要放手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兴趣去发展游戏的情节内容。游戏中要让所有的幼儿都动起来、要人人有角色,并将游戏中的主配角让幼儿轮流担当。游戏中以强带弱相互影响,这样不但能弥补幼儿自由交往活动频率低的不足也能促进幼儿口语、动作和思维能力的提高。由独立变合作,群体意识增强的同时也完成了社会性的学习。角色游戏基本上是由群体来完成的,因此,角色游戏能很好地发展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也能体现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因此,角色游戏对幼儿交往意识的形成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社会生活是多元化的,因此游戏活动之间是相互牵引的,相互联系的。它们彼此之间都要发生一些关系:如大卖场里的人可以到理发店理发,可以到影剧院看电影;而作为理发店里的人也可以到大卖场里面买东西,这样彼此之间就发生互动了。另外每个游戏内容中也在互动:理发店里有理发师、顾客;顾客在理发过程中肯定会和理发师交流价位、发型等内容,幼儿在扮演游戏角色的过程中各尽其职。幼儿可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反映客观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游戏中共同的活动和共同的体验,使幼儿互动起来,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着支配自己,协调与他人的关系,体验交往的成功与快乐,产生进一步交往的内在动机。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主体性, 更增强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往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和别人交往,掌握与人相处的各种技巧,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3)、体验游戏过程,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师应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情绪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共享。这样不仅能够增添游戏的兴趣,也提供了幼儿表现和发展的场所,同时也使幼儿间有更多的双向交流、平行学习的机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发现和捕捉一些典型的情节,抓住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萌发的良好时机进行讲评,从而不断丰富游戏内容。同时在每次游戏活动后,积极引导幼儿回顾自己玩游戏的情况,交流游戏中碰到的问题或收获,根据幼儿的问题大家讨论寻求游戏解决的方法。如有一次,大卖场里的“营业员”介绍说:“我们在玩的时候有一个顾客拿了一样水果,最后他竟然不要了,就随意的扔在蔬菜的那个区域,那我们该怎么办?”老师及时抓住了幼儿游戏中关注的问题,让孩子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最后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增设一个理货员,这样碰到类似的情况可以及时解决,马上将放错的物体放回原处。通过老师引导大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幼儿游水平,促进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游戏的内容更丰富,更具有情景性。除此之外,我还会对一些错误的游戏行为进行及时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法,使孩子明确自己在游戏中不该做的一些事情,如有的角色出现一直离岗的现象,明显是不对的,就是通过这样的讨论和解决使孩子在下次玩的时候玩的更投入、更棒。
三、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策略(1)、以幼儿的兴趣为热点,深入创设游戏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环境,以及实际生活经验,逐步点滴积累,形成社会角色,而角色游戏能使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的世界。如:在一次参观东关街的活动中,发现幼儿对家乡诸多的小吃产生浓厚的兴趣,一路上总在津津有味的谈着、议着。针对这种发现,我决定请家长周末带幼儿去各种小吃店进行实地观察并品尝,从中幼儿不仅知道了许多小吃的名称,还了解到这些小吃都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怎么做的?并学习与服务员交往。星期一,个个嚷着要做各式各样的小吃:扬州炒饭、馄饨、饺子等等,另外还需要自助餐区,酒水自取区,于是又忙着搜集废旧的饮料罐,自制冷饮,丰富了小吃内容。根据幼儿自己动手做出的这些点心,孩子们共同商量,决定开个“小小美食街”。幼儿做的点心分类出现在“特色小吃”、“老街茶馆”和“超恒蛋糕屋”上,有了先前这些观察和制作经验的积累,幼儿分散到各自选择的角色区中活动后,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怎么玩?玩什么?他们都会相互协商好玩法,分配好角色,深入到游戏角色中去,体验到角色游戏带来的快乐。
2、以幼儿为主体,积极开展游戏活动
《纲要》指出“幼儿是游戏的主体”.首先教师要在角色游戏的指导过程中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意愿,利用游戏科学性、合理性地教育引导幼儿,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角色游戏给孩子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是孩子成长的平台,它为孩子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自主性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增强幼儿的归属感。在游戏体验中,幼儿学会了轮流、合作、分享、互助,促进了社会性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情绪是积极的、高涨的,他们对主题、情节、玩具、角色以及讲评上都有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和主张。当你问起他们为什么没这样而不是那样时,他们常常会头头是道地向你诉说一大堆理由。然而在游戏中幼儿也需要教师的参与,需要老师成为他们共同游戏的朋友,或者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作为老师,如果在这方面顺应了孩子的需求,整个角色游戏就会变得相当活跃。这样,游戏就变成了幼儿表达情感、反映思想、认识社会的一种手段.3、以幼儿的表现为基点,大力推进游戏评价
在幼儿游戏时,教师以游戏同伴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潜移默化地教给孩子交往时应有的语言,态度,表情,帮助孩子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障碍和问题。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 “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 “你可以去帮他一起搭。”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进一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在游戏中再现日常生活中的生活规则,以及交往过程。因此,通过角色游戏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来体验成人的生活继而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走进社会
第五篇:角色游戏——促进大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
角色游戏——促进大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
摘要: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性交往的起点,它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交往机会,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友谊观、合作观,增强他们在积极主动的交往中获取信息、沟通情感、增进了解的能力,使幼儿在角色游戏过程中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和健康个性。
关键词:社会性交往 大班幼儿 角色游戏 培养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形式。”角色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意愿,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成人劳动和交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包括社会各行各业,涉及周围各种环境,幼儿通过将他们积累的各种生活经验再现出来,并通过操作及与他人的对话接触加深关于这些生活经验的印象,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的一种游戏形式。
对于大班年龄段的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特别好表现、爱探索的阶段,在游戏中,幼儿借助与丰富的想象模仿成人世界的真实情景,在虚拟或想象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主动交往、充分表现。在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中、在教育者对游戏的有效组织下,伴随幼儿游戏兴趣和愿望的产生,幼儿游戏就成为教育实践中现实的活动行为。因此,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在体验成人的生活经验中认识社会,而且可以促进相互交往。可见,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功能,幼儿的交往能力在角色游戏活动中能得到体现和提高。它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情绪情感,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根据主题制定材料,角色行为不断产生
1、角色游戏主题的确立
角色游戏的主题具有广泛性,如知识性方面、社会化方面等等都是角色游戏选择主题的源泉。交往能力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良好的交往行为。所以,角色游戏主题应确立在社会性方面。
角色游戏主题的确立还应根据幼儿可理解水平,掌握主题的教育价值,提出角色游戏实施的方案。例如设计“逛公园”的角色游戏,首先对主题做一下分析。公园的布置结合家乡扬州的瘦西湖、个园等公园的著名景点,这个游戏活动是在幼儿已经对家乡景点有了粗浅的认识的基础上开展的。游戏中,幼儿能心情愉快、自主的活动,能积极反映他们所接触的事物,现实生活中的要求,身体力行地模仿成人的活动。在这个角色游戏中,幼儿在与同伴的相互游戏中,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导游、游客、船娘、管理员、摄影师等,学会分工、谦让、分享、协作等行为规范。
2、角色游戏材料的准备
游戏材料是幼儿区角活动中开展游戏的主要载体,材料是幼儿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学习的重要资源。不同的材料对幼儿能力的发展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丰富的、有效的材料可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角色游戏的开展少不了游戏材料,幼儿通过对材料的使用、摆弄、操作,其感官不断受到移动、触摸、聆听、观察等的刺激,从而推动思考、想象、探索、创造的发展。幼儿对材料的合理运用,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在价值,促使幼儿在对材料的利用,展开与材料的对话,从中获得社会经验,产生社会意识。
材料准备途径:一是以物代物,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收集各种废旧材料,这些废旧材料经过孩子的想象,可做他用。如老师收集一些废旧的吸管,这些吸管可以被孩子们用来做小吃店中串羊肉串。二是巧用教具。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用的教具,在角色游戏中也大有用场。如动物图片,小朋友在宠物医院中作为小动物床铺的标志。三是让幼儿参与制造各种玩具。幼儿自己制作玩具是游戏材料准备和利用的最重要的途径,对幼儿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讲,制造玩具和开展游戏是同一教育过程的两个阶段。幼儿自己制造玩具这实际上是一个以物代物的再创造过程,不但提高了幼儿的思维、想象、观察、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幼儿克服困难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在制造玩具的过程中,幼儿还可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游戏材料的准备,这样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另外,还可让每个孩子带1-2件玩具来幼儿园,这样不但丰富了游戏的材料,而且可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知道如何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懂得爱护别人的玩具,使他们心中有他人。
二、深入开展角色游戏,提升社会交往能力
(1)、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行为技能。
角色游戏中,幼儿自主选择扮演自己感兴趣的各种角色,扮演角色就必须从思想上尽量摆脱自我,以所扮演角色的身份要求自己,体验角色的情感需要。通过和同伴一起游戏,学习各种劳动者的行为技能,从而产生对劳动者的热爱,体会到他们工作的辛苦。在游戏中,幼儿利用角色本身的行为规则来约束自己,学习克服困难、努力完成角色所承担的任务。通过体验游戏角色,让幼儿掌握了社会行为技能,也培养了幼儿自信、独立的良好品质。
在开展不同的游戏主题时,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幼儿对游戏内容的思考。如创设小吃店游戏时引导孩子讨论:“饭店中需要哪些人?哪些材料?”在讨论的基础上带领幼儿参观生活中的小吃店,了解小吃店里有营业员、服务员、厨师、收银员等不同的职业分工。大家一起制作收银机、美味可口的小菜、日用品的废旧材料等,积极创设小吃店的游戏情景。通过开展游戏,孩子们积极扮演各种角色,模仿他们的劳动;同时通过游戏孩子们知道了收银员要保管好自己收来的钱财,还要根据货物的价钱计算顾客应付多少钱,顾客给钱后还要考虑是否要找零钱等工作……在游戏中,孩子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劳动者的社会活动进行反复体验后,掌握了简单的劳动技能,初步形成了各种劳动规则,并不断地在游戏中来“规范”角色游戏行为。在游戏中所学得的行为规范实质上就是社会行为规范的缩影,因此,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加深了孩子对社会角色的理解和体验,帮助孩子不断掌握社会性行为规范。也使幼儿逐步认识和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感得到发展,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
(2)、积极参与游戏,提高幼儿交往能力。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更是发展幼儿社会交往的最重要途径。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与他人交往的平台,在游戏中与同伴频繁交往、感受交往的快乐。幼儿在游戏中幼儿学会了遵守规则、接受集体的支配、履行集体的共同义务、学会与人相处。幼儿在游戏中作为集体的成员,必须相互宽容、谦让才能保证一个集体的融合,于是幼儿在集体中开始学会理解。可以说,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完善,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而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和需要,也使游戏情节不断地发展,游戏行为更深入、具体。幼儿通过游戏,增加了交往的机会,也促使幼儿重新调整已有的观念去适应了解他人的观点,他们在游戏中逐渐学会了各种社会交往技巧,包括合作性与竞争性技巧。借助于游戏,幼儿的社会性协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幼儿进行角色游戏都要放手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兴趣去发展游戏的情节内容。游戏中要让所有的幼儿都动起来、要人人有角色,并将游戏中的主配角让幼儿轮流担当。游戏中以强带弱相互影响,这样不但能弥补幼儿自由交往活动频率低的不足也能促进幼儿口语、动作和思维能力的提高。由独立变合作,群体意识增强的同时也完成了社会性的学习。角色游戏基本上是由群体来完成的,因此,角色游戏能很好地发展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也能体现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因此,角色游戏对幼儿交往意识的形成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社会生活是多元化的,因此游戏活动之间是相互牵引的,相互联系的。它们彼此之间都要发生一些关系:如大卖场里的人可以到理发店理发,可以到影剧院看电影;而作为理发店里的人也可以到大卖场里面买东西,这样彼此之间就发生互动了。另外每个游戏内容中也在互动:理发店里有理发师、顾客;顾客在理发过程中肯定会和理发师交流价位、发型等内容,幼儿在扮演游戏角色的过程中各尽其职。幼儿可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反映客观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游戏中共同的活动和共同的体验,使幼儿互动起来,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着支配自己,协调与他人的关系,体验交往的成功与快乐,产生进一步交往的内在动机。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主体性,更增强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往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和别人交往,掌握与人相处的各种技巧,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3)、体验游戏过程,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师应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情绪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共享。这样不仅能够增添游戏的兴趣,也提供了幼儿表现和发展的场所,同时也使幼儿间有更多的双向交流、平行学习的机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发现和捕捉一些典型的情节,抓住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萌发的良好时机进行讲评,从而不断丰富游戏内容。同时在每次游戏活动后,积极引导幼儿回顾自己玩游戏的情况,交流游戏中碰到的问题或收获,根据幼儿的问题大家讨论寻求游戏解决的方法。如有一次,大卖场里的“营业员”介绍说:“我们在玩的时候有一个顾客拿了一样水果,最后他竟然不要了,就随意的扔在蔬菜的那个区域,那我们该怎么办?”老师及时抓住了幼儿游戏中关注的问题,让孩子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最后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增设一个理货员,这样碰到类似的情况可以及时解决,马上将放错的物体放回原处。通过老师引导大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幼儿游水平,促进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游戏的内容更丰富,更具有情景性。除此之外,我还会对一些错误的游戏行为进行及时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法,使孩子明确自己在游戏中不该做的一些事情,如有的角色出现一直离岗的现象,明显是不对的,就是通过这样的讨论和解决使孩子在下次玩的时候玩的更投入、更棒。
三、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策略
(1)、以幼儿的兴趣为热点,深入创设游戏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环境,以及实际生活经验,逐步点滴积累,形成社会角色,而角色游戏能使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的世界。如:在一次参观东关街的活动中,发现幼儿对家乡诸多的小吃产生浓厚的兴趣,一路上总在津津有味的谈着、议着。针对这种发现,我决定请家长周末带幼儿去各种小吃店进行实地观察并品尝,从中幼儿不仅知道了许多小吃的名称,还了解到这些小吃都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怎么做的?并学习与服务员交往。星期一,个个嚷着要做各式各样的小吃:扬州炒饭、馄饨、饺子等等,另外还需要自助餐区,酒水自取区,于是又忙着搜集废旧的饮料罐,自制冷饮,丰富了小吃内容。根据幼儿自己动手做出的这些点心,孩子们共同商量,决定开个“小小美食街”。幼儿做的点心分类出现在“特色小吃”、“老街茶馆”和“超恒蛋糕屋”上,有了先前这些观察和制作经验的积累,幼儿分散到各自选择的角色区中活动后,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怎么玩?玩什么?他们都会相互协商好玩法,分配好角色,深入到游戏角色中去,体验到角色游戏带来的快乐。
2、以幼儿为主体,积极开展游戏活动
《纲要》指出“幼儿是游戏的主体”.首先教师要在角色游戏的指导过程中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意愿,利用游戏科学性、合理性地教育引导幼儿,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角色游戏给孩子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是孩子成长的平台,它为孩子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自主性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增强幼儿的归属感。在游戏体验中,幼儿学会了轮流、合作、分享、互助,促进了社会性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情绪是积极的、高涨的,他们对主题、情节、玩具、角色以及讲评上都有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和主张。当你问起他们为什么没这样而不是那样时,他们常常会头头是道地向你诉说一大堆理由。然而在游戏中幼儿也需要教师的参与,需要老师成为他们共同游戏的朋友,或者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作为老师,如果在这方面顺应了孩子的需求,整个角色游戏就会变得相当活跃。这样,游戏就变成了幼儿表达情感、反映思想、认识社会的一种手段.
3、以幼儿的表现为基点,大力推进游戏评价
在幼儿游戏时,教师以游戏同伴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潜移默化地教给孩子交往时应有的语言,态度,表情,帮助孩子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障碍和问题。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 “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 “你可以去帮他一起搭。”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进一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在游戏中再现日常生活中的生活规则,以及交往过程。因此,通过角色游戏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来体验成人的生活继而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走进社会。